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一片蓝天论文

2024-10-20

用爱托起一片蓝天论文(精选8篇)

用爱托起一片蓝天论文 篇1

教育事业是一项崇高的职业, 在太阳下闪耀着无尽的光芒。作为一名教师, 肩负着历史的使命, 承载着民族兴衰的重任, 在历史文化潮流中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的重大作用我们有目共睹:

一、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 雄伟而古老的中华民族, 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大量璀璨的文化, 社会风化的养成、思想文化精髓的影响和熏陶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而更为之重要的方式则在教师教育机制下形成。在教育机制中, 人类文明成果以各种形式为载体呈现在文化教育的各类学科之中, 在学习之中, 人们完成了对各类文化的传承, 而学习的主导作用则是由教师担任, 他们在教学中系统而有序地把各种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个国家的兴盛与发展, 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作用。人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能为国家的建设尽职尽责。而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是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教师的。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大投入下, 教育机制在不断完善, 教育措施在不断改进。其心血和精力的付出, 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综上所述, 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的作用在社会各界的肯定中也极其显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赋予教师的光荣称号, 人们的尊崇和赞誉是教师崇高地位的突显, 生活待遇的提高也给他们创造了在个人领域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所以, 做一个教师, 就要做一个合格的, 不负国家重托和人民期望的好教师, 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奉献社会的好教师, 而要做到如此关键是在教育中拥有一颗爱心。

那么, 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用爱去教育和管理学生呢?

1. 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

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用对待亲人的感情去对待他们。谁不希望自己的亲人好, 谁不希望自己的亲人快乐健康?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深厚的感情, 会更加关爱他们, 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去好好处理、好好解决。为每一个学生付出自己的努力, 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对于学生, 光打骂、说教、建立威信, 并不一定可行。因为学生首先是个人, 尤其是那些任性的孩子, 你一定要给他们时间, 给他们空间。引导他们, 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 你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 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

2. 对学生要喜欢。

作为一名教师, 你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要喜欢与学生相处, 要喜欢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 你才会更加爱自己的学生, 也只有这样, 你才可能是个称职的教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你要记住:喜欢你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孩子, 他们需要喜欢与鼓励, 他们需要老师的爱。在我教学的班级里, 成绩好坏参差不齐, 个性也各有特色, 而我带着欣喜的感情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或干事情积极, 或头脑机灵, 或在老师督促下完成作业认真, 这样, 教学愉快多了, 学生也更亲近老师了。

3. 把握爱的方式。

爱并不需要惊天动地, 并不需要特立独行, 它体现在学习中, 生活上的一点一滴, 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次作业的指导, 一次失败后的抚慰……也许在时光的冲逝下, 心的久经磨砺中, 些许小事让你不以为然, 但学生纯真的心却指引他用深情去感受这一点一滴, 他们眼中的老师是令人崇敬的, 他们的老师的言行是引人注目的, 谁会愿意辜负这样一片纯真的心, 谁愿意让这样温情的爱心随意流逝, 就让我们把握住这爱心流露的“些许小事”!

4. 注意把握爱的分寸。

对学生而言, 光是对他们有深厚的感情和喜欢是不够的。因为最终你还是要归结到:爱学生。只有充满爱心, 充满激情, 去爱你的学生, 才能把学生教育好、管理好, 而爱心的给予要拿捏火候, 不能一味溺爱。一味溺爱会让学生得意忘形。有其适当的原则性, 做到长辈对孩子的爱:宽严适度。对时给予表扬, 错时积极引导, 规范其改正, 这才是对一个学生应有的正确的爱。

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更要有一颗爱心。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也只有爱的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我们要时刻记住:永远关爱学生!永远爱学生!用爱托起一片蓝天!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 肩负着历史的使命, 承载着民族兴衰的重任, 在历史文化潮流中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关键词:教师,文化,爱心

用爱托起一片蓝天论文 篇2

一个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十三岁代课老师魏敏芝,经过几天的周折,终于在可能找到失学多日的学生之际走进了电视台,但面时电视镜头,却说不出一句话。在主持人再三提示下,她情不自禁地呼喊出:张慧科,你在哪里?我找你找得好苦啊!此时此刻,这个倔强的山里娃再也忍不住眼泪……这是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一声声呼唤,这一行行泪花,蕴含了魏敏芝对出走学生的真情思念,对失学儿童的真情呼唤。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间最美的风景――真情。

真情的创作

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的创作者们,真可谓独具匠心,影片不仅故事情节平凡真实,而且表现风格质朴自然,处处表现真情实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创作者以非凡的胆识,打破电影界不成文的明星效应格局,拒绝“表演”。片中演员清一色的来自穷山僻壤的当地群众和学生,这是中国以至世界电影史上的创举。让那些名不见经传却洋溢着大山里特有的生活气息的朴实无华的新面孔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真正置身于那个偏僻遥远的穷山沟里。

真情的呼吁

《一个都不能少》真像导演张艺谋自己所说:影片是一个“看似平实而简单”的故事,却真实地展示了一个人思想境界的升华过程,体现了创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中人最为真切的关怀。众所周知,新的世纪,“科教兴国”、“最穷也不能穷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仍有不少因贫穷而失学的儿童,仍有不少因贫穷而教育设施简陋不堪的学校。教育这个强国之本,这个基础,对这些贫困地区而言,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加强。创作者就是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真情的呼吁,真情的关怀,来沟通人类的共同情感,引起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理解。

真情的赞歌

片中的主人公魏敏芝,因水泉村水泉小学的.高老师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被村长找来代一个月的课。当村长带她来到学校时,高老师大为吃惊,这样一个黄毛丫头,怎能教书,怎能叫自己放心!所以,临走时只好再三嘱托:“一个都不能少。”学生们更是不认账,不仅不认她为老师,甚至故意调皮捣蛋。魏敏芝牢记嘱托,凭着对学生的真挚爱心,她在崎岖的山路上,追赶载着已被县体校招去的学生而远去的汽车。为了找回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进城打工的学生张慧科,她带领学生搬砖筹钱,又只身一人,日夜兼程,步行进城,身上仅有几元钱,城里又举目无亲,忍受饥渴和种种考验……真情的付出,总会得到真情的回报。在她的真情感动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终于找回了出走多日的张慧科,并把破旧不堪的水泉小学建成了希望小学。她自身最终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至此,影片扰如一支真情之歌,歌颂真情的力量、真情的美好、真情的伟大!是真情托起了一片绿阴,擎起了一片蓝天。

爱心,托起一片蓝天 篇3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步入班级上早自习,推开门的一瞬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好像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礼堂,彩带和气球把班级的每一角落装点得分外美丽。“啪”的一声,我还没来得急反应过来,五彩缤纷的亮片已从我头上飘落下来。再看一个写有“教师节快乐”字样的蛋糕摆在了讲桌中间,上面还插着三十二支生日蜡烛。同学们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齐声说:“老师,节日快乐!这一刻我的双眼湿润了。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对同学的感激之情,我只有深深地鞠躬表示感谢。这让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当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更幸福了。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爱尖子生容易爱后进生难,而后进生这些弱苗却更要爱的阳光雨露”只要爱得深,爱得纯,爱得真,细心观察后进生的一举一动,就会从后进生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其闪光点照亮他们前进的路,他们就会转变。在我们班有一个叫张洪亮的同学。他小时侯不爱学习在加上和社会上的小青年走的很近,致使他养成了逃学和上游艺厅的毛病。起初我想放弃他,但后来一想谁家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我不能放弃他。后来每天我都细心观察他,及时找他谈话,从思想上逐步转化他,是他一点一点融入集体。我又及时和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做他父母的工作。不让他们再打孩子,使他们认识到对这么大的孩子,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用孩子闪光的一面去医治;去抚慰他的心灵。我有因势利导对他采去特殊的措施,利用课与时间补课。使他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被我的诚心感动了,一个多月他没有逃一次学,也没有放学后去一次游艺厅。家长看到了希望。当他的到家庭與集体的温暖后终于有了令人欣喜的转变。他关心集体,看到班级的课桌坏了他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铁钉把课桌一一修好了。在班级锁头坏的时候,他把自己买饭的钱拿了出来买了一把锁头。看到这些我更感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爱优等生,更要爱后进生。转化一个后进生胜过塑造几个优等生。看到他的转变我和同学们看到眼里,喜在心头。。他的父母十分感激地说:“老师把咱儿从歪路上拉回来的,咱不能忘记老师啊!”其实我只是尽了一个班主任老师应尽的职责。在担任班主任的多年里,为了使每一个学生不掉队。我不知多少次在下班后进行家访,对学生家长及学生做了多少工作,常常是家访回来已是满天星斗了,在这其中有很多艰辛的苦涩。记不清多少次拒之门外;也记不清受过多少次冷嘲热讽。我也曾暗地里伤心过,但我还是坚持下去了,受伤的心灵,需用循循善诱的良药来医治。张朋,由于家庭困难,父母离异,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很少关心他的学习,使他失去家庭的温暖,他生活散漫,学习成绩一落再落,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后来辍学了。针对他家境和心理活动,在家访时我耐心开导,并且在生活上格外关心照顾他,把自己平时节约下来的钱为他买本买笔,没有衣服和鞋穿,我把家里的衣服和鞋拿来给他穿。衣服坏了,我拿到家用缝纫机给他缝,目的是使他安心读书。经过多次家访,他终于同意返校了。他父亲原来也同意他不念,后来也被我的行为感动了,对我感激地说“我家孩子遇上你这位老师,处处关心我的孩子,比我都照顾得周到,学生有了你这样的老师,我就放心了”!

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篇4

一、播下爱的种子,鼓起自信的风帆

在我初次带班时,班级里就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已经失去父母双亲的疼爱,在班级这个大集体,更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与温暖。作为班主任,仅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关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起全班学生的热情,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爱”的氛围才行。

班级有一个叫小超的学生经常逃课,有一次放学后他又丢下书包,独自一人奔向海边。得知消息后,我急忙和几名班委一起去追。待我们发现他的那一刻,一向坚强的孩子却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失声痛哭。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陪着他在海边站着,然后又陪他回家去看望他那身患肺癌已奄奄一息的妈妈,触目所及的情景令我顿时瞠目结舌:家中只有年已七旬的外公、外婆和病得连水都不能下咽的妈妈,我不禁潸然泪下。没想到,第三天就传来了他妈妈病逝的噩耗,这对一个早已失去父亲的11岁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将如何面对未来艰辛的生活呢?当天中午,我组织召开了名为“心的呼唤”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我介绍了小超家里的情况,激动之处,自己早已哽咽不堪,有的学生泣不成声。同学纷纷表示要帮助小超同学,并制定了“爱心行动方案”。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纷纷给他捐款捐物,有的把自己的衣服拿来,有的给他买来了崭新的学习用品,也有的和他结成了对子……全班每位同学都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爱。

二、爱心滋润,润物无声

1.启用“心理咨询箱”洞悉孩子的心灵。

有的家长、老师认为孩子是没有心理问题的,其实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许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这种内敛的、含蓄的性格使得我们很难在教育中通过直接谈话的方式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可是孩子们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发泄途径的,有些话也许在老师、同学面前难以启齿,可在信纸上便可以尽情挥洒了。因此,我们班设立了“心理咨询箱”。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也不太相信它。为此,我专门做了题为“一个真实的故事”的讲座,和孩子们倾心长谈。孩子们这才有胆量写信。有一个同学在信中这样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憋在心里,我在您的眼中究竟是个怎样的学生呢?您能给我一个评价吗?”这个问题看似平常,但是,如果让孩子亲口说出来也不容易,写信这种方式就把这样的问题变成了他和老师之间特有的“小秘密”。

2.家访可以获得鲜为人知的细节。

一位教育家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潜藏着一些大人难以理解的密码。大人应当探索他们的心灵,以自己的成熟和经验精心设计对他们的教育。”孩子们的一些令人头痛的毛病,一些难以理喻的行为,甚至一些古怪的习惯,并不是故意所为。因此,我们教师应以真诚的情感对待他们,创设平等、宽松、自由的相处氛围。

例如,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名叫小欣的女孩子,三岁父母离异,爸爸在深圳经商,妈妈改嫁至今仍杳无音信,孩子跟随年迈的奶奶一起维持生活。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变成了一个逆反心理很强的孩子,处处与老师作对。家访以后,我尽量抓住机会接近她,从行动上、从生活中入手,与她建立和谐、亲切、友好、尊重的关系,她也对我产生了信任和依恋,能自然地向老师表达心里的想法。

三、活动搭台,才华尽展

教育面对的是一群蓬勃鲜活的个体,每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是一个让老师、同学都刮目相看的好学生。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其创建多样化、多元化的活动,为每名学生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

1.“值日班长轮换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值日班长要在值班那天的晨会上对这一天的工作学习提出要求,对学生的表现做好记录,晚上放学前要对自己和同学的表现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了管人和被人管的滋味,引起他们的换位思考。而教师只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总结,就会看到学生在自然状况下的表现。

2.实行“2+2班干部管理模式”。

班委制通常存在分工不明确的缺陷,如果说各司其职的话,那么像早自习这样的时段该学习委员还是纪律委员负责呢?上述说的值日班长轮换制也有“班委压力重”这一弱点,于是我采用了“2+2”班干部管理模式,竞选班委后,我召集了十名干部开会,我说:“你们都是班中的佼佼者,深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在我看来,班干部无大小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和实力选择要担任的职务。”很快八位同学认领了自己的职务。然后两两自由组合,每天两个人来配合值日班长管理班级的常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我最喜欢诗词”活动。

利用晨会开展“我最喜欢的诗词”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积累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搜集意识,顺应时代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四、笑容绽放,如沐春风

小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一举一动甚至情绪变化都会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教师在面对学生时,绽放出一脸的笑容,用慈爱的目光关注学生,学生就会感觉如沐春风。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交流、沟通。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证明:教师热切的期待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力量,使学生如老师希望那样有所进步。我们作为教师,为何不能多给学生一个笑容,一点信任呢?也许就是因为这不经意的一笑,就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心灵的互动。

五、真心付出,初见成效

用爱托起一片蓝天论文 篇5

1)一个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班集体

开学初我们就开始了军训,孩子们虽然刚从小学走出,又在父母的娇惯下成长,大都没有经受过太阳的洗礼、严格纪律的约束,但是为了做一名合格的优秀中学生,走好初中第一步,他们在老师、班长的带动下,以表现最优秀的同学为榜样,最后终于为我班赢得了第一张奖状“军训优秀班集体”。张帅,黄维熙、张智博等一批优秀学员脱颖而出。

2)学习氛围浓厚的班集体

军训精神直接影响着我们班级的学习劲头,在杨静云、陶艺丹、张佳怡、王向东、郑昂、闻岩飞等一批学习骨干的带头下,我班各科文化课成绩每次考试都居年级之首,可喜可贺。音乐教师石柳华在我班讲授的省级优质课,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

3)再接再厉,永不言败

按照我们班家长的话说,只要我们八xx班参加比赛活动,没有不拿奖的,“迎国庆”歌唱比赛,“迎新年文艺汇演”我们班又涌现出了一批文艺人才:在邢诗园、崔睿娟、许益嘉等的带动下,我们班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也为我们班争得了一个又一个奖状。连续的成绩我们班的学生并没有骄傲。不得不提我们学校的第29届运动会,我们班学生的热情和干劲再次发挥的淋漓尽致:在雷世祎、张警方、徐浩博等体育干将的感召下,我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再次亮相,我们6班的威名也响彻校园。当孩子们领回三张奖状时,都会心的向我微笑。我知道成绩的取得主要靠的是凝聚力,我们班坚固的凝聚力正在形成,我要让这股力量发展壮大。接着我们班参加我校举行的“校长杯”足球比赛,我班刚一上场,就在足球小子白湘豫的带领下以6:1完胜对方班级。

4)发挥家长的作用,为班级献计献策

我们班的校训通、微信等交流平台,积极活跃、充满朝气,学校举行活动家长全力支持,孩子出现问题,班级群里家长们群策群力,有好的文章大家分享......家长们说每天关注咱班的微信群是头等大事,有了这样一个大家庭,再也不感觉孤单了。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班获的了“市级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

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每个孩子都在奉献着,进取着,才女朱茵、尹硕的那一幅幅画,那优美的文字,把我们班级的板报、教室美化工作办得有声有色,在张子阳的带领下我们班的卫生红旗一直在门前飘荡,康林带领大家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大爱情操。

用爱托起一片蓝天论文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国教育;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目标明确,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中国教育这一片蓝天中独树一帜,昂然屹立。

一、高职教育发展的背景

1.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得越来越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任务强烈需要大量的能够解决生产技术难点、重点问题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来完成,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10)》(以下简称规划)中就已经明确表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有效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强烈要求我国要重点培养技师,甚至更多的高级技师。在这个规划中,甚至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人数要达到3400万,到2020年,人数更要达到3900万。

2.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以及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示范校、实训基地等建设,中央财政更是每年以150亿元巨资着力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示范学校、重点专业以及“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组成部门,高职教育的办学面貌也焕然一新。2014年6月,我国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且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不难看出,国家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这给高职教育扩大规模发展找到了一个强大的支撑点。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1.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

(1)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增加,促使高职院校扩大招生,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并且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广泛就业于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2013年全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已达到1321所,每年招生达318万,在校生有973.6万,除此之外,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人数也是相当可观,达5593万人。

(2)丰富办学特色,创新服务功能。为提高社会竞争力,各高职院校积极强化高职教育理念,丰富创新办学特色,创新服务功能。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高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综合素质,保证了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学到技术。二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社会需求,深化了高职教育改革,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了大量可供学生实习实训的设施、场地,培养了大量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中高技能人才。三是创新了服务功能,其一提倡终身教育,结合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给更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的机会;其二为适应职业的变化的需要,将长短学制结合,促进了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3)转型发展,保证办学质量。近年来,为提高学生就业率,高职教育的模式已经渐渐开始向就业导向的模式转变,坚持文化理论知识与就业技能并重的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产业与教学结合,培养具有实际技术操作应用能力的高素人才;完善毕业生证书制度,让学生既拿到学历证书,更能拿到技术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能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视实际情况适当聘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从而整体提高教师队伍力量。

2.高职教育发展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一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致富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特别是对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是大增,而我国高职院校的90%的毕业生都能作为新生的技术型劳动力进入了这些行业,发挥实际作用,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而高职教育也将托起中国教育的一片蓝天。

三、高职职教发展建议

虽然高职职教发展快速,但仍然面临着些许问题,比如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社会的认可度依然相对较低,就业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保证高职教育科学持续发展,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建议:

(1)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合作,获得对高职院校发展的支持,增加高职教育公平发展的机会,得到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支持,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2)积极宣传国家颁布有关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人民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从而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

(3)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制度,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丰富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创新专业设置特色,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钱胡风.高等职业教育学费问题研究[D].政治经济学,2007

[2]陈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职业指导的发展研究[D].职业技术教育学,2006

用爱托起一片蓝天论文 篇7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关爱,教育

关爱一词的本意就是关心与爱护, 关爱教育作为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法宝, 与“浇树浇根, 育人育心”是一个道理。在此, 笔者提出个人的浅见。

一、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问题行为通常会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性别差异。

学生的性别特征对问题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在低年级尤为明显。一般来说, 男孩在纪律问题上要比女孩“勇敢”得多, 违反纪律的现象或次数也更多。

2. 生理障碍。

学生生理上的障碍使学生容易产生问题行为。如学生视、听、说等方面的障碍, 会削弱学生学习能力和动力, 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出现烦躁不安、自行其是等问题行为, 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等多种问题行为。

3. 心理偏差。

它主要反映在焦虑、挫折和个性等方面。如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 往往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而性格过于外向的学生, 则容易产生攻击性逆反行为。

此外, 环境的影响也会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偏差。正如心理学家在人的行为研究中所表明的, 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函数。环境影响主要来自家庭、环境信息、课堂内部等方面。

1.家庭因素。许多心理学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行为研究表明,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消极影响, 这些孩子在行为上常表现为自制力差, 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另外, 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学生课堂上的行为。

2.环境信息。在当今信息时代里, 社会各种信息通过多种信息媒体大量涌入学校, 学生的知识总量中, 有一半左右是通过学校以外的大众媒体获得的。学生受不良内容的影响,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甚至盲目模仿和具体尝试其中的动作与行为, 这些行为也常延伸到课堂中。

3.课堂内部环境。课堂内部环境, 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不难看出, 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关爱的对象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爱教育必须从诸多方面进行努力, 因人施教, 有针对性, 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爱的形式与手段

关爱一个学生绝不是家长式的溺爱, 而必须采用符合教师教育需要、符合学生特点特性的方式与手段。

1. 发现与交流沟通。

小学生由于刚刚进入校园或进入校园时期不长, 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活跃、配合、畏惧、固执、好奇、无知、拒绝、反应快或慢等。正是所有学生或多或少占有以上特点, 形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特质,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而“对症下药”。对症下药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沟通, 一方面通过沟通更能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另一方面也是增进师生情感必不可少的途径, 也是关爱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其实, 在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中, 学生也在通过各个渠道、信息对教师进行了解。只有相互了解, 情感才能加深, 交流才会更加顺畅。因此, 发现与交流是达到师生相互了解、加深友谊并实施关爱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

2. 置换角度思考。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教育的提前化, 在进入小学之前就接受了学前教育,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他们具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判断能力。不过由于他们的思维与判断能力不足, 往往造成行为的莽撞和失误。对此, 我们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把小学生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作为一个参考的依据。这就是说, 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观点、判断力上加以思考和教育、处置, 也就是我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

例如, 有这样一个学生, 他的劳动、互助和积极性都很好, 就是学习跟不上。教师最初总认为是该学生不愿学习, 通过了解, 得知了他的家庭及家庭学习环境十分差。教师深深感悟到该学生学习的难度, 于是单独辅导他, 让他多在学校学习, 减少在家庭学习的强度, 这样, 该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如果教师不去换位思考, 一味地强调学生该如何加强学习, 并加以训斥或批评, 即便再下功夫, 也势必不会有什么成效。

由此看来, 教师不能高高在上, 用教师的惯性思维去想当然地实施教育, 这样必定要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因此, 换位思考也是做一个能够理解、体谅、关心学生的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

3. 行为关爱的方式比言语训斥更重要。

一些学生经常会在无意中犯下错误, 如果我们一味地用训斥的语言进行教育, 效果只能是暂时的, 而绝不会产生长远的效果。但是, 如果我们用关爱的行动方式进行教育, 那么就会收到长期有效的结果。

其实,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较差的, 教师的训斥和挖苦并不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但是如果教师能够转变工作方式, 增强生活到学习的日常关心关爱行为, 多给予课后单独辅导机会, 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关爱, 大多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不断提高, 而且有益于其人格的形成和未来发展, 这就是关爱在教育中的魅力。

4. 鼓励是关爱的重要表现方式。

人们大都喜欢听好话、鼓励的话, 小学生更是如此。同样一件事情, 用严厉的训斥方式与鼓励的话语所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严厉的训斥教育方式, 不仅会破坏学生的积极性, 打击他们幼小的自尊心, 同时, 效果也只是暂时的。如果采取鼓励的方式进行教育, 学生会从中感受到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尊重, 同时也会找回自己的自尊心, 并会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学习、劳动等方面获得长足改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让学生做事情前, 如果我们用严肃的口吻说“这个事情你必须要做好”, 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如果我们改用亲和的口吻说“相信你会把这件事情做得很好的”, 学生一定会兴高采烈去积极完成的, 这就是鼓励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就是要用“人性化关爱教育”来面对学生, 用与学生个性特点、性格特征相适应的教育方式, 有的放矢、对症施教;将尊重、理解、沟通、鼓励贯穿于教育过程中, 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振球.小学“问题”学生的培养方法[J].学周刊, 2015 (2) .

[2]刘玉平.浅析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相关教育[J].科学咨询, 2014 (22) .

用爱为折翅的小鸟撑起一片蓝天 篇8

【关键词】单亲家庭幼儿自信心

一、 单亲家庭子女自信心缺乏不容忽视

在我们学校的三百多名学生中,有十几名这样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学生,他们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纪律散漫,也有的学习虽然优秀,但是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能胜任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自信心。

这些缺乏自信心的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受到同伴的歧视,老师的忽视,甚至受到家长的轻视。他们有的躲避着别人的目光,躲在角落,小心地维护着自己的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也有的看起来成绩优异,但是性格多内向、孤独,而且一遇到难题和困难,就不能正确面对。自信心的缺乏,使他们遭遇失败的概率要比其他人多得多。

二、 导致单亲家庭子女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不健全带来的缺憾。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失掉母亲,就会使子女情绪波动,感到不安宁;在少年时期(12—17岁),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与父亲的关系显得十分密切,生活的指导需要由父亲来实现。在这段时期,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不良行为的比率都会增大。如果将爱抚之中的保护机能叫作母爱作用的话,那么,理智上的管教机能就可以叫作父爱的作用了。所以说,家庭中的教育功能是由父母双方来承担的,如果父母缺少一方,就会表现出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

其次是单亲父母的错误教育。单亲家长因其子女失去了母爱(或父爱),心中常怀有一种愧疚心理,便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致使不能给予孩子正常的管教;也有些单亲家长视其子女为累赘包袱,漠不关心,甚至歧视和粗暴虐待;而更多的单亲家庭却是处于一种无暇顾及的状态,他(她)们往往一人承担抚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既当爹又当妈,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又要肩负繁忙的职业责任。由于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自然也就爱莫能助了。以上这些成为单亲家庭父母在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做法。

(二) 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由于家庭变故的影响,加上个体发展的差异,导致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自然而然了。有的教师在平时的评价中,采取歧视、冷落,甚至辱骂、体罚等手段,使单亲家庭的孩子进一步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另外,不良的班级舆论和关系也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三) 自身方面的原因

单亲家庭的子女自身害怕失败是缺失信心的主要原因。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尝到失败的滋味,在多次失败后,就觉得已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与丧失信心形成恶性循环,使后进生在自卑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针对以上现象,如何帮助单亲家庭的儿童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拥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三、 培养单亲家庭幼儿自信心的方法

(一) 给家长开出的菜单——正确的“爱的教育”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出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进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自信心缺乏,重要原因是因为家庭的不健全,父母教育的失误。那么引导家长,弥补不健全家庭的缺陷,在现有情况的基础上,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法,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就成为培养单亲家庭学生自信心的最基本工作。

1. 单亲父母必须克服教育中的失误。一是勿粗暴。作为男性,性格的特点决定了父亲教育子女的方法多为直接、简练,甚至粗暴,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亲必须尽力避免粗暴管理的方法,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

作为家长,父亲不能滥施家长权威,粗暴干涉孩子的活动,不能老是禁止孩子做这做那,要求孩子对自己无条件服从。而应该鼓励孩子去进行有益的活动,进行大胆的尝试。粗暴的干涉,只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逐步将孩子的自信心打击殆尽。

二是勿辱骂。作为女性,尤其是离婚的女性,往往将对前夫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不经意中,“跟你爸爸一个样”“跟你爸爸一样没出息”的话会随时从口中溜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受打击,对母亲的反感也会逐渐滋生。要想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母亲,必须克服“孩子、前夫一起数落”的现象。

2. 弥补不健全家庭教育的缺陷。不管离婚后父母是否再婚,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往往不再健全,因为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热情要比亲生父母的教育热情和耐心差很多。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必须弥补不健全家庭带来的缺憾。

(1) 尊重孩子。家长不能因为自己离婚,就禁止孩子与亲生父(母)接触,孩子享受亲情的权利不容侵害。在父(母)的阻止面前,无奈、迷惘的是孩子,受到打击最大的也是孩子。

(2) 赏识孩子。与继父母相处时,孩子的感觉会很敏感,抵触心理会长期存在,父母亲若不好好协调,孩子的自尊心就很容易受到伤害。有时孩子说了错话,做了错事,如果父母一概以斥责解决,让孩子在继父母面前颜面尽失,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自信心也会随之泯灭。

(3) 多陪孩子。父母亲尽管担负着养家的重大责任,但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聊聊天,散散步,听听轻柔的音乐或交流一天的见闻。多接触,不但能使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而且能够使家庭气氛在瞬时间内愉快起来。在与父母亲的接触中,孩子的失落感、被遗弃感会大大降低,家庭一分子的感觉对培养自信心大有帮助。

例如,我园的“亲子运动会”,非常重视单亲家庭的子女、家长参加。上学期亲子运动会中,一名幼儿与她离了婚的妈妈,参加了“二人三足跑”活动,孩子的父亲一直在旁边鼓劲。通过三人的密切合作,比赛获得了成功,灿烂的笑容从比赛开始到活动结束的几周,始终挂在孩子的脸上。由于离异父母能够抽时间多陪孩子,对孩子的各项活动进行支持,使孩子的自信心倍增,能够和周围的同学一样自信的学习和生活。

(4) 信任孩子。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不能没有耐心,对其胡乱猜测,武断地下结论。如果孩子的继母(或继父)告诉你,你的孩子打了人,或是拿了别人的东西,父(母)不能为了在现任爱人面前表示公正,而随意翻孩子的口袋,应该耐心听孩子讲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孩子会因为受委屈,慢慢地和父(母)疏远,变得不信任别人,不愿说真话,逐步成为自暴自弃毫无自信的人。即使孩子真的做了错事,也不能粗暴处理,做到不放过第一次,好好进行教育,避免惧怕、疏远父(母)的事情发生,造成今后教育的障碍。

总之,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最早场所,也是受教育时间最多的地方,孩子就像一棵小幼苗,不但需要父母的悉心呵护,更需要获得正确、完整的家庭教育。要想让孩子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保持自信,获得成功,就必须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弥补不健全家庭带来的缺憾。

(二) 给教师开出的菜单——特别的“爱的指导”

1. 采取情感倾斜,消除自卑之忧。“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当我们与单亲家庭的孩子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我园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主要采取谈心、家访的方式多给学困生一点爱,提倡“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敲开他们尘封的心扉,抚慰他们的弱势心灵,让他们也感受到有人关怀,有人疼爱,再也不是“后娘养的孩子”,再也不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从此再也不抱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2. 创造交往机会,培养自信之心。单亲家庭的幼儿在陌生环境下常常会感到不安和恐惧。为儿童创设适宜的交往环境和条件,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有助于儿童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教师首先要与儿童建立一种和谐、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这对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极为重要。其次,孩子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深知要想让孩子拥有自信,仅靠个人的爱是不够的。还需要同伴的友爱。我在培养单亲家庭幼儿自信心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交往,教育儿童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通过同伴的关心与爱护,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在集体中找回自信,学会交往。

如有意安排一些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小朋友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坐一张桌子,这样当单亲家庭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伙伴就会主动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3. 开展丰富活动,体验成功之乐。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因此,使孩子能够经常获得成功体验,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我班在进行各项活动中,结合儿童的发展特点,采取各项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使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享受胜利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4. 运用多元评价,点燃进取之心。自信是成功的保证,然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和社会,饱受冷嘲热讽和唇齿相讥,感受不到爱的温暖,融入不了集体的怀抱,他们可怜的一点自尊、自信在这种冷漠、孤寂、无爱的环境中早已荡然无存,学习无兴趣,人生无目标。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教师必须要清楚每个孩子的发展智能,以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衡量不同的孩子,促使孩子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互补,让孩子展示自己的长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如评选助人小明星、学习小能手、进步之星等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找到自我,满足不同孩子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向上的心理品质。在批评引导的同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让即将熄灭的自信之灯重新点燃。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用在单亲家庭孩子的身上是最恰当不过。

上一篇:建筑元素下一篇:舆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