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检查

2024-11-01

顺序检查(精选7篇)

顺序检查 篇1

产前超声检查是筛查异常胎儿的主要方法,规范的超声检查是防范风险的核心所在。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2月住院分娩和引产且最终诊断有畸形的334例新生儿和引产儿的资料,比较九步骤顺序扫查法与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的检出率与漏诊率,探讨九步骤顺序扫查法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和引产的孕妇22 033例,依据新生儿或引产儿产后外观、产后超声、尸体解剖或手术结果,最终诊断334例存在结构异常。根据孕妇超声检查的项目分成系统超声组和常规超声组,其中系统超声组2786例,年龄18~42岁,平均(25.9±5.2)岁;孕龄22~28周,平均(24.1±3.4)周。常规超声组19 247例,年龄18~45岁,平均(28.3±4.8)岁;孕龄为13~41周,平均(27.2±8.4)周。

1.2 检查方法

超声诊断畸形儿标准参照《中国出生缺陷检测方案》的监测类型确定。

1.2.1 系统超声组

首先确定胎方位,然后按照胎儿颅脑、面部、脊柱、胸部、腹部、四肢、脐带、胎盘、羊水的顺序分九个步骤扫查,检查至少20个切面,各切面至少留取1幅图存储在超声图文工作站上:(1)颅脑: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小脑水平横切面;(2)面部:眼眶水平横切面,面部正中矢状切面,上唇冠状切面;(3)脊柱:全段纵切面;(4)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5)腹部:腹围标准切面,膀胱脐动脉出脐处切面,双肾水平横切面,左肾纵切面;(6)四肢:双上肢平面(以远端肢体为主),双下肢平面(以远端肢体为主、足跟部纵切);(7)羊水:羊水最深平面;(8)脐带:脐动脉血流频谱图;(9)胎盘:胎盘附着位置平面。测量数据包括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肱骨长、小脑横径、后颅窝池宽度、侧脑室宽度、脐动脉血流S/D值、胎盘厚度、羊水最大深度及羊水指数,并估测胎儿孕周及体重。采用GE-E8和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6.0 MHz,选择胎儿程序及胎儿心脏程序,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时应用经腹容积探头,采用表面成像法和透明成像法。由获得产前超声筛查资格认证的高年资医师检查,检查时间一般约需30 min,如发现胎儿某结构异常,相应增加切面进行重点观察。

1.2.2 常规超声组

确定胎儿数目、胎位,测量双顶径、股骨长、羊水最大深度、脐动脉血流频谱,观察脊柱连续性、上唇线、胎盘位置及成熟度,对胎儿严重致死性畸形进行粗略筛查。采用GE-V730、GE-L7和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5.0 MHz,选择胎儿程序,检查时间一般约需5 min。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系统超声组和常规超声组确诊胎儿畸形例数比较

常规超声组共19 247例,产后及引产后确诊胎儿畸形243例,正常19 004例;系统超声组共2786例,产后及引产后确诊胎儿畸形91例,正常2695例。系统超声组胎儿畸形例数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系统超声组和常规超声组胎儿畸形超声检出率比较

常规超声组检出胎儿畸形191例,正常例数19 056例,超声阳性检出率9.9‰(191/19 247);系统超声组检出胎儿畸形86例,正常例数2700例,超声阳性检出率3.1%(86/2786)。系统超声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系统超声组和常规超声组胎儿畸形超声漏诊率比较

常规超声组诊断胎儿畸形191例,漏诊5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8.6%(191/243),漏诊率21.4%(52/243);系统超声组诊断胎儿畸形86例,漏诊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4.5%(86/91),漏诊率5.5%(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我国出生缺陷率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每年新增缺陷儿80万~120万人,平均每30秒就有1个缺陷儿出生,其中,肉眼可见的严重出生缺陷儿为20万~30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产前超声检查是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措施,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卫生部于2002年颁布了《产科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并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规范、系统地检查胎儿,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有学者报道产前超声检查至少检查9个切面[1],但因切面太少,极易漏诊胎儿某些严重畸形;亦有作者报道至少检查32~39个切面[2],但因切面太多,检查耗时太长,不利于基层医院大规模开展。笔者参考国内外产前超声筛查经验,归纳总结出九步骤顺序扫查法,该方法对胎儿检查比较系统、全面,分九个步骤顺序扫查,不容易漏项,检查内容所要求的20个切面几乎涵盖了胎儿各系统的重要结构,极大提高了胎儿畸形超声确诊率,显著降低了胎儿畸形超声漏诊率,对降低出生人口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系统超声组检出的胎儿畸形种类较常规超声组明显增多,尤其是对胎儿的颜面部、肢体及心脏畸形等部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检出一些常规组未诊断出的畸形,如Ⅰ度唇裂、小下颌、胼胝体缺失、膈疝、隔离肺、肺囊腺瘤、体蒂异常、重复肾、后尿道瓣膜狭窄、桡骨缺失、手缺如、多指(趾)、足内翻等,以及一些严重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系统超声组阳性检出率为3.1%(86/2786),而常规超声组阳性检出率9.9‰(191/19 247),系统超声组胎儿畸形检出率较常规超声组显著增高,主要与笔者所在医院是全市唯一的产前诊断中心,本市及周边地区前来会诊的及本院门诊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多选择系统超声筛查有关。

系统超声组漏诊2例室间隔膜部缺损,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室缺口太小(均小于3 mm),由于胎儿期存在卵圆孔及动脉导管,两心室压力差基本相等,室水平无明显分流,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示均不敏感[3],故小的室间隔缺损属于目前难以诊断的胎儿畸形。1例右外耳缺如漏诊,可能与检查时胎儿体位有关,如果病变部位处于理想的观察位置,且病变部位前有足够的羊水衬托,耐心细致的扫查还是有可能筛查出来的。另外1例左侧足内翻漏诊,与检查时不仔细有关,事后调出原图,发现留存的左小腿矢状切面不标准,因此,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中,检查的内容一定要规范,遵循一定的检查顺序,多角度、多切面地进行扫查。

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后,晚孕期的胎儿畸形补漏复查也是非常必要的,此孕期应着重于脑室、心脏、颜面等器官的检查,并注意中孕期超声因表现不突出而不易发现的脊柱裂、脐膨出、胸腹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畸形[4]。系统超声组1例中孕期系统超声筛查时未发现胎儿异常,晚孕期(孕36+5周)超声发现右肾缺如,生后复查证实,漏诊的主要原因与系统超声筛查时实际孕周明显偏小有关,检查时临床孕龄为孕24+1周,而超声孕龄为孕19+3周,孕周过小,胎儿肾脏与肾周其他组织(如肠管)对比度不明显,两者很难区分。因此,进行胎儿系统筛查时选择最佳时机也是减少漏诊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20~24孕周最适宜[5],此时胎儿解剖结构已经形成并为超声所显示,而且该时期羊水较充分,骨回声影响小,有利于胎儿内脏结构的显示。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某些胎儿结构异常可随着孕周的增长逐渐减轻或加重,系统超声组1例中孕期(孕25+6周)行系统超声检查时发现单纯性后颅窝池增宽达1.45 cm,此后在定期复查过程中,后颅窝池的宽度逐渐缩小,至临产时1.09 cm,出生后一切正常。另外1例孕25+3周系统超声检查时,胎儿左肾盂轻度分离,前后径0.7 cm,此后复查4次逐渐加重,至足月时左肾外形明显增大,肾盂、肾盏高度扩张,肾盂肾前后径1.8 cm,实质明显变薄,生后复查左肾重度积水。因此,中孕期如发现胎儿轻度结构异常时,应让孕妇定期复查,动态观察其异常变化。

参考文献

[1]佘志红,王慧芳,熊奕,等.中孕期胎儿超声筛查切面的规范化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39-41.

[2]李胜利,文华轩.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3):366-381.

[3]Evans M I,Goldberg J D,Horenstein J,et al.Selective termination for structural chromosomal,and mendelian anomalies,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Am J Obstet Gynecol,1999,181(4):893-897.

[4]张晓新,许翠平,任秀珍,等.中晚孕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5):558-562.

[5]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妇幼保健院.北京市产前诊断与产前筛查工作规范(试行)[S].2008:35-47.

调整顺序 提高效率 篇2

一、变“有问先答”为“先探后答”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揭示一个问题后,往往没有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就急于求成提问学生回答,这会导致优秀学生撑门面,中后进学生坐冷板凳的局面,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研究了先探后答的策略,当问题揭示以后,让每一位学生先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让他们用自己独立的思路去解释问题,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修正和完善学生的见解,达成共识。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学校有60%的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

师:这里的60%表示什么意思呢?请你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探索后展示)

师(请学生展示图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她画了100个圆代表100个学生,那么60人就是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就是一百分之六十。

师(请学生展示图2):说说,你读懂了这位同学的表示方法吗?

生:把全校人数看成整体“1”,其中参加兴趣小组,就是参加的学生是全校学生的一百分之六十。

师(请学生展示图3):说说,你读懂了这位同学表示什么了吗?

生: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占了全校学生的,就是一百分之六十。

[反思与评析]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具有探究的天性。这种天性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转化为数学探究的热爱和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这是学习百分数意义的基础。因此,面对“学校有60%的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的学习情境,学生对“60%”会有自己的认识,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线段图等,借助于原有对分数的认识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这样,交流有了来自学生的素材,讨论有话可说,学习就有了思维支撑,学生将本来比较抽象的“60%”直观化为具体的内容,对百分数的理解变得更加有效。

二、变“有疑先议”为“存疑后议”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一旦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独立思考就急于让学生讨论,寻找统一答案,这样一来抹煞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发散性。为此,笔者让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先不急于集体讨论解答,而是让学生沉浸在疑难问题之中,当在欲解不能之时再展开讨论,学生会全身心投入,一旦茅塞顿开,会留下深刻记忆。

[案例2]“圆的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请全体学生画一个同样大小的圆。

学生有的动手画了,但一会儿又停了下来,随之发出了议论声。

师(故作不解):怎么又不画了呢?快画呀!

生:不行的,大家画出来不会同样大的。

生:对。我又不知道别人画的有多少大。

师:那可怎么办呢?请想一想。

生:要规定半径才能画得同样大。

生:规定直径也可以的。

师:那谁来规定一个半径试试。

生:我想规定画一个半径是1厘米的圆。

师:请画一画。

生(展示):确实是同样大,同桌比较一下也是。(大家高兴极了)

[反思与评析]

面对疑难问题发生思维冲突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没有思维冲突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而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思维冲突,光靠好的设计还是达不到目的的,关键在于怎样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落实。“请同学画一个同样大小的圆”是具有挑战性的好素材,教师的高明之处,就是诱发学生思维冲突。出示“请所有同学画一个同样大小的圆”以后,教师马上让学生动手画圆。“有的动手画了,但一会儿又停了下来,随之发出了议论声。”材料设计要的就是这种议论和这种效果,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冲突。这个时候,教师采用激将法:“(故作不解)怎么又不画了呢?快画呀!”学生的思维全部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得出要统一半径或直径大家才能画出同样大小的圆。这个片段改变了学生为完成任务而机械操作的习惯,提升了思维含量,体现了设计的价值,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身,学生对于半径和直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半径或直径确定圆的大小,对于圆的本质认识也更深入。

三、变“先折后想”为“先想后折”

综观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笔者发现,较多教师总是停留于先让学生折实物,然后交流折的体会这样的浅层次,这样就降低了折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依赖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操作,而难以提升到抽象思维。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笔者在学生需要动手折之前,先进行想象,交流想法之后,再进行验证,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案例3]“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认识了后,出示一张正方形白纸):请想一想,在这样的正方形白纸上是多大的一块呢?

生:把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形成4个相等的小正方形,每个就是它的。

生:对角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形成4个相等的小三角形,每个就是它的。

师:想得真不错,大家能把他们的想法一一折出来验证一下吗?(学生不仅折出了上面讨论到的方法,另外还想出了丰富多彩的图形表示)

[反思与评析]

顺序检查 篇3

一、对法定继承顺序的解析

法定继承制度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遗嘱和遗赠抚养协议, 或者遗嘱和遗赠抚养协议全部无效的情况下所涉及的遗产, 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的制度。在法定继承开始以后, 遗产继承是按先后次序进行的。在有前一顺序继承人实现继承权的时候, 后一顺序的继承人就无法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法定继承制度的两个核心是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位。1

二、我国大陆地区和澳门对法定继承顺序的有关规定

(一) 我国大陆地区对法定继承顺序的有关规定

我国《继承法》第10条明确规定了法定继承的顺序, 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为第一法定继承顺序, 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为第二继承顺序。当发生法定继承情形时, 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 第二顺序的继承人无法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时, 则第二顺序的继承人进行继承。

我国《继承法》目前采用的是“亲等继承制”, 实行配偶继承与血亲继承并重的原则。2在立法上依据与被继承人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扶养关系确定继承人的顺序、继承范围和遗产的份额。

(二) 我国澳门对法定继承顺序的相关规定

《澳门继承法》规定的继承顺序为: (1) 配偶和卑亲属;这是正当继承的第一继承顺序, 如果被继承人没有配偶, 则其遗产由卑亲属继承, 如卑亲属人仅遗有配偶, 没有留下卑亲属, 其遗产的继承则由配偶与尊亲属作为第二继承顺序继承。 (2) 配偶和尊亲属;这是正当继承的第二顺序, 如果被继承人没有卑亲属, 可以由其配偶和尊亲属继承遗产。 (3) 兄弟姊妹及其卑亲属;这是正当继承的第三继承顺序。如果被继承人没有配偶、卑亲属或尊亲属, 可以由其兄弟姊妹继承, 或由兄弟姊妹的卑亲属代位继承。 (4) 旁系至第四等血亲;这是正当继承的第四继承顺序。如被继承人没有以上顺序的继承人, 可由其旁系至第四血亲等的血亲继承, 且以亲疏划分继承的先后。 (5) 国家;如果被继承人没有配偶或者其他任何继承人, 可由国家继承。

根据澳门继承法的相关规定, 前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优先于后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如被继承人的尊亲属只能在被继承人没有卑亲属时才能成为正当继承人, 被继承人的兄弟姊妹及其子女只能在被继承人没有配偶、卑亲属、尊亲属和限度收养中的被收养人不能或不愿接受遗产, 才能以下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 如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只是个别不能或者不愿接受遗产时, 才将其名下的份额划归同一顺序的其他继承人。每一顺序的继承人中, 继承的先后以亲等的远近, 依次类推。3

三、对比澳门, 我国大陆法定继承顺序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 法定继承的顺序位较少

我国大陆地区只有两个顺序位, 没有第三或以上顺序位的继承人导导致在同一顺序位的继承人数多, 而澳门有五个顺序位。相对来说, 同一顺序位的继承人较多, 不利于将遗产集中分配给少数继承人, 遗产的生产要素性的功能发挥得不充分。对于社会生产力来说, 继承人数越少, 遗产分配越集中, 遗产继承人在保证了其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更可能将财产投入到生产中, 更容易发挥财产的生产要素性功能。

(二) 继承人的范围较窄

一方面, 我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只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特定情况下的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另一方面, 孙子女只有代位继承权, 孙子女的直系卑亲属未列入法定继承人范围。4而澳门却将其他的一些卑亲属, 尊亲属纳入继承的范围。

继承范围较窄, 更容易出现继承人不存在或全部丧失继承权的情况。虽然继承法规定, 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 由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此时遗产的继承人将延续到除被继承人子女以外的直系血亲卑亲属。但这种情况仅是我国法定继承的特殊情况, 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卑亲属, 而且也没有涉及到其它旁系血亲和尊亲属。

(三) 父母被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不够合理

相比于澳门继承法, 将父母等尊亲属列为第二顺序位, 我国的继承法将父母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当继承开始时, 如果被继承人的子女和父母都健在, 则就会导致被继承的财产可能同时被被继承人的子女和父母都继承的情况。同时, 如果被继承人还有兄弟姐妹等旁系血亲, 其父母继承的这一份遗产, 将来在其死后还将由该父母其他的子女继承, 这样就导致被继承人的遗产流向旁系血亲, 使遗产从被继承人家庭内部流向家庭外部。

(四) 配偶不应固定在某一顺序的继承人

澳门继承法规定将配偶的继承权放在了第一和第二继承顺序中。我国一直重视被继承人配偶的继承权, 现行继承法一直将配偶的继承权规定在第一继承顺序位上。这样的规定, 体现了以下两个不合理之处:第一, 和子女共同属于第一顺序的继承人, 导致财产的分配不合理。如果被继承人没有子女或者其父母也已经去世, 那么按照继承法的规定其遗产应该全部由配偶继承。这样就会发生当该配偶死亡时, 其所继承的遗产就全部由该配偶的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情形,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却无法继承遗产。第二, 配偶对家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继承顺序上与被继承人的父母、子女属于同一继承顺序, 所继承份额上也与被继承人的父母、子女继承份额相等, 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于配偶并不公平。

四、完善我国法定继承顺序的几点思考

(一) 增加法定继承的顺序位

顺序位较少, 更容易将多个亲属列在同一顺序位中的继承人, 此时分配的遗产比较分散, 这样每个人分配的资产较少, 不利于资本性能的发挥, 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 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现行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较窄, 如姑舅叔姨、曾孙子女、侄儿侄女、表兄弟姐妹等都不在法定继承的范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过于窄, 将会容易出现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 导致遗产出现无人能继承的情况。

(三) 将父母列为第二继承顺序中

父母和子女都是被继承人最近的直系血亲, 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相比, 被继承人与前者的关系比后者更为密切。在没有直系卑血亲时, 大多数人是希望遗产由父母继承。5

(四) 不固定配偶为某一顺序的继承人

即规定配偶为法定的继承人, 但不固定为某一顺序的继承人, 而是在发生法定继承时, 配偶应该与其他继承人一样按照一定的比列获得应得的财产。这样可以平衡被继承人的配偶与被继承人的父母等双方的利益, 在重视保护配偶的继承权的同时, 也兼顾保护血亲继承人的利益, 因此, 应该不固定配偶为某一顺序的继承人。

五、结语

对比于澳门的继承法, 我们不得不承认澳门继承法中的法定继承顺序有着一定的特色, 而我国大陆地区的法定继承顺序制度存在的明显的缺陷与不足。总之, 我国法定继承顺序的重建, 应当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 充分体现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人们的共同愿望。可以充分借鉴澳门继承法有关法定继承顺序的基础上, 来健全和完善我国大陆地区法定继承顺序制度。

摘要:我国现行继承法是1985年生效的, 至今已近三十年。在这期间,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生产资料的富足, 使得现行的继承法已无法满足人们继承的需要。通过对比澳门继承法中法定继承顺序的相关规定来对我国大陆地区法定继承顺序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继承法,法定继承,继承顺序

注释

11 王广震.法定继承顺序制度的完善[J].大观周刊, 2011 (22) .

22 王杲纯.中国民商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 1998.

33 &lt;民法典中文版&gt;[M].澳门:澳门政府印刷署出版, 1999.

44 吴国平.论我国法定继承制度的完善[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36) .

“表达的顺序”要合适 篇4

新学年开学初, 在一所小学的美术课上见识的一个例子, 颇有点儿典型意义, 兹概述如下———

教师问:人的头是什么形状?身体是什么形状?手臂是什么形状?腿是什么形状?

学生哑然, 表现出不知如何作答的茫然。有的学生胡乱猜测。

———别说是刚刚入学不久的小学一年级新生, 即便是成年人, 面对这样的提问, 恐怕表现出难以回答的尴尬也是必然的结果。

其实, 我是很明白这位教师的意图的, 她是想让学生说出人的头/身体/手臂/腿可以概括的基本形状。问题出在:她把课堂教学组织的先后顺序弄反了。本来属于作画的“概括”, 你问成了“是”, 事实上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状, 你让学生如何作答?

随后的教学进程中, 教师提供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圆形、长方形纸片, 让学生拼成正面直立人形。

我的建议是:完全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用大小不一的圆形、长方形纸片拼成人形, 随后问:“你是用什么形状来表示身体/手臂/腿/头的?”如此教学组织顺序, 相信学生一定能回答出教师预期的内容, 还可以达到让学生自主体会作画“概括”的目标。你以为如何?

下面的两个例子, 也关乎课堂教学表达的顺序, 有点儿雷同, 发生在小学拓展型课程《书法》科目的两位教师的“试教”过程中———

例1:课题《美之韵》,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美”字的结构, 介绍《说文解字》“羊大为美”。

例2:课题《精美的小篆》, 教师出示“百福图”, 请学生选择几个学习书写。

———坦率地说, 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表达顺序, 与上面的例子相比较, 没有造成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只是一种“老师说、学生听”的平铺直叙的教学组织, 给人平淡、乏味的感受。

我的建议是:可以稍稍改变教学表达的顺序, 采用设疑的方式, 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情感, 更多地体验新鲜材料所蕴含的价值。

建议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美”字的结构时, 可以发问:“美”字的下半部分是什么字?上半部分呢? (预期学生难以回答) 如果上半部分的中间一竖向下延长, 你认识吗?你能猜猜“美”字最初的意思吗?随后, 教师可以出示《说文解字》资料。

建议2:教师直接问学生:老师带来了几个古字, 你能猜猜, 是今天的什么字吗?PPT软件逐一出示若干个不同的小篆体的“福”字, 挑战学生是否能够辨认出来。

———这两位教师接受了我的建议, 随后的“正式”教学过程中, 果然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对于“羊大为美”的解释, 学生表现出了“果然猜对了”的喜悦;通过辨认若干个不同的小篆体“福”字, 学生对于汉字的演变有了更多的认识。总体而言, 教师稍稍改变课堂教学的表达顺序, 引领了学生的思考方向, 实现了让学生积极体验教师预期的“文化”内容。

作画顺序与基础素描 篇5

下面以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为例, 谈谈有关的教学问题。

一、内容的选择与布置

对初学绘画者, 素描对象的选择与布置, 大致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静物内容搭配合理协调。

素材选择适合初学者, 具有生活气息。

2.物体组合要有主次。

选取造型鲜明, 能在画面空间起主导作用的物体作为主体, 其他作为陪衬物, 与主体物和谐并起衬托作用。物体排列通过疏密聚散体现主次关系。

3.形体之间要有对比。

多个物体之间要考虑大小、高低、宽窄、方圆对比, 以便构成画面的形式美感。

4.物体之间要有黑白、灰、明、暗层次变化。

明暗对比要统一和谐, 有节奏感。

5.物体要有质地对比。

如质地软硬、粗细、厚薄、光滑与粗糙的对比等。

二、画面构思与构图

画面构图是引导学生在写生之前推敲画面形式的必要步骤。需要研究的问题有:

1.将物体抽象为基本形、研究形的组合关系。

如形体的大小、曲直穿插、运动节奏、明暗分布、疏密聚散等关系。用基本的骨架将画面结构和形式特征表现出来。

2.将主体物置于构图中心处, 研究物体之间的主从关系。

考虑如何运用造型语言突出主体部分, 如形的对比、明暗色彩配置、画面虚实变化等因素。

3.研究画面的统一与变化。

画面的整体结构既要统一、严谨, 又要有变化、有生动感。通过构图的归纳、取舍、加强或减弱, 使画面既有对比又协调一致, 给人以美感。

三、起轮廓

这一步骤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确定物象整体结构与画面边框的关系。

一般规律是:上面离边框略近些, 以防止物体有下沉感;左右离边框的距离根据物体内部结构来定。一般来说, 物体占面积大重量沉, 占面积小重量轻;物体暗面加投影部分感觉重, 亮面色调浅感觉重量轻。因此, 构图时在重的部分离边框距离要大些, 轻的部分要小些, 以便使画面有均衡感。

2.确定写生物之间的比例和所占空间的前后左右位置。

物体在画面上的大小一般不超过实物的大小。过大容易使画面堵塞, 太小容易使画面感觉空。根据物体的聚散关系在构图的基本范围内进行比例分割, 由左到右, 由上到下用长线划分形体的位置和高度、宽度的大体比例。

3.确定每件物体的基本比例、结构和透视关系。

考虑从主体物开始画, 利用中轴线确定物体高度, 找出其宽与高的比例, 再找到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确定其形体结构关系。待大的基本轮廓画好之后, 还要进一步推敲构图, 检查物体的大小比例、空间位置、相互的遮挡关系是否得当。将构图确定下来后就可以着手具体研究每件物体的立体结构和形的大小明暗分布。

4.明确表现物体结构和透视变化, 把形画准画结实。

我们从主体物开始具体确定轮廓, 根据物体透视规律, 将曲线形的物体用直线找出体面转折, 并将物体各局部之间的穿插、契合关系画出来, 同时确定大的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的范围。

四、去掉轮廓线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如何使画面从平面向立体表现过渡呢画这一步骤时, 许多学生往往单纯着眼在明暗色块分布上, 开始将色块用色调平铺, 这就说明还没有建立起立体观察物象的习惯。色调平涂后画面有色而无立体空间, 依然是平面效果。因此, 要要求学生用只画暗面色调, 不画亮面色调, 去掉亮面轮廓线画一部分背景的方法, 整体、全面观察和比较大的明暗调子以及体面关系。将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背景之间、亮面与暗面之间调子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进行整体考虑, 划出它们之间的正确关系。

具体方法是:从主体物暗面的明暗交界线开始, 找出暗部最暗的部分画暗部色调、比较各部分色调层次变化。背景色调层次要与主体物暗面比较, 从色调较重部位的形所构成的那些角处着手, 逐渐将亮面的轮廓线去掉, 用画将形表现准确。画调子可以用显影的办法逐步加重, 依靠明暗对比的强弱、虚实变化表现立体空间。

五、铺色调

当静物大的立体空间关系画好以后, 可以根据静物大的黑白灰色块发展色调, 逐渐将画面色调铺满。在画色调大关系时要注意色调的空间变化, 避免大面积平涂, 特别是在画大面积的重色调时, 要注意暗物体与背光物体暗面色调的对比关系。一般物体暗面的色调比重色块的受光部分重。只有画对这种明暗关系, 才能将物体的立体关系表现出来。

在铺大的色调关系的同时, 还要注意不断调整主体物暗面的色调, 以保持与背景相协调的色调关系。我们画物体的明暗色调不可能画出客观物体那么丰富的色调变化, 只能画出相对的明暗对比关系。因此, 主体与背景的调子是相互影响, 彼此关联、彼此衬托的, 必须同时来画。当然在处理画面色调时, 也可以不画背景或少画背景色调, 依靠对主体物边缘的叙事强弱变化, 来取得与背景的和谐统一。

六、深入刻画

当画面的大关系基本解决之后, 就可以对每个物体进行局部深入塑造。方法是:

1.从主体物开始将暗面最重的色调一次画够, 并具体表现局部的形体结构、空间和质感, 随时调整画面的整体关系。在局部塑造中加强体面归纳, 将结构关系画明确, 应避免含糊不清, 面面俱到。

2.深入塑造的含义并不等于多画细节, 而是要求在深入的过程中使形体更准确、结实, 造型更为概括有力度, 画面更为完整。因此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对比, 强弱处理, 艺术地再现对象真实。

表现物体空间感时, 应着力表现向纵深转折的面, 同时还要处理物体边缘的转折面, 将近处面的关系画明确, 将转过去的面画虚, 以便表现空间深度。

表现物体的各种质感, 除通过明暗对比的软硬虚实外, 还可以用不同的笔触和肌理。如, 表现光滑细腻的物体色调要均匀细致, 高光的黑白对比要强烈;表现粗糙的织物用笔要松动、粗犷。

3.画亮面的灰色调时要慎重, 防止画得过重使画面变灰, 要尽量控制色调灰度。

七、调整画面大关系

在深入刻画过程中, 容易使画面整体关系受到破坏, 出现画碎、色调画花、画灰的问题。因此, 有必要再回到整体进行调整, 将画过的调子提亮, 将不够重的部分加重, 把画碎的部分统一起来, 舍去不必要的细节突出主要部分, 使画面取得和谐完美的效果。

冷热原油顺序输送技术 篇6

油品的运输工艺在本世纪末正式推出, 从技术的诞生到推广成为长距离的原油运输经过了漫长的改进过程, 其中的原因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理论的更新。

我国对于原有的远距离运输研究起步比较晚, 但是通过积极的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而发展较快, 目前, 我国已经建成了三条远距离以及超远距离的原油输送管道。但是, 原油运输技术以及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增加。进而对原油输送的研究迫在眉睫。

2 冷热输送管道原油顺序输送的方案比选

所谓的冷热原油顺序输送管道是指利用同步的管线对冷输送与热输送的管道进行同步的铺设, 利用管道之间的热力梯度进行相应的温度保持与加热, 进而完成热输送与冷输送的过程。通过对输送管道铺设地点的土地、地形等问题进行研究, 确定包括加热站点间距、加热循环周期、冷输送原油与热输送原油之间的比例等问题进行确定。最终, 进行远距离原油输送的方案。

对于传热管道影响较大的为管道周围的土壤温度以及期间的温度梯度。在计算管道填埋土壤与运输管道之间的温度梯度的时候可以采用诸如热力分析法、数字模型法、经验计算法等相关的手段。其中比较常见的如下:

(1) 线热源法。此类手段往往将管线当成线热源, 同时能够把地表温度当作常值, 结合半无限大均匀介质 (土壤) 同时从有效传热前提之下, 能够产生土壤温度场统计公式。这个手段没有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给传热造成的影响, 因此通过这个手段产生的结果和具体现状无法保持一致。

(2) 当量环法。此类手段即为假设管道埋深为H过程中, 把能够处于油温影响范围之内的区域当成一个环。不过通过上述手段产生的结果质量同样不是很高。

(3) 温度叠加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温度叠加原理, 将管线周围的土壤温度场看作是其自然温度场 (包括有地表温度变化和初始温度场的影响) 和热油管道引起的温度场叠加而成的, 得到两个具有定解问题的方程组, 然后用数值求解的方法得到问题的解。

(4) 保角变换法与拉普拉斯变换法。此类手段借助采纳保角变换法还有拉普拉斯变化法能够把原来比较抽象的范围具体化, 另外, 在针对填埋土壤的研究方面还显得不足。比如在未来的施工条件完善与应用界定方面能够充分研究并利用土壤物性变化, 通过数值解法得到附近相关温度场。

3 顺序输送过程中的混油

顺序输送管道所产生的油品彼此往往出现混油现象, 混油段监督还有混油量管理在整个顺序输送管道过程中为非常重要的环节, 混油机理分析还有混油量统计分析往往能够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管道顺序输送的混油通常能够涵盖沿程混油、初始混油、停输混油、意外混油等等, 通常情况下沿程混油情况非常普遍。从现阶段而言, 一般指出沿程混油将下述机理当作关键前提, 依次为对流传递还有扩散传递。

顺序输送的计算公式经过了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完善与发展, 已经具有相对完整的针对混油计算的应用公式。综合而言, 当前混油量统计公式能够包括下述方面:首先为通过扩散理论演变不断调整产生的扩散理论公式;其次为通过具体信息整合产生的经验公式。

现阶段混油理论通常涵盖了一维扩散理论还有二维扩散理论。在二维扩散理论方面, 混油量统计公式, 对流扩散从整个传输环节内能够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 地位非常重要, 通过具体分析能够发现混油环节往往为二维对流扩散环节, 也就是轴向伸展还有径向伸展。

轴向伸展往往因为管流横截面效率失衡造成的, 但是径向扩散往往因为浓度梯度造成, 径向扩散能够推动浓度保持平衡。混油二维理论即使质量水平比较高, 不过和一维理论进行对比操作难度较高,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无法实施, 但是一维研究能够有效实施, 现阶段一维模型从具体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利用一维模型对管道截面进行计算, 进而求得原油运输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以及平均浓度。在对其进行混油长度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综合混油浓度进行解析。混油量统计质量往往决定于轴向有效扩散系数科学性, 此角度欧美世界研究人员开展了系统的分析还有实际试验, 同时表明了从紊流范围中比较健全的混油量统计公式。

在统计公式方面, 具体操作过程中得到普遍的采纳的为公式, 主要是从获取还有研究同顺序输送管道联系紧密的各项信息前提之下制定的混油量统计公式。其他国家部分项目企业从开展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规划过程中往往借助的即为此经验公式。同时, 部分高水平统计软件从开展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量统计过程中普遍借助的同样为经验公式。

这些公式只能在运输环节内流速大体稳定基础之上得到采纳, 不过从具体操作环节内, 因为各方面不确定因素的作用造成流速无法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强.原油顺序输送技术研究[D].常州:江苏工业学院, 2007:74-76.[1]刘强.原油顺序输送技术研究[D].常州:江苏工业学院, 2007:74-76.

[2]鹿广辉, 张冬敏, 于达等.冷热原油交替输送的传热过程研究[J].油气储运, 200726 (4) :14-16.[2]鹿广辉, 张冬敏, 于达等.冷热原油交替输送的传热过程研究[J].油气储运, 200726 (4) :14-16.

[3]王凯张劲军宇波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管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23 (6) :63-66.[3]王凯张劲军宇波原油差温顺序输送管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23 (6) :63-66.

[4][37]Liu Yung-Chien, Hwang Kao-Shing, W ang Feng-Sheng.A mixed-coding scheme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to solve mixed integernon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s[J].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04, 47 (8/9) :1295-1307.[4][37]Liu Yung-Chien, Hwang Kao-Shing, W ang Feng-Sheng.A mixed-coding scheme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to solve mixed integernon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s[J].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04, 47 (8/9) :1295-1307.

学好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篇7

一、表的记忆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列了常见14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并在其中插入了作为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标准的非金属———氢, 若把此表中的每5种金属 (包括非金属氢) 分为一句, 则恰好分为三句, 即: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按此三句进行记忆既容易又不至于记颠倒了顺序。

二、表的理解

首先要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含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常见金属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难易程度的顺序。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不同的金属失去电子的能力不同, 通常情况下越容易失电子的金属, 其金属活动性越强, 即在溶液中越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其次要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具体应用在习题中。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下列四点: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 在水溶液里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它的活动性越强。根据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 可判断它的化学活动性。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 则反应越剧烈。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4) 单质铁在与酸、盐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总是生成+2价的亚铁。

上一篇:动态规划算法综述下一篇:投资者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