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商贸专业(精选5篇)
财经商贸专业 篇1
2005年,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完成了前五年全市20万中职生的专业结构调查,并以原广州财政学校、广州市财经职业高级中学、番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原广州一商中专学校四所学校为代表,开展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课程建设研究”的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研究。2006年,广州市中职财经商贸教研会组织全市22所学校的教师开展了财经商贸专业课程调研。2007年,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以原广州财校为依托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证研究,广州市财经商贸教研会及7所试点学校以“会企”、“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了中职沙盘课程开发及师资培训,等等,这些研究对财经商贸专业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在此基础上提出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中职财经商贸专业发展、特征以及对课程建设的影响
1.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呈现规模大、增长快、结构简单的特征
在广州市中职教育10个专业类别中,财经商贸专业学生规模平均占总体规模的30%,2003年至2005年中职规模的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1%,而财经商贸专业为19%。可见,开展财经商贸专业课程研究、教学改革工作在广州市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此外,财经商贸类专业结构简单,主要集中在会计、电子商务、物流、商务外语、国际商务、金融六大专业中,因此,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相对而言容易抓住重点。
2.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培养的是“服务型”人才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服务业以及企业的内部服务机构中就业,如金融企业、物流企业、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等等,可见,培养的是“服务型”人才。服务的本质特征必然影响课程建设。服务的本质一是“每个人都是服务领域的专家”,反映了服务性职业的技术含量相对而言不高,但是不能就轻视专业训练及实践,因为看似简单的服务,要做到非常专业,其难度也不小,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的关键能力,因此,财经商贸专业课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能力,还必须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本质二是“大部分服务都是由可见和不可见的部分构成”,这增加了课程内容开发及教学的难度,难度在于如何将不可见的部分显现出来,让学生去真正感悟;本质三是“商品是用于消费的,而服务是用于体验的”,因此,课程的实施也必须重视体验式教学,这样才能与服务的职业特性相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毕业就业呈现小型化、基层化、多元化、同质化四个特征
“小型化”是指学生的就业企业主要是小型的民营企业及私营型企业,这些企业为中职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基层化”指就业岗位是最基层的,这是由中职学历较低决定的。小型化和基层化特征要求课程设置立足于一专多能,基础打宽,利于学生的转岗再就业。“多元化”是指就业的岗位多种多样,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不可能满足过多的职业要求,必须选择重要的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同质化”是指不同专业所从事的岗位交叉性很大。我们对财经商贸类的七个专业4123人的毕业去向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就业岗位非常分散,多达33个,有的岗位与专业几乎不相关;二是不同专业从事的岗位却很相似,会计和电子商务这两个分属不同类别的专业有八个岗位重复,会计和金融专业不仅就业岗位相似,而且每个岗位的就业比率较为接近。尽管影响职业活动的同质化因素有很多,但其中中职教育的专业划分过细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适度地粗化专业,有利于课程建设,例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宽基础”模块课程,可立足于财经类专业的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
二、策略一:以服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专业培养目标
1. 以服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前提
在当代,经济发展迅速,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着眼于目前就业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终身职业教育理念迅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以会计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的具体目标就是其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但不能忽视两点,第一,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有13%是升学的,课程设置必须兼顾升学这一任务;第二,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一次就业服务,更要为学生转岗再就业打下基础。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是灵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2.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每一专业培养目标由其岗位群职业能力来确定,由于财经商贸专业的就业岗位“多元化”,在课程建设中根据关联性、就业比重、适量性三条原则来确定专业的岗位群。关联性是指取专业关联性大的岗位,舍关联性小的岗位;就业比重是指取就业比重高的岗位,舍就业比重低的岗位;适量性是基于三年的中职教学时间能够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每个专业取四至六个岗位数来相对缩小就业岗位群。按照这些原则确定的岗位群是比较科学的,例如,对于会计专业,我们选择会计、出纳、仓管员、文员、银行柜员、业务员作为就业岗位群来开展工作任务分析,其岗位覆盖率达96%,由此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会计、出纳、银行柜员、仓管员、业务员等岗位的职业能力,熟悉岗位操作流程,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专业能力,还要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是指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学生能够迅速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实践证明,企业已将关键能力摆在中职生用人标准的第一位。
三、策略二:兼收并蓄多种课程形态
不同的课程形态,产生不同的课程功能。在财经商贸课程建设中,要避免课程形态的单一化,我们主张多种课程形态并存,功能互补。原有中职课程体系主要是学科课程,近年来,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倡导任务引领型课程。
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实践证明,学科课程在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中不能简单摈弃,应适度保留。学科课程以知识为逻辑主线,具有知识容量大、系统的特征,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财经法规课程仍然要保留学科课程形态。
任务引领型课程是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中,因任务选定及其作用不同,任务引领型课程主要有:实操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
技能训练课程是将工作中非常重要、经常出现的技能单列出来,进行专门训练,例如点钞课程。
项目课程选择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以完成这一任务为主线选择、组织课程内容,重在培养职业能力。对于中职学生,典型任务的选择不宜过大,一般侧重于一项或者两项专门的能力培养。例如,会计专业开设出纳业务、涉税业务办理、工资核算等项目课程,这些项目课程培养目标明确,结构简单,而且教学安排灵活。
综合实践课程也是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与项目课程不同的是,综合实践课程一般以系列的工作任务为内容,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常常综合了多个岗位或多个专项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顶岗实习、企业经营沙盘模拟。
综上所述,不同形态的课程发挥着不同的教学功能,每一个专业应由多种形态的课程组成,不同形态课程所占的比重,应根据专业的职业属性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情况而定。
四、策略三:以任务驱动开发课程内容
如前所述,项目课程、实操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这三种课程形态都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为使课程结构内容与工作结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课程内容编制时必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开发任务驱动式课程内容。以任务驱动开发课程内容,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1. 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本依据
这是保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科学性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明确工作结构和内容,那么开发职业教育课程门类的整个过程就缺乏科学依据,只能凭主管臆断,从而使课程结构陷入学问化的误区。工作任务分析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头脑风暴法,按岗位邀请一批行业专家,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就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自由发表意见,主持人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同时将行业专业的意见有序地记录在“工作任务分析表”中。工作分析表一般分为任务领域、单项任务及任务行为三个层次,采取层层细化的方式将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行为和要求清晰地呈现出来。例如出纳员的工作领域包括办理现金收付、办理银行结算、办理外币业务、购买发票、执行预算和整理单据六大项,其中“办理现金收付”由收款、付款、登记日记账、盘点、补充库存或送存五个单项任务组成,而其中“收款”又由收款、点钞与鉴别伪钞、开具现金收据(发票)三项任务行为组成。
2. 将工作领域内容向学习领域课程转化
仅仅开展了工作任务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才能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对工作任务分析表的完善和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工作,主要由教育专家来承担。教育专家一般由课程研究的行家、教学一线不同课程(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教育专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职业发展要求,再进一步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典型任务转化成课程,每个课程可以对应着一个或若干项典型工作任务。转化的过程既要注意保持工作任务及过程的完整性、独立性,又要避免知识、技能的过度重复,对于重复性非常大的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单列为课程。以会计专业为例,根据同级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对工作任务进行归并,最终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39项。这39项典型工作任务合并为23门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实操课程、项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3.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制课程结构和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制的课程是根据完成任务需要而学习知识和技能,以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为学习评价的依据。其课程内容特征表现在:学习任务源自工作的典型任务;任务的完成必需以一定的职业情境为载体;完成任务的过程是课程的主线;知识、技能的学习服务任务的完成。以“会计基础工作”课程为例,该课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包括八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项任务组成,其中“填制业务单据”是按岗位展开单据学习的,“填制记账凭证”是按业务展开学习的。每个任务都是在相应的职业情境下开始的,以一个个实践问题的解决来引发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并形成职业素养。
五、策略四:建立“宽职业群,活专门化(岗位)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是一个专业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安排的重要依据。针对财经商贸专业的就业特征,借鉴“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化课程建构思想,提出建立“宽—职业群,活—专门化(岗位)方向”的模块课程。将纷繁的课程门类进行模块化组合,不仅增强课程编排的灵活性,而且让学生打下较宽的专业基础,适应多岗位的需要,同时,学生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某一专门方向的能力。
财经商贸专业“宽—职业群,活—专门化(岗位)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本结构图示如下:
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由两级课程构成,第一级就是模块课程,第二级为单个的课程。模块课程包括文化课模块、专业通用模块、专门方向模块。以新开发的会计专业课程方案为例,专业通用模块有17门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有11门;专门方向分为财务会计、银行柜员、企业物流、文员以及升学五个方向模块,每个方向有2~3门课程。
六、策略五:在课程建设中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及实施能力
广大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是课程实施的直接执行者,师资队伍结构和教学水平高低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保证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有效进行,必须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以及课程开发的能力。
1. 在课程建设研究中提高认识水平
课程建设不是闭门造车,不能只依靠专家去开发课程。在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中发动广大教师去调查,要求教师们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师不仅体验到了课题研究的艰辛,更获得了第一手信息资料,真正体会到“就业为导向”的真谛。此外,教师们参与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直接参与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开发过程,从而对这类课程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下一步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奠定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今,广州市有200多位财经商贸专业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建设工作。教师们在行动中转变观念,因此,笔者认为,课程建设的过程是最好的师资培训过程。
2. 以评促研提高教学能力
以评促研是一项重要的教研手段。评比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评比加深教师们对某一专题的认识和理解。广州市中职财经商贸专业教研会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评比活动,例如,说课比赛、教学方法课例评比、专业技能大赛,等等,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教研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身需要。由此,两年来,广州市有8位财经商贸专业教师分别获得全国大赛一二三等奖,有近百人次参与全国的课程建设工作,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3. 举办专题性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专业的不断发展决定教师不断要接受继续教育。以物流专业为例,物流人才紧缺,培养物流人才的教师也紧缺,从全国到地方,开展针对物流专业知识、物流技能以及物流教学教法的师资培训,参与培训的教师踊跃,大大缓解了师资不足的矛盾。同理,随着课程开发的加速,开展新课程内容及教学教法的师资培训必须跟上,否则再好的课程,没有人实施,或没有真正能理解课程的人实施,也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课程改革就不能谓之成功。例如,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发出了中职沙盘课程,在开发该课程的同时对120多位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壮大了这一课程的师资队伍,保证了这一课程实施的效果。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的课程建设,涉及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师资水平的提升实现课程的预期效果,从而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功能。当然,课程建设牵涉面广,需要明确的思路、科学的方法,以及长期的努力,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
[2] 袁江.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2) .
[3]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属性、冲突、定位与前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9) .
[4]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 .
[5]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 .
[6] 宣以麟.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
财经商贸专业 篇2
财经商贸系方队解说词
下面入场的是财经商贸系四个方队,财经商贸系会计电算化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现有18个教学班,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打基础、练技能、创佳绩,会计专业取证率平均达21%,12会计5班更是创纪录达到62%,财经系代表队代表学校参加省组织的技能比赛,他们为了科工的荣誉,努力拼搏,不负众望,于4月20日载誉归来,在十三个代表队中荣获团体二等奖,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喝彩!财经系四个方队,第一方队为男生方队,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主席台,用它们的阳刚之美和矫健的身姿尽现了自己的风采,三个女生方队也精神抖擞地走来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用自信、自尊、自爱去书写自己的青春。五彩的花环,多彩的梦想,相信她们会用坚实的脚步、飒爽的英姿去迎接那美好的明天。
财经商贸专业 篇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 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承担着为海西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 因此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就尤为重要, 但目前却缺少科学系统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质量规范及专业建设标准。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 从教育实践出发, 探索研究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育质量标准。《教育大辞典》对“教育质量”的解释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 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而所谓“教育质量标准”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育质量规范, 是对培养目的、培养过程、培养结果的价值取向。只有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贯彻落实国家职教方针政策, 围绕教育目的预设标准、教育培养过程标准、教育输出结果这三个维度, 建立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育质量标准, 形成专业教育质量规范, 并有效推进深化实施, 建立科学监督评价机制, 才能提高整体专业建设水平, 才能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2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教学存在问题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 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水平有所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 专业设置定位模糊, 专业建设同质化较严重。财经商贸类某些专业设置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急需调整优化。某些专业定位偏离“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 模糊技能型人才和学科型人才的界限, 忽视中职职教办学特色。某些专业建设由于不能较好整合发挥优势资源, 又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造成各校建设情况大同小异, 无法形成专业品牌特色。
(2)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校企合作广度深度不够。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 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仍沿用“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与“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背道而驰, 难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有的学校虽然提出“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但由于没有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造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并未真正落实校企协同育人。
(3) 课程设置滞后脱节, 课程建设缺乏职教特色。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 课程设置脱离职业岗位需求, 课程内容脱离职业标准要求, 实践课程学时安排较少。核心课程建设缺少专业特色, 教材选用缺少科学标准, 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乏善可陈。
(4)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教学技术手段拘泥形式。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味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传授理论知识, 使教学过程缺少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难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同时, 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运用不够广泛, 也尚未形成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5) 实训条件相对落后, 顶岗实习管理浮于表面。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投入偏少, 仍以“机房+模拟仿真软件”为主, 其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大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校外实训基地由于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实践教学安排、实训安全管理等原因, 无法发挥最大的实训效能。而顶岗实习存在制度不严、管理力度不够、考核无果等现象, 不同程度的“放羊”管理使实习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6) 师资结构不够合理, 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通过对300名专任教师调研显示, 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年龄偏年轻35岁以下占59%, 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只占21%, 所教授课程的专业与自身专业完全对口的只占38%, 中高级技能水平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只有45%, 出现不同程度职业倦怠的教师占61%, 部分教师下企业实践有名无实等, 可见师资结构需要优化, 整体师资水平需要提高。
(7) 就业质量不甚理想, 社会服务能力较为薄弱。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虽然初次就业率较高, 但就业对口率低, 薪酬待遇低, 就业满意度低, 导致就业稳定性不高, 就业质量有待提高。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寥寥无几, 社会服务能力较弱, 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不足。
3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提高思路
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应该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明确专业办学定位, 加强专业特色建设。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积极开展专业调研, 做好人才需求分析以及专业设置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和优势, 紧贴市场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遵循适应需求原则、特色性原则、宽口径原则、适度超前原则。[1]同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科学调整财经商贸类专业,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各专业应该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专业的层次定位、职业岗位范围及职业标准、人才规格,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 构建专业建设标准, 建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专业特色建设。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福建省财经商贸类专业应立足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海西经济区服务产业发展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践行现代学徒制,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专业应该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建立健全长效的校企合作交流机制, 共同制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建设财经商贸类专业群,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 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同时还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 推进中高职教育紧密衔接, 实现“系统培养, 多样成才”培养目标。
(3) 深化调整课程结构, 校企共建核心课程, 实施双证融通改革。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围绕职业岗位群, 对接最新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 校企共同构建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制定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性课程标准, 深化多种模式的“双证融通”课程改革, 推进中高职课程衔接。校企应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将职业岗位技能和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共同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尤其是共享型信息化教学资源。优先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选用专业课教材, 要体现“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与“学校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对接与融合,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4) 提倡行动导向教学, 强化职业实践教学, 构建信息教学环境。财经商贸类专业应将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教学过程中, 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体现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学理念, [2]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场景教学法等, 引入多元化的过程性教学评价, 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探索信息化教学技术深入应用, 开发Moodle网络在线课程以及微课程, 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5) 改善校内实训环境, 拓建校外实训基地, 规范顶岗实习管理。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和业务流程出发, 校企共建信息化、智能化、高仿真的融入企业文化内涵的商贸实训基地, 打造“实用性商贸技能培养、多元性社会服务培训、实战性创业人才培养”综合性实训平台。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建立稳定有序、运行良好、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校外实训基地, 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建立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配备实习专业指导教师, 通过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全程管理监控、定期考核评价的方式, 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6)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健全教师培训体系,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对内培养专任骨干教师, 对外聘请引进行业企业高技能技术人才,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教育部门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的“三位一体”培训体系, 通过各类师资培训、调研考察、学术交流、高校进修、企业挂职实践、参与真实项目运作等方式, 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业务能力。引导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意识, 缓解职业压力来消除职业倦怠, 注重教师人文关怀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创建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从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7)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凸显社会服务能力。实施“学生综合教育管理工程”, 围绕“学做人、学做事、学技能”的立德树人培养目标,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能力, 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财经商贸类专业应本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供多方位的就业渠道, 加强职业指导教育, 稳步提高就业质量;还应搭建中高职衔接平台, 为部分学生升学提供有利条件, 为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桥梁。财经商贸类专业应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 提供各项生产咨询技术服务,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4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目前,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 若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就必须在培养目的、培养过程、培养结果等方面提出教育质量规范, 构建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而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应遵循职教发展规律, 本着目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清晰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鼓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全程参与, 才能形成广泛适用的具有导向作用的教育质量规范。通过实践研究表明,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可以分为教育目的预设标准、教育培养过程标准、教育输出结果标准这三个维度, 细分为10个质量标准指标, 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具体编写如下:
4.1教育目的预设标准
(1) 专业设置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设置, 应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做好相关行业企业和就业市场调研分析, 包括行业发展研究、10家以上行业企业调研、20所相关职业院校调研、毕业生调研跟踪等, 形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调研报告》、《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专业设置必须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要求, 专业办学条件必须符合《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设置条件。应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使职业教育对象能够满足社会产业结构市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
(2) 专业建设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应制定五年建设规划, 通过专业群建设实现专业的集聚效应, 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特色专业。应建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成员至少包括2/3以上的行业企业专家, 定期召开论证会议并推进专业规范化建设, 至少每学期1次。专业建设可以积极引进适用的职业标准参与专业认证。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 不断优化专业教学标准,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实现专业建设的“五个对接”。
(3) 培养目标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坚持立德树人, 制定出面向商业行业企业, 可以从事具体相关职业岗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明确职业范围及对应职业岗位, 确定专业技能培养方向, 制定人才培养规格, 包括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标明所能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衔接高职接续专业, 体现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教育培养过程标准
(1) 培养模式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应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寻找校企双方利益“共振点”,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冠名班”、“订单班”、“工学交替”、“二元制”等校企合作模式, 践行现代学徒制, 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同时, 根据市场和岗位需求, 制定实施及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行业企业培养“量身打造”的技术人才。加大“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 实现职业技能证通过率达95%以上, 保证学生顺利通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应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中高职衔接, 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2) 课程建设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构建课程体系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 必须紧贴实际工作岗位过程, 必须符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 注重融入职业技能素养实现“双证融通”, 注重中高职课程衔接。教学计划制定符合《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三年总学时数达到3000~3300学时, 不少于170学分, 实施“2.5+0.5”教学安排, 保证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60%以上。校企共建3门以上核心课程, 共同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拥有共享型信息化教学资源, 包括: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等。选用教材符合职教特色, 优先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选用,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3) 教学模式标准:教学内容应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场景教学法等, 教学组织形式灵活, 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教学, 突出“学中做, 做中学”的职教特色, 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运用中技能水平和形成规范职业素养。积极构建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 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开发使用3门以上Moodle网络在线课程和微课程。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 成绩良好。教学评价实现多元化过程化, 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家长企业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学业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4) 实训条件标准:校企共建信息化、智能化、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 覆盖财经商贸类各专业, 融入企业文化内涵, 满足培养实用性商贸技能、多元性社会服务培训、培养实战性创业人才的需要。每个专业至少有1个稳定有序、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适应专业教学计划要求, 平均每学期至少开展1个短期实践教学项目, 不仅作为顶岗实习教学场所, 还可以提供教师下企业挂职实践岗位。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齐全, 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建立完善校企共同指导、合作育人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保证顶岗与专业岗位群基本一致, 配备实习专业指导教师, 管理规范到位, 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 全程管理监控, 定期考核评价, 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5) 师资队伍标准: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规定, 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建立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机制,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增强教学团队综合实力, 制定兼职教师评价标准。保证师资结构合理稳定,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师生比达到1:20,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30%, 具有中高级以上技能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不低于70%,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专任教师总数25%左右。构建教育部门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的“三位一体”培训体系, 保证教师岗位培训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 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具有健全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4.3教育输出结果标准
(1)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毕业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在95%以上,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 就业率在96%以上, 专业对口率不低于本地区同类学校平均水平的90%, 就业面向和起薪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就业后三个月稳定性好。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良好, 社会认可度普遍较高。毕业生中有一定比例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学习, 实现“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
(2) 社会服务能力标准:面向社会群体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培训质量较高。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 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项目达3个以上。专业建设水平得到职教同行、行业企业认可, 社会评价较高, 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 具有较强专业辐射能力。
5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质量评价是以教育质量标准为准绳,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 衡量教育活动达到教育质量规范程度的连续动态的价值判断活动。
5.1树立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观
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衡量评估专业建设水平是否达到教育质量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长远发展、学校专业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贯穿于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全过程, 还要将统一评价标准和特色性发展相结合, 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5.2注重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主体
(1) 学生主体评价。学生作为职业教育服务的直接受益者, 其评价直接反映教育教学质量。 (2) 教师主体评价。职业教师是专业建设主力军和教育教学主导者, 参与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还可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3) 学校主体评价。各职业学校要对所达成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期评估, 随时对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 及时纠正偏差, 确保职业教育质量。[3] (4) 教育主管部门主体评价。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各类评估活动或者委派专家对职业学校办学实力、专业建设水平及职业教育质量开展评估, 实施宏观管理指导, 促进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5) 社会主体评价。通过用人单位、校企合作企业、学生家长、社会评估机构, 社会公众等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估,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企业需求。
5.3构建能力本位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 结合衡量权重比例, 形成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 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质量评价模式 (如PISA、TIMSS、SERVQUAL等) , 采取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 利用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专业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职业教育质量标准, 并引入专业认证。最后, 统计分析教育质量评价结果, 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 能够正确审视经验和不足, 发挥优势提高教育质量, 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有的放矢改进, 从而使教育质量评价发挥诊断、激励、调控、导向等功能。
6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实施教育质量标准而制定一系列相关质量管理制度, 提供各方面保障条件, 并实施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6.1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结合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制定实施各种政策制度,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尤其针对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需求, 加强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发展, 提高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立教育监测中心, 制定监测标准及监测工具, 实现对教育质量动态监测及分析诊断。[4]组织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职教评估, 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 以评促管, 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靠政府力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入行业企业组建财经商贸类职教集团, 从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福建省职教学会财经商贸教学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指导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吸引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和专业建设中, 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教发展。《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 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福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为职业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6.2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学校系部应该树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观念, 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专业建设步伐,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关注培育自身特色,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控制体系并运转有效,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研评估中心等机构, 研究科学规范的教育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引入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 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实现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 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 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只有构建并实施科学规范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多元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内外兼具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才能保证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邱永渠.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88.
[2]蒋舒凡.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贸类专业课的应用[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 2007 (2) :27.
[3]韩天学.大数据下“多元主体”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5 (7) :45.
财经商贸专业 篇4
1、会议记录的基本格式中的会议组织状况要求写明会议名称、、、出席人数、缺席人数、列席人数、、记录人,会议内容要求写明、和问题等内容。
2、会议记录对会议的组织状况要记录准确、详细,准确写明地点以及,详略记下会议主持人,出席会议应到和实到人数,缺席、迟到或早退人数及其姓名、职务,记录者姓名。
3、会议记录的基本要求是对会议组织状况要记录、,会议记录要
求。
4、说明书一般具有、和特点,具有、和的作用。
5、条款式说明书的格式由、和三部分组成。正文一般包
括、、作用等。落款要写明厂家、厂址、邮编电话、网址等。
6、广告词的写作基本要求包
括、、,必须坚持原则。
7、策划书的结构特点包括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8、策划书的编制原则
是、、、。
9、求职信的格式有、、、、五个部分。
求职信的正文是它的核心部分,包括、、、和结语五项内容。结语是指祝愿的话语,如“此致敬礼”、“恭候佳音”之类。
10、求职信的落款位于正文的右下文。写上、等,附件的位置一般在落款下一行的左下方,主要包括、、各类证书和文章复印件。
11、应聘书具有、两大特点,基本格式包
括、、、和五大部分。
详细答案
1、时间、地点、主持人、发言、决议
2、会议名称、会议性质
3、准确、详细、忠于事实
4、说明性、知识性、实用性、解释说明、广告宣传、传播知识
5、标题、正文、落款、构成、特点
6、内容真实、诉求明确、语言生动、实事求是
7、标题、活动背景、活动步骤、所需用品
8、逻辑思维原则、简洁朴实原则、可操作原则、创意新颖原则
9、标题、称呼、正文、落款、附件,自我简介、求职目的、条件展示、个人愿
望
10、求职人姓名、时间、联系方法、个人简历
财经商贸专业 篇5
会议上, 浙江省教育厅职教教研室许宝良老师向全体与会人员传达了浙江省中职专业课课改精神, 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傅晖老师解读了浙江省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处理和模块化教学的相关问题。温州市职业中专学校卫伟和瓯海区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牟丽丽两位老师使用新浙江省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材同课异构, 学员议课, 专家点评。
次日, 北京天行健君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孟刚向全体与会教师培训了电子商务模拟教学平台实际操作训练, 并进行了互动交流。经过公司的细致培训, 在公司专家的指导下老师们对新版本的软件进行了实操,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财经商贸专业】推荐阅读:
财经商贸省级培训总结12-17
商贸流通专业06-12
商贸物流专业群06-02
商贸专业论文08-18
电子商贸专业自荐书08-26
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09-09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专业】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招生网站-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分数线05-16
商贸专业毕业生求职自荐信07-01
中职财经专业05-11
财经管理专业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