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特征

2024-05-19

生物学特征(共12篇)

生物学特征 篇1

1 谷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谷蠹 (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iclus) 属鞘翅目, 长蠹科, 是一类体型较小的仓储害虫, 各虫态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3~3mm, 细长圆筒形, 长为宽的3倍, 暗褐色、略有光泽;头部大, 被前胸背板掩盖;触角锤形, 暗褐色;前胸背板前方狭小, 后方略大, 中央隆起;鞘翅细长圆筒形, 各有纵点纹10多条, 足粗短;蛹体长约3mm, 头下弯, 身体乳白色, 但复跟、口器、触角及翅略带褐色;幼虫长约3.5m, 身体明显弯曲, 胸部膨大, 有胸足3对;卵长0.4~0.6mm左右, 长椭圆形, 乳白色。

2 谷蠹的龄期和龄数

谷蠹幼虫有3~8龄, 温湿度和食物对幼虫龄数均有较大影响。环境条件适宜幼虫3龄就可以化蛹, 环境条件不适宜幼虫龄数增多。温度对龄数数量的影响最大, 在RH45%条件下, 温度为24℃时幼虫龄数最高的达8龄, 32℃时则为7龄, 36℃降为5龄。同时, 湿度对幼虫的龄数也有影响, 但较温度的影响弱。在32℃条件下, RH45%时幼虫多为7龄, 55%、65%时为6龄。

3 谷蠹幼虫的分龄方法

在生物学研究中, 区别各龄幼虫是十分必要的。幼虫虫龄的确定是进一步研究发生规律、生物学习性、预测预报以及制定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谷蠹幼虫由于体型很小, 各龄幼虫区分十分不易, 我国学者常用的幼虫分龄法为查找蜕皮法。

查找蜕皮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查找谷蠹幼虫蜕下的表皮来确定幼虫是否进入新的一龄。由于谷蠹幼虫一般生活在粮粒中, 因此, 以前的学者通过解剖粮粒法来查找幼虫退下的表皮, 但是在谷蠹龄期很低的时候, 特别是1龄, 幼虫脱的皮与粮粒碎屑很容易混淆, 且有时几次脱皮混在一起, 不好区分, 常引起计数误差。通过用全麦粉单头饲养来划分谷蠹幼虫的龄期, 十分方便, 且计数也准确, 其脱下的皮只需用肉眼或借助一般工具, 如放大镜就可看到。

4 谷蠹成虫雌雄性鉴别

谷蠹成虫的雌雄性可以通过第5腹板确定, 在双筒显微镜下雄虫第五腹板表面有凹沟。虽然该凹沟很浅, 并且个体之间发达程度还有差异, 但是至少在腹板中线一侧确实存在。并且该特征已经通过解剖成虫雌雄性生殖器进行过证实。但是上述方法在区别谷蠹雌雄性时不可行, 因此他用挤压腹部末端法区别雌雄性成虫, 但是腹部末端时必须用力适中, 否则生殖器很可能被挤出体外而不能缩回, 从而影响交配和产卵, 有的甚至将成虫腹部挤破, 并且, 即使用力适中, 挤压腹部之后也会对谷蠹生殖力产生影响, 但挤压雄性的影响小于挤压雌性。Halstead和Longstaff和Starick认为谷蠹雌雄性的区别主要在蛹期, 雄蛹腹部末端不具有生殖突, 雌蛹腹部末端具有明显的生殖突。

5 谷蠹的发育历期

不同环境条件下谷蠹生长发育历期不同。谷蠹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的时间取决于环境温度和湿度, 在29~81天之间变化。当温度低于22℃或者达到39℃时谷蠹不能完成个体发育史, 在18℃、70%RH条件下卵的死亡率为100%。秦宗林等指出卵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一般经5~28天孵化, 温度越高, 卵期越短, 孵化率越高,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中, 1龄幼虫的历期最长, 蛹的历期最短, 在36℃、85%RH条件下幼虫和的平均历期分别为10.7天和3.35天。

6 谷蠹迁移习性的研究

谷蠹是一种迁移性害虫, 种群密度、饥饿程度, 龄期对飞行均有影响。种群密度越大, 后代的迁飞比率就越高, 飞行在黄昏是最强烈, 并且刚羽化的谷蠹更喜欢迁飞。光照条件下进行飞行, 但是飞行次数与雌雄性之间没有差异。羽化3天、6天的成虫的飞行能力明显大于羽化9天的成虫, 非实验室品系的飞行频率大于实验室品系。体重、脂与飞行能力的关系, 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夏季的谷蠹比春季和秋季的飞行能力更强, 并且谷蠹的飞行能力会在后代中保持很多代而不发生变化。

7 谷蠹的危害

谷蠹幼虫和成虫都有发达的上颚, 可以蛀蚀完整粮粒和碎粒, 从而引起巨大损失。粮粒可以被彻底蛀空直到剩下一层空壳。一粒粮食可以被多头虫钻蛀。当温度超过30℃时, 在相同的条件下, 其繁殖力比玉米象大4倍, 危害造成的损失为玉米象的4~5倍, 为害严重时, 虫口密度可高达9000头/千克以上, 对储粮的安全威胁极大。

成虫危害过的粮食不但重量减轻, 而且发芽率和活性都降低, 这种被危害过的粮食容易被次级害虫和真菌为害。粮食因谷蠹危害而发烧, 温度高达42℃。虫口密度为20头/公斤时, 局部粮温上升, 虫口密度50头/公斤时, 粮温上升十分迅速。

因此谷蠹的大量发生和传播不仅给储粮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而且还为后期性害虫提供有利的生态环境, 谷蠹是一种重要的储藏物害虫。

参考文献

[1]权跃, 邓永学, 王进军.谷蠹抗PH3品系和敏感品系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7.

[2]魏书军, 郑宏海, 皇甫伟国, 等.柑桔爆皮虫幼虫龄期的划分[J].昆虫学报, 2006, 4 (2) :302-309.

[3]Starick, N.T., Longstaff, B.C.andCondon, B.The influence offluctuating low level magnetic fields on the fecundity and behaviourof Sitophilus oryzae (L) and Rhyzopertha dominica (F.) .J.StoredRes, 1998, 39:37-41.

[4]Elek, J.A.Methods for collecting eggs and monitoring egg hatchand immature development of Rhyzopertha dominica (F.) (Coleoptera:Bostrichidae) .Journal of Stored Products Research, 1994, 30 (4) :261-265.

[5]Perez Mendoza, J, Hagstrum, D.W, Dover, B.A.Flight response, body weight, and lipid content of Rhyzopertha dominica as influ-enced by strain, season and phenotype.Journal of Stored ProductsResearch, 1999, 35:183-196.

生物学特征 篇2

生物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自己熟悉的生物,从而形成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学情分析

《生物的特征》是本书的开篇之作,教学的对象是刚刚步人中学的七年级学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为进一步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2.理解生物和非生物,学会比较、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3.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或教师提供的物体),了解什么是生物。

2.通过观察教材中展示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尝试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哪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资料,了解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实验式与讲解。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

2.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

3.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板书课题)

二、融会贯通

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生活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周围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生1: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以及鹰、蝴蝶和蜜蜂。

生2: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还有被豹子追赶的羚羊群。

生3:近处一座农家小屋,门前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农夫在种地,小狗趴在门旁吐着舌头,树上有一只小鸟正在巢中休息。农家的不远处有小桥,桥上有车辆和行人。

生4:水面上有一只母鸭领着一群小鸭。水中有游鱼、水草、小虾,草地上还有野兔、蛇,腐烂的老鼠上面有苍蝇等昆虫飞舞。另外,草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蘑菇、含羞草和花朵。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具有着不同的形态,但是又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1:飞机、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生2:还有小桥、流水、土地和农具。

师:教师同时单击这些图像,学生都答出后,屏幕显示:“祝贺你,答对了!’’并出现掌声鼓励。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师:图片中的小鸟在树上休息、小狗跟随主人、母鸡领着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1: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生2:能对外界作出反应的物体。

生3: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说说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会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大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到夜晚则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点击一片叶子,叶片落下,同时出现声音:“再见,我带一点废物先走了。”

生: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点击多媒体图片中的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合拢起来,同时发出声音:“别碰我,我怕羞!’’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生1: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它会合起来。

生2: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生3: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是应激性。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

师: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点击一个鸭蛋,蛋壳破碎后出现一只小鸭。点击水面上的鸭群,伴随着配乐童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生1:生物体可以由小长大。

生2: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生1: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

生2: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

生3:还有用细胞繁殖的。

师: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

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等。

师:生物还有哪些课本没有说到的特征?

生1:生物还有寿命,有生老病死。另外生物也要休息。

生2:生物也会传递信息。例如,蜜蜂发现蜜源后,会回到蜂巢附近跳“8”字形舞,然后引导蜂群飞到目的地采集花蜜。

生3:我从一本刊物上看到有一种高大的树,在长颈鹿吃它的叶子时,它的叶子会产生一种物质,使长颈鹿胃涨难忍,只好吃另外一棵树,结果一样难‘受,原来第一棵树已经把信息传给了附近的树。后来长颈鹿发现了这个秘密,它就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吃树叶,等树发觉时它就又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了。

师:同学3的说法是否可信,还有待验证。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提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师:你身边的小动物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来说明

生:有。例如:图片中的狗,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能通过狂叫来传递信息;也能由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师:我们观察了这些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

师:打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点击按钮,出现文字:“祝贺你,答对了!”同时发出掌声。

师: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需要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师: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请告诉我这属于什么现象?

生:这属于生物表现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师:让我们归纳一下(板书):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性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还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三、课堂小结

生物学特征 篇3

【关键词】水稻;生物学特征;应用

一、水稻生物学特征

1.水稻的生长与发育

水稻的生长是指一定时期的数量增加,如植株高度、分蕖发生、颖花分化等量的不断增加,具有连续性,直至生命周期或生育阶段的完成。水稻的发育是指在生长到一定量的基础上,生育进程发生质的转化,如幼苗阶段、分蕖阶段、穗形成阶段等,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直至完成量的增长和繁殖下一代。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进程。只有在一定生长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发育;发育的同时,也在进行量的增长。总之,生长的连续性和发育的阶段性,两者是互为因果,是不可分割的动态进程。

水稻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蕖期。在生产上移栽稻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般为25—50天。

2.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

旱、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3.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是指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95—125天),中稻(135—155天),连作晚稻(120一140天),一季晚稻(150一175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是指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4.水稻品种的“三性”

“三性”是指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是指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界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界日长也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16小时。

水稻品种的感混性是指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发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件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是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用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是指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是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南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创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6月份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种,不适于温带向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子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旱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二、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1.引种方面的应用

(1)不同纬度间引种:北种南引,—般不宜引用早熟品种,因其对高温反应敏感,发育快而易出现早穗、穗小、粒少而减产;南种北引,引用感光性弱的早稻早熟类型的品种较易获得成功,而引用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则难于成功,不宜引用;(2)不同海拔高度引种:在同纬度,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缩短,成熟提早,引迟熟品种较为适宜,相反,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引种,应引用早、中熟品种。

2.在栽培方面的应用

为了满足各种耕作制度对水稻品种搭配、播栽期安排等的要求,以保证稳产高产,需要考虑品种的光温特性。

(1)品种搭配。南方双季稻三熟制稻田,早稻应选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迟熟早稻品种;而早熟品种,感温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秧龄稍大易早穗,产量难以提高;晚稻品种因对短日条件要求严格,早播也不能在早季抽穗、成熟,只能作晚稻栽培。

(2)播种期的安排。感温性较强的品种宜适当早播,培育适龄壮秧,以充分利用温度较低的早季前期进行营养生长,这种品种迟播,即使秧龄很短,往往也会引起早穗,感光性较强的晚稻品种,秧龄弹性大,连作晚稻栽培时可适当迟播,但应控制在当地安全齐穗期齐穗。

参考文献

[1]丁玉治,黄景,农光标,韦琼山.广西高产水稻土的肥力特征及其培育[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1992年第03期.

云杉生物学特征及育苗技术 篇4

1 云杉生物学特征

云杉为常绿乔木, 树形优美, 树冠多为卵形和圆锥形, 树高可高达45 m, 胸径可达1 m;树皮多为淡灰褐色, 并裂成不规则的鳞片状, 待树皮稍厚即成块状脱落;云杉主枝树叶呈辐射状伸展, 侧枝上的树叶向上伸展, 侧枝下的叶片向上弯曲, 叶长1~2 cm, 宽1.0~1.5 mm, 叶片前端微尖, 叶上表面有4~8条气孔线、下表面有4~6条气孔线;云杉果实为球果圆柱形, 长5~15 cm, 径2.5~3.5 cm, 果实前端成熟前为绿色, 成熟后为淡褐色, 中部为倒卵形, 花期在每年的4—5月, 果实在每年的9—10月成熟。云杉根系较浅, 具有良好的耐阴、耐旱、耐寒性, 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中生长较好, 一般生长在海拔2 400~3 600 m的地带。

2 云杉育苗栽培技术

2.1 种子采集与储藏

选择生长健壮、树形好、无病虫害的30~50年的云杉作为母株, 在每年的10月云杉种子开始成熟, 等到云杉果实由绿色变为粟褐色或者黄褐色时即可采集。对采集的种子应该散开晒干, 使用木棍敲打帮助其脱粒, 并对其进行筛选, 除去杂质, 将纯净的种子晒干, 进行储藏。北方冬天较为寒冷, 可以将种子放到雪中进行储藏, 具体做法如下:将筛选好的云杉种子与沙子按1∶3搅拌均匀后, 用麻袋进行分装, 然后在背阴处挖80 cm的深坑, 将种子放入深坑中, 并用雪填埋, 中间插上一些秸秆进行通气[1]。

2.2 选地整地

由云杉生理特征可知, 云杉喜凉耐阴, 适宜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 因此云杉育苗一般选择在交通方便、取水方便的林缘壤土或者砂壤土, 要求育苗地的土层不得低于60 cm。在秋季对育苗地进行深翻, 翻地深度应该在25~30 cm, 并根据育苗所需肥力施加适量基肥。为了防止立枯病, 在12月份使用硫酸亚铁配成1%~3%的水溶液, 均匀地进行喷灌, 要求药液浸入土层15 cm。可以在秋季深翻时撒林丹粉45 kg/hm2防治地下害虫。将育苗地整理成长5~10 m、宽1.5 m的苗床, 苗床应该高于地表10 cm, 苗床间隔30 cm, 并在苗床上铺1层厚度为5 cm的森林腐殖土[2]。

2.3 播种

待春天化冻后将云杉种子取出,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催芽, 具体做法是将云杉种子放到温度为15~25℃、湿度为60%的条件下, 并保证充足的水分, 等到有25%~35%的种子裂嘴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年的4月, 播种时应该根据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进行适当的灌溉。云杉播种一般选择条播, 播种的间距为8~10 cm, 床播的行距以20 cm为宜, 垄播的行距以15 cm为宜, 播种量应该控制在300~375 kg/hm2, 播种后用消毒后的细沙土进行覆土, 并配洒适量的水, 播种后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及时喷洒适量水[3]。

2.4 苗期管理

等到云杉出苗率在55%以上时, 即可撤去遮阳网, 保证苗木受到充足的光照。如果遇到高温干旱等天气时, 应该对幼苗进行遮阳防护, 并及时进行浇灌。在雨季, 要做好排水排涝工作。在阴雨天气可以进行全光育苗,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苗木茎上部位生长, 也可促进苗木根系生长, 增强云杉幼苗的抗逆性。在幼苗期云杉的根系发展较慢, 所以在除草时要小心, 防止拔草时伤害幼苗的根系, 并在除草后将苗床压实。为了保证幼苗的快速生长, 在幼苗初期对其喷洒适量的磷酸二氢钾1 000倍液, 等到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时, 适当增加磷酸二氢钾的配制浓度。为了防止幼苗在冬季被冻伤, 应该在冬季来临前做好防护工作[4]。

2.5 移栽与管理

云杉育苗一般在第2年进行间苗, 在第3年的春季即可进行移苗造林。云杉移植一般选择在每年的4月下旬, 移栽的苗木要选择健康无病害的幼苗, 采挖苗木时一定要尽可能多带一些土坨, 并及时用草绳对土坨进行缠绕、包装。在要移栽的地方挖与土坨大小相宜的土坑, 并在坑底施加适量的农家肥, 移栽后使用坑土进行回填, 回填后要保证栽培穴的中间高于坑底部, 并且回填土的高度应该低于地表6 cm, 移栽好后应立即浇水。如果苗木较大, 可以使用树枝对其进行支持固定, 防止被风吹到。移栽后要及时浇水保证云杉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在移栽后第1年进行4~6次的中耕除草, 并及时进行追肥2~3次。移栽后根据移栽地往年的病虫害情况, 及时进行防治, 防止出现病虫害。

摘要:云杉是我国特有的树木,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总结了云杉的生物特征, 并从种子采集与储藏、选地整地、播种、苗期管理、移栽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云杉育苗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云杉,生物学特征,育苗

参考文献

[1]王国东.云杉育苗造林抚育管理技术浅析[J].甘肃林业, 2012 (4) :37-38.

[2]杜季芙.浅谈云杉育苗及管理技术[J].甘肃科技, 2012, 28 (17) :171-172.

[3]王军文.雪岭云杉育苗技术要点[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25 (6) :141-142.

认识生物特征 篇5

------------------------------第一节 生物的特性? ??? 授课班级:初一(1)班 ??? 班级人数:60人

??? 授课时间:2001年9月2日

???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生:学生1指出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以及鹰、蝴蝶和蜜蜂。学生2指出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还有被豹追赶的羚羊群。学生3指出近处一座农家小屋,门前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农夫在种地,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树上有一只小鸟正在巢中休息。农家旁边有小桥,桥上有车辆和行人。学生4指出水面上有一只母鸭领着一群小鸭。水中有游鱼、水草、小虾,草地上还有野兔、蛇,腐烂的老鼠上面有苍蝇等昆虫飞舞。另外,草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蘑菇、含羞草和花朵。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飞机、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小桥、流水、土地和农具”。

师:教师同时单击这些图像,学生都答出后,屏幕显示:“祝贺你,答对了!”并出现掌声鼓励。

2.生物的特征

师:图片中的小鸟在树上休息,小狗跟随主人,母鸡领着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点击一片叶子,叶片落下,同时出现声音:“再见,我带一点废物先走了。”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点击多媒体图片中的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合拢起来,同时发出声音:“别碰我,我怕羞!”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点击一个鸭蛋,蛋壳破碎后出现一只小鸭。并点击水面上的鸭群,伴随着配乐童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生: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1 回答说:“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 学生2 回答说:“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 学生3回答说:“还有用细胞繁殖的。”

师: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元性生殖。

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等。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书上没有说到的特征?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说:“生物还有寿命,有生老病死。生物也要休息。” 学生2回答:“生物也会传递信息。例如,蜜蜂发现蜜源后,会回到蜂巢附近跳“8”字形舞,然后引导蜂群飞到目的地采集花蜜。” 学生3回答说:“我从一本刊物上看到有一种高大的树,在长颈鹿吃它的叶子时,它的叶子会产生一种物质,使长颈鹿胃涨难忍,只好吃另外一棵树,结果一样难受,原来第一棵树已经把信息传给了附近的树。后来长颈鹿发现了这个秘密,它就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吃树叶,等树发觉时它就又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了。” 师:同学3的说法是否可信,还有待考证。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狗,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狂叫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试论生物学科高效教学模式的特征 篇6

关键词:生物学;高效教学模式;意义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模式化方法是现代教学论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系统、简明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即为教学模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包含有一种或多种教学策略选择。

国内外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为了不同的目标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模式。其中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模式也数不胜数。我国学者胡继飞、郑晓蕙在《生物学教育心理学》中对近20年来发表在各种杂志期刊上的近百种生物教学模式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将其概括为五大类:讲授与启发教学模式、自学与辅导教学模式、目标与掌握教学模式、探究与发现教学模式、活动与训练教学模式。

二、生物学科高效教学模式的特征

要想界定高效教学模式有些困难,但高效教学模式都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与课标理念相一致。教学模式种类繁多,各种模式有其理论基础。但高效教学模式背后暗含的理念应与课标理念保持一致。比如课标提倡探究教学,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模式以及基于此发展的学习环、5E教学模式等都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而机械式接受的教学模式则与新课程背道而驰。

2.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每个教学模式都是基于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存在的。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不同,需要发展的方面不同,比如有些推理思维弱些,而有些自主学习能力弱些。即使有相同的发展需求,但由于学生已有的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选取和使用教学模式时也需考量。

3.最容易达成教学目标。达成知识目标时还能兼顾能力和情感目标。所有的教学都为达成某些教学目标而服务,因此选择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最适合落实某教学目标的,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科学性,符合课标要求。另外,虽然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达到各种教学目标,但应达成尽可能多的目标,尤其要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4.保证学生知识的构建有意义。教学模式应该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保证学习者在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达到奥苏贝尔倡导的有意义学习,而非机械学习。

5.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虽然教学不应该满堂灌,教师需学会“放手”,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完全将整节课交给学生自学。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最重要的参与者,但是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者、设计者,即使有些课堂表面上是学生在主导,实际上仍是教师事先设计、暗中推动的。

6.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需系统设计。有效平衡好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地发现学习的权重。每个教学模式都有其侧重点和局限性,没有办法通过一种教学模式达到高中生物学课程要求的所有目标。因此,理想状态下教师应该从整个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高度,综合系统地设计整个课程的教学模式体系,保证各种各类目标的有效落实。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意义的学习包括接受式的和发现式,后者在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等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但耗时太长,若大量采用此类教学模式势必影响课程的实施进度。而接受式的有意义学习虽在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上稍显薄弱,可在知识的传授上极其高效,因此需要协调好这二者比例,既保证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又不影响教学进度。

7.学生的学习成果保持较为持久。一个教学模式是否有效,关键得看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结果。而评价又是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即检测目标是否达成。因此高效教学模式必然需保证学生达成课程所要求的目标,同时其学习成果应该可以保持比较长久的时间,即知识不是容易遗忘的,而是长久地理解性、结构性、系统性的记忆;能力和情感方面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三、探讨生物学科高效教学模式特征的意义

生物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生物教师和专家们探讨的热点,其中从高效教学模式的角度进行研究是一条非常可行的途径。而此领域的研究绝对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高效教学模式的特征,它将有以下几点意义:

1.理论上弥补了相关领域的不足,丰富了高效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模式确实有高效和低效的区别,但是要想真正为高效教学模式设定一个定义是相当困难的,那从特征的角度进行描述反而是解决的途径,让大家能更清晰高效教学模式为何物。

2.实践上使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很多生物教师都希望他的课堂是高效的,但是似乎在他们心中这个高效太抽象、太模糊,甚至很多老师在理论上对此还不清楚时就已经研究并提出很多所谓的高效教学模式,这是相对危险和可怕的。因此,只有清晰地提出高效课堂所具备的特点,教师们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有能力探索出具科学性的“理想”教学。也只有提出高效教学模式的特征才能为下一步研究其标准以及评价方案奠定基础,而后者的实现才能保证设计出的教学模式具高效性。

参考文献:

胡继飞.我国生物学科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9(2):72-74.

生物学特征 篇7

1 梅花

梅花(Prunus mume Sieb et.Zucc),总领群芳,有花魁之称,别名梅干、春梅、干枝梅。梅花喜温暖气候,但也较耐寒,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冬季的低温刺激,其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年平均温度为16~23℃。因此,应在秋季落叶后,及时将梅花移入室内,放置在冷凉处,并给以一定的光照,注意应使盆中的土壤达到潮、润的状态,只要保证室内冬季不结冰,梅花即可安全度过。春节前约20 d将梅花移至温暖的向阳处,将温度控制在5~10℃,并及时进行浇水、施肥,用量应适当,一般在春节期间即可开花[2]。

2 牡丹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称[3,4],别名鹿韭、白术、木芍药、百两金等。牡丹适宜在气候温凉的条件下生长,不耐湿热,较耐寒。因此,牡丹在进行盆栽时,应长期在向阳的花圃中将之掩埋,在花蕾含苞欲放时挖出,此时可将之搬入室内,达到观赏的效果。一般在冬季的霜降前,及时剪掉叶片,但应注意的是将叶枝留下,以对腋芽进行保护,最后用草绳将枝条围拢,并进行包裹,一般用3层报纸即可[5]。

3 月季

月季(Rosa Chimensis Jacq),为花中皇后、世界名花,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花、斗雪红、胜花、胜红、胜春、瘦客。月季适宜在空气流通、日照充足、排水状况良好、能避冷风、干风的环境中进行生长。若月季进行盆栽,应10月下旬将之搬入室内,将弱枝、病枝等剪去,选留5~8根健壮枝条,从10~15 cm处剪去,于室内的暗处进行放置,并对肥水管理进行控制,保证室内不结冻,若用于冬季观花之用,应放置在0℃环境中30~40 d后移到温度为12~14℃环境中进行养护,月季现蕾所需要的最佳温度为17~18℃,还应使光照增加,并适当地进行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

4 菊花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有高洁丰丽、傲霜怒放之称,别名鞠、节华、寿客、更生、金蕊、女华、阴成、女茎、黄华、九华、帝女花、傅延年。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进行营养繁殖的苗木茎有2种,即地下茎和地上茎。因此,应对菊花的宿根进行保护,以防止其受冻,使之处于休眠状态。如秋末冬初,菊花的宿根已有蘖芽生成,可在插扦完成后将之置于半阴的条件下,一般温度控制在4~5℃,待菊花的花开过后进行剪茎,一般留茬的高度在10~15 cm,放置于向阳处,并覆盖一些报纸。在严冻到来前,应将菊花移至室内的冷凉处,保持温度在0~5℃、保证土壤处于不湿不干的状态。

5 杜鹃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是花中西施,风姿卓绝,别名映山红、应春花、山石榴、山鹃、山踯躅、艳山红、艳山花、山归来、满山红、清明花、红柴爿花、灯盏红花、山茶花、虫鸟花、报春花。杜鹃花为优良的盆景材料之一,具有很多优点,如四季常绿、枝叶纤细、病虫害少、萌发力强、耐剪、根桩奇特、花繁色艳、寿命长久等。一般在早霜发生后,即10月中下旬将杜鹃搬入室内,控制温度在5℃以上。若用于冬季观花之用,应控制室温在12℃,并适当地进行浇水施肥,保证盆中的土壤处于见湿见干的状态,可用改良的自来水、凉开水或矾肥水进行浇灌,中午不可使阳光直射到杜鹃。

6 兰花

兰花(Cymbidium spp),是花中君子,天下第一香,别名兰草、山兰、芝兰、幽兰。兰花具有刚柔兼备、终年鲜绿、姿态优美等特点,即使不开花,也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6]。因此,在兰花的栽培管理上,应坚持“四不”的原则,即一春不出、二夏不日、三秋不干、四冬不湿。秋末和冬季应给予较强的光照,以促使兰花杆的健壮生长。10月上旬将兰花搬入室内,此时可适当地控制浇水量,保证盆土略干,但应控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较高,室内的温度控制在5℃以上即可。

7 山茶花

山茶花(Camellia iaponical)是花中珍品,有富丽堂皇之称,别名曼陀罗树、茶花、晚山茶、耐冬、楂、洋茶、薮春、山椿。山茶花是小乔木或常绿阔叶灌木。枝条为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褐色。寒露节前的10月上旬应将山茶花搬入室内,置于有阳光的地方,以能避开中午的直射阳光为最好,室温应控制在0℃以上,控制盆土的相对湿度,以防止过湿而出现烂根等现象,在浇凉开水时可加入0.05%硫酸亚铁,应经常用与室温相近的温水对叶面进行喷洗,以保持山茶花的清新浓绿,在温度为10~18℃的环境中,30 d后可开花。

8 荷花

荷花(Nelumho nucifera Gaertn),具有水中芙蓉之称,磊落大方,别名水芙蓉、莲、藕花、芙蕖、莲花、菡萏、水芝、水华、水芸、泽芝、玉环、六月春、中国莲、草芙蓉。荷花为宿根水生花卉,作盆栽时,于冬季结冰前将荷花移入地窑或温度较高、不结冰的室内即可,也可于秋末枝叶枯萎后挖出地下茎,沙埋于地窑或不结冰的室内过冬即可。

9 桂花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lours),有秋风送爽、十里飘香美称,别名九里香、月桂、木犀、岩桂、金票[7]。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不耐寒,冬季应将之放在室内的向阳处,要保证其安全,一般温度控制在4℃以上,光线差,温度低,容易引起落叶现象,但温度高时会出现提前抽芽,春季出室后遇旱风易受害。冬季浇水宜少量,以盆土见湿见干为好,否则为影响翌年的开花[8]。

1 0 水仙

水仙(Narcissus tazetts Var chinesis),有凌波仙子之称,清新淡雅,别名金盆银台、雅蒜、玉玲珑、女史花、俪兰、姚女几。水仙性喜温暖湿润,较耐寒,可土栽,但家庭以水养为主,还可用特制的浅盆水育,称为水养法。栽下后不久,便从球茎上长出叶,生长健旺,耐寒力强,冬天无需防寒。生长期间,除草松土宜浅耕,开花前浇液肥1~2次,花开完立即将枯萎的花朵剪去,不可任其结籽。球根春、秋采挖较佳。将根头挖起后,截去苗茎、须根,洗净泥沙。水仙在百花凋零的冬季,特别是元旦或新春佳节用于室内装饰,可为人们带来“一盆水仙满堂春,冰肌玉骨送清香”的奇趣。

摘要:介绍了梅花、牡丹、月季、菊花、杜鹃等十大名花的生物学特征和越冬管理技术,以期促使十大名花的应用。

关键词:十大名花,生物学特性,越冬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俊愉.中国花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2]朱华年.腊梅的繁殖与栽培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82-83.

[3]周士锋,徐明辉,刘成禄.牡丹春节催花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6):77-78.

[4]赵保平.牡丹促成栽培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0(10):27-29.

[5]王二强,王占营,刘振国,等.远缘杂交在牡丹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现状及策略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0(5):48-50.

[6]张莉,张明,高宏秀.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11):2134-2135.

[7]金红,郭保生.河南省桂花品种资源及其繁育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8):85-87.

生物学特征 篇8

2007年3月, 我地从梅县梅南引进了24.2hm2石参在平远热柘、中行开展引种试验, 2007年两镇石参667m2实现平均干产280kg, 共收获石参101640kg, 总收入为1016400元, 取得了较好种植效益。现就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石参属亚灌木草木植物, 1年或多年生, 高达1~1.5m, 茎杆较粗, 直径为0.6~1.2cm, 被短粗毛。

叶:单数羽生状, 复叶互生, 叶片数一般为13~20片, 小叶3~9枚, 少数为11~13枚, 小叶长椭圆形, 长5~20cm, 宽3~8cm, 卵状被针形或微心形, 上面无毛或中脉处略被毛, 下面被短毛。

根:主根明显, 粗壮, 根粗可达1.1~1.8cm;侧根多较细, 一般有10~30条不等;每株鲜重可达12~125g, 晒干率达40%~50%, 晒干率与老嫩成正比, 木质化程度越高晒干率越高, 根条的大小、老嫩是石参产量高低的关键。同时产量与土质、栽培管理的好坏相关, 沙质土层深厚, 栽培水平高, 其产量就好, 反之, 则产量就低。

花:小托全叶状, 长约2mm, 总状花序顶生, 花密集, 花柄总长可达30~80cm, 每株花支可达3~8支;花苞叶披针形, 基部宽阔, 边缘披长睫毛, 脱落, 每苞叶有花朵2朵;萼片杯状, 5齿裂, 上部2裂齿短, 下部3裂齿通常延长, 均被长毛;花冠紫色, 长7~8mm;雄蕊10个, 2体, 子房上位, 花柱线形。始长期为6月上、中旬, 一般植株顶叶生长结束以后开始出现始花, 植株边成长边开花的习性。

果:荚果3~7节, 被极短毛, 果期为7~10月, 成熟期为9~10月。采收期一般在9~10月。

种子:其大小与紫云英种子相似, 细小坚硬, 有蜡质层。

1.2 生长特性

石参一般野生于山坡、荒地、灌林边或杂草中, 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大部分地区, 喜阴湿沙质地, 耐瘠, 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从栽培学上看, 应选沙质地较易收获且产量高。石参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 生长最适温度为22~28℃, 肥料以磷钾肥为主, 磷钾可以促进根系生长, 栽培上应在前期增施磷钾, 促进根系生长, 提高石参的产量。

1.3 开花结实的习性

石参开花期长, 一般7~9月, 以石参植株最顶叶长出以后, 在顶芽处开始现花, 花支在各芽点均有出现, 一般从顶部开始向下延伸, 植株开花数较多, 通常为3~8支, 多的达11支。自花授粉, 一般结果率为20%~35%, 如开花时遇雨天结实率降低, 甚至整支花全部退化, 不结果。

2 主要管理技术及技术关键

从我们试种的体会来看, 主要做好石参的浸种工作, 备耕深耕, 出苗遇干淋水保苗, 增施磷钾以及把好收获的质量, 是实现石参增产增收的关键。

2.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地肥沃、疏松的山坡地、荒地、失耕田, 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的沙质地、沙质壤土型的水田, 以沙黄土种植为最佳。成品质量好且产量高。

2.2 整地备耕

种植石参地要求全田深耕, 深耕前, 667m2全田撒施腐熟的土杂肥1000~1500kg、牛猪粪500~100kg或鸡屎10~15袋或沼气水1000~1500kg;然后深耕碎土, 再开沟起高畦, 畦宽1.3~1.5m, 沟深25~35cm, 沟宽30cm。

2.3 喷施除草剂

开沟起畦后, 可以先开好种植沟, 深度为1~3cm, 再全田进行喷施苗前除草剂。除草剂可选用丁草胺或甘草灵加禾耐斯兑水进行全田喷雾。喷后第2天即可播种。

2.4 播种及苗期管理

2.4.1 适时早播:我市各县 (市) 区的播种时间可安排在惊蜇前后5天为最适。

2.4.2 用种量:0.5~0.75kg/667m2。

2.4.3 浸种方法:

播种前用温水 (即温度为45℃温水) 进行一次性浸种, 浸种时间掌握在4~6小时为宜, 浸种时适量加敌百虫1000倍液 (即5g敌百虫原药加5kg温水) , 以防播后蚂蚁侵蚀, 影响苗量。浸好后捞起阴干, 待播。

2.4.4 播种:

播种规格为16.5cm×13.2cm或19.8cm×13.2cm, 每穴为2~3粒种子, 方法可选用矿泉水瓶装好石参种子, 在其盖上开一小孔, 然后实行穴播。播种时尽量做到密度均匀适中, 每穴种量一致。播完后用适量的芒箕或稻草进行覆盖、遮阴, 以利保湿, 提高石参的出苗和抗逆力, 确保石参全苗及生长。

2.4.5 播后管理:

一般石参播后7~20天开始生根发芽, 因石参幼苗根系细小脆弱, 抗逆力低, 因此, 播后出芽时, 要做好干旱天晴时的喷水防晒工作, 要求每天早、晚全田各喷水1次, 待幼苗长至5~10cm以后, 可视天气喷水, 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

2.4.6 注意事项:石参种子在运输、浸种、播种时尽量避免与酒或酒气接触, 以免影响其成活。

2.5 田间管理

2.5.1 补种、补苗:

幼苗生长以后, 如幼苗死伤较多, 应及时做好补播工作;对缺行断垄的应进行移栽种植。补苗最适期为出苗后45天以后, 待植株茎较老熟时进行, 以免造成补苗时再损伤幼苗。移栽应选择在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 移前苗先淋足水, 做到带土移栽, 尽量不伤根系, 移苗后淋足定根水, 遮阴, 同时还要做好移苗后3~5天的淋水工作, 确保幼苗成活。2.5.2选苗、定苗工作:当幼苗长至第3片真叶, 植株约为5~10cm高时, 做好选苗定苗工作, 保持株行距为16.5~19.8cm×13.2cm, 每穴2~3苗, 保留壮苗, 删除小苗、弱苗。

2.5.3 施肥:

以施用高钾复合肥为主, 全年施用量30kg为宜, 一般2~3次, 第1次可在选苗、定苗前进行, 施用量10kg, 时间为4月中旬;以后每次间隔20~30天, 到6月下旬要求全面施完。

2.5.4 除杂草。做到见草必除, 确保石参正常生长。

2.5.5 水分管理。做到下雨排渍水, 天晴淋水, 保持土壤湿润, 促其快速生长。

2.5.6 地下害虫的防治。

主要害虫为蛴螬, 为害地下根, 影响其产量, 可在种植前结合备耕施肥混施敌百虫或敌敌畏, 亦可在生长季节结合施肥将药拌在肥料一并施入。

2.5.7 采收。

采收时间安排在10月中下旬, 可以采用干旱灌水后或雨后晴天进行。主要以采收地下根为主, 要求在植株地上部分1cm处下剪, 剪完后即时进行清洗, 要求一次清洗干净, 以免影响石参的外观, 造成产品品位下降, 影响收益。收购时以清洁新鲜长度25cm以上的为上品, 以下则为次之。

3 种植石参的经济效益分析

3.1 种植石参的经济效益分析

667m2用种量为0.5~0.75kg, 种价为200元/kg, 种子成本为100~150元, 管理石参的总用工量为10工日, 每工日为25元, 共计成本为250元, 石参地除草剂成本为25元计, 肥料挪复合肥25kg折款80元, 总成本为405~505元。实收干石参为280kg, 售价10元/kg, 共收入2800元, 扣除成本可得收益2295~2395元。

3.2 种植黄豆、花生的经济效益

种植黄豆、花生667m2全年实收产量300kg计, 价格4.5元/kg, 收入1350元, 均需成本为400元, 其中含种子款、肥料、农药、用工 (约需15工日) , 利润为950元。

3.3 效益对比

种植石参的收益为2295~2395元, 而种植黄豆、花生的收益为950元, 两者对比, 种植石参可增收1325~1425元, 具有增值显著的效果, 且种植石参的管理人工较少, 有利于农村广泛推广种植。

4 结论

4.1 早施K肥, 能促进石参的增产

刘洪流同志进行了增施K肥的试验, 三叶期前后667m2施钾肥15kg, 产量312.5kg, 而对照为218.5kg, 增产率达到30.1%。

4.2 经济效益显著

石参适应性强, 较耐贫瘠, 适于沙质地产量品质为最佳。目前我市各大超市均有销售, 销售价日益看涨, 现已达到20多元/kg。

生物学特征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野豌豆属 (Vicia L.) 植物, 采于呼伦贝尔草原 (表1) 。本试验对山野豌豆 (Vicia amoena Fisch L.) 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以灰野豌豆 (F.canescens Maxim) 、多茎野豌豆 (V.multicaulis Ledeb) 、大叶野豌豆 (V.pseudorobus Fisch.) 、狭叶野豌豆 (V.amoena.var.oblongifolia Regel) 、广布野豌豆 (Vicia cracca L.) 等作对照。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形态特征观察。

将净种子置于白纸板上, 肉眼观察种子外部的主要特征, 包括种子颜色、形状, 是否有斑纹或附属物等;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大小;置于解剖镜下分别放大25倍和50倍观察其表面特征, 包括种脐的形状、颜色等, 拍照记录[6,7]。

1.2.2 种子千粒重测定。

取完整饱满的净种子1 000粒用电子天平测定千粒重, 4次重复。

1.2.3 种子萌发特性。

(1) 常规发芽试验。取自然状态下收集的净种子100粒, 依据牧草种子发芽试验国家标准进行发芽试验 (25℃) , 逐日观察发芽情况并记录, 4次重复。第5天开始计算发芽势, 12 d结束发芽试验, 并计算发芽率。试验结束后对未发芽种子进行分析[8,9,10]。计算公式如下:

(2) 机械破皮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将试验种子用刀片进行划破处理, 然后按常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发芽试验 (25℃) 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将净种子用温水浸种后捞出, 白天置于光下曝晒, 夜间移至凉处, 反复进行3 d。然后按常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发芽试验 (25℃) , 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3) 不同温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将机械处理过的净种子在10、15、20、25、30、35℃等6个温度梯度内, 依照上述方法进行发芽试验, 观察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1.2.4 种子吸水特性。

将机械处理过的净种子分选好后在1/100的天平上逐一称重, 计录, 然后将其置于培养皿中, 加水, 水量刚好没过种子, 浸泡处理。在试验开始12 h内, 每隔2 h将种子取出, 用滤纸吸干其表面水分, 称重、计数, 然后再浸润处理, 并称量记录;在种子吸水基本稳定后隔8 h称重, 48 h后每隔2 h称重, 反复直至有50%的种子萌动, 胚根即将突破种皮为止, 4次重复。绘制吸水率曲线[11,12,13]。吸水率计算公式如下:吸水率 (%) =吸水后种子重量-种子初始重量种子初始重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形态特征

用肉眼可观察到山野豌豆荚果矩圆形, 每荚果2~4粒种子。种子呈球形, 椭球形、卵圆形, 长3.0~4.5 mm;宽和厚相等, 2.5~2.9 mm, 表面呈棕褐色、墨绿色、灰绿色, 表面有黑色线状或点状斑纹, 表面粗糙;种脐在种子边缘上, 呈线形, 颜色近种子色或较浅或呈棕黄色, 长达1.5~2.8 mm, 宽2.3~3.7 mm, 种脐长占种子周长的50%~60%;褐色或黑色, 脐边微凹, 脐沟黑色。

广布野豌豆植株与山野豌豆植株近似, 但其种子形态特征相差甚远。广布野豌豆种子球形或矩圆形, 长2.8~4.3 mm, 宽和厚相等, 2.3~3.7 mm, 表面黄褐色或红褐色, 具密的黑色花纹或为黄绿色花斑, 或为黑色和浅黑色花斑, 表面近光滑, 无光泽;种脐呈线形, 长达2.0~3.1 mm, 宽2.1~3.4 mm, 种脐长占种子周长的75%左右;黄褐色或黑色, 脐边微凹, 脐沟白色 (图1) 。

灰野豌豆的种子与山野豌豆的种子相比, 形状相近, 呈球形、卵圆形, 但颜色相差较大, 灰野豌豆的种子呈土黄色、黄绿色, 明显比山野豌豆的种子小, 直径为1.9~2.5 mm;种脐较山野豌豆种脐窄, 颜色为白色, 种脐长占种子周长的25%~50%。

狭叶豌豆是山野豌豆的变种, 其种子比山野豌豆的稍小, 形状相近, 颜色相差不大, 呈棕褐色、灰绿色, 长2.8~3.6 mm;宽和厚相等, 为2.3~2.6 mm。

多茎野豌豆种子与山野豌豆相比, 形状相似, 但多茎豌豆种子颜色稍浅, 表面有块状斑纹 (图2) 。

大叶野豌豆种子呈卵圆形、椭圆形, 梢扁, 长径3.0~3.2mm;短径2.5~2.8 mm, 厚1.6~2.0 mm;表面呈墨绿色、灰绿色, 表面粗糙, 有黑色点状斑纹;种脐在种子边缘上, 呈长条形, 颜色近种子色或较浅或呈棕色, 长达1.4~2.8 mm, 宽1.3~1.7 mm, 种脐长占种子周长的50%左右;褐色或黑色, 脐边微凹, 脐沟黑色, 与山野豌豆对比如图3所示。

不同生境下的山野豌豆种子形态特征相差不大, 相同生境下的不同种形态特征存在差异, 尤其山野豌豆种子与灰野豌豆种子在颜色、大小方面相差较大。

2.2 千粒重

不同生境下种子千粒重不同 (表2) 。结果表明, 不同生境下的山野豌豆种子千粒重存在差异, 生于低山丘陵地的山野豌豆的千粒重较大, 为19.95 g, 低湿地和杂草草原的相差不大, 分别为15.58、16.08 g;生于河漫滩的灰野豌豆的千粒重与山野豌豆种子的存在较大差异;相同生境下的山野豌豆与大叶野豌豆种子千粒重存在差异。

2.3 发芽率

在25℃恒温条件下, 山野豌豆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山野豌豆种子的发芽率只有3%~5%。通过对全部未发芽种子观察和分析发现, 未发芽种子为未吸水膨胀的硬实种子, 硬实率为87%~89%, 有部分种子吸胀腐烂, 但只占1%~10%。由此表明, 山野豌豆种子存在硬实休眠特性, 且休眠程度较深。野豌豆属植物的其他种也存在硬实休眠, 硬实率高达80%~97% (表3) 。

(%)

采用机械方法刀片划破处理能够有效破除山野豌豆的硬实休眠, 可使发芽率提高到70%~96% (表4) 。浸泡变温不能有效地破除其硬实, 处理后仍不能发芽。

(%)

在10、15、20、25、30℃温度范围内, 山野豌豆种子萌发情况见图4、图5。结果表明, 山野豌豆种子在15~25℃温度条件下萌发效果最好, 发芽率达到70%~85%, 35℃不发芽;从发芽势来看, 同样是15~25℃温度较高, 达到40%~69%。温度低于15℃和高于25℃时, 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急剧下降, 超过50%发芽率的极限温度分别为15℃和25℃。综合发芽率发芽势2项指标, 依照种子发芽最低、最适合最高温度划分标准确定, 山野豌豆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5℃, 萌发适宜温度为15~25℃, 最高温度为25℃。

2.4 种子萌发吸水率

种子萌发是牧草生命周期的起点, 种子萌发时的吸水状况与植物的种类有关, 也与种子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及品种有关;种子吸胀能力的强弱, 主要决定于种子的化学成分。山野豌豆种子萌发时的吸水动态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 不同生境下的山野豌豆种子吸水率差异不大, SY1 (低山丘陵) 在开始8 h的吸水量持续上升, 并达到萌发吸水的高峰;SY2 (杂草草原) 在12 h达到吸水高峰;SY3 (地势低) 在12 h达到吸水高峰。此时, 种子吸水率达到100%, 接下来的66~72 h吸水量基本稳定, 吸水率在100%, 种子处于萌动的状态, 然后再继续上升, SY1在72 h达到第2次吸水高峰;SY2在76 h达到第2次吸水高峰;SY3在66 h达到第2次吸水高峰, 吸水率超过120%, 此时种子进入发芽阶段。

3 结论

通过对山野豌豆 (Vicia amoena Fisch L.) 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和休眠特性及萌发吸水规律的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山野豌豆种子呈球形、椭球形、卵圆形, 表面呈棕褐色、墨绿色、灰绿色;表面粗糙, 有黑色线状或点状斑纹;种脐在种子边缘上, 呈线形, 与种子颜色相近或呈棕色、褐色, 脐边微凹, 脐沟墨绿色。不同生境下山野豌豆种子千粒重不同, 生于低山丘陵地的山野豌豆千粒重较大, 为19.95 g, 低湿地和杂草草原的相差不大, 分别为15.58、16.08 g。山野豌豆种子具有硬实休眠特性, 且休眠的程度较深, 其硬实率为87%~89%。机械处理能够有效地破除硬实休眠, 可使发芽率提高到79%~88%。山野豌豆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5℃, 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高温度为25℃。山野豌豆种子萌发时吸水较快, 8 h即达吸水高峰, 然后进入吸水滞缓期, 需持续72 h种子开始萌动, 之后进入第2个吸水高峰, 开始发芽。

摘要:对山野豌豆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和休眠特性及萌发吸水规律进行了研究, 并在温室条件下对山野豌豆的幼苗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山野豌豆种子呈球形、椭球形、卵圆形, 表面呈棕褐色、墨绿色, 且表面有黑色线状或点状斑纹;种脐呈线形, 近种子颜色或较浅;山野豌豆种子具有较高的硬实特性, 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种子硬实休眠程度存在差异, 自然状态下种子硬实率为87%89%;机械破皮处理可有效地破除硬实, 发芽率可提高到70%96%;山野豌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低温度15℃, 最高温度25℃;吸水率超过120%时种子开始发芽。

生物学特征 篇10

1 生物学特征

1.1 生活习性

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缓流,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我国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塘堰等水域中均能生存。生存水温0~38℃。据报道,水温28~29℃时其平均耗氧率0.141mg/g·h,窒息点为0.314mg/L,可见其在低氧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力。即使离水数小时后(保持一定的湿度)还能生存。

1.2 食性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随个体大小不同黄颡鱼食性有所差异。从仔鱼出膜后第5天开始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以及人工投喂的蛋黄之类的开口饵料。体长5cm左右时,主要摄食物有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丝蚯蚓。体长10cm以上时,主要食物有螺蛳、小虾、小鱼、鞘翅目幼虫、昆虫、聚草叶、植物须根以及人工饲料等。黄颡鱼为中小型鱼类,江河中一般1冬龄鱼重15~40g;2冬龄鱼重可达100g以上。

1.3 繁殖

黄颡鱼一般2冬龄达性成熟,在人工饲养良好的条件下1冬龄(体长达12cm以上)也可成熟,成熟雌鱼的绝对怀卵量为2 000~6 000粒。卵呈扁圆形、淡黄色、沉性,卵膜透明而粘性较强,经吸水后卵直径为1.86~2.26mm。在天然水域中,黄颡鱼繁殖水温21~28℃,产卵前雄鱼先用胸鳍在水底清扫杂质、污泥,形成一浅碟形鱼窝,然后等雌鱼产卵其上,雄鱼射精,分几次产完,1个鱼窝直径25cm左右。雌鱼产卵后即离巢而去摄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用胸鳍不停地扇动水流,孵卵和看护仔鱼,直到仔鱼能自营摄食(大约5~7d)为止。

2 池塘养殖

2.1 苗种繁殖

性别鉴定:根据黄颡鱼外生殖孔鉴别,雌性具有生殖孔和泌尿孔,雄性具有1个泄殖孔为乳突状;在天然水域一般雄性个体大,雌性个体小;从腹部检查雄鱼较瘦,雌鱼腹部松软而膨大。

亲鱼的选择:在繁殖季节(一般为5月中旬至7月中旬)雌鱼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微红肿略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流动感;雄鱼生殖乳突微红而膨大。

2.1.1 池塘自然繁殖。

在生殖季节,选择成熟的雌雄亲鱼按1∶1的比例放入繁殖池中让其自然配对。筑巢产卵、受精,由雄鱼自行护卵孵化,从出膜至仔鱼期结束都由雄鱼保护。这种方法受精率较高,成活率不高。原因是产卵时间不统一,苗种规格不一致,相互残杀的现象普遍,另外也不易捞苗。

2.1.2 人工催产孵化。

在生殖季节,选择成熟的雌雄亲鱼,雌雄比为1∶1~2。采用激素催情,自然产卵。催产剂为鲤鱼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灵+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4种混合注射,剂量随温度、亲鱼成熟情况而适当增减用量。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分2针注射,针距10~18h,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1/2,第1针不注射,其效应时间为8~15h。产卵池为12~20m2的水泥池,水深0.6~0.8m,静水充气或间断加注新水,用棕片作鱼巢,棕片夹在竹竿内扎成排后用砖块压到池底铺平。黄颡鱼产卵分几次产完,卵集中在一块鱼巢上,呈圆形,第2次产的卵仍覆盖其上,产卵持续时间为1~2h,这种方法受精率高,孵化率也高,能获得大批量发育整齐的苗种,也易于捞苗。

2.2 苗种培育

黄颡鱼出膜后3~4d,卵黄囊消失,开始平游吃食,仔鱼期主要投喂蛋黄浆及打捞的浮游动物。当出膜后20~30d,稚鱼体长达25~30mm时可下塘饲养。

黄颡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666.7~1 333.4m2为宜,下塘前需清塘、消毒、施肥,实行肥水下池。放养密度7.5~15.0万尾/hm2,池中设置饵料台。经1~2周驯食,便能在饵料台上食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制的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32%以上,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经2个月的培育,平均体长约100g,平均尾重10g,最大的个体达20g。

2.3 成鱼养殖

2.3.1 池塘单养。

选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成鱼池,面积1 333.4~2 000.1m2,水深1.5~2.0m,放养前池塘应清淤消毒。放养10g左右的冬片鱼种3.75~4.50万尾/hm2。另搭配15~20cm的鲢鳙鱼种2 250尾/hm2调节水质。用黄颡鱼专用的人工配合饵料或新鲜小杂鱼喂养。每日早、晚各投1次,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日常管理还应加强防病,定期(一般1个月)对池水进行消毒。正常养殖情况下,池塘可产100g左右的商品鱼3t/hm2左右,黄颡鱼池塘单养应特别注意不宜投放天然苗,因天然苗规格不齐,易产生自残现象,难以保证成活率。

2.3.2 池塘套养。

在黄颡鱼专用饲料不具备、又没有充足的小杂鱼供给的情况下,可在主养家鱼的池塘套养黄颡鱼冬片。放养密度1 200~2 250尾/hm2,经5~6个月饲养,10g左右的黄颡鱼冬片,可长至60~120g,获黄颡鱼商品鱼150kg/hm2左右。套养黄颡鱼,很少患细菌性疾病,但会易患寄生虫病,虽不至于导致死亡,但会降低鱼体质量,影响其生长。因此,需要定期检查鱼体,进行药物控制,但黄颡鱼属无鳞鱼类,对敌百虫药物敏感,需谨慎使用。

摘要:介绍了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 并从苗种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方面总结了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以期为黄颡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颡鱼,生物学特征,池塘,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强, 李建生, 江和基, 等.饵料添加剂对大黄鱼鱼种生长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4) :506-510.

[2]林树根, 王寿昆, 李建生.配合饲料饲喂大黄鱼鱼种试验[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1) :92-93.

[3]丁雪燕, 何中央, 何丰, 等.大黄鱼膨化和湿软饲料的饲喂效果[J].宁波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06 (1) :49-53.

生物学特征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生;心理;有效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中,不论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在教学中采取的各种教学策略,无不都是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而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着眼于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只有从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因素,以上各项目标才能实现,也才能架起师与生、教与学的桥梁,促进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1.初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七年级阶段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直到九年级才逐渐走向成熟。

2.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争强好胜,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3.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平衡,成人感和幼稚感并存,情绪、情感较为复杂,情绪易于调动,也极易变化,具有强烈性、狂暴性、可变性、深刻性等特征。被人尊重、被人理解、被同学和老师认可的心理需要比较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正是由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在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变化,“顺者昌、逆者亡”,只有让教师的“教”顺应学生的“学”,才能从实际意义上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教学策略的尝试

1.教学中不忘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情感发展

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轻松的心境,这有利于保持学生头脑清醒,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接新班级时,教师应把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放在教学之上,“亲其师,信其道”。比如:上课前早一些到教室,和学生聊聊;上课时心情愉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课后多关注学困生,多和他们谈谈,用心爱学生。

2.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

初中学生思维处在经验型向理论型、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七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同时,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让调动起来的情绪持续保持,亦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试验本身就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试验教学涉及从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出发,提出问题、甄别变量、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交流与报告等诸多方面。实验的整个过程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支配下,欲罢不能,提高了生物对学生的亲和力。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将红、蓝墨水注入猪心脏、挤压观察墨水分布情况,从中认識心脏的结构以及和动、静脉的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利用贴近学生心理的语言艺术,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比如上“关注合理营养”时,设置情境:小刚是初一的学生,高1.63米,体重85公斤,他常感到浑身无力,学习时提不起精神。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他不服气地说:“面黄肌瘦是营养不良,我这么肥胖怎么会营养不良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医生说他营养不良吗?你能说服小刚吗?”用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入主题,学生学习兴趣极为高涨。

4.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和小组交流,符合初中学生喜欢交往的心理需求,利用同学关系,促进生物有效教学

通过探究、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挥和提高。在活动中,学生的点滴成绩得到表现、认可,增强了学生学好生物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我所教的一个学生,平时各个科目的学习都很不积极,基础也差。在一次讨论“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三个力的?”的活动中,表现非常积极,他发表的看法和观点受到班级学生的一致肯定,成了此次活动的主角。课后,了解到他非常喜欢鸟,多次饲养过不同的鸟,读过许多关于鸟类的文章。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生物的激情,后来生物学科成了他所学科目中最好的。

5.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临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一些不良的课堂现象的处理

对教师来讲,每节课都是“新的”,都是挑战,不论是对学生表现的课堂评价,还是对出现的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不良现象的处理。教师都要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智慧,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真诚地理解学生,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将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初中学生情绪、情感较为复杂,稍不注意,可能会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扼杀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这可是生物教学的最大敌人,它的影响很难消退,甚至将影响学生一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态度。

三、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着生物教学,反过来,有效的生物教学过程又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1.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了有关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无疑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大脑,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和完善。

2.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视制订、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强调科学的育人功能,关注人性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情绪、情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总之,生物教学和学生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渗透的,教师在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既利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促进了生物教学,又通过生物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桂琴,张荣华,郭申生.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晓明.教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M].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文心.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4]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杨崇龙.中学生物教法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城镇第二初级中学)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分析 篇12

对于一般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生物特征样本是由传感器从用户获得的,传感器输出的信息传送到处理器,处理器提取出独特但可重复的样本。该样本作为一个模板保存在数据库中,和已有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中的模板进行比对,以便确认是否有匹配。最终依据模板与模板或模板与特征之间的相似度给出身份判别。

图1 说明了一般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信息流以及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存储子系统、比对子系统和决策子系统。此图说明了系统的登录过程、辨识过程和验证过程。应指出的是,在任何真正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这些概念的组件可能不存在或可能不直接对应物理组件。例如,质量控制可以放在分割之前或者特征提取之后。

2 系统构成

(1) 数据采集子系统

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图像或者通过生物特征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该系统输出图片或生物特征信号作为生物特征样本。

(2) 传输子系统

传输子系统( 不一定显式存在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在各个子系统之间传送信息。样本、特征或模板使用标准的生物特征数据交换格式进行传输。生物特征样本可能在传输之前被压缩和/ 或加密,并在使用前被解压缩和/ 或解密。一个生物特征样本可能在传输信道中由于噪声或压缩解压缩过程产生信息损失。建议在传输和存储中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生物特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信性。

(3) 信号处理子系统

信号处理子系统从生物特征样本中提取显著的特征。该处理可能包括从生物特征信号中定位用户的生物特征( 通常此过程称为分割)、特征提取和质量控制,确保提取的特征是可识别和可重复的。质量控制拒绝接受样本时,信号采集子系统可能会采集新的样本。

在登录过程中,信号处理子系统通过提取到的生物特征创建一个模板。通常登录过程要求通过多个特征产生一个模板,有时模板也只包含一个特征。

(4) 数据存储子系统

数据存储子系统把模板保存在登录数据库中。每个模板与登录用户的其他信息一一对应。应指出的是,在被存储在数据库中之前,模板可能被转换为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模板可能存储在生物特征采集设备中,或便携式存储媒介如智能卡中、个人电脑或本地服务器,或中央数据库中。

(5) 比对子系统

在比对子系统中,生物特征同一个或多个模板进行比对后,相似度将被传送到决策子系统中。相似度表明了特征与模板之间的拟合程度。在某些情况下,特征可能和模板采用相同的存储形式。在验证模式下,输入的特征仅和被声称的库中的模板进行比较,输出一个相似度。在辨识模式下,一些或全部的库中模板将同输入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多个相似度。

(6) 决策子系统

决策子系统使用多个相似度或一个相似度,对验证或辨识的结果提供一个决策。

在验证模式下,特征与模板是否匹配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似度是否超过指定阈值决定的。此决策模式可以允许进行多次尝试,确认用户是否为其所声称的身份。

在辨识模式下,当某些相似度超过指定的阈值时,或者某个相似度是所有相似度中最大的k个时,确认对应的登录身份为可能的辨识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 从概念上讲,如果把多种模态的样本、模板、得分当作一个样本、模板、得分并在决策时采用融合的方式,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和单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具有相同的处理方式。

(7) 管理子系统( 不包含在概念图中)

管理子系统负责管理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总体策略、执行和应用,以及有关法律、司法和社会的限制和要求。说明性的例子包括:

在数据采集后给用户提供反馈信息;

要求用户提交其他信息;

存储和转换生物特征模板或生物特征交换数据;

根据决策系统或相似度的结果提供最终的决策;

设置阈值;

配置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采集装置;

控制工作环境和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数据的存储;

为最终用户提供隐私保障措施;

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

(8) 接口( 不包含在概念图中)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可能会通过API函数接口、硬件接口或者协议接口与外部应用程序或系统连接。

3 系统功能

(1) 登录

登录过程中,系统为使用者生成相应的登录模板并将其存储在系统中。

这个过程一般包括:

数据采集;

分割与特征提取;

质量评价( 如果不合格则重新采集) ;

模板生成( 可能使用多个特征),可能转换为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测试登录是否成功( 或模板是否可用) ;

若初始登录不合格,可能允许重复登录尝试( 视登录策略而定)。

(2) 验证

身份验证是验证某使用者的真实身份是否与其声称的身份一致。验证的结果可以是接受或者拒绝。如果不是接受错误声明( 错误接受) 或者是拒绝正确声明( 错误拒绝),输出的验证结果被认为是错误的。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允许一个用户登录多个特征( 例如,一个虹膜系统可能允许最终用户登录左右眼两个虹膜图像,而指纹系统可能最终用户登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手指作为备份,以防一个手指受伤的情况)。

验证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采集;

分割与特征提取;

质量评价( 如果不合格则重新采集) ;

比对输入特征与其所声称的身份的对应模板;

判断相似度是否超过确定的阈值;

根据决策策略和比对得分判断是否匹配。

示例:

在一个允许三次尝试的验证系统中,采集失败与错误匹配的任意三次组合会导致一个错误拒绝。如果在三次尝试中,有一个样本被接受并且与声称的身份的模板错误匹配,就会产生一个错误接受。

(3) 辨识

身份辨识的过程是试图确定某使用者是否已经登录在系统中,如果是则确定其身份。辨识提供一个可能为空或只包含一个辨识用户的候选列表。当待辨识用户已登录,并且其登录的身份在候选列表中,识别过程被认为是正确的。

身份辨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采集;

分割与特征提取;

质量评价;

特征提取(如果不合格则重新采集);

比对输入特征及系统中的待比对模板;

基于是否有相似度最高的k个和/ 或相似度是否超过阈值判断是否有匹配上的身份;

根据决策策略和输出的一组比对得分做出辨识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 在全自动系统中,被标定的待辨识用户很可能与具有最高相似得分( 提供超出特定阈值) 的模板一致。当有人工操作员时,系统可能会为操作者提供一个包含前r个匹配项的候选列表以便决策。通过人工操作员判断可能的匹配项,从而确定系统的实用性能指标不在本部分的范围内。

同时, 如果所有的待辨识人员均在一个已登录过的辨识系统中,将不会出现错误接受这样的辨识错误。在已知识别闭集的退化情况下,性能测量通常以正确识别率的大小来衡量,该正确识别率与系统返回的候选列表大小相关。

4 结语

现阶段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和市场增长迅速,由于存在众多不同的技术和应用,给出一般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概括模型是很困难的。本文提出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对相应的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及符合性检测具有参考意义。

摘要:阐述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通用原理,分析数据采集子系统、传输子系统、信号处理子系统、数据存储子系统、比对子系统、决策子系统的功能,对相应的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及符合性检测具有参考意义。

上一篇:输液管理系统下一篇:医院感染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