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经纪品牌经营分析

2024-07-05

证券经纪品牌经营分析(精选7篇)

证券经纪品牌经营分析 篇1

一、引言

证券公司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之一。截至2011年12月底, 我国证券公司共有111家, 其中上市证券公司有18家,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发现, 已有的关于证券公司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公司治理的某一方面如股权结构 (赵旭峰, 2009) 、高管薪酬 (江琳, 2011) 等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因此, 本文尝试通过从股权治理, 董事会、监事会治理以及管理层激励等角度, 运用统计回归的方法探讨其对上市证券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

(一) 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

分析数据显示, 截止2011年12月底,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水平为28.21%, 最小值为5.87%, 最大值为66.05%;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均值为56.8%。由此可知, 我国证券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然而, 股权集中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如大股东可能会从自我利益角度出发, 利用控制权地位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最佳的股权结构应当在“集中”和“分散”之间把握好合适的“度”。目前, 我国国有控股性质的证券公司占绝大多数。由于国有股权性质, 会导致国有股东在督促公司管理层努力工作方面的动力不足;而非国有性质股东则不同, 由于其产权清晰, 对监督管理层具有较高积极性。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下述假设:

假设1:其他条件不变,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非国有控股性质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二) 董事会、监事会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

董事会治理在现代公司内部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适度规模的董事会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 减少决策失误, 促进公司经营绩效提高。但是, 如果其规模过大, 则不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实行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董事会的监督机制和决策质量。具有丰富的经验、较高的专业素质及保持独立性的独立董事, 不但可以提高对董事会的监督效果, 而且对于改善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大有裨益。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位分离可以改善董事会的独立性, 提高其监督的有效性, 也有利于董事长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下述假设:

假设2:其他条件不变,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人数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董事长与CEO的职位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

(三) 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经营绩效

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工作能力是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之一。当管理层人数适度扩大, 拥有更多的不同专业、职业和教育背景的成员加入管理层, 则有益于改善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但是, 当管理层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 其成员之间的沟通成本将增加, 从而不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因此, 合适的管理层规模有益于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在当前我国上市证券公司中, 管理层激励的主要形式限于薪酬激励。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下述假设:

假设3:其他条件不变, 合适的证券公司管理层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

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上市证券公司2011年年报数据。截止2011年12月底, 我国共有111家证券公司, 其中18家为上市公司, 由于公司治理方面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采取对已上市证券公司进行分析。

(二) 变量衡量

关于如何衡量公司绩效, 本文采用资产收益率 (ROA) 作为衡量指标, 而没有采用净资产收益率 (ROE) , 主要是基于下述原因:ROA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收益额与该时期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核心指标。ROE和ROA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者在债权计算及财务杠杆利用上的区别。一般来说, 由于各行业对资金利用程度的大小不同, ROA水平的高低评判也相应不同。据统计数据, 截止2011年年底, 我国18家上市证券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6.15%, 因此, 对证券、银行等重资金运作的企业来说, ROA的评判更为重要。

关于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变量的衡量, 通过参考相关学者的做法进行选取。变量清单如表1所示。

(三) 模型构建

运用STATA11.0工具软件进行回归, 计量方法为“OLS+稳健标准差”。建立的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由上述结果可知,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2011年ROA平均水平为2.36%, 最低水平为-1.2%, 最高水平为8.48%, 同行业差距明显。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水平为28.21%, 最小值EO最大值为66.05%;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均值为56.8%。可见, 我国证券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 不少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我国72.2%的上市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在董事会规模方面, 最少的由8人组成, 最多的有17人;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最低为30%, 最高为44%, 行业平均水平为36%;董事长和总经理职位94.44%的上市证券公司是二职分离的, 监事会规模, 最少的由3人组成, 最多的有14人;这些数据表明,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基本上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董事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上市证券公司管理层报酬对数平均值为16.44, 最少的为15.78, 最多的为17.52, 彼此差距不是十分明显;管理层规模人数, 最少的由6人组成, 最多的有11人;行业内资产规模的对数, 最小为22.32, 最大为25.72, 行业内平均水平为24.01。

四、实证分析

(一)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见图1。

(二) 计量结果与分析, 见图2。

注:在1%的显著水平下, IDRATIO系数显著;在10%的显著水平下, SOE、BSSCALE、LNMPAY系数显著。从回归结果来看, 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股权治理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经营绩效呈负相关, 但影响不显著, 说明我国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较为集中的特征不利于提高公司业绩, 这与理论预期相一致。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经营绩效也呈负相关关系, 但影响不显著, 说明股权制衡度的提高可能降低公司的经营绩效。国有控股性质对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国有控股性质证券公司的经营绩效比非国有控股公司高。

2. 董事会、监事会治理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但影响不显著。与我们的基本理论预期不一致。与预期相同的是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2595, 这个结果表明: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独立董事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位分离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与理论预期相一致, 但影响不显著, 说明我国上市证券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监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系数为负值, 在统计上显著, 这说明我国证券公司监事会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等的有效性和积极性有待发挥。

3. 管理层激励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管理层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但影响不显著, 这说明我国证券公司管理层的规模增大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一致。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以2011年底我国已上市的18家证券公司为样本, 对其内部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国有控股性质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但影响不显著;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监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管理层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管理层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但影响不显著。

通过上述分析,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积极改善中国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 改变“一股独大”的局面;二是充分发挥国有控股股东的优势, 提高其竞争力;三是建立合适的证券公司董事会规模, 完善上市证券公司独立董事的挑选、聘任及考核机制, 规范和完善公司监事会的组织设置和功能定位, 使其在上市公司治理中能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四是合理设置证券公司管理层规模, 实施恰当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使其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摘要:本文以18家已上市证券公司为样本, 对其内部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国有控股性质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但影响不显著;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位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监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管理层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管理层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但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治理,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赵旭峰, 汪宽文, 刘荣香.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9 (10) :155-173.

[2]江琳, 王艳.我国证券期货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 2011 (03) :104-105.

[3]冯根福, 丁国荣.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1 (169) :30-36.

证券经纪品牌经营分析 篇2

关键词:湖北省;农产品;品牌;SWOT分析

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对农产品及农产品品牌有明确的要求,要大力发展名特新优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发展农产品品牌是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破解成本与价格“双重挤压”,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的重要手段。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发展农产品品牌对于湖北省农业发展转型、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湖北省农业发展由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向科技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有助于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稳定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有助于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发展现代农业。

一、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发展现状

(一)湖北省各方主体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在政府层面,湖北省政府对于农产品品牌的经营与发展工作一直都十分重视,在《湖北省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就已经明确指出,要以名特优新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建立完善农产品品牌认证奖励机制,培育和创建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体现了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化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二)湖北省农产品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粮食、茶叶、柑桔等优势行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福娃大米”、“国宝桥米”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奥星”被评为湖北优质菜籽油,实现了湖北农产品品牌建设历史性突破;“采花毛尖”、“秭归脐橙”、“宜昌蜜桔”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土老憨”、“采花”、“萧氏”、“川”字牌青砖茶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通过打造“采花毛尖”品牌,不仅壮大了三峡库区的茶叶产业,也给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产业的提档升级。通过支持京山、监利“中国粮食加工强县”建设,打造京山“国宝桥米”、监利“福娃大米”品牌,提升了湖北大米市场竞争力,带动沙洋洪森、南漳梅园、安陆禾丰、黄梅奎舟和浠水中汇等一批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使湖北大米加工能力跃居全国第二位。

二、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SWOT分析

(一)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中的优势

湖北省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造就了湖北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湖北省县区优势特色产业也在逐渐壮大,形成了以家禽、食用菌、蜂产品、魔芋、茶叶、中药材、牛奶、板栗蚕茧为基础的九种特色农产品基地。经过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蜂产品加工基地,以潜江、洪湖、监利为中心的水产淡水虾基地,以随州为中心的食用菌出口基地,以宜昌为中心的柑桔生产加工基地,以武汉周边、鄂东蔬菜种植区及鄂北特色菜种植区,鄂中丘陵优质稻生产基地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湖北省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既有湖北省的优势产业如粮食加工、油料加工、水产品加工,也有林产品加工、特色产品、科技创新和产品深加工的企业,说明龙头企业的壮大不仅仅只是传统优势产业,而是向着多个产业延伸和触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龙头企业整体的实力和数量也在上升,2011年,稻花香集团就已经实现销售收入过100亿元,2012年,中兴能源产业集群突破100亿元。福娃集团、梅园米业、湖北洪森粮油集团等一批企业营业额接近100亿元目标。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从最初的20个增至目前的30个。2014年被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就达到了570家。龙头企业是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和发展的排头兵,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中的劣势

现有的农产品品牌缺乏强大的竞争力。虽然目前湖北省省级龙头企业五百多家,所涉及的农产品品类业是多种多样,但是缺少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类似于双汇、鲁花、金龙鱼、蒙牛、伊利这样的知名度高、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全国著名品牌。湖北省农产品品牌中的名优名品的影响力多在湖北省内,湖北省知名的农产品在省内的占有率相当高,一旦到了外省市场占有率就直线下降。

(三)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中的机会

各级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力度大。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近些年来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有:涉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等的财政政策,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所得税、加工设备进口关税、农产品出口退税等税收政策,信贷支持、金融产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和骨干企业上市等金融政策,粮油加工业等投资政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保险政策,鼓励农业科技研发、引进和推广等方面的科技支持政策,土地流转等用地用电优惠政策等。可以说政府的扶持政策范围涵盖到了企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只要切准确把握政策意图,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政策切实落实,必将促进企业发展。

(四)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中的威胁

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对农产品生产带来的威胁。农业本身是弱质产业,虽然经济在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在不断推进,但仍然改变不了自然灾害以及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巨大影响。湖北省虽然水资源丰富,长江干流横贯湖北东西,但由于长江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的不协调,导致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和湿地减少,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洪灾和泥沙灾加剧。湖北省降水丰富,年均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给农作物带来充足降水的同时,也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农业生产。

来自外省知名品牌的竞争压力。外省品牌中不乏品质好、实力强、影响大的品牌,如蒙牛牛奶、红富士苹果、阳澄湖大闸蟹等,全国知名品牌在湖北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低于本省的知名品牌,这给买方市场带来活力与繁荣的同时也对本省的农产品品牌形成了威胁。

来自农业生产自身的不可控因素。一些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不易储存、不耐运输等特点,导致了这类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缺陷,流通环节受到限制必定导致市场有限,竞争力缺乏,农产品品牌难以做强做大。

三、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一是要巩固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在品牌农产品通过代理、批发等形式与商超合作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商超合作的管理制度,使得品牌农产品进驻商超操作更加规范,规范化必定带来的是农产品价格更加合理,将实惠带给消费者,有利于形成稳固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二是要开拓多元实体农产品流通方式,品牌农产品除了以商业合作的形式进驻商超之外,应该向更多更广泛的有需求的实体发展。相比较进驻门槛较高的商业超市,品牌农产品更应该向学校、企业、社区发展。学校、企业、社区不仅有固定的消费者,而且在农产品推广推与宣传的效果上更是具有低成本、高回报的表现,在无形中就已占得市场先机。三是要大力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受时空限制相对较少,符合时下消费者生活需要的一种有效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产品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必定会发展成为农产品流通的强有力渠道。

(二)加快对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集中优势力量,使得已形成传统优势的产业如水稻、油菜、蔬菜、水产、畜禽和山区特色农产品向产业纵深发展,延伸产品链,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三品一标”占有率。二是将升级换代企业陈旧产品生产线,加强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升级换代产品生产线意味着对产品的推陈出新,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企业的发展转型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此外,对现有产品更新换代是也稳定市场占有率,保持品牌良好形象的重要保。三是加强企业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应用主体地位,向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发展。科技创新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带动产品生产向精深加工领域发展,使得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符合更高的质量认证标准,具有更高的产品附加值,有助于企业开拓更广泛的市场。

(三)提高农产品品牌传播效率

一是建立系统的统一的品牌识别标识,强化品牌传播基础。建立统一的品牌标识是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率、识别率的前提,另外,在工作环境布置、品牌活动设计、经营理念体现等方面都应强调品牌的统一形象,有助于农产品品牌传播的延续性、规范性、一致性。二是要以传统媒体为传播的战略支点,建立品牌传播推广的根基。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有着收视观众基数大、区域性强、发展成熟的优势,农产品品牌传播应以传统媒体为品牌传播的落脚点,完善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消费者群体。三是要善于运用新型网络媒体传播平台,迎合流行传播观念,扩大传播受众人群,提高品牌影响力。网络使得传播具有互动性、及时性、传播快、受限小的特点,运用新型网络平台能够有效提高传播效率,达到品牌宣传推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禄.浅议中小农业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16).

[2]冯连芳.金山区品牌农业发展的探讨[J].上海农业学报,2008(3).

[3]王丹霞.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4).

[4]崔茂森.山东省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王慧慧,董彦岭,王淑娟.盱眙龙虾品牌建设对农产品品牌构建的启示[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10).

[6]曾昌隆,杜巍.湖北绿色农产品认证超4000个[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2-11(2).

[7]姚艳,陈娟.浙江省农业品牌战略实证调查分析[J].当代经济,2008(1).

[8]张爱虎,钟平,张劲.“六个一”:挑起湖北农业品牌大梁[N].湖北日报,2010-8-30(7).

证券经纪品牌经营分析 篇3

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重组流动性不佳, 但能够预测未来现金流的银行信贷资产, 并建立起相关的资产池, 然后将资产池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当做偿付的基础, 借助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及信用增级, 于资本市场中进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 其属于结构性的融资行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促进金融资产流动性的提升、资产负债比例的改善, 以及转移、分散风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也因此在许多国家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商业银行在相关经营环境及形势的影响下, 逐步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步伐, 其也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影响

20世纪70年代, 因石油价格上涨, 使得工业的成长成本增加, 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进一步扩大信贷资金的来源, 美国掀起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但随着银行信贷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资本的充足率受到很大的影响。自2012年5月中旬, 央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 正式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 使得当前商业银行资产及负债流动性失衡等问题有所缓解, 进一步改善了商业银行提供中、长期贷款能力。

1、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信贷盘活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目前拥有较大的信贷投放总量, 但同时也存在应用效率低及资金的周转速度较慢等问题。分析商业银行的投资, 其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政府平台及房地产等, 对于中小企业、“三农”及科技创新类企业的资金需求一直处于短缺状态。由于该类企业的贷款难度较大, 所以对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及调整升级较为不利, 但通过资产信贷证券化之后, 促使其证券具备流动性, 对于提升资金配置的使用效率及银行信贷资产量的盘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可将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缩小

目前, 银行贷款在我国的金融体系当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后, 能够转换部分的贷款为证券, 进而缩小银行所需承担的信用风险, 部分风险由投资者承担。这一改变不但可将银行体系当中的信贷风险缩小, 有效的减少了贷款的风险, 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改进及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和金融市场当中的融资结构具有优化作用, 进而可促进银行资产流动速度的提升, 实现了对银行期限配比及资产结构的优化。为此, 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后, 能够显著的降低经营风险。

3、可强化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

在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 商业银行应评审贷款, 还需做好贷后的管理工作。外加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后同资本市场联系也更为紧密, 故应完善风险约束机制, 要求商业银行强化自身的管理及经营。商业银行为实现资产证券化, 需对信贷业务进行强化管理, 并建立起相对应的信贷管理及产品定价的基本机制, 实现信贷资产的规范化及标准化管理, 还可提升投资者在证券真实性方面的认可度, 可将融资代价显著的降低, 进而促进基础资产销售价格的提升。为此, 商业银行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 其实质在于强化相关业务透明度及促进规范化的过程, 可促进信贷管理水平的极大提升。

4、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后, 可将社会资金引入到经济发展当中的瓶颈领域, 进而可拓宽社会融资的渠道, 促进资本收益率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良性互动, 还可促进整个社会资金配置效率的提升。同时, 将部分信贷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三农”等微小企业中之后, 可通过信贷结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达到活跃经济的目的, 还可强化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杠杆作用。此外, 信贷资产证劵化还有利于规避房地产贷款风险。据央行发布信贷投放的报告表明, 2012年6月末, 就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1.32万亿元, 同比增长了10.3%, 其增长的速度比上季度末高出0.2%。且6月末, 个人购房贷款的余额为7.49万亿元, 同比增长了11%, 其增速比上季度末低1.1%。

5、有利于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方面的创新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后, 商业银行转变在促进经济实体发展中所扮演的资金提供者的角色而成为融资顾问及管理中介。并且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的复杂, 其不仅与企业相关, 还与信托及证券等相关联, 弱化了资金供给者的功能, 强化了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同时, 商业银行的盈利方式也转变单一的贷款利息收入方式, 而是以提供服务的管理费、手续费, 以及提供担保等所产生的中间业务收入为主, 将商业银行收入的渠道拓宽, 可提升其收益水平, 还可促进商业银行在经营方面的转型。另外, 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后, 还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估值分析, 促进银行的良好经营, 并可对银行股的二级市场估值形成一定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措施

1、强化宣传力度

商业银行为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应借助各类媒体平台, 加大该方面的宣传力度, 让社会大众理解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及意义。其宣传的内容包括操作流程、工作制度及各种产品和业务等, 促使社会大众对信贷资产证券化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进而在信用环境、宣传导向、法治环境及客户推介等方面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确保其处于科学、竞争、高效且有序的运营环境当中。

在宣传的同时, 还需建立起多方交流机制。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金融活动极为复杂, 涉及到法律、金融及会计等行业, 其工作的开展需要多个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为此, 商业银行应加强和证券商、民营咨询评估企业及信托等众多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 积极合作。还需强化与人行及银监局等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 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以便于定期的交流。另外, 商业银行还需与各方开展相应的专题研讨以强化其经营效果, 促使双方之间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 构建起多方协作共赢的渠道[3]。

2、加速队伍及机构的建设

机构及人才因素为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条件。首先, 应构建起专门管理资产证券化经营的职能部门, 将其职责明确, 制定出业务发展的框架及体系, 并对相关业务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 并逐渐的形成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 强化基础建设, 确保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工作有专人负责;其次, 应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商业银行目前还缺乏该方面的管理人才, 所以应积极培养及任用该方面的运营操作人才, 并组建成为专业的经营管理队伍, 包括资产管理、证券经纪、法律、信用评估、会计核算及风险管理等各类人才。在壮大人才队伍的同时, 不断的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此外, 还应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及后续教育, 并让员工主动报考各类资格证, 储备好人才, 确保能够达到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对高科技人才的要求目标, 促使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各项业务能够积极开展。

3、加强对公司业务投行化的管理

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公司业务的投行化在运作模式、经营理念及操作环节等方面具有诸多的相似点。目前, 商业银行发展信贷投资证券化的过程中, 应注重对公司业务投行化在转型方面的管理, 并增强“融资顾问中介”及“资产管理中介”等方面的工作, 强化对投行产品的开发、推广及营销, 积极寻找客户的投行业务需求, 并尽量的满足相关的业务需求。通过该类工作的实施, 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开展打下基础, 为其提供可以借鉴的运作经验, 打好产品及客户的相关基础。

另外, 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的风险管理较为重要, 由于在开展相关的业务时, 涉及到受托机构、信托机构及发起机构等各个市场主体, 即使是同一个市场主体, 在相应工作中也可扮演不同的角色, 所以其交易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及利率风险等方面[4]。商业银行在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 应注重相关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健全, 加强对风险管理、监控及预警等各方面的控制, 积极防范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类风险。

4、加强对产品的创新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需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商业银行应调查好相关的市场需求, 并找准目标群体, 然后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创新, 进行更多资本市场及信贷市场等相关产品的开发, 进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找出更多具备特色化、差异化及个性化的产品, 并不断的扩大服务对象, 确保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应产品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5]。

在创新的过程当中, 应多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在此基础上深化理解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真正含义。商业银行应对应开展具有本土化和前瞻性的研究, 特别是对于法律和会计等相关问题, 并不断的完善对应体系, 其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现至关重要, 还是创新产品的基础。另外, 还需注重识别潜在的风险, 加强对相关对策的探索, 予以信贷资产证券化理论性的指导, 提高创新成功的几率, 促进其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现能够改善其经营环境, 且对于其长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应加强对市场接受程度与其发展进度之间的研究, 将高效且优质的资产作为首选目标, 确保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实现稳定、有序且健康的发展。而在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 则需注重人员、制度、创新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准备及完善。

摘要: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发展战略、经营机制及经营转型等各个方面。本文就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影响, 提出加快其实现的措施, 以期对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经营,影响

参考文献

[1]沈瑾.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趋势分析[J].时代金融 (下旬) , 2013, 8 (5) :254-255.

[2]聂广礼.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组合管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基于2005-2008试点阶段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13, 6 (5) :321-322.

[3]殷林森, 马欣.从“信贷悖论”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J].征信, 2013, 9 (5) :216-217.

[4]贺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 (下旬) , 2013, 2 (12) :362-363.

高职院校品牌经营策略的现状分析 篇4

一、高职院校品牌的概念界定

(一) 品牌概念

对于品牌的概念, 中、外学者各抒己见, 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 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 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 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各类组织纷纷认识到把品牌经营作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 而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 就是拥有具市场优势的品牌。教育界同样,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 同样存在着强烈的品牌意识。创建学校品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二) 高职院校品牌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加快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速度, 缓解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而举办的专科层次学历教育。高职教育品牌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教育品牌是指学校名称的标志 (如学校牌子、校徽等) 。广义教育品牌是指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即以学校的标识、声誉、技术等为表现形态的无形资产, 如校名、校徽、知名教授专家、高校的办学水平、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在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教育品牌的目的是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一个精湛、瞩目的识别标志, 从内容上是教育主体及其教育产品的名称、声誉、历史及大众对其认识和感知的总和, 从形式上是教育产品区别于其他竞争者产品及其服务的特定的总称。

二、高职院校品牌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一) 高职院校品牌经营现状

近年来, 我国教育界开始争创“一流”学校, 创立“名牌”学校, 已经形成多种多样的特色学校、精品学校等。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许多高职院校也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围绕教育消费需求, 逐渐调整学院发展规划。但是高职院校品牌多样化程度离现实需要远远不够。

(二) 高职院校品牌经营问题

在高职院校纷纷构建学院品牌, 努力提高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与效率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1、无法形成名师效应。

一所学校的师资状况也成为人们衡量一所学校的尺度。但是在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专职教师队伍中, 职称结构不合理, 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居多,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多数教师的社会保障是合同工人身份, 很多教师实质上得不到与公立教师的同等待遇而不安心在高职院校任教, 从而造成许多高职院校每年都有优秀教师因考取公务员而流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名牌学校与名牌教师二者相辅相成, 世界上的许多名校正是由于拥有了一流大师, 才使得其进一步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名校。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得不到进一步改善, 学校名师效应无法形成, 这必然会制约高职院校的发展。

2、学校规模的增长与配套设施管理滞后的矛盾凸显。

受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众多高职院校的发展出现了学校规模的增长与配套设施管理滞后的问题。特别是2003-2005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期间许多院校都片面追求学校的规模扩张。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与我国的教育评价体制有关, 更与高等职业院校对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有关。学校盲目扩大招生会引起学院的办学质量下降, 产生负面效应。某些职业技术学院仅用了5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了一所万人大学, 但是却没有看到一所万人大学的背后需要的配套的师资、教学设施等问题, 四处租用教学场地、学生宿舍, 这样迅速扩大学校规模导致办学质量出现滑坡, 学校品牌价值削弱。

三、高职院校品牌经营的策略

(一) 优化教师管理, 建立名师队伍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送出培训和校内培训以及自学等途径, 加强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 健全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要创建高职教育品牌, 重要的是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尤其是调动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师带实习、搞科研、参加专业技能考证、下厂挂职锻炼等途径以及聘请部分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作兼职教师, 实行教师队伍专兼结合,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等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 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 让教师继续深造与自我充实, 积极参加各级“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评选, 以名师效应来增加高职院校品牌价值。

(二) 创建学生品牌形象

学生品牌形象是学校品牌形象最直接的体现。学生品牌形象也是高职院校品牌价值的组成部分。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校风校纪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 学生的精神风貌、言谈举止。学生品牌中的学生不仅包在校学生, 而且包括已毕业的学生,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方面, 反映出了一所学校的学校品牌状况。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就是因其学生的优秀而闻名的。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产生了6位美国总统, 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曾有26位首相毕业于牛津大学。这些学校正是因为学生品牌才有了今天的名扬四海。

(三) 在学校品牌经营中导入CIS理论

CIS战略即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企业形象战略) , 是目前众多企业广泛推行的品牌经营战略, 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CIS, 这种提高竞争实力的战略也可以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品牌经营中。从理念识别系统 (MI) 即学校理念层次中的远景规划、学校精神、办校理念、学校目标等, 行为识别系统 (BI) 即制度文化层面的师生行为规范、学生教育活动、宣传活动、家长联系活动、礼仪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视觉识别系统 (VI) 即物质文化层面的院校名称、学院标志、师生口号、宣传标语、旗帜、师生着装、校园景观、绿化、建筑风格、信封信笺等3方面来提升学院品牌, 明确学院办学理念, 完善学院制度建设, 塑造学院视觉品牌形象, 使学校品牌的经营系统化, 体现学校特色, 推广和宣传学校品牌。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的上升, 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国际化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应用, 高级应用型人才短缺, 这一切都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预示了高等职业教育美好的发展前景。此时高职院校在注重自身建设的同时, 重视品牌经营策略的运用, 及时树立教师品牌、学生品牌、学校品牌, 能够使学院适应环境变化,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赵婷婷.大学市场化趋势与大学精神的传承[J].高等教育研究, 2001 (9) .

[3]、陈放.品牌学[M].时事出版社, 2002.

证券经纪品牌经营分析 篇5

一、媒体品牌与报纸品牌解析

(一) 媒体品牌

媒体品牌首先是一种无形资产, 能给拥有者和受众带来增值效应。它以与其他媒体不同的名称、象征、设计等来相区分, 受众对这个品牌的认可是其增值的源泉。[1]媒体品牌具有公信力、影响力、忠诚度和美誉度。公信力体现了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 是一个媒体发挥社会影响力的坚强基础;影响力则体现该品牌的控制力, 可影响到受众的认知、意见、态度等;品牌忠诚度是消费者对这一品牌持续的情感, 表现在消费者能够持续地购买和使用同一品牌产品;美誉度通俗来说就是媒体或其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2]

(二) 报纸品牌

报纸品牌, 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宏观讲, 报纸品牌包括报纸的标志、定位、特色及文化等要素;从微观上讲, 则包括报纸的内容风格、排版方式、精品栏目等。报纸的品牌如果被读者所认同, 那么读者会长期订阅并支持这张报纸。而广告商也愿意在这张报纸上投放广告。现在, 很多报纸都很注重自身的品牌。树立并维护好报纸品牌是当前各大报纸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3]

二、《新消息报》的品牌经营之路

(一) 借助报纸的宣传优势举办新年音乐会, 打响品牌

2006年前, 宁夏的群众只能从电视上“看”音乐会。2006年末, 《新消息报》决定以自己的名义邀请法国交响乐团来宁夏进行新年演出。由于这是第一年举办新年音乐会, 名声不响, 无法拉到赞助, 《新消息报》便以自己的名字冠名了这场音乐会。在音乐会开始前, 报纸利用自己的宣传优势展开了强势宣传, 并取得了成功。首届在宁夏举行的音乐会得到了宁夏观众的关注, 售票情况一路飘红。《新消息报》举办的首届新年音乐会不仅没有赔钱, 除去聘请法国交响乐团的钱外, 还有盈余。

从2006年至2013年, 《新消息报》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新年音乐会, 而且从第二年开始, 已有企业愿意为音乐会冠名。自此, 《新消息报》新年音乐会成为《新消息报》的一个品牌。

(二) 建立品牌拓展中心, 利用已有品牌优势延伸价值

品牌拓展是指企业利用其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 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立策略。

2011年, 《新消息报》决定立足品牌建设, 参与、组织各类社会活动, 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当年便成立了品牌拓展中心, 依托中心举办“宁夏老百姓最喜爱的年货”活动、“文化名家塞上行”、“宁夏少儿艺术节暨中国西部·宁夏孕婴童产业博览会”。一系列大型活的成功举办, 极大地提升了《新消息报》的品牌实力。在品牌的影响下, 这些活动逐渐为报社带来了部分经济效益, 成为报社增收的又一渠道。

(三) 组织策划大型活动, 提高品牌影响力

注重活动策划是打造品牌的基本方法。如果想获得受众的关注, 就要引起受众的注意, 这就是“注意力竞争”。很多报纸在这些年的发展中逐步发现, 将受众细分, 获得更稳定的目标读者群和更多的新闻信息资源, 是网络媒体崛起下平面媒体个性化发展的方向。而媒体活动营销成为提高报纸形象竞争力和对外推广的法宝之一。所谓媒体的活动营销, 在现今情况下是指媒体为了利润收益, 借助各种活动, 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和公信力, 面向一定的组织或群体, 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而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活动。《新消息报》就借助自己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推出了联合爱心企业, 发起给贫困家庭和群体送年货的活动。“圆梦六一”、“新年新衣”活动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提高了《新消息》报的品牌价值, 也给报纸带来不菲的收入。

三、新形势下的挑战

虽然《新消息报》在不断探索品牌经营发展的道路, 也在牛刀小试中初露头角, 但不可否认的是, 媒体现在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那么, 新形势下《新消息》报要如何应对挑战?

首先, 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在品牌传播上, 要不断开展各种塑造品牌形象的公关活动, 如读者联谊、资助贫困大学生等, 并通过与社区、政府、读者、广告主的富于建设性的沟通, 争取支持, 形成品牌资产, 造就品牌关系。

其次, 都市报的竞争最终归于质量的较量。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 纸媒似乎离读者越来越远, 都市报像以前那样走大众化、粗放式、批量批发新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 很多媒体都在进行精准传播, 即把信息传播对准某一特定群体, 增加信息的有效度, 将目标受众最期待的信息及时、准确地送到受众面前, 从而加强受众的忠诚度。这也是现今读者回归都市报的最主要吸引力。

最后, 培育品牌也要注重受众的反馈。要多和受众沟通, 了解受众的需求, 切实为受众的需求服务。

参考文献

[1]薛可, 余明阳.媒体品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8-9, 21-22, 177.

[2]刘湘明.传统媒体的自我救赎[J].商业价值, 2011 (10) :148.

证券经纪品牌经营分析 篇6

1 店铺扩张速度快

重新进入北京市场的两年间, 优衣库以平均每年5家店的速度迅速布局北京市场。2008年, 优衣库在西单大悦城、王府井新东安、三里屯VILLAGE连开3家面积千余平方米的店铺, 强势回归北京市场。2009年, 优衣库开店进程进一步加快, 仅在2009年8—9月的一个月时间内, 就连开3家店, 其中尤以位于前门大街的北京旗舰店为人注目。2010年5月, 优衣库又连开两家店, 进一步扩大其北京市场。

2 市场布局覆盖性强

目前拥有12家店铺的优衣库, 布局于北京的不同区域。位于西城区的两家店铺辐射京城西部, 位于东城区的1家店及朝阳区的4家店辐射京城东北部, 位于崇文区的两家店铺辐射京城南部, 位于海淀区的3家店辐射京城西北部。

从商圈的角度来看, 北京发展最早最成熟的商圈 (西单商圈和王府井商圈) 、传统商圈 (崇文门商圈、前门商圈) 以及后发展起来的商圈 (中关村商圈、五道口商圈、望京商圈、朝外商圈) 都能看到优衣库的身影。

3 店铺选址独到

某一国际品牌的入驻必然会带动某一商业中心吸引更多的国际品牌, 优衣库的店铺选址也呈现了和其他国际品牌相似的策略。在西单大悦城、王府井新东安、前门大街和中关村欧美汇等大型购物中心和时尚街区, 云集了ZARA、H&M、C&A等众多与优衣库相似的国际快时尚服装品牌。

同时, 优衣库在选址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优衣库的店铺选址既包括了西单、王府井、崇文门这样的传统商业街区, 也包括了近年新兴的代表性时尚购物地, 如位于北京使馆区核心腹地的三里屯VILLAGE, 悠唐生活广场、华宇购物中心、欧美汇商厦等区域时尚新地标。优衣库前门店的开设, 以及在五道口、十里堡、望京的店铺布局更是体现了优衣库对老北京文化地标和大型生活社区的重视。

4 自助式店铺经营模式

优衣库 (UNIQLO) 的英文全称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 即独一无二的服装仓库, 这一名称准确地表达了优衣库独特的经营理念——以超市型自助购物方式为消费者创造自主轻松的购物环境, 提供品类齐全的多款式休闲服饰。在这一理念下, 优衣库建立了其独具一格的“自助式服装仓库”的店铺经营模式。

在优衣库的店铺内, 消费者只需要提起手边的购物篮, 像在超市采购日用品一样, 自由选购合适的衣着。人们可以一次性选择多件服装, 对不同的款式, 不太确定的尺码, 难以抉择的颜色, 全部可以自己拿来试穿比较, 而不需要一遍遍地呼唤导购人员。在优衣库, 导购人员只在顾客需要的时候才提供帮助, 他们以不打扰顾客的自由选择为服务准则, 最大限度地为顾客创造宽松自主的购物环境。

5 超市型卖场布局和商品陈列

自助式的购物模式对卖场的布局和陈列有特别的要求。优衣库的店铺装修呈现出一种既简约现代, 又亲和舒适的风格, 非常符合其自助式销售方式对卖场空间的要求, 不会给消费者造成任何压力。整个卖场根据服饰品类进行清晰的划分, 使消费者可以很便捷地到达选购区域, 并对所有商品一目了然。在陈列方面, 优衣库将超市货架的商品码放方式和传统悬挂展示方式相结合。如在裤装区域, 同类商品按颜色和尺码从左向右、从上到下, 横向纵向整齐码放于货架上, 既带给消费者整洁美观的视觉印象, 又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选购, 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而对悬挂展示的商品, 也按照不同款式进行分类陈列, 并且从顾客的角度出发, 在衣架上用不同颜色的尺码环标示出衣服的尺寸, 使顾客无须翻看衣服的标签即能迅速找到合适的尺码。这种在商品陈列上的人性化考虑和对细节的重视显现了优衣库倡导“自助式”店铺经营模式的诚意。

6 品类齐全的“服装仓库”

优衣库以提供基本款服饰为特征, 倡导“百搭”理念, 因此其店铺堪称一个商品齐全的“服装仓库”。这种齐全既体现在品类上, 也体现在尺码及色系各个方面。优衣库提供男装、女装及儿童装三个基本类别的服饰, 每一类别下, 又细分为外套、卫衣、针织衫、POLO衫、T恤、衬衫、牛仔裤、西裤或休闲裤 (男装) 、紧身裤或袜 (女装) 、短裤或七分裤、裙子 (女装) 、背心或吊带衫、起居服、内衣、配件或小商品等细分类别, 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穿着的所有基本要求。同时, 优衣库注重在提供基本款服饰的基础上加入时尚元素, 依托其在纽约和东京的设计中心, 全球最新的色彩、款式及面料信息, 都能第一时间反映在优衣库的产品上, 陈列于其遍布全球的各个店铺中。因此, 在优衣库的店铺中, 每一流行色系下的各种色彩全都呈现在货架上, 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由此, 优衣库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一个既简洁大方, 又反映当季潮流;既有舒适质感, 又色彩丰富、易于搭配的服装品牌形象, 而优衣库的店铺也成为消费者选购每季服装的专有“仓库”。

参考文献

[1]徐璐明.“快时尚”, 时尚界掀起“平民革命”[N].文汇报, 2010-01-06 (9) .

[2]宗文.柳井正拟在华新增40家优衣库直营门店[N].纺织服装周刊, 2010-04-26.

证券经纪品牌经营分析 篇7

关键词:专有品牌,不确定性需求,收益共享契约

1 引言

供应链契约管理是促使供应链协调并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契约的制定避免了供应链上各成员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造成“双重边际化” (Double Marginalization) 的无效率问题, 收益共享契约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是一种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共享收益契约机制是指制造商以较低的批发价格将商品转让给分销商, 待商品销售任务完成之后制造商与分销商共享供应链销售收入, 标准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是分销商获得供应链销售收入份额为Φ, 而制造商获得的供应链销售收入份额为1-Φ。大多数的收益共享契约研究以理论的探讨为主, 价格作为零售商的决策变量。文献[2]研究零售商同时采用收入共享与批发价格两种契约形式下的双方利益平衡问题;文献[3]研究收益共享契约如何影响供应链绩效;文献[4]等建立了基于收益共享的供应商-零售商伙伴关系模型, 分析不同供应链成员的收益情况;文献[5]等建立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协调的随机期望模型;文献[6]等通过比较普通契约和收入共享契约的结果, 指出收入共享契约具有可以实现化;文献[7]研究两级供应链中引入集成商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文献[8]研究了在应对突发事件情况下的收益共享的供应链协调。

对专有品牌经营而言, 最终销售价格一般是由特定销售区域的供应商统一制定, 在此情况下最终销售价格是供应商的决策变量而不是销售商的决策变量。鉴于零售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谎报相关成本, 探讨如何设计激励机制, 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 实现收益共享契约下供应链的优化。

2 模型分析

2.1 模型符号说明

由于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 即供应商对零售商的单位成本发生的确定只能根据历史数据或经验判断发生的相关范围, 零售商如果隐瞒自己真实的成本, 提高自己的局部利益, 将破坏供应链的最优利益。所以供应商对给予零售商的折扣价格设计一个契约参数, 使零售商能如实反映自己的成本。根据文献 (1) 和 (5) , 假设Cr∈[Cr1, Cr2], 概率分布函数为Y (cr) 和概率密度函数y (cr) , 在不考虑缺货损失, 也不存在允许退货的前提下, 对收益共享契约模型的其它符号做如下设定:

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p

供应商需要支付的单位成本——cd

零售商上报的支付价格之外的单位成本——cr

该供应链的除价格外的单位总成本——c=cm+cr

允许的最大零售价格——undefined

独立于p的随机变量——δ

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收益分享参数, 其中零售商比例——Φ, Φ∈[0, 1]

供应商给零售商的批发价格——w

零售商的订货量——q

专有品牌经营的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 供应商统一确定商品的零售价格, 零售商从代理商那里获得一定折扣购进产品, 并按照契约约定将收益中1-Φ的比例给予供应商。本文采用加性不确定性来表示需求的不确定性, 如果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

则市场的需求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分别为:F (x|p) =F[x-y (p) ], F (x|p) >0

F (x|p) =F[x-y (p) ], f (x|p) >0

F (x|p) =F[x-y (p) ]

根据杨德礼 (2006) , 零售商的销售期望可表示为:

S (q, p) =E min (x, q) =q-∫undefinedF[x-y (p) ]dx (1)

2.2 专有品牌销售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模型

①供应链系统利润函数:

∏ (q, p) =ps (q, p) - (cd+cr) q (2)

将 (1) 带入 (2) 得到

∏ (q, p) = (p-cd-cr) q-p∫undefinedF[x-y (p) ]dx (3)

令undefined, 则专有品牌供应链系统的最优订货量

undefined

令undefined, 则专有品牌供应链的最优零售价格

undefined

在p*为专有品牌专卖供应链的最优零售价格时, (p*, q*) 表示品牌专卖供应链达到协调的最优组合。

②考虑了零售商谎报成本的存在, 所以令undefined, 其中λ∈ (0, 1) (6)

即设计价格折扣跟零售商所报的成本有关, 零售商要想获得较大的折扣, 就要减少高报成本, 使成本的发生数据接近真实, 供应商的利润模型为:

∏d (q, p) = (1-Φ) PS (q, p) +wq-cdq (7)

将 (1) 带入 (7) , (6) 带入 (7) 得到

, 则收益共享契约供应商的最优订货量

undefined

供应商所确定的最优零售价格为p*, 有下式成立:

undefined

③零售商的利润模型:

∏r (q, p) =Φps (q, p) -wq-crq (11)

将 (1) 带入 (11) , (6) 带入 (11) 得

undefined

令undefined, 在收益共享模式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

undefined

令式 (13) 等于式 (9) 等于式 (4) , 即

undefined

得到供应链达到协调时, λ和Φ必须满足的关系:

undefined

将式 (15) 分别代入式 (7) 和式 (12) 得到

所以在供应商知道零售商的单位成本发生额的情况下, 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占供应链系统总利润的份额取决于Φ值的大小, 它的具体值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大小。

3 结语

本文以单一代理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简单专有品牌供应链为研究对象,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且依赖价格的情况下, 设计一个契约机制改变供应商对零售商成本无法确切掌握的劣势, 通过探讨可知建立收益共享契约模型使供应链协调必须使批发价格和收益共享比例满足特定的比例关系, 在不存在缺货和退货的情况下, 在契约的范围内供应链的协调与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有关, 可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拓展供应链参与者的数目, 考虑存在退货和缺货损失的情况下等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参考文献

[1]邱若臻, 黄小原.供应链收入共享契约协调的随机期望值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 2006, 14 (4) :30-34.

上一篇:数字化音频技术下一篇:残疾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