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资源

2025-01-02

盘活存量资源(共8篇)

盘活存量资源 篇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有资产拥有量与日俱增, 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断增加, 通过盘活和运营部分资产形成的收益已成为政府非税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经营管理, 如何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如何确保国有资产收益的足额入库, 实现公共财政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宗旨, 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实践这一课题, 仙桃市以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35号、36号令和湖北省政府第233号令为契机, 以征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为重点,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在2009年资产收益征管工作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积极争取“政府令”, 着力开创征管新局面

要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征管工作, 必须在上级有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一部具有可操作性的市级法规作为执行依据。仙桃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部门为了争取市政府适时出台法令, 展开积极工作。

(1) 摸清家底打基础。2009年3月, 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近年来国有资产收益的情况展开了拉网式调查。调查发现, 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转为经营用房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培训中心、场所用于经营活动, 闲置的办公设施、事业设备时常租赁、出借等, 凡是能被市场主体利用的, 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 绝大多数获得了收益。全市283家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中有51家单位涉及近千个门栋出租出借, 4家单位的办公楼有10多个楼层整体出租, 还有5家单位的6个闲置办公场所在办招待所、培训中心、宾馆酒店等, 资产收益总额达380多万元, 但缴入市非税资金专户的资产收益总额仅200万元。将摸清的家底及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汇报, 得到了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下决心, 要求采取措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征管工作。

(2) 先进经验作借鉴。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 首先借鉴兄弟市的先进经验, 认真学习湖北省财政厅向全省推广的“宜都模式”。通过认真揣摩宜都市的先进做法, 认真结合仙桃市实际, 迅速拿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以仙桃市政府的名义发布,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征管的法规或法令的权威性。

(3) 反复斟酌定法令。为了出台我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征管的法令, 首先认真学习和领会财政部35号、36号令和省政府233号令精神, 在此基础上结合仙桃实际起草了《仙桃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收与使用管理办法》提交市政府进行审议, 并建议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发。市政府根据初稿, 要求市法制局对《办法》进行了反复论证, 其间数易其稿, 并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认真审议。2009年7月1日, 市长刘新池专门签署政府2号令, 《仙桃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收与使用管理办法》开始正式施行。市政府2号令明确了设在市财政局的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主管部门, 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范围、征管办法、“非转经”占用费征收比例、票据管理和资金的使用管理方法, 以及相关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市政府2号令的颁发, 开创了资产收益征管工作的新局面。

二、及时组建“新机构”, 着力建设征管强队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2号令精神, 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征管工作。按照高标准、高效益、强力量的原则, 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 仙桃市及时组建了市级征管机构。

(1) 高效率组建征管机构。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 2007年, 我市就拟定了组建“仙桃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的基本方案,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2008年, 我市迅速完成了核定编制、确定性质、组成人员、完善条件等一系列机构组建工作, 并正式挂牌开展工作。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 “仙桃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核定全额财政预算编制15人, 征管机构的及时组建, 为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 高标准建设征管队伍。仙桃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成立后, 为了从一开始就打造一支能够迅速掌握业务技能、扎实开展工作的征管队伍, 市财政局党委精心研究部署, 按照年轻化、知识化、素质化标准从局机关和局属单位抽调了精兵强将12人, 组建成这支队伍, 平均年龄35岁, 学历都是大专以上, 其中有党员11人, 是开展资产收益征管工作的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 高效益开展工作运营。为了实现机构运营的高效益, 简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事程序, 市财政局党委对征管机构的设置采取了“科办合一”管理体制。即市财政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和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合署办公, 两块牌子, 一套班子。既履行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职能, 又履行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监缴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管理职能。这种管理模式, 既节约了财政预算支出,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全面交流“新信息”, 着力营造征管好氛围

开展国有资产收益征管工作, 离不开对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及时了解和掌握, 离不开社会对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的监督, 离不开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力支持。在信息社会的今天, 主要依赖于全面交流的各类信息资源来营造政府国有资产收益征管的良好氛围。

(1) 以“两个平台”为支撑, 全面掌握资产信息。利用现有资源, 充分用好“两个平台”。一是以“仙桃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为平台, 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办法, 还通过“仙桃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上传资产管理的合同示范文本、事项办理程序、审批通知等;二是以全省“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网络”为平台, 锁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 实施网上跟踪管理。“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建立后, 积极与市直各单位密切联系, 要求各单位尽快与“平台”联网, 并开展网上资产管理的系列工作。目前, 全市90%以上的行政事业单位已与“平台”联网运行, 各单位的资产运营及收益情况在网上一目了然。还通过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互动和交流, 宣传有关资产管理知识, 发布资产管理动态信息, 充分运用网络信息的交流, 为资产管理营造了较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2) 以新闻媒体为依托, 大力宣传征管政策。为了尽快打开资产收益征管工作的新局面, 以新闻媒体为依托, 大力宣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的重要性, 一是在《仙桃日报》上开辟专栏全文刊登市政府2号令;二是利用媒体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知识问答;三是在报纸电台上连续组织国有资产收益征管的新闻报道。通过发挥本市主要新闻媒体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3) 以主管单位为纽带, 合理搭建沟通桥梁。全市纳入资产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有283家之多, 仅仅依靠“征管办”十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征管体系。以全市各几十个行政事业主管部门为纽带, 切实发挥主管部门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及时与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由主管部门参与管理本系统的收益征收, 并按年度直接向“征管办”申报缴纳, 通过各主管部门的参与, 在征管上实现了与所有资产收益单位的合理对接, 建立了合理的资产收益征管体系。

四、全力打造“新环境”, 着力实现征管高收益

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收益征管, 工作难度和压力非常大, 要打破部门利益保护观念, 得到各个被征管单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依法施行科学、规范、文明、和谐的征管, 树立财政在国有资产征管中的良好形象非常重要。

(1) 推行“三个统一”, 规范征管工作。摒弃以前的一些弊端, 以“三个统一”为手段实行收益征管, 用规范的征管流程实现足额征收。一是统一合同。专门聘请专业律师进行论证后, 统一制定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租赁合同, 对已经到期的租赁单位, 重新签订合同时, 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租赁合同, 要求正在使用旧合同的单位一律更换新合同。对所有合同文本统一后, 实行统一编号管理, 纳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全面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租赁行为。二是统一票据。过去, 全市各单位收取资产收益租金或管理费时, 使用的是与其他非税收入一样的票据, 存在资产收益数额与其他非税收入难以划分核定、收益不全额缴入专户甚至不缴专户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 2009年以前, 在省财政厅尚未统一下发资产收益票据的情况下, 结合实际, 与市非税收入管理局协商, 由资产收益征管办统一领取非税收入票据加盖“行政事业资产收益专用”章后发放到相关单位, 以票控费, 从源头上堵塞了漏洞。截至2009年12月份,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有偿使用收益就缴入专户358.2万元, 占应缴专户收入的95%。三是统一账户。以前资产收益与其他非税收入共用一个账户, 给资产收益的核算管理带来不便, 经与市局国库科协商后, 专门设立“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财政专户”, 用于汇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收益,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2) 强化多种措施, 确保征管到位。在征收管理上, 将国有资产“非转经”占用费征收工作常态化, 将以前的年度征收为转换为日常征管, 做到单位出租出借一家, 就征收管理一家, 严格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全额缴入财政专户, 做到资产收益应缴尽缴, 不留死角;在征收方法上, 将全办人员做出具体分工, 按照行政事业系统分片包点征收, 职责到人;在征收流程上, 严格按照核定——通知——监督入专户的流程办理。采用实地调查, 查账表, 看合同的方式认定出租出借收益, 核定占用费金额, 再通知催缴。以合同出租出借金额和账面核实金额为基数, 严格按照市政府2号令规定的收缴比例征缴入库。对于故意拖欠, 弄虚作假, 拒不缴纳的单位, 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 实行国库扣缴, 确保“非转经”占用费的应收尽收, 应缴尽缴。

(3) 采取多种手段, 堵塞征管漏洞。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确保足额征缴, 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堵塞漏洞。一是评估定价。聘请评估机构进行市场评估, 以中介机构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国有资产收益基准价;二是实地调查、市场对比。对一些利用“鸳鸯合同”瞒报国有资产收益的单位, 采取市场调查的方式核定资产出租出借的实际价格, 按照市场通用标准据实征收。在2009年底的一次实地调查中, 某单位在市区中心地段的7间门栋, 合同出租价为每间5000元/年, 但到相邻的门面调查时, 相邻门面的年租金已达万元以上, 便迅速责成该单位整改租价, 于合同到期后将7间门栋实行公开拍租;三是查账征收。对于一些把握不准的收益, 联合财政监督、监察等部门直接到单位检查账务情况, 根据账面收入据实征收。如一单位有11间门栋, 合同金额低至800~1000元/年, 完全与仙桃市城区门栋租金水平不一致, 到承租户调查发现, 承租户所交金额远高于合同金额, 通过查账发现, 该单位只把合同金额缴入专户, 其余租金挪作他用, 将此行为上报有关部门进行了处理。多种手段的实施, 有效地堵塞了资产收益流失的漏洞。2009年,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缴入专户358.2万元, 比2008年增长7700..55%%, 全年征收非转经占用费46.2万元, 比2008年增长53%,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范小冲 忙着盘活存量 篇2

这可忙坏了阳光100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和李亚鹏等人开会讨论项目的下一步运作,接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媒体采访。

但再忙,范小冲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即使彼时没有时间接受采访,也会在下午6点会议结束后,给记者打来电话,就“转型、与明星的合作”等话题,侃侃而谈。

携手毛大庆打造中国版WeWork

范小冲在阳光100工作了十余年,从最早阳光100创建,他就在这里,以前参加活动见到他时,大部分时候总穿着一套灰色或者黑色西装,整洁利落地透出儒雅、睿智的气质。

殊不知,范小冲和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是大学室友,范小冲曾调侃说:“因为同学之间的信任感,从被易总拉下海就一直做到现在,正好也赶上了中国的城市化,房地产是一个很好的行业”。

阳光100也是房地产最早的先行者,但这次转型,似乎来得更猛烈些。其开始释放转型信号源于6月2日牵手毛大庆的发布会。优客工场与阳光100成立合资公司,8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空间由优客工场独立运营,阳光100获得租金和股权收益。

谈及此次合作,范小冲显然很满意:“优客工场在北京CBD,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非常适合成为创业团队上市前最后路演的准备基地。我们更看重的是长期合作的前景、盘活剩余资产的价值和提升阳光100品牌的意义。”

易小迪、范小冲都是毛大庆房地产圈里20年的老朋友。得知毛大庆创业,还在丽江考察的范小冲立刻发微信给毛大庆称,北京阳光100写字楼负一层有8000平方米的闲置空间,是否有兴趣合作?而此时,公司原本打算自己装修运营并在多个城市试推,当听闻毛大庆离职创业的消息后,因为看好毛大庆的创业方向和背后的创投,决定放弃“凤凰社”计划,转而与优客工场合作经营。之后,公司将空间原计划全部推翻,配合毛大庆打造“阳光100·优客工场”。

对于毛大庆“将名气杠杆运用到最大化”的属性,范小冲也是深有体会。其对记者坦言,“毕竟毛大庆有更大的影响力,他的平台更大,比我们自己做更好。不论住宅、商业,现在都涌现出越来越多新的需求,客户不仅需要房子,也需要平台,在这里成长、成功。我们一直在寻求新方法,不仅能盘活存量的资产,又能走出成功的商业模式。”

据悉,阳光100·优客工场计划在8月份开业,包含影视、传媒等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是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

“与李亚鹏合作是强强联合”

与毛大庆的发布会结束一个星期后,6月10日,阳光100公告宣布,拟以1.938亿元收购云南丽江雪山艺术小镇项目51%股权。这则消息带动地产圈和娱乐圈一阵喧嚣,原因便在于,上述项目是昔日娱乐明星李亚鹏唯一开发的地产项目。

资料显示,该项目位于丽江市束河古镇,总占地面积达408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5亿元。据悉,项目分为3个产品板块,包括了雪山书院酒店、雪山大宅(别墅)、亚洲青年艺术现场(院落商业及住宅、公寓)。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中书控股董事长李亚鹏唯一开发的地产项目。项目地块于2009年取得、2012年交地,土地资金总计1.6亿元。项目已于2014年6月开盘,其中公寓有50-100平方米的产品,均价1.8万元/平方米;院落式商铺面积在190-370平方米不等,均价2.2万元/平方米。

据此前赢商网的报道,雪山艺术小镇项目一期共130多套别墅,到去年底只售出30%,商业院落售出十多套。

但作为买方,范小冲则显得信心满满,“我们是强强联合。李亚鹏的本行应该是搞文化植入,而不是房地产开发,他的精力也顾不上来,所以我们将会全面接手项目的运营和销售,李亚鹏先生为阳光100旗下地产项目提供文化内容的增值服务。”

根据披露,李亚鹏一直想将该项目打造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旅游地产类项目。范小冲表示,丽江这两年的旅游市场较之以前有了变化,这里的旅游资源、气候资源、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许多文艺界人士的理想目的地。“但简单的产权别墅仅是初级度假产品,没人愿意买。所以我们不光是盖房子,同时还要有文化和服务的植入。”

雪山艺术小镇易手之后将如何打造?“现在开发权和主导权给了我们,我们将和束河古镇结合在一起,既服务游客,也服务商家,并满足实际招商需求。预计未来将打造成一个阳光100街区综合体项目,并伴有文化商业街区的特点。”范小冲说,和李亚鹏先生开过几次会议讨论了项目的具体销售节奏,其它的都还在讨论中。

追溯起来,这并不是阳光100首次进入旅游地产领域。早在十多年前,该公司便开发了在广西桂林阳朔项目中的商业街区——西街广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是3万平方米,于2004年开工、2007年全部完工,是集酒店、客栈、旅游商业步行街、酒吧及商务中心等于一体的多业态商业组合。

截至目前,阳光100已拥有阳朔西街,以及后来的平乐原味漓江项目、柳州窑埠TOWN项目等多个旅游地产项目。

“李亚鹏虽然名气很大,但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很好沟通。除了丽江项目外,未来还会在山东、广西等项目展开合作。”范小冲表示。

不一样的轻资产转型

这两件看似没有关联的事件,其实背后都是阳光100正在谋划的一场大变革——转型。

“房地产市场已经从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产能过剩,这是一个大趋势。”范小冲说,我们必须提早转型。未来最大的机会不再是房地产增量的发展,而是如何盘活存量。而阳光100的轻资产模式正是要盘活这些存量的资产。

这也就不难理解阳光100与李亚鹏、毛大庆的合作,由开发大型城市综合体转向街区综合体,开放的街区、三四层的小楼,销售周期也在缩短,投资回报快,相对毛利也较高,不会占有很多资金。而面向体验、社交和创业的优客工场,本身这种开发模式就是新经济下的轻资产模式。

nlc202309020723

不同于其他轻资产公司用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阳光100是用自己的钱干别人的事。阳光100团队接手操盘后,先自己拿出一笔钱来启动项目的运营,等到项目打开销路进入良性循环后,阳光100有购买该项目一定比例股权的权利,为保障交易对手的利益,阳光100享受劣后级收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完全盘活,阳光100也承担一定的风险和后果。

这一合作模式将协助阳光100以最低的资金成本快速进入核心城市,参与优质地产项目,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优势的影响力最大化,实现主力产品——街区综合体和“凤凰社”的快速发展和公司整体经营规模的大幅提升。

更进一步的是,阳光100与光大安石、中信国安基金这些财团结成了同盟。

6月12日,阳光100中国公告称,以每股3.4元配售最多3.75亿股新股,较停牌前折让约16.67%,占扩大后股本约15.79%。配售股份中的2.14亿股由光大控股旗下光大安石团队牵头的投资财团认购,持股9.03%,该投资财团也由此成为阳光100第二大股东。

同时,阳光100还与光大安石签订一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全面深入合作,充分结合公司的房产销售能力以及街区商业运营能力和光大安石在地产、金融等领域的资源优势。

具体合作包括光大安石将协助阳光100在未来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业务规模以及资本回报率。另外,光大安石将给阳光100在未来项目层面的合作中安排提供约5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融资,并以股权及债权模式投资公司项目,支持阳光100主力产品如商业街区、凤凰社等进一步快速发展。

“50亿元的融资可能会做100个项目,或者是50个项目,参小股,去操盘。例如我们投2亿元,促进物业升值,获得8亿-10亿元的收益,我们就可以获得收益部分的50%。”在6月15日举行的阳光100与光大安石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易小迪说道。

转型的两类产品

在高库存同质化的今天,寻求合作的项目很多,范小冲并非来者不拒,他说:“阳光100现在主要接的是符合自身产品能力的两大类项目:一个是街区综合体项目,另一个是是凤凰社+阿尔勒小镇模式项目,阳光100擅长的青年白领时尚社区。而且还要看双方合作的价值观、合作理念都要合得来。”

租售结合的“街区综合体”是阳光100近些年转型后的主力产品。在少量持有,主导经营,做大做实服务配套的情况下,依靠溢价销售回款支持自身持续发展。

在上市前,阳光100便开始明确以“街区综合体”来概括其商业地产模式,并以主打街区综合体的概念在2014年初实现港股IPO。上市后,阳光100明确提出了未来的战略方向:留守二三线城市,彻底放弃住宅产品,转向租售并举的街区综合体的打造。

除了雪山艺术小镇,今年春节后,阳光100的团队还进驻了重庆长江国际原墅项目,更名为“阳光100阿尔勒”。

阳光100进入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借鉴法国南部著名小镇“阿尔勒”为规划蓝本,增加商业街区面积至5万平方米,引入阿尔勒的市镇规划、街道尺度、特色商业和文化元素等资源,将长江国际原墅从原来的纯别墅转变为生活平台型别墅。

二是将目标客群进一步聚焦到“在成功路上的年轻人”,广告语是“36岁买别墅”。年轻的时尚人群,这本来也是阳光100多年来最主要、也最了解的客户群体。

在住宅地产方面,阳光100的主打产品是创新社交型服务公寓“凤凰社”,以服务配套来增加项目溢价空间是产品主思路,试图通过更丰富的社区配套和公寓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次与毛大庆的合作,就是凤凰社的一个尝试,早在合作之前,阳光100就已经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凤凰社系列产品,其中凤凰社是一个激情、活力、正能量、支持成长创业社交型平台社区。“随着房子的过剩及90后成为购房主体的改变,仅满足舒适居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还要让他们在社区里成长。”

凤凰社系列还包括凤凰公社,定位社交创业分享型办公空间,就是We Work模式。最近在武汉又推出了凤凰社villa,定位为大V凤凰别墅,边享受生活边创业。

7月3日,范小冲当选黑马会房地产分会副会长,黑马会是中国最活跃的、覆盖13个行业24个省市的创业者社群,在鸟巢成立大会上,范小冲说:“房地产是互联网新经济最大的载体,因为所有的事情最终都要落实在空间里。互联网创业最需要的是找到客户,而房地产社区最多的就是住户;创业需要钱,房地产只要买块地,动辄就是几亿甚至几十亿。”

理想虽美,但转型的道路从来不是那么平坦舒畅的,存量房市场这么大体量的蛋糕如何真正吃到嘴里,又如何创建起一个牢固的“护城河”?是阳光100和范小冲未来要接受考验的地方。

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的实践 篇3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严格保护耕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作为规划修编的宗旨,结合全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发展趋势,按照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要求,设立全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并结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建设,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调整。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树立科学的城镇规划理念,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城镇化模式。我们还要加强产业空间规划、城镇建设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水利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建立协调统一、控制有力的规划调控体系。

辛庄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了与专项规划的衔接,按照“工业向集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集聚效应,对工业集中区进行整合归并,城镇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统一布局,使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

二、完善项目评价机制,严把一级市场准入关

对于土地一级市场,我们要按照“规划控制—计划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操作思路,严把项目准入关,在供地上严格按照《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和严格执行国家《限制供地目录》、《禁止供地目录》,科学合理配置上级每年下达有限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严格落实产业用地准入政策,只向达到产业用地门槛以上的企业供地,对于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强度大、建筑容积率高的项目优先供地,从而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

要加快建立产业项目评价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集约利用水平。近期常熟市出台了《常熟市重点产业项目评价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程序进一步进行了规范,提高了项目用地的准入门槛,更加科学高效地供地。

三、大力实施“腾龙换凤”工程,鼓励实施“零地技改”项目

当前,为了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项目的用地需求,我们要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大力实施“腾龙换凤”工程,不断淘汰、更新落后产业、落后产能,充分运用收回、收购、储备等手段,加快推进城镇“退二进三”,加大对“批而未用、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土地的清理力度。对回购条件不成熟的土地,可以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协商或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其进行项目调整或调剂给急需用地的企业。这方面,常熟市辛庄镇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苏州市长鸿特种钢有限公司企业破产以后,通过法院拍卖将101.6亩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对于批而未用土地,苏州富强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二宗国有土地使用权退地后,供给常熟奥瑞特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使用,面积分别为37.9亩和12.3亩。对用而不足的土地,辛庄镇积极鼓励工业企业压缩绿化面积和辅助设施用地,对老旧厂房进行改造,建设高标准厂房,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辛庄镇江苏隆力奇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金思达铁路器材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了高标准厂房。

四、全面推进增减挂钩工作,优化用地结构

进一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存量建设用地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镇、村撤并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闲的存量建设用地,实现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加快对村庄布点规划中整治村庄的搬迁力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展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工作,使农村住宅逐步向城镇集中,从而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促进集约化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辛庄镇从2004年以来,通过复垦复耕,一共取得了增加挂钩指标约3389亩,有效地缓解了用地瓶颈,优化了用地结构,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五、“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盘活存量用地的重要抓手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路径的创新探索。通过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可以有效地将土地开发整理和增减挂钩相结合。通过对土地的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将农民迁移到城镇,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农村建设用地的控制和减少,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矛盾,盘活低效利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它也是目前我们盘活存量用地的重要抓手。2003年,辛庄镇上报了“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朱家桥项目区),项目区土地总面积785.3094公顷(11779.64亩),其中农用地面积599.3205公顷(8989.81亩),建设用地面积66.1146公顷(991.72亩)。通过项目推进,有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约991亩。

六、加强闲置土地的清理工作,建立闲置土地数据库

我们要结合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和《常熟市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用技术手段界定和核实闲置土地,建立闲置土地数据库。通过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全面摸清闲置土地位置、类型、分布、面积和闲置原因,区别不同类型情况,依法依规妥善处置。对属于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行为或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可以与土地使用权人协商或延期开发,或调整用途和规划条件等进行“二次开发”。对因土地使用权人自身原因导致闲置的,根据闲置时间段征收相应的闲置费,直至报经市政府批准无偿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后进行“二次开发”,使得土地充分发挥自身价值。2013年辛庄镇共收回闲置土地5宗,面积为278.32亩,重新进行供地。

七、加强动态监察预警,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盘活部门存量资金的若干问题浅析 篇4

【关键词】盘活;存量资金;预算;财政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12月31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紧接着财政部于2015年2月17日下发了《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5]15号)。各省财政厅及各行政单位主管部门都相继出台了加强存量资金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为了让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更加顺畅,2015年各行政事业单位从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和加大资金使用监管力度等方面入手,统筹制定盘活存量资金计划,主动与同级财政部门沟通,进行了一轮彻底的存量资金清理工作。

虽然截至2015年底,各部门预算单位对以前年度的存量资金基本清理完成,或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或将年度无法执行的存量资金上缴同级财政。但为何各部门会形成如此巨额的存量资金?盘活存量资金面临的难题及如何建立健全防止形成新的存量资金的长效机制?笔者就此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一、各部门预算单位财政存量资金形成的原因

财政存量资金,主要是指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及时执行,长期挂在帐上的“沉淀结余资金”,也就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唤醒的“打呼噜”的钱;存量资金有的是项目预算指标安排后,不能按项目预算进度完成或没有执行安排的预算指标而形成的结余资金。财政存量资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不够准确、科学。受当前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约束制约,一是预算编制的刚性不强、执行不力。预算编制单位不能按照规定提出预算,加之受行政干预或其他因素影响,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批复把关不够科学、合理,致使部份预算单位多编制预算,财政多划拨资金。二是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在编制每年的部门预算时,有的部门没有按规定将上年的专项资金结余编制入下一年的预算,财政预算安排也未考虑部门上年的专项资金结余,导致专项资金结余不仅没有重新安排或收回财政,反而逐渐增大。三是预算执行进度不够科学。一些预算安排的项目在财政资金拨付使用的时间安排上与实际不符,地方财政不能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安排,将资金调整到用于稳增长、惠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只能按上级下达的指令使用,从而使得财政拨款后部分专项资金无法安排使用而呆在帐上,资金使用缺少时效性和灵活性。

2.上级专项资金多,到位时间晚,使用限制多。各专项资金等受资金性质所限制,且专项资金要接受专项检查,地方财政不能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安排使用,有的专项资金年初预算,到财政部门下达资金时已到年底,受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制度规定的限制,尽管各部门单位加快申请拨款的进度,年终也无法执行完毕。这样部份专项资金就自然地滞留在帐上,专项资金使用进度慢,直接影响整个财政资金支出的进度,降低资金的时效性和灵活性;也使专项资金的管理具有随意性和不透明性,这就更制约着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绩效。

二、盘活部门财政存量资金面临的困难

1.受利益驱动影响。盘活部门财政存量资金涉及的不仅是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资金背后的利益关系。盘活部门存量资金就必须触动部门的既得利益,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特别是部门结余资金分布范围广、涉及部门多,部门之间、项目之间资金没有统筹使用,一方面各类部门预算存在大量资金冗余;另一方面政府在不停增加负债,造成政府和部门结余资金倒挂的尴尬现象。

2.受各项制度约束的影响。随着新《预算法》的全面实施和经费体制的改革,财政性资金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各项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更多的是强调资金使用的安全和规范,同时部门预算管理的新政策、新变化和新要求,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留给单位可操作的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出现大量存量资金不能用也不敢用的局面,巨额存量资金滞留在部门单位的帐上。

3.受财政预算体制的影响。部门财政存量资金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和精细、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不够公开透明,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合理、专项转移支付比例过高、专项资金“好争取不好用也不敢用”等问题都造成了资金的滞留,形成了个别部门存在巨额结余资金及整体财政存量资金快速增长的问题。如果不健全和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只对存量资金“疏”而不“理”,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应从强化预算、监控等方面入手,切实堵塞管理漏洞。

三、盘活部门财政存量资金的几点建议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将钱真正用于稳增长、惠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领域的重要举措。既要立足当前,盘活当前已有的财政存量资金,也要着眼长远,加强制度规范,避免形成新的财政存量资金。

1.规范存量资金管理,认真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对形成的结转、结余资金,要建立存量资金理机制,逐笔分析、查找原因、分类处理,对预计当年能够执行完毕的项目,跟踪督促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预计年底可能继续形成较多结转或结余资金的项目,及时调整用于其他支出项目;对清理出的属于已无法支出或已不需要支出的,严格将资金上缴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稳增长、惠民生的领域,在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快资金支付进度,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的跟踪监控。

2.强化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早编、细编项目支出预算,切实将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转移支付资金要分地区、分项目编制,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的力度,切实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并要求下级财政将其编入本级财政预算。严禁各部门单位以任何形式设立“小金库”、“账外账”,将存量资金纳入预算编制,强调项目的投入必须合法、合理、合规,严格执行立项报批、政府采购、审核备案等制度规定。

3.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各级财政要及时批复部门预算,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拨进度,加快资金审核、及时下达用款额度并办理资金支付。严格按照批复和下达的预算加快执行,不断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率,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党政机关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策思考 篇5

通俗地说,财政存量资金就是在历年预算中已安排的财政支出,但尚未实际花掉,不断积累下来处于“沉睡”之中的财政资金。 具体来说,财政存量资金可以从资金性质、所在预算类别、银行账户形式等方面加以界定。

(一)从资金性质上看

财政存量资金主要包括结转结余资金、 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 结转资金是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年终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因故未执行且以后年度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年终已执行完毕,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项目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预算周转金是指各级政府为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各级政府预算周转金通过本级政府预算结余设置和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各级政府通过超收收入和支出预算结余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下年度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或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

(二)从所在预算类别上看

按照我国现行全口径预算体系,财政资金可以分为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社会保障基金预算资金。 基于此,财政存量资金可以分为一般公共预算存量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存量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存量资金、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存量资金。 由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具有相对独立运行的特殊性质,财政存量资金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存量资金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存量资金。 一般来说,一般公共预算存量资金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存量资金的规模大小可以反映出

(三)从银行账户形式上看

按照我国现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存量资金主要分布在央行国库账户、 财政专户和零余额账户三类账户之中。 央行国库账户中的国库存款,包含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存款; 财政专户指各级财政部门为核算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预算单位特设账户则是以预算单位或建设项目等名义开设的预算单位账户及专项资金账户,一般来说,预算单位特设账户中放置的项目结余资金属于财政存量资金的范围,其规模大小可以反映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财政存量资金的成因

政府各项收支需经过预算法定程序进行编制、 审查、批准、监督以及执行和调整,按年度形成预算安排,理论上当年预算安排的项目及相应的资金,应在当年实施,当年支出。 但是实际预算执行情况是,每年都会产生一些应支不支、可支未支的财政资金, 逐年积累之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存量,财政存量资金就是由此而来的。

出现财政存量资金有很多原因。 定性分析大概有几点:一是正常的制度安排,如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要求存下来的资金,但这类资金量较小;二是财政收入中专款专用类资金较多, 如各类政府性基金在制度上就要求不能安排作他用,容易沉淀下来;三是预算执行进度滞后,导致预算安排资金在当年无法全部使用,只能不断结转到下一年。 这里有很多制度上、管理上的原因,如教育、农业、科技等领域对支出比重有要求,但实际上当年用不了,钱多了;如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时间不及时,当年也无法安排;还有部门在编制预算时都想着多争取财政资金,等用的时候发现限制很多,就只能闲置下去了。 总体上,大规模财政存量资金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现行预算制度中专项支出、专款专用支出、采取挂钩机制的法定支出比重过高等制度性原因,另一方面反映了预算编制、执行的准确性、科学性不够,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预算绩效缺失等管理上的原因。

三、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阻碍

强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仅因为其意义重大,还因为其过程复杂,需要对方方面面的惯常做法乃至制度设计做出新的统筹安排;而且牵涉利益纠结,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这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最大的难点。 概括说来,今后一段时期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阻碍。

(一)含混不清的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事权和财权划分。 但部分事权划分还不科学,导致各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同事权不匹配,显得混乱错位。 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此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导致各级政府之间责任边界模糊。 一些应由中央负责的事务交给了地方承担,一些适宜地方负责的事务中央承担了较多的支出责任,有些事权虽然有明确分工,但执行中调整随意性大,相互违规越权。

这种错位或者是导致地方财政承担了本应由中央完全承担的项目经费,或者是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项目中央财政也安排了专款,造成政府间支出责任的交叉与重叠。 进一步地,这种错位在预算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逻辑起点上产生了负面制约。 一项公共事务,谁应该安排资金、安排多少界定不清,资金安排之后怎么使用、怎么进行绩效考核,难以明确。长此以往,自然会造成行政运行效率偏低,阻碍预算执行进度,形成财政存量资金。

(二)复杂的财政收支渠道和方向

多年来, 我国财税体制一直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之中,使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渠道和方向复杂,全口径预算体系之下存在四本预算都会对收入和支出加以安排,除了一般公共预算,还有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障基金预算。 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之外仍存在着不同种类的银行账户,除了国库存款账户之外,还包括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特设专户、财政专户等等。

例如,安排在专项中的财政资金,其管理和核算的口径就存在较大的差异, 致使专项资金下拨渠道和环节众多,有的沉淀在各主管部门,有的沉淀在各具体单位,缺乏对预算单位的有力约束, 一些预算安排的项目获得财政拨款后,不能及时安排使用;同时,因专项资金在不同业务部门分口管理,单独设立银行账户,造成资金分散,利用率低下的现象自然就比较突出。

(三)分割固化的部门资金配置权益

我国现行预算编制方式在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前提下,预算盘子的主体实际上是部门预算。 本级各部门预算由政府各组成部门具体提出,除了维持部门运转的一般性支出可以由财政部门根据相关标准确定之外,部门收入和项目支出都需要由部门根据自己掌握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财政部门虽然有全盘统筹、监督减压的权限,但是收入预算门槛设置较低,留下较大空间,导致收入虚增扩张的欲望强烈,同时各部门还可以采取多列支出的方式争取尽量多的资金。 所以说,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部门利益都占了很大的成分。

除了部门预算之外, 一级政府的预算还包括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 但是这种预算无非是通过一般均衡性财力转移支付或者专项转移支付流转在各级政府之间。 其中,一般均衡性财力转移支付, 最终还是要分配到各级政府部门,由部门安排使用。 专项转移支付也要通过中央各部委层层下达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之中。 所以说,部门利益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一个不利因素,长期以来这种利益格局已经形成了分割和固化,政府的资金配置权益难以统筹起来。 财政资金一旦形成存量,盘活的难度便不可小觑。 2015年11月6日,审计署发布的第31号公告披露:其抽查的重点民生领域476.78亿元财政存量资金发现仍有22个省141.76亿元资金未及时统筹。

四、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对策思考

(一)以制度构建为基本切入点

在财政收支过程中,存在一定金额的沉淀资金,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 逐步解决财政存量资金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现代财政制度这一根本性因素上着手。 没有构建起良好的制度,即使靠行政手段短时间内盘活一部分存量资金,但是将会付出非常高的协调、组织等行政成本。 一旦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重心转移到其他方面,财政资金又会重新闲置、沉淀下来。 如果构建起了良好的制度,可以花费较低的行政成本,既可以盘活当前已经发生的存量资金,又可以确保未来不再出现大量的非理性的闲置、沉淀资金。

(二)消除深层次制度阻碍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看似是财政部门的事情,实质上关乎全局,不仅各级政府,乃至社会上的企业和家庭,都会因为受到影响。 因为它革新的是政府花钱的方式,也就改变了政府与市场合作参与资源配置、与社会合作参与收入分配的方式,也就改变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调控宏观经济的方式。 当然,从财政自身来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似乎是因为预算编制与执行不科学、国库现金管理滞后等问题,但客观地说,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是由政府间事权划分、 财政管理制度、部门资金配置权益等深层次阻碍衍生出来的。 单纯地改进预算和国库管理制度,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头医脚”的误区,不仅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没有助益,反而会耽误了新常态经济大环境之下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机遇。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技术上的难度并不大,只是没有制度基础执行起来成本很高,难以短时间内完成。 下一阶段,应站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顶层设计高度上,运用统筹规范管理所有财政资金的全局眼光, 以财政改革为盘活的依凭,以盘活为财政改革的引领。

首先,长期内要逐步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 结合政府简政放权改革,该地方管理的事权交给地方管理, 该中央提供财力保障的支出责任由中央提供,形成各级政府稳定的支出责任,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消除深层次的制度阻碍。 反过来,以盘活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手段,倒逼政府明确新常态经济下财政资金需要支持的重点领域,进而明晰政府间分工。

其次, 中短期内要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为目标,建立清晰稳定的财政收支框架。 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改善财政管理,引领预算公开、全口径预算、中期财政规划、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改革国库账户管理,实施国库单一账户,提升现金管理水平,形成符合现代预算制度要求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管理体系框架。

第三,调动部门积极性,避免财政资金二次沉淀。 部门利益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部门利益的分割固化导致的效率低下。 良性运转的部门利益恰恰是政府履职的重要基础。 盘活资金,其实也就是部门利益的盘活。 因此,要正确对待部门利益,打破部门资金分配权,推动部门资金可分可合、项目资金可拨可收,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成效显著部门,政府应该予以表彰。 同时,允许部门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统筹使用中拥有话语权,从而避免资金收回之后在财政部门二次沉淀,促使部门主动作为,发挥其对相关行业和第四,推进绩效管理,加强监督审计。 财政资金使用需要按绩效说话,将全口径预算与绩效预算融合在一起,形成跨越预算平衡周期的全口径绩效预算,统筹管理政府财力,不断优化财力结构,满足各级政府担当事权的财力需求。 与此同时,还要强化跟踪审计,不仅财政内部的监督检查部门要持续关注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 还要发挥财政部门之外的国库、审计、人大的监督力量。

(三)以绩效为导向分类推进

当前,实现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中长期目标,需要以资金使用是否有效率为经, 以资金能否发挥良好效益为纬,分类推进财政存量资金的盘活工作。 财政存量资金主要为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出现的结转结余资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 从资金管理和使用者的角度看,结转结余资金属于相关资金管理和使用者应支不支造成的存量,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形成的存量属于相关资金管理和使用者可支未支造成的存量。 而这些资金,有一些当前已经沉淀下来形成了存量,在问题尚未得到根治之前难免还会再形成一些存量。 由此,可以以绩效为导向,对不同类型的财政存量资金采取不同的盘活方式。 具体来说,一是对于应支不支的已有存量资金,要实施绩效问责,在收回资金的同时,实施跟踪审计,并考虑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存量资金调入一般性预算。 二是对于应支不支的新增存量资金,要实施绩效问责,压减相应地区和部门的预算规模以及上级政府和部门的转移支付规模,同时实施跟踪审计,并考虑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存量资金调入一般性预算。 三是对于可支未支的已有存量资金,要通过统筹使用,将可以使用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将可以使用的预算周转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四是对于可支未支的新增存量资金,要切实控制新增比例,超出比例部分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要统筹使用支持重点领域发展,超出比例部分的预算周转金要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R〕.2015-1-21.

[2]张维.以制度创新盘活财政存量资金〔N〕.中国经济时报,2015-2-12.

[3]罗建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J〕.中国财政,2013(17).

[4]姜桂凤.县级财政存量资金形成的原因及建议〔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4(4).

[5]姜孟亚.未来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重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0).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之我见 篇6

一、关于财政存量资金和盘活的思考

笔者认为,所谓财政存量资金应分为合理存量和不合理存量两个方面:

(一)财政存量资金激活的范围和重点内容

财政存量资金激活的范围。 从目前来看财政存量资金的范围和内容还不太明确,笔者认为主要是指对一些闲置和沉淀不合理的财政性存量资金进行盘点和激活。 要激活不合理的财政存量资金首先要由有关部门牵头,对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不合理的财政性存量资金进行全面地摸底调查和盘点, 搞清各地不合理的财政存量资金的规模、大小和范围及内容, 分清哪些是需要激活的财政存量资金,然后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活不合理财政资金存量的制度和办法, 从而为激活财政存量资金使用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激活财政存量资金重点要放在不合理存量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把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账户上所有的资金均纳入激活的范围,笔者认为财政存量资金的激活范围和内容主要应放在各级财政部门的一些专项资金账户的沉淀资金和预算部门的大量结余资金上来,各级政府大财政的适量适度的预算结余资金不宜纳入其范围内。

(二)合理的财政存量资金

就是指为了保证下一个年度的年初或者某一时期财政预算支出等所留存的财政性资金。 从大财政的角度来说,以收定支、不能编制赤字预算、年度财政资金略有结余是基本的要求, 充分体现出了财政资金有适度结余存量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俗话说 “家有千贯,不能吃光喝干”,大家小家同理。 但这个存量的度要把握好,否则就是浪费,就会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不合理存量财政资金

就是指财政存量资金的存量不适度,大量的财政资金沉淀在财政部门和各级政府预算执行部门的账上。 说明该做的事没有做,该花的钱没花,表现出财政预算执行力度不够,财政资金效益不高。 所谓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正如专家所说的盘活存量的逻辑在于,一方面我们缺钱,但同时我们又有大量的资金趴在账上没动。 盘活主要是指要把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依然趴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用起来,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现实意义

(一)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是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的需要

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加快建设公共财政的客观需要。 目前许多地方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缺资金向金融部门贷款,由财政部门支付高额利息;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在财政专户上不能用或不敢用。 这些现象是不符合资本流动性原则的,实际上是一种资金的极大浪费,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因此,激活不合理的财政存量资金,将闲置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去, 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各级政府要把增量资金用好,更要把存量资金盘活。

( 二) 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是稳增长、 调结构、 惠民生的需要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指出,要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不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对更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分配合理,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久前也提出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对于“盘活货币存量”和“盘活财政资金存量”,盘活了货币资金,使资金注入实体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带动财税增长;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把存量财政资金更好地用在调结构上,可以促进消费,为盘活货币资金创造条件。

(三)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是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的需要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已经告别了高增长时代,与此同时各级地方财政收入也相应降低了增速,因此,要解决各级政府经济建设日益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就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用起来,不能让它闲置,发挥出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益。

( 四) 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是 “ 倒逼” 财政体制与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需要

通过对财政存量资金激活过程中发现在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上的不足和漏洞, 暴露出体制上的弊端。 从而促使各级政府加大对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力度,财政预算执行的制度建设,为《预算法》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可靠的现实依据。 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

三、各级政府形成财政存量资金过大的主要因素

从目前看,财政存量资金主要集中在各级财政专户和部分较大的预算部门, 内容上主要是各类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一)现行财政体制因素

一是上级财政资金指标下达迟缓。 下级财政收到资金的时间也晚,大量的专项资金指标到年底上级财政才下达本年度指标,拨付资金,等下级财政收到资金后实施项目的时间已过,各级财政在年终决算时只能将大量资金从财政总预算拨到财政专户和有关预算部门去,待下年度实施。 从财政总预算层面看预算执行较好,实际上大量资金只不过从总预算转移到了专户和部门, 本年度财政预算并未完全执行完毕,从而使各级财政专户和部门形成了大量的存量资金。 二是各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由于其资金性质所限,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安排使用, 只能按上级下达内容进行使用,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没有灵活性和主动性,只能在条件成熟时才能按上级要求实施, 从而使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账上,失去了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三是上级财政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较小,专项转移支付比例较大,致使地方政府为了得到上级支持想方设法争取项目,资金到位后又害怕犯挤占挪用之错误,不敢用,只能趴在账上等待时机,从而使部分专项资滞留在账面上,形成大量的存量资金,故而产生了矛盾的现实情况:一方面要搞建设、惠民生办事缺钱,另一面大量资金趴在账不能用或不敢用。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因素

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不细化,加之财政部门预算批复把关不到位,致使部分预算单位多编预算,财政多拨资金;二是部门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 部分预算部门年底预算指标结余隐藏在往来科目,年初不将上年结余纳入预算,形成了隐性的财政存量。 三是财政性资金存放银行的选择有一定的随意性,透明性不强,制约着财政性资金存款的绩效。 目前财政部门掌管的财政性资金存款,包括政府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 如社保) 两大部分, 不但存量大, 而且近年来增量也相当可观,要加强监督完善机制,提高使用效益。 四是部分预算执行部门报批预算时大方,花钱时“细心”,在年度预算执行时不按年度所批复预算内容进行, 而是把所谓省下的钱存起来,等待时机用做非预算支出,也是形成存量的一个因素。

四、审计和财政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主力军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笔者认为“激活”和“盘活”从字面的含义上说有一定区别,“激”字表现出在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过程中,执行制度要坚决,采取手段强硬,同时,要有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激励政策措施和办法。 本次会议上把激活财政存量资金和审计整改工作一并安排,是给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等部门下达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要激活就必须有特定的部门和与之配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来保障,因此,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发挥审计综合性高层次监督的作用,在激活财政存量资金中,当好“守门人”和“护航者”

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预决算审计。 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年度内进行的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本级政府大财政状况和各预算执行部门的财政性资金的存量进行全面彻底地了解,摸清家底,弄清本级财政存量资金的规模大小和内容,并向政府提出有关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同时对政府做出的决策进行监督执行,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审计监督要从微观着手,注重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违反《预算法》的问题;从宏观着眼,在审计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披露财政体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达到“倒逼”体制改革的目的。

(二)发挥好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管理和自身监督作用,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当好“管家婆”和“带头人”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编制及执行,在按《预算法》规定要求进行的同时,应结合本级政府实际情况,尽力解决和化解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缺资金,一方面大量专项资金存在财政专户上不能用的矛盾。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从总预算看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没有多少结余,而财政部门的各专户上却存有大量从历年滚存结余下来资金。 因此,财政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财政资金不合理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一是要对各专户的沉淀和滞留资金进行清理,弄清资金沉淀和滞留的原因和内容,将其激活,死钱变活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强化和细化部门预算,要对部门历年结余各类财政性资金进行清理,将其纳入年度预算,预算编制上要科学,要准确,防止“肥部门”有钱花不完,“瘦部门”无钱可花的现象发生。 对一些长期滞留部门账户的资金,财政部门要坚决收回预算,重新安排使用到该用的地方去。

三是强化预算执行, 要对年度已批复预算进行日常监督,该花的钱要坚决花出去,防止要钱时“狮子大张口”,花钱时又不按预算支出,该办的事不办,把省下的钱滞留在账户上,待机挪作他用;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能花,防止“移花接木”突击花钱、胡花乱用现象的发生。

四是从财政管理的角度,发现和揭示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注重从体制和制度的层面总结存在的问题,应主动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和反映,以便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俊峰.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财税,2005(5).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对策思考 篇7

一、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面临的难题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为了更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货币资金更加畅通流动, 更加积极有效的促进社会各项建设、刺激经济增长。但地方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时, 一方面面临着地方政府搞建设缺钱, 需要大量举债;另一方面, 有大量闲置的财政资金却无法使用, 出现这种尴尬的现象主要是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 受制度约束的影响

政府资金最重要的是安全性问题, 当前各项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更多的是强调资金使用的安全和规范, 对资金的使用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 留给地方可操作的空间十分有限。加之, 国家尚未出台针对盘活存量资金有关制度, 地方在开展此项工作上无法可依, 无据可循, 潜在的风险和隐患较大, 导致出现大量存量资金不能用也不敢用的局面。

(二) 受利益调整的影响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资金背后涉及的利益关系。盘活存量就必须触动部门既得利益, 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 特别是部门结余资金分布范围广, 涉及部门多, 部门之间、项目之间资金没有统筹使用, 一方面各类预算存在大量资金冗余, 另一方面政府或部门仍在增加负债, 造成了“大河无水小河满, 小河有水大河干”的尴尬现象。

(三) 受财政体制的影响

财政存量资金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和精细、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不够公开透明、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合理、专项转移支付比例过高、专项资金“好争取不好用”等问题, 都造成了资金的沉积, 如果不健全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 只对存量资金“疏”而不“理”, 难以达到我们预期成效。

二、财政存量资金形成的原因

财政存量资金, 主要是指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及时执行、依然“呆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有的是项目预算指标安排后, 不能按计划进行或没有被执行完毕而占用财政资金计划形成的结余指标。纵观财政资金“沉淀”的原因, 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 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不够

受当前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制约, 预算编制、执行不力。一是预算编制刚性不强。预算编制单位不能按照规定提出预算, 加之受行政干预或其它因素, 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批复把关不够科学、合理, 致使部分预算单位多编预算, 财政多拨资金。二是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在编制每年的部门预算时, 有的部门没有按规定将上年的专项结余编入下一年的预算, 财政预算安排也未考虑部门上年的专项结余, 这样导致专项结余不仅没有重新安排或收回, 反而逐渐增大。三是预算进度不够科学。一些预算安排的项目在财政资金拨付使用的时间安排上与实际不符, 获得财政拨款后却无法安排使用。

(二) 上级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多、到位时间晚、使用限制多

从各地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专项项目设置交叉重复, 分配制度不够合理, 资金投向较为分散, 重点不突出, 补助对象涉及各行业, 这就使得庞大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分散且额度不大, 真正想做项目的地方拿到资金后也难以启动项目, 那些不急切需要资金的地方获得资金后也只能闲置;而且, 上级财政到年底时才将本年度大量的专项资金指标下达并拨付, 等下级财政收到资金后实施项目的时间已过, 各级财政在年终决算时只能将大量资金从财政总预算拨到财政专户中和有关预算部门去, 待下年度实施, 从财政总预算层面看预算执行较好, 实际是大量资金只不过从总预算转移到了专户和部门。此外, 各项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由于其资金性质所限, 且要进行专项检查, 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安排使用, 只能按上级下达内容进行使用, 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没有灵活性和主动性, 只有在条件成熟时才能按上级所谓的要求实施, 从而使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账上, 失去了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三) 地方配套资金难到位

当前, 各级政府为了增加下级政府对于民生工程、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责任, 往往在分配下达支持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时, 明确需要地方政府进行配套比例。目前, 县乡两级财政财力比较困难, 配套的项目多了、资金量大了, 地方财政确实难以承担, 地方政府必须选择轻重缓急, 这就导致有的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 形成暂时的资金积淀。此外, 现在的项目资金只有项目建设资金, 没有前期费和项目管理费, 而往往实施或管理这些项目时, 需要管理费等, 比如, 检查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 需要请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安排车辆, 可是项目主管单位、部门, 没有这笔资金支出, 有的单位有这笔预算, 但也是限定额度, 在“八项规定”这个大环境和氛围下, 有的人是不敢多做事、多干事的, 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怕惹麻烦, 这也是导致项目不能及时实施、完成, 导致资金沉淀的一个因素。

(四) 财政专户资金监管不到位

财政部门除了以社保等名义开设财政专户外, 为了调节收入等也会开设部分财政专户, 而在财政性资金存放专业银行的选择上, 又有一定的随意性、不透明性, 更加制约着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地方财政专户资金滞存在国库之外, 不受上级国库监管, 更多受地方部门的控制, 导致专项资金沉淀, 有的甚至把专户的资金调出来进入国库, 进行“空转”, 虚增财政收入。

三、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几点建议

(一) 认真清理结转、结余资金

认真清理结余结转资金, 逐笔分析、查找原因、分类处理, 对预计当年能够执行完毕的结余结转项目, 督促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对执行进度缓慢、预计年底可能继续形成较多结转或结余资金的项目, 及时调整用于其他支出项目;对已清理出无法支出或已不需要支出的, 将资金收回总预算统筹安排。在清理一般公共预算结余资金时, 着重注意两点。一是2012年及以前年度结转 (不含权责发生制) 资金, 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 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统筹用于2015以后的预算编制。二是2013年结转的资金应当加快执行, 不需按用途使用的, 应按规定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二) 严格规范财政专户管理

各级财政除报同级政府审核、报上级财政部门批准保留的财政专户外, 其余财政专户应在规定时间内撤销。要严格执行财政专户开设核准程序, 各地财政一律不得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 开设其他财政专户的, 必须按照程序申报核准。严格财政专户资金管理, 除法律法规和上级财政部门另有规定外, 禁止将财政专户资金借出周转使用或转出专户进行保值增值, 已经出借或转出专户的资金要限期收回, 专户资金必须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清理撤销的财政专户中的资金, 要按规定并入其他财政专户分账核算或及时缴入国库。严禁违规将财政资金从国库转入财政专户并虚列支出, 或将财政资金支付到预算单位实有资金银行账户。

(三) 细化预算编制

要早编、细编项目支出预算, 切实将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 转移支付资金要分地区、分项目编制, 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力度, 切实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 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 并要求下级政府将其编入本级财政预算。

(四)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各级财政要及时批复部门预算, 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拨进度, 加快资金审核、及时下达用用款额度并办理资金支付。严格按照批复和下达的预算加快执行, 对不需要按原用途的财政资金, 允许地方政府按规定统一调剂使用, 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 不断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要进一步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工作, 减少预算执行中的二次分配规模。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公共财政预算的统筹安排使用力度, 在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内, 原则上优先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对收支预算金额较大的基金, 财政部门会同资金使用部门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及时下达基金预算和加快执行进度。对基金结转较多的预算单位, 通过约谈等措施, 分析查找原因, 提出解决措施。

(五) 清理财政暂存款和暂付款

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对财政暂存款和暂付款进行全面清理, 进一步清理规范财政借款, 抓紧向借款单位催款, 督促履行还款责任, 并严格杜绝违规新增财政对外借款的行为。全面清理权责发生制核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结余结转等有关情况, 该核销的按程序核销, 该收回的及时收回, 违规占用的及时清理, 合理调度国库资金, 保障各级各部门支出需求。

(六) 完善相关制度

盘活存量资源 篇8

12月27日,《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区)、天津市蓟县等59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分别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以153票赞成、1票反对、5票弃权表决通过。该决定自2015年12月28日起实施,试点地区在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方面将有章可循。

根据该决定,在北京市大兴区等试点区域,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关于集体所有的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在天津市蓟县等试点区域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关于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上述调整在2017年12月31日前试行。

决定同时要求,必须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要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整体指导和统筹协调,按程序、分步骤审慎稳妥推进,注意防范各种风险,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就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情况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做出报告。

在分组审议阶段,委员们普遍认为,为了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为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和模式,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十分必要。

分组审议中,常委会委员提出关于明确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价值评估和抵押的相关程序,建立完善的抵押物处置机制,健全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等建议。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上述问题属于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实施问题,可以在具体试点方案中予以明确,建议国务院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具体试点方案加以完善。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杜晓山认为,抵押贷款并不是农村小额贷款的最佳选择,而应该是大数据、软信息、征信系统支撑下的信用贷款。“两权”抵押实际上是目前农村金融诚信生态还不健全下的特殊选择。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将有法律支撑。

上一篇:财政廉政风险下一篇: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