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管理系统

2024-05-19

输液管理系统(通用11篇)

输液管理系统 篇1

0 引言

为了响应中国医院协会在“患者安全目标行动”中提出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号召, 我院特地在医疗管理系统中引进了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该系统从根本上改善了输液难的情况, 降低了输液的不安全系数。

参考国内外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 自2013年6月1日起, 我院停止了门诊输液工作, 使得输液患者都集中在了急诊输液室, 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输液的管理难度和不安全系数。我院急诊输液室作为医院输液工作的前沿阵地, 能否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和保证医疗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 移动输液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1]。

1 系统结构

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主要配置如下。

1.1 软件配置

软件配置包括:1套Server端系统、1套PC客户端系统、5套移动客户端系统、1套呼叫系统等。

1.2 硬件配置

硬件部分包括: (1) 后台服务器。为了方便管理及减少灾难时的影响范围, 需提供1台单独的服务器。 (2) 无线局域网络。需达到急诊输液室全覆盖要求, 实现信息的远程实时传输。 (3) 移动手持终端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用于条码识别和软件运行的载体, 操作系统采用Android 2.3及以上版本。 (4) 条码打印机。用于打印患者身份条码和输液标志卡。 (5) 条码扫描枪。通过条码标志对患者身份和输液药品进行唯一性核对。 (6) 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患者的呼叫信息。

2 系统设计

根据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需求, 遵循医院现有的输液流程规范, 利用先进、安全、便捷的无线网络技术和RFID技术帮助护士杜绝输液流程中容易出错的环节, 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同时, 采用HL7平台给急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传输数据。

具体流程为:输液管理系统扫描接收患者处方号→通过HL7平台查询患者及药品信息→HL7平台获得相应信息, 转换成一定格式的报文格式→HL7平台将报文发送至相应端口→输液管理系统接收报文, 通过解析报文中的对应字段获得相应信息, 并发送至前端显示出来 (在急诊输液服务器中进行) →护士一经接单操作, 患者数据将会保存在急诊输液数据库中。

3 系统流程

急诊传统输液流程与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流程对比如图1所示。

急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相较于传统输液方式, 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对输液流程中的患者及药物核对的改进[3]。输液时, 护士利用PDA扫描患者身上的条码和输液袋条码, 二者信息进行匹配, 匹配成功作为输液操作开始的前提[4]。输液完成后, 通过PC端的统计功能还可以明确每一名护士实际的工作量, 为绩效评估提供充分合理的依据。

4 系统功能

4.1 输液登记

(1) 输入患者ID号时可手动输入, 也可通过扫描枪扫描现有条码读取患者ID号。

(2) 登记时可对医嘱内容进行补充录入 (用量、用法、分组、频次) 。

(3) 可查看历史登记资料。

(4) 患者需多次注射药品 (如胰岛素) 时, 医生只需在第一次开处方时开具医嘱, 患者第二次就诊时医生不再开立此医嘱的电子版本, 但需手写此医嘱;当此患者有此类滞留医嘱时, 要求给予护士提示, 并可打印医嘱, 医嘱执行日期为打印医嘱日期。

(5) 显示医嘱, 根据医嘱频次与输液次数显示当日需打印的医嘱, 如:患者需输液7次, 医嘱分别为药品A (每日一次) 与药品B (隔日一次) , 若患者在1日已经输液, 但2日未过来输液, 在3日过来输液时输液的药品应为第2次的药品A和第2次的药品B。

4.2 肌注

(1) 护士扫描患者身份卡, 确认患者身份, 扫描肌注卡执行医嘱 (记录执行人、执行时间) 。

(2) 等待时间结束, 护士呼叫患者至肌注室, 观察反应后记录皮试结果, 皮试结果回传至输液登记处, 打印输液卡。

4.3 配液

接收输液卡后扫描, 确认配液医嘱并记录配液人和配液时间[5]。

4.4 输液

患者选定座位后, 护士扫描患者身份卡, 确认患者身份, 并回传至PC端的患者一览卡。

在换液、拔针前皆要扫描患者身份卡与输液卡 (记录换液时间/结束时间、换液人/拔针者) 。

通过手持终端可执行患者换床操作, 并回传至PC端的患者一览卡[6]。

4.5 电子表单

可打印患者每次的输液详单 (液体名称、输液者、登记者) 。

4.6 呼叫响应

患者输液过程中, 需要随时联络护士时, 可以按下身边的按钮进行远程呼叫, 护士得到呼叫信息后, 可以及时响应处理。

4.7 工作量统计

可按天统计地方患者、军人、头孢皮试和青霉素皮试、吸氧和留置针的人次, 按天、月统计输液流量。

5 系统的技术特点

(1)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方式, 保证了数据安全[7]。 (2) 数据实时和数据缓存并存的双模式传输处理模式, 保证急诊护士输液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3) 适应各种数据库类型和HIS,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4) 提供丰富的计算工具。 (5) 用户操作界面直观友好, 操作简便, 信息直观[8]。 (6) 实现用户的本地化需求改造和功能的模块化定制。

6 系统带来的效益

相对传统输液系统, 急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能为医院带来以下效益:

(1)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降低医疗风险。基于先进的条码核对理念和信息核对技术[9], 大大降低了医疗差错的发生率。

(2) 满足护士的移动办公需求, 提高工作效率。护士可使用移动手持终端进行患者身份和标签条码的自动识别, 简化了护士的核对环节, 帮助护士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 护士能在输液区的任何位置实现对患者信息的追踪及定位[10]。

(3) 患者呼叫更便捷, 改善输液环境。输液座位上部署无线呼叫单元, 高灵敏度的无线呼叫单元便于患者在有服务请求时随时呼叫护士[11]。护士凭借移动手持终端可以及时方便地为患者服务, 取代了过去口头呼叫带来的输液环境吵闹的状况[12]。

(4) 明确护士工作量, 为绩效评估提供了依据。急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为护理绩效考核积累了原始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 医院管理者的工作更加清晰流畅[13]。

7 结语

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以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结合现代信息医疗技术, 使得医院输液管理系统最大程度上满足医院和患者的需求。移动手持终端设备和无线局域网络的完美配合, 再加上条码扫描技术和开放式的LED信息显示系统, 实现了第一时间、第一位置的医患信息对接。强大的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和高效准确的无线局域网络让医患信息数据的传输准确、快速而又安全, 简单、直观的操作模式使得医患服务变得轻松易行[14]。另外, 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模块的升级改造, 强大的兼容服务体系能够适合多种数据库类型和HIS的应用。

相信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将会在各大医院上线运行, 其安全、快捷的操作模式定会得到广大患者和医疗服务工作者的认可和信任。实现移动输液管理系统是医疗信息技术改革的一部分, 能否将其充分应用到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 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和功效, 还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帮助。

输液管理系统 篇2

【摘要】目的:探讨排队叫号系统在社区门诊输液流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对比使用排队叫号系统前后社区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程度,探讨排队叫号系统在社区门诊输液流程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采用排队叫号系统后,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P<0.01),减少了排队环节,没有出现插队与混乱的现象,患者的满意度较以前大幅度提高(P<0.01)。结论:应用排队叫号系统在社区门诊输液流程中,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缩短患者输液时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排队叫号系统;门诊输液;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71-01

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给社会上各服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处。排队叫号系统的产生,在门诊流程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5],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排队等待时间,稳定了门诊内秩序,减少了混乱情况的发生[6]。我院于2012年8月开始将排队叫号系统应用在社区门诊输液流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调查研究方法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我院的医护人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门诊输液系统的满意度、等待时间、对门诊输液系统中的建议与意见等内容。于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张,回收956张,其中共875张调查问卷有效。在2012年8月我院采用了排队叫号系统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中,在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张,回收988张,其中共923张调查问卷有效。

1.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与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比较: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可知,传统的排队方式患者的服务满意度为76.2%,使用排队叫号系统后患者的服务满意度为88.0%,两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2.46,P<0.01),详情见表1。3讨论

3.1传统的门诊输液流程:传统的门诊输液流程为:患者挂号完成后去分诊室就诊,测量体温;医师开完输液药物后患者去缴费处付款;付款后凭付款单据去药房取药;拿好药物去输液室登记;护理人员核对药品无误后配液;配液完成后将液体交给家属;患者去穿刺处穿刺;穿刺完成浸入观察室直至输液完毕。

根据调查问卷的意见与建议,我院医护人员总结出传统的门诊输液流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患者数量较多,环境吵闹,陪护家属人数过多等因素,会导致护理人缘精神不够集中,更会影响患者输液的舒适度;部分患者有不文明行为,急于输液而插队,导致输液秩序混乱,患者或家属易产生不满、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较少。

3.2排队叫号系统

3.2.1系统组成:排队叫号系统由窗口管理系统、后台打印系统和LED与语音系统组成。窗口管理系统:患者排队叫号系统可以控制多个窗口的开关状态,患者在缴费取得发票后,可以在发票上明确得知取药窗口、费用、药品名称、药品数量等重要信息,在相应的窗口排队取药即可。计算机会智能地发送处方信息到排队数较少的窗口。后台打印系统:患者缴费完成后,计算机即将患者的取药窗口、处方号、姓名、ID、性别、年龄、开方科室、医师姓名、开药日期、药品名称、数量、规格、厂家、金额、给药途径等信息发送至配药师手中,配药师配完药后配送到相应的窗口即可。LED与语音系统:患者在缴费处完成缴费后会有语音提示患者去药房的第几窗口取药,同时该患者的姓名会出现在取药窗口的LED显示屏上,方便患者取药。患者在排队输液时,也会根据患者取药的顺序,分配至各个输液室,并有语音提醒,在输液室门前的LED屏上会显示患者的姓名,患者也可以知道自己前面有几人排队。

3.2.1排队叫号系统的优势与不足

排队叫号系统可以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合理地安排取药窗口以及输液室,大幅度地优化工作流程;同时通过计算机的智能计算,做出最合理的排序方案,规范取药与输液的秩序,让患者知道前面有几人排队,减少了冲突与纠纷的发生。但在输液高峰期间,虽然有语音与LED屏幕显示,仍有患者会排错队,又不愿再花费时间去别的窗口排队,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与其他患者或护理人员产生纠纷。

综上所述,应用排队叫号系统在社区门诊输液流程中,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缩短患者输液时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输液管理系统 篇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盛慧球医师说,“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范围的用药共识,输液对人有许多负面影响:第一,容易引起血流感染。输液时若注射器和注射部位等消毒不严,就会造成针眼红肿、化脓,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全身感染。第二,更易引发不良反应。相比口服药和肌肉注射,输液时药品直接进入血管,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过滤,药物中有毒物质也会直接作用于脏器,更易产生不良反应。盛慧球表示,一般以下疾病最不该输液。

感冒。当出现嗓子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时,很多人会去医院打吊瓶,认为这样好得快。实际上,多数感冒有自限性,输液不能缩短病程。细菌性感冒,可口服抗生素。若感冒是病毒引起的,严格上没有特效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另外,输液太多,还易导致抗生素滥用,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甚至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

腹泻。若腹泻不是很严重,无发热和典型脱水症状如少尿等,不一定要输液,可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经医生检查,是细菌感染性腹泻,可服抗生素:是功能性腹泻,则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和调整,如少吃油腻食物等。同样,慢性浅表型胃炎、轻度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不一定要输液。

心脑血管疾病。许多高血压患者,血压一升高,就要求输液治疗,认为这样能快速降压。实际上,若没有出现头晕、胸闷等急症,一般情况,只需遵医嘱调整药物用量和种类即可控制血压,不需要输液。由于输液一次给药量过大,造成血压变动过快,反而可增大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急症风险。还有些患心脑血管病的老人一换季就会到医院要求输液,疏通血管预防疾病发作。对此,盛慧球说,这也没有科学依据,输入药物还可能和同服的抗凝药等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慢性炎症。有人听医生说自己身上有炎症,觉得输液能“消炎”“好得快”,就要求医生输液。实际上,许多慢性炎症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咽喉炎等,通过服药或加上局部外用药疗效很好,不一定要输液。盲目用输液“消炎”,反而可能影响免疫功能,产生其他更严重的病症。

突发精神疾病。家人突发抑郁、狂躁等精神异常,亲属往往比较着急,常会要求医生输液,以期病情快些稳定。但这类疾病主要是心理因素引起,应让专业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进行疏导等治疗,盲目要求输液,不能改善病情。

无线输液系统浅析 篇4

关键词:传统输液,工作流程,问题,隐患,无线输液系统,概念,功能,优点

现在医院的门诊量越来越多,医院输液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这增加了输液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不能及时观察、监控病人的输液情况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便于输液的安全管理,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业内研发出无线输液管理系统。本文就采用无线输液系统的原因、无线输液系统的优点等方面对无线输液系统进行探讨。

1 采用无线输液系统的原因

患者的增多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导致输液管理的压力日益增大,同时负责输液工作的护士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加大。门诊输液室内人员流动量大,人员复杂,不仅有输液人员,还有陪同人员等,造成管理问题多,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而且输液治疗方法存在患者过敏等风险。因此,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必须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可靠的、无差错的输液治疗。针对传统输液流程弊端,采取准确的无线输液管理。

1.1 传统的输液管理和工作流程

医生会依据病人的病情开处方,病人依据处方找护士进行输液治疗。这个过程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从药房把药物供应到护士处,护士再根据医生的外方,进行对药注射治疗。对药时护士要根据注射单,将写好姓名、药名及剂量的输液标签贴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瓶上,并进行配药,在配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要洗手,操作时要戴口罩,如果病人同时要静输几瓶药水,其他的药水配好后要压棉球并用胶布封好,防止被污染。护士要填写输液治疗卡,卡上注明病人的姓名,药品名称、剂量、时间等信息,并要告知病人或其家属。

1.2 传统输液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安全事故隐患

传统输液方式是以病人的姓名和年龄作为信息标准来进行输液确认,并且是人工核对病人身份,存在无法准确核对病人身份的风险,如果病人神志不清,或者姓名发音相近、同名同姓时,就会产生输液差错现象。查对药品信息时,由于是手工书写输液单及输液袋上的标签,需要用人工核对才能找到对应的病人,容易出现查对错误,同时造成护士工作效率低,存在输液事故的隐患、护士不能及时应答病人呼叫及病人位置确认错误等等,让病人及家属产生不满情绪,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使用机器计算机对输液进行管理,消除人工处理信息的误差,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避免人工核对产生的错误,降低医疗事故风险。

2 对无线输液的认识

2.1 无线输液的概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科技逐渐运用到医疗卫生事业上,无线输液管理系统是将先进的条形码技术、移动计算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IC卡技术等综合利用的一种输液管理系统办法,它优化了传统的输液流程,实现了护士对输液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实现了病人与药物的准确匹配,减少了医疗差错。确保了患者输液安全。同时,利用无线呼叫技术,帮助病人求助,帮助护士及时应答,减少了医患矛盾。

2.2 无线输液系统的工作流程

(1)护士利用扫描枪对病人处方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可选),也可以利用医院的IC卡刷卡,到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系统中提取和采集病人的基本信息、医嘱和药物信息等。再通过条形码打印机打印出病人对应的条码和输液袋上的条码(条码上的信息与医院信息系统相映射)。

(2)输液时,护士利用移动数据终端无线条码采集器对病人条码和输液袋条码进行扫描,利用移动数据终端无线条码采集器自带的无线网卡发射无线信号给基站,再把数据传输给医院内网,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交互。

(3)病人利用座位上的无线呼叫单元、无线接收器读取信息,传输到掌上电脑(PDA)进行信号处理,以TCP/IP通信模式传输到架构在医院内网上的WLAN,再被PDA接收。

(4)护士对病人呼叫做出相应处理,需再次核对病人条码和输液袋条码,PDA对信息采集后传输到医院信息系统中核对,确定信息和剂量执行情况。

2.3 无线输液系统的功能

(1)数据核对:利用PDA的条形码扫描功能,核对病人与药品的信息是否匹配。

(2)查看剩余位置和病人位置号:通过条码不干胶的打印及与数据库映射,使条码包含姓名、ID号、座位号等信息,以便护士对输液位置进行统计和安排。

(3)病人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通过无线呼叫单元向护士求助,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4) PDA显示呼叫单元的信息:包括病人姓名、ID号、呼叫时间。通过呼叫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病人所需要的服务(比如不适反应、接瓶、拔针等服务),提前做好准备。

2.4 无线输液系统的优点

(1)解决了病人身份识别问题(特别是同名同姓者),护士通过掌上PDA扫描病人条码确认患者的身份,比往日的手工核对更加安全可靠,也就是说使用条码化代替人工核对,以条码信息实现输液信息的电子化,保证药物信息、病人信息的正确匹配,减少医疗差错,确保病人安全。

(2)利用电子显示屏叫号实施自动叫号,无需病人拥挤在护士台前排队等待输液,优化了输液流程,使输液环境井然有序。

(3)便于护士准确定位病人位置,输液患者只需轻按座位上的呼叫器,护士的PDA便会显示呼叫病人的位置、座位号等信息,从而保证了护士台能准确接收到每位输液病人呼叫信息,不遗留、不延误。

(4)通过系统查询系统,输液信息、病人资料等信息将由计算机系统取代以往手工统计,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统计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升了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无线输液系统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改善输液环境,维护输液场所秩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创建了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型输液护理服务新模式,为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非常值得采用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何玉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11(8).

[2]黄霜霞,陈燕群,杨嘉丽.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的现状及展望[J].广西医学,2005(2).

饿着肚子输液还是吃饱了输液好? 篇5

一般情况下,除了急性胃肠炎、腹膜炎等,以及将可能要做手术的疾病外(比如阑尾炎等), 最好是输液前先吃点东西。如果在早上看病,一旦化验完或者一些必要的检查完毕后,最好是咨询一下你的主诊医生是否可以吃点食物以及了解一下自己要忌口的食物。

也许你对此不理解,以为是小题大作。其实,这是有道理的。临床证明,在药物进入血管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胃肠毛细血管后,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液分泌过多。这时,若无食物中和,会引起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空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空腹状态下,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过长时间的饥饿,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源供应,会影响脑组织的活力。低血糖又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等。不吃早饭就输液还会使脑部暂时性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头晕、眼花、心慌、出汗等。

另外,空腹状态有时会成为药物不良反应的诱发和加重因素。尤其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患者及年老体弱的患者,注意不要空腹输液。

体质差者空腹易晕厥

在空腹状态下,机体处于低代谢状态,而输液时的外界刺激(如在手背上作静脉穿刺)会产生一种“压力源”作用,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肾上腺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进入血液,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敏感性增强等,如果患者本身体质差,极易出现咣当就倒下的晕厥状况。

输液信息检测系统的研究 篇6

输液信息检测系统可以在鼓针或被输液体滴完时,由报警器自动发出声信号,提示看护人员,同时将信息发送给医护人员,在安全时间内更换输液瓶或者停止输液并进行下一步工作,减少了病人和陪床者的负担。

1设计方案

测鼓针的实现由压力传感器贴合输液血管,实时监测病人输液手腕部的血液压力,从而检测患者是否鼓针,当压力值过大时,系统就会通过无线通信提醒医护人员来解决问题。换针提醒系统主要部分为电容式传感器,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药水的液面,实时监测剩余药量、温度及其持续时间,一有异常即刻启动报警系统,由医疗人员协助处理,保证病人安全。通过加热装置对药水加热,缓解病人由于药水凉引起的不舒服。系统通过Zig Bee无线技术可将病人输液时的各项情况实时准确地传送给医护人员,可实现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信息交互,工作流程如图1。

1.1鼓针监测

输液过程中,由于病人自身动作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容易造成鼓针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痛苦。输液信息检测系统通过将检测鼓针专用的压力传感器固定在一个可调松紧程度的特制手环上,在输液过程中给病人佩戴,一旦发生鼓针状况,压力传感器便可通过微处理器判断是否确定鼓针,若鼓针属实,系统则会通过无线传输至上位机,以告知医护人员,方便其快速处理,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保障病人的安全。

1.2换针提醒

当液体输完时,如果没人看护,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生命危险。系统通过超声波传感器配合其它传感器来检测药水的液面,实时监测剩余药量、温度,还可通过检测液体底下的时间间隔判断其持续时间,一有异常即刻启动报警系统[1],由医疗人员协助处理,保证病人安全。

1.3药液加热

输液过程中,由于液体温度不适宜,容易引起人体不适。系统通过设计一可调温度的加热装置,可实现对液体加热力度的随意调节,既可避免因滴入液体温度过低而引起的身体不适,也可避免由于过量外界温度干扰而引起的药物失效。

1.4 Zig Bee无线通讯

Zig Bee无线技术具有距离短、架构简单、功率消耗低等优点,本文通过Zig Bee无线系统,组织了传感器网络,通过终端超声波传感器对吊瓶液面高度进行采集,并由无线传输设备把数据传入控制中心,实现对医疗输液过程的实时监控。监控中心通过计算处理,及时实现分析报警功能。达到无线、准确、快速、实时的监控目的,可大大降低因输液而给病人带来的意外状况的发生[2]。

2创新点及优势

1)系统通过连接微处理器的各种传感器,将传统的鼓针检测、换针提醒以及加热整合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病人输液安全性的同时增加了病人输液的舒适度。

2)系统通过Zig Bee无线技术可将病人输液时的各项情况实时准确地传送给医护人员,实现了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信息交互,极大地增加了病人输液的安全性。

3)系统设计体积小,准确度高,较以往的设备更能适应病人的各种需求。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3应用前景

目前,现有的关于打点滴的医疗装置功能较单一,难以兼顾检测鼓针、药液加热、换针提醒等功能。系统为病人的安全而设计,可以准确采集到药液的剩余量、药液的温度、病人的鼓针情况等信息,将信息通过Zig Bee无线技术传送到医护人员的PC端。输液信息检测系统极大地增加了病人输液的安全性,较现有的医疗装置具有更高安全性,系统具

摘要:输液信息检测系统主要由测鼓针、换针、加热三部分组成。压力传感器贴合输液血管,实时监测病人输液手腕部的血液压力,从而检测患者是否鼓针,当压力值过大时,系统就会通过无线通信提醒医护人员来解决问题。系统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药水的液面,实时监测剩余药量、温度及其持续时间,一有异常即刻启动报警系统,由医疗人员协助处理,保证病人安全。通过加热装置对药水加热,缓解病人由于药水凉引起的不舒服。系统利用ZigBee无线技术将检测信息传输到医护人员的电脑上位机,医护人员根据输液信息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在输液时由于人们疏忽而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输液,无线通信,检测系统

参考文献

[1]伍朝阳,魏兴丁.智能医疗输液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5.

无线输液监测系统的分机设计 篇7

目前,临床输液大多数采用带有流速调节的输液器,输液速度可因病人体位或输液肢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护士无法准确预计出液体输注完毕的时间,只能通过不断地巡查或病人自己的呼叫了解液体输注的情况。如果出现巡视不到位或呼叫不及时,则会造成液体走空、静脉血液回流。如果是中心静脉插管的病人,则存在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这会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或身体伤害。而护理人员亦因担心此类问题的发生而产生较大心理负担。输液泵具有准确控制输液速度,自动报警等优点,但由于机器价格较高,且移动不方便,在临床科室配置较少,应用也较少。

根据临床的需求,本文提出的输液监测系统由主机和分机组成:主机以个人数字助理(PDA)为平台;分机其功能是完成输液滴数的计算,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主机保持通讯,将输液完成情况向主机传送。

1 电路设计

无线输液监测系统的分机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驱动电路生成10kHz的方波驱动红外发光管,由红外对管形成的传感器安装在滴管两边,当有液滴经过时,红外光线受到干扰,接收管收到的信号经放大后,在U101的8脚形成脉冲。单片机选用MSP430F123,单片机电路主要包括与按键和LED显示的接口,对上述脉冲进行计数,测量脉冲间隔时间以判断滴速是否过快或过慢,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主机进行通讯。

电路调试:

(1)对于红外发光管驱动电路,调节发光管驱动电流使信号放大电路输出的是方波。

(2)对于信号放大及处理电路,调节LM567的谐振频率,使其输出(8脚)在传感器无阻挡时为低电平,有阻挡时为高电平(即实现有液滴时出现一个脉冲)。

2 软件设计

软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系统初始化后,显示主页面,即剩余的毫升数。根据按键选择进入另外三个页面,分别是:设置总毫升数的页面;设置床位号的页面;设置每100滴毫升数的页面,用于不同型号滴管的校准。

其它功能都在中断中实现,包括:

(1)Timer_A用来对两次液滴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并判断是否太快(大于100滴/秒),是否太慢(30秒无液滴),并发出声光报警。另外还判断剩余液量是否少于20毫升,若是,也发出报警。

(2)看门狗定时器WDT用于LED显示的刷新和闪烁定时。

(3)P2.0、P2.1用于按键“选择”、“确认”的输入,由P2中断控制。

(4)通过串行口与无线数传模块通讯。

3 总结与展望

目前已设计制作出实验用分机样机,通过实验验证,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以准确的计算输液量,并发出相关的报警。还需进行以下优化设计。

⑴低功耗设计:进一步降低分机的功耗,要求达到工作电流<1mA。目前分机样机的工作电流为25mA,单片机电路部分功耗已经很低,光电传感器的驱动和信号放大电路是降低功耗的重点。

⑵传感器设计:目前样机的传感器还比较简陋,设计以方便实用为原则,拟将电路部分与传感器整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于刚,等.总线式输液监测系统的研制[J].医疗设备信息,2007(3):11-13.

[2]张迎新,等.一种新型静脉输液控制器的研制[J].医疗设备信息,2004(2):8.

[3]张永东,等.输液速度自动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5(3):20-22.

[4]王元庆,等.光电式液滴传感器[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6(2):64-67.

[5]来清民,等.关于音频译码器LM567的使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6):17-18.

[6]王元庆.静脉输液实时监测系统[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1999(2):23-25.

[7]魏小龙,等.MSP430系列单片机接口技术及系统设计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153-168.

医院无线输液系统的设计应用 篇8

关键词:无线输液系统,全流程监管,护理,高效

门急诊输液中心作为医院门急诊服务的终端,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公众形象[1],作为临床一线科室,是患者流动性大的治疗场所,普遍存在患者多、陪护杂、病种多、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且杂等现象,在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如何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是门急诊输液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患者作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门诊输液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要求更高。然而成倍增加的患者和有限的护士资源必然会造成患者等候时间过长,护士工作忙乱、体力透支等状况[2]。作为本地区最大的一所集科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每年门诊数十万人次,承担着周边地区核心的医疗资源,门急诊输液工作量尤为繁重。近几年医院领导层很重视输液室的持续改进,随着病人对就诊效果的期望和自我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有效确保输液安全和病人人身安全是医院管理阶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系统组成

2.1 系统设计

院方经过综合考虑,有分管院长牵头,联合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及相关公司,共同开发了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无线输液系统。它集成了输液登记、穿刺叫号、无线呼叫等子系统。采用3层C/S软件体系结构,采用.NET技术,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通过HL7标准接口实现与HIS系统的无缝链接。该系统是我院移动临床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应用于门诊病人输液、注射、皮试时的药品和医嘱核对、穿刺及给药的执行等,同时可以查看病人医嘱执行过程中的状态并进行输液巡视记录的书写。对于病人基本信息、诊断、处方、检查化验等信息可通过与HIS,EMR,PACS,LIS等系统无缝集成,特别是药品过敏信息,实现自动获取并可直接查看相关结果,保证数据的准确一致、充分共享。

2.2 建设思路和目标

实现全方位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是门诊输液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护士从接单、输液到结束的过程中无需任何的手工书写,完全由输液系统自动执行,并形成记录。在医院的日常诊疗过程中,有近90%的患者在门急诊就诊,输液治疗是目前最常规的治疗手段。本系统是一种廉价的、高效的输液监护设备,可大大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与HIS服务器连接,实现门诊处方数据的单向传输,从而获取医生保存的处方信息,借助热敏打印机快速打印输液卡,并利用扫描枪快速核对每位患者的输液信息,提升输液的工作效率。

3 无线输液系统的应用

3.1 接单

护士在接单台通过刷病人的处方卡,调取出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处方用药明细,使用条码打印机打印出两联标签。一联是病人基本信息条码标签,另一联是该病人的药物条码标签。其中病人身份条码标签上含有病人的输液排队序号以及座(床)位号,并带有“妥善保管,输液出示”温馨提示的字样,护士将此联条码标签交给患者或陪护人员嘱咐输液时使用;而另一联病人药物条码标签粘贴到输液软袋上,交予治疗班护士,由护士进行配药。

3.2 配药

配液护士在电子手持信息设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上登陆门诊输液系统,在输入工号、班次和密码信息后,利用PDA扫描输液袋条码和病人身上的条码,两者信息进行匹配,进行“三查七对”,再按医嘱进行配液。这样既核对了病人信息,又方便地记录了该护士的配药工作量。

3.3 穿刺

注射护士用PDA扫描第一组液体的药物条码标签,系统会自动呼叫该患者的姓名,大屏上也会及时显示。病人到达穿刺台后,护士再扫描患者手中的病人条码标签进行身份核对,再次进行“三查七对”,使病人身份和医生所开处方之间的条码核对和绑定,有效杜绝了交叉输错液体事件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

3.4 接瓶、拔针

患者输液过程中,患者如有任何需要,比如护士接瓶或拔针服务时,只需按住呼叫单元,巡回护士随身携带的PDA就会发出警报,提醒护士哪个座位或床位需要服务[3]。在接瓶前,护士需要用PDA对病人身份条码标签以及所需更换液体的药物条码标签进行扫描,以核对病人和药物的信息,保证病人使用正确的药物。同样在拔针前,护士再次扫描病人身份条码标签,以确认当天输液是否完成。

4 分析体会

4.1 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杜绝交叉输错液体的情况发生

传统输液流程中护士用人工方法核对输液患者的信息存在安全隐患。而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中的智能识别技术,设置了查对控制程序,在整个输液流程中可以自动完成高效的信息匹配,以确保输液治疗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杜绝交叉输错液体的情况发生[4]。

4.2 有效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传统的输液流程在注射、接瓶、拔针前需人工核对患者姓名、年龄以及药物,并在医嘱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护士姓名。使用PDA扫描病人基本信息条码标签和输液药品条码标签,能够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由于简化了核对流程,使护士有了更多的时间给患者进行医护,从流程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4.3 及时准确统计护士的工作量,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支持

应用移动计算技术可及时准确地统计出每位护士配液、注射、拔针等不同操作项目的工作量,并按照一定的系数进行加成,算出折合工作量。形成了一种全数字化管理方式,几乎全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流程。护士在交接班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工作情况统计表,统计表中包含护士姓名、操作项目以及执行时间等内容。各项操作的工作量均与护士个人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5 结语

为了规范医护人员的输液工作流程,减少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为等级医院添砖加瓦,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理念落实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系统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具有输液速度监测、输液总量显示、输液完成报警等功能,可同时监测多名患者。为方便医护人员使用,加入了手持移动终端,还开发了有数据库支持的PC机监测系统,可显示并保存患者输液信息。该系统价格低廉,操作方便,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陪护成本,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一定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严小蓉,张伟,等.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16):1218-1220.

[2]刘淑萍,松石,杨炼,等.基于移动输液系统的门诊输液管理流程的优化[J].当代护士,2015(10):179-180.

[3]周丽梅,秦超,王军青.基于Medmodel的门诊输液中心流程仿真与优化[J].护士进修杂志,2010(10):879-881.

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系统的设计 篇9

目前医院普遍使用的是人工监控点滴输液装置器, 将液体容器挂在一定高度, 利用势差将液体输入病人体内, 用软管夹对软管夹紧和放松控制滴速, 医护人员按药剂特性对滴速进行控制。如何使这种手工操作走向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让护理人员监控病人打点滴的进程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使能自理的病人自己能掌握点滴的速度, 这就要求医疗器械加速自动化与半自动化进程, 提高医护质量。本文介绍了一种操作方便、显示直观、具有报警功能的智能型液体点滴速度控制器。

2 系统总体设计

输液监控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中心, 单片机需要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振荡电路来保证其正常工作。系统的默认速度设定值为60滴/min, 可以通过键盘来修改设定值。采集装置通过光电开关传感器对速度进行检测, 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给单片机, 经运算、分析、处理后单片机将数据传给LCD显示模块, 实现输液速度的显示。通过对设定值的比较来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 从而带动输液器上的控制齿轮上升下降, 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另外, 当采集装置通过光电开关传感器检测到的速度值过高或过低时, 直接启动报警装置。若声报警持续1min后无人复位, 则由单片机发出信号控制电动机, 是输液器上的小滑轮处于无液滴滴出的状态,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输液的安全性。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监控系统使用一个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系统中有一些功能器件无法集成到芯片内部, 如晶振、复位电路等, 需要在片外加上相应的辅助电路。对于片内无ROM的单片机, 还应该配置篇外程序存储器。这里是选用AT89C51和AT892051, 都带内置的ROM, 只需外加电源、振荡电路。复位电路等。

3.2 键盘方案

采用独立式按键, 每个按键单独展有一根I/O口线, 每个I/O口的工作状态互不影响, 此类键盘采用端口直接扫描方式。其缺点为当按键较多时占用单片机的I/O口数目较多, 优点是电路设计简单, 编程相对容易一些。综合考虑, 由于除去复位键, 只需要扩展3个功能键。

3.3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在设计中由于是近距离检测, 所以数据采集采用发光二级管和光敏三极管组合, 其价格便宜, 便于批量生产。这里选用的是H2210, 每次有液滴通过时, 就会产生一个电脉冲, 当第一滴通过时打开定时-计算器, 第二滴通过时停止定时-计数器, 查出相隔时间, 经计算即可得到滴液速度 (滴/s) , 如图2所示。

3.4 电机的选择

本设计选用步进电机作为电机驱动控制电路, 步进电机是一种用电脉冲进行控制, 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角位移或线位移的电动机。步进电机每输入一个脉冲信号, 转子就转动一个角度或前进一步, 其输出的角位移或线位移与输入的脉冲数成正比, 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用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控制信号为数字信号, 不再需要数/模转换, 具有快速启/停能力, 可在一刹那间实现启动或停止, 且步距角降低小, 延时短, 定位准确, 精度高, 可操作性强。

3.5 点滴速度方案

控制液滴下落速度采用通过步进电机和滑轮系统控制储液瓶的高度, 来达到控制液滴流速的目的, 通过步进电机可方便地实现对储液瓶高度的调节, 从而达到控制液滴流速的目的。

3.6 传输方式

采用USB接口, 虽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 但不便于扩展。而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不但便于扩展而且使用便捷, 适用于大容量。

3.7 报警显示模块

当点滴的速度低于20滴/min或高于150滴/min时, 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 触发蜂鸣器报警。如有人按报警按钮, 与单片机相连的I/O口输入高电平, 也触发蜂鸣器报警, 提醒医护人员和输液病人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事故发生。如10s后仍然无人处理, 则关闭输液器, 以保证病人的安全。显示模块选用的是LCM103。

3.8 软件设计与实现

单片机和监控电脑的连接采用的是无线通信方式, 监控电脑能检测并设定输液器的输液速度, 实现远距离的监控。而本系统采用光电开关采集信号, 当有液滴通时P2.7产生一个脉冲, 这样就可以记录两滴液体间的时间, 经运算就可以得到液滴的速度。实际检测值和设定值已经被转换成BCD码存在30H到35H单元, 其中30H到32H是实际值从低到高位, 33H到35H是设定值的从低到高位。电动机的控制就是将实际值和设定值相比较, 若果在误差许范围, 电动机无动作, 如果实际值小于设定值且差值大于误差许范围, 则电动机正传, 反之电动机反转。

4 结束语

由于医用输液控制器充分利用了单片机, 硬件控制电路简单, 系统体积小, 调试和维护方便;软件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修改程序中的参数, 能通过键盘进行人机交互;最重要的是它价格便宜, 能够推动医疗器械加速自动化与半自动化进程, 提高医护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桂香.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江思敏, 陈明.protel电路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第五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输液管理系统 篇10

【关键词】 留观静脉输液;漏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5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主要诊疗方法之一,在社区或综合门诊部,护士承担着大量繁琐的护理工作。留观静脉输液病人,输入4组以上的液体时,偶有出现病人漏输一组液体的失误,导致护患纠纷,其具体原因大致如下:

1 留观静脉输液病人漏输液体现状

社区综合门诊部,病房护士人员较少。就诊患者从出生6天到83岁不等。有住院患者和留观静脉输液病人次约60-110人次/天。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着超负荷的体力及精力的消耗。繁忙的工作,使护士与患者沟通不足。留观病人在静脉输液4组以上时,偶有漏输1组的情况。

2 漏输液原因分析

2.1 手写医嘱的处方不规范:字迹模糊不清;输液的所有组数,口服药片,和口腔雾化治疗,共同使用一张处方笔;患者需要输前后2组抗生素时,医嘱在第1组输液的右下角,书写每分钟滴数,Bid; 护患沟通不足,患者不掌握医学诊疗信息;护士缺编,人力资源匮乏;交接制度,未严格实施。

3 结 果

留观输液病人,2例出错,均系是后1组抗生素漏液。1例在未拔出靜脉输液针前得到及时补救。另1例,三番五次跟病人赔礼道歉,退还未输液体,针药的费用。

4 护理管理对策

4.1 增加护患沟通,在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可告知患者输液组数。还有需要的治疗等。

4.2 建议医生规范处方书写字迹,需要用抗生素前后2组输液的液体,请在第1组输液处方的右下角书写清楚。

4.3 第1组静脉输液与第2组静脉输液之间,医嘱处方有恰当的间距,方便护士在执行输液操作过程中看清楚。

4.4 分别使用处方笺,书写口腔雾化治疗,口服药片与静脉输液医嘱。

4.5 增强责任心。

4.6 第1组静脉输液操作结束后,将最后1组抗生素的针水,压放于病人需在治疗室配液的处方笺上,避免下一班次的护士。发生漏配输液组数的失误。

4.7 严格执行交接制度。

5 小 结

输液管理系统 篇11

关键词:静脉输液,监控管理,投诉,医疗纠纷

静脉输液具有可调节药物浓度且起效快等优点, 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措施[1,2,3]。 然而 ,静脉输液耗时长,易引起患者急躁情绪,私自调快滴速,造成医疗隐患;陪同家属的精力分散以及医护人员的繁忙易造成输液结束后未及时处理,引发静脉回流、空气栓塞等医疗事故[4,5,6]。 据报道[7,8,9],临床上50%左右的投诉与静脉输液相关。 保证输液安全,提高输液效率是目前众多医院面临的问题。 延安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3年12月开展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试点工作, 我院儿科设2个试点输液室,共设置20个监测点。 本研究选择静脉输液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与普通输液比较,智能静脉输液监控管理可显著减少患者投诉,改善医疗纠纷,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并在智能静脉输液监控系统输液室输液的学龄期患儿192例为智能监护组, 其中男90例 , 女102例 ; 年龄6~13岁 , 平均 (9.81±2.31) 岁 ; 感冒发烧68例,上呼吸道感染66例,支气管炎36例, 其他20例;手部输液136例,足部输液44例,头部输液12例。 选择同期于普通输液室输液的学龄期患儿180例为普通输液组,其中男95例,女85例;年龄6~ 13岁,平均 (9.56±1.91)岁;感冒发烧70例,上呼吸道感染68例,支气管炎32例,其他10例;手部输液128例,足部输液42例,头部输液10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我院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包括5个硬件以及5个软件模块。 5个硬件模块分别是:1液体监控装置,传感器位于挂钩上,通过传感器实时对剩余液体量以及滴速进行监测。 2患者及医护人员操作装置,在智能监护室的床位均配备操作面板,包含设置、运行、呼叫等功能,同时操作面板设置权限实现不同级别医护人员的使用。3数据通信装置,采用有线、无线结合的通信传输方式。 在每个输液配置一个小型中转器,通过中转器将各病床操作面板数据传输至医院数据处理中心。 4视频监控记录装置,在每个智能输液室配置2个无死角摄像头,以及数据集中处理装置。 通过PC机、无线或有线方式与值班室的监护电脑相连。 5数据处理装置, 核心是操作面板系统与数据集中器,系统程序运行处理,实现数据的复杂运算。 数据处理器将值班室输出指令传达至病床输液装置,实现远程多点控制。

5个软件模块 : 患者资料管理模块 ; 药品资料管理模块;输液记录管理模块;输液监控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 主要功能:1对患者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数据与医院数据中心对接;2输液时间、输液药品、 输液用量进行实时监控;3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结束时自动关闭输液装置以及报警功能;4滴注方式选择以及合理用药监护;5实现输液室可视,医护人员可实时观察患者状态。

1.3方法

普通输液组:按以下五步操作:1输液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2做好输液物品准备;3选择合适的血管;4正确的穿刺方法;5妥善固定。

智能监护组:1输液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 2护士通过操作板,输入患者信息,实现与医院数据库对接,系统中心反馈输液药物及滴注方式。 3护士确认核对后,进行常规输液操作。4设置输液初始值,运行输液设备。 5医护人员可通过可视化设备观察患者状态。 6患儿出现不适,家属可通过操作板“呼叫”按钮与输液控制中心联系。7输液达到设定阈值,控制中心收到提示信息,安排护士前往处理。 8输液结束,护士关闭输液装置;经过检查后,进行下一个监护周期。

1.4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投诉以及纠纷情况, 分析投诉原因;患儿及患儿家属在医护人员配合下填写满意度调查表。 记录统计护士输液操作时间、输液室工作时间及输液室护士进出次数。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有效投诉及医疗纠纷情况

两组投诉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1护士技术操作,主要为多次(≥2次)穿刺不成功;2服务态度,主要为护患沟通障碍、服务热情不够;3输液环境,如输液室环境嘈杂、儿童哭闹等;4等候时间较长,致使家长焦急。

2.1.1两组有效投诉情况普通 输液组有效投诉46例,占25.56%智能监护组有效投诉15例,占7.8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中,两组在护士操作技术及服务态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而在输液环境及等候时间长方面比较 ,智能监护组显著低于普通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或P < 0.01)。 见表1。

2.1.2两组医疗纠纷情况普通输液组发生医疗纠纷16例,占8.89%;智能监护组有效投诉15例中5例发生医疗纠纷,占2.60%,普通输液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智能监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在多次(≥2次)穿刺不成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输液环境和等候时间长引起医疗纠纷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2。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

在输液结束后,患儿及患儿家属在专业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满意度评分,智能监护组的满意度评分为 (9.25 ±1.25) 分 , 普通输液组的满意度评分为 (6.74 ± 1.83)分 ;智能监护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普通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734,P = 0.014)。

2.3两组不良反应

普通输液组中4例(2.22%)患儿发生不良反应, 分别是头晕2例、胸闷1例、呕吐1例,事后经监控发现,该4例患儿家属私自调快滴速。 智能监护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 10.412,P < 0.01)。

2.4两组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

普通输液组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为(8.5±2.4)min, 输液室工作时间为(6.5±1.8)h,护士进出次数为(74.0± 0.1)次/d;智能监护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为(5.6±2.1)min, 输液室工作时间为(2.4±1.3)h,护士进出次数为(24± 0.2)次/d,智能监护组明显少于普通输液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静脉输液即将药物溶液由静脉输入人体,其优点在于起效快可调节药物浓度[3,4,5,6]。 静脉输液的流程一般为[7,8]:医师开好处方后,由护士配药送至病房,扎针滴注。 滴注的速度一般根据护士经验调节输液器滑轮调节,剩余输液量由陪护人员或患者关注,液体将要输完时,陪护人员通知护士换药拔针。 学龄期儿童,抵抗能力较差,易感染患病[9,10,11,12,13,14,15]。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然而由于输液耗时长,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医疗事故的发生,造成医疗纠纷[15,16,17,18,19,20]。 因此,对患儿输液安全有效地监护是保证患儿治疗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我院于2013年根据具体情况,引进并建设智能输液监控系统,于2013年12月正式开展智能输液监控试点工作,儿科门诊设2个试点输液室,每个输液室设10个监测点。 我院智能输液监控包括5个硬件, 即液体监控装置、患者及医护人员操作装置、数据通信装置、视频监控以及数据集中处理装置;以及5个软件模块,即患者资料管理模块、药品资料管理模块、 输液记录管理模块、输液监控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 结合硬件和软件模块的精密结合,我院智能输液系统具有较高精度、高标准、操作简便的优点,可准确实现对患者资料的有效管理,数据与医院数据中心对接,输液时间、输液药品、输液用量进行实时监控,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结束时自动关闭输液装置以及报警功能,滴注方式选择以及合理用药监护;并实现输液室可视化,医护人员可实时观察患者状态,如遇紧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及时处理。 我院建立的智能输液监控室是一套功能强大而操作简便、具有实用价值的输液监控硬件和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了医院输液过程的全面自动化管理,是各种医疗机构对输液过程监控和管理的理想选择。

本研究选取静脉输液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智能输液监护系统和普通输液对改善患者投诉及医疗纠纷的影响。 结果显示:两组投诉主要原因是为多次(≥2次)穿刺不成功、服务态度、输液环境、等候时间较长;普通输液组共计收到有效投诉46例,其中因输液环境、等候时间较长引起投诉有33例;智能监护组共计收到有效投诉15例,其中因输液环境、等候时间较长因素引起投诉只有1例。 两组在护士操作技术及服务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输液环境及等候时间长方面,智能监护组均明显低于普通输液组(P < 0.01),说明智能输液有效改善了输液环境和等候时间,减少了投诉。 普通输液组中16例发生医疗纠纷,其中由于多次(≥2次)穿刺不成功3例, 等候时间长8例,输液环境5例;智能监护组有效投诉15例中5例发生医疗纠纷,5例均由于多次穿刺不成功引起。 其中,护士操作及服务态度投诉例数较少,说明投诉及纠纷主要原因,不在于护士操作,而是输液环境及等候时间长的影响;在输液环境及等候时间长方面,智能监护组显著低于普通输液组(P <0.05); 智能监护组在总投诉率及医疗纠纷上均显著优于普通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智能监护系统显著提高了输液环境,明显缩短了陪同人员的等候时间,从而减少了投诉,改善了纠纷情况。

在患者满意度评分调查以及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中,智能监护系统显著优于普通输液组。 普通输液组中4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2例头晕,1例胸闷,1例呕吐,事后经监控发现,该4例患儿陪同人员私自调快滴速。 由于智能监护系统,根据患者情况实时控制点滴速度,保证药物浓度有效地控制了点滴的安全, 智能监护组未发生不良反应。 患者出现不适,陪同人员可通过操作板呼叫监护中心,可及时安排医护人员处理。

本研究中普通输液组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为(8.5± 2.4)min, 输液室工作时间为 (6.5±1.8)h, 护士进出次数为(74.0±0.1)次/d;智能监护组护士输液操作时间为(5.6±2.1)min,输液室工作时间为(2.4±1.3)h,护士进出次数为(24.0±0.2)次/d,智能监护组显著少于普通输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这是由于智能输液监护系统实现了对输液过程的自动控制,输液室医护人员流通量显著降低。 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过程监护中心会报警提示,护士无需定期巡视病房。 患者可通过操作板通知监控中心,监护中心安排护士, 护士处理时可迅速到达病房。 这不仅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也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因输液室有监控,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操作的失误率有所降低,不仅使护士熟练了专业技能,也提升了其专业素养。 智能输液系统的投入使用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减少了输液中的疏忽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为医院合理安排医护人员,节约了人力财力成本。

上一篇:自动寻迹下一篇:生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