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存量(精选12篇)
资金存量 篇1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是深化财政改革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和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的有效措施;是规范财政财务的需要,解决项目资金拨付进度慢,结余结转规模逐步扩大、资金沉淀大的问题;是执行各项制度的需要,集中财力支持解决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的需要,从源头上减少项目资金拉用、挪用现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各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现状
(1)资金专项使用特殊限制。尽管多数项目已完工,但审计没有进行审计验收,结余资金不能收回盘活使用;二是多数项目随意扩大,在项目建设时,大多数项目随意扩大,与申报时的资金需求增大,验收后大多数项目没有资金结余反而形成资金欠账;三是单位不理解,认为结余资金是单位的,财政不能收回盘活,抵触情绪较大。四是财政资金收回盘活后,资金又需通过财政国库授权支付,单位项目有部分又需跨年度结算,年度形成重复结余。
(2)财政报告制度单一。当下的财政报告制度模式依然比较单一,行政单位的许多资产、债务不能从财政报告中体现出来,在财政预算信息的发布形式方面,结构比较单一,资金流动的情况不清晰,十分模糊,漏洞比较多,这样,很多腐败的情况比较容易发生,各种贪污也不断出现。此外,编制的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二、提高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对策
(1)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的审批、备案和核准制度,对开立账户手续不全的,一律退回完善;对违规开立和多头开立银行账户的预算单位责令限期撤并,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预算单位,原则上不得新设实有资金账户,严格控制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规模。
另外对预算安排的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办理支付业务,严禁违规从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财政资金向本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上级主管单位及所属下级单位转拨;严禁使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外的单位其他账户资金垫付部门预算已安排的支出,切实加强对现金支出的管理,进一步压缩现金结算支付量,严控单位大额提现行为,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2)正确定位政府职能。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充分改善民生,为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中,应从社会成员享受“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基本公共服务入手,充分体现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大力释放创业创新的活力。实际上,目前我国民生改善,应要求政府部门遵循再分配政策,不断优化财政措施。总之,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合理定位以提高资金绩效这一问题的实质,正是在政府部门职能合理化取向下实施行政单位改革、财税改革和配套改革的制度创新问题。依托制度创新,才能如愿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提高财税体制改革的认识。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得改革发展大局保持稳定,行政单位不断地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动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从而使国家财政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到我国的经济体制中的时候,国务院、党中央为了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势头得到遏止,从而形成经济水平总体回升的形式,在财政方面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了财政职能的作用。但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财税体制还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和对待的,例如,财政部门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还存在不足,财政管理缺乏法治型,财政管理的绩效还有很大提升潜力,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完善,事权和财力没有相互对应,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整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躲不过深化财税体制的改革。在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时候,以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原则,不断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尽快使得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一套系统的、透明的、规范的体系,把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力相对应起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必须以现金流监控为切入点,以内部控制的方式,完善行政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有效规避风险,切实提升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一是以对行政单位资金的结算支付管理入手,将行政单位资金的集中结算制度加以完善并推广,加强行政单位对各项资金的集中管理能力,统一调配,充分发挥行政单位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监控、调剂和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并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的预算管理制度,保障行政单位资金的流动是合理、有序的。关于行政单位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很多行政单位早已建立,却一直缺乏完善和落实,因此,强调落到实处,是目前行政单位资金管理改进的重点内容。三是重视现金流在资金管理中的地位,现金流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对现金流的有效监控是行政单位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的核心。加强财务部门对现金流变化的分析和预测,加强对行政单位现金流的监测和控制,禁止作不在预算内的支出,是保障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另外,行政单位应不断完善预算体系,将各种预算有机结合在一起,对投向类似的资金应做好衔接。清理压缩行政单位资金种类,取消一般公共预算已保障、政策目标已实现的行政单位性资项目;对征收来源类似、使用方向类同的行政单位性资金分类合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方式,界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范围。规范各本预算间的调入方式。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推进重点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切实盘活存量资金。
(5)充分建立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主要对于未开工形成的项目,督促项目单位尽快开工;对于未验收的工程,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审核验收,对于资金已垫付未下达的指标,加快下达,对于按进度拨付的项目,加快财政存量资金的拨付使用。并及时跟踪监控财政存量资金情况,分析比较增减变化原因,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减少财政存量资金规模,避免形成新的结转结余,对支出进度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力的乡镇及部门及时通报,建立和完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长效机制。
综上,笔者对我国行政单位资金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了促进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分别从正确定位行政单位职能、提高财税体制改革的认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构建优秀的资金管理团队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说明,以期促进我国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志华.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盘活财政资金存量.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06).
[2].揭兵.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营管理者,2015(03).
资金存量 篇2
根据区财政局《关于开展 20xx 年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检查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即安排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对我局责任范围内 20xx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形成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局 20xx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的总体情况
20xx ,我区水利方面下达及使用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有 3 项,分别为强台风“尤特”救灾复产省级补助资金 20 万元、20xx 年白蚁防治及灌溉实验省级专项资金 7万元、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补助资金(第二批)174 万元,共计 197 万元。其中强台风“尤特”救灾复产省级补助资金 20 万元有 6 万元用于惠阳区沙田镇鹤山村下楼陂头重建工程、14 万元用于平潭镇坑塘口水库溢洪道维修加固工程;20xx 年白蚁防治及灌溉实验省级专项资金 7 万元全部用于惠阳区永良堤围 20xx 省级专项补助白蚁防治工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补助资金(第二批)174 万元全部用于我区 2008 年12 月底完成的水利体制改革中社保人员所欠保费的缴纳。
上述各专项资金的拨付及管理均采用国库集中支付,且严格执行资金审批拨付制度:施工单位申报→监理单位复核签证→项目法人审核→主管单位审核→区财政局审核后直接拨付合同单位,工程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区财政局全程监督资金运作,从而确保了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二、本次自查自纠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对于本次自查自纠工作,我局的主要做法有:一是领导重视,专门成立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纪检组长、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计财股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则由工程技术骨干人员和会计、财务人员组成。二是明确工作原则和分工。根据《通知》要求,局领导明确指示自查工作人员要如实、完整上报本单位自查工作情况,做到一查到底,不留死角;同时,为提高自查效率,要求工作人员合理分工,按时上报自查成果。三是落实责任到人。自查工作人员将自查工作的报告、报表完成后,由局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审核并签字,再报组长签字,确实把好自查成果质量关。
通过自查工作的主要做法,我局本次自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xx 我局所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较少,自查过程较简单,自查成果达到《通知》要求。
三、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意见和措施
经对我局责任范围内 20xx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的自查,各项目资金的拨付及管理均采用国库集中支付,且严格执行资金审批拨付制度,自查过程中无发现资金违法违规使用问题。
四、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及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虽然我局在此次自查工作中未发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违法违规问题,但通过开展自查工作,我局深深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我区水利工程实际,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及管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上级部门优化建设任务时间比较紧迫的水利项目的资金申请程序;二是建议上级部门考虑我区近年整治淡水河的资金压力,在专项资金安排上适当倾斜,以减轻我区财政压力;三是建议省级专项资金可以延期使用或转移使用,若工程因故变更或无法实施,导致资金有闲置现象,则可以申请转移至其他工程使用。
篇二
一、健全制度,形成财政资金管理长效机制
20xx 年市政府出台《滁州市市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定了财政资金的清理收回机制,凡《办法》中规定不再使用的资金一律收回总预算。市财政局积极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和市政府要求,制定了结转结余资金清理的实施方案,研究设计了滁州市直预算单位 20xx 年结转结余情况和清理处置情况统计表,建立了财政资金管理长效机制。
二、明确任务,全面准确摸清结转结余资金家底
市财政局要求清理工作做到“五结合”,即结转结余资金清理与规范会计核算相结合、与全面清理往来款项相结合、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与加强银行账户管理相结合、与厘清财政拨款(补助)结转结余和其他结转结余相结合,目前,我市预算单位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已收回资金 1.36 亿元,收回资金全部由预算统筹安排。
三、强化调度,切实提高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力度
深入到预算单位,积极宣传财政政策,使各预算单位积极配合清理工作。市财政局对清理工作采取预算单位自查和财政部门核查相结合,并对科室核查情况和进度实行周通报制度,截止目前,财政核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市直 205 个预算单位已全部核查完
毕,核查率达 100%。
四、规范管理,全面开展财政往来款清理
严格按照财政部和省厅规定,定期清理本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和财政暂付款、暂存款,20xx 年末市直结转结余资金较上年减少 15.2%,财政暂付款较上年减少 10%,财政暂存款余额较上年减少 37.5%,清理结果符合财政部规定和要求。20xx 年我们将继续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在 2013 年基础上压缩 15%,财政暂付款压缩 30%,财政暂存款只减不增。
篇三
为了贯彻落实全县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镇积极按照“摸清存量、分类处理;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管齐下、惩防并举”的原则,由财政分局精心组织、各站所通力配合,努力确保财政存量资金清查盘活高质量完成。
本次清查主要是对实有资金账户结转结余进行清理,按计划分 2013 、2014 两个时间段分别清理,并依据形成原因按收回、原用途留用、整合、上缴等不同的方式作出相应处理。
乡财政分局与各股站所密切协作,摸清底数,做好分类统计,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通过大家的日夜奋战,共同努力同时借助此次清查,使我镇的财务工作走向了规范,资金使用有了方向,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状况得到了明显提升。
存量资金如何在熊市实现双赢 篇3
保留存量资金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控制风险、保存实力;二是寻找机会、防守反击。若在大盘和个股持续下跌的熊市里,既能保住本金,又能逆市获利,让存量资金在熊市实现双赢,无疑将有助于投资者在充满变数的股市里牢牢把握住熊市操作的主动权。
存量资金双赢实例
随着股市持续两个多月的大幅调整以及操作难度的不断加大,不少投资者随之调整了操作思路和交易节奏。一方面,通过控制仓位,保留一定比例的存量资金来缓解股市下跌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减少交易数量、降低交易频率,尽力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带来的投资风险,这也是多数投资者应对熊市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本着这一原则,笔者近期也在控制好仓位的基础上减少了操作。在7月9~13日交易周里,只有2个交易日,动用部分存量资金,操作了3只股票。交易清单如下:
7月10日:买入中国北车1300股(3.68元),买入新疆城建4200股(5.40元),买入中铁二局5000股(6.16元)。操作前,账户里的存量资金余额为175310元。
7月11日:卖出中国北车1300股(3.76元),卖出新疆城建4200股(5.42元),卖出中铁二局5000股(6.48元)。操作后,账户里的存量资金余额为176947元。
从表面上看,上述交易似乎并无特别之处,既未追上涨停板,也未获得暴利,交易数量不多,价差收益也不大。但要是将操作结果与大盘和个股的1周走势联系起来即可发现,在当周,上证指数跌1.69%,超过7成股票下跌,近6成股票跑输指数的情况下,账户里的存量资金逆市获利1637元(对应涨幅0.93%,跑赢指数2.62个百分点),达到了存量资金在熊市实现双赢的目的。
存量资金的双赢路径
要让存量资金在熊市既保住本金,又逆市获利,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路径主要有2条。
保本路径
保本是确保存量资金双赢的基础,连本金都保不住,存量资金的双赢也就无从谈起。由于存量资金的功能体现在风控与逐利方面,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在熊市能有效保护本金,在牛市也会错失获利机会。存量资金的比例确定一定要适度。一般在指数处于相对高位时要提高存量资金的配置比例,在相对低位可减少配置。
在确保存量资金比例适度的同时,还要掌握存量资金的保护方法,常用的有4种。一是自控式保护,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操作计划和仓位控制原则进行操作,需要有较强的自控意识和自律能力。二是模拟式保护,通过模拟操作、以假代真,体验存量资金的保护过程和结果,适用于既想保护存量资金又想体验实际交易的投资者。三是迷你式保护,用占比极低的存量资金进行实际交易,无论盈亏对于存量资金的保护都不会产生大影响的保护方法,一般只动用不超过总额1/10的存量资金进行迷你交易。四是强制式保护,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预留的存量资金即使想用也用不了,从而达到强制保护的目的。如从证券账户转出存量资金到银行用于定期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或依然存放在证券账户内但专门用于打新等。只要一打新,这部分存量资金就会被锁上。但打新也有风险,须根据新股的定位和一段时间内新股的市场走势综合而定。相比之下,强制式保护是最简便也最有效的存量资金保护方法。
发酵路径
保本毕竟不是存量资金留用的终极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保本、发酵等环节,实现持续盈利,做大账户蛋糕。正确的发酵路径大体由以下3个方面组成。
品种和时机的选择 存量资金的发酵与其他操作方法一样欲速则不达,体现在品种选择方面,无须在2000多只股票里到处寻找,只需在之前关注过、操作过,最好是获利过,且股性较为熟悉的品种里筛选即可。在时机选择方面,既包括个股自身进出时机的选择,一般在相关股票调整时间较长、下跌幅度较大时介入,也包括整个大盘在时机上是否有利于仓位增减。一般情况下,在大盘经历较长时间或较大幅度调整后介入胜算较大,否则即使个股时机再好,也会因大盘不配合而导致操作失败。
数量和节奏的控制 在交易数量的确定上,无须追求买得最多,也没有必要非要凑个整数,只需按照传统的交易习惯委托交易即可,如此操作成功的概率反而更大。譬如,笔者交易的中国北车1300股、新疆城建4200股、中铁二局5000股等,这些数量的确定都是根据之前卖出时的数量和平时的交易习惯确定的;在交易节奏的控制方面,一般须急跌时买,上冲时卖,有机会就做,无机会就放。
预期和心态的调整 在操作预期上,重在做好两手准备。交易前,就应对操作后的股价涨跌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利用存量资金买入股票后,股价若涨了,就按计划卖出。若跌了,则跟之前的卖出比,在筹码不变的同时,账户资金实际上已经多了出来,只需安心持股、耐心等待即可。交易后,无论股价涨跌,同样要理性面对。譬如,卖出的股票若股价出现上涨,就跟当时没有买入比,实际上已经获利,取得了额外收益。若股价下跌,则视为再次买入的良机,以便进行二次发酵。
存量资金的双赢技巧
掌握存量资金的双赢路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对于不同投资者来说,能否真正实现双赢的关键取决于操作手法是否正确,技巧是否娴熟,特别是要做到以下3点。
变从众心理为逆向思维
由于股市投资包括存量资金的操作永远只有少数人获利,在多数情况下,赢的一方不会是从众者,而是那些善于独立分析、逆向思维的人。在利用存量资金买入股票时,尤其要做到人弃我捡,即当多数人不敢买股时买入股票,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胜算、赢多亏少。
从人弃我捡到人抢我给
买入股票时采取的是人弃我捡策略,卖出股票时正好相反,须采取人抢我给策略。当某一品种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出现价涨量增、众人争抢时,要舍得放弃、学会给予。一般情况下,在操作存量资金时,追求的不是赢利额度的多少,而是能否做到每次赢利、保持不败。所以,快进快出、有赚就走显得尤为重要。
要有所为先要有所不为
要处理好为和不为的关系。利用存量资金操作时讲究的是胜算,只有等胜算、把握较大时才适合短线操作,既不可在股价急涨时追入,也不可在股价起跌时买入,否则就会提高持股成本,增加获利难度。只有在相关股票尚未跌透时做到有所不为,耐心等待股价调整到位后再买入,才是正确的操作。衡量股价是否跌到位的标准,一般看股价是否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若是如此,再分批低吸,这样操作成功的概率相对比较高。一旦股价调整到位,买入机会来临,此时就应变心动为行动,千万不可犹豫不决。否则,极有可能错失良机、前功尽弃。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思考 篇4
2015年2月27日发布《关于盘活中央部门存量资金的通知》 (财预[2015]23号) 和《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 (财预[2015]15号) 文件。对如何盘活一般公共预算存量资金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存量资金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明确了结转结余资金的范围及清理措施, 规范了结转结余资金收回程序, 提出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报告制度和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2015年6月16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5]35号) 。文件指出, 将重点推进科技、教育、农业、节能环保、医疗卫生等重点科目资金的统筹, 既要统筹安排当年预算资金, 也要加快消化历年结转结余资金。
可以看出, 国家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上的决心和信心。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财政收入回归中低速增长, 刚性支出持续增长, 收支矛盾成为财政运行的突出问题。应对这一矛盾,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成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关于财政存量资金的界定
存量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 一般指系统在某一时点所保有的资金或货物数量, 与增量的概念相对应。财政存量资金, 是应对新形势下财政管理提出的新概念。从存量资金的存放状态上讲, 指某一时点反映在国库存款、财政专户存款、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等相关科目存放的财政性货币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沉淀资金和结余结转资金。其中, 国库存款主要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等三套预算的结余和结转资金, 以及安排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财政专户资金, 主要是在财政专户管理核算的代缴国库单一账户的非税收入、教育收费、代管预算单位资金、偿债准备金等, 还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国外政府贷赠款等。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资金, 主要是按财政国库要求暂时保留的只出不进账户核算的结转结余资金或往来资金等。
从财务管理角度, 政府与企业类似, 其运转必须保有适度的结存资金, 以满足公共服务投入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资需要。特别是各级政府在长期实践中坚持“收支平衡, 略有结余”的财政收支原则, 财政部门以及预算单位为了保证支付能力, 倾向于“年年有余”、“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日积月累下, 财政结转结余资金逐年攀升。
二、财政存量资金状况及原因分析
2015年7月28日, 财政部发布《关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情况的通报》 (财预[2015]140号) , 截至7月21日, 中央部门未按规定交回财政存量资金的依次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16.54亿元、新闻出版社广电总局2.47亿元、国资委2.46亿元、科技部0.58亿元、环保部0.16亿元、贸促会0.09亿元、妇联0.04亿元、中央统战部0.02亿
据笔者调查了解, 目前地方各级政府也存在大量的财政存量资金, 地方的财政存量资金主要存在于财政部门的财政专户上和部门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有资金账户和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往来资金账户上。形成如此大量的财政存量资金的主要原因有:
(一) 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产物。
预算作为公共财政的基石, 是一项慎重稳妥的决策行为。长期以来, 这种审慎主要体现在年初编制预算“留有余地”。从积极的一面看, 各级财政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理财思路, 在年初都预留了部门资金, 待党委政府明确支持方向后再集中拨付, 拨付前反应未结转结余资金。如年初准备出台提标政策, 相应预留较多资金。从不利的一面看, 很多资金在年初预算编制时没有足额编入预算, 执行中追加调整, 影响执行效率, 容易造成资金结转。
(二) 财政体制形成掣肘。
现行财政体制下,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 土地出让收入等实行宗地结算, 多跨年度, 造成收入缴库和资金拨付在年度时点上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财源结构单一, 承担本级政府的民生工程等诸多事权, 这种体制下, 省级预算安排时倾向于备足机动资金, 历年滚存结转结余较多。
(三) 预算单位管理不足。
预算单位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主体, 长期以来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争取、轻细化、重预算、轻绩效”理念。年初预算编制不够全面、细化;部分结转结余资金未足额编入预算;专项补助等二次分配资金较多, 多头管理, 审批低效;项目库管理不完善, 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 工程类项目进度偏慢。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财政支出进度。
(四) 项目管理客观要求。
一是基本建设类支出。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有关规定, 中央和地方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 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拨付, 且需要预留5%左右的资金待结算后拨付。受项目计划审批、工程概算调整等多种原因影响, 跨年度实施项目较多, 特别是, 项目分期实施, 但资金集中在当年预算安排, 影响了资金拨付进度;二是部分专项支出, 如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排污费等, 按照规定要列收列支、专款专用, 不能用于平衡一般预算, 部分专项收入年底超收, 又没有具体项目可以实施, 只能形成结转。
(五) 编制预算时不确定性较大。
地方政府性基金都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由于管理政策分散, 财政部门在年初很难准确预测各项收入规模, 倾向于保守测算, 年度执行后期形成的超收收入, 容易形成结转结余。特别是, 近年来土地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在年初难以准确编制收支预算, 项目资金到位率不高。执行中, 由于项目需要论证、审批等多个环节, 许多资金难以当年拨付。
(六) 预算到位率不高。
目前, 部门预算编制时间与部门工作计划拟定时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 每年的部门预算编制通常在上一年度的7~8月份启动, 而部门工作计划的拟定通常在每年年初。导致一些部门预算编制阶段无法将项目预算准确落实到具体项目和使用单位, 年初预算到位率低, 预算执行进度慢。
(七) 专项资金下达偏慢且管理存在漏洞。
受上级专项资金下达偏晚、项目资金分解进度慢等因素影响, 一些专项资金到四季度才安排给预算单位, 难以及时使用, 造成项目资金结转。同时, 一些专项多头管理, 项目单位针对同一项目反复向不同业务主管部门申报, 导致重复安排项目预算, 有些资金安排量超出实际需求, 造成资金沉淀。
(八) 总预算会计不记录机构层交易。
在现行“三分支”预算会计体系下, 总预算会计代表政府整体记录总量层次的拨款交易, 但不记录“机构层交易”;行政单位的财务交易 (与事项) 由行政单位会计记录, 交易的直接后果是:财政资金一旦通过拨款进入各支出单位账户后, 财政部门 (和其他核心部门) 就无力对财政资金的流动过程进行事前的有效监督。
三、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建议
(一) 严格预算支出核算, 减少新增存量产生。
加强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支出核算, 严格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预算支出核算。加强预算管理角度, 应当坚持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进行预算收支。新《预算法》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 各级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收付实现制。特定事项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有关情况, 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对于权责发生制核算也做了明确限制, 除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外, 一律不得按权责发生制列支, 严禁违规采取权责发生制列支, 严禁违规采取权责发生制方式虚列支出。利用严格支出, 禁止预算追加, 消化目前存量的基础上, 尽量杜绝新增存量的产生, 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 精细化编制年初预算, 提高预算执行率。
财政存量资金主要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沉淀资金和结余结转资金, 不管是沉淀在财政部门国库存款、财政专户资金, 还是存在各部门的资金, 大部分都是由于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造成的,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在各领域“沉睡”的问题, 就必须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
新《预算法》中规定,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 除本法另有规定外, 不列赤字。所以财政部门要充分贯彻新《预算法》精神, 认真做好收入预计, 根据收入数合理分配各项支出控制数;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需要认真编制部门预算;政府要严格执行杜绝预算追加, 倒逼预算编制精细化。
(三) 尽快改革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增强财政监督作用。
我国预算会计框架一直是按“组织类别”构造的, 不同类别的组织设计不同的预算会计分支, 对每个分支相应制定不同的会计制度, 设置不同的会计账户, 甚至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在这一框架下, 每个组织类别和项对应的预算会计分支都是“你记录‘你的交易’, 我记录‘我的交易’”, “‘你的记录’我不记录, ‘我的交易’你不记录”。这种基于组织类别构造预算会计框架的传统方法带来了严重的、难以克服的“信息障碍”。总预算会计记录的是拨款信息, 并且在多数情况下以拨款数计作支出数。这也就是大量财政专户沉淀资金产生的根源, 所以尽快改变总预算会计制度, 建立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会计科目记录相同交易, 总预算会计和机构会计形成总分类核算与明细分类核算的关系, 由于能够在广阔的宏观画面上提供所有支出单位微观层面的大量日常的财政交易信息, 总预算会计得以真正成为财政管理和支出控制的强有力工具。
(四) 盘活事业基金, 提高财政统筹力度。
加强事业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 改革专用基金管理方式, 盘活事业基金。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条规定, 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剩余部门作为使用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
资金存量 篇5
流通:=(AMOUNT / VOL);VAR1:=(C-REF(C,1))*流通;LLJX:=SMA(VAR1 ,9 , 1);DIFF :=(EMA(LLJX,12)2*STD(资金流量,20),LINETHICK1,COLORGREEN;} STICKLINE(资金存量>=REF(资金存量,1),资金存量 ,REF(资金存量,1),10 , 1),COLORFF00FF;STICKLINE(资金存量=REF(MID,1),MID ,REF(MID,1),10 ,1),COLORRED;STICKLINE(MID 【通达信】看长做短资金(资金流量、资金存量)-指标公式效果图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流程设计不科学 工作流程的设计要么过于重视安全,导致流程繁琐而遭到受众的抵触;要么过于考虑便捷,给将来埋下安全隐患。只有充分考虑各参与方(监管方、群众、中介、银行等)的需求,才能兼顾安全与效率,真正把好事办好。 2.监管收费依据不足 一些地方在流程设置中将监管定位为服务,收取服务费,但是否接受监管服务却不能选择。因此受到社会诟病,有强迫消费之嫌,从而给工作推广造成阻力。 3.群众认知度不够 群众不知道资金监管是什么,有何作用,怎么办理。不管流程有多合理,服务有多细致,如果宣传不到位,没人了解,资金监管这项工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广泛接受,从而造成工作中的“堵点”。 4.中介接受度不高 一是原本作为第三方收取买方的部分购房款,可以拿出去进行短期借贷,现在被杜绝了;二是增加了资金监管的工作量,但中介服务费并不增加;三是改变了以往的交易习惯,有一个学习、消化的过程。 二、应对办法 1.科学设计、人性操作 在流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很多同行的经验,同时也作了一定改进,以使之更本地化。一是改变了银行放款顺序。以前是“见证放款”,现在基于监管平台的政府信用,银行承诺“先款后证”。二是改变了办证程序。对进行资金监管的贷款业务,实行所有权转移登记和抵押权登记合并办理。三是优化了监管流程。监管结束,资金的划转由系统完成,尽量减少群众到现场办理的次数。 2.找准定位、立足服务 于上位法,资金监管没有强制性规定;于地方性立法,当时常州还未有地方立法权。我们多方比较,最终定位于“政府提供免费公共服务”。这一定位,有利于群众认可,也有利于工作推广。 3.多种途径、宣传引导 “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引导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尽快了解并最终接受这项工作,为此,我们拟定了宣传方案。一是在网络预热期主动联系网站发布“交易安全”话题的帖子,发起讨论并维护,进行铺垫性宣传。二是在新闻造势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联系各大媒体刊发新闻稿。免费服务+安全保障,使得我们在宣传之初就站在舆论高点,群众非常感兴趣,主动来电咨询何时正式开展这项工作。三是在上线宣传期通过新闻宣传、专项合作和微信推送的方式,重点讲清讲透办事流程、收件要件、办理网点、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结合上线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发布小提示指导群众顺利办事。四是在舆情维护期,指派专人负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积极应对、正确引导。上线一个多月,共发现两起舆情,均是跟资金监管有关的部门衔接问题,如银行办理网点、公积金放贷速度的问题,已及时回复、妥善处理。 4.培训监督,疏堵结合 对中介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既是我们的监管对象,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对于挪用客户购房款短期借贷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这也是我们实行资金监管的初衷;对于不熟悉新的交易习惯,增加工作量的问题,则通过会员单位座谈了解需求、邀请部分单位先期参与试运行、行业大规模培训等方式进行合理疏导。 三、实施效果 上线一个多月,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工作总体推进平稳,没有出现重大舆情,没有出现重大投诉,得到全市各主流媒体的一致肯定,已形成舆论共识。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梳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及时向群众发布提示,继续保持开明、透明的工作方式。 一、关于财政存量资金和盘活的思考 笔者认为,所谓财政存量资金应分为合理存量和不合理存量两个方面: (一)财政存量资金激活的范围和重点内容 财政存量资金激活的范围。 从目前来看财政存量资金的范围和内容还不太明确,笔者认为主要是指对一些闲置和沉淀不合理的财政性存量资金进行盘点和激活。 要激活不合理的财政存量资金首先要由有关部门牵头,对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不合理的财政性存量资金进行全面地摸底调查和盘点, 搞清各地不合理的财政存量资金的规模、大小和范围及内容, 分清哪些是需要激活的财政存量资金,然后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活不合理财政资金存量的制度和办法, 从而为激活财政存量资金使用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激活财政存量资金重点要放在不合理存量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把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账户上所有的资金均纳入激活的范围,笔者认为财政存量资金的激活范围和内容主要应放在各级财政部门的一些专项资金账户的沉淀资金和预算部门的大量结余资金上来,各级政府大财政的适量适度的预算结余资金不宜纳入其范围内。 (二)合理的财政存量资金 就是指为了保证下一个年度的年初或者某一时期财政预算支出等所留存的财政性资金。 从大财政的角度来说,以收定支、不能编制赤字预算、年度财政资金略有结余是基本的要求, 充分体现出了财政资金有适度结余存量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俗话说 “家有千贯,不能吃光喝干”,大家小家同理。 但这个存量的度要把握好,否则就是浪费,就会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不合理存量财政资金 就是指财政存量资金的存量不适度,大量的财政资金沉淀在财政部门和各级政府预算执行部门的账上。 说明该做的事没有做,该花的钱没花,表现出财政预算执行力度不够,财政资金效益不高。 所谓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正如专家所说的盘活存量的逻辑在于,一方面我们缺钱,但同时我们又有大量的资金趴在账上没动。 盘活主要是指要把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依然趴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用起来,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现实意义 (一)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是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的需要 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加快建设公共财政的客观需要。 目前许多地方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缺资金向金融部门贷款,由财政部门支付高额利息;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在财政专户上不能用或不敢用。 这些现象是不符合资本流动性原则的,实际上是一种资金的极大浪费,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因此,激活不合理的财政存量资金,将闲置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去, 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各级政府要把增量资金用好,更要把存量资金盘活。 ( 二) 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是稳增长、 调结构、 惠民生的需要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指出,要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不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对更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分配合理,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久前也提出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对于“盘活货币存量”和“盘活财政资金存量”,盘活了货币资金,使资金注入实体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带动财税增长;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把存量财政资金更好地用在调结构上,可以促进消费,为盘活货币资金创造条件。 (三)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是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的需要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已经告别了高增长时代,与此同时各级地方财政收入也相应降低了增速,因此,要解决各级政府经济建设日益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就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用起来,不能让它闲置,发挥出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益。 ( 四) 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是 “ 倒逼” 财政体制与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需要 通过对财政存量资金激活过程中发现在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上的不足和漏洞, 暴露出体制上的弊端。 从而促使各级政府加大对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力度,财政预算执行的制度建设,为《预算法》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可靠的现实依据。 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 三、各级政府形成财政存量资金过大的主要因素 从目前看,财政存量资金主要集中在各级财政专户和部分较大的预算部门, 内容上主要是各类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一)现行财政体制因素 一是上级财政资金指标下达迟缓。 下级财政收到资金的时间也晚,大量的专项资金指标到年底上级财政才下达本年度指标,拨付资金,等下级财政收到资金后实施项目的时间已过,各级财政在年终决算时只能将大量资金从财政总预算拨到财政专户和有关预算部门去,待下年度实施。 从财政总预算层面看预算执行较好,实际上大量资金只不过从总预算转移到了专户和部门, 本年度财政预算并未完全执行完毕,从而使各级财政专户和部门形成了大量的存量资金。 二是各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由于其资金性质所限,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安排使用, 只能按上级下达内容进行使用,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没有灵活性和主动性,只能在条件成熟时才能按上级要求实施, 从而使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账上,失去了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三是上级财政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较小,专项转移支付比例较大,致使地方政府为了得到上级支持想方设法争取项目,资金到位后又害怕犯挤占挪用之错误,不敢用,只能趴在账上等待时机,从而使部分专项资滞留在账面上,形成大量的存量资金,故而产生了矛盾的现实情况:一方面要搞建设、惠民生办事缺钱,另一面大量资金趴在账不能用或不敢用。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因素 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不细化,加之财政部门预算批复把关不到位,致使部分预算单位多编预算,财政多拨资金;二是部门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 部分预算部门年底预算指标结余隐藏在往来科目,年初不将上年结余纳入预算,形成了隐性的财政存量。 三是财政性资金存放银行的选择有一定的随意性,透明性不强,制约着财政性资金存款的绩效。 目前财政部门掌管的财政性资金存款,包括政府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 如社保) 两大部分, 不但存量大, 而且近年来增量也相当可观,要加强监督完善机制,提高使用效益。 四是部分预算执行部门报批预算时大方,花钱时“细心”,在年度预算执行时不按年度所批复预算内容进行, 而是把所谓省下的钱存起来,等待时机用做非预算支出,也是形成存量的一个因素。 四、审计和财政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主力军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笔者认为“激活”和“盘活”从字面的含义上说有一定区别,“激”字表现出在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过程中,执行制度要坚决,采取手段强硬,同时,要有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激励政策措施和办法。 本次会议上把激活财政存量资金和审计整改工作一并安排,是给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等部门下达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要激活就必须有特定的部门和与之配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来保障,因此,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发挥审计综合性高层次监督的作用,在激活财政存量资金中,当好“守门人”和“护航者” 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预决算审计。 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年度内进行的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本级政府大财政状况和各预算执行部门的财政性资金的存量进行全面彻底地了解,摸清家底,弄清本级财政存量资金的规模大小和内容,并向政府提出有关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同时对政府做出的决策进行监督执行,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审计监督要从微观着手,注重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违反《预算法》的问题;从宏观着眼,在审计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披露财政体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达到“倒逼”体制改革的目的。 (二)发挥好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管理和自身监督作用,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当好“管家婆”和“带头人”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编制及执行,在按《预算法》规定要求进行的同时,应结合本级政府实际情况,尽力解决和化解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缺资金,一方面大量专项资金存在财政专户上不能用的矛盾。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从总预算看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没有多少结余,而财政部门的各专户上却存有大量从历年滚存结余下来资金。 因此,财政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财政资金不合理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一是要对各专户的沉淀和滞留资金进行清理,弄清资金沉淀和滞留的原因和内容,将其激活,死钱变活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强化和细化部门预算,要对部门历年结余各类财政性资金进行清理,将其纳入年度预算,预算编制上要科学,要准确,防止“肥部门”有钱花不完,“瘦部门”无钱可花的现象发生。 对一些长期滞留部门账户的资金,财政部门要坚决收回预算,重新安排使用到该用的地方去。 三是强化预算执行, 要对年度已批复预算进行日常监督,该花的钱要坚决花出去,防止要钱时“狮子大张口”,花钱时又不按预算支出,该办的事不办,把省下的钱滞留在账户上,待机挪作他用;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能花,防止“移花接木”突击花钱、胡花乱用现象的发生。 四是从财政管理的角度,发现和揭示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注重从体制和制度的层面总结存在的问题,应主动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和反映,以便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俊峰.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财税,2005(5). 财政存量资金, 是指预算年度结束或项目建设周期结束后, 没有按预算要求使用或没有使用完, 仍然在账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主要包括社保资金、代缴的非税收入, 未使用的财政专户资金, 用权责发生制虚列支出的预算资金, 停留在预算单位账户上的部门预算安排的未使用、无法使用的部门预算资金和项目资金。近年来, 我国的财政存量资金规模惊人, 有权威部门测算2014年底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笔者审计过的某县自2011年以来的3年中, 各项财政存款余额也逐年攀升, 分别达12.5亿元、15亿元、16.3亿元, 分别占该县当年可用财力的52%、60%、60%, 这还不包括那些以各名目出借、暂付的资金、未使用的政府债务资金等。从存量资金的结构来看, 其中社保资金占财政性存款余额的40%左右, 其他60%的存款都属于可用资金。大量财政存量资金的存在不仅反映出我国预算管理中存在严重缺陷, 也不利于经济发展;不仅使财政宏观调控的杠杆失效, 也滋生了腐败, 威胁到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财政存量资金成因分析 (一) 预算缺乏刚性约束,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执行监管力度不强是产生大量存量资金的根本原因。 尽管老预算法和新修改的预算法对财政预算都有明确的规定, 但在现实中基层财政部门预算到位率低, 频繁追加预算指标现象很普遍, 财政预算年度内多次调整成为常态。这样不仅助长了权力的任性, 滋生了腐败, 还导致了突击花钱, 有钱无处花的怪相。另外, 有的地方财政部门在年初编制预算时, 既不围绕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也不参考历年资金使用情况,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开放性和精细化, 导致县直单位之间、乡镇之间贫富悬殊, 苦乐不均, 财权事权不能统一, 结果造成了浪费与资金积压共存。地方人大, 由于预算审核程序存在制度缺陷和缺少高层次财经人才, 预算审查往往流于形式。 (二) 财政管理缺乏主动性、科学性, 没有意识到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的重要性, 财政管理内控机制弱化, 国库集中支付比例低, 财政专户压而不缩, 是财政存量资金逐年增加的内在原因。 笔者在与某县财政部门领导长期接触中发现, 当地财政部门的许多同志缺乏现代财政观念, 抱残守缺。对中央政策不敏感, 对宏观经济大局看不清, 尤其在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情况下, 急需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拉动内需, 提高投资, 增强社会经济活力的时候, 个别财政领导却如同葛朗台一般吝啬。此外, 县级财政部门内控机制也逐步被弱化。以某县为例, 近年来该县财政支出与预算指标管理严重脱节, 先拨款后补指标或者无指标拨款现象时有发生, 个别年份无指标拨款达到该年度预算支出的1/3之多。与此同时, 国库集中支付的比例仅占当年财政支出不到20%, 大量的财政资金流进各股室的名目繁多的财政专户。尽管近几年在审计部门强力监督下, 要求依法依规清理财政专户, 但财政部门“暗渡陈仓”, 银行账户少了, 而财政专户一个不减, 专户存款增长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三) 由于金融系统的激烈竞争, 也助长财政存量资金的增加。 各个银行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吸收财政存款, 个别金融机构甚至不择手段对财政工作人员进行各种诱惑。 (四) 许多地方通过城投公司等地方融资平台获得的政府债务资金, 长期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 资金管理不透明、不科学、不高效, 也是形成财政存量资金的一种源泉。 (五) 监督乏力。 地方审计机关是财政资金的主要监管部门。而审计部门受现行管理体制约束, 在强势财政面前往往显得很弱势, 尽管审计人员尽职尽责, 每年投入大量的精力, 但许多问题在报告中很难得到反映, 揭示出来的问题也屡审屡犯, 整而不改, 无人问责。社会监督更显苍白, 财政业务很少公开, 即使公开公示的部分连专业人士都很难看懂, 何况毫无财经专业知识的公众, 即使有意见也缺乏有效沟通的渠道。 三、对策和建议 面对财政存量资金存在的严峻形势和财政审计中面临的种种挑战, 在当前中央大力反腐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财政存量资金管理的有利形势下, 若能做到如下几点, 定能找到提高财政存量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 严格执法, 敢于揭露, 以公开促问责。 严格比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和国办发[2014]70号文件及财政部财库[2014]175号文件等文件精神, 在审计过程中秉公执法。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明察秋毫, 要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 要运用丰富的审计经验, 查问题要稳、要精准、要有代表性。审计报告要敢于披露问题;要多方努力, 争取人大、政府等领导部门支持以加大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力度;同时应加大审计报告的公示力度, 审计报告向社会公示后, 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解读、解释审计报告, 对那些一向漠视、藐视审计监督的人和单位制造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对主要责任人, 督促有关部门强力问责。 (二) 地方审计机关管理体制亟须改革。 地方审计机关现行管理体制, 让地方审计机关尤其是县级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受到限制。人、财、事皆仰仗地方政府的审计部门, 在财大气粗的财政部门面前显得非常单薄, 而财政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的一个关键因素, 也与地方党政领导支持不给力有关。因此, 在当前情况下要想在最大的限度内, 解决包括盘活存量资金在内的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另外, 实行异地交叉审计也应该比现行的财政审计方式有效。 (三) 财政审计过程中要有的放矢, 抓住关键因素, 加强财政部门内控机制的自我管控作用。 一要加强指标控制, 指标应严格按照预算下达, 财政部门的职能部门一定要按指标指定用途使用资金;二要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力度, 财政支出都必须通过国库直接支付到用款单位, 不得向专户拨款 (中央政府有规定的除外) , 取消预算单位往来专户, 预算单位支出一律通过国库零余额账户核算;三要加强对非税收入直接缴库的监督, 督促财政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非税收入直接缴库的过渡安排;四要揭示并严厉问责通过虚列支出, 将国库资金转移到财政专户, 逃避预算监督的行为;五要通过多种审计方式加强对财政专户的清理, 加强对社保等专户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 定期对财政部门和有关预算单位的项目资金进行清理, 在盘活存量资金的同时, 也要加大对资金安全的监督。 (四) 积极向人大、政府献策, 提出监督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有效对策。 要建议人大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全过程监督。预算编制前要听证, 编制中要调研, 编制后要请专业人士把关审核, 审议中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进行深度地讨论修正;预算执行中, 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调整, 不得已要调整, 也要尽量减少调整次数和额度;事后监督, 对违反《预算法》等违法违规行为一定要监督政府严厉问责等。 建议地方政府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并积极发挥财政杠杆的牵引作用, 提高积极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拉动的贡献度;对于难以盘活的社保资金等存量资金, 在保值增值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杠杆作用, 通过存款银行将存量财政资金转化为投向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 摘要:本文从基层财政审计视角, 对财政存量资金进行剖析, 并就如何利用审计监督力量, 提高财政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财政存量资金,现状,成因,审计监督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同辉.财政存量资金再盘活.证券市场周刊, 2015.9. [2]李丽辉.让趴在账上的钱“醒”过来.人民日报, 2015.1.22. 一、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面临的难题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为了更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货币资金更加畅通流动, 更加积极有效的促进社会各项建设、刺激经济增长。但地方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时, 一方面面临着地方政府搞建设缺钱, 需要大量举债;另一方面, 有大量闲置的财政资金却无法使用, 出现这种尴尬的现象主要是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 受制度约束的影响 政府资金最重要的是安全性问题, 当前各项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更多的是强调资金使用的安全和规范, 对资金的使用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 留给地方可操作的空间十分有限。加之, 国家尚未出台针对盘活存量资金有关制度, 地方在开展此项工作上无法可依, 无据可循, 潜在的风险和隐患较大, 导致出现大量存量资金不能用也不敢用的局面。 (二) 受利益调整的影响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资金背后涉及的利益关系。盘活存量就必须触动部门既得利益, 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 特别是部门结余资金分布范围广, 涉及部门多, 部门之间、项目之间资金没有统筹使用, 一方面各类预算存在大量资金冗余, 另一方面政府或部门仍在增加负债, 造成了“大河无水小河满, 小河有水大河干”的尴尬现象。 (三) 受财政体制的影响 财政存量资金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和精细、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不够公开透明、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合理、专项转移支付比例过高、专项资金“好争取不好用”等问题, 都造成了资金的沉积, 如果不健全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 只对存量资金“疏”而不“理”, 难以达到我们预期成效。 二、财政存量资金形成的原因 财政存量资金, 主要是指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及时执行、依然“呆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有的是项目预算指标安排后, 不能按计划进行或没有被执行完毕而占用财政资金计划形成的结余指标。纵观财政资金“沉淀”的原因, 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 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不够 受当前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制约, 预算编制、执行不力。一是预算编制刚性不强。预算编制单位不能按照规定提出预算, 加之受行政干预或其它因素, 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批复把关不够科学、合理, 致使部分预算单位多编预算, 财政多拨资金。二是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在编制每年的部门预算时, 有的部门没有按规定将上年的专项结余编入下一年的预算, 财政预算安排也未考虑部门上年的专项结余, 这样导致专项结余不仅没有重新安排或收回, 反而逐渐增大。三是预算进度不够科学。一些预算安排的项目在财政资金拨付使用的时间安排上与实际不符, 获得财政拨款后却无法安排使用。 (二) 上级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多、到位时间晚、使用限制多 从各地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专项项目设置交叉重复, 分配制度不够合理, 资金投向较为分散, 重点不突出, 补助对象涉及各行业, 这就使得庞大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分散且额度不大, 真正想做项目的地方拿到资金后也难以启动项目, 那些不急切需要资金的地方获得资金后也只能闲置;而且, 上级财政到年底时才将本年度大量的专项资金指标下达并拨付, 等下级财政收到资金后实施项目的时间已过, 各级财政在年终决算时只能将大量资金从财政总预算拨到财政专户中和有关预算部门去, 待下年度实施, 从财政总预算层面看预算执行较好, 实际是大量资金只不过从总预算转移到了专户和部门。此外, 各项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由于其资金性质所限, 且要进行专项检查, 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安排使用, 只能按上级下达内容进行使用, 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没有灵活性和主动性, 只有在条件成熟时才能按上级所谓的要求实施, 从而使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账上, 失去了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三) 地方配套资金难到位 当前, 各级政府为了增加下级政府对于民生工程、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责任, 往往在分配下达支持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时, 明确需要地方政府进行配套比例。目前, 县乡两级财政财力比较困难, 配套的项目多了、资金量大了, 地方财政确实难以承担, 地方政府必须选择轻重缓急, 这就导致有的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 形成暂时的资金积淀。此外, 现在的项目资金只有项目建设资金, 没有前期费和项目管理费, 而往往实施或管理这些项目时, 需要管理费等, 比如, 检查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 需要请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安排车辆, 可是项目主管单位、部门, 没有这笔资金支出, 有的单位有这笔预算, 但也是限定额度, 在“八项规定”这个大环境和氛围下, 有的人是不敢多做事、多干事的, 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怕惹麻烦, 这也是导致项目不能及时实施、完成, 导致资金沉淀的一个因素。 (四) 财政专户资金监管不到位 财政部门除了以社保等名义开设财政专户外, 为了调节收入等也会开设部分财政专户, 而在财政性资金存放专业银行的选择上, 又有一定的随意性、不透明性, 更加制约着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地方财政专户资金滞存在国库之外, 不受上级国库监管, 更多受地方部门的控制, 导致专项资金沉淀, 有的甚至把专户的资金调出来进入国库, 进行“空转”, 虚增财政收入。 三、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几点建议 (一) 认真清理结转、结余资金 认真清理结余结转资金, 逐笔分析、查找原因、分类处理, 对预计当年能够执行完毕的结余结转项目, 督促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对执行进度缓慢、预计年底可能继续形成较多结转或结余资金的项目, 及时调整用于其他支出项目;对已清理出无法支出或已不需要支出的, 将资金收回总预算统筹安排。在清理一般公共预算结余资金时, 着重注意两点。一是2012年及以前年度结转 (不含权责发生制) 资金, 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 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统筹用于2015以后的预算编制。二是2013年结转的资金应当加快执行, 不需按用途使用的, 应按规定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二) 严格规范财政专户管理 各级财政除报同级政府审核、报上级财政部门批准保留的财政专户外, 其余财政专户应在规定时间内撤销。要严格执行财政专户开设核准程序, 各地财政一律不得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 开设其他财政专户的, 必须按照程序申报核准。严格财政专户资金管理, 除法律法规和上级财政部门另有规定外, 禁止将财政专户资金借出周转使用或转出专户进行保值增值, 已经出借或转出专户的资金要限期收回, 专户资金必须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清理撤销的财政专户中的资金, 要按规定并入其他财政专户分账核算或及时缴入国库。严禁违规将财政资金从国库转入财政专户并虚列支出, 或将财政资金支付到预算单位实有资金银行账户。 (三) 细化预算编制 要早编、细编项目支出预算, 切实将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 转移支付资金要分地区、分项目编制, 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力度, 切实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 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 并要求下级政府将其编入本级财政预算。 (四)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各级财政要及时批复部门预算, 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拨进度, 加快资金审核、及时下达用用款额度并办理资金支付。严格按照批复和下达的预算加快执行, 对不需要按原用途的财政资金, 允许地方政府按规定统一调剂使用, 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 不断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要进一步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工作, 减少预算执行中的二次分配规模。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公共财政预算的统筹安排使用力度, 在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内, 原则上优先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对收支预算金额较大的基金, 财政部门会同资金使用部门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及时下达基金预算和加快执行进度。对基金结转较多的预算单位, 通过约谈等措施, 分析查找原因, 提出解决措施。 (五) 清理财政暂存款和暂付款 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对财政暂存款和暂付款进行全面清理, 进一步清理规范财政借款, 抓紧向借款单位催款, 督促履行还款责任, 并严格杜绝违规新增财政对外借款的行为。全面清理权责发生制核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结余结转等有关情况, 该核销的按程序核销, 该收回的及时收回, 违规占用的及时清理, 合理调度国库资金, 保障各级各部门支出需求。 (六) 完善相关制度 5年多来, 天津的交易资金监管比例逐步攀升并维持在90%左右, 做到了应管尽管, 20家银行1400多个网点均能受理交易资金的存取业务, 得到群众普遍认可。本人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 就交易资金监管的几个难点问题作一探讨。 一、监管模式 除政府监管模式外, 目前我国还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监管模式, 其监管主体分别是商业银行和交易担保公司。这两种模式都基本符合建设部和央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 而且就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来说, 中介、金融机构通过契约式经营服务进行管理比政府设立监管部门直接参与资金结算要合理得多。但政府专门设立监管机构又具有极大的比较优势:一是政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其他机构无法比拟, 且非利益相关方, 公正公平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二是无偿监管, 交易双方无需支付服务成本, 而且由于主体的唯一性, 还可省却选择成本;三是有助于协调权属登记、经纪机构、商业银行等交易参与各方;四是可以设计最优最有效的监管体系, 保证资金安全;五是整合行政管理资源, 法定职责时限, 利于提高监管效率;六是此种模式的监管主体相当于负无限责任, 群众可以完全放心。 监管程序的设定要体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监管目的, 实现房屋所有权转移和交易资金流转的同步统一。成熟的监管程序可简略概括为:双方签约—买方交款—登记进件—转移登记—卖方收款。还要考虑买方需贷款的交易抵押登记程序的嵌入、贷款放入监管账户的银行操作规范的制定等诸多情况。在具体环节和操作岗位设置上要考虑流转顺畅和相互牵制。总之, 要体现安全、高效、便民的监管理念。 资金监管的网络化应用是取得预期监管效果的关键。监管网络系统的构建应基于较为完善统一的产权产籍网络系统, 实现与产权产籍系统、银行核心结算系统、公积金管理系统的互通互联, 信息的实时传输, 做到交易资金的动态划拨、实时冻结和税费缴交各环节紧密衔接。 二、监管范围 强制性监管是防范交易资金风险的唯一选择, 然而强制性监管会面临一些实际情况, 如父子之间的买卖, 买卖双方并没有真正的资金流转, 也不会有资金风险, 如果再行监管, 即形成为了监管而监管, 这就违背了监管的初衷。再如交易标的已设定抵押进行了贷款, 卖方无力偿贷, 转按揭无法操作, 交易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由买方先行为卖方偿贷才能使交易顺利进行, 若再对交易资金进行全额监管也是不现实的。上述情况需要我们在政策设计时区分具体情况和特定的交易对象, 制定免监管和部分监管的例外情形操作流程, 并严格执行。也就是说, 强制监管并不代表全部监管和全额监管。 三、监管资金停留期的利息与给付 既然是政府设立的监管机构理应无偿监管, 同时, 监管机构并非金融机构, 不应该向监管资金所有者支付利息。这都没有问题。问题是监管帐户开立在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会向监管机构支付利息, 这些利息是否该付给交易群众?监管机构属于非经营盈利机构, 具有公益性质, 因此利息所得应该给交易群众。这一补偿利得谁来分, 怎么分?一般情况下, 一次性付款交易的资金监管周期在20天左右, 有贷款交易的首付款监管期为40天左右, 贷款资金的监管期限会很短, 大致在5天左右, 但每笔交易具体情况银行并不掌握, 那么就只能由监管机构负责计算, 银行只管按信息指令结算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补偿利得该给买方还是卖方。理论上讲权属转移登记簿记载日之前的补偿利得应该给买方, 之后的给卖方。但具体操作相当于增加了一次付款, 而且买方还得开立收款账户, 成本过大, 况且若前置将卖方设定为抵押人, 登记簿记载日之前的贷款资金所应分得补偿利得不应属于买方。因此, 具体实践中应将补偿利得同房款一并付给卖方, 但应做到让买方知晓。还有就是解除交易的情形, 应将补偿利得连同房款一起退给买方。 四、司法查封 交易方涉讼涉案在资金监管实务中较为常见。对于公检法机关和银监部门对监管账户的查封冻结执法, 《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如此规定:若有关部门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进行冻结和扣划, 开户银行、房地产经纪机构或交易保证机构有义务出示证据以证明交易结算资金及其银行账户的性质。如果只是履行上述义务, 证明账户的性质, 将不会对执法机关的执行行为产生丝毫影响, 这样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账户冻结, 会使其他非涉案交易正常资金监管无法进行;资金扣划, 会使监管机构卷入交易双方复杂的权利关系和交易标的的权属纷争中去, 甚至可能形成无法解决的历史积案。账户冻结和资金扣划均不可取, 但协助执行是监管机构应尽的义务, 而且拒绝执行后果严重, 这就需要在与执法机关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技术操作解决这一问题。首先, 监管账户不能查封, 这是原则。对于卖方涉案的情形, 转移登记前可要求登记机构协助执行交易标的禁止转移, 转移登记后可对卖方收款账号做单项冻结, 许进不许出。对于买方涉案的情形, 转移登记前协调交易双方做解除处理, 监管资金退回买方账户, 司法机关做冻结, 转移登记后要求登记机构协助执行交易标的禁止转移。 五、风险防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的措施,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决定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部署对部门和地方开展督查,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会议认为,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竞争择优选择包括民营和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并依据绩效评价给予合理回报,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会议要求,一要简化审批,保障项目用地,支持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基金,用好税收优惠、奖励资金、转移支付等手段,多措并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二要鼓励项目运营主体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优势,支持社保和保险资金参与项目。三要建立公共服务价格和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坚持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公平负担,保证社会资本和公众共同受益。四要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与效率。 会议指出,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提速降费,既可改善人民生活,又能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为“互联网+”行动提供有力支撑,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培育发展新动能。会议确定,一是鼓励电信企业尽快发布提速降费方案计划,实施宽带免费提速,使城市平均宽带接入速率提升4096以上,降低资费水平,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服务。二是推进光纤到户和宽带乡村工程,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建设。今年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支持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用网络建设带动今年各类投资上万亿元。三是推进电信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年内宽带接入业务开放试点企业增加到100家以上。四是完善电信普遍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农村等基础薄弱区域宽带设施升级改造。推动市政公共设施和社区等向宽带建设通行提供便利。五是加强宽带接入服务和资费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虚假宣传、窃取用户流量等行为。让高速畅通、质优价廉的宽带网络服务创业创新和多彩生活。 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继续完善制度、简化程序,鼓励一次注册、自主分期发行;规范信息披露,支持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试点银行腾出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领域建设。 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推出的定向调控措施逐渐起效,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基本稳定,一些方面出现向好趋势,展现了巨大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为使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进一步见实效,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会议决定,对部门和地方开展重点督查,坚决打通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落实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开工、重大政策和改革尽快落地、重大民生任务尽快见效。通过抓典型、严问责,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一、地方财政存量资金的形成原因 当前,地方各级财政部门都存在一定的财政存量资金,这些资金形成已久,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财政体制机制上的客观原因,更有部门在预算执行环节上的滞后。 (一)地方财政收支规模迅速增长和进度的不匹配造成了财政资金结存规模较大 近十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科学调控下,地方政府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了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攀升。在财政收支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地方财政结存资金规模持续增长,这主要是由于预算安排的部分支出项目,由于实施较慢或跨年度实施,造成当年支出无法全部支付到位,形成了各级政府的财政结存资金,而且规模有持续增长之势。 (二)预算编制的细化程度不够,与执行环节脱节 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基层政府预算编制仍然不能全部细化到项目,造成年度预算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得不到保障,经人大批复的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预算执行慢,出现有项目无资金、有资金无项目等预算难执行现象。 (三)部分财政资金受特殊政策限制,造成资金沉淀较多 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为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行为,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对促进规范理财起到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超出预期的后果。在预算执行中部分项目由于项目实施条件不成熟,或原定项目已无实施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又不能由当地政府变更项目,造成专项资金长期结存在基层政府。另一方面,上级对部分专项资金规定了专户管理的要求,造成大量财政专项资金在基层政府的专户长期存放,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也不利于在年度决算中统筹反映一级政府的收支和结余状况。 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当前财政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再过度追求经济增速,而更注重经济增速适宜,经济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财政作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直接传导到财政运行态势,各级政府财政工作将面临着理财理念的转变。 理财理念的转变需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近两年来,全国财政系统从过去注重收入和支出规模的增长,向更加注重财政收入的质量和结构优化,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绩效导向和支出结构调整。特别是在预算法修改后,国务院就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出了总体思路,各级地方政府在预算管理上需要及时跟进。当前,用新的理财理念重新审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已成为当务之急。 财政收入规模增速放缓需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国财政收入延续增幅偏低态势;地方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与此同时,财政支出持续增长,保民生、促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压力较大,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控制政府债务风险需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14 年10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立足于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规定地方政府举债途径严格限制在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和专项债券融资。在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大,新举借债务难的情况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是缓解燃眉之急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盘活地方政府财政存量资金的主要措施 激活地方财政存量资金既要立足根本,从预算编制管理机制入手;又要立足当前,大力削减地方政府存量资金规模,遏制存量资金持续增长的态势。 (一)建立绩效预算管理机制 在地方财政部门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严格专项项目预算的事前论证工作,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贯彻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强化预算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的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对于已纳入预算的项目和进入项目库的具体项目,明确预算执行的时限和绩效目标。 (二)建立重大预算项目支出跨年度滚动预算 为保障重大财政支出项目的连续性,促进财政资金按需拨付,需要建立政府重大支出项目三年滚动预算编制机制。通过对本级政府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办法。对于编入滚动预算的项目,在预算执行中要优先予以保障,促进重大项目预算资金按进度正常执行,避免在年底大量结存。 (三)建立预算项目结存资金调剂机制 一方面要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结转资金,优先在下一年度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另一方面,要出台统筹结转资金使用的办法和措施。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预算编制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相结合的动态调控机制,对于本级预算部门长期结存的项目资金,可统筹用于部门新预算年度的项目支出,切实促进结转结余资金的盘活和统筹使用。 (四)加快年度财政预算执行进度 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上,健全预算管理机制是基础,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是减少财政资金存量的有效举措。在健全预算编制机制、细化项目预算的基础上,均衡预算执行进度已经成为必选之路。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财政系统,从上到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把年初预算确定的专项资金及早下达或拨付,基层政府财政部门才能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当年预算安排的项目才能实现当年实施、当年见效。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地方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庞大,且利用效率低下,未发挥出应有的效益,造成资金闲置。本文从地方财政存量资金的形成原因入手,进而探讨盘活地方财政存量资金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点措施,以盘活地方财政存量资金,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资金存量】推荐阅读: 开展资金监管 保障存量房交易资金安全10-18 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协议07-24 【股票指标公式下载】-【通达信】看长做短资金(资金流量、资金存量)10-21 盘活存量05-22 资本存量07-02 存量分析10-04 资源存量10-29 存量房10-21 增量和存量06-02 电信宽带存量07-06推进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顺利开展 篇6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之我见 篇7
县级财政存量资金审计监督建议 篇8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对策思考 篇9
存量房屋交易资金监管疑难探析 篇10
资金存量 篇11
盘活地方财政存量资金的途径探索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