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管理药品

2024-12-07

特殊管理药品(精选6篇)

特殊管理药品 篇1

我国政府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违法行为,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毒品的传播, 但是, 近年来贩毒人员以麻醉药品为替代品, 造成麻醉药品的流失。因此, 医院需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 防止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流失。本文结合医院实际, 对麻醉药品的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麻醉药品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医院管理人员要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总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与使用的经验和不足, 保证麻醉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

2 为强化特殊药品的监管、规范管理和使用, 防止流失, 我院在实施特殊药品网络信息化管理环境下, 利用网络技术对特殊药品在流通环节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全程电子监管, 实现对特殊药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提高了特殊药品的账物相符率。收集特殊药品盘点中发现的问题, 分析账物不符的原因如录账不及时、记账出错、发药差错和系统设计不完善等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健全制度, 落实《条例》, 提高人员素质, 建立信息网络监管体系, 保证特殊药品合法、安全、合理使用等方法, 达到解除患者痛苦, 防止流入非法渠道危害社会的目的。规范药品发药程序和记账作业要求, 使我院特殊药品账物相符率达到100%。因此, 特殊药品的账物相符率不是盘点出来的, 而是管理出来的。

3提高麻醉药品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提高麻醉药品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证麻醉药品规范管理和使用的重要前提。所以, 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强化麻醉药品管理的根本。一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等方面, 强化麻醉药品管理人员的法律观念, 更新药品知识, 针对麻醉药品的特殊性建立专项检查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 使麻醉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对于麻醉药品处方权资格要强化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类药品必须使用专用的麻醉处方, 使用麻醉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具专用的麻醉处方, 处方书写字迹清晰, 逐项填写, 不得涂改。废弃处方应回收, 交回药房[1]。

我院针对麻醉药品的的具体管理流程是:①严格审查药方:药师在接到麻醉药品处方后, 必须逐一按照专用处方和专册登记相关项目, 如:处方书写项目是否齐全、规范, 开方医师处方权确认等进行细致审查, 符合要求后可由调配人员按程序给予调配, 否则药师按照规定拒绝发药。在急需使用麻醉药品的情况下, 如夜间值班又无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 可暂凭其开具的处方取药, 之后需由所在科室的主任补签处方后交予当班护士, 然后到药房将原处方换回。②处方限量:门 (急) 诊处方注射剂, 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3日量;为门 (急) 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镇痛,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7日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 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 医师要注明理由并在剂量处签名。住院患者应当逐日开具, 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③调配程序:按《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药剂人员将患者所需药品发放给领药护士, 护士收到药品后在处方背面签名, 并在麻醉药品使用记录本的取药项签名。护士在药品注射完毕后需将剩余量和空瓿交回药房, 并在处方背面签字确认。④科室用药:手术室的麻醉药品由手术室药品专管人员根据临床需要和配备基数领取, 领取时需凭处方和空安瓿办理补充手续。手术室建立有残余量处理登记本, 对麻醉药品的残余量按照“五专”进行登记处理, 并由药师定期核查[2]。

麻醉药品具有双重性, 合理管理和用药有利于患者的疼痛治疗, 另一方面一旦流入社会将给社会带来危害[3]。我院强化了麻醉药品使用流程, 加强和规范了管理, 保证了麻醉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 避免了麻醉药品的流失,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摘要:可待因、吗啡、阿片之类的麻醉药品不同于临床应用的乙醚、普鲁卡因等麻醉剂, 它们具有成瘾性, 鉴于这一特性, 国务院于2005年颁布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对此类药品的生产、运输、出售、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医院要对麻醉药品进行严格管理, 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 防止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流失。本文结合医院实际, 探讨了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流程和使用规范。

关键词:麻醉药品,特殊药品,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朱巧丽.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3) :339.

[2]崔岚, 赵曲波.医院麻醉药品规范化管理刍议.右江医学.2009, 37 (4) :502-503.

[3]陈金梅, 杨欢喜.手术牵麻醉药品的管理.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10) :1572-1573.

特殊管理药品 篇2

一. 特殊管理药品的分类: 1.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2. 第二类精神药品 3. 医疗用**** 4. 放射性药品

二. 当前在特殊管理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特殊药品管理人员对特殊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有关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操作性;培训学习尚须加强;

2、医疗机构有关管理人员对执行有关的特殊药品管理规定不够重视,如:印鉴卡遗失时有发生;未及时上报麻醉药品购用计划及使用量备案;制订的购用计划缺乏相应依据、随意性大;购有麻醉药品不随带印鉴卡并未及时填写购用情况; 3.对癌症病人出具的晚期诊断证明不合理;

4.使用中未按照规范用药,麻醉药品用药品种结构和用药途径不合理; 5.未及时记录相关台账;

6.有滥用麻醉药品的情况和苗头;

7.麻醉药品空安瓿回收及专用卡病人剩余药品回收不规范; 三. 特殊药品的管理及有关规定:

(一)管理机构和人员:

1. 建立麻精药品管理机构,由主管院长负责,医务、药剂、护理、保卫等部门参加,统一领导医疗机构内麻精药品管理。日常工作由药剂科承担。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并严格执行麻精药品的采购、运输、验收、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退货、报残损、销毁、安全管理、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值班巡查等制度。

3. 医疗机构要把麻精药品管理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4. 医疗机构应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药学、医护人员负责麻精药品的采购运输、储存保管、调配使用等管理工作。

(二)、特殊药品的采购: 1. 采购单位的资格

医疗用****、第二类精神药品由合法医疗机构使用; 第一类精神药品、麻醉药品:设有病床具备进行手术或一定医疗技术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当地县(含县)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填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申请表”,经上一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发给“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方可使用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

“印鉴卡”一式二份,申请的医疗机构及麻醉药品经营单位各一份,医疗机构凭“印鉴卡”购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印鉴卡”有效期为三年。2. 采购计划:

医疗机构购买麻醉药品注射液实行“计划”制管理,购买麻醉药品其它剂型实行“备案”制管理。医疗机构购买一类精神药品实行“备案”制管理。

医疗机构购买麻醉药品注射剂应于每年10月底之前将下一的购用计划表,报市药监局审批,经批准后,到辖区内或指定的麻醉药品经营单位购买。

市药监局于每年1月底之前将批准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注射剂购用计划通知各医疗单位,同时抄送麻醉药品经营单位。医疗机构因医疗需要追加或减少麻醉药品注射剂购用计划时,应在当年5月底前报市药监局批准后,方可购用。

医疗机构于每年1月底之前应将上一购买的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品名、规格、数量报市药监局备案。3. 采购及运输:

采购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应随带《执业许可证》、印鉴卡、填写“麻醉药品订购单”,特别是印鉴卡(申购数、支出数、结存数)、订购单中有关项目应填写规范、齐全。麻精药品运输必须有专人押运。运输应缩短在途时间,防止丢失、被盗。

(三)、特殊药品的验收:

1、验收程序:麻精药品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根据印鉴卡、随货同行联对照实物,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在验收中发现缺少、破损的麻精药品应双人清点登记,报单位领导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2.验收记录:入库验收应采用专门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

(四)、特殊药品的贮存: 1. 贮存的硬件要求:

****:****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杂,做到划定仓位,专柜加销并由专人保管。****的包装容器必须印有毒药标志。第二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应在库房中设置相对固定的位置保存该类精神药品,并采取相应的防盗措施。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机构麻精药品库必须配备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按装报报警装置与公安部门110报警系统联网,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也应安装报警装置。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设麻精药品周转柜的,均应配备保险柜。各病区、手术室存放麻精药品均应配备必要的防盗设施。2. 贮存管理要求:

****:使用****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保管、验收、领发、核对等制度,严防收错、发错,并由专人保管,做到双人,双锁,专账记录。第二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有关购销、使用情况记录等材料和单据(包括处方)留存两年备查。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麻精药品储存点必须建立麻精药品专账。进出逐笔记录,做到账、物、批号相符。储存麻精药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领用按规定办理手续,双人发货、复核。出库

复核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货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

急诊观察室、手术室、各病区、储存备用的麻精药品注射剂一般不得超过一日使用量。过期、破损等不可药用的麻精药品须登记造册,在当地药监局监督下销毁。麻精药品储存各环节应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应有记录。

特殊管理药品 篇3

1 特殊药品管理的重要意义

特殊药品是指麻醉药品和第1类精神药品[1], 其主要作用为镇痛与镇静, 在医院药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合理使用特殊药品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痛苦, 确保治疗顺利进行;但是, 一旦不合理使用特殊药品, 则会导致患者产生依赖性, 甚至误入非法渠道成为毒品, 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所以, 我国法律规定必须严格管理特殊药品, 其法律规定涉及其管理的各个环节, 包括种植、生产、流通、储存、使用等[2]。目前, 某些特殊药品已成为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毒品, 例如阿片类、可卡因、大麻等, 对这类毒品进行严格管制, 并对滥用特殊药品的行为进行打击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医院作为特殊药品的重要存储和使用场所, 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管理, 这不仅仅关系到医院的利益, 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利益。

2 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麻醉科在特殊药品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缺陷, 具体如下。

2.1 存储方面存在缺失

缺乏专门的保险柜对特殊药品进行存储, 甚至有些麻醉科出现其他药品与特殊药品混合摆放的情况。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下, 负责领取特殊药品的人员主要是麻醉科工作人员, 根据处方至住院部药房领取, 然后直接将其置于科室药柜、保险箱中进行保存。在手术需要使用麻醉药品时, 麻醉医师在手术前领取药品, 于手术过程中使用, 但是在手术后才开具药品处方。负责管理特殊药品的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 缺乏相应药学专业知识, 对药品管理缺乏专业经验, 易出现处方量和使用量不一的问题, 药品难以得到有效周转, 过度消耗特殊药品, 没有对过期的药品进行淘汰, 甚至出现特殊药品被其他人非法挪用的情况, 对患者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2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因为麻醉科管理人员有限, 在实际使用特殊药品过程中, 难以保证管理有效。尤其是手术患者用药, 药物使用种类多, 剂量也有所不同, 导致麻醉科难以对特殊药品进行有效管理, 监管难度大, 缺乏实际有效的管理体系。虽然医院成立不同的科室参与特殊药品的管理, 但其也仅停留于基本的五专管理要求的对应检查, 并没有对药品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调查, 缺乏切实的监督机制。

2.3 处方开具方面存在缺失

在麻醉科特殊药品管理过程中, 有些医师没有严格遵守《麻醉药、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开具处方, 例如开具处方的药品名称、剂量和数量等细节方面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医师处方签名不清晰, 需要药师反复多次核对, 导致药师工作效率下降, 甚至对责任追究造成一定干扰。处方开具质量与医院诊治水平密切相关。麻醉处方在医院处方中占据重要位置, 也在麻醉药品五专管理中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同时处方作为医院诊疗重要的文书依据, 和医师、药师的责任归咎密切相关[3]。

3 药师对麻醉科特殊药品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3.1配备专职药师

从药学部抽选专职药师至麻醉科协助管理特殊药品, 全周工作, 晚间使用专门麻醉药箱, 由麻醉医师负责管理, 第2天清晨对药箱药品进行清点和适当补充, 药师和麻醉医师之间必须密切合作。

3.2 分类管理

特殊药品种类不同, 可以采用分类管理方法进行, 针对麻醉药品开设独立房间进行管理, 在麻醉药房内配备齐全应有的办公设备, 包括基本办公用具、麻醉药品保险柜、存放药品的冰箱、药柜等等, 确保麻醉药品存放安全。此外, 应当在麻醉药房内安装摄像头, 对药房内的药品进行实时监督。

3.3 配备专用麻醉箱

要求一个手术室内应当配备一个专用的麻醉箱, 以满足手术室内全天手术麻醉药品需求。在配备麻醉药箱时, 应从手术对麻醉药品的需求出发, 为各种麻醉方式准备相应的麻醉药品和其他辅助用药。在准备这些药品前, 必须首先根据实际情况拟定药品名称、数量。依照所拟定清单, 考虑不同手术的性质和需求, 设定药品基数, 开始配备麻醉药箱, 包括常规药箱、心脏手术药箱、复苏室麻醉药箱以及夜间急诊药箱, 同时使用不同颜色对不同药箱进行标识。在药箱内摆放所配备药品, 不仅应整齐、合理, 还要方便使用。

3.4 加强特殊药品使用的管理

特殊药品的使用不仅涉及到用药安全的问题, 而且还涉及到社会问题以及法律问题[4]。非法使用特殊药品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 药师在对麻醉药品进行管理时, 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五专原则[5]。对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管理, 包括储存、发放、使用、空安瓿回收以及销毁等。交班时, 需对药品进行认真清点, 并且进行详细登记, 确保账面记录与药品实际存放情况相符。

3.5 设计和完善特殊药品登记表

在设计关于特殊药品登记表时, 应从实际出发, 制订相应的专门登记表, 例如:麻醉车药物使用登记表、麻醉药箱药品使用登记表、特殊药品每日使用量登记表等。通过专门的特殊药品登记表, 可以使特殊药品的领取、发放、回收空安瓿等环节有帐可查, 进行每日清点, 确保药品使用情况和账面登记情况一致。

综上所述, 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对麻醉科特殊药品进行管理, 可以有效缩短麻醉准备时间, 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 减少特殊药品消耗量, 通过对日常工作流程的规范, 可确保特殊药品的使用账面登记和实际情况相符合, 从而减少特殊药品非法使用情况发生, 提高特殊药品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玉平, 毛占存, 仇秀伟.浅析麻醉药品临床用药的管理[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2) :117-117.

[2]杨云珍.加强环节管理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使用——浅谈我院麻醉药品的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25) :172-174.

[3]王晓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管主体法律问题研究[C].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14.

[4]张煜, 刘艳, 赵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药事, 2010, 24 (1) :60-62.

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篇4

2、购进药品必须对药品的内外包装、标识、外观性状进行检查。并有真实完整的验收记录,验收记录和陪送清单包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验收时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予拒收。

3、药品存放符合其性能要求,有避光、通风、防潮、防霉、防污染等措施。阴凉处存放药品控制在20度以下,常温存放药品控制在30度以下,药房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每天做好温湿度监测记录。

4、药品做到分类陈列并有分类标志,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服药、易串味药与一般药品分开存放,如有不合格药品应单独存放,并有红色不合格标志。

5、定期检察所有药品质量并做好药品养护记录,发现不合格药品要做好登记,及时报损、销毁。

6、药品实行效期管理,先进先出,近期先用,效期一年内的药品要有明显标志,并做好记录。

7、凭处方调配药品,严格审核处方,详细交代用法、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8、不得使用过期、失效、变质、污染等不合格药品。

特殊管理药品 篇5

1 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结合本省特殊药品日常管理工作实际需要专门开发的, 对特殊药品在流通使用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监管的软件系统。通过即时掌握特殊药品在各医疗机构的购入、存储、使用情况等动态数据, 以及对各医疗机构的印鉴卡、处方权医生资质和药品与空安瓿的报损、回收、销毁等进行网络化管理, 实现对全省医疗机构特殊药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积极防范和杜绝特殊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2 系统介绍

2.1 系统安装启用流程

医疗机构提交资料 (加盖单位公章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及其精麻药品购用印鉴卡复印件) 系统安装 (兴乾公司) 医疗机构信息录入 (医疗机构购用印鉴卡、从业人员档案、处方权医生档案信息) 主管部门审批本院经营品种勾选 (医疗机构) 期初入库 (特殊药品盘点) 药品调拨、处方管理、空安瓿回收等其他业务操作。

2.2 系统功能设置

系统主要功能设置包括医疗本机构信息系统、采购信息系统、使用信息系统、销毁管理系统及查询统计系统等五大系统是对特殊药品进行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如图1-1。

3 讨论

3.1 系统优势

3.1.1本系统可提供即时动态数据, 积极防范和杜绝特殊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各医疗机构通过本系统即时掌握本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的购入、存储、使用情况, 使每一个最小单位、每一次操作都有记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本系统即时掌握本辖区内特殊药品在各医疗机构的购入、存储、使用情况等动态数据, 发现异常情况, 可通过本系统迅速、有效地进行倒追踪。

3.1.2网络一体化管理, 本系统实现了特殊药品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本系统的链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各个医疗机自成一体,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本系统对各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印鉴卡、处方权医生资质和药品与空安瓿的报损、回收、销毁等进行网络化管理, 实现了对全省医疗机构特殊药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3.1.3可以避免特殊药品的浪费。处方管理系统可以按病人使用剂量录入, 减少了特殊药品的浪费。如同时手术的2个患者使用哌替啶注射液, 分别使用了50 mg, 共计100 mg, 恰好1支的剂量 (哌替啶注射液规格为100 mg/支) , 以前必须每个患者开具1支, 残余量废弃后作登记, 引进该系统后, 则可以开具每个患者使用剂量 (50 mg) 的处方, 分别录入即可, 同时还减少了残余量废弃的登记工作量。

3.1.4年度计划自动生成, 网上申报即可。申请年度计划所有相关数据均可由系统自动生成, 省去了以前人工所有统计工作, 且年度计划的购买量或购买品种可以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增加或减少均可) 。

3.2 系统建议

3.2.1建立与各个医疗机构信息系统 (HIS系统) 链接端口。目前各个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收费功能还需要在本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进行, 所以各医疗机构HIS系统中特殊管理药品程序仍然需要同步进行 (如入库、出库、计费等程序) 。如果像国家社保系统一样, 建立与医疗机构HIS系统链接端口, 就可以省去各医疗机构HIS系统内的重复操作程序, 进一步优化工作程序。

3.2.2建立行政区域内特殊管理药品供应企业模块。网络内增加供应企业模块, 购买、验收、入库等均可通过网络系统操作, 同时为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提供便利。如果与供应企业联网, 医疗机构验收药品合格后, 通过网络调拨即可办理入库, 既可以节省时间, 减少工作程量, 还可以避免人工录入时差错的发生。

3.2.3增加用药合理性评价和基数管理系统功能。通过用药合理性评价系统自动评价, 可防止特殊药品滥用情况发生。

3.2.4严格“近期先出, 近期先用”原则, 建议系统使用系统控制实现“近期先用, 近期先出”, 可以避免人工操作中因疏忽而导致的失误。

4 结语

特殊药品管理是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质量安全、储存安全、供应安全及使用安全等环节的管理。通过特殊药品信息化监管系统, 实现了本院特殊药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强化了本院医务工作者对特殊药品从严管理的意识, 同时由于医政及医疗机构的一体化, 为麻醉药品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特殊药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 需要不断实践并完善。

摘要:目的 探索运用信息化系统监管特殊药品。方法 描述性介绍本院特殊药品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建设、功能及应用, 同时对系统的进一步建设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 该系统系贵州省特殊药品监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医疗机构可通过该系统即时掌握本院特殊药品的购入、存储、使用情况等动态数据, 对本院的印鉴卡、处方权医生资质、处方管理、药品与空安瓿的报损、回收、销毁等进行网络化管理, 实现了本院特殊药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积极防范和杜绝特殊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关键词:特殊药品,信息化,监管

参考文献

特殊管理药品 篇6

1 谈判机制的实践路径

医保制度实施以来,谈判机制多应用于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和结算方式等方面,2013年,省医保中心代表全省医保经办机构作为谈判主体开始与药品供应商进行谈判。

1.1 谈判准入

1.1.1 谈判范围的确定。

虽然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迫于治疗方案的需要,使用了医保目录外的昂贵药品,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沉重。为减轻群众自费负担,提高大病保障水平,江苏省结合实际情况,以专家推荐、群众要求为原则,将治疗重大疾病、罕见病临床使用费用高、疗效显著且难以用其他治疗方案替代的药品,包括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等纳入谈判范围。

1.1.2 谈判对象的确定。

在国内上市销售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供应商较多,优先选择有良好社会信誉,有积极谈判意愿和合作诚意,有明显降低治疗费用举措和自愿承担社会义务的制药企业或药品供应商开展谈判。

1.2 谈判操作

药品谈判以“公平竞争,降费优先,协同管理,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保证所有参保患者享受赠药待遇,且降低一个医疗年度内的买药赠药比例为谈判重点。

1.2.1 通过谈判建立共付模式。

形成由参保患者、医保基金、药企合作慈善机构三方共付的合作模式,即购药阶段费用由参保患者和医保基金共同负担,进入赠药阶段后由药企与慈善机构合作免费提供药品。比如诺华制药的“格列卫”,谈判前实施“买三赠九”,即每年患者需自费购买三个月药物,与诺华合作的慈善机构免费提供另九个月,前提条件要进行赠药审查,多数参保患者因经济原因无法享受慈善机构的赠药;谈判后,不受经济条件限制,只要每年患者购买三个月药物并承担个人支付的部分,就可以享受赠药。

1.2.2 通过谈判确定医保结算价。

以企业提供的到岸价格、省物价部门批准价格、省中标价格为基础,考虑个人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及各地门诊特定项目待遇最高支付限额,进行价格谈判,达成共识后形成医保结算价,而谈判后的医保结算价远低于中标价,如赫赛汀的医保结算价为中标价的85%-90%。

1.2.3 通过谈判确定风险控制指标。

药品纳入医保支付报销范围后的风险由医保方和企业共同承担,首先,医保方和企业对未来可能使用该药的患者人数进行谈判,在确定享受报销政策的患者人数后,标准内的药品费用由个人、医保和企业共同支付;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如超出患者人数限制标准的用药费用由企业承担。通过控制“患者人数”和“处方量”的模式,达到控制报销费用、规避风险的目的。

2 特药保障方案的设计与经办

2.1 政策设计有新意

一是保障对象较广。特药的保障对象为本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包括纳入省级机关公费医疗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人员,全省参加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二等乙级革命伤残军人)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包括全省人社部门管理经办的城乡居民)中符合特药使用适应症的患者。二是待遇水平统一。参保患者在一个医疗年度内,按规定发生的特药费用按照特药的医保结算价,医保基金实际支付比例为:职工医保不低于75%,居民医保不低于70%。三是管理途径一致。特药纳入统筹地区门诊特定项目,按《药品目录》乙类药品进行管理。

2.2 经办管理有特色

一是建立待遇资格准入制度。参保地经办机构负责审核患者提供的相关资料,并确认是否享受特药待遇。二是建立责任医师制度。特药治疗和评估实行责任医师负责制,由责任医师负责参保患者治疗各个阶段的医疗服务,包括诊断、评估、开具处方和随诊跟踪等;负责为参保患者用药申请给予评估确认,并在申请表上签字盖章,同时协助参保患者向有关(慈善)合作机构申请办理特药援助项目手续;负责对参保患者进行各项医保政策及特药治疗流程的宣传。三是建立定点医疗制度。原则上责任医师所在医院为诊疗和评估的指定医院。各省辖市医保经办机构可根据需要,报省厅批准后适当增补本地指定医院;还可遴选部分专科医师为特药处方医师,以配合责任医师实施治疗服务。四是建立定点供取药制度。各省辖市医保经办机构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管理先进、基础设施完备、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作为特药定点供应药店(以下简称“特定药店”),签订特药服务协议,报省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备案。特药由供货商统一配送到各特定药店。五是建立分工协作管理制度。省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对全省特药责任医师和特定药店药师进行培训、评估和考核。省辖市医保经办机构负责所辖统筹地区特药管理工作,一要严格执行准入和退出机制,及时为参保患者办理特药申请,公开信息,简化流程,方便操作,做好服务;二要完善考核和督查机制,建立责任医师诚信档案,将指定医院、特定药店和责任医师的服务纳入“两定”管理和医保医师管理,动态监管特药使用全过程;三要督促特定药店实时统计上传特药使用信息,定期审核参保患者的购药费用明细,按时结算费用;四要对医疗机构、责任医师违反医保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处理并上报省厅,对严重违规的特定药店或责任医师及时进行调整。

3 取得的初步效果

3.1 大病患者负担着实减轻。

特药政策实施后,受益患者较多,截至2014年1月31日,全省共有2337名参保患者享受了特药待遇,医保基金支出超1.2亿元。其中使用赫赛汀的有1279人,基金支出达7150万元;使用格列卫的有930人,基金支出达4293万元;使用达希纳的有128人,基金支出达712万元。

3.2 配套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特药单独管理的配套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经办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见表)。

4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特殊药品通过谈判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无论谈判操作、政策设计,还是经办流程、监督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4.1 待遇水平差异大。

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不同,门诊特定项目封顶线高低不一,有的地区完全按照省厅政策落实,有的地区则打了折扣,达不到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基金实际支付比例分别不低于75%和70%的要求,造成各地特药待遇不均衡。

4.2 社会各界反响大。

一是享受特药的参保职工心存感激,少数放弃治疗的贫困参保职工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二是群众诉求很多,主要是癌症患者,要求将更多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抗肿瘤药物供应商或生产企业翘首以盼,期望特药谈判再次启动,尽快将自身生产或供应的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

4.3 持续谈判难度大。

医疗保险政策是刚性的,一旦已享受的待遇无故中断,则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安。从实施特药政策一年来的数据看,享受特药待遇人数呈大幅上涨趋势,基金面临较大压力,如何扩大药品谈判范围,如何保证特药制度可持续发展是当下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4.4 经办管理挑战大。

特药经办管理环节多,如待遇准入审批、责任医师和指定药店管理、特药绩效评估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医保信息系统又要负载新的功能,长期人手不足的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又面临新的挑战。

5 几点思考

本省运用谈判机制将特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工作刚刚起步,有不少值得总结和思考的地方。

5.1 顶层设计的统一要适度。

无论是从解决医保制度碎片化问题、满足统筹层次不断提高的要求,还是符合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保体系,医保政策顶层设计是必由之路。如果顶层设计政策过于抽象宏观,没有具体的指标和举措,将不利于政策落地,会形成新的属地医保政策碎片;如果顶层设计政策过于统一具体,没有兼顾各地经济社会及医保发展现况,将不利于政策执行,造成各地医保待遇间的不平衡,关键在于把握“度”。

5.2 经办流程的管理要统筹。

特药管理在于定点药店供取药制度,目的是防止医生受到医院药占比指标的控制要求,不愿意开出治疗有效但价格昂贵药品处方,造成有好政策但参保职工享受不到的局面。现在是责任医师只开处方,发生医疗费用的多少与责任医生和所在医院没有关系,医保经办机构管理因缺少抓手,而无法用协议管理或结算办法控制医生过度用药的行为,因此要做到政策落实和管理的一致就必须统筹考虑。

5.3 基本保险的公平要坚守。

通过调查,一个医疗年度内享受特药待遇的参保职工要花费医保基金大约10万元。而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2013年为每人350元,这样,一个参保患者需要花费300人左右的筹资,挤占其他参保职工的待遇享受空间,没有体现基本医保人人享有的普惠特点,有失公平。所以基本医保要坚持保基本,坚持公平性,而特药待遇的解决要另辟途径。

5.4 特殊问题的解决要创新。

近年来,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果不解决这些恶性肿瘤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问题,势必会影响社会稳定;如果用医保基金解决上述问题,势必会影响医保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基本医保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一是解决特殊人群医疗保障问题,政府必须尽责,筹资必须多渠道。二是超出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以外的药品费用,可通过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补充保险解决。

摘要:江苏省通过运用谈判机制,将部分特殊药品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在政策设计和经办管理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面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作者在顶层设计、经办流程、实现公平、努力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谈判机制,特殊药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09]6号)[Z].2009

[2]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谈判机制将部分特殊药品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苏人社发[2013]72号)[Z].2013.

[3]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将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和尼洛替尼胶囊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苏人社发[2013]127号)[Z].2013

上一篇:农村信息工程下一篇:理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