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危害

2024-06-18

生物学危害(共12篇)

生物学危害 篇1

1 二点委夜蛾的生长特点以及习性

二点委夜蛾, 属鳞翅目夜蛾科, 学名: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 (异名:Athetis lepigone) , 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

(1) 蛹和卵形态特征。

蛹长10毫米左右, 化蛹初期淡黄褐色, 逐渐变为褐色。卵馒头状, 上有纵脊, 初产黄绿色, 后土黄色。直径不到一毫米;卵单产在麦秸基部。单头雌蛾产卵量可达数百粒。

(2) 幼虫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14到18毫米, 最长达20毫米, 黄黑色到黑褐色。头部褐色, 额深褐色, 额侧片黄色, 额侧缝黄褐色。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 到胸节消失, 各体节背面前缘具有一个倒三角形的深褐色斑纹。气门黑色, 气门上线黑褐色, 气门下线白色。体表光滑。有假死性, 受惊后蜷缩成C字形。

(3) 成虫形态特征。

二点委夜蛾成虫体长10-12mm, 灰褐色, 前翅黑灰色, 上有白点、黑点各1个。后翅银灰色, 有光泽。二点委夜蛾一年可以发生两代, 成虫具有趋光性。由6月上旬开始至7月初, 出现越冬代成虫高峰, 是它的第一次高峰期, 孵化出的幼虫在6月底至7月初危害我省夏播玉米幼苗;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出现第二次高峰期——第一代成虫高峰, 其幼虫主要危害是咬断玉米次生根, 但并不像第一代幼虫主要集中在玉米田;8月下旬至9月下旬仍可见蛾, 但数量较少。

2 二点委夜蛾在我国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为成虫昼伏夜出, 白天藏在玉米下部叶背或土缝间, 尤其是麦秸下, 飞翔高度大约1m, 每次飞翔距离3到5m, 成虫喜欢在麦套玉米田活动。其卵主要散产于玉米苗基部和附近土壤, 卵期为3到5天。孵化后的幼虫躲在玉米根际还田的碎麦秸下约2到5cm的表土层来危害玉米苗。在植株上少则有虫1到5头, 多则20头以上。在玉米3到5叶期蛀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至4mm圆形或椭圆形孔洞, 造成植株心叶萎蔫枯死;玉米8到10叶期时, 咬食玉米主根和次生根, 造成倒伏, 严重的会枯死。在田间二点委夜蛾的分布不均匀, 一般喜欢聚集藏在麦秸和麦糠下, 麦秸覆盖密度大的地块发生比较严重。

该虫一般出现在夏玉米田中, 幼虫主要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在2到5cm的表土层, 一株少则有虫1到5头, 多则20头以上。据调查, 该虫危害株率一般在1%-5%, 2006-2010年发生范围逐渐扩大, 虫量逐渐增加, 危害程度也在逐年加重, 由原来的5%, 提升到30%, 2010年有的地块危害率达到了50%。但总的来说, 该虫害仍属于拒不发生。

二点委夜蛾有作为新发生的重大病虫害, 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 危害损失大:

二点委夜蛾主要钻蛀玉米心叶, 破坏生长点, 危害一株会导致产量损失一株, 危害率等于产量损失率。

(2) 群体积累快:

一头二点委夜蛾雌虫能产卵300-2000颗, 产卵量非常大;而且产卵期能持续1个月, 时间非常长, 因此, 群体积累非常快。

(3) 大面积适宜生态, 造成暴发危害:

二点委夜蛾喜欢隐蔽、潮湿的生态环境, 而近年来大面积小麦秸秆还田, 成为成虫隐蔽栖息、产卵的最佳环境, 卵在麦秸下潮湿的土表孵化率非常高, 是造成该虫暴发危害的关键因素。

(4) 在麦秸下隐蔽, 药效难以保障:

田间调查发现, 由于越冬代成虫从5月份开始到6月底, 持续2个月, 它们不断产卵, 导致田间幼虫发育不整齐, 1-5龄幼虫同时存在, 影响防控效果。而且, 同一块玉米田, 没有麦秸覆盖的地方基本没有二点委夜蛾危害, 在麦秸覆盖处会有成群幼虫危害, 喷施杀虫剂或撒毒土等很难穿过厚厚的麦秸触杀害虫, 防控难度非常大。

(5) 生物特性增加防治困难:

二点委夜蛾喜阴暗潮湿畏惧强光, 一般在玉米根部或者湿润的土缝中生存, 遇到声音或药液喷淋后呈“C”形假死, 高麦茬、厚麦糠为其大发生提供了主要的生存环境, 二点委夜蛾比较厚的外皮使药剂难以渗透是防治的主要难点, 世代重叠发生是增加防治次数的主要原因。

3 二点委夜蛾的综合防治

在防治时应该掌握的重点方法:防治工作中要掌握早防早控, 当发现田间有个别植株发生倾斜时要立即开始防治。

种子处理:用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和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拌种。

灯光诱杀:根据二点委夜蛾具有趋光性的特点, 推荐各地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 降低落卵量, 减轻为害。

农业防治: (1) 麦收后与播前使用灭茬机或浅旋耕灭茬后再播种玉米, 即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危害, 也可提高玉米的播种质量, 苗齐苗壮; (2) 及时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 清除麦茬和麦秆残留物, 减少害虫滋生环境条件;提高播种质量, 培育壮苗, 提高抗病虫能力。

化学防治:应采取“治早治小”的原则, 玉米出苗前为最佳防治时期。继续试验筛选一批高效药剂和施药方法, 提高防治效果。供选的药剂有: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菊酯类、甲维盐、茚虫威、敌敌畏等。

参考文献

[1]苏增朝.二点委夜蛾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13) .

生物学危害 篇2

一、结核杆菌的传播与致病

结核杆菌通常指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其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由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或排菌的肺结核病人随地吐痰通过再生气溶胶(尘埃),携带结核杆菌,飞扬在空气中,被健康的人吸入后发生感染和发病,因此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结核病患者痰中结核杆菌越多,传播的危险性越大。患者排出的飞沫在1-10微米者,在空气中漂浮时间长,传染性越大。患者病变和症状越严重,传染性也越大。周围人群与患者接触越密切者,受感染的机会越多。与患者同处于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的密切接触者,受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未受结核感染的人是结核病易感人群,由于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哺乳类动物如牛、鹿、猴、猪、猫、狗等也都可以患结核病。

感染结核杆菌后,终身都有可能发病,发病时间因人而异,一般2个月~20年才发病。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无显著症状。(1)症状 ①全身症状 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盗汗等。②呼吸系统症状 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黏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咯血后常有低热。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病灶炎症累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多不剧烈,随呼吸及咳嗽而加重。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2)体征 早期病灶小或位于肺组织深部,多无异常体征。若病变范围较大,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时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因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故锁骨上下、肩胛区叩诊略浊,咳嗽后偶可闻及湿啰音,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肺部病变发生广泛纤维化或胸膜粘连增厚时,患侧胸廓常呈下陷、肋间隙变窄、气管移位与叩浊,对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征。

二、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从分类学上看结核杆菌属于裂殖菌纲、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

结核分枝杆菌正常典型的形态是直或稍弯曲、两端钝圆的杆菌,菌体长1-4纳米,宽0.3-0.6纳米,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生长发育期间有分枝生长倾向。镜下常呈单个散在或呈“人、V、T、Y”形排列,菌体多时细菌扭集一起呈绳索状、束状或丛状。此外结核杆菌菌体还具有多形态特征,受不良生长条件的影响可分别表现为杆菌型(基本形态)、滤过型、颗粒型和球菌型(L型)4种不同的类型。

分枝杆菌生长缓慢,在人工培养基内繁殖一代约需15-20小时,一般需2-4周或更长时间始见菌落生长,甚至有极少数生长极为缓慢者需8周以上才开始有菌落生长。它为专性需氧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5-40℃,pH 5.5-7.2。培养营养要求较高且特殊,培养基需含鸡蛋、血清、氨基酸、甘油等营养丰富的复杂有机物及少量无机盐类。而且结核杆菌随着环境的改变易发生菌落形态、毒力、L型及药物耐药性变异,如在人工培养基上反复连续传代,可产生变异而致毒力降低,三、结核杆菌的检测与诊断

(1)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① 结核菌检查 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法,痰中找到结核菌为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快速简便。在我国非典型分枝杆菌尚属少见,故抗酸杆菌阳性,肺结核诊断基本即可成立。痰菌阳性表明其病灶是开放性的,具有传染性。培养法更为精确,尚可作药物敏感试验与菌型鉴定。但结核菌生长缓慢,培养较为费时,但精确可靠,特异性高。若涂片阴性或诊断有疑问时,培养尤其重要;而且,培养后可做药物敏感性测定,指导临床用药。PCR技术检测结核菌 DNA快速、简便,并可鉴定菌型,不足之处是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②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肺内病变的部位、范围、有无空洞或空洞大小、洞壁厚薄等。X线对各类结核病的透过度不同,通过X线检查能大致估计结核病

灶的病理性质,并能早期发现肺结核,以及判断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有助于决定治疗方案。肺结核的常见X线表现包括:纤维钙化的硬结病灶、浸润性病灶以及干酪样病灶等。胸部CT检查对于发现微小或隐蔽性病变,了解病变范围及病变鉴别等方面均有帮助。

③ 结核菌素试验 是诊断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使用的变应原有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 OT)和结核菌素的纯化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现临床多用PPD。皮内注射0.1ml(5IU),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判断有无结核菌感染。若呈强阳性反应,常表示为活动性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仅表示曾有结核感染,并不一定现在患病。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除表示没有结核菌感染外,尚需考虑以下情况:结核菌在感染4~8周后才建立充分变态反应,在这之前,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或营养不良、麻疹、百日咳等患者,结核菌素反应亦可暂时消失。

④ 其它检查 结核病患者血像通常无改变,严重病例常有继发性贫血,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时白细胞总数减低或出现类白血病反应。血沉增快常见于活动性肺结核。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可对无痰或痰菌阴性者和肺外结核的诊断提供参考。纤支镜检查对于发现气管内膜结核、了解有无肿瘤、吸取分泌物、解除阻塞或作病原菌及脱落细胞检查,以及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浅

表淋巴结活检,有助于结核的鉴别诊断。

(2)诊断和鉴别诊断

痰结核菌检查不仅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依据,亦是考核疗效、随访病情的重要指标。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必要手段,对早期诊断、确定病变部位、范围、性质、了解其演变及选择 治疗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诊断中,我国现用的分类法包括四部分,即肺结核类型、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痰菌检查、活动性及转归。肺结核分为五型:Ⅰ型为原发型肺结核;Ⅱ型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型为浸润型肺结核;Ⅳ型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Ⅴ型为结核性胸膜炎。还应注意将结核病与肺癌、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哮喘和其它发热性疾病如伤寒、败血症、白血病、纵隔淋巴瘤及结节病等进行鉴别。

四、结核杆菌的防治及生物安全防护

细菌的防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的有关规定,结核病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照乙类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

在结核病的预防方面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以管理和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以利于控制和管理传染源。临床上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整个治疗方案分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规定采用统一标准的化学治疗方案。

表1 国家防痨规划的结核病化疗方案

疗程

化疗方案

6个月

2RHZ/4RH

2ERHZ/4RH或4R2H2

2SRHZ/4RH或4R2H2 8个月

2SRHZ/6TH或6EH

2SRHZ/6S2H2Z2

R代表利福平,H代表异烟肼,Z代表吡嗪酰胺,E代表乙胺丁醇,S代表链霉素,T代表丙硫异烟胺。下标数字表示每日用药次数;其余数字表示用药月数,斜线前数字表示前2个月,斜线后字表示后几个月。

对复治病例,一般可用以下几种方案:① 2S(E)RHZ/4RH(E),督促化疗,保证规律用药。② 初治规则治疗失败的患者,可用2S3H3Z3E3/6H3R3E3;③ 慢性排菌者可用敏感的一线药与二线药联用,应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疗程以6~12个月为宜。

对毒性症状严重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炎症及过敏反应,促进渗液吸收,减少纤维组织形成及胸膜粘连。对咯血患者,应对症治疗,包括休息、止咳、镇静以及应用止血药如安络血等。

五、细菌的实验室安全防护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 颁布)结核杆菌属于二类,BSL-3。WHO将结核杆菌生物危害等级定为Ⅲ级。所有参与结核杆菌防治和研究的实验室和实验室人员都必须遵守《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

(1)安全防护

大多数实验室获得性结核病是由于处理感染者标本引起——可从痰、尿、组织、大便和其它体液标本中分离到结核杆菌。处理标本或培养物时产生气溶胶是实验室获得性结核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接触感染。

因此首先应树立全程防护的观念,全面加强从事结核杆菌科研、检测、试剂和疫苗生产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严格限定有资质开展研究的实验室和研究者。建立健全传染病病原管理组织;制订和完善传染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可能暴露于结核杆菌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相关业务人员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风险

和意识教育;切实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预防和控制实验室等渠道造成结核杆菌感染和传播;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合作,加强对高暴露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工作,并保证他们能及时被发现与治疗。当进行大量活菌实验时,所有操作应在BSL-3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为防止实验过程产生的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所有操作

应使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包括标本留取、运送、处理以及废物处置等程序都应防止感染性气溶胶的产生。病人留取标本应在独立的房间,应定时作好房间消毒,保持通风。标本应留取在封闭的器皿内送检。检验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室空气、实验台面应定时消毒。痰、尿标本找抗酸杆菌,应先高压灭菌后,再涂片染色。尤其是痰标本进行涂片制作时,在打开标本容器、涂片、加热固定时容易产生气溶胶,为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

导致实验室感染,所有操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并使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痰标本培养时,在标本进行前处理高速振荡混合和离心、培养液或上清液的倾倒、转移和接种等操作过程有产生气溶胶和意外溅洒的可能,为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等导致实验室感染,所有操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并使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药物敏感性测定时,在磨菌、滴加菌液、接种培养物、烧灼接种环等操作过程有产生气溶胶和意外溅洒的可能,实验者有可能直接大剂量暴露细菌。因此该项操作一定在BSL-3级实验室完成,且最好实验室内要有负压。并且操作者着二级生物防护用品。

(2)意外事故的处理

结核杆菌的灭活方式有化学的和物理的方法。实验过程中:

1)如标本或标本的前消化处理液被打翻污染操作台或地面,应以吸满75%已乙醇溶液的卫生纸覆盖污染区,15分钟以后卫生纸方可移去;

2)如污染物溅落到身体表面,或有割伤、刺伤、烧伤、烫伤等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工作进行紧急处理:更换被污染的实验服装,皮肤表面用消毒液清洗,伤口以碘酒及酒精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3)如果发生菌液溢出、带菌的培养管破碎等,造成中、小面积污染。可用比污染面积大25%以上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边缘用脱脂棉围住,向纱布倾倒5%苯酚溶液或75%的乙醇溶液,浸泡2小时以上(其间适量添加溶液防止干燥),再经紫外灯近距离(1米内)照射2小时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2小时以上,实验完成后再进行高压消毒处理;

4)如果发生气溶胶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关闭实验室,对实验区域和实验室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过夜;第二天对污染区域进行24小时封闭空气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乙醛+2g高锰酸钾/平方米空间),直接被污染的区域可参照第3)条进行处理。

(3)实验室人员的防护

从事结核杆菌检测、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出现下列情况,不能进入: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患发热性疾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妊娠、已经在实验室控制区域内连续工作4h以上,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

九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生物 篇3

1野葛

野葛这种原产于日本和中国东南部的装饰性藤蔓,已经对广大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它是最早引起人们关注并着手进行控制的入侵物种之一,然而现在要控制它的蔓延已非常困难。1876年野葛首次在美国东海岸城市费城的百年博览会上展出,人们都称赞它是一种生命力强、生长很快的地被植物,有助于抑制土壤侵蚀。不出50年,它又获得了新的绰号:“吞掉南方的藤蔓”和“绿色危机”。现在人们已在美国西海岸发现了野葛的踪迹。

2野兔

1859年,一位澳大利亚农民在他自己的庄园里释放了24只灰兔,以享狩猎的乐趣。然而到了19世纪末,澳大利亚灰兔的数量已经达到本地植物、动物无法承受的程度,甚至土地也濒临崩溃。1937年底,科学家开始试验用多发黏液瘤病毒来对付野兔,这种病毒被证实可以安全杀死兔子。

3八哥

1890年,一名莎士比亚迷把60只欧洲八哥释放到纽约中央公园里,还希望今后把所有在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内提到过的鸟类都引进美国。如果知道八哥会制造多少噪音、对农业造成的损害甚至对民航业造成的危害有多大,人们一定会恼怒于这种我行我素的愚蠢做法。

4缅甸蟒

缅甸蟒是一种既贪婪又大胆的食肉动物,体长可超过6米,几乎能吞下任何靠近它的东西。据估计,3万多条缅甸蟒生活在美国大沼泽国家公园里,由于这里几乎没有任何天敌,这些巨蟒的数量正在不断激增。有人曾在被捕捉到的缅甸蟒的肚子里发现体长达1.5米的短吻鳄,有大量本地濒临灭绝的动物无法抵御这种巨蟒的攻击。全球变暖对这种爬行动物尤其有利。

5甘蔗蟾蜍

为了控制虫害,有人把甘蔗蟾蜍放进澳大利亚的甘蔗田里。然而它们并没按照人们的意愿行事,因为甘蔗地无法给它们提供很好的保护。甘蔗蟾蜍皮肤分泌的毒液,通常能杀死任何试图吃掉它们的动物。甘蔗蟾蜍可以生长到38厘米,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它们几乎是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它们跟泛滥成灾的兔子一样,繁殖能力极强。

6蛇头鱼

蛇头鱼进入一个水塘或者湖泊后,会把自己能找到的任何东西都吃掉,然后吸入足够4天用的空气,登上陆地寻找新水体。有时为了杀死隐藏的蛇头鱼,人们不惜毒死整个湖里的生物。巨型蛇头鱼可以长到0.9米长。最近在英国捉到一条蛇头鱼,引起当地一片恐慌,因为蛇头鱼原产于东亚水域。

7杀人蜂

这种被称为杀人蜂的蜜蜂是为了提高欧洲蜜蜂的繁殖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试验的产物,这种蜜蜂起源于巴西东南部。1957年,一名养蜂人无意中释放了26只坦桑尼亚蜂王。这些蜂王跟当地工蜂交配后,产生的后代比欧洲蜜蜂的适应能力更强。这种蜜蜂在美洲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到2007年,人们在美国新奥尔良地区发现了杀人蜂。

8亚洲鲤鱼

亚洲鲤鱼又称银鲤,它们能长到超过45千克。最初把亚洲鲤鱼引进美国南部的目的,是为了清除鲶鱼池里的水藻。洪水导致一些鲤鱼逃到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里,它们很快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开始大量繁殖,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9老鼠岛

生物学危害 篇4

植物检疫是控制危险性病、虫、草害传播蔓延的重要手段[1,2]。在种子市场逐步放开的形势下, 如何更好地开展检疫工作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显得更为重要[3,4]。

1 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调查监测情况

1.1 稻水象甲发生危害及防控情况

近年稻水象甲在太原市晋源区稻田偏重发生。根据该区疫情发生的实际情况,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笔者采取了“省市出资、区镇组织、村户出力”的办法, 先后争取省级2万元, 区镇自筹2万元, 组织调回3%辛硫磷颗粒剂对路农药2.5 t, 由市、区植保部门统一指挥, 各行政村组织村民统一时间防治。由于防治经费和药剂的落实, 使防治工作如期完成, 疫情得以控制, 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向日葵列当疫情调查与防控情况

向日葵列当是全寄生的草本植物, 无叶绿素;没有真正的根, 靠短须状的假根侵入向日葵须根组织内寄生。2012年太原市阳曲县种植向日葵633.33 hm2。在向日葵生长期间, 植保人员多次到田间调查疫情发生情况, 调查面积33.33 hm2, 发现疫情田块逾156.67 hm2, 防治面积313.33公顷次。笔者指导农户种植向日葵要实行5年以上轮作, 提倡对重茬、锓茬地实行6~7年轮作倒茬。与向日葵列当不能寄生的禾本科作物轮作, 清除向日葵自生苗。要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严禁随意调运向日葵种子, 防止列当随种子的繁殖和传播而蔓延。特别是自留种, 有疫情发生的田块不能作种, 更不能随意调运。

1.3 扶桑绵粉蚧疫情调查监测

根据省植保总站文件精神, 太原市组织清徐、小店、晋源、尖草坪区等主要6个县区的棉花及花卉基地开展了扶桑绵粉蚧专项调查。全市统计棉花零星种植面积逾73.33 hm2, 主要分布在清徐县河东一带。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围绕棉区及花卉基地重点在清徐的清源、孟封镇及西谷乡, 小店区的小店街办, 晋源区的晋源街办;尖草坪区的阳曲镇等进行了大面积普查, 累计调查6个县区7个乡镇 (街办) , 均未发现扶桑绵粉蚧的可疑植株及虫害。

1.4 黄瓜黑星病与大豆疫病疫情

黄瓜黑星病在太原市晋源区的五府营村、东街村等零星发生, 经检疫处理进行了人工拔除。大豆疫病曾在太原市小店区的刘家堡乡、北格镇发生, 2008年根据省站统一安排进行了大豆疫病专项调查并对豆田土样进行了采样, 经省站检疫科反馈回信息, 该批土样含有大豆疫病病菌。该乡镇大豆田块已改种玉米等其他作物。太原市植保植检站检疫人员将对该区大豆田块进行进一步疫情监测。

2 检疫管理的措施

产地检疫是对各种果品、种子、花卉、粮食等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基地进行检验检疫, 对于合格的产品经个人申请准予办理植物检疫证书;而对于不合格的, 或是生产中出现疫情的农产品, 则给予防控扑灭, 不准其调离出境, 以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传出它地。调运检疫是对各种果品、种子、花卉、粮食等植物及其产品的调出签证, 经检疫机构检疫检验合格后, 可办理调运植物检疫证书。检疫不合格的, 不予办理证书, 严重者如查验发现有有害生物检疫对象, 将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传出或进入,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2.1 认真做好产地检疫与调运检疫工作

强化疫情调查监测和防控工作, 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宣传和培训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 各级植保植检站要常抓不懈。切实抓好植物检疫的宣传工作, 要在当地有影响的报刊上开辟专栏, 宣传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和提高全社会的植物检疫意识。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继续完善机构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继续完善机构建设完善机构建设, 认真监督检疫收费的使用情况, 加强检疫实验室仪器设备、电脑和数码影像设备的有效配置。

2.3 加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

各地对调运的鲜活农产品要全面实施田间产地检疫检验, 并登记造册、建档保存, 对检验结果要进行公示。加强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产地检疫申报和检疫检验工作。以绿色通道为突破口, 加强调运检疫工作。

2.4 强化疫情调查监测与疫情防控工作

植物疫情防控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认真履行好植物检疫监管职能,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以典型示范,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严防疫情进一步 (上接第166页) 扩散蔓延。

3 检疫监督管理情况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统一使用植物检疫证明编号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 太原市在产地检疫的基础上, 根据省站统一证明编号要求, 全市共计发放检疫证明编号415个, 并在发放检疫证编号的同时, 组织检疫人员多次进行市场检查、落实和规范。对部分制种、经营单位为逃避检疫, 伪造检疫证编号或一号多用的不法行为严厉查处, 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传播蔓延。

植保工作人员要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本着“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健全制度, 严格执法。深入宣传, 广泛发动。设立站点, 坚持检查”的32字方针, 一如既往地搞好植物检疫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植物检疫对农业生产安全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宗军, 吴翠萍.遵循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有害生物检疫鉴定标准的必要性[J].植物检疫, 2009 (S1) :57-60.

[2]夏建平, 夏建美.景宁县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措施[J].植物检疫, 2006 (3) :191.

[3]程义华, 孟幼青.基层植物检疫部门防治有害生物措施[J].植物检疫, 2006 (1) :52.

生物学危害 篇5

本溪县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本溪县属辽宁省本溪市,气候环境适生物多样性.经过多年的系统观测调查,目前本溪地区给森林植物造成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8种.文章对这些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主要种类、危害情况及发生的原因做了总结,并就这些有害生物提出防治对策与建议.

作 者:张伟一 张伟尧 ZHANG Wei-yi ZHANG Wei-yao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县满族自治林业设计队,本溪,117103刊 名: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年,卷(期):32(2)分类号:S763.1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 种类 防治

生物学危害 篇6

关键词:草坪;杂草;生物防除

中图分类号:S451文献标识码:B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3.026

Harm of Lawn Weeds and Research on Biological Control

WANG Jian-guo,TIAN Fu-yu

(Tianjin Honggang Horticulture Company Limited,Tianjin 300402,China)

Abstract:Harm of weeds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competing for moisture, light, space and nutrients, and reducing turf grass living and so on. Enumerates main species of turf grass,and introduces main species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bioherbicide.

Key words: lawn;weed;biological control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草坪因具有独特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草坪已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园林绿化、美化市容的主要景观植被,国际上将草坪覆盖面积作为现代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草坪建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影响草坪质量的杂草问题也日趋严重,许多地方由于杂草危害给草坪建设带来严重损失,甚至使草坪毁灭。在防除杂草的同时如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杂草的生物防除凭借其较好的防除效果,及不会给生态带来负面影响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正显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杂草的危害

1.1影响草坪草的生长发育

一些早春杂草如苦荬菜、荠菜、葶苈、还阳参等出苗早于草坪草,当草坪草返青时,这些杂草在高度上已经领先,占据了生长空间的优势。杂草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草坪草的生长,如牛筋草、狗尾草的地下根系截留水分和养分;独荇菜、小蓟的深根系不断扩展,占据地下生长的空间;紫花地丁、蒲公英地上部分平铺生长,排挤和遮蔽草坪;稗草、牛筋草分蘖能力强和平铺生长习性侵占草坪面积。最近人们发现有些杂草通过化感作用影响草坪草,如萹蓄的根系能分泌一些生理代谢物质,抑制草坪草的生长,总之,杂草侵害之处,造成草坪生长缓慢,甚至退化。

1.2加大病虫害发生频率

草坪杂草的地上部是一些病虫的寄宿地,例如:夏至草在花季时,植物体发出一些气味,吸引飞虫。许多病原菌和害虫利用杂草越冬、繁殖,草坪在生长季节被病菌侵染,害虫咬食草坪草的根、茎或叶,造成草坪草生长缓慢或死亡。

1.3影响草坪美观,降低观赏效果

草坪杂草破坏环境美观,引起草坪的退化。如:蒲公英、车前等杂草,在草坪中形成小区域,远看草坪呈现凸凹不平,破坏草坪整齐度;夏至草、蓼等一类杂草侵染力极强,一旦侵入草坪,很快形成群落,自身完成生育期后,地上部枯死造成草坪斑秃[1]。

1.4影响人类安全

草坪是人类休闲的地方,一旦毒害杂草侵入,将威胁到人身安全,造成外伤和诱发疾病。如:白茅和针茅的茎对人有物理伤害作用,极易挫伤人的肌肤;豚草能引起呼吸器官过敏,导致哮喘病发作。

2生物防治杂草

生物防治杂草就是利用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生物天敌如昆虫、植物病原微生物等控制杂草的发生,帮助草坪草占据最佳生态位,使草坪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杂草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有:(1)释放专化性昆虫,以虫治草;(2)利用專化性致病微生物(细菌、真菌、线虫等),以菌治草;(3)利用植物间的他感作用,以草治草[2]。

最早开展杂草生物防治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近20多年来,国外成功地开发了一些微生物除草剂,对解决一些难防杂草、保护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应用于草坪上的还较少。1981年Devine真菌制剂在美国登记注册[3-5],该制剂是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用来防治柑桔园莫论藤 Morrenia odorata,其防效达96%。1982年Collego真菌制剂由美国Upjohn公司开发成功[6,7],它是胶孢炭疽菌田皂角亚种的无性孢子制剂,用于防除水稻和大豆田中的佛吉尼亚田皂角。继之开发出的罗得曼尼尾孢 Cercospora rodmanii 防除水葫芦 Eichhornia crassipes 也获得了专利保护[8],在澳大利亚用于防除苍耳和刺苍耳的微生物除草剂,已进入大田试验阶段。另外,菲律宾1989年开始进行稻田主要杂草真菌除草剂的开发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将50多种杂草中近100种杂草病原微生物作为潜在微生物除草剂进行了大量研究[9]。除以上报道较多的真菌除草剂外,根基微生物也作为微生物除草剂资源受到广泛重视[10]。日本研究者从黄单孢菌属 Xanthomonas 筛选出P-482菌株,用于防除草坪中剪股颖类杂草,防效可达90%以上,该菌寄主专一性强,对同属的草坪草不致病;从美国的7个主要杂草的根基微生物分离出的非荧光假单孢菌及草生欧文氏菌 Erwiniaherbicola 对寄主杂草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加拿大,从草原土壤中分离出上千株的细菌作为防除1年生杂草的目标菌株。

我国应用植物病原菌防除杂草的研究起步较早,是首先将该技术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之一[11-13]。1963年,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从感病的大豆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上分离得到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 f. sp. Cuscutae),该菌对我国大豆田菟丝子有特殊效果。在20余省开展了“鲁保一号”菌剂的生产和应用,推广面积达60万hm2,防效在85%以上,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2,14 ],这是我国首次成功的以菌治草项目。1979年新疆哈密植检站从自然感病埃及列当植株中分离得到镰刀菌(Fusarium orobanches),并制成生防制剂F798,防治瓜列当达到95%以上的效果[1]。云南省微生物所对紫茎泽兰斑病的尾孢菌 Cercospora cupatorii 进行了微生物学基础研究[15]。湖南农学院在稗叶枯菌Helminthosporium monoceras 及其毒素的研究中进行了稗叶枯病原菌鉴定,研究了稗叶枯菌的产孢、产毒条件及其寄主范围和致病性[16]。中国农大1996年开始从稗草病叶上分离得到8种病原真菌,并筛选出对稗草致病性强、对水稻安全的尖角突脐孢 Exserohilum monoceras,且对该菌的流行学进行了研究,并向商品化发展[17]。河南省北部杂草病原微生物资源调查已取得初步成果,整理鉴定出19种杂草上病原菌30余种,其中蟋蟀草叶枯病菌多节长蠕孢(Helminthosp riumnodulosum)致病力较强,田间自然抑草率86.4%,这一成果有望得到开发利用。以上这些基础性研究的广泛开展,为进一步开发微生物除草剂提供了可能,也为我国的以菌除草的生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防除杂草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也在逐步开展,中科院生理所开展了放线菌代谢产物的杂草防除探索;中科院土肥所开展了胶孢炭疽菌S22毒素物质防除杂草的可行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结果[14]。上述工作的开展,扩大了我国微生物防除杂草的研究范围,为微生物除草剂的研制开辟了新的领域。此外,利用昆虫天敌防除杂草也有一些应用前景较好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项目,如利用泽兰实蝇防治紫茎泽兰,引进豚草条纹叶甲防治豚草,释放空心莲子草叶甲防治空心莲子草等等。

有些草坪草的根系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它草的发生,即他感作用,选择并搭配利用种植草坪植物非常有意义,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虽然在草坪杂草的生物防除方面,至今尚未推出成熟的市场产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治草显示着广阔的前景,将成为杂草治理的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之樾,朱广冀,马德成.应用镰刀菌防治瓜列当[J]. 中国生物防治,1985(1):25-27.

[2] 黄春华,徐永山,吉咸美,等. 草坪杂草及其非药剂管理初探[J]. 杂草科学,2003(1):5-8.

[3] Kenney D S. Devine-The way it was developed-An industrialist's view[J]. Weed Sci,1986,34(S1):15-16.

[4] 李扬汉,张宗俭,王建书. 有关真菌除草剂研究的进展[J]. 生物防治通报,1994,10(1):35-39.

[5] Stephen O D,Lydon J. Herbicides from natural compounds[J]. Weed Technology,1987,1(2):122-128.

[6] Bowers R C. Commercialization of Collego-An industrialist's view[J]. Weed Sci,1986(34):24-25.

[7] Te Beest D O,Yang X B, Cisar C R. The status of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 with fungal pathogens[J]. Ann Rev Phytopathol,1992(30):637-658.

[8] McRac C F. Role of codinal matrix of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in pathogenesis of Xanthium spinosurm[J]. Mycol Res,1990(94):890-896.

[9] Boyetchko S M. Principles of biological weed control with microorganism[J]. HortScience,1997,32(2):201-205.

[10] 陈勇强,但汉斌,郭富常. 国外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 天津农业科学,1998,4(2):5-9.

[11] 万方浩. 世界杂草生防的历史成就及我国杂草生防的现状与建议[J]. 生物防治通报,1991,7(2):81-87.

[12] 刘志海,朱全让. 鲁保一号菌[M]. 济南:济南科技出版社,1980:1-179.

[13] 王韧. 我国杂草生防现状及若干问题的讨论[J]. 生物防治通报,1986,2(4):173-177.

[14] 高昭远,干静娥.菟丝子的生物防除—鲁保一号的研究进展[J]. 生物防治通报,1992,8(4):173-175.

[15] 林冠伦. 80年代我国杂草生防的主要成就[J]. 植物保护,1991,17(1):27-29.

[16] 王明旭,罗宽,陈實. 稗叶枯菌及其毒素的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1,17(1):34-41.

喷气燃料微生物危害及预防浅析 篇7

关键词:喷气燃料,微生物,危害,预防

一、微生物在喷气燃料中的生长繁殖和危害

1.微生物在喷气燃料中的生长繁殖

(1)环境条件适宜气温在2~40℃,季风气候,环境湿润、闷热,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纵观国内外出现的喷气燃料微生物污染大都在夏季多雨季节。我国南方梅雨季节是微生物滋生的最佳时期,而东北地区6~9月份,如果持续阴雨天气, 空气中的水分经油罐呼吸等方式进入罐内,当环境条件适宜时, 也极有可能造成微生物的积聚、生长、繁殖。

(2)油罐底部水杂油罐罐底水来源于油料的溶解水和游离水,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在油水界面和水层中的微生物就得以生存和繁殖。在这种环境里,尤其是湿热的条件下,如遇有铁锈污渣等物,繁殖则更为迅速。

(3)以油料为营养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大多来自油料本身。油水界面上的微生物以油中的碳和硫作为营养物质,产生二氧化碳、醇、酯和有机酸并将硫化物转化成元素硫和硫化氢等活性硫化物。有些细菌则可以同化十二碳以上的直链烃类,以这些烃为营养源使二价硫升价到四价和六价,再经硫酸盐还原菌使其降价成为元素硫和硫化氢。

2.喷气燃料微生物的危害

(1)危害油料质量。

微生物通常在储油罐罐底和管线低凹部位存水的地方生长, 一旦大量繁殖会形成大量沉积物并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如柠檬酸、 酒石酸乳酸等有机酸,可使喷气燃料酸值、实际胶质、碘值、粘度、稳定性等性质发生变化;有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硫化氢、 硫酸等腐蚀性物质,直接使喷气燃料腐蚀试验不合格。

(2)危害飞行安全。

微生物主要以堵塞、腐蚀和影响油料表精度这三种方式对飞机燃油系统造成危害。微生物在容器和飞机油箱底部的地方生长,有的微生物其尸体、菌丝及夹裹的铁锈等杂质与水凝结在一起,形成一团团、一片片头皮状、海绵状的粘稠物,当它们被吸入飞机燃油系统时,就可能引起飞机燃油附件如油滤、油泵、燃油调节器等工作不正常,从而导致飞机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二、油库喷气燃料微生物的预防

对于喷气燃料中存在微生物的问题,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尽最大可能避免油料变质造成的损失。由于微生物繁殖迅速,传播途径较多,范围较广,对此,油库牢牢把住接收、储存和发出三个环节是预防喷气燃料微生物污染的关键。

1.接收环节是关键,确保接收油料无水杂。

接收喷气燃料要特别小心,以免收进带有微生物的油料,污染罐内合格油料。收油前,首先逐车(船)检查油料外观及底部清洁情况,喷气燃料外观标准为:“室温下目测无不溶解水及固体物质”。油罐车(船舱)底部应清洁无水杂。一旦发现有较多数量的丝状物或头皮状和海绵状的粘稠物以及底部水杂较多时, 应对罐车(船舱)封存保管,不得进行收油作业,并及时报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等待批复。此外,接收化验项目中的铜、银片腐蚀试验能直接反映出油料中是否有活性硫化物的存在。对接收喷气燃料专用的油泵、管线、过滤器、鹤管等设备要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清洁无水杂。如发现设备中有水分或杂质,必须用合格的喷气燃料进行冲洗,直至重新检查清洁无水杂为止。收油时, 油罐(舱)口加罩防尘罩,防止空气中的水分、杂质及污染物进入喷气燃料中。大风、雨雪天气不得进行收油作业。收油作业完毕,管口、接口及时用专用工具封套。

2.储存环节是重点,防止库存油料受污染。

一是长期储存喷气燃料的油罐应尽量缩小空间体积,以减少通过油罐小呼吸带入的潮湿空气。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可形成水珠进入喷气燃料中,污染油料。二是避免频繁的倒灌。倒灌时油罐的大呼吸不但会吸入更多的水分,还会给细菌提供生长所必须的氧。如果油料中存在微生物还会因倒灌将细菌进一步传播、蔓延。三是确保油罐底部清洁。油罐底部的水分和杂污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必须按时对油罐底部清洁情况进行抽查和全面普查,及时排放罐底积水。按规定年限对油罐实施清洗并杀菌。

3.发油环节严把关,确保发出油料无隐患

一要确保装油容器、发油设备、管线清洁完好。当用铁路油罐车和油船发放时,要逐车(船)检查内部洁净情况,不合格不能装油。长时间不用的管线和发油设备应进行冲洗。二要定期或定量检查清洗过滤器并及时放水。使用过滤器的目的主要是分离过滤掉既不溶于喷气燃料又未排出的游离水和固体杂质,如果不及时清洗、放水,分离过滤掉的水和杂质就会积聚在过滤器中,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就会滋生细菌,污染整个收发系统。三要在过滤器出口处取样检查。主要检查喷气燃料外观是否合格,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发油。

三、结语

在航空领域日趋居主导地位的喷气燃料,在我国乃至全球燃料油中的使用比例逐年增加,然而只有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可以对喷气燃油质量造成巨大危害从而带来无法预知的空中灾难。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且整合相关资料对微生物在喷气燃料中的繁殖和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作一梳理,恳望方家指正。

生物学危害 篇8

1 特征概述

1.1 种类特征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 一枝黄花属约有120余个种, 原产美洲地区。我国境内生长的主要有4个种, 即毛果一枝黄花 (Solidago virgaurea) 、一枝黄花 (Solidago decurrens) 、钝苞一枝黄花 (Solidago pacifica) 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

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着数个不同的变种和亚种, 主要倍性有二倍体 (2n=18) 、四倍体 (2n=36) 和六倍体 (2n=54) , 形态上十分相似, 很难区分。在原产地加拿大一枝黄花3种倍性都有, 而入侵我国的据调查仅发现了四倍体和六倍体。本杂草实验室从江浙沪等地采集的种, 经倍性测定为四倍体与六倍体, 与在原产地生长的三种倍性植株在形态及生理性状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1.2 形态学特点

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地上茎直立, 具根状茎。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长12cm~20㎝, 宽1cm~3㎝, 边缘不明显锯齿状, 叶脉于叶中部呈三出平行脉状, 表面粗糙, 被毛。花为金黄色, 由无数小的头状花序组成, 花序枝弯曲, 单面着生开展成圆锥花序。花粉粒较大, 通过昆虫授粉。果实为具细柔毛瘦果, 每株可以形成2万多粒种子, 风媒传播。除了种子繁殖之外, 加拿大一枝黄花还可通过根状茎的方式进行繁殖。根状茎以植株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伸展。长5cm~12cm, 可达1m, 每株4~15条, 其上有多个顶端有芽的分株, 第二年顶端的芽萌发成独立的植株, 传播速度快, 生长优势明显。

2 分布情况

2.1 适宜生境

常见于农田、果园、河滩、荒地、过度放牧的牧场、铁路及高速公路沿线、住宅庭院四周等处。喜好生长在偏酸性、低盐碱、通气性好的砂壤土中, 生态幅广, 尤其在水分和阳光充足且肥沃的生境中生长最佳, 但是它同时又有耐荫、耐旱以及耐瘠薄的习性, 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2.2 分布地区

加拿大一枝黄花从原产地北美, 扩散到了欧洲 (奥地利、前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丹麦、芬兰、法国、德国、英国、匈牙利、意大利、前南斯拉夫、波兰、挪威、罗马尼亚、瑞典、瑞士、西班牙等) 、亚洲 (中国、日本和韩国等) 和澳大利亚等地, 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重要的入侵植物。我国境内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目前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包括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以及台湾等地, 在河南、辽宁、四川、重庆、湖南、广东和云南等地也有分布, 并快速扩散。

3 入侵危害

3.1 生态危害

加拿大一枝黄花竞争、占据本地种生态位, 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通过形成大面积纯度很高的单优势群落, 降低物种多样性。其植株粗壮, 冠体大, 多高达2m, 甚至超过4m, 表现出极强的竞争优势, 周围植物在其的封闭下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大规模扩散影响遗传多样性, 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 造成一些植被的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加拿大一枝黄花自身也可与同属其他植物及紫菀属植物杂交, 造成近入侵地物种以及基因水平上的均质化, 这种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本地种的遗传侵蚀。同时, 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化感现象, 分泌化学物质 (主要为萜类化合物, 如柠檬烯、蒎烯、香茅醇等) 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 保证自身优势。

3.2 农业危害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其生长过程中, 会同其他的植物竞争有限的水分、营养以及空间。又因其成片生长, 植株高大, 遮挡了较矮小植物种的阳光。根状茎的无性繁殖能力, 使得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扰动不但不会损害其生长繁殖, 相反还有助于其繁殖体根状茎片段的扩散。对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农田等系统有很大的入侵潜力, 会蚕食农田, 导致农作物的死亡及减产, 影响产品的质量, 造成经济损失。为了避免其入侵造成的危害, 必须进行铲除以及防范管理。由于目前仍无有效的除草手段, 治理和研究工作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

3.3 畜牧业危害

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以入侵过度放牧的草原, 对畜牧业生产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3.4 景观破坏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和扩散, 破坏道路及园林绿地景观, 承受的压力差距很大, 应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 使内外两侧的密封端面比压值都处在合理范围以内。

5.3 釜内瞬间高压

反应釜由于内部进行化学反应, 反应过程中, 釜内压力不稳定, 有可能产生瞬间高压。在机械密封设计时, 应尽可能提高机械密封抗反向压力的能力, 并对一些可能会由于反压而产生移位的零件 (如静环) 加以限位。

5.4 其他

在拆解机械密封进行故障分析时, 对其他关键部位, 如辅助密封圈, 冷却管路等也应详细观察。

参考文献

[1]舒安庆, 张生, 赵彦修.异构反应釜机械密封改造方案浅析[J].润滑与密封, 2003 (2) .

[2]王凤芝, 苗维民, 朱宝明.机械密封的改进[J].黑龙江石油化工, 1998 (1) .

[3]严旭明, 王曼荪.新型釜顶密封装置[P].中国专利:CN2543584, 2003-04-09.

(上接第80页)

甚至导致城市绿化带的成片死亡。

3.5健康危害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花粉量大, 可导致人类的花粉过敏, 影响人类的健康。

参考文献

[1]Lu Jianzhong, Weng EnSheng, et al.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Solidago canadensis in China.植物分类学报, 2007, 45 (5) :670-674.

[2]中国植物志:72-76.

[3]董梅, 陆建忠, 等.加拿大一枝黄花一种正在迅速扩张的外来入侵植物.植物分类学报, 2006, 44 (1) :72-85.

[4]印丽萍, 谭永彬, 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研究进展.杂草科学, 2004, 4:8-11.

旱地套作冬大豆生物危害的防控 篇9

一、套作大豆生物危害种类及危害特点

1. 鼠害

农田鼠害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 靠近农舍的地块小家鼠危害重。现在随着农村举家外出务工的家庭增加, 农村农舍闲置多, 开展的农村灭鼠工作未能实现全覆盖, 加之老鼠繁殖快, 鼠害成为了套作大豆生物危害的主要种类之一。鼠害为害期主要在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在大豆播种期, 时间在5月的中下旬, 造成地块缺苗, 出苗不整齐;第二个时段在9月至10月中旬, 大豆的结荚至成熟收割期, 咬食豆荚, 影响产量, 产量损失可高达20%以上。

2. 野兔

野兔危害大豆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状况。农村野兔大量出现, 繁殖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 部分地方已成一害, 人工捕获困难。野兔对大豆的危害主要在大豆种子发苗期到真叶形成这个阶段。野兔整片咬食出土幼苗, 造成大面积缺窝。

3. 草害

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大面积发生。草种类较多, 受害地块因土壤质地和草种有所不同。草害主要是与大豆争肥水、空间和光照。现在旱地粮食种植较为粗放, 田间杂草控制不好, 对大豆产量损失较大, 草害严重地块可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

4. 虫害在大豆整个生育期的虫害种类较多, 对大豆产量损失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蚜虫从苗期到结荚收获期均可发生, 危害严重的时期主要在苗期, 气温高于28℃发生为害轻。主要吸食大豆嫩枝叶的汁液, 造成大豆茎叶卷缩, 根系发育不良, 后期分支结荚减少, 且是大豆病毒病发生的主要传播源。大豆蚜虫对大豆产量影响也较大。

(2) 蟋蟀发生在大豆发苗至子叶展开期。主要表现为蟋蟀啃食胚芽或咬断地上嫩茎, 造成大量缺苗。

(3) 红蜘蛛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主要为害期在苗期至结荚期。主要是红蜘蛛寄生在大豆主叶的背面或卷须上吸食汁液。危害初期叶面出现白色斑痕, 严重的可致叶片干枯, 造成严重减产。

(4) 蝽蟓危害大豆的蝽蟓有2种类别以上, 发生期在苗期至结荚期, 1年发生两代左右。为害特点是以若虫及成虫在大豆茎杆、叶片、叶柄和荚果上吸食汁液, 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造成叶片萎焉、枯黄, 甚至脱落, 导致减产。

(5) 卷叶螟危害主要在苗期。低龄幼虫卷食豆叶, 3龄后把叶片卷成筒状, 多数情况下是将数片叶片卷在一起, 藏在卷叶里取食, 严重的可影响开花结荚, 导致减产。

(6) 豆荚螟主要发生在大豆开花至结荚期。为害特点是幼虫危害豆叶、花及豆荚, 常卷叶危害或进入荚内取食幼嫩的大豆籽粒, 在荚内及蛀孔外堆积虫便, 危害后的豆荚味苦, 不堪食用, 危害重的地块减产严重。

(7) 食心虫危害期在大豆结荚期。危害特点是幼虫钻蛀大豆荚果, 咬食大豆籽粒, 影响产量和商品价值。

(8) 蓟马危害期主要在苗期, 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心叶、嫩芽、叶尖上危害。严重时心叶不能伸展, 生长点萎缩或丛生, 导致生长缓慢。

5. 病害大豆病害种类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猝倒病和立枯病均为大豆苗期主要病害。大豆猝倒病主要侵染幼苗的茎基部, 发病初期, 近地表的幼茎最先出现水渍状条斑, 随后病部变软回缩, 呈黑褐色, 病苗很快倒折、枯死;大豆根部染病后, 初期出现不规则褐斑, 严重的可引起根腐, 地上部茎叶出现萎蔫或黄化。大豆立枯病发病时, 幼苗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首先出现红褐色凹陷的病斑, 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重者幼苗折倒而枯死, 轻者植株变黄、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 炭疽病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大豆茎及豆荚, 也危害叶片或叶柄。茎部感病后最先出现褐色病斑, 其上出现不规则排列的黑色小点;豆荚感病后, 小黑点是轮纹状, 豆荚不能正常发育;叶片感病, 病斑边缘深褐色, 内部浅褐色;叶柄感病后, 病斑褐色, 不规则。

(3) 枯萎病是系统性侵染的整株病害, 主要发生在苗期至大豆开花期。发病初期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至黄褐色萎焉, 剖开病根及茎基部维管束变为褐色, 后期在病株的茎基部会溢出桔红色胶状物。

(4) 叶斑病在大豆生育的中后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 最初在叶片上散生灰白色不规则病斑, 随后, 病斑扩散, 中部呈浅褐色, 四周深褐色, 病部与健部界限明显, 随后病斑干枯, 上生黑色小点。

(5) 病毒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由多种病毒单一或复合侵染危害, 主要表现为花叶。常见症状有4种;第一种是轻花叶型, 叶片基本正常, 叶片只出现轻微的黄绿相间斑驳, 对光照更为明显;第二种为重花叶型, 病叶黄绿相间斑驳明显, 皱缩严重, 叶肉可见泡状凸起, 叶缘下卷, 植株明显矮化;第三种为皱缩花叶型, 病叶出现黄绿相间花叶沿叶脉出现泡状凸起, 叶片皱缩扭曲变形;第四种为黄斑性, 轻花叶型与皱缩花叶混生, 叶片叶脉出现黄褐斑坏死。

(6) 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大豆根尖。大豆根受线虫刺激后, 形成节状瘤, 病瘤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 瘤内有线虫, 病株矮化, 叶片变黄, 田间表现成片黄黄绿绿。

二、套作大豆生物危害的主要防控措施

1. 鼠害

鼠害防治在其天敌大量减少的情况下, 在一定区域内要坚持每年进行春秋1~2次农村集中灭鼠, 春季灭鼠最好在4月上旬, 秋季灭鼠在10月上中旬, 这是利于老鼠采食的时段。农村灭鼠要做到统一药剂、统一配制、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投饵,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灭鼠效果。灭鼠技术要推广递减式投饵, 即在农舍投饵量最多, 靠近农舍减少一点, 远离农舍数量再减少。灭鼠药剂要选用国家允许的鼠药, 鼠药使用一定年限后, 要更换交替使用。鼠药投放应采用特质小竹筒装药投放方法 (毒饵站技术) , 尽可能防治鼠药霉变及环境污染。毒饵可以先少量投放, 待老鼠取食后再投。

2. 野兔

野兔作为一种野生动物, 防范难度非常大, 采用围栏的方法投入成本大。防范其危害的主要办法是采用大面积播种时间要尽可能集中在5月25日前后, 播种的种子数量适当增加, 还有集中肥团育一部分苗, 在出现危害后补栽, 减少田间缺苗。

3. 杂草

大豆田块的杂草应采用化防与人工除草结合。在大豆播种前, 在玉米空行可以用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化学防除, 应注意药剂施用方法, 不要伤到玉米。对大豆出苗后发生的田间杂草最好采用人工除草的办法。

4. 虫害

(1) 蚜虫在大豆蚜虫有蚜株率达到10%或者平均每株有虫3~5头时, 在田间设置银灰色避蚜膜或者黄色诱板诱杀;也可用天然除虫菊素或者化学药剂吡虫啉对水防治, 使用比例参照说明书。

(2) 蟋蟀 (1) 田间安置捕蛾灯。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开灯诱杀或利用蟋蟀喜欢栖息在薄层草堆下的习性, 在田间堆放杂草堆, 在夜间诱集后, 药剂喷杀; (2) 采用毒饵法。用90%敌百虫800倍液拌青菜叶 (青草) 堆放大豆田, 或者亩用林丹粉2~2.5kg掺入10kg米糠 (麦麸皮) 撒到大豆地块毒杀。

(3) 红蜘蛛注意清除大豆地块的枯枝落叶和田间杂草, 减少虫源;在田间施放扑食螨;化学防治可选用卡死克或哒螨灵等选择性杀螨剂, 利于对红蜘蛛天敌的保护。

(4) 蝽蟓种植大豆地块在冬季作物空行中进行土壤翻耕, 消灭部分越冬成虫;在开花结荚期, 可用广谱性杀虫剂, 按照常规使用浓度喷药防治, 毒杀蝽蟓的成虫和若虫。

(5) 豆卷叶螟在田间安装黑光灯管诱杀成虫, 减少虫源;在6月中下旬其卵块孵化盛期, 用菊酯药剂按常规浓度对水喷药防治幼虫。

(6) 豆荚螟及时清除田间大豆落花和落荚, 除去被害卷叶和豆荚, 减少虫源;在开花结荚期推广使用阿维菌素、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等低毒高效农药防治。

(7) 食心虫实施地块轮作, 可以降低蛀荚率;化学防治方法与豆荚螟相同。

(8) 蓟马蓟马防治应从铲除田间杂草, 消灭其越冬寄主上的虫源入手;在干旱时, 及时浇水灌溉;抓住开花期用药剂防治, 可选用吡虫啉、丁硫威等对水化防。

5. 病害

(1) 猝倒病和立枯病作为苗期病害, 在防治上首先注意使用腐熟有机肥, 增施磷、钾肥, 减少氮肥施用;其次大豆田块实行轮作, 排水不良地块, 要理好排水沟, 种植密度合理;三是用甲拌磷或施保克等拌种;四是在发病初期, 选用甲霜灵或杀毒矾、普力克等药剂防治, 隔5~7天施用1次, 连续2~3次。

(2) 炭疽病大豆炭疽病防治首先选用无病种子;其次要合理轮作,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土壤翻耕;三是用多菌灵拌种;四是在花谢后用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对水防治。

(3) 枯萎病大豆枯萎病防治首先是种植地块实行轮作, 或者在播种前用地膜覆盖热力土壤消毒;二是减少化肥使用, 增施充分腐熟有机肥;三是在发病初期, 及时拔除病株;四是发病初期用甲基硫菌灵或者多菌灵对水防治。

(4) 叶斑病大豆叶斑病防治重点是要优选无病豆种, 合理轮作。

(5) 病毒病预留无毒种子;及时防治介体昆虫———蚜虫;发病初期用植病灵Ⅱ号或病毒A等植物病毒病的钝化药剂喷雾处理。

(6) 根结线虫病与花生合理轮作;种植一段时间的大豆种要更换;化防可选用克线磷或者涕灭威 (铁灭克) 等杀线虫的药剂。

旱地套作冬大豆生物危害的防控 篇10

一、套作大豆生物危害种类及危害特点

1. 鼠害

农田鼠害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 靠近农舍的地块小家鼠危害重。现在农村举家外出务工的家庭增加, 农村农舍闲置多, 农村灭鼠未能实现全覆盖, 加之老鼠繁殖快, 鼠害已成为套作大豆生物危害的主要种类之一。鼠害为害期主要在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在大豆播种期, 时间在5月的中下旬, 造成地块缺苗, 出苗不整齐;第二个时段在9月至10月中旬, 即大豆结荚期至成熟收割期, 咬食豆荚, 影响产量, 高的地块产量损失在20%以上。

2. 野兔

野兔危害大豆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状况。由于近年猎枪的收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农村野兔大量出现, 繁殖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 部分地方已成一害, 人工捕获困难。野兔对大豆的危害主要在大豆种子发苗期的出土到两片子叶张开形成真叶这个阶段, 整片咬食出土部分, 造成大面积缺窝。

3. 草害

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大面积发生。杂草种类较多, 且因地块土壤质地不同而有不同草种。草害主要是与大豆争肥水、空间和光照。现在旱地粮食种植较为粗放, 农田杂草种子数量充足, 田间杂草若控制不好, 大豆产量损失会较大, 严重地块可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

4. 虫害在大豆整个生育期的虫害种类较多, 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大豆蚜虫从苗期到结荚收获期均可发生, 危害严重的时期主要在苗期, 气温高于28℃时发生为害轻。主要吸食大豆嫩枝叶的汁液, 造成大豆茎叶卷缩, 根系发育不良, 后期分枝结荚减少。同时, 蚜虫是大豆病毒病发生的主要传播源, 大豆蚜虫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2) 蟋蟀发生在大豆发苗至子叶张开期。危害主要表现为蟋蟀啃食胚芽或咬断地上嫩茎, 造成大量缺苗。

(3) 大豆红蜘蛛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主要为害期在苗期至结荚期。危害方式主要是红蜘蛛寄生在大豆主叶的背面或卷须上吸食汁液, 危害初期叶面出现白色斑痕, 严重地可致叶片干枯, 造成严重减产。

(4) 大豆蝽蟓危害大豆的蝽蟓有2种以上, 发生期在苗期至结荚期, 1年发生两代左右。为害特点是以若虫及成虫在大豆茎杆、叶片、叶柄和荚果上吸食汁液, 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造成叶片萎蔫、枯黄, 甚至脱落, 导致减产。

(5) 大豆卷叶螟危害主要在发生苗期。危害特点是低龄幼虫卷食豆叶, 3龄后把叶片卷成筒状, 多数情况下是将数片叶片卷在一起, 藏在卷叶里取食, 严重时可影响开花结荚, 导致减产。

(6) 豆荚螟危害发生在大豆开花至结荚期。为害特点是幼虫危害豆叶、花及豆荚, 常卷叶危害或者在荚内取食幼嫩的大豆籽粒, 在荚内及蛀孔外堆积虫便, 危害后的豆荚味苦, 不堪食用。为害重的地块减产严重。

(7) 大豆食心虫危害期在大豆结荚期。危害特点是幼虫钻蛀大豆荚果, 咬食大豆籽粒, 影响产量和商品价值。

(8) 大豆蓟马危害期主要在苗期, 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心叶、嫩芽、叶尖上危害, 严重时心叶不能伸展, 生长点萎缩或丛生, 导致生长缓慢。

5. 病害大豆病害种类较多, 常发生和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大豆猝倒病和立枯病为大豆苗期主要病害。大豆猝倒病主要侵染幼苗的茎基部, 发病初期, 近地表的幼茎最先出现水渍状条斑, 随后病部变软縊缩, 呈黑褐色, 病苗很快倒折、枯死;大豆根部染病后, 初期出现不规则褐斑, 严重的可引起根腐, 地上部茎叶出现萎蔫或黄化。大豆立枯病造成幼苗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首先出现红褐色凹陷的病斑, 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严重的幼苗折倒而枯死, 轻的植株变黄、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 大豆炭疽病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大豆茎及豆荚, 也危害叶片或叶柄。茎部感病后最先出现褐色病斑, 其上出现不规则排列的黑色小点;豆荚感病后, 小黑点呈轮纹状, 豆荚不能正常发育;叶片感病, 病斑边缘深褐色, 内部浅褐色;叶柄感病后, 病斑褐色, 不规则。

(3) 大豆枯萎病为系统性侵染的整株病害, 主要发生在苗期至大豆开花期。发病初期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至黄褐色萎焉, 破开病根及茎基部维管束变为褐色, 后期在病株的茎基部会溢出桔红色胶状物。

(4) 大豆叶斑病在大豆生育的中后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 最初在叶片上散生灰白色不规则病斑, 随后病斑扩散, 中部呈浅褐色, 四周深褐色, 病部与健部界限明显, 之后病斑干枯, 出现黑色小点。

(5) 大豆病毒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由多种病毒单一或复合侵染, 为害主要表现为花叶。常见症状有4种:第一种是轻花叶型, 叶片基本正常, 只出现轻微的黄绿相间斑驳, 对光照更为明显;第二种是重花叶型, 病叶黄绿相间斑驳明显, 皱缩严重, 叶肉可见泡状凸起, 叶缘下卷, 植株明显矮化;第三种为皱缩花叶型, 病叶出现黄绿相间花叶沿叶脉出现泡状凸起, 叶片皱缩扭曲变形;第四种为黄斑性, 轻花叶型与皱缩花叶混生, 叶片叶脉出现黄褐斑坏死。

(6) 大豆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大豆根尖。大豆根受线虫刺激后, 形成节状瘤, 病瘤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 瘤内有线虫, 病株矮化, 叶片变黄, 田间表现成片黄黄绿绿。

二、套作大豆生物危害的主要防控措施

大豆生物危害的防控措施要在确保大豆产量稳定,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下, 采取科学、安全、高效、环保的防控措施, 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安全经济有效”作为衡量标准。

1. 鼠害

鼠害防治在其天敌大量减少的情况下, 要在一定区域内坚持每年春秋进行1~2次农村集中灭鼠, 春季灭鼠最好在4月上旬, 秋季灭鼠在10月上中旬, 选择老鼠采食的时段进行。农村灭鼠要做到统一药剂、统一配制、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投饵,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灭鼠效果。灭鼠技术要推广递减式投饵, 即在农舍投饵量最多, 靠近农舍减少一点, 远离农舍数量再减少。灭鼠药剂要选用国家允许的鼠药, 鼠药使用一定年限后, 要更换交替使用。鼠药投放时应采用特质小竹筒装药投放方法 (毒饵站技术) , 尽可能避免鼠药霉变及环境污染。毒饵应少量投放, 老鼠取食后再投。

2. 野兔

野兔作为一种野生动物, 防范难度非常大, 采用围栏的方法投入成本大。防范其危害主要办法是采用大面积播种时间要尽可能集中在5月25日前后, 播种的种子数量适当增加, 还有集中肥团育一部分苗, 在出现危害后补栽, 减少田间缺苗。

3. 杂草

大豆田块的杂草应采用化学防除与人工除草结合。在大豆未播种前, 在玉米空行可以用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化学防除, 防除时应注意药剂施用方法, 不要伤到玉米。在大豆出苗后的田间杂草最好采用人工除草的办法。

4. 虫害

(1) 大豆蚜虫在有蚜株率达到10%或者平均每株有虫3~5头时, 于田间设置银灰色避蚜膜或者黄色诱板进行诱杀, 也可用天然除虫菊素或者化学药剂吡虫啉对水防治。

(2) 蟋蟀在田间安置捕蛾灯, 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开灯诱杀, 或利用蟋蟀喜欢栖息在薄层草堆下的习性, 在田间堆放杂草堆, 在夜间诱集后, 药剂喷杀。亦可采用毒饵法, 用90%敌百虫800倍液拌青菜叶 (青草) 堆放大豆田, 或者亩用林丹粉2~2.5kg掺入10kg米糠 (麦麸皮) 撒到大豆地块内毒杀。

(3) 大豆红蜘蛛注意清除大豆地块的枯枝落叶和田间杂草, 减少虫源;在田间施放扑食螨;化学防治可选用卡死克或哒螨灵等选择性杀螨剂, 利于对红蜘蛛天敌的保护。

(4) 大豆蝽蟓种植大豆地块在冬季作物空行中进行土壤翻耕, 消灭部分越冬成虫;在开花结荚期, 可用广谱性杀虫剂, 按照常规使用浓度喷药防治, 毒杀蝽蟓的成虫和若虫。

(5) 豆卷叶螟在田间安装黑光灯管诱杀成虫, 减少虫源;在6月中下旬, 其卵块孵化盛期用菊酯药剂按常规浓度对水喷药防治幼虫。

(6) 豆荚螟及时清除田间大豆落花和落荚, 除去被害卷叶和豆荚, 减少虫源;在开花结荚期推广使用阿维菌素、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等低毒高效农药进行防治。

(7) 大豆食心虫实施地块轮作, 可以降低蛀荚率;化学防治药剂与豆荚螟相同。

(8) 大豆蓟马蓟马防治要从铲除田间杂草, 消灭其越冬寄主上的虫源入手;在干旱时, 及时浇水灌溉;抓住开花期用药剂防治, 可选用吡虫啉、丁硫威等对水化防。

5. 病害

(1) 大豆猝倒病和立枯病作为苗期病害, 在防治上首先注意使用腐熟有机肥, 增施磷、钾肥, 减少氮肥施用;其次大豆田块实行轮作, 排水不良地块要理好排水沟, 种植密度合理;三是用甲拌磷或施保克等拌种;四是在发病初期, 选用甲霜灵或杀毒矾普力克等药剂防治, 隔5~7天施用1次, 连续防治2~3次。

(2) 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的防治首先应选用无病种子;其次要合理轮作,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土壤翻耕;三是用多菌灵拌种;四是在花谢后用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对水防治。

(3) 大豆枯萎病大豆枯萎病防治首先是种植地块实行轮作, 或者在播种前用地膜覆盖热力土壤消毒;二是减少化肥使用, 增施充分腐熟有机肥;三是在发病初期, 及时拔除病株;四是发病初期用甲基硫菌灵或者多菌灵对水防治。

(4) 大豆叶斑病大豆叶斑病防治重点是要优选无病豆种, 合理轮作。

(5) 大豆病毒病预留无毒种子;及时防治介体昆虫—蚜虫;发病初期用植病灵Ⅱ号或病毒A等植物病毒病的钝化药剂喷雾处理。

(6) 大豆根结线虫病与花生合理轮作;种植一段时间后要更换大豆品种;化防可选用克线磷或者涕灭威 (铁灭克) 等杀线虫的药剂进行防治。

生物学危害 篇11

关键词:食品 微生物 危害 风险评估 建模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4-0049-01

1 风险评估改进的现实必要性

当前,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定量评估所采取的定量风险评估建模技术主要包括模块化建模与模拟建模两种方式。应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微生物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对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应用蒙特卡罗模型定量风险评估能够依托风险分析软件对微生物中部分参数及数值范围分布状态进行描述,在针对食品中存在的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蜡样芽泡杆菌等效果较好,然而其方法缺乏模块化结构。在过程风险模型基础上引入模块化过程模型,对微生物危害在生产、加工及消费环节中食品路径传播作综合考虑。模块化过程可采取贝叶斯网络来实现,以联合概率的方式,考虑因果关系,然而其在模块化分先模型中并没有将食品生产流通中所存在的设备、人员、环境及其他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只能对当前基础条件下所存在的微生物风险高低进行评估,难以确保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为此,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模型改进措施,以风险评估为依据服务于食品安全决策,实现风险评估的现实意义。

2 风险评估改进的方法

2.1 当前风险评估建模模块

在当前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建模方法中,其模块化风险建模过程中对微生物风险路径进行描述的模块主要表现为微生物动态、物料处理与交叉污染几个方面。其中微生物动态模块主要是对微生物生长、抑制及移除等状态进行描述,基于预测微生物学模型,采取数学函数进行表达,则有:

Log(Nj)=log(Nj-1)+f(·)

其中Nj表示在j步骤中食品中所具备的微生物数量,f(·)代表相关的微生物动力学模型。物料处理模块,主要是对因物料数量与物料来源等因素引起的微生物数量差异性的描述,表现为物料拆分及物料混合两部分。交叉污染模块则主要是对微生物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一个产品中向另外产品之中流动与转移所产生的微生物变化进行描述。当前风险评估建模方法无法实现对食品微生物状态的全面描述,为此,提出新增建模模块,以提高模型功能。

2.2 基于风险评估建模模块基础上的新增模块

引入危险转移模块、控制模块与效益模块,以切实提高风险评估模型的功能性及可靠性。食品安全风险因素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环境污染、生产操作风险、存储风险、辅料风险、包装风险等。以危险转移模块为依托,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在食品安全中出现的频率及数量概率分布描述,采取数学方式进行函数定义,则有:

If=(0,0,P)

如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则微生物数量为0,如存在一定风险因素,则微生物量则与概率分布P存在着正相关关系,P可以表现为连续分布形式,也可表现为离散形式。以函数g(·)来表达微生物转移到食品中的含量,其含量关系与温度因素、操作时间因素及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控制模块即采取多种控制方式,如消毒及检测,对风险因素引入危害的量及概率等参数进行描述。效益模块则主要是对控制措施投入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2.3 风险评估建模方法改进后建模步骤

改进风险评估建模方法,其操作步骤为:明确处理流程,对物料混合、拆分及相关具体操作的参数及规范进行明确,对处理环节中可能引入的微生物动态变化风险因素进行了解;依据实际需求选择科学模块,进行相关的风险数据收集,以统计分析等方法明确风险模型中存在的条件概率,构建模块节点并添加控制模块效益模块,采取贝叶斯方法对节点变量参数与微生物量参数进行描述。

3 风险评估改进的优点

以某产品奶罐中蜡样芽泡杆菌调查为例,采取改进后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考虑奶罐装入、运输、零售、超市到家庭搬移、家庭冷藏及饮用等环节,采取BayesiaLab仿真软件构建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模型。考虑牛奶在整个环节中不存在拆分及混合问题,将微生物浓度对数作为模型节点变量,采取贝叶斯计算方法,对其节点概率参数进行明确。如下图1所示:

通过风险模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超市零售储存及家庭存储环节中多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其风险高低与存储温度与存储时间有关。以仿真方式进行模型表达,保证模型数据参数的可靠性,从而切实为食品安全服务。改进后风险评估模型还可对其风险控制措施投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为科学进行风险管理提供现实依托。

4 结语

实践证明,采取改进措施,增加新型风险模块,能够实现模型能够扩展,能够有效为食品安全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丽梅,高永超,王玎等.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风险评估建模方法改进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4(6):279-286.

生物学危害 篇12

1 引言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入侵生物在局部地区对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四川省自然气候条件的多样性, 决定了外来生物具有更大的入侵和蔓延风险。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四川省共发现外来入侵生物21科62种, 杂草居多。一些外来入侵有害生物, 如福寿螺、紫茎泽兰、水花生、水葫芦等入侵四川已多年, 且分布较广, 并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危害。面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 四川省针对几种主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广泛开展了防除示范和灭除活动, 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防除技术措施。

2 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的分布与危害

2.1 福寿螺的分布和危害

福寿螺于20世纪90年代在四川发现, 当时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 因适应性强, 繁殖迅速, 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 福寿螺在四川省川南、川中、川西等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分布, 对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危害。近年来, 其危害农作物种类在不断增加, 如甘薯叶、藕叶、白菜、菠菜等都是其危害的对象。据调查, 福寿螺在四川省已呈蔓延之势, 全省农田福寿螺发生面积超过26.67万hm2, 重灾稻田超过5.33万hm2。

2.2 紫茎泽兰的分布和危害

紫茎泽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云南省传入四川省攀西地区。紫茎泽兰入侵农田后, 将与农作物争夺肥、水、阳光和空间, 并分泌克生性物质, 抑制周围农作物生长。据调查, 紫茎泽兰已在凉山、攀枝花、雅安、乐山、宜宾、泸州、甘孜、自贡8个市 (州) 、49个县 (市、区) 、494个乡镇有分布。海拔分布为200~3 000 m, 地形分布主要在山地, 少部分丘陵、河床、阶地、公路铁路边, 入侵的土地类型有草地、林地、耕地、荒地、村道、田坎等。凉山州、攀枝花市是紫茎泽兰在四川省的主要分布区, 占全省发生总面积的90%以上。雅安、乐山、宜宾、自贡、泸州、甘孜州的部分县 (市、区) 是紫茎泽兰的零星分布区, 也是紫茎泽兰的扩散区。

2.3 水花生的分布于危害

水花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猪饲料引入四川省, 之后蔓延成灾。据调查, 水花生在四川省平原及丘陵山区广泛发生, 全省21个市 (州) 、144个县 (市、区) 有分布, 发生面积超过400万hm2。水花生主要侵入山坡、路边、沟渠、河流、林地、果园、农田、菜地、草场、农舍周边、市区绿化带等, 海拔分布在1 200 m以下, 低海拔地区全年可见。

2.4 水葫芦的分布与危害

水葫芦在20世纪50~6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四川省, 在20世纪70年代广为种植。水葫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繁殖迅速, 常常覆盖整个水面, 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据调查, 水葫芦在四川省广泛分布, 尤以遂宁、资阳、自贡、乐山、南充等12个市 (州) 入侵最为严重。据调查, 全省50%以上的河流局部河段有水葫芦的分布, 20%以上流域危害较重, 少数水塘基本全覆盖。

2.5 三裂叶豚草的分布与危害

2007年, 三裂叶豚草在富顺县、自贡市沿滩区发现, 当地零星分布面积有200 hm2左右, 部分已侵入农田, 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 甚至颗粒无收。2008年, 四川省在全省范围内对三裂叶豚草的发生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 发现全省分布面积接近2 666.67 hm2, 当年召开了四川省检疫性有害生物豚草防控现场会, 动员对豚草进行防控清剿。2009年, 四川省再次开展了豚草分布调查, 结果显示, 三裂叶豚草在自贡、泸州、宜宾等3个市的6个县49个乡镇有发生。

3 主要防除技术措施

3.1 福寿螺防除技术措施

1) 人工防除。春耕前清除灌溉渠中的淤泥杂草以降低越冬螺源;稻田进水口安装尼龙纱网阻断福寿螺随水传播;根据福寿螺的产卵习性, 在田间安插竹片等诱集福寿螺卵块, 然后进行销毁;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主要是移栽期至分蘖盛期, 结合农事活动, 可组织人员在春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人工摘卵拾螺, 集中销毁。

2) 生物防除。对稻田福寿螺最理想的防治方法是推广稻、鸭共育技术, 利用鸭群取食福寿螺卵块和幼螺, 达到降低危害损失的效果。

3) 化学防除。选用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和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 重害区当田间福寿螺可见2~3头时进行药剂喷施或撒施毒土, 同时水稻移栽后24~48 h内施药防治。在福寿螺集中发生期, 在农田中施用贝螺杀70%可湿性粉剂, 每公顷用量435~495 g, 配成毒土撒布或兑水喷雾;或50%螺灭杀可湿性粉剂, 每公顷用900~1 200 g, 保水3 cm, 有较好的灭杀效果。化学防治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应谨慎采用。

4) 栽培及耕作措施控螺。水旱轮作和深翻田土可部分杀死成螺。危害严重的田块改种玉米、大豆、红苕等旱粮作物。推广水稻浅水插秧、湿润灌溉, 及时排水晒田等技术, 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条件下, 使稻田生长环境不利于福寿螺的迁移、繁殖。

3.2 紫茎泽兰防除技术措施

1) 人工铲除。紫茎泽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铲除是灭除的重要措施。灭除时段应选择在紫茎泽兰开花前, 集中人力在发生集中区开展连根铲除活动, 对铲除的紫茎泽兰进行集中堆沤处理。对紫茎泽兰零星扩散区, 坚决执行“发现一株铲除一株”的防除策略。

2) 化学防除。对已多年生长的紫茎泽兰可选择88.8%飞达红可溶性粒剂375倍液、10%草甘磷水剂75倍液、41%农达水剂300倍液、48%盖灌能乳油200倍液进行防治;对1~2年生长的紫茎泽兰可使用86%霸草克水剂进行防治。

3) 生物替代。紫茎泽兰最理想的防除方法是生物替代, 可在人工铲除、化学防治的基础上, 进行土地整理, 配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恢复土地耕种能力, 种植农作物、果树或发展经济林。

3.3 水花生的防除技术措施

1) 人工防除。对水体的水花生进行经常性打捞, 可有效控制扩散蔓延。对侵入农田或耕地的水花生可进行人工拔除, 对新入侵的种群可选择机械铲除控制其蔓延和扩散。

2) 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原产南美的专食性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 防治水生型植株效果较好, 但对陆生型植株的防治效果欠佳。水花生天敌防治成本较高, 目前仅用着局部防除和试验示范, 但将是水花生防除的重点探索方向。

3) 化学防治。防除水稻田水花生, 可在水稻分蘖末期 (水稻移栽后20~25 d) , 水花生10~15 cm左右时施药, 每公顷可选择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900~1 050 ml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 ml+56%二甲四氯SP 750 g, 茎叶喷雾。防除果园中的水花生, 可在水花生10~30 cm左右时施药, 每公顷可选择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900~1 050 ml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 ml+75%二甲四氯SP 750 g, 或41%农达水剂3.75 L, 茎叶喷雾。

3.4 水葫芦的防除技术措施

1) 人工防除。水葫芦主要生长在水体, 最理想的防除方法是人工或机械打捞后集中灭杀。

2) 生物防治。水葫芦原产南美洲, 原产地有一种叫水葫芦象甲的天敌。试验证明该昆虫对水葫芦有较强的专食性, 对各种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蔬菜、水生植物等均不取食、不寄生, 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生物防治天敌昆虫。该昆虫在我国南方有释放, 但考虑其本身也是一种外来生物, 未引入四川。

3) 化学防治。在水葫芦生长旺盛期施药 (在6月底至7月中旬) , 每公顷选择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75 L、或10%吡嘧磺隆WP 375 g、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 L+56%二甲四氯SP2.25 kg等, 进行茎叶喷雾可有效防除水葫芦。化学防治应谨慎使用, 以免污染水体。

3.5 三裂叶豚草防除技术措施

上一篇: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下一篇:制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