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模式(共11篇)
构架模式 篇1
为了让HIS信息系统更加高效、便捷、的为人们现代医疗事业服务, 系统的科学架构成了首要问题。我们在在后面探讨如何对HIS医疗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架构。但同时, HIS系统也被业内认为复杂和“难搞的”。基于国内软件行业市场现状, 如何对这种该系统进行开发, 也成了眼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以我们将要在分析各种条件后, 找出最为合理、最为理想的开发模式。
1、HIS简介与架构浅析
1.1 HIS系统简介
HIS英文全称为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中文名称为: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 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 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1.2 HIS架构应结合医院机构设置
HIS的服务对象是医院内的医疗人员和就诊患者以及医院之间的交流沟通。所以, 要遵循“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的原则, 首先对医院机构设置有全面详细的了解。医院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内容纷繁复杂, 但是,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系统: (1) 管理信息系统。 (2) 临床医疗信息系统。 (3) 医院信息系统的高级应用。以上述三个系统的大格局下, 有条理的将下列子模块嵌合在里面。子模块包括:药房管理模块、后勤服务模块、医务人员基本信息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急诊与住院管理模块、在线预约模块、医院信息管理模块、优惠政策管理模块、在线爱心咨询模块、药价及费用清单模块等。在构架中要围绕以数据库为核心, 以局域网络为技术这一核心展开, 建立起“子—子, 子—母“模块之间有机的连接, 形成一个快速的, 完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2、HIS总体工作模式的选用原则
2.1 B/S模式工作站点的选用
在信息系统架构当中, 要有专用查询的工作站, 所以可以在基于B/S模式的环境下进行编辑制作。如病人住院费用查询, 院长查询, 医嘱查询, 财务查询等。采用B/S模式能够较好的实现随时查看这一功能, 所有的这些查询都是在中间层或中间表里做文章, 当然也可以将其与数据库进行连接。在进行这些查询操作时, 不会占用窗口动态表的读写时间, 极大的减轻了动态数据库的读写时间, 减轻了CPU的负担, 使整个系统运行速度更加快速。
2.2 PC/S模式工作站的运用
医生工作站、专用的查询工作站、档案类病案处理、图书馆计算机、办公系统工作站以及会议系统应该使用PC/S模式, 因为单机的独立内容很多, 特别是在病例分析当中, 会有几十万条信息记录。数据量是巨大的。所以要将他们做在PC里面, 充分发挥PC作用, 于此同时, 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以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服务器升级所需要的大量资金。
2.3 C/S模式工作站的选择
发生费用的收费窗口, 护士站以及PCK系统建议使用C/S模式, 这样的话可以实现医疗过程中费用的严格管理, 防止其他人员的蓄意对账单的篡改和破坏。这样做第一能加快运行速度;第二能减轻客户机以及服务器负担。
3、HIS开发模式的选择
3.1 委托开发
对于想要发展HIS信息管理系统, 但是相关技术却是空白状态, 所以, 此类医疗单位就要选择委托开发。这种业务外包形式, 能有效减少医院压力, 控制系统开发成本, 因为在负责系统开发的外部开发商能够从规模经济中 (相同的知识与技术、技能由许多不同的用户共享) , 降低成本, 从而从中收获利益, 并能够形成竞争局面, 形成竞价收费。
3.2 独立开发
独立开发就是指医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设计和开发。这种方法对本企业或单位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所开发系统能够较好的适用于自身需要, 且便于维护。不过其缺点是由于技术团队并非专业队伍, 开发水平较低, 且由于开发是临时从各单位抽出来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 队伍水平经验不足, 数据库设计也欠缺技术。开发过程中难免存在问题, 日后的维护工作任务量会较大。但是在以后可以想向专业人员或公司咨询, 或邀请其进行维护。
3.3 合作开发
这种开发方式适用于企业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人员, 但是可能对开发信息系统经验不足或设计水平不够, 整体系统优化能力较薄弱。在此过程中, 本企队伍可以对先进技术进行学习, 完善提高自己技术团队水平, 便于后期系统维护。还有的优点就是相对于委托开发方式节约资金。不过, 缺点是双方在合作中易于出现责任不清与推脱现象。所以要注意在签订合同时候要对后期合作达到共识
3.4 购买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
如果认为以上方法均不能符合现状的话, 那么最后一种开发方式想必会解燃眉之急, 就是首先购买软件包, 然后由本院的技术人员结合医院实际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目前, 软件开发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所以有一批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公司已经开发出一些使用方便, 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信息系统软件。
4、结语
综合以上内容, 在HIS医疗系统开发过程中, 要以医院实际机构设置为依据来对软件进行架构处理。并且注意三个层次之间的有效结合。在开发模式中要结合医院现状, 综合经济与技术两大要素来选择适当的开发方法, 在保障软件可靠性与运行的可靠性的同时, 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 广大的软件开发人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开发出先进的国产HIS软件系统, 为我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医疗事业快速发展阶段, 医疗技术革命也在不知不觉中拉开序幕。与此同时, 信息管理体系作为当代企业单位提升管理效益与自身经济的有效工具, 已经慢慢渗透到各行业当中。所以, 医院这一特殊单位也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效率提速。目前, 在我国的部分病院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有不少技术进步与创新。在这篇论文中, 我们将着重探讨HIS信息系统构架及其开发模式上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HIS系统架构,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邝孔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8.
[2] (美) 斯宾耐立思, (美) 郭西奥斯.架构之美[M].机械工业出版社.
[3]金新政.医院信息系统[J].科学出版社.
构架模式 篇2
一、策划目的:
1.为了让新浪微博在我们大学校园里成长起来,同时给同学们带来校园生活的美好一部分;
2.给各个学院里举办活动找到一个赞助公司,通过微博发起或帮助其它协会在学校内发起线下活动,协助主办方申请新浪微博官方支持;新浪公司可以给学校或学院的大型活动提供大屏幕和物料(新浪小仔,新浪围脖,新浪抱枕,新浪卡套等)。
3.在新浪团队里提高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方面都能够让同学们很好的发展,在社交和办事能力上得到锻炼。
4.同时如果在协会里发展好的和表现优秀的同学,到大三的时候新浪公司会给实习证明,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5.新浪在各大学里都有校园主管,他们给大学生带来了零距离的接触。
6.在校内其它学生团体组织的讲座、会议中,通过与学生团体的沟通,协助活动主办方在会场中加入新浪校园微博大屏幕,通过现场参与者发送含有关键字的微博,实现会场情况的大众性实时直播以及会场内外的及时沟通;
7.作为联系聊城大学学生、学生团体与新浪微博的渠道,为符合条件的老师、学生和学生团体义务代理微博认证,增强学校在微博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8.发动在校学生微博用户组团参加新浪微博发起的线下活动,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各系列校园活动中承担本校活动的组织工作;
9.关注并收集在校大学生、学生团体以及教工、教工团体通过微博发表的精彩言论,推荐至新浪微博《微语录》;
10.联络学校各机构和社团,在其所组织的活动中,发动活动参与者积极通过微博记录活动过程。
11.可以得到最新的全国性大学生项目和组织活动,因为我们是全国性的大学生团队协会。
二、微博大学生社团主要职能:
组建模式:新浪微博校园与各高校团委进行校企合作,指导大学生自发组建微博社团。
1.定期在学校设点,为同学们开通和使用微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技术问题,例如手机客户端的安装、微博应用的咨询等;
2.在校内其它学生团体组织的讲座、会议中,通过与学生团体的沟通,协助活动主办方在会场中加入新浪校园微博大屏幕,通过现场参与者发送含有关键字的微博,实现会场情况的大众性实时直播以及会场内外的及时沟通;
3.作为联系聊城大学学生、学生团体与新浪微博的渠道,为符合条件的老师、学生和学生团体义务代理微博认证,增强学校在微博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4.发动在校学生微博用户组团参加新浪微博发起的线下活动,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各系列校园活动中承担本校活动的组织工作;
5.通过微博发起或帮助其它协会在学校内发起线下活动,协助主办方申请新浪微博官方支持;
6.关注并收集在校大学生、学生团体以及教工、教工团体通过微博发表的精彩言论,推荐至新浪微博《微语录》;
7.联络学校各机构和社团,在其所组织的活动中,发动活动参与者积极通过微博记录活动过程。× 20 = 400
三、微博大学生社团组织架构
1.微博大学生社团组织形式为社团会员大会监督下的会长负责制,各部实行部长负责制,社团设会长1名,副会长3名,副秘书长1名,社团会长、副会长、副秘书长共5人组成社团主席团,下设外宣部、财务部、情报部、活动部、内务处、秘书处,5部1处。社团会长由新浪微博校园提名,交由社团会员大会全体投票通过,再由新浪微博校园决定任免,确认人选后提交学校社团主管部门备案。
2.社团会长领导社团工作,会长代表社团对社团会员大会负责。社团秘书长由学校团委领导兼任,并对社团的管理与发展进行指导和督导。副会长协助会长工作,并与副秘书长、各部部长一起对会长负责。社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会长具有最后决策权。会长有权向社团会员大会提出副会长、副秘书长、各部部长的任免人选,经社团会员大会通过,向新浪微博校园提出书面申请,经新浪微博校园确认后提交学校社团主管部门批准。社团各部长协助会长具体负责本部处工作。
3.社团主席团、各部部长免试加入新浪微博在校实习生体系,在社团担任职务6个月以上发新浪实习生证明;每学期各部、处均可推荐2名服务社团一年以上的优秀成员加入新浪微博在校实习生体系,获得由新浪授予的实习证明;4.社团核心成员,凡在校大学生,拥有新浪微博帐号,并能遵守协会章程,即可申请成为社团会员。社团普通会员,凡是在校大学生,拥有新浪微博帐号,微博爱好者均可加入,不受社团章程管理,可及时获得社团活动信息,自主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
四、主要活动形式及流程
一、发展目标
聊城大学微博协会在一切服务于会员的基础上,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活动质量,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探索学生社团发展,为活跃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发展思路
聊城大学微博协会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引导下开展各种活动。积极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教师的经验丰富,从教师的指导思想中丰富活动内涵。加强学生社团自身组织建设,发挥社团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升活动自量,服务广大会员。
三、发展具体措施
·具体活动
1、线上活动。积极关注新浪微博举办的各种线上活动,为活动的进行提供支持。
2、线下活动。线上活动需要线下支持的,将活动拉到线下,支持线上活动。活动的宗旨必须是公益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新浪微博举办的活动。这种活动将是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活动,我们将协同和全国高校的微博协会共同办好此类活动。完成挂靠公司的任务。
4、学校举办的活动。我们将本着服务于社团的心态,学生会,社联和各个社团团体的活动提供物资(不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参加“百团大战”、“NBA嘉年华”、“校园种子活动”等等。“百团大战“是新浪网组织的具有全国性质的社团评比活动,我们将邀请学校有影响力的社团来参加。
四、协会内部管理建设
协会将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组织机构,积极引导协会内部人员提高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协会负责人员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拓宽发展思路,能够积极引导社团发展,积极联系校级学生社团联合会和指导老师,及时洞察社团发展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协会将建立自己的网络档案库,方便协会人员查找资料,协会成员都开通个人微博,QQ群,微群,方便大家交流。
构架模式 篇3
关键词:中职院校;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院校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工作实务模式,是在切实提升中职在校生实践工作本领水平的指导思想下,通过企业与中职院校教学工作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而建设形成的全新中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模式,是智能楼宇建设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中职院校开展教学方式改革工作的重要实践方式。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架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简要论述。
一、结合现实就业需求结构确定具体的教学知识内容体系
在建构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中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管理部门要针对现实劳动力市场环境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特征,在与智能楼宇产业相关企业实体做好信息资讯协调互通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本校相关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定工作,意在保证基于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输出的毕业生能够相对顺畅地在劳务市场环境中获取良好的就业机会。
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毕业就业去向,包含各种规模的建筑工程企业、集成智能化楼宇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等。这些岗位是我国中职院校开展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教学培养事业实施过程中,在制定具体的基于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教学培养方案时的主要目标指向。为了保证中职院校相关专业培养输出的人才群体平均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要求中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实际制定者必须做好对口专业企业的动态化信息沟通。
由于我国智能化楼宇设备在近年来始终处于持续性的技术更新发展状态之中,这种情况要求从事物业服务管理公司智能楼宇设备维护与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对智能楼宇设备及其有关技术在近年的发展更新特征形成清晰的认知和把控,客观上要求中职院校在开展有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将我国智能楼宇设备在技术发展更新过程中产生的特征纳入到课程教学工作体系中,确保有关学生在实际投身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智能楼宇设备维护与管理岗位之前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准备状态。
二、立足具体岗位类型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书》
通过对我国智能楼宇产业相关企业展开现存岗位类型系统调研工作,可以在充分获取有效调查成果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目录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中职院校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书》。
通过针对智能楼宇建设产业企业实体展开的具体调研工作,可以发现中等职业院校楼宇类技术专业实际指涉的工作岗位类型主要包含:智能化楼宇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检测处理排除、智能化建筑技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室内安全防护监控设备和通信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以及智能化楼宇设备的技术升级与改造等。而我国智能化楼宇产业的企业实体对相关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是:具备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校学习期间充分领会掌握基本的智能化楼宇产业基础技术知识,熟知国家针对智能楼宇产业的规范发展所指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具备基本的与智能楼宇技术设备相关的职业性建筑施工技术作业技能。
中职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毕业生,想要在毕业之后顺利进入智能楼宇产业相关企业,就必须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努力,获取充足而实用的技术应用技能,为自身的后续职业生涯的稳定发展做好前期准备。在这里要求中职院校有关专业学生在学好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用工单位的实际素质要求,积极实施辅助学习资料的查找和学习(如楼宇工程技术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文本等),致力于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于中职智能化楼宇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学生而言,基于“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约制条件,可以积极寻求专业课程导师帮助,从与学校开展合作办学的智能楼宇行业的企业实体中,实际获取真实的技术作业任务项目,并由导师指导带领,在校生积极协作参与,实际完成具体工作任务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参与技术实践流程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针对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架和实践问题,本文选取两个具体角度结合实例展开了论述。做好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架和实践工作,对于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实际教学工作效能水平的提升具备重要的现实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章有国,汤海明.中职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4(26).
[2]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
[3]吴会斌.智能楼宇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7).
在商业模式构架中把握企业战略 篇4
随着经济、科技迅速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竞争方式也进一步复杂化。而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加深,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准确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不断变化而变化,需要实时调整和创新,获取持续的竞争力,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商业模式则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架构,列出了一个参照标准。
目前,国内外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近两三年在理论界和管理界成为讨论的热点。然而人们在文献中使用商业模式这一名词时,往往模糊了两种不同含义:一是简单地指公司如何从事商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二是强调模型方面的意义。这两者实质上有所不同:前者泛指一个公司从事商业的方式,即赚钱的具体路径,而后者指的是这种方式的概念化。笔者认为后一观点提出了一些由要素及其之间关系构成的参考模型,是从质上对商业模式的把握,对企业制定战略更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第二种理解展开讨论,从更好把握企业战略角度阐述商业模式对企业经营的重大作用。
1 正确认识企业战略
在管理界中,企业战略是一个经常被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提及的管理概念。然而由于行业不同,各领域内的企业战略所涉及内容包罗万象,所以在管理学文献中,对企业战略定义众说纷纭,但其中包括一些本质和核心内容,我们可以从这些基点上理解企业战略。从总体而言,企业战略是企业运营的指导思想,对这一概念描述比较经典的是商业史学家小钱德勒;他在《战略与结构》(1962)中指出:“战略可以定义为确立企业的根本长期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采取必需的行动序列和资源配置”。
美国哈佛大学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名篇《战略是什么》中强调,战略的实质在于与众不同,在于提供独特的消费者价值;认为战略是建立在独特的经营活动上的,战略就是要做到与众不同,在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同时获得企业竞争优势。
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全球战略管理领域权威”的加里·哈默尔教授的战略思想的核心是“重构竞争的基础”与“创造未来”。其战略观点与波特的观点大致相同,即企业战略就是要从事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业务或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从事某种相同的业务;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它应该是新游戏规则的创造者,而非追随者。
上面一些企业家和权威学者对战略的理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企业战略:
(1)企业战略是一个系统概念,应从整体上综合把握。它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包括营销、技术开发、财务融资以及人力资源等多方面,企业的优势来源于整体活动而非部分。
(2)企业战略更侧重的是对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做出基本的界定,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
(3)对企业真正有价值的是具有独特性的战略。它的本质内涵是寻找和创造差异性,从长远看应选择相互适应的各种不同运营活动组成一套体系,具有内在一致性,并考虑各活动之间如何关联,从而使体系内各构成要素相互促进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
(4)对企业战略应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因为强势战略最终会失去其最初的独特性;要获得持久优势就必须不断根据外部环境调整战略。所以战略实际上是企业运营和外部动态环境之间不断进行博弈的体现,是企业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中介。
2 如何理解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末互联网创业潮,后来逐渐延伸至企业管理领域。尽管“商业模式”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但至今仍缺乏一个公认的概念体系。大部分人将商业模式看作包括企业具体经营方方面面的一个大范围,只要涉及到一个成功企业的模式都会涵盖进去。这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对商业模式的第一种理解,即赚钱的具体路径,比如人们经常提到的B2B模式、电子市场模式等,这只是一种表象概括,并没有从实质上把握商业模式。
笔者认为,对商业模式应从参考模型的角度来理解,它是一种概念性分析工具,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并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从而描述出各种对应于不同行业和具体经营实体的商业逻辑。商业模式的构架规则好比方程式,各相关影响要素是方程式自变量,因变量则是商业模式给企业带来的优势。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运营规则,其影响因素也各异,所以不同变量因素会带来各异的商业模式效用,因而商业模式并不是单一和不变的;新的变量引入以及新的方程规则创新都会相应产生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并从该参考模型中还可以推测各个相关因素商业模式效用的敏感性,即各因素变化对商业模式效用的影响有多大,对企业经营效益有何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实践性更强。从这一角度看,商业模式的概念分析作用占主导地位,但目前这仍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工具,因为在企业管理中由于经营的复杂性,商业模式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研究对象范围十分广泛,人们对商业模式的关键构成要素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含义都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
Rainer Alt和Hans-Dieter Zimmermann(2001)提出,使命(Mission)、结构(Structure)、过程(Processes)、收入(Revenue)、法律事务(Legal Issues)和技术(Technology)是商业模式的6个要素。其中,使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结构决定了行业、客户和产品的重点;过程表明了价值创造过程的因素;收入是商业模式的底线;法律问题是商业模式必须考虑的因素;技术既是驱动力也是约束。并且指出,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维度组成的,不存在单一的商业模式。
Osterwalder和Pigneur认为商业模式由服务理念(包括价值主张、目标客户)、技术结构(包括服务提供、系统)、组织安排(包括网络策略、角色分配)以及财务安排(即收入来源)4个要素组成,他们构成的有机整体共同为客户和业务提供者创造价值。[1]
原磊博士(2007)在《商业模式重构》中,提出了商业模式的“3-4-8”构成体系,其中:“3”代表联系界面,包括顾客价值、伙伴价值、企业价值;“4”代表构成单元,包括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8”代表组成因素,包括目标顾客、价值内容、网络形态、业务定位、伙伴关系、隔绝机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其实质是一种从“远—中—近”三个层次对商业模式进行全面考察的立体架构。[2]
尽管中外学者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观点不一,但从整体上看都较好地把握了其中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对商业活动运作规律进行了较全面阐述。
我们应该看到,商业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应具有弹性,所以应从动态角度考察。对商业模式动态研究,一方面要侧重于商业模式构架中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实时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并将其生成的新要素考虑到商业模式构架中,在新条件下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总之,商业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概念性战略分析工具,在市场竞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用模型来指导实践很有意义,因为它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个体进行抽象的有代表性的概括,使得我们透过现象领悟事物本质。目前对商业模式研究还未达到最终的目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而早日构建出商业模式的体系架构。
3 透过商业模式架构体系把握企业战略
首先,企业战略是在各不同时点对中长期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是对未来不确定性情形的取舍。随着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企业战略也要相应调整,毕竟战略的本质就是变化。理想的商业模式体系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对各因素概念进行抽象所建立起来的模型,它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加入新的相关因素,而企业战略正需要一套综合平衡的思维框架做参考。战略的制定是建立在全局的、平衡协调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商业模式对企业战略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其次,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式体系是对企业所处竞争环境最全面和系统的描述。它向人们展示了企业最本质的经营状况,并且这一体系会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从而使其始终处于理想状态。企业行动方向的选择受制于商业模式,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在商业模式范围内思考,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好企业长远发展。笔者认为理想的商业模式超前于企业战略,在基本的体系构建起来之后,由于新产业新技术等的发展所出现的新因素会添加进去,并相应生成另一种具体的新商业模式;而各企业便可随即进行参考,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战略定位,所以商业模式在一些全新的未触及的领域对企业战略制定提供了思考框架。[3]
4 结束语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经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把握企业战略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而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创造价值的机制,该体系的系统性和实时性对制定企业战略的意义更是影响深远,是一种用来制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工具。如今很多公司都认识到了商业模式的威力,所以人们对商业模式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本文所提及的商业模式是该领域内尚未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商业模式。由于人们对于相关的许多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广大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商业模式对企业战略的指导意义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其翔、吕廷杰:《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06(30):15。
[2]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1-72。
藏区学校品牌打造构架 篇5
【关键词】品牌打造 办学理念 管理举措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6-01
学校是社会构架中的一个育人单位,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促进发展、推动历史、更新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面发展,是学校的责任。虽然学校的活动与物质设施、物质生产有必然联系,但学校更应该具备的是其特定的文化属性。
一、重视品牌打造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任何一所学校其办学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知识、技能、人格、品行的良性发展,这也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期盼。因此学校品牌打造就是学校创造的精神产品——办学特色。学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注重自身品牌特点。
(一)办学特色优质化,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受教育者的高品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与众不同。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的优势及校园文化,学校风貌视吸引学生和家长的精神力量。(二)学校品牌打造必须有自己固有和特殊的模式,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也是定格本校发展前景和方向的宗旨,不但在变革中创新,还能在发展中感受的精神实质。(三)作为学校品质也绝不是“别无所有,仅此一家”,而是独具特色,在众多的学校中能竖起自己旗帜的特色化学校。
虽然藏区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自身办学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的办学策略,但要真正化为己用,办出区域内有自己品味和品牌形象的学校,还必须通过学校对引领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导向效应、品位效应、延展效应。首先导向效应虽然是从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探索、感悟、体验而提炼出来的精神产品,但他必须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而且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改变,显示它的重要作用;第二是品位效应,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品牌,自然是具有相当品位的精神构架,是学生可感悟到的,由此来实现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品位效应,通过学生的品位来驱动品牌的不断变革和教学更新;第三是展延效应,品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不仅起到引领牵引作用,从整体上引领学校建设的方向和办学目标,拉动整体品位的提升。而且品牌自身也必须起到传承和变革作用,使品牌的影响力在革新中得到延展,使学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看到品牌的优质性与品牌的共同发展达成共识。
二、重视品牌打造,探索办学理念。
藏区大部分区域地处高原山区,受各方面制约较多,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和媒体资源应用的推广,使许多励志民族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民族教育的前景,也在探索中,不断确立了办学方略。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办学理念,这种理念体现着一种教育思想,体现着人文精神,更能体现学生的发展进程。所以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就必须从教育思想也就是办学理念,这一核心发展中寻求脱颖而出的发展思维,打造属于本校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品牌,办学理念的形成和确立,是牵引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它最大限度地决定了学校的特色,对学校的精神生产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以学校文化为背景,促进学生适应品牌格局下的育人环境,这就要求学校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课程标准,制定育人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教材选择等方面结合区域实际,与学生达成教育共识,和既定方向共识。
(三)教师团队是学校品牌打造的主题,是承载学校文化的生力军,因此学校品牌打造的实质是打造学校文化建设的建设者-教师团队。教师团队是学校文化的展示,因此对教师素质的认识和培养以及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就是打造学校品牌途径的最终目标的捷径,所以提升教师团队素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的长期的任务,也是展示学校品牌风貌的最有效方法。
三、重视品牌打造的基本举措是学校管理。
学校品牌打造是随着发展需要和知识更新不断变革的,它在变革中得到拓展和不断完善,其目标是无终止的,所以品牌的定格举措只是拟定短期目标,从而完成发展方向的长效性,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达成品牌发展共识,而不是管理者制定目标,强制教师团队完成。加强管理者与教师团队的沟通,搭建交流平台,广开言路,建立适合团队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措施,以近期目标为驱动力,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构架模式 篇6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假设
从纵向看, 人力资源会计分为两个层次上的会计假设。就是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四个基本假设的传统会计层面上, 还需要对人力资源会计层面设立如下四个基本假设。
1.人力资源是有组织效用的经济资源。这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基本观念, 它不但意味着人力作为资源是在企业的组织中才能使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一致性地提供未来服务的能力, 也意味着这些服务对被组织的企业才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同时还意味着人力资源提供未来服务的能力的大小受组织水平的影响。
2.人力资源效用是管理方式的价值函数。企业的人力资源还受管理方式影响, 表现为其效用的发挥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经济价值。如果企业管理者的态度或方式良好, 那么就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力资源的效用就会放大;相反, 如果企业管理者的态度或方式不当, 就会挫伤人力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力资源的效用就会缩小。
3.人力资源成本是主体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发生的成本。它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其中对内投资成本是在取得或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物力资产成本支出及可能招致的机会损失;对外投资成本是在开发或替代过程中发生的物力资产成本支出及可能招致的机会损失。
4.人力资源价值是被投入主体的人力资源投资所创造的价值。它是由于接受人力资产而形成的, 包括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两部分内容。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确认
从纵向看, 人力资源会计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上的会计确认。就是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五大会计要素的传统会计确认层面上, 还需要对人力资源会计层面进行如下四大会计要素的确认。
1.人力资源成本:指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的投资过程中所发生的需要资产化的处理各项实际支出, 具体划分为对内投资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对外投资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它反映企业应分期摊销计入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而还没有在人力资源效益期间摊销的物力资产耗费。
2.人力资产: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通过与人力资源产权主体进行产权交易才能以货币计量的人力资源。它反映人力资源产权主体对企业投入的非物力存在形式的、具有一定效用期间的人力形式存在的资产。
3.人力负债:指企业在接受人力资源产权主体投入人力资本时所承担的、需要在人力资产未来效用期间以物力资产偿付而还没有偿付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固定补偿价值。它反映企业对作为人力资产投入者的人力资源产权主体承诺的、在人力资产有效运用期间内以普通年金形式支付而还没有支付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4.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指人力资源产权主体通过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而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以及据以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权。它反映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的对企业全部资产的那部分权益和对企业全部收益的那部分权益, 表现为对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和对企业留存收益 (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及资本公积的分配权在内的两种权利。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计量
从纵向看, 人力资源会计还可分为两个层次上的会计计量。就是在传统会计要素计量的层面上, 还需对人力资源会计层面上的人力资源要素进行计量。人力资源要素计量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两个方面。所以, 从横向一体化看, 人力资源要素计量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一)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由于企业投资于人力资源上的物力资产的价值是作为人力资源成本来计量的, 则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就是系统地确认企业在现实人力资源的取得过程中的物力资产 (对内) 投入成本、在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的物力资产 (对外) 投入成本, 并据以计量、记录和报告人力资源成本的程序。从纵向立体化上看,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亦可再归纳为互为因果、缺一不可的两个观念层次上的会计工作:第一个层面上的工作是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设计, 第二个层面上的工作是人力资源成本量值的计算。
1. 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设计:
人力资源成本项目设计就是把企业有关在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的全部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支出按核算用途不同所进行的具体划分。人力资源成本包括: (1)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反映企业在取得某项现实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招募支出、选拔支出、录用支出、安置支出。 (2)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反映企业在开发某项潜在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岗前培训支出、在岗培训支出、脱岗培训支出。
2. 人力资源成本量值的计算:
人力资源成本量值计算是指把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全部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支出采用成本法来计算实际成本的过程。而实际成本又分为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两种计算方法, 其中, 在取得、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按照历史成本法来计算实际成本;替代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要按照重置成本法计算实际成本。
上述计量过程涉及到以下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第一, 历史成本法。又称为原始成本法, 作为实际成本法它是以企业在人力资源取得、开发全部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为依据来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把企业在人力资源取得、开发全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计量人力资源成本的开支, 既符合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及程序与方法, 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并易于进行验证, 又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并易于理解。第二, 重置成本法。又称现时成本法, 也作为实际成本法就是以在现实的物价水平条件下重置现有人力资源所需发生的全部支出来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在形式上所采用的重置成本法就其本质意义仍是实际成本法, 它有助于反映人力资源实际成本的现时价值, 有利于人力资源成本的保全。至于人力资源替代成本, 则是一种特殊的重置成本, 它因包括做出遣散决策而承担的遣散前业绩差别损失与遣散后空职损失的机会损失在内而不属于实际成本, 是企业人力资源替代的决策成本。
(二)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在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发展的历史上, 过去那些无益于人力资源价值的真实再现的各种方法都将因为没有把着眼点定位于人力资源产权主体投入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而失去实用性。笔者认为:企业作为人力形式存在的人力资源包括付出物力资产成本支出而获得的人力资源和接受人力资本价值投入而获得的人力资产两种形式。如果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理论仍去探索人力资源层面上的人的能力的未来经济价值, 不仅有悖于财务会计关于要素计量的基本思想, 其价值运动的形式已不具备提供财务信息的本质;而且并不是都拥有、而只有人力资产才拥有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和享有对企业收益的分配权, 尽管说前者作为企业投资的人力资源也是全部的企业价值之创造者中的相当一部分成员。因此, 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的会计就应该解决的是人力资产的入账值 (即投入成本) 和人力资本的存量值 (即投入成本和产出价值) 的问题。只有这样的思考定位, 才能使有关人力资源的价值信息具有经济实用性和会计可度量性。
既然, 人力资源价值是针对人力资产的, 则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就是对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进行系统地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从纵向立体化上看,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亦可再归纳为互为因果、缺一不可的两个观念层次上的会计工作:第一个层面上的工作是人力资源价值项目的设计, 第二个层面上的工作是人力资源价值量值的计算。
1. 人力资源价值项目的设计。
人力资源价值项目设计就是把人力资源产权主体投入企业的人力资产按价值构成及核算内容不同进行具体划分。从价值构成上看, 人力资产价值包括企业为人力资产的投入成本和人力资产为企业的产出价值。 (1) 企业为人力资产的投入成本:就是人力资源产权主体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的原始价值。 (2) 人力资产为企业的产出价值:又按照核算内容不同具体划分为:补偿价值和剩余价值。
2. 人力资源价值量值的计算。
人力资源价值量值的计算就是企业为人力资产的投入成本的估算和人力资产为企业的产出价值的计量。企业为人力资产的投入成本就是投资过程评估确定的账面价值, 在人力资本市场上表现为人力资产的交易价格;而人力资产为企业的产出价值包括补偿价值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 其中补偿价值是以工资为计量基础的;至于剩余价值则是计量的关键, 它无论是采用基本价值和变动价值计量形态, 还是采用货币价值和非货币价值计量标准都可归纳成为群体价值和个体价值两种计量模式: (1) 群体价值模式。人力资产的价值是指人力资产在组织中的价值, 而作为组织中的一员, 人力资产离开了组织就无法衡量其价值。所以,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首先要计量的应是人力资产群体的价值, 而非个体的价值。为此, 则可以把企业获得的息税前利润看作为人力资产的剩余价值。这样, 人力资源群体价值=企业利润+所得税额+资本金利息。 (2) 个体价值模型。群体价值是个体价值的加权总和, 则取得个体价值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更具有相关性, 而且企业的许多决策都是以个体为中心的。为此, 可以在群体价值的基础上运用指数法测定个体价值。这样, 人力资源个体价值=人力资源群体价值×账面该个体人力资本结构比率。
四、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账户
从纵向看, 人力资源会计又分为两个层次上的会计账户之设置。那就是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五大类会计账户设置的传统会计层面上, 还需要在人力资源会计层面上进行如下六大类会计账户的设置。
1.“人力资源成本”账户, 属成本类账户。用来核算还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在取得和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物力资产支出, 并据以计算人力资源成本。借方登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包括对内取得投资与对外开发投资) 支出应予资产化的数额, 贷方登记每期应摊销并计入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的数额, 余额在借方, 表示人力资源成本净额。该账户应按成本的“对象”设置明细账。为了提供人力资源取得及开发成本摊销的系统信息, 可另设置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摊销及开发成本摊销两个备抵性明细账。
2.“人力资产”账户。属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通过与人力资源产权主体进行产权交易才能以货币计量的人力资源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借方登记投入企业的人力资产的增加数, 贷方登记人力资产的减少数, 其余额在借方。作为企业一种特殊资产, 为了反映人力资产的质量, 该账户应按劳动的“等级”设置明细账。
3.“人力负债”账户。属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向人力资本所有者偿付的人力资源固定补偿价值。贷方登记企业应付的人力资源固定补偿价值, 借方登记在人力资产有效运用期间内企业实际向人力资本所有者以物力资产偿付的人力资源固定补偿价值。作为企业一种特殊负债, 其偿付金额应由人力资源产权交易双方共同认定。为了反映不同所有者的要求权, 该账户应按具体的“债权人”设置明细账。
4.“人力资本”账户。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人力资源产权主体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变化情况。贷方登记增加数, 借方登记减少数, 其余额在贷方。作为所有者一种特殊资本, 其入账价值应由人力资源产权交易双方共同认定。为了反映不同所有者的所有权, 该账户应按具体的“所有者”设置明细账。
5.“人力资本盈余公积”账户。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人力资本所有者可分配的盈余公积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变化情况。贷方登记增加的分配数额, 借方登记结转的减少数, 其余额在贷方。作为所有者的一种盈余性的公积, 其分配数额应按人力资本对总资本的构成率从企业全部资本公积中分配确定。为了反映不同所有者的分配权, 该账户应按具体的“所有者”设置明细账。
6.“人力资本应付利润”账户。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人力资本所有者被分配的应付而尚未支付的利润。贷方登记企业应付人力资本的现金红利, 借方登记企业实际向人力资本所有者以物力资产偿付的利润。作为企业一种特殊应付利润, 其分配数额应按人力资本对总资本的构成率从企业全部应付利润中分配确定。为了反映不同所有者的分配权, 该账户应按具体的“所有者”设置明细账。
五、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记录
从纵向看, 人力资源会计还可分为两个层次上的会计记录。就是在传统会计有关物力资源信息记录的层面上, 还需要对人力资源会计层面上有关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如下的记录。
1.投资成本的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取得、开发的投资 (对内或对外) 时, 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计算应根据实际发生的支出借记“人力资源成本 (取得成本或开发成本) ”账户, 贷记相应物力资产的有关账户;企业在人力资源使用时, 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摊销应借记有关“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账户, 贷记“人力资源成本 (取得成本或开发成本) ”账户。
2.投资损益的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替代时, 人力资源投资损益应根据尚未摊完的人力资源成本净额借记“营业外损益”账户, 贷记“人力资源成本 (取得成本或开发成本) ”账户, 并根据实际支付的主动替代下之补偿性支出借记“营业外损益”账户和贷记有关物力资产的相应账户, 或根据实际收到被动替代下的赔偿性收入借记有关物力资产的相应账户和贷记“营业外损益”账户。
3.价值投入的核算:在人力资源产权主体投入企业人力资源时, 应根据人力资源评估机构确认的原始投入成本借记“人力资产”账户, 贷记“人力资本”账户, 并根据双方共同确定的固定补偿价值借记“人力资源成本 (取得成本) ”账户, 贷记“人力负债 (应付人力资源固定补偿价值) ”账户;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金时, 应根据人力资本划拨的份额借记“资本公积”账户, 贷记“人力资本”账户;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金时, 应根据人力资本划拨的份额借记“人力资本盈余公积”账户, 贷记“人力资本”账户;在人力资产效用期终止时, 应根据人力资产账面值借记“人力资本”账户, 贷记“人力资产”账户。
4.价值产出的核算:在企业年度生产经营时, 对于补偿价值应根据当期计提的企业员工工资及福利费的数额和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固定补偿价值的金额之合计作为人力资源的补偿价值借记有关“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账户, 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等账户, 并根据当期对企业全体劳动者的工资支付或福利费开支借记“应付工资”或“应付福利”账户, 贷记相应物力资产的有关账户;在企业年终分配利润时, 对于剩余价值首先根据息税前利润确认人力资源的剩余价值, 然后在扣除债权资本利息和国家税金后, 按全体所有者资本 (包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 分配企业利润, 其中人力资本分配的份额应借记“利润分配”账户, 贷记“人力资本盈余公积”账户和“人力资本应付利润”账户。
六、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报告
从纵向看, 人力资源会计还可分为两个层次上的会计报告。就是在传统会计信息报告的层面上, 还需要对人力资源会计层面上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如下报告。
由于传统会计否认人力资本的作用与地位, 无视人力资产的存在与现实, 其会计报告既不反映人力资产的价值, 也不确认人力资本的存量, 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值, 也忽视了劳动者在企业享有的经济权益;不仅没有把为取得、开发人力资源而发生的支出进行资产化处理却与人力资源的使用费用一起计入当期损益, 而且也没有把企业人力资源替代损益作为处置资产的营业外损益确认却直接列入营业损益, 从而极大地背离了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 严重地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 过去那种人力资源、人力资产、人力资源成本概念范畴界定不清, 而且人力负债、人力资源所有者权益及其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盈余公积、人力资本应付利润构成层次不明的作法也是不正确的。因此, 就有必要对传统会计报告进行适当调整, 分别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产、人力负债、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及其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盈余公积、人力资本应付利润予以揭示和披露。
资产负债表上, 有关人力资源的财务信息则需要在长期资产项目之间增设“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和“人力资产”项目, 用以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应地在负债项目之内增设“人力负债”项目, 用以反映企业的人力负债及其偿付情况;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之内, 增设“人力资本”项目、“人力资本盈余公积”项目以及“人力资本应付利润”项目, 用以反映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及其权益分成。此时, 会计平衡公式就由原来的“企业资产=企业负债+所有者权益”变为“企业物力资产+企业人力资产=企业物力负债+企业人力负债+物力资本所有者权益+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利润表上, 有关人力资源的替代信息则需要在营业外损益项目下增设“人力资源营业外收入”项目和“人力资源营业外支出”项目, 用以独立反映与企业惯常营业外活动产生的损益所不同的人力资源替代活动产生的损益。此时, 会计利润公式就由原来的“企业利润=营业损益+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变为“企业利润=营业损益+投资损益+营业外损益+人力资源替代损益”。利润分配表上, 有关人力资源的利润分配信息则需要增设“应付人力资本所有者盈余公积”和“应付人力资本所有者利润”项目, 用以独立反映所有者的人力资本的利润分配。现金流量表上, 有关人力资源的现金流量信息则需要把为人力资源取得及替代所取得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与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要分别列项, 把为人力资源开发及替代所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与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也要分别列项, 把人力资源产权交易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还要分别列项。此外, 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对人力资源的会计报告还应当包括一些附加的说明, 如人力资源投资报告、人力资源价值报告、人力资源流动报告等, 以提供一些不能或不便于用货币度量的有用信息。
综上所述, 探索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创新思考, 就是朝着树立传统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两个观念层次上的一个会计理论方向上的努力, 也是搭建现代企业会计的信息化平台, 让人力资源的信息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所必需的会计信息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刘大贤.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会计研究, 1999 (7)
[2].杨明洪.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主线与思路[J].北京:经济评论, 2001 (1)
[3].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9)
[4].杨有红.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会计研究, 2002 (9)
[5].吴泷.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与应用之再思考[J].北京:会计研究, 2005 (10)
[6].吴泷.人力资源会计新模式账务体例设计及机理关系[J].北京:财务与会计, 2008 (3)
[7].吴泷.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反思及新思维模式的创立[J].南昌:当代财经, 2008 (4)
构架模式 篇7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涉及结构、计算机、通讯、机电、试验检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需要多学科的研究, 它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学术界和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为了确保桥梁营运期间的安全性, 建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实际建立一个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而言, 选择合理的总体构架、确定合理的数据采集模式, 从而建立实用、可靠的健康监测系统是对桥梁进行有效监测的前提。
1有关健康监测系统合理总体构架的探讨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每个子系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由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实现。健康监测系统的集成是指将系统内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在物理、逻辑、功能上连接在一起, 以实现信息综合和资源共享, 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及协调运行能力。系统集成的原则为:模块化、开放性、可扩充性、可靠性、容错性和易操作性。系统集成的目标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对系统中的各子系统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 并提供用户界面, 使系统在用户界面上方便地进行操作;②采用开放的数据结构, 共享信息资源。系统集成必须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使各子系统可以自由选择所需数据, 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由于健康监测系统的集成主要是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健康监测系统软硬件的接口, 因此系统集成的问题即具体为在某一通用软件平台上的各功能软硬件之间的接口和调用问题, 这一通用软件平台可以称为系统集成的“核心软件”或“系统操作软件”。此外, 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信息与分析结果均需要存入数据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库中, 所有其它子系统在应用数据时均从数据库中读取和调用数据, 因此可以将数据库称为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中心”。
目前的软件开发平台有多种选择, 软件编程方法已从原来的C语言、Visual Basic和C++向可视图形化编程语言发展。目前美国NI公司的LabVIEW和HP公司的VEE软件开发平台应用较广泛。其中Vee主要面向仪器控制, 而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的软件开发环境, 与传统编程语言有着相似的数据类型、数据流控制结构、程序调试工具, 以及具有层次化、模块化的编程特点。NI公司的另一专业开发平台LabWindows是一个以C语言为基础的交互式软件开发环境, 可以以模块化方式对C语言进行编辑、编译、连接和调试。与LabVIEW相比, 开发软件更加灵活、代码执行效率更高, 适用于开发更复杂的软件系统, 但是其开发过程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讲稍复杂一些。LabWindows/LabVIEW的上述特点, 使其具备作为核心软件平台的特征, 因此可以将LabWindows/LabVIEW作为系统的核心软件平台, 调用其它子系统的分析软件。同时LabWindows/LabVIEW还可以作为数据采集软件的开发平台。
软件系统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应被作为最重要的部分加以对待。可以说软件系统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软件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子系统的共功能活动, 使整个健康监测系统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软件系统不但从总体的层面对整个健康监测系统的物理部分起连接作用, 而且对整个健康监测系统的物理部分的正常运作起着控制作用。整个健康监测系统的正常运作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既定的目的和功能均有赖于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正常工作。
根据以上分析, 最合理的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架应该是:以带有操作系统功能的系统操作软件为平台, 以数据管理系统为核心, 以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结构损伤识别和状态评估系统、远程信息查询系统为外围应用功能的星形结构的, 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可靠性、容错性和易操作性的, 开放式的模块化构架。
2有关健康监测系统的合理数据采集模式的探讨
就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式来说, 其决定因素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目的;二是在满足健康监测目的前提下, 以获取有效数据为目标, 尽可能的减少数据的采集量。
建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首要目的是掌握桥梁的工作状态。如果对结构功能退化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类的话, 可以将这些因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结构产生突然破坏的突发性因素, 这类因素发生时往往没有预警且对结构的损害较为严重, 典型的突发性因素诸如地震、爆炸、重大交通事故等;另一类是对结构功能退化影响缓慢但持久的非突发性因素, 这类因素往往是已知的, 且大部分对结构功能退化的作用机理已比较明确。这类因素主要包括组成结构的建筑材料的性能的退化、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因疲劳而产生的性能退化、以及结构中原有微小缺陷逐渐发展而造成的结构性能退化等。
就桥梁健康监测掌握结构工作状态的目的来说, 掌握由突发性因素造成的结构功能损坏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及时的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避免损失和不良后果的进一步扩大。由于难以预见,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对于预防突发性因素的发生没有任何作用。对于另一种情况, 在没有发生能对桥梁结构产生重大破坏的突发性因素的条件下, 桥梁结构在非突发性因素的作用下其整体工作性能的退化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掌握这一过程的发展情况就能对桥梁正常运营条件下的工作状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把握和了解, 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也就是说, 桥梁监测系统对于非突发性因素引起的桥梁结构性能的退化而造成的结构破坏具有预警的作用。从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 第二种情况对掌握桥梁工作状态的实时性没有很高的要求, 为实现这一目的对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来说没有必要进行全时的监测数据采集。第一种情况虽然对掌握桥梁工作状态的实时性有一定的要求, 但由于出现的概率很小, 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具体来说对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可以通过触发采集的方式来解决第一种情况对掌握桥梁工作状态的实时性的要求。
进行桥梁设计理论验证和对桥梁结构与结构环境未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是建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另外两个目的。实现进行桥梁设计理论验证这一目的的具体方法是通过桥梁健康监测获得实际结构的动静力行为, 之后与理论计算的结构动静力行为进行对比, 从而对设计理论的正确性与准确性进行验证。实现对桥梁结构与结构环境未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一目的的具体方法是通过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获得桥梁实际运营过程中有关结构行为与环境情况的最真实的信息, 进而对与这些信息相关的未知问题进行研究。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上述目标的方法来看都无需要求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完全以全时的方式进行。
此外, 对于整个健康监测系统来说, 所有的信息均全时采集, 会形成海量数据, 进而对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形成很大的压力, 使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降低。因此从实现健康监测的目的的角度和保证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的角度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要求系统的数据采集以全时的方式进行。
合理的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式应该是:静态数据和大部分的动态数据, 如应力、变形、温度、振型、动应力、动变形等应采用定时采集和触发采集的方式进行;少部分的动态数据, 如荷载统计、结构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的振动频率、环境风速、地面运动等可采用全时采集的方式进行。对少数动态数据进行连续采集的作用除了提供用于分析的数据外仅限于保持对结构运营状态进行监视, 以便在设定或特殊情况下触发启动整个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3结束语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经过十几年来的研究、探索, 人们已经在此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由于桥梁结构受到不确定因素和复杂工作环境的影响, 以及理论上对桥梁在服役期内的工作特性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因此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和研究还处于一种相对初级的阶段, 还需要广大桥梁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特别是在有关长期智能监测与控制的研究领域亟需取得进展, 以进一步推动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ID:5823]
摘要:通过对健康监测系统合理的总体集成方案和数据采集模式的讨论、总结, 提出了如下观点:最合理的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架应该是:以带有操作系统功能的系统操作软件为平台, 以数据管理系统为核心, 以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结构损伤识别和状态评估系统、远程信息查询系统为外围应用功能的星形结构的, 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可靠性、容错性和易操作性的, 开放式的模块化构架;最合理的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式应该是:静态数据和大部分的动态数据应采用定时采集和触发采集的方式进行, 少部分的动态数据可采用全时采集的方式进行。对少数动态数据进行连续采集的作用除了提供用于分析的数据外仅限于保持对结构运营状态进行监视, 以便在设定或特殊情况下触发启动整个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关键词:桥梁工程,健康监测系统,总体集成方案,数据采集模式,探讨
参考文献
[1]胡志坚, 贾丽君, 肖汝诚, 袁帅华.既有桥梁技术状态评估研究现状与展望[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6.
[2]邬晓光, 徐祖恩.大型桥梁健康监测动态及发展趋势[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韩大建, 谢峻.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的近期研究进展[J].桥梁建设, 2002.
[4]裴强, 郭迅, 张敏政.桥梁健康监测及诊断研究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3.
[5]袁万城, 崔飞, 张启伟.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6]赵志国, 林师灼.现代桥梁健康诊断的最新发展与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 2004.
[7]黄方林, 等.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铁道科学, 2005.
[8]栾英泉, 梁力.桥梁无损健康监测系统研究简介[J].东北公路, 2000.
[9]王长虎.浅谈桥梁健康检测技术[J].北方交通, 2006.
[10]潘志强.浅谈桥梁健康监测技术[J].中国水运 (理论版) , 2006, 3.
[11]郭玲, 张利.桥梁结构健康监测[J].华东公路, 2002.
构架模式 篇8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创新应用不断向金融产业渗透发展,我国网络金融新业态的模式快速崛起,其中P2P网络贷款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之一。P2P网络借贷( Peer to Peer Lending) 是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并收取一定利息的新兴网络金融模式[1]。2005 年,网络借贷起源于英国的Zopa。2006 年,美国的Prospe正式上线,其运营模式是通过在线拍卖平台对贷款进行竞价拍卖。2014年12 月,全球最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 Lending Club) 成功登陆于纽交所,市值近90 亿美元。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大部分借鉴或移植国外的经营模式。2007 年,我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正式上线。2008 年,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 “Prosper” 网络借贷平台——— “安心贷” 成立。另外,我国较有影响力的P2P网络借贷平台还包括:红岭创投、人人贷、陆金所、招财宝、宜人贷、积木盒子、E速贷等。2012 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爆炸式增长。据网贷之家统计监测,截至2014 年12 月,我国网贷运营平台已达1 575 家。2014 年,我国网络借贷行业成交量以月均11% 的速度增加,全年累计成交量高达2 528 亿元,相比2013 年增长2. 39倍。另一方面,我国各类网络借贷平台无序发展,良莠不齐,诈骗平台泛滥。据网贷之家行业年报,2014年我国 “诈骗,跑路”和 “提现困难”两类问题平台分别占比达46% 和44% ,其中,2014 年4 月,深圳 “旺旺贷”跑路影响最大; 2014 年7 月,东方创投案一审终定,首例P2P自融被判定为非法吸存。因此,随着网络金融创新在我国金融产业的影响与地位日益提升,我国央行与银监会将会加强针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控制与管理,以规范、优化网络金融新兴产业的发展,这将预示着我国P2P网络贷款行业将会进入一个 “大平台整合、信息集成、风险分担与优化调整”的新时代。
2 民间借贷与放贷人的制度概述
从本质上分析,P2P网络借贷属于一种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开展资金融通的民间借贷行为。广义上的民间借贷已存在上千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借贷快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存在,以浙江、广东、上海等沿海开放地区为主,尤其浙江温州为盛。民间借贷通常是指游离于批准设立的正式金融机构之外的资金借贷活动,是我国个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2]。我国民间借贷早期研究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主要有如: 黄世纯等分析我国农村信用与民间借贷现象,提出民间借贷可以搞活农村经济的观点; 姜旭朝[3]在 《中国民间金融研究》一书中,针对我国民间借贷的内涵、特征与现状进行了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民间借贷热点问题逐步向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如,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4]认为,民间借贷是游离于官方监管和主流金融学研究视野之外的金融形式,并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民间借贷的产业组织特点; 张书清[5]、张立先[6]等分析了民间借贷的制度缺失与法律缺位,并初步构建民间借贷的法律价值体系; 杨畅[7]、吴国联[8]等收集温州民间借贷的实证数据,提出了规范民间借贷发展路径选择。从制度建设层面来看,规范我国民间借贷最重要的 《放贷人条例》 迟迟没有出台。2007 年,《放贷人条例》由中国人民银行起草,2008 年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审核,其主要目的是: 通过国家立法形式,规范民间借贷,采用放贷人准入制度,将大量的 “地下钱庄”阳光化、合法化,从而打破我国信贷市场核心资源被银行垄断的局面。2008 年5 月,银监会和央行共同发布了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设立程序、资金来源、监督管理等内容。2014 年4 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 《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加强了针对新兴的P2P网络贷款平台监督管理,打击非法集资与网络诈骗,进一步明确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必须遵守的4 点原则:( 1) 确立网络贷款平台中介性质; ( 2) 明确网络贷款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 ( 3) 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 ( 4) 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因此,为了规范民间借贷与网络借贷市场,必须加强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加强信用体系与风险监控体系建设,同时,建立网络金融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对推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促进P2P网络贷款良性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金融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3 我国P2P网络借贷价值网络分析与平台体系构建
互联网、移动网与IT信息技术搭建起一个来源广泛、互联互通、跨越时空,并不断动态演进的全球虚拟网络,也为全球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一个相互借鉴、特色发展、快速传播的广阔空间。从广义上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核心就是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构建起一个多方共赢的价值网络体系,从而打造一个平等、开放、互利、协同的新型网络金融生态系统。
3. 1 4C协同共赢的我国P2P网络借贷价值网络分析
通过互联网与移动网络,能够实现传统金融模式不能实现的众多金融创新服务,并实现 “长尾效应”。P2P网络贷款开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银行的直接融资模式,将极大地改变企业及普通消费者的投融资行为。P2P网络借贷涉及多方参与主体,主要包括: 借贷人、放贷人、P2P网络平台及金融监督机构,等等。要实现P2P网络借贷行业良性发展,就必须构建起四方( 4C,Four Parties Cooperation Winner) 协同共赢价值网络,并保证各个参与主体充分的诚信、协作与信息对称,如图1 所示。
据相关研究表明,P2P网络借贷成功实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见图1)[9]: ( 1) 借款利率、借款人历史借款失败次数对借款成功率有负的影响; ( 2) 借款金额、借款人历史成功次数、信用积分、审核项目数对借款结果有正的影响; ( 3) P2P网络平台规模、品牌信用及担保措施等对借贷成功率有正面影响; ( 4) 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的行为也对借款结果有正面影响,但不显著。因此,为了保障P2P网络借贷平台健康发展,就必须构建起多个参与主体共生共赢的价值链网络,形成一个多方协同的互利关系并加强多方的信息交互共享。首先,借贷人必须要“赢”。借贷人是P2P平台的客户,是资金需求者,要尽量降低利率与借贷成本,帮助借贷人进行资金筹划,扶持借贷人进行创新创业,并协助借贷人按期还款。其次,放贷人要 “赢”。放贷人是资金的提供者,也是最终风险的承担者,其不得依赖高利率的 “赢”,而是在略高于银行借贷利率、能按期收回借款基础上的 “双赢”,然后网络贷款平台才能够 “赢”。网络贷款平台不得从事资金吸纳与借出业务,其定位是中介,其生存手段是佣金与增值服务收益,因此品牌、信誉、功能、服务是其赢利的根本所在。只有在放贷人、借贷人 “赢”的基础之上,P2P平台才能实现真正的 “赢”。最后,才是政府金融机构与整个金融体系 “赢”得发展机会。从外部保障条件来看, “协同多赢”需要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及放贷人的制度,需要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需要构建起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与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并最终实现良好的正循环效应。因此,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需要以4C协同共赢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开发、运营与监管。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不需要高利率、高收益、高风险的 “三高模式”,而要坚持 “低利率、低违约、低成本”的 “三低模式”,更不能把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成为类似 “垃圾债劵”的投机平台。
3. 2 4C协同共赢的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体系构架
由于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信息基础设施较差、信息协同机制缺失,公共信息平台滞后、运营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违约与欺诈事件频发,很难实现多赢共赢的长远发展目标[10]。4C协同共赢的关键是要保证信息的充分共享、实时互动与互联互通并实现有效监控,因此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移动互联与大数据时代,我国P2P网络借贷需要满足 “全球化资本流动、借贷客户分散、产品与服务不断创新、混业经营、监管调控难度大”等复杂动态的市场特点,因此必须构建具有自动数据采集、高度信息集成、智能决策、安全可靠与适时监控的4C协同共赢公共信息平台,需要具备几方面功能特点,如图2 所示[11]。
图2 4C协同共赢的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构架
由图2 可知: ( 1) 从最顶层分析,4C协同共赢P2P网络借贷平台需要实现融合性、通用化的访问终端,采用 “零客户端” 解决方案,支持PC、手机、CTI、智能家电、车载智能设备等多种访问方式,同时支持二维码、APP、短信等多种验证方法,确保借贷人、放贷人、运营商等实现高效的通信、交互与数据传递。 ( 2) 从应用层分析,可以借鉴淘宝网店的模式,在放贷人制度框架下,每一个合法放贷人都有一个基于P2P应用( 业务) 平台的前台( WEB WAP) 页面,发布各类借贷信息,提供借款人在线沟通功能以顺利开展网贷业务。 ( 3) 从平台层分析,P2P网络借贷应用( 业务) 平台担任着第三方中介的角色,也是借款人、放贷人访问的信息门户( Portal) ,例如: 人人贷、拍拍贷等,这些平台需要提供强大的用户注册、权限管理、访问控制、安全保障等应用功能,还需要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信息集成、风险监控、运营管理、计费管理等多项职能[12]。这些P2P网络借贷应用( 业务) 平台在经营上相互独立,实行市场化、差异化管理,但在数据存储、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与服务监控等方面需要跟公共信息互联互通,并实现分布、共享、集中化运营监控。 ( 4) 从中间层分析,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将采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提供与传统金融系统集成、互联的数据接口,并纳入中央银行结算与监控体系。我国P2P网络贷款公共信息平台将采用多维信息呈现、Tag信息分类、智慧搜索、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海量数据存储及强大的安全控制技术,需要运用面向服务、面向对象、面向模块的系统平台架构方法,实现环境监测、安全控制、隐私保护、数据互联、实时监控等多项功能,并构建起一个强大、高效、安全、开放的互联网金融公共信息通用平台。 ( 5) 从最底层分析,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将依托云服务器、云网络通信设施、云存储数据库,将有线无线感知、射频技术( RFID) 、智能化处理、有线无线传输等技术综合运用,打破行业壁垒,实现 “多网合一”,并构建我国网络金融多维度、立体化、虚拟化、智慧化基础网络系统,实现无所不在、全面、透彻的运行环境。另外,我国P2P网络借贷通上以上5 个层面,即终端、应用功能、平台、中间层、网络基础设施的充分融合,还需要实现多个层面的系统信息集成与协同运作,在深入落实放贷人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运营管理、风险监控、政策调控等模式创新,以真正发挥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作用,实现集成、互动、协同、多赢的良好局面。
4 依托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构建4C协同共赢运营模式
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一是非营利的Kiva公司经营模式; 二是以盈利为目的MYC4、Lending Club、Prosper模式; 三是提供个人投资的机会平台,对贷款成功或违约等结果并不负有责任[13]。总之,这些平台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交易是匿名的。网络借贷交易相对于借贷双方是信息非对称的,并且贷款是无抵押的,这必然会产生较高的信用风险,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未建设完善,个人信贷与民间借贷都处于法律边缘[14]。另外,从我国网络借贷平台运营实践来看,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违法违规事件,并且P2P网络借贷平台服务品质参差不齐,用户身份无法验证,平台资质难以界定,如果不加以规范与引导,将会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极大风险[15]。另一方面,网络借贷涉及金融创新、金融安全与金融体系改革,因此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不可盲目照搬国外的经营模式,应当坚持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商业模式,必须通过吸收转化、融合创造、制度创建、价值重构等多种方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金融发展之路。
从目前运营主体构成来看,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 1) 政府自建自营模式。采用这种模式,P2P网络借贷( 信息) 平台由政府建设,由政府部门负责运营监控,其安全性好、可控性强、有利于监管;但缺点是不利于金融创新,通用性不强,难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16]。
( 2) 政府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模式。这种方式由政府与大型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搭建P2P网络借贷信息平台并投入运营。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数据集成性好、安全性高,监控能力较强;缺点是不利于打破垄断,不利于互联网金融创新,并且传统银行( 金融机构) 并不适合开展P2P网络贷款业务。
( 3) P2P网络借贷平台( 企业) 独立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纯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是国外绝大部分P2P网络贷款平台主流运营模式。其优点是创新能力强,交易投资活跃; 但风险较大,政府监管能力差,容易出现违法违规事件[17]。事实上,从服务对象、功能特征等方面分析,P2P网络借贷平台类似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具有弱竞争性、部份外溢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等 “准公共产品”属性,特别是P2P网络贷款公共信息平台作为网络金融创新基础设施,其本身就必须是公共产品[18]。因此,建议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采用政府资助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 “4C协同共赢”模式,如图3 所示,这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网络金融产业创新发展。
所谓4C协同共赢运营,是指在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下,依托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独立运营、种类丰富的第三方P2P网络借贷业务平台,并融合银行、保险、基金、结算、监控等金融业务系统,从而实现借款人、放贷人、第三方P2P平台运营商、政府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等多方互联互通、协作共赢的创新运营模式。P2P网络借贷4C协同共赢的关键在于参与各方的合理定位、信息集成与协同运作。在运营过程中,底层基础设施可利用全国性的通信网络、云计算与云服务平台、智慧城市系统等,而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应当由政府或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投资建设,其运营维护是非营利、公益性的[19]。第三方P2P网络借贷业务( 应用) 平台,由互联网企业或金融机构投资建设,其必须有效接入公共信息平台,并实行放贷人制度与借贷实名质制度,其运营定位是中介平台,主要依赖广告、中介费、增值服务收益等方式赢利,不得进行资金吸储、借贷等违规活动。而协同运营中最活跃主体是放贷人,放贷人必须在P2P平台注册登记并开设账号,自主开发或租用前台( 手机客户端) 操作界面,必须遵守放贷人制度,同时具有一定经营实力,能够诚信、高效地开展资金借出、收款、记账、风险管理、信息采集等各项业务,并实现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5 问题与对策
P2P网络借贷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促进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创新,也有利于全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并推动融资渠道多元化,大幅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但是P2P网络借贷各类应用与实践还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因此问题、风险与机会并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0]: 一是我国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对网络金融创新支持力度不够,监管规范引导滞后等; 二是个人借贷信用体系不完善,民间借贷阳光化的法律法规进展缓慢,制约了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网络金融基础设施滞后,缺乏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传统金融系统集成性较差等; 四是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盲目模仿国外平台模式,无序发展,导致违约问题频发; 五是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商准入门槛较低,平台管理、监控与创新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政府需要大胆改革创新,提升网络金融创新与P2P网络借贷行业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与监管两条腿的作用,促进我国网络金融产业高效融合、资源共享与协调发展,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要把握金融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大潮,尽快推进民间借贷阳光化政策,尽快出台并实施放贷人制度,同时完善个人信用征信、评价与监控体系。我国应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网络金融产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网络借贷的市场地位,加强P2P网络贷款准入制度建设,明确P2P网络借贷业务平台的定位、组织机构、经营范围、业务指标、风险控制等各项规定[21]; 同时,对于符合我国信贷行业未来发展的业务模式应该鼓励扶持,对于风险无法防控的投机模式应予以限制与整治。
( 2) 政府需要加速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立项建设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并支持社会资金参加金融体系的云计算、云服务与大数据等基础云平台体系建设,制定网络金融与移动金融等领域的安全标准,并推动我国传统金融业务系统、支付结算系统、监控预警系统等充分融合,实现P2P网络借贷平台与传统金融系统的无缝集成。
( 3)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我国本土化P2P平台的特色建设。一方面需要引进与借鉴国外或其他地区发展经验; 另一方面更需要结合我国国情、政府政策与市场需求特点进行自主创新,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体系与运营模式[22]。同时,需要鼓励P2P平台运营商加强科研、开发资金投入,利用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快速部署各类网络金融创新服务( 应用功能) ,为借贷人、借款人提供一体化、个性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 4) 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降低P2P网络借贷市场投机行为。我国各类P2P网贷应用平台、公共信息平台、网络金融行业组织和金融主管部门都有义务广泛开展P2P网络借贷投资者风险意识教育,在网络投资者投资过程中,通过信息提醒、风险预警、信用评级等多种手段,充分明示各类投资项目的风险级别,帮助投资者理性决策,同时也降低平台的自身经营风险[23]。
( 5) 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一步完善我国网络金融各类保障制度建设,例如信用评估、资金第三方托管制度,放贷人、借款人账户实名制度等等[24]; 同时扶持并规范抵押、担保、保险、征信、评级等服务机构发展,从而构建一个适度竞争、规范有序、协作共赢的P2P网络借贷金融生态系统,促进我国网络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
摘要:网络金融创新迅猛发展,P2P(Peer to Peer Lending)网络借贷行业面临巨大的机会与挑战。通过分析我国网络借贷核心价值网络结构,并基于放贷人制度与信息协同共享机制,构建放贷人、借款人、运营商、金融机构四方(4C,Four Parties Cooperation Winner)协同共赢的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体系,总结凝练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P2P网络借贷4C协同共赢运营模式,为促进我国P2P网络借贷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构架模式 篇9
2003年美国CSI/FBI发布的《计算机犯罪与安全调查报告》显示,80%的安全威胁来自泄密和内部因素,而非病毒和外来黑客。内部的威胁已经成为危害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诸如防火墙、入侵检测、隔离装置等网络安全保护机制虽然对于防止外部入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网络内部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却显得无可奈何。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政务、MIS、OA等内网应用系统需求日益增大,单位内部机密的敏感信息需要通过局域网进行传输、分发。基于C/S模式的内网应用系统在其中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因此,此类系统的安全性保障就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
SSL(Secure Socket Layer)是由Netscape公司设计的一种开放协议[1],它指定了一种在应用程序协议(例如http、telnet、FTP)和TCP/IP之间提供数据安全性分层的机制。它为TCP/IP连接提供数据加密、服务器认证、消息完整性以及可选的客户机认证。实际上,SSL是位于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一个新层,由于其对应用层协议的透明性,为C/S模式的通信系统提供了一个框架。但是基于C/S模式的内网应用系统有其自身特点,简单套用SSL中的安全策略并不合适。
本文从分析SSL协议入手,结合基于C/S模式的内网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需求特点,分析并设计了一套改进的切实可行的安全构架。
1 SSL协议的组成与特点
SSL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在两个通信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私密性和可靠性。SSL能独立于应用层协议,对应用层协议来说SSL协议是透明的。SSL协议提供的安全连接有三个基本的特点[1]:
· 连接具有私密性。利用初始的握手协议确定的密钥进行加密,利用对称密钥算法对应用层数据进行加密(如:DES、RC4)传送;
· 通信双方的身份通过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如:RSA、DSS)进行认证;
· 传输信息时利用带密钥的hash算法来实现消息完整性检查(如:SHA、MD5)。
如图1所示,SSL主要包括两层[2],低层是SSL记录协议,它基于可靠的传输协议TCP,用于封装各种上层协议。高层协议包括SSL握手协议(SSL Handshake Protocol)、修改密码参数协议(Change Cipher Spec Protocol)、报警协议(Alert Protocol),而应用数据协议(Application Data Protocol)也处于SSL记录协议之上,但并不属于SSL,它主要是指建立在SSL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及其它自定义的协议。
当一个SSL客户端和服务器刚开始通信时,必须协商协议版本、选择加密算法、并且利用公钥加密技术生成共享的密钥,同时可以互相认证对方的身份。这些过程都是在握手协议中完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互相发送Hello消息协商协议版本,会话标示,加密套件和压缩方法。另外双方还分别产生一个随机数ClientHello.random和ServerHello.random,并进行交换。随后服务器通过ServerKeyExchange消息发送公钥信息,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器的ServerHelloDone消息之后进入对称密钥的协商阶段,客户端发送ClientKeyExchange消息,该消息中包含了用服务器公钥加密过的对称密钥,服务器收到这个消息后,用自己的私钥解密,这样双方共享了一个对称密钥。
如果需要在通信过程中更换现有的加密算法、密钥长度等加密参数信息,要使用修改密码参数协议的消息,即双方通过交换修改密码参数消息协商新的加密套件参数。
SSL记录协议为SSL连接提供了两种服务:一是私密性,二是消息完整性。为了实现这两种服务,SSL记录协议接收传输的应用报文,将数据分片成规定大小的块,进行数据压缩(可选),计算MAC,接着利用IDEA、DES、3DES或其他加密算法,以及对称密钥进行数据加密,最后增加由封装的协议类型、协议版本和记录长度组成的首部。接收数据的处理刚好与发送数据工作过程相反,依次被解密、检验完整性、解压缩和重新装配,然后交给上层协议。
报警协议中定义了在SSL握手、修改密码参数以及记录协议中出现的错误类型,使通信双方可以通知对方在通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的安全攻击,如数据篡改等。
2 客户端认证机制的分析与设计
2.1 静态口令认证的安全弱点
目前很多运行在内网上的应用系统都使用传统的用户名/口令明文方式进行用户身份认证。传统口令属于静态认证信息,很多情况下会发生口令泄密危险。另外,通过窃听技术,口令数据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被截取和解析。针对静态口令的一种改进措施是使用户名/口令的散列运算结果来代替原来的用户名/口令明文在网上传输。由于散列算法的单向性特点,攻击者即使截获了口令的散列运算结果,也无法从中恢复出口令的明文内容。然而,这种方法无法避免重播攻击。因为只要用户口令不变,进行散列运算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变的,攻击者截获了用户名和口令的散列结果后,直接使用这些数据发起身份认证请求。认证服务器通常会认为这是一个合法的认证请求,攻击者就能成功地通过身份认证,从而非法地获得系统的访问权限。
2.2 动态口令认证机制分析
由于静态口令认证不能满足内网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需求,一些安全公司提出了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机制,即一次一密的方式[4]。认证基于用户信息和当前时间,通过特定的密码算法,生成该用户的当前口令,用于身份认证。由于当前口令是和当前时间相关的,而且当前口令的有效使用期限和有效使用次数可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口令的泄漏和重播攻击的问题。但是这些系统采用的时间同步、事件同步、挑战/响应等方式在安全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时间同步方式,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时间同步上就可能留下安全漏洞。同时,上述的几种方式,都需要配用专用的硬件设备,如时间同步装置、挑战/响应令牌等,并且需要自主研究的加密算法,增加了实现的难度、管理的开销以及用户操作的复杂性。
2.3 SSL认证机制分析
SSL握手协议中强制对服务器的认证,而对客户端的认证是可选的,认证的方法采用了证书机制,服务器必须持有一个可信赖的证书授权机构颁发的证书,通过将证书或证书链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根据证书中的公钥信息和数字签名对服务器进行认证,来证实自己的身份。而由于缺乏公钥体系结构,当今大多数服务器不进行客户端认证。
在基于C/S模式的内网应用系统中,通常每个用户都拥有与其自身信息对应的系统访问权限,某些恶意用户可能通过冒充身份的攻击方法窃取超出其权限范围的信息,所以对客户端认证在此类系统安全构架中是必需的。由于SSL的认证是基于证书的,如果在内网中采用证书认证机制,必须建立内部的证书授权机构及与之相配合的一整套公钥基础设施。而证书中许多信息,如使用期限,颁发机构以及证书链等机制比较复杂,在内网中并不实用。由此可见,SSL认证机制并不适合基于C/S模式的内网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需求。
综上分析,现有的客户端认证机制并不完全适合内网应用系统的需求,以下将根据内网应用系统的特点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客户端认证机制。
2.4 客户端认证机制的设计
本文根据以上分析中提到的不适应内网安全性需求的方面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登录信息和认证密钥管理的客户端认证机制。
为了实现这种客户端认证机制,必须在用户注册为系统合法用户时,进行一系列的密钥管理过程。如图2所示,每一个合法的用户都会在安装客户端程序时获得一对RSA密钥,即用户公钥和用户私钥,用户名和对应的用户公钥将被存放在服务器端数据库的用户信息表中,私钥则以用户名和用户口令的散列值作为密钥进行加密后存放在客户端。
客户端登录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客户端传送用户名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数据库中检验对应用户名是否存在,并根据用户名读取该用户的公钥;二,客户端在本地用用户口令对私钥进行解密。认证过程采用非对称密钥RSA算法,取代了SSL的证书认证方法。具体的认证阶段将在3.2中进行说明。
本设计方案相当于提取了证书最重要的作用,即用户名与其公钥的关联。通过在数据库的用户信息表中加入相应信息,当用户登录时,服务器获取该用户的公钥,再通过非对称密钥方法对客户端进行认证。这种针对客户端的认证方法降低了认证和管理的复杂性,也避免了用户口令在网络上传输。
3 握手过程的分析与设计
根据上述客户端认证机制的设计,以下对SSL握手协议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满足基于C/S模式的内网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需求,改动前后的握手协议如图3所示,下面将分析这种改动的可行性和优点。
3.1 交换Hello消息阶段
在SSL规范中的ClientHello和ServerHello消息中要协商SSL协议版本号、会话ID、加密套件以及压缩方法[3],由于在本文中所设计的安全构架并不基于标准的SSL协议,所以无需协商SSL协议版本号;由前面的安全性需求,安全构架中所使用的加密算法也不包括在SSL的加密套件之中,所以并不需要协商,而是预先设定好使用AES 256bits的块加密算法;压缩方法在SSL协议中并没有指定,所以也无需协商;引入会话ID是为了在连接断开重新建立连接时简化握手过程,这是为了适应WEB应用的需求,在内网应用系统中一旦断开连接,从安全角度出发就必须重新进行完整的握手过程重新认证并协商密钥。由此,在Hello消息中只需交换双方的32字节的随机数,供接下去的认证过程使用。
3.2 认证阶段
根据3.1中的分析,认证不再采用证书机制。图3中用灰色标记的为认证消息。在SSL协议中需强制对服务器进行认证。在双方交换了Hello消息之后,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自己的证书,并在ServerKeyExchange消息中将公钥以及数字签名告诉客户端,客户端通过检验数字签名验证服务器身份;为了比较客户端认证机制,在图3左图中给出了原本可选的客户端认证,由服务器是否发送CertificateRequest消息决定是否验证客户端身份,认证的方法与服务器认证相同。在图3右图中双方的认证通过ServerAuthVerify和ClientAuthVerify消息进行。在交换了Hello消息后,双方对共享的两个32字节随机数求MD5和SHA-1散列,服务器对这个散列值用自己的私钥加密,加密结果放在ServerAuthVerify消息中发送给客户端。为了认证服务器身份,客户端用已经持有的服务器公钥进行解密,再与自己计算出来的散列进行比较,如果相同说明服务器的身份是合法的,否则断开连接。而对客户端的认证方法完全相同。
3.3 会话密钥协商阶段
为了进行安全通信,双方必须协商会话密钥,在本方案中采用RSA算法进行密钥协商,过程如下:客户端随机产生一个48字节的预主密钥PreMasterKey,用服务器的公钥加密传输给服务器,服务器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后,双方共享了PreMasterKey,双方再根据PreMasterKey计算出一系列用于保证安全通信的密钥,包括会话密钥、计算MAC的密钥等。
从图3中改进前后握手过程的对比可见,改进后的握手过程能够实现双方认证和会话密钥协商的功能,由于避免了证书认证,握手过程更加简洁,适应于基于C/S模式的内网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需求。
4 安全通信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在握手过程结束之后,服务器和客户端正式进入安全通信阶段。为了防止数据被破坏者偷听或篡改,必须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完整性检查。
通信数据采用AES算法加密,加密密钥在握手过程中产生。AES加密基于256位块加密方式,所以必须对数据进行分片,当一块数据小于256位时,必须进行填充。
数据完整性检查:对数据计算MD5散列,即消息认证码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放在每一个记录的后面,接收方也对收到的数据计算MD5散列,再与记录最后的MAC进行比较,如果不相同,则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已经遭到篡改,如果相同,则说明数据是完整无损的。
在SSL协议的规范中并未给出具体的分片以及重组数据的方法,本文中通过在记录头部增加一个标志位Flag来实现分片和重组。根据SSL协议规范,每个记录的数据部分不超过214个字节(即16KB)[2],当所要发送的数据超过16KB,就要进行分片。为了使接收方能够重组数据,在记录头中加入一个Flag字段:分片情况下,第一个分片的Flag置为1,中间分片的Flag置为3,最后一个分片的Flag置为4;不分片的情况Flag置为2。长度字段置为记录数据除去记录头部之外的字节数。为了在接收到第一个分片时能够确定分片前整个数据的长度,在记录头部引入上层数据总长度UpDataLen字段,根据上层数据总长度在第一个分片中设置该字段,而对非第一个分片的其他分片来说,该字段设为0。另外为了确保每次能准确地接收到一个分片,在记录头部中设置另一个分片长度DataLength字段(不包括填充和MAC长度)。
分片以及发送数据的过程如下:
(1) 根据待发送数据的长度,确定是否分片,对每个分片根据上述方法设置头部;
(2) 对每个分片的处理:对数据计算MAC,根据分片数据的长度计算需要填充的长度填充数据,并将填充长度填入记录尾部,对数据进行加密;
(3) 发送分片。
接收以及重组数据的过程如下:
(1) 根据接收到的分片头部,确定Flag;
(2) 如果Flag为1,查看UpDataLen,为即将重组的数据申请内存,再根据DataLength计算该记录除去头部的长度,接收完整的分片,转向(4);
(3) 如果Flag为2、3或4 ,转向(4);
(4) 对分片的处理:用双方共享的对称密钥对分片进行解密,对解密后的数据计算MAC′,将MAC′与记录中MAC进行比较,如果不相同,则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丢弃该记录,并断开连接;
(5) 最后返回给用户处理好的数据缓冲区的首地址以及数据偏移量,分片的情况由于另外申请了内存,则偏移量为0;不分片的情况偏移量即为记录头部的长度。对调用安全通信模块的用户来说,对记录的处理是完全透明的。
以上对数据的安全通信进行了详细设计分析,通过这个模块,实现了对数据私密性和完整的保护,解决了内网应用系统的一些安全漏洞。
5 结 语
SSL协议为传输层安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协议规范,但其中一些设计思想并非完全适用于基于C/S模式的内网应用系统的安全需求。本文分析了内网应用系统的特点和安全威胁,给出了一个简洁的客户端认证方法,同时对SSL的握手协议和记录协议提出改进,使其适应于内网应用系统的需求。作者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套内网应用系统的安全模块,并已在内网的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ALAN O FREIER,KARLTON ILIP,PAUL C KOCHER.The SSL pro-tocol version 3.0[R],1996.
[2]ERIC RESCORLA.SSL and TLS-designing and building secure system[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STEPJEN A THPMAS JOHN.SSL and TLS essentials——Securing theWeb[M].Publisher,Wiley&Sons 2000.
国外大学的管理构架 篇10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为典型的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一些巨型大学为代表的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传统的大学为典型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
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大学的权力结构主要由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组成。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大学各管理层次中的领导和辅助人员,学术权力的主体是各学科领域、各专业中的著名学者、教授。从世界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看,大学以三种权力结构模式较有代表性:
◎以欧洲大陆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为典型的学术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
◎以美国的一些巨型大学为代表的行政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
◎以英国的传统大学最为典型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的权力结构。
德国模式:学术权力结构
在德语世界建立的第一批大学是布拉格(1348)、维也纳(1384)和海德堡(1385)等7所大学。1809年普鲁士创办了柏林大学。二战后,德国大学重建,至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共有19所大学和7所工业大学。
教授是大学组织体系的第一级。是其研究领域中的惟一讲座持有者,也是研究所的惟一负责人。研究所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和教学单位,拥有全部必要的人员和设备,如实验室、资科室、教室和讨论室。
学部是第二级。战后德国大学有4—6个学部,包括了所有教授和教授被选资格获得者,学部的权力是咨询性质的,其决策机构是部务委员会,由15—40名成员组成,成员由全部教授、部分非教授教师组成,有时也有学生和助教代表参加。部务委员会负责课程安排、考试和学位授予等事宜,负责向教育部长推荐空缺讲座职位的候选人和教授被选资格获得者。学部主任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没有多大权力,每年轮流由从部务委员中选出的教授担任。
第三级是大学。大学主要的决策机构是学术评议会,评议会由学部主任和教授代表(每个学部一个)组成,还有二三名教授备选资格获得者的代表参加。评议会的权力通常限于学术事务,如课程和考试准则等,但比学部的权力要小得多。一般大学还设有一个大评议会,成员包括全体正教授和其他教学人员代表,其重要职能是选举校长。大学校长是教授,同时也是评议会的主席和大学的学术领导人,由全体教授选出,任期一年,通常都继任一年,是大学学术地位的象征。州政府通过依靠单独设立的机构、依靠委派的学术机构的代表来完成大学的非学术性事务,如大学管理及其经费预算、仪器设备、教授任命和研究所事务等。大学中存在小规模行政机构,受政府领导,并部分由公务人员负责管理,直接向教育部负责,不受校长领导。
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结构
美国大学是包括本科生学院、研究生院和一所以上专业学院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卡内基基金会的高等院校分类法,3595所高校分成10类,这些高校是能授予学位或被美国教育部认可的经认证组织认证合格的学校。
美国大学组织的第一级是系。系的权力比较分散,有明显的集体管理的特征,首先是在正教授中分配,其次在副教授和助理教授中分配,每个教师都有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权。一般不允许学生直接参与管理。系主任一般每三年由高级教员轮换一次,他向一个或几个院长负责并向一个或几个校部的官员负责,同时又要向具有同等地位或接近同等地位的同事负责。系拥有教师聘任和提升的决定权,可以自行设置课程、颁发学位、开展学术活动。
第二级是学院,包括文理学院、专业学院和研究生院。学院院长多由本院教师担任,一般由大学的最高官员任命,具有行政官员的地位,配有助理院长和其他辅助人员。院长主要实施对全院的学术管理,对全院几乎所有事务都有较大的影响和权力,特别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每个学院还拥有一个或几个团体机构,如文理学院教授会、本科生院教授会、研究生院教授会等。这些机构不定期开会,听取各自的院委员会报告和院长的报告,并通过集体投票的方式进行决策。行政官员和教授团体有明确的分工和联合的权限。一般地说,行政人员控制预算,教学人员监督课程,二者联合负责学生工作。所以,在这一级,行政人员与学者复杂地相互交织在一起,被格拉夫称为“学者团体的官僚化同盟”。
第三级是大学。在这一级,董事会、行政人员和教授之间的权力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1)董事会。董事会的权限由批准建校的特许或立法来决定,它对外代表学校,主要职责是确定本校的大政方针,选举校长,根据校长举荐任命教授和行政官员,审批长期规划,处理学校的财产、财政及人际和校际关系等有关重大事宜,但不介入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董事会成员来自校外各界,以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社会名流为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听命于州行政长官,这种地位使学校既能避免学校脱离社会,又能保持学校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私立高校的董事会拥有经办学校的完全和独立的权力。董事会一般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或若干人,董事会下设常设委员会,在董事会休会期间代行董事会职权,还设有设备、投资、发展、学术事务、学生事务等委员会,分别处理各方事宜,董事会成员分别参加上述各委员会。董事会会议一年至少举行四次,下设的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2)大学校长。校长是美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最高负责人,由董事会推选,是董事会的法定代表和执行官员,受董事会委托管理学校各项事务。校长的作用十分关键,所以对其遴选非常郑重,绝大多数不从本校产生,而从其他大学或学术机构选调。校长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全面行政事务,向董事会提出一般行政管理人员的任命建议;提出学校总的学术政策,在学术事务方面起协调和推动作用;提出学校预算并监督实施;负责学生事务。各校一般都设有若干名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如负责学术事务、学生事务、规划和财政等工作的副校长。大学里有一大批行政人员,他们既不是教学人员,不受教授会控制,也不是州教育部的人员,不受其指挥。他们在招生、人事政策、设施管理、预算、公共关系、校友事务、大学计划、档案管理等方面,按照校长、副校长、财务主任和事务主任的指示进行工作,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行政机构,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经费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行政人员的权力不断扩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3)评议会。学术自治的传统对美国的大学具有重要影响。早在19世纪,耶鲁大学就决定,所有学术性事务董事会都要根据教师提名或建议来作出决定。20世纪初,随着学科的专门化和教师在学术领域的贡献增大,社会广泛认为学术决策应由学者来决定,于是,学校学术管理的专门机构——评议会逐步建立起来。董事会多把制定学术政策与规章制度和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交给评议会,以保证学术管理的有效和高效率。评议会的主要职责是确定校历、决定课程计划、确定学生录取标准和学位标准、确定学校教学设施的使用、确定教师和研究人员聘任与晋升等人事政策。评议会的主要成员是教授,一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和其他人员的数量也在增加。
英国模式: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制衡
英国大学组织结构中的第一级是系。一个系一门学科,在苏格兰中世纪大学和德国大学的影响下,19世纪新创设的院校发展起了这种学科结构,一门学科的权力通常被授予一名讲座教授。当正式组织成型后,讲座教授一般都任系主任,由校务委员会指定,在系一级享有正式的最高权力。系设有系委员会,由全体教学人员组成,在系主任领导下管理全系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二级是院(学院),由相关的系组成。院一级决策机构是学院委员会,通常包括全体教授、非教授系主任,有时也包括全体副教授和高级讲师,此外,通常还有其他教学人员的代表参加。因此,院委员会的规模可能很大,有的达50—100人之多。其职责是在院长主持下,在校评议会指导下负责全院有关教学、考试和学术研究的指导、组织和管理。院长由委员会选举产生,通常由教授担任,任期2—3年,财政和学术事务是院长的两项重要工作。院长下面可设1—2名副主任帮助工作,一般由非教授人员担任。
第三级是大学。大学一级组织的复杂特征与美国的结构相似,包括第一层的校务委员会和理事会、第二层的评议会,副校长是上述两层结构的联系人,是大学教务和行政官员的最高领导人。
(1)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包括地方显贵、市政官员、各种协会和组织的代表以及校友、教师和学生的代表,规模为50—600人不等。通常一年举行一次会议,以确保大学与地方名流贤达保持联系。
(2)理事会。在大学管理上,理事会比校务委员会更重要,平均规模约30人,绝大多数为校外人士,一年开6—10次会,主要职责是筹划经费、制定计划和维修设备。它还正式批准教师的任命。理事会的大部分工作是通过各个委员会去做,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划委员会。大学通过理事会的校外人士及理事会下属的各委员会与外界保持联系。
(3)评议会。在大学一级,除了副校长外,评议会是惟一直接与各院系打交道的管理机构。它实际上享有制定大学学术政策的全部权力,通常由大学的全体教授、非教授系主任和某些当然成员,以及若干非教授教学人员的代表组成,规模为50—200人不等。评议会一年也是开6—10次会,通过各种委员会完成大部分工作。这些委员会都有—个由副校长任主席的执行委员会,其工作是准备和处理评议会的各种评议。
机车构架总组装工装 篇11
现有的转向架构架组焊工装不适用于新研发的某六轴车转向架构架的组焊, 为此需要重新设计一套适用于某车型及今后同类车型的转向架构架组焊工装使用。该设计要求能横向、纵向调节支撑梁, 以便于以后同类车型的组焊使用, 推动及压紧均采用液压, 并且要求各个梁体的压紧及两个侧梁推拉动作能独立操作、互不影响, 以方便调整整个框架的组装尺寸。
1 工装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该工装主要由前端梁定位夹紧装置、纵梁总成、滑动梁总成、中间梁定位夹紧装置一、中间梁定位夹紧装置二、前端梁定位夹紧装置及液压控制系统组成。
本工装中纵梁总成2放置于地面上, 通过调节可调支撑脚 (图3) 保证梁体上表面 (基准面) 水平。根据转向架构架尺寸的不同, 可调节前端梁定位压紧装置1、滑动梁总成3、中间梁定位夹紧装置4、中间梁定位夹紧装置5、后端梁定位压紧装置6等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车型的转向架构架的组焊工作。图3中展示了纵梁总成2与其它零部件的连接方式。
本工装整体采用框架式的搭接结构, 如图3所示, 使用螺栓压紧的方式压紧L型定位压板, L型压板既起到横向的定位, 也能固定上下两组零部件。
滑动梁总成3上装有共6组横向拉伸油缸, 用于驱动侧梁到达符合尺寸的指定位置。前端梁定位压紧装置1、中间梁定位夹紧装置4、中间梁定位夹紧装置5、后端梁定位压紧装置6均为横向梁体的定位压紧组件, 上面装有定位及压紧的装置, 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更换不同的夹紧装置, 极大地提高了工装的适用性。
1.前端梁定位压紧装置2.纵梁总成3.滑动梁总成4.中间梁定位夹紧装置一5.中间梁定位夹紧装置二6.后端梁定位压紧装置
2 液压系统
本套工装的液压缸采用通用的油缸及压紧装置, 本压紧装置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及改进, 结构合理、性能可靠。
1.可调液压站2.二位二通手动阀 (总控制阀) 3.三位二通手动阀 (独立控制阀) 4.单向液压锁5.推拉油缸6.压紧油缸
油路使用硬管加软管的方式布置, 硬管的管道具有直径更小、布置好后视觉效果好的优点, 缺点是一旦布置完成就不便于调整, 因此本工装中硬管主要用于油路的中间部分, 实际使用时, 用管卡将其固定于工装的梁体之上, 使得整体整洁、美观、有序;软管具有调整能力强、更换方便的优点,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管径相对较粗, 占用空间大, 而且若管路比较多会显得比较凌乱。
液压原理如图4所示。主要包含液压站、手动换向阀、单向液压锁及压紧油缸。
液压站1可以为系统提供不超过20 MPa的可调压力;只有系统的总控制阀2打开的时候才可以执行其它动作;二位三通手动阀3用于独立控制各个动作油缸, 满足工装各个压紧装置独立操作的要求;单向液压锁4可以使得油缸在某个固定的方向保压, 以便进行组焊工作;侧梁推拉油缸5用于驱动滑动梁总成;压紧油缸6用于给夹紧装置提供动力。
3 结语
本工装经过实际使用, 其可调节性及适应性得到了认可, 其强大的适应性, 使其不仅能用于本车型转向架构架的组焊, 也可适用于其它六轴车转向架构架的组焊工作。
摘要:为了满足某六轴机车的转向架构架的组焊工作, 设计了一套机车转向架构架总组焊工装, 可以实现构架的前后端梁、中间横梁及侧梁的定位夹紧等功能。该工装以液压为动力, 手动换向阀为操控器完成驱动、压紧及保持压紧状态的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或更换部分定位夹紧装置以适应其它同类车型的不同转向架构架的组焊工作。
关键词:机车,构架,液压,可调节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