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精选12篇)
自然保护 篇1
在现代社会, 科学技术的极端发展, 使整个世界越来越陷入到各种危机的深渊之中, 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首先是自然生态的危机。由于自然环境日益恶化, 又导致了人类精神痼疾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所造成的人文精神生态的深重危机, 后一种危机是造成前一种危机的根本原因, 前一种危机又反过来进一步加深和加剧了后一种危机。现代人类面临的危机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核泄漏、无节制的资源消耗、严重的环境污染、大地震以及由地震引起的可怕的海啸灾害、地球变暖 (冰川和永久冻土在融化) 、土地沙化等等, 这些几乎时时刻刻威胁着所有地球人生存的安全;而这些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一系列危机又引发了与人类本身密切相关的诸多深层危机, 比如社会生态危机、人类精神生态危机、文化生态危机等等;由于自然危机和人文危机合力的作用, 再进一步造成了森林大面积被毁、绿地覆盖率大幅度下降、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湖海严重污染、海洋过度捕捞和陆地大肆猎杀致使物种加速退化、珍稀动物大量灭绝、生物链断裂、人的精神急剧失落、道德沦丧、心理失衡……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普遍的严峻的生态大灾难问题。面对这样的局势, 人类文化学家、哲学家们共同提倡具有文化生态意义的重返乡土感受美好自然生态的心灵与精神回归的生活方式[1]。
消费主义不断制造人们的“疯狂追新”心理, 集中表现在接近痴迷的各种“升级”上:比如电脑在不断升级, 不可避免的病毒也随之升级 (有人为了赚取利润在不断制造病毒等待购买) ;电子邮箱在升级, 于是垃圾邮件源源不断地进入;计算机游戏在升级, 黑客也在升级;消费欲望在升级, 偷盗、诈骗、掠夺行为以及犯罪、恐怖行径也在升级……可怕的消费主义生成了人们种种据为己有的强烈意识, 即永远获得最大利益的收入, 随时占据世界上最好的商品, 将人间最引人注目的世俗享受据为己有。在现代社会人类已经没有生存的净土和安宁的生活空间了。现代的人们专注于科学技术的完善、疯狂的个人升迁与加倍的业余消费, 正如西方文化学家所说的, 人类不得不在“失去意义的世界里不带信仰地生活” (韦伯语) , 犹如徘徊于美梦与梦魇之间的梦游人 (米尔斯语) 。实际上陷入了精神空洞化、价值虚无化的深渊之中。
消费社会以最大限度攫取财富为目的, 不断为自己寻求制造新的欲望的机会和空间, 消费本身成为人们所谓的幸福生活的写照, 成为人们相互攀比、相互追求、相互吹嘘的话语环境, 呈现出名牌崇拜、消费中心主义、喧哗与贪婪的世象。针对这些可怕的现实问题, 文化学家不断地发出警告, 并身体力行地发表言论, 抵制无限欲望的蔓延。一方面要求人们重视自然生态的平衡, 另一方面要求人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使自己的精神和心理生态也达到平衡。从18世纪起, 作家、艺术家以及先哲们开始重视世界生态的问题, 比如1858年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就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 他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反对喧嚣的城市生活状态, 盛赞静穆的树林和潺缓的溪流的美好。188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在《生物体普通形态学》中阐发了精神与物质应该和谐统一的观点, 他认为生态学是关于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全部科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成为生态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从1970年开始, 西方学者普遍地重视起生态问题的迫切性。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 生态哲学、生态神学、生态政治学、生态人文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生态文学、生态艺术、生态社会学、生态伦理力学、生态人类学、生态批评、深生态学等名称与研究领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于整个世界。去掉人类中心主义, 坚持自然中心主义,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为生态理论的最高原则, 已成为世界学界的共识。传统的审美最高原则和境界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目标, 现代生态美学倡导人们应重构简单的生活方式, 以达到心灵的沉静和精神的净化, 所以, 要反对过度的消费主义, 张扬绿色生态生活方式, 化解人和地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他人、人和自己的一切冲突, 这样才能恢复地球的活力和世界的生机。
关于生态危机的问题在服装方面也表现得非常典型和突出, 比如人们为了获得昂贵皮衣, 诸如貂皮、狐皮、獭皮、鼬皮等服装, 会不惜代价地捕猎貂狐獭鼬等珍稀动物, 以获得珍贵的皮毛, 从而作为保暖和显示尊贵身份的象征物。西方各国有识的女性们意识到无节制地穿着昂贵的皮衣, 造成了人们对大自然中为数不多的珍稀动物的猎杀恶性蔓延, 致使这些动物濒于灭绝的边缘, 于是她们走上大街, 抗议失去良知的商业买卖行为, 呼吁人们行动起来, 保护珍稀动物, 她们也以拒绝穿戴皮衣和珍贵毛草制品为己任。
一、“百鸟毛裙”与生态保护问题
关于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给予关注并付诸研究实践, 而且已经发展成为热门研究的内容。本文所关注的是有关服装和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相关的问题。
在人类所有可以看得见的以实物为标志的社会文明, 或者能够重新演绎的非物质文化与艺术遗产形式中, 服装和建筑等艺术品一样, 可以说是最为直接明了地反映了人们的情趣喜好和内心状态, 而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品, 或许是直接地或许是间接曲折地表达与反映着人们的精神追求目标和内心状态。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在一套从法国大革命到执政府时期的服装样式图中发现了当时“时代的风气和美学”特征, 他认为, “人类关于美的观念被铭刻在他的全部服饰中, 使他的衣服有褶皱或者挺括平直, 使他的动作圆阔或者齐整, 时间长了甚至会渗透到他的面部的线条中去。人最终会像他愿意的样子”[2]。他还说, “美永远是, 必然是一种双重的构成”, 其中“一种成分是永恒的、不变的……另一种成分是相对的、暂时的, 可以说它是时代、风尚、道德、情欲, 或是其中的一种, 或是兼容并蓄”[3]。波德莱尔所说的美的另一方面是同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 就是艺术的一半, 另一半是永恒不变。艺术中都有对时代、风尚、道德、情欲等这些过渡、暂时、偶然因素的表达, 这些内容是永恒、普遍、不变的那部分内容的载体, 美和艺术既有包含永恒不变的成分, 同时又包含过渡、短暂和偶然的成分, 这就是美的两面性。服装的审美也具有这样的特征。
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 正值中宗李显在位时期, “百鸟毛裙”的出现, 就具有波德莱尔所说的两面性的因素。“百鸟毛裙”是首先出现于宫廷的女子服装, 后来也流传到达官贵人家庭的女子中, 它是贵族服装的代表。“百鸟毛裙”是用动物皮毛做成的华贵衣服, 其中以珍稀禽兽的羽毛为主要制作材料, 这是唐代服饰中一种特殊的现象。“百鸟毛裙”由于做工、用料的特殊性, 凡是谈到唐代服装话题的, 这个内容是绕不过去的。这种裙子的首创者是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为唐中宗与其皇后韦氏所生。当时中宗李显体弱多病, 而且性格上也有些软弱, 所以朝政多由韦皇后主使。为了讨好母后, 安乐公主还想像她的姑姑太平公主那样, 做个皇太女, 幻想着以后也能参与朝政。所以安乐公主不惜耗费巨资, 差使宫中衣匠尚方制作了两条价值昂贵的“百鸟毛裙”, 一件留给自己, 另一件献给母亲韦皇后。这种“百鸟毛裙”是唐代最华贵的衣服, 其材料来之不易, 做工更是复杂, 具有一定的高难度。
“百鸟毛裙”在整个中国服装史上也是少有的奢侈品。它是工匠们历经数月辛劳, 采集数百种珍禽异兽的羽皮绒毛精制而成的, 这在历史上是有案可查的。《旧唐书·五行志》记载, “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 正视为一色, 旁视为一色, 日中为一色, 影中为一色, 而百鸟之状皆见”。这样的服装, 其选料之奇特, 效果之新异, 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儒家先祖孟子曾说, “上有好者, 下必甚之”。艳丽奇特、华贵无比的百鸟毛裙很快引来皇家贵族, 甚至百姓家女子的纷纷效仿, 终于使得宝贵的珍禽异兽被捕捉一空, 导致了一场“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的自然界的浩劫。《朝野佥载》称, 安乐公主造百鸟毛裙以后, 百官、百姓之家纷纷效彷。一时间“山林奇禽异兽, 搜山荡谷, 扫地无遗”。最后朝廷不得不下令禁止, 这种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生命的恶行, 最终得以制止。
从一般常理来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把服装做得别致一点, 体现出个性, 以求与众不同,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追求美, 彰显个性, 满足某种自我心理等行为, 是应该有前提的, 比如创新而不猎奇, 求异而不乖张悖谬, 追求个性而不一意孤行, 实现个人目标、满足个人目的而不危及和损害他人利益 (包括公众利益) 。作为居于人间最为尊贵的封建皇帝家庭的公主, 当然是想穿戴什么样豪华的服装, 想做什么样的奇异事情, 除了作为皇帝和皇后的父母以外, 任何其他人都是无法阻止的。但是, 制作百鸟毛裙, 引得豪门富户以至于下层整个社会普通家庭女子的竞相效仿, 可怜了山间林中无辜的鸟兽们, 最终导致了“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的自然界的浩劫, 引起整个社会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生命的现象,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法国启蒙主义者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说:“奢侈之风一旦在一个国家流行起来了, 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就随着转向个人利益。”“人的灵魂, 一旦被奢华腐蚀了, 就会有许许多多其他的欲望, 它很快就会成为拘束它的法律的敌人。”“在普遍腐化的冲击下, 在人人都沉醉于奢侈淫逸之中的时候, 那还有什么品德可言呢?”[4]“百鸟毛裙”的奢侈表现和所引起的全社会追求奇异服装的不良风气, 足以印证孟德斯鸠所说的这些至理名言。
李显死后 (据史传, 李显是让自己的皇后和公主下药毒死的) , 唐朝宫廷发生了剧烈的政变,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起来杀掉。李隆基登极后, 下令将缴获的安乐公主和韦皇后的百鸟毛裙当众焚烧掉, 而且明令禁止, 不许再制作这种服装, 因此, 这种服装此后失传于世。
“百鸟毛裙”引起了唐代的服装跟风现象, 关于跟风现象, 在几百年前, 法国哲学家、启蒙主义先驱孟德斯鸠在其文学名著《波斯人信札》里就有所讽喻。孟德斯鸠在第九十九封信中借波斯人之口, 讥讽巴黎妇女赶时髦的风气时说:“我怎么不能为你准确描绘她们的衣着服饰呢?新的式样一出来, 我所写的就像她们的裁缝所做的一样会成废品, 或许在你接到这封信之前, 一切早就变了样子。”[5]这是隐而不露的讽喻, 温和儒雅, 却面里裹针, 锋芒暗含。“赶时髦”就是典型的服饰跟风表现。
人类的发展进步, 是需要创造, 需要革新的,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没有创新是不能发展进步的。安乐公主耗费巨资, 使人制作百鸟毛裙, 表面看起来是创造, 但是这种创造代价是极其昂贵的, 而且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一是严重破坏了大自然和生态环境, 二是引发了不良的甚至恶性的社会效仿行为。实质上这是追求奢侈浮靡生活享受并引发严重破坏的不当行为, 其对社会的影响之巨大, 对社会风气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都是很可怕的。对此, 有思想、有主见、有很高品德修养的人是绝对不会去效仿, 去跟风的, 而贪图享乐, 不能做到居危思安, 对社会、对国家没有责任心的人, 只知效仿、跟风, 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不计所做事情的后果,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 也更是要警惕的。
二、石榴裙唱响的生态赞歌
生活在社会思想解放达到巅峰阶段的唐代妇女, 对那些古已有之的服装式样不以为然, 她们以极大的胆略和气魄, 追求着前人不敢问津的服装的新奇异样的美学领域。上面论述的安乐公主所创制的“百鸟毛裙”就是空前绝后的一种尝试。尽管我们从主题思路上对这种创制是持否定态度的, 但是它的新颖别致还是有其特别的美学价值的。
唐代女性衣裙的发展是多样化的, 不是一种式样所能限制的。在“百鸟毛裙”之后, 又有“石榴裙”亮相, 这是唐代女性服装又一创造性的发展之举。“百鸟毛裙”是作为宫廷贵族女子服装代表出现的, 而“石榴裙”则是作为平民女子服装代表出现的, 表现为迥然相异的两种审美境界。
石榴裙裙幅层层折叠, 错落有致, 犹如盛开的石榴花。石榴裙凸现的是色彩新奇别致的效果, 它象征着盛唐时期的女性们大胆、开放、奔腾不羁的内心世界, 代表了唐代女子热爱生命、和自然相容的审美情趣。
其实中国染色技术早在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飞速的发展, 当时已经有茜素 (红色) 、靛蓝 (蓝色) 等染料品类, 染出的服装色彩鲜亮、耐久迷人。当时不光有茜素和靛蓝这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 那时黑色、黄色、紫色也被视为尊贵的正色, 此外还有绿色、间色等众多颜色。《韩非子》记载, 在春秋战国时代, 齐桓公特别喜欢穿紫色衣服, 朝臣和百姓都纷纷效仿, 结果使齐国紫色丝绸的价钱猛增到十倍以上, 后来由于宰相管仲的进谏, 齐桓公才不再穿紫色衣服, 不久齐国人也不再跟风了。
“石榴裙”自然是与石榴有关。石榴原产于西域以外的波斯 (今伊朗) 一带, 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我国。唐朝诗人元稹《感石榴二十韵》诗中写道:“何年安石国, 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 因依汉使槎 (chá, 音查, 木筏) 。”据晋代文人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 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 故名安石榴。”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 暗含多子多福, 所以古人称石榴为“千房同膜, 千子如一”。民间在男女婚嫁之时, 常常在新房案头或者别的地方置放切开果皮、露出红籽的石榴, 人们也有以石榴彼此相赠祝福安康吉祥的举止。常见以石榴为题材的吉祥画有《榴开百子》、《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因为石榴是中外文化结合的产物, 所以历代名家吟咏石榴的诗词特别多,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石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 比如丹若、沃丹、金罂等。丹是红色的意思, 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多种颜色, 而以火红色为最多, 所以石榴给人们的印象是红红火火, 记忆强烈。每年农历的五月, 是石榴花开放得最艳丽的季节, 五月因此又被称为“榴月”。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山石榴》诗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 只疑烧却翠云鬟。”诗人虽没有直接写石榴花为红色, 而是看见丽人发簪上的石榴花, 却担心红艳似火的榴花会不会烧坏少女的翠簪和秀发?这真是赞美榴花的神来之笔。
“石榴裙”成为古代年轻、漂亮女子的称谓是有着长久历史的, 不是因为在唐代兴起, 就只是唐代的专属服装而已。“石榴裙”在唐代之前和之后都对我国民族服装 (主要是女性服装) 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 我们说起石榴裙还觉得很新鲜。石榴裙在唐代一经流行起来, 就迅速引起文人们的热情关注和热烈赞颂。唐诗中所反映的石榴裙色彩艳丽、迷人的情况最为突出, 而且诗篇也最多。李白有诗吟道:“移舟木兰棹, 行酒石榴裙。”“眉欺杨柳叶, 裙妒石榴花。”万楚的《五日观妓》诗对“石榴裙”所作的精彩描绘:“眉黛夺将萱草色, 红裙妒杀石榴花”, 是唐诗中描写石榴裙最为著名的。更有趣的是, 在唐人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李娃传》等作品中, 作者所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中都穿过动人心旌的美丽的石榴裙。在唐代, 石榴裙就已经成了美女的代名词了, 男子迷恋女子则被称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石榴裙是与自然环境相呼应的, 它体现了唐代女子爱美却不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 所以得到的是更多的赞誉之声, 没有任何非议的语词。由于石榴裙的美丽别致, 对后代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元代的刘铉在散曲《乌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杨影里残, 甚匆匆, 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 暮雨急, 晓霞湿, 绿玲珑, 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石榴裙流传的时间很久远, 到了明代, 关于“石榴裙”的概念就固定下来, 而且更具有了文化的蕴含, 比如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诗这样写道:“石榴花发街欲焚, 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 剩将女儿染红裙。”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在《梅妃嗅香》一诗中还写道:“梅花香满石榴裙, 底用频频尘纳熏。仙馆已与尘世隔, 此心犹不负东昏。”就是在现代的一些地方, 青年男女在恋爱中还以石榴裙作为说辞。“石榴裙”已经不是具体的服装实物, 而是男女爱情的媒介了。
唐代妇女的衣裙一反以颜色辨身份等级的传统, 一般都很喜欢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从万楚《五日观妓》一诗的描写来看, “石榴裙”实际上就是一种近似于石榴花色的红裙。红色是一种热情奔放的色彩, 也是最具丰富情感和内涵的色彩, 所以具有热烈、浪漫、强烈等特点的不可抗拒的感染力。所以, 在唐代流行绯红、石榴红的颜色, 就是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向往的表现。
红裙虽然艳丽, 但还只是单色。为了使色彩更加艳丽夺目, 唐代妇女还很喜欢用两种以上颜色的料子拼接成裙子, 俗称“间色裙”。这种裙子一般选择由比较鲜艳的材料制成, 像红、黄, 红、蓝, 红、绿, 色彩对比都比较强烈, 而且制作工艺更加讲究。
唐代妇女也喜欢绿色裙装。诗人张保嗣在《戏示诸妓》中写道:“绿罗裙上标三棒, 红粉腮边泪两行。”这两句诗描写的就是身穿绿罗裙的歌妓形象。绿色对于人的视觉来说, 是最适宜的色彩, 对视觉不但没有刺激, 反而还会在人长时间使用眼睛看东西后, 能够使人的视觉产生舒适感, 缓解疲劳。“绿色”也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色彩, 大地回春, 田野尽披绿装, 万木绽绿吐翠, 欣欣向荣, 整个世界弥漫在无穷无尽的绿色之中。受大自然的启示, 人所创造出的绿色系的服装, 最能展现温顺、舒适、娴静的视觉效果, 使人产生美好的印象。绿色与红色组合, 会形成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美学效果。
黄裙在唐代也非常流行, 杨贵妃就很喜欢穿这种颜色的裙子。唐代诗人喜欢用“郁金”来比喻黄裙的色彩, 所以黄裙又叫郁金裙。据唐代张泌《妆楼记》中解释, 郁金是一种散发芳香的草, 用这种芳草染成的裙子色泽如花, 鲜艳无比, 而且它不怕日晒, 可以散发芬芳的清香。
还有一种流行的单丝碧罗笼裙, 是用轻软、细薄而透明的单丝罗制成的, 上饰织纹或绣纹, 罩在其他裙之外, 本是隋唐时的舞裙, 后来在唐朝贵族妇女中盛行。
从大量唐诗和史料所描写的裙装来看, 色彩鲜艳、个性张扬、装饰繁丽是唐代女性服饰的另一特点, 造就了丰富的艺术形象。唐代妇女服装无论在颜色的搭配方面所表现出的超常的想象力, 还是对服装式样的创新和对旧有服装款式的改造利用方面, 都表现出了极大超越常规的创造力, 除了“百鸟毛裙”以外, 唐人所创造出的“石榴裙”、“碧罗裙”、“郁金裙”、“花笼裙”等等, 都达到了审美的极致。在服装中借用自然的美丽色彩, 来美化自己的身体, 表明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愿, 也体现了早期人类的爱护生态环境, 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意识。
不管是以茜素, 还是以靛蓝, 抑或以石榴花汁、其他植物汁液提炼的染色素染成的服装颜色, 它们都飘散着自然植物淡淡的清香, 让人无论是用眼睛看到, 还是用鼻子闻见, 都会对自然产生深深的珍爱和眷恋之情。而以上各种以自然植物颜料作为服装颜色之源的做法, 反拨了以猎杀动物作为服装之源的血腥行为, 这是对自然生态的一种自觉保护, 它并没有降低唐代妇女在服装审美追求方面的品位, 反而使唐代妇女追求服装美的境界得到了升华, 并体现了唐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 值得我们今天的人们珍视。所以, “石榴裙”是唐人向我们唱响的一首赞美生态环境的嘹亮歌声, 一直响彻到今天。
三、将自然美融于服装之中生态审美行为
对自然美的推崇, 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服饰美学思想中的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 这一点, 在宋代服装中也得到了最为特殊的表现。
戴花是宋代十分风行的一种服装审美时尚。每到春暖花开, 大自然中有什么样的花, 妇女的头上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花, 千姿百态, 别有情趣。花是自然赋予的, 对花的选择则是人为的, 表现出人们的不同审美追求倾向, 也是宋代人们强烈自然观的体现。有的人插上一朵两枝作为点缀, 有的人则在头上插上几个品种的鲜花, 形成一种独特的“花冠”审美效果。戴花的习惯渐成风俗, 制做假花便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假花以彩色丝绢为料, 色彩鲜艳, 经久不衰, 还不受季节的限制,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爱美之心, 所以广为使用。当时最为流行的是将四季中最有特色的花制作成假花, 编结到一起, 形成花冠。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就记有“靖康初, 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 皆备四时……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 皆并为一景, 谓之‘一年景’”的景象。
戴花所产生的美学韵味也倾倒了北宋时期的男人们。《武林旧事》中就记载了一段皇帝群臣在正月元日祝寿册封时的热闹场面。当时为了装点场面, 烘托气氛, 皇帝百官一律戴花, 其效果也引发了诗人的兴趣, 并留下了这样的场景描绘:“春色何须羯鼓催, 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 都向千宫帽上开。”这里透露出两大信息:一是戴花的人是包括皇上在内的男士, 根据古时的传统, 像册封这样的大事一般只能是男人参加;二是所戴之花均为假花, 因为像牡丹、芍药、蔷薇这样的花只有到了盛春之时才开放, 正月里是不可能开放的。包括皇帝在内的男人也喜欢戴花, 可见宋代戴花之风的盛行。
崇尚自然花草的美学追求也反映在当时妇女的服装上。宋代妇女的衣裳多以罗纱制做, 由于官方的服饰制度对使用较多禁忌, 所以一般妇女的服装主要以淡绿、银灰、葱白、粉色为主, 尽管素雅清秀, 但是在纯色的情况下也不免显出几分惨淡, 显然满足不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爱美之心。于是, 在制衣的罗纱上印花、刺绣便成了一种补偿。在福建福州出土的宋代古墓中, 就发现了这方面的实物。墓主是一位年轻贵妇, 陪葬的衣物可谓应有尽有, 主要以素色的罗纱材料制做。另外还有印着山茶花的罗制上衣, 印着团花的罗制褶裙, 印着牡丹花的罗制裤子, 用提花罗做面、粗麻布做底、头部用丝线编织着蝴蝶结的软底鞋等。以花为饰大大地丰富了宋代女子服饰的美学效果。另外据资料记载, 宋代还有以花汁染衣的做法, 基本做法是, 先根据个人的喜好将花卉采来, 再将鲜花挤压成汁, 用水冲成适当的浓度来浸染衣料。经过这样的加工, 衣料的颜色自然、亮丽, 而且还带有淡淡的花香。
不管是用自然花草直接装饰美化自己, 还是在衣料上印花的讲究, 都表明宋代人们崇尚自然之美的风尚之盛。
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中国进入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阶段以后, 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哲学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 把人的内心意志、情感向往和审美追求等主观性的东西, 看作与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息息相关, 交相融通, 并将这种统一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这种宇宙观反映到美学领域, 便形成了崇尚自然、从人和自然的统一中去寻找美的参照系的审美习惯与文化原则。“中国人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生机盎然的自然界, 从中获得生命的启迪, 即从万物的生生之美中彻悟生命的秩序与流韵。因此,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较西方人既早又深刻”[6]。这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
随着儒家学说的再度中兴,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宋代再一次被提了出来, 并很快成为思想理论界热烈讨论的问题, 作为理学重要奠基人之一的张载就明确提出了“因明致诚, 因诚致明, 故天人合一, 致学而可以成圣, 得天而未始遗人”的思想。 (《正蒙·乾称》) 由于时代的变化, 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宋代的思想家在继承了前人“天人合一”思想的同时, 又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有益的阐述与发挥, 充实进了新的内容, 使“天人合一”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和更高的层次。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西方有一种流行的见解, 以为把人和自然界分开, 肯定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是人的自觉。而宋明理学则不然, 以为承认天人的合一才是人的自觉。应该承认, 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观点, 我们可以这样说, 原始的物我不分, 没有把自己与外在世界区别开来, 这是原始的朦胧意识。其次, 区别了主体与客体, 把人与自然界分开, 这又是对原始朦胧意识的否定。再进一步, 又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 肯定天人统一, 这可以说是否定之否定, 这是更高一级的认识。”[7]
这种分析是符合中国传统思想发展事实的。当人类还处在茹毛饮血、衣羽皮之服的远古时代, 其主体意识也很难得到充分发展, 更不会有正确认识自身与大自然关系的能力。只有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人类从被动地适应自然到积极地利用自然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时, 生命才在认识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更高的智慧, 并产生认识事物、肯定自我与世界明确关系的力量, 显示出作为人的非凡价值, 才具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宋代虽然已经进入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 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都市的出现, 都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但没有因为政治的衰落而衰落, 反而在新的社会现实面前得到了反弹性的张扬, 形成了宋人对天人关系的新的理解:即高度重视人对自然的加工和改造作用。如果说, 人类的任何创造活动都包含着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是“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 那么, 作为人类精神文明载体的服饰当然也不能例外, 从最初的以鲜花装饰头部, 到以绢、帛、丝、纱制作出来的各季名花, 做成效果更加亮丽动人的花冠;从最初的“以五彩章施于五色作服”的对自然的摹仿, 到在衣料上精心绘制印染花纹图案……不正形象地反映了宋代的审美主体在服饰美化方面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他们在追求一种既来源于自然, 使服饰之美“必得于自然” (《欧阳永叔集·集古录跋涉尾》) , 又高于自然, 从而能与“造化争巧”的服饰之美 (《欧阳永叔集·笔说》) , 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服饰美学境界, 对前人和历史都是一种超越。
四、现代服装与生态保护运动
以唐宋时代为代表的古人在服装审美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自然和谐为一的精神境界, 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传统发展所形成的良好认知能力, 由于当时人口增长有限, 生产力发展有限, 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处于与自然同步的程度, 所以没有形成对自然生态环境大面积或大幅度破坏的景象, 所以人们完全可以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而今天就完全不一样了, 由于人口激增, 人类消费力量的空前增强, 再加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空前强化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索取、掠夺, 甚至极度破坏的程度, 更可怕的是人们的消费欲望没有边界限制, 欲壑难填, 欲求无边, 使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重创, 整个大地一片疮痍。对这样可怕的景象, 上世纪著名诗人艾略特在《荒原》中有所描述, 令人触目惊心。对服装追求皮草化、奢侈华、昂贵化, 更加加剧了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这里先列举几幅人类为了攫取珍禽异兽的皮毛, 而做出的令人惊骇的事实。在上世纪的云贵高原上, 有几个猎人合伙追赶一群斑羚羊, 一直追到一个断崖边, 羊群发现无路可逃, 只好停止奔跑, 猎人们对着可怜的羊群举起了手里的枪。这时, 一只最年长的斑羚羊从羊群中走出来, 低幽地哀鸣几声后, 羊群很快自动地分为老年组、青壮年组, 一只老斑羚率先纵身向断崖对面跳去, 紧接着一只青年斑羚飞身纵出, 它准确地踩在老斑羚背上, 并猛力弹上对面的山崖上, 而老斑羚却坠下深渊。就这样, 其他斑羚效仿着他们一对对地跳出去, 有的跳上山崖, 有的双双坠入深谷。这是动物之间在危难之时做出的合作, 令我们人类震惊。还有一个猎人追杀一只藏羚羊, 藏羚羊逃到绝境走投无路, 它突然转身朝着猎人扑通跪下, 猎人很惊奇, 因为他从未见过一个动物会像人一样跪地求饶, 但是这个利欲熏心、丧心病狂的猎人还是残忍地向这头藏羚羊开了枪。当他剖开这只羊的肚子时, 发现了里面正在孕育的小羊崽。这个事件令人发指, 这个猎人会得到天谴。
还有一组连续性的电视画面有这样的表现:屏幕上呈现出一双狐狸的眼睛, 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它瑟缩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 一只前肢被截去了一半, 皮肉翻开, 露出里面带血的骨头。电视镜头拉开——一个大笼子里关满了狐狸和其他小动物。镜头切换之后, 进入皮毛的加工程序。接下来是T台上穿着华丽的各种皮毛大衣的美丽模特们的时装表演。那些无辜而可怜的狐狸、貂、獭、鼬、狸子、羚羊们, 它们的皮和毛此刻全被穿在了时尚的模特们身上, 正接受着评委和观众们的鉴赏……
一个叫罗玛的女子写了一本《开花的身体》, 书中写道, “自从人类有了穿裘皮、嗜山珍的癖好以来, 动物保护者就没有一天停止过他们的行动, 这行动包括拯救濒危动物、拒绝皮草时尚、抗议砍伐森林等”[8]。在中国, 从上世纪90年代起, 一支叫做“野牦牛”的行动小组就一直在青藏高原恶劣的高寒环境中行动着, 他们的目标和任务是, 自发地阻止甚至打击那些丧心病狂的偷猎藏羚羊的刽子手们, 保护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藏羚羊的被大量猎杀, 主要原因在于一种叫做“沙图什” (shahtoosh) 的美丽披肩, 这是一种非常时髦的服装配饰物, 由于它异常柔软和轻薄, 深受地球贵族女性的青睐。这种披肩轻薄到可以从妇女们珍爱的指环中穿过, 所以“沙图什”又被称为“指环披肩”。“沙图什”是波斯语, 意为“羊绒之王”。这种披肩完全是用藏羚羊的绒毛做成的, 这种羊绒是从藏羚羊外层皮毛下面的细绒毛中提取出来的, 可以想想看, 多少只藏羚羊的绒毛才能做成一条“沙图什”, 进而可以想见到它的昂贵性。“沙图什”不仅保暖性能极其良好, 而且非常华美耀眼, 有人甚至说用它包裹一只鸽子蛋, 会将鸽子蛋很快焐熟。
“沙图什”这种服饰从18世纪开始, 已经被欧洲的贵妇们所企慕, 那时的欧洲上层贵妇们都以能够拥有一条珍贵的“沙图什”为梦想, 因为这种披肩是显赫和尊贵的象征。据传说, 拿破仑征服了北非以后, 获得一条“沙图什”贡品, 他就把这条“沙图什”赠给了自己的情人约瑟芬, 约瑟芬使用了“沙图什”以后极其喜欢, 于是立即花巨额法郎一下子订购了400条“沙图什”作为收藏和赠品。
目前, 幸存的藏羚羊的总数不过5万只, 如果以每年2万只的速度猎杀, 不出3年时间, 这种奔跑速度极快却逃不脱厄运的可怜动物, 就会在地球上永久性地消失。藏羚羊的绒毛其所以这样珍贵, 不仅因为它们生活在世界上最恶劣的环境中 (高寒缺氧) , 而且因为它们具有极好的耐力、极好的保暖的皮毛。有人做了统计, 一条藏羚羊绒毛所做成的披肩——“沙图什”市场价为16000美金, 而中国偷猎者捕杀一头藏羚羊之后, 其用残忍的刀子剥下来的藏羚羊皮只能卖区区25美元!捕猎者将藏羚羊皮走私到印度的贾谟和克什米尔地区, 在那里有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沙图什”编织技术在加工这种披肩。
1997年2月, 大都会警察署野生动植物组在英国伦敦缴获了138条“沙图什”披肩, 价值353000英镑;2000年之际, 在伦敦—巴黎—米兰秋冬时装节上,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成员赶赴会场, 敦促时装设计师们协助拒绝“沙图什”交易, 要求欧美和印度的时装设计师们不再设计和加工“沙图什”, 设计师们在保证书上签了字。
“沙图什”只是诸多时装所造成的珍稀动物惨案的一例。当我们走进世界无数出卖昂贵时装的豪华大商店时, 会发现那些稀有的裘皮、皮草、皮革等让人目眩, 可以想见在这些珍贵皮草制品的背后, 那些由商品利润所构成的买卖, 以及由时尚消费所构成的物质享受的欲望, 其力量具有多么无限的诱惑力, 它们足以泯灭人类的良心、甚至起码的人性, 最终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毁灭。
20世纪90年代, 一群世界级高级名模们裹着抗议猎杀动物、出卖皮衣的标语, 拍了一张集体裸照, 他们在照片上写着“就算没有衣服穿, 我们宁可只穿自己的皮, 也不穿动物的皮”。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欧洲乃至全世界轰动一时, 这张照片也成为反对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平衡的著名照片。一个动物保护者身穿昂贵的裘皮大衣, 却以动物的姿势爬到马桶跟前喝水, 以讽刺那些虽身着华贵皮衣, 但精神和灵魂却与动物无异的人们。2004年4月的一天,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贝弗利山庄举行的一场“反对穿戴动物皮毛服装”的集会上, 一名把全身涂抹成血红色的女士裸体躺在一件裘皮大衣上, 以象征猎杀动物的血腥行为, 表示对动物皮毛穿用者的强烈抗议。这是由一个“善待动物”的组织发起的集会, 起因是为了抗议加拿大政府授权许可在纽芬兰地区捕杀30多万头幼海豹政策而引起的具有轰动效应的活动。克罗地亚曾是世界丝鼠毛和其他动物绒毛最大的输出国, 其动物福利机构“动物之友”发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示威活动, 以抗议在伦敦和纽约举办的皮草秀表演。意大利“反活体解剖联合会”在都灵市一个大型连锁店门口持续多日的示威, 提醒消费者衣领上的毛制品, 是从猫狗等动物身上扒下来的。这一系列影响全球的行动毕竟起到一定的宣传、警示或震慑作用, 一些服装设计师们开始了环保性的服装主题设计, 更多的设计师们也开始关注环保问题, 远离皮草服装设计, 并积极自觉地使用棉、麻、纱等绿色面料设计服装。
美国西雅图一位博士写了《皮草仍在飞舞》的书, 书中告诉人们, 动物们在猎杀者们蓄意放置的捕兽夹中经受惨无人道的折磨, 腿被紧紧地夹住。狗、猫、鸟和其他“非标的”动物也常在这种残忍的陷阱中死亡。这位博士动情地说:“你曾见过花栗鼠的皮衣吗?这种皮衣一件得要剥夺200多只花栗鼠的性命。你曾看见过活生生的花栗鼠吗?每一只都像披着长而华丽的毛皮的巴掌大的老鼠, 它们是我所见过的最温和、最亲切的小动物。”可它们全成了皮衣买卖者的牺牲品。
由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从20世纪70年代起, 整个全球不断掀起抗议猎杀动物和环境保护运动的热潮, 全世界的皮毛业不断受到动物保护运动者们的巨大冲击以及环境保护组织的有效打击。据有关数据统计, 1987年美国的毛皮市场销售总额曾高达18亿美元, 然而到了3年后的1990年, 美国毛皮销售额一下子跌到1亿美元。美国反对毛皮最激进的团体PETA (意为伦理性地看待动物的人们) 以及环境保护等民间组织, 在1990年前后不断在美国发动袭击毛皮动物养殖场, 并焚烧一些毛皮店的举动, 使得开毛皮店的商家们人心惶惶。在美国的纽约、意大利的米兰等高级时装店或歌剧院里, 不时爆出高档毛皮衣服被泼上颜料的新闻。
但是进入新世纪, 毛皮业再次死灰复燃, 美国的毛皮市场销售额开始回升, 巴黎、米兰一些颇受消费者欢迎的服装设计师们, 将曾一度绝迹的昂贵毛皮时装再次搬上T台, 进行大肆渲染。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曾经和其他世界名模参加过反对猎杀动物、出卖皮毛服装抗议活动和名模们一起拍摄集体裸体照片的名模坎贝尔, 居然又穿起了裘皮时装, 在T台上走起猫步。美国著名的《VOGUE》杂志甚至在封面登出“为生产汉堡在农场养殖动物与为制作大衣而养殖水貂有什么不同”的文字, 为猎杀无辜动物和破坏生态平衡作可耻的辩护。在我国, 把拥有高贵的皮草服装作为富贵象征的倾向,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也悄然登场。2002年在北京举行了一场豪华的所谓“皮草缤纷之夜”活动, 这场活动展示了11位来自巴黎、米兰、纽约等地的设计师们令人眼花缭乱的皮草作品。北欧一家名为SAGA的世家皮革公司的总裁, 在晚会上预言说,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毛皮和其他高档产品的重要市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的, 保护环境, 保护生态平衡, 这是任重而道远的行动, 一时都不能放松。
有幸的是全世界动物保护者组织越来越多, 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人群越来越壮大, 为了人类的未来, 为了世界生命的长久延续, 我们的生态意识和保护行动还需要更加强化, 并普及到全球的每一位爱好和平、爱好绿色环境、善待自然的人们。这样, 地球才会得救, 人类的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470页
[2][3]波德莱尔美学文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474页、458页
[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163页
[5]引自包铭新编著.时装评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0页
[6]张涵、史鸿文.中华美学史.北京:西苑出版社, 1995.104页
[7]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北京大学学报, 1985 (01)
[8]罗玛.开花的身体.上海: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317页
自然保护 篇2
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二○○九年是全面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年。一年来我站在祁连山保护区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 在林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森林资源管理这个中心,以签订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为目标,求真务实,严格要求,扎实苦干,保证了天然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科教宣传、种苗产业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持了自建国以来无森林火灾、森林资源好成绩。根据保护区管理局《关于2009自然保护区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通知》,我站及时组织了由站领导、派出所、财务、业务、办公室组成的自查小组,利用20天时间对天保工程责任制及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管护落实情况,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记录、访群众、提问题、搞测评等方式方法,客观公正,事实求是、逐项逐条地进行了全面、认真、细致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天保工程工作完成情况
1、执行能力建设
根据我站实际和人员变动情况,年初及时调整了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人员,重新划分了管护人员责任区,层层签订责任合同,实行三级合同管理,即保护站站长与分管天保工程的领导签订项目责任制,分管领导与管护站长签订分块责任制,管护站长与管护人员签订包片责任制,将辖区内的338560亩林业用地(其中:有林地130651亩,疏林地2197.5亩,灌木林地201907.5亩,未成林造林地2392.5亩,宜林荒山荒地1162.5亩,苗圃地249亩)的管护工作,因人制宜分不同工程类别(天保工程311362亩,重点公益林27198亩)以合同的形式分别签订给七个管护站的32名管护人员进行管护,管护面积落实率、签订率达到了100%。对全站范围内的9座公示牌和43座宣传碑、牌都进行了更新和刷新,做到了设施齐全完整,字迹清楚美观大方,起到了良好的公示和宣传效果。
天保办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工程管理,购臵了微机、办公桌、档案柜,实现了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做到了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天保工程人员信息卡、职工花名册、自查报告、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资源变化数据统计、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情况按分类专柜存放。天保办及管护站的图、表、制度健全,并张贴上墙。根据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制及下发的文件要求,各项工作做到了认真调查、统计分析、仔细填写,及时用电子邮件、信件、电话等方式上报了各种报表和各种材料,并收集整理归档。
2、科研宣教
职工培训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德为先、业为重”的原则,狠抓了职工队伍的培训教育。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进行职工的教育培训,在五、八月份站上举办了职工集中培训学习班三次,参加106人(次),一次是保护局在我站进行了东部各站业务培训,局防火办、森防站、天保办、经营科等科室领导为东部各站业务人员和我站学员分别讲授了《新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封山育林规程、公益林补偿等专业知识。后两次培训班由站业务和派出所人员分两批对管护员进行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林政执法、公益林补偿、林学、森林资源管护人员必读等内容的培训,教育面达100%。在年终总结会期间再举办一起,并进行了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责任制兑现,以此激励职工自我加压,努力学习。通过检查,全站管护人员学习笔记和学习内容都达到了天保责任书的要求。
林业宣传。首先通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县广播局制作VCD光盘等途径对天保工程、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及林业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提高了祁连山林业在全国、全省、全市及河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知名度和声誉。目前已有22名职工在省、地、县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林业的文章7篇,其中在《中国林业》发表论文2篇,《农业科技与信息》发表论文1篇;在《祁连山自然保护》上刊登了宣传稿件6篇。
林业科技。保护站与天祝县病防站主持完成了《祁连山东端水源涵养林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研究》,经省、市专家评审,该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望获武威市科技一等奖;有一名同志参与完成了《天祝林区鼠害综合控制技术措施研究》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护林防火宣传。采取制作宣传牌、宣传门、张帖标语、发放护林公约、播放电影、登门串户宣传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在林区和近林区进行宣传,以提高农牧民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制作护林防火宣传年画2500份。发放给了当地群众及学校等单位,共印制和发放护林防火公约、保护区法律法规、天保公益林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野生动物、禁种铲毒等宣传材料 2469份,书写永久性护林防火宣传标语 207条(幅),建立护林防火宣传门 7个,出动宣传车辆 37车(次),受教育群众1852人(次),召开各种群众宣传会议40场(次),受教育群众2623人(次),登门串户宣传2763户(次),受教育群众11553人(次),电影宣传2场次,受教育人136人,组织学生参加林业法律法规及防火常识竞赛7场(次),参加人326人(次),宣传教育面达100%。对林区内的重点人员及单位签订护林防火责任合同318份。与东西大滩两乡共同印发了告农牧民群众一封信 2500 份,发放给了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宣传有记录,发放宣传资料有登记。值得一提的是东泉资源管护站在搞好常规宣传的同时,宣传工作结合实际,今年创办了护林防火宣传栏,黑板报半月更新一次,切实做到了内容新,宣传有特色,有声势,效果良好。
3、资源管护
林地管理。一年来,积极广泛地向林区群众宣传林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群众保护林地的自觉性,有效地保护了现有林地资源,特别是今年我站严格按照《关于印发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集中开展征占用林地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征占用林地清理整顿和自然保护区宣传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对全站范围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同时10月份结合天保责任制执行和落实年终检查,再次对征占用林地进行了调查,经两次检查,林地没有发生流失、逆转,无乱采乱挖和毁林开垦破坏植被的现象,无乱占和征用林地的现象。
野生动物管理。通过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提高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全林区无圈养的现象。并严格要求管护人员将每天巡山查林时发现的野生动物详细记载在巡山查林记录本上,以便掌握野生动物的发展动态。
巡山查林。全站森林资源具体管护人员共24人,截止十月底巡山查林共4568 天(次),每人每月平均在20天(次)以上。管护站长对管护人员填写的巡山查林记录进行了考核并签字,将每月的巡护工作情况按规定的时间报送到保护站,由森林派出所和分管领导进行检查,并注明了检查意见。通过检查,巡山查林记录记载详细,内容完整,对有关问题处理正确。为保证巡山查林及时、认真、准确,做到管护人员对管护区范围和资源底子清楚,林情、山情、社情熟悉,保护站每月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各站每月都有督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填入督查记录要求整改,下次督查时查看整改结果。做到了督查有力,工作有效。
林政案件。至十月底,全站共发生林业行政案件41起,查处案件39起,查处率95%,结案率100%。并按要求每月按期上报林政案件报表,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可靠。本无上级督察督办和通报的案件。
资源档案管理。森林资源档案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做到了图、表、卡与现地一致,并按管护站上报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报告单及保护站的各项营林生产工作引起的资源变化情况及时登记,认真分析,准确更新,按时上报。
野生动植物调查。按照管理局的安排,成立了野生珍贵濒危动植物调查、野生动物调查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并专门指定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两项工作,从今年4月初着手到8月,技术小组克服困难,从浅山区到脑山区,从有林地到高山灌从、草甸逐个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积极完成了本林区内野生珍贵濒危动植物调查、野生动物调查工作,并按时向管理局进行了上报。
标准化资源管护站建设。我站按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准化资源管护站的标准要求对西大滩资源管护站进行了建设,该站现已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并向管理局申报验收。
4、护林防火
护林防火组织及设备准备情况。严格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强化以“防”为主,召开会议,及时传达了各级护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在进入防火期前,保护站与地方政府、机关单位协调,由地方政府牵头充实完善了护林防火组织,护林站与所辖林区的村组协调,整顿、完善了护林小组和义务扑火队。辖区共成立护林防火委员会2个,42人组成;护林小组17个,163人组成;义务扑火队17个,410人组成。充实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并全部上墙。做到了分工明确,制度完善,责任到人。恢复了火情瞭望哨点15个,固定专人看守,并给每个资源管护站配备防火拖把15-25把,铁锹人手1把,通讯、防火工具设施配备到位。进入防火期,通讯工具、防火设施保证正常运行,值班人员24小时不脱岗,站督查组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严格了森林火情火灾报告制度,并及时准确上报了各种报表。
居安思危,紧抓防火演练和宣传不放松。今年9月26日,与西大滩、东大滩两个乡联合,由两乡领导、站领导组织,16名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员参加,分别在西大滩乡的坝堵村和东大滩乡的圈湾村开展了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扑火实战演练,并召开了群众会议,宣讲了新修定的《护林防火条例》,同时组织当地中学生身挂护林防火标语,手持彩旗在东、西大滩乡所在地进行了声势较大的护林防火宣传,天祝县广电局派记者进行了全程录像,并制作了VCD光盘,且在天祝县和武威市进行了新闻和专题报到,通过实战演练和宣传,全面提高了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实战能力和当地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护林防火意识。全年未发生森林火警、火灾。保持了建国以来无森林火灾,多年来无火警的好成绩。
防火设备管护。为方便防火器械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了防火消防物资专库、专柜,由专人管理,制定了森林消防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消防物资帐物相符,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由管理员经常进行维修保养,调试正常。杜绝了消防设施装备外借、私用、乱放、丢失、损坏的现象。设备完好率达到了100%。〈二〉、重点公益林管护
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共27198亩,林业区划属39—47共8个林班的148个小班内,地类全为有林地。
1、宣传工作。今年初,组织召开了重点公益林补偿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强调了重点公益林管护的重要性。在重点公益林地段的交通要道口设立了大型的宣传牌3座,对公益林建设项目进行了立碑公示,在管护区设立了重点公益林界牌6块。在保护站和东大滩资源管护站对管护人员进行了公示,明确了管护责任;在公益林补植、抚育区及公共管护项目区分设立了标志牌,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公示。利用报刊、杂志、制作VCD光盘等方式对重点公益林管护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采取制作宣传牌、宣传门、悬挂防火警示牌、书写墙头标语、发放护林公约、登门串户宣传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在工程区进行了护林防火宣传,以提高农牧民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和爱林护林积极性。
2、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成立了重点公益林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工程化管理,明确了责任,做到了分工细致。建立完善了重点公益林管护、资金管理使用、人员考核奖惩、资源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在保护站和东大滩管护站上墙公示。
3、技术档案的建立。在公益林办公室购臵了微机、档案柜,2004年以来的档案资料全部收集齐全完整,做到了文件材料,管护合同、管护人员信息卡、补植抚育资料、资源变化数据、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防治资料按分类专柜存放。建立了公益林管理系统,森林资源档案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做到了图、表、卡与现地一致。
4、公益林管护落实情况。根据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的要求,对从事公益林管护的8名管护人员,采用了三级签订管护合同的办法,将管护任务落到了人头,靠实了责任,管护合同、管护区域分布图与现地完全一致,合同签定率达成100%。护林员证件的配发率达100%。加强了管护力度,公益林管护人员2009年巡山查林每人每月平均在20天(次)以上。巡山查林登记记录翔实、可靠,详细的记载了森林的健康状况,野生动物活动情况以及人为破坏情况,为准确的掌握森林资源发展变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每月管护站长对管护人员填写的巡山查林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再将巡山查林记录按规定时间报送到保护站,由森林派出所和分管领导进行审核,并注明审核意见。根据平时的检查、督查,结合年终统一考核,对各小班抽点检查,按保护站考核办法及考勤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决定奖惩。经考核,公益林管护人员全部合格。为有效地保护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狠抓了打击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无乱占蚕食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现象。发生毁林案件3起,破获了3起。通过处罚,以案说法,教育了群众,稳定了林区的治安,公益林管护效果明显。
5、公共管护。按照公共管护的要求建立了防火消防物资专库、专柜,由专人管理,制定了森林消防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消防物资帐物相符,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由管理员经常进行维修保养,调试正常。杜绝了消防设施装备外借、私用、乱放、丢失、损坏的现象。设备完好率达到了100%。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定期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购臵了必要的监测设备。在重点公益林区有害生物应施监测面积27198亩,实施监测27198亩,监测覆盖率达到了100%。对2块病虫鼠害监测固定标准地用GPS进行了复设。各种病虫鼠害监测及防治报表做到了及时上报,上报准确率100%。
6、补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本着“用好钱、管好林”的目标,根据《甘肃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管理要求,及时制定了生态公益林资金管理办法,科学筹划,合理开支,逐步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公益林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独建帐管理。会计核算规范,科目运行得当,原始凭证取得真实,严格实行站长一支笔申批程序,资金使用合理,及时到位符合支出要求,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及时发放了管护人员的劳务费,公共管护支出按规定使用,资金支出规范,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及防治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林区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我站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一是按照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域设臵固定标准地六块, 对云杉嫩梢害虫、云杉多露象甲、云杉叶锈病、中华鼢鼠进行了常规的监测预报;二是定期开展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截止目前全年共发生森林病虫鼠害面积0.2788万亩,发生率2.1%。其中云杉嫩梢害虫发生面积0.2668万亩(轻度发生0.2213 万亩,中度发生0.0455万亩),中华鼢鼠发生面积0.012万亩,危害程度为轻度。全年无成灾面积,测报准确率为100%,种苗调运检疫率达100%。三是坚持检疫申报制度,就所有调运的苗木向局森防站进行了报检,就辖区生产建设工程调入林区的木材等林副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调运检疫率达100%,产地检疫率达95%以上;四是按时上报各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报表,建立健全测报资料档案;五是加强对一线管护人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的培训。
(四)加强封山育林建设和管护工作
今年局下达我站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项目4000亩。依据国家封山育林技术规程,作业设计,作业批复,严格把关,规范操作,工程化管理,封山育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及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封山育林工作,并与技术员、管护员签订合同,明确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山头;二是技术管理到位。在封山育林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全过程质量监督,全方位指导施工工作,在封育区四周边界架设钢丝围栏8250米,用围栏桩1100根,设臵砖混结构永久性大型封育碑1块,设臵水泥宣传牌2块,圆满完成了封山育林围栏、标牌等防护设施的建设,三是管理措施到位。固定专人对封山育林的管护,并签订责任合同,落实管护责任,使封育区达到了“四无一好”。四是积极协调解决好林牧矛盾。解决好因封山育林而造成的林牧矛盾是搞好封山育林工作的前提,今年我站突出加强对牧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耐心细致的做思想解说工作,从主观上制止了牧民群众在封育区偷牧等违禁行为。五是检查验收到位。对封山育林区分半年和年终进行检查验收,对出现的问题,随查随纠正,合格一处验收一处,切实保证了封山育林质量。
(五)、资金管理
在抓好其它工作的同时,狠抓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天保财政资金管理规定》、《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等,做到了天保和公益林补偿资金分别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本无外借、挤占、挪用、串用项目资金现象,做到了会计科目正确,单独建帐,核算及时、准确、真实。不断加强财务人员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制度以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财务工作能力。会计、出纳持证上岗,财务制度健全,原始凭证齐全,会计档案装订及时、规范,帐帐相符、帐表相符。职工的基本养老参保率达100%,基本养老保险金发放率100%。资金支出规范,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六)、护林防火会议及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年来,我们把护林防火工作放在全站的首要工作来抓,及时把各级政府及管理局护林防火会议和文件精神传达落实到了站属各单位,并积极与辖区内的东、西大滩乡政府联系,并借乡镇造林及天祝县护林防火检查的机会,站领导积极配合及时与两乡领导安排布署了近期护林防火工作。准备在十一月份召开夏玛保护站护林防火联防会议。
(七)禁毒工作
一年来,在地方禁毒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认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无毒、防毒、保净土”的方针,把禁毒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保持林区秩序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并成立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与天保工程一样实行三级签订责任书,制定了相关制度,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禁毒领导小组对本辖区内的48个林班919个小班和17个行政村3185户农户进行了一次“有毒禁毒创无毒,无毒防毒保净土”的摸排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无一户种毒,无一人吸毒。并在摸排调查的同时在全林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珍惜生命青春发扬”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发放护林防火公约的同时发放了禁种铲毒的宣传材料2469份,宣传面达100%。广泛全面的宣传使每个职工和广大农牧民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性,既保证了内部人员不吸毒,又防止了他人在林区种植毒品,从而净化了林区生态环境,进一步稳定了林区社会秩序。
加强情报信息上报工作,组织力量对重点区域、地段进行踏查,继续坚持春抓禁种,夏抓踏查,秋抓铲除,冬抓宣传工作,资源管护人员把了解掌握林区毒品种植情况做为巡山查林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进入林区暂住的外来人员管理。为防止他们发生吸、贩毒行为,对外来人员进行造册登记,了解掌握人员最新动态,发现异象及时报告,有效地巩固了林区禁毒成果。为创建一级无毒林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防火二期建设项目及基本建设
1、直沟护林防火检查站建设。根据甘祁护(2009)57号文件精神,我站对项目加强组织领导,对项目建设精心安排。在东大滩管护站管辖的直沟护林点,修建护林防火检查站一处,计 100m,总造价12万元。该项目管理局投资5万元,站自筹7万元。由武威市凉州区宏基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承建,于2009年5月25 日开工,于2009年6月25日竣工(施工有效期 31天)。
整个工程从开工到完工,我站按设计要求与工程队签定合同,并指派专职检工人员,严格按预算、按合同施工要求和图纸施工,按进度付款。工程完工后,我站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进行了初验,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提出了修补意见,经施工单位进行修补后,我站再次组织甲、乙双方有关人员对该工程进行了验收。通过验收,我们认为:以上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标准,初步同意验收,认为符合设计和所签订的合同要求,达到质量标准,请保护局验收。
2、基本建设。为了彻底改变资源管护站、天保办、森林派出所的办公条件,自筹资金5万多元购臵了8台内存1G以上的电脑8台,森林派出所配臵了笔记本电脑1台,同时给办公室配臵条幅打印机1台。并于今年9月投资 2万元,对保护站6间因屋面木料腐朽的房屋进行了维修。
2(八)、其它工作
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站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从宣传、规划、设计、苗木提供、技术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共计完成造林320亩,成活率达85%以上。对26座塑料大棚中的红提葡萄进行了技术跟踪服务。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将天保工程作为保护站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的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安排部署,建立并逐年完善了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今年,根据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制的修改情况,我站及时参照对责任制进行了深化、量化、细化修改。根据上考核结果,今年对职工队伍重新进行了调整安排,根据资源管护难易程度和管护人员的实际情况,重新划分了责任区,按要求分三级签定了天保工程管护责任书,把每项工作都落到了实处,全站上下做到了管护人员、地块、责任、奖惩“四到位”。形成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考核严格、奖惩分明、配合协调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天保工程各项管护措施的全面落实。
(二)、强化宣传,不留空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面对护林防火形势仍然严峻的客观现实,我站坚持多年行之有效的经常宣传和在防火期重点宣传的方法,始终将宣传教育作为搞好护林防火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在宣传工作中做到了“五有”:即每家每户墙上有一份护林防火公约,在全林区的交通要道有护林防火宣传标牌,进入防火期和春节前后有宣传车在进行宣传,每个管护站有学生组成的护林防火宣传队,林区居民点有护林防火及天保工程的宣传标语。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站在充分利用原有的召开会议、登门串户、张贴标语、订立公约、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宣传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宣传途经和方式,借助多种媒体,突出重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大造声势,扩展广度,下延深度,使宣传深入人心,使天保工程、公益林补偿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林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广泛认知,使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在工程区营造出了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使工程区的人与自然相处更加和谐,使森林的管理者与林区群众关系更加融洽,给天保工程及林业态生建设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三)、强化措施、预防为主、确保森林资源健康安全 一是依托先进技术提高资源保护质量。在各管护站大力推进了GPS等新技术在资源管护和监测预报中的应用,提高了巡护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加强了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提高了有害生物的监测覆盖率和监测率,有效预防了主要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二是依托国家政策强化资源保护。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的通知》,全省森林防火及有关会议精神,今年结合各类专项行动斗争,加大力度开展林政案件查处工作,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是依托现有的联防机制加强森林防火。充分发挥已经建立的“双线四级”和行政负责制的管理机制,积极与乡镇、村组联合开展资源保护工作的联防联动和整体防御工作。按照“层层组建一个联防组织,每年召开一次乡村会议,每年鉴定一次责任书,制定一个防火预案,制定一份操作性强的措施”,这“五个一”的要求,全面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
(四)、加强管理,严格要求、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强化宣传,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提高林区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和自觉性。
强化措施,狠抓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坚决杜绝森林火警火灾,加强林政管理,使林地、林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切实有效保护。
提高认识,逐步建立和完善非法植毒防控体系,确保林区无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全面做好林区禁毒工作。
强化学习,切实提高林政执法水平,做到亮证执法、公正执法、廉政执法、文明执法。
创新思路,促进产业开发稳步发展。巩固现有经营项目,积极论证、开发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五)、鼓励引导、注重素质,切实提高了职工的素质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升保护区建设的管理水平,我站把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保护站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集体组织学习、函授进修、个人自学“三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格局,坚持把职工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大力开展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素质教育。一是紧扣时代变化,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二是扎实有效地开展职工培训教育,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三是深入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四是继续鼓励职工参加全国自学、函授的本科和大专学习。以提升职工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骨干。五是在职工队伍中采取“学、比、查、评”四项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潜在的本能。
三、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前进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收自支工作人员占全站人员的1/3,保护站办公、生产生活经费短缺,无法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严重制约着保护站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保护站站部大部分房屋屋面木料腐朽,已成危房,建议保护局给予资金支持维修保护站房屋。
3、林区部分防火道路不畅,车辆无法通行,防火器材缺少,严重制约着护林防火工作。
4、近年来,森林病虫害在我站林区发生面积大,而监测调查和防治的工具及经费短缺,无法有效的抑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
5、部分林分密度过大,火险等级高,火灾隐患大,防火责任重,形式不容乐观。
6、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27198亩,仅占全站林业用地面积的8%。占有林地面积的20.8%,比重小,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面积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四、下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适应和促进林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紧紧围绕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兴林富站的奋斗目标,把发展作为林业建设的第一要务,突出发展重点,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依法治林,稳步推进科教兴林,积极开展产业开发,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思路
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性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紧紧围绕“明确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做好三个结合、加强四项建设、实现五个增加”的工作思路。即要明确加快保护站发展这一主题;突出森林资源管护和林木种苗产业开发两个重点,坚持一手抓资源保护,一手抓产业开发;把发展林业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与强站富民相结合;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和法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增加,基础设施、职工收入增加,经济总量增加。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求突破,中心工作不放松,常规工作讲实效的工作作风,实现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目标。
(三)奋斗目标
1、抢抓机遇,争上项目,为保护站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加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保护区管理局汇报,争取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封山育林、保护站危房、林区道路维护、棚户区改造等工程项目列入建设计划,争取资金,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
2、加强管理、精心实施,提高重点工程建设成效 要以质量树形象,以业绩求生存,坚持标准,注重效益,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结合天然林保护、公益林补偿和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保护站和资源管护站的建设,改善和提高基层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树立保护站良好的整体形象,提升保护站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夏玛自然保护站
把自然还给自然 篇3
九年拼搏硕果累累
身为环保工作者,浙江水美以高新技术及先进设备来改善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品质。坚持“把自然还给自然”的理念,贡献自身所长,为社会的永续发展作出贡献。公司成立9年来,共完成环保工程项目80余项,主要是造纸、啤酒、染整、化工、制药、钢铁、洗毛、涂装、汽车制造等领域中的工业废水处理和用水处理,以及市政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遍及我国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及东南亚地区。
浙江水美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从事环境保护的同时,求得了自身发展。8年来,从一个只有5名员工,租用办公用房,资本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的小公司逐步发展成如今有40多名员工、数百平方米自有写字楼,资本额为1000万元的省内外有影响的环保企业。九年来,产值和利润逐年稳步上升。近两年,达到人均年产值近100余万元,人均年净利润5万余元。年投资回报率一般为20%左右,最高年份达到60%。较好地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相统一。
立足高科技抢占制高点
浙江水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支点:立足高科技,抢占制高点。
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认定立足于高新环保技术去开拓市场,公司经由台湾水美公司引进了国外90年代的废水处理先进技术,如:荷兰PAQUESBV公司的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技术,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液;美国KRUGER公司的A/O处理技术,用于废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筛选技术等。1995年,公司将这些技术应用在杭州中策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废水处理工程中,获得成功。由水美工程总包的中外合资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造纸废水处理工程之一。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出水清澈透明,已经加用于绿化、冲洗、消防等用水。水美在宁波中华纸业废水处理工程中为我国造纸废水特别是废纸造纸废水处理提供了成功的先例,促进了我国造纸废水处理工作的进展。九十年代后期,水美公司经由意大利TCM公司,在济南齐鲁——安替比奥制药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中,引进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使难生物降解的抗生素生产废水得到了处理,出水达标排放,这是我国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的成功先例。
水美在引进应用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外先进环保设备时,注意消化吸收,同我国国情结合。着重是工艺技术的引进,而设备的配置上因厂而宜,因地制宜地加以考虑。这样既有工艺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考虑了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实践证明,环保高新技术为依托去开拓市场,使水美在激烈竞争的环保工程市场中站住了脚,赢得了属于水美的一片环保市场份额。
以人为本苦练内功
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是实现第一生产力的关键。未来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水美成立之初就注意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的员工队伍。他们先后六次向省内外招聘贤才。特别是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承担人才使用上“违反”政策之风险,不拘一格地聘用外地优秀人才来公司工作。目前,浙江水美的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占70%,教授级高工和高级工程师占30%,技术力量雄厚。他们还比较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和知识更新。每年有计划地邀请美国、欧洲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环保专家来公司作专题学术报告和技术交流,派遣技术业务骨干参加国际性的技术交流和研讨会,选拔优秀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浙大深造进修。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保工作的需要。浙江水美的员工特别能工作、能吃苦、有为环保事业服务的精神。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增加了水美自身强大的“造血”功能。
以质量求生产以客户为中心
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博弈 篇4
一、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
1. 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2. 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部门和机构。
(1)环境保护部,主要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评审及其自然保护区的宏观管理,管理理念侧重于生态环境的保护;(2)国家林业局为目前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占绝对优势的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林业系统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的72.65%、面积占79.96%,管理理念侧重于生境保护与物种基因的保存,实行严格意义的保护区管理模式;(3)中国科学院以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庞大的专家队伍为依托,通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组织、介绍国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念和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等行为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理念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倾向。
二、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博弈
1. 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的博弈。
在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矛盾最为典型,可以说是根本性矛盾。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管理者,保护区主管部门和保护区自身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生境的退化、物种多样性加剧消失等严峻形势,必然的选择是通过制定法律(国家机器的强权)、行政管制(国家强制手段)建立起强势的利益(国家的、全局的利益)维护体制,强调的是生态效益,在社区的管理上更多地注重监督和防止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即假设的前提是“不合作或不信任的”。社区单位、群众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当地有利的资源(过去是对资源的破坏性利用,现在正在向可持续利用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自然保护区基本上都区划建立在边远山区、湖区等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人口数量少密度小的地区,而这些区域的市场发育程度低、居民受教育程度少、信息的获取量小,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统筹考虑、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他们往往成为被忽视的区域和群体。
因此,在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博弈中,由于国家的强势干预造成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二者的博弈地位差距过大,使社区在博弈过程中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对任何自然保护行为都首选采取“不合作”方式,直接影响到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建设。
2. 自然保护区内社区与相邻区域的博弈。
这二类区域在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基础条件基本相似,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存度近似,但自然保护区的一条边界,使二者的资源利用方式有了天壤之别,边界外的资源利用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边界内的资源利用的限制就十分严格,就是对自然资源影响很小的生态旅游也不例外。例如,南方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界外的社区群众利用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宣传优势,在去保护区的一段约10公里左右距离的公路两侧就开发了5个森林类型的旅游景点,游客摩肩接踵,而保护区内那些更具有开发潜力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却因为审批程序上的种种原因无法有效利用。
3. 区域之间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博弈。
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效益的生产者,其他更为广阔的区域作为生态效益的受益者,区域之间在对生态效益的贡献、职责的履行上严重地失衡。整体经济快速发展,而发展速度与质量在区域上的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困境。国际上美欧等西方少数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国内东中西部的不平衡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更小层面上各省内部也存在这种不平衡,如发达的广东、浙江和欠发达的广西、云南都存在区域的不平衡。
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07年统计数据和环境保护部网站公布的2006年自然保护区数据显示,当年东部的江苏、上海、浙江3省市GDP总量5.62万亿元、财政收入1.093万亿元,中部的江西、湖南、湖北3省GDP总量2.38万亿元、财政收入0.237万亿元,西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GDP总量1.79万亿元、财政收入0.306万亿元,即东部3省市的GDP总量是中部3省的2.36倍,西部3省的3.14倍。而同期相应区域所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分别为东部3省市94处和105.12万公顷,中部3省292处和304.05万公顷,西部3省480处和1 424.60万公顷,即东部3省市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只占中部3省的32.14%和34.57%,西部3省的19.58%和7.38%。
其结果,一方面是发达地区经济利益的局部享有和污染的外延,另一方面是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利益享有边缘化和生态效益的外延。生态效益的贡献者成了经济发展的落后者,博弈中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奉献的是无形的生态效益,其他区域得到的是现实的物质产品。
三、讨论
1. 正确处理好自然资源保护与保护区社区经济发展的问题。
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可取、不现实、不允许的,同样以得不到相应补偿的局部群体的利益牺牲为更多群体免费提供生态效益的方式也是难以持久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生态系统维持与保护的规划时,要贯彻“积极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对于社区在经济发展的渴望和自然资源利用的方式上,要以“疏”为主,兼顾“堵”,辅以“打”。
2. 正确处理好保护区边界内外社区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协调。
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之一,保护区边界内外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强度上应该有所区别,但对于那些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利用项目和可以持续利用的、实验区内的自然资源,应在加强科技支撑、做好长期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利用,并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扶持。
3. 正确处理好区域共同发展问题。
“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和“共同发展、共建共享”的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统筹区域发展”要求我们为生态保护作出重要贡献的群体提供经济补偿和支持,对利益享受群体从法律、政策上明确他们的义务。
四、结束语
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生态建设的需要、又要兼顾保护区及其社区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要考虑整体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要兼顾那些为了生态建设需要无法为经济发展做出直接贡献区域的共同进步———“区际平衡”;既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要兼顾保护区和社区当代居民生存质量的改善———“代际平衡”。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需要、照顾到各利益群体的生存发展需求、统筹考虑生态效益维护者(贡献者)的利益和享受者的责任,建立起一个各利益群体间公平博弈的平台,“可持续发展才会从书本上和高谈阔论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行动纲领。”
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形式。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形势, 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博弈论的观点, 探讨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的症结成因, 并提出解决矛盾时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
关键词:自然保护,社区发展,博弈
参考文献
[1]程松林, 程林.江西的自然保护区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 2005, (1) :42-44.
[2]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中国自然保护区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3]路甬详.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环境保护, 2005, (3) :18-22.
[4]苏杨.改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J].绿色中国, 2004, (9B) :25-28.
敬畏自然保护动物初中作文 篇5
如今,我们成天待在家里,戴着口罩,空气没有往常那么清鲜,无处不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看着一串串还在增长的数字,一张张疼痛难忍的面孔,一个个不幸生命的逝去,我心里无比动容。这次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与其说这是场灾难,不如说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次警示。我们只是大自然养育物种中的一份子,却无情地剥夺过一个个弱小的生命。大自然是慷慨的,它给予了我们食物、淡水……大自然也是无情的,龙卷风、沙尘暴、台风……这次病毒更是那些已逝生灵对我们人类的拷问:为什么要那样无情地对待我们!为什么?基米曾经说过:“破坏了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了你的生活”,从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自然环境的好坏与我们人类的生存紧密相关。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灾难面前,人性得以暴露和展现。在病毒来临之际,有的人不顾危险,毅然奔上抗“疫”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在“白衣天使”与病魔做着斗争时,有的人却“见利忘义”,高价出售口罩,甚至不顾他人安危,贩卖“二手口罩”。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反映了人性。人不是一生下来就决定他是善是恶的,善与恶只是代表了你一时的决定,它和我们的学习成绩一样,会发生变化。生命诚可贵,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并没有带来什么,生命结束时,也带走不了什么,却可以留下什么。如果你生前无情地剥夺了一个个弱小的生命,那么你留下的是人们的指责;如果你生前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保护生命,那么你留下的将会是人们的赞美和钦佩。
通过这次灾难,我们必须明白:大自然可以让我们丰衣足食,也可以让我们人类灭绝;它可以做一个善良的慈母,也可以做一个凶残的屠夫。它的身份取决于我们的做法。如果我们仍不知悔改,捕杀动物,摧残生灵,它会让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生命,善待大自然,它会给予我们明媚的阳光、甘甜的雨露,让我们享受天伦之乐。我们不能再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蕾而捕杀动物,他们也是生命,也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也会报仇,这次灾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动物、善待自然、敬畏生命,让大自然看到我们的诚意,让动物们看到我们善良的一面,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更加和谐,更加美丽吧!
敬畏自然保护动物初中作文 (三)
不论是过去的风花雪月,还是如今的短雨残阳,人类与自然的战争已度过了许多个漫长的岁月,但也没有完全驾驭和征服它。也许,渺小的我们只有敬畏它,珍爱它,才能守住美好与和谐……
翘崖之松
他自打出生到至今就不知历尽多少风雨交加,他也不知道将来还要坚持多久。从翘崖的缝隙挤出了渺小的身子,他就保持着矗立与挺拔。
虽然翘崖荒凉,但是他浑身明透着足足的霸气;虽然翘崖寒冷,但是他依旧深扎稳立;虽然翘崖高耸,但他还是像自然的旗帜,舞动着风云流幻……
他经历过炎阳酷暑,冰封雪冻,但这些以他视来简直太渺小,他用茂密的平展的翠绿的新叶证明着自己的威严,用挺拔笔直的身躯映衬着自己的高度;它更用骨子里绝世的霸气高举着自己永不败退的毅力与精神。
绝壁苍鹰
也许她没有孔雀的奢华艳丽,没有大象的高大壮实,也没有夜莺的歌声婉转。但当你看到她,会不禁一震,寒气刺骨而出--不管是敏锐伶俐的双目,还是尖利直钩的鸟喙;不管是雄浑张扬的羽翅,还是光亮华丽的毛色;不管是纤细笔直的双脚,还是寒冷尖锐的指甲,无一处不使你有震惊与敬畏之感。
她虽筑巢于绝壁陡崖,但鸟巢宽大结实;她虽孤独自立,但不会骄傲自满。反而,若她仰面长鸣,大可惊天地,振湖海,她用自己不屈的头颅,向万世举目的众人告诫自尊与傲气的凛然。
千溪集湖,万河汇海
路路小溪如单个“叮当”的音符,夹杂着风雨的流声,组成了曲曲动听的歌谣。从雪覆山头流下,带着点点凉意,透着丝丝清新,滋润着过往溪旁的寸寸金土,哺育着生灵跳跃的生机。他们如年少的孩童携着双手,欢笑跳舞,用无穷的生机与年幼的稚气歌唱着自然的美丽。
条条河流如段段不一的曲调,有深沉的诉说,高调的畅想,灵气的梦幻组成美妙绝伦的乐曲。有波涛的翻滚,浪花的击拍,涓涓的细流,带着同一个梦想,如年轻的青年奋斗着,拼搏着。他们用坚定的目标与青春的活力颂扬着自然的富饶。
啊!您--伟大而神奇的大自然,此时此刻,您就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您用一切的一切让人类高瞻,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更让人们多了一份崇高的敬意!
啊!自然,我们为您而敬畏!
敬畏自然保护动物初中作文 (四)
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我们不可或缺的氧气;经过上千上亿的演变才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煤;汇集上万条溪流才有了大海的雄阔。自然用它那无限的动力产生了我们今天用的资源,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构造我们的家园,难道你不心生敬畏吗?
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忠诚的朋友。当自然环境被我们的不合理的行为做法破坏时,它没有恼怒,而是用天气的恶化、灾害的到临来警告我们,让我们自己敬畏,美化自然,保护自然的万物,使我们了解它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醒悟后,它没有语言只有笑容,示意我们与它一起做朋友,和谐共处。
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然界包罗万物,其中有不少生物值得我们学习。俗语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经历了严寒的考验,绽放出它的美丽,散发她的芬芳迷人的香气,使我们想到我们的学习,我们正是缺少梅花的坚持不懈,勇于面对的精神,使得我们半途而废,迎难而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青莲高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自然提供榜样的典范,赋予我们新的体会,让我们弥补自己的不足。难道它不令你心生敬畏吗?
敬畏自然,是因为它值得尊敬,应谨慎待之。自然使我们修养正气,在行为上有所节制,提供了我们基本的需求,创造了万物丰富我们的生活,又孜孜不倦地给予万物精神内涵,使我们认识、了解违反常规的事物的真正意蕴。为了我们的将来注入无限热血,只是为了我们的子孙能拥有更加美好的环境。
敬畏自然,就要爱护尊重它,不要损伤它创造的生命,诚恳地像朋友一样对待它。他用无声的言语来回复你的诚恳和善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融入美妙的自然,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民以食为天,从远古时代的生吃,进化到现在的烤、煮、煎、炸,人类舌尖上的文明也在不断进步和开拓。吃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活动,但对于吃什么人们从来都不能随心所欲。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有的人居然奉行“吃啥补啥,以形补形,返璞归真”的观念,开始探索野味,越是奇形怪状,越是稀有动物,越能勾起人类无止境的欲望。而在这愈演愈烈的惨忍杀戮中,殊不知大自然也开始了怒吼和反击。
还记得的SARS吗?一时间,风起云涌,疫情爆发,而罪魁祸首是来自于蝙蝠体内的病毒。问题是蝙蝠体内的病毒怎么会到了人身上呢?答案触目惊心,是因为人类吃了一种叫果子狸的动物,而它身上正好有蝙蝠体内的病毒。动物身上相安无事的病毒,在人类乱捕滥杀动物后开始疯狂肆虐人类,这不正是神奇的大自然给我们的一声有力的呐喊吗?
而在疫情平息后的今天,同样的错误又以惊人相似的模样卷土重来,那么这一次会是最后一次吗?也许17年前的教训在很多人看来是模糊不清的,但你是否了解过被救治后的患者带着严重的后遗症艰难生活的情形;也许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渐渐平息,但你是否能清楚这次疫情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让多少奋战一线的人命悬一线;也许明日的太阳还是依旧会升起,但是你是否能估算一口野味让中国蒙受多少委屈,浪费多少资源,承担多少损失。
人类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从不会因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就在大自然面前取得更优胜的地位。两者如同站在高山顶上的平衡木,若是两者和谐相处,平衡木就会维持一种和平共处的生态平衡,若稍有不慎,一方伤害了另一方,则会一损俱损。当人类的枪声响起,动物看似成了囊中物,但是大自然也会以更惨烈的教训来告诫人类彼此伤害是多么愚蠢的行为。正如董卿老师在一档综艺节目上所说:“枪响之后将没有赢家。”
记录自然 留住自然 篇6
目前,太阳鸟影像工作室正在进行中国海南省的抢救性生态记录和北京市湿地专题系列片的制作。
《大众DV》:你们的工作室以前做过哪些野生动物的影像纪录?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我们之前完成的项目有“北京湿地鸟类”、“云南越冬黑颈鹤”、“贵州五步蛇生态”、“海南季雨林”等;其中的影像作品发表于《文明》、《华夏人文地理Cultural. geography》、《博物》、《中国国家地理》、《观鸟》(英国)等杂志;而拍摄制作的活动影像《都市鴞影》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疯狂的礼物》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其中制作的教学专题片《北京的夏候鸟》在2006北京教育系统电视专题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大众DV》:你们做的作品主要是以电视台为出口么?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怎么说呢?首先当然是爱好,我们都想拍野生动物题材的作品,但其次又会有一个生存的问题。如果你一定问我出路在哪里,我认为这个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因为我现在的作品完整性可能还不够。
《大众DV》:你说的完整性指什么?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完整性是指如果要完整地记录一个动物的生存状态,单单去拍摄他的一段时间是不够的,要想更见深刻地记录一个种群,肯定要连续几年持续去拍摄和记录,这样才能对这些动物有一个了解。就比如我们都知道奚志农,他拍摄藏羚羊这一个物种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这需要的绝对是精神和毅力。
《大众DV》:你们的野生动物影像制作目前有没有一个主要的关注方向?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野生动物的记录里面有一个类型叫做“自然历史”,我们记录的主要是这个类型。一直以来,我们都很关注湿地的情况。因为被称之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由于人类独一环境的破坏已经越来越少,有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在湿地生存的很多鸟类也逐渐开始灭绝。这对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
《大众DV》:我发现你工作室里也有很多动物,比如蜥蜴、猫头鹰等等。是因为拍摄野生动物,于是你们也喜欢养这些“另类宠物”么?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你看到的动物其实也是我们的观察对象。我们目前的拍摄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到现场去实际拍摄,另一部分是在室内的环境中拍摄。在这种有人为控制,有灯光或者假景观的条件下拍摄动物的细部。
《大众DV》:也就是说,你们在模仿一个它们的生存环境。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是这样的,尽管和他们自然的生态环境不同,但是很多基础的东西还是非常清楚,比如最简单的动物形态等等细节。而这些细节在野外环境是没有办法拍摄到的。因为野外总是会涉及到一些光线等等的问题,很多时候你没有办法去控制。
《大众DV》:你们在拍摄中经常遇到什么问题?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纪录片拍摄的问题就是周期长,这不是拿照相机一拍就可以完成了的。
《大众DV》:你们在拍摄的时是否对动物的生活造成影响?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可能对某一个动物个体来说有影响,但是对这个物种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我们要拍一只蛙,今天把它放在这里,明天去可能把它放到那边拍摄,这对它可能会不适应,但他们这个种群都是生活在季雨林气候中的,对整体来说这种影响是很微小的。
还有比如我们拍长臂猿,由于它所在的树木都比较高,拍图片时不打闪光灯肯定拍不好,但我们还是尽量不用闪光灯,采用将它背景完全曝光过渡等方法。
《大众DV》:你们拍摄的时候用什么设备?
太阳鸟影像工作室:首先是一个牢固的三脚架,佳能的XL H1高清DV,因为它可以换微距镜头。声音上采用随机话筒,不过在没有人的地方还好,但在有人的地方环境噪音就很严重了。照明设备基本上都使用反光板,地面的还好,可以把蜥蜴、蛙都拍得很清晰,但遇到长臂猿就没办法了。
《大众DV》:野生动物纪录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希望你们能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自然保护 篇7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扩展是“科学发现”
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 这并非某些人的“发明”, 而是客观的实践的“发现”。可有人要问:为什么这一连串“发现”都发生在现代而不是古代?这其实好回答:“发现”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觉悟, 它确实存在着随时间累积而有所突破的规律。在古代, 人们对规律的“发现”少, 更多地受着“自然”、“必然”等因素的支配, 但随着知识及经验的不断积累, 人们对规律的“发现”率呈加速趋势, 从而向着“自由”的境界迈进。这里, 我们已看出, 所谓“发现”的脚步就是我们熟知的“科学”的脚步。现代科学一日千里, 远非古代所可比拟!那么,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现代“科学”愈进步, 需要保护的范围却愈扩大, 以至于我们竟发现:最好能复原完整的历史时空才会称心如愿, 以致心有余而力不足, 时时气馁之!难道说, “科学”进步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对冤家?对此, 虽然尚难以遽断, 但愚以为, 凭有限的地球思维推论, “科学”进步与文化遗产保护确实是一对冤家!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科学的矛盾 (对立统一关系)
试以中国当前状况设想, 五千年文明在时间上是延续的, 而在空间上却是重叠的。在这块故土上, 有过多少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图景, 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但有一个道理大家都清楚:破旧立新!中国正在加速步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 “科学”的研发既需要物质重组, 又需要空间廓清, 实际上, 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再造”基地,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侵蚀和破坏实在很难避免。老实讲, 空间的有限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桎梏, 以致我们被迫开发了空中, 并潜入了地下, 可即使这样, 地面上文化图景重叠的困扰仍难以解决。那么接下来, 我们的问题是:既然“科学”进步与文化遗产保护在终极上是冲突的, 可是, 在历史的阶段性过程中, 如何求得“科学”进步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和平衡呢?
关于这个问题, 恰恰正是当今很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致力的方向。且让我们转换一下目光:在历史的现阶段, “科学”进步与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不应对立, 反而可以互相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在“科学”的指引下, 成为每一个文明人自觉的使命, 人类文化图景的多样性得到最大的展示!反过来, 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人类杰出的创造, 让“科学”的源泉、律动尽显魅力, 让“科学”理性在充满人性的光辉道路上顺利前行!
三、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质是保护“创造”
毋庸置疑, 文化遗产保护是有选择的, 除却一些“偶然”与被动外 (如抢救性保护等) , 我们在理论上有一个总的原则和宗旨:那就是价值!我们不会盲目也基本不至于过度, 总是会选择那些有“价值”的文化图景加以保护。可问题又来了:什么叫有“价值”, 怎么判断有无价值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依笔者愚见, 必须抓住“创造”二字。比如一件东西, 司空见惯, 乏善可陈, 是很难说有什么保护必要的。但凡文化遗产, 总要具有一些异乎寻常的“创造”性, 方会进入我们的法眼, 更何况现实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 也将迫使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质是保护“创造”。或许有人会说“稀缺性”也是一个指标, 就像面对大自然中濒危物种一样, 保护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其实, 稀缺性只是个表象, 文化上的独特创造性能才是本质。一项平庸、甚至丑陋的遗产, 绝不会因为其存量稀少而受到聪慧后人的珍视 (有些文化上的怪胎还是寿终为好!亦然, 我们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倡导和意识!) 。况且, 文化的多样性也并非越多越好 (果如此, 人类将失去方向!) , 它必当是有选择的。人类文化有自身的“淘汰”机制, 君不闻, 历史长河中, 多少丑陋的文化现象可是不胜枚举哟。在今天的实践中, 文化遗产保护已提炼出系统、分级保护的原则, 也正表明我们对文化遗产是有一套价值遴选标准的。这就是通过科学论证, 坚持客观公正, 汇聚各方识见, 最终确认一项遗产价值之高下。
大家知道, 价值是由人的社会劳动“创造”的, 文化遗产应否保护的充要条件正是因为其具有各方面的价值, 也即, 因其包含有、凝结着、延续着丰富而多彩的人的创造性劳动, 才能成其为遗产, 才能续享一代又一代后人源源不断的创造性付出。
在遗产保护学界, 国际上通常将之划分为人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品读这些充满当代智慧的概念判定, 不难咂味出“独特创造”这个核心的纲领。以自然遗产讲, 它似乎与人类的创造无关, 其实不然, 它就是颇受人类激赏的“拟创造”。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人们无不推崇自然的伟力, 视其为最高的创造标准, 无论自然风光, 还是生态奇观, 假如缺少了人们发现创造、发现美的眼睛, 还成其为自然遗产吗?与此同时, 具有“独特创造”性的文化遗产, 大多是与自然环境和谐生成的人类遗产。
四、了解文化遗产保护实质的现实意义
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质是保护创造, 对我们具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首先, 面对如过往烟云般的历代文化遗产, 我们只需用独特创造这个标尺裁量一下, 孰优孰劣、孰进步孰退步, 心中很快会清晰起来。其次, 21世纪工业遗产的保护是个新兴课题, 对此, 我们也要掌握“创造”这个标准, 排除那些芜杂的流水线上复制品, 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有限的创造性标本上, 做到定位准确, 措施得力, 并力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当今时代, 似乎物质极大丰富、创造极大涌流, 其实没那回事, 人类出色的创造永远是个稀缺事物, 绝不会太多的。
摘要:“文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时代的发展演变中, 证明都是不断拓展着的。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 在观念和眼界的扩展中, 证明也是常态的、“匹夫有责”的。本文主要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扩展和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阐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质和意义。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篇8
我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环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很好地珍惜它们, 可我们却偏把废纸扔的满地都是, 多可恶哇!
我从网上查资料得知:臭氧层被称为大地的保护伞, 因为它可以挡住大部分紫外线, 如果没有臭氧层的话, 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生活。可是由于人们大量使用化学药品污染了空气, 南极上空已经出现了一个臭氧层空洞, 想想真可怕。
如果设立了这个节日, 那么那些不爱护环境的人一定会爱护起环境来。垃圾入箱了, 空气清新了,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 个个都会身强体壮、精力充沛。他们会把爱护环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因为他们知道, 没有健康的环境, 他们就不能生存。
我想把这个节日设立在6月1日, 目的是让每一位同学在过六一儿童节的同时也学会爱护环境。
保护脊柱,保护健康(上) 篇9
秋天的食物非常好, 人就开始发胖了。这个时候我们的运动模式是什么呢?秋天不宜快行, 应该是走长距离、长时间, 秋天的原则, 就是要走更长的距离。因为长距离的行走, 对糖和脂肪的消耗是非常大的。秋季的时候, 需要消耗一部分, 因此宜于长走。多为郊游, 比如说各地方的旅游, 长距离的行走, 参加各种行走的比赛等。在秋季的运动会是非常多的, 世界各国重要的马拉松赛事都放在这个时间, 就是9、10、11月份, 就是这三个月, 非常适合搞马拉松这项运动。
希望大家要参加一些长距离、超长距离的行走, 甚至是24小时行走的、100公里以上的, 包括徒步穿越等这些长距离、长时间的行走运动。
腰酸背痛, 似乎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 而且是“大流行”:因为没有几个人不说自己的没有腰痛、腰酸等问题的!尤其在女性当中, 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可以说腰酸背痛不是小问题, 它影响着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 使很多人的心情、心态都发生了改变。
后背的肌肉中背阔肌、斜方肌对上身的体型影响比较大, 是上身“倒三角”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背阔肌, 应该宽而厚。略显宽厚的背部, 可以使上身呈现柔和的倒三角, 这样会让腰部显得更细, 身材更加的完美, 更充分的体现女性背部曲线。而对于男性来说, 宽而厚实的后背, 才能展示男性的刚劲有力, 体现出男人应有的气魄, “虎背熊腰”既是对男性背部的要求, 更是对男性背部的最好赞美。
在这两块肌肉里, 还有为我们的后背活动提供动力以及保护脊柱的竖脊肌 (胸段) 、保护和活动肩关节的一些小肌肉块, 比如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肉组成“肩袖”, 对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肌肉对我们的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都需要我们通过锻炼来提高它们的质量。
保持后背的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的。下面推荐几个动作:
大树参天
利用身体以及哑铃的重量, 对骨骼、脊柱产生静力压迫, 可以提高骨密度, 促进骨骼的造血机能, 对全身的骨骼、肌肉及韧带都有锻炼作用, 尤其可促进脊柱的拉伸。
哑铃重量:双手各持1~3磅的哑铃
练习方法:
1.站立, 双脚并拢或略微分开, 脚尖向正前方;双手持哑铃, 自然垂于体侧, 眼睛平视前方。
2.双手慢慢从体侧向上举起, 直到高举过头, 尽量向上伸直;同时脚后跟慢慢抬起;头略微向上, 引导整个脊柱向上用力拉开。感觉全身的肌肉都在向上用力, 把身体向上“拔”起来。在最高位置坚持3~5分钟。
注意事项:尽量用大踇趾点地;在最高点站不稳是正常现象, 可以轻轻移动维持平衡。
保护脊柱,保护健康(中) 篇10
旱地划船
这一动作是从健骨操中延伸出来的, 加上哑铃后, 对后背有非常好的锻炼效果, 能有效提高后背的肌肉质量, 预防后背骨质疏松。同时对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带来的后背痛、后背发僵等, 也有很好的康复及预防作用。
哑铃重量:8~10磅
练习方法:
1.站立, 双脚分开比肩略宽, 脚尖向前;双手持哑铃自然垂于体前。
2.以胯为轴, 上身慢慢向前倾, 与地面约成6 0度角时保持住, 同时双手慢慢向前平举到与地面平行;抬头向前平视前方。
3.后背用力, 慢慢把手向后拉, 像划船一样, 到最大幅度时, 用力夹紧后背肌肉, 停留1~2秒;还原到手臂前伸的位置, 重复进行。
注意事项:
身体前倾的幅度要控制, 同时保持抬头挺胸, 腰部挑直;手臂保持“平举”状态, 哑铃拉过来后, 手腕、肘、肩要维持在与地面平行的同一平面;整个动作过程要保持膝盖伸直。
练习量:每组做20~30下, 做2~3组。
俯身划船
这是锻炼后背非常好的动作, 可以有效锻炼背阔肌、斜方肌等对体形有重要影响的肌肉, 使女性的后背更具有线条美。
由于工作原因, 很多白领都受到后背疼痛、酸麻等症状的困扰, 到医院检查也找不出病因, 严重影响情绪和心态。另外, 大部分女性在绝经之后, 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症状, 此时极易导致脊柱的压缩性骨折。而通过后背部的力量锻炼, 能有效防止以上症状, 缓解后背的各种不适。
哑铃重量:8~10磅
练习方法: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脚尖向前, 膝盖略微弯曲, 上身前倾, 接近与地面平行, 头略微上抬;双手持哑铃, 垂在体前, 肘关节向后, 掌心相对。
2.后背肌肉用力, 上臂紧贴身体, 向上拉起哑铃, 拉到肘尖超过后背, 肘关节随上臂而弯曲, 保持前臂下垂。在最高点稍停留后还原, 回复到起始位置时手略微向前。重复练习。
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身体前倾的幅度, 哑铃尽量紧贴身体, 拉起后应位于腹部附近;动作过程始终要保持后背用力, 尤其是还原的过程。
练习量:每组20~30次, 做2~3组。
保护环境 保护生命 篇11
泥石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的松软的土质山体饱和稀释后卷走而形成的洪流,泥石流大多伴随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碎屑物,因此它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当泥石流即将来临时,我们应如何判断、应对呢?
思考
其实,历史上,舟曲森林茂密。但长期的森林砍伐,导致植被被严重破坏,舟曲的水土保持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无雨则旱,有雨成涝,一旦下雨,泥沙俱下,便形成了泥石流。舟曲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涵养水分的条件已经丧失。
科学与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可是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给我们当头棒喝——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办法
躲避不是最好的办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我们需要科学应对。对付泥石流,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展出的沙特麦加米纳案例馆就提供了一个好例子:每年伊斯兰历十二月,从世界各地而来的300万穆斯林朝圣者聚居到沙特的米纳帐篷城(见下图)。从远处望去,一个个白色的帐篷紧密排列几乎布满山谷,这里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公顷5000人,万一发生泥石流等山体滑塌事故与洪涝灾害,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确保300万朝圣者的安全,沙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①在岩石山上造梯田。可以在灾害发生时对山体滑落的岩石块进行缓冲,削减石块下落的冲力;②在沙土较为疏松的山上使用田网。可以在山体滑塌时让下落的泥沙兜入田网,不掉下山去;③向山体岩石内钉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防护墙,以加固山基。此外,沙特政府还在米纳帐篷城周围的山上建造了先进的排水系统,以防止因雨水过大而导致的各种山体事故。山上筑有不少大坝,坝下积水通过各种管道将水引流出去,到达各个专门的蓄水池。蓄水池内的水经处理,还可以为山下300万朝圣者提供生活用水。
自然保护 篇12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自然资源
保护区的建设目的就是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 但是, 当林区居民的利益受到干扰时, 这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只有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 先发展还是先保护是亟需协调的问题。
1 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与自然保护关系分析
政府为改善存在的问题加大了管理力度, 就进一步限制了周围居民的生活活动, 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 居民只能向保护区进行砍伐、狩猎, 进一步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成为影响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主要阻力, 因此, 两者之间既有统一性, 也有矛盾性。
1.1 统一性
我国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一般都比较偏远, 与外界的联系较少, 经济文化水平都比较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作为一个与外界联系的有效途径, 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 扩大了社区的影响。更多的管理技术以及先进的资源被引进, 改变了社区传统的生活方式, 有效地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当地社区的支持与帮助。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环境比较了解, 可以为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社会结构、气候、土壤, 以及资源种类等各种有效信息, 对保护区的建设规划, 以及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另外, 社区的存在还可以在工资、住房以及交通建设等方面节省一大笔资金, 可以使居民转向资源管理工作, 进一步缓解了对资源保护的压力。
1.2 矛盾性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区强制性的保护, 这种对资源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居民对资源的利用, 使原本就比较落后的社区发展又受到了严重影响。在保护区建立以前, 当地的资源可以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生存物质基础, 保护区建立以后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国家限制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但是, 因为社区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等造成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另外, 居民对资源的保护意识不足, 为了生活需求, 就会继续向保护区索取, 从而加剧了社区发展与保护区建设之间的矛盾性。
2 协调自然保护区社区与自然保护区关系的措施
2.1 完善管理机制
在自然环境保护区的建设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本的建设理念, 在建设过程中不但要注重保护区的利益, 更应该注重社区居民的利益, 保证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保护并不是确定资源价值而忽略人的价值, 应该是一个相对协调的发展关系, 因此, 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过程中, 首先对传统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改变传统因为保护动植物与居民对立的情况, 要在具体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建立资源与社区共管机制。
2.2 建立完善替代途径
要想协调保护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 关键就是要寻找可以替代的资源途径, 处理好资源与保护区之间的关系, 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确定保护区内环境、人口、社会之间的协调性。社区资源的替代途径, 可以在居民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2个方面来进行解决, 比如, 推行沼气和开展生态旅游等。通过沼气的推广, 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柴薪的使用, 进而减少了伐木量, 使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对于保护区内一切项目的建设, 必须要以优先保护为目的, 因此, 在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布局,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对资源进行适度的利用, 保障居民和保护区利益的均衡发展。
2.3 增加资金投入
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资金全部由国家来提供明显是不现实的。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生活, 保护资源环境的保护, 应该开拓更多的资金融汇通道, 例如, 可以通过对开发资源的税收等多个方式来增加资金的来源, 或者是借助国际上的援助以及国内外组织、金融机构、环保社团以及个人等的资金捐助来为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助力, 确保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3 结语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而社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更是社会进步的基本需求,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 在进行环境保护区的建设时, 必须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两者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 是保证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高平, 沮亚利.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特征成因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4)
【自然保护】推荐阅读:
自然保护主义11-03
保护自然作文800字10-21
自然保护与人文精神09-29
自然保护面临主要挑战10-02
保护环境以自然为本08-25
自然生态保护区08-01
保护自然作文800字高中05-31
怎样保护自然环境作文10-21
保护大自然作文300字06-19
保护大自然作文800字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