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

2024-09-09

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精选9篇)

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 篇1

2005年,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完成了前五年全市20万中职生的专业结构调查,并以原广州财政学校、广州市财经职业高级中学、番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原广州一商中专学校四所学校为代表,开展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课程建设研究”的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研究。2006年,广州市中职财经商贸教研会组织全市22所学校的教师开展了财经商贸专业课程调研。2007年,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以原广州财校为依托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证研究,广州市财经商贸教研会及7所试点学校以“会企”、“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了中职沙盘课程开发及师资培训,等等,这些研究对财经商贸专业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在此基础上提出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中职财经商贸专业发展、特征以及对课程建设的影响

1.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呈现规模大、增长快、结构简单的特征

在广州市中职教育10个专业类别中,财经商贸专业学生规模平均占总体规模的30%,2003年至2005年中职规模的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1%,而财经商贸专业为19%。可见,开展财经商贸专业课程研究、教学改革工作在广州市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此外,财经商贸类专业结构简单,主要集中在会计、电子商务、物流、商务外语、国际商务、金融六大专业中,因此,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相对而言容易抓住重点。

2.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培养的是“服务型”人才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服务业以及企业的内部服务机构中就业,如金融企业、物流企业、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等等,可见,培养的是“服务型”人才。服务的本质特征必然影响课程建设。服务的本质一是“每个人都是服务领域的专家”,反映了服务性职业的技术含量相对而言不高,但是不能就轻视专业训练及实践,因为看似简单的服务,要做到非常专业,其难度也不小,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的关键能力,因此,财经商贸专业课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能力,还必须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本质二是“大部分服务都是由可见和不可见的部分构成”,这增加了课程内容开发及教学的难度,难度在于如何将不可见的部分显现出来,让学生去真正感悟;本质三是“商品是用于消费的,而服务是用于体验的”,因此,课程的实施也必须重视体验式教学,这样才能与服务的职业特性相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毕业就业呈现小型化、基层化、多元化、同质化四个特征

“小型化”是指学生的就业企业主要是小型的民营企业及私营型企业,这些企业为中职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基层化”指就业岗位是最基层的,这是由中职学历较低决定的。小型化和基层化特征要求课程设置立足于一专多能,基础打宽,利于学生的转岗再就业。“多元化”是指就业的岗位多种多样,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不可能满足过多的职业要求,必须选择重要的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同质化”是指不同专业所从事的岗位交叉性很大。我们对财经商贸类的七个专业4123人的毕业去向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就业岗位非常分散,多达33个,有的岗位与专业几乎不相关;二是不同专业从事的岗位却很相似,会计和电子商务这两个分属不同类别的专业有八个岗位重复,会计和金融专业不仅就业岗位相似,而且每个岗位的就业比率较为接近。尽管影响职业活动的同质化因素有很多,但其中中职教育的专业划分过细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适度地粗化专业,有利于课程建设,例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宽基础”模块课程,可立足于财经类专业的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

二、策略一:以服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专业培养目标

1. 以服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前提

在当代,经济发展迅速,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着眼于目前就业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终身职业教育理念迅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以会计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的具体目标就是其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但不能忽视两点,第一,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有13%是升学的,课程设置必须兼顾升学这一任务;第二,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一次就业服务,更要为学生转岗再就业打下基础。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是灵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2.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每一专业培养目标由其岗位群职业能力来确定,由于财经商贸专业的就业岗位“多元化”,在课程建设中根据关联性、就业比重、适量性三条原则来确定专业的岗位群。关联性是指取专业关联性大的岗位,舍关联性小的岗位;就业比重是指取就业比重高的岗位,舍就业比重低的岗位;适量性是基于三年的中职教学时间能够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每个专业取四至六个岗位数来相对缩小就业岗位群。按照这些原则确定的岗位群是比较科学的,例如,对于会计专业,我们选择会计、出纳、仓管员、文员、银行柜员、业务员作为就业岗位群来开展工作任务分析,其岗位覆盖率达96%,由此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会计、出纳、银行柜员、仓管员、业务员等岗位的职业能力,熟悉岗位操作流程,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专业能力,还要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是指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学生能够迅速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实践证明,企业已将关键能力摆在中职生用人标准的第一位。

三、策略二:兼收并蓄多种课程形态

不同的课程形态,产生不同的课程功能。在财经商贸课程建设中,要避免课程形态的单一化,我们主张多种课程形态并存,功能互补。原有中职课程体系主要是学科课程,近年来,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倡导任务引领型课程。

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实践证明,学科课程在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中不能简单摈弃,应适度保留。学科课程以知识为逻辑主线,具有知识容量大、系统的特征,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财经法规课程仍然要保留学科课程形态。

任务引领型课程是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中,因任务选定及其作用不同,任务引领型课程主要有:实操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

技能训练课程是将工作中非常重要、经常出现的技能单列出来,进行专门训练,例如点钞课程。

项目课程选择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以完成这一任务为主线选择、组织课程内容,重在培养职业能力。对于中职学生,典型任务的选择不宜过大,一般侧重于一项或者两项专门的能力培养。例如,会计专业开设出纳业务、涉税业务办理、工资核算等项目课程,这些项目课程培养目标明确,结构简单,而且教学安排灵活。

综合实践课程也是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与项目课程不同的是,综合实践课程一般以系列的工作任务为内容,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常常综合了多个岗位或多个专项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顶岗实习、企业经营沙盘模拟。

综上所述,不同形态的课程发挥着不同的教学功能,每一个专业应由多种形态的课程组成,不同形态课程所占的比重,应根据专业的职业属性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情况而定。

四、策略三:以任务驱动开发课程内容

如前所述,项目课程、实操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这三种课程形态都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为使课程结构内容与工作结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课程内容编制时必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开发任务驱动式课程内容。以任务驱动开发课程内容,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1. 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本依据

这是保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科学性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明确工作结构和内容,那么开发职业教育课程门类的整个过程就缺乏科学依据,只能凭主管臆断,从而使课程结构陷入学问化的误区。工作任务分析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头脑风暴法,按岗位邀请一批行业专家,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就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自由发表意见,主持人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同时将行业专业的意见有序地记录在“工作任务分析表”中。工作分析表一般分为任务领域、单项任务及任务行为三个层次,采取层层细化的方式将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行为和要求清晰地呈现出来。例如出纳员的工作领域包括办理现金收付、办理银行结算、办理外币业务、购买发票、执行预算和整理单据六大项,其中“办理现金收付”由收款、付款、登记日记账、盘点、补充库存或送存五个单项任务组成,而其中“收款”又由收款、点钞与鉴别伪钞、开具现金收据(发票)三项任务行为组成。

2. 将工作领域内容向学习领域课程转化

仅仅开展了工作任务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才能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对工作任务分析表的完善和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工作,主要由教育专家来承担。教育专家一般由课程研究的行家、教学一线不同课程(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教育专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职业发展要求,再进一步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典型任务转化成课程,每个课程可以对应着一个或若干项典型工作任务。转化的过程既要注意保持工作任务及过程的完整性、独立性,又要避免知识、技能的过度重复,对于重复性非常大的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单列为课程。以会计专业为例,根据同级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对工作任务进行归并,最终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39项。这39项典型工作任务合并为23门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实操课程、项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3.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制课程结构和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制的课程是根据完成任务需要而学习知识和技能,以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为学习评价的依据。其课程内容特征表现在:学习任务源自工作的典型任务;任务的完成必需以一定的职业情境为载体;完成任务的过程是课程的主线;知识、技能的学习服务任务的完成。以“会计基础工作”课程为例,该课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包括八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项任务组成,其中“填制业务单据”是按岗位展开单据学习的,“填制记账凭证”是按业务展开学习的。每个任务都是在相应的职业情境下开始的,以一个个实践问题的解决来引发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并形成职业素养。

五、策略四:建立“宽职业群,活专门化(岗位)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是一个专业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安排的重要依据。针对财经商贸专业的就业特征,借鉴“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化课程建构思想,提出建立“宽—职业群,活—专门化(岗位)方向”的模块课程。将纷繁的课程门类进行模块化组合,不仅增强课程编排的灵活性,而且让学生打下较宽的专业基础,适应多岗位的需要,同时,学生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某一专门方向的能力。

财经商贸专业“宽—职业群,活—专门化(岗位)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本结构图示如下:

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由两级课程构成,第一级就是模块课程,第二级为单个的课程。模块课程包括文化课模块、专业通用模块、专门方向模块。以新开发的会计专业课程方案为例,专业通用模块有17门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有11门;专门方向分为财务会计、银行柜员、企业物流、文员以及升学五个方向模块,每个方向有2~3门课程。

六、策略五:在课程建设中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及实施能力

广大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是课程实施的直接执行者,师资队伍结构和教学水平高低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保证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有效进行,必须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以及课程开发的能力。

1. 在课程建设研究中提高认识水平

课程建设不是闭门造车,不能只依靠专家去开发课程。在财经商贸专业课程建设中发动广大教师去调查,要求教师们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师不仅体验到了课题研究的艰辛,更获得了第一手信息资料,真正体会到“就业为导向”的真谛。此外,教师们参与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直接参与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开发过程,从而对这类课程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下一步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奠定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今,广州市有200多位财经商贸专业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建设工作。教师们在行动中转变观念,因此,笔者认为,课程建设的过程是最好的师资培训过程。

2. 以评促研提高教学能力

以评促研是一项重要的教研手段。评比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评比加深教师们对某一专题的认识和理解。广州市中职财经商贸专业教研会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评比活动,例如,说课比赛、教学方法课例评比、专业技能大赛,等等,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教研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身需要。由此,两年来,广州市有8位财经商贸专业教师分别获得全国大赛一二三等奖,有近百人次参与全国的课程建设工作,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3. 举办专题性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专业的不断发展决定教师不断要接受继续教育。以物流专业为例,物流人才紧缺,培养物流人才的教师也紧缺,从全国到地方,开展针对物流专业知识、物流技能以及物流教学教法的师资培训,参与培训的教师踊跃,大大缓解了师资不足的矛盾。同理,随着课程开发的加速,开展新课程内容及教学教法的师资培训必须跟上,否则再好的课程,没有人实施,或没有真正能理解课程的人实施,也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课程改革就不能谓之成功。例如,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发出了中职沙盘课程,在开发该课程的同时对120多位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壮大了这一课程的师资队伍,保证了这一课程实施的效果。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的课程建设,涉及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师资水平的提升实现课程的预期效果,从而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功能。当然,课程建设牵涉面广,需要明确的思路、科学的方法,以及长期的努力,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

[2] 袁江.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2) .

[3]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属性、冲突、定位与前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9) .

[4]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 .

[5]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 .

[6] 宣以麟.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

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 篇2

蒲开夫

 2012-03-27 14:12:58

来源:《大陆桥视野》2011年第5期

当前,新疆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西部大开发10 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中央政策的进一步向西部倾斜,全国 19 个省市的对口支援以及 20 多个大企业和大集团上万亿元的巨额投资等等。这种形势,要求中亚国际商贸城的建设速度必须加快。同时,加快中亚国际商贸城的建设,还可以迅速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带动整个自治区的经济发展,非常有利于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对全国的形势和周边国家的稳定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亚国际商贸城的客观需求与必然选择

本文所说的中亚国际商贸城,是指在我国西部或中亚地区的城市中,能够起“承东启西、辐射南北”的作用,可最大限度地吸引各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并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影响力的大城市。这样的城市,只能沿着亚欧第二大陆桥从东往西寻找。这时,人们就可以发现,西安和兰州虽属西部,但从地理位置来看,仍处于国家的中心部分;距离东部较近,难以发挥启西、也就是难以发挥辐射和吸引中亚各国的作用。只有乌鲁木齐处于靠边居中的位置,既能承东,又能启西,对中亚国家有较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最适合担当中亚国际商贸城的角色。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霍尔果斯、红其拉甫、吐尔尕特、巴克图、吉木乃等口岸的恢复开放,特别是1990 年 9 月 12 日兰新铁路在阿拉山口和德鲁日巴之间与苏联的土西铁路接轨,标志着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改变了新疆和乌鲁木齐的区位:从祖国的大后方变成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新疆社会科学院抓住当时的有利时机,对新亚欧大陆桥的国内段(连云港至乌鲁木齐)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在由刘甲金同志执笔撰写的考察报告中提出:“我国西部应该有一个发达的经济活动中心。乌鲁木齐有条件成为我国西部的国际贸易城市”。1996年10月,我们在《关于沿边开放与构建中亚国际城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又提出:“在我国西部和中亚地区的诸多城市中,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作为中亚地区国际大城市的条件是比较优越的。”同时,根据乌鲁木齐的现状,提出了构建中亚国际城的五点设想。

2000 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委和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有关建设中亚国际商贸城的专门会议,标志着乌鲁木齐中亚国际商贸城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自治区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时任乌鲁木齐市市长努尔·白克力阐述了关于建设中亚国际商贸城的目标、原则、任务及实施步骤等。许多专家在会上作了发言。会后,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对建设中亚国际商贸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还与清华大学合作,制定了乌鲁木齐市城市建设规划。这样,关于建设中亚国际商贸城的问题就从专家的建议和设想变成政府的行为,进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这是在建设中亚国际商贸城方面的最大突破。

之后不久,我们又发表了《中亚市场与中亚国际商贸城》一文,进一步阐明了:中亚市场需要中亚国际商贸城;中亚国际商贸城的客观存在和客观选择;乌鲁木齐中亚国际商贸城的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同西安、兰州和阿拉木图、塔什干等城市的客观比较中脱颖而出。例如:乌鲁木齐直接辐射的陆路口岸有 15 个(其中有 10 个是直接面向中亚国家的),这一点是西安和兰州所不能及的。乌鲁木齐有 13 个世居民族,其中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与中亚国家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是同一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完全相同,这一点更是西安和兰州所无法相比的。至于中亚国际商贸城的整体安全问题,阿拉木图和塔什干两座城市就更无法与乌鲁木齐相比了。阿拉木图处于9级地震带,而且已于1887年、1910年和1950年发生过三次大地震,城市曾屡遭破坏,成为哈独立后迁都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本身不可能再有更大的发展。塔什干也处于8级地震带,而且也于1924年、1946年、1966年和1980年发生过4次大地震,其中尤以1966年的大地震最为严重,城市大部分建筑物被毁。现在的新城是震后重建的。相比之下,乌鲁木齐的城市安全系数则大得多。它处于 6级地震带,除20 世纪 60 年代初发生过一次 5.4 级的地震外,半个多世纪来再未发生过类似或更大的地震。

中亚国际商贸城建设的发展

从2000 年初,有关建设中亚国际商贸城的专门会议以来,到现在已有整整11 年。目前,乌鲁木齐中亚国际商贸城建设的进展情况如何?这是大家所关心的。

中亚国际商贸城的指标要求是比较高的,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当然,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例如:“每万人口平均的医生人数”和“每百户家庭拥有的彩电数”就已经超过了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许多主要指标与实际达到的数值之间差距依然很大。

先拿“人均 GDP”来说,指标要求为 20000 美元。而乌鲁木齐 2008 年才达到 5377 美元,为指标要求的 26.89%。也就是说,10 年仅走了 1/4 稍多一点的路程。按照这样的速度,总共大约需要40 年时间才能达到指标的要求。众所周知,人均GDP 是最重要的综合经济指标。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影响其他经济指标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这一指标达不到,建设中亚国际商贸城的目标就有落空的危险。

再拿“外国投资占本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来说,指标要求占 45%。而乌鲁木齐 2008 年只达到 0.37,为指标要求的 0.82%,差距确实很大。不仅如此,2008 年乌鲁木齐还出现了外国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一般来说,国际化的大城市都是外国商贾云集、投资比例很大。这样,才能体现出“国际大都会”的特点,进而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加快中亚国际商贸城的建设进程。如果这项指标完成不好,“国际商贸城”就会丧失国际意义,名不符实。

除此以外,“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和“每百户家庭拥有的家用汽车”两个指标也维持较低的水平,2008 年分别达到指标要求的 4.66%和 7%。这两个指标,与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尤其是地处干旱区的乌鲁木齐,要达到规定的指标,难度极大,任务非常艰巨。

综上所述,对乌鲁木齐中亚国际商贸城的 10 年建设,可以作出如下评价:

开局是良好的,成效是显著的,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今后,建设中亚国际商贸城依然任重道远。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中亚国际商贸城的建设步伐。

中亚国际商贸城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仍不能满足中亚国际商贸城建设的需要。

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人均 GDP 的增长方面。从1998 年到 2008 年,乌鲁木齐市的人均 GDP 从 1627 美元增加到 5377 美元,即增长了 3750 美元,平均每年增长375 美元。按绝对值增长速度,每年平均为 23%。应该说,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是够快的了。但是,仍不能满足中亚国际商贸城建设的需要。这是因为:以往的国际化大都会多数是在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形成的,而且时间也比较长,少则百年,多则数百年。如今,我们要在交通相对滞后、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建设国际化大都会——乌鲁木齐中亚国际商贸城,就不能沿袭过去老一套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采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说,必须经过大胆探索,走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新路。

其次,吸引外商投资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乌鲁木齐市吸引外商投资的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1998 年,外国投资占本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曾占到 4.5%,也就是指标要求的 10%。此后,就一直处于下降状态:2001年为1.43%;2002年继续下降,为0.33%;2003 年进一步下降,只有 0.24%,也是近几年的最低点;2004年开始回升,达到1.07%;2005年继续上升为2.45%,是近几年的最高点;从 2006 年起又开始下降,2006 年和 2007 年分别只有 2.29%和 2.14%;2008 年是近5年来最低的,只有0.37%。由此可见,近10年来乌鲁木齐市吸引外资工作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中亚国际商贸城的建设。

再次,国际金融工作严重滞后。

由于吸引外资的工作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外币业务的工作量也很小,所以对外资银行几乎没有吸引力。据了解,乌鲁木齐市目前只有一家外资银行。这一点现在也不难理解:外资银行入驻乌鲁木齐后没有存款和贷款的对象,银行就无事可做。所以,吸纳外资银行的前提是大力吸引外商投资;只有吸引外商投资的数额达到指标要求(45%以上)时,才能引起外资银行的重视,设立分支机构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城市基础设施与国际大都会的要求差距甚大。

中亚国际商贸城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道路交通、邮电通讯、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住房、托儿所、银行、商场、医院、学校、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等的要求更高。然而,目前乌鲁木齐的马路不平、交通拥堵、停水、停电、高房价、高物价、看病难,看病贵、入托难、入学难等等问题普遍存在,说明城市基础设施很不完善。

加快中亚国际商贸城建设的几点建议

采取“超常规”“、跨越式”的创新模式,加速发展本市经济。

这是最根本的一条。要充分利用区内外、国内外一切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学习、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建设国际大都会的经验,结合新疆的实际,采取“超常规”、“跨越式”的创新模式,举全国之力,加速发展本市经济,为建设中亚国际商贸城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目前,新疆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西部大开发 10 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中央政策的进一步向西部倾斜,全国 19 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以及 20 多个大企业大集团上万亿元的巨额投资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牢牢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模式,加速发展经济,才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主动出击,招商引资。

国际市场上的商机是不断出现的,又是不断消失的,稍纵即逝。

当机遇出现的时候,谁看准了,并且牢牢抓住,谁就会成功。据了解,在俄罗斯那样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度里,外商投资最多的不是美国、日本、德国或法国等经济大国,而是荷兰、卢森堡和塞浦路斯等经济小国。这就是说,必须主动走出去,认真、细致地寻找商机和投资合作伙伴。在当今国际市场千变万化、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守株待兔”是万万不行的。

大力发展国际金融业,吸引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

一般来说,外资银行进驻乌鲁木齐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大量的外币存贷业务。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大力吸引外商投资。当外商投资的数额达到相当程度时,大量的外币存贷业务就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外资银行也就认为有必要设立分支机构了。同时,政府还应该为外资银行的进入给予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创造安全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型政府。

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 篇3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商贸类专业 课程改革

从目前国家和省市政府公布的各种政策不难发现,未来几年,不仅是我们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年,同时也是各个地区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年,这就意味着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需求将越来越大。作为为现代服务业输送人才的商贸类专业,迎来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如何把握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规模和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适应目前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商贸人才,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保证,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主题。

专业的发展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专业课程的建设方面,探索中职商贸类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

一、深化中职商贸课程建设策略

现代服务业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给中职学校的办学带来新的挑战,也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壮大,基本实现职教与普教规模大体相当,《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指出3年培养2000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其中第一产业250万,第二产业800万 ,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950万。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给商贸类学校带来的任务重,责任大。

根据现代服务业对中职人才的要求,从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国家中等职业发展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中,各示范校建设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经验中可以看到,以职业导向的中职商贸专业课程建设是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在深化中职商贸类课程改革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操作。

(一)在培养目标上

要满足于就业的需要和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体现“以职业能力定位专业目标、以模块序化课程门类、以多种形态实现课程功能、以任务驱动编制课程内容”的课程构建思想。具体包括:

1.以服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前提

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着眼于培养一线工作岗位就业者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终身职业教育,也已经成为不少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尤其以香港地区最为清晰,香港地区的职业教育采用阶段性设置,已经在社会工作的成人仍然就较大的机会回职业学校就读。在我国其他地区,中高职融通班、成人高考、大中专捆绑班,也成为了不少中职学校提升学生学历层次的办学方式。职业教育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的具体目标就是其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但不能忽视两点,第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约有10%是升学的,课程设置必须兼顾升学这一任务;第二,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一次就业服务,更要为学生转岗再就业打下基础。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是灵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2.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每一专业培养目标由其岗位职业群能力来确定,由于商贸专业的就业岗位“多元化”,在课程建设中根据关联性、就业比重、适量性三条原则来确定专业的岗位群。关联性是指取专业关联性大的岗位,舍关联性小的岗位;就业比重是指取就业比重高的岗位,舍就业比重低的岗位;适量性是基于三年的中职教学时间能够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每个专业取四至六个岗位数来相对缩小就业岗位群。按照这些原则确定的岗位群是比较科学的,例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我们选择网店客服、美工、网店策划、售后服务、文案等作为就业岗位群来开展工作任务分析,其岗位覆盖率达96%,由此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第一线销售、客服、策划、美工等岗位的职业能力等岗位的职业能力,熟悉岗位操作流程,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二)在课程内容开发上

要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内容,开发项目课程、技能实训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不同的课程形态,产生不同的课程功能。在商贸课程建设中,要避免课程形态的单一化,要利用多种课程形式并存互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倡导任务引领型课程。任务引领性课程是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學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商贸类专业课程建设中,任务引领型的课程主要有:实操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实操课程是将在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技能单列出来,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例如会计专业的电算化操作课程,电子商务专业的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项目课程选择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以完成这一任务为主线选择、组织课程内容,重在培养职业能力。对于中职学生,典型任务的选择不宜过大,一般侧重于一项或者两项专门的能力培养。可以看到,任务引领型课程在设计上都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为使课程结构内容与工作结构内容能够紧密结合,在课程内容编制的时候应该以典型工作任务未出发点,设置任务驱动是的课程内容。具体来说,有以下流程:

首先进行工作任务分析,这是保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科学性的关键所在。开展工作任务最有效的方法是邀请行业专家对每个岗位或者课程的工作任务进行头脑风暴法式的分析和建议,将这些内容详细记录,供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分析。其次,将工作领域内容向学习领域课程转化。仅仅开展了工作任务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才能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对工作任务分析表的完善和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工作,主要由教育专家来承担。教育专家一般由课程研究的行家、教学一线不同课程(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教育专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职业发展要求,再进一步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典型任务转化成课程,每个课程可以对应着一个或若干项典型工作任务。转化的过程既要注意保持工作任务及过程的完整性、独立性,又要避免知识、技能的过度重复,对于重复性非常大的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单列为课程。最后,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制课程结构和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制的课程是根据完成任务需要而学习知识和技能,以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为学习评价的依据。其课程内容特征表现在:学习任务源自工作的典型任务;任务的完成必须以一定的职业情境为载体;完成任务的过程是课程的主线;知识、技能的学习服务任务的完成。

(三)在课程实施上

贯彻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教学的效益,实现有效教学。行动导向是一种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原则,它强调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独立自主地进行包括计划、实施和检查在内的职业工作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目标。行动导向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它的学习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与职业工作,该教学设计要求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要求学生根据真实的、复杂的行动进行学习。行动导向教学设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大脑书写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沙盘模拟教学法、项目引导法等,它以职业活动为依托,手脑并用,理实一体。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要求课堂充分考虑学生前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习要指向学生的需求、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形成与情境相连的社会性学习。其优点是由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

(四)在教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

广大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是课程实施的直接执行者,师资队伍结构和教学水平高低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保证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有效进行,必须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以及课程开发的能力。首先,在课程建设研究中提高认识水平课程建设不是闭门造车,不能只依靠专家去开发课程。在商贸专业课程建设中发动广大教师去调查,要求教师们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师不仅体验到了课题研究的艰辛,更获得了第一手信息资料,真正体会到“就业为导向”的真谛。此外,教师们参与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直接参与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开发过程,从而对这类课程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下一步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奠定基础。其次,以评促研提高教学能力,以评促研是一项重要的教研手段。评比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评比加深教师们对某一专题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说课比赛、教学方法课例评比、专业技能大赛等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教研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身需要。

二、课程内容中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现代服务业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专业知识能力外,突出表现在职业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职业能力不仅是指与学生所从事的某一特定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综合能力,还包括适合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包含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与决策、获取与利用信息、创新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语言与书面表达、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综合职业能力”能使学生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专业课程渗透

对所有专业课程做出职业精神培养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学目标不仅仅要围绕知识、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该门课程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努力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的培养,又要加强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要注意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危机感、责任感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从理论向实践倾斜,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的讲授应为“够用”为度,同时要适当拓宽专业适应范围,让学生有更大的职业选择余地。以物流专业《仓储运输实务》课程为例,现代物流业已经是系统型的技术产业,仓储也不再是以往的简单搬运,这就要求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仓储运输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与仓库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协调、沟通,以保证在实训中各个环节的良好运行。

(二)开设专门的课程

开发专门的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对中职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公司实训》、《商务礼仪》等课程。以的“企业经营沙盘”课程进为例,企业经营沙盘实训以“现场经历”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策略制定―实施―检验―调整的完整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决策是如何影响结果的”,进而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近企业实战,短短几天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们必须共同去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力,激发学习的潜能。企业经营沙盘实训课程使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体验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这样的课程,能够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团队合作技巧,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商贸类专业,不妨在专业教学计划中适当设置此类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

(三)学生企业实践

目前,商贸类专业多实行2+1的专业教学模式,学生在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从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多數学生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企业工作环境,进入企业后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笔者所在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机会进入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参与到企业的各种专项活动。学生得以提前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及对“员工”的要求,对于其树立职业发展观,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模式既为企业解决了短期的人力资源缺口,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职业体验,为教学积累新鲜的案例素材,实现了校企多赢的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原有岗位的高移升级,现代服务业对人才信息技术要求高、专业知识要求高、职业精神要求高的“三高”,对中职教育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中职教育招收的学生起点较低,教育教学的难度大,面对现代服务业的高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迎接挑战的同时,作为中职教育者,也看到了机遇,任何一个行业的人才需求基本上呈正金字塔,基层人员不可或缺,而且占多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现代服务业中也会给中职教育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只要中职教育能够迅速反映,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以行业需求来制定专业课程体系,依托企业开展教学,不仅能够迅速占领这些空缺,而且为职业教育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朱轶轶.就业导向中职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四川省贸易学校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3]李承孝、杜怡萍.建设职业导向的中职财经商贸专业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45-48.

[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职业教育研究,2009,7:72.

让中职商贸专业学生在尝试中成长 篇4

一、当前中职商贸专业教学现状与社会需求分析

1、商贸专业教学现状

职校学生因原来学习基础较差, 对脱离专业的文化课不感兴趣, 对枯燥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 所以学习兴趣不高。但是目前职校学生往往对专业课程也缺乏热情。不仅对专业理论课, 甚至对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兴趣也不浓、积极性也不高, 针对商贸专业学生, 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认为现在学习的专业课程内容没有用, 到了社会用不上, 所以不愿意学。因为商贸专业的大多数课程属于软学科, 学科的教学效果在短时间内不能显现, 学生感觉不如学计算机、汽修专业能学到有用的技能。

(2) 认为现在学习的专业技能太简单, 如包装技术、收银技术、点钞技术等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学, 工作后培训两天就会。

(3) 认为专业课的学习理论性太强, 实践环节少, 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越学越没兴趣。

2、商贸专业市场需求分析

就社会而言,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于商贸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有增无减, 而真正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却不多。然而, 据调查, 服务业对中职商贸人才的素质要求是:

(1) 品德优良, 勤学肯干, 有上进心, 正直、敬业、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2) 善与人沟通, 性格开朗, 具有团队意识, 待人诚恳, 工作刻苦

(3) 专业素质较高, 操作技能熟练, 反应快

(4) 学习能力

(5) 有创新能力

(6) 对单位忠诚及身体健康

以上要求中, 除专业能力要求外, 其他全部是核心能力的要求。核心能力是范围最窄、通用性最强的能力, 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 并能体现在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能力, 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

因此, 笔者认为, 学生对商贸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认识较模糊, 主观的思想情绪严重制约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让学生能够提高综合素养, 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以适应社会对中职商贸专业学生的需求。

二、尝试教学法在中职商贸专业教学中应用分析

其实职校学生的专业意识强, 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都不差, 只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就能提高商贸专业课教学的效率。而运用尝试教学法, 正是避开了职校学生的弱势而发挥了他们的特长。虽然尝试教学理论主要是在普通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 但在中职商贸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 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这与尝试教学理论“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的鲜明特征不谋而合。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也适用于中职商贸专业课的教学, 而且应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 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强调核心能力培养的商贸专业课教学中, 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尝试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职业素养不高, 对知识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中职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尝试教学理论就是让学生“从尝试着手, 从练习开始”。教师不讲, 先让学生做尝试题。上课从疑问开始, 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解疑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2、尝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中职学生学习自觉性差, 思维能力较弱, 其最大缺陷是不会学习。尝试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过程中, 由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结合中职商贸专业课程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尝试, 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自学课本, 主动动手操作, 可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学习自觉性逐渐得以培养, 学习能力得以增强。

3、尝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采用尝试教学法能够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练习, 在尝试中获得成功。久而久之, 形成一种敢于尝试的探索精神, 并以此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创新精神的培养, 不仅有利于他们在校学习期间专业水平的提高, 更是终身受用的。

4、尝试教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尝试教学理论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 而是对知识学习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学习兴趣的培养者, 学习的合作者。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 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 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就能够很好的完成。

三、尝试教学法在中职商贸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在商贸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可以针对专业课学习内容、要求与特点, 引入尝试教学理论, 如:

1、打破传统的课堂结构, 采用六段式课堂结构, 五步教学法。

2、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 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3、尝试将专业岗位工作人员请进课堂, 缩小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之间的差距。

4、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 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必须注意的是: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商贸专业课的教学中,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效果,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但是, “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尝试教学理论也仅仅是对某一种教学方法的研究结果,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仅仅采用这一种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首先, 不同的专业课堂教学的结构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专业课程, 不同的技能要求, 用一个基本模式套用是不行的。在商贸专业课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并不排斥或否定其它教学法。不管运用什么方法, 关键是体现尝试教育的思想, 保证学生自主学习,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完成学习方法的转变。

其次, 即便在同一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也不一定整节课都能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尝试教学,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去思考。

最后, 在应用过程中, 应当注意尝试教学理论原本是在普通中小学教学中加以运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有一定差别。中职专业课教学较为复杂, 在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商贸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时应注意根据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班级特点, 根据“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原则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中学尝试教学设计》, 2002年出版。

[2]邱学华:《尝试教学论》, 2005年出版。

[3]肖龙海:《学与教的新策略》, 2006年出版。

[4][日]石川勒:《教与学的艺术发掘孩子自主学习的潜能》, 2002年出版。

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 篇5

校企合作办学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化产物, 是学校和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业学校面对的市场主体很大程度上是指企业, 而企业面对的市场主体非常广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将继续处于主导地位。本文重点从职业学校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深化商贸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 同时通过对企业、政策、学生等因素的分析, 力求找到较为可行的校企合作办学方法, 形成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多方良性互动。

1 建立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笔者在与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等中高层管理者的交流中发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酒店非常渴望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包括宣传企业品牌、用工优先、资源共享、专业技术支持等, 中职校必须抓住这些要求, 使之成为激发酒店参与合作的动力所在。

1.1 学校应加强对酒店的品牌宣传

品牌代表着酒店的品质、特色、社会形象, 已经成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现代社会, 每个酒店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品牌形象, 希望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此, 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合作酒店做好品牌宣传。以徐州技师学院商贸专业为例, 已经通过冠名班招生宣传、组织企业专家到校讲座、组织学生到酒店参观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家长认识酒店、了解酒店。在今后的实践中, 还可以尝试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等形式扩大对酒店的品牌宣传。

1.2 学校应加强对酒店的技术支持

酒店行业直接面对的是消费者, 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进行技术优化调整, 如烹饪专业, 除了要求厨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外, 还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 重视新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从技术层面上来讲, 学校在基础理论研究、教学、设计、科研和实训等方面都处于较强的地位, 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学校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合作机制。如我校烹饪专业现建有“朱诚心教授工作室”, 工作室结合徐州本地菜点实际, 致力于彭祖养生系列菜品的研究、开发, 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这些成果是否满足市场的需求, 能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就可以通过校企间的技术合作实现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此外, 我校烹饪专业还在建有冷拼与雕刻工艺专业教师工作室、烹饪工艺专业教师工作室、面点工艺专业教师工作室, 汇集了优秀的专业师资, 酒店也可以将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技术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开发, 或委托学校专业教师工作室代替酒店进行产品设计、工艺改造, 补足酒店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的短板。

1.3 学校应关注酒店员工的培训需求

员工的再教育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任何一个健康、成功发展的企业, 都离不开对企业不同层次员工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 这一点对酒店行业来说尤其重要。学校要充分关注酒店员工的再教育需求, 除了酒店提出的培训要求外, 要主动与酒店联系, 根据酒店的实际需要, 开发培训课程, 制订培训方案,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团队。

2 建立较为完善的校企人才培养机制

2.1 优化专业设置,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要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市场调研, 深入行业、企业, 通过行业专家论证等方式, 了解酒店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优化现有的专业设置。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 根据酒店的实际要求进行改革, 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2 优化实训教学, 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商贸专业教学应该采取学做一体的教学形式, 以课程建设作为重点, 为学生提供实训教育而非单纯的理论讲学。应该协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实训课程, 建立实训课程体系, 采用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 优化课程内容。在实训阶段积极安排企业家担任指导教师, 通过做项目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办学, 将企业作为实训大本营,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主要途径是深化校企合作, 同时, 需要大量高素质、懂技术、会管理, 了解企业生产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支撑。“双师型”教师, 不仅应具备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也应具备专业实践技能以及实践经验, 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当前, 中职商贸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历、不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专业知识与现代技术不能有效对接;另一部分教师虽有企业背景和经历并且技能水平较高, 但存在着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专业教学理论知识相对匮乏、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 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来讲,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形式, 真正实现了学校和企业、教育和经济、教学和企业生产的结合, 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各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 落实责任, 加强协调, 确保效果, 确保把这个项目搞好, 把好事办好。

2.4 完善校企合作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评价和考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考核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化能力、岗位工作能力, 必须将学校考核和企业员工考核联系起来。因此, 人才质量必须按照职业化的模式进行评价, 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 学生的质量评价应以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标准为准。分析评估人才质量职业化的影响因子, 提炼出职业化评价的必要指标, 形成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指标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 将考核结果输入考核系统, 综合计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2.5 与企业合作建立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

要培养适应酒店需求的专业应用人才, 必须建立广泛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 我校商贸专业正是这么做的。但学校自费投资建设, 从投资效益、建设使用效果等方面来讲都是不可取的。因此, 学校与酒店合作, 利用酒店现有的实践场所, 是烹饪、面点、酒店管理等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双方应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打造实训场地, 通过校企合作协调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过程相互渗透, 理论知识与企业所需紧密结合, 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流程来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校企双方对课程体系进行协同设计, 主要针对“企业工作流程与岗位的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关联机理进行研究, 包括正确识别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 分析企业流程中的岗位职责和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 探索企业流程、岗位群与课程模块、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相一致, 才能准确体现和反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2.6 致力于实现企业资本的进入

在以往的办学实践中, 我们尝试由酒店注入学生培养资金, 实现订单办学这种形式, 运行情况比较良好。从其他职业院校的情况来看, 还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实现企业资本的进入, 一是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励基金, 奖励对象包括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用于鼓励广大教师钻研业务, 学生努力学习;二是企业在学校设立创办校企股份合作企业, 如我校三期规划建设的商务酒店, 该酒店建成后, 将实现校企间的资源共享、收益共享;三是由企业投资建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包括建立实训场地、布置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对校园投资的效益共享, 以解决学校办学资金不足的问题。

3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3.1 健全法律制度, 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对大量校企合作的调查发现, 很多校企合作要么有名无实、要么虎头蛇尾。究其原因, 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在合作之初, 没有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得失, 没有建立一套双赢、规范的管理机制。因此, 良好的保障机制决定了校企合作是否顺利进行, 进而能否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适用型人才。政府制定法律、政策是支持校企合作教育发展最根本、最持久的方法。为了创设一个公平、高效、稳定的职业教育氛围, 我国政府应该着眼未来, 着力健全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制体系, 通过法律手段为校企双方提供利益保障, 以解除校企双方的后顾之忧。

3.2 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力度

在关于制约酒店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积极性的调查中, 酒店提到最多的几个因素就包括缺乏合作平台, 缺少合作保障机制, 因此, 政府除了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外, 还应给予合作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 如政府可以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如酒店接收学生实习, 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按照实习学生的人数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酒店在职业学校内投资建立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可以按照投资额度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或创造一定社会效益的酒店可以颁发相关荣誉称号, 并在行业内部进行推荐, 向社会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帮助提高酒店的社会形象等等, 以此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3.3 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行保障体系

虽然我国鼓励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 但对校企合作却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体系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该着眼校政企三方共赢, 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 着力打造融学生实训、教师锻炼和科研试验、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基地, 不断深化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社会服务平台。此外, 校企双方应该建立一个致力于资源与行为融合的组织机构, 成立理事会及相应的学院, 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有助于企业与学校的进一步深度合作, 激励和约束机制要能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同时化解合作危机和不利影响, 进而密切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

摘要: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能动性是有效提高中职商贸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实效的关键, 本文从建立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三个层面探讨了校企合作办学的策略, 力求对中职商贸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商贸,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海.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10) .

[2]陈敏毓, 孙建领, 王江涛, 冯薇, 李剑.基于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实验研究[J].价值工程, 2013 (17) .

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 篇6

一、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动因

(一)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

2009年1月,在国务院所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上,第一次将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新提法对广州而言不仅是一个新的开端,更是一个艰难的转折。这意味着广州已不仅作为华南区的中心城市,而是作为国家的中心城市。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强大与否,决定了它是否在国家或世界的商贸、会展、物流、旅游、制造业等处于经济中心地位。广州经济总量仅为东京1/8。对外贸易水平是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2 0 0 8年,广州商品进出口总额为819.5亿美元,约为上海的1/4、北京的1/3、香港的1/9。在国际贸易、对外投资、跨国公司数量等方面,广州与发达国家的国家中心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如2008年广州进出口贸易仅有东京的2%,新加坡的8.8%。可见广州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任重而道远。

从国家经济布局和城市功能划分看,尤其是从亚洲、东南亚的经济版图看,广州更适合打造成中国的商贸中心,即以批发、零售、餐饮以及与相关的物流、会展、拍卖和其他商业服务业为主的商业聚集区。而且,这个商业聚集区一定是最高端的、领先全国的、最密集的、最具成长性的、最有规模效益的。所以,广州是国家的中心城市,实质上她就是国家的商贸中心城市,她理所当然、有责任和义务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商贸流通中心,同时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更有理由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性的商都。

(二)广州的基础条件优势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也是珠三角城市群、华南经济圈和南中国—东南亚区域的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2、历史悠久的商贸名城优势: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商贸城市,是我国历代商业都会城市,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两千年来长盛不衰的通商口岸。她既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中国第一会展——“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所在地。

3、强大的经济规模优势:

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112.76亿元,稳居全国大城市第三。同时,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47.76亿元(约合534亿美元),远超国际公认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标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0亿美元。

4、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

广州拥有完善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机场之一;广州的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南沙港区等使广州港成为南中国最大的国际港口之一;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广州新客站(广州南站)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广州地铁5号线已通车,市内快速公交(BRT)也已全线投入使用。同时,广州是我国国际长途电信业务三大出口之一,又是全国互联网三个核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另外,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是迄今为止所成长全球第二大会展中心,在建的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出口贸易、研发和展示中心。

(三)广州的商贸流通业的产业优势

1、零售业态:

广州是中国现代流通业态一系列新兴业态的发源地。南方便利店、广客隆、国内最早的现代购物中心“广州天河城”、最早的大型室内电脑批发市场“广州电脑城”、最早的大型室内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最早的大型电器专业批发市场“海印电器城”等商贸企业相继出现在广州。

2、连锁经营:

据官方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广州零售批发业的连锁经营率已经达到了50%,高于我国零售行业25%的平均水平。广州的百货业更是连锁经营的领头羊。如广百股份、友谊集团、新大新股份、摩登百货、东山百货等百货公司经过分等定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其中被评为“金鼎百货”的企业数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当中更是有不少百货连锁企业迈出了向外发展的步伐。

3、批发市场(园区):

2008年,广州商品交易市场有1115个,年成交额1452亿元,同比增长47.7%。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16个,交易额超过30亿元的批发市场7个。其中,音像、茶叶、皮革皮具、纺织服装、酒店用品、化妆品等10多个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规模名列前茅。目前,广州已经开发了12个大型批发园区,形成了11个大型批发市场群。

4、电子商务:

目前广州全市的38个大中型批发市场建有自己的网站。像太平洋电脑城、广东音像城、广州美博城等发展电子商务都取得了成功经验。2009年4月,广州专业市场商会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将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国际化的交易模式,帮助广州市专业市场实现交易模式、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全面创新,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展贸化、电子化的专业市场交易平台。

5、电子交易平台:

近年来,广东塑料交易所、广州华南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煤炭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石化交易中心和广州化工交易中心等6个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相继开业。其中,广东塑料交易所的年成交额已突破1000亿元,影响巨大。

6、物流企业(园区):

毫无疑问,广州的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截止2008年,广州海运、南粤物流、南方物流、宝供物流、鱼珠物流等7家广州企业进入了中国物流企业50强。共有32家物流企业获得国家A级企业认证,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位居第2位,仅次于上海。另外,美国联邦快递、UPS,丹麦马士基,荷兰天地快运公司等15户国际大型物流企业也相继落户广州。

7、会展业:

近几年,广州会展业场馆条件不断提升,布局不断优化。截至2008年底,全市展馆面积约78万平方米,专业展览场馆面积按单一城市计算已居世界前列,其中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目前是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展馆。同时,广州已涌现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办展办会经验丰富的会展企业,集聚了一批优质的办展办会资源,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会展策划人才落户。截至2008年底,全市会展活动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会展企业达40家。

二、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广州商贸流通业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其现状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贸集团缺乏

广州的商贸企业在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里较少,其市场拓展能力也不强。与国内主要城市市相比,广州流通企业的组织规模不算大,广州进入百强的企业排名不在前列。广州流通业中占多数的仍然是众多的小企业,广州流通业整体呈现出一种“小、散、乱”的局面。

(二)商业成长指数偏低

据相关学术机构研究发现,在珠三角各城市中,就商业企业生存环境与成长指数而言,广州竟不敌深圳、佛山、东莞三市。而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广州的商业企业在实力上不如深圳,尤其是大型连锁或零售企业数量落后于深圳,二是因为广州的商业行业毛利率偏低,这与广州高昂的租金成本、激烈的价格竞争等因素有关。

(三)商业结构不尽合理

研究发现,广州的商业结构合理性和优化指数也不敌深圳、东莞和珠海。其原因在于广州的人均商业面积相对较低,主要是其人口较多,而且虽然有些商业比较集中,但是由于商业发展不平衡,个别区域商业面积还是相当贫乏的,例如黄浦区和萝岗区。

(四)现代经销批发业滞后

广州现代经销批发业发展滞后,新的批发体系一直没有构建起来,传统批发企业不断萎缩。批发市场承担了分销广货的主要任务,却没有相应地催生一批大型批发商,并且主要采取摊位交易方式,各自独立经营,组织形态明显落后,难以适应大工业、大流通的要求。

三、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商都意识

首先,政府各部门应清楚广州的优势产业和城市个性。从古至今,广州就是国家的商业中心城市,即它是国家级的国际性商贸大都市。广州最大的优势产业是商贸流通业。广州的商贸流通业的总产值、就业人数、企业数等都占总量的2 0%以上,其他任何产业都超不过它。因此,政府各部门应从战略高度加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计划,树立国际商都意识。

(二)建设五大体系

根据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八大载体之一的流通大商圈的建设精神,广州商贸流通业要建设五大体系。第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多层次区域流通辐射体系;第二,以新兴零售业态、连锁经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为手段的龙头企业主导型流通网络体系;第三,以物流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经销、批发业体系;第四,以农产品流通网络为切入点的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第五,以内外贸一体化为基础的国际通商体系。

(三)培育商业旺区

广州应推动工业品的市场拓展,强化向周边城市和内地的辐射作用。同时,广州要打造商业品牌,培育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商业旺区,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广州商业的辐射范围,增强对异地消费者的吸引力。广州应该打造一批与国家中心城市的能级相匹配的商贸流通业的都市级商圈、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商贸流通类上市公司、一批知名的购物城(街)和美食娱乐城(街)、一批具有全国和世界影响力的批发市场等。

(四)发展中间流通业

广州应大力发展现代分销业,即中间流通业。培育像香港利丰集团那样的企业。必须注意的是,分销和物流要融合发展,建立以物流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分销、批发体系。培育一批为产业基地配套的专业物流和商贸物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五)培育国家级流通龙头

一是要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继续积极支持现有大公司、大集团开展连锁经营;二是要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盘活存量资产,吸收社会资本,培养国家级流通龙头企业;三是要特别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配置流通资源,提高流通产业聚集度。

(六)加强与港澳及周边城市的合作

中心城市功能强大、战略腹地宽广深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要点。大珠三角格局的建立将为广州带来更多机遇。广州应做好广佛同城化的商贸一体,充分利用两个城市的特点和资源发展商贸流通业。应做好与周边其他城市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同时,广州还需借力香港和澳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四、结语

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其根本上就是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广州最终还是要优化供应链;培育能够与大型制造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相接轨的批发商;培育大型的终端零售企业。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流通业升级、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不能仅局限在某一个具体方面来理解升级、转型所需要的努力,而要用全局的眼光来看待。只有将新的思想和行为制度化,才能实现升级、完成转型,最终将广州打造成国际商贸中心。

摘要:广州作为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也必将成为我国的国际商贸中心。广州拥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显而易见的产业优势,具备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动因。同时,广州的商贸业发展又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存在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商贸流通产业的升级、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广州打造成为国际性的商贸中心。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商贸流通业

参考文献

[1]、靳俊喜,强海涛,蔡继荣.现代商业发展与中心城市商贸战略创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2]、王先庆.广州流通发展报告(2007-2008)[R].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徐效勇.我国商贸中心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1-3.

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 篇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当前, 国内外经济形式发生深刻的变化, 广州地区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广州正面临这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凭借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国家战略、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等有利条件, 广州有能力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广州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这块“试验田”中较早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高、市场体系完善的地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 把握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 建立开放性经济体系, 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广州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长盛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 是西、北、东三江出海之汇合处。往东行可通太平洋与美洲交往, 南临南海, 往南行可直达东南亚, 往西达印度洋, 通往西亚、北非。这样, 以广州为中心, 编织成海上网络, 形成海运交通枢纽。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 推进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然而, 广州在新形势下遇到了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和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 广州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较高的国际市场依存度交织在一起, 市场经济运行难度加大, 再加上资源能源的缺乏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显突出, 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广州面临的重大机遇,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 在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友好往来中,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 广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东南亚地区取得精密的联系。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 东盟国家将会成为中国重点合作的友好国家, 因此, 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和广州与东盟地区的历史渊源的角度看, 广州是参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的城市。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面临着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 广州可以发展海洋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 深入发展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 从而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提供交通网络。广州要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海上丝绸之路那也将会将广州打造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 》也提出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广州作为全国唯一将海运、航运、空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五大运输中心结合在一起的城市, 完整的交通网络成就了广州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广州拥有排名在世界十大港口的国际海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力建设, 促进广州不断扩建具有国际性的海港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港口, 提升国际竞争力。在铁路方面, 广州东站、广州站、广州北站和广州南站共同形成有中国铁道部规划的全国铁路四大客运中心, 是广州铁路客运枢。在航空方面,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中国第三大城市的广东省省会广州市的一座大型民用机场, 是国内三大航空机场之一, 出现了世界大型航空枢纽的地位的雏形。无论是从海路、陆路、还是航空, 广州都具有先进的硬件设施, 海陆空形成了完整的交通网络, 为物流运输提供强大有力的支持, 更加有助于与各国之间的商贸交易, 推进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枢纽。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在广州构建的交通网络, 便捷的交通促使各国和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 尤其是会展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等,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比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以会展业为例,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 》也提出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 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 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 打造世界一流的会展品牌。广州的会展业无论是展览数量还是总的展览面积都是排名国内第一, 成为海内外会展行业公认的中国最重要的会展城市之一。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档次最高的展馆, 展馆规模世界第三, 能满足大型国际级商品交易会、大型贸易展览等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高标准的国际展览中心。另外,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让“中国第一展”所带动的会展服务产业链条及其所带动的经济效应备受关注, 会展业为商贸提供一个商品交易平台, 商品的高度聚集引发了人才、商品信息、贸易金融的聚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 更加促进各国和地区的商品交易, 让广州成为集人流、物流、信息流、金融流于一身的最大集聚地, 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枢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绘出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亮丽风景线。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带动广州的服务业的发展, 在广州进行区域间的商品交易、市场活动, 形成商业经济活动中心, 改善区域经济结构, 强化商品流通, 让广州成为中国的商业中心。商业是城市的生活窗口, 通过商业来引领消费, 带动生产, 提倡新的消费理念, 带领人们进入新的消费领域, 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唐代广州市世界著名大港, 明清时期, 广州曾独揽全国对外贸易, 明朝时期, 广州市中国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 清代广州一口通商孕育了广州十三行这一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 从此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自古以来是个商贾聚集的千年商埠, 商业一直是广州的优势产业, 广州谱写了服务、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等多首动听的乐章。广州有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 分别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 农林下路和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是当今商业步行街中西合璧的四大西关风情特色, 这里有蜚声中外的十三行“故衣街”服装市场, 全国闻名的黄沙农副产品市场, 百年老店陶陶居, 莲香楼等众多大小食肆, 还有古玩街等, 这些并构筑成一副绚丽多彩的西关风景画。广州商业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长盛不衰,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广州可以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 推广新型的商业模式, 让广州的商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增强商业对经济的辐射力度, 加快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奏响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乐章。当今区域之间的竞争, 越来越取决于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海上丝绸之路早就了广州的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灵魂。广州目前保留着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联的文化遗址有20多处, 其中南海神庙、南越王宫遗址、南越王墓等文化遗产将申报世界文化遗址。海上丝绸之路促使这些文化遗址资源整合, 一体化开发利用, 编制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线路图, 利用自然资源,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路线。在旅游业高度发达、竞争激烈的时代, 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开发现代旅游业能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开发利用的互动共赢,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可以作为现代旅游业的开发元素,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广州的旅客数量, 更加增进了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了解, 扩大广州文化的知名度, 提升广州的形象。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放飞梦想, 打造专属广州的文化品牌, 融合海上丝绸之路、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等文化元素, 建设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泛征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 对广州丝绸之路文化遗址进行大力开发, 借助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的媒介对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提高广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升华了广州文化的魅力, 为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提供智力支持。

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是顺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潮流,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整合的影响下, 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 结合现代商贸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新趋势, 广州凭借自身的内涵优势, 推进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摘要: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建设经济贸易强国、经贸合作的基石, 加强各地区、城市互联互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广州的重大机遇, 不仅为广州提供交通网络, 促进广州与各国和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 而且带动了广州区域间的商品流通, 改善区域经济结构,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弘扬了以广州为中心地的岭南文化等传统文化。所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推进了广州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催化剂。

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 篇8

1 日语中的外来语

明治时代, 欧美众多国家的语言随着西方的文化、思想一起引入日本。当今社会, 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大量外来语涌入日本。在日本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中外来语所占比例较大, 特别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装、餐饮、娱乐行业以及互联网中外来语使用频率较高。在学术领域和高科技产业中, 外来语作为传递新信息的便捷载体,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 在学习二外日语时, 外来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来自于英语, 这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外来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如「アメリカ (A-merica) 」、「オフィス (office) 」、「カメラ (camera) 」、「システム (system) 」、「テニス (tennis) 」、「ピアノ (piano) 」、「ビデオ (video) 」、「ホテル (hotel) 」、「チョコレート (chocolate) 」、「ロッカー (locker) 」等词, 和英语发音相近、意思一致, 即便是日语初学者也很容易掌握。

2 外来语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外来语通过片假名记录, 其日语发音和原语较为接近, 但毕竟有所差异。日语中还有源自其他国家语言的外来语, 且外来语被吸收到日语中之后, 具有语义范围不同、词性活用变化、书写形式不统一等特点。再者, 和制英语的特殊存在也成为外来语学习中的障碍。在实际运用中, 准确掌握外来语词汇的语感也非常必要。现将我校学生外来语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如下分类:

(1) 发音不一致。英语专业学生受英语中爆破音[t]的影响, 特别是在讲「た (ta) 」、「て (te) 」、「と (to) 」时会有较强气流冲破阻碍而发音, 如「タオル」、「セーター」、「コンピューター」、「テニス」、「テキスト」、「テーブル」、「トイレ」、「ポスト」、「デパート」等词的发音就不够准确。虽然不影响语言交流, 但和标准日本语的发音相比, 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2) 词源较复杂。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世纪日本语教程》中有「コップ」一词, 意为“玻璃杯”。该词是源自荷兰语的外来语, 但英语专业的学生受英语中“cup”一词的影响, 将其与「カップ」混淆, 而日语中「コップ」与「カップ」的词义是有差别的。「コップ」还可以指“酒杯”。「カップ」指“ (1) 喝咖啡、红茶用的带把茶杯; (2) 奖杯; (3) 量杯; (4) 胸罩罩杯”。再如, 「ゴム」一词源自荷兰语, 意为“树胶, 橡胶”, 例如「消しゴム (橡皮) 」。且日语中也有源自英语的「ガム (gum) 」, 指“橡胶;橡皮糖, 口香糖, 果胶糖蜜”, 例如「チューインガム (chewing gum) 」。

(3) 语义不等同。外来语进入日语后语义发生了变化, 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A.语义范围缩小。英语中“smooth”意为“ (1) 光滑的, 平整的; (2) 平稳的, 平静的; (3) 顺利的, 流畅的; (4) 圆滑的; (5) 调匀的”。而日语中「スムーズ」指“顺利, 流畅”, 例如「事がスムーズに運んだ (事情顺利地进行) 」。

B.语义范围扩大。日语中「サービス」一词, 除了英语中“service”所指的“服务, 效劳”之外, 有“ (商店的) 廉价出售;附带赠品出售;附带奉送的赠品”的意思。

C.语义发生转变。在英语中“cunning”指“狡猾的, 狡诈的”, 而在日语中「カンニング」用来指“ (学生) 考试作弊”。

(4) 词性不相同。由于词性活用变化, 往往会出现误用。原语中的动词进入日语中后一般为名词, 如「スタート (start) 」、「ドライブ (drive) 」、「ダウンロード (download) 」等词, 需在词尾加上「~する」构成サ变动词。再如, 「スマート (smart) 」、「ロマンチック (romantic) 」等原语中的形容词进入日语后需加上词尾「~だ」构成形容动词。

(5) 书写不统一。日语中对于音译外来语的书写形式尚无权威规定将其统一, 这对学习者造成了困扰。如:「インク」与「インキ」 (ink) 、「ウイスキー」与「ウィスキー」 (whiskey) 、「コンピューター」与「コンピュータ」 (computer) 、「テレホン」与「テレフォン」 (telephone) 等词。

(6) 日本式英语。日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和制英语词, 即利用英语单词拼合出英语本身没有的新的词义。如:「キャッチボール (投接球练习) 」、「サラリーマン (薪金制职工) 」、「マイカー (私车族) 」、「マイホーム (自己的家庭) 」、「ガソリンスタンド (加油站) 」、「パソコン (个人电脑) 」、「ボールペン (圆珠笔) 」等词, 需特殊记忆。

(7) 语感不相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外来语词, 与传统的和语、汉语词汇相比, 往往会在语感和词义方面具有某些差异, 从而影响到语言表达是否自然、贴切。如「ガールフレンド (girlfriend) 」与「女友達」相比更显时尚, 适合年轻人使用, 且与「彼女」意思有所不同。再如, 「レストラン (restaurant) 」指“西餐馆”, 而「料理屋」指“供应日本式菜肴的饭馆”;「ホテル (hotel) 」指“西式旅馆, 宾馆”, 「旅館」则指“日式旅馆”;「お手洗い」与「トイレ (toilet) 」相比要委婉、得体等。

3 外来语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日语从欧美语言中不断吸收大量的词汇, 并改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日语外来语词汇。现今社会文化交流极为广泛, 外来语词汇也成为语言文化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现就上述常见问题对外来语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如下探讨。

(1) 鉴于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讲授“ta”行的发音要领时, 需有意识地让学生辨析日语发音的不同之处, 尽量减少英语发音的负迁移现象, 配合原声录音带, 有效纠正学生发音, 以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学生应该尽量放松, 大胆发音, 多学多练, 积极寻求指导教师和同学的指正。

(2) 由于日语外来语词源较为复杂, 教师在讲解时应当明确其来源, 特别是源自其他语种 (非英语) 的外来语, 且对于容易混淆的词的读音、语义应进行详细解说, 并举例说明。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参照原语词, 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

(3) 外来语被吸收进入日语后, 会受到语言文化、环境条件等特定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对比分析不同语义范围的基础上, 通过语言表达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学生也需要主动思考, 熟记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 并予以运用。

(4) 日语中外来语词的词性变化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并在逐步阐述日语基础语法体系的过程中, 让学生熟悉日语的构词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积极思考、不断探究外来语的语言特点, 多做词汇练习, 并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掌握单词的用法。

(5) 目前, 贴近日常生活的日语外来语词仍有部分没有统一的书写形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教材中的书写形式为准, 同时教学生认识其他书写形式。若学生在练习、作业、测试中使用, 均视为正确。学生应利用图书馆及网络媒体等资源广泛接触日语外来语, 并养成及时查找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扩大词汇量, 为今后从事外贸、计算机、对外汉语等方面的口语交际和书面翻译打下坚实基础。

(6) 和制英语是日本文化和外来文化交融的产物。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文化的渗透, 适当导入日本的社会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和制英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具体含义。学生则要不断积累, 可以通过欣赏配有双语字幕的日语原声影视剧, 提高学习兴趣, 进而培养阅读、听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7) 日语中某些事物和概念有多种表达方式并存, 但往往会有语感和语义上的差异。教师可凭借教学经验和自身体验向学生解释、说明。良好的语言文化信息传递过程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之间的细微差别。学生也要通过课内外的学习了解日本的国情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不断拓展知识面, 正确认识日本和日本文化, 尽量避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误会和尴尬。

4 结语

以上内容是笔者在二外日语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认识和思考。但本文仅从外来语的学习情况入手进行了分析、探讨, 而就汉语词汇与和语词汇等方面的探究将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摘要:从英语专业学生日语外来语的学习情况入手, 分析外来语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并探究其内在原因, 提出解决办法, 以期对同类院校的日语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本,外来语,和制英语,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玉芝.关于日语西化现象分析——以来自英语的外来语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4, (02) .

[2]晁春莲.困扰中国学习者的日语外来语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5, (S1) .

[3]张婷.日语外来语与日语语言文化特点[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0, (12) .

[4]庄凤英, 吴丹红.日语外来语学习障碍分析 (上) [J].日语知识, 2011, (12) .

[5]庄凤英, 吴丹红.日语外来语学习障碍分析 (下) [J].日语知识, 2012, (01) .

中职国际商贸专业建设 篇9

一、新街口具有打造国际商务商贸街区的基础和优势

新街口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 具有加快建设国际化商务商贸街区的区位优势、要素支撑和产业发展基础。

1. 拥有重要的中心区位优势

新街口位于南京市的核心区域, 是当之无愧的最具吸引力的地段。根据新街口商务商贸街区范围界定, 主要指东至内秦淮河, 西至外秦淮河, 南至建邺路—白下路, 北至中山东路—汉中路, 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窗口地区范围东至洪武路 (含两侧) , 西至莫愁路, 南至淮海路 (含两侧) 、石鼓路, 北至中山东路、汉中路, 面积约0.37平方公里, 是南京商贸流通、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的核心区域。新街口商圈的品牌影响力, 无论对南京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节假日客流量达到国际一流商业街区日均客流量的水准 (50~70万人次) , 显示了新街口强大的集聚辐射能力。随着地铁一号线、二号线的开通, 便捷的交通进一步集聚了商机和人气, 更加凸显了新街口商圈的区位价值。

2. 拥有现代服务业集聚优势

一批全国知名的商业巨头纷纷落户新街口, 如新百商店、中央商场、东方商城、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等大型百货零售企业, 苏宁、五星、国美等家电行业企业, 沃尔玛等连锁行业企业, 天丰大酒店、金鹰国际酒店等四星、五星级高档酒店。区域内集中了新百南京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等上百栋高中档写字楼, 累计建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还集聚了众多银行保险、股票证券、投资担保等机构, 金融资源集中度和金融服务功能首位度位居全省前列。整个街区已基本形成新街口核心商圈、洪武路—中山南路金融服务带、太平南路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杨公井演艺博览街区、朝天宫古都文化片区和熙南里历史风貌片区等产业集聚区。在商务商贸资源不断集聚的同时, 商贸企业加快提档升级, 商业能级大幅提升, 2013年新街口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亿元, 连续多年增幅超过9%, 成为展示城市实力和形象的重要窗口。

3. 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

区域内既有朝天宫、天后宫、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的古都文化, 熙南里的南京文化, 明城墙所蕴藏的六朝文化, 金陵刻经处的佛教文化, 也有体现现代都市文化气息的创意文化、演艺文化、时尚文化等。区域内还有众多的新闻媒体机构和文化单位, 使新街口地区成为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为街区发展积攒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二、新街口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尽管近年来新街口商务商贸街区发展迅速, 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1. 街区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层次规划缺乏, 发展引领性不足。目前, 南京市关于新街口地区的规划是粗线条的, 从市级层面缺少统一的城市设计和招商引导。而秦淮、鼓楼、玄武对各自管辖的新街口片区有着不同的规划和管理, 规划的落后和欠缺, 一方面导致商圈的密度、业态、功能和层次在地域间的布局不合理,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新街口地区整治和改造的困难。二是业态层次较低、功能品质亟待提升。一方面商圈内中低端传统商贸业比重过大, 百货和专卖虽已形成一定规模, 但品牌的重复率和商品的类同性比较突出, 精品百货和旗舰型专卖尚显不足;另一方面缺乏高端和国际性的商务服务, 为商业、商务配套的餐饮、休闲娱乐功能还比较薄弱。三是对文化的挖掘、整体形象塑造不够。新街口商业氛围非常浓厚, 但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掘和利用, 已成为街区的软肋。四是公共配套、便利化的细节服务不到位。商圈内云集的众多经营业态在带来一定人流量和消费力的同时, 也将管理推上了更高的难度, 基础设施不配套、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

2. 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一是传统商业受到电子商务巨大冲击。以淘宝、58同城等为首的知名网站正在全面浸入传统商业模式, 传统百货在商业竞争中日趋乏力。作为南京最知名也最核心的新街口商圈, 传统百货商场正面临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电商挤压汹涌而来内忧外患的窘境, 虽然中央、苏宁等商贸零售企业已加入电商行列, 但在规模化发展、应用深度、产业链配套方面仍然不具备优势。二是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 玄武和鼓楼区所辖的两个象限日益崛起, 尤其是东北象限的德基广场吸引了大批国际顶级品牌入驻, 逐渐成为新的奢侈品消费中心, 对我区金鹰、新百、中央等商场造成的冲击不容小觑。另外, 河西、江宁等区域商圈的崛起, 使新街口商圈在商务商贸服务的层次、功能和品质等方面逐步丧失其高端性、全面性和领导地位, 商气、人流面临新的分配和调整, 消费额正在被分流, 老牌商圈全面提档升级势在必行。三是河西金融城的发展正逐步削弱新街口金融中心地位。南京市聚焦打造河西金融城, 在规划、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向河西倾斜, 我区金融业发展面临金融机构总部迁移、金融中心地位逐步削弱的艰难境地。

三、国内外著名商业街区的经验和借鉴

对于新街口商圈未来的发展, 我们认为, 需要进一步对接国际标准, 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此, 我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著名商业街发展的成功案例, 列举一些以供借鉴:

1. 美国纽约第五大道

印象:时尚大气。成功经验分析: (1) 奢华齐全的商品:商业店铺鳞次栉比, 经营品类包罗万象, 汇集了世界著名的商店和精品百货; (2) 商务商贸融合发展:有众多银行大厦和酒店, 如著名的纽约银行大楼、半岛酒店等等; (3) 商业和文化巧妙融合:纽约公共图书馆等各种文化设施高度集聚, 其中各类博物馆就多达20余个; (4) 配套的休闲设施:第五大道两端有华盛顿广场公园和著名的中央公园。借鉴启示:新街口既要能够引领时尚潮流、荟萃世界名品, 又要充分发挥街区的多种功能, 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

2.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印象:金碧辉煌。成功经验分析: (1) 多种业态有机衔接:街道两侧各种专业公司、大小商店林立, 从银行、保险、时装、娱乐到文物古玩、花卉商店、报刊摊位, 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2) 汇聚各国美味:餐馆和咖啡馆数量众多, 人们能够品尝到法国的蜗牛、意大利的比萨饼、日本的生鱼片和中国的水饺、烤鸭等世界著名风味食品; (3) 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电影院、电子游戏场、夜总会、迪斯科厅交错其间, 很多都营业至午夜或凌晨, 是夜生活的好去处; (4) 风景如画的景观:香榭丽舍大道独一无二的风景让商业街有了华丽感, 从而也使它的观光味更加浓厚; (5) 功能完善的公共设施:建有星形广场、巴士底广场等许多公共绿地广场, 代表香榭丽舍的传统形象的路灯、休闲长椅、艺术的公共汽车候车亭、复古型的报亭等配套十分完备。借鉴启示:精致的配套设施是整体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街口要加快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3. 日本东京银座

印象:成熟浪漫。成功经验分析: (1) 行业齐全:能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多种消费需求; (2) 休闲娱乐场所众多:银座及其附近地区拥有40余家影剧院、音乐厅; (3) 便利的交通:高速公路环绕, 四面通行电车, 还有三条地下铁路线在这里汇合。借鉴启示:新街口要加快打造立体化、网络化的交通。

4. 香港铜锣湾

印象:琳琅满目。成功经验分析: (1) 商业繁华至极:有多家大型百货公司及大型商场; (2) 汇聚世界名品:铜锣湾名牌密集度之高让人叹为观止, 众多顶级品牌都在这里设有分店, 其中不仅有世界品牌, 还有很多民族品牌, 包括富有港岛特色的本地自主品牌与明星开设的自创品牌等等; (3) 时尚:所有高档次的时尚潮流物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借鉴启示:新街口无论是从商品的品牌、种类、数量、价格还是服务, 都要高品质、上档次, 让游客感受到“购物天堂”的迷人魅力。

综合以上几个案例, 比较分析这些著名的商业街, 可以看到国际著名商业街大都具备以下几大特点: (1) 商业街历史悠久,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知名度; (2) 地段显赫, 交通发达, 人流集中; (3) 多种业态有机衔接, 商业与文化巧妙融合; (4) 有大型零售商场, 各色商品一应俱全; (5) 有旅游亮点, 是旅游休闲的绝佳场所; (6) 城市景观有特色, 街中公园芳草如茵; (7) 建筑风格独特, 居住条件良好; (8) 街区配备多重功能、基础设施管理良好。

四、加快建设新街口国际商务商贸街区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新街口街区发展现状,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借鉴国内外著名商业街区的成功经验, 对加快新街口国际商务商贸街区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 坚持高品位引领, 进一步完善新街口商务商贸街区的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

(1) 注重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衔接。依托街区现有发展基础, 认真梳理商务商贸肌理, 综合考虑区划调整后街区的总体定位, 考虑在全市所处的中心位置以及所应承担的功能, 考虑0.37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与4.5平方公里街区的整体打造与有效衔接,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 委托国际知名机构高标准规划设计。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细化具体功能区的内涵、实现路径, 并且坚持规划的刚性要求, 加强规划的有效实施, 切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渐进式推进国际化商务商贸快速有序发展。同时, 要通过有关渠道, 建议市级层面对大新街口地区 (包括鼓楼、玄武管辖部分) 作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2) 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形态的融合。从空间、功能、形态融合上, 做到高品位规划设计。在空中, 设计空中连廊连通新建与已建商业建筑;在地面, 规划具有亲和力的小步行环境, 科学搭配绿地空间, 营造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 延长游客驻留时间;在地下, 重视地下空间开发, 依托地面步行街, 增加地上地下转换空间, 并考虑与地铁及周边商业建筑的整体贯通和资源共享。通过地下、地面、半空的连接设施, 使部分商厦楼宇之间通达便捷, 打造具有立体效果的商务商贸业生态圈。

(3) 注重历史文脉与商脉的传承。依托街区丰富的文化资源, 既要注重保留商业街的“商魂”, 即其历史文化底蕴, 又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现代科技相结合, 把街区的历史建筑、地域风貌、商业文化和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入到规划中, 真正提升街区品牌价值含金量和国际化水平。

2. 坚持高端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商贸商务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

(1) 大力推动商贸业提档升级。坚持“高雅时尚”定位, 以“加减乘除”法实施商业结构调整和业态创新。“加法”:引入高端商品、时尚品牌。引导商贸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品牌运营商的合作, 引入更多的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 为新街口注入更多的“国际元素”。“减法”:减少同质化、类同化。同质化趋同的百货商场要实现主题化、多元化经营, 拥有独具特色的经营品位, 可引进一些独有的商业品牌, 尝试打造小众化的消费空间。“乘法”:放大商贸品牌效应。形成以新街口核心商圈为主体, 带动周边主干道, 包括融入其中的若干支马路的提档升级, 形成独具特色的支马路商业, 使支马路成为核心商圈人流“蓄水池”, 既赢得核心商圈人气, 又可及时快速分流核心商圈高度集聚的人流。加快夫子庙商圈提档升级, 实现新街口商圈与夫子庙商圈融合、联动发展。“除法”:逐步淘汰缺少竞争力的可被取代的品牌、业态, 从而整体提升商业结构能级。

(2) 积极创新商业新模式。借助已有的商圈知名度, 鼓励商家企业进行硬件升级和信息化改造, 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业新模式。完善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及服务配套体系, 培育和引进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在税收减免、平台搭建、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可在江宁或溧水等地建设具有仓储、物流功能的后台园区, 从而支撑企业前台发展, 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加快完善“爱在新街口”电商平台建设, 把商贸企业的影响力在线上放大,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 积极培育街区商业服务品牌, 比如微物流“帮拿拿”等人性化、特色化的服务, 使优质服务成为街区的营销特色和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3) 全面提升商务规模与品质。以建设国际化商务街区为目标, 整合梳理区域载体资源, 提升现有楼宇品质, 进一步拓展商务发展空间, 努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总部和投融资、研发、营销中心, 特别是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提高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集聚度。充分利用国际金融中心、新百南京中心等5A级办公楼宇, 围绕楼宇产业定位, 推动入驻企业行业集聚、优势互补, 提高新街口商务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3. 坚持高能级转型, 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发展能级和创新水平

(1) 加快推进现代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全区金融业发展规划研究, 加快洪武路—中山南路金融服务带的设计, 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及其衍生产业, 推动金融产业优势资源的集聚。抓住南京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重大契机, 主动对接, 找准定位, 巩固和提升“洪武路—中山南路金融服务带”的品牌优势, 延伸金融产业链, 加快太平南路黄金、珠宝、钻石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积极争取市级金融业发展扶持政策, 与河西金融城实现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提升新街口金融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2) 加快重大金融载体和重点金融楼宇建设。以资源集聚为重点, 加快建设金融特色商务楼宇, 打造高端金融载体, 建成江苏银行、人保财险等总部楼宇, 推动洪武南路ABC地块、东方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项目建设, 引导弘业大厦建设金融特色载体, 引导培育交规院、电线电缆厂等重点载体建设, 通过增量资源拓展和存量资源置换, 新建或置换一批高端商务楼宇, 为国内外优质金融资源集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随着金融服务业竞争的加剧, 倒逼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要积极推动传统金融行业转型, 引导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业加快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化建设, 大力发展互联网服务, 构建更加完善的银行服务体系;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加快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试验区, 建立多方合作服务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 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满足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4. 坚持高视野发掘, 进一步彰显街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品牌形象

(1) 全面提升街区文化软实力。一是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推进文化设施的功能开发和内容开发, 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精品, 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历史文化古都充分享受现代商业文明。二是善打“文化牌”。以文化特色彰显街区品质, 发挥演艺文化品牌效应, 推动演艺文化“走出去”, 增强文化影响力。三是打造新街口地区文化产业新标志。将核心区内的书城、院线、教育培训机构结合起来, 引入如“诚品书店”之类的文化企业, 进一步提高街区品牌文化内涵。

(2) 充分展现街区的独特魅力。为消费者创造增加愉悦感的氛围和环境, 这种魅力集中表现在:一是环境魅力。营造街区清洁幽雅、商业氛围浓厚、诚信经营的休闲环境。二是功能魅力。瞄准国际一流商业街的标准, 塑造商业休闲旅游功能齐备的景观性街区, 从功能上满足旅游、购物游览的心理和休憩、品味街区文化的精神需求。三是细节魅力。既要明确街区整体风格与基调, 又要对垃圾桶、座椅、花盆、电话亭、休闲广场等所有细节精心设计, 可以选取具有秦淮特色的文化标志, 如朝天宫、熙南里, 或名人头像等, 作为公共设施的细节标志, 使新街口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既强调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同时, 又要通过这种“一致性”展现出“个性”, 体现出特色, 树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

上一篇:红外热透过率下一篇:学习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