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动脉血气分析(精选7篇)
脐动脉血气分析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胎心电子监护复杂型可变减速脐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分娩并行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可变减速的2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型可变减速123例(单纯型组),复杂型可变减速147例(复杂型组),以正常胎心电子监护病例17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间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分娩结局。结果:复杂型组脐动脉血pH值(7.21±0.07)与单纯型组(7.25±0.09)和对照组(7.26±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型组碱剩余水平(4.68±2.85mmol/L)与单纯型组(3.62±2.78mmol/L)和对照组(3.30±2.7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型组新生儿窒息(11例)发生例数与单纯型组(1例)及对照组(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型组脐动脉血pH<7.0和碱剩余<-12mmol/L的发生率较单纯型组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型可变减速与脐动脉血pH值和碱剩余水平密切相关,提示胎儿可能存在酸中毒,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可能性大。
关键词:可变减速,酸中毒,脐动脉,血气分析
胎心电子监护广泛应用于临床,异常减速图形中以可变减速最为常见。复杂型可变减速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它与胎儿缺氧、酸中毒的关系,是目前临床医生和专家关注的重点。脐动脉血气分析是一种反映围生期应激状态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检测胎儿缺氧程度的客观指标[1]。为探讨复杂型可变减速脐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我院复杂型可变减速孕妇的脐动脉血气结果和围生儿结局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分娩并行产时胎心电子监护的单胎、头位、足月无合并症的产妇7445例,选择其中270例可变减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型可变减速123例(单纯型组),复杂型可变减速147例(复杂型组)。随机挑选同期正常胎心电子监护孕妇17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28.67±3.32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4±1.56周。单纯型组:孕妇年龄21~36岁,平均27.39±3.23岁,孕周37~41周,平均38.11±1.54周。复杂型组:孕妇年龄20~41岁,平均26.34±3.62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4±1.56周。3组孕妇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可变减速的判断[2]
可变减速指胎心率出现快速的下降,<30秒到达谷底,减速幅度≥15 bpm,持续时间<2分钟的减速。可变减速又分为单纯型可变减速和复杂型可变减速。单纯型可变减速:指存在最初的加速,后快速下降至低谷,减速低谷>70 bpm,持续时间<60秒,随后快速恢复至基线,并伴随出现2次(继发)加速。复杂型可变减速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减速深长(减速<70 bpm,持续时间>60秒);减速后的继发加速幅度>20 bpm,持续时间>20秒;减速后缓慢恢复至基线。
1.3 新生儿窒息及酸中毒的诊断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或5分钟Apgar评分≤7分。新生儿酸中毒:脐动脉血pH<7.20;严重酸中毒:脐动脉血pH<7.0和碱剩余(BE)<-12 mmol/L[3,4]。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数据均输入SPSS 1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复杂型组脐动脉血pH值(7.21±0.07)与单纯型组(7.25±0.09)和对照组(7.26±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型组BE水平(4.68±2.85 mmol/L)与单纯型组(3.62±2.78 mmol/L)和对照组(3.30±2.76 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型组脐动脉血pH<7.0有12例,单纯型组3例,对照组仅1例;复杂型组BE<-12 mmol/L有17例,单纯型组4例,对照组3例,复杂型组脐动脉血pH<7.0和BE<-12 mmol/L的发生率与单纯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新生儿结局比较
复杂型组脐动脉血pH<7.0的严重缺氧酸中毒的12例新生儿中,仅有4例轻度窒息(Apgar评分<7分),1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4分),另7例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复杂型组新生儿窒息(11例)发生例数与单纯型组(1例)和对照组(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羊水Ⅲ度粪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型组和单纯型组脐带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型组和单纯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型组羊水过少和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较单纯型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脐动脉血气分析是检测胎儿和新生儿缺氧程度的客观指标,它可直接反映体内的氧合和酸碱状况,对于预测新生儿器官损伤有意义[5]。可变减速是产时胎心监护最常见的一种减速。其中复杂型可变减速合并了其他特征,如减速深长,减速后的继发加速幅度>20 bpm,持续时间>20秒;减速后缓慢恢复至基线。因此,复杂型可变减速除图形表现与单纯型可变减速明显不同外,它与胎儿缺氧、酸中毒的关系亟待进一步研究[6]。
我们的研究显示,复杂型可变减速和单纯型可变减速脐带异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它们的发生均和脐带异常受压有关,但是复杂型组存在脐带异常的同时多合并有羊水过少或FGR。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脐带部分或间断地受到压迫,导致脐静脉血流降低,胎儿脐动脉血出现低氧血症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产生可变减速,图形特点以快速下降和恢复以及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短暂的前后加速为主,即单纯型可变减速。此时,因胎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高,胎儿动用氧储备,增加组织摄氧量,减少氧耗,可维持组织供氧。因此,大部分单纯型可变减速胎儿血气pH值和BE指标多在正常范围。但是随着受压的持续和程度的加重,胎儿回流血量进一步减少,或伴有羊水过少和FGR等胎盘储备功能不良情况时,胎儿胎盘的灌流显著降低、无氧酵解占优势,乳酸等代谢产物大量堆积,胎儿即产生酸中毒,胎心监护减速图形就进一步发生恶化。表现为由单纯的可变减速发展到减速伴有其他异常特征,如变得深长、合并延长减速、两段式减速、基线变异性降低和胎心率水平异常(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复杂型可变减速图形。
本研究中复杂型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单纯型组及对照组。复杂型组脐动脉血pH值低于单纯型组及对照组(P<0.05),而BE水平高于单纯型组和对照组(P<0.05),同时,严重酸中毒(pH<7.0和BE<-12mmol/L)发生率明显增高。2006年,美国妇产科学会的指南[7]提示,脐动脉血pH<7.0和BE<-12 mmol/L,新生儿脑瘫和严重脑损害发生率明显增加。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不同程度的宫内缺氧,以及胎儿心血管系统对血容量和血气交换障碍的反应都会表现为胎心监护图形的进行性变化。因此,复杂型可变减速的发生可以作为胎儿缺氧进一步发展的临床证据,医生可根据胎心监护时的进行性变化趋势和是否合并异常妊娠,如羊水过少及FGR,进行综合考虑并及时处理,从而减少新生儿脑损害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复杂型组12例脐动脉血pH<7.0的严重缺氧酸中毒的新生儿中,仅有4例轻度窒息,1例重度窒息,另外7例严重酸中毒新生儿Apgar评分却正常。这说明,如仅依赖Apgar评分来诊断新生儿窒息,许多真正处于缺氧、酸中毒状态的新生儿会被漏诊而得不到及时处理。因此,脐动脉血气分析作为确认或排除有损害酸中毒存在的客观指标,将其作为复杂型可变减速产妇的分娩时常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胎心监护复杂型可变减速与脐动脉血pH值和BE水平密切相关。复杂型可变减速提示胎儿存在酸中毒,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可能性大。分娩时检测脐动脉血气指标不仅可反映出胎儿缺氧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协助诊断新生儿窒息、指导临床处理。
参考文献
[1]金利栩,林莲莲,许张晔.脐带绕颈新生儿的脐动静脉血气及差值的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1):689-691.
[2]Liston R,Sawchuck D,Young D.Fetal health surveillance:antepartum and intrapartum consensus guideline[J].J Obstet Gynecol Can,2007,29(9):S3-S6.
[3]陈慧卿,庄思齐.脐血血气分析及其临床应用[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2):123-125.
[4]陆叶,时春艳,国巍.分娩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0(4):262-264.
[5]Macones GA,Hankins GDV,Spong CY,et al.The 2008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work shop report on 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update on definitions,interpretation,and research guidelines[J].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09,38(1):4-5.
[6]段涛,杨慧霞.新生儿脑病和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30.
[7]ACOG Committee on Obstetric Practice.Umbilical cord blood gas and acid-base analysis[J].Obstet Gynecol,2006,108(5):1319-1322.
脐动脉血气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88例单胎足月新生儿, 且均经阴道分娩, 研究在所有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展开, 与院方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将其申报伦理机构批准监督;排除伴遗传或先天性疾病者, 伴有可能影响胎儿的妊娠并发症者, 孕期因胎盘早剥、脐带绕颈等造成胎儿缺氧缺血者, 产程中因各种原因需助产者。88例新生儿中男49例, 女39例;胎龄38.1±1.3w, 出生体重3310.2±620.0g。根据是否存在新生儿窒息将其划分入两组,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分组方式为出生后1min内进行Apgar评分[3], 得分在7分以下即证实为新生儿窒息, 其中得分在4~7分为轻度窒息, 得分在3分及以下为重度窒息。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胎儿在娩出后立即使用3把血管钳在靠近胎儿端的10、11、20cm处夹住并切断, 尔后使用带针头的肝素化2ml注射器将脐动脉血抽取约1ml, 将空气排净后送至实验室做血气分析检测, 所用仪器为美国GEM3000血气分析仪, 并且检测需在30min内完成,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
1.3 评定指标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 H、血氧分压 (Pa O2) 、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剩余碱 (BE) 。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p H、Pa O2、BE等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 Pa CO2水平则较对照组显著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中轻、重度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所有窒息新生儿按照窒息严重程度进行再分组, 其中轻度窒息24人, 重度窒息20人。重度窒息新生儿的p H、Pa O2、BE等水平均较轻度窒息新生儿显著更低, Pa CO2水平则较轻度窒息新生儿显著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在产科诸多危象中, 新生儿窒息十分常见, 正常情况下胎儿与母体之间通过流经胎盘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而在此过程中任何可能对此气体交换状态造成影响的因素均可能诱发窒息[4]。新生儿窒息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如胎儿智力发育障碍、癫痫、共济失调, 甚至是死亡, 早期及时诊断并予以积极的抢救措施是改善新生儿窒息预后的关键所在。
目前, 传统的Apgar评分法是临床用于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主要方法, 其特点是方便、实用、经济等, 但其特异性较低, 仅能反映出新生儿出生时的一种抑制状态,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无法明确引发窒息的根本原因, 故无法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依据, 医生通常是根据自身临床经验予以干预, 但往往会因为误诊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造成严重后果[5]。有研究发现, 脐动脉血能直接反应胎儿体内的氧合与酸碱状况, 经多方权威机构重视将其列入诊断围生期窒息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 胎儿机体内环境稳定, 当发生缺氧时氧能量代谢过程会明显受影响, 导致无氧酵解系统占主导, 进而产生大量酸性物质改变机体p H值, 且在缓冲系统调节与碳酸氢根反应的共同作用下, Pa CO2水平会升高, 而Pa O2水平会明显降低。结果显示, 观察组p H、Pa O2、BE等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 Pa CO2水平则较对照组更高, 且窒息程度的轻重亦能从上述指标中切实反映出来。因此, 笔者总结认为对于Apgar评分较低的新生儿应重视脐动脉血气分析的检测, 其能准确判断机体的缺氧与酸中毒程度, 为后期干预治疗提供指导性参考。
综上所述, 将脐动脉血气分析应用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中可有效弥补单纯Apgar评分的不足, 对新生儿窒息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具十分积极的意义, 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烨, 何贤静, 苏红春, 等.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 (6) :113-114.
[2]茹克亚·阿不来, 热比娅·买买提.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探讨[J].北方药学, 2013, 10 (10) :64-66.
[3]万玛措, 周文浩.心肌酶谱与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中的诊断效果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 (08) :1408-1410.
[4]赵宇红, 朱丽敏, 卢旭, 等.脐动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7) :2719-2720.
脐动脉血气分析 篇3
关键词:笑气吸入镇痛,椎管内分娩镇痛,新生儿,脐动脉血气,乳酸
分娩疼痛是导致产妇心存恐惧的主要原因,也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分娩镇痛药物可能导致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儿低氧血症和酸血症,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后果阻碍分娩镇痛的推广[1],为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分娩镇痛已成为临床较为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本研究以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足月单胎头位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笑气吸入镇痛、椎管内分娩镇痛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和乳酸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分娩镇痛的安全性,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足月单胎头位产妇150例,所有产妇均无胎儿宫内窘迫,心、肺、肝、肾疾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产前评估无头盆不称、宫缩乏力和胎儿情况异常,并排除分娩过程异常改行手术分娩者、新生儿体重<2.5kg。入院年龄22~32岁,体重60~75kg,随机分腰硬联合麻醉组、笑气组、对照组三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产妇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产妇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腰硬联合麻醉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侧卧位,椎体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给予0.8%利多卡因5ml试验剂量,朝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约4cm,取平卧位,观察5min无脊麻发生后注入5ml罗哌卡因(0.1%)和芬太尼(0.0002%),接电子镇痛泵,宫口开全停药,平面控制在T10以下。笑气组吸入氧化亚氮和氧气1∶1的混合气体;对照组未使用分娩镇痛,三组均于新生儿出生后断脐,取脐动脉血2ml,密封送检,使用自动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水平测定。所有标本均由专人采集,专人检验。
1.3观察指标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5min Apgar评分,比较脐动脉血血气分析(p H、Pa O2、PCO2、HCO3-和BE)和乳酸水平,并分析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气分析、脐动脉乳酸水平三者的相关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5min Apgar评分。见表1。
2.2三组血气分析及乳酸水平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笑气组脐动脉血p H、Pa CO2、BE和乳酸水平略高于对照组,而Pa O2、HCO3-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两类分娩镇痛方法。但大量临床实践显示,以精神安慰法、水中分娩等为主的非药物性镇痛方法镇痛效果并不理想,故现阶段仍以药物性镇痛作为分娩镇痛的主要方法,其主要包括肌注镇痛药物法、笑气吸入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等[2]。笑气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冲动的传导及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进而达到镇痛作用[3]。研究表明,35%~50%的氧化亚氮即可达到抑制由子宫收缩引起的阵痛目的,同时不至麻醉,且在体内极少转化,停吸后2~4min内作用即消失,对呼吸道及肺组织损害极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椎管内阻滞镇痛是指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间断或用输液泵自动持续注射低浓度局麻药。其镇痛效果可维持到分娩结束,西方国家无痛分娩已经相当普及,椎管内阻滞的分娩镇痛率高达60%~80%[5],而在我国,考虑到下胸腰段脊神经阻滞后,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心排出量突然减少,可能导致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儿低氧血症和酸血症,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后果,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但亦有研究发现,新生儿5min Apgar≤3分发生率和7d死亡率随着硬膜外分娩镇痛率递增而下降[6]。
以往评估胎儿窘迫主要依靠羊水性状及Apgar评分,但不能客观的评价缺血缺氧状况及程度。而脐动脉血气分析作为评价胎儿氧合和酸碱状况、判断胎儿娩出即刻缺氧的敏感可靠指标,可有效反映产程中胎儿血气变化的结局及胎儿各器官组织状态。现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和美国儿科学会(AAP)[7]已将脐动脉血气分析列为诊断胎儿窘迫和围生期窒息必不可少的指标。脐血乳酸水平是产时急性窒息的指标,研究表明脐血高乳酸水平与胎儿不良预后相关。通过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水平测定能够客观评估胎儿氧合状态及是否存在酸中毒、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后果。有研究表明,Apgar评分与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水平呈一定的正相关[8],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笑气吸入镇痛、椎管内分娩镇痛两种镇痛分娩方法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和乳酸的影响,探讨两种镇痛分娩方法对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组新生儿娩出后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脐动脉血气分析、脐动脉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镇痛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氧合状态无影响。
综上所述,应用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乳酸联合测定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的程度对评估胎儿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笑气吸入镇痛、椎管内分娩镇痛两种镇痛分娩方法对胎儿氧合状态及不良后果的发生无相关性,进一步证实镇痛分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雷,康雅琴,朱红,等.舒芬太尼与罗呱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及最适舒芬太尼用量的探讨[J].现代医学,2013,41(7):488-491.
[2]张振宗.脐动脉血气指标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3):106-107.
[3]顾琴,汪洁云,樊环,等.应用脐动脉血气分析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12:946-947.
[4]Jurek W,Szymczakiewicz-Mutanowska AM,Jurek G.Umbilical artery lactate level as of neonatal clinical condition-preliminary results[J].Przegl Lek,2001,58(2):1052-1054.
[5]何珊,罗文芳.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38(4):469-470.
[6]张萍,赵丽丽,李海囡.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联合应用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6):3015-3017.
[7]罗小琴,骆晓芳,丁淑霞,等.脐动脉血气分析对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12):94-96.
脐动脉血气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的36例窒息早产儿为观察组, 同期的36例未发生窒息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对照组的36例早产儿中, 男20例, 女16例, 胎龄28.5~36.5周, 平均胎龄 (33.0±1.8) 周, 体质量1223~2715 g, 平均体质量 (1601.3±120.4) g。观察组的36例早产儿中, 男21例, 女15例, 胎龄28.5~36.0周, 平均胎龄 (32.8±1.7) 周, 体质量1226~2698 g, 平均体质量 (1598.4±119.7) g, 其中轻度窒息者22例, 重度窒息者14例。两组早产儿的男女比例及胎龄、体质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因此两组早产儿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取两组新生儿的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分析指标包括Pa O2、Pa CO2、p H值及HCO3-, 其采用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 另外对两组早产儿的血清CRP进行检测, 其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 检测均由两名资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进行检测, 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检测。然后将两组的上述检测结果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 并比较察组中轻度与重度窒息早产儿的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共包括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两大类资料, 其中前者包括胎龄、体质量、血清CRP及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 计数资料则仅仅为男女早产儿的比例, 其分别以t检验与卡方检验的方式处理, 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早产儿的脐动脉血Pa O2、Pa CO2、p H值、HCO3-及血清CRP分别为 (3.63±0.18) k Pa、 (6.84±0.25) k Pa、 (7.22±0.02) 、 (22.02±0.40) 及 (5.04±0.68) mg/L, 观察组早产儿的脐动脉血Pa O2、Pa CO2、p H值、HCO3-及血清CRP分别为 (3.20±0.14) k Pa、 (7.95±0.32) k Pa、 (7.10±0.03) 、 (20.42±0.32) 及 (9.31±1.18) mg/L。
观察组中轻度窒息患儿的脐动脉血Pa O2、Pa CO2、p H值、HCO3-及血清CRP分别为 (3.45±0.16) k Pa、 (7.15±0.28) k Pa、 (7.20±0.05) 、 (21.98±0.37) 及 (7.20±0.84) mg/L, 重度窒息患儿的脐动脉血Pa O2、Pa CO2、p H值、HCO3-及血清CRP分别为 (2.87±0.11) k Pa、 (8.09±0.35) k Pa、 (6.98±0.01) 、 (19.45±0.29) 及 (11.46±1.35) mg/L。
观察组的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 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则差于对照组, 且重度窒息患儿与轻度窒息患儿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重度窒息患儿的血清CRP水平高于轻度窒息患儿, 脐动脉血气指标则差于轻度窒息患儿, P均<0.05, 比较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不低, 其对新生儿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而早产儿因呼吸系统发育相对欠缺, 因此窒息的发生率相对更高, 加之其各项功能相对不足, 因此危害更为突出, 而这也是早产儿防控及治疗干预的重要方面。如何早期诊断及制定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也成为早产儿窒息的研究的重点方面。临床中近年来出现对早产儿脐动脉血气价值的相关研究[2], 但是细致的检测价值研究仍十分缺乏。另外, CRP也是在早产儿中研究较热的一个指标[3], 但是对于其在早产窒息儿中的检测价值也十分匮乏, 因此对早产儿窒息上述指标的细致研究仍极为必要。本文中我们即就血清CRP及脐动脉血气对早产儿窒息的诊断意义进行研究观察, 结果显示, 早产窒息儿的血清CRP明显高于未发生窒息的早产儿, 同时其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也与之有明显差异, 另外, 重度窒息儿的上述检测指标异常程度也明显大于轻度窒息儿, 从而说明上述指标对于早产儿窒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血清CRP及脐动脉血气对早产儿窒息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且对于区别轻度与重度窒息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丽娟, 张丽范, 陈小平, 等.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4, 29 (4) :265-267.
[2]余燕红, 陈影, 陈少君.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17) :145-147.
[3]李冬红, 罗丽莉.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气分析在评估围生期窒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2) :108-109.
脐动脉血气分析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3年5月1日-2014年6月1日产科分娩活产数3 018例 (臀位分娩除外) , 484例不同程度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 羊水胎粪污染Ⅰ°160例、羊水胎粪污染Ⅱ°135例、羊水胎粪污染Ⅲ°189例, 对其分别进行观察, 发现致新生儿窒息184例, 羊水胎粪污染率16.03%, 新生儿窒息占3 018例的6.09%。
观察记录指标:①羊水胎粪污染分度:羊水胎粪污染程度标准按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七版分3度:Ⅰ°:浅绿色, 常见胎儿慢性缺氧;Ⅱ°:深绿色或黄绿色, 提示胎儿急性缺氧;Ⅲ°:棕黄色, 稠厚, 提示胎儿严重缺氧。②羊水胎粪污染记录:破膜后羊水流出时我们直接观察羊水胎粪污染程度或在无菌操作下, 宫缩间隙, 稍向上推胎儿先露部观察羊水性状, 或羊膜镜下检查羊水[1]。③Apgar评分:包括出生后1 min和5 min评分, 如5 min仍未正常, 则每隔5 min续评1次, 直至出生后30 min。④脐动脉血气检测:胎儿娩出后断脐, 用两把止血钳在近胎儿侧夹住长约15 cm的一段脐带, 在止血钳外侧剪断脐带, 用与5号半输液针头连接的肝素化毛细玻管采集脐动脉血20~25μL, 立即送新生儿科采用德国Roche Cobes b123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查。
结果
不同程度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血气p H分析结果, 见表1。
不同程度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血糖结果观察, 见表2。
脐动脉血血气指标p H值及血糖结果差异显著, Ⅰ°、Ⅱ°羊水胎粪污染程度与脐动脉血血气指标p H值及血糖成正比关系, Ⅲ°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指标p H值及血糖成反比关系。
讨论
羊水是维持胎儿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当胎儿缺血、缺氧时, 机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 体内循环重新分配, 消化系统的血供减少, 胃肠道蠕动增加, 肛门括约肌松弛, 胎粪排出体外, 进入羊水。此外, 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 胎儿容易发生喘息样呼吸, 此时可以将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吸入肺内, 在胎儿娩出以后, 随着呼吸的发生, 更容易加重胎粪的阻塞作用, 导致新生儿窒息, 由于每个胎儿窒息的程度不同, 其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在临床上可发生心衰、急性肾衰等[2]。国外报道, 新生儿中羊水胎粪污染率5%~15%, 5%发生胎粪吸入性肺炎, 其中30%需要机械通气, 死亡率5%~10%。因此, 羊水粪染是新生儿科、产科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 怎样才能够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来对胎儿发生的胎粪污染进行准确评估变得十分重要, 只有在早期准确评估的基础上, 给予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才能够大大降低胎粪污染对胎儿所产生的影响, 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检测手段被用来对胎儿氧合和酸碱状况等指标进行评价, 而脐血血气分析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它被用来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缺氧缺血, 在临床中目前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这种新的检测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如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等, 在各种病理因素导致胎儿缺血缺氧的情况中, 它对准确检测胎儿酸碱平衡及氧供, 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学会和组织, 已经将脐血血气分析列为诊断围生儿窒息必备的首要标准[3]。
胎儿缺氧缺血时无氧糖酵解增加, 乳酸等代谢产物大量堆积, 此时, 会导致CO2滞留, 呼吸性酸中毒。胎儿酸中毒分为呼吸性酸中毒、混合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即乳酸中毒) 三个阶段。一旦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表明组织缺氧较严重, 器官功能损害不可避免, 神经系统对缺氧尤其不能耐受。新生儿窒息的本质是缺氧酸中毒引起的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伤[4]。脐血血气各项参数中最重要的是p H值, 相对稳定, 短时间内不易变化。p H值降低在排除母体酸中毒的影响后, 可反映儿体缺氧和 (或) 高碳酸血症, 故临床上常以p H值作为判断血气异常程度的指标。
在新生儿中, 如果发生窒息, 导致新生儿缺氧, 会严重影响机体中正常的糖代谢, 导致其发生紊乱[5]。新生儿血糖调节机制不成熟, 尤其是在窒息缺氧的应激状态下, 可使血糖平衡机制失常, 从而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新生儿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被漏诊而未及时处理。但持续低血糖或高血糖均会对脑细胞造成严重损害。葡萄糖是新生儿大脑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低血糖可使脑细胞修复失去基本能量来源, 严重影响Na+、K+、ATP酶功能加重脑缺氧, 导致细胞结构的基质破裂, 进而加重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如不及时纠正会造成永久性脑损伤。血糖升高对人体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 血糖升高对维持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生命活动能量供应非常重要。但血糖过高, 会使乳酸生成增加, 引起酸中毒, 导致线粒体损伤、脑细胞肿胀及自由基生成增多, 加重缺氧对机体的损害。血糖过度升高有可能加重新生儿的脑缺氧缺血损伤程度[6]而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 则易造成颅内压增加、脑血管受牵拉扭曲及因细胞外液缩减加重而引起渗透性利尿、脱水、颅内出血、脑内能量代谢障碍等, 处理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随着新生儿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 儿科从2013年起, 对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出生时常规检测脐动脉血气。羊水胎粪污染Ⅰ°160例、羊水胎粪污染Ⅱ°135例、羊水胎粪污染Ⅲ°189例新生儿进行脐动脉血气p H值及血糖检测结果分析。结果表现脐动脉血血气指标p H值及血糖结果差异显著, Ⅰ°、Ⅱ°羊水胎粪污染程度与脐动脉血血气指标p H值及血糖成正比关系, Ⅲ°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指标p H值及血糖成反比关系。本组研究有助于判断胎儿血气异常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 对于分析胎儿娩出前的状态、评价产科处理经过, 指导新生儿治疗、评估新生儿预后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条件的医院应购置血气分析仪, 对有宫内窘迫征象及出生低Apgar评分的新生儿常规做脐血血气分析, 有助于判断胎儿血气异常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 对于分析胎儿娩出前的状态、评价产科处理经过, 为新生儿监护、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新生儿预后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弥补Apgar评分的不足, 并针对问题对产科、新生儿科提出积极预防干预措施。
加强产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的密切合作, 预防产伤、早产、围生期窒息, 或在窒息发生后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早期治疗, 早期发现新生儿窒息缺氧的高危病例, 以便定期随访及早期有效干预, 对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35-136.
[2]张卫红.78例新生儿窒息脐带动脉血血气检测和分析[J].广西医学, 2008, 30 (1) :55.
[3]Use and Abuse of the Apgar Score.Committee on Fetus and Newborn,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nd Committee on Obstetric Practice.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J].Pediatrics, 1996, 98 (1) :141-142.
[4]Taeusch HW, Ballard RA.Avery's Disease of the new born[M].Beijing:Science Press, Har-court Asia, WBSaunders, 2001:319-333.
[5]冯琪.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 2000, 15 (4) :157.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及护理 篇6
我科2008-03~2010-08共采集动脉血标本55例, 男39例, 女16例, 年龄40~75岁。
2 动脉穿刺前的指导
2.1 标本采集前的健康指导
由于患者惧怕疼痛产生紧张情绪, 容易造成血管收缩。使动脉搏动不明显, 降低穿刺的成功率, 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2 采集动脉血标本前, 要让患者静卧5~10min, 如果是正在吸氧的
患者, 应记录氧流量, 并让患者停氧30min后再采血, 以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
2.3 再采集动脉血之前, 应让患者测量体温, 因温度会影响PH值、
PaO2、PaCO2参数的测定值, 因此血气申请单上要标明患者的实际体温。
3 动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及穿刺方法
3.1 桡动脉穿刺技术
临床上常选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 因其位置浅表、表面仅附以皮肤和筋膜,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桡动脉的搏动, 取血部位以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定标点行穿刺术, 常规消毒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处、穿刺部位的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 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沿桡骨骨头摸动脉, 中指置波动最明显处, 抬起中指以食指及无名指固定皮肤进针。
3.2 股动脉穿刺技术
股动脉穿刺技术是血管介入治疗的基础环节, 临床上也常作为血气分析采血的主要部位, 因其血管粗壮、血流丰富、行穿刺采血术具有易定位、取血快等优势。穿刺时要求患者平卧、术侧大腿外展, 自腹股沟中点至收缩机结节连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操作者可与腹股沟韧带中点触及股动脉搏动。根据患者体型胖瘦选择足够长度的针头,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 令中指指尖位于股动脉搏动最强处, 其余两指稍用力固定皮肤后抬起中指, 使注射器与食指、中指之间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垂直进针, 见回血后立即停止刺入, 待采集够足量的动脉血后快速拔出穿刺针、同时准确按压穿刺点, 再将采有动脉血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或软木塞内, 以隔绝空气。
3.3 足背动脉穿刺技术
足背动脉通过处即足背内外踝中点, 为胫前动脉的直接延续, 穿刺饰穿刺点应选择足背动脉搏动最强处, 穿刺饰将针头与皮肤15°~30°角进针, 针尖斜面向下。足背动脉与肱动脉同属中动脉, 其顺应性相同, 坐位时足背动脉低于肱动脉水平, 足背动脉内所受压强明显增高。行穿刺术时也可坐位, 以便于标本采集。
4 抽血后及时送检
因为在常温下, 标本中的红细胞代谢要消耗氧及产生酸性产物, 这样就会使PH下降、PaCO2上升, 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采血后最好立即送检。
综上所述, 目前临床上对不同部位行动脉穿刺才学的方法、进针角度、采血方式及采集效果都进行了研究, 由于观察对象不同, 如年龄及生理条件等不同, 所报道的数据有一定差异, 但我们一定要在确保患者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快速、有效地采集动脉血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地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卞俊, 陈玲, 傅丽娟, 等.血气分析样本的采集及误差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7, 32 (4) :225-226.
[2]袁慧云, 黄青青.动脉血气的误差原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38 (9) :727.
[3]李伟, 刘祚燕, 文春玉, 等.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与止血效果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5, 19 (1) :50-52.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 篇7
1 患者的准备
1.1 操作前准备
患者应安静, 体位舒适, 不紧张。患者的忧虑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大, 故应安慰患者。操作者应避免使用消极的词句, 使用各种方法使患者感到舒适。由于害怕取样, 有些患者呼吸急促, 引起p H和Pa O2增加, Pa CO2减少;另一些患者瞬间憋气, 引起p H和Pa O2减少, Pa CO2增加[1]。
1.2 代谢条件
在取样时患者必须处于稳定状态, 以不卧床患者为例, 取样前至少应躺3~5 min。
1.3 辅助或人工呼吸
如果进行下列辅助吸氧, 取样前至少要等20 min (从富氧空气的简单主动吸入-面罩-鼻管等到可完全控制的人工呼吸或改变治疗的用量, 例如增加氧流量或改变吸氧的设定) 。这一注意事项在用血气分析结果评价吸氧治疗的效果并以此适当调节时非常重要。
2 血气标本的采集
标本采集非常关键, 采集到合格的动脉血是完成血气分析的前提。
2.1 肝素抗凝剂的影响
肝素作为抗凝剂通常用于血气分析, 如今肝素锂已逐步取代钠盐, 肝素锂的优点是:锂的含量 (3.5%~4.5%) 比钠 (9.5%~12.5%) 少, 因此减少了血中微纤维形成的可能, 排除了同一样本测定钠时出现错误的危险, 特别是现在一些仪器将血气与电解质结合。当然如果用同一样本测定锂, 就不能用肝素锂作为抗凝剂。如果血气分析还直接或间接结合测定离子钙 (Ca2+) , 需要使用特殊的“钙缓冲”肝素, 因为普通肝素可与部分钙结合, 使读数明显低于实际值, 造成测定误差。肝素锂作为抗凝剂更广泛地用于测定p H和血气, 每个实验室使用的包装不同, 相应的测定结果也不相同。即:为保证结果误差最小, 实验时肝素最终浓度应为500~1 000μl/ml。液体肝素中Pa O2在65~26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之间, Pa CO2不存在, 但它在注射器中的体积很难定量, 会造成血液稀释误差[2]。
2.2 干燥肝素
很明显它没有上述缺点, 但它与血混合不好, 而使用冻干肝素可改善其血溶解性。
2.3 血样使用肝素会出现下列情况
稀释 (液体肝素) 引起外部离子改变, 样本中存在的离子可能发生螯合作用。要根据测定项目考虑, 如果测定包括p H/Pa CO2/Pa O2, 有或没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只需考虑稀释作用。如果测定还包括钠、钾、锂 (同机或不同机) , 由于使用肝素盐引进了外部离子, 都可造成测定结果偏离, 如果包括Ca2+, 由于肝素与钙螯合, 可使结果偏低。
2.4 稀释作用
只有使用液体肝素才发生。当使用玻璃注射器栓塞拉到底时, 过度的肝素被吸进注射器, 然后将其全部推出, 针管与栓塞之间有一层肝素, 使很紧的注射器得到润滑, 在注射器和针头死体积中有肝素残余物, 抗凝剂总体积超过0.05 ml, 如果血量为1 ml, 注射器稀释误差约为5%。如今几乎全部使用塑料注射器, 便宜且不易破碎, 针管与栓塞之间有一层肝素, 因此留下一定量的肝素, 此量很难估计。现在的问题是:血原有一定的p H/Pa CO2/Pa O2, 很可能被肝素稀释, 通常肝素p H接近7.00, Pa CO2为0, Pa O2在65~250 mm Hg之间, 文献表明稀释作用可达到甚至超过20%。事实上, 以上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恒定, 在Pa CO2分析时多估计不足。最近报道, Pa CO2的降低与稀释成比例, 稀释10%引起Pa CO2降低10%, 例如, 由疾病引起Pa CO250 mm Hg被读作45 mm Hg, 即正常值高限[1]。从前面所述可知, 对Pa O2的影响不能预测, 如果肝素在环境温度与空气平衡 (瓶子敞口或安瓿) 、Pa O2为150 mm Hg时, 类似条件会造成结果明显偏高, 即真值为90 mm Hg读作96 mm Hg。这在p H测定中没有发现。
稀释作用同样使血红蛋白结果偏低, 它与稀释倍数成正比, 但红细胞压积和离子浓度变化更大, 血是一种不均匀媒介, 通常含45%的细胞和55%的血浆, 对于后两者, 稀释作用发生在血浆中, 这意味着原来全血稀释10%对于电解质和红细胞压积相当于稀释20%。浓度与血液标本的比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肝素浓度的高低除对Pa CO2无明显影响外, 对p H、Pa O2均有影响。高浓度的肝素造成血液稀释, 从而测得p H、Pa O2明显下降, 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5 动脉血的采集
采集动脉血时要注意对动脉的保护, 取血穿刺要流畅, 不使用压脉带。
3 血气标本的保存
采集标本后要立即送检, 血液不宜放置过久, 因为细胞代谢仍在进行。例如白细胞增高时Pa O2迅速下降现象, 但此时Pa O2很低的血标本放置过久, 空气中的氧可进入而导致假性增高, 通过对放置时间的延长, 实验室作出结果比较0.5 h内p H、Pa CO2、Pa O2结果变化不大。存放1、2 h后p H、Pa O2逐渐下降, Pa CO2逐渐上升, 与及时测定结果相比变化较大。如果定标未能通过, 不能在30 min内测定, 必须把标本置于冰箱或碎冰水中保存[2]。
4 仪器本身的状态
仪器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中, 24 h开机运转, 按时自动定标, 不容易出现漂移现象。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校正, 注意电极的保养, 否则测定结果受到影响。
5 标本测量中的质量控制
测量标本前及定标结束后, 先使用质控液检测保证p H、Pa CO2、Pa O2结果在规定范围内, 才能进行标本测量。注意周围空气对血液标本的影响, 导致Pa CO2降低、Pa O2升高。要克服样本的不均一性, 血中的细胞有一种自然趋势即沉淀, 这种情况在一些病理状态下会增大, 原则上不太均匀的样本不影响血气和p H测定, 任何血气分析仪测定的p H只是血浆的p H, 现在采用的技术不能测定细胞内的p H。然而对所用仪器不统一及有凝块的标本问题, 由于改变了p H系统的连接电位, 造成测定不准确, 很可能污染或堵塞测量室。因此, 即使是简单的血气分析, 样本在注入分析仪之前也必须充分混合。如果同时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混匀也是必要的, 血样没有完全混匀, 要想得到准确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个步骤和相关的措施往往被忽略。将注射器在手心中慢慢滚动至少1 min, 并上下翻转几次, 大实验室每天接收许多样本, 可用好的旋转搅拌器, 操作样本要准确, 就像进行血细胞计数一样。另外, 在多数情况下, 最先注入分析仪的血样部分在注射器针尖部位 (死体积) , 在这里样本不能混匀, 因此, 在样本注入分析仪之前, 需将第1、2滴血从注射器排出 (特别是采用注射方式) 。
搅拌有效, 但不能太剧烈, 要避免溶血, 它可使p H和同一样本测定的K+结果不准确, 正常血浆中K+浓度为4.6 mmol/L, 而红细胞中为90 mmol/L。轻度溶血 (1%) 可使K+相应增高0.7 mmol/L, 这是采用注射方式时血样要慢慢注入仪器中的原因。多个标本进行分析时进行一次流路清洗, 防止出现交叉污染, 出现结果误差[3]。
6 测定结果的分析
血气测定结果出来后, p H和血气测定经常作为急诊试验, 用于确诊及进行治疗, 它可随时反映患者的酸碱状态以及供氧情况, 检验人员应根据实验结果、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取样时间、患者代谢状态 (休息、工作) 、吸氧情况、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等检验结果]这些十分重要的资料, 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 当有明显异常结果时, 及时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 排除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因素, 复查结果, 及时审核报告结果。血气分析是抢救重症患者的重要检测项目。因此, 质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 通过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 树立质控意识, 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分析结果。
摘要: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从患者的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存放时间到测定结果的整个过程中,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做好每一个流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气分析,影响因素,动脉
参考文献
[1]刘宏.血气分析前的准备[M].北京: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000:5.
[2]彭黎明, 王兰兰.检验医学自动化及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59-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