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活历史

2024-09-11

学活历史(精选12篇)

学活历史 篇1

《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学习, 要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能力, 同时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如何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笔者认为应该做到“新课程、新模式、新教法”。

一、加强学习与研究,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为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得以顺利进行打基础

新课改理念下, 我们不少历史教师仍然在“穿新鞋, 走老路”, 沿用旧的教法, 缺少对学生的应有的吸引力, 历史课堂成了“45分钟的煎熬”。现在, 面对新课程的改革, 但愿我们的历史教师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可这必须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为前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 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获取历史知识或材料的过程中, 在评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论辩中, 在引导学生“学会同他人, 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中, 都能运筹帷幄, 运用自如。因此, 只要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创新才有成功的可能。

二、创造条件, 激发兴趣, 营造开放的历史课堂

新的教学理念非常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对所学科目的持久兴趣, 这是新课程标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创造条件, 营造开放的历史课堂,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的知识时, 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 (1)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为什么没有马上收回香港?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地收回香港、澳门呢? (2) 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呢?它是不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最佳途径?在香港、澳门为什么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 (3) 台湾问题为什么显得如此复杂?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放弃台湾任其独立行不行?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什么方法更好?学生通过思考讨论, 合作交流, 活跃了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 深化了对历史结论的认识, 为进一步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认识和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创设情境, 激活学生心中曾涌动的历史情节。

如在学习一战后巴黎和会的内容时, 让学生分组, 组成当时的五大国及各方, 重现当时的“十人会议”会场, 进行谈判。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但学生竟然废寝忘食的去读教材、借图书、上网、问老师, 忙的不亦乐乎, 通过体验, 学生对一战前后的知识了如指掌, 并锻炼了他们各方面能力, 会激发学生空前的探究热情。

3. 激活思维, 营造开放的历史课堂。

走进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历史课堂, 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鲜活的气息。比如在学习长城的有关知识时, 有的同学提出:“长城固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显现了大一统的气派, 但它与后来闭关锁国、陶醉于泱泱大国的民族心态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呢?”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 有的同学提出“郑和下西洋的确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但此举在宣扬国威的同时, 不计经济效益, 是否给国力衰退的明王朝雪上加霜呢?”凡此种种, 虽然不一定正确, 但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 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问题选出并得到不断解决的“问题场”。

三、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让学生在活学活用中成长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高中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活学活用历史新教材。

1. 开展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为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 构建开放式的历史教学, 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 我们经常设立一些研究课题,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例如有关长城的研究课题, 我们设计了下列问题: (1) 了解长城修建的时间、目的及作用; (2) 长城附近有一些名胜古迹, 如与孟姜女有关的孟姜女庙、孟姜女坟、望夫石等,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这些名胜古迹有什么历史内涵? (3) 如何利用和开发长城遗址, 发展当地的旅游业, 促进经济的发展? (4) 为什么要保护长城?请提出一些好的保护措施。

2. 充分利用历史教育资源的优势, 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伴随着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 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缺少积极进取之心、虚荣自私、焦虑急躁、社交困难等心理障碍。在教学中, 我们如能够充分利用历史教育资源的优势, 通过办墙报、举办演讲活动等就可以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四、转变观念, 不断探索, 让学生掌握富有新意的学习方法

新形势下, 需要转变观念, 不断探索, 掌握富有新意的学习方法,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要理解记忆的内容, 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重视邻近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促进历史学科思维的形成。例如, 政治知识, 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知识, 对于学好历史来说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同时, 要加强联系与对比, 拓宽知识面, 加强启发, 促进联想。历史本身就像一条汹涌奔腾的大河, 昨天、今天、将来融贯一体, 难以分割, 我们只有以深邃的目光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出深刻的描绘, 才能对今天的发展产生感悟。

总之, 历史是一门极其重要的科目, 同时也是一门很有意思、很有味道的学科。只有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 优化历史教学,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帮助学生感受历史自身的内在美、欣赏历史知识的内在美, 创造历史知识的内在美, 才能够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才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黄志英.让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这获得发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 (12) :25-26.

[3]张效法.整合历史教育资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J].山东教育, 2004 (1-2) :65.

[4]马玉双.历史课堂应成为学生的发展场[J].山东教育, 2004 (4) :29-30.

学活历史 篇2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会计学院团总支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团总支

工 作 总 结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了尾声。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在院领导老师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团总支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校团委中心工作,认真抓好我院共青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本着“团结一致,服务同学”的宗旨,立足学生基层,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共青团工作逐步达到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求。

在本学期学生工作中,我院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专业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广大同学思想觉悟的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广泛好评,增强了会计学院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我院的团学工作在这一年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我院团总支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建设方面

1、加强制度规范,紧抓考评工作

为了进一步完善团的自身机制,我院团总支依据校团委的要求和《安徽财经大学基层共青团考评办法》,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基层团组织考评工作。同时,根据《学生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分别对院团员干部和各班团支部进行了考评工作,评选出优秀团干、优秀团

员。

2、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坚定理想信念

我院积极开展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安财共发展”为主题的系列团日活动,旨在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增强团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在团支书的组织下,认真完成了主题团日活动各阶段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爱校热情,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

3、推荐优秀团员,做好“推优入党” 工作

根据团委工作安排,本学期我院团总支推荐了50名优秀团员入党,为我院建立一支学生党员骨干力量创造条件。

二、思想教育方面

1、加强对党的认识,提高政治觉悟

为配合校组织部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我院团总支于4月下旬开展了院党课的组织学习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监督和管理。在党课学习中,院领导给同学们讲解了近几年学生党员的发展情况及党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同学们对党的了解,坚定了他们入党的信念。同时,保持了党后继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为向党组织输送合格人才提供了保障。

2、开展“三学”活动,加强理论学习

本学期,我院团总支以“实践‘三学’,争做青年先锋”为主题,开展 “三学”系列活动。各班团支部成立“三学”学习小组,开展主题班会和支部评优,组织同学们全面学习《江泽民文选》,继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紧抓“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引导同学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构建身边的和谐社会。

3、加强精神建设,增强责任感

我院团总支组织开展了“校园新雷锋精神”学习活动,使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了新的升华。4月是缅怀先烈的日子,我院组

织团员青年参加了清明祭扫烈士陵园活动。同时,为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举办了“关注弱势群体,走进希望之家”慰问活动,提高了广大同学的社会责任感。

4、开展知识竞赛,丰富专业知识,加强诚信教育

为了增强活动与专业特点的结合,充实同学们的会计理论水平,6月上旬,我院团总支开展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竞赛,加强了同学们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领悟,激励同学们主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的了解。

5、做好教育工作,帮助困难学生

我院团总支遵循“用心引导,用情感化”的原则,针对那些问题学生,通过院领导和老师与其的多次谈话,同学们对其的鼓励和帮助,引导他们逐渐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信念。同时,我院通过各种途径对贫困学生进行了帮扶,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本学期,我院还为身患白血病的高植同学组织了爱心捐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解决了治疗费用问题,并给予他鼓励和信心。

三、校园文化活动方面

1、感悟生活,陶冶情操

本学期3月中上旬相继开展了以“春节民俗”为主题的调研及摄影活动,“谱写校园的奥运旋律”系列活动,和“震撼心灵”图片展,使广大学生牢记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拨动心灵深处那根敏感的弦,更好的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2、五月康乃馨,真情献母亲

在第80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我院团总支开展了“感恩母亲”系列活动。活动通过“给母亲的一封信”、“ 爱心许愿树”、“ 鲜花卡片寄情怀”、“ 千里情怀一线牵--电话系情思”等一系列环节,为身在异地的学子提供了一个与母亲心灵沟通的机会,在表达对妈妈爱的同

时,为祖**亲献出一份爱。

3、感受书法艺术,体味中华文化

5月23日我院团总支举办了“楷书的创造与欣赏”书法讲座。特地邀请了著名书法家张乃田先生为同学们讲授书法的历史精髓,以及现场展示了悬空书法表演,让同学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体味我中华文化的渊源与醇厚。

四、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实践活动方面

1、部署“三下乡”,参加社会实践

我院团总支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做出了周密、详尽的部署,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2、支援西部计划,放飞青春梦想

我院响应团中央的号召,面向毕业生开展支援西部服务计划,为我国西部输送优秀人才。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拼搏进取,乐于奉献,甘于牺牲,自觉到西部艰苦的环境中去,放飞青春梦想。

3、开展实地调研,构建和谐校园

为了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加深同学们对校园环境的了解,更好地维护我校的校园环境,我院举办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关于我校校园环境的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结果对我校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指导院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方面

1、指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进行考评和表彰工作,有助于我院学生工

作的顺利开展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培养。

2、我院团总支与学生会、学生社团紧密配合,开展了多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生活。

3、我院团总支积极配合院学生会,协助其运动员选拔和训练的各项工作,使我院在校运动会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六、积极协助和配合我校做好2007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和校团委布置的其他工作。

总之,我院团总支在上级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富有特色、活泼新颖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增强了整体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春华秋实、号角长鸣,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刻苦奋斗、精诚合作、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改正以往的不足和教训,让我们的团学工作发挥它更加灿烂的光彩,铸就明天新的辉煌!

会计学院团总支

求真 从善 尚美 学活 篇3

黑龙江省北安市健康小学二(1)班 张利颜 指导教师:张照有胖胖的脸蛋,大大的耳朵,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这就是我们班的艾壮壮,可他却有一个雅号——小迷糊,因为每天上课他都是迷迷糊糊的。

这个小迷糊可闹出来不少笑话呢。有一次上音乐课,我们正跟着老师学唱歌,可是艾壮壮却把歌曲当成了催眠曲,趴在桌子上泛起迷糊来。当老师叫他唱歌,他站起来,迷迷糊糊地说:“老师再见!”哈哈,原来他以为是下课了呢。

还有一次我们上微机课,课都上一半了,我们才发现艾壮壮失踪了。这下怎么办?我们分头行动,去厕所,微机室……找了个遍,还是没有找到,这下可把我们急坏了。最后,我们在隔壁的二班发现了小迷糊,你猜人家在干什么?他正趴在桌上睡觉呢。你说,我们班的艾壮壮是不是真够可以的,难怪老师送给了他一个雅号——小迷糊。

科普小百科

哪些植物会吃动物?

常见的会吃动物的植物有茅膏菜、捕蝇草、猪笼草、瓶子草等,它们一般生长在较为贫瘠的环境中。为了获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它们的某些部位,如叶子,特化成捕虫囊,借以捕食蚊、蝇和小型的甲虫等。

美丽的人民公园

贵州省毕节六小四(7)班 徐梦佳指导教师:唐兴东我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城市——毕节,这里有一个美丽的公园叫人民公园。

它有两个大门,看上去相当威武,就像两个高大威猛的侍卫,保护着自己的城池。往里面走,会有一个亭子,亭子周围有许多树。我最喜欢在这些树下玩,有时还会坐在一棵长得很弯的树上和同学聊天。

再往里面走,会有一个大池塘,那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一池的荷花。每逢心情不好时,我都会静静地站在池塘边,看着绿色的荷叶,娇艳的荷花,心情就舒畅起来。

我喜欢人民公园,喜欢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和无限的欢乐。

活学活教《秋天的怀念》 篇4

一个生命的奇迹, 一座文学的高峰

“职业是生病, 业余是写作。”他曾这样自嘲过, 史铁生的一生都在跟病魔做抗争, 没有人知道他到底花了多长时间研究死亡, 他也用文章叙述死亡, 他并不畏惧死亡。在他并不算长的一生中, 他写了27 篇短篇小说, 6 篇中篇小说, 3 篇长篇小说, 14 篇随笔, 2 部电影剧本。其实瘫痪后他也曾感叹命运的不公, 也曾大发雷霆, 但病魔还是没有击垮他, 也许是母亲突然间的离开, 让他明白了“好好活着”的意义, 也许是他在文字中找到了寄托。不管是什么原因他都用他残破的躯体写完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的际遇都是自己的人生财富, 旁人没有经历过史铁生先生的苦, 自然无法写出那样触动人心的文字。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青春期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 父母的想法观念老套, 跟不上时代;不听父母的, 总是认为父母唠叨, 这些事我们都明白, 为什么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说;不理解父母, 跟父母大吵大闹。青春期人们叛逆, 张狂。

这样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不听从主观的判断, 潜意识里排斥父母的意见, 在他们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时候, 父母告诫他们的话, 就变成了对他们的压迫。父母可能稍微有一点情绪的波动都会让孩子强烈地反抗, 他们急于逃脱父母和老师的管束, 想要有自己的天地, 急于奔向自己给自己创造的乌托邦。

在很多时候, 如果父母能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跟孩子好好沟通, 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便可以解决相互间的矛盾。但是更多的青年可能没经历过史铁生的痛苦, 却有着一样的脾气, 对于父母的言论无法认同, 当他们的青春期撞上了更年期的父母, 双方关系便容易走到岔路口上。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在

我们常常在失去的时候才学会珍惜。散文里母亲走了, 他才明白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多么的不孝, 母亲已然离开, 再多的悔恨也换不回母亲再一遍的唠叨。我觉得母爱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 不管你走到哪里, 都照耀着你, 给你温暖。真正的母爱就如文章中说的那样, 会因为你的一个应答而高兴得不知所措, 会因为你敏感的词汇而绝口不提, 会为了让你开心快乐而倾尽所有。也许母亲无法为你做出什么大事来, 但是只要你要, 只要她有, 她都会无私地奉献给你。

新闻媒体上经常看见母亲为了给子女治病捐献器官, 也每天都有子女与父母不和导致悲剧的新闻。说实话, 我不能理解那些不懂感恩父母的人是怎么想的, 她给了你生命, 让你来到这个世界, 想让你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 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 她就把她生命中能给你的, 最好的都给你了, 然而人性的丑陋却常常被暴露在日光灯下。

每个人都跟母亲拌过嘴, 耍过脾气, 一不高兴扭头就走, 无非就是仗着那个人爱我们, 她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爱我们。当有一天那个人离开你的时候, 会不会难过?会不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后悔自己没有陪她多吃几顿饭?没有多回家去看看她?

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 “北漂”、“南漂”的人越来越多, 真正能回家陪母亲的时间越来越少, 都在忙工作, 拼事业, 母亲打来的电话也是说几句就挂断, 可能有的忙得连母亲的生日都忘了, 只有在春节能回家陪父母吃几顿饭, 突然想起央视那个老人做一桌饭菜, 却没有子女回家陪她吃的公益广告, 那么的现实与无情。

活在当下, 且行且珍惜

我最喜欢的一个英文单词是MISS, 它有两个意思:错过和想念, 只有错过才会想念。其实不仅仅是母爱, 生命中的许多事都是这样的, 拥有的时候不在意, 失去了才知道难过。我们不能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 但是我们可以在她还在的时候多陪陪她。她要的不多, 仅仅是你的一通电话, 你的一句思念, 你多一次的回家。趁着还年轻, 把握好每一个机遇;趁阳光正好,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团学活动主持稿 篇5

开幕词:

女:亲爱的同学们,各位师弟姐妹们 合:大家晚上好。

女: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欢迎来自各个部门的同学们的到来。男:是的,这样一个独特的夜晚,让我们相聚在这美好时刻,我感到非常荣幸成为今晚的男主持,我是。。

女:凉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校园。在这绚丽多姿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这样团学的第一次聚会。

男:本次团学活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人文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内部成员的默契,培养团学一家的凝聚力,让同学们在团学的生活丰富多彩,使刚进入团学组织的新生感受到亲切感,便于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特举办此活动,以增加团队合作性。

女: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团聚会的主要嘉宾。。欢迎你们的到来。

男;再拉开今天活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游戏规则和活动进程。主要分为热身环节,游戏环节,学生会才艺表演,整人环节,团总支才艺表演,默契大考验。

男:真的可以说我们今晚的活动精彩纷呈,让人期待哦。

女:恩,是的。说了这么多了,我们还是把时间交给我们的同学们把。下面本次团学大聚会活动正式开始。闭幕词:

各位亲爱的学弟师姐们,非常遗憾我们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了。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任然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男:那我相信,通过此次的活动,各个部门的兄弟姐妹们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也会日益变得更加默契,我相信在日后的各项工作中合作会更加顺利,也很愉快。

活学活用,力达变通 篇6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应用,其中常见的就是函数图像面积问题.通过这一问题教学和学生练习,让学生感悟函数关系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图像上的点与函数关系式之间的关联.

一、紧扣定义,合理选择

反比例函数定义中,关系式有三种表达形式:y= (k≠0),y=kx (k≠0),xy=k(k≠0),这三种表达形式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每种表达式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反比例函数面积题解答中,xy=k(k≠0)是最常用的.

例题1.如图,矩形ABOC的面积为2,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过点A,则k的值为( )

A. -4 B. 4 C. -2 D. -

本题是典型的反比例函数图像的面积问题,题目不难,但需要学生注意点A的设,由于点A在第二象限内,因此平时教学中,不少老师可能更多的是让学生记住面积和k的直接关系,然后注意象限符号,最后得到答案为c,失去让学生感受点的坐标和线段长度之间的关系的机会,尤其不同象限内,每一条相关线段和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应该强调设点A为(x,y),得AC=-x,AB=y,解下去,在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选择上,显然应该选择xy=k(k≠0).

例题2.如图,点A、B是双曲线y= 上的点,分别经过A、B两点向x轴、y轴作垂线段,若S =1,则S +S =?摇 ?摇.

本题是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做了叠加,本质上还是第一题,重点仍然是设点,找关系,如果学生熟悉了上一题,在这一题解答上,学生一定能驾轻就熟地解决好.

综上两题发现,解决矩形类问题时,第一要合理设点,并将线段和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确定好,而后合理选择表达式帮助解决此类问题,教学中老师应更多地在这两方面加以引导,为以后遇到更复杂的题目打下基础.

二、强化概念,灵活转变

如图,两个反比例函数y= 和y=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分别是C 和C ,设点P在C 上,PA⊥x轴于点A,交C 于点B,则△POB的面积为?摇 ?摇.

对比上题,发现两个题目都是叠加式图形,不过本题中是两个三角形的叠加,从原理来说,变化不大,如果在上面教学中,学生已掌握了矩形面积的解决方法,那么这类三角形面积题中,学生还是能很好地掌握解决矩形面积的基本思路,那么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重点是将△POA和△BOA的面积和两个反比例函数的k之间的关系确定好,即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2和1,那么△POB的面积就迎刃而解了.在这些题目讲解中,紧紧扣住定义和表达式,进一步强化概念,让一部分对图形感知较弱的学生慢慢体会和适应数字和点、点和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复习巩固,并对所学知识加以迁移应用.

三、强化基础,拓展提升

学习了基本应用以后,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类的面积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当然,前面的知识都是最简单的应用,遇到一些比较麻烦的要融会贯通.

如图,E、F分别是矩形OABC的边AB、BC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像经过E、F两点,且B(8,t)(t>0),△OEF的面积为12.

(1)求t、k的值.

(2)点P为反比例函数y= (k>0)图像上的一点,且P到原点的距离等于P到y轴的距离的 倍,求P点坐标.

此题从图形上看比一般的面积题要复杂,其中△OEF的面积这个已知条件是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OEF的面积不同于一般的面积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之间没有固定的直接关系,要求学生利用点的坐标表示相关线段长度,然后利用各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求解.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和应用点的坐标和线段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可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看这一类型题目.△OEF的面积可以看成大的矩形OCBA的面积减去周围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而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主要是B、E、F点的坐标,这是这种解法的最重要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多琢磨比对,尤其图形感知能力较弱的学生,只有通过题目练习,才能将点的坐标和线段长度很好地联系起来,解决整个问题就很轻松.

在学生发现这种解法比较轻松的时候,老师可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乐趣,如图,过F作FG⊥OA,通过推理发现△OEF的面积和梯形GFBA的面积是相等的,而得到E、F点坐标以后,发现求梯形的面积显然比求三个三角形的面积要简单得多,所以合理转换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转换是学生难以发现的,这里有前面提到的三角形面积和k之间的关系,还关联到两块图形重合部分的利用.

初中英语词汇的“巧学活用”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巧学活用,技巧探讨

语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交际工具, 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必备因素, 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因此, 在英语的学习中, 词汇的学习是重中之重。从理论角度上来说, 人们掌握越多的词汇量, 就能越有效地进行学习交往活动。但是, 词汇的掌握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不是临时“抱佛脚”或“死记硬背”就能学会并运用的。就如一直以来初中生学习英语“考试前突击一会子, 考试中立志一下子, 考试后放松一阵子”的现象一样, 词汇的学习没有形成严密的系统。再加上英语词汇本身数量庞大、词形变化多、一词多义、一词多用、规律性不强、选词及用词的细微差别捉摸不透, 这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增加了难度, 使得学生从内心产生抵触情绪,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下面就列出笔者平时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词汇学习中发现的几个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词汇学习盛行机械记忆, 为继续学习英语埋下隐患

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上大都存在词汇学习方法简单, 对词汇缺乏有效的认识, 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遗忘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仍逐个字母死记硬背英语单词, 这种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不仅枯燥乏味, 学生的遗忘速度也很快。显然, 机械性地逐个记忆单词的方法难度大且耗费精力多, 却没有太多的效果。同时, 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缺乏有效的认识, 再加上对单词发音、拼写规则的不重视, 因而弄不清单词音形义之间存在的联系, 不能形成高效的记忆方式, 英语课程开展得越多, 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越大, 为英语的后续学习埋下了隐患。日积月累之中, 学生会因为词汇的缺乏而丧失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只关注表面的词义理解, 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导致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低下

在通常情况下, 学生只是认识词汇并知道词汇的意义, 但对于如何运用词汇却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 单词yellow,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知道是名词:黄色、黄种人、黄色颜料、可鄙的人。其实, 它还有其他的词性和含义, 如形容词:黄色的、黄皮肤的、胆小的、卑鄙的;如动词:使变黄或发黄, 等等。脱离语境而进行单纯的词汇、词义教学, 会使学生在词汇的学习中感到索然无味, 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教学效率低下, 影响教学效果。

同时, 部分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存在问题, 即花大量时间单独讲解生词, 不重视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疏忽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 不能较好地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没有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学生在英语单词的记忆中不能将英语音标与英语单词之间建立关系, 使得音标与单词拼写脱离, 出现会拼写却不能读出来或者认识却不能正确拼写的现象。

三、缺乏理解文化内涵、文化差异的语境, 使学生学习词汇的动机不强

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大多数迫于教师的要求。在词汇学习中, 跟读、模仿或者用汉字注音, 出于依赖教师和别人领读的被动状态, 使得根据语境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猜词意对于学生而言更是难于上青天。学生认为词汇的学习就是记住如何拼写及其中文释义, 忽视了回归原文以及对词汇进行语境的体会, 不对词汇的使用方式进行总结, 只满足于表面的掌握, 忽视了对词汇深刻内涵的挖掘。鉴于此, 只有把词汇放入语境之中, 学生才能充分体会词汇使用语境的范围, 同时才会重视词汇后面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外文化的差异。

针对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的三个普遍问题, 结合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可以达到词汇学习的“巧学活用”。

四、巧用教学方法, 活化词汇学习氛围

学生词汇学习的方法简单、对词汇缺乏有效的认识以及在学习中经常遗忘的现象, 显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其次, 教师应该掌握有关学生学习心理的相关知识, 并及时总结词汇记忆方法, 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让学生克服抵触心理, 有利于师生间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1. 借助单词音节划分的方法, 使单词简单化。

一些较长的单词可以借助单词音节划分的方法, 把需要记忆的目标单词拆分成若干部分, 这样记忆单词就变得简单有效。如mango划分成man-go, internet划分成in-ter-net, dictionary划分为dic-tion-a-ry, difference划分成dif-fer-ence, 等等。

2. 巧用直观教学法, 集中学生注意力, 促进学生主动记忆。直观教学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会主动进行学习。通过展示物品、图片以及一些辅教工具展开教学, 然后通过实物进行互问互答等带动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借鉴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方式, 比如洪恩教育、新东方词汇教学等。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进英文对话的电影片段, 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 鼓励学生课外利用Internet观看这些原版的生活化的英文电影。

3. 适当利用表扬、批评手段, 灵活组织英语词汇的相关活动。

适当组织英语词汇的竞赛活动, 学生会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样不仅扩充了学生的英语词汇, 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 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制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在短期目标的逐步完成中, 长期目标就随之实现。制定短期目标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不会出现盲目现象, 短期目标的完成也能增加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信心。同时, 教师结合遗忘曲线的规律制定适时的复习计划, 让学生在有条不紊之中进行学习与复习, 加强英语词汇的记忆。

五、巧用词汇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形成词汇的网络结构

注重词汇之间的联系, 运用构词法教单词。词汇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有的语音相同、形式相同、同义或近义, 有的是相同词缀, 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 让学生主动参与词汇内在联系的总结。比如:单词中有“ow”的词汇总结:bow-slow-snow-below-low-blow-row-flow-sow-grow等, 这样进行学习, 在学生已有的横向联系中加入纵向思维, 横纵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英语词汇的网络结构。

六、灵活借用文化内涵、文化差异, 促进学生对于深层词义的理解

教师在课文教授中应该注意把单词回归原文, 体会单词在前后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挖掘单词的深刻内涵及其应用。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场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词汇在语境中的应用。同时, 教师还应注意词汇背后不同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及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别, 如红色在中外文化中的差异。在中国, 过年或者男娶女嫁时都要贴大红喜字, 新人要穿红色礼服来传达吉祥、喜庆;而在西方国家, 红色则代表着禁止、残暴、流血, 又象征着紧张、危险、革命暴力, 等等。只有结合语境并了解文化内涵及其中外文化的差异, 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游刃有余。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落实, 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应在注重英语词汇教学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实际的英语词汇学习情况, 让学生能灵活运用英语词汇。

参考文献

[1]倪建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巧学巧用”的技巧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5) :75.

[2]崔海燕.关于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齐春婷.双重代码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郭仲琰.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3.

[5]高冬华.关于初中英语词汇合作学习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学活历史 篇8

家长的尴尬:孩子不识“二类字”:在一次家长会上, 一位家长颇为困惑地对我说:“老师, 我们家的孩子有许多生字都不认识。课后田字格里的字认得还不错, 但是两条绿线里的字基本上读不出。”

教师的尴尬:教, 还是不教?二类字不要求会写, 只要求会认读。但是,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 学生并没有真正会认读这些字。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 面对大量的“二类字”, 我们是教还是不教?教吧, 课堂时间不充分;不教吧, 学生的识字目标又不能实现。在不同的学段, “二类字”教学是否应该有所区别呢?

二、“二类字”遭遇尴尬的原因

1.教师的教, 让学生雾里看花

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 并没有真正深入思考过“二类字”的教学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 “二类字”的出现就像昙花一现, 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一类字”的教学上。上课时, 我总是先教学田字格里的生字, 如果有时间的话, 就把“二类字”读一读, 也仅限于读一读而已。课后, 学生也几乎没有反复地认读这些生字。

2.学生的学, 让学生水中望月

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由于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教学“二类字”, 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生字的时候, 也是囫囵吞枣。在课堂上, 他们匆忙地跟着老师读了几遍;课后, 他们几乎想不起来再来读一读。朗读整篇课文的时候, 也并没有对这些生字加以关注。

3.家长的扶, 让学生可望不可即

“二类字”识记比较困难的学生一般在学前教育中识字量就很少。虽然大部分家长都有提前让孩子识字的意识, 但是识字量每个孩子还是有区别的。还有一小部分家长因为自身原因没有给孩子进行提前识字或者就随便孩子识多少字, 从而使这部分同学在识字时 (特别是“二类字”的时候) 显得特别困难。

4.标准的高, 让学生无所适从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学生认识16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其中800个左右是“二类字”, “二类字”只识不写。从数据上看,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很大, “二类字”的比重很大。毫不夸张地说, “二类字”学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二类字”只识不写, 要求看似简单, 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学生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正确、快速地实现对这些“二类字”的再认。

三、解决“二类字”教学困境的 有效策略

结合2011年版新课标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新要求, 要想突破“二类字”教学的困境, 我们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具体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落实分段目标。

1.第一学段:形象化教学, 注重 兴趣培养

学生在第一学段需要认识800个左右的“二类字”。这在三个学段中的任务是最重的。结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通过解读学段目标, 我认为:在低年级, “二类字”还是应该教的, 只是教的方式要更形象化一些, 重在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 趣味识字, 举一反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低年级的孩子尤为适用。我们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耳、脑、手等多种器官参与识字。如在教学“碧”这个字时, 我将它分成“王”“白”和“石”三部分。由此, 学生编出了一首儿歌来记这个字:王家白小姐, 坐在石头上。这样一来, 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 也记住了字义。形象生动, 有意思, 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很高。

(2) 动手演示, 形象识字。在学习“叼”这个字时, 我把大拇指和食指并在一起, 一碰一碰的, “小朋友快看, 这就是小乌鸦的嘴巴。”然后我用手指夹住小石子, 告诉同学们: “同学们, 乌鸦用嘴巴夹住小石子, 这就是‘叼’。”我接着出示生字卡片“叼”, 学生齐读。就这样学生在动手的演示中识记了“叼”字。

2.第二学段:“半扶半放”式, 重 视方法引领

从本学段的目标来看, 要求认识的“二类字”只有100个左右, 但是课外阅读的总量却从5万字上升到了40万字。有了第一学段识字方法的积累, 本学段的识字策略应当倾向于“半扶半放”式。

(1) 造字识字, 触类旁通。汉字多为形声字, 对于形声字, 我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音义结合的特点来识记。虽然说“一字认半边, 错上天”, 但是有时候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生字来识记新的生字, 也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如教学“江”字时, 我告诉学生:三点水旁的字都与水有关系, 那么猜一猜:“海”是什么偏旁?“湖”呢?猜对了之后, 学生特别开心, 也记住了这一类字的特点。这样, 学生就会自主地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和新的字结合起来。时间长了, 他们就会掌握很多的识字方法。

(2) 读写结合, 强化记忆。一类生字学生之所以记得好记得牢, 是因为将读、写、用相结合, 将字的音、形、义结合, 强化了记忆效果。课堂中我有时把生字做成水果状, 把它们挂在“果树”上, 用摘果子的游戏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积极记忆;有时把生字卡做成鲜花形, 做“采花朵”的游戏, 让学生积极动脑筋, 想办法, 记忆字形。

3.第三学段:自主识字, 提升学 生独立识字能力

本学段“二类字”的任务并不重, 重的是课外阅读量。海量的课外阅读, 必然要求学生的识字量随之加大。本学段的“二类字”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随着阅读量的增加, 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量都会得到提高。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及时引导、及时鼓励、及时督查。

(1) 评价激励, 及时反馈识字信息。我试着让学生分阶段汇报自己的识字情况。我常这样问:“谁今天又认识了新的字啦?上来读给大家听听!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吗?”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走上讲台, 哪个学生不是喜滋滋的?我们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评比活动, 如在班级开展评选“识字小能人”“识字小标兵”“识字小老师”等活动。我们还给这些孩子准备了丰厚的奖品, 如生字卡片、课外读物等。如此, 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就一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课后识字的兴趣。通过以上这些方法, 我们感觉到孩子们识字的能力提高了, 识字的效果也好多了。我想, 孩子们的天性是爱探究的, 只要遵循他们学习的规律,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就一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 课外阅读:学了用, 用中学。韩兴娥老师在《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一文中, 对学生的识字与阅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论证。在她看来, 学生可以在海量阅读中快速提升识字量。在我市的阅读工程中, 分年级推荐了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指导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阅读活动, 学生的识字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那么, “二类字”的教学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例说乘法公式的活学活用 篇9

一、题目变形, 套用公式

有些题目, 虽然不能直接运用某一公式, 但它以某一公式为基础, 能从中看到某一公式的“影子”, 这时, 一般的做法是把题目进行适当变形后套用公式.

【例1】计算 (x+y) 2 (x-y) 2 (x2+y2) 2.

分析:先将原式中乘方的积化成积的乘方, 再用公式.解:原式=[ (x+y) (x-y) (x2+y2) ]2

【例2】计算 (2+1) (22+1) (24+1) (28+1) .

分析:因为 (2-1) =1, 所以, 前面配上因式 (2-1) 既不改变原式的值又能连续运用平方差公式.

解:原式= (2-1) (2+1) (22+1) (24+1) (28+1)

【例3】计算20002-1999×2001

解:原式=20002- (2000-1) (2000+1)

二、公式变形, 活用公式

熟练掌握乘法公式后, 可以把公式合理变形并灵活运用.常见的公式变形有:

【例4】已知 (x-y) 2=5, (x+y) 2=7, 求xy的值.

【例5】已知x+y=5, xy=3, 求 (x-y) 2的值.

【例6】已知

三、把握特征, 推广公式并运用

掌握了课本上的几个公式后, 注意对公式进行推广, 这样既深化了所学知识, 又能为解题带来很大方便.常见的推广公式有:

【例7】已知a3+b3=9, a+b=3, 求ab的值.

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活学活用 篇1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即:只要是符合这2个特定条件特征的资产, 就是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第一个特征“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 是指固定资产要有用。如果是无用的废物, 或者已经不能生产商品、提供劳务, 或者已经不能出租, 或者已经无法运用于经营管理, 虽然持有并属于企业所有, 也不能确认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第二个特征是“至少可以使用一个会计年度以上”。在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中, “会计年度”的概念一般是指一年, 也有使用“一个营业周期”的概念。“营业周期”一般是指一个企业从产品投入生产经营, 资金流出开始, 到销售收入实现, 回收资金为止, 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的资金链时间。

使用寿命, 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 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在现实条件下, 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情况和条件的变化, 可能会提前报废, 或者弃置不用, 或者面临停产、大修检测不用, 或者发生毁损等情况, 实际使用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需要预先估计。一旦使用条件发生变化, 核算管理方式和内容也会跟着变化。

二、固定资产的判断条件标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固定资产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和计量: (1) 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一个条件明确了使用固定资产的意义, 即:使用固定资产, 其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很可能”是一种主观的预计和估量, 是一种定性考虑, 表明的含义是固定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好处。第二个条件是从会计上确立了固定资产核算入账的前提, 即:其成本计量需要客观真实的原始凭证支撑。计量的成本不是纯粹主观预计的成本, 是真实发生的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以一定单价金额为标准进行判断确定固定资产:企业一般规定在2 000元以上,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规定在500元以上。对于单位价值较小, 表现为大量同类或同批, 属于某个单位主要使用的物品或器具, 可以长期周转使用的资产, 如图书馆里面的藏书, 也可以判定为固定资产。还有一些资产, 由于性质特殊不可复制, 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意义或者收藏价值, 也应该判定为固定资产, 如文物古董等。

三、案例分析

例:某麦当劳餐厅购置一批电动车和自行车, 用于外卖送货使用。假设:电动车购买价格为每台1 400元, 自行车购买价格为每辆300元。请问: (1) 电动车和自行车是否应该确定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 (2) 电动车和自行车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与否, 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

分析:电动车和自行车都用于外卖送货, 属于正常生产经营持有;正常情况下完全可以使用1年以上。满足固定资产“特征”的2个条件。电动车和自行车外卖送货取得收入, 都归属于麦当劳餐厅, 直接流入了企业;购买价格确定, 也就是说:成本可以明确计量。满足固定资产“确认”的2个条件。所以, 电动车和自行车都可以确定为麦当劳的“固定资产”。

电动车和自行车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最大区别是:电动车购买价格相对较高, 自行车购买价格相对较低。是否都有必要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呢?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管理现实问题。笔者提供如下3个不同的思路讨论, 以开拓读者视野, 增强管理者实际工作的管理决策能力。

思路1:电动车、自行车如果都作“固定资产”, 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计提折旧, 并逐年按月分摊核算成本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当期成本费用相对较小, 利润相应提升;如果都不作为“固定资产”, 所发生的费用在购置当年直接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当期成本费用相对较大, 利润相应降低。

思路2:假设麦当劳餐厅做出了如下合理的判断决策:考虑到电动车价值相对较高, 作“固定资产”;自行车价值相对较低, 不作“固定资产”。

思路3:假设麦当劳餐厅做出了如下合理的判断决策:考虑到电动车和自行车单位价值都比较低, 没有达到一般确定固定资产2 000元的价值标准, 都不确认为“固定资产”。

四、案例的现实管理理念拓展分析

对于麦当劳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 法律和理论上都是很明确的。为何在企业管理现实中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笔者给出的答案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应该是对公司全局具有战略发展的眼光, 并采用合适的战术去达到企业目标。笔者提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3种思路, 实质上体现了管理者对当期损益思考的角度不同, 相应选择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注意上述选择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并不违背《企业会计准则》, 由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不同, 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不同, 当期生产经营成果迥异。笔者针对案例, 提出2个趣解, 以飨读者。

趣解1: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何划分?以此解说麦当劳案例。收益性支出是指受益期间在一个会计期间或一年内的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间超过一个会计期间或一年的支出。由于受益期间不同, 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收益性支出一般在发生的当期全部计入成本费用;资本性支出需要按照受益期间分配计入成本费用。有时候, 企业发生的某些支出, 实际受益期间可能不太好准确判断, 或者受益期间虽然超过一年, 由于金额小, 如果计入资本性支出, 其核算和管理繁琐, 没有必要。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人为划分一个区分的标准, 一般是以“金额标准”区分并确定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假定麦当劳管理者确定的金额标准是1 000元。电动车的单位价值超过了标准, 自行车的单位价值没有超过标准, 则可以把电动车归类为资本性支出, 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自行车作为收益性支出, 直接在购买的当月作为成本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趣解2:用“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解说麦当劳案例。“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会计必须按照经济业务的实质性表现进行确认和计量, 不能按照外表形式 (法律形式、合同形式等) 核算。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实质性表现都是用于外卖获取收入, 外表形式都可以超过一年长期使用, 都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从价值形态看, 某项财产如果价值较低, 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在实质上是增加了核算工作量, 是不合理的一种人力浪费行为。结合麦当劳的实际情况, 可以把电动车作为固定资产, 而自行车作为周转材料核算管理。

参考文献

先做后学 依学活教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前置性;探究

前置性学习(The Pre-study)是课程标准中生本主义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依靠自己,教师应做到无为而为,帮助须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过程中深化理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多让学生在先做后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带着问题自觉质疑和积极探究,更利于活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过程中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一、作业布置应“深入浅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差异发展需求

前置性作业布置更多注重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与激情,让学生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以质疑思考推动问题探究,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习的好奇心和快乐感。

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遵循“低切入、拓背景、重发展”原则,让学生在一定的导学案例引导下主动尝试和积极探索。低切入,就是围绕课程知识要点,突出重点筛选和难点破解方法,降低学习起点,让学生在自我主动研读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拓背景,就是要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背景素材,鼓励他们在自我主动搜集和研读的过程中有效整合相应的自愿,明确学习目标方向。重发展,设计相应的探究性情境,多给尊重学生的想象差异,给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目,让他们能根据原有知识进行创新。

作业布置的深入浅出,能使得学生在根据自身学习实情进行主动预习自学,深化理解感知。例如,在译林版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的“Story time”作业布置中,不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最喜欢的季节,就“I usually do in …”等来表现自己的实际生活。同时,可要求学生围绕:Can you tell us characters about every season?和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your favourite season表达自己的阅读感知。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根据自我预习和生活实际,围绕“The beautiful season”主题,创设手抄画报,帮助他们延伸阅读感知。

二、作业布置应“趣味盎然”,满足学生多维度开放性探究需求

让作业富有情趣,帮助学生在自我探寻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与集中力,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参与问题探究。布置趣味性的作业,能使得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实践证明,前置性作业突出趣味性,能使得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尝试转变。设计的作业应该体现丰富性、新颖性和开放性特点,真正发挥作业的导学导思功效。作业的内容应丰富多彩,从学生感兴趣、热衷的内容中找出可练习的素材,让作业体现多样化。作业的形式应该新颖,方式富有创造性,如口头的、书面的、绘图的、表演的,让作业不再变得死气沉沉。增加开放性和发展性的作业,建议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主动探究,让他们在各抒己见和言无不尽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乐趣。

兴趣化的前置性作业,更能深受学生的青睐。例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Story time”作业布置中,不妨设计一定的情趣性作业,建议学生按照Su Yang、Su Hai、Mike等人物对话,自选角色,就“Which clothe do I like best?”来提出自己的相应观点,帮助他们丰富认知思维。同时,可要求学生就时装的搭配和化妆等,自我搜集相应的素材,帮助他们开阔视野。

三、作业布置应“合力而为”,满足学生团结协作实践生成需求

英语交际性和工具性要求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尝试运用实践、体验、互动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作业不再是个体的自我思考探索,更多倾向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彼此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提升语言表达运用技能水平。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课程知识要点构成,应实行个人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原则,让学生在相互探索的过程中主动求解和消除疑难。在作业布置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喜好习惯,多给他们自由组合团队的机会,建议他们就作业的内容,明确小组的学习方案、成员责任等,帮助他们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感知。最终通过报告、调查、作品等形式来展现他们的探知成果。

如上所言,英语前置性作业布置应在体现低入、趣味、合作、开放化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和认知需求,引导学生在导案助学和活化内容的前提下,主动先练后学,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带着问题主动思考探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夏正兰.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设计之我见[J].中学生英语,2014(35)

巧学活用让古诗文教学更有效 篇12

一、欣赏品味、多元解读

古诗文的欣赏品味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以审美为主导,感知、理解、体验、想象等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多种心理活动共同参与的过程。

(1)尊重多元解读,聆听不同声音。古诗创作年代久远,语言又绝对凝练,因此,学生要欣赏品味古诗文,应该是同诗文之间的自然融合,同社会历史环境之间的平等对话,同诗人之间的个性交流。例如,教学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对于“醉”字的理解,有学生理解为苏轼生性豪放,好饮酒作诗,这首诗是诗人在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也有学生认为苏轼在望湖楼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陶醉于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便写下了这首诗。我觉得学生说得都有理,两种理解未尝不可。

(2)巧妙点拨引导,还原诗文意境。在古诗文教学中,学生拥有和古诗文“对话交流”的主动权,拥有对古诗文多元理解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教师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因为自由放任对话、盲目任意理解是不可取的,那样会丢失古诗文的艺术内涵和情感魅力。所以教师的巧妙点拨、智慧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具体可通过在“诵读体味”中点拨,在“咬文嚼字”中领悟。

二、拓展延伸、积淀底蕴

(1)拓展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写作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如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王维在异乡生活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安石则因思乡之切,睹春风问明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远在他乡,不能与故乡的亲人团聚,也只能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宽慰自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教师在教学时,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逐首教学, 可以资源整合,主题凝聚,这样学生不仅积累得多,对同主题的诗文理解得也更通透。

(2)延伸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纽带,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如在教柳宗元《江雪》后,出示的张志和《渔歌子》对比起来学习,更便于学生把握这首词的主旨。一个是寒江垂钓图,一个是春雨垂钓图,通过诵读比较出同是垂钓图,意境却截然不同,更好地体会出《江雪》中诗人万分孤独的心情。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多了一种比较阅读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而且还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真是一举多得。

(3)挖掘同一诗人的作品。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及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学习这位诗人的其他诗篇,有机地融合在学诗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写作风格的把握。如教学古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后,还可以学习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愤》等。细细品读这一组爱国诗,学生就会知道陆游为什么临死前还要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就不难体会陆游心中雪耻御侮,收复失地的迫切。

三、调动感官、激活课堂

(1)挥笔作画,再现意境。绝大多数的古诗都有很好的意境,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叙事喻理。学生通过读中悟情,读中明理,头脑中或深或浅地形成了一幅或多幅图画。如果教师能激励学生把头脑中的画用笔画出来,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原诗内容的理解,而且得到了美的熏陶。如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让学生想想如果概括诗意作画,要画些什么?学生仔细揣摩后,知道要画稀疏的篱笆,一条狭长的小路,树上只能画些小叶,树下要画一些落花,蝴蝶高处可以画,菜花丛中就不要画了,诗上说“飞入菜花无处寻”……浓浓的诗情画意把课堂衬托得古韵十足,学生的想象展翅飞翔,学习兴趣尽情释放,绘画给予课堂的魅力正是教师求之不得的。

(2)即兴表演,演绎诗情。在古诗的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完成,学生新奇感减弱,注意力分散,教师应在此时抓住学生的表现欲,设立一个兴奋点,在表演中把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在《游园不值》这首古诗即将讲解完的时候,我让学生扮演诗人叶绍翁,刚开始一个调皮的孩子表演得不是很到位,学生们就议论开了:“古代的人走路不是这样的,应该很慢。”“地上有青苔,应该走得很小心。”“文中说是‘小扣’,应该轻轻敲门, 不应该敲那么重。”这时,我插了一句,“仅仅是因为柴门我们才不能很重的敲门吗?那我们教室的门那么牢固,就可以敲得很重了吗?”学生马上领悟出叶绍翁很有礼貌,还有一个细心的学生提醒注意脸上的表情,诗人一开始是很失望的,然后看到了一枝红杏很惊喜……此时,叶绍翁已在学生的胸中化为鲜活的形象了,学生们个个都处于跃跃欲试,呼之欲出的状态之中,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诗意。

四、学以致用、收获喜悦

新课标指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认为如果学生在积淀文化底蕴的同时,还能学以致用,那么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会更持久。为了帮助学生走出古诗词名言佳句的机械记忆,我动脑编写一些便于意义识记的练习,诸如“月亮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色,请列举诗句。”“《游园不值》和《题西林壁》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什么?”让学生做一些古诗填空题,不仅能使学生识记诗句,还兼顾理解和欣赏,也激发了学生学古诗,运用古诗的兴趣。

上一篇:警务应用下一篇:行政执行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