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动脉血流S/D值

2024-12-02

脐动脉血流S/D值(精选4篇)

脐动脉血流S/D值 篇1

20世纪60年代初, 由美籍华人爱德华-洪和南美洲卡尔代洛-巴尔夏等, 大力研发并推行了电子胎心监护, 如今, 各种方便、实用的电子胎心率监护已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工作中。在孕期常规37周后及临产期的应用使分娩时的异常高危因素能够及时发现, 并作出应对措施, 提高了新生儿优生率, 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抢救例数及新生儿病死率。但是在临床应用期间也增加了剖宫产率。如今在监测胎心率的同时孕晚期彩超监测S/D值越来越受到广大产科医师的重视, 并成为判断高危因素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S/D值是指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和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脐动脉是胎儿-胎盘循环的重要血流血管, S/D值通过对血流速度的监测反映出胎儿-胎盘循环的阻力, 结合胎心率监护进一步发现胎儿宫内危险, 保障围生儿的安全。我科对141例电子胎心率监护同时伴有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的孕产妇在院期间在临产, 分娩及新生儿的基本资料进行系统回顾,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1例产妇22~36岁, 中位年龄29岁, 初产妇84例, 经产妇57例, 均为足月临产或有先兆临产征象的入院待产, 入院后均有管床医师及助产士专人进行产程观察, 排除因妊娠合并症, 骨盆异常, 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和产前出血等情况。一般情况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患者入院后要进行入院胎儿监护及彩超。若待产超过3d以上, 均进行再次胎儿监护及彩超检查。孕妇临产后进行CST检测, 活跃期再次胎儿监护及第二产程全程监护。胎儿监护NST无反应型, CST监护异常, 包括发现中重度变异减速, 频发早起减速, 及中重度晚期减速, 同时彩超一次或多次有S/D值>3的孕妇, 进行重点观察, 最终对剖宫产92例, 自然分娩49例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产妇剖宫产92例, 阴道分娩49例发现, 脐带异常的83例, 其中脐带绕颈2周以上52例, 脐带真结3例, 脐带过短、扭转、缠绕躯体、脐带过细的有28例, 羊水异常包括羊水II°污染以上和羊水过少共28例, 而仅有胎儿低体重及胎盘严重钙化或未见明确因素的胎儿宫内窘迫的有17例。13例正常分娩未发现有任何高危因素, 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有各种高危因素的发生比例为90.8% (128/141) 。其中剖宫产92例中新生儿抢救8例占8.8% (8/92) , 阴道分娩49例中新生儿抢救32例占65.3% (32/49) , 其中一例患者强烈要求阴道试产, 脐带真结一个, 重度窒息, 出生后3d新生儿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1.06, P<0.05) 。

3 讨论

胎心率的变化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 也就是说它是对胎儿宫内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检测。而胎儿宫内窘迫, 宫内环境恶化对最缺乏储备能力的中枢神经的损坏最大, 往往会造化终身遗憾[1]。临产早期对变异减速和晚期减速做到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对妊娠结局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 单纯的依靠电子胎心监护, 存在一定的过度治疗, 导致剖宫产率的增加[2]。超声多普勒技术测定脐动脉血流, 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 检测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之比 (S/D) , 为胎儿血流动力学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无创伤的、可重复性的监测手段, 已逐渐用于临床检测脐动脉血流及预测围生儿预后的关系。同样单纯依靠S/D值来判断胎儿宫内情况也扩大了异常病例的诊断, 造成误诊、误治及孕妇的过度紧张, 更不利于胎儿及孕妇的身心健康[3]。所以在本研究中, 把电子胎心率监护异常和S/D值异常同时进行评估和判断, 进一步提高了异常病例诊断的准确率。

在我们研究的病例中, 我们发现特别是脐带异常的发生率最高。然而脐带因素也常是产妇本人所忽略的问题, 特别是脐带绕颈一周者占分娩总数的20%以上, 最后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这时脐带过紧, 脐带缠绕, 脐带过短, 脐带滑脱形成真结这些隐含危险因素, 单纯通过普通B超和早期电子胎心监护很难及时发现, 通常是在宫缩渐强, 胎头下降过程中, 通过CST检测和动态监测S/D值才能发现。所以单纯依靠一项有时会在第二产程突然因持续延长减速, 或是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抢救时才发现问题所在, 这样会给医务人员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有时措手不及延误诊治机会, 甚至会给产妇及家人带来无法弥补的终身的遗憾。在检出羊水问题和胎儿生长受限产妇若发现胎心监护和S/D值同时有异常的, 及时尽早终止妊娠, 明显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率, 降低了抢救概率。

所以, 结合电子胎心监护和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两项判断孕晚期特别是临产时胎儿宫内高危因素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值得产科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燕飞.700例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8) :103-104.

[2]赵丽.46例脐动脉血流血流S/D异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8, 19 (5) :270.

[3]李洁, 王志群.脐血流测定对脐带绕颈的产时监护[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1) :33.

脐动脉血流S/D值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 - 04 ~ 2015 - 04 共58 例住院孕妇, 将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 对照1 组, 对照2 组, 每组29 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胎儿脐动脉血流S / D联合生物物理评分检查, 患者平均年龄为 ( 29. 5± 5. 7) 岁, 患者平均孕周为 ( 38. 1 ± 1. 5) 周, 其中有12 例患者彩超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S / D值均超过3. 0; 对照1 组患者采用胎儿脐动脉血流S / D值检查, 患者平均年龄为 ( 29. 4 ±6. 1) 岁, 平均孕周为 ( 38. 4 ±1. 2) 周, 其中有10 例患者彩超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S / D值均超过3. 0; 对照2 组患者采用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检查, 患者平均年龄为 ( 29. 1 ± 6. 2) 岁, 平均孕周为 ( 38. 3 ±1. 1) 周, 其中有11 例患者彩超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均超过3. 0, 3 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 P > 0. 05) 。

1. 2 方法

对照1 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胎心电子监护, 对照2 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实验组患者入院后进行胎心电子监护、彩超检查, 监测胎儿呼吸运动、胎动、患者肌张力、羊水量等情况, 并采用Manning评分对胎儿生物物理进行评分。胎儿分娩后根据Apagr对新生儿是否存在宫内窘迫进行调查, 判断产前与产后诊断的准确性。胎儿脐动脉血流S /D值低于3. 0为正常, 超过3. 0 为异常。Manning评分共检测胎儿无应激试验、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羊水量五项内容, 总分为10 分, 低于8 分者视为异常, 怀疑存在急性或慢性缺氧。

新生儿若出现下述情况中的任意一项, 则可认为新生儿预后不良。 ( 1) 新生儿出生后要对其呼吸、心率、皮肤颜色以及肌张力进行检查, 并要进行Apagr评分, 0 ~ 3 分者为中毒窒息, 4 ~ 7 分者为轻度窒息。 ( 2) 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羊水污染情况, 羊水颜色为深绿色或黄绿色者为Ⅱ度污染, 羊水颜色为棕黄色, 质地稠厚者为Ⅲ度污染。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 0 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剂量资料采用± s表示, 资料采用t值检验, P <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检查情况: 对照1 组患者有10 例患者彩超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S /D值均超过3. 0, 其中新生儿预后不良的有6 例, 占比例的20. 7% , 检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60% ( 6 /10) ; 对照2 组有11 例患者彩超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S /D值均超过3. 0, 其中新生儿预后不良的5 例, 占比例的17. 2% , 检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45. 5% ( 5 /11) ; 实验组有12 例患者彩超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S /D值均超过3. 0, 其中有10 例患者Manning评分低于8 分, 新生儿预后不良的有9 例, 占比例的31. 0% , 检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9 0 % ( 9 /10) , 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 P < 0. 05) 。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窘迫是一种严重的病症, 对新生儿的生命有着较大的威胁, 胎儿宫内窘迫引发新生儿窘迫的几率非常高, 因此对胎儿窘迫进行明确诊断就能够对新生儿窘迫进行预防。以往临床中多采用彩超进行诊断, 但彩超诊断的假阳性率过高, 容易影响治疗[1]。近年来, 由于胎儿窘迫过度诊断, 导致剖宫产人数明显增加, 不仅增加了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也对产妇远期康复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提升胎儿窘迫诊断率, 对社会、家庭都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脐动脉S /D血流监测是一种无创监测方法, 在临床中的使用率越来越广泛。随着孕妇妊娠过程不断的发展, 脐动脉舒张压的血流速度也不断加快, S /D比值也不断下降, 若S /D比值增高则说明胎盘循环阻力增高, 血供不足, 胎儿容易发生窘迫[4,5]。但此种方式假阳性过高。胎心监护虽然使用方便, 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不利于疾病的诊断。生物物理评分通过对不同项目进行评价, 能够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态, 在我院调查结果中显示: 实验组患者产前诊断结果与产后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0% , 明显高于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 说明胎儿脐动脉血流S /D值联合生物物理评分在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中效果更为理想。总的来说, 胎儿脐动脉血流S /D值联合生物物理评分在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能够减少假阳性率, 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湛.联合使用胎儿脐动脉S/D与生物物理评分评价胎儿宫内窘迫的方法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2, 33 (08) :84-85

[2]范红芳, 李散.胎儿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出生状况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4) :1969

[3]柳淑香.10年剖宫产率增长的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5) :3544-3545

[4]Kim S Y, Khandelwal M, Gaughan J.P is the intrapartum biophysical profile useful[J].Obstet Gyneco1, 2008, 102 (3) :471-476

脐动脉血流S/D值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晚期妊娠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者865例, 年龄19~38岁, 平均26岁, 孕29~42周, 平均35周。其中正常妊娠705例, 脐带绕颈137例, 羊水异常15例 (其中合并胎儿畸形4例) , 胎儿宫内窘迫5例, 宫内死胎3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西门子ACUSON 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凸阵探头, 频率1.8~2.2 MHz, 选用产科软件条件分析。孕妇静息状态下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选取脐动脉与胎盘附着处最近一段脐动脉, 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脐动脉血流频普, 取样角度<15°, 出现典型而稳定的脐动脉波形时, 冻结图象, 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Vmax)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min) , 计算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Vmax) 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min) 之比 (S/D) , 连续测量三个周期, 取平均值。

2 结果

监测865例中, 脐动脉S/D<3占841例, 晚期妊娠各孕周脐动脉S/D比值随孕周的增加而下降, 由孕28周时的2.87下降至孕38周时的2.19。孕28~30周, S/D比值为2.87±0.45;孕30~34周, S/D比值2.74±0.43;孕34~38周, S/D比值2.36±0.35;孕38~42周, S/D比值为2.19±0.34。

脐动脉S/D>3占24例, 脐动脉血流速度与胎儿宫内缺氧密切相关。1例孕39周, 胎儿脐带绕颈, 脐动脉血流S/D比值3.79, 羊水中脐带呈直线状。经吸氧后无明显变化, 立即行剖宫产, 证实脐带绕颈1周, 过紧, 游离部分的脐带较短, 新生儿Apgar评分7分。1例孕36周, 胎儿宫内窘迫, 脐动脉血流S/D比值3.80, 详见图1。此孕妇拒绝住院治疗, 12 d后自觉无胎动而就诊, 超声检查示胎儿宫内死亡, 经引产证实为脐带打结, 胎儿外观检查未见异常。18例为孕29~37周, 胎儿及附属物未见异常, 脐动脉血流S/D比值均大于相应孕周, 经住院治疗后,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脐动脉血流, S/D比值均下降, 逐渐恢复正常, 经回访, 胎儿出生后未见异常, 生长发育良好。4例胎儿畸形伴羊水过多, 脐动脉血流S/D比值增大, 经引产后证实, 其中1例孕39周裂腹畸形, 肠管飘浮在羊水中, 脐动脉血流S/D比值3.65。1例孕33周, 脐动脉S/D比值4.40, 胎儿脑积水合并脊柱裂、足内翻, 详见图2。1例孕29周无脑儿伴裂腹畸形, 脐动脉血流S/D比值3.68。1例孕31周, 十二指肠闭锁, 脐动脉血流S/D比值3.49。

3 讨论

胎儿宫内缺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缺氧胎儿监测对提高围产医学质量有重要意义[2]。脐血管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唯一通道, 胎儿与母体的物质交换主要通过脐血管, 脐血流受胎盘和胎儿本身血管状态影响, 脐血流的改变能够反映胎盘功能的变化, 胎儿的生长发育与胎盘功能、脐带血流量是密切相关的[3]。在产科, 脐动脉常用于观察胎儿血流动力学变化。由于脐动脉与胎盘和胎体相连, 因此, 其血流动力学改变, 既反映胎盘对脐动脉血流的阻力, 又反映胎儿血流循环异常所致波形改变。因而, 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胎儿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检测, 可帮助产科医生了解胎儿血流循环和胎盘功能状态。随着妊娠周数增加, 胎盘面积逐渐增大, 绒毛血管增多, 胎盘逐渐成熟, 胎盘阻力下降, 同样使脐动脉扩张, 血流量增加, 脐动脉血流S/D比值逐渐下降, 胎盘循环阻力随孕龄增加而降低, 从而保证胎儿供血, 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4]。本研究结果显示, 脐动脉血流S/D比值孕33周时为2.6, 孕33~35周时为2.5, 足月妊娠时降至2.2, 与罗福成等[5]报道相似, 因而多数学者以妊娠晚期脐动脉血流S/D≤3.0作为正常值。

注:A胎儿骶尾部开放性脊柱裂;B脑积水, 胎头呈柠檬征;C胎儿左足内翻

随着妊娠的进展, 如果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不随孕周的增大而下降, 或者妊娠足月后脐动脉血流S/D值大于3.0, 则提示胎盘功能不全, 其原因可能是与胎儿脐带绕颈、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等因素相关。胎儿脐带绕颈, 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脐带绕颈的圈数, 松紧程度有关, 若脐动脉血流S/D大于3.0, 可提示绕颈较紧, 胎儿缺氧, 孕妇通过休息及吸氧后无明显变化, 常提示已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属于产科危急值范畴, 需临床医师高度警惕, 应及时予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若脐动脉血流S/D小于3.0, 则提示脐带绕颈松弛[6,7]。胎儿畸形脐动脉血流阻力升高的发生率较高, 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胎儿畸形使胎儿体内血管发生某些病理变化及机体代偿作用, 血流重新分配致脐动脉血流发生改变。本文中4例胎儿畸形, 均有脐动脉血流S/D值大。其中1例曾在外院多次产科常规超声检查, 均未见胎儿异常, 到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 超声检查示裂腹畸形伴肠膨出, 脐动脉血流S/D为3.65, 分析外院未检出胎儿畸形的原因可能是胎儿位置影响观察胎儿腹壁的完整性、肠管膨出的多少、未测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检查时的仔细程度[8]。脐动脉血流S/D比值作为判断胎盘阻力的指标, 如果妊娠37周后脐动脉血流S/D>3.0, 则表示胎盘阻力增高, 为早期胎儿宫内窘迫提供信息[4]。应及时与产科医师联系, 给予必要的处理。1例孕36周, 脐动脉血流S/D比值3.80, 胎儿宫内窘迫, 由于该孕妇拒绝住院治疗, 回家后12 d自觉无胎动而就诊, 超声检查示胎儿宫内死亡, 经引产证实为脐带打结, 胎儿外观检查未见异;由于脐带打结致胎儿血循环受阻而致胎儿宫内窘迫, 由于没有及时处理, 最终导致胎儿死亡。超声诊断脐带打结, 由于受羊水、胎体等因素影响尚不能完全诊断, 但通过检测脐动脉S/D比值, 可以间接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其次, 羊水过少可使脐动脉受压, 导致舒张期血流速度下降甚至消失, 以致脐动脉血流S/D比值升高, 使胎盘功能不好, 胎儿受损, 因而当羊水过少且脐动脉血流S/D比值明显异常时应尽早结束分娩[9]。

本研究中, 引起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发生改变的原因是胎儿宫内缺氧和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缺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缺氧胎儿监测对提高围产医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脐动脉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主要血管通道, 胎儿通过脐循环获取营养及氧交换, 它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反映胎盘、胎儿乃至母体的某些病理变化。胎儿缺氧及胎儿畸形时, 由于机体代偿功能, 血液重新分配, 大脑及心脏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增加, 血管扩张, 阻力降低, 而脐动脉为保障重要器官营养供给, 发生血管收缩, 阻力升高[10]。

研究表明, 检测脐动脉血流具有重要意义: (1) 评价胎儿生长发育, 脐动脉S/D比值, 随孕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由于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全身小动脉痉挛, 造成胎盘绒毛小动脉痉挛, 梗塞, 水肿, 血管腔狭窄, 胎盘绒毛面积和绒毛毛细血管面积明显减少, 胎盘功能下降, 是增加胎盘血管阻力的主要因素。随孕龄的增加脐动脉S/D比值反而呈增加趋势, 可在更早孕龄提示胎儿是否宫内发育迟缓。 (2) 胎儿-胎盘循环阻力增加可导致胎儿缺氧, 缺血改变。 (3) 预测胎儿预后, 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损或反转是胎儿异常的预兆, 其预后较差, 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因此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的监测, 是了解胎盘的阻力、预测胎儿预后的一种简便、安全、可重复的方法。对了解胎儿生长发育, 判断胎儿宫内缺氧、间接了解胎儿宫内安危、提高围产医学质量、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欧阳秋星.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探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 :102-103.

[2]何金华, 吴海明, 李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4) :25-26.

[3]黄玉明.彩色多普勒检测妊高征胎儿脐动脉血流预测胎盘贮备功能[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 8 (4) :249.

[4]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1383, 1401.

[5]罗福成, 施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290-291.

[6]叶丽芬, 邓维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 7 (4) :278.

[7]徐晓红, 李英勇, 刘峰,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结果易变性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5, 21 (5) :379-381.

[8]张碧波.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及其局限性[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 :84-86.

[9]李春梅.羊水过少10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4) :42-43.

脐动脉血流S/D值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 450例,其中,顺产1 680例,剖宫产770例;平均年龄(26.15±3.09)岁;平均孕龄(39.07±0.79)周。入选胎儿均排除先心病、先天性脑血管病等疾病。

1.2 方法

1.2.1 胎心监护检查[2]

孕妇取半卧位,超声探头一个放置于胎儿胎心音区域,另一探头放置于宫底下约3指处,不间断监测20 min,观察胎心率变化情况。

1.2.2 大脑中动脉S/D值测定

利用妇科触诊方法触到双顶径,把探头放于双顶径的左下方,这时多普勒彩超可以清晰的看到大脑脚,改变探头位置可以看到基底动脉环,记录下大脑中动脉中段值。

1.2.3 血清游离雌三醇测定

所有孕妇每周均空腹早晨抽血3 mL,分离血清于-20℃下保存。血清游离雌三醇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按照说明书操作。

1.2.4 检查结果分类

根据检查结果,将孕妇分为:(1)胎心监护、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血清雌三醇检查均正常者;(2)胎心监护及大脑中动脉S/D值测定异常而血清雌三醇正常;(3)胎心监护及血清雌三醇测定异常而大脑中动脉S/D值正常;(4)胎心监护正常而大脑中动脉S/D值及血清雌三醇异常;(5)三种检查均不正常。

1.3 阳性判断标准

1.3.1 胎心监护的诊断标准[1,2]根据Fischer法,8~10分为正常,5~7分可疑,≤4分无反应型为异常。

1.3.2 大脑中动脉S/D值S/D值≥4为正常,<4为异常。

1.3.3 足月孕妇血清雌三醇值正常值为>15 ng/mL,<10 ng/mL为异常。

1.3.4 新生儿预后不良新生儿窒息[3]:新生儿出生时1 min或5 min Apgar评分≤7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联合检测的假阳性率情况

一种检查方法的假阳性率为27.9%,两种联合检查假阳性率为5.4%,三种联合检查的假阳性率为0.6%,明显低于一种及两种联合检测(P<0.05)。

2.2 联合检查的一致性情况

根据三者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来判断三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检查的一致率为60.4%(1 480例),远高于两种检查的一致率(39.6%,970例),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即三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见表1。

2.3 联合检查评估与出生后新生儿评估情况比较

三种联合检查的结果与出新生儿评估结果比较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雌三醇的前身是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主要由胎盘合成,是胎盘和胎儿共同生成的激素,它主要来源于胎儿的肾上腺和肝脏,DHEAS在胎盘芳香化酶的诱导下转化为雌激素。各种原因所致的胎儿、胎盘单位功能异常,可使母体雌三醇水平发生变化,因此,检测母体血液雌三醇水平可以判断胎儿、胎盘的状态,并能预测胎儿预后[4,5]。正常足月孕妇血清游离雌三醇正常值为>15 ng/mL,<10 ng/mL为异常[6]。若连续测定下降达50%,表示胎儿宫内有窘迫现象,一次测定正常不能表示正常,必须定期复查才有意义。若雌三醇值低于12 mg/24 h表示胎儿危急,若低于2 mg/24 h表示胎儿即将死亡。因此,测定妊娠期孕妇血或尿中雌三醇,能反映胎儿、胎盘单位的功能,检测母体血中雌三醇的含量,可用来判断胎儿是否存活[2]。

雌三醇是雌二醇的代谢产物,测定孕妇血清雌三醇,是判断胎盘功能、预测胎儿状态及监护胎儿安全较可信的方法[4]。(1)血清雌三醇的含量随着妊娠期进展而不断增加,直到分娩前才稍降,当血清雌三醇下降并同时伴有雌二醇升高时,提示胎盘功能不良,常预示早产。(2)连续监测孕妇血清雌三醇,可用于高危妊娠的监护,如果雌三醇含量持续下降,提示胎盘功能严重不良,常出现宫内胎儿生长迟缓、先兆子痫、胎儿先天畸形、葡萄胎、宫内死胎等。(3)孕妇血清雌三醇升高,可见于多胎妊娠、糖尿病合并妊娠及胎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

胎心监护是胎心胎动宫缩图的简称,是应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将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记下来供临床分析的图形[7]。胎心监护是围生期的不可缺少的检测部分,是临床上常规检查项目,是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的状况的主要检测手段。胎心监护主要是不间断地监测胎儿心率改变,间接反映出胎儿宫内情况,采用微波技术,对胎儿没有危害,只需要胎心检测仪即可。如出现缺氧可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使胎儿的生长环境变好,降低剖宫产率并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进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8]。

大脑中动脉是用以判断胎儿脑血流的常用血管之一,妊娠初期大脑中动脉无血流,在妊娠1~12周后才会出现舒张末期血流。正常妊娠过程中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最低值比值(S/D)随孕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当胎儿宫内窘迫时,为保证其他重要组织器官的血供,胎儿体内的血流会重新分配,这时大脑中动脉的血供减少,S/D比值显著下降[9,10]。因此,当S D值降低时,表明胎儿有缺氧现象,且大脑中动脉可以较好的反映出脑部缺氧的状况。笔者前期临床研究证实,大脑中动脉与胎心监护有较好的相关性,如此时检测血清雌三醇也异常,这样能全面反映胎儿宫内的真实情况。本研究中,联合胎心监护、血清雌三醇及胎儿大脑中动脉S/D值测定假阳性率低,能更好地发现胎儿缺氧的存在。

综上所述,多因素联合监测发现胎儿窘迫的假阳性率低,可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可作为常规检查在基层医院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血清雌三醇检测评估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9年7月2012年1月在我科分娩的2 450例孕妇进行胎心监护及血清雌三醇、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测定,分析其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一种检查方法的假阳性率为27.9%,两种联合检查假阳性率为5.4%,三种联合检查的假阳性率为0.6%,明显低于一种及两种联合检测(P<0.05)。结论 多因素联合监测发现胎儿窘迫的假阳性率减少,可降低剖宫产率并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胎心监护,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血清雌三醇,新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小毛,尹玉竹,朱小瑜,等.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复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2.

[2]王爱桃,黎阳,乐燕,等.胎心监护联合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评估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6-47.

[3]彭杨水,李格芳,夏定纹.血清FE3和HPI联合测定胎儿胎盘功能[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5(16):275-277.

[4]凌蓓营.孕妇血游离雌三醇测定的临床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3,21(118):138.

[5]黄福光,黄平同,郑名芳,等.胎儿与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

[6]史巧英,王晓谦.化学发光定量测定HPL在孕产妇监护中的意义[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4(1):22-23.

[7]邵雪竹,邓华.应用能量多普勒检测正常胎儿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5):614-616.

[8]董学新,刘赛欧,杨国禄,等.3级胎盘分亚型在预测胎盘功能和分娩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2):107.

[9]李笑天,庄依亮,张珏华,等.高危妊娠胎儿血流速度波形与不同程度胎儿窘迫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4):219-220.

上一篇:网络能力下一篇:还地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