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构架(共12篇)
信息构架 篇1
银行服务、查号、急救、报警、投诉……众多公益服务热线电话开通, 为百姓生活与相关服务部门建立了一条沟通的纽带。然而不少用户抱怨, 语音服务, 究竟是便民还是“添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出现了信息过载、信息爆炸, “查询、筛选、分类、组织和标注信息比创建信息本身更重要……信息展示和组织方式已经和内容本身变得同等重要”。同样的问题存在与语音界面中, 语音界面中的信息架构就是将若干信息有机的组织在一起, 使用户能够快捷地查询和处理所需要的信息。通过信息构架使无序的信息变得有序, 使复杂的系统变得简单。
1 语音界面中信息的分类
语音界面中信息分类与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对信息的分类与组织, 使用户在短时间内, 根据语音提示快速识别信息, 并对信息做出反应。杂乱无章的信息分类与组织干扰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 有序合理的信息分类有利于人们快速获取信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事物或者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类, 只有当这种分类关系符合人们的某种行为的需要或习惯时, 人们才能方便使用该物品或者获取该信息。
1.1 类别
按照信息内容的相似性和相关性来组织信息。将类别相似的信息放在一起, 不仅符合用户的记忆习惯, 还可以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 在语速较快或受环境噪音干扰的情况下, 如果用户没能识别或记忆某个信息, 还可以根据信息的相关性来推断信息。在语音界面的信息组织里, 不仅平级菜单信息的组织要按照类别来组织, 不同层级关系的主菜单与子菜单之间的类别关系更要一致, 主菜单与子菜单的类别相吻合是保证子菜单信息被迅速查找到的重要因素。
1.2 时间
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信息。如果呈现某一特定时期发生的事件, 或者涉及以时序为基准的信息, 就应该按时间来组织信息。在语音界面的信息呈现中, 如果遇到按时间先后顺序呈现的信息时, 我们应把信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如手机话费清单、银行业务中某一段时期的交易记录、手机话费明细等信息, 按照时间顺序来分类, 用户在查询和使用起来会很方便。
1.3 连续性
按量级来组织信息, 如从高到低, 从好到差, 数字从大到小。在语音界面中, 语音信息的选择项最好按照数字的大小排列。如果排列有一定的连续性, 那么用户在接受的过程中会有一种顺理成章的感觉, 即使前一个信息因为精力不集中而被打断, 那么根据后一个信息的连续性也能推断出前一个信息的内容。这种方法有利于用户对陌生系统的学习与记忆。
2 语音界面中信息的组织
在语音界面中, 由于语音信息是线性传播的, 人们无法像对视觉信息一样进行非线性的选择, 因而信息的有效组织显得更为重要, 合理组织和梳理信息之间的关系是对繁杂的信息进行构建的关键。
2.1 语音界面中信息的记忆与存储
心理学家把记忆分为两大类: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存储的是当前信息, 信息自动进入短时记忆, 并且可以毫不费力气的提取出来, 但是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 一般只能存储5~7个信息项目。如果对记忆内容加以复述, 存储量可达10~12个信息项目。短时记忆在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 作为一种工作记忆或者暂时记忆, 短时记忆相当脆弱, 如果受到其他活动的干扰, 记忆的信息就会全部消失。
长期记忆存储的是过去的信息, 是巨大的知识存储仓库。它的存储和提取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我们能否有效的从长期记忆中提取知识和经验,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初解释这些信息的方法。长时记忆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容量, 而在于它的组织, 即如何存储和提取信息。如果记忆材料具有一定的意义或者与已知信息相吻合, 存储和提取过程就会容易的多。语音界面中的信息呈现速度较快, 用户一般依靠短时记忆来识别信息, 但是对于一些经常使用的语音界面, 用户则靠熟悉程度和长期记忆来识别信息。
2.2 语音界面中菜单选择项的数量
由于人短时记忆的特点, 决定了一个人一次最多只能记住5至7条独立的信息。因此, 在设计语音界面的菜单选项数量时, 尽量不要超过这个记忆极限, 否则就容易出现听到最后一个已经忘记第一个是什么内容的现象, 影响用户做出判断的速度。
笔者在调查的14家银行中, 语音界面首菜单数量都超过6个, 甚至还有不少银行的语音界面首菜单数量是10项以上。根据人的短时记忆的特点, 语音界面自动语音服务首菜单数量越多, 越容易影响用户做出选择的速度。因此, 菜单数量的设置应该考虑人脑短时记忆的特点。
2.3 将超出记忆范围的信息组成记忆模块
“块”这个术语指短期记忆中的一个单元信息——一串字母一个单词或者一系列数字。组块是通过把较长的信息编成几个小单元, 寻求解决短期记忆的限制。如果一个菜单中只有三个选项, 但是每个选项需要阅读很多个句子且句式比较复杂, 那么也许这复杂的三个选项会比只有六个简单的选项更要耗时间。在语音界面中如果菜单的选项不多但是内容很长, 这就需要我们把较长的信息组成小的“块”, 以减轻短时记忆的容量。人们可以利用对信息进行组块的方法, 克服记忆容量小的问题, 使存储在有意识记忆中的信息量激增。
3 信息的传递与文本表达
3.1 语言的可读性
语言的可读性取决于诸多因素, 诸如词的长度、词句的专业与普通程度、句子的长度、句中从句的多少、句中音节的多少, 常常被忽略的一点是大家普遍认为复杂的信息要有复杂的表述。其实, 复杂的信息要尽可能的使用简单的表述, 这样才会使重点落到信息上而不是落在表述方式上, 应该尽量避免拖沓冗长的句式, 尽量用短句来表达意思。
为增强可读性, 通常省略不必要的词和标点, 但是要注意省词不省意, 保持其意义上的清晰。使句子的长度符合目标读者群。设计者在为不同的用户层次创建文本时, 可使用不同的可读性准则, 信息的可读性要结合具体用户的不同背景来确定可读性的标准。
3.2 信息语言的表达方式
3.2.1 表述方式
在广告文案策划中, 人们经常利用图像、文字和背景来巧妙的处理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想法。通过巧妙的策划, 可以改变信息的呈现效果, 把不积极的信息变成积极的。信息的表述与策划对人们的决断影响很大, 积极的策划往往引起正面的感情, 消极的策划往往引起负面的感情。相同的信息经过不同的策划, 传递给用户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1) “某某业务请按 (1) ”
(2) “ (1) 某某业务”
以上两种表述方式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但是给用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通过调查74%的人选择第一种表述, 只有26%的人选择第二种表述。被调查的人认为前者是尊重用户的表述方法, 用户感觉自己有选择的余地, 而后者给用户造成的感觉是用户选也得选不选也得选。因此, 措辞与表述方法对信息的传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2.2 措辞风格
3.2.2. 1 使用熟悉的术语
在对菜单项名称进行命名时, 应选择特定用户群所熟悉的术语, 避免使用缩略词、行话以及没有翻译出的外语引句。在命名前, 最好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目标用户的意见, 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
3.2.2. 2 使用简洁的措辞
菜单项的命名应确保简洁性。如果菜单项文字太长, 超出短时记忆容量, 用户在识别起来很容易抓不住关键词, 影响用户的选择。
3.2.2. 3 使用一致的词汇
相同功能的菜单项出现在不同级别的菜单中, 措辞要一致, 否则用户会感到不安, 并且怀疑其功能是否一致。
3.2.2. 4 不同菜单项的命名应有明确的区别
每个菜单项应该与其他菜单项清楚的区分开来, 尽量采用差别大一些的措辞, 命名不要太含糊, 要清晰的表达菜单项的功能。
3.2.2. 5 关键词应尽量在开始出现
由于语音界面中, 用户获取信息是线性的, 尽量使它的第一个词能帮助用户识别和区分各个菜单项。如果菜单项的第一个单词就能表明与用户的目标不相关, 用户可以不必浪费时间去记忆不相关的信息, 节省记忆容量。
结语
设计亦不再局限于对设计对象物理的组合和外表的堆饰, 而是越来越强调对用户使用该产品的体验及情感的设计, 产品带来的“情感满足”胜过“机能价值”, 强调产品系统的组织结构、智能化、交互体验等。信息时代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信息有序、准确地传达和被有效地利用, 设计活动集中在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上。信息构架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融合物, 用来将信息组织成一种有一定功能的、可用的形式、从而使得那些不熟悉信息的用户可以简便地找到他们正在寻找的信息。通过对语音界面中信息构架的研究和科学的设计, 建立符合用户使用预期目的、高效、智能和友善的语音信息系统, 对于用户来讲, 可以使用户简单、清晰、快捷、愉悦地获取信息;对于企业来讲, 可以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与知名度, 使企业电子商务赢得广泛的用户, 建立良好的品牌信誉,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摘要:语音服务, 究竟是便民还是“添堵”?语音界面是沟通用户与语音服务之间的媒介, 如何高效、快捷、准确地传递信息是语音界面可用性研究的目标。通过对语音界面信息构架的研究和科学的设计, 可以建立符合用户使用预期目的、智能和友善地语音信息系统来帮助用户理解信息、传达信息。本文通过实际调查用户在使用语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用户需求, 本文结合语音界面中信息的分类、组织、信息的传递与文本表达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语音界面中信息构架的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信息构架,信息分类,信息组织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
[2][美]Richard Sail wurman.信息饥渴—信息选取、表达与透析 (上)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3][美]威廉.利得威尔, 克里蒂娜.霍尔登, 吉尔.巴特勒.最佳设计100细则[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信息构架 篇2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内容管理已经应用到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政府机关和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化信息校园的建设中,需要内容管理系统来建设校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协同办公,更好的发挥教育资源。在实行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引进或自主开发了一些办公系统,例如:自动排课系统,自动选课系统等,这些系统基于不同的平台,采用不同的技术开发,有的是单机版,有的是B/S版,这些系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要到每个系统产生的“孤岛”中去查询,不仅不能做到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反而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必须采用统一的技术,将这些系统综合信息整合到一起,建立跨平台、破除孤岛的内容管理系统,才能达到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系统实现
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站、部门网站和其他的应用系统,整个系统要具有前瞻性、可扩充性。应该考虑到一段时间内其他系统的建设,以及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变化趋势,保证在一定时期内,随着各种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方便灵活的进行管理,在内容上进行扩充。在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的同时,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扩充性和安全性。在以上特性的基础上,系统要求采用J2EE的架构,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满足上述要求。
整个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站,包括学校和部门的内外网站;二是内容管理系统,进行协同办公,进行资源整合;三是各种办公子系统,包括机房、食堂和图书管理子系统等功能模块。在整个校园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内容管理系统将这些信息子系统结合到一起,实现整个校园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例如:通过内容管理系统将图书管理系统和站衔接起来,从而实现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借阅、归还和查看图书。通过内容管理系统还可以将课件、资料等发布到内外网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校园信息化基于J2EE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JAVABEANS,一种是进行数据处理或者是实现基础功能的通用类,一种是实现功能模块的功能类,最后一种是负责与其它子系统资源整合的类。
第一类包括DBManager类、DBSQLManager类和Tools类。DBManager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主要处理数据库的连接、不同数据库的不同操作、数据库的备份与安全、数据操作日志,同时管理数据库的查询、添加、删除与更新等基本操作。DBSQLManager负责SQL语句的组合与管理,方便系统在不同的数据库上进行运行,其它的类都通过这两个类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当然部分模块为了开发的简捷可以采用第三方的插件技术,例如在数据的添加、修改过程中可以采用Hibernate架构,从而简化开发的过程。Tools类管理常用的字符、数字处理方法,通过与Fitler技术的结合,集中处理字符、数字、影音、图像等问题。
第二类是功能类,这种类是内容管理系统的主体,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仅举例子说明问题。例如Teacher类和Student类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共同组成了校园人事管理模块,集中调度管理教师的变动和学生的变动情况。这些类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仅仅考虑某一个模块的应用情况,应该充分考虑到满足整个校园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比如教师,教师的属性不仅仅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使用,而且还要在学校门户上展示,还有可能在学校的企业中担任一些职务,这些在类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第三类是整合类,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包括了其它的子系统,例如一卡通系统、教师人事管理系统、高校学生学籍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的信息要与校园信息化系统整合,统一的发布到学校的站,通过这些类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资源的整合。结论
信息构架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整合
初中数学教学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而信息技术拥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整合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本文将探讨整合的概念界定及整合的现状,论述整合的模式和教学实验探索构架,并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整合的教学研究。
一、整合的概念界定及整合的现状探讨
“整合”的意思是融合、结合,即把不同事物归纳并凝结在一起。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灵动性,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拥有自身的研究性、创新性、抽象性和理论性,将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相整合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数学课件,将数学课题的知识体系插入到PPT、World、Flash、Excel等工具中,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整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时,都会在PPT中插入重点理论知识、数学历史知识和经典例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思绪,为学生呈现清晰、简练的数学概念知识,加强学生对数学的了解。例如在讲解负数的时候,教师在制作数学课间时会结合整数的部分知识,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搜集负数的发展史,使数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教师可以用视频课件告诉学生:如果将海平面设为0点,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为-11034米。在日常生活中,则用“+”表示收入,用“-”表示支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以卖出粮食的数目为正(可收钱),买入粮食的收入为负(需付钱);以入仓为正,出仓为负的数学思想。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负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整合的模式和教学实验探索构架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
老师可以适当的利用PPT、World、Flash、Excel等工具来进行课堂教育,在PPT中融入数学教学内容,插入精美的图片和积极向上的文字,制作幽默的动画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相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相融合,可以帮助不同数学基础层次的学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整合
要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完美整合,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因此,必须把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心理特点、理解能力、生活环境、思维空间、创新实践能力和数学运算技能等。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整合的教学研究
(一)提高整合质量
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整合的教学实践工作时应注意提高整合质量,不能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在课件中添加数学概念定理、必要的课外知识和经典例题,整合内容应精炼、生动、直观,特别是在讲解代数式和几何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课件内容。例如在讲解无理数的时候要注意练习有理数,对比论述无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告诉学生无理数(irrationalnumber)的定义是:在实数中,无法以整数的商表示的任何数。在十进位的形式中,无理数被表示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像素数的平方根和圆周率π;而有理数(rationalnumber)是可以用两个整数的商来表示的(即分子不能为0)数的统称,全体有理数包括所有的整数以及所有的分数,在小数形式下,有理数可以是有尽小数,也可以是循环小数。这样学生就不会把无理数和有理数弄混淆。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熟悉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告诉学生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是cotα*tanα=1;商的关系表示为sinα/cosα=tanα;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是sin?α+cos?α=1。教师在讲解整体代入法时可以为学生列举典型例题让学生计算,以下例题就是用整体代入法来解方程。
例1:解方程组:
3X+4Y=16 5X-6Y=33
解:3x+4y=16 (1)
5x-6y=33 (2)
由(1)得到x=(16-4y)/3 (3)
代入(2)
5(16-4y)/3-6y=33
80/3-20y/3-6y=33
38y/3=-19/3
y=-1/2
代入(3)
x=(16-4y)/3=6
此外,教师在讲解几何知识时应运用PPT为学生列举各种直观化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多面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讲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美丽的对称图案,像蝴蝶的翅膀、宫殿的大门、五颜六色的花卉和双鱼图等,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对称(symmetry)在几何学中主要是指图形或者物体的各边以一条线(对称轴)或者一个面为中心彼此反射的性质,学会判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而且可以从视觉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与文学教育相整合,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列举草船借箭的典故,告诉学生草船借箭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曹营射箭的位置能和吴营的战船构成了全等三角形。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整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者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整合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的质量。让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达到完美结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完善整合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数学精神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杰.浅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的重要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周文.浅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1).
[3]黄玲.浅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的重要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报(中旬),2013(07).
配网管理信息化业务模型构架探析 篇4
20世纪90年代,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在全国范围内30多个省、1400多个县进行了大规模的电网改造, 改善了薄弱的电力网架, 更新了大量的陈旧设备, 消除了部分高耗能装置。随着网架结构和装置性能的改善, 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 逐步实现了配网自动化。随着庞杂的配网建设工作的推进, 配网的管理越来越困难, 特别是低碳经济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要求使得电力生产供销智能化、一体化的需求更加紧迫, 急需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快配网管理信息化建设与营销管理整合一体并深化应用。SG186工程的启动, 特别是该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应用在总体规划上覆盖了配网管理, 从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实施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来看, 该系统的业务模型是在原来变电管理和输电管理业务模型的基础上拓展深化到配网管理, 进而构建了全面覆盖生产管理的应用系统。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两大应用系统在国家电网公司20多个网省公司已经全面上线应用, 深化配网管理与营销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根据配网管理和营销管理工作的经验以及对信息化的理解梳理了相关的业务模型。
1 总体业务模型
根据对配网业务的理解, 配网管理业务领域相关的业务划分为配网建设与拓展管理、配网运行管理、配网设备资产管理和配网异常管理等4个基础业务管理领域及配网综合管理等5个业务大类。
5个业务大类下分13个业务分类, 分别为:配网规划设计管理、配网建设实施管理、配网验收管理、配电线路建设及拓展的投运管理、用户设备接收管理、基础信息管理、配网运行管理、配网运行方式管理、配网缺陷管理、故障信息采集管理、故障处理、配网运行风险管理、设备购置管理、工器具管理、设备库房管理、设备修试管理、配网可靠性管理、配网安全管理和配网运行分析管理、工作质量管理、综合查询等。
配网管理业务通过各领域具体业务的分工协作, 完成各类业务处理, 为配网的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配网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通过配网管理与其他业务的有序协作, 提高整个电网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度。总体业务模型如图1所示。
1.1 配网建设与拓展
配网建设业务是指从变电站或开闭所出线的整条配电线路的建设需求信息收集、线路规划、设计, 线路建设设备选型及材料配备, 线路建设及设备安装、线路建设实施过程质量与进度管理、线路建设完成与中间验收管理、线路建设完成的投运管理。配网拓展业务是指由于用电业务的发展, 原建设的线路不能满足供电要求, 需要在原有线路上加装配电变压器与用电设备或延伸线路并加装配电变压器与用电设备。配网拓展的管理包括延伸规划、设计, 延伸线路建设设备及材料配备, 延伸线路建设实施过程质量与进度管理、延伸线路建设完成与中间验收管理、延伸线路建设完成的投运管理。用户设备接收管理是指原属于用户产权的配电线路或设备拟转移为公司产权前的核实、记录及线路当前运行的设备明细及运行状况包括缺陷等的核定, 并提出线路接管后将来的运行方式。
配网建设与拓展工作基本是围绕营销工作展开的, 因而工作来源的触动点是用电业务报装和营销业务市场拓展的配合规划。这就要求配网建设与拓展业务在系统实现时要充分利用一体化企业级信息平台与营销管理业务形成紧密的耦合业务流。通常由营销业务发起供用电需求, 在一体化信息平台中从营销业务应用中发送供用电相关需求信息到生产管理模块, 生产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需求信息分发到相关分类的业务项, 在生产管理中完成配网建设相关的管理工作, 待配网建设完成后再把相关的信息发送到营销业务应用中, 由营销业务应用完成后续管理工作。
配网建设工作也包括线路及设备的退出管理, 即由于原线路及设备的运行不能满足需要或由新的线路及设备替代, 或者用户退出或停用退出, 以上2种情况引起线路退出及设备停用并拆除是配网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也纳入配网建设管理中, 所管理的范围包括线路及设备的拆除前的勘查、工程进度管理、拆除废品的登记、入库、验收。
1.2 配网运行管理
配网运行管理以基础资料管理为入口, 主要包括配网设备运行管理及配网运行方式管理。基础资料管理根据配网建设过程从设计到实施及验收中的资料核实与完善, 对归口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归档。设备运行的管理, 主要是对已经投运的线路及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 包括配网负荷监控、正常巡视计划的编排、特殊巡视计划的编排、巡视工作执行、巡视过程记录、巡视结果分析, 对于巡视中发现的缺陷纳入缺陷管理。缺陷管理业务主要是指对缺陷内容的描述与登记、缺陷定级、缺陷处理方式的确定、缺陷处理、缺陷处理进度及工作质量管理。
配网运行方式管理是复杂配网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 是配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保障, 主要包括配网中存在互联互供的联络段的供电方式和各负荷段的供电来源的管理, 以及对运行负荷的实时监测并根据负荷对配网运行方式进行调整。运行方式管理包括配网故障及配网检修工作许可管理, 在调度下达配网运行方式变更许可时要做好配网运行方式的变更管理, 包括许可工作、工作完成恢复供电和停电期的售电损失的估算等。配网运行方式不仅是配网调度的主要工作, 而且还是地调及更高调度管理部门调度运行的主要依据, 因此, 配网运行要与调度管理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另外, 配网负荷监控对营销报装工作给予智能化支持, 在营销业务应用中受理用户报装并制定供电方案时, 系统可根据配网或配变的现有负荷、新增负荷和可承载负荷自动审查供电方案的合理性, 从而保证供电和配网运行的可靠性。
1.3 异常管理
异常管理是指对配网运行中的异常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汇总分析, 异常信息主要来源于急修服务、用户举报、运行巡视。异常的内容主要是指对配网运行中出现的影响配网正常运行无法向用户可靠供电的故障或不经处理会导致无法向用户供电的故障。风险预测管理是指对配网运行中各故障点的发生情况和发生频率进行分析, 预测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并提出降低故障率的措施。
1.4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对涉及配网设备及资料的采购、购置物品验收、出入库管理及设备的修试调试管理及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资产管理包括设备和材料购置管理、工器具管理、库房管理、设备修试管理;设备和材料购置管理包括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库;工器具的管理包括安全用具、工器具、个人工具和设备调试仪器等的购置、入库、领用和保管;设备库房管理是指对库房的房间和物品架柜、设备归类存放和库存的定期盘存。资产管理要紧紧围绕配网建设与拓展业务和运行维护开展。
1.5 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是在配网基础业务管理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后, 以全面的配网信息为支撑, 实现配网建设和运行过程的全面管理。包括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可靠性管理、运行分析、综合查询。安全管理是对配网建设及运行中相关工作安全生产的指导与管理, 包括定期检查监督现场工作的计划、安全生产工作调查、事故或故障勘查、分析和处理;质量管理是对配网建设及运行中相关工作中工作质量的定期检查监督、工作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综合查询是根据不同条件或设备及线路分类对运行或库存设备的查询;运行分析是指结合调度电能信息、营销售电信息、用户负荷信息、配网运行方式和日常运行工作对配网运行状况的分析;可靠性管理是指通过配网日常运行的记录, 分析配网的运行可靠程度。
2 横向集成业务
配网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一部分, 是整个电力企业运行管理的一个方面, 配网的建设工作是围绕着电能产品销售工作开展的, 因此, 业务流程与营销管理业务息息相关, 它是营销管理业务的延伸和对其业务的支撑。配网管理工作中的配网建设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资产购置及工程管理, 业务的开展需要物资管理的支撑。另外, 配网合理的运行方式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 同时影响着整个电网的运行方式。整个配网信息化工作必须与其他业务如营销管理、物资管理、调度管理等发生业务流和信息流的交互, 只有借助一体化企业级信息平台才能完成相关跨专业业务的横向集成, 才能支撑配网信息化管理跨专业业务的系统化流转。
2.1 与营销业务集成
电力营销工作中业扩报装是拓展市场面向社会接纳用电客户的基础业务, 业扩报装受理后的主要工作就是现场勘查确定供电方案, 电力企业通常是通过延伸配网或新建配网线路等方式向用电客户供电, 因而, 业扩报装工作确定供电方案后工作转移到配网管理工作。另外, 配网是供电的基础, 能否新装受电容量以及配网负载能力是否可以支持新增供电需求, 需要根据生产管理应用系统向营销业务应用提供智能化支持, 特别是非对称负荷接入时, 生产管理应用需实时向营销业务应用提供三相负载平衡情况, 并辅助营销现场勘查人员确定非对称负荷的接入相别。营销业务受理工作应当与配网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业务信息流的紧耦合, 形成流水化作业分工协作, 完成供电工程的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完成后相关信息回馈营销管理完成其他相关工作, 而工程建设及相关的配网管理信息在工程完工后纳入配网的日常管理。
受理客户服务的工作也就是服务调度工作, 同样是在营销业务管理中, 如出现配网设备故障中断后需向客户提供持续可靠的电能, 这样的用户诉求工作由服务调度人员受理后, 将会进行相关分析, 然后下达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流流转到配网管理业务层, 由配网急修或检修人员完成任务。整个环节点的信息必须及时准确, 畅通无阻, 才能为客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2.2 与物资管理集成
理顺物资管理, 实现零库存是当代企业管理发挥资金效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电网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材料, 以业务扩充为推动点的配网建设工作同样也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材料, 因此, 构建一条配网建设与物资管理畅通无阻的信息通道及合理的跨专业工作流和工作机制是配网建设顺利开展和物资管理有序运行的保障。合理预测业务发展是合理库存储备的前提, 合理库存是保证业务扩充有序开展的保证。
配网设备及材料管理应采用集团化库房管理方式, 从设备的采购、验收、入库、试验、出库、安装运行、修试、报废等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既是实现精益化管理的前提, 也是采用一体化企业平台实现信息流转, 降低管理成本的主要途径。以配网的变压器设备为例, 设备需求从确定供电方案起需要经过采购计划、采购、验收、入库、试验、安装、日常运行维护、修试及营销管理售电结算等各方面的工作, 如各类信息在不同环节不能通过信息平台自动流转, 不仅需投入很大的人力, 而且在不同信息采集点都可能带来由于信息失准的错误。如果能对类似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不同信息都能共享实时传递, 既能方便工作, 也能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2.3 与调度管理集成
随着城农网改造工作的逐步进行, 国内不同地区的配网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配网中环网和互联能力提高后, 配网运行方式也出现了多样化, 为提供可靠的电能提供了支持, 但由于配网运行方式直接影响着整个相应区域的电网运行方式, 给调度工作增加了难度, 地调自动化水平逐年提高, 为克服这一困难提供了可能。但配网运行方式和配网自动化制约了配网信息化的发展, 同时也受制于生产管理与配网信息的传递, 配网运行管理与调度管理的横向集成是解决调度困难的关键措施。
3 结语
烟草企业文化构架 篇5
一、行业共同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释义:“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是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根本要求,是烟草行业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起着规范行为、推动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在行业发展中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实践性,“两个至上”是全行业共同的价值取向,是行业及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在国家烟草专卖体制下,必须把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国家利益至上: 是指作为国家专卖专营体制的烟草行业,必须把维护国家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保证国家利益实现。具体内容包括:国家烟草专卖法及其相关政策规定必须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烟草市场的运行秩序必须得到切实维护,为国家财政积累多做贡献,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消费者利益至上: 是指为消费者提供烟草制品的烟草行业,必须把维护消费者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正当需求。其具体内容包括:依靠科技创新和严格管理,有计划地组织指导烟叶、烟草制品生产,以适度的烟草商品数量、满意的烟草商品品质、合理的烟草商品价格、优质的行业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服务提供保障。
二、行业愿景: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
释义: 烟草行业的共同愿景,是落实行业发展基本方针、完成行业改革和发展主要任务的需要,是凝聚和激励员工的需要。体现了烟草行业的发展蓝图,是烟草人的共同愿望。责任烟草: 是烟草行业文化的本质特征。烟草行业,生产经营特殊商品,必须是负责任的行业,这种责任,既是法律上的要求,也是道德上的要求。责任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烟草行业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在社会上树立责任烟草形象,真正 对国家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就是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行业改革发展目标和方向,做大做强烟草企业,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专卖专营体制性优势,保证国家财政增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消费者负责,就是要牢记 专卖立法宗旨,依靠科技创新降焦减害,增强市场观念,提供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确保有效供给,树立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对社会负责,就是要 关爱烟农和零售客户,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回报社会,支持公益事业。
诚信烟草: 是烟草行业的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诚信是一种文化,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烟草行业 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烟草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作为专卖专营体制下的烟草行业,诚信是应具有的关键品质。建设诚信烟草,就是要 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加强诚信教育,遵纪守法,忠诚老实,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行为。自觉将岗位 道德规范落到实处,认认真真办事、老老实实做人,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为客户着想。自觉 联系工作实际情况,联系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做一个维护“两个至上”的人,一个忠诚事业的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和谐烟草: 是实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基础。建设和谐烟草,就是要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烟草,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际沟通和协调,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成就人。正确处理好行业内部关系,积极、稳妥、科学、有效推进行业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单位之间的和谐氛围。建设和谐烟草就是 引导广大员工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用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规范行为,努力形成烟草行业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建设和谐烟草,要正确处理好与行业外部的关系,主动承担与烟草行业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义务。关爱烟农和零售客户,积极回报社会、扶危济困、支持新农村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烟草,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做社会的道德典范。
三、行业使命: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成就员工
释义: 烟草行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是社会的一分子,必须在社会活动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烟草行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所在。使命是行业共同价值观的载体和反映,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它回答了“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现实问题。因此,要承担起行业对国家、对消费者、对社会、对员工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报效国家: 全行业广大员工要时刻牢记,烟草 专卖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烟草行业或某一企业。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烟草行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行业利益是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在烟草企业的具体体现。因此,烟草行业必须把报效国家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通过改革和发展努力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持国家建设,这是烟草行业的历史重任。
回报社会: 是指为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大众提供能够满足特殊需求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支持公益事业、扶危济困,支持新农村建设、关爱烟农,支持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落实和实现 “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成就员工: 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员工主体地位,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激励员工,为员工提供成就事业的平台。
四、行业精神:宽容开放、改革创新、敬业奉献、自律自强
释义: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宽容开放、改革创新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敬业奉献、自律自强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要把行业精神体现在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可靠的市场基础“两个基础”之上。
宽容开放: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烟草行业建设宽容开放型文化,既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博采众长,融合创新,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宽容是一种美德。进入 21 世纪,烟草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税利实现持续较快增长,改革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烟草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签署生效,吸烟与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烟草行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受到制约。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指责和压力,要正视现实、认清职责、接纳压力、认真分析、宽容对待,更加关爱社会、积极工作、化解矛盾,自觉将压力和指责转化为动力,增强行业活力。开放是一种胸怀,是烟草行业应具备的思想品质。随着 国际烟草业整合步伐加快,中国烟草面对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坚持烟草专卖制度,决不是自成一统,而是规范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国际合作富有效率的基础,是坚持开放增强活力的保证。
改革创新 : 改革创新是烟草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与创新密切相连,改革就是除弊兴利、革故鼎新。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认真落实“ 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实力,全面提升水平”的主要任务,实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行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让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有效利用资源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统筹发明创造、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协调发展;统筹创新队伍与创新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统筹创新基础设施、创新文化和创新制度建设协调发展,让一切创新智慧竞相迸发,为行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行业。紧密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坚持方向、突出重点、持续创新、支撑发展。坚持中式卷烟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式卷烟发展道路,把发展中式卷烟作为烟草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敬业奉献: 敬业是奉献的基础,乐业是奉献的前提,勤业是奉献的根本。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岗位分工,只有敬业爱岗,才能贡献国家、奉献社会。“敬业”就是在“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引领下,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时刻心系群众、服务员工,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保持良好的心志,知足常乐,知足幸福,把事业作为追求,为企业发展努力。珍惜工作岗位,努力成就事业,乐于回报社会,为国家、为行业、为企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更是全行业干部员工恪守的天职。
自律自强: 自律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力量,是自我的理性限制规范。烟草行业在专卖制度下,各级烟草管理部门既承担生产经营组织活动,又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权力相对集中,责任十分重大。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防止个人私欲膨胀导致权力扩张,权力懈怠,腐败滋生。增强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两个至上”的信念,要重点解决好“提高效率、注重自律”两大课题。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以“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作为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坚持自律自强精神,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制度,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牢固树立负责任的烟草行业形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始终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摆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行业行为信条:潜心做事、低调做人
释义: 烟草行业行为信条是“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行业文化的重要内容。针对行业专卖专营的实际情况,要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思想上树立一盘棋的观念,在行业发展基本方针中行动,在完成行业主要任务中发展,在行为上讲规范,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像“老黄牛”一样,努力耕耘,不事张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打造烟草人的人格魅力,树立责任烟草、诚信烟草、效率烟草、和谐烟草的良好行业品牌。
六、行业行为准则:讲责任、讲诚信、讲效率、讲奉献
释义: 讲责任: 责任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一种精神境界。全行业要树立责任意识,在社会上树立负责任的形象,对国家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行业发展负责。牢固树立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思想,践行“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成就员工”的行业使命。
讲诚信: 诚信是一种文化,是每一位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关键品质。要树立诚信意识,烟草市场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体现诚信,要开展诚信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诚信作为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应有品质,切实做到遵纪守法,忠诚老实,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行为。讲效率: 效率是一种速度,是检验工作的砝码。要树立效率意识,提高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使烟草行业成为有效率的行业,企业成为有效率的企业,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不断深化改革,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的运作模式,使烟草行业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行业。
讲奉献: 奉献是一种忠诚,是一种道德境界。烟草行业的发展,专卖体制和政策发挥了根本作用。国家为烟草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性环境,一定要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要树立奉献意识,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己任,摆正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始终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学习先进人物忠诚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品质,努力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河南烟草商业企业文化理念框架
(一)核心文化
共同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释义: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凝聚了《烟草专卖法》的立法宗旨,彰显了烟草企业的价值取向,是烟草人的目标与理想,是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撑。
使命:为国家创造财富、为社会承担责任
释义:烟草企业适应社会需要的最根本作用,在于为国家创造财富,为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这不但是烟草企业的立身之本,而且也是烟草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
愿景:成为拥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公司
释义:烟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得益于国家赋予的专卖体制和社会的支持,我们将珍视这一优势,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打造出最具生命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创新力的企业。
企业精神:超越自我、创造满意
释义:勇于追求,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满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目标。我们要以高尚的道德、诚实的作风、优秀的行为模式,奋力实现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构建和谐烟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经营文化
发展战略:人才立业、创新兴业
释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科学的工作措施,打牢烟叶基础,提升网建水平,使各项改革相互配套,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物流理念:优质快捷、心随需送
释义:以信息化为手段,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建设安全、高效的配送体系,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速度,倾注情感诉求,更好、更快把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真正实现传统商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服务理念:为他人着想、谋和谐共赢
释义:在烟草产业的价值链上,商业企业居于连接卷烟工业企业、烟农和零售商户的地位。因此,必须始终树立以他人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心相连,情相依,以共同的、永恒的利益作为服务质量的评判标准,努力实现和谐共赢。
(三)管理文化
组织管理理念:启迪智慧、执行到位
释义: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制度、规则、程序,对所做的事情进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此,各级应当注重从思想、战略、方法等方面传经验、带队伍,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管理水平,以达到时时调动积极性,事事增强执行力的管理效果。
员工管理理念:人尽其才、快乐工作
释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和包容员工的个性,重视和肯定员工的价值,理解和关心员工的追求,引导和鼓励员工全面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财务管理理念:增收节支、保值增值 释义:企业应当根据经营计划确定财务目标,并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工作流程,笔笔、件件为企业增加收入、节省开支,让每一分钱都花出尊严和价值,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专卖管理理念:维权规范、执法为民
释义:专卖管理要有法必依、自律正身,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正确引导管理对象知法、守法;要导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执法;要全面净化烟草市场,严厉打私打假,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诚实守信的烟草市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客户、消费者和烟农的利益。这是烟草专卖执法的根本要求。
(四)企业形象
企业公众形象:诚信烟草、责任烟草
藏区学校品牌打造构架 篇6
【关键词】品牌打造 办学理念 管理举措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6-01
学校是社会构架中的一个育人单位,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促进发展、推动历史、更新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面发展,是学校的责任。虽然学校的活动与物质设施、物质生产有必然联系,但学校更应该具备的是其特定的文化属性。
一、重视品牌打造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任何一所学校其办学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知识、技能、人格、品行的良性发展,这也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期盼。因此学校品牌打造就是学校创造的精神产品——办学特色。学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注重自身品牌特点。
(一)办学特色优质化,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受教育者的高品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与众不同。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的优势及校园文化,学校风貌视吸引学生和家长的精神力量。(二)学校品牌打造必须有自己固有和特殊的模式,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也是定格本校发展前景和方向的宗旨,不但在变革中创新,还能在发展中感受的精神实质。(三)作为学校品质也绝不是“别无所有,仅此一家”,而是独具特色,在众多的学校中能竖起自己旗帜的特色化学校。
虽然藏区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自身办学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的办学策略,但要真正化为己用,办出区域内有自己品味和品牌形象的学校,还必须通过学校对引领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导向效应、品位效应、延展效应。首先导向效应虽然是从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探索、感悟、体验而提炼出来的精神产品,但他必须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而且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改变,显示它的重要作用;第二是品位效应,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品牌,自然是具有相当品位的精神构架,是学生可感悟到的,由此来实现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品位效应,通过学生的品位来驱动品牌的不断变革和教学更新;第三是展延效应,品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不仅起到引领牵引作用,从整体上引领学校建设的方向和办学目标,拉动整体品位的提升。而且品牌自身也必须起到传承和变革作用,使品牌的影响力在革新中得到延展,使学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看到品牌的优质性与品牌的共同发展达成共识。
二、重视品牌打造,探索办学理念。
藏区大部分区域地处高原山区,受各方面制约较多,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和媒体资源应用的推广,使许多励志民族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民族教育的前景,也在探索中,不断确立了办学方略。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办学理念,这种理念体现着一种教育思想,体现着人文精神,更能体现学生的发展进程。所以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就必须从教育思想也就是办学理念,这一核心发展中寻求脱颖而出的发展思维,打造属于本校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品牌,办学理念的形成和确立,是牵引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它最大限度地决定了学校的特色,对学校的精神生产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以学校文化为背景,促进学生适应品牌格局下的育人环境,这就要求学校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课程标准,制定育人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教材选择等方面结合区域实际,与学生达成教育共识,和既定方向共识。
(三)教师团队是学校品牌打造的主题,是承载学校文化的生力军,因此学校品牌打造的实质是打造学校文化建设的建设者-教师团队。教师团队是学校文化的展示,因此对教师素质的认识和培养以及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就是打造学校品牌途径的最终目标的捷径,所以提升教师团队素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的长期的任务,也是展示学校品牌风貌的最有效方法。
三、重视品牌打造的基本举措是学校管理。
学校品牌打造是随着发展需要和知识更新不断变革的,它在变革中得到拓展和不断完善,其目标是无终止的,所以品牌的定格举措只是拟定短期目标,从而完成发展方向的长效性,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达成品牌发展共识,而不是管理者制定目标,强制教师团队完成。加强管理者与教师团队的沟通,搭建交流平台,广开言路,建立适合团队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措施,以近期目标为驱动力,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信息构架 篇7
系统建成后通过功能的完善, 实现对水电信息的规范保存、资源共享、准确及时传递信息, 同时, 系统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性能, 实现对信息的计算、分类统计、查询、报表自动汇总等功能, 基本替代全部烦琐的重复工作, 极大减轻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消除手工作业可能存在的失误, 提高各种数据统计汇总的准确性。
1 水电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运行环境及开发方法
1.1 采用分布式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过去集中式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多台计算机同时处理不同业务的需要, 满足不了数据链路多样化的要求, 所以水电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分布处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结构 (Distributed System) , 在铁路局设立服务器存放局级信息, 在供电段部设立独立的服务器存储段级数据, 便于数据独立存储, 分布处理。基于分布式计算机应用系统不但能满足不同数据业务的同时处理和数据链路多样化要求还具有系统部署灵活, 负载均衡的独特忧点。
1.2 采用多层体系结构 (N-tiers)
水电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将客户/服务器模型扩展到三层 (3-Tiers) 。一般情况下也将三层及三层以上系统机构称为多层体系结构系统, 在传统的客户层和服务器层之间加入了一个应用服务器层 (Application Server) 简称中间层。水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客户层程序所完成的功能归纳为数据表示 (Presentation) , 既显示客户信息、接收客户输入并进行有效性和一致性检查;服务器层程序主要提供数据服务 (Data Service) , 如向数据库插入数据、删除数据、提取数据、保证数据完整性等;应用服务器层程序则完成处理业务逻辑 (Business Logic) , 比如核对用户权限、增加用户订单等。在系统部署时这些层可以运行在一台物理主机上, 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主机上。
1.3 基于DCO M分布式组件技术的应用服务器层 (中间层)
DCOM即Dis tribute d Com pone nt, 是微软公司制订的分布式技术标准, DCOM为语言无关的组件对象模型。水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我们使用了DCOM分布式组件技术, DCOM组件部署在中间层, 用来实现业务逻辑。整个业务逻辑则被封装在以下组件中:1) 数据访问组件 (管理数据连接、获取数据集、执行SOL语句等) ;2) 系统管理组件 (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 ;3) 登陆验证组件 (验证用户的合法性) ;4) 数据字典组件 (段级的所有数据字典项维护) ;5) 基本信息管理组件 (段-车间-工区维护组织结构信息, 线-站-所维护线路信息) ;6) 设备管理组件 (设备履历、设备异动、检修计划) ;7) 运营管理组件 (工区和所的运营管理) ;8) 多媒体管理组件 (图形图纸和文本文档的导入、浏览、视频的编辑和浏览) ;9) 调度管理组件 (故障管理、抢修预案、规程管理、计划提报、报表统计) 。
1.4 系统的其余软件、硬件构架和开发方法
水电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一台IBMPCServer, 配置两个CPU, 1G字节RAM, 三个SCSI硬盘和10/100M自适应网卡;系统选用性能稳定著称的Windows 2003Server, 数据库平台考虑到铁路行业的具体要求和使用场合, 选用了Oracle9iFor Windows。在客户端开发时用了支持完善面向对象特性和编译速度最快的Delphi语言, 网页开发则运用了VisualStadio.Net, 结合NetFrame Work2.0力求达到最佳网页 (Web) 应用效果。
2 水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
2.1 水电管理信息系统在调度管理中的应用
日计划管理 (停电/水申请书) :停电 (水) 日计划由工区 (电力/给水) 提交上报到供电车间 (上报时间间隔三天, 如工区在2010年12月29日上报2011年1月1日的日计划) , 供电车间技术人员可以对工区上报的计划进行维护 (如果在工区级网络通道中断等特殊情况下, 由于车间级模块中具备完整的计划录入功能, 所以车间管理人员也可以添加停电/水计划, 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 车间管理人员可以确定工区上报计划是否执行, 并批准或取消该计划。车间批准执行的日计划进入调度端由调度员填写具体停电/水时间, 并对实际作业内容进行调整, 根据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能通过计算机方便地按照需要统计计划的兑现情况。
由段调度车间 (技术科) 对全段的月计划进行审核, 并将批准后的月计划录入铁路施工运输平台 (TMIS系统) 中, 由路局机务处审核, 施工相关单位会签, 最后由运输处统一审批。
2.2 水电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 (给水) 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在水电管理信息系统中, 运营管理的主要业务包括配电所和给水所、电力 (给水) 工区的交接班记录、巡视记录、测试记录、日常运行日志、缺陷管理、发电机资料、检修管理等。工区职工每天的日常工作通过录入系统构成各种数据, 经过车间审核保存至段级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为供电段相关职能科室提供了全面而详细的原始数据资料, 不但方便查询, 更有利于掌握设备状态, 调整工作安排, 缺陷 (故障) 处理和数据信息统计, 同时也为段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2.3 水电管理信息系统在春运设备监控和设备缺陷应急处理中的应用
这套水电管理信息系统在充分继承传统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基础上, 努力与电力远动监控系统复试端充分联接以实现数据的实时监视功能, 对管内每个变配电所和电力远动箱变的实时数据进行监控, 方便设备管理车间和班组根据数据情况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特别在春运、暑运、防洪工作时期信息管理与设备遥测、遥信、遥视功能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加强了设备管理单位对设备的实时监控, 出现非正常运行情况时第一时间作出应急措施, 确保特殊时期铁路运输工作的正常有序。
由于我段的电力运动系统正在大规模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所以对远动通道、网络结构、复试终端等都在不断建设和更新中, 信息系统与远动功能的联接也在不断建设中, 所以目前使用还不够流畅。这里举部分远动复视为图例。
3 总结
该套水电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试用, 使得各种供水电设备信息、生产信息能够较为及时、准确到达各级管理部门, 对供电段的权限使用者共享信息, 应急抢修、设备更新改造等提供及时准确信息, 为段领导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但整套系统功能在运行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部分流程还需要修订以便与各供电段实际工作情况更好的结合, 在信息系统和电力远动系统的联接上还待继续完善, 工区级系统还需要加强职工的业务操作水平, 确保信息系统能使用流畅熟练。系统在成都供电段的研发试运行过程中较为稳定可靠, 业务流程正确, 基本达到了课题任务的技术要求。
该水电管理信息系统由成都铁路局机务处、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供电段共同参与研发和调试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曙光.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调试技术,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2]孙学农, 张建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3]铁道部.铁路电力管理规则,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4]铁道部.铁路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医疗信息化建设需要标准化构架 篇8
1 两大趋势日益彰显
我们发现,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医院信息化建设明显呈现出“从半数字化向数字化转变”和“从各自为政向逐步整合转变”两大发展趋势。
从半数字化向数字化转变是指各医疗机构己经初步建成信息化应用的硬件和网络平台, 并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化管理。但是, 这种信息化管理覆盖的范围和应用的深度都比较有限。除了少部分走在前列的医院外, 大部分医院的信息化应用还限于HIS层面, 只是在挂号、收费和药品管理等一些环节实现了数字化。这种半数字化的应用己经很难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因此, 各大医院正在加大信息化水平的建设力度, 建设临床信息系统 (Cl S) 、检验管理信息系统 (LIS) 、放射科管理信息系统 (RIS) 、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PACS) 等医疗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从“半数字化”信息系统向“全方位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转变。
从各自为政向逐步整合转变是指在当前阶段已经有医院开始整合自己医院的各信息系统, 打造高度集中的信息数据中心, 并尝试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先进的应用, 还有医疗机构在主管部门的组织下, 开始发展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用以实现远程会诊、医疗资源共享等的应用。
例如:上海市的“医联工程”;海南省提出的ASP模式, 即应用服务供应商模式 (App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ASP) :指在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 医疗机构将部分或全部业务的相关应用委托给服务商, 由服务商通过网络管理保证质量的商业运作模式。服务提供商即要负责应用平台的建立、维护和升级, 还要对应用平台进行管理, 所有这些服务都是基于互联网的 (近年来, 电信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迸的发展, 宽带互联网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国内的IP骨干网带宽已经达到l0G (千兆或吉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 利用IP包在广域网上高速承载各种数据己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因此, 采用宽带互联网技术来建立基于广域网平台的大容量、高速度交互式数据交换中心已经成为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 医疗机构通过远程获取这些应用服务。在些模式下, 强调的是系统的应用, 不是所有权, 医疗机构不再拥有应用平台, 也不需要负责平台的维护。这种服务模式的的本质是通过对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整合软硬件、技术、和人员, 从而提供商业解决方案, 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种整合从表面上看是信息系统的整合, 其实却是医院的各种资源, 尤其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的整合。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是医院最宝贵的知识信息资源, 这种资源只固化在医生本人身上, 并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 这种限制将不再存在, 每位医生都能随时随地的诊治患者, 还能随时与其他医生沟通、交流技术, 分享经验, 从而让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2 建设标准化的信息平台至关重要
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已经非常明确, 摆在各个医院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把信息化推向深入。这一问题业内的普遍观点是:要想让医疗信息化快速平稳的发展, 就要加大对医疗信息标准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用医疗信息标准化技术加速, 并使之稳定发展。
时至今日, 几乎己经没有人能够否定标准化技术的价值。因为事实已经表明, 几乎在所有行业, 标准化技术都在不同程度上取代着专有技术。可以说, 专有技术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其自我封闭的特点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和难度。与之相对, 标准化技术的勃兴则是不可阻挡的, 因为其所具备的高度开放、兼容并包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可以让用户以最合理的成本应用最先进的技术。
具体就目前的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来说, 利用标准化技术建设标准的信息化基础架构, 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标准化的硬件设备在性能上己经能够完全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 建设标准化的信息基础架构可以很好的降低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本;第二、标准化的信息架构易于部署和管理、兼容性好, 适合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人员有限的医院;第三、标准化的架构易于整合、易于扩展, 能更好地适应下一步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3 如何建设标准的信息化基础架构
首先, 选择的硬件设备要方便管理和维护, 投入成本要低, 要能够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收益要求, 模块化结构要强, 开放性要好;这样, 无论是未来对设备的扩展, 还是对信息系统的扩展, 都非常方便。其次, 购买的设备整合信息标准化技术的程度要高, 这样就能够与各种主要的信息系统兼容, 从而稳定地支持各信息系统的运转;再次, 选择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尽量多的融人标准化信息技术, 以便于今后的改造和扩展;最后, 选择的信息管理系统要采用国家卫生部门的信息化标准。国家卫生信息化标准这是一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它的研制是一项涉及部门多, 技术领域复杂, 涉及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 自2003年“SARS”疫情过后, 为了解决“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2003年底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化的研究课题, 由第四军医大学信息研究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等单位开始解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基础研究, 主要包括《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框架》、《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公共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及功能规范》等。《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由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李包罗教授负责。主要目的:l医院与外部信息交换的基础数据元素集, 包括医院之间、医院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院与医疗保险部门之间以及医院和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基础;2医院内部各部门、各子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基础数据元素集沁提供给医院信息系统设计者设计数据模型、数据库时参考。此项研究目前研究结果: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包括1612个数据项, 共12部分。WG1病人ADT及挂号和转诊;WG2门急诊住院的医嘱处理与医生工作站;WG3财务与病人帐务管理;WG4药品管理 (中西药品、药库、药房) ;WG5医技科室管理;WG6实验室系统;WG7医学影像系统;WG8后勤与物资供应系统;WG9病案管理与电子病历;WGl O人力资源管理和办公自动化;WGll医疗保险、社区保健;WGl2共享数据。
随着医疗信息系统规模不断变大, 整合度不断提高, 用标准技术替代专有技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医院对此都体会颇深。毋庸置疑, 在这个信息技术日益走向融合和开放的今天, 信息标准化建设己经成为一个难以抵挡的发展趋势。在这个潮流面前, 公有信息技术的领地正在快速地走向边缘化。这一现象在最近两个颇受瞩目的医疗信息化项目上, 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只有标准化技术才能推动医疗信息化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才能打破“信息孤岛”, 从而实现真正的共享与整合。
摘要:我国的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都与信息化密不可分,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医疗体制改革有力的技术支撑。医疗信息化建设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把信息化推向深入展开分析:要想让医疗信息化快速平稳的发展, 就要加大对医疗信息标准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用医疗信息标准化技术加速医院信息化建设, 并使之稳定发展。只有标准化技术才能推动医疗信息化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才能打破“信息孤岛”, 才能实现真正的共享与整合。
关键词:医疗信息,标准化,医疗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丰森.医疗信息化建设要注重IT基础构架的标准化.卫生职业教育, 2008 (12) .
[2]肖利华;韩永生等.ASP模式参与主体研究—及对网络经济规律的解释与修正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8 (12) .
信息构架 篇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专业较多,专业交叉密集,设计周期较长,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计进行高效、快捷、简便的项目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我们目前的设计管理工作在如下几方面尚需完善:
1.如何对设计进度进行微观、细观与宏观多层次管理;
2.如何对设计质量进行更专业的、标准的管理;
3.如何精简文件传递路径、明确传递目标;
4.如何促进专业高效配合,对信息反应敏捷;
5.如何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和绩效考核制度;
6.如何确保设计成果管理的完善性和系统性;
7.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推进企业员工培训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针对以上几方面问题,结合国内外工程设计、建设的成果,学习和参考国内外项目管理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计管理智能信息系统十分必要。
一、智能信息系统基本构架
1. 项目管理层次:
包括企业项目管理层、项目管理层、工点层、专业层、员工层等五大要素,分别对应决策组、项目组、工点组及作业组,见图1。
2. 系统模块:
作业步骤分解和作业量化子系统、资源管理与进度控制子系统、质量标准子系统、信息传输与预警子系统、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子系统、投资控制子系统、绩效考核子系统、成果管理子系统、权限分配子系统。
二、设计管理目标实现
1. 作业分解与量化:
对专业的作业进行分解,明确作业步骤,量化作业工作量;对设计进度按工作难易程度和员工的熟练程度进行量化;按相关要求及标准化设计制定设计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员工按制定的标准开展工作。
2. 明确专业逻辑关系:
以项目1中几个专业为例,如图2,专业1、专业2、专业3中分别有N个员工;专业2中员工将分别与专业1及专业3中一个或多个员工有业务联系,系统将他们之间业务关系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图2中有多重关系网存在,为了便于分析,仅取专业1中员工1与其他专业的员工的联系为例,如图3,于是将多重关系简化为1对多的关系。
3. 文件传输与信息反馈:
由经办人以电子文件的形式直接分发给相关人员,相关人员则对该文件进行审阅和电子签收,而纸质文件则直接由相应主管签字后加盖公章进行备案,从而省去中间环节、明确文件传递方向、精简文件传递路径、提高文件传递时效。
4. 专业之间配合:
根据各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各专业的提资内容和要求,及相应回复的标准格式。员工可直接按要求向相关专业电子提资,提出回复要求,明确回复时间;而接收专业按既有标准予以回复。系统对这一系列提资和反馈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从而避免混淆提资对象;明确对提资反应迟钝的责任,实现专业配合信息的可追溯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5. 设计质量管理:
建立标准化设计系统,对各专业的作业进行细化分解,进而实现对各专业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开展工作。设计人员需对其所做工作内容进行汇报,如某作业的标准值为A (80≤A≤96),而设计值为79或98,则系统将给予提示超限。设计成果汇报后,经专业负责人、专业副总体、工点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各层次审查并给予相应评价,另外图纸审核过程中,对图纸质量也按既定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设计成果经自检和各层次审查等一系列过程,可以实现设计质量管理目标。
6. 设计进度管理:
设计项目启动后,设计目标需多层次制定。首先,项目负责人对整个项目节点工期进行设计;其次,工点负责人对各工点按专业进行专业进度设计;再次,专业负责人需对本专业按作业进行作业进度目标设计,一旦具有这三层进度目标后,便可实现多层次进度管理。首先,作业人员按周或按天汇报作业进度情况,如作业按目标进度平稳进行,则实现作业进度管理;如作业进度超前或滞后,则专业负责人根据本专业情况合理调整资源,控制作业进度按目标进行。其次,各专业负责人按作业进度情况汇报专业进度情况,如专业按目标进度运行,则实现专业进度管理;如专业进度超前或滞后,则由专业负责人调配本专业的资源,控制专业进度按目标运行。再次,工点负责人根据该工点专业进度汇报工点进度,如工点工期按目标进度进行,则实现工点设计进度管理目标,如工点进度超前或滞后,则由工点负责人报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调整项目资源,控制工点工期按目标进度运行。最后,由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度情况,如项目工期按目标进度运行,则实现项目进度管理目标;如项目工期滞后,无法在本项目内调整资源来实现项目工期,则由项目负责人向决策层和业主申请调整节点工期、项目工期或从其他项目组调配资源,实现项目工期控制目标。
7. 资源管理:
在进度和质量管理过程中,每一层次将根据设计进度和每个成员的任务执行情况,对项目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使资源利用趋向合理。
8. 投资控制:
经济组按相应经济指标对各专业、工点、项目各层次进行计价分析,根据类似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对于超出类似项目较多的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通知相关人员查明原因,如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超概,则报主管人员责成设计人员对设计予以调整,并给出较低的评价;如较类似项目投资有较大减少,则报主管人员审核设计是否满足安全、是否满足相关指标最低要求,经查实属合理精简设计而使投资减少,则给予较高评分,否则给予较低评分,并由主管人员责成设计人员修改设计内容。
9. 成果管理:
设计成果应归属企业,每个员工因工作需要有权参考相关设计成果。为了确保档案库内电子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将出图、盖章、成果备案纳入本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即设计人员将要出图文档按图纸目录分页保存为规定格式的电子文件提交给出图管理人员,出图人员按要求出图后再将该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提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最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类编码、存储等工作。
1 0. 企业文化建设:
每个人员的行为活动都在系统的相关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和描述,随着多个项目执行和参与人员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将构成企业的核心技术资源,极大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
1 1.绩效考核:
信息构架 篇10
随着IT科技发展与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提升,全球信息化向纵深领域发展,各类创新应用不断出现,“数字地球、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新兴概念不断涌现。所谓“智慧”是指高等生物拥有神经器官,能够进行感知、记忆、理解、学习、思考与决策,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1]。因此,智慧是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的终极目标之一。关于智能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后期,研究范围较广泛,其中“人工智能”(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最初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深入[2]。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石纯一、王克宏等分析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概念与发展,提出分布式人工智能模型; 张江、林华等提出了统一集论与人工智能理论; 李德毅、刘常昱研究不确性条件下的人工智能框架体系。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智能、智慧的相关研究逐步扩散、深化。近5年来,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区建设,正逐步受到学者的关注,杨再高、巫细波等针对智慧城市概念、理论、城市功能定位等进行研究; 杜忠潮、张永民等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史璐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原理、方法与体系; 吴志岩、许庆瑞等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愿景与构架进行探讨,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杨会华、樊耀东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并给出典型业务的商业模式匹配建议。2012年以来,部分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智慧社区”的内涵、应用、平台、技术及运行模式,逐步拓展我国“智慧社区”应用领域。蔡艳、蒋力群等分析了智慧社区的概念与发展,并针对重点城市提出对策建议; 李逦、肖凌等分析了智慧社区中云技术应用,提出借助云平台打造智慧社区。综上所述,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研究正逐步推进,但主要侧重于概念、内涵及技术实现等方面的探索,缺乏针对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的整体规划与功能分析,研究内容对推动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智慧城市起源与广东智慧社区建设概述
现代社会是由家庭、社区、城市所组织的网络系统,智慧社区是联接智慧家庭与智慧城市的纽带。智慧城市需要构建一个低碳、和谐、智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模式,并通过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全面感知、智能处理、实时互动,实现智能交通、实时监控、应急处理、物资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等各个子系统的高效运转[3]。1997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利用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构建起了一所智能豪宅,具备高速上网的功能,能够控制门窗、灯具、电器等智能化运行,这就是智能家居的初步应用。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建立一个‘数字地球’,即对地球的一个多分辨率、三维的呈现,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与地球有关的地理数据”,这就是“数字地球”的概念。2005年,Google Earth将航空照 相、卫星遥感、地 图、GIS信息及网友注释等数据融合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初步实现了数字地球应用。2008年,IBM公司首先提出的“智慧地球”新理念,提出将“智慧”嵌入信息系统和流程之中,以智慧的方式实现产品开发、制造、采购、销售与服务的交付,从而实现全球各类资源优化配置。21世纪以来,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快速发展,2008年上海浦东就提出了“数字高原、智慧浦东”的概念; 2009年,我国十几个省市相继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2013年8月,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另一方面,智慧社区与智慧城市保持同步发展。2011年5月,北京西城区广内街道“智慧社区”服务管理平台一期运营,其初步实现了智慧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四大部分共14个模块。至2014年3月,我国初步建成的智慧社区已达上百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宁波、成都等大中城市。目前,广东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位于全国前列,其中以广佛、港深、珠奥三条城市产业带为龙头,带动中山、东莞、惠州、肇庆等地区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快速发展。广东拥有9大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包括: 广州市萝岗区、番禺区,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深圳市坪山新区,珠海市,肇庆市端州区、东莞市东城区、中山翠亨新区等[4]。2013年,广东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 2013 - 2020年) 》,提出了近、中、远三阶段发展目标,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广东”。2012年,广州市推出天河、越秀、番禺等第一批“智慧社区”试点,广州天河区黄村街康城社区,以社区党建为根本,建设社区管理、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三大体系。越秀区重点建设“一库 (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 ,两个平台 ( 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家庭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为支撑,以一站、一页、一卡”为载体的智慧社区框架。广州市番禺桥南街番奥社区以民生卡为基础,开通民生、广电、卫生医疗等8大应用功能。2012年,深圳智慧社区正式起步,首批建设曦城别墅小区、侨香村、深云村、桃源村等小区。至2013年8月,已有金地香蜜山等23个项目实施第二批“智慧社区”建设试点。2015年4月, “首届中国智慧社区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吸引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化中心、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单位代表等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共同探讨我国智慧社区的现状、问题与典型应用,其核心内容涉及: 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应急、智慧政务与大数据等多个方面。因此,从功能、规模与试点数量等多个方面分析,广东已经成为我国智慧社区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3 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体系构建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交流的空间,也是开展服务、管理与政治生活的基层组织。因此,社区管理信息化、智慧化,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安全、便捷与和谐。智慧社区是利用智慧城市网络与IT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强大的社区服务管理系统,以实现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低碳化,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环保、安全的生产生活空间[5]。在我国现阶段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多种运营主体、多种技术方案和各种利益纠纷,导致各类智慧社区系统集成性、共享性较差。同时智慧社区涉及居民、物管、居委、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等多方主体,需要实现多种数据、多个平台、多种系统的互联互通。因此,智慧社区系统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迫切需要一个公共信息基础平台,以提供数据互联、平台构建、服务驱动与运营监控等核心作用。
3. 1 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核心技术分析
传统的社区管理系统,建立在局域网、广域网基础之上,需要安装客户端,其应用范围、功能服务及信息协同受到一定限制,并且维护成本相对较高。随着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3G、4G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智慧社区各类应用逐步向“云端”移植。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 智慧终端融合技术、泛在网与自动感知技术、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大数据与安全保障技术以及Web2. 0的各类应用等。( 1) 终端融合技术。通过手机、PC、车载设备、智能家电、安防监控等多种终端设备充分融合,将社区各类数据的感知、采集、传输有机结合,将有线无线感知、自动传输、智能处理等技术综合运用,实现智慧社区终端充分融合。 ( 2) 泛在网与自动感知技术。泛在网能够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与任何物都能顺畅地联接到网络,主要包括:物联网、互联网、电 信网、传感网 等。物联网( 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物物相连,物网相连”,主要通过射频识别 ( RFID) 、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按标准化的通信协议,把物与物,物与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数据读取与交换等功能。 ( 3) 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创新的、基于互联网来获得计算资源的运营方式,是由众多个人计算机、服务器与通信基础设施等组成的庞大资源网络。云服务所提供的软件与服务都来自于虚拟的互联网,增强服务敏捷性,以提高IT效率,并降低建设与使用成本。( 4) 大数据与安全保障技术。大数据 ( BigData) ,又称海量数据,是由于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所产生的规模巨大、不断增长、动态更新的庞大数据群,其主要涉及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互联及云数据存储等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防侵入技术、加密传输技术、身份认证与识别技术、自动预警技术、数据安全与保护技术、系统管理与访问控制等。 ( 5) Web2. 0各类应用。互联网应用模式正在向Web2. 0、Web3. 0演进,其中基于社区交流与微平台的应用日益丰富,在智慧云社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6]。
3. 2 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体系
移动互联时代,我国智慧云社区系统需要满足“多种接入终端、大量并发访问、响应紧迫性高、舆情传播迅速、监控管理难度大、服务水平要求高”等网络时代社区服务的新特征。因此必须构建具有动态感知能力、智能决策、自动处理、综合预警的“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 ( ICIP,Intelligent Community Information Platform) ,其主要由“公众信息门户系统、智慧云社区管理系统、感知与数据采集系统、智慧社区监控与响应系统、智慧社区信息互联与云基础设施,同时还需要具备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及云存储系统”等,能够实现社区信息发布、查询、监控、预警及应急处理,并针对社区事务进行动态响应,其智慧云社区ICIP平台的基本构架体系如图1所示。
( 1) 公众信息服务门户系统。智慧云社区公众信息服务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集成的信息获取与信息交流窗口,门户整合大量的Web、WAP站点与服务器系统的信息资源,具有统一的访问入口与统一的界面风格,具有“单点登录”与信息集成功能,能够实现电脑、手机、PDA及车载设备等多种终端设备访问,实现信息发布、信息推送、订阅服务、查询服务、微信交流与自助服务等强大功能,将成为Web2. 0各类创新应用的支撑系统,也可以成为后台管理、系统管理与运行监控的登录入口,是面向智慧云社区所有使用者的,内容过滤的、个性化的、定向性的信息整合应用系统。 ( 2) 智慧云社区管理系统。智慧云社区提供强大的工作流、信息流与大数据处理、集成功能,能够为各类智慧社区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与功能服务,是其他各类子系统的集成整合平台[7]。 ( 3) 感知与数据采集系统。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能够依托无线设备、射频采集终端、手机及二维码、读卡设备、门禁系统等等,将社区的人、车、物等基础数据,通过感知、采集、传输、交互进行动态管理,系统将采用模块化设计,并高度集成、协同,将物业管理部门、社区住户、社区居委会组织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类数据,实现自动化的大数据动态采集。 ( 4) 智慧社区监控与响 应系统。智慧 社区提供FTTP、PSTN、HFC、CTI、XSDL、Wi Fi、3G或4G等泛在网接入方式,将建立动态、及时、高效的监控与响应系统。智慧社区建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 CCTV) ,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 ( 探头、云台等) ,同时通过红外设备 ( Infrared Alarm) 、遥感设备 ( RemoteSensing) 等,实现全方位智慧监控。 ( 5) 智慧社区大数据互联与云基础设施。智慧云社区需要采用多维信息呈现、云计算、海量数据存储及强大的安全控制技术,需要运用面向服务、面向对象、面向模块的系统平台架构方法,实现环境监测、安全控制、隐私保护、计费管理等强大功能集成,同时依托云服务器、云网络通信设施、云存储数据库,开发出协同、互动、分布式的系统管理平台[8]。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终端融合、网络融合、平台融合、服务融合,为我国社区管理的改革、创新,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物业、居委与政府部门的和谐共处,共创智慧社区美好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4 智慧云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功能规划
基于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可以搭建各类智慧云社区服务管理系统,集成社区交流、运营、管理的各类信息资源,并提供强大的前台、后台协同管理功能,实现居民、业主、物管与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多维互动,具体包括: 用户管理、事务管理、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社区安保、人防消防、物业管理、监控预警、应急管理、统计分析、报表管理等各项功能,智慧云社区应用功能规划如图2所示。
( 1) 社区居民与用户管理系统。1) 用户信息:提供用户注册、账号、密码管理及个人信息修改等功能。2) 居民分组: 在社区统一管理下,根据不同小区、不同楼栋等,进行分组、分层。3)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采用权限与角色分离技术,实现不同岗位、层次的用户权限结构体系,采用身份认证CA系统,提高访问控制与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 2) 居委会与计生事务管理系统。1) 居委会事务管理: 提供居委办公、待办事项、社区活动、宣传教育等综合事务处理功能,具有工作流自定义,可视化操作。2) 计生事务管理: 根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优生优育、计生查环、资料采集、信息录入、补贴奖励等。3) 办证事务管理: 提供网上办证与大厅办证融合功能,包括: 户口办理、入学手续、居民医保与社保、旅游出国手续等,支持跨部门工作。4) 民政事务管理: 提供社区民政事务处理,例如: 婚姻登记、优抚安置、救灾救济、低保事务、福利扶持、慈善捐赠、殡葬事务、公共救助等功能。
( 3) 舆情信息发布管理系统。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影响力提升,各类不法分子、邪教团体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散布消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9]。智慧云社区提供舆情信息发布管理模块,能整合多种方式,实现统一、集成、权威、一致的信息发布渠道。1) 通知公告: 社区、小区各类通知,事务公告,政府部门、居委的通知等等。2) 舆情信息: 通过提醒、RSS订阅、手机推送、SMS短信等多种方式,动态发布重要舆情信息。3) 政策发布:发布国家、地方政府、业委会、居委会制订的相关政策与乡规民约等。
( 4) 业委会与业主生活管理系统。为各小区的业主提供业委会管理及业主生活的平台,通过创建群组,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提供双向、互动、即时的信息交流功能。1) 业委会事务管理: 提供业委会选举、业委会召开、重大问题投票、业主重大事项反馈、财务资金管理等相关功能。2) 业主论坛:采用BBS模式,提供业主发帖、交流、交互、信息发布、跳蚤市场与评价等功能,同时提供SNS功能服务。3) 民主生活: 为小区业主提供政治、文化生活,老年人健身,选举投票,时事学习、培训等综合功能。
( 5) 安保与消防管理系统。1) 安保值班: 提供安保巡更、值班管理、日程与人员安排、安保监控数据采集,自动处理等功能。2) 消防人防管理:针对社区各类消防装备、设施进行登记与管理,消防演练,消防报警与处置,消防资料管理等。提供地下人防设施登记,人防检查,设施更新与维护管理等等。3) CCTV系统: 实现闭路电视系统与基于云计算的IP互联网视频监控的充分集成,实现远程、实时、多维的监控,保障社区业主财产安全,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存储与存档。4) 门禁与停车管理系统: 为各类居住小区、医院、学校及大型场馆提供门禁与停车管理功能,采用融合性终端,实现自动登记、车位查询、身份确认及出入管理功能。
( 6) 物业管理系统。1) 维修申报: 可以通过手机、PC、电话等多种方式申报维修及其他物业服务,实现电子化表单,协同化运营等。2) 待办事项: 提供基于云的物业管理待办事项列表,查看事项处理进程,了解各项事务动态。3) 交费计费: 提供物业费用查询、计算等功能,提供物业费用促交,各种费用单据详细查询,实现水、电、煤气、供暖等公共资源使用消耗管理。4) 咨询投诉: 为物业售后服务,问题反馈及对策建议,提供统一的平台,提高客户满意度。
( 7) 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利用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强大的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为重大群体事件、暴力恐怖袭击提供预案,并快速预警与响应。1) 监控预警: 针对重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及涉及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监控预警管理,提供重点人群监控、重点区域监控等功能。2) 应急方案: 针对社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提前做好预案,加强防范措施。3) 应急演练: 在一定情况下,为应对社区重大事件,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响应能力。4) 重大事件管理: 提供重大事件登记、查询、分类等功能,同时适时更新重大事件内容,并提供知识库与应对方案库。
( 8) 统计分析与报表管理系统。聚集智慧云社区全部信息、数据与资源,为政府及相关单位,提供统计分析与决策指导,为完善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提供数据支撑。1) 快速查询: 针对各类数据进行快速查询,以任务为导向,实现针对关键字的搜索、检索功能。2) 统计分析: 能够高效采集各类统计数据,并提供自定义的统计分析功能。3) 报表管理: 提供可视化、多维度的报表生成与输出功能。4) 决策指导: 基于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采用SOA ( Service - Oriented Architecture) 技术,构建决策优化模型,在交通、能源、生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指导。
5 问题与对策
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问题与机会 并存,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 1) 我国社区管理观念滞后,相关法规、制度缺失,制约社区管理的创新发展; ( 2) 我国社区管理公共信息平台缺乏,云计算与云服务产业基础条件较差; ( 3) 政府及相关部门条块分割,信息难以协同,实施难度很大; ( 4) 物业、业主矛盾较多,利益冲突,影响社区信息化建设; ( 5) 云社区系统平台智慧功能不强,居民使用不方便等等[10]。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智慧云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依据网络经济时代社区管理特点,加强立法与社区制度建设,为我国智慧云社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
在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加快智慧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并加速公共云与Iaa S平台云开发部署,完善社区管理信用体系,保证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安全、可靠的运行。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联系,推进网上、网下各类业务与事务的融合、协同,加强社区大数据平台的互联与共享,打造多部门、跨部门、统一的智慧社区政务、事务处理门户。
建立物业、业主双赢机制,促进交流、沟通与协调,通过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为住户提供一体化、快捷、高效的物业管理服务。
进一步探索、创新、凝练我国智慧云社区运营模式,解决云社区服务平台的运营、维护、赢利等关键问题,并通过典型小区试点与示范,区域推广,全国推广等方式稳步推进[11]。
国外大学的管理构架 篇11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为典型的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一些巨型大学为代表的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传统的大学为典型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
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大学的权力结构主要由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组成。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大学各管理层次中的领导和辅助人员,学术权力的主体是各学科领域、各专业中的著名学者、教授。从世界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看,大学以三种权力结构模式较有代表性:
◎以欧洲大陆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为典型的学术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
◎以美国的一些巨型大学为代表的行政权力为主的权力结构;
◎以英国的传统大学最为典型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的权力结构。
德国模式:学术权力结构
在德语世界建立的第一批大学是布拉格(1348)、维也纳(1384)和海德堡(1385)等7所大学。1809年普鲁士创办了柏林大学。二战后,德国大学重建,至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共有19所大学和7所工业大学。
教授是大学组织体系的第一级。是其研究领域中的惟一讲座持有者,也是研究所的惟一负责人。研究所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和教学单位,拥有全部必要的人员和设备,如实验室、资科室、教室和讨论室。
学部是第二级。战后德国大学有4—6个学部,包括了所有教授和教授被选资格获得者,学部的权力是咨询性质的,其决策机构是部务委员会,由15—40名成员组成,成员由全部教授、部分非教授教师组成,有时也有学生和助教代表参加。部务委员会负责课程安排、考试和学位授予等事宜,负责向教育部长推荐空缺讲座职位的候选人和教授被选资格获得者。学部主任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没有多大权力,每年轮流由从部务委员中选出的教授担任。
第三级是大学。大学主要的决策机构是学术评议会,评议会由学部主任和教授代表(每个学部一个)组成,还有二三名教授备选资格获得者的代表参加。评议会的权力通常限于学术事务,如课程和考试准则等,但比学部的权力要小得多。一般大学还设有一个大评议会,成员包括全体正教授和其他教学人员代表,其重要职能是选举校长。大学校长是教授,同时也是评议会的主席和大学的学术领导人,由全体教授选出,任期一年,通常都继任一年,是大学学术地位的象征。州政府通过依靠单独设立的机构、依靠委派的学术机构的代表来完成大学的非学术性事务,如大学管理及其经费预算、仪器设备、教授任命和研究所事务等。大学中存在小规模行政机构,受政府领导,并部分由公务人员负责管理,直接向教育部负责,不受校长领导。
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结构
美国大学是包括本科生学院、研究生院和一所以上专业学院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卡内基基金会的高等院校分类法,3595所高校分成10类,这些高校是能授予学位或被美国教育部认可的经认证组织认证合格的学校。
美国大学组织的第一级是系。系的权力比较分散,有明显的集体管理的特征,首先是在正教授中分配,其次在副教授和助理教授中分配,每个教师都有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权。一般不允许学生直接参与管理。系主任一般每三年由高级教员轮换一次,他向一个或几个院长负责并向一个或几个校部的官员负责,同时又要向具有同等地位或接近同等地位的同事负责。系拥有教师聘任和提升的决定权,可以自行设置课程、颁发学位、开展学术活动。
第二级是学院,包括文理学院、专业学院和研究生院。学院院长多由本院教师担任,一般由大学的最高官员任命,具有行政官员的地位,配有助理院长和其他辅助人员。院长主要实施对全院的学术管理,对全院几乎所有事务都有较大的影响和权力,特别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每个学院还拥有一个或几个团体机构,如文理学院教授会、本科生院教授会、研究生院教授会等。这些机构不定期开会,听取各自的院委员会报告和院长的报告,并通过集体投票的方式进行决策。行政官员和教授团体有明确的分工和联合的权限。一般地说,行政人员控制预算,教学人员监督课程,二者联合负责学生工作。所以,在这一级,行政人员与学者复杂地相互交织在一起,被格拉夫称为“学者团体的官僚化同盟”。
第三级是大学。在这一级,董事会、行政人员和教授之间的权力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1)董事会。董事会的权限由批准建校的特许或立法来决定,它对外代表学校,主要职责是确定本校的大政方针,选举校长,根据校长举荐任命教授和行政官员,审批长期规划,处理学校的财产、财政及人际和校际关系等有关重大事宜,但不介入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董事会成员来自校外各界,以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社会名流为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听命于州行政长官,这种地位使学校既能避免学校脱离社会,又能保持学校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私立高校的董事会拥有经办学校的完全和独立的权力。董事会一般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或若干人,董事会下设常设委员会,在董事会休会期间代行董事会职权,还设有设备、投资、发展、学术事务、学生事务等委员会,分别处理各方事宜,董事会成员分别参加上述各委员会。董事会会议一年至少举行四次,下设的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2)大学校长。校长是美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最高负责人,由董事会推选,是董事会的法定代表和执行官员,受董事会委托管理学校各项事务。校长的作用十分关键,所以对其遴选非常郑重,绝大多数不从本校产生,而从其他大学或学术机构选调。校长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全面行政事务,向董事会提出一般行政管理人员的任命建议;提出学校总的学术政策,在学术事务方面起协调和推动作用;提出学校预算并监督实施;负责学生事务。各校一般都设有若干名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如负责学术事务、学生事务、规划和财政等工作的副校长。大学里有一大批行政人员,他们既不是教学人员,不受教授会控制,也不是州教育部的人员,不受其指挥。他们在招生、人事政策、设施管理、预算、公共关系、校友事务、大学计划、档案管理等方面,按照校长、副校长、财务主任和事务主任的指示进行工作,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行政机构,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经费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行政人员的权力不断扩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3)评议会。学术自治的传统对美国的大学具有重要影响。早在19世纪,耶鲁大学就决定,所有学术性事务董事会都要根据教师提名或建议来作出决定。20世纪初,随着学科的专门化和教师在学术领域的贡献增大,社会广泛认为学术决策应由学者来决定,于是,学校学术管理的专门机构——评议会逐步建立起来。董事会多把制定学术政策与规章制度和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交给评议会,以保证学术管理的有效和高效率。评议会的主要职责是确定校历、决定课程计划、确定学生录取标准和学位标准、确定学校教学设施的使用、确定教师和研究人员聘任与晋升等人事政策。评议会的主要成员是教授,一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和其他人员的数量也在增加。
英国模式: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制衡
英国大学组织结构中的第一级是系。一个系一门学科,在苏格兰中世纪大学和德国大学的影响下,19世纪新创设的院校发展起了这种学科结构,一门学科的权力通常被授予一名讲座教授。当正式组织成型后,讲座教授一般都任系主任,由校务委员会指定,在系一级享有正式的最高权力。系设有系委员会,由全体教学人员组成,在系主任领导下管理全系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二级是院(学院),由相关的系组成。院一级决策机构是学院委员会,通常包括全体教授、非教授系主任,有时也包括全体副教授和高级讲师,此外,通常还有其他教学人员的代表参加。因此,院委员会的规模可能很大,有的达50—100人之多。其职责是在院长主持下,在校评议会指导下负责全院有关教学、考试和学术研究的指导、组织和管理。院长由委员会选举产生,通常由教授担任,任期2—3年,财政和学术事务是院长的两项重要工作。院长下面可设1—2名副主任帮助工作,一般由非教授人员担任。
第三级是大学。大学一级组织的复杂特征与美国的结构相似,包括第一层的校务委员会和理事会、第二层的评议会,副校长是上述两层结构的联系人,是大学教务和行政官员的最高领导人。
(1)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包括地方显贵、市政官员、各种协会和组织的代表以及校友、教师和学生的代表,规模为50—600人不等。通常一年举行一次会议,以确保大学与地方名流贤达保持联系。
(2)理事会。在大学管理上,理事会比校务委员会更重要,平均规模约30人,绝大多数为校外人士,一年开6—10次会,主要职责是筹划经费、制定计划和维修设备。它还正式批准教师的任命。理事会的大部分工作是通过各个委员会去做,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划委员会。大学通过理事会的校外人士及理事会下属的各委员会与外界保持联系。
(3)评议会。在大学一级,除了副校长外,评议会是惟一直接与各院系打交道的管理机构。它实际上享有制定大学学术政策的全部权力,通常由大学的全体教授、非教授系主任和某些当然成员,以及若干非教授教学人员的代表组成,规模为50—200人不等。评议会一年也是开6—10次会,通过各种委员会完成大部分工作。这些委员会都有—个由副校长任主席的执行委员会,其工作是准备和处理评议会的各种评议。
信息构架 篇12
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宗散货和长距离货物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铁水联运可以有效地优化运输通道布局、减少运输环节、缩短运输周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促进节能减排。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化的铁水联运是一个在新的业务流程指导下的复杂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互交织的动态随机过程。铁水联运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除了一般信息系统的特点(模块化、网络化、智能化)外,还必须具有集成性、动态性、实时性等特点。现有的铁路和港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特别在业务流程整合和信息共享上,没有标准化的接口和规范。铁水联运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在充分研究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数据和流程规范,通过信息集成与共享,提升铁水联运体系的全程信息服务质量和联运作业效率。铁水联运信息系统是铁水联运物流信息整合的关键[1]。
2 基于SOA和DDD的系统构架设计
铁水联运信息平台作为第三方信息交换和管理系统,其设计应具有开放性、模块化、适应性与及时性等特点;应尽可能兼容已有技术及已开发的系统,并与之实现无缝对接。SOA作为一个组件模型,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抽象成服务,通过将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进行联系。接口采用中立方式定义,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构建在不同子系统及外部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SOA是目前最先进的方法论并成为提升下一代铁水联运信息平台能力的引擎,它使IT部门可以搭建灵活的可配置体系以支持随需应变的运输业务。ESB作为SOA的核心构件,对信息转换,消息路由和流程整合提供强大支持,基于配置的开发方式也为系统整合提供了极大便利性。基于DDD的建模框架通过领域分析来代替传统的开发方式,将业务内聚到领域模型,让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能够更清楚直接地关注业务本身的内容,准确地进行业务系统设计与开发,同时以非数据库为核心的构架也能够更好地实施TDD(Test Driving Development),保证系统的质量和对需求变更的敏捷性[2,3,4]。本文结合SOA提出了一个新型的、替代传统EDI方式的铁水联运信息平台架构,并且结合自主设计的Takia-DDD开发框架实现了联运信息平台的开发体系,将内部信息系统设计和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进行了无缝集成和统一架构支持。
2.1 铁水联运信息平台构架总体结构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铁水联运信息平台是一个典型的信息集成系统,在其建立之前必须充分考虑现有系统,不同的数据规范造成比较严重的信息交换障碍,同时联运业务的性质本身决定其是一个跨系统的分布式流程,增加了整合难度。如何在保证信息交换和集成的基础上,对联运信息平台各层次业务系统有效地解耦,是平台建设成败的关键。鉴于铁水联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这两个主要问题,本文结合SOA构架和DDD模型,提出铁水联运信息平台的整体构架方案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总体系统架构主要由展现层、平台业务管理层和SOA核心能力层组成,其中通过门户实现统一用户接入。该模块主要包含用户信息管理和存储、用户登录身份认证和访问请求负载均衡等部分。平台业务管理层主要包括了物流业务管理,电子商务,客户服务和物流决策等业务支撑系统[5,6]。本文与传统方式不同,业务层没有采用分层结构,而是采用以DDD为核心的总线结构进行构架设计,各业务子系统间、业务系统同SOA、GIS间均通过域模型的消息框架进行数据交换,有效实现模块解耦和异步数据处理。SOA核心能力层由企业服务总线(ESB)、服务管理、注册库以及组合服务运行引擎几部分组成。其中,企业服务总线(ESB)是SOA核心能力层的核心组件,主要完成消息转换和路由,ESB负责接入各种服务资源,通过采用统一服务接口使得各种服务或应用与服务之间可以相互方便访问,以星形结构替代了原来各服务之间的点对点结构,有效地优化系统连接架构,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度。企业服务总线下方连入的是现有内部用系统,这些系统通过局域网直接接入ESB,而右边的外部系统由于在外网,需要通过外部适配器接入到ESB与内部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平台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组合服务运行引擎运行在标准的BPEL流程引擎之上,提供跨系统的流程整合支持。
基于上述结构体系,项目中采用以Oracle WebCenter 11g中间件产品[7]为核心和自主Takia DDD开发框架相结合的方式设计铁水联运信息平台的技术构架如图2所示。
根据图2可以看出,技术构架采用分层的集群结构进行设计,分层设计有助于系统的角色划分和模块解耦,Oracle的产品构架对不同层次的应用系统均能提供有效的集群支持,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图1中的铁水联运统一门户部署在图2的OHS和WebCenter上,OHS作为单纯的Http服务器,除了负责用户的请求响应、负载均衡以外,还要与OAM一起完成权限控制的工作,WebCenter作为门户套件,负责部署和管理从业务系统抽取到门户系统的Portlet组件。图2中的WLS主机集群作为应用服务器集群主要部署图1中业务管理层的各个业务系统,Takia是一个基于Spring的自主开发框架,其中的DDD开发插件能够有效地支持基于域模型的业务系统设计和消息交换。BPM与SOA构架一起实现跨系统的工作流整合,平台的数据库采用RAC(数据存储冗余)方式设计,分布式数据库服务器与RAC可以有效地保证平台数据的稳定性和完整性,DA/ETL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在用户数据管理上,该平台采用Oracle的IDM实现平台中所有系统的SSO,基于LDAP对用户数据进行集中化管理。此外内部现存系统和外部系统之间与联运平台的数据交换均通过ESB完成。除了Oracle之外,技术构架也可以选用其他商业产品或者开源构架进行构建,结构类似。
铁水联运信息平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分布式系统,主要的业务系统在局域网内部,相互之间直接通过局域网进行通信;而外部系统,平台用户以及移动终端均在外网,必须穿过防火墙才能接入平台。结合图2基于集群的技术构架设计和对现有SOA-ESB相关文献的分析[8,9],得出平台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该网络拓扑设计主要通过防火墙对内外网进行区分以保证平台安全性,通过服务器集群体系提升平台的整体性能。外部系统和用户的访问必须通过防火墙的分析,特定端口并具有权限的访问才能进入到内部系统。内部信息平台各层次的系统均采用集群结构,并且在Web网关上通过OHS实现Failover和负载均衡,保证系统的吞吐量和健壮性。对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内部系统与铁水联运平台的数据交换可以直接通过ESB总线完成,支持多种协议,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必须要通过外网防火墙,所以一般通过基于Http/Https协议的Web服务进行数据交换。
2.2 铁水联运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设计
作为第三方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是平台成功的关键要素,传统的信息平大多采用EDI进行数据交换,但是由于EDI协议结构繁琐,交换过程比较复杂并且不易进行扩展,本文采用开放式的SOA构架,任何标准化的服务都可以被注册到UDDI中,被其他系统调用。作为系统SOA数据交换核心ESB,可以在图2的基础上,以联运平台为核心扩展为分区域部署形式,通过对铁路和港口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抽取出各自的ESB总线,与铁水联运平台ESB形成星形结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可以集中到ESB后再进行传输,以增加数据交换粒度提高交换效率。扩展后的铁水联运平台能更好地关注业务协同,而将实际的数据交换,路由和转换工作完全交由ESB完成[10]。ESB未来的体系扩展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ESB总线部署以铁水联运平台为中心形成星形结构。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先将数据传输到就近的ESB总线,再通过铁水联运平台的ESB总线进行数据中转,传输到目标系统的ESB中,最后再由ESB将数据转发到目标系统。以TMIS到港口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过程为例,设计铁水联运的ESB总线结构和数据交换流程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在ESB总线系统扩展以后,铁水联运平台的ESB总线不再直接与第三方系统进行通信,而是与系统就近的总线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这样系统的数据可以先经过一次转换,使用统一的Web服务接口与铁水联运平台ESB进行通信,减小数据转换和传输压力,提高平台的整体系能。铁水联运平台的ESB总线系统由下列模块构成:
(1)用户接口模块是用户与ESB总线的联系接口,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接口和良好的人机界面,实现对消息的各种统计和查询;内部消息接口用于实现铁水联运ESB系统与平台内部业务信息系统的接口。
(2)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接口模块和内部消息接口模块的命令和信息,按照ESB的消息格式生成订单、合同、发票等各种报文和单证。经过格式化处理后,由消息路由模块经由ESB网络发给其他ESB总线。同时,自动处理来自其他ESB系统发来的ESB消息。
(3)格式转换模块通过ESB适配器和总线内核对各种消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生产统一的ESB内部消息格式以便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4)消息路由模块是ESB总线内部模块之间以及与ESB通信网的通信接口。Oracle的ESB总线产品均具备强大的声明式消息路由机制,可以通过配置来设置消息的路由目的地,也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比较灵活方便。
以铁路TMIS系统与港口系统的数据交换为例,TMIS的货运营销系统,集装箱追踪系统、货票系统都会与铁水联运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处理来自港口的ESB消息。例如进口集装箱的装箱清单,会经过港口ESB、铁水联运平台ESB和铁道部ESB后转到车站的集装箱追踪系统。同理港口系统也可以通过ESB总线从TMIS系统的货运营销系统中提取集装箱出口的计划信息;从货票系统取得出口集装箱货票信息;从集装箱追踪系统取得集装箱装箱清单等。
2.3 基于DDD的编程模式分析
与传统的分层式系统不同,本文采用DDD方式来开发和整合业务系统,采用域模型为中心的方法进行建模。领域建模与传统的数据驱动建模相比,具有更高的业务灵活性,在组件重用方面,领域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业务需求,通过对核心领域的识别和领域细化,设计重用度更高的业务系统[11,12]。在本项目中采用的是自主DDD开发框架Takia来支持域模型建模,与普通的领域驱动开发不同的是,Takia不仅支持DDD的四个基本开发元素和相关设计模式[13],还通过扩展Spring的IoC容器,实现了域模型的透明缓存支持,并基于AOP机制实现了异步的声明式消息机制,Takia同时支持JDK Future和Disruptor两种底层消息机制,实现DDD和传统开发模式的无缝结合。铁水联运平台的业务信息系统使用如图6所示的统一DDD开发模型。
从图6中可以看出,业务管理系统的模块在本文中被划分成多个领域进行开发,领域一般由领域对象(Domain Object)、值对象(Value Object)、服务(Usecase Service)和仓储(Repository) 等组件构成,领域的外围是Takia提供的透明缓存和消息系统, 根据基于Annotation的领域模型配置,使用A0P方式注人到相关的领域对象中,缓存用于提升领域对象的性能,异步的消息模型不仅可以减小领域之间的直接耦合,还能够大幅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Takia的DDD插件支持多种缓存实现,该项目选用hCache以支持集群结构。上图中领域与外界进行通信均通过消息代理(Message Broker)完成,消息代理支持本地消息和分布式消息两种方式,本地消息用于同一虚拟机内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如访问其他领域、使用系统的公共服务等,本地消息的底层实现选用基于Disruptor的一对多消息机制,Disruptor作为LMAX的底层组件,采用RingBuffer结构对CPU的并发锁进行了有效优化,具有很好的并发性能[14],以保障铁水联运平台在大批量数据处理过程中充分地利用CPU性能,提高业务系统和数据交换平台的吞吐量;分布式消息用于访问外部系统。在本项目中,分布式消息基本是通过JMS和Http协议转发到铁水联运平台的ESB系统中进行处理的。由于消息代理对各领域进行了充分解耦,可以很方便地使用TDD(测试驱动开发)方式完成业务系统开发,独立的领域也很容易实施单元和集成测试。 对于需求的变更,可以方便地修改、删除现有领域或增加新领域,并通过消息代理进行系统集成[15]。
摘要:铁水联运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直接产物,通过信息整合,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各个行业实现智能化、及时化,从而提高经济运行的时间和空间效益。由于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起步晚,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各实施主体自身的信息系统发展不均衡,未能实现有效对接而形成信息孤岛,对铁水一体化运输和服务带来直接影响。先进的信息整合和平台开发模式对铁水联运信息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提出基于SOA(面向服务构架)和DDD(领域驱动开发)构架的铁水联运信息平台构建方案,与传统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方式相比,SOA的ESB(企业总线)型构架更加灵活高效,实现跨系统流程整合;DDD构架能有效地建设业务系统,低耦合结构也能对测试和更新做出快速反应,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