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一二次系统

2024-10-24

雷神一二次系统(共3篇)

雷神一二次系统 篇1

当电网出现故障, 准确及时的判断出故障元件对电网恢复与完成可靠运行非常之重要。电网一旦出现故障, 大量故障信息会在短时间涌进电网调度中心, 超越了调度主站中心与工作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范围, 会使调度人员出现误, 漏判的情况。快速, 准确的电网故障智能化分析是完成事故情形的合理调度、排故以及恢复供电的主要方法, 所以电网一二次设备和继电保护系统信息智能化分析有极其重要意义。

1 一二次设备, 继电保护系统的智能化

1.1 一次设备数字智能化

电子互感器替代了电磁式互感器, 可以直接提供数字光纤以太网接口, 站内用具备向外进行通信的智能化断路器和变压器等设施, 或直接在一次设备上安装智能化终端系统完成信号数字转换和状态检测。

1.2 二次设备数字智能化

二次设备检测作用主要有4个方面:

1.2.1 电网交流测量采样系统, 二次回路显示系统运行准确, 良好的绝缘性, 没有短路开路。

1.2.2 电网直流的控制和信号、操作回路运行准确、分合闸回路指示准确。

1.2.3 变电站数据通信系统。

1.2.4 智能化继电保护系统的自我检测。

智能化一二次设备技术的广泛应用, 能随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损耗程度大小, 根据检测结果在设备性能降到下线程度之前组织维护修理工作, 并且调整相应的检测周期以及维修计划方案。

设备检修智能化技术与传统的故障检修模式相比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而且降低了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备还具备对外的光纤网络系统通信接口, 智能化技术二次信号的传送由光纤以太网来完成工作。

1.3 变电站管理系统自动控制

智能化变电站在设备的信号光纤传送、网络系统通信平台信息的共享方面更深层次的体现了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智能化。

1.4 继电保护系统智能化

电网继电保护的智能化分析, 有很多方法:遗传算法, 解析模型神经网络, 故障录波信息, 数据挖掘等, 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 但是还是存在不足, 还有一定的差距, 实用程度还是比较差。

2 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间隔层包括测控, 保护等装置, 其主要功能:汇总实时信息实现对一次设备的保护, 本间隔操作的闭锁, 操作同期以及其他系统控制作用;对数据信息统计, 收集, 运算和指示命令的发布有优先控制, 并且有承上启下的数据通信功能。间隔层是不再独立的一个个体, 他是体系中的某个环节, 可靠性依赖光纤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网络一旦发生故障, 所有的保护功能都会丧失, 后果很严重它对数据网络设备的可靠性要求甚高。

2.2 电子式互感器结构和工作形式会难以进行互感器角差, 比差的测量试验, 极性试验也无法完成, 只有设备运行带电之后, 才可以检查接线的安全准确性。

2.3 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有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不可代替的优越性, 自动化智能化继电保护系统将会广泛应用。由于智能化继电保护的建设涉及的部门很多, 技术含量很高, 资金量很大, 在智能化继电保护系统建设中, 会有许多难题以待解决。

3 主要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3.1 继电保护信息智能化系统

继电保护信息智能化系统通过电网一次网络拓扑, 给一次设备生成相对应的保护网络。

通过故障和知识数据库, 综合各个信息子站, EMS, 录波系统的数据完成故障分析。并由故障区域的电流电压波形改变, 断路器实际运行情况, 用相关的知识数据库, 评价并分析断路器的工作行为, 进而发布故障简报。图1电网继电保护故障分析图。

3.2 统一的一、二次设备模型

继电保护智能化系统的一次模型EMS系统的模型, 具有两套模型的一致性。

电网的二次模型中, CIM模型定义了CurrentRelay, SynchrocheckRelay以及RecloseSequence, 用于描述电流保护系统, 同期设备与重合闸设备, 即使这样也仍无法满足电网二次模型的建模要求。

若完全依据CIM模型建立保护数据库, 一旦增加一种新保护装置, 就要从ProtectionEquipment类衍生相应的子类。所以二次模型一定要从电网继电保护信息智能化分析系统的要求出发, 对当前的CIM模型的类, 属性以及关联进行扩展延伸, 建立智能化分析系统的二次模型, 把保护和自动化设备的数据信息当作模型数据, 从而建立有电网一二次设备模型的数据库, 见图2。

3.3 采用可缩放的矢量图技术

本方案提出用可缩放的矢量图技术, 从而将故障数据信息系统和调度自动控制系统图形保持完全一致, 这样对数据信息系统维护与更新有很大作用, 利于与第三方系统完成信息数据交换使用。如图3, JavaScript脚本文件完成SVG的图形文档和SQL的信息数据库的相互连接。

3.4 故障录波设备数据上传技术

录波数据信息上传时候没有处理数据, 使数据量增大, 导致通道压力大大升高, 并且它的实时性很差。录波数据按相应的通道完成上传, 使其能通过主站召唤指令, 按通道把故障前后的周波相关的部分波形上传至主站, 如图4所示。

3.5 主子站之间的相互通信规约

新的电网故障智能化专家系统能完成新旧继电保护数据信息系统平滑稳定的过渡, 主站系统能同时接入变电站信息数据系统子站, 并存有变电站保护信息数据系统子站。所以主子站间通信规约要满足支持IEC 104+103与IEC 61850的通信规约, 如图5所示。

4 变电站保护和测控设备的新要求

智能化变电站结构将间隔层保护测控技术广泛利用了资源深度共享的优越性将设备向集成化技术的方向前进。硬件处理能力足够强大, 全站式的保护技术也指日可待。智能化变电站设备着重声明间隔层功能的自治, 智能化设备以及高压的一次设备一体化。保护测控设备是以智能化组件的一部分存在且面向间隔的。不论往多间隔二次设备集成的趋势发展, 还是向按间隔一二次设备集成的思路发展, 均会对设备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4.1 要求多个不同用途的以太网数据通信接口的建立

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为三层两网, 因为信息的交换, 网络流量以及运行实时性不同的要求, 组成不同的以太网通信接口。发展的过程中出于可靠性的考虑, 要求GOOSE与采样值 (Sampled Value) 分别组网。智能化变电站结构的两层一网简化了数据通信网络, 可是对带宽, 组网, 优先级控制技术、网络安全可靠性方面的要求更高。测控保护设备的设计一定要有很多个不相同用途的以太网数据通信接口。

4.2 与光电互感器与智能化开关数字接口以及大流量数据信息处理能力

智能化变电站根据合并单元MU以及智能化单元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到智能化变电站的智能化一次设备, 均着重要求数据采集的通信方法, 这是光缆取代电缆的必然趋势。

保护测控设备的直接模拟采集和完成数据运算的方法出现了根本的改变。要求保护测控设备要有与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网络接口。

4.3 统一化的硬件平台

因为测量与执行部分通过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从保护测控设备中分离开来, 保护测控设备只要强大的数据通信能力以及强大的逻辑运算能力, 为保护测控设备应用统一硬件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

4.4 优越的互操作性

保护测控设备必须符合IEC61850系列标准要求, 要有优越的互操作性能。

4.5 有间隔录波和事故简报功能

智能化变电站的智能方面更多体现在高级应用上。例如线分析决策, 故障快速复原。

4.6 功能强大、方便易用的配套工具

智能化变电站的保护测控任务由数据通信来完成, 通信是抽象的, 设备开发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概念是模型, 映射, 参引, 服务, IED能力描述文件ICD, 系统规格文件SSD, 全电站系统配置文件SCD, IED实例配置文件CID等等, 继电保护人员要不被这些概念所局限, 就要有相应的配置工具, 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现有电网所能采集的数据信息, 采用合理有效的故障诊断分析方法, 兼容新旧了变电站以不同方式的通信规约接入, 进一步实现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 继电保护系统的智能化诊断, 分析及决策功效, 对建立电力系统设备故障诊断智能化分析决策系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以及继电系统的介绍和智能化分析, 对现有的智能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与传统设备的比较, 指明了变电站智能化的新要求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继电系统,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林圣, 何正友, 钱清泉, 等.输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综述与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4) :140-150.

[2]董泰福, 文福拴, 廖志伟.可缩放矢量图形技术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软件包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7, 34 (4) :38-42.

[3]王家林, 夏立, 吴正国, 等.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研究现状与展望[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18) :210-216.

雷神一二次系统 篇2

随着雷达管制的实施, 航管监视雷达对监视空中飞行目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现管制区域内的多重雷达覆盖也是发展趋势。在维护雷达设备过程中, 面对雷达系统故障, 如何准确地分析、判断故障点,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快速恢复设备正常工作, 对于确保空中交通管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工作在于对浦东雷神雷达出现严重信号抖动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说明, 详细介绍故障的处理过程, 对排除故障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设备, 模块进行论述和原理介绍, 并提出建议措施, 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希望能对各位在今后排除类似故障时能有所启发。

1 故障出现及故障排除流程

1.1 故障现象

6月18日晚22:30, 雷神二次MSSR B路主用出现方位漂移现象, 值班人员在二次雷达的控制和监视系统 (CMS) 屏幕上发现Site Monitor红色告警, CMS的事件记录文件中对应有Site Monitor Azimuth Fault和Site Monitor Failed告警。以前曾经也出现过方位漂移, 一般天线扫描2~4周 (天线15转/分钟) 告警就会消失, CMS事件记录文件对应会出现Site Monitor Azimuth No Fault和Site Monitor Serviceable信息, 偶尔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达到8~9周, 信号便会自动恢复。但此次故障现象比较特别, Site Monitor告警相当频繁, 大多数告警之间的间隔不到一分钟, 并且在RMM上也发现测试应答机方位信号偏差较大, 抖动非常严重, 同时杭州反映RAYTHEON有目标分裂现象。

在MSSR B路出现方位漂移故障后, MSSR B路又出现了单脉冲一致性告警 (Monopulse Consistency Failed) , 随后出现天线告警, CMS上天线显示红色告警状态, 而RMM上依然有二次信号, 信号处理一切正常, 但传送至上海青浦区管中心的Raytheon雷达信号质量不佳, 只能提供给近距离的进近和塔台管制使用。

1.2 故障分析与处理过程

1.2.1 SCDI通道之间的切换

由于Site Monitor告警导致SCDI里的MSSR-B通道变红, 为了判断是否是单纯通道故障引起的告警, 所以立即切换到MSSR-A路为主用, 观察现象。结果方位漂移和Site Monitor告警依然出现, 由此可以判别并非二次通道出故障, 而是两个通道的公共部分有问题。随后又对SCDI通道进行切换, 但问题依旧存在。

此次故障现象是方位偏移, 而方位信号是由光学编码器产生, 怀疑是因为编码器的故障而导致信号抖动, 切换编码器后观察RMM信号。结果还是抖动严重, 基本可以判定编码器没有问题, 又通过对RMM的观察发现Site Monitor抖动严重的同时, 有些雷达目标信号的方位也有明显偏移, 航迹有些弯弯曲曲, 不像以前那么平稳, 而距离和识别码及高度码等其他信息均正常。经过前后多次的信号记录和分析比较, 发现方位漂移最大时可以达到约8°, 偏离的角度值也一直在变化, 方位都是在所设定的角度左右来回偏离。而系统所设定的Site Monitor方位容差门限是左右0.24°, 当连续两次方位差超过此数值时, 系统便会出现Site Monitor告警。由此推测, 产生信号抖动的原因可能是方位处理的相关节出现故障。

1.2.2 OBA表与方位编码器Difference Test

由于在MSSR B路出现方位漂移后, MSSR B路又出现了单脉冲一致性告警 (Monopulse Consistency Failed) , 随后出现天线告警, CMS上天线显示红色告警状态。根据以前积累的排故经验, 引起单脉冲一致性告警的原因是点迹录取器监测单脉冲错误数 (Monopulse Error) 大于500 (正常该统计数应在500以下) , 所以现场参数中O-BA.TMC参数需要执行重新校准工作。OBA (Off Boresight Angle) 表是目标应答进行OBA信息相关的基准, 也是确定目标OBA角度的依据。通过校正OBA表可以恢复那些在幅度测量中不可接受错误影响的参数, 从而提高系统对参数下降的补偿, 而又不更换硬件。

从目前的现象来看, MSSR-B路的单脉冲连续性告警很有可能是因为方位严重漂移引起的, 因为方位抖动严重造成Site Monitor告警非常频繁, 从而导致Monopulse Error。于是立刻对MSSR-B路的OBA表进行重新校正, 但过了1小时后CMS没有任何反映, OBA校正宣告失败。分析下来可能因为信号抖动幅度太大的缘故, 导致计算机无法正确计算Monopulse Error Total从而无法完成校正。

事实上两个编码器的方位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虽然两个编码器各自的方位数据都可以正常使用, 肉眼无法分辨它们的方位误差, 但是编码器的精度很高, 当两者的偏差大于一个很小的值时 (这个值约为0.08°) , 系统监控设备便会告警, 在CMS上显示Difference Test Alarm。2008年9月的信号抖动故障, 经一系列的检测后发现是由于旋转铰链的故障引起编码器的晃动, 从而造成信号漂移。当时那次信号漂移发生时, Difference Test Alarm告警就很频繁。所以经过对以往故障的认真分析, 决定进行Difference Test, 来检测两个方位编码器的方位偏差值 (Azimuth Different) 是否稳定, 如果数值变化很大, 则很有可能是因为旋转铰链晃动引起编码器一起晃动;如果Azimuth Different数值很稳定, 则基本可以认为铰链不晃动, 两个方位编码器的方位基本一致。

经测试后得出Azimuth Different的数值在8左右, 偏差结果相当稳定。从而推断出旋转铰链基本没有什么晃动, 方位编码器X与Y的方位基本一致, 但由于时间有限, 不能完全确定旋转铰链一定正常, 旋转铰链引起信号漂移故障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所以随后上天线塔顶对旋转铰链进行进一步检测。

1.2.3 旋转铰链减震器 (Rotary Joint Restraint)

根据对以往类似故障的维修经验, 排故下一阶段的重点放在旋转铰链组件上。旋转铰链组件与一个汇流环组件相耦合, 此装置提供26个AC/DC环用于电源和控制信号。旋转铰链装备有自己的轴承, 以便对每个通道的非接触射频扼流圈连接能作自动校准。旋转铰链还提供3个同轴SSR通道 (分别用于MSSR的和、差、控制通道) , 1个PSR波导通道 (通道1, 用于一次雷达发射/接收路径的波导管, 并且接到天线的低波束馈源喇叭上) , 2个同轴PSR通道 (通道2用于一次雷达接收的高波束, 通道3用于一次雷达接收的气象通道) 和一个备用通道 (通道7) 。

上天线塔顶对旋转铰链进行仔细的检测。首先, 利用万向微调磁性表座把数显千分表固定住来测试编码器的抖动, 测试结果表明数值很小, 编码器抖动不是很明显。然后检测两个光学编码器的与旋转铰链的联接是否有松动, 并分别对旋转铰链周围的螺丝, 编码器, 马达螺丝进行紧固。紧固后再一次观测RMM, 发现测试应答机抖动现象依然严重。于是再一次上天线塔顶对大盘和旋转铰链继续检测, 最后发现大盘与旋转铰链之间的一个旋转铰链减震器 (Rotary Joint Restraint) 有些许松动, 于是立即对其进行紧固。

旋转铰链减震器 (Rotary Joint Restraint) 直径10mm, 安装在基座下边两个螺栓之间, 一个螺栓在固定基座上, 另一个在旋转铰链上。每个天线的旋转铰链是不同的, 而这个减震器是被调整到适合S波段上工作。旋转铰链减震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大盘转动的时候顶住或者是拉着旋转铰链, 抑制旋转铰链自转。具体减震器的图纸和实物图片如图1。

由于减震器对旋转铰链的晃动起到抑制作用, 当发现其松动时便立即怀疑是由于减震器的缘故从而铰链产生晃动, 从而影响方位信号抖动。在对其进行彻底的紧固后, 观察RMM中的测试应答机方位信号, 发现抖动现象有所改善, 但经过长时间观测, 信号质量依旧不好, 同时也基本排除了由减震器引起此次故障的可能性。

1.2.4 雷神二次询问机部件排查

基本排除是由旋转铰链引起此次故障的可能性后, 我们开始在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信号流程以及相关电路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旋转铰链处安装有两个互为主备用的光学编码器, 它们相互独立每个都能以平衡差分信号 (RS-422) 形式提供ACP (I) 、ACP (Q) 、APR信号给FMAC方位输入单元。天线每转动一圈产生一个方位参考脉冲 (正北信号) 和16, 384个方位变化脉冲 (ACP) 。每一个FMAC方位分配单元包括一个用于编码器脉冲处理的方位输入模块和两个方位输出模块, 方位输出模块为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提供方位接口。根据一次雷达方位系统 (如图3) , 二次雷达的方位信号是由一次雷达提供的, 方位信号是从一次雷达编码器到一次雷达设备管理控制器 (FMAC) 的方位处理单元的输入端, 再经过FMAC的方位处理单元的处理后, 分别由一次雷达公共机柜顶输出, 对应由二次雷达A/B的机顶输入, 并且中间都加装了信号避雷器。

首先尝试跟换X编码器, 观察信号情况, 结果发现RMM中的测试应答机方位信号抖动现象依旧存在。根据方位信号的流程, 从一次雷达送过来的方位信号, 是从二次雷达询问机顶端输入到视频与定时电路板 (Video and Timing) 进行处理和分配, 所以此电路板是雷神二次雷达进行方位处理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部件, 便接着更换了视频与定时电路板, 故障依旧存在。然后又更换了应答与解码电路板, 还是么有任何改善。这样一来基本更换并检查观察了我们认为影响方位信号故障的部件, 也排除了这些部件故障的可能性。

1.2.5 天线波瓣图测量和故障排除

排故至此, 在分析有可能的故障原因被一个个排除后, 根据信号的流图, 将重点再次转移到天馈系统上, 检查下和、差、控制三个通道的信号到底是否良好, 怀疑是可能由于天线三个通道信号的质量不佳, 从而导致相位发生偏移引起故障。同时, 查找前面排故过程中可能被疏忽遗漏的地方。

对二次雷达系统进行天线波瓣图测量 (APM测试) , 与过去的APM图进行比较后发现天线差、控制波束的曲线基本正常, 而天线和波束与过去相比稍有异常, 但不敢确定是否和通道有故障。和波束主要用于探测目标位置和代码, 和波束异常会引起目标丢失, 差波束主要用于判断目标方位, 差波束过强容易导致方位判断失误引起目标分裂。 (下图为APM测试例图)

通过APM测试, 怀疑故障集中在和通道上, 于是再次上天线塔顶进行仔细检查。对每一个细小部件进行仔细检查, 最后发现旋转铰链上用于传输和信号的射频电缆的金属转接头内连接针头断裂, 引起接头的接触不良。换上新的转接头后, 观察RMM发现信号恢复正常, 方位抖动, Site Monitor Azimuth Fault, 和Site Monitor Failed告警不在出现, 但单脉冲一致性告警 (Monopulse Consistency Failed) 依旧未消除。

在完成对系统进行方位调整和MSSR A, B路的OBA表重新校正后, 单脉冲连续性告警消失, 天线也不再红色警告。至此, 雷神二次信号严重抖动故障得以彻底排除, 故障最终正是由于二次雷达和通道射频电缆的金属转接头内连接针头断裂, 产生信号抖动而引起的。

2 故障检修维护总结

浦东雷神雷达作为我国民航空管系统早期引进的雷达, 安装运行超过10年, 设备趋于老化, 出故障的频率和以往相比大大增加。此外, 由于Raytheon公司已退出中国市场, 因此缺乏厂家技术支持, 如果遇到设备故障点非常隐蔽或者是从未碰到过的故障, 则需要通过大量检测和排查寻找故障。所以这就要求雷达设备维护人员不但要熟悉各个功能模块间的信号流程网络, 还要熟悉单个模块的内部构造及其雷达维护界面的具体操作, 也就是点与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 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沉着, 在确定故障不会损坏替换器件, 避免造成新的损失和故障的前提下可使用替换法查找故障。而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使用故障排除法、观察比较法等手段, 逐步缩小和明确故障范围, 最终达到故障源的精确定位。当然, 最终故障的排除还是建立在对设备的深入研究和缜密分析的基础上。

文章从故障排除的角度, 主要通过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过程的论述, 对雷神雷达方位系统流程, 一二次部分设备, 设备原理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文章能在以后雷达设备维修工作中, 碰到类似故障时能有所启发, 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雷神Codor Mk2二次雷达系统手册[M].北京: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雷达导航处, 2000, 4.

[2]雷达一次雷达ASR-10SS设备手册.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雷达导航处.

雷神一二次系统 篇3

监视处理器板是雷神单脉冲二次雷达的核心板件, 一旦发生故障将使雷达询问机无法正常工作, 甚至无法正常启动。监视处理器板主要完成以下功能:情况监视及反射抑制、目标格式化、一二次雷达点迹合成以及雷达启动时完成系统初始化。此外, 它还提供了8个串行数据通讯通道用于一次雷达点迹数据输入、一二次雷达点迹数据输出、双通道交互通讯和本地与远端控制监视系统的监控接口。根据多年运行维护经验, 监视处理器板在雷雨季节故障率较高。

二、监视处理器板参数的重写步骤

监视处理器板的NVRAM中存储有雷达运行参数。当维持NVRAM中参数的3V备用电池的电量耗尽时, NVRAM中存储的参数就会丢失。因此, 当我们更换监视处理器板的电池后必须对其进行参数重写。现以珠海二次雷达A通道为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在CMS上进入单通道, 以控制者身份登陆, 点击REMOTE LINK, 选择SET REMOTE NODE ID, 将其改为1, 可见到该通道变灰色。 (2) 回到双通道状态, 以控制者身份登陆, 使A通道处于维护状态, 进入透明模式, 输入方式选择文件, 装载A通道参数文件CHA.TMC。 (3) 在A通道参数文件装载完成后, 再次进入透明模式, 输入方式选择文件, 装载OBA表设置文件CHA_OBA.TMC。 (4) 在OBA表设置文件装载完成后, 以同样的方法装载反射体设置文件REF.TMC。 (5) 在反射体设置文件装载完成后, 再次进入透明模式, 输入方式选择键盘, 依次执行指令WSP、WOP、WMP来保存装载的参数。 (6) 退出透明模式, 重启A通道。

三、监视处理器板通讯通道的设置和分工

监视处理器板提供的8个串行数据通讯通道的接口芯片均可设置为26LS31、26LS32或MC1488、MC1489A, 其中:26LS31、26LS32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RS422信号;MC1488、MC1489A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RS232信号。现以珠海二次雷达A通道为例来说明监视处理器板串行数据通讯通道的设置和分工:

COM0口、COM3口的接口芯片均设置为MC1488、MC1489A, 采用RS232接口, 分别用于连接本地控制监视系统和远端控制监视系统;COM1口、COM2口的接口芯片均设置为26LS31、26LS32, 采用RS422接口, 用于二次雷达A、B通道之间的连接和交互通信;COM4口、COM5口的接口芯片均设置为MC1488、MC1489A, 采用RS232接口, 分别用于向雷达维护监视器和FA36传输设备输出雷达信号;COM6口、COM7口的接口芯片均设置为26LS31、26LS32, 采用RS422接口, 分别用于向一次雷达的两个工作站输出雷达信号。

在雷神二次雷达遇到感应雷击时, 监视处理器板通讯通道的接口芯片容易被击坏。搞清楚了监视处理器板通讯通道的设置和分工, 根据故障现象就很容易找到被击坏的接口芯片, 从而及时排除故障。

四、监视处理器板通讯通道动态参数的修改

监视处理器板用于连接本地和远端控制监视系统以及双通道交互通讯的通讯通道COM0至COM3口与第12组动态参数相对应, 用于雷达数据输出的COM4至COM7口与第6组动态参数相对应。在CMS上进入透明模式, 输入指令DDP6, 就能查看第6组动态参数;输入指令DDP12, 就能查看第12组动态参数。

在日常运行维护中, 我们只需要对用于雷达数据输出的通讯通道的动态参数进行修改, 使其数据格式和波特率达到终端设备的传输要求。在修改动态参数时, 我们使用的指令是DPmn=动态参数值, 其中的m表示动态参数的组数, n表示第m组动态参数中被修改参数的索引号。以修改珠海二次雷达A通道COM5口的数据格式和波特率为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在CMS上以控制者身份登陆, 将二次雷达A通道置于维护状态。 (2) 进入透明模式, 输入指令DDP6查看第6组动态参数。 (3) 在第6组动态参数中获得COM5口数据格式的索引号为5, 波特率的索引号为8。 (4) 输入指令DP6 5=ASTERIX, 将COM5口的数据格式修改为ASTERIX。 (5) 输入指令DP6 8=19200, 将COM5口的波特率修改为19200。 (6) 依次执行指令WSP、WOP、WMP将已修改的参数保存在监视处理器板的EPROM中。

五、总结

(1) 雷雨季节, 监视处理器板的接口芯片容易被击坏, 因此雷达运行维护部门应该储备充足的接口芯片, 以便及时排除故障, 提高雷达设备的保障能力。 (2) 在更换监视处理器板电池或接口芯片时一定要严守操作规程, 佩戴防静电手腕, 防止人为对板件造成损坏。 (3) 由于雷神公司已经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雷神雷达运行维护部门在缺少生产厂家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进行技术探索和创新, 力争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解决实际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雷神二次雷达监视处理器板的主要功能、参数的重写步骤以及通讯通道的设置、分工和动态参数的修改。

上一篇:主存储器下一篇:微生物实验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