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施

2024-08-04

教育实施(精选12篇)

教育实施 篇1

1 感悟绿色教育

绿色, 原本是一种常见的植物颜色, 代表健康、和谐、宁静、自然、环保、生命、成长、生机、青春、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 一系列绿色行动应运而生, 绿色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当整个社会都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同时, 我们的教育更应该绿色发展。

绿色教育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环保教育, 而是一种尊重人、促进人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是一种更加先进、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理念。

2 提出绿色教育

我园有五十年的办园历史, 地处巴岳山下、龙水湖畔, 占地面积6 040平方米, 其中塑胶场地2 000余平方米, 绿化面积3 000多平方米。园内树木葱茏、鲜花争艳、鸟儿欢唱、空气清新, 处处散发着“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情以及“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画意。这种公园式的办园环境、生机勃勃的基调, 使我园具备了很好的亲近自然、开展绿色教育、实施田野课程的条件。为此, 我园提出了特色办园理念——“为生命添一抹绿”, 就是要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种下一棵绿色的种子, 让每个孩子心中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形成一片森林, 绿化整个地球, 绿化所有的人心。要实现这样的绿色教育, 就要给孩子创造生动活泼、自然和谐、营养丰富的成长空间, 不断增强孩子的绿色生命力与智慧, 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独立自主、阳光自信、率真自然的绿色小精灵。

3 实施绿色教育

3.1 架构绿色课程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儿童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论也启发我们有了这样的思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让儿童从学习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开始。

重庆市大足区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的好地方, 这里有名扬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有传承千年的龙水小五金, 还有青青龙岗山、长长濑溪河、黄花岗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故居、反洋教英雄余栋臣的故事……丰富的地方文化、自然资源犹如一口泉眼, 为我园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汩汩奔涌的源头活水。原双桥区实验幼儿园, 地处巴岳山下、龙水湖畔, 前身为四川汽车制造厂幼儿园, 是一个因红岩汽车厂的建立而创办的幼儿园, 浓厚的红岩重型汽车文化激励了几代人。幼儿园内部绿地面积超过3 000平方米, 小树林四季绿树成荫、鲜花不断, 具有公园式的办园环境。在众多本土资源中, 我们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 选择了离幼儿园最近的“巴岳山、龙水湖、红岩汽车、幼儿园小树林”作为绿色课程资源开发对象, 一方面丰富五大领域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传承优秀的本土文化。

巴岳山的山形、地貌、山丘、沟壑、泥土、岩石、山洞、煤矿、树枝、树叶、兰竹、枯藤、木桩、小草, 以及花漾龙水湖的青青湖水、花鸟虫鱼……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品牌的红岩汽车远销海内外, 在很多大型建筑工地都有它的身影, 为中国基础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的历史沿革、生产流程、汽车构造以及红岩汽车人的精神都值得研究和宣传。为了丰富课程资源, 我们还依托得天独厚的小树林, 喂养了鸡、鸭、鹅、鸽子等小动物, 开辟了娃娃菜园, 四季交替种植了四季豆、豌豆、胡豆、花生、土豆、地瓜、番茄、葫芦等各种蔬菜以及水稻、麦子, 幼儿园成了小小的生态园, 小树林成了天然的教室。

资源虽然丰富, 但是只有适合幼儿的、适合本园的才是最好的。因此, 我们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兴趣指向, 本园师资水平、设备条件, 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 便于操作的内容, 采用瑞吉欧方案教学和美国项目教学法, 通过一日生活、集中教育、游戏活动等途径, 通过让幼儿现场体验、亲身实践、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在“红岩汽车文化、动植物种养殖、幼儿身边的食物、运用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创作美术作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开展了“我爱红岩汽车”“幼儿园的鸽子”“青蛙变形记”“种子变身”“金灿灿的稻谷”“麦动”“葫芦娃”“神奇的树叶”“树叶标本制作”“好吃的叶子”“茶乡情”“花花世界”“好吃的蔬菜”“香香的野菜”“四月槐花香”“清明粑儿香又甜”“树桩大变身”“五彩木块”“坛子艺术”“我给酒瓶穿新衣”“鹅卵石涂鸦”“竹片创意美术”“悠悠青花瓷、浓浓中国情”等30余个主题活动, 形成了主题活动网络图和实施方案以及项目教学记录。通过实践, 初步形成了“红岩汽车、动物养殖、植物种植、花仙子、树叶探究、食育、绿色创意美术”等七部分课程内容, 架构起了富有特色的绿色教育课程。

3.2 开发野趣游戏

近年来, 我们充分发挥室外场地开阔的优势, 将游戏开展的重点从室内转移到户外, 大力开展野趣游戏活动, 培养孩子的野性。投放了长短跳板、大木箱、长木梯、人字梯、汽油桶、汽车轮胎、防腐木建构玩具、竹竿、竹筒、PVC水管等材料。小树林增加了大量拓展玩具, 如攀爬架、滑滑梯、吊环、爬网、爬梯、钻洞、转转乐、梅花桩、荡桥等玩具。在活动中, 老师们开动脑筋, 充分利用小树林开展了很多游戏, 如有的老师利用幼儿园的大树, 在树与树之间结绳开展走钢丝游戏;有的在两排灌木丛中间牵起密密麻麻的细线, 开展匍匐前进过电网游戏;有的班级将绳索做成的软梯套在Y形树丫上开展攀爬活动;有的班级把小树林设计成野外阵地, 开展炸碉堡、打仗等游戏;有的教师以生动活泼、曲折有趣的童话, 如七个小矮人、营救奥普拉公主等故事为线索组织游戏, 教师给孩子化了妆, 把小树林当成森林, 按照故事情节设计了主题场景, 在游戏中, 幼儿需要根据故事情节看懂路线图、选择正确线路, 还要完成翻越千山万水解救小动物等一系列任务, 由于孩子成为了故事中的角色, 因此玩得非常投入, 十分开心。这样的游戏不但充分运用了幼儿园的场地和设备, 也把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渗透了进去, 对孩子的情感、动作、智能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3 形成绿色格局

在绿色教育实践过程中, 形成了六项机制。一是开好三会, 每期通过新生家长会以及学期初、期末家长会沟通幼儿园工作。二是加强宣传, 通过橱窗、家园联系栏、QQ群、微家园、网页等平台, 及时公布绿色教育工作动态, 实现幼儿园工作透明化。三是组织亲子活动, 利用每月的家长开放日以及传统节日, 邀请家长到园包清明粑、做槐花饺、锯木块、玩泥巴, 增进亲子感情, 传达新的教育理念。四是办好家长学校, 通过专题讲座、家长沙龙, 帮助家长解决困惑, 建构科学育儿知识。五是引入家长助教, 如聘请家长带领孩子们一起挖红薯, 教孩子们打稻谷、晒稻谷, 上山采茶、制茶。六是挖掘社会资源, 如请交警组织“交通文明行”活动, 请环保局长组织“世界地球日”活动, 聘请园林专家和小朋友走进巴岳山认识植物, 和蛋糕店老板一起联合制作并且售卖蛋糕等等。充分运用家长资源, 弥补教师专业不足, 形成了家园共育、社会参与的绿色教育格局。

通过一系列绿色教育实践, 我们把幼儿从教室带到了户外, 从幼儿园带到了社区、工厂、田野、山坡, 不但促使幼儿贴近自然、回归天性, 也培养了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 提升了专业水平, 从而促进了孩子、教师以及幼儿园的绿色发展。

教育实施 篇2

今天,韩教授系统地向我们讲授了学前教育诊断的含义、幼儿园教育活动诊断的内容与维度、步骤、原则等,特别结合实例,与我们一同分析了当前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诊断能力现状总体水平偏低。4个方面教育问题诊断能力由低到高排列分别是:教育目标教育问题诊断能力、教育方法教育问题诊断能力、师幼互动教育问题诊断能力、教育内容教育问题诊断能力。如何提高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诊断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教师对现代幼教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二是灵活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三是培养教师的观察意识,学会有效观察幼儿,提升教师观察能力。

实施“生本教育”收获教育幸福 篇3

“生本教育”理念的倡导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生本教育”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真正做到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的帮助。

生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下面就我班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班级管理中初见成效的几点做法做一下介绍。

一、学期初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主题班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其实不然。后来农民把插秧改为拋秧,却能带来丰收”!学生就如同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化为数条目标和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时,就如同农民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插秧,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因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不愿受他人管制。因此每学期初我都会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及各方面的量化细则和奖惩办法。当用经过学生讨论并签名的班规来要求他们时,他们从心理上比较认同。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管理,他们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自己选定进取的目标,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价自己。

二、在班级中实施分组管理模式

班级分组管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班级分组管理中,整个班级并不是由班主任和固定的班委全权管理,而是由几个小组共同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班主任只是组织者。它注重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我班实施分组管理的具体操作为:

1.对全班进行分组

考虑到要在各方面进行竞争的公平性,在各小组的男女生比例、学习成绩差异、纪律表现优劣、性格的内外向等方面进行反复推敲,力求均衡,根据班级的人数可分为6-8人一组。

2.组长的确定

我们班实行的是轮流制,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少学生胆小、退缩,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也可以领导其他同学,也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点。通过担当小组长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闪光之处,增强了自信心。

3.小组的职责和管理

各小组内部互相合作,完成本小组所负责的任务。比如管好本班卫生、纪律、出操情况、班级活动等。小组实行积分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由于小组积分是由每个学生争取得来的,而且可以随时加分或减分,小组积分每天都处于动态累计状态,这给每个小组及成员带来挑战,增强了学生成长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同时也让每位同学感受到来自小组之间竞争的乐趣。

组与组之间相互监督开展竞赛,每周小结,积分高者为优胜组,优胜组可得到精神和物质奖励。各小组的积分实行每周一评,并评选出每周的“星级组”。总结时,各管辖组长公布他所管辖的组的积分,对该组的得分、扣分情况作简单的说明,公布各个组员的个人积分,对一周内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班主任再做适当的补充反馈并分发奖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发展;让学生对学习富有责任感和积极性;学生以在这样的班级中而感到自豪,自然而然就在学习上自我施压,有效约束自我行为。可以说,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学生融入其中,一言一行都是班级文化的折射。

我班的班级文化包括:

一是由学生自主讨论制定统一的班旗、班徽、班规。统一的班旗、班徽、班规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我班的精神风貌,形成班级的主流精神导向,使学生产生对班级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

二是创造条件形成班级“宽容和接纳”的精神氛围。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基础,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尊重不同的学生文化,要创造条件在认同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张扬,并使所有学生能养成宽容、包容不同思想和人格的胸襟气度。

三是设置班级座右铭。班级座右铭的确立与履行,也是对每个学生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心态。这将有助于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用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毫不畏惧地战胜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

实施和谐教育提高教育绩效研究 篇4

关键词:和谐教育,教育绩效,素质教育,和谐,高效

一、时代召唤

当前的教育节奏超出了学生发展的节律:题海战术, 课外补课, 随时增加课时的情况比较普遍, 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造成了学生的身心负荷过重, 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 有的教师只顾上课, 课后也不反思提高, 得过且过, 师生之间关系也不融洽, 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少、交流少。这些都导致了基础教育的不和谐、绩效低。

二、理论支撑

王守仁在500年前就提出和谐教育的思想, 主张师生之间应以朋友之谊相待, 提倡学生对老师直言相谏, 教师应欢迎学生的批评, 这样可使师生双方都能得到提高。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提出: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青年, 所以一切措施不易有固定的方式;每个人的天赋相差甚远, 要发展每个人不同的能力, 教育亦须有差别, 最好的教学方法应能使学生尽力地做, 自动地想, 并有工作 (学习) 的动机。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师惟有学而不厌, 才能诲人不倦;教师要想在教师的岗位站得长久, 就必须一面教、一面学, 教到老、学到老;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 越学越快乐。

实施和谐教育的直接目的, 是要从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认知发展水平与需要出发, 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处理, 力求达到与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相适应, 特别要使发展水平处于高低两端的学生得到教师的特殊培养, 让每个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机会, 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 实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今天的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所有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个性等方面能够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问卷调查

在某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出161份问卷, 收回161份, 其调查内容及数据处理如下:

1.你认为教师上课是严肃的好还是幽默、风趣的好?

2.你认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让同学们对一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等活动有多重要?

3.你认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只讲解题思路、方法或规律还是详细讲解好?

4.你认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经常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好吗?

5.你认为教师在课后要求同学们订正好讲义、试卷、整理好错题集等交上来重要吗?

6.你认为教师采取对重要知识进行抽默、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周周测等形式来提高学习成绩重要吗?

7.你支持教师经常采取提前上课、拖课或抢占自习课时间进行多讲、多练来提高你们的学习成绩的做法吗?

8.你认为教师多布置作业或进行大量的练习对提高你的学习成绩有好处吗?

9.你认为教师根据你目前的学习状态差、学习态度不好等进行批评、教育、谈心有必要吗?

10.你认为经常问老师问题对提高你的学习成绩有好处吗?

11.你认为教师经常对落后生进行批评教育有必要吗?

12.你认为教师进行一些“培优补差工作”对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是否重要?

13.你同意目前教师的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知识特点和教育目标而选用的合适的教育方法吗?

14.你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和生谁最重要?

15.你认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对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多重要?

根据以上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 反对提前上课、拖课、随意抢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老师。

(2) 学生要求老师在上课时多进行交流、讨论等活动, 强调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相结合, 讲评时要注意方法与技巧、详略得当, 并适时进行变式训练;要求教师对重要的知识进行抽默, 适当采取周周测的形式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滚动复习;要求教师对落后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 并能采取一些“补差”工作;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关系;这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好处。

(3) 学生自己要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 要把已做的作业、试卷订正好, 并再一次交上去让老师检查是否订正到位, 学生要养成多问问题等习惯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另外, 在问卷中学生还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1) 老师要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点鼓励, 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多表扬学生, 不要在课堂上指名道姓地批评学生;师生间应互相信任, 老师要多替学生考虑, 多进行换位思考, 多和学生沟通。老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 不出尔反尔, 对待所有学生要公平、公正, 一视同仁。

(2) 老师要准时上、下课, 不拖课;讲评习题时, 不要一味地只顾自己完成教育任务,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进度,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整理的时间;多讲一些解题技巧;多分析问题的本质。

(3) 老师上课应注意规范, 多讲普通话;老师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积极带动学生的思维;丰富课堂生活, 把学习从枯燥变为生动;增加课堂交流, 提高课堂效益。

四、践行提升

1.根据问卷调查、教学任务, 反复研讨与实践, 制定了和谐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使和谐的课堂教学有一个相对量化、操作细化的要求和衡量标准。

2.根据问卷调查、教学任务, 反复研讨与实践, 总结了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 。

(1) 科学备课, 有效设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 备课时必须做到以下五点:一备学生。分析学情,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能力水平、学习心态和内在潜能,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二备课程, 即整合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知识和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等。三备方法。也就是指在备课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更有效, 要突出以问题为中心,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四备情境。善于创设思维情境、活动情境、媒体情境, 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张扬个性。五备自己。教师要时刻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教育的失误, 只有敢于否定自己、质疑自己, 才能超越自己。

(2) 培养兴趣, 情感投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 才能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教学质量才能有根本性的提高。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

(3) 及时反馈、有效调控。为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教师应对课堂上学生输入给自己的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并进行有效地调控。由于教师的调控对象不是仅仅只会接受信息的机器, 而是具有一定分析与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感情色彩的、有独立思想、思维活跃的人, 他们将会对所输入信息作出不同的反应。教师必须根据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作出及时的调控, 不断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积极的途径上来, 否则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受到干扰甚至被破坏, 从而影响优化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师可通过弹性设计 (即一个教学方案中的每个教学环节上有多个答案) , 可以为一些“可能”和“不确定性”留下足够的空间, 可以让教师充分应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沉着、冷静地解决这些“可能”和“不确定性”, 能使教师有条不紊地创造出精彩的教学情景。

(4) 培养能力, 教为不教。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主要的是通过模拟知识发现的过程以及科学的思考方法,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从而内化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达到“不教”的境界。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研究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形成一条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 既符合科学性又合乎逻辑性, 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 既有主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思路。教师还要突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养, 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作学习中学、探究中学……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更多的学习方式, 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 从而获得学习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

(5) 当堂巩固, 多元设计。当堂巩固是效率最高的复习。首先,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必须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让学生把当堂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巩固与消化, 以强化记忆, 使遗忘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次,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知识中的漏洞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 根据复习要重在平时, 贵在经常的原则, 在讲课时, 凡能与以前所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联系的地方, 要尽可能充分地加以利用, 使对知识的复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进行。除此之外, 当堂巩固的习题要突出“新材料、新情境、新设计”, 要和生产、生活、科技、社会、环境紧密联系, 兼顾开放性、探究性和前沿性,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也能夯实有效教学。

3.提高教师素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标准。教师的素养通常包括教育追求、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教育追求决定教师的理想与信念。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抓住新课程交往互动的教学本质, 把自己定位成组织者、合作者,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文化底蕴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积累和扎实的基本功。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 教学上的观念、内容、方式、手段都在发生着变化, 教师已有的知识显得单薄而陈旧, 因此, 必须向网络、书本、媒体、专家、同伴学习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 学习探究实验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 及时“充电”, 才能使文化底蕴在长期的积淀中不断丰厚。教育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能让学生从轻松中获取知识, 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教师新颖的观念、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燃烧的激情、敏捷的思维、精美的语言、严谨的风格必然能为建构生动、高效、和谐、让学生流连驻足的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和谐教育的主体是师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造就和谐教育。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其核心是严肃、活泼, 即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不乱”有赖于教师的严格要求, “活”则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精心引导。高中学生思想顾虑多, 不喜欢发言, 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不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为了打破这种局面, 要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一个成功的人不是不犯错误, 而是能够主动暴露自己的不足, 并逐一改进, 这样他就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时, 要肯定该学生的勇气, 感谢他为大家提供了“前车之鉴”, 使大家的学习少走了弯路。经过这样的精心引导, 课堂气氛逐渐走向和谐。教师能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放下为人师的架子,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细心, 还需要教师的热情, 更需要教师的智慧。

五、结论

实践证明, 中学教师通过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施和谐教育, 可使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 解决了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问题, 能提高教学绩效, 能使师生共进与发展 (双赢) 。

参考文献

[1]李东, 王守仁500多年前的和谐教育思想[N].中国教育报, 2005-07-14 (8) .

[2]胡晓风, 金成林, 等.教师自动进修[G]∥陶行知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78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 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实施素质教育 篇5

三、实施素质教育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着力点,两年来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此项工作,我校坚持做好了如下工作:

(一)、树立一个理念

依据“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提出了“讲学习、重修养、立远志、谋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创建榆树市级优质初中为目标,以贯彻“两全”方针,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后勤管理务实高效,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了我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和效益。

(二)、坚守两个阵地

一是坚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课堂阵地。

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是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抓实抓细教育教学质量。

(1)贯彻课程计划。我校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完善课程管理体制,按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积极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新模式;切实把握各个学科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全体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交流、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

(2)在教学目标确立上,注重“三维”目标,实现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关注知识传授、智慧启迪、人格生成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做到五个转化:即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困难的内容容易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重基础,重能力,重习惯,重情感,重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在教学的手段上,重视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和实验仪器的使用;在教学的对象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校提倡教学分层,作业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校设立了学习进步奖,使后进生体验到成功。

(3)强化常规检查。加强了常规检查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各项制度,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办法,做好教学的“六查六看”工作。把查执行教学计划情况、查课堂教学、查教案、查作业上、查减负、查教学业务做为学校的常规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把“六查六看”工作与教师的岗位责任制挂钩。加强小科教学管理,保证课时,有教师,有教案,笔记、有检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依据教学目标和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复习计划,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注重教案实用性的探索,合理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实效。

二是坚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外活动阵地。

1、德育活动。

学校把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切实优化德育内容,优化德育过程和方法,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守则》、《规范》的实施细则,如《中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文明礼仪要求》等。在养成教育中坚持从大处着手,从小处着眼,一招一式的训练,一点一滴的积累。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三抓,即:抓起始,抓平时,抓及时。抓起始就是新生入学伊始,把《规范》、《守则》教育作为第一课,结合学校制订的《中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对新生进行训练,增强学规范、争文明意识;抓平时就是把握学生遵纪守法动态,每天巡视检查,每月开展仪容仪表,班容班貌大检查;抓及时就是对学生违反行为规范的偶发事件及时教育,及时处理。对班级实行日检查周评比制度。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画廊,课堂教育,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未来有担当,有梦想。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文明三践行”活动,“忠、孝、仁、义、礼、智、信、廉”8字教育活动等,聘请关工委、派出所、交警等部门的领导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

2、体育艺术活动

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举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阳光体育活动,为体育活动创建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每年学校都举办师生体育艺术节,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增强学生体育艺术能力。其中包括:乒乓球比赛,师生篮、排球赛,书法绘画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了青春期教育专栏。增强健康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及格率达95%以上。重视美育教育,认真上好美、音课程,加强以美育为主要任务的艺术教育,注意挖掘各科各类课程中的美育素材,学校设施力求按美育规律来安排,使学生处处在美的教育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美术、音乐成绩合格率达90%以上,55%以上的学生有一项艺术兴趣或特长。

3、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活动。

主要进行:主题征文评比,课前5分钟演讲,口语训练,英语综合素质竞赛,理、化、生、微实践操作能力测试等活动。开展了《小荷》作文指导报的编辑出版工作。本学年完成12期出版的任务。

3、队伍建设

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还得是靠有素质的人的来完成。我们一是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今年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完成了班子的配备,设有教学校长一人,德育、安全校长一人、总务主任一人,使学校的教学,德育,后勤工作有人筹划,有人落实,责任明确,一岗双责。工作明确,各负其职,团结协作。目标明确,高效完成本职工作。

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 篇6

【关键词】素质内涵;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19-02

2012年5月-10月期间,笔者对我院及兄弟院校的师生就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师生对素质及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了解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相关性以及校园素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找出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调查过程得到了相关院校师生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一、调查情况综述

(一)对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理解

1、素质

1)素质的内涵

素质本意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是生理学范畴。在教育学概念中,主要是从先天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环境教育两方面来说的,指的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在调查中发现,只有40%的学生能较全面的考虑到素质构成的特点,而其他学生在此问题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2)素质认知度的调查

素质认知度的调查主要从自身素质的重视程度、素质的行为表现两方面调查的。在重视程度的调查中,49%的学生选择比较重视,38%的学生选择非常重视,10%的学生选择一般;在素质行为的调查中,诚实负责的态度被选率最高,占到81%,干净整洁的仪容排在第二位,占到71%,积极向上的热情排在第三位,占到34%;在具备高素质的调查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能力突出,踏实肯干和适应社会。可见,高职学生对于素质的认知和素质行为的判断力是比较强的。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师生对于这四部分的认可度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对“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一项师生的认可度排名最低。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一部分师生认为素质教育和注重培养人的智慧潜能是关系不大的两回事,甚至有的师生片面的认为前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而后者是专业教师的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高职教育中的专业教育没有较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二)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相关性的调查

1、课堂教学的地位

素质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部教育工作,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领导工作、干部和员工工作等。其中课程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最重要的中心环节。调查中,4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此项,排在各选项的首位,这也体现了师生对课堂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2、教学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相关性的调查

在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中,51%的学生和52%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很少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所以,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特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校园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调查

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素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中,至少70%的学生平均每月参加一次此类活动,而在参加活动的原因调查中,62%的学生认为对此类活动有兴趣。

二、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讲包括三方面:1、部分师生对“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认识不足。2、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3、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这些问题目前已成为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理念

强化素质教育理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高职院校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关键就是要育好人、育能人、育社会需要的人,具体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居于各种素质之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理论学习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一个人发展的思想保证。

2)文化素质

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知识、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等知识的丰富和个人修养的提高。人文素质对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科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化底蕴具有深远的意义。

3)业务素质

它主要包括专业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创新的思维和手段,对新技术和观念的鉴别力,专业团队的合作等方面的内容。而在业务素质的培训过程中,岗位是基础,只有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才能保证工作行为的长期稳定。

4)身心健康素质

高职学生的成长之路往往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需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工作环境。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他们出色地完成一线工作与自我成长的重要保障。身体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抗挫折承受能力等心理品质。

2、建立相对完善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上,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进。

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实施上,强化教、学、做一体化。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该从过去只研究教法过渡到现在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近几年,以锻炼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不断的开发并因收到良好效果而不断得到推广,比如: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3)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更新,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甚至是将优秀的教材图书、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信息电子化、网络化,这些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既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又可以多渠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

3、积极开展并引导学生参加素质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的实施研究 篇7

一、惩罚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在心理学的学派中, 对惩罚有较深入研究的是以斯金纳、格思里为代表的联结主义学派, 他们是继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之后继续研究学习及其内部规律的心理学派。

在谈论惩罚时, 桑代克早期的观点是:凡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联结产生的是满意 (奖) 的反应, 则学习者乐于重复这种反应;反之凡是这种联结引起的是烦恼 (惩) 的反应, 则学习者力求避免这一反应。这就是对学习行为影响极其深远的效果律。

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外部强化是否能完全解释所有的学习行为呢?认知派认为, 学习既然是一个认知加工的过程, 那么奖励和惩罚同样, 也需要认知与加工后才能作用于学习行为。显然, 强调内部动机是认知学派的重要理论基础。

虽然各个学派在惩罚教育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无论是关心结果的联结派还是注重过程的认知派, 有一点是达成了一致, 那就是惩罚的作用, 只是在方式方法上以及影响程度上需要做进一步的验证。

二、学校教育中对惩罚的误解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 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也可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从而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1. 惩罚并非体罚, 体罚之害使“惩罚”蒙上阴影。

曾经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在“关于惩罚的认同度”的调查中, 有7%的教师和35%的家长认为惩罚就是体罚, 而那些持否认态度的教师和家长在遇到“麻烦”时, 惩罚的手段也未脱离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范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中明确规定, 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但体罚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段是有些老师的不二选择。笔者在百度上输入“体罚”二字, 瞬间出现了5521个来自于全世界各个地区的视频, 辱骂、罚站、罚跪为轻量级, 甚至出现脱裤打屁股、在脸上刻字甚至棍棒相加的超级惩罚手段。

无疑, 这种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泛滥是致命的, 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种惩罚方式摧毁了孩子的人格系统, 这种带有报复性和故意性的惩罚对于学生的内心影响是终身性的。这种体罚不是惩罚, 而是残害。

2. 惩罚不是学校教育的高压线。

真正好的教育不是无视孩子的天性, 而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去体验、分辨人性的善恶、人格的积极与消极, 从中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重重苦难, 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心智, 完善人格。教育的本质是引导, 而不是过于靠外部的压力, 剥夺孩子的犯错的权利。科学的教育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包括犯错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该为他们的自由“买单”, 孩子有犯错的自由, 那么教育也有责任让他们在自由中茁壮健康地成长, 而这个责任可以由惩罚来体现。

三、学校教育中实施惩罚教育的真谛

1. 爱是惩罚教育的不二法则。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对爱的定义独树一帜:爱, 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言之, 付出爱的努力, 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 自己也同样获益。

教师实施惩罚的前提是学会对学生“真爱”。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美好感情, 爱的本质是平等的, 是无条件的, 是一种完整的接纳。同时, 爱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必经之路。爱的需求有两种, 一是施爱的需求, 二是被爱的需求。爱是提升学生自我价值最快的途径, 也是教育的起点。惩罚要从这个起点出发, 再回到这个起点。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 如果老师的惩罚从爱出发, 没有让学生体验到是一种爱, 那么学生对惩罚的理解就会偏颇, 惩罚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惩罚的职责是保护爱的实施, 是爱的真正体现。教育家巴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 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了的春风, 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2. 让惩罚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犯错是人们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有人甚至认为它才是学习的真谛, 只有在犯错中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才能降低对犯错的焦虑, 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 要给学生自我申述的机会, 因为老师的判断不会总是正确的。

与此同时, 犯错被允许, 但犯错后的行为修正更加重要, 惩罚的目的不是要伤害学生, 而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功, 在爱的大背景下, 惩罚就能够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惩罚就会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3. 爱的教育同样需要惩罚。

学生都是一个需要被尊重价值并保护权利的主体的人, 他期待在科学引导、正确影响下健康成长。面对学生错误, 应该参考以下几个程序来进行。

首先, 确定是否与该学生建立了相互信任的爱的关系。其次, 依据对学生的了解与分析, 对其错误进行归因。再次, 运用心理学知识, 判定学生是在什么层面对错误无法进行修正, 如果是在习惯层面, 那么就要从改变学生的行为感受开始进行心理干预。如果是观念层面, 那么要实施思想教育或惩罚进行惩戒。惩罚是阻断力量不是动力, 在这个惩罚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尊上进的情感需求, 刺激学生从内部进行自省, 只有当惩罚与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结合时, 才能变成动力, 从而“知耻而后勇”。最后, 惩罚是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 判定惩罚是否有意义, 要看目的与行为是否一致, 如果没有达到惩罚效果, 那么, 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作出改善。

教育实施 篇8

关键词:家庭,基础教育,家政教育,探究

一、家政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家政教育是以家政学课程为核心, 以家庭日常生活为切入点, 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家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家庭理财、营养健康、家庭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关系等实用性知识以及室内艺术设计、烹饪、插花等操作技能技巧。家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其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独立生活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为今后享有高品质的生活奠定基础, 最终达到提高全社会家庭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我国家政教育的传统与发展现状

中国有着“家为国本”的传统思想, 家政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家政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 母亲教授给女儿生产技能和立身处世之道等。1907 年光绪帝颁布“女子学堂课程”, 中国开始了正规化的家政教育, 家政教育由家庭教育转向学校教育, 正式列入学校课程。1911 年引进家政学, 1919 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设立家政系, 开辟了我国家政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其后, 燕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等11 所大学相继开设了家政系, 并出版了家政学的教材和书籍, 家政教育被列入高等教育的行列。后来, 家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高校中被取消。

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家政教育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 吉林农业大学是第一所开设家政学大学本科教育的正规高等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和聊城大学等都相继开设了家政学专业。在基础教育阶段, 浙江省从1988 年开始进行家政教育探索、试验。以浙江衢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为例, 该校家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主要途径, 即专门的家政活动课和“生活与劳动”课中的家政教育。二是渗透途径, 即学校各项活动中渗透家政教育和社区活动中渗透家政教育。三是实践途径, 即家庭为主的家政教育实践和社区为辅的家政教育实践。家政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家庭理财、饮食卫生和手工制作。

三、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政教育实施探究

(1) 建立完善的家政教育体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家政学协会的联合调查表明, 全世界范围内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家政教育课程。以邻国日本为例, 1980 年日本开展第三次教育改革, 在小学的家政教育方面, 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和体验”的学习, 在初中增加了手工制作、计算机、生活自立和家庭功能都能方面的学习内容, 高中阶段在必修的基础上设置“家庭综合”“生活技术”“家庭基础”三个选修科目。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家政教育体系, 三个阶段的家政教育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具有连续性和一贯性, 使日本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2) 培养可以承担家政教育教学任务的合格教师。由于当初家政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被撤销, 近些年家政教育发展缓慢, 造成家政教育领域的教师数量极其匮乏, 这也是制约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大规模实施家政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家政教育的教师必须是具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从我国家政教育的师资现状来看,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培养:一是对现有的劳动技术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培训, 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家政学理论知识和生活操作技能, 承担起短期的家政教学任务。二是改革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 增设家政学专业, 不仅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政教育提供长期的师资力量, 还能够缓解我国家政产业中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

(3) 编写、出版家政教育所需教材。关于家政教育的教材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寻求解决:第一, 充分利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已开设的课程。第二, 借鉴国内外基础教育阶段家政教育的内容进行教材编写。

(4) 提供实施家政教育必要的硬件配置。家政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技能。由于家政教育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对课程的实验室、工具和设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较高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可投入资金购买课程所需要的配置, 也可开展校际间的合作, 即邻校合力创办实验室共用。家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涉猎广泛, 在条件不允许的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暂时选择一些对课程硬件配置要求少的内容进行教学。

四、结束语

总之, 家政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 现阶段已有部分省份和地区在家政教育进入基础教育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同时, 随着十八大精神的不断贯彻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不断落实,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政教育也会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黄艳梅.家政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不可忽视的领域[J].教学与管理, 2003 (22) .

[2]李玉.家政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3]施燕红.小学家政教育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12) .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 篇9

在实施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 我从日常课堂教学中总结了几点尝试, 与同行们交流, 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

怎样转变观念?关键在“转”字上, 依据新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英语素质”应是通过英语教学, 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我认为, 作为一个教师, 同样有责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以明确学习目的, 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教书育人,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改变教学方法, 努力从教书型、教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育家型教师转化。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的实质, 明确各年级、各知识领域的具体要求, 使自己的教学理论系统化、规范化。特别注意学习各项先进的教学理念, 搜索、交流及反馈各种教育信息, 从宏观上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控、不断改进。

二、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表演、猜谜、对话, 按交际情况分组提问、回答, 学生很自然地被引到活动中去, 学得积极主动, 轻松愉快, 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活动量和个体化学习, 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学收获。

三、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环境, 把情感教育作为进行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英语教学就应建立在一个具有生活感的轻松环境里, 这种环境可使学生减少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积极参与英语学习,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习兴趣, 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因此, “玩中学”原则是我的一贯方法, 寓教于乐, 有利于师生交流感情, 让学生扮演角色, 做游戏、猜谜语、唱英语歌曲等, 使学生在看似玩中获得知识, 达到预期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他们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素质教育的理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也会使学生产生对英语的求知欲, 达到教学的目的。由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当然, 兴趣是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培养和训练才会产生的, 因此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 要用满腔热情去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抓住学生学习英语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做好英语起始课的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 带着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欲望, 走进学习的兴趣里, 他们身上隐藏的智慧之门就会洞开, 教育也因此迈向了成功。

五、交际英语在中学英语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英语素质教育指的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 而这些又集中表现在交际英语的运用上。坚持每天课前三分钟的值日报告, 形式多种多样, 除汇报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出勤情况等还可讲故事、诗歌朗诵、即兴表演、对话、介绍西方文化等, 为避免在值日生作值日报告时个别学生精力分散, 教师采用值日生报告针对全班及个别同学提问, 轮流值日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既培育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坚持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化。情景是进行语言活动交流的必要因素,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里的实物、挂图、卡片、简笔画、图表等创设情景进行直观教学, 还可利用动作表情来辅助教学, 让学生在自然情景或模拟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 学习和使用各种场合所需的恰当的语言, 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坚持德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英语学科的思想政治内容, 寓德育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就必须要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 并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中逐步提高、完善, 所以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稍有疏忽, 学生就有可能被一些不良现象的负面牵引所俘虏, 达不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从实践中, 我认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实施基础外语素质教育的前提, 深化教学改革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 强化思想教育是英语教学的方向。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还要不断开拓, 创设新的教育方法, 以进一步完善教育过程, 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最热门的教育话题之一。就素质教育的内容、特点, 阐述语言素质培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 提出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 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 除了强调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习爱好外, 还应充分利用媒体, 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学科整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交际策略, 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

教育实施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感教育,实施

一、在教学内容上培养学生的品质

物理学科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物理学史中包含着每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结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物理学史不仅是物理学科发展的历史,还包含着物理学家们坚持不懈探求真理的历程,包含着科学家们对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物理学史中记载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定律等,学生在讲授教材知识的同时应该增加对物理学史的讲述,让学生了解这些物理结论是怎么被发现和推理出来的,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略的物理现象,学会对知识的应用.物理学家发现问题并证明和推理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包含了各种辛酸和执着精神,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绝大多数的理论都是靠实验来证明的,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积极的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用实验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探索问题的究竟,从而在学习中更积极主动.在课程开始前,由于学生的大脑得到了休息,情绪比较高涨,精力比较充沛,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时间特点,结合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先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比如,在讲圆周运动时,可以借助易拉罐做水流星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产生好奇心,会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出答案.中学生有追求刺激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实验的操作中多设置一些出乎意料的结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以利用单摆来做实验,使单摆靠近教师的面部,然后放手让单摆自由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单摆是否能碰到教师,会集中注意力观察,结果没有碰到教师,教师下面就可以为学生进行解答了.物理实验并不是全部要求在实验室里进行,有很多简单的实验是能够在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实验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验去证明它.

三、在师生关系中渗透情感教育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如果学生喜欢教师,那么在课堂上就容易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课堂纪律也有保证,相反,学生不喜欢教师的话,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就使得他们上课不听讲,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纪律,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再给学生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传统的教师形象让师生之间存在距离,学生也不敢提出问题,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平等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教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教育环境,学生就会放松心理负担,和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意见,帮助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受到学生的爱戴,传授的信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达到双赢的效果.教师要与学生做好沟通,做到理解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那么学生也无法和教师真正的沟通,教师也就无法知道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理解学生,会让学生感动,在心里更加相信教师.

四、在合理的评价中培养学生的信心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信心的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是对学生的物理知识进行评价,并且评价手段也比较单一,不利于教师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教师要丰富评价的内容,不仅评价学生在认知方面的信息,还要评价学生情感方面的信息.由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不同、性格也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合理的评价,对物理基础不好的学生不要制定过高的要求标准,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要多多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语气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如果教师总是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或命令,时间久了学生也会自暴自弃.相反,如果教师多多采用温和的语气和鼓励的语言,会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从而树立信心,学生的态度也更加积极向上,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

参考文献

[1]李妮娜.中学数学的情感教学实践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2]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8.

[3]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1.

音乐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智力非智力教学途径

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音乐不但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构成美的外部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音乐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对此,将有动感的音乐与学生爱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其目的。如,教学《七子之歌》这首歌时,首先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教师富有感情弹奏的同时,体会音乐的基本情绪;最后根据这首歌的特点及内容,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这样不仅训练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还能增强他们的协调感。它有助于学生增强美感,对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是加强德育的重要途径

在教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的思想德育功能。歌曲从不同的题材,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养成讲文明、守纪律的行为习惯等。如,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揭示了在党的领导下,祖国才得以繁荣昌盛,少年儿童才能茁壮成长,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三、音乐教育是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仅要使学生跳与唱,还要因地制宜地把一些便于掌握、普及的乐器,作为一部分纳入课堂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各类乐器音乐及表现力的敏感性,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及音乐欣赏水平。如,歌曲《踏雪寻梅》,学生学会歌曲之后,发放一些节奏乐器,加上教师电子琴组成一个小乐队,为歌唱进行伴奏,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促进学生眼、手、口、身体等多种器官的协调发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等)有着其独特的功能,这样让乐器走进课堂,既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多方位的,尤其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情况下,音乐教育使学生有了一片活动的、愉快的天地,它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功效。

实施“三生教育”之我见 篇12

一、需要什么心态

第一,要坚定信心,破除神秘感。此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没有明确提出过“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的整体概念,但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应该从关注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通过实现培养人的功能,最终促进教育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的达成,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育规律的反映,是实现教育核心功能的体现。

从实践层面而言,过去在各地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过零星的或一些不系统的实践和探索。

从这个角度讲,“三生教育”对我们来说是熟悉的,应破除神秘感。

第二,要科学对待,认真学习。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既能找到一些理论的依据,又能找到一些历史的渊源,这一点应当承认。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传承与创新并举的伟大事业,因为任何创新都有一定的基础。同时,更应看到,我省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的大背景下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三生教育”的。换句话说,我省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实施“三生教育”作为推进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的。我省在充分认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的基础上,率先把实施“三生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提出来。特别是我省提出的“三生教育”的定义及其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定义,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国情省情,重新整合、加工、提炼、创新而提出来的,此前没有与其内涵和主要任务完全相同的提法。

此外,实施“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途径、主要方法、组织形式、考核办法、评价体系等,也有一定的创新性。

从这个层面讲,“三生教育”对我们来说又是崭新的,应科学对待,认真学习。

第三,要务实创新,提高执行力和创造力。实施“三生教育”首先要务实、抓实、落实、求实、真实,做到既积极推进,又扎扎实实;既营造良好氛围,又稳健发展。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执行力。实施“三生教育”,既是一项新的开创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开放性、包容性很强的事业。这就为我们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可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总之,我们必须把提高执行力和发挥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确立哪些理念

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这里所指的“人”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其中,管理者是关键,教师是我们办学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家长是开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各界人士是有效教育的保障、补充、延伸和深化。

二是尊重为先的理念。要尊重我们的教师,尊重我们的家长,尊重社会各界人士,最根本的是要尊重我们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是服务为重的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服务就没有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的同时,我们必须突出和强化服务为重的理念。

四是全面发展的理念。实施“三生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促进一切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主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五是和谐共进的理念。作为管理者,要确立与教师、学生一起成长的意识;作为教师,要强化与学生一道成才的观念;作为家长,要树立与孩子共同进步的思想;作为学生,从小要逐步培养自我和谐、我与他人及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识、能力及行为。

三、我们怎么去做

概括来说,实施“三生教育”,要围绕育人中心,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体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要求,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全员、全程、全方位地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调动理智、情感、行为、环境的力量,抓住教育、管理、服务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结合,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上着力,从生命、生存、生活等基本问题和成长、成人、成才等基本环节及做人、做事、做学问等基本内容入手,以此对学生的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予以真正的、适度的关注和关心、关爱。

上一篇:探讨综述下一篇: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