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平台管理

2024-05-14

多级平台管理(共6篇)

多级平台管理 篇1

0 引言

近年来,全球化石能源供应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推进节能减排逐渐成为国际共识。随着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和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构建统一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对庞大的能源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已成为电力企业进一步优化电力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一环[1,2]。

在国外,电能管理信息化系统已得到普遍应用,在提高能效水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不足。例如美国Opower公司已经开发了较为完善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家庭能源管理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 S)解决方案,针对家庭用电情况进行监测并提供节能及需求响应服务,但受限于数据规模及架构体系,其客户群仅为居民用户,无法为大工业用户提供相应服务。

国内的能源数据信息管理多处于原始的人工抄报水平,数据查询不仅重复繁琐,而且难以保证准确度。大部分信息平台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标准规范[3],没有应用基于系统综合能效评价的高级能效监测管理技术,也没有将电力负荷管理与用能设备及能耗系统高效运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缺少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宏观经济分析和用能情况分析,未达到提高全局综合能效利用率的阶段[3,4,5,6]。

本文提出的模块化、智能化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兼具能效管理、宏观经济分析、需求响应等多个功能,既服务于用能企业,为其提供节能监测手段,又服务于政府和电网公司,辅助实现节能减排,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本文研究了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层次结构并描述了各层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平台的关键技术,设计了其架构和功能模块,提出了一种两级部署、多级应用的物理架构及多系统集成的应用架构,可为政府、电网企业、节能服务机构、用能企业、社会公众等5类用户提供综合能源监测管理与分析服务。

1 平台架构设计

1.1 平台物理架构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物理架构如图1所示,旨在构建两级部署、多级应用的物理架构及多系统集成的应用架构,基于内外网混合应用模式,打造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平台内外网统一应用。

1)两级部署。电能服务管理平台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省级两级模式部署,物理层面可划分为总部平台和省级平台,总部平台和省级平台均包括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应用系统和对外门户网站,具体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各设备间均通过以太网、运营商公网APN/VPN等连接。

2)多级应用。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应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省级、地市和县级等4级用户,省级、地市和县级用户通过省级平台系统完成数据的采集上传以及总部命令的响应,总部用户在总部平台完成数据汇总、分析以及决策方案的制定。4级用户根据自身的权限及业务需求,进行不同的指令操作,从而保障了平台上下级部署的有序进行。

3)内外网混合应用。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在安全层面可划分为电力信息内网和电力信息外网,电力信息内网与电力信息外网均采用模块化结构,两者之间通过强隔离装置连接,总部平台与省级平台之间通过电力信息内网的以太网和交换机实现信息交互与共享,企业主站通过无线运营商公网APN/VPN、安全接入平台和以太网与省级平台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和保密性,确保电力信息内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2 平台应用架构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相关功能需通过外部系统获取数据,因此要实现和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9个系统的对接,平台应用架构如图2所示,构建了多系统集成的应用架构,通过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

对于国家电网公司内部业务管理系统,总部及省级平台均可与营销业务系统、营销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对接。电能服务管理平台与各内部业务系统通过Web Service、Java信息服务(Java Message Service,JMS)、数据复制等方式进行集成,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数据交换标准,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数据交换平台(Data Exchange Platform,DXP)获取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

对于外部系统,省级平台可与企业内部用能管理系统或节能服务商进行对接,以便获取企业低压侧电能数据和其他能源消费数据。省级平台与外部系统通过Web Service、JMS、中间库等方式进行集成,由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外部系统根据标准将数据传输至电能服务管理平台。

1.3 平台技术架构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技术架构示意如图3所示,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硬件支撑层、软件支撑层、数据库层、公共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界面展示层。

1)硬件支撑层。硬件支撑层主要为底层支撑设备,支撑所有上层功能的实现。

2)软件支撑层。软件支撑层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通过服务描述语言,基于超文本转移协议和JMS,采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进行调用,支持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3)数据库层。数据库层主要负责实现数据的访问、上传、收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分析与存储,以及响应公共服务层的数据调用请求。

4)公共服务层。根据用户请求,从数据库层中调用、处理数据库层数据,同时在该层实现权限控制、日志管理、数据访问等功能。

5)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负责请求转发、处理会话状态、解析展示层业务数据、调用公共服务层业务规则,实现核心服务与常规服务。

6)界面展示层。界面展示层包括总部、省级内网门户和对外门户,负责接受用户输入、数据校验和进行数据展示。

1.4 平台数据架构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数据按结构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架构示意如图4所示。结构化数据包含客户类数据、统计分析类数据、服务类数据、基础支撑类数据、市场类数据、量测类数据、采集类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合同、纸质档案、文档、资料、传真、图片等。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数据按内容可分为电力数据、用能数据以及其他数据。其中,电力数据来源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部数据的导入,平台可与总部营销基础数据平台、省级营销基础数据平台、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省级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等实现数据交互,从而进行电力数据的收集分析;用能数据主要来源于省级区域内的节能服务运行商自有平台的数据接入、用能企业和用能用户内部采集终端数据的实时采集;其他数据包括气象数据、经济数据等由外部统计获取的数据资源。

2 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设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信息集成技术、用能在线监测技术、安全防护技术等[7,8,9]。

2.1 信息集成技术

根据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数据需求,为避免重复建设,需要与国家电网公司已建的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短信平台、营销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接。平台业务集成架构示意如图5所示,通过基于IEC61968标准的信息交互总线实现数据交换,保证各个系统获取所需的相关数据,确保能满足平台用户的业务管理需求、业务执行需求、技术服务需求以及信息资讯需求[10,11]。

2.2 用能在线监测技术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基于用能单元元数据对象,构建用户用能监测与分析系统,用户用能在线监测架构示意如图6所示,将包含同类能耗信息的设备、生产线、建筑划分在一起,并对能耗数据进行存储、统计和分析。

2.3 安全防护技术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分区分域、安全接入、动态感知、全面防护”的安全策略,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系统安全防护等级定为3级。通过部署信息强隔离装置、防火墙及入侵检测设备,采用设备安全管理、设备链路冗余、通信链路负载均衡等技术对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包括物理安全、边界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及终端安全等。

3 平台功能设计

3.1 平台功能定位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以国家电网公司现有一体化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为基础,融汇集成相关功能,建设形成一套支持电能服务管理业务开展的综合能源监测管理系统,可为政府、电网企业、用能企业、第三方测评机构以及节能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节能服务以及分析和管理功能[12,13,14]。

3.2 平台功能模块

系统共包含8个功能模块,具体如下。

1)DSM目标责任考核。该功能主要对电网企业落实DSM目标责任考核任务过程中的节约电力电量指标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等进行管理,为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了解电网企业DSM指标落实情况、实施DSM目标责任考核提供信息化支撑,实现总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对电网企业落实DSM目标责任考核任务过程中的节约电力电量指标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管理的功能。

2)节能服务业务管理。电网企业对其所属节能服务机构的节能业务进行全过程管理,并为节能业务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实现总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对所属节能服务机构(节能服务公司、测评机构和能效网络小组)的节能业务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功能。

3)有序用电管理。有序用电管理是指在可预知电力供需紧张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和技术方法,依法控制部分用电需求,维护供用电秩序安全平稳的管理工作,实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序用电信息发布、方案制定、执行监测、结果统计等功能,以及对各级执行效果的分析和展现。

4)需求响应。需求响应是指电力市场中的用户针对激励机制做出响应,并改变常规电力消费模式的市场参与行为。该模块可实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需求响应政策法规发布、响应资源管理、方案制定、方案发布、方案启动、方案执行监测及各级执行效果统计分析等功能。

5)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是指通过对地区、产业、行业以及典型企业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经济走势,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数据支撑。该模块可实现总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对地区、产业、行业及典型企业的用电数据周期性分析功能。

6)用户用能服务。用户用能服务是指向用户提供用能监测、分析、对标和咨询的服务,通过向用户提供用能服务,帮助企业了解自身能耗状况,促进企业优化用能结构。该模块可实现客户用能监测、分析、对标和咨询服务功能,具体包括用能在线监测、能效模型管理、能耗分析、能效对标与评估分析、节能业务咨询等内容。

7)用能采集管理。用能采集管理是指对实施在线监测的用户建立基础档案、采集信息档案和数据采集等业务,并对客户的采集设备进行相关信息维护,保证用能信息采集。该模块可实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对实施在线监测的用能客户建立基础档案、采集信息档案和数据采集等功能,并对客户的采集设备进行相关信息维护,同时支持节能服务机构采集信息的接入功能。

8)知识库管理。知识库管理主要对电能服务及节能业务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指标体系、标准规范、节能服务机构、技术产品、节能案例、标杆库、能效专家、培训教材、工具软件等信息进行管理。该模块可实现平台用户对节能服务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指标体系、标准规范、典型案例、专家信息等资讯的维护和应用。

4 平台应用效果

本文研发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已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和26个省公司上线,并稳定运行2年多。目前已完成11万余个节能及电能替代项目的录入、1.3万余个能效采集终端的安装和1 300家用能企业数据的接入。该平台帮助政府实现了电力运行的科学调节和监管,辅助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了供用电环节的合理分析和科学调度,助力节能服务机构拓展市场并深入开展节能分析,指导用能企业依据相关策略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并降低用电成本,同时为社会公众学习节能知识、提高节能意识提供了途径。

5 结语

本文提出的两级部署、多级应用、内外网混合应用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对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节能服务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国家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不断重视,该平台将进一步利用其在能源领域的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高效挖掘数据资源潜力,开展能效对标、电能替代、电力行业景气度分析等深化应用工作。

摘要:随着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和电网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构建系统化、集成化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是优化用能管理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介绍了两级部署和多级应用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设计思路,提出了平台的层次结构并描述了各层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并设计了其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该平台可为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精益化管理、为国家电网公司开展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两级部署,多级应用,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电力需求侧管理,用能在线监测

多级安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篇2

关键词:多级安全,数据库,管理

0.引言

国内外对于多级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领域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而且设计了许多的多级安全数据库体系架构。这些体系架构主要分成TCB子集结构(TCB Subset DBMS)、可信主体结构(Trusted Subject DBMS)和外部封装体系结构等三类。

1. 访问控制模型概述

安全模型是概念模型的一种,其具有独立于软件实现以及高层抽象等特点,亦称作策略表达模型。在各种安全系统中(数据库系统也包括在内),安全模型能够有效的将该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需求精确地描述出来。自上世纪70年代起,很多安全模型相继出现,而最重要的安全策略则是实施访问控制。仅有被授权的用户、程序或进程才能对系统资源进行访问,即访问控制,其对系统谁能访问,系统的哪些资源能够被访问,怎样对这些资源加以使用等做出决定。对于未经允许的用户采取适当的访问控制可防止数据被他们无意或有意获取。

安全模式以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类型为依据,可分成强制访问控制(MAC,Mandatory Access Control)以及自主访问控制(DAC,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两种类型。

对于用户或用户组,即系统中的主体以自身的身份以及安全策略为依据,允许访问系统中的信息对象的模式,例如通过读、写等手段对用户访问信息对象进行控制,这就是DAC即自主访问控制的基本思想。对象由单个用户生成,单个用户拥有对象;对象的拥有者可完全支配对象,对其它用户能否访问该对象做出决定。DAC这种访问控制策略允许主体施加特定限制给访问控制。主体被允许设置访问控制权限给访问资源的用户,系统在用户访问资源时会对用户访问该资源的权限进行检查,用户能够访问资源的前提是通过验证,反之该用户则无权对系统继续访问。访问矩阵是自主型安全模型的典型代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中该模型均可使用,访问矩阵的基本思想是,在全局矩阵A中存储全部的访问控制信息,主体表示为A中的行,客体表示为A中的列,A中的每一个元素代表i(主体)有权访问j(客体)。如:在某系统中,有User1、User2以及User3三个主体,有O bject1、O bject2、O bject3以及O bject4四个客体。

简单易行、直观明了是该方法的优点,不过每有一个主体或客体增加,都要将其与其它全部客体或主体比较,所以更新等操作相当麻烦,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怎样对特洛伊木马的攻击进行有效抵御是DAC普遍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拥有对象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了将访问控制机制绕过,破坏、篡改或者修改系统信息,木马能够以属主的身份授权攻击者,或者以某种方式表示信息,使攻击者能够访问信息。利用无法逃避的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能够对各种攻击,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加以防止。系统在强制访问控制下会指派不同的安全属性给主体和客体,在没有改变系统安全策略的情况下无法轻易改变这些安全属性。系统对主体和客体的安全属性是否匹配进行检查,以此对允许继续访问与否进行判断。包括用户自己的数据资源在内的所有数据资源用户都无权赋予其它用户访问权限,所以数据的访问控制不能简单指派,这是强制访问控制与自主访问控制的不同之处。BIBA模型以及BLP模型等是强制访问控制模型的典型代表。

如果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不高,其安全性需要自主访问控制即可满足。而在一些有较高安全性要求的系统中,如国防、军事等的应用中,强制访问控制必须实现。不过如果系统中只有强制访问控制,则会出现无法正常使用很多资源的现象。所以,以MAC为主,辅以DAC的访问控制策略适合在有较高安全性要求的系统中使用。

2. 完整性锁体系结构

完整性锁体系结构(Integrity Lock Architecture)是一个可信主体DBMS体系结构的重要的变种。

在锁体系统的构成中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分为不可信前端进程,另一部分可信的筛选器进程,最后一部分为不可信的数据管理器进程。

不可信前端进程和用户进行交流,任务是进行查询语法分析,并返回给用户处理器所查询结果。可信的筛选器进程就是把数据数据库对象及其安全标签进行加密与解密。可信前端把每个元组进行校验和后必须将有关这些操作都完成,有效提高了TCB的复杂性。除此之外,验证校验和通过修改后产生后察修改,但无法有效修改以及删除组织数据。

3. 改进的MLS/DBMS体系结构

本文前文讨论了安全管理体系常见的系统结构。在本部分的讨论过程中,提出以本人工作经验为基础的MLS-DBMS体系结构,对此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其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机理,并集合代码对其安全内核以及相关安全模块进行分析。

本文可信的操作系统使用的是Seclinux,如图1展示体系结构。

本系统构成由四个安全等级组成,分别为:系统公开级别(Unclassified),系统秘密级别(Confidential),系统机密级别(Secret)、系统绝密级别(Top Secret)等四个等级。具有安全内核的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SECBase,各个安全等级的DBMS实例,可信操作系统Seclinux,以及各级数据片段是这个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的四个部分。这个体系结构中,用户端被SECBase安装了相关安全机制,它可以对来自不同安全等级用户端的操作进程对DBMS来讲是否可信进行了保证。

在上述的四个安全级别中每个安全能级均存在级DBMS分支,并且利用每一级数据库的不同而创造具体实例。其中包括本级层次的数据以及通过本级别数据调配的子集单级数据库,系统受到了由单级DBMS传输而产生的用户请求后,由能够确保DBMS和数据的完整性,将采用可信操作系统Sec Linux对各级数据文件进行访问,这样不仅充分使可信操作系统的安全功能被充分利用,同时还利用可信操作系统达到MAC。

多级安全数据库根据其安全级别被分解为多个分别存储的单级数据库,每个单级数据库对应一个安全级别,数据库的数据被分别存储在各级数据磁盘中,根据安全级别进行成严格的区域分割,而且可以利用相应的访问控制规则对各个区域之间的访问进行控制。自主访问控制模块(DACM)、强制访问控制模块(MACM)、推理控制模块(ICM)、安全约束处理模块(SCM)和审计模块(AM)就是SECBase安全内核主要的模块。只要用户登陆成功,就可以提出访问请求。

4. SECBase安全内核相关模块

4.1 自主访问控制模块

自主访问控制做表一级的权限检查。用户的访问请求经分析解释以后传递给自主访问控制模块,自主访问控制模块检查该用户是否对该表进行诸如插入之类操作的权限。当自主访问通过控制检查,强制访问控制模块就会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否则就拒绝用户的访问请求。在DBMS启动时自动加载了用户权限,一个用户对一个表具有的权限都被这个表中每条元组进行一一记载。

系统管理员(DBA)进行负责自主访问控制,利用GR AN T和R EVO KE连个操作对用户进行授权和撤销权限。

4.2 强制访问控制模块

强制访问控制是通过用户无法回避的存取限制来防止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攻击。通过了自主访问控制检查的用户请求被送到强制访问控制模块进行强制访问控制检查。当通过了强制访问控制检查,推理控制模块也接受了用户的强求,否则就拒绝请求。半元组级标记在SECBase中达到,对实体多实例和元组多实例也支持。普通用户对不大于自身安全等级的数据实体进行创建。

4.3 安全约束处理模块

根据递给推理控制模块接受了释放的安全约束并进行处理,其他类型的安全约束采取来计算密级模板。安全约束定义我们可以从下面得出:

struct Security_Constraints{int N um//约束编号Label Typeleft//“”的左边的变量Label Typeright//密级常量或变量charselection_control//选择条件,就是这个安全约束采用的范围}。

本文建立的是一个以安全约束图为基本安全框架的密级分配算法并且以基础构建的安全算法为基本对安全约束图进行二次约定。进而通过二者的相互制约达到安全系统相互牵制的作用。建立安全约束图仅仅是为了保证约束的执行顺序能够安全合理,所以建图时对于选择条件可以不用考虑。

参考文献

[1]Bell D.E.,LaPadula.L.J.Secure Computer Systems:Mathematical Foundations.ESD-TR-73-278,Vol.I,AD 770 768,Electronic Systems Division,Air Force Systems Command,HanscomAir Force Base,Bedford,MA,USA,Nov 1973.

[2]Bell D.E.,LaPadula.L.J.Secure Computer Systems:AMathematical Model.ESD-TR-73-278,Vol.II,AD 771 543,Electronic Systems Division,Air Force Systems Command,HanscomAir Force Base,Bedford,MA,USA,Nov 1973.[14]Landwehr,Carl E.,Connie L.Heitmeyer,and John McLean,A Security Model forMilitary Message Systems,ACM Trans.Computer Systems,Vol.2,No.3,Aug.1984,pp.198-222.

[3]Graubart,Richard D.and John P.L.Woodward,“APreliminary Naval Surveillance DBMS Security Model,”Proc.IEEESymp.Security and Privacy,Oakland,Calif.,Apr.1982,pp.21-37.

[4]Denning D.E.,Lunt T.F.and R.R.Schell et al.A multilevelrelational data model.Proceedings of 1987 IEEE Symp.Securityand Privacy.Oakland,CA.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Apr.1987.

[5]Denning D.E.,Lunt T.F.,R.R.Schell et al.The SeaViewsecurity model.Proceedings of 1988 IEEE Symp.Security andPrivacy.Oakland,CA.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Apr.1988.

[6]Thuraisingham B M.A nonmonotonic typed multilevellogic for multilevel secure database&knowledge-base managementsystems.Proceedings of the 4th IEEE Workshop on ComputerSecurity Foundations,1991.pp.127-138.

多级平台管理 篇3

继电保护装置是装设在电网或电气设备上,用来反应它们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从而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有效的反事故自动装置[1]。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和重要手段[2]。从电网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电网对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和速动性要求。除可靠性要依赖于继电保护装置外,继电保护的灵敏性、选择性和速动性都要依赖于整定值的准确和可靠。所以,继电保护定值的整定是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的关键[3]。然而,继电保护定值的整定计算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电网的运行方式和接线方式对整定定值的影响最大[4,5]。随着电网的迅猛发展,电网的规模也愈来愈大,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更是日趋复杂[6]。这些都给继电保护定值的整定计算增加了难度。

地区电网一般由110 kV、35 kV及10/6 kV等电压等级的输、变、配电设备组成,接线方式灵活多样,如开闭所、多重互感线路和多重T接线路/变压器等,这增加了网络拓扑识别以及整定配合的难度[7]。另外,地区电网的保护配置形式也不尽相同,整定原则也相对灵活。这些因素使得地区电网的整定计算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8]。由于地区经济建设和产能建设需要,地区电网发展很快,网络结构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继电保护整定工作的难度及工作量,仅靠人工手动计算来完成全网继电保护整定已非常困难[9]。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特别是Windows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整定计算的精度和效率,从根本上把整定计算人员从繁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10]。国内许多电力部门都已开始采用计算机来进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工作,但由于各地区电网结构不同,采用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不同,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通用的继电保护整定管理系统[11]。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不同地区电网各电压等级设备的继电保护整定管理系统。

1 系统主要功能

本文在认真分析地区多级电网网架结构的特点、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情况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使用的继电保护整定系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具有拓扑分析、短路计算、保护整定、图形建模、日志文件自动生成和数据库文件定期自动备份等功能的地区多级电网继电保护整定管理系统。

所设计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数据建模模块(包括图形建模模块和参数模块)、整定计算模块(包括阻抗自动刷新模块、短路电流计算模块、整定任务书生成和管理模块)、管理模块和网络模块。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分别为:

(1)数据建模模块。该模块主要是用来保存和管理各电力元件信息、网络拓扑连接关系等所有需用户来输入的原始数据。该模块通过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文使用的是SQL Server)与其他的模块进行交互。

(2)整定计算模块。该模块利用DBMS中相应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电力元件连接关系及其参数,计算出各保护位置的短路电流,进而对地区电网各电压等级电网中的各种保护进行整定,并将整定计算结果保存到DBMS相应数据库中。

(3)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用户管理与日志管理功能。

(4)网络模块。该模块实现了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以及DBMS之间的数据交换,以保证多台机器的数据库中数据的统一、有效。

2 阻抗自动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数学模型

2.1 阻抗自动计算

在继电保护定值整定计算中,短路电流计算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计算。为了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并使它们正确地动作,必须对电网中发生的相应短路进行计算和分析。在这些计算中不但要知道故障支路中的电流值,还必须知道电流在网络中的分布情况。有时还要知道故障支路中的某些节点的电压值。短路电流计算也为后面的保护定值计算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在继电保护定值整定计算过程中,各电压等级电网各母线处最小运行方式、最大运行方式对应的系统最大阻抗、最小阻抗又是短路电流计算的基础。以往的继电保护整定系统中各母线处(包括电源变电站)的最大、最小阻抗均是人工计算后输入。所以说以前的继电保护定值的整定计算实际上是半自动的过程,自动化水平不高,且容易出现人为计算错误,造成保护的误整定。

为提高继电保护整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减小继电保护整定人员的工作量,避免计算错误和误整定,本文在实现智能判断哪些保护需要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阻抗的自动计算。只需在110kV电源变即一次变电站侧输入系统源端阻抗和各个电力元件(单回线、双回线、变压器等)的阻抗(包括最大、最小正序阻抗和最大、最小零序阻抗),就可自动计算110kV电网、35kV电网和10kV/6kV电网各个位置的系统最大、最小正序和零序阻抗。

2.2 继电保护整定数学模型

地区电网结构较为复杂,节点众多,负荷性质多种多样,保护配置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各种保护整定原则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年经验,将整定原则与地区电网实际运行状况结合起来,建立了实用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学模型。地区电网各电力元件的保护类型众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其整定数学模型。只是作为示例,给出110 kV两绕组变压器纵差保护的保护整定数学模型。

110 kV两绕组变压器纵差保护按主变外部故障时流经装置的最大不平衡电流整定。

undefined (1)

式中 kk——可靠系数;

ktx——电流互感器同型系数;

fi——电流互感器最大允许误差;

ΔU——变压器分接头引起的误差;

Δf——继电器整定匝数f与计算匝数不同引起的误差;

Z*min——最大运行方式下,系统的等值阻抗;

X*T——变压器电抗。

undefined (2)

undefined (3)

式中 IB110、IB35——分别为110 kV和35 kV系统的基准电流;

Nlg、Nld——分别为高、低压侧的电流互感器变比。

3 系统软件设计

要完成继电保护的整定工作需经历三个阶段:图形输入、参数输入和保护整定。考虑到这三个阶段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和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决定将该系统的110 kV和35 kV部分的图形输入、参数输入和保护整定工作均分别在三个界面下完成,相对独立,互不影响。

为适应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该系统支持多种操作方式进行参数输入和保护整定工作。用户在登录界面输入其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主界面后可以通过菜单、也可以通过工具栏相应功能按钮分别进入10 kV/6 kV部分的参数输入和保护整定界面、35 kV和110 kV部分的图形输入、参数输入和保护整定界面进行相应工作。另外,用户也可通过变电站列表选择某个变电站,进一步通过该变电站的设备列表选择某个设备直接进行参数输入和保护整定。其中,变电站列表可以列出全部变电站,也可以按电压等级进行分类列出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进一步还可以把最近用户使用过的变电站列出来。通过支持多种操作方式,给具有不同操作习惯的用户带来了便利。

遵守以上开发原则设计出来的继电保护整定管理系统软件主界面如图2所示。

系统软件设计时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作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2000作为底层数据库。

4 整定计算实例与系统应用效果

本文设计的地区多级电网继电保护整定管理系统可对110 kV、35 kV和10/6 kV电网中的各种电力元件的各种保护进行整定:(1)110 kV电网中的单回线方向电流电压保护、方向过流保护、零序I段和零序Ⅱ段保护,双回线相间方向横差保护和接地方向横差保护,两绕组变压器纵差保护、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过负荷保护和零序电流电压保护,三绕组变压器BCH型纵差保护、LCD型纵差保护、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和低压侧过流保护,母线电流速断保护和电流纵差保护;(2)35 kV电网中的单回线方向电流电压保护、方向过流保护、速断保护和三段式距离保护,双回线方向横差保护和电流平衡保护,主变差动保护和过负荷保护;(3)10/6 kV电网中的母联过流保护,电容器过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过电压和低电压保护,配电变压器速断保护、过流保护,电机差动保护、过负荷保护、速断保护、低电压和低油压保护,三绕组变压器LCD型纵差保护,线路速断保护和过流保护,PT绝缘监视和断线监视。

为验证系统整定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下面以110 kV两绕组变压器纵差保护为例采用所研制继电保护整定管理系统进行整定计算,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采用系统进行整定计算的结果如图3所示,其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通过输入大量电网实际参数进行测试,所研制的继电保护整定管理系统各项指标均满足了实际需要。该系统已在大庆油田电网使用近一年,如宋一次变、升一变、徐一变、总医院变等新改、扩建项目的保护方案计算均采用该系统来完成。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研制系统:(1)界面友好,人机交互方便,电网构架的输入使用了图形方式,便于各种原始数据的输入;(2)对于地区电网的110 kV、35 kV、10/6 kV等各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方案计算,系统都能够实现,并且能方便的打印出整个变电站方案;(3)具有方便的数据查询功能,为用户核对系统及设备参数提供了方便;(4)实现了多用户功能,通过数据共享保证了整个地区电网数据的统一性。

5 结论

本文以地区电网继电保护整定为研究对象,对保护整定数学模型、短路电流计算和阻抗自动计算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SQL Server 2000,设计了具有实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能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地区多级电网继电保护整定管理系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善,具有较强的故障分析能力,计算量小,速度快,界面友好,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其应用可从根本上将继电保护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整定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为节约能源、减少经济损失做出贡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在充分调研地区电网继电保护整定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确定了系统主要功能和整体结构,给出了短路电流计算与保护整定计算相结合的同步计算算法,建立了各种保护整定计算数学模型,提出了系统阻抗自动计算算法;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2000为网络数据库,设计了具有拓扑分析、短路计算、保护整定、图形建模、日志文件自动生成和数据库文件定期自动备份等功能的地区多级电网继电保护整定管理系统;给出了整定计算实例,验证了系统整定计算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地区多级电网,继电保护整定,阻抗自动计算,保护整定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崔家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厉志波,高鹏,马建胜,等.一种电力系统图形化开放式短路电流计算及继电保护整定一体化平台的研制[J].电气应用,2013,32(5):26-32.

[3]Seung-Jae Lee,Myeon-Song Choi,Sang-HeeKang,etc.An Integrated Protective Relay Setting System withOOP-based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Winter Meeting,2000:1849-1854.

[4]曹国臣,蔡国伟,王海军.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10):51-56.

[5]陈朝晖,周红阳,石东源,等.大型互联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一体化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3):106-110.

[6]Hongbin Sun,Boming Zhang,Ying Lu,etc.Modeling,Simulating and Online Setting-checking for Protective Relay.Power System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2009:1-5.

[7]Hossein A A,Farzad R,Majid A D,etc.A 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Break Points Finding Based on Expert System forProtection Coordination in Power Systems.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2007,(77):660-672.

[8]谢惠藩,张尧,武志刚,等.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可视化编程[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18(4):71-75.

[9]刘全.110kV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简化探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2(11):265-268.

[10]王惠敏,刘沪平,郭伟,等.主设备保护整定系统的设计和开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5):92-96.

多级平台管理 篇4

一、引言

为弥补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 也作为高等教育创新的产物, 一批新的独立学院便应运而生。这类院校经过数年的建设发展, 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 一些独立学院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在专业建设及学科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仍应看到, 新建独立学院由于其在本科教育方面起步晚、底子薄、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从下列几点可以看出, 其专业建设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首先, 新建独立学院与老牌大学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部分新建独立学院除了少数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外, 基本都是年轻教师, 且多数是没有多少实际教学经验的新教师。而这些少数老教师中还有一部分是外聘教师, 他们本身还担任着二本甚至一本的教学任务, 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投入的精力相当有限。

其次, 由于资金等外在条件的限制, 独立学院的学校规模及硬件设施的发展受到制约。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和图书馆资源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 只能在长期发展中逐步改进, 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也会相对缺乏。

最后, 新建独立学院的这个“新”身份一定程度上缺乏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 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借鉴一些老牌院校的成功办学及管理经验。但是, 独立学院有着不同于老牌院校的特点, 不能完全照搬其经验模式, 必须在发展中不断探索研究新的建设管理模式, 走出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道路。

本文以三亚学院为例, 探究了多级化管理模式在独立学院专业建设方面的引入和应用。

二、单级管理模式的特点及不足

专业建设是各个专业教学活动的指导方针, 任何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是专业设置的根本目的所在;专业建设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 它能促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目前, 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基本采取单级管理模式:具体的专业建设方案基本靠专业主任独自开展研究与规划, 这在国内独立学院中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

虽然, 各个专业主任大多是有着多年教学管理经验的高级教育工作者 (其实, 很多专业主任都是学院快速发展带进的, 仅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 , 在单级管理模式下, 可以充分发挥其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优势。甚至单级管理模式下的管理者凭借多年的经验, 可以使各个专业的建设发展少走很多弯路, 取他校之所长, 直接为我院所用。但同时, 社会经济结构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 独立学院要使学生更好的走入社会, 必然要与时俱进, 不断调整、深化专业建设工作。而此时, 单级管理模式的缺点便会显露出来。

首先, 单级专业建设管理模式沿用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标准化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 虽然可以使教育教学规范化、易管理, 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办学的活力, 难以形成专业特色。

其次, 单级管理模式不能集众人之所长, 专业建设事业相对较窄, 有时难免会有偏颇或不详尽之处。正所谓一人计短, 二人计长, 集思广益可以更快的找到更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好的建设方法。

第三, 教师是具体课程的传播者, 也是跟学生的直接接触者, 有时任课教师会对具体的课程建设有比较好的见解, 也会更加贴近实际应用。例如长期教授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 对课程的难易程度、授课方式都会有比较好的把握。尤其像技术应用类的课程, 由于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旧的教材与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 就应该适当调整教材及教学大纲, 使课程的设置可以与技术发展同步、与实际应用接轨, 让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但是在单级管理模式下, 教师大都是专业建设的被动者, 不能自主决定课程的整体方向。

第四, 作为独立学院自身毕竟会受到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 比如软硬件设施的不足、教学教育经验的缺乏等等。而单级管理模式极易受这种情况的影响, 而不能使专业建设突破学院的限制, 从而不能更深入的开展专业建设工作, 等等。

三、专业建设的多级管理模式的引入与运用

当前的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在不断扩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差异化加剧, 学院的招生规模也在日益壮大, 原先的专业结构逐渐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迎合新形势。因此, 具有更强生命力的专业建设工作的展开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的迫切任务。

本文提出的多级管理模式为:一级为专业主任组织专业内全体教师, 立足本专业开展集体讨论, 对专业建设各抒己见, 然后由专业主任综合考虑后形成本专业建设初步规划方案;二级为分院成立专家组, 立足分院并结合学院有关要求进行综合平衡, 对教学专业的专业建设初步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和鉴定, 把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形成更加完整的专业建设规划方案;三级为学院层面的学术和专家委员会, 学院除了本院的专家组外还可以聘请院外专家参与, 它是立足于全学院层面及外部的综合发展环境, 研讨、审定并确定最终的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一) 一级专业建设是根本, 以专业为单位的集体讨论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拿三亚学院管理分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 该专业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三方面的知识体系。可以这样说, 任何一个任课教师都不可能同时精通这三门学科。即使是精通这其中一门甚至两门学科的专家, 也有可能在对该专业的整体课程建设上有失偏颇。因此, 以专业为单位的集体讨论模式可以充分集各家所长, 互相探讨、共同研究, 群策群力, 从各个课程设置的角度入手, 综合各位专家的优点, 使专业建设从广度向深度转化, 真正把握好多级专业建设模式的最根本环节, 形成专业级专业建设特色。

当然, 要把握好这一最基本环节, 还应该完善专业带头人制度, 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 (专业主任) 的作用, 推动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向着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发展;建立符合标准的专业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专业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改进, 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 真正做到与“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走入社会”的目标相接轨。

(二) 二级专业建设是桥梁, 由分院专家组综合平衡

目前, 三亚学院有教学评估中心的专家定期对全校各个分院、各个专业的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估。这不仅保证了全院教学工作规范、高效的展开, 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 评估中心是针对全院教师开展的考核和评估, 而且评估专家人手有限, 不可能对所有专业的建设问题随时提供专业、前沿的帮助。在此意义上, 成立分院专家组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

由于同一个分院的不同专业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分院层级上的专家更容易对这些专业有个总体的把握和度量, 也更容易对这些专业进行督导和评估。同时, 分院级专家组也可作为分院教学专业与学院专家委员会沟通的桥梁。专业级的讨论结果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提交分院专家组进行探讨、调整和评估;然后由分院专家组提交学院学术和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各个分院的专家组由于只需负责自己分院的专业建设管理任务, 可以让多级专业建设管理模式的中间环节更加具有分院特色, 也可重点发展一些与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相契合的特色专业, 以重点建设特色专业为主干, 进行专业群建设, 全面促进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形成“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

(三) 三级专业建设是核心, 由院级的学术和专家委员会进行内外统筹

专业建设是独立学院为适应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需要而展开的人才培养的实践活动, 是独立学院一项系统的基础建设工作。

学院级的专家委员会承担着全院专业建设任务开展的总工程师的职责, 因此专家委员会成员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 学院专家委员必须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与专业发展的前瞻性眼光, 对全院在不同时期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出相关的计划和目标, 引领整个学院的专业发展方向。

其次, 可以引进校外专家, 对学院的总体专业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例如, 可以邀请行内专家、教育专家或有着成功专业建设经验的其他院校的专家前来, 通过专家座谈会的方式对本院的建设规划工作进行讨论评价, 从而给出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指导性意见。

同时, 学院专家委员会应该具备制定完善的专业评估与保障体系, 从总体的高度上对全院的专业建设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和评估。

四、结束语

虽然, 新建独立学院经过数年的发展, 都已各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建设体系, 有着较为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的方式。但是, 建立专业建设的三级管理模式是可以改进现有的单级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缺憾,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

摘要: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作为其最核心、最基础的建设之一, 是其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竞争力的体现, 因此历来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而专业建设能否健康发展、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管理模式是不可小觑的重要一环。本文针对现有较通用的专业建设单级管理模式, 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专业、分院及学院三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建设,三级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Charlene Tan.Education reforms in Cambodia:issuesand concerns[J].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Practice, 2007.

[2]付永昌.基于质量工程的新建独立学院专业建设模式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8) .

多级平台管理 篇5

为长期有效解决深圳市宝安区中西部的缺水问题, 深圳市在东深供水工程上埔取水, 通过输水管线和隧洞输送到茜坑水库与石岩水库, 即北线引水工程, 与东部网络干线形成深圳市供水干线环。调整与完善全市供水布局, 提高深圳市的供水保障率和供水调度的灵活性。北线引水工程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行, 其上埔泵站在粤港公司东深供水工程的上埔取水口取水, 供水水源为东江水。北线的正常运行取决于北部水源工程管理处和粤港公司的配合及协作。

因此研究并初拟工程运行综合调度方案、制定管理单位之间的沟通方案, 对于工程的高效运行, 避免纠纷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大量的、仔细的调查研究, 本文分析了两个单位在配合与协作问题, 从北线引水工程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 为多级管理泵站综合调度方案的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1 工程概述

北线引水工程位于深圳的北部, 起于东莞, 途经平湖、观澜、龙华、光明、公明、止于石岩。工程规模为120万m3/d。东深供水工程引东江源水, 利用石马河天然河道作为输水载体, 沿石马河逆流而上把水引入雁田、深圳两个调节水库, 而后向香港、深圳供水。工程年供水规模17.43亿m3, 其中向香港供应原水11亿m3, 供深圳原水4.93亿m3, 沿线用水1.5亿m3, 工程设计供水能力80.2 m3/s。

北线上埔泵站是一座拆旧建新的供水泵站, 从东深供水干渠向北线引水工程 取水。工程主要建筑物的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 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次要建筑物的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 100年一遇洪水校核。

规划的北线引水工程将以上埔泵站为主, 通过上埔泵站提水到茜坑水库。北线引水工程工程运行管理的任务由北部水源工程管理处承担, 而上埔泵站提水的水源是东深供水工程在上埔的分水口, 东深供水工程由广东粤港供水公司管理。因此, 北线引水工程运行需要北部水源工程管理处和粤港公司东深工程的配合和协作。

2 存在问题

北部和粤港两单位的配合和协作方面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北线对水量的调配, 抽水时段和所需水量的计划, 缺乏随时和粤港公司达成一致意见的手段。本项目从北线用水过程分析, 旨在提出北线引水工程从东深上埔分水口取水的最优化方案, 为北部与粤港公司商讨引水调度方案提供参考。

3 供水情况分析

3.1 供水规模

北线引水工程供水范围主要为宝安区8个街道。供水规模及分水见图1。

根据北部水源工程管理处2010年供水计划, 在考虑对原有用户调查和分析, 拟定本年度引水及供水1.6亿m3的计划:其中2 230万m3仍由龙茜工程引水, 待北线引水工程4月份正式通水运行后, 停止龙茜工程引水, 按2台机组运行, 每天60万m3, 12月安排停水检修工作。其供水分配将在原定的北线引水工程通水后的水源调度将优先保障原龙茜工程用户的用水需求, 约14 000 m3, 富余水量1 341万m3将往光明、石岩水库方向供应。

3.2 月供水过程

通过观澜、龙华自来水公司2007-2008年供水过程分析, 两片区每年供水高峰期主要为7-10月份, 其中, 龙华两年供水高峰出现在8月份, 最高月供水达866万m3/d;观澜2007年供水高峰出现在7月份, 最高月供水达456万m3/d, 2008年供水高峰出现在9、10月份, 最高月供水达430万m3/d。

3.3 日供水情况

2008年东深工程日平均引水量29.0万m3, 日最大引水量36.0万m3;龙华片区日平均供水量14.1万m3, 日最大供水量20.8万m3;观澜片区日平均供水量12.7万m3, 日最大供水量16.7万m3。

2009年东深工程日平均引水量30.7万m3, 日最大引水量37.9万m3;龙华片区日平均供水量16.5万m3, 日最大供水量23.1万m3;观澜片区日平均供水量12.1万m3, 日最大供水量15.8万m3。

3.4 高峰时段

由于缺少水厂时段供水过程资料, 根据龙华、观澜水厂供水部提供资料, 龙华、观澜片区供水高峰期为上午10:00-12:00, 下午16:00-23:00。

另外根据调查, 深圳的供电峰谷时段划分如下:①高峰时段: 9:00-11:30;14:00-16:30;19:00-21:00;②日常时段: 7:00-9:00;11:30-14:00;16:30-19:00;21:00-23:00;③低谷时段: 23:00-次日7:00。

4 北线引水工程调度方案研究

根据供水方案分析可得, 近期北线主要供水对象主要为龙华、观澜两片区, 由于位于同一取水点, 东深供水工程的水量调度时段与本工程的调度时段有着密切关系, 为优化双方的水量调度时段, 达到最佳效益, 本着避开高峰时段, 利用调水时段, 活用水库调蓄的原则, 对高峰期北线引水工程调度时段进行分析。

2010年供水量为1.6亿m3, 为错开用电高峰期, 首选用电低谷期进行抽水, 多抽的水量可蓄入邻近的水库进行返供。以下分为全天持续供水和用电高峰停机两种情况分别分析。

4.1 方案一全天持续供水

若日平均供水量60万m3/d, 则在用电高峰期开1台机组, 日常时段各开2台机组, 抽水量共31.50万m3, 用电低谷时段开3台机组运行, 抽水量30.24万m3。水量调度方案见表1。合计引水量61.74万m3/d。

4.2 方案二用电高峰期停机

若日平均供水量60万m3/d, 则避开用电高峰期, 日常时段各开2台机组, 抽水量共20.16万m3, 用电低谷时段开4台机组满负荷运行, 抽水量40.32万m3。水量调度方案见表2。合计引水量60.48万m3/d。

4.3 对比选择

(1) 泵站安全运行。两方案区别在于在日供水过程中是否

停机。考虑到东深供水工程在上埔以上是一直有流量的, 因此上埔分水口的东深干渠一直会有来水。如果与粤港公司协商此来水流量, 使其达到至少开1台机的流量, 就可以保证泵站的持续运行。进而减少开停机组的次数, 延长机组的使用年限。

粤港东深工程的上埔泵站多利用用电低谷时段抽水, 因此北线上埔泵站全天不间断供水可有效减少用电低谷时段的所需流量, 更利于流量的合理分配, 尽量避免在用电高峰时段大负荷运行。

例如现状供水1.6亿m3/a时, 不间断供水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少开1台机, 尽可能避免造成上埔分水口可能出现的流量分配不足的情况。

(2) 泵站经济运行。

由深圳市供电局《深圳市电价价目表》可知北线引水上埔泵站峰平谷时段的电价如表3。

北线引水上埔泵站近期运行装机容量为4×2 500 kW, 主变容量为20 MVA。经计算得出方案一和方案二运行1个月的用电费用, 如表4。

由成果表可以看出, 在近期年供水量1.6亿m3的情况下, 方案一连续供水的月用电费用高于方案二用电高峰期停机;但远期年供水量3.5亿m3时, 由于供水量大, 机组运行时间差别不大, 方案二用电费用将略高于方案一。因此, 目前在供水量不大的情况下, 错峰运行的方案较为经济。

综合泵站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两方面考虑, 推荐全天持续供水的方案一。

5 结 语

多级管理泵站综合调度方案优化, 在目前水管体制下是合理调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深圳北线引水工程上埔泵站的调度方案研究, 可以看出, 在有效的沟通协调下, 通过联合调度手段使泵站高效运行是可行的。同时也对多级管理单位提出了要求。

(1) 深圳北线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依赖于粤港供水公司与北部水源供水公司的通力协作, 因此本方案为促进双方合作编制了沟通机制, 但此环节需要双方主动配合方能完成。同时北线须和粤港公司作为两级管理单位应当协商供水计划以及最低流量。

(2) 为实现沟通机制的有效执行, 建议值班室需配置必要的沟通器材, 如电话、手机、手提电脑及网络等, 需保证泵站运行时北线引水工程有专人与粤港供水公司进行沟通, 及时反映情况。

摘要:出于优化深圳市北线引水工程的供水调度的灵活性的目的, 根据其现状供水规模, 分析合理的水量调度的方法, 使北线取水量能满足沿线用水户的需求, 且不影响与其相关的东深工程的水量。依据可能优化的调度方法、开机程序, 给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供水,调度,泵站,开机程序

参考文献

[1]崔福义, 石明岩, 赵天慧.给水处理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研究之一策略与模式[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 (6) .

[2]许仕荣.取水泵站的工况特点及运行控制[J].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6, (1) .

[3]刘竹溪, 冯广志.中国泵站工程[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3.

[4]王圃, 何刚, 雷刚, 等.我国城市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9, (6) .

[5]黄良勇.考察荷兰泵站工程的几点体会[J].机电排灌, 1997, (3) .

[6]周锡文.给水厂运行探讨[J].给水排水, 1998, (10) .

[7]钟震, 沈日迈.国内外泵站监控自动化技术设备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8, (2) .

[8]赵乐诗.我国泵站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任务[J].给水排水, 1999, (7) .

[9]杜玉柱, 郑海军, 王欢, 等.给水厂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初探[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1994, (9) .

[10]徐衍忠, 武道吉, 王传跃, 等.输配水管网设计与节能[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8, (1) .

[11]陈和平, 周篁.我国中长期节能目标及行动方案探讨[J].中国能源, 1999, (8) .

多级平台管理 篇6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政府投资或提供政策支持, 限定套型面积, 按优惠租金标准, 向符合条件的家庭供应的保障性住房, 旨在通过梯度消费逐渐改善住房条件, 解决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为了确保公租房的安全管理, 采用多级安全协同管理技术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多级安全协同管理系统在公租房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实现公租房的安全保障及科学管理, 从而更好地管理公租房工程, 实现我国公租房体系的科学发展。

1 公租房存在的问题

公租房在我国内地还属于新生事物, 其特点是不同的小区比较分散, 居住人群素质不同, 流动性也比较大。与普通的商品房相比, 使用传统的物业管理方式来管理公租房, 难度较大。

例如杭州田园地块公共租赁房项目, 这是我省、我市最大的公共租赁房项目。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面临的“收费难”和“退出难”二大难点。田园公租房项目力求采用多级安全协同管理技术来解决上述的两个难点。

2 国内外水平

公租房在我国内地还属于新生事物, 但是在美国、德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住房保障形式, 为众多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基本的住房保障。对于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人拥有住房所有权是不现实的, 绝大多数公民应得到住房居住权, 而非住房所有权。发达国家的公共租赁房制度对于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 弥补房地产市场的不足, 保障居民基本的居住权利, 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最早开展公租房项目试点的城市是2005年的厦门。而直到2009年前后, 各省各市公租房项目才开始逐步蔓延发展起来。由于公租房市场发展时间很短, 目前市场还没有成熟的公租房管理系统方案提供商。较为接近的模式是发展很多年的社区智能安防系统。

社区智能安防系统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 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产品形态也经历了单元模拟非可视对讲、单元模拟可视对讲社区、模拟门禁安防社区、数字门禁安防等多种形态变迁。近几年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及社区用户对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 数字门禁安防在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另外目前很多行业的产品形态已经从分立系统、分立设备发展到综合管理系统、联网系统设备上来。以中高端居民社区为例, 以往的社区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子系统, 如梯控系统、门禁系统、路灯及喷水控制系统、车库出入控制系统、水费电费煤气费三表合一等等, 我们预计, 今后社区系统将从分散分立的模式逐渐走向综合的统一管理模式。社区系统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是数字化、集成化、系统化、智能化, 尤其是系统化和集成化更是其发展重点。

公租房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的, 向用户开放的公共租赁住房。目前国内公租房市场的特点是总体数量大但分散, 单个社区规模不大, 分布范围广。公租房管理主体是各地方公租房管理中心, 而公租房的特点又是较为分散, 结合各省各市公租房特点, 我们认为一个统一的高集成高智能高信息化的综合管理平台将是政府迫切需要的。这种平台和系统对于改善政府对公租房的管理有现实的意义。这种分布式系统设备加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模型将很好的满足公租房管理部门的各种管理需求。我们研发的公租房多级安全系统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项目无论是对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对社区居民甚至对企业的发展来说, 都有很多积极意义。

3 多级安全协同管理技术内容

3.1 三级门禁管理:

一级单元门门禁管理、二级电梯门门禁管理和三级住户门门锁管理。即通过住户信息卡 (信息绑定、卡片加密) 对承租户进行管理,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缴费、催费, 甚至对特殊住户 (信用差、已不满足准入标准) 实行信息卡暂停或注销等功能。承租户将凭借住户信息卡入住, 物业管理者也凭借住户信息卡, 通过对承租户的信息和信用额度的高低进行核对后并实行分级管理, 最终解决“收费难”和“退出难”这两大难点。

3.2 三级权限管理:

系统分社区物管、公租房管理中心及远程运维系统三级进行管理, 每级平台拥有不同的权限和分工, 将系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3 三重安全管理:

住户在单元门口、电梯内以及房间门口均需刷卡授权后方可进入或使用, 所有操作均留有详细记录可随时追溯, 小区安全性大大提高。

3.4 协同工作:

各个子系统共享数据协同工作, 尽可能的方便住户和管理人员, 减少办事流程, 节省时间。

3.5 信息管理:

实现小区内入户、付费一卡通管理,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水、电表采用集中抄表。

4 目的及意义

房屋租赁管理系统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房屋租赁管理模式, 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以及服务共享, 以达到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管理模式的目的。它通过与企业现有的网络技术相联系, 保证房屋租赁管理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同步发展。

近年来, 全国各地开始建设大量公租房, “十二五”期间各地的建设规模更是惊人, 如南京将建设9万套5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 重庆则计划实现4000万平方米的目标, 截止到2012年底, 杭州市区已累计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00余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覆盖面较广, 不仅包括本地中低收入家庭, 还将惠及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 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随着各地公租房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及首批公租房的投入使用, 公租房的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公租房的特点是不同的小区比较分散, 居住人群素质不同, 流动性也比较大。与普通的商品房相比, 使用传统的物业管理方式来管理公租房, 难度较大。寻找一种统一的信息化服务管理系统辅助管理这些公租房社区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目前的杭州的公租房基本都是新建小区, 信息、食堂、商店、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这些特点使得建立统一的服务管理系统是完全可能的。本项目研发的公租房多级安全协同管理系统就是结合多级安全和协同管理等概念, 依托先进的全数字可视对讲设备、高性能服务器以及人性化的软件操作界面实现了公租房社区三级管理、三重安全和协同工作等特色功能, 从技术层面彻底解决公租房“收费难”和“退租难”两大难题。该平台投入使用后, 将大大节省公租房管理中心的运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提供更好的服务:房屋租赁管理系统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 加强内部的信息沟通。各种用户可以直接从系统中获得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 并根据相关的信息做出决策和相应的行动方案。

5 结束语

我国的公租房建设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 全国各地都在摸索适合自己的出路, 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多, 面对公租房这一新兴事物, 各地公租房供给主管部门不可能立刻提出一个万全之策, 更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建立起完善的公租房供给管理体系, 这就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发挥科技的力量, 将公租房政策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目前有一些城市或地方已经提及此方面的需求, 但是还没有看到成熟的示范应用。公租房多级安全协同管理系统实施成功, 将会成为公租房的首创, 也将使得杭州市公租房项目成为全国的信息化和智慧社区示范项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写话指导下一篇:英语口语三种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