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产业资金(精选3篇)
集合产业资金 篇1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未富先老”的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养老问题都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产业的逐步发展趋于市场化, 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目光, 而保险公司也开始了对保险资金介入养老产业的研究。
一、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在国外, 没有“养老产业”或“老龄产业”的提法, 只有“银色产业”和“健康产业”的概念, 因此养老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概念。在我国, 养老产业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一) 我国老龄人口现状。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 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 目前趋于加速发展, 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特征。据统计, 我国老龄人口2010年达1.74亿, 约占总人口的12.78%, 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达到2, 132万, 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 而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 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 约占总人口的18%。
(二) 我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从年龄层次上来看, 一般年龄越大, 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也就越多, 趋向于机构养老的比例也就越大。根据对成都城区老年人的调查, 愿意到养老院的老年人中80岁以上的占51.5%。
从家庭结构来看, 空巢化加速, 失能老人增加。而独居老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要高于其他家庭结构的老人。据调查显示, 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 300万, 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 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产生了对养老市场的潜在需求。
从我国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来看, 主要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 而老年人需要更加专业的医疗护理、保健, 需要文化、娱乐、体育等精神生活, 需要问候、谈心、咨询和热线服务等精神慰藉服务。因此, 需要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提供差异化的养老服务, 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从老年人的购买力来看, 老年人处于家庭周期的空巢期, 子女已成家立业, 经济负担较轻, 老年人这些收入和积累基本上可以用于自我消费。因此, 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购买力强劲。
(三) 养老产业供给分析。
养老产业供给乏力。截至2008年底, 我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 623个, 养老床位245万张, 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 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 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同时, 老年消费品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外, 从养老服务队伍来看, 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 其中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
二、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的可行性
投资养老产业拓展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国家老龄委的数据显示, 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已超过1万亿元, 而当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总价值却不足1, 000亿元。供需差距给养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投资价值, 为保险公司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机遇。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保险资金投入养老产业, 还可以充分发挥保险在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为老年人提供增值服务, 完善养老产业链的发展。
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有着很好的契合点。养老产业资本回收期长、回报率低使其不能很好地吸引追求短期资金, 最终因资金不足而发展滞后。保险资金的规模性与长期性, 恰好符合养老产业的资金要求, 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血液。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养老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还可以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此外, 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也具有内在优势, 能创新产品和服务。如提供长期护理保险等, 现实养老产业与商业养老保险的联动发展, 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服务。
保险资金投入养老产业符合国家相关政策。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新《保险法》第106条明确指出:“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不动产”, 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参与养老社区的建设开辟了通道。2009年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泰康人寿的第一个养老社区投资试点项目;2010年底“合众人寿健康社区”也在湖北武汉蔡甸区投入建设;中国人寿也在积极备战投资养老产业。
综上所述, 保险公司参与养老产业建设既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也有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资源的对接整合, 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能。
三、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一) 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面临的困难
1、传统养老意识的束缚。
因为长期受家庭养老观念影响, 部分老年人固守家园, 宁可受空巢寂寞之苦, 也没勇气走出家庭到养老中心等机构安度晚年。传统的养老意识制约了老年人对养老产业的需求。
2、尚无投资养老产业政策优惠。
我国老年人虽然具有一定的购买力, 但是购买力之间的差距较大, 尤其是城乡之间。而养老机构入住费用较高, 尤其是中高档的养老机构。这就需要制定符合我国老年人消费水平的价格。同时, 养老产业的福利性和微利性使投资收益偏低, 而在我国养老产业的投资尚无政策优惠,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投资热情。
3、专业人才的缺乏。
我国能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人员, 尤其是护理人员匮乏。而保险公司在养老服务人才方面也无相应的人才储备。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 全国最少需要1, 000万名养老护理员, 而目前我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才2万多人。
4、投保人与保险人信任机制的缺乏。
与一般性的商业养老地产不同, 保险公司的养老院中老人的生活成本是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享受保险公司服务的老年人将其前期工作收入的一部分资金购买了养老保险, 但老年阶段在保险公司的养老院生活的每一天的花费都将是保险公司养老保险金的支出。从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出发, 投保人难以确信保险公司会尽力使自己老年时在养老院的寿命太长。所以没有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彼此信任的机制, 对涉足其中的保险公司而言, 广阔的商业养老地产市场仍然是海市蜃楼。
(二) 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对策建议。
为了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应该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
加大宣传力度, 让社会各界, 尤其是老年人充分认识到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现实意义。老年人应摒弃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 转变观念, 从思想上接受在专业的养老机构安享晚年, 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出台养老产业优惠政策。
保险资金是对投保人的负债, 需要实现保值增值, 而养老产业的福利性和微利性热点制约了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的热情。因此, 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老龄产业的扶持政策, 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为其保驾护航。养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需要逐步完善与养老产业投资和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推进“发展商业化老年社区”等相关政策出台, 使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有法律保障。
4、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
我国养老产业的服务人才匮乏, 尤其是护理人员。为了满足社会养老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开展资格证书培训, 实行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 设置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岗位, 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保险公司为投资养老产业也应做充分的人才储备。
5、建立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信任机制。
建立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信任机制是保险公司发展养老产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借鉴国外经验, 引入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外的第三方, 一方面可以保障投保人之前所缴纳的保险费的安全性, 并且在养老时能够享受充足的保障;另一方面第三方的引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如荷兰国际集团 (ING) 设立养老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并在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等地试验建立老年社区, 而老年社区的管理则交由第三方的Horizon Bay和Ultimate Care两所老年公寓管理机构来运营, 使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摘要: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产业的逐步发展趋于市场化, 吸引了保险公司的目光。本文基于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状况, 分析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的可行性、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
参考文献
[1]李昕旸.我国商业保险在老年产业中的商业机会探究[J].保险研究, 2011.5.
[2]祝向军, 董琳.论保险公司和养老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 2011.2.
[3]王俊芳.试析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 2010.16.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审计研究 篇2
一、专项资金的审计内容
专项资金批复的审定流程:项目申报部门按照规定提报项目,审计部门及时对申报相关文件进行批复,之后要对项目的实际资料进行核查,去报项目资料真实有效,并且确保该项目是否符合专项资金投入标准。予以答复。
专项资金的投入主要是激励、引导社会相关企业对文化产业进行资金投入,扩大文化产业的规模,从而有效推动文化经济结构变革。在专项资金的申报环节中,申报项目是否符合专项资金头投入成为一个重要的审核点。对于虚假项目申报的文化产业相关单位予以严惩。
资金管理分配环节中,管理部门对资金的统筹安排上,必须符合专项资金使用条件,并且在各个项目之间的配额问题上,遵循重点优先、专款专用的原则。优先支持发展势头高,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文化产业项目。着重发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
专项资金批复下发后,项目的实施过重监督尤为重要。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项目发展,在申报企业运用该款项的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效果做到跟踪监控,并对项目的运行情况作出综合评价。重点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专项资金对项目发展的影响。
政府财政部门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款项的财政预算要做到详尽、科学、目标明确、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预算草案的合理编制。政府财政拨款要做到公开透明,并且要符合文化产业需求,还要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在资金拨付的重要环节,政府财政部门必须按照核定的项目安排,根据预算下拨程序进行拨款。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必须做到财政专账制度,拨款按照流程,结余资金做好备案,转至下个年度使用。
二、审计档案的关键作用
审计部门为维护国家财政秩序、保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做好审计职责离不开审计工作中涉及到的档案文件。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真实记录,详细记录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的职责和执行情况,同时也记录这审计部门所审计的工作内容。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法规法案管理该档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档案管理制度至关重要。良好的档案管理制度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规避工作风险。
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就包含审计档案。审计档案是根据审计实践,做出的详细的、真实的工作记录档案。它反映了整个审计工作过程,是审计工作的历史重现,也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结晶。近年,审计工作趋于繁琐,而审计档案的应用几率大大提升,审计档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审计工作三十年历史成长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档案记住了三十年中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变化,记录了审计工作的逐渐成长,同样记住了在国家建设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工作成果和审计工作领导班底的逐年成长。
三、审计保障
(一)多方审计
在当前审计保障体系中,审计工作必须做到全面、高效。工作中从多方面发现问题,经过认真的分析,从各方面着手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针对审计
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属于社会保证类资金,在当前保障体系下,对该资金的审计工作一定要真实可靠,合法合理。并且记录其资金性质、金额、使用方向等。全面记录掌专项资金的总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针对性的审查审计工作。
(三)审计方式
根据国情需要,我国的审计工作适合“上审下”、“交叉审”,这能有力的解决审计档案记录工作繁琐问题。而且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相对全面、可靠。这种审核方式对整合审计资源很有效。
(四)审计人员素养
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很重要,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各种定期培训体制,保证审计人员素养的提升,并且更新审计工作的相关知识。同时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也要做到正确的教育引导。在行使审计权利的同时,做到应尽的职责。
(五)辅助审计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渐成熟,审计档案的日积月累,审计工作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在浩瀚的信息流中,想要找到需要的信息内容十分麻烦,这就需要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来达成目的。有计算机辅助的介入,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分类、存储和提取都显得方便简单。而数据的分析效率更是大大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预案启动后,大大提高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更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变迁,审计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文化产业资金管理使用中,审计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安全。为未来的国家发展护航扬帆。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很多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文件、预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加强文化体制相关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各地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划出一定份额的发展基金,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引导社会经济效益突出的文化相关企业的重要项目。扶持鼓励资金的不断增加,地方相关审计机关同时展开了一些列对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确保资金透明度,资金使用得当,资金收益稳定。这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专项资金,重点审计,监管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萍,赵鹏.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内容[J].理财探讨;2013(7):88
[2]欧阳卫红,张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问题浅析[J].理财监督;2014(24):37-39
高校产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探析 篇3
一、我国高校产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
任何一种资金管理模式都各有利弊, 对于高校产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就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产业集团的实际情况而言, 相对“集权式”资金管理模式为最优。
(一) 高校产业集团正处于发展初期
目前, 由于高校产业处于特定的环境, 其发展过程必然受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影响。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很难得到集团内其他成员企业的认同和贯彻执行, 各成员企业在资金配置和市场定位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 没有达到规模经济, 分权式管理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 集团依据产权关系, 对各下属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集权管理, 迫使下属公司在其所划定的范围内开展财务活动。但是出于调动下属公司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考虑, 集团应将下属公司的一些日常财务活动管理权下放给下属公司, 而将涉及下属公司发展前景乃至影响整个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 (如重大投资权、重大筹资权、重大资产的处置权、资本金变动权、财务机构的设置权、财务经理的任免权及预算的审定权等) 集中于集团, 以实现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监控。通过适当的分权, 还可以使集团的财务人员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整个集团的战略管理。
(二) 集团下属成员企业的财务活动尚不规范
就单个企业而言, 我国高校产业集团正处于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时期, 尚未真正建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尤其在财务活动中, 由于受高校环境及集团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 加之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于是便出现了诸如盲目投资、随意挪用资金和私设账外账等行为。所以, 由这些企业所组成的高校产业集团必须采用权力相对“集权式”管理模式, 将下属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集中于集团, 由集团通过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来规范下属公司的财务活动。
(三) 互联网的普及为实现集团财务的相对集中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集团要对下属公司进行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 必须及时取得下属公司的相关财务信息, 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在我国, 大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 而且集中式的财务管理软件或者网络财务软件正在得到大力推广这些手段无疑加快了企业间信息传递的速度, 集团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下属公司的财务状况, 为其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信息保障。
二、高校产业集团相对“集权式”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
高校产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 应具备以下功能:投资中心功能、价格转移中心功能、成本预算与控制中心功能、融资中心功能、合理避税中心功能和避免汇率风险功能。因此, 构建相对“集权式”资金管理模式可以采取如下实施与操作策略:
(一) 通过必要的财务制度加强资金管理
1、银行账户管理。
针对目前高校产业集团出现的下属公司私自开设银行账户、截留现金的问题, 集团应加强对下属公司开户的控制, 下属公司在银行开户经集团统一审批, 所开账户必须由集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2、现金预算管理。
为了使现金管理变被动为主动, 克服短期行为, 集团应通过整体预测, 对集团以现有资金能做多大的经营规模, 需要多大的融资规模可寻求的资金来源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财务部门而言, 则要随时掌握每一个时期和时点可以运用和必须支付的现金。
3、筹资管理。
集团在现金预测的基础上, 研究集团资金来源的构成方式, 选择最佳的筹资方案。下属公司所需资金由集团财务部门在集团内部筹集, 不得擅自对外筹集。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借助价值规律, 实现集团内部资金有偿使用, 即下属公司向集团借款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二) 组建资金结算中心, 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对高校产业集团而言, 集团只有控制下属公司的财务收支, 资金的流动, 才能使下属公司按照集团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多种实现方式,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在集团设立资金结算中心。作为集团内部的一个独立部门, 结算中心全面负责集团内所有成员企业资金管理其功能为:
1、结算功能。
集团内部成员企业统一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账户, 由资金结算中心以一个账户对银行办理集团内部企业的资金结算业务。
2、内部监控职能。
这种统一结算模式为各成员企业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提供了保障, 使集团能够有效控制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收支, 及时掌握各下属企业的资金状况, 便于集团进行调控。
3、资金融通功能。
资金结算中心以吸收存款的方式将集团内部各企业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 再以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分配给集团内需要资金的企业, 从而既满足部分企业的需要, 又减少资金的沉淀, 可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相互调剂余缺,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高校产业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而且有利于明确集团与下属公司各自的责任与权利, 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为了搞好预算管理, 应在集团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 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和组织实施及调整。在编制预算时, 一般宜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 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提出预算目标, 并将其进行分解下达给各下属公司, 各下属公司结合自身情况编制预算草案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下属公司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和审核, 并召集各下属公司的经营者进行预算的协调与调整, 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集团的各级预算部门可通过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实施适当的激励措施来保证各级预算目标的完成。若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需要调整的情况, 则须经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预算管理委员会还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来对各下属公司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据以奖惩。
(四)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财务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为了实现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监控, 可依据产权关系, 以出资人的身份向其下属公司派出财务总监。作为集团派出的监督者, 其主要职责是:监督下属公司的经营管理策略, 特别是财务政策是否符合集团的总体战略, 一旦发现下属公司经营者的行为损害了下属公司或集团的利益时, 有权责令其立即纠正;监督下属公司是否建立并执行了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批准或否决下属公司重大的投、融资决策;将影响集团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向集团董事会及时汇报;对下属公司财务人员的上岗资格进行审查并报集团备案以及集团赋予的其他权力。财务总监应是下属公司董事会成员, 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 是集团与下属公司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为了保证其相对于下属公司的独立性, 财务总监的人事关系、工资、奖金和津贴应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和发放, 而且应该实行财务总监定期轮岗制。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不但可以使集团整体战略方针在下属公司得到较完全的体现和贯彻, 而且能够规范下属公司的财务活动, 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有利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集团应对下属公司财务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 由财务总监审查其上岗资格, 并报集团备案。应注意的是, 财务总监只是集团派驻下属公司监督经营情况的监督者。下属公司为了开展财务工作, 还应有其自己的财务主管, 该财务主管对下属公司的经营者负责, 并不受财务总监的直接领导。
(五) 通过财务软件, 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与控制管理
采取这种方式能够较好的解决成员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控制不利的问题。集团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统一的财务网络软件, 条件许可的高校产业集团, 可以上线SAP财务软件或自行开发符合集团自身特点与要求的ERP内控软件系统, 适时掌握各下属公司经营与财务情况, 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 通过相对集中管理, 实现高校产业集团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高校产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高校产业集团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形式、成员企业所在地的外部环境以及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等因素。因此, 我国高校产业集团只有采用相对“集权式”资金管理模式, 才能改变资金分散、管理失控、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的局面, 实现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1]李剑.邵康英.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与结算中心的比较[J].上海会计, 2002, 12.
[2]颉茂华.建立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机制[J].财会月刊, 2001, 8.
[3]黄梅香.谈谈企业集团财务结算中心的有关问题[J].财务与会计, 1999, 2.
【集合产业资金】推荐阅读:
产业发展资金申请06-02
产业园资金管理办法05-20
关于申请产业扶持资金的报告06-30
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绩效审计论文11-26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教案07-24
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08-26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05-25
长沙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10-14
集合函数10-16
集合运算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