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破蛹成蝶

2024-11-14

生命破蛹成蝶(通用3篇)

生命破蛹成蝶 篇1

身边有个朋友, 很怀念当年在北大蹭课的感觉。那时候她刚刚毕业, 却仍然怀念菁菁校园的生活, 即使工作了, 也经常去北大的校园里蹭课。当时, 只是为了圆她的北大梦。于是, 在很多人眼中, 到北大蹭课, 成了一件让人艳羡的事情。现在, 从二十岁出头到年过花甲的旁听生遍布北大等著名高校。而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北京大学开展的为100个农民工提供北大本科远程教育的机会——“圆梦计划·北大100”, 则在社会上一再引起轰动。

诚然, 到著名高校旁听, 属于个人行为, 由此却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以这种方式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坚守?

作为中国高校的一流学府, 北大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学习、读书的地方。学术水平高的教师, 沉淀下来的悠久的学府文化, 集中了全国成绩最顶尖的学生, 这样的环境的确吸引了很多旁听生。我们这里所说的旁听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旁听者, 即不包含那些通过学校正式渠道办理跨校选修课或者在北大进修的学生。众多旁听生来清华北大听课, 听的是学术前沿, 听的是名师风采, 听的是百家争鸣。抱着好学的精神来旁听, 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 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这是值得赞扬的。

北京, 是生活成本较高的国内一线城市。在这样一个经济压力较大的城市, 很多旁听生甚至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只是为了坚守, 坚守一种学习的信念, 坚守一种“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然而, 房租, 交通费, 伙食费, 生活日常开销……“全职”的旁听生一般只能通过自己的积蓄或者家人的支持来勉强维持旁听的生活, 勉强糊口尚难, 更谈不上生活品质。用“精神富有”来激励自己, 这个群体着实有许多酸甜苦辣, 是“圈外人”所无法体会到的。这种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为了坚持学习而在生活的困苦方面表现出的坚韧的精神却让人百感交集。

华丽转身?

在旁听生队伍日渐壮大的今天, 很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旁听成才有几何?来旁听的学生很多人是出于学历提高、人际关系等“特殊”的目的。因为考研落榜而旁听专业课的学生不在少数, 能够免费复习迎考, 听到心仪教授的授课, 感受名牌大学的学习氛围。在学费高昂的MBA课堂上, 也有一些抱着结交人脉、积累资源的目的来旁听的学生。真正通过旁听来实现华丽转身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在旁听生群体中, 很多人的学历并不高, 来北大旁听的目的也是为了梦想起航。但是没有经过科学的生涯规划, 仅仅通过旁听并不能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 北大不是科普机构, 而北大设定的课程也有特定针对的人群。在没有合理评估自身实际的情况下, 盲目旁听, 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未必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旁听生, 何去何从?

从蔡元培倡导“思想自由、兼收并蓄”开始, 北大的包容精神名扬海外。这是真正的一种开放、包容。在对待旁听生的态度上, 不仅是北大的大部分教授表示接纳, 北大的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接纳。这样一种开放的态度, 在目前中国的各个高等学府中也是不多见的。无疑, 这也是吸引众多旁听生来北大听课的主要原因之一。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陈平原在其《北大边缘人》序文中写道:“理想中的大学, 应该是没有围墙的。任何一个公民, 只要有时间、有精力, 听得懂相关课程, 大学就应该向他们开放。”同时他也表示“北大在中国教育文化界之引领风骚, 还有赖于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 不忘天下的承担意识, 以及界面友好的形象设计。”因此北大的旁听生由于历年来的校园文化习惯使然, 已经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线, 而旁听生在传播北大精神方面, 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旁听生规模的扩大, 在北大的课堂上甚至出现了“旁听生有位置、本校生无位置;旁听生有讲义, 本校生无讲义”的现象。而社会各界对于“北大边缘人”的看法也褒贬不一。这就不得不提到国家的教育资源问题。作为北京大学, 教学资源本身有限, 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是理所应该的事情。因此, 在对于旁听生的管理上, 采取一些恰当的方法也在情理之中。

从学术的传播的角度来说, 作为全中国的北大, 或者是全中国的高等学府, 都有社会责任以学术的养分, 滋润社会的民众。大学的教授也应该多多走向社会, 通过各种公益性质的讲座、沙龙等途径传播知识。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传媒工具, 使学术的魅力辐射到全国各地。这时候, 教育资源不仅仅是面临分配的问题, 还面临了如何整合的问题。

从旁听生本人的角度来说, “旁听”这种漂泊的、困苦的、艰难的游学生活真的适合自己吗?这个问题可能还要因人而异。如果单纯是从开阔眼界的角度来看, 旁听一些公共讲座、个别一些课程, 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 如果在缺乏基础的情况下, 把旁听当成一种几年甚至十几年一贯的生活, 那么这种极端的做法的确值得商榷。是不是除了在北大旁听, 没有其它提升的途径?答案是否定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多元化的价值观, 多元化实现成功的途径。目前, 提高学历、技能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 工作培训……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和培训机制的合理化构建尚在起步阶段, 但是除了旁听, 还有很多进修的方法。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进修通道关键原因是自身的生涯规划是否准确合理。要清楚旁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从旁听中真正能获得的又是什么?旁听的代价是什么?除了旁听之外其它的进修方式利弊怎样?个人付出的成本与自己的收获能否让自己不后悔的写下“值得”二字?一个合理生涯规划, 能够使人用相对理性的思维进行判断, 避免盲目的冲动, 最大的缩小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北大旁听生, 一支交织着苦闷与希冀的队伍。他们的人生百态折射出了我国教育进修现状的方方面面。能不能从中破蛹成蝶, 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摘要:在很多人眼中, 到北大蹭课, 成了一件让人艳羡的事情。现在, 从二十岁出头到年过花甲的旁听生遍布北大等著名高校。诚然, 到著名高校旁听, 属于个人行为, 由此却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以这种方式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生命破蛹成蝶 篇2

窗外响起了雨声,细细小小碎碎零零的。我静静地坐在屋里,悄无声息,聆听雨声。夜已至,我并没起身去开灯,五色令人目盲,我闭了眼,倾听。雨落在不同的地方,发出质感不同的声音,或轻或重,或实或空。落在心上,潮湿了我干裂的思绪。

风很轻,带着清冽略腥还有淡淡的花香,从窗棂的缝隙里钻进来。雨和叶儿呢喃着醉人的情话,风抚过花瓣,花蕊轻颤,我听到了花开的喜悦。在雨中,草叶儿那痛并快乐的拔节声,也传到了心里。

开了窗,风铃轻响,清脆悠长,摇落我的轻叹你的感伤,碎裂一地暗香。我极目远望,夜色朦胧了山影,微雨滋润了月季,清风送来了树的低语,一切都是那么的静好,尘世间的喧嚣在这一刻都隐去了,我用心体会大自然的天籁之声,细雨广泽万物——土地、庄稼、花草、河流,山川,还有我的思绪你的心田。

破蛹成蝶600字作文 篇3

挫折是一种锻炼。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挫折,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一次次的挫折并不是一次次的气馁与沮丧,而是一次次的奋发与进步。我们所欣赏的那些舞蹈家无不是通过一点一点的挫折达到成功的,台上,她们的一姿一容一举一动,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阐释着美。然而台下,她们经年累月锻炼基本功,面对镜子努力的调整自己的表情,动作的幅度变化,力图传递自己舞蹈的情感,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挫折是一种进步。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经历了一千二百多次实验,但他从未放弃过,仍然埋头苦干。面对别人的嘲笑与讽刺,他从不自卑,反而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嘲笑与讽刺。最终,他成功了,因为他知道挫折等于进步。事后,他曾对那些嘲笑他的人说:“前面的那些挫折并不是失败,而是成功,因为他们让我知道哪些东西不能用。”

挫折是一种态度。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永永远远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会经历风雨的捶打、惊涛的怒吼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请先学会吃苦。”由此看来,挫折并不是一种灾难,或许可以说是一种成功。因为沙砾只有经过挫折的锻炼才能成为动人的珍珠。

上一篇:RP-HPLC下一篇:数控直流稳压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