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文化

2024-10-24

党的先进文化(精选8篇)

党的先进文化 篇1

一、学科文化及学科文化的主要功能

大学学科是高等教育学术系统中的基本组织, 是承载大学三大基本职能的平台, 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学科文化, 作为大学最基本的学术文化, 是建立在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思维范畴、研究方式、学术准则基础上的一种亚文化, 具体指学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由学术主体 (教师和学生) 创造的以知识为本原、以学科为载体的各种语言符号、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理论方法、思维与行为方式等的总和。简言之, 学科包含学科知识、学科规训、学科群落学术生活状态及学科思维四个层面的内容。[1]因学科门类的不同, 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学科文化, 大学各种不同的学科文化之间既有对立与冲突, 也有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特点。[2]

学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学科的发展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态势。积极的学科文化不仅是学科成熟的标志, 而且影响着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学科前沿的演进, 在促进学科发展、影响学科主体走向规范、约束学术主体遵守学科规约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其核心功能。通过文化建设产生强烈的昭示、感染、同化、激励和规范作用, 使人们在特定环境熏陶中相互感染、相互学习、相互制约, 形成统一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 起到增强学科凝聚力、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的作用, 使教职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优越感和责任感, 进而激发学科成员走向共同的目标。[3]

二、党的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党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一切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 具有时代精神且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要求的, 能够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多元文化形态的集合。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具有提供行为模式、认同价值立项、整合群体意志的特殊功能, 因其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而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是人类文化的最高成果和文明结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文化建设的最高成就。

党的先进文化的基本特点深刻蕴含在几代共产党人凝聚的先进文化成果中,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时俱进, 即体现了先进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从近百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历程可窥见一般。二是以人为本, 即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党的先进文化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 也致力于为人民群众的服务, 人民的主体地位不仅没有动摇, 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提到更加明确的高度。党十八大报告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阐释就是很好的证明。三是包容性, 即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同时, 鼓励并包容先进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以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三、党的先进文化传播与学科文化建设的关系定位研究

高校是党的先进文化的传播、传承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就是抓人才的思想建设和人才的队伍建设, 而其服务对象无论是学生党员还是教师, 都是以学科为基本载体而存在和发挥各自作用的。党的先进文化的建设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 还是高校党建工作有效促进学科建设, 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抓手。因此, 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与学科建设发展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对党的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的分析, 高校党的先进文化与学科文化建设存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

(一) 党的先进文化始终引领学科文化建设的方向。

党的先进文化代表和指引学科文化建设的方向, 积极的学科文化的产生依赖于党的先进文化的传承和指引。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明确提出,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核心, 教育是基础。并在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大学的第四大职能, 即文化传承与创新。而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 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是传播与发展党的先进文化的基地。坚持党对高校学科文化的统领, 弘扬先进的政党文化, 更是高校学科文化建设进而促进优势学科建设的题中之意。同时,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 高校学科文化建设与党的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具有共同的目标指向, 即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增强科学研究能力,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4]

(二)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也是党的先进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著名高等教育家朱九思先生说:“学科建设, 关系学校的学科结构与学术层次, 学术水平与学术观点以及人才培养层次与学术的综合素质;关系师资队伍及其学术视野, 教学科研条件与学术研究水平, 教学效果及学术的学风状态和情操陶冶水平。”[5]而学科文化是学科的灵魂和精髓, 是大学文化的源泉与核心组成, 是学科履行大学职能的重要手段。学科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更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同时, 以学科为中心所形成的包括教师、学生和学术氛围、科学精神、科学成果在内的软硬件生态圈更是党的先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随着学生党员比例的稳步提升, 为党的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承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根据中组部最新统计显示, 高学历和大学生党员、青年党员在党员队伍中的比例稳步增长。2010年, 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 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0.2%, 比上年增加9.4万名。近年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人数均超全国发展党员总数1/3。清华大学统计数据较好印证了如上说法:1995年该校本科生党员占本科生总数比例为8.3%, 2005年升至16.5%, 2010年升至24.8%。截至2011年5月31日, 这一比例已上升至29%。中国人民大学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底, 该校共有学生党员7893人, 占学生总数的36.2%。与2003年相比, 学生党员数增加101%, 党支部数增加46%。[6]

(三)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学科文化建设对党的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受到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冲击, 大学文化呈现出多元化价值取向, 各类文化思潮在校园中不断渗透和扩张, 学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抬头, 高校学科文化和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形势下, 在继承和保持传统的优良学科文化的基础上, 要求高校党组织作为先进文化的引导者, 立足时代前沿, 不断丰富党建文化内涵, 用先进的党建文化引导学科文化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举措不仅是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文化的自我丰富和完善, 更应通过学科建设的文化渗透, 深入到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之一的大学生群体, 进而得到更为广泛的践行和传承。

(四) 党的先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间的文化融合。

当今世界, 单一学科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学科间的依赖和交叉越来越强, 越来越要求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通过高校党建工作, 以学科群落各组织为单位, 从党的先进文化传播的层面, 开展有组织、有秩序的学科文化渗透, 将极度分裂的学科组织进行整合, 让学科群落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 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规则与思维视角, 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四、党的先进文化与学科文化的有效融合的路径思考

(一) 目前高校党的先进文化与学科文化的融合现状。

党的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主要通过党建工作来实现和完成。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部门的努力下, 各高校基本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 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和突出成绩, 但是也应看到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要来源, 主要是大学辅导员队伍。一方面由于政策原因。有些高校辅导员没有正式事业编制, 大多是人事代理或人才派遣, 工作量大、待遇低, 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差, 一方面辅导员队伍由于专业背景层次不一, 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只占一定的比例。二是体制原因。目前,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度。我国高校强调以德育为首, 教学为中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放在“服务、服从”的地位, 但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中, 许多高校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重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轻思想政治工作;重教学科研, 轻思想政治教育;重学术骨干带头人的培养, 轻政工队伍建设;重学生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培养, 轻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片面地变成党委、两课教师、辅导员的职责, 导致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分离, 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高等教育市场化对大学学科文化的冲击使得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使得知识的商业化倾向日益明显, 学者的功利心态日益加重, 加剧了学科发展的不平衡和学科地位的日益分层, 这些都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形成巨大压力, 迫使高校各级党委要转变工作方式, 尽快探索出既能保障学科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又能实现党的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的有效路径。

(二) 党的先进文化与学科文化的融合路径探索。

为深入开展高校党建工作, 促进高校学科文化的健康发展, 党的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与学科建设有效融合, 通过对党的先进文化的特点分析和学科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 坚持党的先进文化对学科文化的引领。

党的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本身就决定了学科文化的建设方向。优秀的富有内涵的学科文化必然包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科学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因此, 要通过高校党建工作, 将党的先进文化深入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通过明确学校及各学科发展定位,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坚持干部选拔标准, 加强党员领导班子建设;完善人才选拔和引进机制, 优化师资队伍, 实现人才强效战略;强化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增强党的先进文化对学科文化的辐射作用。

2. 在学科建设中凝聚党的力量, 构建高校基层党建新模式。

一是增强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严格的干部选拔标准, 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以学科或教研室为单位组建党支部, 有利于理顺支部与学科、教研室的关系;加强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 把党支部所在单位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作为衡量标准。二是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 促进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强化人才意识, 发挥党员在学科建设中的模范作用;重视高学历、高职称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创新工作环境, 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落实理论学习, 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3. 扩大高校思想政治建设队伍, 充分发挥各级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

将党的先进文化传播与学科文化建设相统一, 发挥各级支部党员的力量, 加强党的先进文化的网络化传播路径。高校党员群体包括学生辅导员、普通教师、党员干部、学生党员, 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党员群体的作用,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 渗透到学科文化建设的每个角落。学生辅导员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科特色, 尝试和探索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建活动;教师要在教学课堂第一线, 以身作则地养成良好的学术情操、治学态度, 切实发挥“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带头作用;党员干部要着眼大局, 制定有利于学科文化建设的政策, 营造和提供培养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软硬件环境;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先进文化熏陶, 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洪池.高等教育市场化及其对大学学科文化的影响[J].江苏高教, 2010 (4) :72-74.

[2]胥秋.学科文化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 (2) :6-11.

[3]闫爱敏.高校学科建设中劣性文化氛围及其消解.中国成人教育.2010 (15) 33-34.

[4]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6.htm.

[5]张徙遥.围绕学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3) .

[6]青春与信仰聚焦中国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国新闻网:http://www.people.com.cn/h/2011/0628/c25408-4091275684.html.

党的先进文化 篇2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重要的一条,就是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十六大的部署,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着眼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教育,既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能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是因为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得到最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石。一个政党,如果丧失了先进性,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就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就失去了执政的基础,就必然会衰亡。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核心问题,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抓住了党的先进性问题,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

党的先进性问题也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共产党强,则社会主义兴;共产党弱,则社会主义衰。这是为实践证明了的。共产党要强大,最根本的在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纵览当今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展望美好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

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不仅要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到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正确途径,并身体力行,自觉实践。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代和不 同的阶段,其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党的先进性总是同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能够及时适应不同时代的要求,解决时代课题,肩负起历史使命。我们党在历史上很好地体现了先进性的要求,解决了过去的时代课题。进入新世纪,我们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为我们党的先进性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先进性必须落实到实际中,必须放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这说明,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新世纪范本网http://,原创范本免费提供下载基地。)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并强调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一论断可以说为我们坚持党的先进性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在党的理论上与时俱进。我们党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奠定了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才能够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树常青,才能始终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能不能做到理论创新,的确是我们党能不能坚持先进性的一个关键性前提。在新阶段新形势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意义,赋予党的指导思想以鲜明的 时代精神,赋予党的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把全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坚持党的先进性,就要在党的事业上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先进性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用社会实践来检验,让人民群众来评判。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仍然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党要坚持先进性,就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充分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发展中体现和坚持党的先进性。

坚持党的先进性,就要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与时俱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党的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是党的先进性的保证。我们党过去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坚持了党的先进性;未来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就要随着工人阶级的变化,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阶级基础,同时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前提,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要求。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我们党就能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党的先进性,就要在党的作风建设上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是由广大党员干部组成的,党的先进性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来体现。这 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党员干部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好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用反腐倡廉的成果取信于民,使我们党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坚持党的先进性,就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也要变,也要与时俱进。只要我们围绕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去变,围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去变,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去变,我们党就永远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

加强官德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 篇3

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德, 亦称政治思想道德, 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在其领导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道德修养等要素的总和, 对其从政行为起着直接的支配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着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的维护和实现, 影响着党的先进性的保持和发展。因此, 保持党的先进性, 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官德建设, 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官德建设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

首先, 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影响党的先进性的巩固和发挥。党员领导干部是普通党员及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是各种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他们的道德取向和实际道德表现具有示范导向作用。道德运行具有相似于“代数”的“扩散效应”规律, 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如何, 会向周围党员群众辐射影响, 影响一个党员、一个党组织、乃至全党的形象。如果党员领导干部视群众利益于不顾, 官僚主义严重, 极端个人主义盛行, 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违法乱纪、执法犯法等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这不仅危害了干部自身, 而且败坏了党的声誉, 党的先进性更无从谈起, 所以, 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

其次, 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影响党的先进性作用的发挥。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 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 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党的先进性不是简单的黑板文学和口头禅, 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体现、保持和发展。党员领导干部是国家大政方针、具体政策的实施者, 他们能否很好地履行自己对社会的道义责任, 除了工作能力以外,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 才能在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 缺少了这种品质, 就难以有先进性可言。如果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具有公正廉洁、忠于职守、实事求是的道德品质, 他就能领袖群伦, 垂范社会, 把党的先进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通过党的先进性凝聚民心, 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团结和带领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再次, 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低劣会削弱党的先进性。毛泽东同志指出, 治国就是治吏,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将不国。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如果不能起到骨干作用, 党员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领导作用将难以实现, 党的先进性便无从谈起, 而失去先进性的执政党, 也便失去其执政的根本。建党93年、执政74年的前苏联共产党, 顷刻之间丢掉政权的惨痛教训是深刻的。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对官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首先, 官德建设必须以正确政治价值观为前提。江泽民同志指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 关键是要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 没有这个政治的灵魂, 就会迷失方向, 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 信念上的坚定,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其次, 官德建设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为核心。我们党自建立以来, 就植根于人民, 自始至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明确追求和坚守的道德观。毛泽东同志一贯教导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为人民服务, 而且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唯如此才能体现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 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

再次, 官德建设必须以树立正确权力观为根本。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并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权力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权力的领导者无法尽到责任和完成使命。但权力具有“双刃性”, 一方面可以用来做好事, 造福于人民;另一方面也可被利用干坏事, 危害社会。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 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人民才是权力的真正拥有者, 一定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永葆党的先进性。

三、加强官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首先, 重视宣传教育, 发挥典型导向作用。搞好官德建设, 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宣传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因为它明确表达着道德的取向, 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是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 要通过这些工具, 大力宣传正面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 旗帜鲜明地批叛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 揭露腐败现象。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接受、认同和仿效先进人物;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看待“权”和“利”, 提高遵纪守法, 依法办事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如果党员领导干部都能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做到严于律己, 惩恶扬善, 扶正祛邪, 党的先进性就能得到保障。

其次,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自我修养能力。“才者, 德之资也;德者, 才之帅也。”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 主要不是出在才上, 而是出在德上。先做人, 后做官;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官场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加强官德建设, 不能脱离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和理论水平。一般来讲, 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较高的党员领导干部, 在遇到复杂的形势和问题时, 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冷静分析, 和处理, 反之, 那些不注重学习, 理论水平低下的干部, 在困难面前就相形见绌了。邓小平同志说过, 在新的历史时期, 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做好工作, 根本的是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 思想道德方面达到一种“慎独”的境界, 不断加强其道德修养, 提高其为官的自觉性, 才有可能在任何场合把握好自身的言行, 使之符合为官的典范。因此,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做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才能为增强党员先进性打好基础。

最后, 完善约束机制, 加强舆论监督。要加强官德建设, 更重要的一点是完善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约束机制,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一是要重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制约。事实证明, 失去制约的权力往往会自我膨胀, 最终导致腐败, 丧失应有的先进性。因此, 必须加强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制约, 要依法治权, 使权力配置和运作法制化, 通过改革完善权力运作的程序和规范, 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有效制约机制, 防止滥用权力、贪脏枉法、执法犯法。二是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有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两方面。这两方面的监督对于官德建设, 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往往有贪念之想的领导者想做这样而不想做那样, 他们并不是出于对法律的畏惧, 而怕的是社会舆论给予曝光。从一定意义上讲, 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威信实际是其自身的言行在社会舆论监督中不断树立起来的, 或者说领导干部的党员先进性是在监督制约中不断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所以, 要使领导干部养成良好的品格修养, 保持党员先进性, 就必须对领导干部的言行进行监督约束。

总之, 要加强官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2卷) 。

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初探 篇4

关键词:先进性建设,理论创新,科学内涵,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是党得到最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也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石。党的先进性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历史经验证明, 只要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没, 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核心和根本。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 是决定党的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 始终把它放在党的建设突出位置来抓, 并在不同历史时期阐述了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实践方面, 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 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一重要论述表达了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特征。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思想, 他在创建和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也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 他明确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 是阶级的先锋队”, 它“吸收了这个阶级的一切优秀代表, 集中了经过顽强的革命斗争的教育和锻炼的、完全觉悟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列宁还强调,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首先要看其理论、路线、纲领的正确性, 同时也要看它在无产阶级运动中的实际表现和作用。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发现革命规律, 强调从思想上、政治上建党。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号召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 党对执政后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做了认真思考, 提出了“两个务必”, 从党群关系的角度揭示了执政党先进性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思考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 提出了“执政党的核心是如何保持先进性”这个重大问题。他们立足改革开放的背景, 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 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提出把党建设成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经过多年的思考, 在2000年2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面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深刻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内涵, 认为保持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理论命题。胡锦涛同志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在新世纪新阶段,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努力使全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发展史上, 第一次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 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党的先进性, 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 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

党的先进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所要求的。党的性质即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固有的本质属性, 是工人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派别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此早已作了明确规定。这一规定, 奠定了共产党性质的两块“基石”:一是党的阶级基础, 强调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 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二是党的理论基础, 强调共产党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始到党的十五大, 对自己的性质都表述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到了党的十六大, 我们党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 为了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团结和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 对党的性质的表述有了重要变化, 即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之后加上了“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内容。这一改动, 与我们党过去的提法实质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 强调把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统一起来, 以更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

党的性质是党固有的属性, 它具有质的规定性、稳定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不是随意变动的。党的先进性是由党的性质决定并以其为依据的。党的先进性并不是某一方面, 而是体现在党的生活、党的活动的各个方面, 包括党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理论, 党的纲领、奋斗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 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 以及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干部的骨干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当代社会最先进的部分。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先进性, 但党的先进性比党的性质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 它不仅包括党的本质特征, 而且包括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行动。党的先进性总是被时代和实践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 总是依靠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践得以体现。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对策

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是某个专项建设活动, 它是带有综合性的根本建设, 因此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首先,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并能够坚持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 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先进的, 就在于党的理论和纲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是代表社会发展正确方向的, 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 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形成正确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 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其次, 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 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和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我们党是由3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7000多万名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 党的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地贯彻执行;健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保证提高党组织内部成员的高素质, 选举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保证国家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就是要使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最后, 加强党员教育,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群众看我们党是否先进, 不仅看党的理论、纲领、路线和制度是否先进, 而且要看党员的思想和行动是否先进。人民群众只有感受到了党员的先进思想和行动, 才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因为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得到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靠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党要长期执政, 关键在于党员必须保持先进性。就目前形势而言, 在7000多万名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党员总数24.3%, 青年党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既是党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又是党迫切需要加强党员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就是要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党的先进文化 篇5

一、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联系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关系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首先, 先进性是一种品质。它是内在的、潜存的, 同时又是稳定的、深刻的。一个政党只有品质优秀、素质优良, 才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前进, 才能够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中有所作为。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特征和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与品质紧密相联系的是能力, 能力是品质的延伸, 是品质由内向外的过渡和转化。执政能力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的执政能力高低, 折射出先进性的保持和发挥;先进性以直观的方式现实地体现着的执政能力的实现程度。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同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长期课题, 两者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翼。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先进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离开了党的先进性, 党的执政基础不可能巩固, 执政能力不可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现实体现。一个执政党, 如果不能通过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 就不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也就谈不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 凸显了这两大建设的根本性作用。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这两个方面的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 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首先要树立为谁执政、靠谁执政, 怎样执政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其次要理清思路, 以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先进理念。

一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新时期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 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能力、工作目标和各项制度, 切实解决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问题。特别在作重大决策时, 要坚持以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要求, 对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 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以科学理论为支撑, 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是提高公共管理能力。公共管理是执政为民的必备条件。要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 做到该管必管、该放就放, 明确职能, 勇于承担责任, 进一步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要把为民办实事列入重要工作议程, 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 把爱心转化为执政动力, 把关心落实到具体行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 亲民、爱民、为民, 埋头干事业, 一心一意为群众, 反对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等奢侈之风, 查处各种违纪违法。

三是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检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 不只看他的一般性的工作, 更要看他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坚持在重点工作中使用干部, 在突发事件中考验干部, 在艰难任务中磨练干部,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从工作决策上减少矛盾, 加强政策宣传, 维护政策权威, 从政策上化解矛盾。

四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执政之要在于为民, 行政之要在于依法。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做到在执政方式上坚持法治原则, 在宏观决策上考虑法律效果, 在具体管理中牢记依法办事, 把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放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上, 放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上。

五是提高统筹协调发展能力。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先进性建设中, 领导干部必须把握统筹发展的内涵和规律, 在统筹指导下加快发展, 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 进而提高统筹兼顾、驾驭全局的能力。发展是解决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只有经济高度发达了, 社会全面繁荣了, 各种矛盾和问题最终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无论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下, 都要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引领先进性建设要与时俱进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建设的重中之重, 是执政条件下先进性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只有执政能力提高、执政地位巩固, 先进性才能得以保持。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引领先进性的建设, 并通过执政能力体现, 执政成效检验。

首先, 执政能力的提高为先进性建设夯实基础。党要保持先进性, 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党生存、发展、执政的社会环境并非明净安宁, 而是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昧、真实与虚伪并存。这些现象相互影响, 相互碰撞,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先进性。我们党所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业, 无现成的经验可循, 只能在探索中前进, 在实践中开拓, 这也决定了先进性要面对各种困难, 要迎接各种挑战, 克服种种困难, 需要我们党与时俱进, 以执政能力提高为先进性建设夯实基础。

其次, 执政能力提高为先进性建设提供保障。先进性不是一个间断的、停滞的过程。我们党既不会因为本质上具有先进性而在各项工作和实践中必然展示出先进性, 更不会因在一个时期、一个过程、某一阶段上实现了先进性就能够永远保持先进性。昨天具有先进性, 并不意味着今天、明天、将来一定具有先进性;今天的先进性, 也不能自然地带到将来, 今天的先进性也不可以掩饰曾经有过的缺点和不足。执政能力提高能使先进性不断充分实现, 先进性意识不断强化。

再次, 执政能力提高为先进性建设注入血液。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要求、充实新内容的过程, 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和执政环境的变化发展和创新。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立足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深入思考先进性问题, 进一步探索先进性建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先进性建设需要执政能力的提高, 执政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先进性建设在理论上的丰富、在实践上的深化。

党的先进文化 篇6

党的先进性,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集中体现, 既不是自发形成的, 也不是永恒的, 而是通过不断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推动党的工作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使党和她所领导的事业永远站在时代前列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在高校, 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党建, 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 实现依法治校, 民主管理, 科学发展, 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技术创新的职能。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 机遇和挑战同在,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一些影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只有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在高校,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 正是为学校实现发展目标提供组织、制度和人才队伍保障, 从而不断挖掘潜力, 激活张力, 创造合力, 吸引外力, 促进学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者在根本上是内在统一的。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保证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 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高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既是科学的治校理念、治校方略、治校举措, 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的规律和本质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 一些制约高校发展的障碍、瓶颈亟待扫除和突破。大到为谁发展、靠什么发展、怎样发展, 小到教学改革、资金筹措、资源整合。这些问题, 都需要通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以解决。只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问题, 才能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 为建立健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保障和评价体系, 树立正确政绩观、科学人才观、正确权力观提供可靠保障, 不断推进高校科学发展。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引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的发展

用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的发展, 是高校落实党的先进性要求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积淀过程, 除物质形态和制度形态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成员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导致校园精神文化的多元性, 社会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重组和价值判断的冲突又使它具有不稳定性。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和不稳定性对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主流导向的弱化, 使得一些低层次的、消极的、甚至是腐朽的文化活动、文化现象在校园蔓延, 造成一些青年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位, 甚至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就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 以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为骨干, 坚持正确导向,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让学生在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 进而完善自己, 净化灵魂, 升华人格。

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促进高校师德校风建设

校风一般表现为学校的传统和作风, 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品位、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表现为教师、学生在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等各种活动中体现出的得到普遍认可的行为倾向的总和。校风能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尤其对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培育精神、约束行为习惯, 甚至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治学风格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师德一般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等过程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师德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传授科技知识、开展道德教育的任务, 青年大学生能否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高校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师德校风建设至关重要。师德校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培育着学生的精神, 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约束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当前的大学校园内, 各种文化力量相互碰撞,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频频侵袭, 西方一些消极腐朽的价值观不断侵蚀, 教师难耐寂寞、心浮气燥、弱化奉献、强调自我者大有人在;学生不思进取、弄虚作假、悲观厌世、追风逐俗者频见报端。师德校风建设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的同时, 其中一些突出问题影响甚至阻碍着高校的改革发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特别是提高高校干部队伍、党员队伍的素质, 树立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形象, 大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作风, 健全科学规范、常抓不懈的机制, 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师德校风将永葆先进性和持久活力。

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推动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

在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过程中, 学科发展与师资建设、规模质量与效益、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等, 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矛盾、冲突和影响高校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 都需要通过和谐发展来解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把先进性的执政思想和教育理念融入到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中,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规模、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关系, 近期工作重点与长远发展目标的关系, 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关系, 学校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系, 重点人才、拔尖人才与一般教职工的关系。不断提高治校、治教能力, 构建安定有序、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本管理、内和外顺活力四射的大学校园, 为高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 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自己, 正确定位, 进而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当代大学生对党和政府高度信任, 对国家改革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体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强烈。这些现象说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学校发展、促使学生成才方面, 发挥了不可估量和无与伦比的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 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观念冲突此起彼伏的今天, 大学生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消极心态和不良倾向。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功利意识增强、国家观念淡薄、重业务知识学习、轻思想道德修养等。结合党的先进性建设, 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力量,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 加强全员育人思想的贯彻落实, 不断发展新理论, 构建新体系, 拓展新内容, 探索新方法, 开创新局面。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对待因改革而致的利益格局、矛盾冲突, 根据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改造自己, 自觉把自身的成长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要统一起来, 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摘要:文章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与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性为主旨, 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德校风建设、推动和谐校园构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五个方面, 探讨和阐述高校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进程中, 如何紧扣关键环节, 推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先进性建设,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2]余忠福:《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师德建设》。

[3]梁潇、梁曙光:《努力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4]张国民、王东海:《校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保持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 篇7

一、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讲, 政党的先进性, 是指一定阶级、阶层和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顺应时代进步潮流, 代表和实现本阶级利益的各种思想和行动的集中体现。而共产党的先进性,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作基础、以优秀分子为成员、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所形成的具体体现在党的理想、宗旨和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之中, 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之中的一种特质。它要求党必须始终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的前列, 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含义, 也是我们从建党以来就一直确认和坚持的标准。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 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前提。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 又是历史的。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上, 而且体现在它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中。党的先进性, 就是要把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把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起来, 把对党的成员的要求与对党的路线纲领的要求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

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实践反复证明,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搞好党的建设, 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如果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丧失了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一种蓬勃朝气, 那样一种昂扬锐气, 那样一种浩然正气, 而变得明哲保身,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以至滥用权力, 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那么, 我们最后必然失去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历史兴亡的规律, 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因此反复强调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能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 关系人心向背, 事业兴衰, 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是因为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是得到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石。一个政党, 如果丧失了先进性, 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就失去了群众的支持, 就失去了执政的基础, 就必然会衰亡。党的先进性问题, 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核心问题, 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抓住了党的先进性问题, 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

三、如何坚持党的先进性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 党的先进性就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的资格。没有党的事业的发展, 党的先进性就没有任何意义;党丧失了先进性, 党的事业也同样不可能成功。这就需要我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 并努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坚持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对此, 我们必须坚持;但只有在发展中坚持, 才能真正地坚持。因此, 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是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党的建设, 提高党自身的素质,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牢记党的宗旨, 坚持执政为民, 处理好党群关系。党员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 下大气力解决好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腐败问题。要密切联系群众, 关心群众疾苦, 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处理好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解决好服从和服务经济建设的问题,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斗争又共处的关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要善于吸收和借鉴一切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人类文明成果, 包括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同时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侵蚀;要扩大开放,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提高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能力,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五是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坚持党的先进性, 是全党的大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 都要增强责任意识, 从自己做起, 为党增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中, 努力学习, 加强党性修养, 牢记“两个务必”, 勤政廉政, 提高免疫力, 不断经受考验, 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作出努力。

摘要:通过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 阐述了保持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 并提出了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

关键词:先进性,党建工作,核心

参考文献

[1]刘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 《党建研究》, 2003, (10) 。

[2]李忠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靠什么保持》, 《人民论坛》, 2005, (01) 。

试论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建设 篇8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是我们党总结党建工作经验,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是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行使命任务的动力机制。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追求。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深刻理解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党建工作的意义, 对于进一步抓好创先争优活动,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先争优是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是党中央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部署的又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树立先锋形象, 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热情, 带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 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创先争优活动以基层党组织、党员为活动参与对象, 利用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号召党组织努力做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争做先进党组织, 号召党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带头服务群众, 争做优秀党员, 就是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 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不断树立和巩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创先争优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 党的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同时, 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 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 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 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党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有着重要意义。

牢固树立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想。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才能真正见到成效。中央和总政的文件明确要求, 创先争优活动要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部队的各项建设和工作都是创先争优的平台, 创先争优就是要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大动力。党组织创先就在本单位的工作中, 党员争优就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评选表彰是手段, 推动工作是目的, 坚持用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效检验创先争优活动。

要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以建立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着眼点。形势任务在变化, 党的组织在扩大, 党的成员在更新, 要始终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进性, 必须形成保持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和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相互影响最为直接, 面临的各种考验更为复杂多样, 尤其需要探索和建立切实可行、科学管用的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开展及持续, 将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促进保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 形成新形势下的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创先争优的形式、标准、实施内容等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逐步完善, 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实践要求, 使得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必然、成为常规、成为制度。

第二, 以提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为落脚点。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是现实工作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者、实施者、参与者, 着力提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 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根本保证。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 创先争优活动必须继续坚持并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 把握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活动目标和内容。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 引导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规划、思路和举措, 引导党员以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和谐, 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 及时排查矛盾纠纷, 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紧紧围绕服务人民群众, 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只有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 切实转变观念, 提高执政水平, 努力成为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干部, 才能担当重大历史使命。

上一篇:第二样本下一篇:教学建设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