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共12篇)
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篇1
近年来, 韩国的电影、电视剧风靡我国。在赢得大批韩剧影迷的同时, 也在餐饮、服饰等多个行业引发阵阵“韩流”, 为韩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文化方面的收益。而这股韩流的源头, 正是多年来受到政府成功推动的韩国文化产业。我国政府与企业界都应该借鉴这方面的经验。
一、制定“文化立国”发展战略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 重新认识文化产业, 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1986年, 韩国在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 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7年, 韩国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 为新创办的文化企业提供贷款。1998年, 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 韩国发布《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同年, 韩国文化观光部、产业资源部、信息通讯部通力合作, 建立各自下属的“游戏技术开发中心”、“游戏综合支持中心”, 重点扶植游戏产业。文化观光部和产业资源部还分别设立韩国卡通形象文化产业协会 (负责创作等) 、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协会 (负责市场开发) , 共同推动卡通形象业的发展。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2000年, 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方向、发展计划及文化产业振兴基金运营方案, 检查政策执行情况, 开展有关调查研究等。2001年, 又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 下属韩国文化观光部, 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韩国政府成立这些文化产业促进机构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文化立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全方位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1999年2月韩国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 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与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 具体的行业种类有: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画、卡通形象、演出、文物、美术、广告、出版印刷、创意性设计、传统工艺品、传统服装、传统食品、多媒体影像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产业。此外, 还有根据国家总统令指定的产业。
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
韩国自上而下都重视文化产业的开发和经营。首先, 中央政府在政策和财政预算上支持文化产业开发。通常文化部门获得的可支配预算要占到全部预算5%左右的份额, 仅次于国防和教育的开支。如去年韩国的文化预算超过50亿美元, 由文化观光部支配大量资金的投入, 保证了主要文化部门的正常运转。韩国的故宫、博物馆、科技馆等面向大众开放的场所的门票价格很低, 学生和老人可以免费参观, 而且在重大节日, 人们均可免费参观。
韩国政府支持电脑游戏产业的力度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 电脑游戏产业已成为韩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由文化观光部出面组建韩国游戏支援中心, 向韩国游戏产业提供从资金到技术上的多方面支援。成立游戏投资联盟, 政府每年向游戏产业投放的资金多达500亿韩元, 并为游戏企业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设立信息化基金和文化产业基金, 为游戏产业服务, 对指定的风险企业实行各种税制优惠政策, 减少甚至免除游戏企业的税务负担。
重视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韩国政府自2000年至2005年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 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 完善人才管理系统。产、学、研联手, 成立“CT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 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 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 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文化产业振兴院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 仅2002年9月至12月, 有学界、机关、企业的1000多名专家申请登录入库。韩国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是多元的, 不仅有传统的院校培养模式, 而且重视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 加强专业资格培训, 委托院校和企业开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 并正在逐步规范化。近年来在忠清道创办了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传统文化学校, 开设文化遗产、文物管理、科学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等六个系。这对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政府还重视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与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 选派人员出国研修, 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人才。
三、文化产业的企业化运作
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代表, 韩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崛起。但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企业的活力与创新才是根本。好的企业能充分把握政策带来的机遇, 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壮大。如果说政府扶植只是“孵化器”真正成长壮大还要靠企业自身的市场行为。
第一, 做大做强, 提高产业化程度。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 文化产业发达国家通过跨国、跨媒体兼并, 规模迅速壮大, 垄断地位日益巩固。面对外来压力, 韩国文化企业也提出“做大做强”, 通过规模效益来提升竞争力。一些大财团在政府的鼓励下对投资文化产业十分热情, 像三星公司在首尔投资兴建爱宝乐园、L G公司投资影视业, 巧妙地实现了工业化发展、信息化发展与创意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第二, 政府将支持重点放在文化产业价值链, 即创作-开发-再加工-营销-配给的基础工作上。韩国政府在文化产品创作上实行的是“百花齐放”政策, 而且在文艺作品、手工艺品、美术作品等文化作品的创作上, 鼓励以“创作人”为基本理念的个人创作机制。在韩国, 除某些单位、某些公司出于特殊需要, 组建了一些小型的创作队伍以外, 是没有专业创作队伍的。这些个体创作人, 为了实现自我生存和人生价值, 自然就会发挥本身的自我创新能力而不断创作出受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
而创作的动力是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想看什么就拍什么, 观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韩国文化产业一直以市场的需求作为开发文化产品的原始动力, 并用完全市场化的做法进行生产。以电视剧为例, 韩国的文化输出主要定位在亚洲娱乐圈当中, 通过对观众心理以及电视剧市场的充分研究, 制作出适合普遍受众心理需求, 同时结合了韩国文化特色的电视剧。韩国的连续剧, 无论是家庭剧、偶像剧、古装剧, 都强调真诚、感情与礼数, 这些最能打动观众, 同时也是当下许多浮躁且偏离生活的电视剧所缺乏的。
第三, 以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链条。韩国文化通过影视、音乐等接受度极高的载体进入人们的生活, 在赢得人们认同与喜爱的同时, 也为韩式消费打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成功就是缘于立足于文化, 他们在向全世界塑造、推举属于历史又属于现实的韩国人与韩国文化。文化输出先于商品输出, 通过文化渗透诱导商品消费。仅以韩国电视剧为例, 韩剧现在已成为一种具有浓郁韩国民族特色和现代生活气息的一类电视剧的代名词, 在亚洲观众中有很大的市场和吸引力。韩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 不仅停留在电视剧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 而且借助电视媒介的影响, 创造了二次乃至多次收益, 带来包括旅游、文化产业等一系列商机。一部受欢迎的韩国电视剧, 却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性。可能是一阵服装时尚, 一股饮食风潮, 或是一轮旅游热潮。因为对于韩剧而言, 收视高得到的收益只是开始, 更大的收益来自这部片热播之后所衍生出的更大的消费市场。以影视为开路先锋, 带动服饰、餐饮、旅游、美容等行业发展, 形成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商业链条。韩国之所以将影视行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 就是看到了这条商业链条强大的吸引力。
此外, 韩国文化企业还实施了一源多用的模式。某种文化产品在市场取得成功, 只需要追加少量的费用即可生成多种收入模式, 创造出高效益的附加值产业。如韩国的“流氓兔”等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形象, 纷纷被改编为动画、游戏、电影、多种卡通形象, 展现出“一源多用”的经营模式。实际上是把一个创意、一种形象的推广成本, 分摊到多种文化产品的推广中, 以实现少投入多产出。
责任编辑/张守纪
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篇2
地方特色文化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口
重大、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口。近年来,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的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获得了较快发展,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给当地农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全省共有手工艺企业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200万人,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四川羌绣在灾后重建中走出生产性保护新路,带动当地羌族群众致富和旅游产业发展。而今年相继启动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两个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则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宏观经济发展格局,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思路,适时推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这两个项目都处于我国文化资源积淀丰厚的区域,涵盖面积大、人口多,具有连点成线的效果,对于推动我国西部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动漫等新兴产业发展,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产业项目,出台了《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配套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国家动漫精品工程,举办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极大地扩展了我国动漫产业的社会影响力。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韩国;出口策略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不仅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增强了韩国的国际影响力,可谓名利双收。现有国内外针对韩国文化产业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立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分析,缺少实际的载体来实践其理论,文章在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韩国影像业为载体,分析得出韩国文化商品的出口现状,并分析韩国文化商品的出口策略,最后对中国文化商品的贸易提出切实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韩国文化产业现状、出口分析
(一)韩国影视业的发展模式
全世界发展文化产业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种模式:一是美国模式为市场引导型;二是以英、法等国投入文化资源和财政资源为代表的类型;第三种就是以韩日为代表的政策引导型。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提出“文化立国”新国策,锁定影视、网游等,即把有限的政府资源集中投入产业发展中。近10年来,韩国影视业异军突起,风靡国际市场,成为韩流文化的佼佼者。
(二)韩国影视业出口分析
1.韩国广播电视产业出口分析
近几年间,韩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出口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长,各广播电视台出进口地情况分别为:KBS出口节目收益1012万美元,进口节目费用14万美元;MBC出口节目收益893万美元,进口节目费用535万美元;SBS的出口节目收益804万美元,进口节目费用636万美元。
从广播电视台的进出口对象国来看,韩国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出口对象国和地区主要是:中国台湾地区(975万美元),日本(556万美元),中国大陆(476万美元),新加坡(120万美元),马拉西亚(102万美元)。
2.韩国电影产业出口分析
据调查,2004年韩国电影的出口额约为5828万元,比前一年度增加了88%。在2001年第一次突破1000万美元之后,出口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平均每部影片的出口价格达到了301993美元。2005年的出口额为7599万美元,也增加了30%。为了打入美国电影市场,韩国电影通过与好莱坞签订剧本版权合同使出口急剧增加,而出售版权页成为韩国电影进入国外电影备受冷遇的美国市场的一条通道。
(三)韩国影视业出口策略
1.韩国广播电视节目出口策略
为了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的出口,韩国政府积极开拓国际广播电视样片市场。每年政府都投入4.7亿韩元到国际广播电视样片市场一些独立制作公司虽然拥有优秀的节目,但却缺乏海外市场的销售能力。因此政府将广播频道使用行业的中小影像制作企业为重点扶持的战略企业,通过开拓海外市场,促进优秀影像的海外出口,从而刺激国内的影像制作。
2.韩国电影出口策略
因为韩国国内电影市场的成长空间很小,仅仅是日本市场的十分之一,美国市场的百分之一,电影产业需要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目前韩国电影的出口还是偏重于日本、美国、中国等一些国家,而且电影的出口规模也只不过是游戏产业的十分之一,这体现出韩国电影产业的基础还非常薄弱。为更好的开拓海外市场,韩国政府采用一定的策略。一方面,随着电影制作力量的发展,提高那些原本比较落后的录音、编辑、洗印等后期制作环节的技术含量,从而为电影产业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通过与外国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进行共同制作,学习外国资本运作的方法。
二、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韩国文化产业出口策略,针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作为对增强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一)应拓展贸易渠道,增强国际合作研发
中国可以通过拓展直接、间接的文化产业贸易渠道,以直接出口文化商品、发展服务贸易、进行境外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拓宽贸易渠道。还可以通过与外国公司共同开发新产品、新项目、和新技术,以共享国际市场。以中国派格太和为例。派格太和公司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和大型演出承包公司之一,主动与韩国导演姜帝圭合作,凭一部电影就赚下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其中有5个亿的纯利润。
(二)加强文化渗透
当初韩国发展文化产业时的国际化基本战略就是,把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的台阶,向世界传播韩国文化。而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有着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此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华民族文化,为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三)应重点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政府支持的力度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韩国整个国家的战略对策都向文化产业倾斜。而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目前仍存在着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众多但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产業的传统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形成的矛盾等问题。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给了中国一个很好的启示: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的最好方式是,从国际市场的长远发展出发,以一个能够立足国际文化市场的产业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支持这个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Doobo Shim,Hybridity and the rise of Korean popular culture in Asia, Media,Culture & Sosiety, London, 2006.
[2]Tony Tassell,South Korea proves an attractive option Shares ride a cultural wave driven,Financial Times London (UK),2005.
[3]韩骏伟.国际电影与电视节目贸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忱,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报告[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5]姜锡一,赵五星.韩国文化产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篇4
一、韩国本土综艺节目对体育文化的传播
(一) 人员选择
邀请韩国体育界有一定知名度和代表性的选手加入综艺节目录制, 并且在节目设置中突出他们的运动才能;同时也让演艺界明星加入运动项目比拼, 与运动员进行互动, 在过程中凸显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
《Running man》是韩国的一档周播综艺节目, 在韩国乃至亚洲都拥有很高的收视率。七名主持人每期会和韩国演艺明星参与节目比赛, 这其中也不乏体育界明星代表。如果节目播出恰逢重大体育赛事期间, 节目组还会制定与体育相关的节目主题。例如, 索契冬奥会期间, 为了给韩国选手加油, 扩大本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Running man》就进行了“冬奥会特辑”, 将国家队选手的训练方法运用到了节目的比赛环节中。
《我们结婚了》是韩国一档明星体验结婚生活的真人秀综艺节目。其中一对“夫妻组合”是由中国籍艺人宋茜和泰国籍艺人尼坤组成的“维尼夫妇”。在为宋茜所在的女子组合F (X) 成员雪莉过生日的那期节目中, 尼坤邀请到了韩国羽毛球双打冠军李龙大到家里做客, 并和自己切磋球技。这一桥段使观众能够近距离了解体育明星的日常生活, 同时也宣传了尼坤在羽毛球方面的特长, 通过明星效应扩大了羽毛球在韩国的影响力。
(二) 地点选择
综艺节目在户外选景上着力突出韩国本土体育设施建设, 将著名场馆、体育标志性建筑融入节目中。例如, 奥林匹克公园、世界杯足球场等, 通过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示他们的体育文化。
《偶像运动会》是韩国MBC电视台从2010年开始举行的年度综艺节目。节目选择在每年的春节或中秋假期举行, 由韩国当红的偶像明星组成运动员参赛队伍, 进行体育活动的对抗, 主要竞技项目包括田径、游泳、球类等多个项目。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还举行了奥运特辑。
迄今为止, 偶像运动会共举办了8届, 而每年举办运动会的地点选择也略有不同。而《running man》则更是将韩国的地标性建筑发扬光大, 在奥林匹克公园和世界杯足球场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比赛。无论比赛内容进行的如何, 节目组在地点定位上对韩国曾经举办过的大型体育活动进行反复宣传, 提高了韩国的体育形象。
(三) 节目内容
韩国综艺节目在进行比赛环节设置和安排时, 大多亲身实地调研运动员的训练生活, 将典型的体育项目特征与运动员训练方法融入游戏中, 突出真实感, 使观众能够切实体会到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其中综艺节目的参与者在每次集体对抗项目中都全身心投入, 增强了比赛的参与性, 彰显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综艺节目中有关体育项目的游戏规则制定十分详实, 也让观众能应用在生活中;在综艺节目中刻意拉近文娱明星与体育明星的关系, 将“体育达人”的标签贴在文娱明星身上, 从而促使其粉丝开始关注了解体育项目, 增强体育文化的话题性。
在索契奥运会期间播出的《running man》特辑邀请到的虽然只是文娱明星, 但节目中设计的雪地游戏却是韩国足球国家代表队在训练时所采用过的:所有人蹲坐形成一队列, 前一人的手抓住后一人的脚, 同组人员需要同手同脚行进, 两组人员进行速度对抗, 以此来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而在之后接受“劈柴”惩罚的环节, 虽然明星们一开始都不会劈柴, 但在“运动达人”金钟国的讲解下全部完成了独立劈柴的任务, 实现了“自我成长”。这种互相学习、转变态度的想法在体育界中也是备受推崇的, 运动员们为了坚持不懈的取得理想结果, 有时候是需要转变思路的。在韩国以娱乐性为主的综艺节目中, 主持人们仍会通过各种方式向观众传达体育精神和运动文化。
在韩国, 棒球项目可以说是一项十分流行的国民运动, 很多综艺节目中都会穿插棒球内容。《running man》就经常邀请隶属于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道奇队的韩国选手柳贤镇参与到节目中, 和“国民初恋”秀智的棒球赛也是看得人大呼过瘾。节目组利用这样的明星效应, 将不懂棒球的韩国女艺人也融入到了体育世界中, 传递了“团结、合作、拼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
二、结论
韩国本土综艺节目在人员选择、地点设置和内容编排等方面都考虑到了对本国体育文化的传播, 凸显了自身的体育优势, 有助于促进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体育精神的彰显。与之相比, 中国收视率较高的综艺节目并不重视对体育文化的传播, 在奥运会、世界杯等盛会期间也没有把节目内容与体育进行结合, 更不用说在深层次传播体育精神。
摘要:随着媒介进步和体育文化的深入影响, 现代化媒体在体育文化的传播方面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韩国受众影响力较高的综艺节目为样本, 分析当下韩国综艺节目中对体育文化的传播特色, 把握其对本国体育精神宣传的成功之处, 为我国综艺节目的传播与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韩国综艺,体育文化,传播特色
参考文献
[1]童真, 董锋.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跨文化传播特色及启示[J].南方电视学刊, 2013 (3) :118-121.
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篇5
肖旭明
2010年第7期 ——文化建设
恩施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州委、州政府注重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统筹整合生态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不断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一、恩施州发展旅游的文化及区位优势
恩施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为壮大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优势。
(一)自然生态文化得天独厚。恩施州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被称为“动植物黄金分割线”的北纬30°线穿越州境,是少有的“天然氧吧”,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自然资源富集,生物资源众多,享有“华中药库”、“华中动植物基因库”、“能源宝库”、“世界硒都”等美誉。这里,山水风光秀丽,有世界特级溶洞“腾龙洞”,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的“恩施大峡谷”,有4.6亿年前形成的世界第一奥陶纪石林“梭布垭石林”,有世界第一缝“云龙河地缝”,有世界第一暗河“龙桥暗河”,有第四纪冰川运动后全球仅存的水杉活化石、被誉为世界第一杉的利川“水杉王”,等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恩施州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土家文化的诞生地。这里,巴楚文化、巴蜀文化、土著文化交融,与外来文化交相辉映,积存丰富,独具特色,是我国中部地区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区域。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9项、省级23项、州级31项、县(市)级121项。有古代巴人城堡遗址清江三里城,有距今2500万年前的“建始直立人”遗址,有被称为“武陵第一寨”的鱼木寨,有代表近代建筑文化最高成就的建筑群“大水井”,有中国南方第一佛教石窟“仙佛寺”。有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的《龙船调》,有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这里,已形成哭嫁、咂酒、跳丧等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保留了赶年、女儿会、摆手节、牛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创造了摆手舞、跳丧舞、南戏、傩戏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编织、挑花、刺绣、建筑等民间工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富集。恩施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战时期的临时省会。董必武、贺龙、周逸群、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战斗足迹,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独具魅力。
(三)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明显改善。恩施州位于鄂、湘、渝、黔四省(市)交界地,是华中进入西南和西北的咽喉,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连接鄂湘渝黔大旅游圈的桥梁。长江黄金水道、沪蓉西高速公路、“318”和“209”国道穿越境内,州内已形成连接各县市的“三小时交通圈”,地理位置优越。恩施航班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重要城市,宜万铁路即将建成铺轨。“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此外,恩黔高速、安吉高速、利万高速、安恩张铁路、黔张常铁路和机场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在实施,恩施将成为我国中西结合部的交通枢纽。恩施旅游通达性快速提高,为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业提供了交通保障。
近年来,恩施州抢抓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机遇,切实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战略产业来抓,坚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享誉中外的恩施大峡谷景区、利川腾龙洞、咸丰坪坝营景区、恩施土司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巴东神农溪景区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进行了达标升级改造,清江水布垭库区旅游正式启动,柳州城、梭布垭、佛宝山、龙船水乡、屏山土司爵府等景区建设步伐加快。统筹办好以龙船调、恩施土家女儿会、土家摆手节、中国三峡纤夫节为代表的“一歌三节”活动,恩施生态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2009年,全州共接待中外游客 66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5.13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625万美元。沪渝高速公路通车后,我州旅游更是呈现“井喷”现象。今年1-5月,全州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旅游创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7.9%、67.5%和40.5%。
二、恩施州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瓶颈制约
近些年,我州生态文化旅游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直接制约着全州旅游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是旅游业的文化氛围不浓厚。作为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应是我州旅游资源的亮点。如果旅游业的民族文化特色不突出,其资源的价值就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深入推进,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只注重景区景点建设,民族民间文化发掘利用不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在失落。我们要尊重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做到和而不同,才能凸显特色。要高度重视对民族文化风情的旅游价值认识,并注入旅游业以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文化业。
二是旅游文化精品名牌缺乏。文化精品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实践证明,有了文化精品才能带动旅游文化发展。我州景区景点种类繁多,但无论是生态型景区、文化型景区、还是生态文化型景区,普遍存在不精、不优。加之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旅游价值发掘不够,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资本。我们要努力将民族文化精华打造成旅游文化精品名牌。
三是旅游文化商品不丰富。旅游商品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属性。我州旅游商品开发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不够,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产品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现有的旅游文化商品种类少、质量差、代表性不强,缺乏市场吸引力,难以满足游客需要。如民族织锦“西兰卡普”,难以兼顾审美性和实用性,大规模进入旅游市场难度很大;民族服饰没有兼顾民族性与时代性,难以受到广大游客青睐;其他一些民族工艺品也因成本因素难以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既体现民族地域特色又价廉物美的旅游商品,形成大市场。
四是旅游文化研究机构不健全。特别是缺乏系统、科学的大旅游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由于没有研究旅游文化的专门机构,未能对文化与旅游进行有机整合,对全州旅游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表现形式研究不够,未能对民族文化如何与旅游结合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导致绝大多数景区未能按照差异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
三、恩施州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思路
实现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是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理念,强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一)以生态为基础,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旅游业发展全局,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部署,统筹谋划,整合资源。以“一个中心、两条走廊”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质量,努力把恩施州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颇具魅力的生态文化旅游“明珠”。一个中心:即以州城恩施市为中心,着力打造恩施大峡谷、恩施女儿会、恩施玉露茶三张旅游名片,利用交通网络和旅游要素相对集中的优势,把州城建成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两条走廊:一是打造北线的清江山水画廊,覆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等县市,以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清江闯滩、景阳河、水布垭和神农溪等为节点的清江山水画廊,连接长江三峡,开通“双神线”,西与重庆万州相连,东与宜昌、神农架相连,共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二是打造南线的民族风情走廊,覆盖宣恩、咸丰、来凤、鹤峰等县市,以庆阳民街、彭家寨、七姊妹山、坪坝营、官坝苗寨、仙佛寺、屏山爵府等为节点,与重庆黔江、湖南湘西、张家界相连,融入大武陵文化旅游圈。
(二)以文化为灵魂,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按照和谐发展、永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恩施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重点抓好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字号”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落户恩施。继续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实施“特色村落、百年老宅、特色民居”保护工程。深入开展“恩施民间艺术大师”评选表彰活动,提升和扩大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变文化遗产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二是加快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以迎接恩施建州30周年为契机,用两到三年时间,建成州民族文化中心、州传媒中心及恩施舞阳文化广场、利川文化广电传媒中心、巴东民族文化公园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充分展示恩施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魅力。实施文化带动战略,精心组织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把民族文化特色广泛融入舞台艺术、餐饮、服饰、印刷、出版、建筑等行业,促进民族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风俗文化、出版影视文化、娱乐文化等产业全面发展。三是努力打造恩施文化品牌。把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推出具有土、苗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重点制作一部反映民族风情的电视专题片,组织一台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出版一本(套)全面系统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书籍,努力把龙船调民歌节、黄四姐民歌节、土家女儿会、土家摆手节、三峡纤夫节等,打造成恩施民族文化节庆品牌,扩大恩施美誉度、知名度。
(三)以旅游为切入点,坚持“文旅”结合。建立健全旅游文化研究机构,为全州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逐步将民族文化研究理论成果,转化为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生产力。坚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把文化优势融入旅游产业建设。一是在旅游形象定位上赋予民族文化内涵。将“清江生态风景”与“土苗民俗风情”结合,并以此为突破口,把恩施州建设成为生态风景、民族风情、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二是在景区建设上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系统挖掘以恩施大峡谷、梭布垭、坪坝营等为代表的自然生态型景区的民族文化,着力解决景区文化产品开发雷同、式样单一等问题。在景区开展有质量有影响的文体活动和节庆活动,增强景区的观赏性和吸引力。着力打造以大水井、鱼木寨等为代表的文化型景区品牌,提升景区文化品位,放大文化效应。整合利用以土司城、柳州城等代表的生态型景区民族文化资源,增强景区旅游核心竞争力。三是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体现民族文化风格。立足恩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自觉将文化理念应用于旅游开发各个领域,将旅游规划和开发建设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中,将文化品牌按照市场需求和旅游配套要求,做到具体化、产品化,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求异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真正做到旅游与文化有效结合,必须加大生态旅游的文化含量,形成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共同提升的发展格局,让游客既饱览恩施秀丽、奇异的山水风光,又领略到其中蕴涵的民族文化奥秘。■
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中国元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被视为由工业产业向知识产业转型的标志。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眼下已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话题,毋庸置疑,它已构成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竞争力之一。怎样以文化创意为龙头,改变创新社会整体产业结构乃至生活方式,是各国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教育领域有识之士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渐成为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竞争力
创意产业第一次被世人提及是在1997年,英国布莱尔政府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在其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这个产业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壮大。现今各国相继兴起“文化创意热”,早已超出个体民族文化审美的界限,其产业发展已纳入国家经济生存竞争的核心领域,各先进国家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美国是最早对文化立法的国家之一,因为其最早认识到“创意经济”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就宣称“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到2001年,美国的文化出版产业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 351亿美元,约占国内总产值的5.24%。日本的文化产业更是领先全球。2002年,日本文化事业预算约为985亿日元,占财政年度预算的0.12%;同年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达84万亿日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5%。各种文化产业中,动漫产业格外引人注目。广义的动漫产业产值占日本GDP十多个百分点,超过汽车工业。动漫产业已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年产值超过230万亿日元。
时至今日,文化创意产业焕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既是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需求,同时它对我们的生活样式、生活质量又有着巨大的丰富和提升作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中国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观念的渗透,政策、资金等的支持,知识产权的保护,产业集群的建立等都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近几年学界和相关产业有识之士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呼吁,力图在观念上向全体社会广泛渗透。某些打开视野的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也开始有意识地加大力度给予支持,比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调整建设产业集群,建设创意产业园区等,这应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当我们有了充分的意识和观念,并拥有了相对的资金和政策时,我们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们中国的文化创意人才究竟要朝着哪个方向培养,我们究竟能够依靠怎样的文化手段,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之路,是摆在我们目前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中国创意产业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正如我们在前面对“文化创意”的分析和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创意上一定要以他自己特有的思维、特有的表达手法、特有的展示手段来独创性地构建自己的产业结构。而区别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最根本的特征莫过于他们各自在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差异。目前我们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的思想倾向,看到日本、韩国在动漫市场上的巨大收益,便急于建立动漫基地或動漫产业园区,搜罗动漫人才,开发动漫产品。但同时在产品开发的主导思想和风格上却无自己的基本定位,对动漫创作人员的创作思想和手法缺乏引导,大量动漫创作承袭和模仿日本或其他国家的画风和创意,形成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动漫创作格局。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尚处于理念树立阶段,在这段时期强调确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既为国内市场认同又能广泛吸引国际市场的创意思想十分重要。正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学武先生所说:“动画片的生产本身是文化产品的生产,依托于创意,这种创意来自于我们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戏剧戏曲、文学作品的诸多创作元素、表现手法、结构方式都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宝贵资源。”大多有识之士都已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中国创意产业的根基和源泉,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国未来的文化产业建造中必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如果仍然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藉着丰厚的文化营养和创作宝藏,那么别人就可能把我们的东西拿来他用,美国好莱坞动画片《花木兰》已经给我们上了一课,它在美国本土的票房就超过1.2亿美元。
当我们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起来而着急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否还认识不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最具魔力的部分,它产生的效益可以无限深远。相信以民族文化引领中国广告创意的趋势,必将逐渐提升中国广告创意的水平,使之与国际接轨。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意产业中应从符号表层提升至精神内涵
再进一步思考,如何把传统文化做成当代消费和审美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让传统文化符号找到具体现实的载体,实现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融洽对接,这是文化落实的具体问题。以中国两岸三地的本土广告创意为例,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影视媒体的广告表现,无论是国际4A公司还是大陆本土公司的作品,近年来以中国元素创作的作品明显增多。它们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的意象与符号中汲取养分。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告产品。据不完全调查统计,近几年我国运用传统物态符号元素创作的广告作品数量占总作品数量的30%以上,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企业形象类广告表现主要的素材。此类广告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中国审美特色,画面清新隽永、意蕴悠远,广告诉求直抵受众的心灵。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把传统文化做成当代消费和审美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让传统文化符号找到具体现实的载体,实现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融洽对接。这首先是一个文化落实的问题。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创意总监镜明先生在谈到创意和文化的关系时,他明确地表述为“创意本身不可能成为文化。不管是小说、电影、还是商品,这些东西的背后一定都有创意的存在。所以创意就是一个摸不着、碰不到的东西。但是当创意变成一个像idea一样的东西后,大家才可以摸、可以看、可以听。也就是说只有它真正成形了,作为一个东西存在的时候,它才能作为文化成立”。也就是说,只有当创意生成为具象的文字、图形、音乐等传播符号时,文化才能得以记载、传承和交流。
再进一步讲,任何一种创意表现都需要运用语言、文字、绘画、色彩、音乐、人物形象等多种复杂的符号元素表现和传递信息,而这些符号元素本身早已被特定的文化赋予特殊的意义了。比如最近网络上对中国文化的象征元素进行了公开投票征集,评选出长城、龙、脸谱、唐装、剪纸、筷子、古筝、中国结等100个在网民心目中的代表中国文化固有特征的形象,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它们不仅是简简单单的符号元素,而是具有很强的中国文化象征性。创意产业在运用这些符号表现广告内容时,也就具有了相应的文化背景含义。不过,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创意产业并不是文化的静态的存在,它应是智慧和文化积淀带来的思想和观念的表达,是通过精神因素转化成的市场物质财富。我们不能在表达创意时,只会把中国文化简单图解为楹联喜字、福禄寿星、鞭炮声声、灯笼高挂、唐装旗袍,或者千篇一律的家人团圆,举杯欢庆。符号化,模式化的图解实质上远离了创意的本质和真意,它是一种创意不够,符号来凑的结果。创意更重要地来自于文化思维,是针对不同市场而创造出的文化产品。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思想文化的源动力问题,即创意思想和创意材料的来源。也就是说创意文化应当是一种动态的思想的表述,而非问候符号的刻板描述。
所以,要想在我们自己的创意产业中真正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就必须超越表象的浅层次的文化符号元素的组合搭配,纠正图解化、概念化的浅陋创意思维,真正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理解几千年来塑造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和价值理念。如此才能引来创意思维和表现的源头活水,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泱泱大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路。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文化视角透视广告传播”[项目编号:10544011]。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R哈里伯特·T·莫兰.跨文化管理教程第5版[M].新华出版社,2005.
[2]吕学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之多维透视[J]. http://www.caerd.net.
[3]刘广飞.广告发光体——中国传统文化元素[J].广告人,2006,11.
[4]镜明.广告驱动社会变革[J].现代广告,2007,7.
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篇7
首先,笔者需要界定一下我们本次讨论的对象和讨论范围。文化创意产业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称呼。在澳大利亚一般称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在英国则通常称为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在我国,我们一般把文化创意产业称为文化产业。我国文化部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定义:“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1]根据国家统计局于文化产业的界定,我们可以把文化产业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生产和销售物质文化产品的行业;二是文化服务行业;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根据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影视业归置到第一类: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质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行业。那么相对于其他文化产业的具体业态相比,影视业有哪些特点?
第一,影视产业的产品(电影、电视剧等),与其他文化产业产品或者服务相比(书籍、杂志等)更容易吸引眼球。“眼球经济”是IT行业的著名论断,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这一概念是在美国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中提出的。Goldhaber说:“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一种持久的财富。在新经济下,这种形式的财富使你在获取任何东西时都能处于优先的位置。财富能够延续,有时还能累加,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财产。因此,在新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2]电影电视跟传统出版物书籍报纸和杂志相比,需要同时运用到视觉和听觉,带给观众的感官冲击更丰富,更能吸引注意力,更能吸引眼球。因此,影视产业在先天上就比较具有大规模产业化的优势。
第二,影视产品与第二类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演唱会、话剧、音乐剧等)相比较,得益于其可大规模复制的特点,其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受众也更多。影视作品本身在传播上借助于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终端可以同时与无数人共享,并且在共享时并不会降低或者影响其的观看体验。而现场演出类文化产品如演唱会、音乐会等等,虽然它们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大规模复制,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现场体验。
第三,影视作品作为内容产业,其在消费的同时也在或多或少地推行着自己本身所携带的价值观和思想。近几年,植入广告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之中。以2014年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为例,电影中数次出现了如周黑鸭、怡宝矿泉水、伊利牛奶、乐视电视等许多植入性广告。这些植入性广告可以借助影视作品的大规模传播的影响力来宣传自己的品牌。
二
影视作品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拉动作用在实践中也可以举出许多例子。笔者接下来将以韩国为例。韩国是亚洲文化产业的佼佼者,在20 世纪末成功转型并且取得引人注目成绩。“韩流”曾一度横扫亚洲、扬名世界并延续至今。早在20世纪末,韩国政府就制定“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1999),把文化事业提升为21 世纪创造高附加值的重点发展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中长期计划和目标,并设立韩国放送(广播电视)影像产业振兴院、电影发展基金等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政策并有效地指导和支援韩国影视产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积极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化和影视文化产品的出口,提高文化关联企业的海内外发展竞争能力等等[3]。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内容产业振兴,朴槿惠政府依据内容产业振兴法及实施法,制定了第二个三年(2014—2016 年)文化内容产业振兴基本规划。韩国体育观光部制定了到2017 年文化内容产业的出口额为100 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8 万个的目标。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之下,2013 年韩国文化内容市场在世界内容市场仍占有2.7%的比例。因此,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4]。在韩国政府的顶层设计的支持下和韩国影视业的努力下,以韩剧为代表的“韩流”风靡亚洲,如《汉城故事》《冬季恋歌》《来自星星的你》《匹诺曹》等韩剧不仅在韩国国内收获超高收视,带来丰厚收入,其在海外更是成为亚洲流行文化的代表。与此同时,渗透在韩剧里面的韩国美食、韩国流行服饰、男女主人公的穿着打扮、使用的各种用品甚至韩国人的长相都成为亚洲甚至世界各国韩粉争相模仿的对象。针对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完善。韩国从1999 年确立“文化兴国”发展战略至今,韩国有关部分相继推出了《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5]。法律的保障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反观我国,目前文化产业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市场的管理和产业的发展。
其次,文化盘点(文化遗产、文化特色、文化内容)、文化素材的整理完备。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大规模的复制成为可能。而对于自身文化素材的盘点则称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方面,文化素材的盘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文化特色,在做内容的时候能够发挥这些特色;另一方面,对国际性、人类共同情感的素材的盘点,有利于内容的制作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大规模的传播。
再次,高新科技的发展为影视业的发展提供助力。韩国的电子产业在20 世纪末开始就逐渐发展起来。电子产业的发展使得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也拉动了韩国在先进技术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也培育了一大批相关的高科技人才。科技业与影视业的结合,使得两者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一大批优秀的专业影视科技公司也因此诞生,使得在影视内容生产上和分工上更为科学化和合理化。一部韩剧的诞生会涉及到电视台、摄影公司、灯光公司、舞美公司、经济公司、服装道具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发行推广公司、相关周边生产的公司等等。
三
从韩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也可以给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经验:
第一,从政府的角度上来看。政府需要做到解放观念,加强市场意识。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这一对概念能够严格地区分开来。对于文化产业的部门,要放开拳脚,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一方面,在法律政策上,要加快加强产业政策的配套,税收上的优惠等、鼓励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法律部是市场能够有效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同时,能够保证文化市场的有序有效运行。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做好监管的角色,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和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对于扰乱市场的行为要予以处罚、对于违法不正当的行为要坚决地打击。最后,政府要积极地让中华文化“走出去”。积极开展国家间和国际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华文化的推广[6]。
第二,从内容制造者来看。文化素材的盘点和素材的整理的基础性工程要做好。文化的盘点和整理是一项基础性和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工作。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文化素材;另一方面,积极学习国外和人类文明成果积极有用的东西,寻找到具有普世和人类共同情感的素材[7]。从题材上来看,要善于挖掘新素材。
第三,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企业和政府要进行合作。要加强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协调发展。努力为产业不断输送复合型、综合性人才;培养既在理论上有建树又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在学校培养的角度上,要打好理论功底基础,同时要与文化企业合作,加大学生的实践经验,为以后进入职场做铺垫。从专业技术人员角度,要加强与国外技术强国和企业的交流,引进高科技人才来拉动国内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做好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保障工作。发挥社会的力量,建立文化创意人才的数据库,加强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8]。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到国家政策、产业布局等方方面面。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也有所不同。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教育普及、与文化资源整理等都密切相关,缺一不可。韩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影视业为基础,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道路。对于“文化产业,影视先行”这个观点,笔者认为,既需要看到这个观点在现实实践中成功之处,也要具体联系到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具体情况。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影视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近几年出现了一大批叫好又卖座的热门影视作品,但影视业对于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至今并未显现。我们需要在今后,不断地优化文化产业政策、培育良好的市场机制、加强人才的培养,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3.
[2]Goldhaber M H.The attention economy and the net[J].First Monday,1997,(4).
[3]李大武.“韩流”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兼谈韩国影视文化产业[J].剧作家,2007,(4).
[4]孙梨梨,刘兴全,郑基银.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2).
[5]熊梦莹,张,韩学颖,等.韩国影视文化产业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J].新西部,2012,(8).
[6]金禅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兰金华.我国影视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浅谈韩国文化产业的营销之道 篇8
韩国文化产业进入中国的主导是韩剧。根据《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显示, 在2010年中国大陆播放的海外电视剧中, 韩国电视剧数量最多, 共200余部, 这充分证明了“韩流”的影响力。而吃的方面许多人开始喜欢“韩国料理和韩国烧烤”了;穿的方面开始以“韩国品牌的服饰”或韩国影视剧里演员的服装款式来打扮自己, 许多女性不断在用韩国牌子的化妆品、装饰品, 隔三差五地光顾韩国人开的精品屋, 像韩国人一样睡在地上;用的是韩国的三星与LG, 开的车是韩国产的现代……韩剧和中国电视剧有很多不同之处, 它不像中国武侠片中的你死我活, 也不像中国爱情片中的海誓山盟, 它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情感的演绎, 用爱情、亲情、友情这三大主题阐述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以健康积极的笔调描绘着人生, 使很多青年人都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如此简单明了的主题, 使得很多人的眼前一亮。当然, 中国电影也不乏创新, 但似乎这类创新作品总有些脱离实际, 有的只有商业价值而缺少更多的后现代文化的艺术价值。
我认为, 韩剧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和韩国同处于东亚地区, 而儒家文化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 已经成为中国和韩国历史文化长期发展以来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人的行为方式和家庭伦理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韩国在吸收儒家文化方面做得相当出色, 他们用儒家文化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处理现代问题, 将儒家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两国在文化根基、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相通之处, 所以说韩国文化产品很容易打动中国人, 和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比较相近, 中国人容易产生心理认同。
正因为文化有了经济的支撑, 它才可以更加长远并且强劲地走下去。为了配合文化立国, 韩国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 在法律上鼓励本国的文化产业, 此后他们还制定一系列的《文化产业促进法》、《演出法》和《电影法》等十几部相关法律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国家品牌形象的属性首先具有泛指性特征。泛指性特征是说, 韩国一系列产品来自于具体的产品却高于具体的产品。国家品牌形象泛指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形成好的国家品牌形象, 不好的产品也能卖个好价钱, 而一旦形成不良的国家品牌形象, 好产品也可能受到拖累, 由此看来, 美国以及美国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全球开展文化营销。
韩国对于面向海外市场的销售投其所好, 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他们的宣传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因为他们对于各个国家的定位是不同的。他们制作的旅游宣传片就分为本国的、中国的、日本的和欧美的, 在中国发行的宣传片着重讲中国文化和韩国文化的共性, 并且会加上适当的汉语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而针对欧美的游客, 便在宣传方式上加入滑雪、潜水、骑马等刺激性元素。
近年来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越来越重视对诸如语言、文化等软实力要素的挖掘和培育, 不断通过影视作品、中国文化周、文化年以及中华文化巡展等方式, 推广着中华灿烂文化与我们的风土人情。自2004年11月,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汉城落成以来, 已有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及欧洲最多) , 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这些举措都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在文化产业营销的问题上要更多借鉴韩国的发展经验, 做到取人之长为我所用, 这样一来我国的文化产业会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周亭
《韩国文化论》田景黄亨奎池福淑白诚镐
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篇9
20世纪60年代以来, 以朴正熙政府为代表的韩国军政府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 试图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 因此政府集中全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 但扶持内容只限于所谓的“高级艺术”。1986年全斗焕政府在韩国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中, 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 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 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金泳三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 金大中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紧急援助, 并以此为契机, 全面展开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治理。在这个过程中, 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蕴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决定通过大力挖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 实现“文化立国”。1998年起, 韩国政府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内的“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 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全面统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 文化产业已经一跃成为韩国国内继制造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韩国从“文化立国”战略确立伊始就坚持走海外市场路线。“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 韩国文化产品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 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 并且形成了在东亚地区风靡的“韩流”现象。同时, 韩国制造业也乘势而上, 将一种富有创造力、注重设计的新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 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的不同产品、利用明星效应来刺激消费, 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三星、LG以及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 韩国也逐渐摆脱以往的“制造型”国家形象, 开始向“韩国创造”过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对于韩国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 我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 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以适应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
一、改革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 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依旧是分行业管理, 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混合性组织架构的制度框架。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 制定发展预算等。同时, 应在各地分别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 负责管理本地的文化产业事务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并监督执法。
二、完善文化产业相关法律体系
当前, 我国的文化立法仍处于初级阶段, 未形成完整合理的科学体系, 与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仅有《著作权法》、《语言文字法》和《文物保护法》等为数不多的几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亟需完善已是迫在眉睫。我国应加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对不适合当前发展形势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 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同时重视相关执行机构的构建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 以便形成发展合力, 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法律政策机制。
三、对文化产业予以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
韩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道路上, 政府的财政支持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借鉴其经验, 我国在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时,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领域,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方便新兴产业发展, 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政策, 应成立以国家为后盾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政府可通过税收减免等扶持措施, 鼓励中外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知名品牌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四、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 以高科技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不仅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理念, 而且借助于高科技的文化产品力量向全世界推广了其富于创造力的国家形象。国家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文化产业更应增大其科技含量, 努力实现以科技求创新、以创新促发展。要搭建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之间合作的平台, 实施高新科技带动战略, 尽最大努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要密切关注国际上最新科技动向, 加大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力度, 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要有创新开拓意识和敏锐的市场嗅觉,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把握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结合所产生的各种新的产业形态。我国的文化企业应当逐步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以推动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五、开发民族特色文化与走出去相结合
韩国政府都十分注重对其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保护, 不仅制定了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对传统工艺提供专项补贴等, 还十分注重向世界推广富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 各民族文化丰富而独特, 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我国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 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切实把握住自己的特色优势, 大胆地“走出去”, 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和风采。要放宽文化产品的出口审批权, 鼓励国内文化企业集团与国外文化企业的兼并收购, 在主要国家建立国家文化推广机构, 全面负责中国文化在外的推广活动, 同时加大中文的国际传播, 真正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将中华民族文化推向世界。
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篇10
产业链是指是指厂商内部和厂商之间为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 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电视剧从生产拍摄到最终播出需要经历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播出等流程。在这一流程中需要电视行业中的节目制作商、发行商、电视台、广告商密切分工合作, 才能让观众收看到优质的电视剧, 最终实现电视剧的价值增值。
韩剧产业链中游主要由发行商和电视台构成, 他们主要负责电视剧的发行和销售, 将韩剧创造的经济价值最大化。迄今为止, 制播合一的制播方式仍然影响着韩国电视业, 各大电视台基本垄断自己电视剧的拍摄、播出以及发行事宜, 电视台之间很少进行电视剧的交流。因此, 一部电视剧在本台播出后就很难再出现在本国电视市场上。加之, 韩国本土电视市场潜力有限, 不得不迫使各大电视台将韩剧发行销售的目光聚焦在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一方面为产业链上游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回报, 促进其生产制作出更多优质电视剧, 提升韩剧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为产业链下游的广告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促使韩国产品向巨大的海外市场扩张。因此, 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对产业链中游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保护韩剧的著作权。二是鼓励韩剧发行到海外市场。
二、加强韩剧国内外著作权保护
(一) 加强国内著作权保护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 导致韩剧著作权在线上被侵害的数量日益增加, 对整个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避免韩剧整体的萎缩并提高制作商制作的热情, 韩国政府对韩剧著作权的保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第二章第十二条第七款明确规定“文化商品之非法复制, 防止非法流通、鼓励正版文化商品之消费以及相关教育等, 政府须努力保护知识产权, 且可支援相关活动”。《著作权法》对韩剧著作权的保护作了细节规定:2009年, 政府对《著作权法》修改后, 加强了对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2010年, 《著作权法》的修改对版权行政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 对侵权人发出纠正命令;《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侵权的损害赔偿额度:一般著作权被侵权时, 著作权人没有举证实际损害的责任, 并能够请求最高1000万韩元 (若是营利目的则为5000万韩元) 的法定损害赔偿, 而电脑程式能够请求30万韩元以上3000万韩元以下 (若是营利目的而故意时1亿韩元) 的损害赔偿。为使《著作权法》对韩剧著作权的保护更加有效, 韩国政府还通过各种相关措施配合《著作权法》。
《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第二章第十二条对韩剧发行、流通过程中著作权的保护进行了总的规划:为促进文化商品流通资讯化, 依照总统令之所规定, 可在文化商品上标识国际标准条码;为确保文化商品之品质以及促进流通, 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可奖励对文化商品之品质认证, 且能支援必要活动;文化商品之非法复制, 防止非法流通、鼓励正版文化商品之消费以及相关教育等, 政府须努力保护知识产权, 且可支援相关活动。根据上述规定, 韩国政府通过以下措施保护和支援韩剧的海外知识产权。
(二) 保护韩剧海外著作权
为保护韩国电视剧在国外的著作权以及支援合法交易, 2006年4月, 韩国著作权委员会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合作, 成立“海外著作权中心——北京事务所”, 2007年5月在泰国曼谷设立“海外著作权中心——东南亚代表事务所”。这两个机构主要负责在中国和东南亚六国发生的著作权问题以及保护等业务。此外, 定期举办“韩中著作权研讨会”、“韩泰著作权交流会”等活动, 提供与国外深度讨论有关著作权保护及使用方案等机会。
韩国著作权委员会在线上建立了“海外著作权资讯 (www.koreacopyright.or.kr) ”网站, 支援海外著作权中心的基本业务系统, 并且同时运用中文版之“韩国著作权资讯 (www.koreacopyright.cn) ”网站, 能够查询在中国内的韩国权利资讯。除此之外, 为预防韩剧著作权在海外被侵害, 并加强合法的著作权交流活动, 透过海外著作权中心加强权利资讯以及法律顾问支援。所谓权利资讯确认, 是韩国著作权中心北京事务所获准中国政府与“韩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等韩国权利人团体联系, 确认进出中国之韩国内容原著作的服务。另外, 与当地法律事务所联系, 提供著作权登记、法律洽谈、证据保存等法律支援服务。
三、鼓励韩剧积极进军国外市场
限于本国市场的狭小, 韩国政府鼓励韩国电视剧走出国门, 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第三章第二十条对韩剧的国际交流及海外市场进出支援作了统一规定:为促进文化商品之出口竞争力且鼓励进出海外市场, 政府可支援国外共同制作, 通过转播、网络等之海外行销推广活动, 招商国外投资, 参加国际影展、样本市场及国内举办, 建构出口相关合作体系等方面之事业;为有效支援上述所规定之事业, 文化体育部长可依总统令规定之相关机构或团体来委托或代办, 且能补助所需费用。
此外, 《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第三章第三十条对韩剧发行商的税收扶持政策作了明确要求:为振兴文化产业而投资于文化产业振兴与设施及文化产业园地, 且制作人、投资公司、投资组合投资于文化产业或支援创业者、创业时, 政府针对支援者可实施税法所规定之税制支援。
根据《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的要求, 韩国政府积极支援参与海外电视节目交易会的公司。2011年, 韩国电视剧参加的国际电视节目交易会增加到10个, 海外销售业绩也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3486万美元。[1]政府资金的支持坚定了韩国电视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决心。
为了更好地落实鼓励韩剧向海外市场扩展的战略, 韩国政府还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进行扶持。
第一, 实施财税优惠政策鼓励韩剧“走出去”竞争。优秀的文化产品 (服务) 出口可享受出口退税、税收饶让、税收抵免、进出口关税免征等多种直接和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待遇。例如, 本土文化制作企业每年生产1000部以上的出口影像制品, 除政府提供财政资助外, 还可按照国内征收税率的100%全额给予出口退税优惠;对于文化产品 (服务) 的国外所得来源, 若在国外享受减免税的, 在税收协定允许的范围内, 实行税收饶让抵免的优惠待遇;本国文化企业在境外缴纳的公司所得税准予在韩国全额税收抵免;文化产品和文化劳务出口适用零关税优惠税率;进口国内缺乏且不能生产并用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仪器设备可免征进口关税等。[2]此外, 韩国政府还决定将影视产品出口纳入“出口支援对象”, 影视产品出口享受待遇同传统产品相同, 并提供制作经费的70%作为资金支援。韩剧在国外的盛行, 与其税收优惠政策的倾力扶持, 进而带动其巨大的文化国际贸易是绝对分不开的。
第二, 积极扶持韩国电视制作公司进行二度制作。例如, 韩国政府成立了影音分支公司, 将韩文译为外文, 政府全额补助翻译和制作费。王新从艺术视角, 将“韩剧现象”归结为韩剧自身杰出的艺术创作水平。韩剧在海外市场成功的一大原因就是电视剧制作精美, 这是离不开电视剧的后期制作。电视剧制作越是精美, 对后期投入的要求就越高。
四、扶持文化产业流通专门公司发展
《文化产业振兴法》第十四条对流通专门公司做出了规定:
第一, 关于文化商品的流通, 执行下列事业的公司, 欲受此法案所规定之支援者, 须依照文化体育观光部的规定, 向文化体育观光部长或市、道知事申告。 (1) 共同购买及共同贩卖设施的营运。 (2) 共同电算网的营运 (包含电子订购、库存以及退货) 。 (3) 共同物流仓库的设置、营运。 (4) 附属于第1号到第3号的事业。
第二, 针对流通专门公司的设立、支援等相关必要事项总统令规定。该法条鼓励专门公司从事电视剧的发行业务, 并对该类公司进行政策上的扶持, 深化了韩剧产业链条的分工与合作, 对韩剧产业链发展壮大大有裨益。
五、小结
韩国文化产业政策非常重视对韩剧著作权的保护。韩剧著作权是否得到合法保护, 直接关系到产业链下游媒介提供商能否获得观众的“注意力”, 对媒介提供商的收入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 韩剧著作权是否得到合法保护, 还关系到产业链下游衍生产品能否进行深度开发。因此, 韩剧产业链下游的发展非常依赖于产业链中游对韩剧著作权的保护。此外, 海外市场的开发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跟进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首先, 海外市场书籍、音像等产品的发行会受到进口国政策和税收的制约。其次, 海外市场的开拓也需要国内广告媒体、公关等公司根据具体出口国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韩国政府通过资金、税收等政策积极支持韩剧在海外发行推广, 鼓励设立文化产业流通专门公司, 本国文化企业在境外缴纳的公司所得税准予在韩国全额税收抵免, 支援参与海外电视节目交易会的公司, 以推动韩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海外市场前景很大, 在巨大经济连锁效应的面前, 更加鼓舞了韩国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
参考文献
[1]郭镇之, 邓理峰.第一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34.
浅谈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篇11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农民书画文化品牌;发展方向
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具有两大优势,那就是厚重的文化和历史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为我们做活文化产业这篇文章提供了最直接、最管用、最看好的保障要件。近年来,临桂县紧紧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具有临桂特色品位,以“临桂五通农民绘画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五通“中国农民画第一村” 打造广西农民书画文化品牌,实施好“千村万户文化惠民工程”两大产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培育主体,产业化经营,实现富民增收”的基本思路,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打造广西农民书画文化品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 基本概况
临桂县五通镇位于广西桂林市西郊,距桂林市中心20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8公里。公元943年至1951年是原义宁县府所在地,为桂北四大古镇之一,更是临桂县北部经济、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镇区交通发达,新建的高等级公路——321国道横穿镇区,桂海高速公路和湘桂铁路也邻近镇区,集陆运、航空为一体的现代工贸综合发展的中心小城镇,全镇总人口6.2万人,全镇面积260平方公里。五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习文弄武之风,自古以来就有善于书画的美好传统。从明朝开始,当地农民就已经开始绘制门神、财神,通过父教子、夫带妻、朋友传朋友,使习字绘画的人逐步遍及全镇及周边乡镇的村村寨寨,形成了以五通为龙头的农民书画产业。经历了近百年的艰辛历程,已经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三皮画”远销海内外而被称为“中国民间油画之乡”;2002年,临桂县五通镇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广西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称号;2004年2月,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到五通镇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五通镇视察,并建议农民画走“公司+农户”的道路;2007年,五通镇获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授予的“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2012年,临桂县又以五通镇农民画为龙头的文化产业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项目示范县”称号。2013年,获文化部授予创建“临桂五通农民画引领文化致富模式”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如今,五通镇从事绘画产业的有1000余户,绘画队伍已达5000多人,其中20人以上的画坊有40多家,绘画内容分20多种,尤以画本区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等而出名。目前,五通农民画已打开了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外国市场。2013年,五通农民书画产值达2.35亿元,成为五通镇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之一。农家女沈运香、沈英妹两姐妹更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另辟蹊径创造出“三皮画”即:猪皮、牛皮、树皮,更是深受公众喜爱。
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一)领导重视,提高思想意识,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强硬件,重实力,塑造特色品牌。
如何传承保护好“农民画”这一特色品牌,是实现五通“中国农民画第一村”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以五通镇农民绘画产业为中心,采取“传”“帮”“带”等多方面措施,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农民加强书画产业的规范管理,“成立五通农民书画艺术协会,共创品牌”。如何打造这一文化品牌?已成为临桂县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五通农民画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产业,以制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场运作(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与临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文化发展规划相配套,充分展示区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广西乃全国重点民间艺术品牌项目。
为加强五通农民书画产业的发展道路,用好“五通农民书画艺术协会”的功能作用,通过协会促动、基地辐射,提高五通农民画师、画工的技艺,带动周边画农的绘画创作积极性,提升农民书画的质量,拓宽农民画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培养一流人才隊伍,打造一流文化品牌
为做大做强五通农民画产业,打造一流五通农民绘画文化品牌,加快农民画产业的发展,实现五通农民绘画引领农民文化致富, 2012年年底,占地350亩的“中国农民画第一村” 在321国道刘三姐茶园旁崛起。由桂林刘三姐茶园度假村有限公司投资3.9亿元,创建集创作、销售、展览、培训、旅游为一体的农民书画文化产业基地。使之成为岭南最大的农民书画集散中心,桂北最大的农民书画艺术教育基地。
(三)抓特色、立创新,打造“五个平台” 实现“五项效应”,助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五个平台”:
1.打造农民画艺术人才培训平台,成立农民画培训中心
2.打造农民画优秀成果展示平台,建设农民画展示馆。
3.打造农民画技艺生产性保护传承平台,开展农民画大师评级与作品评比活动。
4.打造农民画艺术创作指导志愿服务平台,促进艺术家参与创作指导,吸引艺术院校师生参与创作交流活动。
5.打造农民画艺术交流服务平台,积极参加国内外交流与推介活动。
“五项效应”:
1.公共文化涵养文化产业的效应。
2.政府主导激活社会参与的效应。
3.专业创作带动群众艺术的效应。
4.文化培训提升群众绘画创新能力的效应。
5.文化传承进入百姓生活的效应。
(四)打造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五通农民画不仅仅指农民画艺术创作,更是指与农民画相关的产业发展,以农民画的文化品牌为辐射源,多渠道,多领域地辐射发展相关产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要战略决策为五通农民画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把握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走“农民为主体,政府当后盾,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道路。
随着临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发展方向的推进,进一步推动广西农民书画产业快速发展,传承和发扬农民画产业特色文化,建设五通“中国农民画第一村”打造广西农民书画文化品牌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篇12
产业链是指厂商内部和厂商之间为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 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电视剧从生产拍摄到最终播出需要经历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播出等流程。在这一流程中需要电视行业中的节目制作商、发行商、电视台、广告商密切分工合作, 才能让观众收看到优质的电视剧, 最终实现电视剧的价值增值。
节目制作商位于产业链上游, 在产业链中主要负责剧本策划、筹集资金、选择导演和演员、拍摄和制作。其中剧本和拍摄是整个上游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直接关系到作品的竞争力。剧本的质量决定电视剧的品质以及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对韩剧生产制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剧本创作和制作商两方面。
二、通过保障编剧权利激励剧本创作
在韩国, 电视剧剧本决定着一部电视剧的成功与失败, 剧本创作在韩国电视剧产业链上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对编剧权利的保障在产业链上游形成了编剧中心地位。
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法律条文保障编剧的权利, 尤其是《著作权法》的编剧的财产权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著作权法》历经多次修改,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由一生及死后三十年延长至一生及死后五十年, 著作权人死后四十年、尚未达到五十年之前, 在此期间发表的著作物的著作财产权从发表之时开始, 保护十年。通过《著作权法》的修订, 编剧的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 激发了编剧创作好剧本的热情。《著作权法》的这次修订, 延长了编剧财产权受保护的期限, 进一步保障了编剧的权力, 激发了编剧创作好剧本的热情。正是如此, 韩国对编剧的选拔非常严格。韩国各大电视台非常重视编剧在产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征稿是韩国选拔优秀编剧人才的重要机制, 各大电视台每年都会举行相应的征稿活动, 从而选拔出潜在的编剧人才。人才被选拔出来后, 将被送到由韩国放送作家协会和部分电视台举办的编剧培训。再经过层层的选拔后, 优秀的学员将成为专业的编剧。学员一旦成为编剧后, 其享受的权利将严格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此外, 《著作权法》还对编剧的稿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著作权法》还规定重播费用是剧本稿费的30%, 重播后的再播费用是稿费的15%;此外提供给国外电视台或者有线电视台时, 应向编剧支付供应金额的3.5%;假如允许第三方在国内进行复制节目及发行, 应向编剧支付供应金额的5.5%。[1]一旦电视剧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编剧的稿费也会水涨船高。因此, 在韩国编剧享受着行业内的高薪待遇, 韩国著名编剧的酬金在1500万~2000万韩币, 而明星演员的酬金大概在1300~1500韩币, PD的酬金则会更低。[2]编剧在享受着高薪的同时, 也承担着较大的责任。由于韩国采取的是边写边拍边播的机制, 使得韩剧的拍摄十分紧张, 拍摄人员无法在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 因而, 编剧对电视剧拍摄的重要事项起着决定作用, 形成了编剧在拍摄过程的中心地位。
韩剧的成功与编剧在韩剧中的巨大作用密不可分。韩国政府通过详细的法律规定保障了编剧的合法权利, 确保了编剧在韩国产业链上游的中心地位。编剧在电视剧拍摄中的中心地位, 使得对编剧的选拔异常严格, 以保障韩国电视剧不断出现优秀的编剧人才, 再通过相关法律制度保障编剧的合法权利。如此循环往复, 在韩国编剧界形成了良性循环, 保障了韩剧能不断产生优秀的剧本。
三、扶持独立制作商
20世纪90年代以前, 制播合一制是韩剧制作播出的主要方式, 致使韩国三大无线电视台垄断了韩剧的制作和播出, 共占有了韩剧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了打破三大无线电视台对市场的垄断, 活跃韩剧电视市场, 韩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 积极引入和扶持独立制作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第二章第七条对电视剧制作商做了统一规定, 明确指出为促进文化产业相关之创业以及创业者之成长和发展, 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可进行所必要之支援, 并对电视剧制作商的扶持做出明确要求:
(一) 扶持制作者制作
为加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且促进优良文化商品之制作, 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可向制作者融资所需资金或其他支援;由大统领令订定, 关于依据此法案能受到支援的制作范围以及制作者支援等之必要事项。
(二) 扶持独立制作社制作
为活化独立制作社之制作活动, 依照大统领令所规定, 政府或放送通信委员会可实施支援;依照大统领令所规定, 为针对独立制作社之制作支援, 放送事业者等须努力。
围绕《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的规定, 韩国政府还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扶持细节作了详细的要求。
(1) 节目配额制为独立制作商带来机会。2008年, 韩国颁布实施《广播法》及《实施细则》, 明确规定在韩国实施节目配额制, 以鼓励独立制作机构制作优秀电视剧:第一, 到2010年三大电视台的外制节目播出比例将增加到40%, 其中独立制片商的份额将增加到30%。第二, 三大电视台每月黄金时间必须播出15%的外制节目。第三, 如果违反配额制, 将受到从300万韩币至3000万韩币的罚款。节目配额制的实施, 一方面强制性规定三大无线电视网必须播出由独立制作商制作的电视剧, 为独立制作机构进入电视剧制作领域提供了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为独立制作机构制作的电视剧确保足够的播出平台, 保障独立制作机构的经济效益, 点燃它们制作电视剧的热情。
(2) 强化独立制作机构的制作基础和制作能力。虽然节目配额制的实施为独立制作商进入制作领域创造了市场机会, 但是与三大无线电视台比起来, 独立制作机构在资金实力、创作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为了强化独立制作机构的制作基础和制作能力, 政府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对高清晰电视节目和高品质数字内容的需求扩大, 市场对数字广播电视设施有了相应需求。然而, 独立制作机构公司规模小, 无力独自承担投资数字化节目这一情况。为此, 2006年, 韩国政府建立了以数字广播制作为模型的数字魔幻空间, 并在2007年投入78亿韩元购置节目拍摄制作设备, 为独立制作机构制作高清电视剧提供设备支撑。同时, 为了实现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早期定位, 韩国政府在2001年设立了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并开始运营, 专门服务于独立制作机构。数字魔幻空间和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中心的建立, 为独立制作机构配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提高了独立制作机构生产制作电视剧的创新能力和制作能力。
(3) 专项基金扶持独立制作商。为帮助韩国独立制片商的发展, 韩国政府还设置专项基金扶持独立制片商。如根据《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第39条规定, 2006年9月韩国政府设立了500亿韩币的文化振兴基金。该基金覆盖从增强创意企划、加强创作力、改善文化产品流通结构到实现制作基础现代化等文化产业各个领域。除了国家专项基金, 还有民间资金、其他基金等鼓励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另外, 根据2008年《广播法》, KBC建立了广播电视专项基金, 费用来自地面广播电视台、卫星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地区经营特许费、捐款、罚金等共同构成。该基金覆盖范围包括电视节目和影视产品制作, 资助对象包括独立制片商、投资公司、有线电视节目供应商, 资助额度从三亿到十亿韩币不等。
通过节目配额制和专项基金的扶持, 使得韩国开始实施制播分离制。制播分离制的引入使得独立于三大电视台的独立制作机构开始登上韩国电视剧的历史舞台。1999年7月12日成立的JS Pictures公司是韩国电视剧市场第一家独立制作社。到2005年, 独立制作公司数量达到416家, 其中3亿以上韩元规模的数量为121家, 1亿~3亿韩元之间规模数量为140家, 5000万~1亿韩元规模的数量为116家, 未达5000万规模的数量为39家。独立制作商的规模制播分离制在韩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对韩剧产业链上游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扶持独立制作商和保障编剧权利两方面。韩国政府通过实施节目配额制, 为独立制作商进入韩剧拍摄韩剧提供了市场机会;通过兴建电视剧相关基础设施, 提高独立制作商的创作能力;通过专项基金扶持, 提高独立制作商的竞争能力。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 使得韩国独立制作机构的规模不断壮大, 激励它们不断拍摄制作优秀的电视剧, 打破了韩国以往三大无线电视台对韩剧拍摄制作的垄断, 繁荣了韩国电视剧市场。同时, 为确保电视剧产业能不断拍摄出优秀的电视剧, 韩国政府还对编剧权利进行法律制度的保障, 在韩剧产业链上游确立了韩剧的中心地位, 使得韩剧产业不断出现优秀的编剧人才和电视剧剧本。通过对独立制作商的扶持和编剧权利的保障, 使得韩国产业链上游能不断拍摄制作出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为产业链中下游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内容, 对产业链中下游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使它们不得不对上游环节产生依赖性。
摘要:韩剧产业链上游主要由节目制作商、编剧、导演和演员构成, 他们创造的价值主要在于为整个电视产业链提供内容——即拍摄制作优质的电视剧。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对韩剧生产制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韩国编剧和韩剧制作商两方面。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韩剧
参考文献
[1]申金惠 (韩) .简述韩国电视剧编剧体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6 (02) :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