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合法

2024-05-12

四结合法(共12篇)

四结合法 篇1

疲劳工作,效率肯定不高。学会劳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延年益寿。

一、科学用脑

有个公式:8-1>8。意思是说,在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抽出1个小时去休息,其学习效率要高于将8个小时全部用于学习的效率。一个简单的不等式,蕴藏着科学用脑的秘密,那便是“劳逸结合”。

二、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入睡快、睡得深、醒后精神好才是高质量的睡眠。其对保护大脑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不要过度用脑

勤用脑,并不等于过度用脑。有不少人做什么事情总是急于求成,长期熬夜,夜以继日地学习,结果学习效率却不高,有的由于长期过度疲劳,甚至危害到健康和生命。过度用脑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出现失眠、健忘、抑郁等症状。

四、懂得休息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工作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忙里偷闲,学会休息。休息的方法也有多种,有活动休息,比如听听音乐、打打球;有交替休息,就是说当你感到疲劳时,改变一下学习内容,就能使大脑的兴奋区改变;还有安静休息,则是通过睡眠或闭目养神,给大脑一个补充能量的机会。

四结合法 篇2

——恒山小学“四结合”经验材料

恒山小学地处恒山区的中心地带,是恒山区的窗口学校。现在有20个教学班。学生1020人,专任教师6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小学高级教师有35人,占全校比例的56%;教师本科学历的有8人,占全校比例的13%;专科学历的有34人,占全校比例的55%。作为恒山的窗口学校,处处都应想在先、走在先、做在先。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现将我校近一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指导方针的要求,又是21世纪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将对未来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即使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既把现代教育即使作为学科教学的工具和手段,作为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认知工具,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拓宽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为了扎扎实实地抓好这项工作,我校建立了《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校长书记亲任《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组长,业务校长、教导处、团队、各学科负责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两位业务校长亲自抓各种活动,学校有此项研究的计划、方案、有措施、有检查、有评价,使《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工作在我校成为一个重要内容,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积极筹措资金,创造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条件。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计算机教室就是必备的条件。我校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原由的计算机教室上了宽带网,先后为学校7个教学班购置了电脑,设置了电子备课室。

四、培训先行,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能力。

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把培训工作做为一项系统工程,始终紧抓不放。

学校广泛开展培训活动,解决部分教师不会用计算机的实际问题。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办法,抓实培训。“点”就是坚持抓住微机教师;“线”就是学校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面”就是我校把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以人人过关为目标,制定阶段性提高的培训计划。在此基础上,我们搞了三方面的专项培训:一方面是微机基本操作技术培训。从99年开始,利用寒暑假时间,采用集中强化培训的形式,面对全校教师(50岁以下)相继办了三期微机培训班,使我校教师掌握了操作微机的基本方法。第二方面是教学课件制作技术培训。其中含课件制作和微机与电教手段的嫁接操作。第三方面是网络技术培训。我校在本学期利用每天放学后对教师进行了网络使用技术技巧的培训,使我校教师在上网的问题上从思想上认可,从技术上有保证。

五、从学校整体入手,有机地实现学科整合。

1、挖掘教材因素,选择合适的课文作为操作对象。

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等诸因素,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在所教学科的课堂上使用。把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也做为评课的一项。

2、环环相扣,使语文课生动形象。

(1)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荷花》一文,其中加入三种错误:学生平时容易写错的字、不准确的用词、错误的分段。

课上以上节课学生输入文章时,粗心大意输错了好几个地方,使文章中描绘的美丽景色变得不美了为切入点进行引入,邀请学生来帮助老师修改文章,使文章变得优美。学生由于已经学习过这篇文章,信心实足,纷纷回答愿意,这样一下就把学生的兴趣性调动起来了。

在教学时,首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荷花》一文的节选,请学生看看有什么问题。此时学生都睁大了眼睛,仔细阅读课文,一下子就找出了其中的错别字。此时教师先演示,学生看好演示自己操作,修改第一、二个错别字。此时提示“在文章找一找文章中还有其它错误吗?”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还有一些词用的不对,通过剪切、清除再插入正确的词改正这一错误,一方面学习了新知识,另一方面又再次巩固了这个词的用法、写法。

其后还有并、分段的学习,通过回车键、倒退键或是DELETE键来进行操作,将课文中的错误分、并段改正。

这样通过字与词、词与句、句与段的联系,做到字、词、句、段统一一体,既加强词、句、段的语言训练,又发挥了训练的整体功能。

在练习时,以《荷花》为对象进行练习。这样再次的操作,又一次加深学生的印象,对电脑操作的印象,对整篇文章的印象,在操作中温习课文,在温习课文中进行操作,两者互利,让学生同时进行两方面的学习,掌握双重知识。

当练习做好后,再请学生打开语文书,互相检查一下其它同学做得对不对,还有没有错。由于是做小老师,学生们看语文书更仔细了,一个字一个字的检查,非常认真,如此一来学生又一次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取得的效果远比语文课上简单的阅读要好得多。

在小结时,老师请同学自己来讲讲文章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吗?学生由于亲身经过的操作,纷纷回答说:现在文章没有错别字了,读上去通顺多了;文章中没有嗦嗦的话,看上去简洁了;现在的文章又变得优美了,看了它栩栩如生的描绘,我们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小结,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对用字用词的重要性,明白了学好语文的意义。

利用现代化的工具网络,让学生上网浏览荷花网页,看一看黄果树瀑布的美丽景色。浏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荷花真美啊,和书上说的一样的;有的则在向旁边同学介绍在网上看的新知识:荷花的颜色、种类„„;这样,学生真正获得美的感受,对课文的理解也深刻了,又拓展的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到更多有关荷花的知识,同时,学生也再次练习了上网浏览的操作,复习了以前的知识点。并且还可以将从其它途径获得的知识融合进去,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一个主动的创造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如我校郝晓红老师在教授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一课时,先是大量呈现了春景图,有金灿灿的油菜花,有盛开的梨花、桃花、杏花,也有林间鸣唱的小鸟以及绿茵茵的草地、繁茂的野花等等,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使久居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春景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再让孩子们学习课文,细细品味文中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句子,他们就能体会到春带给作者的心灵震动,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对他们并不是很熟悉的散文语言有较好的理解和感悟了。然后再出现声像资料“春天的公园”、“春天的山林”、“春天的田野”、“春天的校园”,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语言细细描摹,他们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3)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有效的整合,信息技术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我校张哲讲授《岸边的柳树》过程中,老师利用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孩子们好奇渴望的眼睛都盯着大屏幕的课件,并根据课件或老师的要求迅速思考、迅速反应。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利用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完成了所学的教学内容,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声图并茂,艺术课大放光彩。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技能与能力的研究性学习,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设备来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校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探索,合理地把信息技术融合在艺术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1)刘丽娟老师在讲授的《咯咯哒》是一年级下学期教学的一首乐曲。整课围绕着“鸡”的学习内容展开。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凭借教师表述和光用录音播放这首乐曲的话,很难使学生对“鸡”做到很好的了解,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教学要求。为此,她多方收集有关的音乐资料,编制成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用图文并茂、形声同步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创造能力。课一开始,先在大屏幕上播放出各种“鸡”的图片,再用音响效果分别听辨它们的叫声。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乐曲。乐曲一开始,屏幕上就呈现出个性鲜明、十分可爱的母鸡。乐曲和画面结合,表演了母鸡下蛋时的情境。学生又听又看,可以通过动画直观地看到母鸡下蛋时面目表情的变化。并随着乐曲演奏和动画表演的形象效果,他们纷纷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母鸡下蛋的动作来,从而使原本呆板乏味的乐曲,变成了妙趣横生的声画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这表明多媒体情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2)我校美术教师李欧在五年级《制作贺年卡》一课中,她用计算机播放一段有关贺年卡的资料片引入了该节课的主题,由于播放的内容是色彩鲜艳的贺年卡,并配有优美的音乐,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这个丰富多彩的贺年卡的情景中。她利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作为桥梁,教授学生在学习怎样操作软件的同时学习美术学科的知识。李欧老师把“金山画王”作为一个切入点,用它作为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把两门看似无关联的学科联系起来。“金山画王”是一个用于绘图的软件,它的功能非常丰富。它提供了铅笔、擦子、尺子、颜料等工具,而这些都是美术课上必须使用的基本工具。她把美术课堂带到了微机室,在学习金山画王操作技术的同时学习美术的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比如,在学习怎样使用“铅笔”工具时,讲到我们能用“铅笔”工具画出不同粗细的线条,这时,就及时地引入美术课中有关线条的课程:不同粗细的线条在绘画中的妙用。而且在微机室利用网络的优势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把信息分析、处理后合理、准确地反馈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可以在这个的基础上,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一个刚创作出的作品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学生可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六、面向学生,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学观。

1、计算机兴趣小组,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以正常课时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一部分同学感到不能满足。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水平,许多学校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计算机兴趣小组,由专业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自学进行创作提高。我校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在每周四的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由美术教师指导,使用画图软件和金山画王进行创作电子图画;有微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网页制作技建立学生个人网站,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个人也是一个提高和创新的过程。

2、组织竞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我校特组织进行了信息技术竞赛,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高一级的竞赛活动。在今年五月,我校的学生在第五届“全国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不仅是对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验,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我校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提高,激发了师生的参与热情。

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好处,也看到学生通过在这种整合模式下的学习中所收获的成功与快乐,使他们在学习积极性、组合知识结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我们也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如在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方面仍要不懈努力,资源库建设既要有大的背景依托支持,又要有鲜明的学校本土特色。21世纪的教师不应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发展。我校需要一种新的教学观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带领教师取得更大成绩。同时在工作过程还要形成规范,注意师生原始资料的长期积累。在一年来的,我校有28名教师的课件分别荣获市、区级一、二 等奖;有4名教师撰写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分别获省、市级二等奖;有10名教师的学科与计算机整合课获省级一、二等奖;有9名教师获区级一、二等优质课奖;有3名教师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荣获鸡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有5名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分别荣获鸡西赛区小学组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有一点的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各位同仁的支持鼓励下,我们恒山小学的全体教师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再上新台阶!

信息技术整合 促进学校发展

小学学科“四结合”经验材料

抓好五环节 落实四结合 篇3

要保证自主探究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首先要突出抓好五个重点环节

(一)研读本环节的设置保证了学生的知情权,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一定思考的基础上。研读主要是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包括利用工具书消化常识性的语言信息,疏通文字,掌握有关文化和文学信息;利用教师背景性提示、课文前后的“预习提示”、“练习思考”及课文相关资料,边阅读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对个性较为明显的语段作一定思考,形成对课文的独特感受,明确学习方向。要确保这一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后续各环节打下扎实基础,时间保证非常重要,若课外阅读不可能,课内也要挤时间。

(二)发现研读的结果是对课文有所发现、有所感悟。通过阅读发现疑点、难点、特点,寻找兴奋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决定者是教师还是学生,是传统教学与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分界线。学生有了对课文的主动研读和发现,就真正有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决不否定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应对众多发现中有共同趋向的问题、能扣住课文独特个性的问题,对课文独到新颖的见解,都可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如学生的阅读能力、发现水平有限,或课文本身的难度较大,教师应作适当的牵引和补充,同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合理梯度。

(三)探究自主探究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现意识、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在整合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方向后,对问题的自我探究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探究需要自我思索和借助外力,本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依托教师提供的指导性提示,再回到课文中去作有针对性的阅读和有深度的独立思考,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更高层面,促进问题的自我解决;但往往个体的思维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外力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和水平的意识。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等查找资料,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交流,与他人争辩正误,共享他人探究成果,开启自己的智力和想象力,不断把探究活动推向深入。

(四)解读本环节是对发现及分析的阐释,包含了对问题的解决。解读要在足时的阅读、思考和广泛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发现作必要的分析和阐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解答。教师要控制和把握好解读的广度和准确性,让各种意见能充分地发表,同时对一些解答作必要的引导,对出现的分歧和缺陷作出调整和补充。教师注重指出不同解答的闪光点,激励和鼓舞学生,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感,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浓厚兴趣。

(五)留疑解读不是模式的终点,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与思索还有一个思维的惯性和缓冲。随着问题的解决,新的问题往往会相伴相生,这是学生学习兴致的高涨、是新的探究活动的又一开始。教师及时恰当地予以引导,师生共同提出一些有较高价值的新问题,留给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把教学活动引向更高的层次。留疑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即兴表达、课下作业,也可化整为零、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环节应把握好开放性、自主性、激励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原则。

要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恰当地把握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点拨引导相结合。自主探究教学的整个展开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过程,但自主探究决不能成为一种无序、盲目的行为。学生由于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局限,教师的点拨、引领、组织与调度是不可缺少的。“搭台、铺路”靠教师,“唱戏、行走”在学生。

二是注重过程习得和追求最终效果相结合。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效果”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往往忽视了“过程习得效果”的重要意义。语文自主探究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注重过程,强调主体,突出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发现意识、探究能力、批判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

三是坚持自主探究与切磋交流相结合。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熟悉课文”、“收集资料”、“思考研究”等环节都需要在教师的导引下自主完成。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出现学生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合作交流、讨论切磋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独立能力、合作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十分重要,在探究教学中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是必须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堂主阵地必须用足、用好。但是“大语文”与“大语文教学”的观念必须不断强化和进一步落实,要结合当地实际,吸收利用好丰富鲜活的语文素材,积极探索生活化、人文化的语文教学新路子。

中职班主任德育“四结合” 篇4

一、思想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无论什么层次的教育,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做人,而中职校的主要功能是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其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中职校班主任要将教育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明确其德育的重点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还包括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要做好思想教育,班主任首先要明确学生现有的思想状态。经过在实践中研究分析,笔者发现,现今中职校学生的思想状态主要分为三种:1.失落状态。部分学生由于中考失意,不得不进入中职校读书,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认为进入中职校将来就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由此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2.混日子状态。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只是被家里逼迫不得不上学,但是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从来没有想过认真学习,而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3.高压型。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有要求读书的强烈愿望,但是同时又经受着来自家庭、生活的各种压力,长期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要改变这些消极的思想状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班主任要认清思想教育的持久性、艰巨性,将思想教育寓于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抓好每一个教育契机,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如,教师要适当给学生施加一些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明白只要自己努力,在中职校学习一定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自暴自弃只能一事无成。

大部分学生进入中职校学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对所选择的专业也几乎一无所知, 基于这种情况, 班主任要尽早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并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班主任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职业规划讲座和交流会, 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与本专业的专家或者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师兄师姐面对面交流, 给他们提供有利于获取宝贵的间接经验的机会, 必要的时候班主任还要组织个别谈话, 帮助那些特别迷茫的学生尽快找到方向、确定职业目标。

二、教师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很多中职校的班主任在工作时容易走入两个误区:家长式管理或放羊式管理,这两种管理模式要么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要么对学生过于放纵,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成功的德育应该张弛有致,宽严适度,而且要采用以引导为主的方法,将班主任工作中的强制性色彩降到最低。

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将引导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巧妙结合, 双管齐下, 方能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其实, 每个学生都有无尽的自我教育的潜力, 他们内心都渴望进步、向往成功。睿智的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发现内心深处最真实、最美好的自己, 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且将这些优点放大, 还要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他们有机会扬长避短, 找回自信, 实现自我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班主任要以平等的身份地位进入学生的生活, 保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给予他们充分的权利和空间,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动向, 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心理发展历程, 尽量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 因材施教, 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充分放开手脚, 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 曾经我所带的班级里就有几个男生总是爱逃课上网, 对网络游戏很痴迷, 屡教不改。我对他们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关爱, 再次谈话后, 他们终于坦白, 由于学习基础差, 每次上课都像在听天书, 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所以不想上课, 在学校又没有其他事可做, 只能沉迷于网络。得知学生这样的心理后, 在学习上给予他们帮助的同时我也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帮他们戒除网瘾, 渐渐地在我的感化下他们慢慢远离网络游戏, 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学习成绩也慢慢提升。

三、言传身教与情感诱导相结合

中职校的学生心理已经发育得极为成熟,甚至可以说他们明白的道理并不比教师少,在学生心底,他们很明白是非对错,只是在面对现实情况的时候,他们并不能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进而会造成一些行为上的偏差。如果教师每次都拿出一番大道理教育学生,听得多了,学生也就烦了,并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稍稍改变教育方式,在讲解道理的同时,多以自己的行为作表率,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行为楷模,那么,很多时候教师根本就不需要苦口婆心地反复唠叨,只要轻轻点拨,学生就能够自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向着教师的正确行为靠拢。

在言传身教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情感诱导学生的行为。“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仅成为良师还要成为益友,真正关心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急学生所急,供学生所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所给予的温暖,博得学生的信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敞开心扉,遇到困难能够主动找班主任解决,在班主任的引导和感化下正确化解矛盾、度过难关。如,前不久,一名女生找我谈心,详细叙述了自己的心理困惑:巨大环境转变和朋友的缺失让她感到孤独困惑,一时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心理压力很大。我与她分享自己当初进入中职校时候的迷茫及化解之法,解开了她的心结,并且此后我还经常关注她的学习生活情绪,引导她顺利实现了心理转变,适应了中职生活。

四、个人素质提高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一个集体中,个人体现集体,而集体也影响个人。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的高低都代表着一个班集体的形象,而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影响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所以集体和个人是相辅相成的,班主任要将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与班级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个人和集体相互促进,稳步推进班级德育。

为了实现班集体文化建设与学生个人素质的同步提升,班主任要特别强调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增进。班主任要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比赛,如,班级篮球赛、拔河比赛、跳大绳比赛等,尽量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比赛,让他们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产生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诱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

班主任还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理解,使班级关系融洽和睦。在节假日里,班主任应该多带领学生出去走走,参加诸如爬山、游玩、烧烤、野炊等集体户外活动,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寻找生活的乐趣,并且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造就温暖融洽的班集体氛围,并且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相互影响中实现人人受益、人人进步。

两坚持四结合市民讲坛 篇5

科尔沁街道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开展了市民讲坛活动。同时,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普及社科知识,解疑释惑,为街道发展服务。

自开展市民讲坛活动以来,一直秉承着“两坚持、四结合”(即坚持定期培训,坚持互动交流;将讲坛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相结合、与科区市民讲坛相结合、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的宣讲原则,将“科尔沁街道市民讲坛”开办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知识的大舞台,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大讲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大展台。

高中作文训练中的“四结合”原则 篇6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结合;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33-0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教会学生能写内容翔实、言词畅达、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其核心。为此语文教师做了不懈的努力,笔者不揣浅陋,提出“四结合”教学原则,以求大家指正。

一、作文训练与学生日记、周记相结合

不少学生谈作文而变色,有“作文作文儿,难死小人儿”之叹,原因之一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于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畅所欲言,而写日记、周记就成为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必要补充,它是多数学生过渡期的台阶。日记、周记的难度较小,范围较宽,既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三言两语,降低其起步的难度,就会感到入门成功的快感,进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学生写日记、周记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共同关注的事件,逐步引导学生在字数上、在话题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高一、高二可以把日记、周记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因为日记、周记的写作比较自由,不大注意其规范性,所以在高三就要把训练重点转移到适合高考需要的大作文上,我们相信,有高一、高二写作日记、周记的基础,高三的规范作文也一定会精彩无限,大放光芒。

二、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一)联系校内生活,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写作,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对校内生活较熟悉,出现一些热门话题实属必然,抓住学生耳闻目睹的事件展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教师“掌舵”,学生“开船”,除作语法修辞方面的更正外,教师不作大的改动,观点上更是不能过早地站出来下“定论”,有些问题可以永不下结论。这样就不会闭塞学生的言路,束缚学生的思想,教师只需不时将敏感、新颖的话题提出,引起兴趣,起到“一石入水,泛万层涟漪”之功效。在审阅学生习作时,出现不足、缺陷是正常的,指出这些问题时可用“减法”,而及时发现并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观点中的合理因素,则是保护学生发表意见积极性的至关重要的一点。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主要在写作技巧、言语分寸等技术方面给予由浅入深的指导,使学生不仅敢说敢写,而且会说会写。如2010年秋季,学校举行了趣味运动会,由于比较新鲜,在热火朝天的比赛结束后,学生情绪激昂,抓住这个机会展开讨论,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共写出与此相关的包括引发学校教育问题思考的文章的近100篇,大大拉近了每位学生与作文的距离。再如,学生的值日问题、损害公物问题、早恋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等,教师均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但要注意导入的新颖、问题的适宜、讨论的及时、话语的新鲜等事项。

(二)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和学生共同讨论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

今日学校的学生,明日的社会栋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在任何时代、社会都不能算是真正优秀的学生。可以以《中国青年报》为主窗口,以班级为主要舞台,使学生在写作中受教育,在受教育中锻炼写作,形式多种多样:甲方乙方辩论对抗赛形式,小品表演形式,班内、校内征文形式等等。话题可以是《电脑聊天之我见》、《社会公德法庭开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我们的对策》、《孝敬父母,中华美德》、《交通规则,城市文明的保障》、《我看贪污腐败》、《国际风云变幻,风景这边独好》、《偷菜之“偷”》等等。问题不要堆砌,欲速则不达,教师须把握教育时机,点击问题的要害,逐步使学生对社会、社会问题有个正确的看法,这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很有好处。

三、作文训练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教材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依据,教材的思想内容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作文训练与课本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联想、想像能力

联想是由甲及乙的联系、对比,其侧重点是抓甲、乙事物间的异同点,分为相同联想和相异联想;而想像则是对甲或乙这一事物或概念的具体化,也就是学生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的过程,亦即心理学上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其侧重点是合理和创造。在学生学过《项链》之后,可以续写,也可以写《我眼中的“马蒂尔德”》;学过《故都的秋》,可以仿写《古城的秋》;学过杜牧名篇《阿房宫赋》后指导学生写一篇展开联想想像的文章《我游阿房宫》;在学了一系列有关秦与六国得失问题的讨论文章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写一篇《我与苏秦谈合纵》的文章;《项羽之死》之后,联系《垓下之围》及《高祖本记》中刘邦与诸将讨论汉兴楚亡原因的名段,参之苏轼、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写一篇《我眼中的项王》或《给项王进一言》的文章。总之,教师应抓住课文中敏感、有趣的话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张开联想、想像这一对翅膀,在作文王国里自由翱翔。

(二)结合课文中古今中外名著名段,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从而提高对问题的洞察透视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长期以来,“学生腔”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语言尽快脱离“学生腔”呢?则当首推古今名著的耳濡目染。可指导学生就指定的名著书目中选择一二研读,并开展专题分析讨论会,定会受益匪浅。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孔明是怎样失业的》、《最后的战役》、《孙悟空悟理,花果山传经》便是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并汲取营养的成功范例。

四、结合世界观、人生观,使作文训练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作文训练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数作家成才的事实也说明了作文与成才的密切关系。我的做法是紧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等,命题“我爱国,我刻苦”,“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我是雷锋”等。

【责任编辑 牛宾国】

四结合法 篇7

“智能电管家”是以智能表深化应用为核心, 以“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为基础, 以互联网为手段, 实行客户“购、用、管”一体化的移动用电服务品牌, 是对原有的远程费控业务的提炼与升华。智能电管家作为一个当前营销方面的重点工作, 对当前电网营销模式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为适应客户需求变化的趋势, 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工作部署, 积极构建智能化、互动化的用电服务体系, 截至2016年9月1日已签约146.36万户。

长期以来, 供电客户用电管理收费一直是采取先用电、后抄表、再付费的传统作业方式。有些客户一是无法接受这种缴费模式的改变。同时, 尽管费控业务多渠道广为宣传, 但仍然会遇到难以理解和支持的客户, 尤其是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 简单便捷的复电往往成为了他们的“障碍”。根本的原因是客户对这种先进科技缺乏了解, 而不愿意接受。同时, 对公司的多元化电费缴费渠道知晓片面。

2 推广原则

2.1 三个“同步”

新装用户与存量用户同步推进;城区用户与农村用户同步推进;以台区为单位所有用户同步推进。与客户做好沟通工作, 做到新装用户同步签订《智能电管家服务协议》, 对于存量用户做好用户群体评估, 对有实际需求的群体 (如:租赁户、企事业单位宿舍、商业门面) 、易接受群体 (如:习惯网购的年轻群体) 、有管理需要的群体 (如:长期欠费户、长期零度户) 优先实施。在中心城区和乡镇集镇、居民聚集区等条件成熟的地方同步推进, 实现城乡同步推进的格局。智能电管家推进以台区为单位开展, 对台区内所有用电客户进行宣传和签约, 一视同仁, 杜绝双重标准, 避免用户产生攀比心理。

2.2 四个“结合”

结合网格化服务共同推进;结合社会化代收共同推进;结合优质服务共同推进;结合采集系统运维共同推进。一是结合供电服务网格化工作共同推进, 组织网格员开展走街道、进社区宣传活动, 制作宣传海报, 现场讲解智能电表的好处, 开展“智能电管家”签约活动, 在推广的同时让网格服务深入民心, 利用网格化服务及时解决用户诉求。二是结合电子缴费渠道建设共同推进, 在推广宣传的同时, 大力推广电E宝、掌上电力、微信、支付宝、95598互动网站等电子缴费渠道, 通过电子缴费渠道建设助推低压“智能电管家”的推广, 打出组合拳, 形成合力。三是结合优质服务共同推进, 充分认识到“智能电管家”可以帮助用电户实现“网上查电、网上支付、自主管理”, 通过深入挖掘可以开发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产品, 让客户看到智能用电带给他们的便利, 提高客户用电体验及满意度, 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四是结合采集系统运维共同推进, 确保抄表数据完整以及停、送电通道畅通, 从而反推采集系统运维水平和指标的提升。

3 工作措施

(1) 统一宣传口径。摒弃“先用电后交钱”的传统宣传理念, 从客户的角度出发, 以“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客户带来方便和提升客户体验作为切入点, 在对外宣传上采取大厅宣传、网格进社区、电子渠道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 对“智能电管家”服务进行正面的宣传与引导。

(2) 依法合规推进。一方面在对外宣传上淡化“签订协议”这一概念, 让客户更加自然和容易地去接受。另一方面在对内管理上, 坚持协议支撑。

(3) 优化系统策略。常态化开展客户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的清理和动态更新。在设置预警值和银行代扣的时候, 坚决杜绝“一刀切”的现象, 为客户合理选择合适的预警值和代扣值, 防止大电量客户一个结算周期内多次预警与批扣的情况发生。

妙用“四结合”,让学生乐学会写 篇8

一、阅读感悟与习作选材巧妙结合

众所周知,习作活动的最痛点在于“寡言少语”和“言之无物”两个方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去选择习作素材,即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写。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都是我们写作指导的优质资源,特别是有些课文,它们在材料选用、结构表达、思想体现等方面都很典型,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与选材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定能从中赢得潜移默化和事半功倍的实质性效果。比如《学会合作》,文中所举两个事例——“交响乐团成功演奏”和“瓶口逃生”实验,虽然都是为了表明善于合作的重要性,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前者说明“合作需要相互协作”,而后者重在强调“合作还需要自我牺牲”;前者讲的是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后者讲的是特殊场合和关键时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感悟,从中明白“不可偏废、缺一不可”的选材道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选取“品优”和“学优”两方面事例,来赞颂某一位同学的“品学兼优”。

二、语言学习与表达积累巧妙结合

语言学习的根本之道是“厚积薄发”,其基本途径在于“阅读、体会、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学习必须要从积累日常句式开始——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内化、不断地练笔,并善于把学习与积累、内化与表达充分相结合,才能学有所得、习有所成。比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既写了“看到的”(地上的草石、空中的云团,以及高原柳的样子),又写了“想到的”(心中弥漫的“悲壮和苍凉”、高原柳的来历和艰难生长);既有强烈的对比写法(把高原柳与家乡灞河柳进行对比),又有鲜明的设问句式和反问句式……无论内容表达还是语言描述等,都堪称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并进行读后仿写或续写的良好素材。应该成为我们机敏捕捉和睿智习作的有效触发点。

三、结构分析与谋篇布局巧妙结合

“文章之美,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词句搭配;不在于情感深厚,而在于思想高尚;不在于结构严谨,而在于布局巧妙。”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以本(教材)为本(基本)、以(学)生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和施教原则,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善于利用文本丰富多元的结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还要积极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学有所成中认真掌握并灵活运用谋篇布局的习作技巧。比如,《詹天佑》一文中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莫高窟》一文中的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都是在文章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显现了中心句式;再如,《黄山奇松》和《变色龙》等课文,同样采用了“总-分-总”的表达结构,形式清晰明了,让人可观可感,而且一点即通。还有《钱学森》一文,这种倒序写法能够激发小学生活学活用的探究心态。教师要本着读写结合的做法,引导小学生在勤学多练中不断地走向熟能生巧。

四、习得写法与实践创新结合

“学习的主要任务和根本之道,并非是模仿与完善,而在于不断地实践与创新。”这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传授并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分析、如何模仿习作的基本技能;一方面要努力创设并提供学用结合、实践创新的有效时空与良好条件,不断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从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良好效果。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后,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要求学生阅读法布尔的鸿篇巨制——《昆虫记》。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学习并借鉴《昆虫记》的写实风格以及作者独到的写法,并且结合自己在生活观察后的独特感受,融会贯通地进行实践创新活动——“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可爱小动物”。可以就语言表达、结构形式和思想情感等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对于同样内容、相同题材的学生创作进行评价交流,也可对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小创作开展类比评价等活动,让“以赛激趣促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结合”英语听力训练模式初探 篇9

一、增加语言输入,听和读相结合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加强语言输入,即将听和读结合起来,多积累与英语国家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手段,社会生活的变化、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历史传统、地理气候环境、生活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都会反映到语言中。必要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够弥补语言知识层面的不足。有研究表明,话题的熟悉度对听力理解有很大的影响。

不可否认,仅仅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课本的选材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内容不可能兼顾新颖和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平时多读英文读物,如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多听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多看英语原声电影,尽量通过直观、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加语言输入量。

二、听说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听和说是言语能力的两个方面,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依托,不可分割。无论是听还是说,它们都要经过大脑的思维对言语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和反馈。这个思维过程越快,言语反映就越快,言语能力就越高。因此,将听说训练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听说能力的共同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听说结合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学生在听力课上,一戴上耳机就开始紧张,抓不住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更谈不上理解内容了。其实,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也是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给他们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参与课堂讨论,比如让学生介绍或复述所听材料的基本内容,了解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通过师生间的英语交流,一方面促进了听说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

三、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精听,指的是对所给材料进行反复听,尽量听懂每一个句子。很多学生由于对材料中的某几个句子不确定,就会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这几个句子上,从而影响对全文的理解。这是正常现象。训练之初,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反复播放录音材料,尽量使学生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上文提到过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要解决那些问题,就要在训练中反复听,熟悉规律,找出方法。另外,教师还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让他们明白精听不是把材料内容割裂开来听,而是结合句子和段落联系来听。精听的内容要尽量安排无文字稿的材料。

泛听侧重于对听力材料整体意义的理解,而不拘泥于某个单独的词或句。然而,泛听过程中要避免走入一个误区,即泛听不是没有目的的随便听。很多学生在接受了泛听指令后,通常是听完材料仍不知所云,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泛听方法。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泛听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大意,把握梗概,同时也要对时间、地点、人名、数据等细节信息作好相应记录。

精听和泛听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二者互为补充,联系紧密。精听能使学生掌握材料中所不熟悉的细微之处,泛听能加大信息输入量,进一步巩固已熟知的内容。精听是提高泛听能力的手段,泛听能力的提高促进精听的效率,在保证一定量的泛听之外要经常进行精听训练。随着精听效率和泛听能力的不断提高,二者的区别也就逐渐模糊,听力理解能力也就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四、教师集中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一个重新建构认知结构的心理习得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自我意识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听力课与其他的语言课一样,必须从学生的需要认识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在英语教学中,随着语言教学重点从原来侧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真正的学习自主者应该很清楚自己的需要,并能独立地、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学习材料,适时调整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听力策略训练,并传授适当的听力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最终促使其听力水平的提高。比如,在每学期初,教师可以集中几个课时对听力策略进行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掌握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探究学习,为其之后的实际操练提供方法和技巧,减少听力理解中的障碍。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具体的听力策略渗透到具体的听力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大量的听力材料使学生掌握这些策略。同时,通过专项听力训练让学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找到提高自身听力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课堂所学的听力技巧,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材料知识,学生运用各种听力技巧。有效的方法加上大量的训练,定能使听力理解水平得到提高。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听力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四结合”的方法,即通过增加语言输入来扩大视野和知识面,促进多种言语能力的共同提高,兼顾精听效率与泛听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自主学习模式。

高中作文训练中的“四结合”原则 篇10

一、作文训练与学生日记、周记相结合

不少学生谈作文而变色, 有“作文作文儿, 难死小人儿”之叹, 原因之一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于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 畅所欲言, 而写日记、周记就成为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必要补充, 它是多数学生过渡期的台阶。日记、周记的难度较小, 范围较宽, 既可以长篇大论, 也可以三言两语, 降低其起步的难度, 就会感到入门成功的快感, 进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学生写日记、周记的过程中,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共同关注的事件, 逐步引导学生在字数上、在话题上不断进步, 不断提高。高一、高二可以把日记、周记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因为日记、周记的写作比较自由, 不大注意其规范性, 所以在高三就要把训练重点转移到适合高考需要的大作文上, 我们相信, 有高一、高二写作日记、周记的基础, 高三的规范作文也一定会精彩无限, 大放光芒。

二、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一) 联系校内生活, 抓住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写作, 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校时间较长, 对校内生活较熟悉, 出现一些热门话题实属必然, 抓住学生耳闻目睹的事件展开讨论, 可以畅所欲言。教师“掌舵”, 学生“开船”, 除作语法修辞方面的更正外, 教师不作大的改动, 观点上更是不能过早地站出来下“定论”, 有些问题可以永不下结论。这样就不会闭塞学生的言路, 束缚学生的思想, 教师只需不时将敏感、新颖的话题提出, 引起兴趣, 起到“一石入水, 泛万层涟漪”之功效。在审阅学生习作时, 出现不足、缺陷是正常的, 指出这些问题时可用“减法”, 而及时发现并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观点中的合理因素, 则是保护学生发表意见积极性的至关重要的一点。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主要在写作技巧、言语分寸等技术方面给予由浅入深的指导, 使学生不仅敢说敢写, 而且会说会写。如2010年秋季, 学校举行了趣味运动会, 由于比较新鲜, 在热火朝天的比赛结束后, 学生情绪激昂, 抓住这个机会展开讨论, 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共写出与此相关的包括引发学校教育问题思考的文章的近100篇, 大大拉近了每位学生与作文的距离。再如, 学生的值日问题、损害公物问题、早恋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等, 教师均可与学生共同探讨, 但要注意导入的新颖、问题的适宜、讨论的及时、话语的新鲜等事项。

(二) 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

式和学生共同讨论一些社会热点话题,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

今日学校的学生, 明日的社会栋梁,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 在任何时代、社会都不能算是真正优秀的学生。可以以《中国青年报》为主窗口, 以班级为主要舞台, 使学生在写作中受教育, 在受教育中锻炼写作, 形式多种多样:甲方乙方辩论对抗赛形式, 小品表演形式, 班内、校内征文形式等等。话题可以是《电脑聊天之我见》、《社会公德法庭开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我们的对策》、《孝敬父母, 中华美德》、《交通规则, 城市文明的保障》、《我看贪污腐败》、《国际风云变幻, 风景这边独好》、《偷菜之“偷”》等等。问题不要堆砌, 欲速则不达, 教师须把握教育时机, 点击问题的要害, 逐步使学生对社会、社会问题有个正确的看法, 这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很有好处。

三、作文训练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教材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依据, 教材的思想内容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作文训练与课本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 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联想、想像能力

联想是由甲及乙的联系、对比, 其侧重点是抓甲、乙事物间的异同点, 分为相同联想和相异联想;而想像则是对甲或乙这一事物或概念的具体化, 也就是学生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的过程, 亦即心理学上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其侧重点是合理和创造。在学生学过《项链》之后, 可以续写, 也可以写《我眼中的“马蒂尔德”》;学过《故都的秋》, 可以仿写《古城的秋》;学过杜牧名篇《阿房宫赋》后指导学生写一篇展开联想想像的文章《我游阿房宫》;在学了一系列有关秦与六国得失问题的讨论文章后,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写一篇《我与苏秦谈合纵》的文章;《项羽之死》之后, 联系《垓下之围》及《高祖本记》中刘邦与诸将讨论汉兴楚亡原因的名段, 参之苏轼、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写一篇《我眼中的项王》或《给项王进一言》的文章。总之, 教师应抓住课文中敏感、有趣的话题, 及时给以指导, 让学生张开联想、想像这一对翅膀, 在作文王国里自由翱翔。

(二) 结合课文中古今中外名著名段, 引导学生阅读名

著, 从而提高对问题的洞察透视能力,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长期以来, “学生腔”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语言尽快脱离“学生腔”呢?则当首推古今名著的耳濡目染。可指导学生就指定的名著书目中选择一二研读, 并开展专题分析讨论会, 定会受益匪浅。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孔明是怎样失业的》、《最后的战役》、《孙悟空悟理, 花果山传经》便是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并汲取营养的成功范例。

四、结合世界观、人生观, 使作文训练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 作文训练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上,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数作家成才的事实也说明了作文与成才的密切关系。我的做法是紧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 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等, 命题“我爱国, 我刻苦”, “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我是雷锋”等。

摘要:中学作文训练需要做到与日记、周记相结合,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与世界观、人生观相结合, 以不断提高思想品位和作文水平。

四结合法 篇11

一、写作与生活结合

1.写作从生活中来。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作文学以致用的好处。如给校报当小记者,描绘家乡的风景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需要作文。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团支部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加活动后进行写作,使他们觉得有话可说,认识到作文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来的,提高写作的兴趣。

2.写作到生活中去。当学生感到写作是自己的一种需要时,就成了作文的主人。在这时,要求他们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搜集写作的材料,使他们能按规定的要求从生活中选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有真切的感受,作文时就会从生活中汲取真情实感。

二、写作与读说听结合

1.写与读的结合。作文教学紧密联系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可有机渗透作文教学。具体地说,阅读教学不仅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在写作中则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当然,这种读写的结合要注意“对应”的规律,即阅读课中学到分析方法,写作中就用与之对应的表达方法。例如:

读:通过外表体会内心←→ 写:通过外表表现内心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怎样体会思想感情←→ 怎样表达思想感情

2.写与说的结合。学生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说应该作为写的先导。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口语交际环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每次作文做到先说后写,通过说促进写的发展。但说又不仅仅是为写服务。我遵循说、写统一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先说后写、先写后说、只说不写等各种形式的持续训练,使写促进说,两者统一发展。

3.写与听的结合。主要是进行“听话作文”。让学生每天从电视或互联网上听一段话,每周进行一次听话作文。可以根据听的内容,进行复述性的、联想性的、创造性的作文。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语言的材料,并通过写逐渐化为自己的书面语言,使吸收与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阶段性与过程性结合

阶段性是指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就应有不同的要求,达到不同的水平。过程性是指学生写作的全过程及写作能力形成的全过程方面的特征。两者的结合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作为作文训练全过程的要求。在明确这个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这个训练目标要体现学生的作文能力由初级到高级的形成过程。

2.具体的每个阶段的训练要求的达到也要经过一个过程。在教学中,具体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过程去进行写作训练: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个要求,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及如何达到这个要求,然后再让学生写作,写好后再分析对照有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加深认识,再进行写作,就是所谓的“二次作文”。

3.每篇作文的写作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写作、修改。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作文的全过程,从各个阶段的目标落实进行指导,而不是开始总讲、结束总评就可以代替的。

四、精讲与多练结合

精讲的两个渠道:一是在阅读课中,通过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潜移默化地学习一些写作知识;二是在作文指导课、讲评课中学习。系统地讲解一些写作知识,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精讲的基础上进行多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促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练习次数多。每周大作文,每两天一次小练笔。这些练习中,有的让学生自己决定所写的内容,有的根据阶段的训练要求,规定所写的内容及所用的方法。

2.练习形式多。大作文分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等;小练笔的形式则更多,有观察日记、活动日记、读书笔记、片断练习等。

3.写作活动多。如开展写作知识讲座、作文互评、参加征文比赛等。

以上的四个结合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在作文教学的总计划中进行合理的安排,综合进行。

四结合法 篇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作文指导,首要的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是:爱美、喜新、好奇、求趣。一切美、新、奇、趣的东西,都能引起孩子们极大注意,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但能为孩子们提供优美的画面,介绍新奇事物和有趣的活动,而且声形并茂,视听结合,能引起孩子们极大兴趣和新奇感,大大提高了听课效率,激发了写作兴趣。如,我们指导学生写小动物,当学生从屏幕上看到南极的企鹅、大森林里的猴子、大山雀、鱼池中可爱的金鱼,他们觉得这些小动物多么可爱啊!摇摇摆摆的企鹅、活泼好动的金丝猴,自由自在的小金鱼……这些活动着的画面,生动、形象、逼真,学生不仅认真观察,而且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水泡眼金鱼头上的两个大水泡,多像在水里照亮的小彩灯……”写作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还愁写不出作文吗?

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但不一定能写出好作文来。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学生还不会观察。小学生心理方面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而且极不稳定,持续时间短,对事物的观察不细致,较笼统。因此,对熟悉的事物是想写而写不出来。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指导写作,首先要指导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有顺序、抓重点、抓特点。观察细致,也就写得具体。于是,我们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如在《燕子》教学中,第一遍的观察,重点指导看燕子的样子;第二遍的观察,重点指导看燕子的飞行;第三遍的观察,重点指导看燕子的活动。教学非常方便,观察指导有顺序、有重点,层层深入。学生不但掌握了观察方法,而且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今后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对观察的事物认识清楚,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还必须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一边看一边想,才会对事物了解透彻,印象深刻。因此,我们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三、结合课文、回忆写法

例文引路,是对儿童已有能量的运用。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一种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儿童学习的心理负担。

小学生作文,模仿是必不可少的。遵循这一规律,我们在作文指导中,还注意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其实,这些写作方法,学生早就学过了。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对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都做了具体详尽的分析,而每一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都是根据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因此,老师这时不必作具体的指导,而只需引进学生阅读有关的课文,回忆学过的写作方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阅读和写作就有机地结合了。如,指导写《猴子》作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燕子》的写作方法:先介绍燕子的外形,接着写它的生活习性(活动、搭窝、吃东西),再结合课文理解如何写具体。有了阅读课的铺垫,学生写《猴子》就不再困难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仿写”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四、先说后议、编码打字

作文教学应“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始终遵循“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并重”的原则,要学生先说说评评,“我手写我口”,这样,既可以迅速构思,又能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课堂容量大,效益高,便于集中力量解决重难点。

课堂的写作,因时间限制,我们多做片断练习,即根据写作训练的要求和这堂课指导的重点或考虑到学生的难点,集中精力,写一个片断,解决一个问题,做到一课一得。

如,指导学生写《悄悄话》,抓住“怎样才能把小女孩跟爷爷说悄悄话”这个重点写具体,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展开丰富的想象。为了让静止的画面活生生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请两个学生扮演爷爷和小女孩表演过程,然后请学生口述人物的动作、神态、悄悄话的内容。边说边评议:想象的合理性,说话的条理性等。说的形式多样,指名个别说、同桌互相说、个人说。这样,时间用得不多,而面却比较广,学生可以从同学的说评中得到启迪,写作的困难较好地得到解决。

这时,运用计算机输入学生说话的内容,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而且一定程度上收到更好的写作效果。上机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件新鲜事儿,具有现代技术的先进性,它可以随时改正和插入文字及整块移动等,教师便于个别化指导,学生纠正快,在“想打”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互为促进。

五、运用网络、评析修改

作文指导课中,及时反馈学生初步写作的内容,师生进行评议,是很重要的一环。过去的传统教学难于做到。现在运用微机网络进行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困难。只要一按键,学生所“写”的作文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小作者站在屏幕前朗读给大家听,亲切感人,似乎有一种成就感,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全班同学对照写作要求细细品味,互相评议,一目了然,利于取长补短。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结合上机,进行修改润饰,更正错别字,添上漏字,删去多余字,补充完整句……还可以纠正书写格式、标点符号等口头上难于修正的错误。写作内容随着修改完善最后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成了共同欣赏的一篇好作文。通过评析,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别人作文的能力,达到了修改、充实自己作文内容的目的。这种评析,比口头评改有质的跃进。

上一篇:冬季运动有讲究下一篇:中国保险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