生产不确定性

2024-06-17

生产不确定性(共11篇)

生产不确定性 篇1

0 引言

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新能源大量接入电网, 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本文所研究的不确定性电源指的是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的新型电源, 主要以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1,2]。为了使不确定性电源所发的电安全高效地接入电网, 往往加入储能与之配合。大量不确定性电源加入电力系统, 其间歇性和波动性要求电力系统提高旋转备用的比例, 以维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水平。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波动性和负荷的波动性叠加在一起, 使得常规机组面临的波动性负荷更大、启停次数增多, 甚至需要放弃一定的不确定性电源所发的电[3,4]。某些不确定性电源像风电往往具有反调峰特性, 其并网有可能使电网的等效负荷峰谷差增大, 给电网发电计划、经济调度、调峰调频带来不利影响, 提高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成本[5,6,7,8]。因此研究电力系统不确定性以及在此情况下对电力系统进行生产模拟显得尤为必要。

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电力系统生产模拟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的概念并探讨了其一般方法和流程。考虑到当前风电和太阳能大规模并网, 对含上述不确定性电源的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各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 为含不确定性电源的电源规划及评估提供了前瞻性建议。

1 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

传统的电力系统生产模拟几乎不考虑或者较少考虑新能源的接入, 当大量的不确定性电源接入电力系统后, 常规的电力系统生产模拟已经无法给出其对于电网带来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 该方法是考虑负荷预测误差, 不确定性电源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 机组的随机故障等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储能的电力系统生产模拟。

“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除了能够得到常规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得出的各类机组的发电量、整个系统的燃料费用等经济性指标和电量不足期望值、电力不足概率等可靠性指标外, 还能用于评估不确定性电源接入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 包括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容量可信度 (Capacity credit, CC) 、可避免费用 (Avoided cost, AC) 、对于常规机组启停的影响以及基于调峰调频分析的电力系统弃能评估。

含不确定性电源的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的步骤如下:

Step 1:选择需要进行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的水平年规划方案。

Step 2:对已选择的水平年规划方案进行柔性随机生产模拟, 得到各类机组的发电量、整个系统的燃料费用等经济性指标和电量不足期望值、电力不足概率等可靠性指标, 以及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容量可信度 (Capacity credit, CC) 以及可避免费用 (Avoided cost, AC) , 判断相应的经济性指标和可靠性指标是否合格, 不合格则回到step1, 否则进入下一步。

Step 3:进行调峰分析, 得到基于调峰层面电力系统弃能水平。

Step 4:进行调频分析, 得到基于调频层面电力系统弃能水平。

Step 5:综合Step 3和Step 4, 得出含不确定性电源以及储能的电力系统总的弃能量。

Step 6:对电力系统进行其他需要特性的分析和评估。

根据上述步骤, 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流程以及对应的输入输出如图1所示, 其中左边部分为对应柔性生产模拟每一步所需的输入数据, 右边则为相应的输出数据。根据上述步骤,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方法各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2 柔性生产模拟各部分流程

2.1 柔性随机生产模拟

传统的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可以分为如下几类[9]:按研究区域的不同, 可分为单系统随机生产模拟和多区域互联系统生产模拟[10,11,12];按采用的算法不同, 可分为累积量法[13,14,15]、分块法[16]、分段直线逼近法[17]、等效电量函数法 (Equivalent energy function method, EEF) [18]、半不变量法[19,20,21]等。

上述传统的随机生产模拟算法的核心是将时序曲线转化为持续负荷曲线 (Load duration curve, LDC) , 这样便丢弃了与负荷相关的时序信息, 特别是大规模不确定性电源加入到电力系统后, 其波动性和随机性造成的常规火电机组开机、停机以及维持运行备用等相关的动态费用便无法评估。文献[22-23]提出了频率持续法 (Frequency and duration method, FD) , 处理火电机组的热启动费用和一些相关的动态约束。文献[24]提出了“等效电量频率法”将等效电量函数法与频率持续法相结合进行随机生产模拟, 本文在文献[24]的基础上提出考虑风电、光伏发电等不确定性电源发电形式以及储能的改进等效电量频率法。该方法在负荷和不确定性电源出力进行时序预测情况下, 优化储能的时序出力[25,26]并将不确定性电源发电和储能的时序预测出力从初始时序负荷曲线中分离, 得到考虑不确定性电源和储能出力影响的净负荷曲线, 并利用其构造初始电量函数曲线和负荷频率曲线, 依次安排发电机组运行并进行卷积运算。该方法在随机生产模拟中保留了负荷、不确定性电源出力的时变特性以及储能的影响, 其步骤如下:

Step 1:选择需要进行电力系统柔性随机生产模拟的水平年规划方案。

Step 2:采用蒙特卡洛法对不确定性电源预测其时序出力曲线。

Step 3:根据系统的时序负荷曲线和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时序预测出力曲线, 优化储能时序出力[25,26]。

Step 4:将不确定性电源发电时序出力曲线和储能时序出力曲线从时序负荷曲线中分离。

Step 5:选取合适的步长, 形成初始等效电量函数以及负荷转移频率函数。

Step 6:依次安排各发电机组运行, 计算其发电量和相应的生产成本, 并修正等效电量函数和等效负荷频率曲线直到所有的机组都安排结束。

Step 7:计算随机生产模拟的可靠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 以及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容量可信度和可避免费用。

Step 8: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结束。

上述电力系统柔性随机生产模拟步骤中, 常规的随机生产模拟经济性和可靠性指标不再赘述, 其他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 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容量可信度

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容量可信度有两种评价方法[27]:一种是计算含不确定性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在保证系统可靠性不变的前提下, 不确定性电源发电替代的常规发电机组容量即为其容量可信度, 这种方法适合于系统的规划阶段;另一种方法是时间序列仿真, 通过计算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容量系数来估算容量可信度, 该方法适用于为系统的运行提供决策支持。本文采用方法一, 考虑含储能的不确定性电源发电容量可信度为

式中:ICC是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容量可信度;ΔC是在系统可靠性水平相同条件下不确定性电源发电替代的常规发电机组容量;Corg和Cuees分别是不考虑和考虑不确定性电源、储能投入时常规发电机组总容量;CUE是不确定性电源的装机容量。

(2) 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可避免费用

风电和光伏等不确定性电源发电可以节约常规发电机组燃料, 减少环境污染并替代部分常规发电机组容量, 考虑电力生产过程的可避免费用可由式 (2) 计算。

式中:PAC是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可避免费用;Porgtotal和Pueestotal分别是不考虑和考虑不确定性电源、储能时系统的生产成本;Ppe是环境可避免费用;是把ΔC换算成与随机生产模拟时间相对应的投资节省换算系数, 见式 (3) 。

式中:cconv是常规机组的单位投资;T是随机生产模拟的时间长度;Lconv是常规机组的寿命。

2.2 电力系统弃能电量评估

2.2.1 电力系统弃能原因

电力系统用电负荷自身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电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度低共同影响使得电力系统等效负荷峰谷差和波动性增大, 常规电源就必须承担起适应不确定性发电负荷变化要求而相应反向变化的发电负荷调整能力。

从电力系统角度看, 弃能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的[28]:

(1) 不确定性电源发电开发建设速度、规模与电网建设不匹配, 很难满足所建不确定性电源所发电的外送和就地消纳需求。

(2) 不确定性电源发电难以就地消纳, 外送通道容量不足引起弃能, 但此情况出现概率很小, 不作为本文评估弃能的主要原因。

(3) 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容量不足造成弃能。不确定性电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 需要相当容量的火电、水电以及抽水蓄能等其他电源为其调节。电力系统自身的调峰调频能力有限, 若是在负荷低谷时不确定性电源出力增大, 或是在负荷高峰时不确定性电源出力减小, 就加大了等效的负荷峰谷差造成系统调峰能力不足;在某时刻负荷的波动性以及不确定性电源出力的波动性、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叠加突变, 导致系统的等效负荷 (即系统实际负荷与不确定性电源的差值) 降低, 常规机组无法对其进行跟踪而导致频率越限, 上述两种情形下就必须弃能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2.2 调峰层面弃能电量评估

基于调峰层面弃能电量分析主要考虑系统的调峰需求与调峰能力之间的关系。影响调峰需求的因素有负荷峰谷差、不确定性电源的波动性、系统备用容量以及联络线的调峰特性;影响调峰能力的因素有机组的类型、机组的爬坡率、最大最小出力限制等。如果系统的调峰能力大于调峰需求则不存在弃能问题;反之, 说明系统的调峰能力不足, 需要弃能。

判断电力系统是否需要弃能只要判断下式是否成立, 若成立则需要弃能, 反之则不需要。

式中:PPLR.cap是系统机组调峰能力;PTieline.cap是联络线调峰能力 (电力外送为正值, 受电为负值) ;Loadequ是将风电考虑成负的负荷后的等效负荷;其中PPLR.cap (10) PTieline.cap表示系统调峰能力, Loadequ.maxLoadequ.min表示负荷等效下的系统调峰需求。

系统机组调峰能力可由式 (5) ~式 (8) 计算。

式中:PG.real为系统常规电源实际出力;PGO.min为机组最小技术出力即电网电源正常情况下的最小出力, 通常由实际电网的开机方式确定, 而电网的开机方式由最大、最小负荷及备用容量决定, 需根据具体电网而定;PLoad为全网用电负荷;KGen、KLoss和KSys.adj分别为厂用电率、网损率和系统综合可调出力系数;PGO为全网发电开机容量;PLoad.max为全网最大用电负荷;PReserve、PLoadspare和PEmergencyspare分别为系统总备用容量、负荷备用容量和事故备用容量。

系统联络线调峰能力可由式 (9) 计算。

式中:PTieline.cap为系统联络线调峰能力;PTieline.real为联络线实际功率;PTieline.max和PTieline.min分别为联络线实际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

基于调峰层面的全年弃能电量评估步骤如图2所示。

2.2.3 调频层面弃能电量评估

电力系统调频弃能电量评估需要考虑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主要为负荷和发电功率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程中, 作为规划阶段评估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分析和预测往往可以得到一系列可能出现的数值[29], 例如:负荷波动1%或5%, 发电功率波动1%或3%等。采用组合的方法将各种不确定性场景的可能取值组合为一个未来可能环境, 称之为一个场景 (Scenario) [30], 例如:负荷波动1%和发电功率波动1%组成了一个调频场景。在上述场景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具有确定的数值, 但该场景仅仅是对未来环境的一个预测。通过预测的确定性场景分析未来的真实环境中的数值只能通过预测和分析来近似表达。每个场景代表了某种概率下可能的未来环境, 通过合理选择一系列的场景可以近似表示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环境。

本文研究调频层面的弃能电量, 需要考虑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且研究的时段为一年, 采用穷举各种调频事件逐时段进行仿真几乎是不可能的。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采用多场景分析技术进行调频层面的弃能电量评估, 根据所设置的标称场景以及该场景下的调频容量进行仿真和计算。

不确定性电源出力上升或负荷下降造成的频率变化与系统中发电机组备用容量大小、负荷调节效应、发电机组的机械惯性和负荷的机械惯性等多个因素有关。为分析调频层面弃能电量, 暂不考虑负荷随电压的变化以及发电机的频率调节效应, 将不确定性电源出力波动当成负的负荷波动处理。

在已知Tf (频率上升过程的时间常数) 、KL* (考虑不确定性电源接入的负荷调节效应系数标幺值) 等参数条件下, 定义频率越限过渡时间tover主要取决于频率变化量Δf*和不平衡功率ΔPL*。假设从不平衡功率出现时刻开始经tover时间后ftover=50.2Hz, 此时频率越限过渡时间tover仅与负荷功率变化量 (考虑了不确定性电源出力) ΔPL有关, 其中负荷功率变化量ΔPL为式 (10) 所示。

式中:PLN为负荷功率参考值;x%为负荷功率百分比。

可根据 (35) PL的大小对调频时段区间进行分类, 并得到每类区间的典型时段。

基于多场景分析的调频层面弃能电量评估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tep 1:按照负荷水平对全年各时段进行分类, 对每种分类中最接近于该分类下平均负荷的时段进行调频仿真, 得到频率越限的过渡时间tover。

Step 2:根据各时段的机组组合情况计算系统的可用调频容量, 并根据计算得到的可用调频容量对全年各时段进行分类。

Step 3:根据上述分类设置不同的功率偏差场景, 对所设置的场景进行弃能电量的计算, 每一时段的弃能电量为功率偏差值与该时段可用调频容量的差值。

Step 4: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上述每种功率偏差场景在不同时段出现的概率。

Step 5:将同一时段中的所有功率偏差场景下所对应的调频层面弃能电量叠加, 根据式 (11) 即可计算调频层面的全年弃能电量W。

式中:W为全年弃能电量;Pj, i为第i个事件发生在第j时刻的概率;Cj, i为第i个事件发生在第j时刻产生的弃能电量;K为事件的个数。

3 算例

本文采用西北2020年规划电网为算例, 应用提出的柔性生产模拟理论对其进行生产模拟及评估。该区域2020年规划电网的电源基本情况为火电147 000 MW, 水电21 500 MW, 核电2 000 MW, 抽水蓄能1 600 MW, 风电23 600 MW。该规划电网2020年年负荷预测曲线, 夏季和冬季的典型日负荷预测曲线如图3~图5所示。外送线路 (含联网直流线路) 的电压等级含±400 k V、±500 k V、±660k V、±800 k V和±1 000 k V, 共计外送电力容量5 340万k W, 在本算例中作为负荷处理。

应用本文提出的柔性生产模拟理论, 对上述2020年西北规划电网进行随机生产模拟, 结果如表1所示。研究表明未加入风电情况下, 该规划区域电网的LOLP为0.046 02, 在加入全部风电后系统的LOLP为1.0075×10-5, 系统的EENS由9.451×105MWh降低到4.521×104MWh, 说明风电场接入后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有一定的贡献。根据第二章柔性生产模拟中的式 (1) ~式 (3) 得到风电场可以替代的常规发电机组容量为7 953 MW, 风电场的容量可信度为0.337, 可避免费用为8.217×108元。

采用上文提到的式 (4) ~式 (9) 判断调峰的弃风成立条件并计算系统调峰能力和调峰需求, 可得基于调峰层面的弃风电量评估结果见表2。由于风电场输出功率在整个电网中所占比例不到20%, 大多数时段大型风电场的输出功率波动并不剧烈, 只有少数时段输出功率的变化较大, 故西北2020年规划电网基于调峰层面的弃风规模和比例不大。

在DIg SILENT Power Factory软件中建立西北2020年规划电网模型如图6所示。采用多场景分析技术设置表3所示的标称场景, 并通过蒙特卡洛法模拟得到相应场景发生的概率。通过DIg SILENT Power Factory软件中建立的西北2020年主网调频仿真模型, 在各典型时段内设置负荷降低10%范围内的典型场景。在Simulation Events中设置不同x%的Load Event, 即x=-1、x=-2、…、x=-10等, 通过仿真得到每个场景下的频率越限时间tover见表4所示。采用式 (11) 可以得到调频层面的弃风电量评估结果见表5。

注:Pij表示第i个事件发生在第j个时刻的概率;hj表示典型仿真时段。

注:tij表示频率越限时间;hj表示典型仿真时段;∞表示在研究时间尺度内没有发生频率越限。

4 结语

大规模不确定性电源接入电力系统对电源规划和评估带来了深刻影响, 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理论, 并研究了考虑不确定性电源和储能的等效电量频率法, 通过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容量可信度以及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可避免费用等指标有效评价不确定性电源和储能接入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

在分析电力系统弃能原因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基于系统调峰需求和调峰能力的调峰层面弃能电量和采用多场景分析的调频层面弃能电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通过上述两个时间尺度, 系统地研究了含不确定性电源和储能的电力系统弃能电量评估的一般方法。研究表明, 不确定性电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后, 存在由于调峰调频困难而产生弃能的风险。

本文所提出的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理论为含不确定性电源的电源规划及评估提供了依据。目前, 含有本文所提出的不确定性电源及储能的实际电网尚未成型, 相关的运行统计数据也不充分, 故运用本理论对风-光-储联合运行的实际电网进行电源规划评估将是下一步的工作。

摘要:大规模不确定性电源接入电网给电力系统带来了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等不确定性因素, 现有的随机生产模拟理论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形势下的电源规划和评估。鉴于此, 提出了“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的概念并研究了其一般方法和流程。该方法不仅能得到传统随机生产模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 还给出了考虑不确定性电源和储能接入下的不确定性电源发电的容量可信度以及可避免费用等。所提方法还从电网调峰和调频两个层面和时间尺度评估了系统的弃能电量。在调峰层面, 基于电网调峰需求和调峰能力加以分析给出了该层面的弃能电量;在调频层面, 采用多场景分析理论给出了调频层面弃能电量的评估方法。电力系统柔性生产模拟能为含不确定性电源的电源规划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并能全面评估不确定性电源的接入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对2020年西北规划电网的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不确定性电源,储能,柔性生产模拟,调峰调频,弃能电量,多场景,电源规划

生产不确定性 篇2

(1)水泥厂生产用水包括全部生产和辅助生产各部位的用水。如:机械设备、电气自动

化、空气调节、各种锅炉、原料矿山等用水。随生产规模,生产方法,设备选型,地区条件等因素而定。

(2)生活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由于水泥厂一般远离城镇,大部分车间工作

人员接触粉尘,地面也不可避免的有粉尘污染,而建筑及室外给水设计国家规范规定的生活用水定额,普遍都反映偏低,为此水泥厂应取较高值制定。厂区生活用水量,宜采用35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为3.0,用水时间为8h;厂区淋浴用水量,宜采用60L(人·班),淋浴延续时间为1h。

(3)居住区生活用水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用水定额的规定。

(4)浇洒道路和场地用水量,宜采用1.5~2.0L/(m2·次),浇洒次数为2~3次/d;绿化

用水量,宜采用2.0~4.0L/(m2·次),次数为1次/d。

(5)冲洗汽车用水量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范》的规定。

(6)中央化验室用水量,主要是化验用水,养生槽养护试块用水,试块成型用水,及清

洗用水。宜采用30~50m3/d,用水时间为8h;机电修理车间用水量,宜采用10~20m3/d,用水时间为8h。

生产不确定性 篇3

具体表现为:宏观不确定性正在消退,简而言之,即是宏观形势“没有不确定性了”。一方面是因为国际上的不确定性在消退。

首先,美国经济重回增长轨道,但没有重大经济模式性的突破。2013年全球经济版图“北升南降”,美国经济爬坡式增长,2013年增长1.9%,第三季度4.1%更创下两年来最快增速。随着财政拖累效应减退(预算协议与债务上限法案获国会通过,将使财政拖累从2013年约占GDP的1.1%降至2014年的0.1%),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增强(1月份失业率降至6.6%,为2008年10月来最低值,全年预计降至6.5%以下),政策外力效应降低,据美联储预测,美经济2014年增长将在2.8%至3.2%之间,为2005年来最快增速。尽管QE逐步退出考验美经济增长的真实“成色”,但诸多数据已实证了其扩张趋势,经济重回增长轨道根基稳固。不过,美国未从根本上找到攻克金融危机“癌症”的终极解药,复苏倚仗量化宽松、房市股市回暖及家庭去杠杆支撑,虽不能说是昙花一现,但也很难开启焕然一新的局面。

其次,欧洲经济趋稳,但邦联制到联邦制尚无实质性转变。整整六个季度的负增长后,得益于德国外贸逆势强劲增长及欧债重灾国经济改革初见成效,欧元区去年二季度“拨云见日”终现连续正增长,采购经理人指数与消费指数均证明欧洲经济开始复苏。去年11月欧盟秋季预测报告显示,欧盟28国2014年经济增长率将升至1.4%,2015年达到1.9%。2015年,欧盟所有国家将全部实现经济增长,而德、法、英等经济大国将领衔增长。欧洲经济复苏虽稍显脆弱,但拐点性转折初现端倪。然而,当下欧盟更像“各自为政”的邦联制有条件地向共同体让渡部分权力以抱团取暖共度时艰,尚未企及“政经一体”的联邦制高度,但鉴于欧洲精英们已意识到后者才是拯救欧债危机的根本路径,一旦在共识推动下加速,一体化释放的能量足以让欧洲经济傲视全球。

再次,新兴国家底部调整。本轮危机中新兴市场国家“西方不亮东方亮”,却终难逃脱危机的多米诺骨牌,自去年来,寒流持续,危机第二季在这些国家全面上演。危机前靠外需,危机中靠发达国家注水以及自身财政刺激的高杠杆化“打鸡血”,如今QE撤退、杠杆萎缩,留给新兴国家的必然是货币贬值与股市大跌,资本外逃、债台高筑、通胀畸高与增长滑坡带来的调整压力,虽高峰已过,但完全消化仍需时日。综上,欧美经济复苏的影响权重将覆盖新兴市场筑底的权重,整体外部环境趋于稳定已成定局。

另一方面,国内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也在消退,经济波动.政策波动都将处于收敛态势。金砖五国中唯有中国幸免于危机第二季,GDP态势趋稳,支撑与打压GDP的诸多因素并存、彼此抵消,故而类似去年“一季度涨、二季度跌、三季度绝望、四季度疲软”影响政策的概率趋小。宏观政策无论政治还是经济,均趋于明朗且稳定。三中全会之后,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新政府执政风格与改革大方向水落石出,政治清正廉明化、经济负面清单化或将统领未来很长时期的运行架构。此外,再平衡国策率先以全面清剿最败坏社会公平正义的贪腐为突破口,并佐以社保并轨、高考改革等多项关爱民生举措,加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极大缓和了一度剑拔弩张的社会情绪,缓冲了社会矛盾。相对以往,社会暴戾之气渐平,正能量开始抬头,社会态势趋于可控。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微观不确定性却与日俱增。

产业发展的不确定。传统产业去产能程度不确定: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过剩,且表现在方方面面,去产能势头前所未有地坚挺(过剩产能不去,新的经济繁荣不来);另一方面,无论是大市场(要素资源完全市场化配置的内在需求)的基础还是诸侯经济(过剩的始作俑者)都不足以真正地去产能。两者角力、博弈态势取决于问题倒逼程度与调整力度的相对位势,不确定性较强。新经济产业前景不确定:新经济登上历史舞台的势能强大,但扶持上台的梯子极少。光伏业惨淡情势证伪了政府扶持这一主要梯子,市场之梯及各种组合梯(如产业引导基金牵头与民间资本参与等)仍未成气候。

企业模式的不确定。宏观确定性是硬币的两面,它首先建基于中国创富模式的转型,经济由实转虚、内外贸权重变化(外需转内需)、成本由低转高、制度红利消退、官商结伴趋软,这标志着中国正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高阶版本。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原有的敢干、肯干、单干、投机等都难以像以往那样“玩得转”,原来大获成功的企业模式基本被颠覆,做企业,尤其是做实业越来越难。经济转型引致的企业模式自然升级过程,还不幸地遭遇了市场经济与技术革命的双重“清洗”。金融危机洗牌把单纯靠投入扩张的产能过剩企业清洗掉一大批,互联网商机洗牌又把缺乏创新思维能力的企业清洗掉一大批。面对金融危机洗牌到互联网商机洗牌,30余年摸爬滚打沉淀下来的企业模式何去何从,难以确定。

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某种意义上商业模式的极限便是企业的极限,不同商业模式决定着企业能长多大。看看小餐馆模式与麦当劳模式便知道,商业模式的重要性之于企业可见一斑。然而,就在这个问题上,当下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当金融文明与信息文明拍打人类历史的海岸,工业经济时期极尽荣光的丰田模式、索尼模式都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即便新贵如苹果、Facebook亦小心谨慎,唯恐稍有不慎,前功尽弃。成功甚至无法复制,通吃一切、普适的商业模式难觅踪影。因此,碎片化、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将是过渡期的不二选择。这至少带来两大不确定性:既有模式与过渡模式对接;过渡模式最终的转型方向。

而微观不确定性之所以扩大,有其基本逻辑脉络,如宏观环境变了,微观基础未变;背景变了,人的脑子未变……说到底,是历史惯性、现实感受与未来趋势之间存在时空错位,彼此未能匹配。就此而言,宏观与微观不确定性此消彼长,亦不过是阶段性错配,最终还得靠微观调整来坐实宏观确定性。因此,自我调整将是企业的主攻方向。至于怎么调,如同兵法讲究“法无定法,式无定式。因势利导,兆于变化”,关键在于融会贯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既难又不难。

目前传统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危机感,源于失去了路标,确切地说是坐标,从而迷失了方向。实际上,以上三大不确定性,恰好形成企业调整的三维坐标。一维是选择产业方向,要么在原有产业中深耕细作、纵向运动甚至斜向运动,向高大上升级;要么调转船头、改换门庭,转而追寻代表未来、产能空间远未发掘的创新性产业。一维是调整企业模式,在虚与实、官与商之间找到新的磨合界面。一维是寻找商业模式,重在传统工业经济思维、金融文明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之间的嫁接、融合。企业根据自身行业地位、资产负债率、经营维度、管理能级,甚至企业家自身心智发展程度等,在这个坐标系中自我定位,便可比较清晰地找到调整方向。

影响生猪生产规模确定的因素诊断 篇4

1 影响生猪生产规模的因素搜索

现代的畜牧业生产, 若想获得较高的利润, 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确立合理的生产规模, 生猪的生产过程亦是如此, 因此如何确立合理的生产规模便成为当前较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在此前提下展开研究, 通过与生猪饲养户、养猪专家、畜牧经济管理人员等共同分析和调查确立影响生猪生产的主要有X1–资金状况、X2–生产成本、X3–场地面积、X4–市场需求、X5–技术状况和X6–人口数量六大因素。

2 建立影响因素作用系数矩阵

矩阵中的系数aij在区间[0, 1]内, 其中, , 矩阵中, 两两因素比较评分标准为:

评分时, 依据评分标准, 将某一因素分别与其他因素进行比较, 由专家根据自己的判断, 给出评分。整理各专家评分后, 得影响因素作用系数矩阵, 见表1。

3 系数矩阵的处理及性质确定

根据的大小, 将各因素排序并计算累加得系数矩阵的处理及性质判定表, 见表2。

性质判定标准:累计达到70%, 所对应因素为主要因素;累计达到90%, 所对应的由70%~90%的因素为次要因素;累计达到90%以后所对应因素为一般因素。

4 结果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其中X1、X2、X4、X5为主要因素;X3、X6为次要和一般因素。因此, 在对猪场的规模确定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资金状况、生产成本、市场需求、技术状况四个方面因素。而场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作为次要和一般因素是在主要因素之后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只针对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资金是一切生产的基础, 要想使生产的规模扩大, 获得更多的规模效益, 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作保障。生产的目的是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 而高额的经济回报是与生产成本的多少密不可分的, 因此在扩大生猪生产规模时生产成本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现代企业的生产是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不断操控的, 在市场中需求是第一位的, 生产是第二位的, 只有有了第一位的需求, 才会出现第二位的生产, 也就是说, 只有存在较为旺盛的市场需求, 才会激发生猪养殖者扩大生产规模的愿望。技术在现代企业的生产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现代企业中也广泛的受到了人们的认可, 因此, 一个企业要想扩大生产规模时, 必须使自己的生产技术与规模大小相适应,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技术与规模的优势更加有机的融合, 发挥合力的作用, 更为有效地利用资金, 降低生产的成本, 使养猪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生产不确定性 篇5

保本但不保守

《投资者报》:南方避险是国内第一只保本基金,自2003年以来累计收益达到258%,在管理保本基金方面,公司有没有一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孙鲁闽:“保本但不保守”一直是我们秉承的理念。保本基金的优势不是体现在一段时间投资收益的多少,而是体现在持续控制风险的能力上。目前在公司建立风控体系实现实时监控的基础上,我们基本的投资思路是:第一年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来累积防守垫;第二年,安全垫增厚的基础上,适时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来提高产品收益率;第三年根据不同的实况且战且退来锁定收益。

《投资者报》:2011年,南方避险增值与其他三只同类产品比,净值下降较大,原因是什么?

孙鲁闽:对于保本基金,单个基金在不同阶段也会有差异,两个基金的差异更大。按照运行周期,南方避险属于第三年,有了前两年的安全垫,基本上成配置型基金了。但像我管理的南方保本基金策略完全不同,目前还在第一年,主要以现金类和债券为主。

《投资者报》:国内的基金投资范围较窄,保本基金也面临同样的困扰,你觉得管理保本基金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孙鲁闽:保本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投资范围是相同的。保本基金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控制下行风险。我们的资产配置比较灵活,对于市场把握不大时,会降低权益类产品,甚至会零配。对于机构投资者,战胜指数是很多股票类基金的目标,为此对市场的一些热点也不能放过,但对保本基金而言,“输得起时间,但输不起价值”,配的股票短期表现差没关系,只要基本面没问题,就能获得企业利润增长的确定性收益。

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投资者报》:应该说今年的不确定性比较大,投资策略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孙鲁闽:前一段时间,网上就有诸如2012年股市十大黑天鹅猜想的文章,一般而言,黑天鹅是非常偶然的事件,这也侧面反映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大,可以说,今年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充满不确定性。所以要做的就是在诸多的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投资者报》:如何理解?

孙鲁闽:首先,经济发展转变是确定性的。过去投资、出口拉动经济高增长的局面不会再持续了,而要转向内需和消费,像过去十年房地产带来的大的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红利也不会再持续,取而代之是内需,消费、服务业、高端制造等行业前景广阔。事实上,从国家财政预算看来,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投资巨大。

其次,证券市场模式也在转变,蓝筹股企稳,概念股、题材股持续下跌,这跟新的管理层政策有关,慢慢地股市中投资炒作的气氛会越来越淡化,很多投资者投资股票为求“暴富”的心态减少,权益类资产将和房地产一样成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主要载体。从定价权来看,相比2008年底,2012年大股东的减持才真正启动,这意味着A股市场将从过去的金融资本之间的博弈转变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博弈,大量高估值的股票将步入漫漫的价值回归之路。为了实现收益的稳定增长,投资者通过持有估值合理的持續成长类股票来赚取“时间的钱”,赚取企业持续成长给股东带来“财富增长的钱”,而非靠博弈去赚取“交易对手的钱”。

再次,资金层面,未来保险资金、社保、企业年金和其他各类养老金的入市资金增速将快于公募和其他类型的资金,这类资金偏好投资于高股息率、稳定持续增长的公司。三个综合起来,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值得把握。

债市有小牛行情

《投资者报》:从内外环境等因素来看,你觉得2012年的投资与2011年的投资策略是否有较大的不同?

孙鲁闽:2012年与过去两年在宏观经济上出现的最大变化是对于通胀的担忧会明显弱化,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将维持中性,存款准备金率将持续下调。地产投资、政府基建投资等投资增速压力较大,电网、电信及一些新兴产业的投资替代使得中国经济有望在2012年实现软着陆。由于主权债务危机,2012年欧洲整体进入衰退的概率较大,虽然美国经济仍在稳健的复苏进程中,甚至其复苏的进程会好于市场的预期,但整体而言,中国的出口增长将面临较大挑战。在提升居民收入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消费仍具有稳定增长的潜力。

《投资者报》:具体到投资上呢?

孙鲁闽:权益类投资方向比较简单。遵照上述逻辑,受益于消费增长和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行业以及受益于要素价格改革的行业和高股息率的个股是重点关注方向。

2012年通胀压力明显减弱,水、电、气、运等要素价格的改革如成品油市场化定价、铁路货运价格和公用事业品价格上调等均有可能启动,相关行业盈利预期将被上调。此外,今年货币政策回到常态,市场整体利率水平下降,加之证监会部门在努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率,因此高息率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将日益显现。

生产不确定性 篇6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东北师范大学松嫩草地生态研究站, 地处北纬44°45'、东经123°45',海拔160 m。年均气温为2. 4 ~ 2. 7 ℃,≥10 ℃ 年有效积温为3 000 ~ 3 500 ℃ ,年均降水量为300 ~ 500 mm,主要集中在6—8月份; 年均蒸发量为1 500 ~ 2 000 mm; 土壤为盐碱草甸土,p H值为7. 5 ~ 9. 0。

2材料与方法

扁蓿豆于2004年5月份种植。条播,行距为0. 30 m,重复4次。每年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样方大小为4 m × 5 m。2009年开始进行试验。

于盛花期标记完全开放的花朵( 以旗瓣完全展开为完全开放[3]) 。荚果在盛花后3 ~ 6 d种子含水量很高,很难在不破坏种子的情况下把种子和荚皮分离,标记的花朵从盛花后第9天开始取样,每隔3 d取样1次,直到荚果开裂。每次取样时记录荚果和种子的颜色变化。在各时期取40个荚果和40粒种子, 用电子天平( FC204,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制造) 分别称40个荚皮和种子的鲜重、干重,以计算荚皮和种子的含水量。盛花后第33天扁蓿豆开始出现裂荚,至第36天已大部分发生裂荚,种子在裂荚后没有马上从荚皮上脱落,所以取样时间截止到盛花后第36天。

含水量 = ( 鲜重 - 干重) /鲜重 × 100% 。

在收获期取100个棕色未裂的荚果用标牌标记。 从6: 00—18: 00每2 h记录裂荚数,同时随机额外标记5个荚果,在每次调查时测荚果表面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在每次取样时随机取额外的40个如上所述荚果,分别测定荚皮干、鲜重,计算荚皮含水量; 每次观测时记录裂荚个数以统计裂荚率。以上试验3 d重复1次。

试验数据采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荚果和种子的生理学指标、裂荚的环境因子指标、荚皮的生理学指标等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中显著性检验均采用LSD检验。对裂荚率与荚皮温度、荚皮含水量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扁蓿豆种子发育过程中适宜收获时间的确定

3. 1. 1荚果和种子颜色的变化见表1。

在种子和荚果发育早期,盛花后9 ~ 15 d荚果颜色为浅绿色,18 ~ 24 d荚果为绿色,27 ~ 33 d为黄绿色,盛花后第36天变为棕色。在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盛花后9 ~ 12 d种子颜色为透明,盛花后15 ~ 18 d为浅绿色,21 ~ 24 d为绿色,盛花后27 ~ 30 d为黄绿色; 随着种子的进一步的生长发育,盛花后33 ~ 36 d为棕色。

3.1.2荚皮和种子生理学特征的变化见图1。

注: 不同时间标注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 05) , 相同或无标注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盛花后9 ~ 24 d种子鲜重显著增加( P≤0. 05) ,27 ~ 36 d显著减少 ( P ≤0. 05 ) 。种子干重9 ~ 30 d显著增加( P≤0. 05) ,30 ~ 36 d无差异。种子含水量9 ~ 15 d无明显差异,其中盛花后第12天种子含水量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取样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盛花后第33天含水量为25 % ; 盛花后第36天含水量下降到最低,为10% 。荚皮含水量在9 ~ 30 d无明显差异, 盛花后33 ~36 d含水量下降至最低,为10% 左右。

3.2扁蓿豆收获期一天中收获时间的确定

3.2.1裂荚与外界环境因子的关系见图2。

空气温度在6: 00—12: 00显著增加,从14: 00开始逐渐下降。空气湿度在6: 00—8: 00无差异,在8: 00—12: 00显著下降,在12: 00—16: 00空气湿度没有变化,达到一天中的最低值,到18: 00空气湿度又开始增加。裂荚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大裂荚率发生在12: 00—14: 00,最大裂荚率为7. 1% 。一天中, 8: 00前和18: 00后不裂荚,裂荚率为0。裂荚率与空气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 =0. 67) ,裂荚率与空气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r = -0. 57,见表2) 。

3.2.2裂荚与荚皮温度、含水量的关系见图2。

荚皮含水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6: 00—12: 00荚皮含水量明显下降,在12: 00—14: 00保持不变且下降到最低( 8% 左右) ,到18: 00荚皮含水量又开始显著增加。荚皮表面温度与荚皮含水量呈相反的变化规律。裂荚率与荚皮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 = - 0. 61) ,裂荚率与荚皮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 = 0. 82) 。

注: **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

注: **表示显著水平为 0. 01。

4讨论

扁蓿豆荚果和种子颜色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盛花后第36天种子颜色明显区别于其他取样时期,可作为很好的表型指标来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在以往研究中颜色指标也曾用来指示收获时间,可以作为种子收获的一个可靠、快速的指标来指导生产[4,5]。在本试验中,种子干重、鲜重和含水量随着取样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变化,这些结果与以前研究结果一致[6,7,8]。扁蓿豆种子干重在盛花后30 ~ 36 d达到最高,但含水量在盛花后第30天和33天较高,种子不宜直接收获和贮存。收获的种子需要进一步晾干以便脱粒和贮存; 因此,扁蓿豆种子适宜收获时间为盛花后第36天,此时种子和荚皮含水量在10% 左右,此期种子适宜直接脱粒和贮存。

裂荚与空气湿度和温度密切相关的[9]。在收获期,裂荚也并不是一天当中任一时刻都发生的,需要外界环境适宜才发生。

5结论

为防止和减少扁蓿豆因裂荚造成的种子损失,要选择在该物种的成熟期,即盛花后第36天及1 d中的8: 00前和18: 00后收获种子。这一结果在扁蓿豆及其他豆科植物的种子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摘要:为了确定扁蓿豆荚果和种子发育阶段的收获时间及1 d中的裂荚时间,试验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的方法,测定了荚果和种子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及1 d中与裂荚相关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扁蓿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适宜收获时间为盛花后第36天,此时荚果和种子颜色均为棕色;种子失去绿色后干重达到最大,荚皮和种子含水量下降到最低,为10%左右;裂荚率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荚皮温度和荚皮含水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每天裂荚高峰期发生在12:00—14:00之间,而8:00前和18:00后不裂荚。说明扁蓿豆盛花后第36天达到收获期,此时为种子最佳收获时间;1 d中最佳收获时间为8:00前和18:00后。

关键词:扁蓿豆,种子发育,收获期,裂荚,环境因子

参考文献

[1]WANG Y,HOU Y,LI X Y,et al.Optimum harvest time of Vicia cracca in relation to seed tolerance as influenced by harvest time[J].Acta Agron Sin,2012,38(3):1-6.

[2]STEVEN R L,ELIZABETH A K.Genetic dissection of seed production trai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major-effect seed retention QTL in Hybrid Leymus(Triticeae)Wildryes[J].Crop Sci,2009,49(1):29-40.

[3]PETERSON C M,OH'MOSJIDIS C,DUTE R R,et al.A flower and pod staging system for soybean[J].Annals of Botany,1992,69(1):59-67.

[4]MIYAJIMA D.Zinnia seed harvest time affects germination and plant growth[J].Hortsci,1997,32:687-689.

[5]SABRY G E,LARRY O C.Physiological and harvest maturity of Canola in relation to seed quality[J].Agron J,2001,93(5):1054-1058.

[6]BRYCE M L,LANCE R G,ALLEN DK,et al.Maximizing seed production in eastern Gamagrass[J].Agron J,2003,95(4):863-869.

[7]李鸿祥,韩建国,马春晖,等.草木樨种子成熟过程中的活力特性及产量形成[J].草地学报,2000,4(4):297-305.

[8]谢国平,呼天明,王亻全珍,等.施N量和收获时间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影响研究[J].草业学报,2010,19(2):89-96.

生产不确定性 篇7

1 提高油井产量与生产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 各行各业迎来发展的机遇期。当前人们的追求不再停留在物欲的满足, 还包括精神的满足, 可是人们精神消费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赖于石油业的发展, 特别是旅游业最为明显, 当油价上涨, 各种交通工具票价便随之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人放弃旅游, 人们原本能够通过旅游接触到不同地方的人文文化及一些民俗传统变得不可能。但是, 如果我国的石油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情况则不一样了。

1.2 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期新闻中出现的一些国家争端不断, 前段时间尤以美国与伊朗的争端较为激烈, 其实争端的源泉来自于对石油资源的争夺, 而我国石油供应量缺乏及需求量之大。近几个月以来, 我国油价也有了较大涨幅, 通过以进口的方式从别国买进石油的我国, 从而增加了一些产品原料的价格, 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假如提高我国油井产量, 减少石油的进口, 降低生产成本, 节约的成本又可以发展比较薄弱的行业, 这不但有助于国家各行各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还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 我国油井生产管理现状

2.1 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安全状况堪忧

油井作业主要在井下施工, 一旦出现事故, 抢救难度比较大。近年来我国报道关于油井事故屡见不鲜。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针对油井作业没有建立明确、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甚至长时期不更新油井生产设备及安全设备, 导致油井施工危险性增加。

2.2 员工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训练, 安全意识薄弱

虽然油井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可是国内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不惜让员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作业。当前一些油井的施工人员虽然技术比较强, 可是他们的安全隐患意识薄弱, 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救知识等。甚至存有侥幸心理, 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对于安全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

2.3 生产设备及技术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油井生产主要采取施工人员井下工作的方式, 生产设备相比于国外的机器比较落后, 且井下作业操作技术方面也有待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的稳定性也有不小的冲击。

3 提高油井产量与生产稳定性的措施

3.1 引进自喷井产油技术

近年来, 我国对油井产量及其生产稳定性出现的问题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改善油井生产条件。但我国油井分布较为分散、环境恶劣, 使得一些设备及措施难以正常运行及实施。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自喷井产油技术, 自喷井技术比传统产油技术过程更为容易控制, 在提高产油量的同时, 也使得生产过程较容易监控, 使得生产稳定性较好。

3.2 引进抽油机在线监测及自动控制技术

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油井作业实现数字自动化, 减少了机器设备的磨损, 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同时使整个生产系统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除此之外, 引进或开发生产参数预警监测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针对油井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测, 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井内的温度、出油量、油井气压等。由于井内作业难度较大, 施工人员在里面难以考虑到生产过程的众多因素, 就是对全过程进行数据监测, 观察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出现的海量数据进行及时处理与分析。所以, 为了维护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油井应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监测。

3.3 加强生产管理

油井产量是油井作业的最终目的, 而产量的提高离不开管理过程的完善, 目前我国油井事故频繁与其管理不完善也是分不开的, 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第一, 油井企业单位应聘用在油井生产管理方面比较熟练的技术人员, 可以从国外引进优秀技术人员。我们知道优秀的管理者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任何先进技术使用都离不开人的操作, 而负责操作的人员又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管理。其次, 对生产人员加强定期培训, 而作为我国核心产业的石油, 其油井量与安全稳定性问题更是值得关注, 产量的提升离不开生产人员技术的提升, 所以国家或企业应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培训。第三, 由于油井工作环境较为复杂, 当一项新的技术在油井安装后, 若是想在下一阶段, 对油井设备完全更换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因此定期对油井设备进行维修是必要的。既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事故的发生频率。

石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提高其产量及生产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但对油井作业新技术的应用是个长期工程, 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企业共同努力, 推动我国石油产业更好地发展。

摘要:近年来, 我国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油井事故, 而且我国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加, 可是产量却不如人意。虽然国家在提高油井产量方面投入大量经费, 但是油井产量仍收效甚微, 我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原料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这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油井作业现状, 发现问题, 进而提出通过引进自喷井及抽油机新技术提高油井产量及生产稳定性的措施

关键词:油井作业,生产安全,技术开发

参考文献

[1]陈广晔.油井安全与运行状态监测技术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 2011 (3) .

[2]王克娇.油井产量预测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杨军.一种产量预测的新方法[J].特种油气藏, 2006 (3) .

生产不确定性 篇8

1 提高油井产量及生产稳定性的必要性

1.1 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 各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也紧密相连。近年来, 各国经济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用量最多的能源之一, 但其分布极不均匀, 且剩余量日益减少。为了满足自己国家的生产发展需要, 许多国家之间发生了争端, 原因主要是为了争夺石油资源。我国的石油供应量较少, 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经常需从国外进口, 但石油价格偶有上涨, 这无疑增加了大量的原材料成本, 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 为了满足我国生产发展的需要及节约能源成本, 必须提高我国油井的产量及生产稳定性, 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1.2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 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次, 也上升到精神层次。然而, 大多数精神行业的发展都依托于石油行业, 如旅游业。油价上涨时, 各种交通工具票价也会随之上升,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许多人的出游欲望, 最终放弃旅游。因此, 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及加强石油生产管理, 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及生产稳定性, 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 我国现阶段油井生产作业存在的问题

2.1 员工缺乏安全意识

在我国的油井生产中, 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并不少, 且带来了较大灾难, 但部分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仍不惜让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去作业。然而, 在当前的油井施工人员中, 尽管大多拥有较强的技术, 但安全意识普遍较低, 对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及自救知识均缺乏了解。其中, 大多都抱有侥幸心态, 觉得自己不会发生意外, 故并不重视安全问题。存在这种局面, 石油企业存在较大责任, 因为未能对其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 使其未能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这给油井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2 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及技术

现阶段, 我国油井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工作人员井下作业。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生产设备仍较落后, 且井下作业操作技术还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及设备的落后,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井产量的提升, 进而影响了生产的稳定性, 长期则不利于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终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2.3 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油井作业的施工场所大多是井下, 施工环境恶劣, 且极不稳定, 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事故, 抢救工作较难进行, 且受伤率、死亡率均较高。油井发生安全事故, 这与企业的管理有很大关系。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 大多企业只重视产量, 而不注重安全管理, 内部并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不规范、不严格、不到位, 许多生产设备不及时检修、更换, 埋下了安全隐患。

3 提高油井产量及生产稳定性的方法分析

3.1 采用自喷井产油技术

鉴于我国油井作业存在的问题, 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 并投入了大量资金, 帮助企业改善生产条件。然而, 因为我国的油井分布较分散, 且油井环境也较恶劣, 许多设备都无法正常运行, 许多政策也不能落实到位。因此, 企业应积极引进自喷井产油技术。与传统的产油技术相比, 自喷井产油技术的过程更容易控制, 适用范围更广, 不但能提高石油产量, 还能有效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故在油井生产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3.2 加大生产管理力度

油井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油井产量, 而要想提高产量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有效的管理必不可少,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聘用人员时, 油井企业应聘用一些有生产管理经验的高技术水平作业人员, 或从国外引进技术水平高的人才。众所周知, 管理者的素质如何与企业的存亡、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正确的指导与决策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培训。石油是我国的核心产业, 其产量及安全稳定性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而生产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与石油产量的提高密不可分, 这就要求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以提高其技术水平;

(3) 注重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油井工作环境复杂且恶劣, 每完成一项新技术安装工作后, 要想进行下一阶段的设备更换工作, 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 企业应定期检修油井设备, 以便及时发现故障, 并予以解决, 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3 采用抽油机在线监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抽油机在线监测技术在油井生产中的应用, 能够实现油井作业的数字自动化, 进而降低机器设备被磨损的可能性, 最终有效减少了资源消耗。与此同时, 该技术还起到了提高整个生产系统效率的作用。除上述外, 还可采用参数预警监测技术, 它能对油井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并能实现对出油量、井内温度等影响生产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监测。因为井内作业存在较大难度, 作业人员很难在工作环境中考虑到一系列因素, 也很难检测到相关数据, 要想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则更难。因此, 油井应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测, 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4 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 石油作为世界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之一, 作为我国的核心产业, 其产量及生产稳定性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当前油井产量不高、生产稳定性较差的情况, 国家及各石油企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处理, 从而促进石油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油需求量日益增长。尽管已投入大量资金, 但产量仍较低, 我国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原料, 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 在石油开采中, 油井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 严重影响了生产的稳定性。鉴于此, 本文主要对我国油井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提高油井产量及生产稳定性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井,产量,生产稳定性,策略

参考文献

生产不确定性 篇9

清洁生产的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定义为: 清洁生产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 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 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中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 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 从源头削减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涂装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紧迫性

涂装是机械设备、汽车、机电、家具、建构筑物等表面防腐及装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事涂装行业的企业繁多, 大型企业工艺装备较好, 中小型企业工艺装备参差不齐, 因无相应法规, 大部分对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不重视、无投资, 虽部分企业按环保要求投资了相应装备, 但没有正常运行, 如有些VOCs处理装置运行成本高, 部分企业只有在环保局检查时才启动, 对环境影响很大, 只有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才能杜绝此类现象。

当前, 我国发布的《清洁生产标准汽车制造业 (涂装) 》 (HJ/T 293- 2006) 是国内目前发布的唯一一项涉及涂装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但是该指标体系仅为汽车行业性的指标体系, 且该指标体系指标设置不合理, 对实践缺乏指导意义。

因此制定覆盖全行业的综合性涂装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3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分类

清洁生产指标按照组成内容分类可以分为五类:即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按照指标是否量化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按照指标的重要性可以分为限定性指标和非限定性指标。

一般在评价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时, 采用限定性指标和指标分级加权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企业的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4涂装行业限定性指标选择

4.1选择原则

对节能减排有重大影响, 能代表整个涂装行业的特点;必须是定量指标;必须容易计量, 实际应用方便。

4.2限定性指标选择

4.2.1涂装工艺

涂装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涂装行业基本采用前处理+ 涂装的工艺组合。涂装工艺架构见图1。

4.2.2涂装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涂装涉及行业广, 工艺固定, 结合涂装工艺架构图, 构建涂装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图, 见图2。

5技术总结

5.1典型涂装工艺, 其环保节能特性

5.1.1化学前处理:主要污染为废水, 包括脱脂废水、磷化废水、钝化废水、喷漆废水, 污染因子COD、石油类、p H, 能耗较大、水耗大;

5.1.2机械前处理:主要污染为废气、噪声, 污染因子颗粒物、等效连续噪声级, 能耗较小;

5.1.3喷粉:主要污染为废气, 污染因子颗粒物, 能耗较大;

5.1.4喷漆 (涂覆) :主要污染为废气, 污染因子为挥发性有机物、苯系物, 能耗大。

典型涂装工艺中化学前处理的环境影响机械前处理, 喷漆 (涂覆) 的环境影响大于喷粉。

5.2据此选择对节能减排有重要影响的作为限定性指标

5.2.1单位面积新鲜水耗:涂装行业的水耗特点;企业在一定计量时间内生产单位产品需要从各种水源所取得的水量, 如果生产工序使用纯水, 则以实际使用的纯水量作为取水量。

5.2.2单位面积 (重量) 能耗:涂装行业能耗特点;部分产品质量大, 而涂装面积小, 在产品烘干过程, 需整体加热, 其单位面积能耗不能反应行业能耗特点, 此时可以选择单位重量能耗作为考核指标;单位涂装面积 (重量) 综合能耗, 不包括调节气候所消耗的能耗。即在一年12月中, 每月耗能与最低月份的耗能的差值属于调节气候的数据, 不计入能耗。

5.2.3单位面积COD产生量:涂装行业水污染的特点。

5.2.4单位面积VOC产生量:涂装行业大气污染的特点;单位面积VOC产生量按照物料平衡计算。

涂装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制定涂装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并选择合适的限定性指标, 对我国推行涂装行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涂装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体系的构建, 及其构建过程中限定性指标的选择原则。

关键词:限定性指标,涂装,清洁生产

参考文献

[1]段晶晶, 吴立辉, 等.中国环保产业[J].2011, 2:51-54.

TPP面临不确定性 篇10

奥巴马11月19日赴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了TPP签约国(12国)领导人会议。奥巴马赞扬已成功完成TPP立法工作的签约国,同时敦促其他领导人继续努力推动TPP。但是会议结束后没有发表领导人联合声明。

尽管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令TPP能否生效充满变数,11月10日日本国会众议院仍在全体会议上批准了该协定。日本的计划是在先行批准TPP的基础上,再通过坚持不懈地向特朗普说明TPP的好处,促使其改变主意。此外,据报道,目前有TPP参加国提出调整协定,在缺少美国的情况下尽早使TPP生效。

除了TPP外,欧美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等多边自由化谈判都面临停滞的风险。为此,欧盟11月13日、14日紧急召开首脑和部长级别会议,商讨美国新总统上台后的各项政策应对。

生产不确定性 篇11

1.1 矿井生产能力指标体系的确定

确定矿井生产能力时, 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决定一个矿井的生产能力, 应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但从总体上和目前受公认方面来看, 它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 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三大因素。这三者当中, 矿井自然因素是基础, 技术因素是保证, 社会因素是前提, 它们是相辅相成, 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然而, 这三大因素是笼统的因素, 必须加以分解, 确定更具体的因素, 以建立因素指标体系。 (如图1)

1.2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在建立指标体系中, 各指标对于确定矿井生产能力所起的作用不同。用权重系数表示各指标对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见表1)

1.3指标量化

确定矿井生产能力是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而得出的。聚类分析要求各指标必须是量化的指标。应用数学中隶属函数量化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量化。

给定隶属函数:

最终量化方法计算:

说明:Li-量化值

Vi-隶属度值

Qi-权重系数

i-具体指标因素

2 JFH方法设计

2.1 JFH方法原理

JFH方法原理有四部分内容:

第一, 首先根据“物以类聚”这一原理, 按生产能力大小对矿井进行初步分类。有相似生产能力的矿井, 它们的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具有类似的特性。

第二, 在初步分类的基础上, 确定每一类矿井的生产能力。初步分类是对具有代表性、已知并型矿井进行的分类。

第三, 最终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在初步分类时, 很可能将一些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没有很大差别的矿井聚在一起, 但其生产能力可能是不一样的。

第四, 确定一个新建矿井的生产能力, 就是将新建矿井的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与前述具有代表性的已知生产能力的矿井一起进行聚类分析、统计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识别方法, 最终确定该新建矿井的生产能力。

2.2 新建矿井生产能力原则确定

a.若新建矿井与第I类矿井聚在一起的, 其生产能力确定为500T/年;

b.若新建矿井与第II类矿井聚在一起时, 其生产能力确定为400万T/年;

c.若新建矿井与第III类矿井聚在一起时, 其生产能力确定为300万T/年;

d.若新建矿井与第IV类矿井聚在一起时, 其生产能力确定后再进一步重新判定。

最后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用隶属函数对照表见表2)

总结

上一篇:分包管理的风险下一篇:现代无线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