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模式

2024-08-06

“一二三四”模式(精选12篇)

“一二三四”模式 篇1

国网江苏靖江市供电公司生祠供电所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 总结出了“一二三四”安全管理工作法, 即“追求一个目标, 夯实两个基础, 抓实三项工作, 实现四个转变”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原则, 连续多年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1 追求“一个目标”

所谓追求一个目标, 即不懈地追求“零事故、零违章、零缺陷”的安全管理目标。一是将“零事故、零违章、零缺陷”作为供电所安全管理的基本目标。每年年初组织员工签订安全责任状, 根据各人岗位特点,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供电所与班组、班组与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并要求员工之间互相监督;利用安全活动日, 对隐患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 进行“揭、排、查、找”, 使安全管理人性化。二是坚持强化以“零事故、零违章、零缺陷”为过程控制的安全生产评价控制体系。供电所把班组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视作对安全承诺的失信行为, 每周例会通报, 每月考核, 每季进行“金牌、绿牌、黄牌”评价公示, 并与班组的绩效、安全奖挂钩。三是重视安全技术措施。2014年供电所对辖区430台综合变压器逐台测量首末端电压, 对电压合格率不到90%的进行分接头调整, 同时对配电箱 (房) 内的供电设备的接线情况及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有效减少了设备故障和用电事故的发生。

2 夯实“两个基础”

夯实“两个基础”是指夯实安全的基层管理和基础管理工作。首先, 通过引导、培训和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使每个员工熟识本岗位所必备的安全知识, 了解本岗位及周围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 按规章制度和标准完成各项工作, 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 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与其他同事分享, 做到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实现互保和团队安全。其次, 加强对班组长的安全培训, 要求班组长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精神, 提高安全管理知识, 实现班组团队安全。再次, 供电所安全员每月对班组安全活动及班组安全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指导和评价, 检查率100%, 并认真开展合格班组的验收、评价工作。最后, 各班组开展安全“百家讲坛”活动, 以“我问你答”“大家来找茬”等互动方式,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 抓实“三项工作”

重点抓实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评价与考核、安全教育培训三项工作。供电所强化员工“红线意识”, 和每一个员工签订安全责任状, 明确安全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直接与工资奖金挂钩。每月底, 供电所对各员工的安全责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考核, 对安全责任制落实得好的员工进行适当奖励, 对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根据考核办法扣罚工资或奖金。通过安全目标考核, 督促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通过过程考核, 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方法多样、富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持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

4 实现“四个转变”

意识转变, 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行为转变, 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管理转变, 实现由粗放向精细、被动向主动转变;控制转变, 实现由事故处理向事故预防转变。

供电所树立“上医治未病”的理念, 将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抄表、搭接、运行、抢修等各个环节。一是完善应急机制, 将线路与设备安全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高全所员工对线路与设备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二是组织员工学习各类事故通报, 吸取事故教训,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三是加大对外包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 严格安全审查、安全教育、安全评审、督查监控等工作, 坚持现场安全督察, 强化施工作业“无违章”管理, 做到事事有记录, 件件有落实。

5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和推行“一二三四”安全管理工作法, 该所员工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转变, 该供电所未发生一起有人员责任的人身、电网、设备事故, 先后获得“江苏省一流农村供电所”“江苏省标准化供电所”及靖江市供电公司“先进供电所”“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标准化班组”“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一二三四”模式 篇2

学习目标:

1.掌握军旅音乐节奏与旋律的一般特点。通过音乐作品来了解人民解放军丰富的精神世界,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解放军的良好品德。

2.学唱《一二三四歌》,掌握歌曲中几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学会用激昂、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较好地表达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和所反映的精神气质。

教学重点:准确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掌握节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军旅题材乐曲若干、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老师带领学生踏着正步走进教室,创设教学氛围 二:导入

师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啊?(军人)军人在你们的心中是怎样的形象?(魁梧、精神、威严、帅„„)那身绿军装成为很多人的理想和骄傲。播放2009年的国庆阅兵式视频

师: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军人,他们是怎么站立怎么走路怎么拿枪又是怎么喊口号的?军人在集合啊吃饭前啊总要唱军歌,虽然我们不是军人,今天我们也要学唱一首比较流行的军歌《一二三四歌》 三: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1、听范唱,说一说歌曲旋律、节奏特点。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呢?(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这种音乐作品的结构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2、读歌词,分析歌曲内容:

《一二三四歌》由石顺义词,臧云飞曲。这是一首描写军人的精神、军人的气质、军人的风格的军旅歌曲。歌词由军营中不可少的操练口令一二三四开始,开门见山地将一个威武的军人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紧接着由一、二、三、四分别引出了对军人内在情感的刻画。从“一把钢枪交给我”到“二话没说为祖国”,到“三军将士苦为乐”,再到“四海为家”,巧妙、风趣地道出了军人的价值观和乐观精神。形象地刻画了军人的情感,军人的美好和军人的品德。

3、出示歌片,学习歌曲后半部分的伴唱与掌声伴奏。采用分组和分声部练习的方法,练熟后再合到一起,教学难点在这里解决。要注意二声部的和谐和节奏的准确。

4、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先唱会歌曲的旋律,再视唱歌谱,采用首调唱名法,先由教师示范、教师唱谱学生填词,再过渡到学生视谱。

5、全体学生齐唱歌曲(学生跟着伴奏),并考虑这首歌的艺术处理,重点是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和歌曲演唱的速度。

6、歌曲结构分析:

《一二三四歌》为带有扩充的二部曲式,G大调,4/4拍。乐段A(1—8小节),以四个乐句构成,每两小节为一个乐句。其中第二乐句的节奏是第一乐句节奏的重复。节奏多用附点音符,使人感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军营气氛,像号令,像走步,像行军,像列队„„乐段B(9—29小节),乐句逐渐加长,特别是乐句4,为了扩充效果的加强,又增加了一个伴唱声部,使一、二声部形成带有衬词“嘿嘿”和“一、二、三、四”的二个声部,最后以“一、二、三、四”的交错出现,将歌曲推向高潮。

7、完整的演唱歌曲。

8、找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学生伴唱。四:实践与创造:

1、试着改变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演唱,看看歌曲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如放慢和加快速度,加重和减轻力度演唱歌曲)

2、分组对《一二三四歌》进行创编,诗歌组、美术组、舞蹈组、器乐组四个小组分别根据歌曲和自己的爱好自行找好自己的小组并进行创造,然后分别进行展示。教师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和红绸子水彩笔等。五:教学扩展:

1、同学们在哪些场合听到过进行曲?进行曲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讨论后自由发言。如《婚礼进行曲》,结婚的场合;《葬礼进行曲》,丧葬、追悼会的场合;《迎宾曲》,接见外国来访和贵宾的场合;阅兵式、运动会等等。教师播放以上进行曲的录音)

2、音乐游戏:(击鼓传花)

游戏规则:教师击鼓,当鼓声停下来时,花在哪位同学的手里,哪位同学就即兴演唱一首军旅歌曲,如想不出来可请求帮助。六:小结:

1、对比《当兵的人》和《一二三四歌》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说一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经典诵读 “一二三四” 篇3

关键词:经典诵读;引领;形式;长效机制;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19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66

“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都强调“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十分重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一听就能引起共鸣,产生兴趣。要真正遵循“以读为本”的理念,达到以“能读能诵,鉴赏致用”,教师要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诵读中感悟体验,更要在诵读中形成积淀。笔者现就结合我校实施的经典诵读活动,将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体会与做法——“一二三四”总结分析如下。

一、构建一支引领队伍

经典诵读,教师的引领是首要的。学校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组织能力强、语言面貌好、以语文教师为主体的经典诵读师资队伍,为经典诵读长效机制打好基础。经典诵读离不开语言表现力。一堂成功的诵读教学课,教师用声情并茂 、引人入胜的语言,唤醒学生强烈的探究、模仿、创作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汲取经典的营养。师范学院中文专业课程设置,对诵读发声的技能、技巧训练留下了空白(怎样正确呼吸运气,怎样清晰的咬字吐字,如何做到自然圆润的发声……)掌握发声技巧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经典作品的内在情感,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掌握节奏、重音、语调等语言表达技巧外,更要揣摩和掌握汉语发声的特点,借此达到用心去读、用声传情的目的。“语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语文教师的诵读水平要达到较高的境界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反思,长期修为。

二、做到两种形式并举

个体的诵读与群体的诵读,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个体的诵读必须要有典型性示范性,群体的诵读要体现群众性和普及性。典型示范和推广普及是两种形式的有机融合。对于教师来说,个体的诵读要富有节奏感,突出有声语言的音乐美、和谐美和形式美,生动有力地再现经典的思想内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群体诵读也要坚持三原则:坚守全员参与原则——每天有定期的读诵经典时间,面向全体学生组织集体诵读活动,推广普及和典型示范相结合。持之以恒原则—— 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开展经典诵活动,要建立长效机制,整体推进、常态落实,坚持不懈。分层实施原则——按学段循序渐进,分层实施,营造文明和谐的书香校园环境,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

三、分三级层次依递有序推进

(一)班级重在诵读实效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诵读教学活动,其实质就是用经典诵读的魅力“唤醒学生的个体潜在力,促使其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经典的意境、写作背景,还要将经典诵读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艺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身先示范,树立标杆,增强示范性,准确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情感感染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启发学生,使之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并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教师要讲解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结构停顿等,处理停顿上的差异,训练学生掌握好朗读节奏的要领,要将诵读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训练让学生切实掌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校级重在宣传发动

对于学校来说 ,开展经典诵读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经典诵诵读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熏陶、积累、感悟、领会 ,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诵读写中提升人文素养,、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启迪心智,净化心灵。

(三)县、区级以上重在影响辐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经典诵展示和教学研讨交流,多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打造经典诵读基地,创造性地开展经典诵读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推动区域经典诵读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

四、特色鲜明做到“四化”

经典诵读课的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开放化、生活化”。

(一)诵读化

“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诵读的定位要高于教学的背诵,它同时具有教育、展示、示范的功能。诵读活动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声音表现力,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现场感。诵读注重情感体验,经典作品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典雅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在优美的诵读声里得到咀嚼,诵读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把声音转变为有意识的文化储备,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情境化

“情境化”就是将诵读和音乐图画舞蹈等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融合,形成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的经典诵读。诵读的过程其实就是美的陶醉美的享受。从朗读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绘画的色彩美、书法的线条美,以及舞蹈的灵动,故事的生动……创设氛围 ,把学生引入情境,诵读经典,陶冶身心。

(三)开放化

开放化即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经典诵读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和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学习评价形式多样,解释、背诵、默写,主题研究汇报、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评价更具过程性和实效性。

(四)生活化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典诵读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华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诵与学做人联系起来,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教会学生更好地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学生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诵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2).

[2]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蒙台梭利

儿童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2(4) .

“一二三四”模式 篇4

本院工分专业基于宏观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已经积极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标准 (简称新课程标准) 的建设工作, 以下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开发流程以及初步教学成效的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标准建设背景

(一) 建立“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自2008年以来, 本院工分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深层次改革, 逐步形成了“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素质及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主线, 构建“基本素质、职业行动能力与素质、创新创业教育”三个平台, 坚持素质教育、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英语训练五个不断线。做到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业与作品五个合一, 培养素质全面、高技能的一线分析检验人才。

(二) 开发以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按照“职业成长阶段→职业典型任务→职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步骤, 开发出工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详见表1) 。

该课程体系主要借鉴建构主义理论、行动导向体系理论, 以实际职业工作为起点, 依据新手→合格工人→技术骨干→技术主管→技术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 架构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新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主要是指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它是高职教育质量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的开发是高职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是促进高职课程规范化的关键。

同时, 建立课程标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也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在新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开展一系列课程标准的建设, 可以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此项工作意义重大, 需要广大教师达成共识, 共同开发, 实践检验, 持续优化。

新课程标准的开发步骤及成效

(一) 新课程标准的开发步骤

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标准开发宏观流程为:岗位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具体流程的起点是市场调研, 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行动领域专家评审确认、学习领域开发分析、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及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 最后确定课程标准体系。具体开发流程大致概括为“一二三四”模式:一个制度、两项分析、三层设计、四种反馈。

一个制度系部通过讨论制定课程开发负责人制度, 确保课程标准开发的顺利进行。

两项分析主要包括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和职业行动领域分析。此两点分析是课程标准开发的基础及核心环节。这需要企业专家、教育专家以及专业教师的共同参与, 研讨获得9门核心课程的具体内涵。同时, 分析每门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相应的专业行动领域及行动能力, 为后续课程开发做准备。

三层设计课程标准的组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课程目标已经明确界定。对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的选择, 则须依据职业行动领域分析, 经过第一层设计, 归纳出对应的学习领域内容。经细化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 为内容的选择和序化提供依据。在学习情境的基础上, 经过第二层设计, 寻找合适的项目载体, 细化工作任务, 实现“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后, 综合考虑教学评价的合理实施过程, 以职业行动能力评价为课程评价目标, 既重视结果, 又重视过程, 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经过三次设计逐层递进, 解决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优化问题, 为课程教学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种反馈四种反馈包括教学对象学生的反馈、教师的教学反馈、系部督导的反馈、院级督导的反馈。通过多方位反馈途径, 才能及时改进课程标准, 促进课程的持续发展。

利用此开发流程, 我院专业建设团队成员以“一二三四”模式, 已经完成了9门课的课程标准设计及编制, 并且对分析检验工作概貌、无机化工产品品质检验、有机化工产品品质检验、精细化学品品质检验等课程在完成了一轮教学实践后, 及时进行了改进, 对原先的课程标准做了合理修订。

(二) 新课程标准建设的初步成效

新课程标准开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1) 按照姜大源先生工作过程系统化下的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思路, 开发出表1中9门学习领域课程, 还包括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工作岗位的任务分析表、典型工作任务行为分析表、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分析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表、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等等。特别是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 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2)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 各门课程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2010年院级项目化课程评定中, 有3门课程获得了“优秀”等级。其中《无机化工产品品质检验》课程荣获了2010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 (3)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 学生的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在2009年和2010年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全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组织的高职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中, 均获得了团体一等奖。

新课程标准的不足及优化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开发建设工作没有可借鉴的模式, 需要广大教师一起摸索, 共同开发, 不断优化。当然, 在本专业开发出的新课程标准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 新课程标准需要对新课程体系下各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统一协调, 以达到良好的衔接性。 (2) 新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教学情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以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实践。 (3) 新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教法与学法还需要经过教学实践后, 仔细斟酌, 认真修改。

所有这些不足将鞭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努力, 加强学习, 勇于创新, 开拓实践, 培养出优秀的高职人才。

摘要: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 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标准的“一二三四”建设流程, 并对本专业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成效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工业分析与检验,课程标准,建设流程,“一二三四”模式

参考文献

[1]丁敬敏, 陈炳和, 王生雨.基于职教特征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9) :16-21.

[2]刘佳环, 何静.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开发的校本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2) :15-17.

大班儿歌:一二三四五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并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儿歌。

2、引导幼儿按儿歌节奏做游戏,训练幼儿节奏感。活动准备:

视频、头饰 活动过程:

欣赏儿歌《一二三四五》。学说儿歌《一二三四五》

一、导入:

(一)、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小客人,看看是谁啊?

(二)、出示小松鼠、大老虎的图片

师:你们认识他们吗?我们一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师:咦,今天他们来我们班作客,它们还送给我们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吗? 这个儿歌就藏在了这个视频里。我们起来看看吧

(三)、教师播放视频

二、幼儿学儿歌

(一)、师:小朋友听到儿歌里都讲了什么吗?

(二)、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这首好听的儿歌啊?学会了我们一起念给 小松鼠和老虎听,怎么样?

(三)、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幼儿跟着学儿歌。

(四)、教师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儿歌、师:小朋友们,你们儿歌学会了吗?这次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说儿歌怎么样?

三、玩游戏

幼儿根据儿歌探索玩法

(一)、师:小朋友,小客人们刚刚和我说这首儿歌还可以用来玩游戏呢。你们想玩吗?

(二)、教师介绍玩法

玩法:幼儿边念儿歌边按节拍拍手,最后一拍(一二三四五)用猜拳(剪子包袱锤)决定胜负。胜者继续寻找伙伴,负者在一旁等待两轮以后表演节目。③、教师和几名幼儿示范 ④、幼儿游戏。

四、活动延伸:

(一)、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儿歌啊?我们一起再来念一遍吧。

肝癌防治“一二三四五” 篇6

一个基本概念

肝癌主要发生于相对特定的人群,医学上称之为肝癌高危人群,非肝癌高危人群发生肝癌的概率很低,多以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转移癌为主。肝癌的这一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捷径和便利。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肝硬化、40岁以上的男性或有肝癌家族史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更大,更应警惕。非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也属于肝癌高危人群,只是发生的危险性较病毒性肝炎要低得多。

两个中心理念

肝癌高危人群应牢固树立两个理念:积极预防和早期诊断。积极预防的目的是让肝癌“最好别来”,早期诊断则是把肝癌扼杀在“襁褓”之中,来了也不怕!

肝癌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①降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的发病率,缩小肝癌高危人群;②积极治療病毒性肝炎等基础肝病,最大限度地预防或缓解肝纤维化的进展;③远离水污染和变质食物等环境因素;④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療效的关键。临床实践表明,小肝癌(直径小于3厘米)与中晚期肝癌的療效有着天壤之别。中、晚期肝癌,通常伴有肝内外的转移,手术无法切除,“换肝”已成禁忌,介入栓塞治療“力所不及”,药物治療也难有显效。即便是可以手术的病例,也要冒着高病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的风险,“过五关、斩六将”,方能化险为夷。但小肝癌的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除非位置特殊,治療上多无太大困难,如能够规范和系统治療,5年生存率当在90%以上,不少患者可以长期存活。

三项筛查措施

早期诊断最主要的措施是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科学有效的筛查。筛查措施主要有三: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筛查频率为每3~6个月一次。当甲胎蛋白升高或超声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时,应进一步做CT、磁共振或动脉造影检查,追踪随访,直至完全排除肝癌。

四类治療措施

肝癌的治療措施可分为四大类:①手术治療,包括肝叶切除术和肝移植术;②局部治療。包括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注射等;③介入栓塞治療;④药物治療,包括化学治療、免疫治療、中医治療、基因治療等。

1手术治療:在某种程度上讲,手术治療是较为彻底的治療方式,但创伤较大,费用较高,对肝硬化较重、经济条件受限的患者,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肝移植受供肝限制,费用巨大,且需终生治療,只能令极少数患者受益。

2局部治療:射频消融治療是肝癌局部治療的代表作,是与肝切除和肝移植齐名的三大肝癌治愈性手段之一。射频治療以其療效确实、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价格低廉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小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療方式。

3介入栓塞治療:介入栓塞治療对肝癌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其療效受肿瘤动脉血供的制约,常难以完全杀死肝癌细胞,且对癌灶周围肝组织内潜在的病灶无明显的治療作用。不能作为肝癌治療的唯一方式。由于小肝癌的动脉血供常不丰富,它对小肝癌的应用价值不如大肝癌。

4药物治療:常作为辅助治療手段,单独应用療效有限。

五年生存目标

肝癌曾经是“癌中王”,生存五年,曾经是肝癌患者朋友们奢侈的梦想!

“一二三四”详解校园招聘 篇7

在求职期, 毕业生一般会从以下几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

1、校园专场宣讲会。这是最声势浩大的一种招聘方式, 一般是某一家企业在学校里组织以招聘为目的的讲座, 主要面向毕业生介绍企业现状、企业价值观、企业发展前景、薪酬待遇、职业发展、招聘流程、职位介绍等信息。

2、校园综合类大型招聘会。此种类型的招聘会一般由学校组织、少数由专业的服务公司组织, 一次把多家企业集中在一起进行招聘活动。根据参加数量的不同, 又可以分为大型、中型、小型招聘会。

3、校园就业信息。一些不开校园宣讲会也不参加校园招聘会的企业, 则把招聘信息发布在各大高校的就业网上, 由于各个企业选择发布招聘信息的学校针对性比较强, 所以这也是一种成功率较高的信息来源。

4、校园BBS。不用多说, BBS在学生中信息传播的威力无人能及。

5、专业招聘网站。比如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应届毕业生等网站, 是集中发布招聘信息的专业网站。发布在此类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企业一般都是超大型的企业, 招聘是面向全国高校的毕业生, 所以竞争也最为激烈。

6、省市级就业工作部门组织的大型招聘会。这种类型的招聘会一般企业类型较杂, 招聘专业也比较多, 如果要参加, 一定要做好前期的信息搜集。

7、中介公司组织的大型招聘会。这种类型的招聘会一般是面向社会的, 所以很多参会企业会要求有工作经验, 所以需谨慎参加。

这几种形式的招聘, 从成功率上讲, 最高的是校园内的各种大型招聘会, 校园就业网上的就业信息和校园专场招聘会其次, 专业招聘网站和校园之外的招聘会成功率最低。

有关校园招聘的“一二三四”

如何在如火如荼的校园招聘活动中, 既能充分利用就业信息, 又避免陷入耗时、耗力、耗财的求职奔波中?虽然没有什么必杀秘籍, 也还是有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原则。掌握了这些方法和原则能让你的求职路走的更加轻松和顺畅。我们把这些方法和原则简称为“一个中心, 两手准备, 三个阶段, 四种方法”:

(一) 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 即在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行业、可以是职位, 也可能是地域。目标不能太宽, 也不能太窄。即便在刚开始找工作时目标还不清晰, 在找的过程中, 在信息不断积累和对自我优势特点的反思不断深入的基础上, 也要逐渐给自己确定一个方向。

(二) 两手准备

两手准备是心态准备和渠道准备。心态准备, 首先要让自己有个积极、主动的心态, 积极、主动的获取就业信息, 积极、主动的扩展就业渠道。在就业的过程中, 越是不容易获得的信息, 成功率越高, 要想避开激烈的就业竞争, 就必须主动出击, 走别人没走的路。

渠道准备, 充足有效的就业信息是求职成功的重要保证, 所以在求职前期必须先畅通各种就业信息渠道。可以在自己的电脑里做一个收藏夹和一个求职日历。在收藏夹中收藏每天都需要浏览的各信息来源网站, 包括本校的就业信息网和BBS;经过筛选的与自己有同类专业院校的就业信息网和BBS, 中华英才网、应届生等求职网站。微博招聘是今年的一个新趋势, 很多高校的就业中心都开通了微博, 更方便了毕业生能时时跟踪最新就业信息。在求职日历中记录自己感兴趣的招聘会、投递过的简历、收到的面试通知及求职过程的反思和感悟等。

(三) 三个阶段

按照节奏不同, 我们把求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中、后, 前段松、中段紧、后段盯。

前段松:指在求职前期应该扩大参加招聘会的面, 广泛关注不同类型的招聘会, 参加不同行业的网申和面试, 作为积累经验、提高求职能力的一个途径。这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可以控制在一个月内。

中段紧:在招聘会持续一段时间后, 就不能再不加选择的参加招聘会了, 应该开始根据自己的求职目标进行选择。那些明显跟目标有差异、信息量不大的宣讲会, 就可以选择放弃或考虑不去听现场, 而直接在网上投递简历。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成功的投递简历、成功的网申是要以数量为基础的, 所以这个时间段的紧, 还是要保证有一定的数量。

后段盯:到了找工作的后期, 对各种类型的招聘比较熟悉了, 对自我的优势、特长、兴趣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个阶段找工作就需要紧扣那些目标企业、目标职位, 做到重点突破。

(四) 四种方法

在参加招聘会的过程中, 还需要牢记四种方法:提前备课、重点突破、归纳总结、交流分享。

1、提前备课。

不管参加什么样的招聘会或宣讲会, 都需要提前做好功课。根据早期发布的信息, 通过校园网站、企业网站及海报了解企业“情报”;其次, 在企业宣讲会期间, 可以抓住宣讲会“自由提问”机会, 对不明白的或想知道的更多企业信息进行提问;如果有可能, 通过师兄、师姐、老师、朋友等对企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对成功应聘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招聘会上, 你还可以做的一件事, 就是观察企业的员工, 尤其是高层的管理人员, 一个高级职员的个人经历往往能很好的说明公司的择才标准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2、重点突破。

参加综合类招聘会, 一般学校会提前公布参加企业的名单, 在事前的功课中先把企业按照自己的感兴趣程度分类, 重点企业、兴趣企业、一般企业。如果是外地单位, 一般情况下会住在学校附近, 可以从就业中心或宾馆了解企业住宿情况, 提前与感兴趣的企业进行联系。在参加招聘会时, 一是尽早, 越早就越有机会跟企业多沟通;二是按重要程度安排自己投递简历的顺序;三是对特别感兴趣的企业, 想办法创造招聘会之外的接触机会, 比如帮助企业贴贴海报, 收拾收拾资料等。

3、归类总结。

对参加的招聘会、投递过简历、网申过的企业进行分类整理, 并及时总结, 比如哪类的企业你能通过简历筛选, 哪类企业的网申你更容易通过。在这样的归类和总结中, 可以做到更好的了解企业的招聘、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优势特长, 以指导下一步的职位申请。

4、交流、分享。

时常与同学交流参加招聘会、投递简历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是迅速提高自己求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尤其是那些求职道路走的比较顺畅的同专业同学, 他们的建议和经验有时候胜过专业老师的指导。

说课中的一二三四 篇8

“说课”以说为主, 在说的过程中往往多以多媒体演示加以辅助, 使说课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对于如何说好一节课, 笔者有些自己的体会。一言以蔽之:即说课中的“一二三四”。具体说来:

“一”即是明确说课这一种形式

说课, 就是教师在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从教学理论的高度,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基本状况和现有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 对自己的备课思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系统阐述。但是必须注意, 说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备课, 说课也并不是读教案。

说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理论再学习并用于指导新的教学实践的过程, 是教师对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认识理解的过程, 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条理化并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说课的效果, 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的体现。

“二”是要了解说课的两个作用

其一:说课具有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说课的过程能使教师做到备课、授课思路清楚, 步骤清晰, 重点突出, 方法得当。其二:说课是检验教师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说课可及时发现教师运用教育理论是否正确、采用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分析理解教材是否准确, 从而判定该教师是否胜任所承担的教学工作。目前很多地方教学比赛, 大多将说课作为一个重要方式。说课具有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作用。因此, 说课可用来指导和检验备课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可用于进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 还可用来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手段。

“三”要注意说课中的三个方面

方面一:既然是说课就是以说为主, 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说课时使用的语言简明扼要, 用词准确得体, 长短句搭配;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和可监测性的一般性用语, 同时尽量避免多次使用同一种结构或词语表达;可适当使用具有口语特征的语言, 避免“背书”的嫌疑;另外配合说课的内容语调、语速应有变化。

方面二:说课的过程中往往加以多媒体演示, 所以要将教案主要内容与本课的电子课件有关内容相结合;我们常说形式服务于内容, 因此多媒体课件制作上要简明实用, 千万不要过于花哨;另外, 说课过程中常常边说边操作多媒体, 所以演示操作应熟练, 演示内容要与说的内容相一致。

方面三:注意体态语言, 表情以微笑为主, 兼顾严肃、幽默;站位应和听众、屏幕形成一定角度, 主要面对听众, 有时兼顾屏幕或评委;眼神应和不同位置的听众交流;身体笔直, 配合一定的手部和头部动作, 大方潇洒。

“四”做好说课中的四个有机结合

首先, 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 具有法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说课前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 把它作为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

其次, 做好与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相结合。

说课是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 除偶尔用于评比外, 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之间互相研讨、相互切磋, 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无论目的是什么, 说课都要求教师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教材、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所以, 说课稿有别于教案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强调说“理”, 即不但要说“教什么”和“怎样教”, 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 说课者在讲述教学流程的过程中, 要针对重难点环节谈明白自己理论支撑。以便听者从中看到说者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教学的认识高度, 从而产生共鸣。

再次, 做好与师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说课有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但空洞、不切合实际是不行的。在说课的设计上, 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 还需结合教师自己的实际情况。

最后, 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

说课中应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利用它鲜明、生动、形象、直观且动感性强等特点, 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为动, 形象逼真地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增加说课内容的密度, 提高说课的效率。从而有效地实现“发挥多媒体优势, 优化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 说课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 依照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基本状况和现有教学条件, 从教学理论的高度, 对自己的备课思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全面、综合、具体和有条理的阐述。要通过说课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学主体的客观情况, 并对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如何驾驭教学过程、如何掌握教学节奏、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预期效果加以具体的论述和说明。

摘要: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 近几年, 说课已成为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越来越受到重视。“说课”不仅仅是教师刻苦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 也是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 用科学手段指导教学实践, 提高教科研水平, 增强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一项内在要求。而对于说课这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 笔者对它有几点体会。

“一二三四”模式 篇9

广东省玻璃协会近日传出消息, 今年广东省玻璃行业将按照“一个率先、二个推动、三个优化、四个示范”战略推动广东玻璃行业的发展。

“一个率先”, 是指发挥广东省生产线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容量大、出口便利、深加工比例高等优势, 在本轮阶段性产能过剩中率先走出低谷, 脱困增效;“二个推动”, 是指协助政府化解平板玻璃产能过剩, 推动玻璃行业整体脱困、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三个优化”, 是指优化舆论环境、优化产品品种、优化产业布局;“四个示范”, 是指在玻璃行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示范作用、在玻璃行业节能减排中发挥示范作用、在玻璃行业联合重组中发挥示范作用、在玻璃行业实现现

记叙文写作指导“一二三四” 篇10

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 初中作文教学最重要的还是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出一流的记叙文呢?笔者的建议是, 努力体现“一个中心”“两个亮点”“三个必须”“四个务必”。

一、一个“中心”

几乎所有的考试满分作文都是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思考感悟, 而且各市中考作文题都直接或间接地要求学生发现自我, 回眸成长轨迹, 审视自我, 探索成长的奥秘, 书写理性的思考, 表达真挚的情感。因此, 在日常的写作指导中坚持以“我”为中心, 写“我”身上或身边发生的最真切的事, 这一“中心”至关重要。

1.叙写“我”生活中发生的有典型意义的事。

“我”的人生经历与众不同, “我”的生活状态与众不同, “我”的生活感悟自然与众不同。因此, 留心观察积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思考事情的本质意义, 具体完整地写出来, 最容易产生震撼力, 引人入胜。如课文《幽径悲剧》《都市精灵》 (苏教版, 以下举例皆同) 写的都是作者生活中的典型事件, 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使人回味无穷。

2.抒发“我”内心饱蕴深沉的真挚之情。

“感人心者, 莫乎于情。”情感是记叙文的生命, “我”的情感真挚浓烈, 才能打动人心, 才能感染阅卷老师, 让阅卷老师进入情境, 认同文章的真实性。如课文《散步》《背影》等都是记叙生活的真实篇章, 抒发的都是内心的真挚之情。

3.阐明“我”思考感悟到的普遍人生哲理。

考场记叙文一般不是性情作文, 有负载, 需要揭示出普遍的人生哲理或者社会意义, 表达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 最好能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 比如人性的、民族的、文化的等。如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一文结尾“忘我就是快乐”, 萧乾的《枣核》则在结尾道出:“改了国籍, 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二、两个“亮点”

很多人读文章首先是被文章的标题吸引, 然后迅速去读开头和结尾, 如果首尾也很精彩, 就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由此可知, “拟好标题”和“首尾精彩”这两项是吸引阅卷教师注意、赢得其好感的关键。把“拟好标题”和“精彩首尾”作为整篇文章的亮点来写, 也是博得高分的捷径之一, 更是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1.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整个文章的要义都集中在标题上;标题也是阅卷教师的眼睛, 阅卷教师首先感受卷子的整体质量——书写和卷面的整洁程度, 然后会马上阅读标题。所以, 巧妙漂亮的标题可以赢得阅卷教师的好感, 博得高分。

好的标题有四项要求: (1) 含蓄, 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文题“经历风雨”写主题为勤奋与坚持; (2) 范围要小, 直见主题, 如文题“母亲的安慰”写主题为理解与支持; (3) 标题宜短, 言简意赅, 如文题“永不言弃”写主题为执著追求; (4) 不要把提示语当标题, 如中考作文题:以“孝敬父母”为话题, 自选角度作文, 文题绝不可以用“孝敬父母”。

2.打造精彩的开头结尾

有人提出好文章的标准是“凤头、猪肚、豹尾”, 所谓“凤头”就是要使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俊秀、精致, 有吸引人的魅力, 让人愿意继续读下去;所谓“豹尾”就是要使文章的结尾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 让人回味无穷。

好开头的三点要求:一是要突出主题, 让读的人明白文章的主题;二是短小精悍, 很快入题, 紧紧扣题, 不写与主题无关的话, 一般以100字左右为宜;三是要引人入胜, 通过运用修辞、联想、描写等手法写出文采, 引起读者的兴趣。

好结尾的标准:一是简洁有力, 既能自然地结束文章, 卒章显志、深化主题, 又能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一般100字左右为妙;二是呼应开头, 浑然一体。

三、三个“必须”

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写人和叙事为主要内容, 写记叙文要清楚交代四个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的事情无论大小, 若能实现三个“必须”, 就相对容易成功。

1.必须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和感悟, 这是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但不排除几个记叙片段的蒙太奇组合。关键是要运用记叙的手法, 在组合中传达出深刻的内涵。也有人提出著名的文章写作方法, 即“写两段, 不重复”, 实际上就是写两个记叙的大段, 构成一种关系, 紧扣文章的话题和中心。

2.必须有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

要有清晰的人物形象, 就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运用白描、工笔、细节、烘托、侧面、对比等艺术手法, 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王老善爱思考、爱发言, 但经常表意不清。他有两个外号‘喋喋不休’‘语无伦次’。他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是:‘来, 我给你画个自画像。’”

3.必须有富于变化的故事波澜。

为文忌平铺直叙, 贵一波三折。有波澜、有起伏的文章, 才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常见的波澜设计方法有:峰回路转法, 如初中生现代文阅读《假币》;欲擒故纵法, 如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设计悬念法, 如课文《变色龙》;欲扬先抑法, 如课文《白杨礼赞》。

四、四个“务必”

针对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文体不清晰、主题不明确、线索不明朗、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笔者要求学生构思文章时做到四个“务必”:即务必精心提炼文章的主题, 务必精心打造文章的线索, 务必精心安排文章的结构, 务必精心确定文章的重点。

1.务必精心提炼一个文章的主题。记叙文写的主要内容是事件及感悟, 而对于一篇文章而言, 重要的不是事件, 而是事件的意义, 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决定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深刻程度, 是产生艺术震撼力的关键。突出主题的技巧是将主题浓缩为一句话, 在文章的开头、段首、段尾、结尾反复巧妙出现, 既紧紧扣题, 又逐步深化主题。当然, 这样反复扣题的句子可以在句式、内容上稍作变化。如课文《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要赞美白杨树”一句在文章的开头、段首、结尾反复出现了五次。

2.务必精心打造一条文章的线索。打造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能让文章思路清晰, 具有很强的条理性, 有效避免偏题走题。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 线索可以是一个实体的事物, 可以是一句话, 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 如课文《白鹭》就是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句话贯穿文章的。

3.务必精心安排一种文章的结构。什么样的文章最能打动人?结构严谨巧妙是关键。文章的结构有很多种, 但是, 最常用的有四种: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对比结构、递进结构, 当然, 很多文章会有多种结构交叉并用的情况。

4.务必精心确定一个文章的重点。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有一个明确的重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才能使文章结构紧凑、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确定重点的方法是紧扣文章的主题和线索, 每篇文章只要突出一个重点, 浓墨重彩来记叙、描写, 使文章的内容充实、人物形象清晰、感情真挚。

参考文献

[1].方洲《中考作文轻松提分宝典》, 华语教学出版社。

记叙文写作指导“一二三四” 篇11

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最重要的还是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出一流的记叙文呢?笔者的建议是,努力体现“一个中心”“两个亮点”“三个必须”“四个务必”。

一、一个“中心”

几乎所有的考试满分作文都是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思考感悟,而且各市中考作文题都直接或间接地要求学生发现自我,回眸成长轨迹,审视自我,探索成长的奥秘,书写理性的思考,表达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日常的写作指导中坚持以“我”为中心,写“我”身上或身边发生的最真切的事,这一“中心”至关重要。

1.叙写“我”生活中发生的有典型意义的事。“我”的人生经历与众不同,“我”的生活状态与众不同,“我”的生活感悟自然与众不同。因此,留心观察积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思考事情的本质意义,具体完整地写出来,最容易产生震撼力,引人入胜。如课文《幽径悲剧》《都市精灵》(苏教版,以下举例皆同)写的都是作者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鸣,使人回味无穷。

2.抒发“我”内心饱蕴深沉的真挚之情。“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是记叙文的生命,“我”的情感真挚浓烈,才能打动人心,才能感染阅卷老师,让阅卷老师进入情境,认同文章的真实性。如课文《散步》《背影》等都是记叙生活的真实篇章,抒发的都是内心的真挚之情。

3.阐明“我”思考感悟到的普遍人生哲理。考场记叙文一般不是性情作文,有负载,需要揭示出普遍的人生哲理或者社会意义,表达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最好能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比如人性的、民族的、文化的等。如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一文结尾“忘我就是快乐”,萧乾的《枣核》则在结尾道出:“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二、两个“亮点”

很多人读文章首先是被文章的标题吸引,然后迅速去读开头和结尾,如果首尾也很精彩,就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由此可知,“拟好标题”和“首尾精彩”这两项是吸引阅卷教师注意、赢得其好感的关键。把“拟好标题”和“精彩首尾”作为整篇文章的亮点来写,也是博得高分的捷径之一,更是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1.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整个文章的要义都集中在标题上;标题也是阅卷教师的眼睛,阅卷教师首先感受卷子的整体质量——书写和卷面的整洁程度,然后会马上阅读标题。所以,巧妙漂亮的标题可以赢得阅卷教师的好感,博得高分。

好的标题有四项要求:(1)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文题“经历风雨”写主题为勤奋与坚持;(2)范围要小,直见主题,如文题“母亲的安慰”写主题为理解与支持;(3)标题宜短,言简意赅,如文题“永不言弃”写主题为执著追求;(4)不要把提示语当标题,如中考作文题:以“孝敬父母”为话题,自选角度作文,文题绝不可以用“孝敬父母”。

2.打造精彩的开头结尾

有人提出好文章的标准是“凤头、猪肚、豹尾”,所谓“凤头”就是要使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俊秀、精致,有吸引人的魅力,让人愿意继续读下去;所谓“豹尾”就是要使文章的结尾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让人回味无穷。

好开头的三点要求:一是要突出主题,让读的人明白文章的主题;二是短小精悍,很快入题,紧紧扣题,不写与主题无关的话,一般以100字左右为宜;三是要引人入胜,通过运用修辞、联想、描写等手法写出文采,引起读者的兴趣。

好结尾的标准:一是简洁有力,既能自然地结束文章,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又能意味深长、启人深思,一般100字左右为妙;二是呼应开头,浑然一体。

三、三个“必须”

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和叙事为主要内容,写记叙文要清楚交代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事情无论大小,若能实现三个“必须”,就相对容易成功。

1.必须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和感悟,这是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但不排除几个记叙片段的蒙太奇组合。关键是要运用记叙的手法,在组合中传达出深刻的内涵。也有人提出著名的文章写作方法,即“写两段,不重复”,实际上就是写两个记叙的大段,构成一种关系,紧扣文章的话题和中心。

2.必须有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要有清晰的人物形象,就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白描、工笔、细节、烘托、侧面、对比等艺术手法,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王老善爱思考、爱发言,但经常表意不清。他有两个外号‘喋喋不休一语无伦次’。他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是:‘来,我给你画个自画像。”’

3.必须有富于变化的故事波澜。为文忌平铺直叙,贵一波三折。有波澜、有起伏的文章,才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常见的波澜设计方法有:峰回路转法,如初中生现代文阅读《假币》;欲擒故纵法,如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设计悬念法,如课文《变色龙》;欲扬先抑法,如课文《白杨礼赞》。

四、四个“务必”

针对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文体不清晰、主题不明确、线索不明朗、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笔者要求学生构思文章时做到四个“务必”:即务必精心提炼文章的主题,务必精心打造文章的线索,务必精心安排文章的结构,务必精心确定文章的重点。

1.务必精心提炼一个文章的主题。记叙文写的主要内容是事件及感悟,而对于一篇文章而言,重要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的意义,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决定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深刻程度,是产生艺术震撼力的关键。突出主题的技巧是将主题浓缩为一句话,在文章的开头、段首、段尾、结尾反复巧妙出现,既紧紧扣题,又逐步深化主题。当然,这样反复扣题的句子可以在句式、内容上稍作变化。如课文《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一句在文章的开头、段首、结尾反复出现了五次。

2.务必精心打造一条文章的线索。打造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能让文章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有效避免偏题走题。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线索可以是一个实体的事物,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如课文《白鹭》就是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句话贯穿文章的。

3.务必精心安排一种文章的结构。什么样的文章最能打动人?结构严谨巧妙是关键。文章的结构有很多种,但是,最常用的有四种: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对比结构、递进结构,当然,很多文章会有多种结构交叉并用的情况。

4.务必精心确定一个文章的重点。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有一个明确的重点,抓住文章的重点才能使文章结构紧凑、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确定重点的方法是紧扣文章的主题和线索,每篇文章只要突出一个重点,浓墨重彩来记叙、描写,使文章的内容充实、人物形象清晰、感情真挚。

参考资料:

1.方洲《中考作文轻松提分宝典》,华语教学出版社。

“一二三四”模式 篇12

面对家长的这一提问,我在全面阐述“七外”办学理念的同时,总不忘提及我校从2005年创办以来,是如何根据儿童品德认知的发展规律,从细微处着手,扎扎实实地开展养成教育的。因为我觉得,这是在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基础,在为学生一生发展做好准备。我告诉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七外”将学生行为养成中繁多的操作内容进行创意性整合,采用“一二三四,手拉手,大步向前走”这一常规模式来构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导向,并以此作为行动口号与行为准则,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为此还提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精彩人生,从每天的“一二三四”起步。

这里的“一”,指的是一句话,一声真诚的问候,一句诚挚的话语,希望孩子们用得体、礼貌的话语,传递美好情感,传播人间真情。通过这一句句礼貌用语,学生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一句句礼貌用语,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朋友;这一句句礼貌用语,让校园变得更加和谐,孩子变得更加可爱。

这里的“二”,指的是两双鞋,进校时穿一双鞋,进专用室换一双鞋。每次进专用教室,孩子们都要换上白色专用鞋,让学生学会轻声走路,不打扰他人,更学会爱护公物,爱校如家,让自己的校园更美丽。

这里的“三”,指的是三块布,每个学生上学时自带手帕、餐布和抹布,“三块布”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讲卫生、爱劳动、自己事情自己做、班级事情争着做的良好习惯,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为保护地球献上一份心力。

这里的“四”,指的是每个学生应该养成四种终身学习必备的习惯,即带齐课业用品,科学有序地学习,追求学习效率,善思考爱发问,以呼唤内心的责任感促使学业成绩优良。

这“一二三四”掷地有声,表达浅显具体,内涵却十分丰富。它既吸取了中国传统的“君子之风”,又融合了西方文明的“绅士”、“淑女”要求。“手拉手”,则表示师生、生生、家校互动互助,奔向文明。“大步向前走”,要求每个学生将文明的行为内化成习惯,将习惯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这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旨在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的现代的、文明的中国人。

常有家长这样问我:“吴校长,现在社会上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寻求‘一对一’的精英教育,都在教孩子如何在学习上‘攻关’,而‘七外’却一反常态,从‘一二三四’的养成入手,这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我十分理解家长提出这一问题背后的“潜台词”。于是,我告诉他们,开展养成教育是我一向的主张,我早在世界外国语小学做校长时就已经开始研究了。那主要是缘自20世纪90年代《新华日报》上一则新闻带给我的心灵震撼。

这则新闻十分简单,大致内容是:

在有75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参加的集会上,记者采访了一位老学者:您认为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学到了最主要的东西。

老学者思考后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我最主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别人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与会者一致表示同意。

这则新闻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一是早期教育十分重要,原来,一代英才正是从幼儿园起步的;二是要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个为人处世的行为细节,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他们终身受用。

我很喜欢跟家长分享这样一句名言:“撒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撒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撒下行动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撒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撒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这个经由思想塑造命运的模式,其实就是创造生命的过程,阐释了生命力量的本质。由此我想起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则短小的新闻,一句至理的名言,它对生命力量本质的阐述,同样也震撼了家长们的心灵。记得有位家长当时还借用英国思想家、科学家培根的一句话来说明习惯对于人的影响:“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一生;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

但要使每个学生从进入“七外”的那天起,就知晓、理解并实践这句行为规范口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使“一二三四”教育活动的要求能深入学生们的心间,学校老师们还采用多种形式,或将要求细化,或编成儿歌,让学生经常诵读记忆。如:

——《一句话表达情意,我的朋友真多!》

与人见面,送上一句:“你早!”影响他人,快打招呼:“对不起!”

与人分别,送上一句:“再见!”请人帮忙,快打招呼:“麻烦您!”

见人长处,真心赞美:“你真棒!”见人失误,热情鼓励:“没关系,加油干!”

见人漂亮,真心赞美:“你真美!”见人成功,衷心祝贺:“真好,向你学习!”

别人犯难,主动询问:“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请说!”

别人苦恼,轻声关爱:“遇上什么麻烦?我来帮你!”

——《两双鞋体现文明,我的仪表真好!》

穿上鞋子出家门,挺起胸膛轻轻走。公共场所不奔跑,我们走路最像样。

日常用鞋穿脚上,东南西北走天下。鱼贯而行靠右走,礼貌待人记心上。

专用室穿专用鞋,就像回家换双鞋。学校就是我的家,爱护环境永不忘。

——《三块布保护地球,我的家园真美!》

用餐之前铺餐巾,餐桌干净精神爽,饭后餐巾擦小嘴,饮食高雅又文明。

劳动干活用抹布,我理柜子你扫地,你抹桌子我擦椅,环境整洁又美丽。

小小手帕随身带,擦完小手擦鼻涕,多用手帕少用纸,保护地球我第一!

——《四种习惯助学习,我的学习真棒!》

小小书包自己理,课业用品都带齐,自己事情自己做,爸妈夸我有条理。

上课专心学倾听,争取发言最积极。眼鼻口耳齐参与,分秒必争勤学习。

做作业前先复习,做完作业忙预习。作业做得顶呱呱,今日功课今日毕。

小小问号在行动,是什么?为什么?喜欢思考喜欢问,老师夸我爱学习。

如今,在七宝外国语小学,“一二三四”已成为学生的行为标杆;“手拉手”,孩子们根据这一要求,互相帮助,团结起来共同前进,把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成长结合起来;为达到“大步向前走”的目标,孩子们努力进取,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提高,年年有飞跃。

事实也正是如此。记得2011年毕业生小栾同学的妈妈在一篇回忆女儿在“七外”的文章中,曾写下这样两段感人的文字:

自从女儿进入“七外”,我们感觉到了她的成长:从她的那一声声“老师好”里,听到了“礼”;从她准确表达出对故事世界中角色的爱恶的语言中,觉察到了“义”;从她把零花钱轻放在乞讨者碗里的小手上,看到了“仁”;从她提醒陌生人要注意“左行右立”的婉转规劝里,我们发现了“智”;从她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手工而不让爸爸妈妈帮忙时,我们感受到了“信”。虽然这只是起步,却是不折不扣的进步,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存在。所有的单纯、务实、进取、坦荡、乐观,都包含其中。

正是这样,我们希望女儿要永远记住她在七宝外国语小学所度过的美好时光,记住吴校长,记住老师们,正是他们辛勤的教导和精心的培养,她才打下了一生受用不尽的良好基础;也正是他们,让我们为孩子的成长感到骄傲。

“七外”的道德教育,不仅在外显的基本行为上规范学生,而且在德性养成上让学生以“朝思暮问”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好了必要的行动及心理准备。

何谓“朝思暮问”呢?我曾用诗化的语言作了如下表达:

每天清晨,孩子们沐浴着丝丝晨风,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从心底发出呼唤:新的一天开始了,想一想,今天该怎么努力?

每天傍晚,孩子们踏着夕阳,内心更是充满着喜悦,凝神反思,问一问,今天有什么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确是这样,“不教之教”是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常说,一个人做点儿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不断给自己警策,作为教师,更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习惯。

“七外”的“朝思暮问”校训,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终究是要离开纯净的校园世界,步入五光十色的成人社会,而一旦学生养成了自我教育的习惯,他们就能够在成人社会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完善自我,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七外”这一不同寻常的“朝思暮问”校训,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反省、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同时,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秘诀。一个不会自我反省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一个孩子学会了自我反省,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的秘诀。孩子通过自我反省及时修正错误,不断地调整精神信息系统接受信号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以确保信息系统不紊乱。

五(1)班的小张同学的妈妈在学校举办的“家长论坛”上说:

孩子进入“七外”的第一天,我们学到的就是“朝思暮问”这个校训。每天回到家,孩子会告诉我们,她在去学校的班车上想今天要做什么,回来的班车上回想今天学到了什么。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考方法,它培养了孩子不断进取的思维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将受用。“七外”,真是一个理想的教育王国。她每天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东西、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

建校九年来,“朝思暮问”作为校训已成为“七外”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习惯。近年来,学校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组织教师在认真学习美国优秀教师克拉克的50条班规的基础上,要求各年级根据学校对“学生在校的一日规范”修订要求,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具体、细致的规定,形成了新20条行为规范要求,以进一步成为学生“朝思暮问”的有效抓手,力求养成教育过程中孕育美德,植入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功在于探索。本学期,我校各年级纷纷以新20条行为规范作为主要抓手,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性探究。

比如一年级组,重新定位了一年级学生在行为规范养成中所处的阶段。他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在年级组中推行“积分制”方式,促进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规范达成度。积分卡分为1分、2分、5分、10分、20分、50分、100分不同分值。学生从入校晨读开始,一直到下午放学广播结束,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与奖励。积分达到100分时可以让一枚“小火箭”升空,还可以兑换一件精美小礼品。

又如二年级组,就新20条行为规范要求开展了以“行为诊断书”的形式进行实践性探索。所谓“行为诊断书”,就是引导发生问题的学生认识错误,发自内心地改正错误。也就是说,在学生发生行为偏差时,先让其自我反省,找出缺点,然而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边填写“行为诊断书”边分析“病因”,同时制订“治疗”方案,并通过学生、家长、教师的三方合力,促使这类学生尽早“康复”。

再如五年级组,就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开展了小学毕业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比如,他们提出:“班级制度你们定”——班主任是学生自主管理目标制定的“引导者”;“班级环境你们建”——班主任是学生自主管理角色承担的“发现者”;“班级管理你们来”——班主任是学生自主管理成长体验的“指导者”;“班级管理你们评”——班主任是学生自主管理评价的“组织者”。

上一篇:《运用公式法》测试题论文下一篇:英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