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产业(精选12篇)
韩国电影产业 篇1
摘要:韩国作为我国的近邻, 其电影产业经过长期发展,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韩国电影的剧情设计、思维模式与国家文化比较特殊, 在世界电影产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可以发现文化政策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巨大。本文着重分析了韩国电影产业, 并总结其发展历程及现状。
关键词:韩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现状
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较为漫长, 早期受缺乏投资、缺乏创新、剧情单调和产量较低等因素的影响, 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过, 早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开始, 韩国电影产业就逐步走向振兴之路, 特别是《生死谍变》这部电影的出现, 引起了世界电影行业的关注, 让人们对韩国电影产业产生了新的看法, 可谓是一个重大转折点。
一、推进韩国电影产业发展因素探析
(一) 文化因素。电影产业能够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通过电影这一艺术方式充分展现本国的主流趋势与文化精髓, 从而实现传播和宣扬民族文化的效果。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本国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国家, 而且大部分韩国民众都具有强烈的国家责任感与民族意识, 使得韩国的电影产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拥有强大的智力支持与民意支持。从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一直致力于将更多的历史与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包括韩国泡菜、跆拳道和朝鲜战争等, 或者一些韩国传统节日与民俗节目等。《朝鲜半岛》《生死谍变》等影片都能够反映出韩国民众经历的历史伤痛, 表达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同时, 几乎每一部韩国电影都涉及料理, 让观众在观看电影过程中欣赏到韩国的餐饮文化, 领略其饮食风格与魅力, 不仅能够体现出韩国电影的特色, 还能够展示其传统文化。
(二) 政策因素。电影产业既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表现方式与组成部分。要想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仅仅依靠电影产业的独立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政策制度, 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促进和支持民族电影的健康与长远发展。近年来, 韩国电影产生发展迅速, 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行:韩国鼓励电影产业的发展, 并针对民族电影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优惠政策, 通过行政命令等举措促进和保障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韩国电影产业在初始发展阶段, 为维护民族电影礼仪实行了电影配额制度, 要求电影院每年必须播放国产电影, 通过法律保障本国电影的播放次数和宣传力度。同时, 韩国政府为推动本国电影的壮大与发展, 专门成立扶助基金, 为一些资金不够宽裕的电影剧组提供援助, 不过在盈利之后应给予适当的补偿。
二、韩国电影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一) 西方价值观念对韩国电影的影响。韩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对外开放政策实行得相对较早, 积极地汲取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和文化产业等, 促进了本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在长期的对外开放过程中, 欧美国家的一些价值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韩国民众也乐于接受。当然, 西方价值观念对韩国电影产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少韩国影片中都反映了自由、正义、公平、法治和民主等意识形态。比如:韩国电影《断箭》讲述的是一名大学教授在打输官司之后, 试图用弓箭射杀当事法官, 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的故事, 电影试图通过敏感事件揭露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 是对现实的尖锐批判。该部电影凸显出韩国民众对法治的深刻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不能挑战法律的权威, 向民众宣扬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如果挑战法律, 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与严惩。
(二) 韩国电影产业好莱坞色彩的体现。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产业的代表, 一般以特技效果、多国元素、大场面、大投资等著称, 影响力较大, 其大肆宣扬美国文化, 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现阶段, 韩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与日益壮大, 由传统化逐渐转变为国际化和现代化, 并体现出好莱坞电影的色彩, 这是当今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现状。同时, 韩国电影产业正逐步趋向好莱坞大片化的方向发展, 试图通过大制作、大投入、大场面的电影制作, 占据更大的电影市场份额, 提升在国际电影产业中的地位。据相关数据统计, 仅在20 世纪初期前后, 出现的高成本韩国电影有很多, 诸如《汉江怪物》《实尾岛》《雏菊》和《龙之战》等。这些电影模仿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方式, 突出大场面, 并融入本国元素, 对电影剧情进行适当调整, 促使整个电影产业链更加和谐, 而且抗风险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三、总结
韩国电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壮大, 在国际影坛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分析, 可了解到韩国电影产业受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 同时受到西方价值观念与好莱坞电影的影响, 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婧.解读韩国电影中的民族文化心理[J].电影新作, 2014, (05) :110-114.
[2]冯凝.永动的生态产业链:当代韩国电影政策分析[J].当代电影, 2015, (05) :93-98.
[3]金善姬.韩国电影对“男尊女卑”道德传统的反思[J].电影文学, 2015, (06) :51-53.
韩国电影产业 篇2
今年三月,孝感综合试验站到韩国对韩国的笼具制作厂、鸡蛋分级设备公司、养殖农协鸡蛋分级包装物流中心、大韩养鸡协会等单位进行了考察交流,现将考察情况作简要报告。
首先,养鸡业已全部实行集约化养殖,政府对禽防控非常重视。
在韩国,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度较高,推崇健康消费理念。鸡蛋作为人们日常食品消费中的必需品,必须保证进入消费者餐桌的鸡蛋都是健康安全的。因此,在源头上对鸡蛋安全作要求,传统养殖已经被市场所淘汰。据大韩养鸡协会统计,韩国蛋鸡养殖户约有1465家,蛋鸡饲养量约为6072万只,平均每个农户饲养4.1万只;今年预计养殖数量比去年增加2.5%;鸡蛋的消费量预计将增加2.8%;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韩国蛋鸡平均养殖规模较大。
韩国对于疫情控制主要是进行严格管理,采取预防政策,对于低致病禽的防御基本上不注射疫苗;对高致病禽则会打疫苗。对农场管理方面,国家严格规定,外部人员、车辆等必须经过消毒才能进入;在禽高发季节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养殖户,否则一旦发生疫情,会追加相关人员的责任,政府不给予补贴。2012年12月份有2家发生高致病禽疫情,2011年1月—5月期间,发生高致病禽51家;介于我们考察时间为前一年高致病禽高发期,韩国上下进入紧张防御状态,国家严格规定,所有家禽相关产业暂时停止互动,很遗憾没能进入养殖现场进行考察。
韩国的养殖笼具技术非常的先进,我们对韩国京畿道三洋养殖笼具制作厂进行了考察参观。该厂是专业从事笼具研发和制作的企业;产品种类齐全,有A型笼、梯形笼、立式笼、立式幼雏笼、鸡笼、兔子笼、鹌鹑笼、等级系统等;该厂相对中国企业来说虽小,管理体系确是十分健全。且拥有多项设备技术专利。
第二,农协以鸡蛋清洗分级中心为纽带,为蛋鸡会员服务。
韩国市场上基本没有未经清洁处理的鸡蛋销售,进入市场的全部都是利用分级机经过清洗的保洁蛋。期间我们考察了大田的爱顾泰科分级设备公司和大田忠南农协鸡蛋包装物流中心,并进行了考察与交流。
分级设备公司生产的设备产能为2—7万枚/时;生产工序为:清洗--干燥--涂油--紫外线杀菌--分拣--分级--装盘--喷码;设备的功能技术与制作精度领先于我国蛋品设备生产企业,其设备广泛应用于各养殖场与蛋品加工厂。
农协是农户组织成立的协会团体,主要维护农户的利益。全国有1064个分会,主要从事金融银行、农产品回收和输出、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三个方面。在金融方面对农户给予经济支持,是农户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农协的鸡蛋清洗分级包装物流中心相当于我国的蛋品加工企业,主要是将农户生产的鸡蛋回收,再进行清洗分级包装后,运输到各大卖场销售。
第三、韩国的超市不收费用,对农产品加价优惠。
韩国超市的运营方式和中国超市有所不同,超市不收取任何费用,按购买的金额给供应商付款。他们会主动邀请国内各优秀企业,使其产品进驻超市销售,特别是品牌产品;而对一些普通产品会进行考察后,决定其是否有资格进入超市销售。同时对农产品相当优惠,加价率比其它产品相对要低很多,没有其它任何附加费用,给予农产品很大的保护。在超市,经常会有电视台在农产品专柜前做现场直播,向人们介绍当天蔬菜、鲜肉、蛋品行情。使人们不出家们就能了解到当天最新农产品情况,一方面便利了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引导着人们的消费倾向,倡导品牌消费。在韩国超市,同样是保洁蛋,品牌鸡蛋销售价格较普通鸡蛋价格高出很多,销售量却相当好。消费者对品牌相当信赖,品牌效应至关重要。
第四、大韩养鸡协会的作用。
首先,大韩养鸡协会入会率高。在韩全国有蛋鸡养殖户1465家,约有1000家为协会会员,入会率占68%。
其次,大韩养鸡协会承担着很多工作。主要包括养鸡产业的经营和技术指导、养殖产物的流通改善及推进、消费引导宣传、生产调节和诱导、防疫对策、政策开发及制度改善、提高养殖业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等工作。养鸡协会经常参加国际的交流,并进行市场分析,在每月养鸡月刊上,对国内外先进设备技术、养殖技术、优秀养殖企业、国际养殖业发展局势等等做分析和介绍。
在承担的各项工作中,尤其在引导消费上对消费者和养殖者的影响较大。
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者传达健康蛋消费理念,消费健康蛋是国民健康的保证;另一方面,向养殖户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在生产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在经济上对养殖户予以支持,帮助养殖户实现标准化、集约化饲养方式,提高产量和保证蛋品源头安全;其次,倡导和支持建立完善鸡蛋清洗物流流通体系,确保鸡蛋安全流通。
通过源头、流通及消费多个环节的引导,从根本上将健康安全消费理念传达到消费者心中,并且引导人们的品牌意识。让养殖户明白健康安全才是蛋品市场的真谛,健康蛋,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保证了产业体系运作的发展和成熟。
大韩养鸡协会能积极应对国家政策,竭力维护养殖业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近年来中韩经贸往来不断加强,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的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也越来越大,中韩两国开展自由贸易是现实的发展要求,而今韩国外交商务部和中国已经在开始洽谈FTA(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对韩国农业有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
韩国国家很小,总面积为100210km2,人口约4887万名,但和中国有同样一种现象,农村人口越来越少。韩国农村人口大约有300万名,占总人口的6%,而85%为60岁以上,养殖业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中国农产品的大量输出,对韩国养殖业必定带来较大的冲击。针对这一国际形势,大韩养鸡协会已经积极就养殖业的发展作长远的思虑,协会会长积极参与国会议员会议活动,为了顺应中韩贸易协定带来的影响,积极向国会提出开发新政策和改善制度的要求。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养殖业的利益和发展。
第五、几点感受。
1、韩国蛋鸡产业就整体而言,规模袖珍、水平比我国领先一个层级,在养殖、笼具、蛋品加工及协会的管理方面对我国蛋鸡产业有较现实的借签作用。
2、韩国的鸡蛋安全水平较高,已完全没有农户传统散养的模式(有福利养殖模式),市场上流通的全部是经过清洗消毒的保洁蛋,较高的安全水平构筑了消费者对鸡蛋的依赖。
3、养鸡协会和农协在韩国养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韩国养鸡协会为农民在政策制订中争取话语权。为农民提供产业指导,技术服务和市场宣传。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已为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令对协定草案一无所知的我们深感惭愧。各地农协则以产品加工流通和资金贷款服务为纽带,为会员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电影产业的窘境 篇3
“从我担任电影公司CEO的经验来看,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开放的市场是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充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那么要求它以两亿美元为赌注去制作一部新的电影或是开发新的电影技术就非常困难。电影不仅仅只是观众的体验,它还与创意人员、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论在美国还是全球各地,电影都不仅仅是几个艺术家或技术人员的事,每个开发、生产、制造、分销和营销人员的生计也都依赖电影产业。
“我非常关注数字盗版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威胁,对美国和中国的内容制造者来说都是。盗版会让电影损失许多的观众。这不是危言耸听,最近,《敢死队3》就面临这样的窘境。”
Speeches at a Glance
Google的经营模式就是当间谍,这家公司大约80%的收入都来自于向群众收集信息,然后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储存、标记,通过建立群众个人喜好档案,再来向他们贩卖广告等。
—“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指责Google是一个“被私有化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却将自己扮成一个“有良心的企业”。
我要向投资者给出的建议是,你们必须要非常谨慎,仔细查阅那些难懂的契约条文,而且如果(购买IPO公司的股票以后)你无法掌控任何资源,那么就不要涉足其中。
—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公司新兴市场负责人、有“新兴市场教父”之称的麦朴思向投资者发出警告称,阿里巴巴集团的企业结构将导致股东几乎无法对管理层施加影响。而且,一旦集团内部出现问题,股东也几乎无法掌握任何法律资源。
Twitter很难评价。公司极具潜力,但高管的管理太糟糕,可能是他们吸食了大麻。
—PayPal联合创始人、Facebook早期投资者彼得·泰尔最近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
超薄避孕套会有市场,因为避孕套多年来没有太大创新。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赞助研发的下一代超薄避孕套将量产。在解释进入这个领域的原因时他说道。
我不需要回应什么“登月骗局”。我当时就在那里。
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篇4
一、制定“文化立国”发展战略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 重新认识文化产业, 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1986年, 韩国在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 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7年, 韩国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 为新创办的文化企业提供贷款。1998年, 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 韩国发布《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同年, 韩国文化观光部、产业资源部、信息通讯部通力合作, 建立各自下属的“游戏技术开发中心”、“游戏综合支持中心”, 重点扶植游戏产业。文化观光部和产业资源部还分别设立韩国卡通形象文化产业协会 (负责创作等) 、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协会 (负责市场开发) , 共同推动卡通形象业的发展。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2000年, 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方向、发展计划及文化产业振兴基金运营方案, 检查政策执行情况, 开展有关调查研究等。2001年, 又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 下属韩国文化观光部, 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韩国政府成立这些文化产业促进机构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文化立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全方位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1999年2月韩国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 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与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 具体的行业种类有: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画、卡通形象、演出、文物、美术、广告、出版印刷、创意性设计、传统工艺品、传统服装、传统食品、多媒体影像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产业。此外, 还有根据国家总统令指定的产业。
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
韩国自上而下都重视文化产业的开发和经营。首先, 中央政府在政策和财政预算上支持文化产业开发。通常文化部门获得的可支配预算要占到全部预算5%左右的份额, 仅次于国防和教育的开支。如去年韩国的文化预算超过50亿美元, 由文化观光部支配大量资金的投入, 保证了主要文化部门的正常运转。韩国的故宫、博物馆、科技馆等面向大众开放的场所的门票价格很低, 学生和老人可以免费参观, 而且在重大节日, 人们均可免费参观。
韩国政府支持电脑游戏产业的力度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 电脑游戏产业已成为韩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由文化观光部出面组建韩国游戏支援中心, 向韩国游戏产业提供从资金到技术上的多方面支援。成立游戏投资联盟, 政府每年向游戏产业投放的资金多达500亿韩元, 并为游戏企业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设立信息化基金和文化产业基金, 为游戏产业服务, 对指定的风险企业实行各种税制优惠政策, 减少甚至免除游戏企业的税务负担。
重视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韩国政府自2000年至2005年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 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 完善人才管理系统。产、学、研联手, 成立“CT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 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 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 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文化产业振兴院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 仅2002年9月至12月, 有学界、机关、企业的1000多名专家申请登录入库。韩国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是多元的, 不仅有传统的院校培养模式, 而且重视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 加强专业资格培训, 委托院校和企业开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 并正在逐步规范化。近年来在忠清道创办了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传统文化学校, 开设文化遗产、文物管理、科学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等六个系。这对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政府还重视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与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 选派人员出国研修, 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人才。
三、文化产业的企业化运作
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代表, 韩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崛起。但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企业的活力与创新才是根本。好的企业能充分把握政策带来的机遇, 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壮大。如果说政府扶植只是“孵化器”真正成长壮大还要靠企业自身的市场行为。
第一, 做大做强, 提高产业化程度。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 文化产业发达国家通过跨国、跨媒体兼并, 规模迅速壮大, 垄断地位日益巩固。面对外来压力, 韩国文化企业也提出“做大做强”, 通过规模效益来提升竞争力。一些大财团在政府的鼓励下对投资文化产业十分热情, 像三星公司在首尔投资兴建爱宝乐园、L G公司投资影视业, 巧妙地实现了工业化发展、信息化发展与创意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第二, 政府将支持重点放在文化产业价值链, 即创作-开发-再加工-营销-配给的基础工作上。韩国政府在文化产品创作上实行的是“百花齐放”政策, 而且在文艺作品、手工艺品、美术作品等文化作品的创作上, 鼓励以“创作人”为基本理念的个人创作机制。在韩国, 除某些单位、某些公司出于特殊需要, 组建了一些小型的创作队伍以外, 是没有专业创作队伍的。这些个体创作人, 为了实现自我生存和人生价值, 自然就会发挥本身的自我创新能力而不断创作出受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
而创作的动力是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想看什么就拍什么, 观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韩国文化产业一直以市场的需求作为开发文化产品的原始动力, 并用完全市场化的做法进行生产。以电视剧为例, 韩国的文化输出主要定位在亚洲娱乐圈当中, 通过对观众心理以及电视剧市场的充分研究, 制作出适合普遍受众心理需求, 同时结合了韩国文化特色的电视剧。韩国的连续剧, 无论是家庭剧、偶像剧、古装剧, 都强调真诚、感情与礼数, 这些最能打动观众, 同时也是当下许多浮躁且偏离生活的电视剧所缺乏的。
第三, 以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链条。韩国文化通过影视、音乐等接受度极高的载体进入人们的生活, 在赢得人们认同与喜爱的同时, 也为韩式消费打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成功就是缘于立足于文化, 他们在向全世界塑造、推举属于历史又属于现实的韩国人与韩国文化。文化输出先于商品输出, 通过文化渗透诱导商品消费。仅以韩国电视剧为例, 韩剧现在已成为一种具有浓郁韩国民族特色和现代生活气息的一类电视剧的代名词, 在亚洲观众中有很大的市场和吸引力。韩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 不仅停留在电视剧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 而且借助电视媒介的影响, 创造了二次乃至多次收益, 带来包括旅游、文化产业等一系列商机。一部受欢迎的韩国电视剧, 却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性。可能是一阵服装时尚, 一股饮食风潮, 或是一轮旅游热潮。因为对于韩剧而言, 收视高得到的收益只是开始, 更大的收益来自这部片热播之后所衍生出的更大的消费市场。以影视为开路先锋, 带动服饰、餐饮、旅游、美容等行业发展, 形成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商业链条。韩国之所以将影视行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 就是看到了这条商业链条强大的吸引力。
此外, 韩国文化企业还实施了一源多用的模式。某种文化产品在市场取得成功, 只需要追加少量的费用即可生成多种收入模式, 创造出高效益的附加值产业。如韩国的“流氓兔”等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形象, 纷纷被改编为动画、游戏、电影、多种卡通形象, 展现出“一源多用”的经营模式。实际上是把一个创意、一种形象的推广成本, 分摊到多种文化产品的推广中, 以实现少投入多产出。
中国、韩国广告产业简谈 篇5
一、政府的大力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二、政府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文化产业局、建立资金支持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潜力:
1、发展转型阶段
2、面临机遇。
存在问题:
1、中国文化产业规模小
2、中国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众多但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
3、文化体制性障碍还比较严重
4、文化产业缺乏创意
5、投资渠道不畅通,以致缺乏资金支持
6、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保障不完善。
发展潜力:
1、语言优势
2、资源优势
3、经济优势
4、人才优势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解放观念,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
二、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
三、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
四、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
五、确保资金来源,拓展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
六、加强法制建设,保护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七、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一方面,中国广告市场全面开放,跨国广告集团加速在华的强势扩张,大有不可遏止之势;另一方面,我国大陆本土广告公司依然处于高度分散、高度弱小的现状,甚至绝大多数本土广告公司连被收购兼并的价值都不具有。中国广告产业有七大优势一、二、三、四、五、六、七、中国广告市场趋向成熟 积累了大批广告专业人才 行业组织的作用正在凸显 民族产业的成熟为中国广告产业走强打好了基础 媒体的成熟为提升广告产业构建了宽广的平台 中国广告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是中国广告业腾飞的源泉
韩国电影产业 篇6
与此同时,2014年也是中国国产电影产业值得骄傲的一年,内地票房仅仅在上半年便取得了134亿元的成绩,其中过亿票房的影片超过31部,国产影片的票房为64.5亿元,占票房总量的48%。在31部过亿票房的影片中,国产片为14部。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6月26日《变形金刚4》的上映才让进口片获得了明显的优势,否则在上半年的票房榜单上中国产影片是略微领先的。反观与我们相邻的韩国,2014年的电影产业遇到了新的挑战,虽然在影片数量上与进口片相当,但是在总体的票房上韩国影片以44.7%落后于进口片的55.3%。这主要是因为在上半年,韩国电影市场令人振奋的大作太少,而4月份的沉船事件导致韩国电影产业的宣传近乎全部取消,这也对票房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从中韩电影产业目前发展的态势来看,我国电影产业正在向朝阳的方向发展,过去一年我国的电影观看人次超过6亿人次,这对任何一个电影产业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市场。而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则遇到了瓶颈,其观影人次已经达到饱和,在这样大的背景之下,《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的签署应该引起我们在学术层面的关注。本文将从合拍协议的解析以及中韩电影合作的内因及利弊分析的角度,对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解析《中韩电影合拍协议》
由于国家新闻出版和广电总局并未全部公布该协议的具体内容,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最重要的条款为:中韩合作拍摄的影片在对方国家都按照国产片的待遇,不再受进口片的限制。那么所谓合拍片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影制片机构共同投资、共享影片著作权及影片市场收益的一种制片方式。合拍片有对外(境外国家和地区)合拍片和国内合拍片两种形式,合作各方投资方式和数量、发行分成的比例和结算方式以及权利与义务等均在合作协议书中明确规定。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的影片数量限制为34部,每部影片制片方最多分走25%的票房,而合拍片制片方可以分得43%的票房。也就是说,合拍协议签订之后将会更大的刺激韩国电影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中韩电影合作的内因分析
中韩电影产业合作的内因其实就是我们在用“市场换技术”。韩国电影产业在2013年的总量上超过了好莱坞电影,但是与韩国其他的娱乐产业一样,韩国5000万人口的国内市场是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即使其在国内电影市场发展与好莱坞电影分庭抗礼,但是电影市场的总体达到了饱和,也就是说,韩国电影在局部上战胜好莱坞电影的同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对于我国国产电影产业而言,电影市场的增长潜力无需怀疑,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无论从电影技术、制作流程、导演编剧的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好莱坞的电影产业。我们与韩国合作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上述技术性产业的学习,对我国未来电影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三、中韩电影合作的利弊分析
我们选择与韩国电影产业进行合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韩国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益处在于:首先,韩国的文化传统与思维模式与中国比较接近。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浓缩,因此文化传统与思维模式对于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基石的作用。与好莱坞文化相比,韩国的文化传统与中国的儒家文化如出一辙,我们在很多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上都可以达到包容的程度。其次,韩国电影的特技技术并不逊色于好莱坞市场,我们从《唐山大地震》和《集结号》上的特技制作可以看出,韩国的特技技术已经达到国际一线水准,但其制作价格要比好莱坞影片低很多,这对于我们的电影制作来说也是更加妥善的选择。第三,韩国电影的制作流程与市场运营方式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国产电影很大程度上是靠明星或者导演的个人能力去进行市场推广,而且对于后续产业的开发非常薄弱,但是韩国电影却对演员及导演的分账严格限制在50%以下,这是为了将更多的预算放在影片制作上,这种产业的学习甚至比特技技术的学习更加重要。
但与韩国电影的合作也会对我国电影产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可以从韩国对于我国电视剧市场的冲击得到启发。从1993年至2014年,近千部韩剧引进我国,其中2005年的《大长今》更是一举夺得电视剧收视冠军,但在此期间我国对于韩国出口的电视剧却寥寥无几。韩国的娱乐产业目前处于高度产业化的阶段,其电视剧、电影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而我国的娱乐产业目前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这对于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会极端不利。2014年《继承者们》及《来自星星的你》这两部剧集在国内的热播让我们可以预测到,如果其电影版进入我国,将会轻松成为票房过亿的影片,但是我们的《小时代》系列和《后会无期》在韩国还能靠郭敬明、韩寒的名气取得像在国内同样优异的成绩吗?对此笔者并不持乐观的态度。
四、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展望
《中韩电影合拍协议》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无论结果怎样都可以看出我国文化部门对于发展我国电影产业的决心。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虽然单靠国家的力量去保护电影产业是不明智的做法,但是我们拿出一部分的市场去换取我们所需要的技术和人才,对于我国的电影产业来说绝对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同样也希望我国的电影产业人可以抓住这次的机遇,可以拍摄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回报国民对于电影产业的贡献。
作者简介:
韩国电影产业 篇7
电影作为一种承载影像内容和文化意义的娱乐方式,是影响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中国现跃居为了拥有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国家,近年来电影票房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国内观影人次同比增长约49%,国产影片票房占总票房的61.58%,但其中院线电影的上映率虽然逐年上升,国产电影的总产量却止步不前,还未达到2012年的水平。同时,观众观影需求的快速上升,造成了中国院线电影供需指数逐年下降,相较于中美院线电影供需指数,2013年开始中国每单位观影人次可供给影片数低于北美,且差距在拉大。
在院线电影产能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观影需求和中国电影市场特殊环境的大背景下,网络大电影出现便迅速大热,开启了电影市场新格局。经过几年发展网络大电影的年产量成倍增长,在2016上半年网大出现爆发式增长,全年预计上映的网大可达2 500部之多,而2016年上映院线电影数量预计在485部左右,网大的电影产量已远远超过院线电影,网大出品公司2016年上半年环比增长130.3%,截至2016年6月已达843家,是院线电影出品公司的2.1倍。2015年网大市场有3.5亿元的收入规模,随着中国在线视频会员市场规模可达402亿,2016年预计全行业收入规模将会超过10亿元。
网络大电影现定义的4个标准为:时长不低于60分钟、制作水准精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具备完整电影的结构与容量。网络大电影具有“小成本、差异化、周期短、面向中等规模受众”的特点,更符合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有些类似好莱坞的早期发展阶段,发展前期的网络大电影在内容制作上多是跟风院线电影蹭热度、选择擦边题材等,依靠低成本、低制作、打噱头的模式,影片同质化严重且缺乏在宣传营销上的探索,现今已步入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化流程,不断朝着精品化、多样化的方向走下去。2016年,网络大电影进入全面爆发期,其中不少大咖加盟明星助阵的影片,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的界限也已不再十分明显,网络大电影已完全具备小院线电影的规模,题材上又超越了传统电影生产的框架,小院线电影也将大量的转战网络。
票房是证明一部影片是否受到观众喜爱的指标,并借由观众的消费达到基本获利。曾有预测称,中国将在近两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但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却因上映的国产影片中佳作数量不多、票房补贴减少等因素而表现并不及预期。在市场票房的高速增长下,电影行业却依然面临着缺乏剧本等优质资源,近年互联网时代的IP经济热潮涌现,市场上由网络小说IP改编的影视作品占据大多数。在之前市场中并未有明确的IP版权概念,各行业热门IP资源积累有限,因IP改编的影视作品自带读者粉丝,在票房盈利上将会更有保障,所以制片公司不惜花重金“屯”版权,过多的关注IP版权却缺少了对IP是否适合改编、其优质程度和价值等全方位考量;同时,过度地关注和资金购买致使版权价格翻倍增长,后续开发便有些急功近利。目前,中国整体的制作水平还处在上升发展阶段,中国还需要时间来达到观众、市场和技术的三者匹配。
2 漫威系列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启示
2.1 影视产业链的革新
随着互联网的介入,中国视频网站迎来付费时代,“互联网+影视”的产业融合时代宣告到来,影视产业模式不断改造升级,未来的互联网影视必然向融合、开放和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传统影视产业在人口、制度、资源、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的红利逐渐消退,以用户为入口的互联网影视产业正在从短期的一体化发展阶段向生态协同阶段过渡,从规模不经济切换至规模经济轨道。
传统影视行业被互联网不断颠覆改造,互联网思维重塑了人们原先的传统生活娱乐方式。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众多互联网性质的影视公司成立,传统企业纷纷寻求转型,与影视产业不断跨界、融合寻找更好的企业发展模式以求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在互联网风口下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网生代”成为中国影视从业者的新坐标,网络影视剧使其涌现出众多年轻“网生代”导演,给影视从业者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和发展机遇。影视产业链从创作投资到票务终端的每一个环节都发生着革新、扩展和延伸,为众多企业带来全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电影是影视产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和最完整的产业,互联网与电影均处于领跑地位,互联网与电影共处有三种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电影+互联网”到“互联网+电影”是消费互联网阶段到产业互联网阶段的跨越,未来的趋势将是朝着“互联网生态+电影”的生态互联网阶段迈进,未来互联网与影视之间将发挥协同效应,共建互联网影视商业生态。
2.2 漫威系列电影的品牌价值和启示
品牌的价值和定位一直被看作是企业或产品的代名词,业内人士关注着热门IP改编背后所带来的巨大市场,若将热门IP转化为品牌,与影视行业结合打造系列电影的力量将不容小觑。
传统院线电影的费用通常是30%用于支付演员费用,30%用于拍摄制作成本,30%用于影片宣发营销,上映的多数电影题材是全新题材,票房情况难以预估。现今IP版权的热潮更利于系列电影的长期品牌打造,《速度与激情》《碟中谍》《007》等都是好莱坞著名的系列电影,漫威的系列电影更是拥有品牌价值的典型代表,漫威拥有自身用之不尽的题材和庞大的观众群体,通过优质的影片内容、领先的制作技术、体系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强大的衍生产品和周边产业链,使无数的影片系列诞生回归,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普及,成功在电影市场上打造了漫威系列品牌电影,形成自己的品牌盈利模式。而中国市场却一直缺少拥有品牌知名度的成功系列电影,《非诚勿扰》《澳门风云》《小时代》等均上映多部续集,但缺乏了作为系列电影的品牌影响力,成功打造了拥有品牌号召力的系列影片将会拥有自身的品牌传播力和庞大的观众群体,这是长期盈利的保障,是一条长久的利润产业链,系列电影类型也是当下IP资源缺乏的有效缓解之法。
据统计,中国西游题材的电影至少已拍摄过40余部,西游题材热度居高不下,多部影片上映后票房成绩不错,在票房突破10亿元的国产片中“西游”题材就占了两席。近年来或借助西游题材,或根据题材衍生出的故事,如《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万万没想到》等兼具质量和口碑之作,借助西游题材与影视剧相结合衍生的手游、网游等众多衍生品都盈利颇丰。西游作为中国的一个强大IP,其本身拥有丰富的题材故事可供开发使用,注重将国内现有的大IP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IP的背景下打造系列影视作品和衍生产品,将IP成功转化为品牌,推出系列影片及周边衍生品,将把握住影视行业未来的盈利趋势。另外,如周星驰等知名的个人品牌是电影市场上的“金字招牌”,由周星驰主演或导演的影片极具有票房号召力,这样的票房盈利更说明打造系列电影品牌价值的力量。观众一直期待回归的经典题材故事如“龙门客栈”“仙剑奇侠传”等均可尝试将其打造为国内的系列电影。未来电影行业将不断涌现新力量,具有品牌价值的系列电影将越来越多元化,将成为影视行业的一大亮点。
在国外衍生市场的收入占到整体收入的70%以上,国内该收入却不足10%,中国的影视衍生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目前,比较成功的主要集中在一些动画片和PGC内容,大电影几乎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却是互联网上盗版的影视衍生品大热,聚集了大规模的用户消费群体。随着海外影视IP陆续在国内各渠道落地,版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陆续健全、版权的保护力度增加等,中国衍生品消费市场体系也将逐渐发展构建。未来,中国衍生品消费市场与海外特别是美国市场将有较大差异,通过互联网连接的线上影视衍生品消费渠道将非常强大,发展成中国特色的线上衍生消费市场。
3 电影市场的营销概况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电影产业链向纵深化、专业化的成熟形态发展,电影营销逐渐从中独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环,属于中国特色的“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电影产业链条正在趋于完善。在互联网的全面介入下渠道变革和观影体验传播到信息认知的循环成为购票的关键,消费者在关键营销节点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观影决策。
好莱坞的电影营销模式早于电影制作启动,营销费用与制作费用的比例大约是1:2,一部大规模影片会在北美花费3 000~5 000美元的营销费用,在全世界的营销花费一般在1亿美元,营销期与投入普遍长于国内。其中3/4的广告费用流向电视渠道(包括广播和有线电视),2015年上半年好莱坞共投放621个不同的广告位,共花费17亿美元,电视渠道投入远高于国内。
2015年国产电影票房过5 000万元的共有67部,其中48部由第三方电影营销公司进行营销,19部由片方自行推广,第三方营销影片票房整体表现优于片方自行营销。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40亿元,电影营销市场预计达38亿元,同时新媒体的营销费用增长速度减缓,占营销费用的15.2%,但新媒体营销市场规模却在短短五年内实现了近8倍的增长,新媒体渠道在电影营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电影市场千变万化,宣传营销的方式随受众习惯和喜好不断更新,中国的电影从业者一直在研究如何将中国电影制作得更好,在国际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石村.新形势下媒体版权保护工作的意义[J].电视研究,2014(2).
韩国造船产业改革新方向 篇8
由“造船业”到“船舶产业”政府引领改革方向
经过上世纪最后20年的快速发展,韩国造船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以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等为代表的韩国大型船企成为韩国造船业的中坚力量。但自2015年开始,由于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场的极度恶化,韩国造船业在经历多年扩张之后,产能过剩严重,大型船企接连爆出巨额亏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在这危机时刻,曾经以“造船立国”韩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回到前台,强力救援造船业。
2016年10月,韩国政府发布《造船产业竞争力强化方案》和《造船密集区域经济振兴方案》。两部方案透露出韩国造船业改革的核心思想为“从只从事船舶建造的传统造船业(Ship Building Industry)转型成包含船舶各类服务于一体的船舶产业(Ship Industry)”。词语的变化拓展了原本造船业的范围,开拓了船舶服务的新市场,韩国造船业未来将形成前期设计、中期建造、后期维护改装于一体的船舶全寿命周期产业链。韩国政府将在船舶修理与改装、平台设计工程、海工平台支持与维护、造船厂建设运营咨询、LNG加注等五大方面推动船舶产业服务型制造。
其中,造船厂建造营运经验输出产业化值得关注。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输出产能和经验,与有造船需求又没有技术能力的国家合作共建,为船厂转型开辟了一条新路径。2015年10月,现代重工为沙特阿拉伯国营石油公司建造造船厂和船用发动机组装工厂,并合资入股;2016年9月,大宇造船海洋下属能源公司为俄罗斯极东造船厂子公司VPV和下属造船厂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双方签署成立合资公司备忘录;2016年11月,沙特阿拉伯表示将与现代重工等四家企业联合打造一个耗资53.3亿美元的超大型造修船联合企业。新成立的船厂将为海上钻井平台、商船和海工服务船提供工程、制造和维修服务。
紧急输血造船业两级联动促转型
2016年以来,韩国造船业遭遇订单危机,新接订单仅为540.8万载重吨,同比减少83.5%。手持订单也创下13年来最低水平。为了应对订单危机,韩国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下单建造公务船舶,并联合金融界紧急输血造船业。
韩国政府计划投入11.2万亿韩元(约合100亿美元),新建超过250艘各类公务船舶,包含护卫舰、登陆艇、警备艇、实习船等。政府还将建立船舶基金支援大型船舶、游客船和ECO船等船舶的新建。与此同时,金融界准备强化现有金融政策,对业绩优良的船东扩大金融支援力度,引导其继续下单买船。
韩国政策性机构(输出入银行、产业银行等)主要支援内容如下:
信贷支援:(利息)政策和顾客调整率优待,(比例)80%-90%间弹性,(手续费)最低标准,(信贷团体)由以政策银行为中心→商业银行参与;
投资支援:【投资关联】(输出入银)ECO基金,(产银)Offshore基金;
【保证保险关联】(海洋保证)海洋保证保险。
另外,针对中小型船舶,韩政府还将给予中小型船舶的新造或更替等活动更多的金融优待政策,并大力支援军舰等高附加值船舶出口。政府方面将通过外交活动,推动商船和海工产品出口,并支援中小船企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出口警备艇、巡查船、监视船等小型公务船。
韩国2013年的舰艇出口额为8.4亿美元,2014年为12.4亿美元,而2015年仅为0.7亿美元,2016年截止至8月为2.7亿美元。
减员停产卖资产船企制定自救计划
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三大造船厂在债权人监督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高强度自救方案,包含削减人力、产能,出售非核心资产等事项。按方案要求,到2018年,三大船厂在编人员将从6.2万减少到4.2万,减少人力约占总数的32%;生产用船坞数量从31个减少到24个,减少船坞约占总数的23%。同时,方案要求三大船企要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确保资金的流动性。
与此同时,方案强调在削减产能的同时,船厂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组,提高竞争力,先于对手占领朝阳产业阵地。
产品高附加值化产业结构升级加速
在订单持续恶化的形势下,韩国造船业也陷入到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有些船厂为接到订单入不敷出,对整个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另外,为摆脱相关竞争国的追赶,抢先于对手占领未来朝阳产业,韩国造船界制定了船舶与海工产品在环保、智能化和大型化三个方面向高附加值化转型的总方向。
在环保型船舶方面,为拉大与竞争国间的技术差距,韩国造船界计划集中对LNG燃料动力船、船舶压载水处理装备、无压载水船舶、污染气体减排装置等核心技术进行投资。在智能化方面,加大力度推动船舶智能化和智能化船厂建造,并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造船和船舶服务产业的竞争力。在船舶大型化方面,开发符合船运公司和大型船东需要的船舶产品,减少单位运费,积极争取大型船舶订单,到2020年大型船舶占有率要从现在的65%提升至75%。
智能船舶核心技术开发计划包括:
在船舶自动航行系统方面,到2020年开发出以航海通信装备平台、航海决策系统等e-Navigation系统为基础核心技术的船舶自动航行系统;
在远距离控制系统方面,开发基于大型船舶自动航行所需的VR技术为基础的远距离控制系统,并进行海上搭载试验;
在智能化传感器方面,开发能通过安装在发动机、发电机、压载水等智能传感器获得核心装备状态实时的监控系统。
与此同时,韩国造船业还选择在海工产品低潮期补强海工配套产品国产化率低的短板,计划投入600亿韩元(约合5.4亿美元)在钻井核心装备、海底极低温设备和设备耐用性等方面加强研发,力争到2020年将海工核心配套产品国产化率提升到40%。
产研结合育人才多政策扶持再就业
自2015年来,随着船舶与海工市场走入低谷,韩国船舶企业业绩也持续下滑,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三大船企债台高筑,明年将面临共计2.22万亿韩元(约合18.9亿美元)的巨额到期债务,财务状况正在不断恶化。与此同时,韩国造船业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裁员潮,大量技术人员和专业工人面临失业境地。为了解决失业问题,韩国政府出台了多种措施,除一些基本措施外,其中不乏亮眼之处。
帮助企业离职人才转岗。韩国政府将投入百亿韩元鼓励和支援船企及相关企业内高级设计、管理和生产人才转岗到教育机构工作,如聘用为专业讲师,用于对大学生、初级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等进行培训和教育,以使校园教育能为造船业提供更多的实用人才。另外,一些中级技术人员支持其向特种船、航空、工业平台等类似行业转岗。
造船密集区成立产研学合作机构。在产业园区内创办大学造船专业和企业研究所,培养人才,共同推进产学的研究与发展。通过产学共同研究项目,鼓励有能力离职人员进入大学继续从事研究开发。
成立技术咨询团,防止人才外流。为了防止高领专业人才流出国外,建立适用于中小型船厂的定制型技术支援团,鼓励高领离职人员加入。为了支援技术性人才再就业,设立技术型设计人才工会,特别是以船厂和外包公司离职的设计人员为中心,集中进行培训等,促进再就业。
“保住关键人才,防止人才外流”是韩国造船人才保障措施的核心思想。日本造船业在经历了上世纪末期大幅重组和裁员潮之后,大量人才流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力“老龄化”和人才断档的现象,影响了日本造船业的持续发展。韩国造船业为了避免重走日本造船业的老路,此次结构重组十分重视对“人”的管理。
2016年的韩国造船业面临了“造船立国”以来的最大危机。这次危机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的熊市不同,此次是在低油价和可替代新能源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造船与海工市场的全面萎缩。韩国作为造船强国,其改革方案和发展方向对世界各主要造船国家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三大造船企业作为诸多造船企业的标杆,其转型方向理应值得我们船厂学习;在具体船型和海工产品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也值得金融机构、船级社等参考。
韩国汽车产业模式告诉我们 篇9
中韩汽车自主创新中政府作为的比较
1.立法支持的比较
韩国政府推动汽车自主创新的一个颇有成效的做法是, 通过法律的权威对自主品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已颁布的相关法律《科学技术促进法》、《科学技术基本法》、《科技振兴法》等规定, 国家设立总理直接领导下的采购厅, 专门负责政府采购。在性能相近但价格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一定比例的情况下, 政府采购应向国产自主品牌倾斜。上世纪70年代, 韩国推行了“汽车国产化”政策, 政府大规模采购国产车, 为自主品牌汽车注入了强劲的动力。2004年又以10倍于同类进口车的价格采购了数百辆“现代”清洁燃料汽车, 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型汽车的研发。同时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依法处理政府采购中的异议和争端, 组成了由政府官员和非政府官员共同参加的政府采购纠纷调解机构, 建立了配套的政府采购申诉制度。
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制建设长期处于空白状态。2003年,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政府采购法又因内容过于模糊和笼统, 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摆设”;2004年, “红旗”的政府采购规模只及“别克”的1/8;2005年, “奇瑞”虽入围中央政府汽车协议供货, 但难敌“别克”、“奥迪”等洋品牌;2006年, 财政部和环保总局发布的政府采购清单所包括的9大汽车品牌无一是国货。虽然我国政府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于2007年4月颁布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办法》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但这些部门颁发的“办法”毕竟不具法律效力。在“2007~2008中央政府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中, “吉利”、“奇瑞”等13个自主品牌虽榜上有名, 但人们有理由质疑:如果我们不能从法律上有效防范诸如采购人指定品牌、供应商幕后操纵、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 如何保证不重蹈覆辙?有必要强调的是, 政府采购法虽然对质疑和投诉设有专章, 但是还缺少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规范。
2.行政支持的比较
韩国政府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行政支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规格的机构设置。《科技振兴法》规定, 负责创新工作的最高行政部门是科技部, 科技部长官为副总理级。二是明确的政策导向。上世纪60年代颁布的《汽车工业保护法》、《零部件完全国产化计划》和《发展汽车工业基本计划》, 目标定位于零部件国产化;70年代实施“第三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汽车工业基本育成计划》和《汽车工业长期发展计划》, 推广“引进-吸收”的“搭载模式”;80年代通过《汽车工业统一措施》和《汽车工业合理化措施》, 把独立研发作为重点;90年代出台《汽车工业中长期计划》, 着力打造汽车出口大国;进入新世纪后则将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核心课题。
我国政府在行政支持汽车自主创新方面难尽如人意。第一, 组织管理不力。由于长期以来对汽车产业缺乏宏观规划, 导致了在体制安排上多个“婆婆”“齐抓共管”的局面:发改委制定产业政策, 商务部负责进出口贸易, 科技部主管技术研发, 产品认证和标准化归口技监部门。各部门少有协调甚至相互掣肘, 难以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指导。第二, 导向作用缺失。已颁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和《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通篇找不到自主开发的内容。面对世界汽车巨头超强的生产和研发能力, 我们试图找到一条可以“速成”的“捷径”, 确定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 但让出的市场并未换来技术。尽管在后来出台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工业“九五”规划纲要》中增加了自主开发的内容, 但是操作性较差。2007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虽然明确了2010年大型汽车集团和骨干企业产销量的50%为自主品牌的目标, 但是却回避了业界争论已久的合资企业品牌认定问题。
3.财税支持的比较
对于那些符合未来发展方向、市场预期良好的汽车研发项目, 韩国政府不是把它交给市场任其自生自灭, 而是给予财税上的鼎力支持。1991年韩国政府向汽车行业投资达到50亿美元, 1996年升至150亿美元, 到2005年已投入350亿美元, 年投资额占政府投资总额的12%。目前韩国政府确立的汽车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跻身世界第四汽车强国, 为此政府投入了3亿多美元的研发经费, 并计划到2014年再提供6.5亿美元协助开发液化燃料汽车、燃油电池、自动汽车等核心技术。为鼓励企业独立开发高档汽车, 韩国政府规定, 企业可按收入总额的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 “现代”汽车的这一比例现已达7%以上。
我国的几大国有汽车企业都得到过政府的巨额资助, 但这些“正规军团”的“成绩单”却乏善可陈, 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品牌只有“红旗”“一枝独秀”, 其它“自主”品牌均被指“基因不纯”。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决策时过分倚重合资, 改革开放后相当长时期实行的是内外有别的财税政策, 汽车企业纷纷玩起合资牌。在“夹缝”中生存的“奇瑞”“吉利”们由于“先天营养不良”, 长期游走于低端市场。虽然1994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 对于“重大科研项目国家在科研开发资金上给予支持”, 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 我们的自主品牌还是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政府资助。
4.国际观的比较
国际化视野也是韩国汽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一, 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从汽车工业起步时起, 韩国就确立了“生产与出口同步发展”的战略, 支持自主品牌走向世界。第二, 全球配置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 利用他国廉价劳动力成为韩国汽车产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动因。目前“现代”、“起亚”在中国、印度、土耳其、捷克等国设有工厂, 计划到2010年海外产能占据其总量的半壁江山。第三, 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保障。1992年韩国政府组建对外投资促进专门机构, 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和优惠贷款;2005年颁布了《外汇管理规定修正案》, 提高了本国资本输出的外汇便利;为避免境外投资企业被双重征税, 建立了海外投资损失准备制度。
我国在汽车产业国际化问题上存在失误。第一, 长期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由于恶劣的国际环境和极其有限的产出能力, 当年“一汽”的产品定位是国家领导人的乘用车和外国首脑的礼宾车, 那时采取保护色彩浓郁的进口替代政策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改革开放后并未及时调整汽车产业政策。第二, 海外经营约束过多。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中一直没有明确支持自主创新的内容, 一些条款还对民营企业出口做出种种限制。第三, 尚未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企业一旦在国外遭遇风险, 经济损失难以得到政府补偿。
5.国货认同意识的比较
国货认同意识决非自发形成, 单靠民间组织的推动也不可能如此深入人心, 在这方面韩国政府功不可没。上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发起“爱用国货”运动, “身土不二”从此成为政府宣传国货的“主打牌”。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美国动用“超级301”条款, 要求韩国政府采取“具有转折意义”的措施以消除韩国消费者对外国汽车的“偏见”, 对此韩国政府不但坚决拒绝, 还制定了《克服经济难局对策》, 再次号召国民特别是公务员购买国货。韩国消费者对国货强烈的认同感为韩国汽车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在该国汽车市场上占绝对优势的是“现代”、“起亚”、“大宇”等本土品牌, 进口车仅占1.42%。
我国由于教育的缺位和政府官员“坐骑”对国产车排斥的不良示范, “国货认同”难以成为主流民意。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 2006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为25.67%;2007市场占有率为26%;2008年前6个月, 自主品牌轿车占销售总量的25.24%。总体上看, 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量一直不足三成, 外资品牌还是占绝对优势。
几点启示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鉴于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应尽快制定《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对本国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 除在法律上确认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外, 还应明确政府采购的标准、比例和程序;针对政府采购中存在的暗箱操作和寻租现象, 应细化和完善公开招标方式和申诉制度。
2.规范产业管理制度
借鉴韩国的“科技副总理制”, 提升科技部的职能权限, 在国家层面上对汽车产业重大科技项目制定总体规划;成立“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 全面推进“国家汽车创新工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在集中和领导全国力量方面的体制优势, 组织产学研大联合, 力图在几个局部领域取得突破。
3.加大财税倾斜力度
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优先支持具有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向性质的汽车自主创新项目;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对社会资金流向创业投资企业予以引导;引入风险投资, 减轻企业的投资风险;限制重复合资的企业和项目;对合资企业明确其实现全部国产化的时间表;严格禁止不提供技术的境外企业在中国设厂。
4.优化“走出去”的环境。
针对汽车出口中存在的技术不足和产能低下问题, 国家应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的整合, 加大自主研发力度;针对在汽车企业境外投资中政府约束过多的问题, 应在政策上向自主开发品牌倾斜;针对企业信息不足的问题, 应尽快建立投资咨询机构;针对企业境外风险补偿问题, 应尽快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和损失补偿准备金制度。
5.提升国货认同意识
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思考 篇10
Q版英雄公仔、英雄配件U盘、雷神的铁锤、鹰眼的弓弩、钢铁侠的面具等, 都是近期和影片《复仇者联盟》一起火起来的电影衍生产品, 且掀起的玩具总动员风暴丝毫不亚于影片本身。
电影衍生品源于电影, 是除银幕放映以外一切增加电影产业下游产值的产品, 包括各类玩具、音像制品、图书、电子游戏、纪念品、邮票、服饰、海报甚至主题公园等等。衍生品可以在电影放映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继续为电影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衍生品“金矿”待开掘
电影衍生品的概念和生产来源于美国, 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但在中国是近十几年才渐渐为人们所熟知。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存在巨大的空间。
在开拓电影衍生品市场方面, 美国的好莱坞经验丰富, 很多影片在开拍前就已经做好了衍生品的生产和营销计划, 以确保衍生品能够同步甚至早于电影而问世, 以争取足够的市场空间。在所有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中, 《变形金刚》无疑是衍生品中做得最成功的一部。1983年在东京玩具展上, 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与日本特佳丽公司联姻, 推出了变形金刚玩具。玩具推出后的第二年正式推出了《变形金刚》动画片的第一集。20多年以来, 变形金刚的玩具已经风靡全球, 好莱坞的派拉蒙公司才推出了迈克尔·贝执导的电影《变形金刚》。电影的上映使变形金刚玩具再度火爆, 电影和玩具, 在《变形金刚》这里已经融为一体, 究竟谁是谁的衍生品已经不重要了。
在中国, 虽然近年来少数国产电影也曾对衍生品全面开发做过一些尝试, 如张艺谋的贺岁片《三枪拍案惊奇》上映后, 其网络游戏《麻子面馆》也随之上线, 《建国大业》也推出过打火机等衍生产品, 然而这些零敲碎打的努力对电影收益的贡献微乎其微。同样, 2011年一部《让子弹飞》让姜文“站着就把钱赚了”, 曾被众人所羡慕。其实, 姜文没有赚到的钱还有很多, 最重要的就是电影衍生品开发乏力。
电影衍生品的开发需要有深入人心的原型及富有远见的市场开发人员。国内电影企业多数只有发行权, 没有原授权, 因此不具备开发衍生品的条件;或者有授权, 但没有开发意识;或者是有开发意识, 却没有独立开发的能力。目前, 国产电影收益几乎全部靠票房, 电影衍生品大多是配合电影宣传活动的摆设。总之, 从整体看国内传统的电影衍生产品产业还处于低端、初级, 在衍生品市场的主要表现是不够规范, 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也不够完善和通畅。但即便这样, 随着我国对文化产业的越来越重视, 对电影衍生品价值的认识不断提升, 中国的电影衍生品产业犹如一个巨大的大金矿, 亟待开发, 前景诱人。
衍生品开发有软肋
与世界电影的发展相比, 中国的电影也不应该单靠票房“一条腿走路”, 而是要依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运作体系, 形成电影产业的多元化支撑。然而, 对于国内大部分电影公司来说, 电影衍生品市场仍旧是缺失的。人们对电影的关注点大多还集中在票房上, 忽略了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
那么, 制约中国电影衍生品开发的软肋在哪?首先, “制约中国电影衍生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盗版横行, 不仅压缩了正版产品的盈利空间, 还侵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集编导演于一体的一线明星徐静蕾如是说。除此以外, 还有两个因素更不可忽视:一是电影产业和衍生品市场需要的是精耕细作, 需要的是流水化的完整产业链, 但目前国内电影衍生品市场不仅缺乏资金、人才、经验, 理念也是急功近利的;二是国内地面院线资源的短缺, 电影衍生品发展受到了场地、渠道等多种因素制约。在国外, 地面推广在衍生品市场占很大比例, 而国内电影衍生品的推广目前主要依靠电商的线上运营。
衍生品版权保护要跟上
前不久, 北京东城法院开庭审理华谊兄弟传媒诉广州千骐动漫公司网络游戏侵权案, 引发业界关于对电影衍生品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关注。由华谊兄弟传媒出品的谍战电影《风声》, 曾以悬念、曲折的剧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而由广州千骐动漫公司开发的以《风声》命名的在线游戏、桌面游戏、纸牌游戏等网络游戏近期也风靡网络。然而, 作为电影出品一方, 华谊兄弟发现这款游戏的开发方并没有获得授权, 于是以该游戏侵权为由, 起诉并索赔50万元。由此可见, 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来说, 侵权盗版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虽然, 很多电影公司在影片开拍前, 就已经做好了衍生品的生产和营销计划, 以确保衍生品能够同步甚至早于电影上映问世, 占领足够的市场空间, 但盗版产品的生产商往往以正版产品为原型进行模仿, 在电影上映档期快速仿制生产, 并依靠批发市场和网络等渠道投放出货, 迫使制片方对这部分收入基本放弃, 只制作少量产品以起到宣传或礼品作用。盗版产品压缩了正版产品的盈利空间, 侵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不仅导致正版经营者竞争压力加大, 还会产生逆向挤出效应, 制约着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影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据统计, 在目前国内的电影衍生品市场中, 盗版产品占80%, 主要来自粗劣的手工作坊和批发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 制度保障的缺失, 使电影衍生品盗版成本低收益大。
浅析电影产业营销调研 篇11
[关键词] 电影产业营销研究
菲利普.科特勒等将营销调研定义为“通过信息而把消费者、顾客、大众及营销人员联结起来的职能”。吴健安等提出市场营销调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营销管理人员了解营销环境,发现机会与问题,作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的依据。因此,市场营销调研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其作用十分重要。电影产业也不例外。
刘海强认为美国电影营销的成功在于采用了新的营销理念,通过整合营销做大了市场。电影整合营销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即“观众要看什么,看谁演,就拍什么,请谁演”。为了了解观众的喜好,好莱坞各大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很重视市场调查。市场调查包括3方面:第一,调查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影片,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类型的影片;第二,调查一定时期的大众社会思潮是什么,从而确立影片拍摄的主题。如:“9.11”事件发生后, 美国民众陷入恐慌,好莱坞便及时暂时忘却烦劳的魔幻片,像“哈利.波特”、“指环王”等系列影片;第三,调查观众品位, 通过调查发现影片的四大卖座元素:好故事、好演员、好场面和好音乐。电影整合营销的主要手段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 通过新闻发布会制作专题等方式进行侧面多方位的立体传播, 并与企业合作进行联合营销, 达到双赢。当一部电影拍完后,不是立即放映,而是先预演,放给不同年龄层次和心智水平的观众及影评人看,根据他们的反映进行修改,把营销和摄制整合在一起,然后与企业进行捆绑销售,不仅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为影片赢得赞助和宣传。李艳提出消费导向的营销指导思想,即分析观众,了解电影观众需要。第一步就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这就要求制作方和发行方必须以观众为中心,将满足观众的需求和欲望放到第一位。于丽强调市场调查就是指企业为了一定的经营目的,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去摸清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过程,包括对顾客所做的调查,研究其对产品的意见和要求,购买的欲望和动机,以及销售环境,需求量价格,流通渠道等等。从这一概念中我们不难认识到,市场调研才是使即将投入的产品有其生存余地的前提保证。因为进行了市场调查,才能使合作者明白,他拍出的产品是否会受到观众的喜爱,受到哪些观众群的喜爱。这样才能降低市场风险, 避免遭受重大损失。《泰坦尼克号》的市场调研花了10万美元。起初,他们将《泰坦尼克号》剧的观众群定位为少男少女,可后来在不同形式的会议式调研中发现,《泰坦尼克号》剧是老少皆宜的电影,青年人是主要观众群。于是他们通过电视广告展开宣传,在年轻人最爱看的“MTV”音乐频道,“喜剧”频道等大肆宣传,结果,在市场调研的前提下,通过非常精明的广告媒体的选择,再配合附带产品的开发,《泰坦尼克号》剧创造世界票房史上的奇迹——1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这样的成功,显然离不开前期周密的市场调研。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仅提供人们精神消费的无形产品,这就使得广告宣传成为观众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然而,广告宣传是否到位,决定的基础是市場调研,即市场调查决定了影片的命运,广告宣传决定了促销的效果。广告媒体的选择和操作是市场调查。陈富林提出成立专门的调研咨询系统或聘请资深的咨信机构,用社会统计学的原理及方法对不同层次的观众进行随机抽样,然后给“样本”(随机选取的有关人员)发出问卷,通过“样本”了解观众整体(或目标市场整体)对影片、剧情、明星、结局等的看法,了解观众的观影心理,了解市场动态,并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预测,分析不同社群,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对某类电影节目的好恶,观影需求,及发展趋势;调查分析还有哪些东西是国内外大制片公司所有影片没有表现过的;预测观众承受能力,市场面,投入产出的效益等。通过预测分析对市场细分,确定相应的目标市场,以期找到它的观众具体层次,而不是对准十多亿观众人次的大目标,这也为摄制有市场需求的影片及做好影片市场营销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选择来拟定不同的节目,寻求符合观众口味的题材,编写和改编有市场的剧本,结稿后将影片适用的剧本,拟用的编导,明星等涉及摄制影片的事项,拿出若干套供选择的方案,交目标市场有代表性的“样本”评阅,提出修改意见,按比较集中的意见定稿,报企业集团决策层审议,决策层可根据政治法律因素,社会公众利益,投入产出预测,市场预测,竞争对手情况,投资人及本集团的摄制承受力,人材和制作水平与科技条件来确定某目标市场应否投入该影片,应否付诸摄制。
总之,电影产业营销调研对电影的成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陈正男译,营销学原理,海译文出版社,1996:110
[2]吴健安郭国庆钟育赣: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2
[3]李艳:“中国电影整合营销策略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75
[4]刘海强:“中国电影市场的整合营销”.科学之友,2006(12):110
我国电影产业税收政策研究 篇12
电影产业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备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环境污染小的特点,被认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电影产业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前,这一时期的电影几乎全部是主旋律电影,形式相对单一,电影作品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第二阶段为20 世纪80 年代后期至90 年代后期,这一时期电影的创作开始多元化,但是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院观影人数急剧下降,电影产业发展相对滞缓;第三阶段为20 世纪90 年代末期至今,这一时期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电影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电影产量和票房收入不断增加,院线和影院发展迅猛。据统计,2013 年我国电影产量638 部,相较于2001 年的88 部,增长了近7 倍;票房收入更是从2001 年的8.7 亿元增加到217 亿元,增长20 多倍。截至2013 年底,全国影院数量已经超过3000 家,银幕数量达1.8 万块,这一数据也是10 年前的近10 倍。我国电影产业虽呈现出巨大的投资潜力与广阔的未来前景,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1、电影产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2013 年,全国内地观影人次为6.5 亿次,同比增长40%,纵向比较来看,这一数据的确令人振奋,但是和北美地区近几年平均近20 亿次的观影人次相比相差甚远,如果再考虑人口总额的差异,这种差距更加明显。另外,高额的票价使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主要集中在收入相对较高的大城市,中小城市贡献的票房份额非常少。可见,我国电影产业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电影产业整体实力不强
近年来,我国的票房收入中有接近一半都是进口影片贡献的,2013 年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是进口影片占国内总票房的比例仍然达到40%。国产电影产量虽高,但优秀作品匮乏,能够进入国际电影市场的影片少之又少,即使能够海外上映,普遍也是票房惨淡。2013 年我国海外销售电影仅有45 部,累计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14 亿人民币。国产电影缺乏创意、类型单调、制作水平落后、配套设施不足,使我国电影产业仍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缺乏竞争力。
3、电影产业链条发展不完整
电影产业链有两种,一种是系统内产业链,包括电影的制作、发行以及放映三个环节;另一种是系统外产业链,包括前端电影的投融资和后端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在我国,系统内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系统外产业链的发展非常缓慢,国产电影的衍生品还停留在片头广告、光盘发行、电视播映上,相应的图书、游戏、玩具等衍生品少之又少,电影的收益主要靠票房。反观电影产业比较发达的美国,其电影产业总收益的80%都来自电影衍生品。片面追求票房,忽视关联产业的培育阻碍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4、电影产业市场环境不健全
从电影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看,虽然国家为支持电影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最重要的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仍然不健全,而电影产业作为创意产业,说到底是一种版权经济,由于当前缺少对版权的有力保护,使得盗版横行,尤其是在网络宽频业务中,肆意盗播和免费下载的现象可谓触目惊心。盗版泛滥使电影制作者们的合法权益受到巨大损害,也让社会资金和投资者丧失投资电影业的信心,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电影产业税收政策分析
1、我国电影产业税收政策的发展演变
2005 年3 月29 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 号),规定对试点地区新办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 年企业所得税,对从事数字广播影视、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等研发、生产、传播的文化企业,凡符合国家现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可统一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批准成立的电影制片厂或电影集团及其成员企业销售的电影拷贝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电影发行企业向电影放映单位收取的电影发行收入免征营业税。
2009 年3 月26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 号),规定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对其转制中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上述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包括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的事业单位。与此同时,鉴于财税〔2005〕2 号文在2008 年12 月31 日到期,为了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对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2009 年7 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2010 年3 月11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营业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6号),规定电影放映单位营业税为全额计税,上缴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得扣除。
2012 年12 月4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应税服务范围等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2〕86 号),将试点地区的电影业纳入到营改增的范围,同时规定对试点电影企业转让电影版权免征增值税。
2013 年5 月24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 号),明确从2013 年8 月1 日起,将全国范围的广播影视服务业纳入到增值税征税范围。
2、我国现行电影产业税收政策
(1)现行税收政策介绍。在增值税方面,由于广播影视服务被纳入到增值税征税范围,电影业的制作、发行、放映业务由之前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并以年所得是否达到500 万元为标准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分别适用6%的税率和3%的征收率。为了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规定在2013 年12月31 日之前,继续对经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转让电影版权、发行电影以及在农村放映电影取得的收入免税。电影衍生品诸如相关图书、电子出版物的销售按照增值税13%的低税率纳税。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规定的电影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电影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照规定在计算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在进出口方面,出口环节上,电影企业在境外提供电影的发行、播映服务以及向境外单位提供电影制作服务免征增值税;出口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电视完成片可以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进口环节上,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件,免征进口关税。
(2)现行税收政策评价。营改增改革使电影行业所负担的流转税发生重大变化,许多电影公司税收负担得到明显减轻,2013 年初即开始营改增改革试点的上市电影企业公布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以光线传媒和华谊兄弟为例,2013 年第一季度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70.61%和57.87%,税务成本下降明显。这是因为:在营业税税制下,电影企业制作、发行业务按照“服务业”缴纳5%营业税,放映业务按照“文化体育业”缴纳3%的营业税。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电影企业按照6%缴纳增值税,虽然税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增值税可以抵扣相关购进货物和劳务的进项税额,比起全额计税的营业税,税负仍会下降。另外,比较营业税重复征税的弊端,增值税只就增值额征税的模式有利于电影行业的细分和专业协作发展,助推了电影产业链条的发展壮大。
现行的电影产业税收政策能使大部分企业税负减轻,在促进产业发展上也有积极作用。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增值税可抵扣范围较窄。电影行业作为服务类行业的一种,有别于普通的工商企业,实际可以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项目和数量都较小,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以电影制作企业为例,拍摄影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剧组成员伙食费、交通费、住宿费等支出,都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最大的成本支出———演职人员的酬劳,更不可能抵扣进项税。随着影视技术不断提高,开支日益增大的特技制作费目前也未被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影制作企业最可能抵扣增值税的支出主要集中在购买机器设备、服装、道具、布景方面,但此类支出在整个成本中所占比重非常小。而对于营改增前就已经成立的电影放映企业电影院,较大的支出是其在成立之初购置的放映设备,而这笔支出现在已经不能抵扣进项了。增值税抵扣范围较窄,使营改增给电影企业带来的减税效应打了折扣。
第二,未配合产业链形成政策体系。电影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制片企业、中游发行企业以及下游放映企业。营改增改革之前,电影市场的票房分账规则是在票房总收入的基础上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和3.3%的营业税及附加,然后再按照一定比例在制片方、发行方以及院线和影院之间分配。由于对电影版权转让和发行收入的一系列免税政策,各个环节上的电影企业在缴纳完营业税及附加之后不再缴纳其他流转税,使这种分账模式下税费由各方共同承担。营改增后,理论上,每个环节都需要单独缴纳增值税,但相关政策并未进行协调,这就使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电影企业税负发生了变化。2013 年12 月31 日之前,由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能够继续享受免税的优惠,营改增对他们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下游企业电影院由于无法从正在享受免税政策的上游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额,税负可能会增加。2013 年12 月31 日后,免税政策不再延续,由于可以抵扣的进项税较少,处于中上游的制作和发行企业税负也很可能增加。不管是哪个环节的电影企业税负发生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现有的票房分账模式,如果没有企业愿意让步,那就只有通过提高电影票价的方式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承担。我国目前电影票价已经偏高,如果再提价,必然会影响观众的消费动力,进而给刚刚起步的电影产业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优惠政策较少、优惠时间较短。不管是营改增之前还是之后,电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集中在流转税方面,虽然也有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却是一般企业都适用的普遍性政策,并没有专门针对电影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关于房产税等小税种的优惠,也仅适用于“事转企”的转制电影企业。即使在流转税方面,很多优惠政策在2013 年12 月31 日也都已经截止。显然,对于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没有真正产业化的电影企业来说,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还不够。
第四,没有对电影从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影从业人员主要包括台前的演员和幕后的编剧、导演等,我国目前没有针对他们的税收优惠政策。表面上,个人获得工资等报酬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并不构成企业的负担,和电影企业无甚关联,但实际生活中,电影制作企业支付给演员的报酬,其个税实际上由企业承担,由于演员片酬较高,其税率大多达到40%,构成企业一大负担,并且这笔个税支出还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更是加重了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虽然一般情况下编剧、导演等幕后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不由企业负担,但是劳务报酬高达40%的税收负担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人才进入电影行业。
三、我国电影产业税收政策的调整思路
1、推动电影产业链发展的税收政策
营改增后,增值税仅对增值额征税的特点有利于电影行业的细分和专业化,促进产业链的发展。除此之外,考虑到电影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税收政策在推动其发展上仍大有可为。
(1)适当延长增值税免税政策。为进一步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可以适当延长在2013 年12 月31 日截止的制片发行环节增值税免税政策的有效期,同时为了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建议采取增值税即征即退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减轻制作企业的税负,又可以保证其能向下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税负的减轻。
(2)对电影衍生品给予税收优惠。目前我国电影产业链条中,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在整个电影产业中的地位极低,而这一市场却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建议除了对图书、音像等产品实行增值税低税率外,对电影衍生品营销取得的收入再投资于电影市场获得的利润,予以享受企业所得税退税政策,支持电影关联产品的生产,引导电影产业链条全面发展,以真正实现电影全产业化。
(3)支持电影产业基地的发展。我国已在天津、无锡等多地建立电影产业基地,对于基地所在地区,可以授权地方政府一定的地方税种优惠政策调整权,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融通资金、创新成果保护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电影产业基地的发展,鼓励电影产业基地与其他科技园区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以形成电影产业集群,发挥聚集效应。
2、增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税收政策
电影产业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其发展离不开理念的创新和新技术的运用,因此兼具创意与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电影在技术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与国外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很多电影为了获得较好的特技效果和画面质量,不得不借助国外的技术和人员,往往忽视了国内技术人员的培养与扶植,影响了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国内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税收政策进行引导。一方面,对电影从业人员给予税收优惠。对电影从业人员,尤其是编剧、导演等高级人才取得的收入,比照高科技行业优秀人才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优惠,对于影视人员以创意入股取得的股权收益在一定时期内减免个人所得税,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电影行业。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加大对电影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于电影企业自身来说,其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方法可以比照软件企业,允许职工培训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从2.5%提高到8%。对于电影人才培训机构,在对高校学历教育收费免征营业税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金举办培训中心,对其取得的培训收入在一定时期内免征营业税。
3、完善电影产业资金需求的税收政策
电影产业是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高科技含量的特点也促使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创新资金。税收政策的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影行业的资金需求。可以比照创投企业税收优惠,对达到一定年限的对电影企业的投资,其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可以抵减企业应税所得,以此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电影行业;结合电影业风险大,收益不稳定的特点,可以允许其设立一些准备金(例如风险准备金、技术开发准备金等),并允许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4、营造健康市场环境的税收政策
作为“创意为王”的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版权保护对于电影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打击盗版的主要手段是完善知识产权法规的立法,但是税收政策也有可为,例如侵权企业的罚款支出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等。除此之外,可以在条件适宜的地区,鼓励设立专项反盗版基金,对其基金收入以及基金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加强对电影知识产权的保护。
5、鼓励电影产业国际化的税收政策
电影产业国际化是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税收政策应鼓励电影企业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首先,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协作,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应代收代缴的预提所得税给予优惠,对进口国外先进的拍摄放映设备免征或减征关税,缩小我国电影和国际电影在制作水平上的差距。其次,聘请国外优秀的电影创作人员来华讲学、培训或工作,对其取得的工资或劳务报酬给予个人所得税的优惠,让海外优秀创作团队的先进理念给我国电影创作注入活力,为我国电影走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再次,鼓励我国电影参加境内外举办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展会,对参展电影展览期间取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开拓海外电影市场。
摘要:现阶段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受到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的扶持。营改增对电影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继续完善电影产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可以进一步促进电影业的繁荣。
【韩国电影产业】推荐阅读:
熔炉观后感韩国电影高中生05-22
韩国游戏产业发展08-25
微电影产业06-29
电影产业投融资10-13
电影产业化发展研究05-09
电影教育与产业之关系05-26
《电影产业促进法》五大亮点08-19
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06-26
【韩国留学申请】留学韩国打工兼职须知07-02
韩国教学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