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投融资

2024-10-13

电影产业投融资(精选12篇)

电影产业投融资 篇1

一、我国电影产业的整体情况

电影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一部电影的投资少则几百万, 多则上亿元, 其健康发展有赖于电影行业资本有效运营, 有赖于来自金融行业的支持。为了解决电影产业融资难的问题, 2011年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金融支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鼓励各类资金支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这为推动电影产业跨域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各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其中, 推出各种针对电影产业的信贷产品, 寻求与电影行业的密切合作。

(一) 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情况

自2003年中国电影步入全面产业化改革以来, 改革成果卓越, 在电影产量、票房、观影人次和影院、银幕数量等各项指标上, 我国电影都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景象。

2011年中国电影业产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在数量指标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全国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 比2010年526部增长50%。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 2010年101.72亿元, 较2010年增长28.93%。全年国产影片票房70.31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6%, 其中20部过亿国产影片贡献了大部分票房。2011年我国城市影院建设如火如荼。2011年新增3030块银幕, 新建803家影院, 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 银幕总数已经超过9200块。

在电影公益发展上取得了新突破,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国共有农村246条数字电影院线, 47000多支数字放映队, 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数字农村电影放映网络。截止到2011年底, 全国农村放映影片达到了812.3万场, 观众达到17.53亿人次。

(二) 我国电影供应链情况

电影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制作、发行、放映。电影制作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融资。融资和电影策划完成后, 就进入真正的电影制作阶段, 紧接着是发行、放映。发行主要包括各类版权销售, 如DVD版权或海外版权等。在我国, 票房收入占据了影片收入的绝大部分, 影片上映票房是电影制作项目回笼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后电影产品开发的资金来源。因此, 电影产业价值链实际上包含了五个模块:融资—制作—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参与者是制片人、发行商、放映商、后电影产品开发商以及消费者。前期融资、影片拍摄等一般由制片人负责;发行商通过各种渠道将影片的放映权、电视版权、音像版权、海外版权和网络媒体版权等销售出去;放映商一般是各大院线, 通过旗下影院上映影片来回笼票房资金。后电影产品开放商负责电影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工作。在美国好莱坞, 后电影产品开发商一般就是制片公司, 拥有影片的产品开发权。产品开发商可以通过建立电影主题公园、或者将影片版权卖给游戏开发公司, 还可以制作电影纪念品, 以此取得非票房收入。电影产业价值链的这五个核心参与者将与电影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链接起来, 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 组成了一个以影片为纽带的网络结构。

二、供应链融资对电影产业的意义

(一) 解决该行业中小电影企业融资瓶颈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主流融资模式有: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广告融资、上市融资、私募股权等方式。为电影产业注入了强大的资金流。但这几股资金流却主要流入了少数几个影视巨头公司中的少数几部大片之中。若一部影片片花出现某家银行的名字, 那么这部影片很有可能就是宣传力度强大, 由业内资深电影投资公司筹拍的大片。得到银行贷款的影片《夜宴》、《集结号》、《梅兰芳》等均是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的年内票房号召力极强的影片。电影行业贷款对于银行来说还处于不成熟的新业务, 该行业无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 是银行贷款审批的重要障碍。2006年《集结号》获得招商银行5000万贷款是我国第一单版权质押贷款案例, 创下了电影产业和金融市场结合的先河, 解决了电影行业无固定资产抵押的难题。但中小企业的小制作小成本电影缺乏市场号召力,

(二) 提升电影产业供应链的整体质量, 稳固电影产业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融资主要是针对供应链中规模小、自身实力弱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电影企业存在抗风险能力差, 管理混乱等问题。通过与大型电影企业合作进行供应链融资, 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规范其经营管理, 从而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 得到充裕的资金支持。规范的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电影产品质量, 从而改善整个产业的电影产品质量。另外, 电影制作企业与电影发行行业通过供应链融资, 制作方可以利用对发行方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标的取得银行贷款, 使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联系更加密切, 有助于稳固电影产业的供应链体系。

三、电影产业供应链融资模式

电影产业供应链融资的参与主体由供应链条中的电影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组成。其中供应链中的企业包括实力强大信用度高的大型电影企业以及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中小电影企业。

(一) 供应链的中小电影企业与核心电影企业

中小电影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原因很难得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若该企业长期处于资金紧缺的情况, 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与其有合作关系的大型电影企业亦必将遭受经济损失。大型电影企业在供应链中充当核心企业的角色, 为其上下游企业做担保, 使其信用增级, 从而活动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二)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在供应链融资中, 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会只是针对某个企业进行审查, 而是对整个供应链的风险进行评估, 将整个供应链中的构成企业的交易关系综合起来考虑, 并评定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的整体资信情况, 为合适的交易链条提供特定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三) 第三方服务机构

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得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存在监管问题, 第三方服务机构是这个矛盾的润滑剂。第三方服务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美国好莱坞经典的“完片担保”制度是投资人的定心丸。完片担保制度要求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影片从开拍到杀青这段时期中扮演监管者的角色, 监督影片的拍摄进度、各项经费预算等等, 使电影制作顺利完成。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将会大大降低供应链的整体风险, 使该融资模式得以持续发展。

2011年, 北京亿商传媒投资公司就通过供应链融资渠道获得了工商银行发放的1000万贷款。亿商传媒投资公司是一家以媒体经营为主的小企业, 其电影制作项目《熊猫总动员》继续获得银行融资以确保企业的资金周转顺畅。亿商传媒与其他小电影企业一样, 财务实力不强, 缺乏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 因此难以通过传统途径从银行获得贷款。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影视通”融资服务产品, 以《熊猫总动员》的应收票房账款作为质押, 向亿商传媒提供贷款解决了该企业的融资困境。

亿商传媒属于中小型电影企业, 中国工行属于金融服务机构, 中国电影集团属于大型电影企业。制作方与发行方签订发行合同, 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来自于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影集团, 因此工行可以通过对该应收账款的保理实现降低违约风险的目的, 避免了直接向亿商传媒贷款的较高违约风险。 (实际融资操作应更为复杂, 本文为说明供应链融资模式将其简化) 。这实质上就是将传统贷款质押中的“物权控制”向“未来现金流控制”的转变。

该案例中, 第三方服务机构并未参与其中。在我国, 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发展依旧非常缓慢。除了推进融资产品的创新, 还应该加强电影制作的风险意识, 引入“完片保证”机制, 才能够让供应链融资模式在电影产业中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电影产业投融资 篇2

今年,中国将构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扩容对新兴的、资金实力较弱的软件企业是重大利好。新三板为完成了股权治理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选择;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资本进出渠道。

国务院在今年2月9日出台(2011)4号文件新政策指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由此,软件产业将成为未来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热点。在本届软博会上,享受政府大幅税收优惠的全国240家重点软件企业大部分参展,这些企业多数拥有强烈的上市、兼并、重组等投融资意愿。软博会“中国软件产业投融资论坛”是由证券日报和中国资本证券网承办,不仅为软件企业提供一个与投融资人士沟通合作的机会;同时,也为投融资人士寻猎未来最具投资价值的高科技软件企业创造了机遇。本届论坛必定会推动软件产业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并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繁荣发展。国务院在今年2月9日出台(2011)4号文件新政策指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根据“十二五”期间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2011~2015年软件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占电子信息行业收入比重超过20%,培养年收入超过100亿的企业逾10家。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最近几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论述”描述呈现出明显的逐步递进的态势,对资本市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今年,中国将构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扩容对新兴的、资金实力较弱的软件企业是重大利好。新三板为完成了股权治理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选择;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资本进出渠道。

这既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相适应,也是我国经济转型中对金融支持尤其是对资本市场支持作用的现实需要。也表明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和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我国资本市场正逐步从“新兴加转轨”向“成熟的资本市场”方向迈进,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的市场基础和承受力。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有义务也有能力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回顾美国IT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其说是美国硅谷的成功,不如说美国华尔街和纳斯达克的成功。众所周知,美国高科技企业中60~70%的人才并非美国本土人才,但是,美国的资本市场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建立了良好的机制,造就了科技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美国大型公司的成长,比如GE公司,达到1000亿的市值用了100年时间;微软达到100亿市值用了20年时间;Google达到1000亿市值大约用了10年;Facebook,可能仅需要4~5年时间。在资本市场助力下,软件产业以及围绕软件相关的IT产业的发展飞速发展。

中国软件企业从被市场忽视,到被市场发现,再到发挥市场影响力,在科技强国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力建设,科技和资本在更新更快更紧地结合,中国高科(600730 股

电影产业投融资 篇3

一、 电影商品的金融链与信息链

严格意义上讲,电影产业的链条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其中前期包括剧本的创作、演员和导演的选定及签约、建组等,中期包括拍摄、剪辑和特效等,后期包括大规模的宣传、发行、上映以衍生品的开发等。按照不同阶段的特征,结合电影产业的金融链和信息链,我们将传统认为电影产业链的“制片—发行—放映”三个环节延伸为“创意—团队—制作—发行—上映—周边”六个环节。在电影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信息与信心相互融合是电影产品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说电影是资本市场与信息传播技术融合的典型产物。通常意义上,大家把电影产业研究的焦点放在了电影的制作和发行者身上,而忽略了电影的投资者和传播者。实际上,制发者、投资者和传播者三方共同构成了电影产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促成了一部电影的成功。

(一)电影金融链

传统的实体经济本身就以生产加工制造为主,因此,它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由制造企业自身体系内的各个部门来完成。但是,电影企业与完成电影制造业链或工业链所有环节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则主要是一种外包关系,这些环节几乎都不是由电影公司自身来完成的。一家电影公司,几乎可以不具备任何拍摄、后期或者宣发的能力,但是它照样可以组合这些产业相关者完成电影的拍摄以及上映。在这个意义上讲,电影公司起的作用主要是整合资源,而这些资源则包括编剧、演员、导演、拍摄、剪辑、赞助、营销、发行等资源。

但是,电影产业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链条被忽视,那就是电影的投融资链,或者叫做金融链。这个“融资—投资—退出”的金融链,只能由电影企业自身完成,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专业的金融服务团队协助进行电影的投融资行为,但是电影企业自身才是这个链条的主导力量。因此,实际上电影企业更多地是在扮演一种金融角色,而不是在扮演一种生产发行角色。

通过对电影产业工业链和金融链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影产业是一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结合的产业,其中实体经济是完成电影这一产品的过程,电影工业链的从业者更多的是一群披着电影外衣的传统制造业或者服务业的工人。电影产业实际上更多的具有着金融的属性,真正意义上电影产业的从业者应该更多的关注电影的投资可行性,而不是项目可行性。如果确定可以进行投资拍摄,那么接下来,电影公司则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金融链方面,研究如何进行融资,比如,什么条件下可以获得银行贷款,怎样能够吸引风险投资,是不是可以将票房收入证券化等。能否获得融资是一部电影能否成功的前提因素。电影产业应更加侧重于电影的投融资过程,这个过程则是虚拟经济的范畴。

因此,电影产业的本质属性应该是金融属性,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公司应该是一部电影的投融资主体,它投资的产品是电影这种产品,这种产品的生产和营销都是由专业的外围团队来完成的。

(二)电影信息链

由于电影本身的商品属性,这就决定了它是一种市场导向的或者受众价值驱动型的产品,尤其是在国内,它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票房的表现。因此,电影营销的重点是获得受众的关注并千方百计的将他们吸引或进电影院,并期待着单片票房从1亿元蹿升至5亿元,从5亿元爬过10亿元,甚至像周星驰那样豪情万丈的盯着40亿元的票房神话。

但是,电影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对受众营销战役这种临门一脚的胜利,而电影的营销对象也不仅仅是媒体受众这一看上去具有无限魅力和吸引力的庞大群体。电影产业链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被列入营销的对象,甚至需要进行重点的广告或利益诉求。前文提到投资者、制发者和传播者共同构成了电影产业的利益相关者,那么面向投资者和传播者的营销传播就应该被重视。这里的投资者概念包括了广大的观影人群,他们愿意为某一部电影买单,也就意味着他们向这部电影投了一张赞成票。而随着娱乐宝这样的电影众筹平台的兴起,电影受众的投资者特征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这里,我们着重探讨电影的信息属性。电影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产品,它包含着原著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主创团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演绎、大众媒体和社会大众对这部作品的点评与讨论,以及政府对社会文化的舆论导向等。因此,电影的整个流程实际上是传播学意义上的“编码—传播—解码”的过程,亦即是一种信息过程。在电影的创意阶段,原著作者、编剧、策划等组成一个初级行动团体,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一定量的资金,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工具,获取消费者的电影类型、明星喜好和消费习惯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加入个人的价值取向进行前期创作,这是一个信息获取和初步加工的过程。形成剧本后,导演、演员和剪辑师的调整、增减和演绎是对信息的二次加工过程。媒体的宣传、公关造势、社会化营销则是信息的传播过程,观影、影评、弹幕等则是一个解码和产生持续影响的过程。

不容忽视的一点在于,在电影这一信息商品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存在着对于生产电影商品的信息传播,亦即对于信息产品的相关信息的传播,这种传播的主体是媒体,内容是电影产品的相关信息,受众则是电影的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大众消费者。也就是说,电影营销链的全部内涵应该定义为:在电影工业链和金融链的各个环节,针对一部电影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而展开的整合营销传播过程。这其中,就包含了面向投资者的传播、面向制发者的传播以及面向传播者的传播。

二、 电影产业各环节的广告营销策略

电影营销传播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并增强他们对这部电影的兴趣和信心,最终将这些转化为货币价值。也就是说,电影的营销传播实际上是在打造一部电影的期值,并利用了资本市场的注意力和人气资源对于这部电影的信心,将这些期值变现。而在电影生产的不同阶段,电影营销传播的受众和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创作阶段:将价值观融入故事

在这一阶段,电影的信息链实际上是在收集和整合信息。一部电影从研发、创作生产到发行,几乎每一步都能看到数据的身影。在影片创意策划阶段,好莱坞的公司会专门聘请数据公司去做抽样调查,什么类型、什么风格、什么演员组合、什么故事情节的电影受到市场欢迎,然后才开始正式创作。这时,也可以通过众筹模式一方面向观众投资者进行电影的精准营销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市场对于该影片的相关数据。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阶段的创作主要在于将某种价值观念融合在故事当中。电影文化说到底是为了整合价值观和信仰并塑造现实。好莱坞就是通过电影这种当代大众流行文化将来自不同的种族、国家、阶层的移民整合为“美国人”这样一个共同体,同时不断向外建构美国形象、传播美国核心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国产电影要么故事不错但却饱受批判、要么迎合主流价值流于说教的重要原因,因为它没能用触动人心的故事将普世价值娓娓道来。

剧本为一剧之本,故事的好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成败,因此电影故事的创作和策划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这一阶段的电影营销虽然也会适当的面向投资者和传播者,但面对创作者的营销传播在这一阶段格外重要,营销的主要目的则是塑造他们对于这部电影的信心,只有作家认可自己的小说思路、策划者对自己的策划方案充满期待、编剧对自己的故事有着巨大的信心之后,他们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电影的前期创作过程中。虽然这个阶段的营销传播面向的是特定人群,但是它对激发创作热情至关重要。这种对于电影未来市场的乐观情绪会引发电影金融链的初始投入,即创作者自身的时间、金钱,电影公司的资金投入,乃至吸引到天使投资。这样看来,在这一时期,创作者本身对于故事的热情和信心决定了他们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投资者。而这一阶段的电影故事创作,实际上是接下来电影营销全部内容的逻辑起点,它是整个电影营销传播战役的定位,这一阶段确定的故事内容、影片风格、价值诉求等决定了接下来的营销传播策略。

(二)团队组建阶段:用信息传播提升市场信心

在团队组建阶段的电影营销传播已经开始全面展开。这时候,这一阶段的制发者当中,导演和主要演员陆续签约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不但需要对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诉求,还要面向投资者进行游说和路演。而媒体天然对于“星、腥、性”等方面的信息有着格外的敏感度和强烈的关注度,因此,对于传播者的传播也要相应的稳步展开。这一阶段面向电影利益相关者的三位一体的营销传播策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是电影成功的重要硬件配置,比如2016年的贺岁大片《美人鱼》不但是国际大牌导演周星驰的倾力之作,也汇集了邓超、林云、张雨绮、罗志祥、徐克、文章、吴亦凡等10余位一线明星的超豪华阵容,无论在认知指数还是在购票指数方面都高于同期上映的包括《三打白骨精》在内的几部其他影片。而在团队组建阶段,针对导演的传播诉求需要根据不同的导演因人而异,但是大部分著名导演对故事剧本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导演会根据剧本情况提名主演人选,而明星演员也会根据剧本、导演和其他主演的情况来决定自己是否接受邀请。比如,某位男演员就是为了和国际巨星周迅搭戏来提升自己而放弃了片酬更高的另一部作品。虽然导演和演员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大体而言针对这类群体的营销传播诉求主要有利益、名气、剧本好、提升形象、广告代言等方面。

很多电影公司在这一阶段经常会遇到先有投资还是有导演、演员的问题,投资无法落实的情况下不敢贸然签导演和演员,而很多投资机构则是导演和演员没有确定的情况下不予投资。实际上,这就涉及到如何面向投资者进行营销传播的问题。投资者一方面追求风险最小化,另一方面追求收益最大化,而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典型代表,是一种信心经济和信息经济的结合产物。投资者之所以投资一部电影,是他对这部电影的未来市场充满信心,而面向投资者的营销传播则主要是增强这种信心,当资本对于某一部电影或某一家电影公司充满信心的时候,投资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中视精彩公司的资金链在以前每年只能生产一部作品,2014年3月份传出该公司被上市公司湘鄂情收购消息之后,国内一家大型的投资机构随即跟进投资了5000万元到该公司,市场对该公司的信心快速提升,它很快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多轮融资,解决了影视作品的资金瓶颈,并进一步与陈皓威、于正、李少红等著名影视导演签约。由此可见,这一阶段的针对投资者的营销传播应强化信心的传递,这就要求除了向传播者爆料电影相关的明星花边新闻之外,还要通过传播者向资本市场释放更多关于该影片或该影视公司的利好消息。这样,无论是投资机构、投资人还是赞助、植入类型的资金,都会纷至沓来。

(三)制作阶段:持续的信心发酵和信息爆料

电影进入制作阶段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时候,即便融资已经达到预算,仍然可以进行多轮持续的融资,融到的资金一方面可以将之前的高成本资金置换出局,另一方面也可以以较高溢价释放电影公司自己手中所持的相应份额,甚至在电影上映之前,电影公司就已收回全部的投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财富与价值更多的来源于微观高速的信息世界——所有以微观粒子、波和高速运动的世界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就必须持续向后来的投资者进行更加理性的营销传播,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使得投资者得出客观的投资结论,增强资本市场对电影的预期。

与此同时,在不断爆料给传播者更多关于明星、影片、绯闻、剧透、花絮相关信息的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目标观影人群进行事件的策划和口碑的传播。在这个阶段的营销传播目标主要是维持资本市场的信心和提升消费市场的胃口。

(四)发行上映阶段:社会化立体营销的密集轰炸

通常意义上,业界喜欢将宣传和发行连在一起简称为宣发,由此可见营销传播之于电影发行的重要性。在电影进入发行阶段之前的影片营销传播,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影的发行产生影响。因此,电影的营销是贯穿于电影工业链全过程的,而不是这个链条的一个环节。院线在决定对某部电影的排片率之前,就已经对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该影片的市场进行了较为精准的预测。而实际上,这些预测数据的形成,恰恰来源于该电影之前所有营销传播的积累。电影的营销传播不同于电视剧,不能简单的认为处理好跟院线的关系就能解决市场,院线本身也是市场导向型的,最终的决定权在消费者手里。

因此,可以将付费去影院观影的消费者理解为电影的终极投资者,将电影的上映理解为一家企业的首次公开上市发行(IPO),事实上,一部电影的上映也会对已上市影视企业的股价表现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九四二》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这时,电影营销传播在金融链和信息链两个链条上的传播对象合二为一了,所有的影片都把这一阶段的营销传播视为重中之重。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认为这一阶段的密集营销战就能够弥补影片其它阶段营销传播的缺失。在这方面,韩寒的《一座城池》虽然在营销阶段大量的利用了口碑营销、粉丝传播、病毒视频、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会化营销手段,营销费用花费不菲,但由于该片发行之前的营销传播不足,没有吸引到资本市场、明星导演和演员的加盟,最终难逃票房惨败的厄运。相比起来,在吸取了《一座城池》的教训之后,《后会无期》的营销传播则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既然这一阶段的电影消费者既是终极投资者,又是精准的目标受众,那么针对消费者的营销传播则要重点掌握他们的消费习惯和观影特征。从2010年以后,90后的观影人群迅速成为主流,比起80后,他们的生活态度更加洒脱,文化消费更加丰富,看电影是这个群体重要的娱乐方式。而他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也不同于80后,动画、漫画、游戏等二次元亚文化的流行使他们会经常流连忘返于ACfun、BILIBILI等ACG相关的弹幕视频分享网站和崩坏学园、LoveLive等手游产品之间。因此,根据主要观影人群的兴趣爱好,确定营销传播诉求和传播媒介,才能够使得这一阶段的电影营销获得成功,并迅速形成话题效应,在目标受众人群中间形成口碑传播,甚至形成从90后到80后再到70后的代际口碑传播,将电影票房如逐浪般的推高。《泰囧》《小时代》这样现象级电影的出现就得益于社会化营销传播的成功。

(五)周边衍生阶段:明确传播受众引爆流行

电影周边产品并不是在电影上映完毕之后才产生的新环节,而是发端于电影的创意阶段,只是伴随着电影的上映才变得格外惹人注目,并且在电影下线之后其热度还将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自从1977年上映至今,《星球大战》系列周边产品的销售收入早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加勒比海盗》周边产品带来的利润也占到电影总利润额的40%-50%。通常情况下,国产电影在下线之后,之前的电影投资者都会根据票房的表现好坏相继退出,却忽略了对电影周边产品开发方面的投资。而实际上,电影周边产品的开发,是对电影这一信息内容本身的二次加工利用,很多情况下不但能够获得较高利润,而且对电影的营销传播大有裨益,甚至会大幅提升电影的票房表现。在电影周边产品的营销传播方面,最关键的是要找到电影的铁杆影迷,他们会用独特的方式去自发的引爆这部电影的流行,从而将那些潜在观众和可转化观众带进电影院。

三、 通过营销与金融互动变现用户注意力

综上所述,我们意识到,电影的营销链条,就是通过在电影工业链的不同环节,通过广告信息传播的手段不断变现的过程。因此,本文定义的电影产业链是由电影的工业链、信息链和金融链共同交织组成的一个复合产业链。电影的工业链属于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服务范畴,而投融资方面的金融链和广告、营销、传播方面的信息链则属于虚拟经济的两个重要版块——资本市场和信息市场,信心和信息则是这两个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信息的传播能够提振或者挫伤信心,而信心的消长又即时地反馈到信息传播领域。电影商品本身的信息属性和金融属性使得它将信息市场和资本市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电影产业投融资 篇4

(一) 传统融资方式

1. 政府资金。

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 其制作及放映机构均属于事业单位建制, 拍摄资金也大部分来源于政府专项拨款。近年为了维持电影产量, 以推动电影发展来带动中国文化产业的纵深向改革, 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加大了对电影生产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据相关报道, 国家自90年代以来每年资助的电影资金达1亿多元, 而且逐年递增。

2. 合作投资。

20世纪90年后, 中国电影发展模式开始由事业化转向产业化, 仅靠政府资金和自有资金难以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合作投资方式便应运而生。内地和港台、境外的电影合作空间也不断拓展, 单一制作的影片比例越来越小, 多主体投资、多元化融资的活跃局面已经形成。

(二) 新兴融资方式

1. 版权质押贷款融资。

这是2006年以来电影制片企业为寻求银行贷款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2007年10月, 电视剧《宝莲灯前传》将版权质押给交通银行北京分行, 获贷600万元被认为是银行版权质押的第一单。

2. 私募基金。

随着电影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私募基金这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开始在中国建立起来。自2006年起, 包括IDG新媒体基金、软银、红杉资本、由中影集团发起的中华电影资金等在内的多支私人股权基金纷纷投资国内影视企业, 如红杉资本与保利博纳的合作等。

3. 股权融资。

近年来国内影视公司谋取上市的热情不减。除华谊兄弟外, 国有控股电影企业上影集团在年内有望上市;橙天娱乐早前已于2007年7月以“借壳上市”的方式领先于其他民营影视公司, 奠定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光线传媒已于2011年8月3日在深交所上市;而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发行公司保利博纳已于2010年12月9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二、促成华谊兄弟上市的因素

(一)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为繁荣电影业的发展, 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国家政策允许的文化领域内。华谊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利用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广阔的资本市场中谋求自身发展, 这体现了民间资本与官方政策在振兴文化产业这一主题下的相互契合。

(二) 资本运作机制的增值作用

股权融资固有的风险就是稀释股东的股权, 为了保证对公司的控制权, 华谊兄弟在私募过程中采用了国际较为流行的“股权融资+股权回购”的操作方法, 在高价回购太合后, 先后引进了TOM集团、信中利机构、雅虎、分众等企业资金, 这样先从原股东手中溢价回收股权, 再向新投资者出售股权融资, 不仅保全了影片版权的完整性, 也强化了外部资金的流动性, 以便在获利后全身而退。

(三) 品牌效应的推动

不同于其他创业板企业, 影视公司的产业链条一直和社会公众精神生活保持着紧密联系。这次华谊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影视集团, 以“中国电影第一股”的姿态成功登陆内地创业板市场, 这与其自身的品牌效应密不可分。品牌的建设需要持续性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口碑, 这正是任何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自我要求和发展方向。

三、电影产业股权融资的优势和风险

(一) 股权融资优势

1. 有效缓解资金需求。

在华谊公开上市融资之后, 基本摒弃了银行的长期贷款形式, 从华谊年报中所反映出, 上市后公司的重大项目基本都依靠了股权募集资金。公司一旦上市, 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权再融资或定向增发再次从公开市场募集到更多资金, 用于进一步发展。因而, 这种融资的效率和规模显然是其他融资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2. 加强自身品牌建设。

十几年一路走来, 华谊的生产经营都努力朝着品牌化方向运作, 绝大部分电影在票房、口碑和影响力方面都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品牌建设的作用是将企业做得更大更强, 产生规模化效应。这种股权融资方式, 等于为公司打响了知名度, 做了一个长期的免费广告。

3. 建立完整产业链。

有了上市筹得的巨资, 华谊的业务布局就可以兼顾到院线建设, 而且加上作为股东的马云、江南春这些新媒体精英的支持, 相信华谊盈利模式的进一步拓展成为可能。在当今电影市场, 完全依赖电影制作的单一经营渠道是难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的。公司上市融得的大量资金, 完全可以让企业通过融资组合,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产业链, 以实现公司业务的规模化扩展。

(二) 股权融资的潜在风险

如果上市后这些企业不能保持盈利的高增长, 可能随时有退市的风险。华谊兄弟历年的经营状况, 虽盈利较高但变动较大, 受电影经济周期变化影响明显。若股东回报率不理想, 那么企业上市后股价跌破发行价甚至被收购被摘牌的风险都大大增加。华谊兄弟未来在股市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同样对于目前还缺乏切实与稳定盈利模式的中国电影业来说, 这样的风险不容忽视。

摘要:本文在对国内现有融资方式进行简要总结的基础上, 以华谊兄弟09年上市的实际案例为样本, 总结其成功经验, 并借此对股权融资的优势及风险加以分析, 以期对中国电影产业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华谊,融资优势,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bpictures.com.[1]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bpictures.com.

[2]谭晓婷.融资不畅制约国产电影发展[N].光明日报, 2010-04-09 (09) .[2]谭晓婷.融资不畅制约国产电影发展[N].光明日报, 2010-04-09 (09) .

[3]罗毅.版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12-19 (08) .[3]罗毅.版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12-19 (08) .

电影产业投融资 篇5

1、营业执照影印本

2、董事会名单及简历

3、主要经营团队名单及简历

4、专业术语说明

5、专利证书/生产许可证/鉴定证书等

6、注册商标

7、企业形象设计/宣传资料(标识设计、说明书、出版物、包装说明等)

8、简报及报道

9、场地租用证明

10、工艺流程图

11、产品市场成长预测图

二、产业园区项目附表

1、主要产品目录

2、主要客户名单

3、主要供货商及经销商名单

4、主要设备清单

5、主场调查表

6、预估分析表

2009:电影业融资环境将改观 篇6

变化中的融资环境

两年前,当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投资的《夜宴》拿到银行5000万元贷款的时候,大多数影视公司认为这只是个案,就连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当时都对《综艺》表示,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很难推广。但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越来越多具有实力的电影公司开始把银行贷款作为融资的主渠道之一。

2007年11月6日,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创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通道。北京银行公司银行分销部副总经理、小企业中心主任徐毛毛对《综艺》表示,从签约到2008年11月末,北京银行已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超过50笔,贷款金额超过9亿元。其中为影视行业累计放款14笔、超3亿元,分别支持了华谊兄弟14部约456集电视剧制作;电影《画皮》、《赤壁》、《深海寻人》、《白银帝国》、《命运呼叫转移》、《爱情左右》;电视剧《爱情来电显示》、《天道》、《子夜》;电视节目《最佳现场》、《娱乐现场》、《影视风云榜》;万达院线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过去的一年里,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光线传媒都从北京银行拿到了1亿元贷款授信用于发展旗下的影视内容制作,万达院线拿到1.1亿元授信用于影院投资。2008年12月23日,北京银行又为中影集团发放意向性授信6亿元,先期放款2亿元用于支持其影视制作和院线拓展等业务。

作为帮助文创企业和金融资本对接的推手,杨淦对《综艺》表示,在促进中心的牵线搭桥下,大业传媒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橙天娱乐和时代今典与北京银行的合作都在洽谈之中。其中,橙天娱乐申请的贷款主要用于影院投资和影视制作,而时代今典集团旗下的北京时代影音国际娱乐有限公司刚刚从北京银行贷款2000万元用于影片《叶问》的宣传发行。时代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表示,他们正在与北京银行洽谈更大的贷款融资项目,预期金额不低于1亿元,主要用于时代今典集团的制片业务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投资。

2008年,虽然主流的电影公司和电影项目似乎都能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实际上能拿到银行的钱并不容易,例如电影《画皮》拿到的银行贷款就是杨淦“用个人信用担保”来的。

去年4月底,《画皮》在浙江封镜,因为近亿元的投资都用在了制片上,所以还缺少1000万元用于影片的发行。在促进中心的帮助下,《画皮》片方世纪佳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银行坐到了一起。“两、三个月贷款都协调不下来,因为世纪佳映是几个投资方共同成立的一个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的小公司,仅以影片的版权和收益权质押,银行怎么也不放心。”但杨淦对《画皮》有信心,首先从题材上看这是一个东方新魔幻电影,第二它脱胎于古典名著,第三投资方前期投入真实可信,第四《画皮》早就预定了国庆长假档期,票房收入有保证。在杨淦看来,仅《画皮》这个片名就值一个亿,不可能连3000万的票房都拿不到,情急之下杨淦对北京银行领导说出了“我以个人信用担保”的“名言”。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画皮》申请贷款的经历对杨淦这个致力于推动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政府官员刺激还是比较大。近年来,借着“十七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东风,银行对影视公司逐渐敞开大门,但门槛依然很高。杨淦表示,目前银行发放贷款还是青睐规模较大的企业,例如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光线传媒等。“即使这些企业,银行在对公司的资产状况做评估之后,并不仅仅以版权和收益权作为抵押,还要求公司法人将个人财产、房产甚至古董都进行抵押,同时还要承担个人的无限连带责任。”杨淦表示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总裁王中磊,保利博纳的董事长于冬都需要承担这种无限连带责任,在光线,不仅董事长王长田是这样,另外两位核心高管也都是如此。所以,在面对世纪佳映这样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的小公司时,北京银行就很难下决心。

杨淦认为,北京银行这么做并没有错,因为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最注重的就是风险规避。在成熟的电影市场,单独的电影项目申请银行贷款有完善的流程和制度保证,其中帮助银行规避风险的重要环节就是电影完片保证公司,它将监督影片制片的各个环节,为银行提供担保。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针对建立电影完片保证公司这一课题进行了长达7个月的研究和论证,并邀请了施南生等多个专业制片人给出意见。杨淦表示,一家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成立、致力于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民营担保公司可能在今年成立,其中将针对电影贷款难设立专业的完片保证机构。

但仅仅依靠民营担保公司来承担风险是不够的。北京资和信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悦殊认为,担保机构类似于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水龙头,担保机构风险越大,就会把水龙头关的越紧,如果政府能够和担保公司共担风险,担保机构就会开大水龙头。对此杨淦表示,去年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中小企业再担保制度,并由政府出资15亿元建立了北京信用再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的定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支持文化创意企业方面,如果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再担保公司则会为担保公司提供50%的担保,一旦出现代偿情形,担保公司将从再担保公司那里获得50%的补偿,这样不仅进一步降低文创企业申请贷款的门槛,同时还可以建立文创企业的信用体系,甚至信用的“黑名单”和“红名单”等。

行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政府改善影视公司贷款融资环境的同时,影视制作行业本身还有许多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徐毛毛对《综艺》表示,首先,影视制作行业与金融业在“语言”还存在不对接现象,例如银行贷款操作具有一定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贷款主体必须为法人单位,而部分影视制作以工作室形式运作,是非法人单位,不具备申请银行贷款资格。其次,大多数影视制作发行企业注册资本较低,资产规模较小,账面利润不高,缺乏成熟影视制作经验,且没有充足担保物,致使银行贷款操作困难。

不仅仅是银行贷款,杨淦认为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即将进入私募股权基金(PE)的时代,但同时“如何进入”、“回报期多长”、“如何建立退出机制”等问题还亟待解决。杨淦表示,早在两年前,北京市就尝试建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当时时机并不成熟。最近,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冬在公开场合表示,国务院最新发布的文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给予了高度关注,北京市政府正在研究论证建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希望由政府的先期投入来带动社会资金实现1:10的放大效应,通过基金对优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进行投资。这其中将包括优秀的影视公司以及影视项目。

除了银行贷款和基金,杨淦认为影视企业可以借鉴当年中关村企业的经验“积极联合发债”,这种操作不仅资金成本更低,使用周期也更长。

我国风电产业投融资战略选择 篇7

一、我国风电产业投融资现状

据统计, 我国的风能储备占世界风能的9.2%, 居世界首位, 具有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潜力, 大力发展之下有望解决我国能源紧缺问题。目前, 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千瓦, 其中, 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千瓦, 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

据专家预测, 中国风电可能在2020年之后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主力电源;2050年可能超过水电, 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绿色和平组织政策与商业部门负责人索耶预言:中国可能从利用风能中获得巨大的好处, 并有机会成为即将到来的能源革命的领导者。

二、发展我国风电产业投资资金需求

(一) 风电制造业。

由于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起步较晚, 虽然采取了测绘仿制、合资生产或购买许可证国内组装等技术途径, 但未能掌握风电机组总体设计的核心技术, 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国外主流风电机组已达到兆瓦级, 而我国目前本土能够批量生产的最大风电机组为1.5兆瓦, 但主力机型是600千瓦、750千瓦、1.2兆瓦。

我国风机制造水平的滞后还表现在风机零部件配套上。国外风机企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风机零部件配套选择多且水平较高, 而我国主要的零配件无论产品质量还是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 我国在发电机、齿轮箱及叶片制造上就存在较大差距。

(二) 风电场的建设。

我国陆地上的大风电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以及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在海上, 从渤海、黄海到台湾海峡等都有很好的风力资源可以利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数据分析显示, 2000年~2005年中国风力发电年复合增长率为29.5%, 到2005年底全国虽然已建成并网风电场43个, 总装机容量达126万千瓦, 仅占可利用风能资源的5%, 可见我国风能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仍然很大。

在大中型风电场工程投资中, 风力机设备约占总投资的70%, 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具有大规模商业开发条件、成本相对较低, 并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内风机制造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必将在国内、国际市场大有作为。

三、发展我国风电产业投融资战略选择

(一) 国内投融资渠道

1、政府直接投资和财政投融资。

直接投资是政府直接通过财政拨款对项目进行投资, 这种投资不以营利为目的。由于政府直接投资规模大、资金雄厚、集中性很强, 因而适于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和薄弱环节, 以及具有外部效应且投资大、见效慢的各种设施建设。

财政投融资, 则是政府通过投资和融资方式, 有偿运营部分财政资金及其他信用资金的一种活动。政府可以通过信用的方式来筹集社会资金, 比如发行国债、国际贷款和邮政储蓄, 也可以用资本市场的各种融资工具来聚集。

2、金融渠道。

金融渠道是通过权益方式和长期借贷方式所形成的资金来源, 它具有权益性和偿还性的特性。主要方式有:权益资本融资和长期负债融资。

(1) 权益资本融资。

权益融资, 是指以所有者的身份投入非负债性资金的方式所进行的融资。权益资本具有永久性特点, 无到期日, 不需归还。权益资本是以股份的形式来表现的, 并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股票上市可以在国内, 也可选择境外。发行股票是一种资本金融资, 投资者对企业利润有要求权, 但是所投资金不能收回, 投资者所担风险较大, 因此要求的预期收益也比银行高。从这个角度而言, 股票融资的资金成本比银行借款高。

(2) 长期负债资本融资。

长期负债中最主要的是长期债券和长期借贷, 其偿还期超过10年。

债券是长期债务证书, 表明债务人将定期向债券持有者支付利息, 债券到期时偿还本金。长期债券的利息比股息低, 发行成本相比其他长期融资方式低, 由于期限长, 所以发行者有时间安排本金的支付, 风险相对于短期债券较小。

(二) 国外投融资渠道。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资金实力还很薄弱, 而风电产业的发展资金需求日益庞大。面对这种形势, 我们应该更多地借助外部力量, 从国外引进资金, 不仅能够解决资金缺口, 还能为风电产业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目前, 我国电力工业引进外资的渠道主要有: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出口信贷、政府贷款、商业贷款等;以及电力企业到国际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债券, 建立基金;允许国外投资者直接来华合作、合资办电厂、以货易货、换货贸易, 等等。

我国近几年新建的风电项目, 大多数是利用国外政府提供的贷款建设的。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 表面上看利息较低, 但是作为附带条件必须购买该国的设备, 由于没有竞争, 贷款的低息好处全部被高价购买设备抵消。根据截至2006年9月的统计, 我国风电市场上本国设备总容量占全部装机容量的份额为22.7%, 外国设备占77.3%。在2006年我国新增风电设备市场中, 外资企业依然占据优势, 其市场份额综合达到70%。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逐步成熟, 外商直接投资将成为我国发展风电产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四、对发展我国风电产业投融资战略的建议

风电产业是世界能源争夺战中的新焦点, 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虽然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的投资逐年增加, 但对于总需求来说还是比较狭小的,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从国际经验看, 政府的激励政策在新能源发展中起着较大的作用, 所以我国政府也应在风电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1、促进风电发展。风电电价要落实到位, 尽快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开发建设风电激励机制, 制定并监督落实优惠税收政策和电价补贴政策, 从根本上形成发展的良好环境, 使电价切实起到激励作用。

2、鼓励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生产先进的风电设备。这样, 不仅可以引进资金,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引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管理, 打开国际市场的渠道。引资办电要尽可能带动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要优先考虑采用国产设备的建设项目。

3、适当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研究实行配额制等带有强制性的相关法律和政策, 建立起合理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机制, 培育出健康的、可持续的风电市场。

4、加强电力投资项目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目前, 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部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投资者、经营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2) 调整利用外资办电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3) 规范投资所涉及的各类行为人的活动。1996年颁布的《电业法》, 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法制建设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应看到, 利用外资办电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家法律法规协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我国林业产业投融资问题研究 篇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对农业耕地和林木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过度采伐森林和毁林种粮,使陆地乔灌植被群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林业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和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现代林业、满足现代需求已迫在眉睫。

但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仍存在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分布不均,林地生产技术水平低,森林资源供给不足,林地违规占用、毁林开荒现象严重,营造林难度大,林业相关管理制度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想实现林业长远健康发展的目标,需要资金、技术、法制规范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投融资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我国林业投融资现状

(一)林业资金来源和资金到位情况

我国政府目前投资于林业的资金主要包括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主要一下三部分组成: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长期国债资金和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配套资金。2013年,国家预算资金投入1726.34亿元,占当年到位资金的46.27%,自筹资金1316.37亿元,占当年林业资金来源的35.28%;2014年,国家预算资金投入1727.95亿元,占当年到位资金的40.51%,自筹资金1676.51亿元,占当年林业资金来源的39.30%。国家投资是资金来源的主体,其次,自筹资金也占用较大比重。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林业建设新增到位资金3730.87亿元。与2012年相比,新到位资金增长了13.02%。2014年,全国实际到位各类林业建设资金4265.47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12.25%。由此可见,全国林业新增到位资金呈递增态势。

(二)林业投资情况

我国林业投资持续增加,主要投向生态修复和民生改善。2014年,林业投资实际完成4325.51亿元。按地区不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林业投资完成额分别为1273.60亿元、736.31亿元、1984.19亿元和316.07亿元,在全部林业投资完成额中所占比重依次为29.44%、17.02%、45.87%和7.31%。按建设内容不同,用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投资为1947.97亿元,用于林木种苗、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支撑与保障的投资为232.74亿元,用于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为1620.03亿元,用于林业民生工程的资金为153.24亿元,在林业投资完成额中所占比重依次为45.03%、5.38%、37.45%、3.54%。

三、林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过渡依赖国家投资

从表3-1可以看出,2014年林业建设资金中40.51%的资金来自国家预算资金,而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的总量只有20%左右。在2013年表现的更为突出,国家预算资金占当年到位资金百分比高达46.27%。由此可见,国家预算投资是我国林业投资的主体,政府收入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林业的发展,国家预算赤字会严重制约林业的发展。过渡依赖国家投资,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弱,难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保障机制,加大了林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金融市场对林业发展的作用受限且发展不平衡

我国林业资本市场是主要包括林业证券市场(主要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信贷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和保险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发展不健全。由于公司法对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等都有严格的限制,一般的林业企业不具备发行资格,发行股票和公司债融资难度较大,导致国债占比极高。

2.融资贷款难度大。林业发展的特质是是弱制性,木材生长周期长,易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和滥砍滥伐、过渡开采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加之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导致林业抗灾能力欠佳,因此林业发展风险较大。借款人的组织规模小,透明的低,很多林业企业无法提供合格的抵押品,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基于以上原因,多数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不愿发放贷款给林业企业。因此林业贷款以政策性贴息贷款为主,商业性贷款所占比例非常小。

3.林业保险发展不健全。林业风险大,投资在生产领域运行数十年后,才能实现资金形态的转化,从而获得森林资源再生产所需资金。较长的投资周期使得林业投资几乎涉及了包括建设风险、经营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在内的所有经济风险。森林保险责任大,很多保险公司拒绝对林业开展保险业务,发展较为被动;其次,林业保险只对森林火灾进行承保,承保险种单一。

(三)林业投资效率较低

首先,我国林地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技术创新不足;其次,资金缺口大,虽然总投入量逐年增加,但投入总量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再者,由于缺乏严格的制约机制造成经营者缺乏从事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滋生了大量形式多样的寻租活动,诱导相关主管机构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牟取私人利益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林业投资效率低下。

(四)林场主投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林场主需要承担大量的税负和风险,非公有制林业主体融资贷款难;另一方面,林场主林地使用权受限,林地流转不自由,产权问题模糊。导致私有林业主不会有长期经营的思想,也不会考虑土地改良这类基本经营措施。

(五)有关林业投融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投资者、经营者的义务和权益,对资金来源、归集、使用、管理、收益、分配等问题几乎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7]。投融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制度改革滞后于林业发展,各项政策和激励措施不配套,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四、改革和完善林业投融资的对策

(一)加快林业金融市场发展,缩减资金缺口

林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单一的国家预算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金融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拓展投融资渠道和投融资资金量。

1.建立林业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发行成本低,可以筹集到较长使用周期的资金,适合林业发展的特质。因此,国家应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发行债券。

2.建立林业股票市场。林业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获取大量资金,拓宽企业规模。我们目前上市的林业企业规模较小,仅限于几家国有企业,一般企业不具备上市资格。可以通过兼并、合营、资产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林业企业,提高企业质量,从而获取上市资格。

3.建立林业小额信贷制度,为林业中小企业和林农提供信贷服务。小额信贷是指在特定的低收入者相对集中的区域内,按照商业化经营原则,根据项目组成联保小组,主要提供小额、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以不需要担保和抵押的、分期偿还的方式为符合一定贫困标准的穷人,尤其是贫困妇女提供的信贷服务(附加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通过这种制度,减轻了林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贷款者之间可以一同贷款,相互担保,但在实施该政策的同时应注意风险控制。

4.完善林业信用担保体系,防范和分散贷款风险。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担保机构进行林业融资担保,制定一套适合当前实际的林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规范林业担保业务的发展。一方面,林业融资担保机构可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等方式分散担保风险。

(二)科学设计林业产权制度,提高林场主营林造林积极性

我国林业按产权可分为国有林、集体林和私有林,但其产权均不明晰。国有林和集体林融资贷款相对容易,为了大力发展私有林,调动全体国民的积极性,使大量财力和人力资源流向林业,我国应该通过相关政策规范林权的市场化转让,延长林权的使用期限。依托现有林业服务中心,逐步建成公开的林权交易市场,实行公平、公正的市场化交易。并通过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尽可能使双方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林场主营林造林的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奖惩机制,治理林业腐败

权利的集中易滋生腐败,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寻租问题,应该从分散林业主管部门的权利入手,一项工程的不同阶段分不同部门主管,可以有效的减少寻租机会,形成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有关奖惩机制,加大对官员腐败的排查力度和惩罚力度,同时对收益良好的生态型工程给予更多的奖励。

(四)建立林业保险保障体系

林业保险的发展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林业本身风险较大,存在巨大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供给严重不足。面对这种状况,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针对林农,由于有些林农文化素质不高,首先应该普及森林保险知识,广泛宣传保险政策,提高林农投保的主动性。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对林农的投保资金施行按投保比例补偿的办法提高林农的投保积极性。

针对森林保险公司,政府应该利用财政资金对林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对林业保险实施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适当地降低税率等,增强保险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其承保的积极性。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林业投资持续增加,林业产业逐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在法制和政策方面均有所创新,但仍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代社会,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应通过积极有力的措施改进和完善林业,从而更好的发挥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产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林业产业的投融资方面入手,对林业林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林业,投资,融资,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建平.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林业可持续发展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5(2)10.

[2]田晓红,刘淑花.林业投融资创新途径探析[J].林业经济2010(3).

[3]侯元兆.当前中国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2(3).

[4]王禹.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8(1).

[5]马金萍,杨英,于宁.关于完善我国林业信贷政策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

[6]于丽红,兰庆高.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以辽宁省抚顺市林权抵押贷款实践为例[J].农村经济2012年(11).

中国电影项目融资渠道研究 篇9

1我国电影项目融资发展概况

1.1国家政策扶持电影产业

最近这些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地发展文化产业,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对电影项目进行帮扶,在政策和行动上鼓励电影机构向市场化转型升级,大大推动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1.2高科技与新型营销手段助推电影项目发展

如今的3D及IMAX等影视制作和播映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让观众的观影体验越来越好,观众还可以在微信、微博等新出现的营销媒介的引导下,更快地了解各方面的影视信息,也让我国国内的电影产业发展更加迅速。根据我国相关媒体的统计资料,我国的电影产业在近年来呈现出了跨越式的发展趋势,进入较好的发展时期,电影项目的投资活动异常活跃。

1.3我国电影项目融资渠道的格局发生变化

现阶段,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仍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个别电影作品的电影产业的高回报让各种形式的资本看到了投资的亮点,都想在影视产业领域取得发展。来自民间的资本、行业外的资本、国外的资本等都纷纷将投资方向转向电影行业,毫不夸张地讲,各方资本的投入让我国电影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我国的商业银行这类大型的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到影视产业中,为我国各大影视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成为目前我国影视公司主要的融资渠道。同时,PE和VC等对影视产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完全可以与影视产业进行强强联合,也让我国影视产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地得到拓展。不过,影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影视产业融资体系的逐渐完善,国内影视市场可以充分借鉴好莱坞影视发展模式,形成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和资本化的影视制作与融资发展体系,借助资本的杠杆作用原理,加速建立龙头影视企业,促进影视行业水平的大幅提升。2我国电影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我国电影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

2.1.1盗版现象非常严重,对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电影版权得不到保障,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不完善,市场上的盗版行为猖獗,对影视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产生了制约,需要建立一整套全面、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易操作的影视产业管理体系。

2.1.2电影项目融资体制不健全,导致投资者没有稳定的回报体系

一方面,金融体系的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电影项目没有专业的中介机构来对融资进行管理和评估。体制和机制上的不健全让电影项目的融资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经营和使用的效率就会非常低,资源和成本无法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2.1.3电影项目的融资渠道有限,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我国的影视产业起步比较晚,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以权益融资为主要手段,融资的渠道非常的狭窄,具体来讲,我国的影视产业融资的渠道90%是自有资金,7%左右为政府收入,2%左右为社会投入资金。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我国的电影项目融资的比例是失衡的。另外,电影项目主要依赖于广告来获取回报和利益,盈利的模式比较单一,对电影的衍生产品市场开发不够全面,导致融资渠道多元化很难形成。

2.1.4对电影项目进行投资的风险性非常大

电影产业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且具有流动性,其品牌价值是无法准确进行估算的,很难获得银行长期的授信。首先,我国目前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机构还不成熟,没有形成版权评估体系。其次,电影项目的融资与银行其他常规的信贷项目是无法进行匹配的,双方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衔接。例如,影视企业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不完全认可,造成了“投资难”;而影视项目的不确定性,融资企业规模和信用等级的限制也让投资机构踌躇止步,由此形成了“融资难”。

2.2我国电影项目融资存在问题的对策

2.2.1加大改革力度,大胆创新

进一步加快改革,建立健全适合电影项目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对于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和缺乏,以及电影项目管理中出现的无法可依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和改进。例如,政府可以进一步放宽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力支持和鼓励有特色、质量高的小成本电影作品上市,在电影发行之前构建影视投资效率评估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影视投资风险的各项措施,尽量降低投资成本损失,以解决电影项目融资的问题。

2.2.2强化对影视作品版权的保护力度

政府是版权保护的主体和重要部门,应该制定全面的版权保护制度和政策,以确保影视版权的合法性,预防风险,对盗版违法行为应该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惩处。此外,可以构建影视版权监管、公示、认证机构或平台,进一步对影视产业的风气进行净化,促进影视产业的规范化管理。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的共同努力,让影视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让电影项目的融资没有后顾之忧;让融资更加顺利。

2.2.3不断拓展电影项目融资渠道

首先,要改变电影项目盈利手段单一的问题,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其次,鼓励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对影视产业的投资,形成多变的竞争新格局。美国百老汇、好莱坞环球影城等都是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形成的,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在各路资本的激励下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百老汇”,在品牌授权、动漫形象等影视衍生品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2.2.4重视品牌建设,突出本土优势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和优势,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影视作品和品牌。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不断提高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我国很多的电影作品所传递的仍然是局限于国内的价值、理念需要的内容,反而忽略了国际普遍关注的热点和感兴趣的方面。所以,中国的电影作品要想在国外更好地发展,也需要满足国际的品味和要求,采用国际化的营销模式来对我国的电影产品进行营销和宣传,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市场,进一步改善我国电影市场的融资环境,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另外,拓展海外市场也是影视业重要的文化使命和经济使命。

2.2.5健全金融体系

在抵押、担保、信托等配套方式的支持下,促进政府、银行、影视企业和新的市场金融机构的有机结合。例如,邀请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融资机构进行单独的“相亲会”,帮助资金匮乏的中小型影视公司寻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加快,世界各国都开始将影视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将影视作品当成守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阵地。影视产业一般可分为电影产业和电视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尤其是电影项目,对其融资渠道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成功打破电影项目融资困难的局面,也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提高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速度。本文重点对我国电影项目融资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电影项目,融资渠道,文化金融

参考文献

[1]陈莉娟.我国影视制作投融资体制机制现存问题与对策[J].中国传媒科技,2013(20).

[2]刘藩,潘星星.产业链的供血系统――中国电影金融服务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电影艺术,2014(1).

[3]丁亚平,储双月,董茜.论2012年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与海外市场竞争策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徐兵,王平,李本乾.全球化背景下影视制作投融资的政策环境比较研究[J].新闻界,2014(5).

[5]胡吉祥,吴颖萌.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J].证券市场导报,2013(12).

[6]王宇琼.电影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的模式研究[J].当代电影,2014(9).

[7]邵奇.中国电影制作融资渠道的策略分析[J].当代电影,2006(6).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篇10

一、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一)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

陕西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产业增势强劲, 已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2011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74.86亿元, 比上年增长30.2%, 占GDP比重达3.03%, 较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按可比价格计算, 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1.8%, 比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6.9个百分点, 再次刷新纪录。“十一五”时期,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年均增长7.7%左右, 文化产业投资由2006年的70.1926亿元, 增加到2010年的92.6779亿元, 年均增长5.5亿元。2010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基本建设投资92.6779亿元 (见表1) 。在投资构成中, 艺术业、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博物馆投资仍然是文化产业投资的重点。由表2可知, 固定资产投资中文化娱乐业比重较小, 表明陕西文化产业在投融资方面的弱势地位。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2011年陕西省统计年鉴。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2011年陕西省统计年鉴。

“十一五”期间, 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来源中, 国家预算内资金累计总额为135.36亿元, 自筹及其他投资资金累计总额为249.07亿元, 国内贷款投资资金累计总额为43.96亿元, 利用外资投资累计总额为0.0092亿元。2010年, 陕西省预算内投资资金55.32亿元, 占投资资金总规模的比重为59.69%, 国内贷款5.97亿元, 比重为6.44%, 利用外资0.0092亿元, 比重为0.01%, 自筹及其他投资31.38亿元, 比重为33.86%。

(二)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1. 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

文化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但文化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地区的“软实力”, 因此政府投入是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长期以来, 陕西作为欠发达地区, 经济总量偏小, 地方财政支持有限,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民营投资成本较高, 外资由于文化市场准入机制的限制也较难进入[1], 致使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2. 文化产业融资模式滞后。

陕西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社会化融资渠道不畅。从直接融资来看, 现阶段陕西仅有陕西广电网络一家文化类企业上市公司, 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仍处于空白状态, 陕西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间接融资来看, 文化企业有形资产小, 其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 对商誉、声望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的担保、评估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 其价值很难确定, 因而银行不敢轻易放贷。金融机构在为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 明显存在针对文化产业特点主动进行融资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 致使实际融资规模较小。因此, 无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 陕西文化产业获得金融资本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 融资难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2]。

3. 文化产业政策尚不完善。

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加之陕西地处内陆地区, 国家又对外资进入国内文化产业做了种种规定, 在文化产业利用外资方面, 陕西仍存在一定的条件制约和现实困难。尽管十六大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直至2009年才出台专门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文件, 政策措施不完善, 导致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业务缺乏足够的政策环境支撑和保障。

4. 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

陕西大多数文化企业都靠自身的积累来发展, 对资本市场运作模式不甚了解, 且陕西长期缺乏文化产业的主要统计数据, 从2009年起才正式开始对跨文化产业进行全面统计监测, 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致使陕西文化产业与金融业之间明显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金融业对投资文化产业有顾虑。由于双方长期缺沟通交流的平台, 不利于陕西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展开广泛的合作。

二、国外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经验分析

(一) 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拥有多元化的融资主体和多样化的融资方式。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 实行商业运作。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产业进行支持, 设有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和博物馆图书馆基金会, 政府主要通过这些基金会来支持非营利的文化艺术产业。同时吸收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 政府投资一般不超过文化组织所得的20%[3]。此外, 美国的文化产业还得益于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波士顿财团等金融大财团的资助。同时, 美国政府对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经营限制不多, 文化产业依靠其强大的实力, 吸引了诸如英国、日本等国家大笔资金通过文化产业的跨国公司进入美国。

(二) 日韩的政府主导模式

日本的文化产业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完成, 但政府主导也是其文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政府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提供包括活动用财政资金在内的综合援助。此外, 日本政府早在1986年就制定实施了《研究交流促进法》, 为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4]。日本政府通过信贷、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 在技术开发的“行政指导”方面, 促进“创新型文化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韩国政府制定了大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 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产业优惠政策, 集全国之力以财政资金为主, 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 有重点地扶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优化国内文化产业结构;政府先后设立诸如文艺振兴基金等若干促进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 还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各类文化产业园区;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资金扶持体系;韩国还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 并专门制定《文化财产保护法》, 保护和发掘本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 英国的政府引导模式

英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 拥有多层次的政府资助, 通过各类非政府公共中介机构向能充分市场化的文化事业进行赞助, 但资助额一般也只能占其收入的30%左右, 其余资金需自筹[5];另外, 政府还实行陪同资助, 即如果企业决定资助文化事业, 政府将陪同企业资助同一项活动。英国通过发行国家彩票来筹集文化基金, 补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鼓励全体公民自愿支持文化事业[6]。

对于能够充分市场化的文化产业部分, 政府则主要通过财税政策引导投资, 英国的财税政策几乎覆盖了整个文化产业领域。如英国政府不对图书、期刊、报纸征收增值税, 对一些如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大学出版社的经营全部免税;从1950年开始, 对电影没票根据价格向影院征收伊迪税, 通过财税政策, 支持各大文化产业。英国政府还对游戏产业实施出口退税, 支持游戏产业的海外发展。

(四) 法国的政府资助模式

法国拥有全方位的国家资助方式, 法国文化预算的重要性世界公认。从1959年起, 文化部的预算比重逐年增大, 文化投资的绝对数额在逐年增加。除文化部外, 外交部和国家教育部等其他国家部门也有相关的文化预算。在法国所有的地方政府部门都参与文化建设, 通过拨款、订货及直接组织文化活动来扶持地方文化事业, 市级政府是地方文化的主要资助力量。法国各大公司主要通过公司委员会购买文化产品和在电影、电视剧节目及报刊、图书上做广告的文化消费的方式来资助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的创新

实践表明, 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驱动, 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既不符合陕西的省情, 也不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 破解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 需政府、民间、金融资本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项目融资的基础上共同努力积极创新, 形成陕西特色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

(一) 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

陕西文化产业要蓬勃发展, 必须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 出台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 扶持文化企业发展, 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 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通过贴息、奖励、补助等多种途径, 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兴办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制, 为信贷资金介入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 创新融资模式

一是产业链融资。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精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以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 科技和文化创新为前端, 引导大型核心企业为上下游担保融资、并购重组融资, 将企业融资需求嫁接到核心企业, 从而间接支持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信托融资模式。三是文化企业将版权信托给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再以该信托资产作为抵押物协助文化企业申请贷款。四是构建多业互动的投融资模式。陕西省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那些有条件的文化企业申请上市, 化解融资难题。对于那些上市有难度的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 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并通过与一些大型上市企业的整合, 提高企业整体融资水平。五是资产证券化模式。利用资产证券化筹集到的资金能达到知识产权价值的75%, 而一般的抵押贷款却普遍低于65%。

(三) 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开发适合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尽快建立融资担保保险制度, 将中小企业纳入到金融机构信贷的范围, 同时鼓励陕西中小文化企业和银行进入投融资交易平台直接进行沟通。塑造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 使之能够承担有市场化带来的投融资风险, 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市场运营主体, 让市场在陕西文化资源和资本的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由政府、文化企业和其他企业出资, 设立可作为第三方担保机构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如图1所示) , 创新型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能够将政府、中介机构、银行和文化企业融为一体, 既降低了银行抵押贷款的风险, 又给文化企业带来了新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杨尚勤, 石英, 王长寿.陕西文化发展报告 (2011)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82-83.

[2]余秀丽, 陈爱玲.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分析[J].价值工程, 2011, (11) :1-2.

[3]余晓泓.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 2008, (12) :153-155.

[4]刘二妹.日韩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和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1, (11) :36-37.

[5]杨阳腾.美国英国日本怎样构筑文化产业融资体系[N].经济日报, 2010-05-26 (6) .

电影产业投融资 篇11

明确国有资本投资范围,转变国有资本投资机制。文化投融资体制转变,必须首先从矫正政府支出与投资的错位做起。从政府职能上来看,政府投资行业要“归位”,即政府不是要把精力放在自身“赚钱”上,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提供让经济主体“赚钱”的条件上。政府投资应该“退出”经营性、竞争性领域,并把财政“退出”与市场发育水平联系起来。在经济发达、市场发育较成熟地区,日益增大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范围,政府职能应随之转移到提供公共物品上去,支出主要为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在支持文化建设方面不能简单地与发达地区一样较快“退出”,应该既要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提高区域性骨干文化企业的投资力度,提高文化产业化水平,最后酌情加快“退出”步伐。

具体来看,对于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文化事业,国家财政应保证经费投入,并逐年加大投资扶持力度。对于涉及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的文化行业和基础设施,代表国家水准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院团,国家在资金支持方面要更多地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来实现,使国有资本的投资机制逐步从事业性投资、全额拨款向项目投资,差额拨款转变,并以此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对于国家标志性的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如国展中心、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等)和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项目,国有资本也应予以积极的支持。但支持的方式不应再是“统包统揽”的传统形式,而是依据市场化的原则,通过少量引导性的直接投资,以各类“文化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基金”、“文化创投基金”、“文化投资基金”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融资形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来参加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构造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建立新型文化投融资体制的关键是要塑造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使之承担文化市场投资和融资的职能,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市场运营主体,从而使政府逐步从文化投融资主体的地位中退出,让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目前,我国政府在文化投融资中,既承担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激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投融资工作的职能,也直接参与,充当投资主体。政府直接参与文化投资的方式有建立政策性文化投资基金、成立文化投资公司、建立创业中心或“孵化器”等。从国外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经验看,当文化投资发展到成熟期时,政府应从文化投资中逐渐退出,由直接参与变为间接参与,最后完全成为一个“裁判员”和管理者。

我国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构造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促使其在文化市场的投融资,跨地区、跨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和文化资源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构造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运营主体的途径和形式是什么,关键是要使之具有投融资的能力和功能。而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增强其资本实力:二是要赋予其必要的投融资功能等。

拓宽渠道降低准入门坎。鼓励各类资本投资经营。我国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逐渐清晰,对非公有资本加大开放力度是大势所趋。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人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支持各种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除了正确引导非公有资本进人文化产业以外。还应该积极、合理的利用外资来发展文化产业。在利用外资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针对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外资以不同方式进入文化产业。二、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外资管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三、循序渐进,适度开放,关键性领域仍需保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四、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外资利用效率。

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加强资本市场支持。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已经有一些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但总体来看,一是文化企业上市的数量和直接融资的规模依然较小;二是上市企业的结构还不尽合理。由于种种原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和民营文化企业至今尚未实现上市。在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已将“传播与文化产业”确定为上市公司的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这说明,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文化企业,在上市融资方面已经基本没有政策障碍。但在实际工作中,问题和障碍还不少。因此,有关部门要将文化企业的上市融资列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一批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国有和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大型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或企业债券。同时,也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在创业板申请上市。

组建文化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在全国方兴未艾的文化资源开发热潮中。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基金,对有市场前景的文化资源项目的产业化开发与运营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建议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出资,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股,设立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用于对中小科技型文化企业进行项目开发和创业投资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加快网络游戏、动画、卡通、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应疏通间接融资管道。加大银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由于文化企业普遍有固定资产较少的轻型化资产结构特点,在争取银行信贷的过程中往往遇到资产抵押不足的障碍。为此建议,在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在信贷政策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措施。探索专利权、著作权以及经过评估的文化资源项目、销售合同、门票等作为银行信贷抵押的途径和方式,使文化产业发展得到更多的间接融资支持。

鼓励捐资兴建各类非盈利性公益文化项目。非盈利性公益文化项目应是国有资本的主要投资领域。然而,国有资本对这一领域进行重点投资,并不意味着排斥其它社会资本的投入。从国际经验和中国近几年的实践看。非盈利性公益文化项目往往是社会资本感兴趣并能有所作为的领域。鼓动捐资兴建各类公益性文化项目既是社会资本回馈社会、体现自身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其扩大社会影响、增加企业或者个人知名度的一种重要方式。

1996年国务院37号文规定,凡纳税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公益文化事业和国家重点演出院团进行捐赠者,经税务主管机关审核,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予以扣除。2006年国办发(2006)43号文规定,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公益组织或者国家机关对宣传文化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两个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捐资兴建各类非盈利性公益文化项目的积极性。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盈利性公益文化项目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对捐赠者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比例,形成非盈利性公益文化项目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和捐赠的多元资金筹措机制。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改革办)

苏北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问题研究 篇12

近年来,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呈现出总量规模持续增长、聚集效应显著提高的良好局面。以南京创意板块、苏锡常三城市共同打造的吴文化创意产业板块等重点板块为龙头的江苏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江苏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的增加值突破409亿元。在全省8万多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创意创新型文化企业占75%。这其中就涌现出常州嬉戏谷、江苏金一文化、苏州蜗牛数字、南通家纺设计、江苏东方创意等一批跨界融合的文化创意企业。尽管江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大都市相比,其资金运作能力等仍有较大差距,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苏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如何运用有效的投融资方式推动苏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化江苏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苏北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风险投资支持

早期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简单,不少文化创意企业有规避投资风险倾向,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尤为严重。近年来,风险投资逐渐对文化产业表现出一定偏好,但其对文化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依然不够(高宏存,2013)。主要表现在:一是风险投资对处于发展阶段的文化创意企业投资意向差异较大,在苏北地区,处于研发阶段的文化创意企业得到的风投支持率较低,而处于成长期的文化创意企业得到的风险投资资本所占比例最高,成熟期的则次之。二是风险投资对苏北文化创意产业不同行业的投资分布不均衡,风险投资一般集中在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动漫等新兴文化创意领域。另外,境内风险投资市场在苏北尚未培育成熟,外部政策环境因素缺失也是影响创业风险投资对苏北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文化创意产业与风险投资内在契合度较高,引入风险投资破解资金困境是国外文化创意企业常用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文化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江苏文化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苏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适度引入风险投资势在必行。

(二)银行贷款困难

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苏北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依赖银行进行外部融资。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属于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可供直接提供银行贷款抵押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少,虽然无形资产的价值可以通过专业评价机构评估、登记而具有可质押的特性,但由于苏北银行业自身发展的一些局限,银行贷款往往更倾向于实物资产抵押贷款,这无形中抬高了其获取银行融资的门槛。基于此,苏北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仍缺乏金融机构的足够直接支持。在苏北地区,目前有意愿对文化创意企业放贷的金融机构以国有政策性银行和地方农商行为主,而能够取得贷款的文化创意企业多为国有或国有控股性质,其从银行融得的资金也多数流向公共文化事业领域,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苏北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序良性发展。

(三)缺乏上市融资能力

苏北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呈现多而弱的特点,客观上造成了文化创意企业上市融资比较困难的局面。来自沪深股市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共有31家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仅占沪深上市公司总数的1.32%,其总市值占沪深A股市场的比重也不足1%。由此可见,境内资本市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支持十分有限,苏北文化创意产业尚不能有效依靠资本市场融资来发展自己。根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规定,具有较大比重固定资产的工商企业更容易满足上市条件,而具有轻资产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却很难符合上市条件,即便是国内其他地区成功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大多也是通过借壳或买壳间接上市。这种不利的政策局面导致急欲寻求资金支持的文化创意企业更加重视境外上市,如新华文轩选择在香港挂牌上市,新浪、百度等则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上市。苏北文化创意企业中底子厚、发展潜力大的一些企业可以学习上述文化创意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曲线救企的方式解决其上市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投融资机制不健全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更好合作,需要搭建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完善金融与政策的支撑体系。目前,苏北地区已初步搭建起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投融资平台,针对金融机构在文化创意领域中存在的调查、评估、监管不足等问题,也已经着手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和对应的配套服务。但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的相关支撑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支持的对接桥梁尚未有效接通。此外,苏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制度安排不尽合理、法制保障不到位,导致其在投融资方面的不少敏感问题,如产权界定、资产评估、风险补偿等很难恰当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文化创意产业有投资意向的投资主体的决策。

(五)缺少政府资金与政策支持

苏北地区地方政府利用财政资金组建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直接参与投融资,但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投入模式与现行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发展形式、文化特殊属性没有很好对接,导致财政投入资金的导向与杠杆效应发挥不明显。首先,作为文化创意企业获取营运资金的一项主要来源,我国的政府资助远低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目前仅依靠市县级地方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投入和经费扶持作用有限。其次,从财政扶持的政策角度来看,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项:一是政策设计缺乏整体协调性,影响资源整合,导致重复建设,同质化情况严重;二是政策制定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与企业创新方面缺乏针对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三是政策取向偏向大型企业与高科技企业,导致中小企业缺少扶持。

三、苏北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对策

(一)改善苏北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的顶层设计

(1)强化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苏北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加大财税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本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其中“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是现阶段苏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注重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扶持。政府应将财政资金导向或倾斜于对地方经济影响大、有利于提高地方文化知名度等的重大文化项目。二是加大对文化科技结合项目的扶持力度。如资助文化领域创新潜力较大、能产生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优秀团队,加强对利用高新技术提供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新兴创意、新媒体等项目的扶持力度。三是关注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打造文化“航母”有利于发挥文化龙头企业的风向标作用,但众多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衰成败。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财税支持将推动苏北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的协调发展。

(2)创新金融财税的制度设计。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政府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是制度创新的核心和基础。苏北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重点是通过优化文化产业政策改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文化产业群体竞争力,为此,应注重相关法规、产业规划、财税及其他支持政策的系统性、衔接性以及可操作性。这既要求借助立法落实对权利人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相关部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与扶持;又需要从战略高度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创新规划、加强其目标实施措施机制规划,进一步推进规划目标的指标化及实现情况评估的常态化。此外,应进一步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财政投入办法,及时出台财税政策与配套扶持措施以刺激文化产品的创作与生产,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行为,以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有序发展。

(二)推动金融产业与苏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

(1)创新银行贷款业务,为苏北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有利担保。为解决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日本的做法是通过增设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抵押困难的问题,通过修改一系列相关法律扩大流动化资产对象的范围,在信托对象中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著作权;创设便于更多服务对象获取信托资金的特定目的的信托制度等。这些措施很好地促进了日本电影、音乐、漫画、动漫及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苏北地区的商业银行业也需要对贷款业务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专业评价机构评估无形资产,从无形资产担保融资的角度制定评审流程,加强贷款后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监控,以无形资产担保的融资方式将会极大促进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做活资本市场,为苏北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机会。文化创意企业获取资金的另外一个主要途径是上市融资,但目前江苏与文化创意产业有关的上市公司仅有凤凰传媒一家,这与北京、上海等地存在一定差异。江苏省特别是苏北地区应在政府的引导与推动下,集合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资源,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系统,以满足国内外资本市场的上市条件。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应积极推动企业成为预上市公司,如镇江市就依托江苏创壹国际数字出版产业园积极推进园内文化创意企业上市,而对数量较多的中小型文化创业企业则建议选择上市条件较为宽松的中小企业板或创业版进行上市融资。

(三)苏北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其他模式及路径

(1)深化发展苏北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租赁。江苏省2011年8月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探索引导文化创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此后的三年多,我国金融行业融资租赁一跃而上,交易额从2922.59亿元增长到8926.8223亿元,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与其他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式相比,融资租赁对公司财务状况要求宽松,不限定抵押率、租赁限制条款少、审查程序相对简单、获取的融资比例较高。对于大多处于发展初期的苏北文化创意企业而言,运用融资租赁方式首先可以满足对设备、设施、技术平台的需求。同时,由于融资租赁从本质上属于财务租赁,出租方只负责管理所租出的出租物,并不参与文化创意企业的日常营运管理,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要大很多;再加上租赁公司租赁利率区间一般为7.65%-9.31%,融资期限一般为3-5年,从而使得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成本较低、贷款期间较长的特点,处于成长期的文化创意产业使用这种融资方式,可以规避其负债与现有资产变现期限不对等的财务风险。

(2)合理推动苏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并购重组。近几年国家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鼓励实力强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苏北文化创意产业呈现技术经济为主导的高度分散的竞争型市场结构,这样的行业结构下,企业进入成熟期快但产业生命周期短,同时企业还会受到竞争者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冲击,导致产品出现结构性变化,在这种情形下,文化创意企业生存发展最合理的战略选择便是并购重组。包括债务性并购融资、权益性并购融资与混合性并购融资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并购重组方式都可以成为苏北文化创意企业的选择。

(3)鼓励引导苏北文化创意产业的风险投资。由于苏北文化创意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本身所拥有的资金有限且营业额偏低,这对于普通投资机构来说风险太大,但风险投资高度认可智力资本,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突破资金瓶颈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如2010年江苏省财政联合凤凰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江苏紫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截止2014年5月,紫金基金采用“股权+债权”的投资模式已投资39个项目,其中幸福蓝海、浪淘沙影业入选“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十佳投资案例”。此外,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担保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无锡的“大摩华莱坞”平行基金等也相继成为“文化银行”,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通道,这些成功的做法都是苏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当然,风险投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实现,不仅取决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内各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还取决于各风险投资机构自身行为的不断规范,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胴体性能下一篇:可持续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