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方法

2024-07-30

移位方法(通用7篇)

移位方法 篇1

0 引言

IGS精密星历以15min或5min为采样率给出卫星在ITRF(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中的三维坐标及卫星钟差,因此用户需选择合理的插值方法才能获得所需历元时刻的卫星位置和钟差参数。因而,高精度、快速实现对精密星历和钟差参数的插值或拟合就成为了GPS数据处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用于GPS数据处理中的内插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切比雪夫多项式插值、牛顿多项式插值、三角多项式插值等,应用最多的是经典的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1,2,3,4,5,6,7,8]。

这些插值方法都是通过已知数据点(ti,Ui)(i=1,2,…,n+)1所作的函数近似表达式的一种数值逼近方法,由于逼近函数严格通过已知的数据点,所以从表面上看逼近函数是严格满足已知条件的。但是实际上,在工程和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如果逼近函数严格地通过每一个已知点,就把已知数据的误差带入到逼近函数,也会影响逼近精度。另外,在插值时适当地提高插值多项式的次数,有可能改善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但逼近函数次数升高时,有时会出现龙格现象,也就是说在有些非已知数据点的地方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整域的逼近精度[9]。

拟合法则可以滤去已知数据点的误差,因为拟合方法不要求逼近函数严格通过已知数据点,只要求已知数据点的数据与逼近函数的偏差,符合在某一个规则下极小化。但事物往往这样,能滤掉已知数据的误差,有时也会把有用的高阶分量滤掉,所以拟合法特别是整域拟合虽能反映逼近函数的趋势,但往往也会失去有用信息[10]。

曲线移位插值法正是吸取了传统插值法和拟合法的特性,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区域内的最佳逼近。

1 曲线移位插值的基本思想

在整个定义域内寻求逼近函数十分困难,可以把整域进行剖分,就是化整为零,这样在整域内寻找逼近函数的问题转化为在各子域内寻找逼近函数。由于单元域较小,在单元域内寻找逼近函数、寻找基函数相对就比较容易,而且单元域内的逼近函数的逼近精度也可以较高,所以可将整域进行剖分处理。

为了使单元域上的逼近函数与周围单元域上的逼近函数即连续又光滑,通常解决的办法是使相邻子域在其边界上函数值相等,导数值也应相等或相近(光滑)[11,12,13]。但光滑条件的满足需要以导数作为状态变量,故增加了插值变量。曲线移位插值法的思路是,如何在不增加插值变量的情况下来保证光滑。单元逼近函数应能向相邻单元作部分延伸,而且延伸部分十分接近相邻单元本身的逼近函数,要做到这样,在构造单元逼近函数时,定义域适当能扩展到临近的单元上,也就是在扩展的定义域上构造逼近函数,这样就能利用单元外的信息,使单元内的逼近函数能充分吸取邻近单元的信息,从而保证单元域上逼近函数能与邻接单元逼近函数适当协调。在此,设整域为∆,剖分后的子域称为单元域∆e,而包括邻近单元域的扩大的子域称为扩展单元域或简称为扩展域,记为∆'e,且∆e⊂∆'e。

设∆'e内有s个结点,其中属于∆e的有r个结点,r≤s,从而可以利用含有较多结点的扩展域上的信息来构造单元域内的逼近函数,这个逼近函数能保证与邻接单元域的逼近函数变化趋势相协调。

为达到能较好地反映逼近函数的趋势,在构造逼近函数时,应采用局部拟合逼近方法。理由是整域已剖分成小区域,小区域上逼近函数就可以采用低次,甚至可以设想仅采用线性逼近模式。但是要逼近的好,表达逼真,单元的数量就要取多一些。

设扩展域上的逼近函数为:

其中f1,f2,…,fm是∆'e域上的基函数,aj(j=1,…,2…,m)为待定系数,m为逼近函数项数,且r≤m≤s(其中r为单元域∆e的结点数,s为∆e的扩展域的结点数)。

显然,r=s时,(2)式为传统的过点插值函数;r=0时,(2)式为传统的拟合逼近函数。

在扩展域∆'e上构造逼近函数时,为使单元∆e边界上函数值与各相邻接的单元延拓逼近时边界上的函数值相一致,就应考虑边界结点上函数值等值,采用的办法是对边界上结点函数的逼近加以约束,具体的做法是采用构造单元逼近函数时,使其在边界结点的逼近函数值与逼近函数已知值没有偏差,也就是边界结点应满足插值条件。

在扩展域上求得的逼近函数,在满足逼近函数在边界结点上符合插值要求后,这时在子域上求得的逼近函数就是满足我们要求的逼近函数,把这些逼近函数进行拼合,就能获得整个区域上的逼近函数。拼合时,在扩展域上求得的逼近函数中,近取单元定义域上的那部分逼近函数,即

曲线移位插值法法正是使每个单元域嵌套在扩展域里,运用扩展域中单元域外的结点信息来提高单元域中逼近函数的逼近精度和提高单元域内逼近函数与相邻单元逼近函数的协调性。

2 曲线移位插值模型

对于IGS精密星历连续的n+1个时刻某卫星的坐标值Ui=f(ti)(i=1,,2…,n+)1,欲求一个逼近函数U(ti)=Ui(i=1,,2…,n+)1。

设∆={t|t∈[a,b]},结点ti满足

于是可得到∆的一个划分

其中

如图1所示,将∆e扩展得到

在∆e上构造分段插值函数。为统一起见,将∆e及∆e'内的结点记为tie(i=1,,2…,n+)1,相应的坐标值为Uie(i=1,,2…,n+)1,如图2所示。

设∆e内的广义插值函数U(t)为

其中a1,a2,…,am为待定系数,可由下列模型确定:

引入两个拉格朗日乘子iλ、λi+1,应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9)式。

3 数值实验

为了检验曲线移位插值结果,将其进行精密星历内插和外推的精度与经典的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结果进行比较。

采用的数据为IGS提供的2005年3月27日的等间隔的15min和5min的精密星历数据,分别采用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和曲线移位插值将15min间隔的数据插值到5min间隔的数据,并与IGS提供的值进行比较。内插精度比较的历元为从2005年3月27日0时0分0秒到2005年3月27日23时45分0秒。外推精度比较的历元为从2005年3月27日23时50分0秒到24时0分0秒。

经试算,无论是内插还是外推,采用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时,9阶多项式精度最高,而采用曲线移位插值时,10阶多项式精度最好。

表1、表2给出了两种方法内插精度的对比结果。从表1中可看出,8~11阶拉格朗日插值标准差均小于1cm,且均可以得到厘米级精度的坐标分量,尤以9阶多项式的内插精度最高,在X、Y、Z三个方向的最大标准差为0.45cm,最大坐标分量误差为2.54cm;从表2中可看出,当采用曲线移位插值时(限于文章篇幅,表2只列举了不等结点数时10阶多项式的内插精度情况),14个结点的内插精度最高,在X、Y、Z三个方向的最大标准差为0.41cm,最大坐标分量误差为1.20cm。

表3、表4给出了两种方法外推几个历元精度的对比。从表3可以看出,9阶拉格朗日插值的外推误差最小,在24时0分0秒时的最大坐标分量误差为-171.5cm;从表4中可看出,曲线移位插值的外推精度(限于文章篇幅,表4只列举了不等结点数时10阶多项式的外推精度情况)在13结点10阶多项式阶时外推误差最小,在24时0分0秒时的最大坐标分量误差为-43.01cm。

从表1~4结果可知,无论是内插还是外推,曲线移位插值都比传统的拉格朗日插值精度高。

4 结论

(1)拉格朗日插值的数学模型比较简单,是最常用的卫星精密星历插值方法,其插值阶数取8~11为宜。在考虑节点间的距离与插值阶数时,若节点间距离很小而插值次数很高的话,拉格朗日插值则可能出现龙格振荡现象,影响插值精度。当采用9阶拉格朗日插值在节点距离为15min的IGS精密星历的插值中,龙格现象并不明显。

(2)曲线移位插值汲取了传统插值法和拟合法的优点,尽管数学模型及其解法相对复杂,但与拉格朗日插值比较,其插值结果相对稳定。

(3)曲线移位及拉格朗日两种插值方法在对精密星历进行内插时,其插值精度水平相当,都在毫米级,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内插,都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在精密星历外推时,曲线移位插值的精度要高于拉格朗日插值,因此应避免用拉格朗日插值进行外推。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集传统过点插值法和拟合法优点的曲线移位插值方法,既实现了单元域结点的过点插值,又通过扩展域反映曲线的趋势。通过数值实验,用曲线移位插值法进行精密星历插值,无论是内插还是外推,都比经典的拉格朗日插值方法精度高。

关键词:IGS,精密星历,拉格朗日插值,曲线移位插值

大型换流变压器的移位方法 篇2

一、换流变压器的技术数据

以±500kV上海华新换流站为例, 12台运行的换流变压器参数如下表1所示:

二、作业准备

1. 在换流变压器运行基础上标出换流变压器运行位置的中心定位点标志, 保证移运后换流变压器中心对位正确。

2. 清洁换流变压器移运轨道上及轨道边缘的杂物;试推运小车, 小车应运转平稳顺畅, 无震动颠簸。

3. 工器具准备见下表2。

三、作业流程及方法

1. 作业流程图

换流变压器移位作业流程按下图1进行。

2. 受力负荷分析

开始换流变压器移位作业前, 需对牵引系统进行受力负荷验算。

(1) 牵引力负荷计算

牵引时换流变压器牵引点与固定滑轮的地锚点基本在一个水平面上, 可不考虑换流变压器牵引时牵引角度造成的摩擦力的变化。

采用一组4-4滑轮组, 选取滑轮组效率0.815则卷扬P2机=的ηP1牵÷1引6力应为:

P2=45.045÷0.815÷16=3.45吨, 则牵引卷扬机应选取5吨以上。

(2) 滑轮组牵引绳的选择

按《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钢丝绳安全系数取5。

Tb———钢丝绳安全受力

Tb=3.455=17.25吨

采用双牵引, 则钢丝绳平均承受力为8.63吨, 查《GB20118-2006一般用途钢丝绳》标准, 普通结构钢丝绳6×19直径Φ12.0mm, 公称抗拉强度1670MPa,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为10.54吨。

选用6×19直径Φ12.0mm以上的钢丝绳满足要求。

3. 牵引系统连接图

移位作业采用卷扬机组合滑轮组牵引平移的方法。选定换流变压器压器两侧的地锚点, 定位卷扬机、滑轮组, 将滑轮组与换流变压器压器的指定受力位置连接。连接系统见图2和图3。

4. 作业步骤

(1) 采用4个200T千斤顶顶升换流变压器, 千斤顶的放置保证其中心线对准换流变压器的4个顶点的中心线。顶升换流变压器采用四角支撑千斤顶的方法, 千斤顶置于指定的支撑座处。起升时从纵向方向两端交替顶升, 避免换流变压器两端同时起升或下降, 防止倾斜过大, 造成不规则移位。每次升起一端时, 控制高度≤100mm。每起升一定高度时, 在换流变压器下加枕木保护, 交替起升两端, 交替加垫枕木, 直至换流变压器压器达到安装小车高度。

(2) 当换流变压器压器升至大于移位小车高度100mm时, 撤出换流变压器底部枕木, 沿轨道将小车推入变压器底部相应位置。再用千斤顶配合, 使换流变压器安全平稳地落于小车上, 在变压器牵引点固定钢索, 连接卷扬机、滑轮组。

(3) 在换流变压器行进路线划好中心线, 安装观察用中心钢坠, 防止跑偏, 利用卷扬机滑轮组沿轨道平移换流变压器至运行基础位置, 控制移位小车的速度<2m/分钟。

(4) 当换流变压器即将进入运行基础位置时, 换流变压器的前端已经超过地锚点网侧的牵引点, 此时将前牵引点改为后牵引点。

(5) 变压器临近就位位置时, 使换流变压器与底座位置纵横中心一致, 保证阀厅内套管连接线位置正确, 起升换流变压器压器撤除移位小车。将换流变压器降下, 方法与起升时相反, 使换流变压器平稳地落于运行基础上, 完成整个移位作业。

四、问题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500kV华新换流站所采用的牵引系统在±500kV宝鸡换流站的移位工作中并不顺利, 在相同换流变压器和滑轮组系统下, 需采用10吨卷扬机才能拉动小车。经仔细分析后发现, 两站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移位运输小车, 华新换流站的小车为滚珠轴承小车, 而宝鸡换流站采用的是套筒轴承小车, 滚珠轴承采用滚动摩擦系数, 套筒轴承采用滑动摩擦系数, 由此导致了小车摩擦系数产生了区别。如下表3所示:

由前述受力负荷计算可知, 若取摩擦系数μ为0.21, 则P2=8.05吨, 相应的钢丝绳需取直径Φ26.0mm以上, 才能保证牵引系统的安全工作。

所以, 在开展换流变压器移位作业前, 应对现场的移位运输小车进行受力预试车, 在确定整个系统的基本摩擦系数后采用相应的受力器具, 以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危险。

五、注意事项

1. 换流变压器运输轨道检查

换流变压器运输轨道嵌在换流变压器混凝土广场内, 在进行换流变压器移位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 换流变压器钢轨应略高于混凝土地面, 以免运输小车钢轮压在混凝土路面上, 从而增大摩擦力。若混凝土地坪比钢轨高, 应采取措施将地坪凿低。

2. 运输轨道断口处理

换流变压器广场由于需要对换流变压器进行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运输, 所以换流变压器运输轨道会被垂直方向的其他轨道切断, 从而存在一个用于通过运输小车的轨道断口, 断口宽约15mm, 在对换流变压器移位作业前, 需用合适的轨道垫铁将断口处轨道垫平, 以免换流变压器运输小车陷入断口, 产生危险。

3. 受力地锚的监视

由于广场侧和网侧的4个地锚是整个牵引系统的最主要受力部位, 需在工程设计时给予最大的受力负荷裕度, 以免换流变压器移位运输作业受力过大时对地锚产生破坏, 从而影响换流变压器进行退出检修。移位作业中, 需对地锚采取监视, 若产生地锚变形应立即停止牵引作业, 并检查地锚。

六、结语

大型换流变压器的移位运输风险性高, 需分析验算各受力部位的荷载能力, 并在作业前仔细检查各部件的健康状况, 如地锚、卷扬机、钢丝绳和滑轮组等是否有安全缺陷;同时, 在移位过程中密切监视各部分的状况是否有异常, 只有整个移位系统正常运转才能保证移位工作的顺利完成。

摘要:文章介绍换流变压器的移位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验算牵引系统的可行性, 并以实例检验牵引系统的可靠性, 指出换流变压器移位的基本作业流程, 对作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同时指出在移位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移位方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11年11月本院骨科共收治具有手术指征髋臼移位骨折老年患者59例。其中,男42例,女17例,年龄60~87岁,平均68岁;其中,摔伤31例;交通事故伤19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3例。所有患者均伤后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均为单侧骨折。常规行骨盆正位X光片、髋臼三维CT重建检查。按LETOURNEL方法分类[2],其中后壁骨折14例,后柱骨折3例,前壁骨折1例,前柱骨折4例,横行骨折3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行伴后壁骨折8例,T型骨折9例,前柱伴后半部横行骨折4例,双柱骨折11例。术前Harris评分15~32分,平均21.8分。结合患者本人及家属意愿,选择持续骨牵引治疗23例,选择手术治疗36例,两组患者均具备手术适应证,无明显禁忌证,具有可比性。

1.2 持续骨牵引治疗

均给予常规股骨髁上牵引,同时常规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维持牵引4~6周后,逐步开始牵引下的患侧髋臼关节功能锻炼;8~12周后拆除骨牵引,不负重康复锻炼;3个月后逐步加强负重练习。

1.3 手术治疗

1.3.1 术前准备

首先治疗威胁生命的合并伤,尤其注意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术前常规化验及检查,注意检查是否合并重要脏器损伤,行X线片及三维CT重建明确骨折分型。暂行骨牵引固定,待病情平稳,确定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再考虑手术治疗。术前常规备皮、导尿,必要时灌肠,术前两小时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2 术中操作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根据骨折分型按前路(髂腹股沟入路或扩大髂腹股沟入路)[3]或后路(Kocher-langenbeck approach,KLA)入路[4]摆放体位。手术入路的选择原则是能够更好的、充分的显露术野,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操作,同时需要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尽可能少剥离附着于骨盆的肌肉[5]。前路适用于前柱前壁骨折、前柱伴后柱半横行骨折、前柱与后柱骨折、“T”形与横行骨折。后路适用于后柱与后壁骨折。前路暴露骨折时在髂骨内侧做骨膜下剥离,注意保护股神经血管束及骼外动脉和闭孔动脉之间的吻合支[6]。后路手术时适当屈膝,尽可能暴露骨折处,拉钩力量恰当,注意避免坐骨神经损伤。复位骨折时先整复较大骨块,然后拼凑小骨块,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以确保髋臼与股骨头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髓臼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具有各种弧度和曲线,复位后将直形或弧形重建金属接骨板折弯塑形贴覆满意后拧螺钉行坚强内固定。被动活动患侧髋关节查看复位固定满意,关节活动自如无明显阻挡。彻底止血后留置自制灌洗泵系统冲洗引流,逐层缝合。

1.3.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抗炎预防感染、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治疗,可行皮牵引或穿“T”形鞋外固定。用自制灌洗泵系统灌洗引流24 h后拔除入水管,48~72 h后拔除负压引流管。术后第1天嘱患者主动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做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后3周左右在医生指导下主动及被动患侧髋关节康复锻炼,可结合使用CPM机,术后6~8周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2~3个月逐步负重练习复查X线片复位固定满意骨折愈合好者可弃拐正常行走。

1.4 随访与评价标准

定期对所有患者行髋关节影像学检查及Harris评分,骨牵引或术后每半年一次。依据影像学检查参考Matta的标准评定骨折的复位:解剖复位(错位或裂隙小于1 mm),满意复位(错位或裂隙1~3 mm),不满意复位(错位或裂隙大于3 mm)。按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所纳入结果均以末次随访为准。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90个月,平均48个月。骨牵引治疗组共23例,解剖复位5例(22%)、满意复位14例(61%)、不满意复位4例(17%)。随访时平均Harris评分81(65~93)分,其中优5例(22%),良12例(52%),可4例(17%),差2例(9%),优良率74%。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组共36例,解剖复位29例(81%)、满意复位7例(19%)。随访时平均Harris评分92(80~97)分,其中优31例(86%),良5例(14%),优良率100%。

3 讨论

3.1 老年髋臼骨折的特点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低能量损伤(如不慎摔倒)就可以导致髋臼骨折。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髓臼骨折病例也大幅增加,因其一般情况差,患髋骨质疏松、关节退变、骨折粉碎程度重,伤后并发症多等情况,这类患者的治疗常面临较年轻患者更多的困难,愈后差,以往多行持续骨牵引治疗。

3.2 骨折牵引治疗的不足及手术治疗的优点

骨牵引等保守治疗髋臼骨折,骨折多达不到解剖复位,髓臼软骨面仍有梯度坡存在,易引发创伤关节炎,后期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跋行,卧床、康复时间长,增加了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或原有疾患加重至不良转归的危险性。随着骨科内固定材料和技术的提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其较持续骨牵引更有利于恢复关节稳定性,满足早期活动的要求在髋臼移位骨折治疗中已成为首选方案,即便是老年患者也多取得了较好疗效。具体来说手术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及时有效处置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直视下操作,可以做到更好的复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3)确切的坚强内固定,骨折再次移位几率小;(4)可以早期康复锻炼,避免不能翻身长期卧床所致褥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而且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5)骨折恢复快,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护理负担。

3.3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

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病情多较复杂,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前提是要了解患者对创伤及手术的耐受能力,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有明确手术适应证的患者:(1)一般情况尚可,无明显手术禁忌证;(2)髋臼负重区骨折至髋关节不稳定,骨折移位>3 mm;(3)头臼不匹配、相容性差;(4)髋关节后脱位伴后壁骨折不稳;(5)横行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6)后壁骨折伴坐骨神经损伤;(7)伴同侧股骨颈或股骨干骨折;(8)无重度骨质疏松[7]。除股骨头脱位复位失败或复位后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的髋臼骨折患者需行急诊手术外,其余多数具备以上手术适应证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多为伤后3~7 d,此时生命体征平稳,深部创伤出血已停止,纤维连接及瘢痕组织尚未形成,术中出血少,骨折易复位。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髋臼骨折常用的手术入路有:髂腹股沟入路、KLA、髂股延长入路、前后联合入路,目前尚无任何一个手术入路能满足所有类型髋臼骨折的要求[8]。

3.4 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主要目的是使股骨头回位到髓臼顶点负重区之下呈同心圆关系以重建髋关节的稳定,并恢复髓臼关节面的平整及连续性。在以上基础上有效的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1)感染:苏以林等[9]研究发现老年患者髋臼骨折,伤后并发症多,感染机会大,为此本研究所有手术患者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外,均采用自制新型灌洗泵系统冲洗引流手术切口,灌洗引流24 h后拔除入水管,48~72 h后拔除负压引流管,无感染发生,均I期愈合。(2)异位骨化: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较少软组织损伤和骨膜剥离,自制新型灌洗泵系统彻底冲洗、有效引流,口服消炎痛。CHILD等[10]指出小剂量放疗可预防移位骨化发生,但考虑其副作用较大,较少应用。(3)股骨头坏死:有报道[11]表明,股骨头坏死是髋臼骨折后较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在关节内无游移碎骨片情况下尽早手法或手术复位脱位的股骨头。术中尽量减少软组织破坏,保留血管微循环网络,尽可能保护股骨头血液供应。术后早期不负重康复锻炼及抗凝治疗,有利于促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4)坐骨神经损伤:可是髋臼骨折的合并伤,也可是术中的医源性损伤。对于髋臼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尽早将髋关节复位,尽早手术将骨折块复位,解除对坐骨神经的压迫。医源性损伤的预防避免可在术中将患肢置于伸髋屈膝位,以降低坐骨神经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拉钩牵拉坐骨神经时间过长或力量过大;坐骨神经在坐骨大切迹附近易受损伤,术中谨慎操作避免误伤坐骨神经;距离坐骨神经较近处尽量不用或少使用电刀;尽量用骨盆复位钳复位,避免采用易产生坐骨神经牵拉性操作的下肢牵引法复位;术中尽可能解剖复位,尤其保证关节面及坐骨神经走行区平整;缝合前,在神经与内固定物之间须有一层软组织垫,避免内固定物与神经间的直接磨擦。HARVEY等[12]研究观点与笔者类似,此外术中对坐骨神经进行肌电图监测是否能有效预防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尚存争议。

总之,对于髋臼骨折患者,只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即便是老年患者,也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GUERADO E,CANO JR,RUZ E.Simultaneous ilioinguinal andKocher-Langenbeck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J].Hip Int,2010,20S(7):2-10.

[2]张浩沙强,田禾,田征.53例髋臼骨折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4):492-495.[2]ZHANG HST,TIAN H,TIAN Z.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53 acetabular fracture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Medicine,2008,18(4):492-495.Chinese

[3]李力更,安志刚,郑煦光,等.198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8):1570-1572.[3]LI LG,AN ZG,ZHENG XG.Opereative treatment of 198 casesof complicated acetabular fracture[J].Orthopaedic Journal of Chi-na,2010,18(18):1570-1572.Chinese

[4]OVRE S,SANDVIK L,MADSEN JE,et al.Modification of theHarris Hip Score in acetabular fracture treatment[J].Injury,2007,38(3):344-349.

[5]彭阿钦,洛进社,吴春生,等.前后路联合切口治疗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10-11.[5]PENG AQ,LUO JS,WU CS,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two-column acetabular fractures through anterior and posteriorapproaches[J].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7,22(1):10-11.Chinese

[6]陈晓东,崔一民,沈超,等.Stoppa入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1):52.[6]CHEN XD,CUI YM,SHEN C,et al.Stoppa approach in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J].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11,31(11):52.Chinese

[7]施多伟,蓝旭,文益民.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22):3438-3440.[7]SHI DW,LAN X,WEN YM.Operative treatment of delayed ac-etabular fracture[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9,19(22):3438-3440.Chinese

[8]ROMMENS PM.Is there a role for percutaneous pelvic and ac-etabular reconstruction[J].Injury,2007,38:463-477.

[9]苏以林,王钢,王瑞金.骨盆髓臼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的建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116-118.[9]SU YL,WANG G,WANG RJ.Establishment of a model forpredicting the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in patients with pelvic andacetabulum fractures[J].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2008,28(1):116-118.Chinese

[10]CHILDS HA,COLE T,FALKENBERG E,et al.A prospectiveevaluation of the timing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 for preventing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following traumatic acetabular fracture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0,47:1347-1352.

[11]王庆贤,张英泽,彭阿钦,等.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并发症[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4):314-317,331.[11]WANG QX,ZHANG YZ,PENG AQ,et al.Complications inoperativ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J].Chinese Journal ofOrthopedics Trauma,2005,7(4):314-317,331.Chinese

移位方法 篇4

关键词: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相关。股骨颈骨折相关的合并症随着年龄及受伤时已有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病死率较高, 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1]。目前, 临床上手术方式以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主。本文就这三种术式的疗效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0例, 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20例。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有明确外伤史, 受伤时间在7 d以内, X线或CT检查显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Garden分型Ⅲ、Ⅳ型) [2]。排除标准: (1) 全身合并其他内科疾病, 不能耐受手术者; (2) 病理性骨折患者。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牵引恢复下肢长度。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对症治疗基础疾病。手术治疗:A组骨科牵引床牵引下复位应用导向器置入导针C臂机透视位置满意, 拧入长度合适的中空加压螺丝钉。B组常规切口, 取出股骨头, 切除关节嚢和髋臼盂唇, 置入人工髋关节柄, 选择匹配的小球头, 复位髋关节, 放置引流管于假体后方。C组在B组操作基础上磨除髋臼关节软骨面, 按常规要求置入人工髋臼, 置引流管。

观察指标:3组术前关节Harri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情况;随访术后两年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区并发症情况。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组在术前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相似, 术后两年评分与术前比较, 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3种术式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都有效。术后C组评分最高, 依次是B组、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A组最少, C组最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的6例;B组假体脱位松动的2例;C组术区无并发症。

讨论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 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随着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基础疾病治疗的发展, 手术已成为该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2]。术前要评估年龄、活动度、骨密度和基础状况等。目前, 临床上手术方式以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主。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是与股骨颈骨折重要的相关问题。导致内固定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因素首先是骨折复位的质量, 其次是内固定物放置是否正确, 以及骨折类型[3]。确实发生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仍是安全成功的解决方法。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治疗目标在于保留关节功能。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骨密度较好的患者可选择内固定术, 3枚加压螺纹钉具有较强的抗剪力弯应力和抗扭转力[4,5,6]。也有学者认为空心钉内固定术适宜于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 而对移位型患者因血运破坏较大复位欠佳等原因其并发症和再手术率较高。骨质疏松粉碎骨折不应进行内固定治疗, 应行假体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有文献报道术后5年髋关节磨损达64%[7]。故本术式应用于高龄功能需求低生存期有限的患者, 这类患者行半关节置换并发症低。在55~70岁体质较好的患者, 可考虑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虽然存在感染、假体松动和关节脱位和费用较高的问题[8]。但术后随访并发症和需要二次手术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故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伤前较活跃、预期寿命5年以上的患者应该是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孙守全, 韩述军.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2 (7) :512-513.

[2]邬红卫, 熊自强, 马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31 (20) :3123-3124.

[3]刘月明.用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新鲜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4, 10 (9) :206-207.

[4]陈家禄, 彭昊, 刘莉, 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的力学对比及疗效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 14 (5) :309.

[5]张鹏翼, 于沈敏, 李敏, 等.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6, 13 (4) :75-77.

[6]沈惠良, 王强, 雍宜民.多枚7.0 mm空心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3例[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7 (16) :148-150.

[7]王晓凯, 王可良, 张志成, 等.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25 (4) :310-313.

“心理移位”的境界 篇5

一天上午的第二节课,王老师正在我班聚精会神地上化学课时,忽然,教室外面的高音喇叭里播放起《卷席筒》来,当曹保山审案叫曹张苍时,有几个学生随口应道:“有。”这下可气坏了王老师,他立即查问道:“谁答应的?”没有人承认,王老师怒气冲冲地走出教室,找到了我,说明了刚才的情况。我不慌不忙地走进教室,眼光朝全班同学扫视了一会,平静地说:“刚才有几位同学开小差,听起戏来了,但这不能全怪这几位同学,我们教室离高音喇叭太近,窗上的玻璃又不全,就是教师也不免听几句,这是我们学习的不利条件,我们怎样克服呢?”说完,我注视着全班同学。这时,有几位同学答道“:专心听讲,就能克服。”我肯定地说:“对,专心致志就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听讲。刚才几位同学没有这样做,对不对呢?”只见几位同学低下了头,我又继续诱导:“不是要批评这几位同学,而是看这几位同学有没有克服这种困难的勇气。”只见最后一张桌子上的两位同学举起手,站起来惭愧地说:“我刚才应声了。”接着又有一位站起来承认了。可见,教师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臆断来框套学生,尊重学生并努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可以使学生摆脱困境,对教师心存感激,那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批评了,从而使师生能够融洽相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他要“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他认为这一点对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因为不这样,就可能永远不会理解学生。“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意味着教师在面对差生和落后的学生时,要注意进行“心理移位”,想一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不是也犯过错误、做过错事吗?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最气愤老师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自己?这样想来,就会理解学生犯错时的心情,就会想到学生还是个孩子,对一个不成熟、十分幼稚的孩子出现的过失或错误,当以什么方式、什么态度去教育为好。这样想来,就能够冷静地控制自己,去采取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同时也会产生良好的情感期待。

采用心理移位这种方式来调整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其变得融洽、合作、团结和相互支持,加强了师生之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程度,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教师要做到“心理移位”,具体地体现为:

1.理解尊重学生。做为人民的教师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教师尊重学生,应完全地、无条件地接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乏味、困惑产生的焦虑和挫折,并且接受学生达到时的那种惬意。教师用这种高尚、无私的人格去感化、容纳学生,就会换回学生积极的、自我的、主动的学习,从而产生更大的创造力和自我责任感。

2.给学生台阶下。当学生有了过失或处于尴尬境地时,教师应及时地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可以使学生摆脱困境,这样教师就会得到学生的及时回应———激励自己做得更好。

3.适时教育。心理移位要把握教育的分寸,有分寸地对待学生,这意味着善于化解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同时不再引起新矛盾。教师把握住了教育分寸,在师生交往中才不至失信、失礼,如果把握不好教育时机,意气用事,可能会伤害学生,适得其反,从而失去了心理移位的作用。

心理移位,能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但不仅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还要求教师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基本的合作素质。这样,师生之间就很容易沟通,心理距离就很快缩小了,从而创造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

再论“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 篇6

关键词:领有名词提升移位,领有名词,授格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不少学者在最简方案的框架下, 对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来解释汉语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所谓的领有名词是围绕下面的汉语句式所作的研究。

(1) 张三死了父亲。

(2) 张三掉了两颗门牙。

(3) 桌子断了一条腿。

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上面这些句子有一个共同点, 即主语不是句子的施事者, 前后两个名词短语间存在隶属关系, 表“另有”的名词占句子的主语位置, 表“隶属”的留在宾语位置, 这两个成分之间有领有隶属的关系, 分别被称为领有名词和隶属名词。

1. 文献回顾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近些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兴趣, 国内很多人对此进行研究。在此主要简要回顾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1.1“部分格”的观点

徐杰 (1999) 综合考察了“张三死了父亲”、“张三被杀了父亲”所代表的带“保留宾语的被动句”和“领主属宾句”, 并且认为这种句式有一些共同点, 即推导派生过程中都运用了领有名词提升移位这一语法规则。因此, (1) (2) 的句子都是通过下面的过程生成的。

(4) [e死了[张三的父亲]]。

(5) [e掉了[张三的两颗门牙]]。

为了解释移位的原因, 徐运用了非宾格理论 (unaccusative case theory) , 即认为“死”“断”“掉”等动词不能给后面的名词指派宾格, 要成为合法的句子, 必须通过格鉴别式才能成立, 因此, 在句子的生成过程中 (2) 中的“张三的两颗门牙”整体前移到主语位置获得主格, 或者只将“张三”提到句首, “两颗门牙”留在宾语的位置, 句首主语移位的原因是为了获得主格, 而留在原位的获得部分格, 从而使以上句子合法存在。对于整体前移的原因, 已经达到统一的认可, 是格驱动的结果, 因此, 本文主要讨论留在原位的隶属名词的句法意义。

1.2“格传递”说的观点

韩景泉 (2000) 为解释领有名词提升移位指派格位问题, 以Chomsky生成语法的格理论为参照, 提出了“格传递说”的观点。格传递说认为, 名词词组的赋格是通过如下语链实现的, 即在语链上某个位置获得的格位可通过语链传递。

(6)

韩认为领有名词词组本身具有所有格, 移位时所有格留在原位, 领有名词因无格而移至表层主语位置获得主格格位, 并在原位置留下语迹, 与语迹形成语链。同时领有名词词组通过语链将“主格格位”传递给“语迹e (的) +隶属名词”这个深层逻辑宾语整体, 这样整个句子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1.3“核查理论”的观点

在最简方案框架理论下, 格被视为一种不可解释的特征, 因此在推导过程中要进行核查。温宾利 (2001) 认为, “部分格”和“格传递”的观点不能十分圆满地解释领有名词移位后留在原位的隶属名词的赋格问题。温指出, 汉语I°和DP具有强[D]特征, 在如 (7) 所示的例子中, 在推导的某个阶段, 形成DP“张三的两个门牙”, 该DP与动词“掉 (了) ”合并为VP“掉了张三的两颗门牙”, 该VP再与I°合并, 即形成如下的句子:

(7) [I’I°[VP掉了[DP张三的两颗门牙]]]。

温指出汉语名词性成分的[D]特征是强特征, 而[格]特征是弱特征, 所以[D]特征的核查应是移位的根本动因, 从而解释了领有名词提升移位后隶属名词的赋格问题。

以上是对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研究的3种主要观点。除此之外, 孙晋文、伍雅清 (2003) 从“论元增容”和“语段推导”分析了领有名词提升移位, 也有其他相关的研究。对于领有名词提升移位这一汉语现象不同的学者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 目前并没有达到统一的认可。

2. 笔者的研究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以往对动态助词“了”的研究, 笔者主要认为“了”字可以分为两类了1和了2.了1被定性为动态助词, 了2则是语气助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 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 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 笔者主要从动态助词了1入手进行研究。

2.1 笔者的理论基础

2.1.1 转换生成语法认为屈折短语IP的中心语I包括的时态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进行时和完成时等。

2.1.2一种语言都有特定的方式来表示时态, 根据OPH (Overt Parameterization Hypothesis) 假说, 只是汉语与英语的屈折形态很不相同。

2.1.3功能性语类可以呈现显性状态, 也可以呈隐性状态, 功能性语类的显性状态和隐性状态可以涵盖形态丰富和形态匮乏的语言。 (Radford, 2000)

2.1.4功能性语类I在时态分句中, 可以给时态分句的主语授格, 主语与屈折词I保持一致, 与V无关。

2.2 笔者的假设

以往的研究认为汉语是I°, 即无屈折形态的变化。笔者假设汉语中存在一个功能相似于I的屈折词“了”, 可以体现时态的变化, 只不过汉语不像英语那样形态变化明显。

(8) 张三死了父亲。

从上面的句法分析看出, “了”起到了I作用, 笔者正是在此基础上假设:如果汉语中存在类似于“I”的功能性语类, 那么就可以解释这两个句子里面隶属名词的授格问题。“死”、“掉”、“垮”这样的词属于不及物动词, 笔者假设这些词和功能性词“了”一块出现, 增加了授格能力, 给后面的隶属名词授予主格, 因为“死”和“父亲”之间并不是动宾关系, 所以得到的格不是宾格, 而是主格, 而且I本身也只能授予主格。动态助词“了”本身可以体现时态的变化, 这在许多文献中已有提及 (金立鑫, 1998) , 因此本文认为隶属名词“父亲”“两颗门牙”可以留在原位, 正是因为它已经满足了本身的格要求, 没有必要移位, 即形成如下的句子:

(9) 张三死了父亲。

(10) 张三掉了两颗门牙。

汉语中除了可以用动态助词“了”体现时态之外, 还可用“过”“将”“会”“已经”等来表示时态, 虽然没有英语那样有明显的时态变化, 但并不能说明汉语中没有时态的存在, 对于动态助词“了”的研究只是对汉语中特殊语言现象的一个尝试, 还需要更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

3. 结语

笔者在回顾以往文献的基础上, 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解释领有名词提升移位后隶属名词的授格问题, 汉语的时态、数、人称等的变化是通过词语的选择实现的。如“着、了、过”体现时态变化, 笔者引用了动态助词“了”去分析这一问题, 认为汉语的动态助词“了”相当于英语的功能性语类I, 可以给后面的名词授格, 这样就解决了领有名词提升移位后隶属名词的赋格问题, 从而解释了此类汉语现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Andrew Radford, 2000, 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韩景泉.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现代外语, 2000, (3) .

[3]孙晋文, 伍雅清.再论“领有名词提升移位”.语言科学, 2003, (6) .

[4]金立鑫.试论“了”的时体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1) .

[5]温宾利.领有名词移位:基于MP的分析[J].现代外语, 2001, (4) .

移位空间上的拓扑性质 篇7

关键词:移位空间,自相似集,度量,拓扑性质

1. 引言

移位空间∑和由它及其上的移位映射σ构成自移位系统 (∑, σ) 以及子移位系统在动力系统及遍历理论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此外, 移位空间还是理解自相似集的拓扑结构的关键。本文在移位空间∑上定义度量, 证明了移位空间∑是关于一相似系统的自相似集, 借助于一定的等价关系, 我们证明了每一个自相似集都是移位空间的一个商空间。

2. 预备知识

定义2.1对m≥1, 我们定义

定义2.2设S={1, 2, …, N}, N≥2是正整数, 赋予S以离散拓扑, 则积空间

3. 主要结果

证明:我们注意到

利用

参考文献

[1]Falconer K J.The Geometry of Fractal Sets[M].Cambridge:CambridgeU niversityP ress, 1985.

[2]Wolff T H.Lectures on Harmonic Analysis[M].New York:Academic Press, 2003.

上一篇:经济网站下一篇:羊口蹄疫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