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解析(精选11篇)
基础解析 篇1
一、事业单位会计发展新形势与现实困境
1、事业单位会计目标的多元化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试行) 第二章“一般原则”中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目标,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 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这一要求反映了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由宏观的经济管理到中观的财务管理再到微观的经营管理, 满足内外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协调好国家、组织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体现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社会效益的产生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 资金运营也要跨越不同的会计期间, 仅仅收付实现制是无法解决长期资金的会计核算问题的。诸如一些事业单位在当年年末突击花钱或者隐瞒大量结余没有纳入预算管理, 致使大量资金白白浪费, 资金核算与管理就明显违背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会计目标。
2、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随着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营深度、广度的不断加深, 资金来源已不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 筹资渠道更加广泛。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 各事业单位随着事权的逐步下放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财权。因此, 事业单位除了主要从财政部门取得的资金以外, 还可以从主管部门或者上级单位取得非财政性资金, 以及通过银行信贷、吸收投资、接受捐赠、开展专业业务活动以及辅助活动等取得各项资金。
3、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体系, 这些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无法反映其他的重要信息, 如行政事业单位财报告中的核心报表—资产负债表, 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进行持续衡量的工具, 由于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 因而不能充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状况;收入支出表提供的息也主要是关于现金收支及现金余额的信息, 难以体现政府的运营绩效。
二、事业单位会计确认理论基础-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1、事业单位净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 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 它也反映了事业单位本身的价值。由于现金流动制存在条件比较严格, 必须存在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因此, 采用现值或者公允价值来计量资产和负债都受到了限制;加之事业单位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尽管筹资渠道广泛, 但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性资金, 受政府的干预程度较大。基于市场失灵或市场经济不完善, 现金流动制难以真实确定事业单位净资产价值。然而, 在收付实现制下, 事业单位的一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又出现失真现象, 影响净资产的实际价值。由于事业单位全部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内既不提折旧, 也不提减值, 在报废之前仍然以原始价值在账面进行反映, 脱离其实际价值, 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总额, 同时也虚增了事业结余, 这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述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在收付实现制下与实际价值相背离, 导致了事业单位净资产价值失真。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才能将大量的应计、待摊等项目及时准确地确认和计量, 才能解决各项会计要素的发生期和归属期的问题, 真实、可靠地反映各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价值, 进而保证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或价值真实性。
2、事业单位理财核心——预算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事业单位处于财政资金链条的末端, 事业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编制要求、程序、预算报表格式编制年度预算 (包括预算说明) , 并按规定的报送时间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只有让事业单位参与预算管理, 才能促进财政资金分配的不断优化, 以达到预期目的。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合理编制单位预算, 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要加强经济核算, 依法组织各项收入、控制各项支出,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预算管理不仅要根据以前年度的现金实际收入数和现金实际支出数, 也要参考那些应当取得的收入或承担的支出而实际尚未收到或无力承担的债权或者债务, 预算管理的基础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数据。
3、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会计确认经验
正是由于权责发生制在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方面如此重要, 以至于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对其不知所措。IASC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作为财务报表的基础假设;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作为财务报表要素的会计程序;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中, 在会计假设和会计要素之间单独列出“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但并没有明确它的地位归属。笔者认为, 权责发生制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确认基础, 在选择合适计量属性的前提下, 所有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的收入和支出等要素都能解决确认时间问题, 即发生期和归属期的界定问题, 权责发生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现实选择。
三、制定完善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至关重要
进入21世纪, 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以及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己经取得很大的进展, 但仍须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 加强以财务会计概念为主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建立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并以其作为参照, 对中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指导, 避免会计准则之间相互矛盾。其次, 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在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 增加对某些重要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 同时严格规定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范围, 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数量, 对于变更会计核算方法的行为严格要求充分披露, 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 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与国际接轨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同时我们建议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坚持“在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的原则, 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基础解析 篇2
四、简答题
1.简述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2.简述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五、根据所给的经济业务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1.企业的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3日从渤海公司购入甲材料一批,买价135 000元,增值税额为22 950元,对方代垫运费2 475元(增值税略),均已通过银行支付,但材料尚未运到。
2.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价款97 500元,增值税额16 575元,支付运杂费1 350元,包装费525元。款项均已银行存款支付。
3.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85 000元,用以发放职工工资。当日以现金实际发放职工工资85 000元。编制提取现金、发放工资的会计分录。
4.企业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向义利公司销售产品一批,货款360 000元,增值税61 200元,以银行存款代垫运杂费5 800元,已办理托收手续。
5.企业年初“坏帐准备”贷方余额为30 000元。20年末应收帐款余额750 000元,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为5%。要求:(1)计算年年末应提的`坏帐准备数额,列出计算过程;(2)编制计提坏帐准备的会计分录。
6.企业将270 000元汇往山西太原开立采购物资专户。在太原的采购中,通过该账户支付了材料价款230 000元,增值税39 100元。结算结束后,将多余的外埠存款转回北京的开户银行。编制开立采购专户、支付货款和将余额转回的会计分录。
7.企业有旧机床一台,经批准报废。原价124 000元,已提折价121 000元。清理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795元,取得残值变卖收入1 800元存入银行,编制设备转入清理、支付清理费用、取得变卖收入、结转清理净损益的会计分录。
8.企业于1月8日向嘉华公司销售A产品一批,售价380 000元,增值税额64 600元,销售成本230 000元。202月18日该批产品因质量严重不合格被退回,货款已退回嘉华公司。编制销售和商品退回的会计分录。
9.企业本年度发生各项期间费用如下:销售费用189 000元,管理费用564 000元,财务费用192 000元,年末结转上述费用。
六、根据所给资料,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登记甲材料明细账
要求:
1.根据“材料明细账”中的资料计算发出材料的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和发出的材料的实际成本。必须写出计算过程,未写出计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发出材料的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解析动漫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动漫;基础教育;教育价值
一、相关概念
(一)动漫
动漫发源于漫画,它通过故事的表现形式再融入影视艺术采用逐个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相互间有细小变化的画面拍摄在胶片进行放映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当前我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及其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广义讲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狭义讲是九年义务教育。
(三)教育价值
此处的教育价值主要指动漫的内部教育价值,即满足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求知、求真、求美等需要的价值。
二、动漫在基础教育中应用价值分析
(一)动漫能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的理论依据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求
动漫能够抓住青少年求新求异、享受娱乐的心理,调动他们的注意力、积极性和参与度。新颖独特的动漫作品能对青少年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
2.动漫传播、教化功能的具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现代动漫将图、文、声、像等融于一体,知识信息量相较于传统的讲解与板书无疑大大增加。动漫作品所蕴含的信息能够让人净化心灵,愉悦身心。
3.动漫认知、审美功能的体现
研究表明,动漫内容越丰富、完整,故事越生动、幽默,青少年从中得到的也将越多。通过动漫作品的欣赏,青少年能够获得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动漫在基础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1.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
动漫作品轻松娱乐、通俗易懂、受众广泛的特点非常迎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动漫作品与所学科目知识的结合无疑会极大的激发处于丰富想象力时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进师生关系
师生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动漫可以作为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师生共同欣赏优秀的动漫作品,共同探讨动漫作品中所蕴含的知识,师生间的关系必将变得融洽,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文化知识和教师的教导,有助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3.承载教育价值
动漫作品中所蕴含的求真价值、向善价值和审美价值符合教育培养学生的终极价值。动漫在基础教育中的教育价值通过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不断挖掘,动漫必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基础教育。
(三)动漫在基础教育中的可行性
1.动漫热潮
随着动漫产业的大行其道,无处不在的动漫形象早已占据了青少年的闲暇时间。经研究调查表明我国3.67亿青少年中80%有接触过动漫,重要的是80%的青少年认为动漫作品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影响。
2.技术发展
动漫技术的发展,使得动漫技术变得易于被教师掌握,如CG技术、Flash等。动漫技术的发展动漫迎来了个人时代,它为动漫教育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动漫与校本课程的结合变得更加容易。
3.政府重视
随着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凡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模式开始为教育部门所鼓励:凡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也都为上级接受。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就动漫教育发展战做了许多战略性指示,为动漫基础教育的发展做了很好铺垫。
三、动漫在基础教育中应用的实践探索途径
(一)动漫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结合的途径
1.动漫校本课程的开发
若将动漫作为校本课程,那么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要实现科学、严谨、规范、系统。动编写动漫校本教材,需师生们共同努力,一块合作创造出集娱乐、知识、技能、品德于一体的教材。
2.动漫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动漫与课堂教学结合,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直观,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动漫声、光、形、色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学习中的难点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动漫教育网站的建设
开发”动漫教育网站”来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情感教育等。通过动漫教育网站为师生构建一个网络平台以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围绕着各类主题开发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以利于学生的信息获取。
(二)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动漫技术的培训
1.培训形式
在培训形式上可以组建由学校领导牵头,由学科骨干教师主导,其他非专职教师参与的模式。学校领导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动漫的教育发展水平,骨干教师对动漫技术理论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程度直接决定了实施动漫教育的质量,而非专业教师的参与有助于完善我们的动漫教育。
2.培训内容
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对他们进行素描、文学、雕塑等知识方面的技能培训。动漫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要掌握动漫知识及创作动漫的技术软件应用。任课教师要进行动漫教育的应用性培训。
3.联动培养
可以将各级中小学与各种动漫机构结合让动漫机构为学校动漫教育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学校可以对动漫教学进行开展研究。让师生可以有机会进入动漫工作室对动漫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动漫在基础教育中应用需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情感认知方面的难题
青少年正处于爱幻想,爱新奇的年纪。正因为动漫所创造的虚幻的世界对青少年极具诱惑力,所以就造成了观赏者产生虚假的体验和情感。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是极强而认知能力极弱,这就会让动漫成了双刃剑,它既能益志育人也能够毁人于世。
(二)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冲击
我国动漫产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我国青少年接触的动漫中80%以上是日韩的作品。而当青少年接触到新奇异质文化的时候,他们易被其陌生感和神秘感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价值观就会受到影响。
(三)主流教育价值的相斥性
众所周知,家长、老师乃至社会长期以来都对动漫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其是简单幼稚浪费孩子时间的,这无疑大大的阻碍了动漫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如何改变他们的观念是我们所必需要思考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改解析 篇4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体现, 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追求、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艺术设计一般会以物化载体的形式, 也就是商品的形式和受众进行交流。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科主要包括素描、色彩构造、立构、图案等多门基础课程, 经过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这些成就的原因除了师生共同努力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基础课程对艺术设计专业原理、规律和技巧的充分把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中涉及的学说、理论和艺术实践为艺术设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发展。另外, 艺术设计创作发展需要经历主题的确立、作品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展现、作品画面情感的确定、作品审美意识的体现等阶段, 艺术设计的这些创作发展需要以艺术专业基础课为理论指导。在艺术理论指导作用下使得艺术作品设计提升了美感效果。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思路探讨
(一)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要注重专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与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设计目的在传统意义上看是针对设计领域的发展需要, 担负起自身传达、记录和思考的视觉转换任务。伴随时代的发展, 现阶段的艺术设计更加注重对艺术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因此,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注重专业技术能力、核心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的平衡发展。其中, 核心能力是对艺术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的集中化反映, 也是对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重要反映。艺术设计人才综合能力的反应和提升不仅要加强职业技能, 也需要加强艺术设计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再现, 更重要的是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实现艺术设计课和基础课的协调发展
对于现阶段艺术院校基础课和艺术专业课割裂的发展状态, 需要有关人员进行及时的纠正, 加快改变这种基础课和专业课各自发展的问题, 将基础课真正发展成为艺术专业课的从基础, 改变传统基础课的教学格局, 打破原有单纯技巧和经验传授教学模式, 实现对基础课程系统的重新编排和设计, 将课程教学内容从原来的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发展。
(三) 对设计基础课门类进行整合
在有关学者和研究人员对比、归纳分析之后指出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应该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主要有视觉基础课程、形式基础课程、图形基础课程、色彩基础课程、装饰基础课程、材料基础课程以及技法基础课程。可见, 艺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广泛的, 因此基础课程的最终教学内容确定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和职业层级定位进行整合。文化课“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艺术基础课程教学, 艺术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科设置上注重艺术课程不同学科课程的综合教学。比如在广告设计建设教育方面, 可以将非常重要能力中的图形设计、创意思维、导入市场和艺术创作内容进行整合, 将比较重要能力中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材料和工具使用技术、色彩设计、业务谈判、文学素养等进行整合, 从而促进艺术基础教育的专业化建设发展。《造型基础》课程是一个涉及内容较多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的设置上难以做到对《造型基础》课程的面面俱到, 为此需要根据具体专业发展需求对《造型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取舍。比如, 对于广告专业要重点放在“平面解析”教学上;对于产品专业应该注重从自然造型到独立造型的发展内容。
(四) 完善专业基础平台教学模式
艺术专业基础教学一般分为三种模式, 包括一年级统一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实施的不同教学、有侧重的统一教学。对于这三种教学模式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不断改进三种教学模式, 完善专业基础平台教学模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 实现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定需要和专业教学内容相关, 要求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 明确课程必修和选修的区别,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第二, 实现对教学大纲的完善。教学大纲的完善具体要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详细、教学过程规范。第三, 实现专业基础课程和艺术课程之间的衔接, 避免知识交叉教学。
(五) 加强对一年级有限课程的把握, 加强对重点课程的教学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课时不多, 为此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有效的课程教学实践。现阶段, 大多数院校的艺术专业基础课开设了素描、色彩、速写三大基本教学模块, 并辅助开设了计算机、摄影、书法、制图等课程。各个课程之间相互关联, 要求教师在进行不同课程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 重点进行图案和线描课程的教学。
总结
基础课程教学是学生从事某种专业课程之前必须进行的教育, 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和提升。因此, 要求艺术学生不仅要了解艺术接触课程各个课题内容, 还要了解各个课程开设之间的联系, 进而全面提升自己艺术学习综合能力。作为一名陶瓷设计方面的教师, 需要加强自身对陶瓷设计艺术的了解, 加强自身和其他艺术设计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 并定期出版一些陶瓷设计方面的作品, 通过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引起学院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关注和重视, 促进艺术设计领域, 尤其是陶瓷艺术设计领域的良好发展。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问题是当前艺术院校需要进行关注的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视觉反映力, 提升学生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 并要求学生能够调动想象力加强对未知领域知识的探索能力。文章在阐述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如何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春生.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改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 2005, 04:52-53.
[2]连永梅.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改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20:123-124.
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 篇5
硬盘基本知识及拯救硬盘的方法基础知识讲解
1.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
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粗大金属材料作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多种不同容量硬盘的盘片数多于。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盘片被分为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在DOS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尽相同半径的同心圆称做磁道。硬盘中,不尽相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一组的圆柱叫做柱面。磁道与柱面都是坚称有所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相交换运用于,我们想到,每个磁盘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扇区,磁道(或柱面)和磁头数密切相关了硬盘结构的基本参数,帮手这些参数可以赢取硬盘的容量,辛计算公式为: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要点:
(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
(2)盘片被分割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
(3)同一盘片多种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
(4)不尽相同盘片相同半径包含的圆柱面即柱面
(5)公式: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6)信息记录可说明为:__磁道(柱面),__磁头,__扇区
2.簇
“簇”是DOS顺利进行分配的最少单位。当建立一个非常大的文件时,如是一个字节,则它在磁盘上并不是只占总一个字节的空间,而是集中于整个一簇。DOS视各有不同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完全相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簇的大小可在专指磁盘
参数块(BPB)中得到。簇的概念仅受限制于数据区。
本点:
(1)“簇”是DOS展开分配的之比单位。
(2)完全相同的存储介质,相同容量的硬盘,各不相同的DOS版本,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硬盘基础知识你敢说了解多少?看完就懂!
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一磁盘、磁头、音圈马达、主轴电机。
主轴电机带动磁盘,音圈马达推动磁头。在这四个部件的共同作用下,硬盘得以准确快速的保存来自计算机传送的数据。
当然别的部件,电路板、磁头架、这些也是保障硬盘工作的必要部件。
但在硬盘当中只有这四个部件才可以活动,所以在工厂执行自测试的项目中,90%以上的流程都是调校这四个部件互相的配合度,是机械硬盘核心部件。
这里我就将重点的几个部件进行详细讲解。
磁头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从最初的薄膜感应磁头(TFI)到磁阻磁头(MR)到巨磁阻磁头(GMR)
再到隧穿磁阻磁头(TMR)直至当今的二维记录磁头(TDMR)。
对于已经淘汰的磁头技术了解的意义不大,毕竟本文不是专门研究磁头的,我只重点讲一讲时下最流行的TDMR磁头。
不过,在谈及TDMR磁头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下当今磁头结构的鼻祖一一-MR磁头。
在MR磁头出现之前,传统的TEI磁头是读写功能合一-的薄膜式感应磁头。但磁头的读和写的工作性质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这种磁头在设计时必须同时兼顾读和写二种功能,正是因为TEI磁头的局限性,硬盘容量迟迟无法得到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IBM公司发明了MR磁头。
MR磁头另辟蹊径将磁头设计为读写分离的工作形式。写入仍采用传统的TEI磁头进行写操作,读磁头则采用MR磁头,即感应写、磁阻读,完全解决了TEI磁头的弊端。并且,针对两种磁头的物理特性进行参数优化,以达到最佳性能。
MR磁头特点是通过电阻变化感应信号幅度,对信号强度更加敏锐,准确性也大幅提高。
MR磁头之所以可以有效提升存储密度,是因为MR磁头读数据不受磁道宽度限制,那么就能大幅度缩小磁道宽度,从而提升存储密度。
因此,MR磁头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磁头组件
对MR磁头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回过头讲--讲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TDMR磁头。
这种磁头实际上也基于MR磁头的原理。
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存储密度,那么就要不断缩小磁道的宽度,增加磁道的数量,让碟片有限的面积上划分出更多的磁道。
如进一步的缩小碟片上磁道的间距,并对磁道宽度进行削减,那么读磁头在获取磁道信号时,就会被邻近磁道信号所干扰,这就会产生信噪。
为解决邻近磁道所带来的干扰,通过寻求更高的信噪比来保证数据读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磁头研发人员脑洞大开,在现有读磁头后方再增加一个磁头组成双磁头串联结构,甚至采用三磁头结构,其中一个磁头用于磁道定位、另外两个则同时负责界定磁道的两侧边缘。
这两个侧向定位磁头能够被用于削减邻道所带来的干扰,从而凸显出目标磁道的真实信号。
这一技术,完全能够突破当前读取点位区无法进一步缩小的瓶颈,从而有效提升磁道密度,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
当今大容量尤其是氦气硬盘,无-例外采用TDMR磁头技术,包括叠瓦式硬盘。
这就是硬盘厂家客服提到的TDMR技术,小伙伴可明白了?
硬盘碟片
硬盘碟片多数都采用薄膜复合技术。硬盘的介质膜结构大致为:润滑层、碳覆层、磁性层、软磁层、缓冲层、基板。
润滑层和碳覆层主要保护下面的磁性层;磁性层通常为一层或多层膜结构,常用材料有CrCoTa,CoNiPt, CrCoPtTa;软底层能显著提高磁性层的磁性能。
为进一步提升存储密度,可以通过降低磁头飞行高度、增加碟片的数量、磁道密度来实现。由于硬盘体积的原因,碟片数目增加存在很大限制。因此只能降低磁头的飞行高度和增加磁道密度。
那么基板材料的表面平整度越好,碟片上的各膜层就越光滑,磁头的飞行高度和噪声也可以相应降低。
硬盘所采用的基板,主要使用铝合金和玻璃两种材质。其中,铝合金基板与玻璃基板相比具有韧性较高且容易制造的优点。
3.5英寸硬盘所使用的铝合金基板的板厚为1.27mm.近年来为了增加硬盘内部碟片的数量,硬盘厂家对铝合金基板厚度进行了削减。铝合金基板相对玻璃基板更容易产生振抖。
振抖是指碟片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边缘颤动,如果振抖较大,磁头难以精准进行读写操作。
因为振抖的产生,严重阻碍进一步降低磁头飞行高度的可行性。
为抑制振抖,硬盘厂家改用玻璃基板并对硬盘内部注入氦气,使得硬盘旋转更加平稳阻力更小,从而有效解决多碟片大容量硬盘读写的稳定性难题。
主轴电机
民用硬盘的转速从早期3.6K RPM进化到5.4K RPM,再到7.2K RPM。而服务器高速硬盘则达到10KRPM或15K RPM。
自1995年希捷公司推出大灰熊硬盘,标志着民用级硬盘正式迈入了7.2K的时代。
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磁头寻道就越短,硬盘的性能就更强。
硬盘的主轴马达芾动碟片高速旋转,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芾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传输速度。
硬盘的主轴电机还分为滚珠轴承和液态轴承。
早期硬盘一律采用滚珠轴承,这种电机噪音大磨损严重,运行稳定性差。为解决这一痛点,希捷公司率先在酷鱼四代运用了液态轴承马达技术,彻底解决硬盘电机运行噪音的问题。
液态轴承.与滚珠轴承马达相比,液态轴承的优势非常明显。
1、减噪降温。避免了滚珠与轴承金属面的直接磨擦,使设备噪音及其发热量降至最低。
2、减震降噪。油膜可有效地吸收震动,使设备的抗震能力得到提高。
3、减少磨损,提高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4、有效的降低因金属磨擦而产生的噪声和发热问题。
音圈电机
音圈电机产生运动的原理与扬声器相同,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作动力的来源。
磁头与磁头臂及伺服定位系统是一-个整体。
伺服定位系统由磁头臂后的线圈和电路板上的控制芯片构成。磁头只能在碟片上方做有限的径向运动。
磁头移动时靠伺服系统来控制音圈电机的动作,使磁头准确寻道,音圈电机主要是由磁体和线圈构成。
磁体呈闭合形态,固定在硬盘底座上,磁头臂有转动轴承,线圈位于磁体中央,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可以按某个方向灵活摆动,带动磁头臂的动作,磁头臂装有前置换向放大芯片,通过柔性排线与.硬盘电路板通讯。
新手学电脑:电脑硬盘知识你了解多少?
电脑硬盘的接口形式有IDE接口,SCSI接口和串行接口(SATA接口),我们家用电脑通常是IDE或SATA接口居多,SCSI接口服务器上用得较多。
硬盘容量
一块硬盘的参数,最直观的我们都是用容量来衡量的,比如说1T硬盘,2T硬盘,或者500G硬盘,那么这些容量单位是如何计算和怎么计量的呢?
硬盘的容量大小是由: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决定的,具体计算公式:
容量=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
电脑中存储容量的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节,此外还有KB、MB、GB、TB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李哥提醒:注意的是,针对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厂商是按1000进制算的。即1G=1000M=1000__1000KB=1000__1000B,所以才会出现40GB的实际容量大概37GB左右。
硬盘分类
现在市面上硬盘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HHD):就是一直在使用的普通硬盘,由内部构成而得名,通过硬盘磁头改变极性方式进行读写操作。硬盘作为精密设备,要注意防摔防尘。
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是由固态存储芯片组成,但是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接口定义是和机械硬盘统一的,所以才被广泛应用。
HHD和SSD的优缺点:
1、由于固态硬盘内部不像机械硬盘内部有机械零部件,只是用闪存颗粒组成,所以在防摔防震方面优于机械硬盘。
2、数据存储速度方面,固态硬盘是机械硬盘速度的2倍多。
3、功耗方面,固态硬盘要低于机械硬盘。
4、容量方面,机械硬盘容量可选范围优于固态硬盘。
5、噪音方面,固态硬盘正是由于没有机械部件,所以发热量小,无风扇和机械马达,噪音值零分贝,优于机械硬盘。
6、价格方面,机械硬盘价格优于固态盘。所以现在我们在组装电脑的时候,安装一块固态硬盘和一块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用于安装系统,机械硬盘用于存储文件。
7、寿命方面,由于内部部件的组成,固态硬盘的读写寿命要小于机械硬盘,所以使用寿命方面,机械硬盘优于固态硬盘。
解析基础审计学中的实际案例分析 篇6
关键词:基础审计学 实际案例 教学意义 案例分析 案例应用
1.基础审计教学的实际案例应用
1.1实际案例分析在基础审计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基础审计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在基础审计教学中应用实际案例分析,能使学生将所学的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同时,实际案例教学法与社会的审计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分析,对社会审计实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实际案例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对于学校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极为关键。
1.2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的特点
在基础审计教学中应用实际案例分析,第一,实际案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综合性,大多数教学案例都是来自于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真实案例,或在真实案例基础上经过一定加工的适应教学目的的案例,因此,这些案例的客观性、综合性较为突出,对于学生的审计综合能力培养意义重大,能将基础审计学习的理论知识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二,实际案例可以是社会的真实案例、也可以是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加工,其来源广泛,反应的审计信息量大、信息开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对审计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学生对审计知识的应用和深入研究。第三,实际案例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要求,是针对于提高学生审计综合能力而设计、实施的教学手段。同时,实际案例还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审计发展观,对于深化审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运用等能力极为关键。
2.实际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2.1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应用分析
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的综合性是审计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表现。首先,基础审计教学的实际案例有很强的教学目的性,需针对基础审计教学目标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结合审计学理论知识及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进行分析、研讨,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审计实践能力。其次,基础审计教学应用中实际案例的选择要科学、合理。一方面,大案例与小案例结合教学。突出大案例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选择篇幅较长、影响较大、生动实用的案例;突出小案例的生动形象和较强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审计知识应用技巧。总之,在案例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审计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早期案例与近期案例相结合。对于早期的一些经典案例,一定要重视其在基础审计教学中作用的创新发挥,以当时的审计理论、实践为基础,结合审计学的发展,对早期案例进行深入的、创新的剖析,在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早期实际案例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同时,重视社会新型案例的加工与应用,使教学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发挥基础审计教学的实用性。此外,还要重视对审计学有深远影响的实际案例的应用,这些案例对社会审计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同时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教学应用条件较为成熟,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再次,注重实际案例分析的一般性和争议性研究,引导和启发学生参与实际案例的收集、分析、讲解等,使其在对案例一般性的认知中、对案例争议性的辩论研讨中最大限度的获得教学收益,提高自身的审计综合能力。
2.2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应用体会
基础审计教学中应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掌握三个关键环节。第一,重视课前的准备环节。一方面,教师对案例进行精心的挑选,并将实际案例整理成资料发放给学生,督促学生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重视案例中审计理论知识的相互结合、以案例为基础拓展审计知识外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应积极的进行准备,认真研读、讨论老师下发的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尽可能熟悉案例,将所学的审计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二,重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在基础审计教学课堂上针对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确保学生对实际案例的深入了解。其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案例与课本知识的联系进行充分的思考,并有足够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参与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再次,教师要积极的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通过适当的方式、合理的提问等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并要使学生明白实基础审计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鼓励同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寻找、总结审计学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审计学知识应用能力。第三,重视课后的归总、评讲。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分析的讲评、归总相当重要,是审计学知识深化和升华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对案例设计的难点、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审计知识,掌握审计实践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新颖观点给予肯定、认可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好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于综合性审计人才的需求。
3.结语
基础审计学的综合性决定了其知识结构的复杂性,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并将其理论知识渗透其中,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审计知识的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素养,为社会输送实践能力强、思维灵活,具有创新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的专业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天鹏,朱龚.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3(12):142-144.
[2]韦霞.审计教学案例选择与问题设计[J],财会通讯(上),2014(03):18-19.
[3]王旻,周在霞,姜汝川.利用案例教学法解决会计专业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253-253.
解析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 篇7
1 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现状
目前, 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虽然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岩土勘察工作还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水平不断的生生, 整体的岩土勘察工作技术和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发展环境下,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还需要应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提高, 以尽快解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评估, 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主要目的, 可以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中所获得的地质条件进行施工, 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更加符合工程的整体施工要求。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会受到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影响, 所以需要控制好工程的勘察质量。在岩土工程勘察的施工过程中, 具有不同的施工内容, 包括室内试验、现场钻探和现场取样等。岩土的勘察工程, 具有系统化的特点, 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工程施工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完成工程的现场勘测。只有保证勘探工作符合我国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才能保证勘探结果的质量, 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映, 合理的分析施工现场地质的不良作用等问题, 为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施工依据。
2 岩土勘察工程中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
2.1 重视野外岩土基础地质的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 实现对基础地质的勘察, 了解基础地质的相关资料是一项关键的准备工作。野外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 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了保证野外勘察工作的质量, 勘察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野外勘察资料重要性的认识, 以保证野外勘察工作的质量。工程勘察数据可以为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 才能保证施工设计的合理性, 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有效的避免工程施工的盲目性。而且, 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在一定程度有利于工程成本的管理, 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工程施工中, 重视对勘察资料的应用, 保证了施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降低了出现返工的概率。做好这些工作, 可以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保证岩土勘察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利于实现对后期勘探工作进度、质量和相关地质资料的全面了解。一般情况下, 岩土勘探工作的任务都比较重, 整体的勘探周期相对比较短。所以, 在实际的勘探工作中, 勘探工作人员需要重视的一项工作内容, 就是如何获取准确、全面的勘探资料。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探过程中, 勘探工作人员应该控制误判, 以保证整体的工程勘探质量。
野外勘探工作的实际勘探过程中, 对地层进行科学、详细的划分的时候, 主要的划分依据是勘探现场的特点和岩土的相应形状等因素。做好野外勘探工作, 是一项良好的基础工作, 有利于进行室内资料的整理和编录。如果野外勘探工作中, 作业的设备是多钻机, 在施工中主要的施工方式是集中勘探。另外, 施工人员应用的编录形式应该保持统一, 避免分层描述中的差异, 保证工程勘察工作中资料整理的顺利完成, 提高工作效率。
2.2 勘察工作的原位测试
在岩土工程进行原位测试的时候, 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保证测试过程的公正性, 做好定深。如果勘探地区具有较大的气温和低温温差的时候, 应该减少勘探指标的差距。在进行贯入试验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标准的测试位置, 保证孔深和杆长的校正, 并且对于基础地质中出现的自陷和自沉现象进行及时的控制, 以保证整体贯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岩土勘察工作中的碎石类土的采样工作中, 一定要避免出现因为泥浆循环而造成的颗粒冲失的问题, 检测碎石类土的夹层, 避免因为出现软弱的基层而导致岩土工程勘探资料不准的问题。相对来说, 碎石土的承载力比较好。但是, 碎石土的均匀性变化, 会造成地基的变形。在现代化的工程项目建筑过程中, 因为碎石土的局部问题, 同样会出现建筑的不均匀状况, 而导致建筑出现变形的问题。连续贯入的应用过程中, 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碎石土的软弱夹层、均匀性和密实程度等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准确的判断。
2.3 岩土工程的室内测试
室内测试是岩土工程勘探中的影响重要内容, 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 必须注意对岩土样品送达时间的准确控制, 保证可以及时对岩土进行测试。在进行实验的时候, 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 以保证实验的规范性。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 测试饱和土的过程中, 应该保证饱和时间。在室内测试试验中, 需要控制岩土勘察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保证现场和测试情况的协调性, 有效避免工程成本的增加。保证室内测试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提高实验工作的准确性和正规性, 才能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的质量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岩土工程的勘测工作中, 实现对基础地质的勘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目前我国岩土工程的勘测现状, 从不同的方面保证基础地质科学的勘测质量, 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促进我国勘测工程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 逐步实现了与世界岩土勘察技术接轨, 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岩土工程勘测技术的发展和对岩土勘察工程中基础地质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现状并对岩土勘察工程中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见解
关键词:岩土,勘察工程,基础地质
参考文献
[1]宋双贝.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1 (12) :131—131.
冻结围护锚碇基础冻结壁变形解析 篇8
冻结技术源于天然冻结现象, 1862年英国的威尔士的建筑基础施工中首次成功使用人工制冷加固土壤。1880年德国工程师F.H.Poetch提出人工冻结法原理, 并于1883年在德国阿尔巴里煤矿中采用冻结法建造井筒并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隧道、地铁、基坑、边坡、矿井及市政工程中, 成为岩土工程施工的重要方法之一[1,2,3]。我国冻结法应用也有五十多年的实践经验, 主要是用人工制冷技术暂时加固不稳定地层和隔绝地下水, 完成冻结立井工程、桥梁桩基工程及一些基坑隧道工程等[4,5,6,7,8,9]。
深基坑工程中, 围护结构体系的成败关系整个工程的命脉。冻结围护结构是一种新的基坑围护形式, 含水土层冻结后的人工冻土壁具有良好的挡土封水性能、墙体刚度和强度较原土层有很大的提高且质量易于控制。冻结法在交通市政建设领域的技术应用, 是一项新的技术探讨。本文通过冻结围护结构冻结壁的推导解析, 探讨冻结围护基坑的性状特征, 锚碇基础冻结围护基坑工程实例的现场应用, 证明了冻结技术的可靠性和优越性及其在大型桥梁施工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2 冻结围护结构性状特点
2.1 冻结围护结构特点
冻结围护结构的优点包括环保、封水可靠、可结合其他工法灵活使用控制、对工程事故处理和抢险速度迅捷。主要缺点是“冻胀融沉”需用相关技术解决、冻土墙在夏季需保温措施、地下水流速度过快时难于冻结、需要较大功率的电源。
2.2 冻结壁变形性状
竖向变形特点:冻土墙有一定刚性, 其变形主要受控于倾覆力矩;竖向位移场主要呈斜直线, 上部位移大, 下部位移小。横向变形特点:跨中位移最大, 向两侧逐渐减小, 在拐角处位移基本为零;水平位移场曲线从上向下逐渐平缓;整个墙体的变形呈曲面形状, 最大位移发生在墙跨中上端[1][3]。
冻土墙变形的影响受冻结温度、侧压力、跨度和基坑暴露时间的影响[10][11]。
3 冻结壁变形方程的解析
3.1 冻结壁变形方程
荷载作用下, 冻土作为弹塑性体, 其应力-应变过程包括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等阶段。设冻结壁长宽为a和b的矩形, 边界约束条件有:边y= (0, b) 为简支边, 弯矩为零;x= (0, a) 边界为衬砌支撑 (图1) 。记ω (x, y) 为其挠度, 则满足挠度变形的方程表达式为:
挠曲方程:undefined, 其中
简支边界: (y=0, y=b) :ω (x, 0) =ω (x, b) =0即 (ω) y=0= (ω) y=b=0
弯矩:undefined, 且 (My) y=0= (My) y=b=0, 等价为:undefined
其他边界 (x=0, x=a) :
undefined
, 和
undefined
且φ (0) =φ (b) =ψ (0) =ψ (b) =0
荷载:
undefined
上式中:D——弹性常数;q (x) ——荷载。
冻结壁弹性变形阶段的特性即求解上式解。
3.2 冻结壁变形方程的解析
将上述的挠度函数取为三角函数形式:undefined, 代入挠曲方程得:
undefined
将undefined展开成傅氏级数表达为:
undefined
代入式 (1) 挠曲方程解得:
undefined
上式的通解可解得:
undefined
则挠度函数为:
undefined
上式中:fn (x) 为方程的特解。
由undefined
可以取:undefined
当取n=2n+1时, undefined
令:
undefined
, 并且有:undefined和, undefined
代入式 (4) 则挠度函数可写成:
undefined
又因为: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则:undefined,
undefined
所以, 扰曲方程的特解为:undefined
一般解为:undefined
对上式一般解中代入边界条件:
undefined和undefined
再利用undefined在 (0, b) 上的正交性, 推导可得:
undefined
对上面各式进行傅立叶积分, 其中对于每一个自然数n, 系数Ci (n) , i=1, 2, 3, 4, 由以下方程组唯一确定:
undefined
对上述冻结壁变形方程解的讨论可发现荷载随深度线性增长, 但变形除线性增长外还呈指数增长趋势, 因此为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冻结壁的裸露深度不能过大, 应及时进行衬砌支撑, 且需充分掌握地基土层的特性[12]。
4 冻结围护工程应用
4.1 工程概况
某悬索桥锚碇基础工程, 基坑尺寸70.5m (L) ×52.5m (B) ×29m (H) , 采用含水地层冻结形成冻结帷幕墙体作为止水挡土结构, 以排桩及内支撑系统作为围护结构, 共同抵抗水土压力和冻胀力。基坑平面和剖面图详见下图2和图3所示[13]。锚碇基础的冻结围护方案解决了基坑围护结构的挡土和止水问题。
4.2 基坑冻结壁变形性状
基坑开挖后, 圈梁顶向坑内方向发生位移, 且随开挖的深入而加大, 坑外地表呈下沉趋势;立柱桩则在开挖前期, 由于坑内土体的卸载、坑底土回弹等原因隆起, 随着开挖的继续, 立柱桩又有所下沉;圈梁顶在土方开挖整体趋势是向坑内方向发生位移, 详见图4-6所示[14]。
从监测成果图可以看到, 与常规基坑不同, 冻结基坑围护结构所受的侧向力主要是冻胀力和水土压力, 冻胀力还无类似工程经验借鉴。由于冻胀, 基坑未开挖前排桩与土体已产生变形, 且在积极冻结期、围护冻结期、甚至停冻期冻胀一直在发展, 最大冻胀量超过300mm, 随深度呈上大下小的趋势, 且随着开挖深度的加深最大位移点不断下移。基坑开挖后, 圈梁顶向坑内方向发生位移, 且随开挖的深入而加大, 冻结墙施工过程最大变形140.76mm;地表变形沉降约8.6mm, 位置在距基坑边约10m处;围护结构长边与短边的最大水平向变形分别在长、短边中部深约16m处, 各为32.6mm与31.9mm。
5 结论
通过变形方程的解析推导, 探讨锚碇基础冻结围护冻土壁的变形性状, 结合工程实例的应用可以得到: (1) 建立可靠的计算分析和设计施工方法、减小冻结壁的裸露深度、及时施工衬砌支撑、充分掌握地基性质并辅以信息化监测指导施工, 是减小冻结壁变形、保证施工安全的必要措施; (2) 围护结构体系充分利用人工冻结壁良好封水性能, 辅以有效的控制手
段, 冻结壁变形和温度变化都可以控制在允许的安全范围, 工程的成功应用也表明冻结围护结构技术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3) 冻结壁厚度要合理控制, 且冻胀力对结构体系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不可忽视, 冻胀与土层埋深有关, 且随深度逐渐减小; (4) 地下水位较高, 地下水流速不大, 上覆表土层较厚, 利用冻结法穿越表土层, 施工特大型基坑工程在技术和经济效益上都是是可行的, 既可挡土又可止水,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本文通过冻结围护锚碇基础冻结壁变形方程的解析推导, 探讨冻结围护锚碇基础的工作特征等, 工程实例的成功应用表明冻结技术的可靠性和优越性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解析基础教育视野下的教育自觉 篇9
教育自觉是后继学者受费老“文化自觉”的启发而提出的, 如齐桓、李宝斌认为“教育自觉是活动主体积极主动的排除种种干扰, 克服种种困难, 朝着教育终极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的一种教育品质”, 邬志辉则认为“所谓的教育自觉是对中国教育传统、中国教育特色、中国教育问题的自知之明”, 其观点指出了教育主体应具有高度的教育认识, 同时也是对整个教育系统的前瞻性的期待。
而本文所说的教育自觉是受教育主体, 即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所应具有的自觉教育理念和自觉教育思维及其影响下具有自觉主动学习积极接受教育的习惯。这是一种没有外在驱动的接受教育的理念, 是受教育主体内心深处主动的、内在的渴求教育所应秉持的态度。
一、教育自觉的内涵
教育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活动, 是人们认识事物与创造事物的理论前提。受教育主体具有了自觉教育理念、教育思维就会主动的在其意识支配下接受教育和追求教育, 将教育的价值建立在践行教育活动的基础之上思考接受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来自受教育主体内心对教育的真正渴求是教育自觉产生和形成的本质条件, 教育自觉其实质就是自觉接受教育、主动学习的一种教育理念。因此, 教育自觉就具有以下特征:
1. 主体的教育意识。
主体的教育意识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赋予自己一种主体的地位, 把自己看作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动者, 使得接受教育具有自律性、自觉性, 不是他律的、被动的, 也不是外在压迫的、委派的, 而是自觉的、内在的、自主的, 是受教育主体主动接受教育意识的升华, 自己是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大受益者, 这也是教育自觉价值的最大实现。
2. 理性的教育态度。
理性的教育态度就是学生对于自己为什么接受教育以及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规划, 对怎样实现教育价值有一个前瞻性的预期, 对践行教育有一种能动的积极思维。这是受教育主体接受教育时必须思考的问题和保持接受教育持久性的前提。
3. 鲜活的教育体验。
教育自觉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接受教育的快乐和人生的价值所在”, 由此鲜活的教育体验就成为教育自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鲜活的教育体验就要求在教育活动中, 一是要体现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和价值的肯定;二是通过鲜活的课堂情境, 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三是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生活实践, 让学生得到教育的满足感和知识价值的实现感。
二、教育自觉的缺失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深刻的变化, 于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就成为当代教育的应有任务。而现实的状况却令人堪忧, 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基础教育, 这就需要找出影响教育自觉的因素, 从而更好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 功利价值主义的社会追求。
19世纪中叶, 斯宾塞批判了英国教育并提出“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斯宾塞认为教育可以为个人的幸福生活开启道路, 指出了教育的实际价值。杜威说:“教育不是唯一的工具, 但他是第一的工具, 首要的工具, 最审慎的工具。”杜威把教育作为培养人思维的工具, 即从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和人首要的生存本能的需求出发。而目前社会更多的是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 关注教育对个人的功利价值, 学生接受教育的本真目的失去了方向, 这样的价值取向又如何能引起学生对教育的认识和深思, 将接受教育作为自主自觉地行为呢?
2. 教师教学方式理念的片面理解。
当前学校提倡应用建构主义“科学探究”教学方式, 但问题在于教师片面的以为只要学生动起来, 课堂气氛活跃了, 就能启发学生心智, 学生就会自主学习, 自觉接受教育。殊不知,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互为创生、教育的过程。单纯的追求新颖的教学方式, 而对学生接受教育是否真正来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 发自内心的接受教育进行过考虑, 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外在的压迫下接受的教育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会长远的, 唯有来自学生内心对教育的渴望和兴趣才能产生永久的效果。
3. 学生对自身教育境遇的无自觉意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把人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而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介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儿童无忧无虑, 对未来没有太多的思考, 从而也不会自动自主的产生教育自觉意识。
三、教育自觉的路径择向
社会功利价值的追求赋予了教育更多的外在价值, 学校教师片面的教育理念抑制了学生的教育动力, 学生自身教育境遇的无自觉意识弱化了学生对教育的渴求, 这些土壤的缺失为教育自觉的路径就设定了障碍, 那就需要社会为其营造全面教育观念的氛围、教师应具有反思教育自觉的意识以及受教育主体自觉教育意识的觉醒。
1. 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念。
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念就要以教育的终极价值为起点,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社会常常以教育能为我们的生存带来的价值为接受前提, 从某种程度上讲, 这是对教育终极价值的曲解, 根本没有意识到教育的价值所在。教育的价值就在于让人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的人, 让人了解世间万物的生长和发展规律, 掌握生存的技能和具有创造潜力。社会应该转变对教育的功利价值的期待, 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念, 让教育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 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让他们感受接受教育的快乐, 从小就形成自觉主动的接受教育的观念, 培养教育自觉的思维, 自主达到社会对教育的价值要求。
2. 教师应具有反思教育的自觉意识。
要培育学生的教育自觉, 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首要的就必须具有教育自觉的意识, 首先体现在对培育学生教育自觉这一价值取向的自觉认同和自觉的实践上, 这就意味着教师会自觉的把培育学生的教育自觉作为自己的教学责任和教学的出发点。其次, 教师具有反思自己的教育自觉意识, 他就会自觉地对学生真实的课堂进行时刻的注意和观察, 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 全面理解新的教学方式, 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咀嚼消化, 合理使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 重新建构教育过程。
3. 受教育主体自觉教育意识的觉醒。
受教育主体自觉教育意识的觉醒, 这是基于对自身的生命理解和所处境况的觉知。他们认识到社会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有更多的责任和要完成的事情, 只有自己给予自己才是永恒的存在。他就会自觉地接受现在的教育, 提升自己的储备, 找准生命的重心以及教育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明确教育是构建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 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对接受教育进行自我监督, 保持教育自觉的积极态度, 避免接受教育中懈怠意识的出现, 养成教育自觉的习惯。
摘要:当经济全球化风靡整个世界时, “文化自觉”理念顺应挑战而提出, 教育自觉受其影响后继出现。如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大潮正在进行, 然而这一领域却出现了许多问题, 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因此, 应从教育自觉的高度来解析如何改善基础教育的发展境况。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主体,教育自觉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
[2]张晓东.课程文化自觉: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18) :16-18.
[3]齐桓, 李宝斌.教师教育在教育自觉中的超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基础解析 篇10
在经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 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已发展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通用商业语言, 其通用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已经整整走过了30年的历程。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 一个成熟的管理学科, 也必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在逻辑规律, 这种内在的逻辑规律就是会计的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实务的高度抽象和规律总结, 而会计基础理论又是推动和促进会计实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指南。本文拟对会计 (主要是财务会计, 下同) 的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进行解析, 也即是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学习体会。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 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其间的逻辑关系可如下所示: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就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目的, 或者说是会计所要完成的任务。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些相关的信息的总和我们称为财务报告, 即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特定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会计目标是会计所有活动的原始动因。目标 (目的) 不同决定了与活动相关过程的不同。会计目标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所变化, 会计活动就要根据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
三、会计基本假设
一般而言, 假设是对客观事物合乎情理的推断。假设对人们的活动是必要的, 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对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所作出的推断。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就是为了达到会计目标所要开展的会计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所以称为基本条件, 是说这些条件如不具备, 完成目标任务是不可能的。会计基本假设主要有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假定会计活动都必然是为某一特定主体进行的, 该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完全独立, 而且独立于业主之外。这一假设明确了会计活动的空间界限, 使得会计活动能在清晰的范围之内得以进行。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会按目前正常状况持续经营下去。这一假设使企业日常的会计确认、计量活动有了依据和基础。会计分期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将其持续经营的连续期间人为的划分为一段段较短的相等期间, 而按较短期间确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信息是准确的。这一假设为会计分期提供报告提供了依据, 进而为确立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货币计量假设认定采用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尺度是最准确的和最佳的选择。这一假设使会计活动有了统一的计量标准, 使得会计的具体对象可以相互之间互比, 使得会计报告能高度概括会计信息, 使得会计报告更便于理解。
四、会计程序
会计程序又称为会计核算基本规程或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是对会计过程环节的科学归纳。会计核算的方法通常被概括为:设置帐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其相互之间的构稽关系设置帐户是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基本起点, 也就是在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范围内进行更具体的归类。复式记账是把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到账簿中的具体方式。复式记账方法使得会计上的任何一笔业务都能在至少两个账户里进行登记, 使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被反映得更全面。会计必须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据作为记账的依据, 所以填制和审核凭证就成了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 也是会计核算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基本环节。账户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账簿, 账簿是会计信息的具体载体。账簿把反映在会计凭证中的经济业务更系统更规范地集中起来, 所以登记账簿也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成本是费用的对象化结果, 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成本计算是企业会计必须要涉及的内容, 自然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成本计算和填制审核凭证以及登记账簿存在交叉往复内容。会计信息首要的质量要求就是真实性, 所以财产清查就成了会计核算的必要环节和方法, 财产清查和填制审核凭证以及登记账簿也存在交叉往复内容。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就是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编制涉及较强的技术性, 所以编制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 也是会计一个循环过程的终点。
五、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
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就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核算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标准和规则, 又称为企业会计具体准则。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变迁, 其理念也在发生渐进的演变。在扩权让利阶段, 首先是为调动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 国家、企业与职工共同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利改税后企业全面转换经营机制, 逐渐摆脱了国家计划的桎梏, 成为经授权拥有法人财产权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决策主体与行为主体, 其称号也由“国营企业”改为了“国有企业”, 此时企业已经大大放松了“政治权力主导下的政绩理念”。再后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向现代公司制改革, 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并初步建构起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为基本框架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 由于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仍然处于绝对地控制公司的地位, 而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制度、合理的经营管理层激励与约束制度、职工持股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等产权制度安排还很不完善, 运作还很不协调, 因此, “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人本理念”并未真正确立, 仍然可以频繁地看到一种变异了的“政绩理念”的影子, 比如不少公司巨额投资于足球俱乐部等迎合上级政治或社会目标的项目。但是,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进入了更加深化的阶段。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将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相关安排;“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将大幅度地限制政府对个人、企业等微观主观进行干预的空间与力度, 将更清晰地界定公共权力与私有权利的边界;科学发展观的树立, 也利于增强政府对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公众利益予以关注与保护的意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及世界性的各种交往, 将使我国的社会伦理包括人权观念、政治文明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到来, 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然使企业进清晰地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买方市场的形成, 已经使众多企业认识到“顾客是上帝”不是虚言, 等等。所有这些, 都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 我国的社会, 包括现代企业将逐渐地确立起真正的“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罗伯特·L·海尔布伦纳.经济社会的形成[M].1962
[2]王跃武:国有企业定位探究[J].湖南财政与会计, 2000, (4)
基础解析 篇11
会计基础工作, 指的是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确定前提、提供条件、规范操作, 防错纠正的基础性工作。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会计薄记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编制和审核要求, 报送期限等;会计操作时间要求, 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会计电箅化的硬件和软件要求, 数据安全, 资料保管等;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会计人员配备和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岗位制建立和职责会计;有时还包括与会计工作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定额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指标确定与考核;计算机操作与管理等。
1.1 高校会计预算和决算的管理。
高校决算管理包括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其中财务报告又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高校财务报告对财务报表有着统一规范, 以资产负债表取代资金平衡表, 将拨人经费增减变动表、经费支出明细表、对外服务收支表等报表合并为收支情况表。分析和使用会计报表要想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 高校还必应编制有关附表及补充资料, 作为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和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的补充;高校财务分析突出了高校独立法人主体的地位, 体现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高校财务管理特点, 分析和测量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益, 从资金的使用和负债风险的角度, 全面分析了高校的资产、负债以及资金的可支配能力, 说明学校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大小, 为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财务资料。
1.2 高校收入管理。
高校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 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它收入等。高校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 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 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 各项收入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 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1.3 高校支出管理。
高校的支出按支出的不同经济性质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建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高校支出的管理须要:正确划分各类支出的界限, 加强各类支出的预算管理和控制, 严格执行国家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 加强管理, 优化支出结构,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重视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 实行收支匹配原则, 准确反映经营活动成果。
2 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缺少对会计工作的重视。
会计工作不过是记记帐、打打算盘、发发工资、办办报销。个人认识的偏差, 限制了会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也会削弱高校的财务管理。部分学校领导看不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知识培训, 降低了会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影响了学校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导致财务管理漏洞频现, 增加了财务工作的隐患。
2.2 高校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一些高校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练习, 分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表之间的对应关系;还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 但没有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 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更差。此外, 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 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 不认真执行制度, 贪图方便、简单, 敷衍了事, 降低工作标准, 使会计基础工作不能规范进行。
2.3 高校对会计工作的检查监督问题。
高校会计治理体制和制度并不健全, 虽有制度却有章不循、有令不行, 造成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有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 会计核算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财务制度是否健全, 几乎无人问津, 即使有人过问, 也只是停留在形式表层上, 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 有机构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 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3.1 提高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主要方面。作为会计人员, 思想素质主要表现为责任心, 业务素质则集中表现为业务行为能力。责任心和业务能力的统一, 构成了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只要注重对会计人员业务行为的正确引导, 才好促进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全面提高。财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要有会计、审计、金融投资、经济学、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的会计制度、金融体系、投资方式等也在不断地变革。所以财会人员还需不断加强学习, 努力更新知识, 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2 重视并支持高校会计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有序, 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及会计信息质量, 导致校领导最终决策判断。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要清晰地看到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给学校财务工作带来潜在的风险, 从而重视并支持会计工作, 加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尽力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和监督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和改善会计基础工作, 从而推动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3.3 强化高校会计内部监督工作。
针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的薄弱点, 高校会计监督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通过有效的会计监督, 达到加强财务治理, 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的严厉性和准确性, 将过去的事后制止转变为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的控制。在增强会计人员依法监督作用的同时, 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3.4 完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推广和日渐普及, 让会计基础工作朝着越来越规范的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会计账、证、表的规范处理和会计档案、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 在防范和制止舞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还能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让计人员可利用时间和精力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学习,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了电算化、网络化, 财政和审计监督部门可以从网络上实时了解各个单位的财务会计情况。从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和发展出发, 才能不断完善高校的会计基础工作。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既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还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解决高校中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问题, 对进一步做好高校会计工作具有着重要意义。伴随高校核算制度改变, 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成为高校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文对高校中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浅谈如何夯实会计基础工作[J].会计之友, 2005 (3) .[1]王丽萍.浅谈如何夯实会计基础工作[J].会计之友, 2005 (3) .
[2]吕永臣.论当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3 (7) .[2]吕永臣.论当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3 (7) .
[3]杨静媛.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浅析[J].财务与审计, 2008 (10) :34.[3]杨静媛.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浅析[J].财务与审计, 2008 (10) :34.
[4]敬采云, 仕宏.高等学校财务治理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4]敬采云, 仕宏.高等学校财务治理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基础解析】推荐阅读:
会计基础解析题11-06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05-08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考点解析09-23
(课程标准卷)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方案 滚动基础训练卷(13)(含解析) 理 新人教A版09-24
2017山西中考政治解析解析解析06-15
解析算法10-14
波谱解析10-14
域名解析10-17
解析方式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