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移位(共7篇)
前牙移位 篇1
现阶段, 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主要是由于患者牙周支持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逐渐吸收而导致的,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前牙唇呈现为扇形移位散开以及出现不同程度的间隙与脱落现象[1]。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咀嚼生理学功能以及牙齿的美观, 而且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2]。为了探讨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2013 年2月-2015 年5 月收治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2 月-2015 年5 月收治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60 例, 所有患者都符合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35 例, 女25 例, 年龄25 ~ 56 岁, 平均 (35.1±2.9) 岁。对所有患者实施口腔X射线检查, 最终结果显示患者的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出现了水平吸收的现象, 患者的前牙前突现象相对显著, 患者的口腔有异味以及牙龈组织出现明显的萎缩。
治疗方法:对所有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在正畸修复治疗之前进行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 指导患者每天饮食之后必须要漱口以及刷牙, 并积极治疗患者的龋齿, 首先完成患者牙齿根面的平整处理工作以及患者牙周洁治的处理。尽量消除患者的牙周病理改变以及牙髓病理改变, 并清除患者的不良修复体, 给予患者实施全身性药物应用, 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牙周组织炎性反应的最终目的。在正畸修复治疗过程中, 给予所有患者采取方丝弓矫正的技术, 磨牙黏结颊面管, 而且不使用带环, 将患者前牙稍靠近龈处的位置粘结方托槽, 利用钛- 镍圆丝进行排齐, 并使用澳丝或者是多曲唇弓压低患者的上下前牙。然后向后连续结扎患者的尖牙, 有效增强支撑, 在患者的尖牙之间挂上橡皮链, 并内收前牙, 有效调整正畸力的实际大小。正畸修复治疗持续6 ~ 10 个月, 在治疗期间, 需要建议患者每隔3 个月拍1 次全景片, 密切观察患者牙槽骨的实际重建情况。
观察项目与指标:①详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情况、探诊出血率情况、牙槽骨的高度情况以及前牙覆盖情况,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与对比、比较[3]。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颌骨间以及牙间的角度差值情况,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与对比、比较。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 ±s) 表示, 采用t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情况、探诊出血率情况、牙槽骨的高度情况以及前牙覆盖情况上的对比: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率以及前牙覆盖情况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上的对比:经治疗后, 患者的前牙得到内收, 且患者的口唇倾斜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矫正, 患者的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与治疗前相比较已经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2。
讨论
牙周病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 患者患侧的牙龈组织会出现异常萎缩现象, 且表现为患者的牙槽骨明显吸收以及前牙唇向散开, 患者的牙周组织受到严重的破坏, 从而造成牙齿松动以及移位, 也可以称之为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起到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正畸内收以及压入散开患牙的操作来有效矫正患者前牙区的畸形咬合情况, 保证其覆盖关系处在正常状态下[5]。并经过正畸舌侧科学化固定处理之后, 使咬合关系更加稳定, 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不断增加, 降低患者牙齿的松动度, 最终避免被拔除。在正畸修复治疗压入患牙之前, 需要对患者进行牙龈环切处理, 确保患者的牙齿在正常咬合情况下, 明显增加牙槽骨高度, 从而起到维护患者牙周组织以及改善患者牙齿美观的作用, 有助于保持患者牙周支持组织在生理学功能上的稳定性。
本研究中, 经治疗后, 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率以及前牙覆盖情况明显低于治疗前, 患者的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与治疗前相比, 已经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对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实施正畸修复治疗,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率以及前牙覆盖, 使患者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得到改善,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洪波.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 (9) :10-12.
[2]汪骏.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采用正畸修复治疗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27) :505-505.
[3]马静.观察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 2013, 34 (2) :286.
[4]龚雪芬.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0) :605-607.
[5]程娟.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538-539.
前牙移位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32例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20例, 年龄24~62 (平均42.6) 岁。所有患牙均符合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前牙移位伴不同程度的松动、伸长, 咀嚼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部分患者伴有口腔异味。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经过系统的牙周病治疗, 保持口腔卫生, 早晚各刷牙一次, 每次刷牙时间≥3min;戒烟;对口腔内的所有龋齿进行治疗, 去除口腔内不良修复体, 行牙周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以上整个疗程为2~4个月[2]。待患者牙周病得到控制, 牙周情况恢复后再行正畸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正技术, 整个治疗过程为6~10个月, 每3个月行1次口腔全景片检查, 以观察牙槽骨情况, 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做进一步治疗[3]。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
1.3疗效评价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牙槽骨高度、前牙的覆颌与覆盖、牙周袋深度等。治疗成功:即患者经过治疗前牙功能恢复正常, 前牙位置恢复至原位, 且牙周炎的相关症状完全消失, 牙槽骨得到控制.牙齿松动明显减弱, 或以牢固定位, 3年内患者未出现牙齿脱落;治疗失败:即不能对患者牙周炎进行有效控制, 前牙位移未出现好转或继续加重, 牙齿出现松动甚至脱落, 牙周炎继续吸收患者牙槽骨, 修复3年内即出现牙齿脱落或结扎丝断裂等情况[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P<0.05表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前牙的覆颌与覆盖、牙周袋深度改善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导致牙周炎的始动因子是牙菌斑, 牙周组织遭到破坏, 牙龈出血萎缩, 牙槽骨逐渐被吸收, 使患者的前牙出现松动、伸长、移位等现象, 严重者甚至出现脱落[5]。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牙周炎所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在牙周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正畸治疗方法, 牙齿位置均得到恢复、前牙排列整齐、牙周膜间隙恢复正常、患牙松动度降低、稳定性增加、咬合关系得以改善, 且治疗前后前牙的覆颌与覆盖、牙周袋深度改善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正畸治疗可改善牙周炎所致前牙移位患者的前牙美观, 临床疗效稳定、持久, 患者易于接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5]。
摘要: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32例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患者, 在系统的牙周病治疗基础上应用正畸治疗, 并评价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治疗, 治疗后移位牙齿位置均得以恢复、前牙排列整齐、牙周膜间隙恢复正常、患牙松动度降低、稳定性增加、咬合关系得以改善, 治疗前后前牙的覆颌与覆盖、牙周袋深度改善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牙周的局部环境, 使患者的牙列、牙周、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玮.26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5) :46-47.
[2]王爱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2010, 31 (3) :389-390.
[3]徐连本, 常立军.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2006, 18 (1) :7-8.
[4]姚如升, 王贞丽, 李国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l7 (34) :101-102.
前牙移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40例牙周病所引起的前牙移位病患, 其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在19~68岁, 平均年龄为37.5岁;牙周病病程越在9~48d, 平均病程为19.8d;在40例前牙移位病患的病患中发生前牙发生扇状散开移位的病患8例, 发生扭转的病患13例, 发生倾斜的病患9例, 有前牙伸长的病患9例;发生深覆
3度的病患10例, 2度病患10例, 1度病患17例;深覆盖为3度的病患5例, 2度病患14例, 1度病患16例;
1.2 诊断标准分析
切牙的牙体完整程度, 没有牙髓和根尖周病变的发生, 牙龈组织有效退缩至根中的1/3之一或是以上, 牙周袋明显缩小且<3.8mm, 前牙发生的扇状散开、倾斜和伸长等移位现象得到改变, 与对牙没有咬接触现象。
1.3 治疗方法分析
1.3.1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给予病患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指导病患进行有效的口腔清洁措施, 根据牙周病的发病原因分别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并同时使用局部消炎的药物。牙周稳定以后可以进行正畸修复治疗。
1.3.2 正畸治疗方法
采用直丝弓矫治治疗方法对病患的移位前牙进行正畸修复, 治疗之后使用保持器进行维持, 同时还给予牙周夹板等辅助措施进行保持, 随访5~11个月, 使用专业软件对病患在治疗之前与治疗指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中颌骨间与牙间的角度进行测量, 分析其二者之间角度的相差数值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
应用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角度测量相差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 所表现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正畸修复方法进行治疗, 40例病患的前牙都恢复正常水平的覆
覆盖关系, 畸形现象得到有效矫正, 牙周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中颌骨间与牙间的角度相差数值统计分析见表1。
表1相关数据可以看出, 正畸修复治疗方法使病患的唇倾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3 结论
经过相关研究指出牙齿的正常位置的保持依赖于健康完整的牙周组织, 并且也与牙槽骨的高度有紧密的联系[3], 当人体的牙周组织发生病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牙齿就失去了应该具有的依托结构, 就会导致牙齿发生错位和松动现象, 特别是前牙的移位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在医治的方法选择上如果只是治疗牙周病, 牙齿的移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不仅影响病患的面部美观, 也可能导致牙周病的复发[4]。
正畸修复治疗在传统治疗牙周病的基础上下治疗。正畸修复治疗过程中的带环可以通过腭弓或是Nance弓对变形的牙齿进行支持, 有效纠正前牙的移位现象, 根本改善前牙深覆与深覆盖的畸形现象, 将发生错位现象的牙齿排列整齐;同时正畸修复之后的疗效维持也很关键, 对治疗之后病患的随机采访发现, 有30.47%的病患在治疗之后出现复发现象, 所以为了有效防止复发现象的发生, 除了使用专门的保持器进行保持外, 还要辅助使用舌侧固定与牙周夹板进行维持。
摘要:目的 全面分析和研究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导致的前牙移位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40例牙周病所引起的前牙移位病患做为研究对象, 在传统治疗牙周病的基础上, 采用直丝弓矫治治疗方法对病患的移位前牙进行正畸修复, 治疗之后使用保持器进行维持, 同时还给予牙周夹板等辅助措施进行保持, 随访511个月, 使用专业软件对病患在治疗之前与治疗指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中颌骨间与牙间的角度进行测量, 分析其二者之间角度的相差数值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经过正畸修复治疗, 病患的前牙都可以达到正常情况下的覆覆盖关系, 病患的中颌骨间和牙间的角度相差数值得到明显的改善, 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修复治疗方法可以很好的将移位的前牙进行归位, 有效的改善病患前牙与颌骨间关系, 达到正常情况下的覆覆盖关系, 解决病患的外观, 同时在治疗过程当中应注意给予一定的保持措施, 防止移位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正畸修复治疗,治疗效果,前牙移位
参考文献
[1]王爱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3) :23-24.
[2]樊明文.牙周病的预防[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74, 1 (4) :55-56.
[3]黄其立.掌跖角化过度—牙周病综合征[J].华中医学杂志, 1981, 11 (3) :94-95.
前牙移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就诊的10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21-50岁,年龄平均(35.34±2.29)岁。经口腔X射线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出现水平吸收现象,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前牙移位、伸长,牙间隙松动、增宽,伴随深覆盖等,有显著前牙前突现象,部分患者伴随牙龈组织明显萎缩、口腔异味、牙周组织轻度萎缩、牙齿扇形改变、排列稀疏等,生理学咀嚼功能显著降低。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正畸治疗,给予患者口腔卫生宣教,嘱其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一次性完成牙周洁治和根面平整,对龋齿进行治疗,将不良修复体去除,对牙周-牙髓病变进行处理,将局部致病因子去除,辅以全身用药,以更好控制亚洲炎症,必要时给予牙周手术。经牙周基础治疗后若症状明显改善,则可开始正畸治疗。以直丝弓矫正技术,磨牙粘结颊面管,不适用带环,在前牙稍靠近切缘处粘结直丝弓托槽,以钛-镍圆丝进行初步排齐,以澳丝将上下前牙压低,向后连续对尖牙进行结扎,增强支撑,尖牙之间挂橡皮链,内收前牙,对正畸力大小进行调整,加力应轻,共治疗6-10个月,治疗期间每隔3个月检查1次,并根据牙槽骨重建情况每3个月给予1次牙周洁治。正畸矫正后,以改良舌侧固定保持器进行固定[3]。
1.3 观察指标和标准
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牙合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分析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移位牙齿得到良好复位,牙齿整齐排列,咬合关系明显改善,牙周膜间隙正常,松动度降低,牙周美观度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结果分析
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牙合跟治疗前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而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牙合相似,P>0.05。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和表2.
3 讨论
牙周病为感染性疾病,可导致患牙牙龈萎缩,使得牙槽骨吸收和前牙唇向散开,对牙周组织造成破坏,导致牙齿松动移位[4]。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可导致面部美观度受严重影响,多数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不愿张口说话,也导致其正常社交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研究显示,在炎症未控制的情况下,若对牙齿进行正畸治疗,可导致牙周组织破坏加速,且牙周附着丧失加重,因此在正畸治疗之前,需先进行牙周炎治疗。一般来说,牙周治疗有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夹板固定等,需在有效消除炎症基础上再进行牙齿正畸和修复[5,6]。
经正畸处理,可内收压入散开患牙,对前牙区畸形咬合进行矫正,使其恢复正常覆盖关系,且经正畸舌侧固定,可稳定保持其咬合关系,增加牙周支持组织,降低牙齿松动度,避免牙齿拔除。在正畸处理前先进行牙龈环切处理,可有效维持牙齿正常咬合关系,增加牙槽骨高度和新附着,更好保护牙周组织,改善牙齿外观,维持牙周组织生理学功能。正畸治疗的过程用力应轻微、间断,且最好4周加力1次,避免导致前牙移位复发。另外,因中老年人牙槽骨再生能力比青少年差,因而需随时对牵引力度进行调整,避免因用力过大而导致邻近牙槽骨、牙周膜坏死而出现牙齿松动和脱落。另外,治疗期间需注意牙周组织感染的预防,强化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宣教,彻底清除牙周组织菌斑[7,8]。
本研究中,所有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正畸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移位牙齿得到良好复位,牙齿整齐排列,咬合关系明显改善,牙周膜间隙正常,松动度降低,牙周美观度明显改善,说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正畸治疗近期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牙列整齐,复位移动牙齿,维持良好咬合关系,有利于维持牙齿美观度,提升患者整体形象。
在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牙合跟治疗前相比改善更显著,且所有患者治疗成功,牙周情况明显改善,移位完全矫正,说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可整体改善牙周情况,保持患者牙齿健康水平[9,10]。
综上所述,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及疗效确切,经正畸治疗后,可有效纠正移位,改善患者牙齿外观,提升整体形象;另外,正畸治疗还可有效控制牙周炎,促进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复,维持口腔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及疗效。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就诊的10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所有患者采取正畸治疗,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的差异,并对治疗成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移位牙齿得到良好复位,牙齿整齐排列,咬合关系明显改善,牙周膜间隙正常,松动度降低,牙周美观度明显改善。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跟治疗前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而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相似,P>0.05。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及疗效确切,经正畸治疗后,可有效纠正移位,改善患者牙齿外观,提升整体形象;另外,正畸治疗还可有效控制牙周炎,促进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复,维持口腔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正畸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葛振林,卢嘉静,祁涛,等.牙周、正畸联合法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4):229-231.
[2]邓昊,周立辉,鲜文,等.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9):1732-1734,1743.
[3]郭俊英,何爱敏,郭玲丽,等.中老年牙周病晚期前牙移位正畸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3):258-259.
[4]Hsing-Chung Cheng,Wan-Tin Lin,Yung-Kang Shen et al.Analysis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orthodontic power chain by nanoimprinting process[J].Journal of polymer engineering,2014,34(3):209-217.
[5]张静.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疗效初步观察及评估[J].中国医疗美容,2016,6(2):78-79.
[6]张群慧,李彩风,刘伶伶,等.中年人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固定矫治体会[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2):97.
[7]施捷,周彦恒,傅民魁,等.牙周炎致错位前牙的正畸牙周联合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5):399-402.
[8]孙雷.固定矫治器在恒前牙外伤移位固定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01,10(4):376-376,381.
[9]李含薇,王占义.烤瓷牙周夹板修复老年前牙扇形移位临床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1434-1435.
前牙移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54例, 其中男22例, 女32例;年龄20~68 (38.6±5.1) 岁。经牙X线片检查显示, 54例患者中共116颗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此外, 所有患牙均存在牙齿移位、松动、伸长倾斜、间隙变宽等一种或多种症状。本组无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牙周基础治疗:
结合患者患牙具体情况进行牙龈对症治疗及根面平整术等, 使用派丽奥局部清洗患牙。控制牙周炎性反应、去除炎性因素, 必要者可行牙周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口腔卫生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牙线使用方法等。告知患者后续正畸治疗方法及预期效果, 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2.2 正畸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4个月后, 待牙周炎病情控制后进行正畸治疗。首先取研究模型, 依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正畸治疗以消除病理牙颌并保证面部美观为原则。应选择结构简单、实用的矫治器, 磨牙颊面管代替带环, 细丝结扎代替橡圈结扎[1]。本组病例全部选择直丝矫治器, 黏托槽, 进行矫正时, 将托槽连续扎在一起, 以通过整体效应来增强支抗。用0.014镍钛丝将前移的患牙与周围正常牙齿排齐, 其后用0.4mm不锈钢丝压低患牙, 再用橡皮圈内收前牙。每3周后入院复诊1次, 每次均需详细检查患者的牙周恢复情况, 恢复效果不理想者可继续进行牙周治疗, 并不断调整牙颌, 直至充分消除牙颌创伤。
1.2.3 后期治疗:
经复查, 患牙排列恢复正常, 不影响咀嚼功能且不碍美观后可拆除矫治器, 但需继续进行牙周维护和治疗, 用活动压膜保持器或者舌侧保持器继续保持, 每3个月复诊一次, 共持续1~2年左右。
2 结果
54例患者治疗时间1~2年, 临床疗效随访结果为, 49例 (109牙) 患者牙齿排列整齐, 无任何牙颌损伤, 上下牙列间隙关闭, 牙周无红肿或溢脓现象, 牙槽骨停止吸收, 牙周袋均<3mm。余5例 (7牙) 因不注重口腔卫生和牙周维护, 前牙扇形移位症状基本消失, 但牙周炎症状仍存在。治疗后54例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牙槽骨吸收情况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论
传统的龈下刮治、龈上洁治、牙周手术等牙周基础疗法在牙周炎的治疗上效果显著, 能有效去除牙周炎性反应, 控制疾病进展, 但对牙列畸形却无明显效果。正畸治疗则能将扭转、散开、变形的前牙排列整齐并内收, 并能通过正畸效果的实现来重建牙周膜组织和牙槽骨, 从而有利于牙周炎的治疗和控制。因此, 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要同时进行牙周炎对症治疗和正畸治疗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进行正式正畸治疗前, 必须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这是因为, 一方面, 牙周炎性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能为正畸治疗提供良好的口腔环境, 且能避免正畸术对口腔组织的损伤[2]。另一方面, 通过口腔宣教和正畸教育, 能强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保证正畸效果, 否则会加重牙周组织的损伤程度。
受牙周炎性反应等因素影响, 患者的患牙不能承受正常的牙颌力, 对矫正器的承受力也较低, 因此正畸时矫治器的选择应科学, 正畸操作时应精细、动作应轻柔, 避免进一步损伤患牙及其周围组织。复诊时应重点关注牙周及咬合关系, 及时清除牙颌创伤, 力争用简单的装置、较短的时间帮助患者达到正畸效果, 恢复正常牙齿咀嚼功能[3]。正畸后摇尽量长时间佩戴固定保持器, 以巩固正畸效果。
本组中, 治疗1~2年后, 49例 (109牙) 患者达到了牙周炎有效控制、牙齿排列整齐, 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且不影响美观的理想效果。其余5例 (7牙) 基本达到正畸效果但牙周炎未被有效控制, 随访中发现, 这主要是因为患者日常生活中未保持良好的口腔习惯所致, 由此可见, 牙周—正畸效果的好坏与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总之, 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扇形移位, 不仅能有效控制牙周炎性反应, 还能排齐牙列, 消除牙颌创伤,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重视。
摘要:目的 观察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近年收治的54例患者 (116牙) 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具体为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后续治疗, 治疗周期1~2年, 总结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槽骨吸收程度等。结果 49例 (109牙) 患者牙周炎消失, 牙齿排列良好, 无牙颌损伤。治疗后54例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牙槽骨吸收情况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扇形移位, 能有效控制牙周炎性反应, 排齐牙列, 消除牙颌创伤, 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牙周—正畸,牙周炎,前牙扇形移位
参考文献
[1] 葛振林.牙周病患者移位前牙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1, 12 (6) :19.
[2] 施捷.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CT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9 (6) :89.
前牙移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4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3],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5-5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8.9±3.4)岁,所有患者经过X线检查,均出现前牙位移、牙齿松动等症状,患者的咀嚼功能严重下降,以上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实验,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首先,所有患者均予以牙周基础性治疗,然后予以正畸治疗。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讲解相关的知识,告知患者餐后要漱口,清洁牙周,将不良的修复体取出,同时予以牙周手术治疗以控制牙周炎症的反应,当炎症有明显的改善后,进行正畸修复。正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应用方丝弓矫正技术,将磨牙黏结颊面管,把患齿移动切牙、牙尖部位行黏结托槽,将前牙排列整齐后用多曲唇弓压低上下前牙,同时结扎牙尖,并挂橡皮链,正畸治疗的时间在10个月左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前牙间牙槽骨高度以及治疗前后颌凸角、下颌平面角、面角、Y轴角等观察指标,分析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评价标准
①牙周袋深度:牙周袋底到龈缘之间的距离。②前牙间牙槽骨高度:X线检查全口曲面断层片中釉牙骨质界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前牙间牙槽骨高度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3.28±0.55) mm、前牙覆盖(2.62±0.57) mm、前牙间牙槽骨高度(5.14±0.54)mm,有明显的改善,P<0.05,详细见表。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颌凸角、下颌平面角、面角、Y轴角
治疗后患者的颌凸角(9.4±3.5)、下颌平面角(29.1±7.5)、Y轴角(63.2±5.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面角治疗后为(82.7±5.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
3 讨论
牙周病是牙龈、牙根外组织等出现炎症导致的一种口腔疾病,是患者牙齿脱离的重要原因。牙周疾病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以及形成牙周袋等症状。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牙周病易导致糖尿病、白血病等疾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安全[5]。对于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单纯治疗牙周病并不能纠正前牙移位,不利用于恢复正常口腔的咀嚼功能,增加了牙周病的复发几率。相关文献报道,在予以患者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畸形程度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轻度牙周损伤位移患者,不用行矫正治疗,可以用药物修复牙周组织,从而达到矫正牙齿的效果,缓解患者的痛苦症状。对于畸形严重的患者易导致面部畸形,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矫正治疗,降低患者的痛苦。为了保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要选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保证前牙移位良好,使患者恢复正常的面部。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应用正畸修复治疗牙周导致的前牙移位,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本次研究与该报道结果一致[6]。
本次研究中在正畸治疗前先要求患者清洁牙周,将不良修复体去除,然后应用药物或者牙周手术治疗控制牙周炎症,最后进行正畸修复。正畸修复可以改善牙齿的外观以及牙周的组织生理学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前牙间牙槽骨高度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患者的颌凸角、下颌平面角、Y轴角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面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正畸修复治疗可以有效的纠正患者的前牙移位,改善牙齿的美观度,利于患者前牙咬合功能及咀嚼功能的恢复,改善了患者牙龈出血、牙周疾病等症状。
综上所述,应用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洪波.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9):10-12.
[2]葛振林,卢嘉静,祁涛,等.牙周、正畸联合法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4):229-231.
[3]郭俊英,何爱敏,郭玲丽,等.中老年牙周病晚期前牙移位正畸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3):258-259.
[4]杨颖,张艽.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83-185.
[5]于鹏,陈明.老年牙周病患者前牙移位正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13(4):205-208.
前牙移位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我院口腔科2011年11月~2013年2月收治的2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 女17例;年龄22岁~58岁, 平均年龄45.1±3.6岁。
1.2临床表现
28例患者前牙均出现明显伸长和移位现象, 前牙牙间缝隙逐渐增大, 且牙齿均有松动现象, 其松动程度为I~II度, 并伴有深覆颌。另外, 同时伴有牙周组织萎缩9例, 牙齿稀疏11例, 牙龈萎缩6例, 咀嚼功能障碍20例, 口臭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检查, X线结果显示28例患者牙槽嵴顶向牙根尖的方向均出现明显的水平吸收现象。
1.3治疗方法
1.3.1基础治疗在初期治疗中, 28例患者均给予牙周病的基础治疗。具体为:1叮嘱患者每天早晚及餐后及时刷牙,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2为患者彻底清洁牙周, 清除口腔污垢, 并实施治疗使根面平整。3治疗患者牙周、牙髓的病变情况, 纠正患者以往牙齿的不良修复体。4对患者使用抗生素, 使牙周炎的治疗达到理想效果。患者牙周病症状经过基础治疗得到明显改善后, 则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牙周致前牙移位现象。
1.3.2口腔正畸治疗
128例患者的牙齿矫正均采用均采用方丝弓矫正技术治疗, 并在托槽粘结时尽量向切方靠近, 粘结中不使用带环。2用钛镍圆丝调整牙齿整齐度, 上下牙尖压低时采用多曲唇弓, 让后选择在牙齿身后方进行连续结扎, 以达到增强对牙齿的支撑的目的。3内收前牙时使用橡皮链, 并根据患者牙周支持组织情况调整正畸力的大小。4每3个月观察患者牙槽骨重建情况, 一般6~10个月是口腔正畸的合适时间, 治疗期间定期清洁患者牙周, 以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卫生。5患者牙齿矫正后, 采用Hawley改良型保持器维持牙齿正常症状, 并定期检查。1年后进行牙周复查。
1.4观察指标
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的高度、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
1.5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 患者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的高度、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明显改善。患者牙周炎症状消失, 牙齿的基本功能恢复正常, 牙齿松动现象减轻至消失, 未出现继发性咬合创伤, 患者牙槽骨吸引力大大增加, 牙齿恢复美观效果。
1.6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较大, 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治疗前, 28例患者前牙覆盖距离为 (6.42±1.01) mm, 牙周袋深度为 (5.37±0.72) mm, 牙槽骨的高度为 (5.16±0.37) mm, 前牙覆颌深度为 (5.62±0.71) mm, 牙周出血指数 (97.79±6.85) %。治疗后患者前牙覆盖距离为 (2.36±0.47) mm, 牙周袋深度为 (3.28±0.56) mm, 牙槽骨的高度为 (5.33±0.49) mm, 前牙覆颌深度为 (2.55±0.73) mm, 牙周出血指数 (27.52±3.74) %。患者治疗后牙周病各项指标 (除牙槽骨的高度外) 与治疗前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8例患者均成功矫正, 矫正成功率达100%。另外, 1年后所有患者进行复查, 复查结果为:患者前牙覆盖距离为 (2.31±0.43) mm, 牙周袋深度为 (3.22±0.55) mm, 牙槽骨的高度为 (5.87±0.83) mm, 前牙覆颌深度为 (2.53±0.69) mm, 牙周出血指数 (26.74±3.57) %。复查结果各项指标 (除牙槽骨的高度外) 与治疗前后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及1年后复查, 患者牙槽骨的高度虽有所改善, 但改善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牙周炎是口腔牙科中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 主要由细菌感染而引起。其临床主要表现有牙槽骨吸收、前牙唇散开、牙龈萎缩等, 严重时导致牙周组织损伤。患者患牙周炎后若得不到有效控制, 治疗不及时, 最终会出现牙齿松动, 牙齿缝隙增大, 甚至出现前牙移位现象, 就是本次研究所说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疾病[4]。该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前牙明显移位、牙龈炎症及出血、牙槽骨高度降低、牙槽骨吸收、咀嚼功能受伤等。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还影响患者口腔美观, 给患者生活带来困扰。
临床上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疾病的治疗, 过去都是在牙周炎基础治疗上采用药物控制炎症病变, 但这些治疗方法有明显的缺陷, 治疗后患者依旧存在前牙移位畸形、咬合性创伤等现象, 且十分明显, 另外, 这样的治疗还会导致牙周疾病反复发作, 疾病难以控制。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疾病有了新的治疗方法, 就是口腔正畸技术[5]。该技术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显著,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其治疗机制是对散开的患牙进行正畸内收及压入, 并对前牙区的咬合进行矫正, 促进覆盖关系恢复正常, 同时使用正畸舌侧固定技术使前牙恢复到正常位置, 达到矫正前牙的治疗目的。
本次研究对2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取得了满意结果。28例患者牙齿矫正成功率达100%。治疗后及1年后复查, 患者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均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表明, 口腔正畸是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良好方法, 疗效确切, 能显著改善患者牙周不良体征, 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疾病复发率少,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8例患者均实施口腔正畸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的高度、前牙覆颌深度及牙周出血指数。1年后进行复查, 观察患者牙周病恶化情况。结果:治疗后, 患者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的高度、前牙覆颌深度及牙周出血指数改善显著, 与治疗前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矫正成功率达100%。另外, 1年后检查所有患者牙周病无恶化情况。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疗效确切, 能显著改善患者牙周不良体征, 且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口腔正畸,牙周袋,前牙覆盖,牙槽骨
参考文献
[1]刘玮.26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5) :46-47.
[2]李弘赫.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27) :5944.
[3]杨瑾.口腔正畸治疗3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02) :72-73.
[4]姚如升, 王贞丽, 李国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34) :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