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资

2024-10-01

产业融资(精选12篇)

产业融资 篇1

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 相对于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与“溢出效应”, 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 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增强我国软实力, 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 文化产业具有反周期调节与逆势而上的特点, 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 2009年7月国务院适时推出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但是, 由于文化产业抵押担保物较少、融资手段与方式缺乏创新、政策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影响, 目前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狭窄, 银行信贷投入不足, 民间资本与外资参与较少,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如何打破融资瓶颈, 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已成为金融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文化产业融资现状

(一) 融资渠道狭窄, 银行信贷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投入, 依然主要依赖国家, 政府财政投资占62%, 而社会投资较少, 其中民营投资占27%, 外商投资占11%, 尚未形成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投融资格局中, 信贷资金占有较大比重, 而我国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入则明显不足。以文化产业大省湖南为例, 2008年末, 湖南省金融机构文化产业贷款总额为46.8亿元, 仅占全部贷款的0.7%, 远低于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5.1%;从供需对比看, 2009年全省70个重点文化项目的资金需求总额达300亿元, 其中贷款需求150亿元, 而近年来该省每年增加的文化产业贷款均不足10亿元, 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

当前阻碍银行信贷投入的因素包括:一是贷款抵押担保难。与传统的工商企业相比, 文化企业大多具有固定资产少、以无形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轻型化特点, 其核心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版权与收费权, 而缺少土地、厂房等能作抵押的不动产。二是风险大。文化产品属于特殊消费品, 政策性风险与市场风险巨大。据业内人士透露, 目前30%~40%的影视作品因为没有通过政审而难以收回成本。即使通过政审, 其市场价值的高低也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 比如作品的风格、流派以及作者、导演、演员等创作团队的审美观、价值观、艺术修养等决定其市场销售状况, 较多的不确定性使商业银行望而却步。三是社会效益大而经济效益差。一些大型文化项目的投资额度大, 建设周期长, 建成后社会效益大, 而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商业银行从自身经营效益角度考虑难以放贷。四是无形资产评估难、处置难。近年来, 一些银行也在试图为文化企业开办无形资产抵押贷款, 但实践中却遇到了障碍, 我国缺乏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 缺乏权威的评估标准与方法, 评估的随意性很大, 评估后确定的资产价值难以得到银行的认同;同时无形资产的流转市场不健全, 一旦贷款不能按期偿还, 作为抵押物的无形资产难以及时处置、变现。

(二) 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民间资本参与较少

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是产业低成本扩张的一条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将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取得过很好的经验, 如美国文化产业的繁荣, 得益于吸收全球投资并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而目前我国除深圳等文化产业发达地区有少数几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融资外, 其他地区还处于空白。主要是现行政策对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与发行债券多有阻隔, 准入门槛较高, 加上文化体制改革不到位, 文化资源整合不够, 企业经营规模偏小, 运作管理不规范, 大多不具备直接融资条件, 导致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同时, 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参与较少。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调动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投资的积极性, 如日本几乎所有一流大型企业都以各种不同形式支持与参与文化活动, 如著名的“丰田杯足球赛”、“NEC中日围棋擂台赛”等;美国各大公司、基金会与个人对特定文化活动的捐助金额是政府投资的2~3倍。而我国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仍然存在诸多限制, 并且缺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激励政策, 民间资本难以介入或不愿介入, 文化产业投资主要依靠政府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

二、文化产业融资完善措施

(一) 加快金融创新, 构建多元化融资格局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 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发展, 正迎来一个历史性拐点, 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周期, 因而《规划》要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确保文化产业的合理资金需求。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 创新信贷产品, 加大信贷投入, 同时降低准入门槛, 制定激励政策, 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与外资广泛参与文化建设, 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

其一, 开发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新产品, 加大信贷投入。由于文化企业具有固定资产少、以无形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轻型化特点, 缺乏土地、房产等约定俗成的抵押物, 因而各银行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 拓宽贷款抵押范围, 引入知识产权、版权、收费权等新型抵押物, 尝试开办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版权抵押贷款、电影电视制作权抵押贷款、收费权抵押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同时, 还要对文化企业进行必要的市场细分, 根据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融资方案。比如, 对于具有稳定物流与现金流的企业, 可发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仓单抵押贷款;对于租赁影视制作基地与设备的企业, 可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企业, 可发放银团贷款、组合贷款。

其二, 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 实现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有效结合。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 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是以金融技术为依托, 以知识产权作担保, 以证券化为载体的融资方式, 具有融资成本低, 实施难度小, 不影响知识产权权属等优点。在美国, 知识产权证券化已运用于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 包括电子游戏、音乐、电影、休闲娱乐、演艺、主题公园等与文化产业关联的知识产权, 几乎都已成为证券化的对象。我国文化企业应积极利用这种先进的融资方式, 变现债权来改善现金流状况, 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其三, 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文化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与需求情况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大型文化企业, 应积极申请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高科技中小文化企业, 可通过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 可通过与上市公司的合作, 采用收购、兼并、托管、资产置换等资本运作方式, 达到“捆绑上市”或“借壳上市”的目的;符合发债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 可运用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债务工具进行低成本融资。

其四, 扩大利用外资, 推进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我国应进一步放宽政策限制, 降低准入门槛, 鼓励外商在更广阔的领域投资兴办文化企业。积极探索利用国际资本的新方式, 努力与跨国文化集团开展多形式合作, 大力发展中外合资文化企业, 利用境外合作者的资金、技术与营销渠道, 生产高智能化、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 进而提升我国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 还要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 利用期限长、利率低的国际优惠贷款来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二) 制定激励政策, 建立融资配套服务体系

制定激励政策, 建立融资配套服务体系, 是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的前提与保障。从发达国家看, 早在1917年, 美国联邦税法就规定对非盈利性文化单位免征所得税, 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 以鼓励企业以及全社会对文化事业进行赞助与支持。从新兴的文化产业强国韩国看, 韩国政府制定了大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对进驻文化产业园区的单位提供贷款贴息与项目补助, 并由政府出资设立各种专项基金, 如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 以“杠杆方式”撬动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文化建设。这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各级政府应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 用于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对符合政策导向的文化产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对银行贷款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 引导信贷资金向文化产业倾斜;同时还应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对处于初创阶段的动漫、数字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进行引导性、示范性投资, 进而带动民间资本与外资进入, 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换代。制定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吸引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文化设施建设与经营, 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 逐步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文化产业融资体系。此外, 还应加快建立文化产业融资配套服务体系。开办无形资产抵押贷款, 加大信贷投入, 仅靠商业银行自身努力是不够的, 还必须借助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持, 以解决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物处置难等问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应设立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 专门从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与咨询;二是建立知识产权二级交易市场, 为知识产权拍卖、信息发布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 以弥补文化企业抵押担保的不足;四是保险部门要大力开办文化产业保险业务, 拓宽保险范围, 以降低文化产业的经营风险与贷款风险, 消除银行的“惧贷”心理。

参考文献

[1]余晓泓:《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启示》, 《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12期。

[2]周晓强:《金融支持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金融时报》2009年8月3日。

[3]王远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金融》2008年第11期。

产业融资 篇2

2010-07-30

我国文化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分析其原因,一是文化企业发展历史不长,规模偏小、实力不强、信用等级不高;二是从文化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虽然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丰富,但可以用于抵押贷款的固定资产很少,三是由于认识上和政策上的制约,文化企业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尚未有效建立,针对文化企业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还不丰富。资金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文化企业的生存和壮大,制约了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货币是现代企业的血液。如何打破融资瓶颈,促进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今年4月,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阐述了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方法、途径、步骤和手段,并针对文化产业的自身特点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抓住文化产业融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文化部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这也可为各地设计相关对策提供参考。

1、发挥文化行政部门的优势,促进金融业与文化产业对接。目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虽然成为全社会共识,但文化产业毕竟

还是新生事务,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特点了解不多,给文化企业放贷时候慎之又慎。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者也大多数是“文化人”出身,对文化艺术比较在行,对金融知识却是所知甚少。由政府出面来牵线搭桥,促进两者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很有必要。文化部门将通过开展推介会、建立公共投融资平台、发布投融资项目信息、完善文化产业信用担保体系等等方式,增强金融业对文化企业的信心,增加文化企业对金融业的了解,促进双方的合作和交流。

2、建立多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跨部门工作小组”的基础上,文化部门将加强与同级宣传部门、人民银行、财政、银监、证监和保监等部门的合作,主动与银行机构、担保公司、投资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进行沟通,结合文化产业特点和各金融行业的实际,制定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办法。

3、加强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化部将利用服务平台整合各资本市场资源,开展信贷、信托、债券、证券、基金、保险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咨询服务,研究文化产权评估、抵押质押的具体办法,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优质项目数据库,努力解决文化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信息与资源不对称的问题。“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还将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陆续开通文化产权交易、企业上市推荐、无形资产评估、贷款贴息和保

费补贴申报等系统,不断丰富平台内容,将平台逐步建设成集文化产业投融资信息交流、政策对外发布、金融业务在线办理、金融品种发行、项目咨询投资、产品展示交易、行业知识普及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4、深化部行合作,促进文化企业信贷融资。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均与文化部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近期,文化部还将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文化系统和工商银行各分支机构如何开展合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实施的办法。今后,与上述三家银行的部行合作将依托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来具体实施。平台还将收入北京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相关信息,扩充担保机构、产权评估和交易机构、保险机构、证券和债券机构等综合服务板块。所有文化企业可自行登录平台信贷申报系统,提交申贷项目有关信息和文化厅局填报的初审意见,通过专业评审后,公布处理意见,合格者将推荐给相关银行。另外,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对文化部部行共建协议框架下的文化产业项目还将享受到贷款贴息。这项政策一旦付诸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文化部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扩大商业银行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放量,也会切实减轻文化企业的贷款利息负担。

云南文化产业融资现状浅析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资;云南

文化产业—“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争的事实,其带来的诸多经济、文化效益,在此不必赘述。云南省政府较早地提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尽管成效显著,为今后云南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融资难问题,云南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云南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的科学构建也势在必行。

一、云南文化产业融资现状

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使得其融资支持受到普遍关注,对于经济、文化产业欠发达的云南省来说更是如此,笔者通过对云南省文化产业现有融资模式的深入调查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融资体制发生巨大变革

根据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文化产业是一个非营利或微营利产业,文化和公共服务作为一个纯粹的消费独立部门由政府财政全包,从而使得投资渠道过于单一狭窄,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和投资主体的市场定位完全背离,无法满足投资回报的基本要求。现如今,政府慢慢结束扮演管制者的角色,并逐渐从干预市场发展的角色转变为遵循市场技术、消费者和公民意愿的角色。

2.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政府投入

长期以来,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尽管政府对文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财政政策,但由于金融投资的企业结构和行业结构不平衡,导致了金融支持乏力。另外,文化产业的产业特征和银行的贷款程序存在冲突,也使得文化产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3.融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

云南省文化产业目前的投融资结构中,政府仍然是投融资的关键主体,云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的僵化导致了:(1)利用外资的水平低:(2)大多数文化生产单位很难适应市场竞争,缺乏活力,经营分散,自我发展能力弱,民间游离资本的进入门槛又普遍较高,社会上的大量闲散资金很难进入文化市场。总之,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使得许多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尽快落实,这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在云南省的顺利开展。

4.金融投资文化产业的兴趣不高,金融服务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市场行为具有逐利性的金融公司,只会把信贷投向利润丰厚的行业。文化产业由于其不连续的生产以及相关性和同质性,导致了其风险大、评估难度大等特点;其次,文化产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但缺少土地、厂房等能作抵押的固定资产,这与银行的贷款程序存在冲突。文化产业受其自身特性的制约,造成信贷资金不愿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些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云南省文化产业市场一方面拥有广阔的未来,急需大量资金支持,而另一方面金融业介入的动力不足,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二、针对云南文化产业融资现状的改进措施

改变云南文化产业融资难的现状,必须从各个方面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

1.要将文化体制改革进行到底

政府要完全清楚正确地认清自己的位置和应当发挥的作用,改变以往的陈腐观念,进一步深入改革原有文化单位的企事业性质,实现其市场化,利用市场为其增添新的活力,只有文化体制率先实现真正的革新,才有望从根本上走出融资困境。但是,政府将文化产业推入市场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坐享其成,恰恰相反,政府仍然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如今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仍然是推动其发展的中流砥柱,更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资金等投入,以加快金融业走进并壮大云南文化产业的步伐。

2.改善行业结构,实现资源整合

目前云南省的文化产业,除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企业外,大多数文化企业都是分散经营,规模小,抵押或质押担保品缺乏、风险较大,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向文化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因此,有必要打破现有的行业结构,重新整合资源,使各个文化企业之间形成链接,使其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将融资的主体由单个文化企业转变为整个文化产业链,于此同时,通过政府引导,继而赢得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或集团支持,形成产业规模,实现规模效益,这样一来,就能降低其风险、展示其收益。经济发展也需要注入新的血液,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必然会主动涉足文化产业,这样就能吸纳金融业各种逐利资金,打破融资难的困境。此外,由政府引导,定期展开文化企业和金融企业的交流,打通融资渠道,加大银行对文化产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最后,搭建融资平台,实现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方式。云南文化产业的融资主体不应该只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还应该尽快搭建融资平台,降低文化企业入驻门槛,鼓励并促进社会资本、合资、外资经济结构的投融资企业进驻云南文化产业,拓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广泛的社会资金加入文化产业。

三、结束语

当前,云南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的不完善、行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融资渠道的匮乏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其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的介入与支持,只有结合目前文化产业融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金融业推进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才能借助金融的强大助推力,促进云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实现真正的“云南模式”。

参考文献:

[1]耿同劲.文化产业供应链融资研究[A].贵州社会科学,2013.(6):96–101

[2]袁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1):6–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

创意产业的融资动向 篇4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作为世界上潜在的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 虽从中央到地方都陆续出台了大量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和规划, 但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 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由于规模小、缺少贷款抵押物等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因资金投入较大、投资回报周期长、价值评估难以确定等因素又加大了文化创意企业与风险投资合作的难度。对企业来说, 并不是“成功融资1000万”后便可高枕无忧, 贷款后资金的发放和管理目前显现了新的难题。金融机构频频出手, 银行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 风投也一改往日挑剔的形象, 纷纷涌向文化产业。在担保过程中, 由于文化创意企业的特殊性, 项目需要接受指定的行业内专业协会或企业的全程监理, 构建起一个科学的文化产业评估体系, 克服现在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银行发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即将进入万紫千红的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姜再勇表示。央行2010年出台了“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得到北京辖内所有金融机构的认可。政策推动下, 各家银行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都在加大。

资本是创意产业的“定心丸”

由著名影视演员杨立新、徐帆主演的电影《第一书记》掀起了观影热潮, 京城众多单位积极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这部反映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先进事迹的影片。在这部主旋律电影的制作过程中, 得到了北京银行1000万元“创意贷”的资助。

谈起与紫禁城影业的接触, 北京银行翠微路支行的王行长介绍, “其实北京银行与紫禁城影业的接触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正是通过持续的业务跟踪、了解、沟通与互动, 北京银行对紫禁城影业的资质、信用、经营运作模式具有了一定认识, 为日后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但紫禁城影业从未开展过银行信贷业务, 对能否获得银行贷款心存顾虑。北京银行翠微路支行组成了项目小组与企业进行接洽, 打消了客户顾虑。支行信贷人员跑片场、下剧组, 场前幕后与演员零距离接触, 一点点融入企业运作中。针对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 北京银行为企业设定了一套灵活的放款、还款方案, 在北京银行总分支三级联动支持下, 从初审到最终放款, 仅用4天时间就将1000万元“创意贷”发放到企业账户, 帮助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第一书记》仅是北京银行支持的众多影视作品之一。电影《画皮》、《叶问》、《孔子》,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望族》、《倚天屠龙记》、《杨贵妃秘史》等众多影视作品都得到过北京银行的资金支持, 该行与中影集团、万达院线、湖南广电、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小马奔腾、慈文影视等40余户优秀影视制作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等九部门于2010年4月8日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颁布的第二天,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与北京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北京银行承诺在未来三年内为以首都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意向性专项授信额度100亿元。

2007年10月31日, 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公司以其电视剧《宝莲灯前传》的版权作为质押, 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签署了首笔文化创意中小企业版权质押贷款合同, 成为文化创意企业获得银行版权质押贷款的第一单——600万元。这一单的前提是《宝莲灯》之前在央视8套黄金时段创下的9.1%的高收视纪录。另, 《宝莲灯前传》是由北京森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担保, 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和北京森海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也就该项目签有协议:如该项目出现意外, 天星际无法还款, 森海在承担还款责任的情况下将把《宝莲灯前传》的部分版权归属森海名下, 并承接继续经营责任。天星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续贷了, 额度仍为600万元, 时间还是一年。

资本是助推器

对银行来讲风险控制很重要, 企业还款来源主要是营业收入, 而很多文化企业缺少商业模式、发展战略、路径和理念。银行考虑的是贷款期间企业的现金流, 但银行需要对文化产业的正向推动作用、企业未来会怎么样、一年期内能否销售文化产品有清楚的了解。风投看未来收获多少再给你投, 银行做文化产业融资既要有风投的眼光, 又要有金融操作规则。如一个文化企业做第一部电视剧成功, 做第二部可能会折本。假如企业有商业模式设计, 能解决定位问题, 围绕这个定位来挖掘资源, 分析和设计盈利模式, 找到盈利点, 寻找盈利的多元化, 这样企业持续做下去就能快速成长。

文化产业高回报的特点在《武林外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也为金融机构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武林外传》连锁品牌打造了动画片、连环画、网游、舞台剧等一系列的文化产品, 电视剧《武林外传》已挣了超出3倍于投资的钱。授权于北京完美时空的同名网络游戏, 投资1亿元一年即收回成本, 销往日、韩、欧美国家以及中国台湾, 三年已实现盈利1亿元。银行贷款已成为网游企业青睐的一种融资模式。北京银行高层领导曾亲自到中娱在线考察, 对公司《网球宝贝》和《猎刃》两款最新游戏产品进行了解, 这对在融资中困难重重的文化创意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莫怀圈钱之意

张纪中版《西游记》自拍摄计划传出后一直饱受关注, 电视剧单集的拍摄费用、卖片费用也不断刷新国产电视剧的记录, “很差钱”也一度成为张纪中的“口头禅”。近日《西游记》出品方慈文影视制作公司获得北京银行1500万元贷款, 资金主要用于《西游记》的拍摄和制作。“天坛文化圈”的重点区域——前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近日获10亿元贷款支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工商银行的信贷资金将助推“天坛文化圈”特色产业发展。东城区政府与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签署“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同时, 双方签订总金额10亿元人民币的前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贷款协议。东城区计划从2010年开始用11年的时间打造出一个以“天坛”为核心, 前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崇外商务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南中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环绕在四周, 并穿插多条特色街在其间的“一核四区”新空间格局。根据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围绕崇文区特色产业集聚区, 优先为东城区文化旅游业、高端体育产业、商务商贸业等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的投资项目展开合作。

由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等牵头发起的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银政投集合信贷产品“满陇桂雨”首期5000万元近日发行, 全市24家优秀文创企业入选。“满陇桂雨”信贷产品总额度为1亿元, 分两期发行, 每期5000万元, 采用北京银行杭州分行委托贷款的方式, 为杭州市中小文创企业提供信贷扶持, 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为1亿元中除创投机构以外的9400万元提供全额担保。2.8亿多元人民币近日投入北京朝阳文化创意产业, 在北京朝阳区政府日前举办的银企对接会上, 四家驻区文创企业分别与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北京恒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机构成功签约, 共获贷款2.815亿元。主抓金融经济的常务副区长吴桂英女士说, 在朝阳, 金融业和文创产业在“新四区”建设中位置举足轻重, 二者的“联姻”意义重大。

金融机构为创意文化企业提供贷款, 大多采取“版权抵押加上其他担保手段”的方式, 因“没地方可专业评估”。中小文化企业仅通过版权质押的方式很难获得贷款。真正拿到贷款的也只是像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光线、海润影视这样的优质企业。像早年招商银行为华谊兄弟拍摄《集结号》提供5000万元贷款时, 王中军就曾签上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家中住宅、艺术品等均被银行作为抵押品估值。

由于国内目前没有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评估公司, 这成为束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无形资产评估机制的建立是担保的重要环节, 却一直难有实质性突破。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门类形成产品的差异性较大, 在进行估价时存在很多不同的考量标准。从文物角度讲, 古董的鉴定就需有经验丰富的专家, 而出版行业就会有专门的出版经纪人, 虽都归属文化创意产业, 但在评估时却需要对细分领域有相当的了解, 因此一直以来关于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都还没有很清晰的标准。中国文化创意贷款目前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银行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断积累经验。在目前缺乏专业评估的第三方监理的状况下, 对文化创意企业发放贷款, 必须从企业的客观情况出发, 摆脱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业务模式。一方面要重视企业自身的经营资质、运作能力水平、经验业绩、专业团队情况, 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利用客户实际现金流状况或结合真实的贸易背景核定授信, 实现从“物权控制”向“未来现金流控制”的转变, 通过创新产品模式, 对企业现金流和核心资产进行有效控制, 做到文化创意产品信贷“看得见、摸不着、抵不住、但管得住”, 经营好信贷风险。

探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模式论文 篇5

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兴的战略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聚集更多智力、知识、科技资源在内的更高层次的新兴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在立足创新创作创造的基础上,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作为核心内容,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有价值、有品质、有体验的相互关联的文化产品的产业集群。

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会展广告制作、文化艺术设计、旅游休闲等九大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空间激烈,各国政府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瓶颈制约,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因此,结合现阶段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采取有力措施,探索破解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瓶颈,对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

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及目标,各地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也相继制定出台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性发展局面。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程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截至20xx年底,我国文化产业单位60余万家,从业人数1500多万人,文化创意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已由“十一五”时期的百分之三提高到百分之五。近年来,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类型和主题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断涌现,发展迅速,平台建设不断健全,服务功能日益完善。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并作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力。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增加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拉动消费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创新、创意、低碳的特点,正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集创造、创意、知识、智慧、科技、人文等为一体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其中以人的.主观创造性为主要生产要素。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依赖机器、厂房、设备等物质资源,主要依靠人的创新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要想获得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创新能力强、富有活力、智慧、天赋、知识的创新创意人才团队。

(1)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具有较高潜在风险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生产目的不同,传统产业的生产是为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一种更高类型、更高层次的产业发展需求。由于人的个体性差异,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同时,精神生活还具有多变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这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供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潜在风险性增加。

(2)文化创意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新兴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为依托,为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提供服务,从而有利于增加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3)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显著的融合性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以人的创造性为主要生产要素的高端产业,能够把第一、二、三产业有效地融合起来,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内涵,扩大产业发展的空间与外延,进而促使各行业之间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多赢。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规模、实力大小不均,一般以中小文化企业居多。对大企业来讲,借助自身的规模实力、成本和竞争优势,在文化创意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而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来讲,虽然在规模实力上无法与大企业相比,但它们具有经营方式灵活,组织管理机制高效的特点,成为文化创意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产业,更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人类的文明进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文创创意产业起步较晚,文化创意市场发育不成熟,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文化创意产业自身问题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主要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规模较小,市场变化大,稳定性不足,投融资领域面临的风险较高,加之市场发育不成熟,导致市场参与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和其他投资机构不敢向企业发放贷款。另外,由于知识产权和文化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内在价值无法用准确的计算方法去衡量,一旦风险来临,这些无形资产会在短期内快速贬值,由此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开展造成了负面效应。

2、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战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但从目前发展状况看,情况并不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政府用于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整体需求。从扶持的范围看,只有少数的文化创意企业和项目能够获得一定的财政扶持。

另外,财政扶持存在地域上的差距,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获得的财政扶持远远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目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方式看,主要以贴息贷款、项目补助奖励为主。在贴息贷款上,需要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担保资金,而对文化创意项目的资金补助和奖励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小企业还无法获得项目补助。在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条件下,政府的财政补助政策不利于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3、文化创意产业的担保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机制还不完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带来了不利影响。我国银行贷款制度非常严格,企业要想获得银行贷款,需要经过十分复杂的审批程序,对企业的规模、信誉、担保、经营状况、还贷能力等都要经过层层审查。我国的很多文化创意企业规模较小,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贷款。此外,目前,银行贷款担保多以实物进行抵押或担保,而文化创意企业多以知识产权或品牌等无形资产为主,银行在审核时因难以做出准确评估而不愿意放贷给这些企业。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提供担保的机构很不完善,近年来各地兴起的信贷机构也多以财政投入为主,资金规模小,在受担保企业的选择上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4、受我国资本市场融资条件的限制。

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是解决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的最佳途径。但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我国文化创意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获取直接融资难度很大。这是因为,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小,经营收入不稳定,财务管理不透明,无论在盈利能力、管理水平,还是信用信誉上,都无法满足企业上市的基本条件。同时,很多国有文化创意企业为获取政府的财政补助,在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上与资本市场的要求愈来愈远。另外,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受其他条件的限制,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对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等等。

三、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模式的探讨。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

一是给予积极的财政扶持。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投入资金不足,政府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缓解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资金难题。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创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建立三级文化创意发展管理基金。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各种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加快资金的有效流动,解决文化创意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要重点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团。

二是成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发展基金,由政府牵头主导,建立完善的担保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实现担保基金来源主体的多元化,畅通文化创意产业平稳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是搭建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融资服务平台。建立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平台可以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高资金流动和使用效率。因此,相关部门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时期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举措。同时,为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还要建立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机制,使得投资者能够对所需贷款或投资文化产业获取的收益进行估算,降低投资风险。

2、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

一是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信贷产品,可以根据文化创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融资租赁等不同的信贷产品。在信贷担保上,银行可以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创新担保方式,打破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担保质押问题上遇到的瓶颈,同时银行机构还可以提供无形资产抵押,如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等。

二是提供多元化的贷款模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不同的贷款方式,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文化创意企业可以提供授信贷款。对中小企业,可以以产业链内的企业联保的方式进行贷款。要减少不必要的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有条件的可以开通文化创意产业审批申请绿色通道,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是全面提高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银行机构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需求,加快实施金融产品创新,有效解决好文化创意产业在创业初期、中期以及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如金融信息咨询、金融理财、结算、产业链融资等不同的金融服务,为全面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保障。

3、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引导有实力、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直接上市、发行股票证券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已有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如唐德影视、光线传媒、华谊嘉信等已成功登陆创业板,这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对于那些发展稳定,经营业绩优良,初具规模的文化创意企业要积极鼓励引导支持直接上市融资,对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要鼓励开展并购重组,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税收制度。

发挥税收政策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调节作用,鼓励文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制定详细的文化创意产品认定标准,对取得一定成就的文化创新企业给与政策优惠。特别是对政府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新企业和创意成果,要给与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要创新税收优惠方式。根据文化创意产品特色和服务差异,实施差别化税率机制。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对文化企业实施不同的税收管理,降低企业发展成本,为企业尽快发展壮大提供税收政策支持。三是加大对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税收支持,如适度提高增值税起征点,从维护文化创意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5、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品牌。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新路径研究 篇6

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与综合国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起飞的阶段。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例如:文化人才的缺乏,政策限制没有完全放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融资比较困难,融资渠道较为传统,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使投融资的问题成为制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文化产业要想加速发展,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尽快适应新的时代变化,加快构建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类投资平台。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除了传统的靠政府拨款、PE上市、二级市场融资、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近些年出现了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国内尚未有成熟的理论对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产业的结合进行系统的分析,而且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评估与监控就显得很重要。那么,产业投资基金是否可以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可行的融资渠道呢?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府理念落后、投入不足

最近几年,文化产业虽然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政府某些管理理念依旧落后。因为文化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国政府的管理理念中相对注重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的管理,而对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发展规律、法律手段、市场意识、投融资手段等方面的管理理念比较薄弱,忽视了文化作为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资本逐利的特性,轻视了文化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另外,虽然文化产业的政府投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文化产业强烈的融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等,都严重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随着新的形势发展,政府应该因应新情况、新变化,改进管理理念,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非营利性文化事业。

2.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法律法规不规范

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因为准入政策限制,开放给民间资本的领域不是市场已经做得比较成熟的领域,就是需要政府长期补贴、无利可图的领域,这些都是竞争的红海,也难怪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不高,文化产业融资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现存的法律法规与世贸组织对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缺乏相关担保法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走私盗版情况严重,政府时不时以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法规等,都是导致文化产业投融资困难的原因。投资方的利益得不到保证,行业自律无从谈起,投资风险显著攀升。这些都必将挫败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融资资金向文化产业领域的流动。

3.文化产业风险程度高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相继出台,政府不断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融资问题依然困难重重,依然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主要的原因包括:一是现在的文化企业大多还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加上财务制度不健全,投资方会非常担心潜在的难以控制的风险,需要支付高昂的信息调查费用、风险控制费用,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所以一般情况下投资方不会轻易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PE上市、二级市场融资、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都是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二是文化产业类似于高科技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而且文化产业公司往往都是轻资产公司,抵押资产非常有限,银行往往不愿贷出太多的钱投到文化产业中。综合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发展中的投融资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中国文化产业中传统融资方式的特点分析

1.文化产业中的政府投入

因为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投入就成了文化产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近年来,随着中国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拨款也在逐年提高,但因为政府投入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所以建设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属于事业型投入方式。政府也有自己的财政负担,所以不可能要求政府将资金大规模的投入到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政府也不应该做到。显然,公益性事业和文化事业基础设施之外的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更多的从其他渠道融资。

2.文化产业中的银行贷款

银行的贷款往往需要有相应的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但是文化产业做为轻资产型行业,产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较少,主要是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这一类的无形资产,这一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很难加以准确评估,所以银行对文化企业的贷款是慎之又慎。最近几年,文化企业的银行贷款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银行的贷款规模中占的比例还是非常的小。若要期许银行对文化企业的贷款能有较大规模的增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评估体系。

3.文化产业中的二级市场融资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运营。1994年,中国第一只文化类股票东方明珠传媒在上交所上市。随后,经过几番风雨浮沉,中国A股市场文化传媒类个股已经将近四十只。如电广传媒、博瑞传播、歌华有线、中视传媒、华谊兄弟等。二级资本市场为大型的文化企业提供了另一条便捷的融资渠道,但是对于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上市准入标准较高、审批程序复杂、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它们想通过上市进行二级市场融资,面临的困难也是不容小视。

4.文化产业中的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有20年左右的时间,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比较集中在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电影、动漫产业等,体现了文化产业面向市场、面向资本的良好开端。但是,由于风险投资的投机性特点,风险投资在进入之前,就已经在打算如何退出,这种短期行为不利于行业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严重地影响了风险投资的效率,损害了投融资双方的利益。

5.文化产业中的债券融资

近几年,文化企业开始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不单是大型文化企业,中小文化企业也可通过集合票据或区域推出的集优票据方式发行债券。在文化企业的债券融资过程中,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建设、债券交易流动渠道建设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的文化产业融资渠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金融支持。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成长期的初级阶段,依然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需要更深层次、全方位的资金来支持促进其步入成熟期。

中国文化产业中产业投资基金的特点分析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中国,也就是几年的发展时间。2006年12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出资1亿元(首期),共同发起设立了上海东方汇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2008年底,浙江日报集团和省财务开发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东方星空文化传播投资有限公司,由浙江日报集团牵头与其他几个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浙江省第一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5亿人民币。到现在,我国大大小小的文化产业基金已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成立,并呈良莠不齐之势。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指直接投资于文化产业,借鉴成熟资本市场“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由发起人定向募集,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基金资产,主要采取股权投资方式,主要对未上市文化企业提供资本支持的集合投资制度,是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它是一个与证券投资基金相对等的概念。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区别于其他传统融资方式的最主要特点在于,它不仅直接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它还为企业管理、发展提供意见建议。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资金投入以后,能够合理地影响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文化企业的战略方针、组织结构优化、形象设计提高都能有专业性的指导意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文化产业的融资机制也应该向多元化、市场化方向转变。其中,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优势在于:第一,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最大的优势在于 “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它不仅解决传统文化产业投资的经验不足问题,和提高了文化企业的资产价值,还大大减少了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使产业和基金两者互为发展,使文化企业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促进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发育;第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融资双方都受到严格的制度约束,能够引导政府和企业建立投资项目法规制度,强化风险管理和预算约束,推动投资行为的市场化机制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投资体制;第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建立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能促进资产重组,使文化产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克服了地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局限。

综上所述,产业投资基金是文化产业一项全新的、具有开创性的融资渠道。建议我国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成功经验,规范投资行为,加紧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综合性金融支撑平台,把政府的宏观监管与产业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法律支持、政策支持。

养老服务产业融资渠道分析 篇7

一、融资渠道概述

融资渠道按投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国家、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民企和家庭三个:

国家投入的财政资金包括:国营企业以税金和其他形式上缴国家的纯收入,其次是集体经济以及个体经济以税金形式交纳的纯收入,还有各级政府的社会福利基金等等。本文着重讨论国家财政资金中社会福利基金的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社会福利基金的作用在于为社会弱势群体和有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带有福利性质的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项目大致分为五类:城市福利事业项目、乡镇福利事业项目、城市社区服务、福利企业项目、其他公益项目。很显然,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属于社会福利基金使用的范围。

在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信贷投资公司。首先保险公司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向导。2008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2010 年9 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提到“保险资金采用债权、股权或者物权方式投资的不动产,仅限于商业不动产、办公不动产、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不动产及自用性不动产。”由此保险资金进入养老地产正式开闸;其次,由于国家政策对公募基金的特殊限制,基金公司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投资暂时限于私募基金,同时私募基金具有投资标的物灵活这一特性,也符合中国刚刚起步养老服务产业的多样性要求;最后近几年由于银行不愿意给民营企业和小企业放贷,这就使信贷投资公司成为了融资的重要角色,那么也将成为养老服务产业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中国未来对养老服务产业的需求带来巨大的投资收益,同时政策上的税收优惠,不论从经济收益或是传统美德上来说都是私募基金与信贷投资公司值得重点投资的领域。

民营企业和家庭的资金属于民间资本。早在2010 年国务院公布的鼓励民间资本“新36 条”中就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服务设施,兴办养(托)老服务和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随后,2012 年民政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建设,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势在必行。

二、融资渠道资金量分析

社会福利基金的收入构成包括:销售彩票总额扣除兑奖和管理费用后的净收入、彩票销售中不设奖池的弃奖收入和福利基金存款的利息收入,同时实行按比例分级留成使用的原则:中央级留成比例为彩票销售总额的5%、省地两级的留成比例不得超过彩票销售总额的5%、县级留成比例不得低于彩票销售总额的20%。截至2011 年10 月23 日,中国福利彩票年销量突破1 000 亿元,那么按照35%提取公益金的比例,将有350 亿的资金用于国家公益事业。考虑到当前以及未来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养老服务产业将出现巨大的需求,为及时快速地解决这种需求,因此建议加大社会福利基金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支持,提高社会福利基金中用于养老产业的资金比例,从而保证养老产业融资渠道的畅通。

中国到2012 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到达6.85 万亿人民币,尽管保监会对保险金投资比例有要求,比如说建立养老社区的资金比例只有10%左右,但是可想而知在如此巨大的基数之下也是一笔可观的大数字。6 月底,中国的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为人民币5.5 万亿元,较一年前的3.7万亿元增长了49%。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也作为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对于养老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近几年国家对于充分利用民间闲置资金和调动资金积极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意见,既体现了国家对民间资本的重视,也足以可见民间闲置资金数量的客观性。据新闻报道,仅仅温州一座城市在2010 年上半年闲置资金就达到了8 000 亿,相当于天津市2009 年全年GDP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央企2009 年的利润总和,相当于广东省2010 年全年新增信贷总额。

三、各融资渠道适用范围分析

目前,国家对于养老产业的投入方式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试点设施建设和对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等保障制度的支出两种,这两种投入方式基本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各城市社区为主要载体。显然,国家投入是以构建养老服务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带有全面及福利保障性质,具备廉价优势的。另外,养老服务产业设施建设项目具有投入规模大、回收期长、投资风险高的特点,这也要求政府在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占有主导地位,从各国经验来看,养老设施建设融资结构中政府投资都占到70%左右的比例。

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地位要求其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既有保障福利的要求也有利润收益的需求。具体来说就是不能仅仅以大众需求为出发点,更要做到专业、深入、多维,如各项设施完备的综合性养老社区。社区会在老年人入住时适当地收取费用,保证了投资者的收益,也满足入住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近几年泰康人寿保险专门成立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投资建设的泰康养老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民间资本的投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受到养老产业盈利周期比较长的影响,使得民间资本较难获得可观的利润,这严重地打击了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的积极性。为了增大民间资本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政府就需要加大财政补贴和对其服务的购买力度,同时减少各项费用的收取、实行税收优惠、加大信贷的支持力度等,使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设中来。相对政府和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更加灵活,可投入领域更广阔,但鉴于养老产业的特殊性,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才能保证民间资本有其可发展的平台。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资问题,政策法规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如何改善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问题对加速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现状, 从政府、金融机构和文化产业自身三方面出发, 提出了改善融资问题的对策, 从而使我国文化产业迅速走出融资困境。

1 文化产业融资问题概述

1.1 文化产业的概念

不同国家对于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在美国, 主要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行定义, 也称为版权产业;而日本的文化产业则具有很广的范畴, 凡是与文化有一定联系的产业, 全部被称为文化产业, 将体育、旅游、休闲娱乐以及广播影视等全部包含在内, 更多的是强调文化内容上的精神属性, 所以也称之为内容产业;而我国则把文化产业的内涵理解成以新闻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和出版发行等作为核心层的为社会大众所提供的文化、服务以及娱乐产品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的活动的集合。

1.2 文化产业融资的内涵

对于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企业来说, 为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 通过一系列科学的预测和决策行为, 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所拥有资金量的实际情况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渠道, 向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以及组织资金的供应所进行的理财活动, 被称为文化产业融资。

2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现状

随着文化产业雨后春笋般的发展, 人们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由于政策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 文化产业的金融环境也逐渐优化, 在一定程度上, 文化产业融资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目前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 文化产业的融资空间巨大;另一方面, 还存在着融资效率低下、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机制还很不成熟等问题, 其发展仍然受到资金缺乏的制约, 导致我国文化产业融资还存在着很多困境。

2.2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2.1 融资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在文化产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完善, 风险成本急剧升高, 针对不同来源资本的进退出机制及其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未落到实处, 这便直接导致了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减弱。虽然我国到目前为止, 已经出台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以及《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和行政规章, 基本涵盖了文化产业整个领域, 但是缺少相应的鼓励文化产业融资的法规, 对于文化产业的稽查管理力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也不够, 这在导致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惜贷”的同时, 使得文化产业的经营风险攀升, 经营环境恶化, 让投资者对该产业望而生畏。

2.2.2 融资准入门槛过高

虽然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文化产业当中, 中小企业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具有产品附加值高、无形资产的比重偏大、高风险且对于产品的需求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等特点, 况且这些中小企业的抵押物少、实力弱小, 加之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针对无形资产的信贷工作缺乏经验。正因为如此, 银行在信贷方面对其比较歧视, 很多政策更加倾斜于资金状况良好的大集团。纵然银行对各个企业的信用等级实行统一评价标准, 却格外注重企业的规模以及所存在的风险, 这对于文化产业中很多中小企业来说, 通过银行进行融资存在着层层障碍, 使其贷款门槛过高。

2.2.3 文化产业整体经营实力弱

虽然我国文化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 实行科学管理、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也崭露头角, 各电视台、报业集团等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前景, 但是还有很多文化企业存在着有形资产偏少、缺乏健全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规划、经营风险较大、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混乱、账目不清、信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另外, 目前文化产业的不良贷款率偏高, 影响了银行放款的积极性, 同时基于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弱小的特点, 缺乏抗风险能力, 在收益方面具有很大的难预测性和波动性, 这些都直接堵塞了其融资的渠道。

2.2.4 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文化产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 缺乏可抵押的固定资产, 核心资产只是无形资产, 而我国对无形资产的评价机制尚不健全, 使得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获得融资实属不易, 导致企业只能以内部融资为主。虽然内部融资具有低资本成本的优点, 但是由于文化产业的经营风险大、投入高, 难以在资本市场中获得稳定的回报, 所以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化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 要想获得丰厚的利润, 就需要不断地扩张, 扩张必须有资金的大力支持, 由于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扩张, 融资渠道狭窄直接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因此便导致了恶性循环。

3 改善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融资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鼓励我国文化产业融资, 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于政府而言, 完善融资法律法规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第一, 制定激励政策, 健全为文化产业融资而服务的配套体系, 这样也有利于各方面的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建设的参与, 如设立文化产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对某些符合政策的文化产业实行贷款贴息支持;第二, 在税收方面, 政府要对文化产业给予一定幅度的税收优惠, 例如在企业所得税上, 可采取税项扣除、加速折旧等优惠方式, 还可以减免企业的营业税、增值税等项目;第三, 政府要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及时清除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尽可能地为文化产业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 同时要完善对文化市场的稽查工作, 健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政策条款, 以降低文化产业融资的风险。

3.2 降低文化产业贷款门槛

首先, 商业银行要突破传统的信贷观念, 针对文化产业自身的特点, 应该完善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 增强风险承担的意识, 同时要扩大企业的抵押范围, 要增加企业应收账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方式, 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于固定资产的评估上;其次, 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 要适当地给予分支行审贷权限, 从而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简化贷款审批程序, 减少交易成本;最后, 商业银行还应根据各个文化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和特点, 放宽贷款的还款期限, 增设企业多种还款方式, 使文化产业中大多中小企业可以正常地通过银行贷款来运用资金, 避免太苛刻的融资条件阻碍其发展。

3.3 提高文化产业整体经营实力

对于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各个企业来说, 无论规模大小, 都应该健全企业机制与治理环境, 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 为完善其自身的管理, 保障各项法律法规的落实, 企业应该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尤其以财务制度为主, 金融机构根据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增强对其放贷的动力和信心;其次, 企业要加快创新的步伐, 通过研发新的文化产品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从而提升其经济效益;最后,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 增强信用意识, 改善自身的信用环境, 加大信用管理的力度, 以保证企业能够顺畅地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3.4 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融资体制的不断健全以及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 可供文化产业采取的融资渠道也随之增加, 各个企业可以在充分利用传统金融手段的基础上来拓宽融资渠道。第一, 质押贷款。在文化产业领域, 可以把知识产权作为抵押品, 一直以来, 借款成了文化产业利用最多的融资途径, 质押贷款便为其提供了一种非常快捷的融资方式;第二, 集合担保。这种互相提供担保的情况也可以存在于集团的内部, 集团公司可以划分成几个独立的企业个体, 内部某个体向银行申请贷款时, 集团公司可以自己的名义提供相应的担保, 从而使其顺利地获得贷款批准;第三, 融资租赁。文化产业通过对资产的租赁, 在后期经营发展的过程中, 以企业自身的盈利作为担保, 通过对租金的陆续支付, 可大大减轻其资金方面的负担。

4 结语

总之, 我国文化产业的融资之路虽然充满了坎坷与波折, 但是在金融资本求变创新的努力之下以及不断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融资的整体大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融资渠道也日渐丰富。借助资本的智慧和力量, 我国文化产业定会不断地做强做大, 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 有效地拉动文化内需, 对文化产业融资体制的建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 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产业定会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孙彤.国内文化产业融资环境评价[J].决策参考, 2012 (04) .

[2]陈孝明.国内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综述[J].科技和产业, 2013 (09) .

[3]谢伦灿.文化产业融资的现状透视及对策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2010 (05) .

[4]魏鹏举.我国文化产业的融资环境与模式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 2010 (05) .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立法思考 篇9

一、以法律形式明晰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属性

有人把文化与经济割裂,强调文化的政治属性而忽视文化的经济属性。这样的思维定势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也导致了部分民间资本和国际风险资本对进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持一种审慎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文化创意产业吸引社会资本的渠道,从而使大量资本游离于文化创意产业边缘。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一产业的经济属性,但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宏观法律环境上,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立法,以法律形式确认其经济属性,充分发挥法律通过调整人的行为继而调整社会关系这一基本特征,用法律引导人们逐步改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为资本进入文化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使社会资本敢于并乐于进入和参与文化创意产业。

二、指明现有法律制度下

可供文化创意产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明晰各种方式中法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1.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但资金有限,加之文化产业的分类复杂(见表1),[1]如果平均地把这些资金投入到每个类别里,很难发挥资金的集聚优势。因此,应该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政府投资的主要适用范围。在具体制度设计上,明确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这一组概念,继而设定政府投资主要是投向公益性文化单位这样一个基本的法律原则。

2. 银行贷款。

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只靠公益性文化单位是不够的,大量的经营性文化单位活跃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线,对它们来说,通过银行贷款是一个更为主要的融资渠道。然而,由于文化产品的无形性特点,长期以来这些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已经出现了可喜的突破。2007年11月2日,首笔文化创业产业中小企业版权保证贷款诞生,北京一家影视公司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成功获得了600万元的贷款。2012年,各大银行频繁与文化产业企业及地方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增加文化产业授信。4月,陕西广电网络产业集团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在西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3年内,将获得农业银行80亿元的意向性信用额度支持;8月,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分行与无锡市文广新局签订《金融支持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5年内,为无锡市文化和相关企业提供1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这些合作协议的达成,对于未来经营性文化单位融资及发展注入了催化剂。但是,这些都属于框架性协议,在具体实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知识产权主要是版权的担保贷款的可靠性问题。对此,可以用法律的形式在宏观上规定一些通过无形资产担保向银行进行贷款的法律原则,为银行和希望从银行贷款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法律引导。

3. 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

我国拥有大量的民间资本,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风险资本也开始看好中国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出于对国家文化资源的保护而对部分外资的限制是合理的,通过法律确定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可以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格外重要。在部分公益性文化单位,应当限制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的进入,保持国有资本的控股状态;而在经营性文化单位,则可以向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敞开大门,确保他们合法的投资主体地位,让这些资本可以放心地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当中,发挥其资本优势,促进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设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机构

有学者提出,构建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2]构建国家文化产业银行,以保护和开发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3]对于这两种观点,笔者更赞同前者。因为,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金融机构,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时机并未成熟。而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则有一定的基础。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实施,建立国有资本为主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已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当然,仅靠《公司法》解决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还略显不足,应该在规范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宏观法律中,确定这种公司的投资主体、运营模式等。

参考文献

[2]齐勇峰.关于加快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几点设想.南方论坛, 2004-06.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探析 篇10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 文化创意产业现已成为各级政府提升区域软实力、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重点内容。徽文化浓厚的安徽省, 并非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 但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了突破, 形成了特有的“安徽现象”。2013年第一季度, 安徽文化产品出口3亿美元, 出口值居全国第5位, 同比上升了16位;出口增长25.8倍, 位居中部第1位, 全国第5位。在“建设全国动漫产业中心之一和动漫产业强省”的目标下, 安徽充分挖掘徽文化元素, 打造一批知名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增强传统产品与高科技融合, 发展新型创意文化业态,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喜人, 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不足, 主要表现在企业竞争能力不够强, 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创意人才紧缺和融资难等问题, 其中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绊脚石, 尽管安徽省先后采取各种措施, 但融资难仍然突出。因此, 在此背景下研究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现状分析

2.1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现状

(1) 政府主导。

一个省拥有深厚的文化时, 还需拥有足够的资本, 才能让文化创意产业变得强大。近几年, 安徽先后创新出台多项举措, 搭建了多个工作平台, 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 其中2007年11月, 安徽省政府正式发布《安徽省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 合肥入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后, 又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广电总局也在合肥批了一个广电影视科技创新基地。如今, 政府每年投入文化产业的财政支出逐渐呈增长趋势, 尤其是对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支出 (详见表1) ,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在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时, 还为一些成长中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 2008年至2009年, 安徽省地税部门新办文化创意企业减免税收5亿多元。

资料来源: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2) 金融机构参与。

2003年, 国开行在金融系统内率先向新成立的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提供4.4亿元贷款授信, 支持其进行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 十年多来, 国开行由点及面, 把贷款范围延伸到文化创意产业。近几年, 各个银行都纷纷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贷款, 其中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所属机构贷款余额最多。2012年, 中国银行与中国宣纸集团等11家文化企业意向贷款总额达到24.15亿元, 其中安徽中卡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的动漫产业园项目融资最多。与此同时, 一些金融机构也在创新金融服务, 比如2010年末, 安徽省首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科安广股权投资基金创立, 基金规模50亿元, 首期规模10亿元, 主要投向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及省内其他文化产业优质项目, 这为其它融资难的文化创意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3) 外资和民营资本介入。

2006年, 安徽文化产业首次赴香港招商引资, 开创了“安徽第一次, 全国第一家”境外文化项目招商引资新模式。此后, 全国首家党报集团中外合作企业也在安徽落户。安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努力争取外资的同时, 也积极拓宽民营资本, 2012年, 安徽天长市人民政府与北京联亚投资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总投资150亿元的金牛湖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尽管不断有外资的身影, 但外资投资份额有限, 且利用水平低。

2.2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 融资环境不够完善。

安徽地处中部,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国东部地区, 这使得安徽对外交往不如北京、上海、活跃, 另外民间资本也不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城市如此活跃。相比于其他城市, 安徽文化市场融资环境不够完善尽管2013年有所突破, 但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额和市场占有率都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外部环境中, 专业化的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人才缺乏, 一些企业的人才只精通文化艺术工作, 不熟悉风投、上市、金融和资本市场等等。

(2) 融资渠道不够通畅。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渠道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多半属于中小型企业, 财务指标达到上市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并不多, 即使是中小企业创业板, 难度也较大。间接融资最主要的途径是银行借款, 安徽省虽然成立了五大文化产业集团, 但由于文化产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大, 现有的信用评级落后以及金融机构的观念比较保守, 又由于大部分文化企业属于民营中小型企业, 愿意提供贷款的银行不多。另外安徽民营资本也不够活跃使得该产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少。

(3) 产业自身特点导致融资雪上加霜。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特点导致融资雪上加霜。一是自身经营规模不规范。安徽现有的文化创意企业多属于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体系不规范, 会计制度不健全, 盈利模式不清晰, 信用低, 贷款过程中企业自有的固定资产少, 有形资产大多来自租借形式, 导致这些中小企业无法向银行提供足够的抵押资产来申请贷款, 通常贷款难以成功。二是用于贷款的无形资产难以评估。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和市场价值是商标、著作权、核心技术等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都存在着价值不稳定、流动性大、侵权成本低等特点使得资金供给方有关债权充分保障的要求无法满足。

3 解决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3.1 鼓励不同主体投资

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不能成为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产业的壮大关键还要靠在市场中运作, 因此政府有必要引导、支持和鼓励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进入创意企业实现跨行业运营, 特别是在运作资金、经营管理以及投资方面具有经验和优势的上市公司和大型集团, 鼓励它们涉足创意产业领域, 这样不仅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延伸产品链、保值增值企业闲置资金, 而且扩大了社会创意产业资金来源。政府还应该创意园区周围高校相关专业的建立与发展, 为文化创意企业培养人才。另外, 充分发挥民间融资, 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 比如大力推进徽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合作, 通过各个主题的广泛参与, 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3.2 扩大知识融资产权的范围

以知识产权权利客体作为担保物进行融资的融资方式, 主要以专利或商标担保贷款为主。2008年年底, 安徽华泰集团通过省内某担保公司, 以其持有的“洽洽”驰名商标作为反担保物, 从银行获取了数千万的贷款。事实上以著作权和版权为主要标的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应当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为企业的创设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知识产权融资是时下中小科技企业解决资金紧缺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尤其是对于拥有智力成果的文化类企业。企业可将部分无形资产及有形资产在产权交易所挂牌, 既可以解决企业内部资金紧缺, 增加现金, 又可以为进一步的资本市场运作打好基础。因此, 安徽政府可以尝试摸索、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融资各项流程。相信未来知识产权融资能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项主要资金来源。

3.3 引入保险机制

在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方面, 新浪、酷6、优酷三家公司作为首个著作权交易保证保险产品用户与信达财险签署了合作协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保险公司可投资文化创意企业的债权和股权, 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还可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 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和保险资金融资功能。在安徽, 政府可以鼓励保险业为本省得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助攻, 作为一种金融工具, 保险还可与信贷、债券、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相结合, 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诚然, 安徽的其它金融机构也要逐步完善产品体系, 改变信贷思路, 为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3.4 发挥企业自身的积极性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多属于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板进行股权融资。尽管目前达到上市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很少, 但现有的创业板可对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融资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一些公司可以尝试集合债券, 即集群式融资, 比如:安徽不同城市的创意企业, 或同一类型的文化创意项目可以结盟获得融资。另外, 企业要更新管理观念, 尝试利用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 对于普遍存在企业资金规模少, 所需设备科技含量高、价格不菲的文化创意企业, 可以通过这种表面融物实际融资的方式切实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对于以创意为项目驱动力的文化创意企业来讲, 融资租赁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融资空间。

4 结束语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已成为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为了让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徽文化的繁荣, 也为了健全全省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应从政府主导转向鼓励不同主体投资,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融资各项流程, 创新金融业信用体系和产品以及发挥企业自身的积极性, 为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带来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何春联.文化产业“安徽现象”中的投融资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 2012, (3) :19.

[2]李海珊, 李海娣.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困局与路径分析[J].黑龙江金融, 2010, (5) :73-74.

[3]朱晗.中国创意产业融资机理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 2011.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方略探讨 篇11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必须采取 PPP模式

中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通过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战略性意味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对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塑具有较强引领作用,对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溢出”(SpillOver)效应或外部性,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包括融资扶持在内的政策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竞争性和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市场化融资扶持应以股权性融资为主,债权性融资为辅。随着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股权性融资可分别采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专业化规范运作的融资方式,实现不同投融资方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分工与合作。换言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构建政府和市场协同的PPP(Public PrivatePartnership)融资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下从“中国制造”提升到“中国创造”,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德国和日本等国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表明,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新兴产业培育扶持,是后进国家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幼稚产业(INFANTINDUSTRY)保护理论”和日本学者赤松要(Akamatsu)的“雁行理论”(The Flying Geese Model)对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和产业发展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从制订产业政策和实施产业规划,到财政税收的支持和融资都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扶持。从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方面看,除了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外,海洋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具有潜在动态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态,其培育发展过程具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似的演进规律。在一个面向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政府采购是对新兴产业进行扶持的重要手段,并对市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对发展和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而言,公共财政体系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过程当中,为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海洋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扶持,实行差别化结构性税收优惠也是必要的政府政策选项。

我们要着力构建维持政府正常运转并提供经常性基本公共服务的经常性公共财政预算体制,同时,逐步改革和完善注重公共财政积累和供给能力建设的公共资本预案体制,将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公共资本体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价格、税收等方面的合理规制,对行政性垄断行业进行必要的市场化改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良性健康发展,注重公共财政积累和供给能力建设。也就是说,要建立和完善从公共资本预算中不断补充经常性公共预算收入的体制机制,同时,增加公共性应急能力建设,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性融资支持。

当前,中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性融资方式主要是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政策引导、示范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对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股权性融资扶持。产业投资基金一直处于试点阶段,多以区域性投资为主,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虽逐步有所倾斜,但旗帜不够鲜明。因此,建议各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协调,积极推进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基金,加大各级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对专项基金的投入,按照专业化运作模式构建委托-代理关系,并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引导市场资金投资入股,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构建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的PPP模式,既通过财政资金弥补市场缺陷,也要避免财政资金对市场化资金的挤出效应(Crushing Out Effect)。

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融资方式必须规范运作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应以股权性融资为主,在不同阶段分别对应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专业化投资机构。

天使投资主要投资于新兴产业创意早期,出于对产业发展前景的战略判断,具有一定的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目前,天使投资在中国尚处于初创阶段,从政策上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对新兴产业从技术研发的源头开始关注并融资扶持。

创业投资(VC)是在创业企业成长阶段对新兴产业进行融资扶持。创业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规范和稳健,这主要得益于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提供税收优惠的鼓励性备案制。

私募股权投资(P E)适宜于在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成熟阶段的上市前(PR E-I P O)投资或参与并购重组。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经历了爆发式的疯狂增长阶段,业务模式有的不规范,有的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地下金融,甚至变相发放高利贷,为某些地区的资金链断裂埋下隐患,并可能成为引发局部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近期,国家也在着手对私募股权投资进行备案和规范,使社会资金通过私募股权投资规范的市场化、专业化运作转化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专业化分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投融资领域对应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分工,体现了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和风险防范能力,专业化投资机构敢于面对和承担风险,从内部运作机制来说,都有相对应的投资决策风险防范体系。这也是促进投资良性循环发展、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动态升级的动力源泉。

当前,中国社会资金总量不断扩大,通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样需要大量的融资扶持。如何将社会资金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实现向产业资本的转化,专业化的VC或PE是重要的载体和手段。大量的社会资金本就来源于传统产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要寻找新出路,对投资者而言也面临知识能力不足的瓶颈约束,需要补充学习投资专业知识并培养机构化专业运作能力。P E的相对泛滥在一定程度上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对匮乏的表现。

个别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是个别环节的低端过剩,体现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但要满足国内需要,还要面向国际市场。中国加入W T O已经十年,欧美发达国家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借口,对中国出口的产品横加限制,而中国所需要的高新技术进口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艰难前行,在低端制造领域很容易出现所谓的“产能过剩”。产业的升级和并购重组需要PE大显身手。

多层次资本市场须稳步健康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对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通过资本市场变现退出、为实现投资收益和循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由于体制设计缺陷,曾一度出现有些企业超募以及一些创业者通过变现获利脱身的现象,也对资本市场尤其是新生的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近期,监管部门颁布的强制分红和退市制度,相信会对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个别关键环节的发展需要的资金量巨大,需要政府和市场通力协作,也需要创业者和投资者具有长期坚持的耐心。急功近利和关键环节资金扶持不到位,很容易引发产业发展进程中断甚至夭折。

产业融资 篇12

据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显示, 在金融风暴冲击下我国40%的中小企业已经倒闭, 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 要想走出困境, 中小企业必须得到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按照资金的来源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在企业规模扩大, 发展速度加快时, 外源性融资会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手段, 其中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仅依靠政策的扶持,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要在具体的实践中解决银企之间的信贷矛盾, 需建立中小企业信贷的长效机制。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诸多缺陷

1. 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差

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以个人独资或合伙制形式建立, 一般企业的所有者也同时是经营者, 由于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或主观为了规避税费、争取优惠等原因造成企业财务核算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财务信息透明度低, 多套账目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致使银行很难根据报表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与资信情况。形成了银企之间强烈的信息不对称, 银行为了规避风险, 出现了惜贷、少贷现象。

2. 中小企业群体信用缺失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普遍令人堪忧。当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后, 很多经营者不是从产品、服务与经营管理等方面想对策, 而是靠拖欠贷款, 逃避还款度日, 这不仅带来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 而且极大毁坏了企业的信誉度, 资信差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据统计, 仅有极少部分中小企业参加了信用评级, 并且其资信度较低, 另一方面, 银行同不是长期合作的中小企业开展业务, 资信度又是银行发放贷款的首要参考因素。

3. 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过高

中小企业资本和经营规模较小, 部分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产品科技含量低, 相比于大企业, 当市场的原材料或人工成本、产品价格等发生较大变动时, 更容易受到冲击, 其抵御市场环境与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 经营中的变数与不确定性更大。在我国由于各种因素中小企业的寿命周期通常较短, 因此中小企业尤其是大量的小微企业要想得到外部融资相当困难。

4. 中小企业可抵押担保品较少

我国绝大多数的信用性、商业性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小, 担保额度有限, 相比政策性担保机构, 又很难获得政府的资金补偿, 只有把高担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 而中小企业可抵押担保品较少, 无法承担银行贷款利息与担保公司费用的双重融资成本, 无奈只好放弃融资需求。另一方面, 一旦企业违约, 担保费用收入难以补偿其业务开支和代偿后发生的赔偿损失, 这会严重影响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发展和稳定, 担保机构为了自身安全, 对中小企业贷款慎之又慎。

(二) 银行基于自身规避风险的考量

1. 信贷管理制度的制约

现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都是先评级、审查, 后授信、用信, 信贷流程较长;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 覆盖范围广, 经营业务繁多, 要发展中小企业业务, 银行需要增加更多的网点机构、运营设备、信贷人员和大企业相比, 审查难度和收益不相匹配,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热情;另一方面, 银行为了保持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会在企业收入、资本金等方面不断提高准入门槛, 并进一步上收信贷审批权限, 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没有适当考虑其“短、频、快”的融资特点, 缺乏灵活性。对于贷款申请, 基层行会上报业务, 由上级行审批, 手续繁琐。

2. 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管理效率、信贷资金的运用等, 往往与银行相比拥有更多信息, 于是形成了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我国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又缺乏健全的规范中小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 加上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一些财务问题, 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缺乏动力。中小企业会在融资的事前调查磋商、签约, 或在事后的资金支配过程中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优势给银行一方带来风险, 形成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三、利用产业集群融资———中小企业融资解困的新思维

(一) 产业集群增大了中小企业的守信度, 降低了逃废债务的可能性

产业集群带来的地域依附性和专业化分工协作, 使得集群内的企业比一般的中小企业更具信用优势。在集群内, 产业链完整, 产品间的配套条件好, 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可以在集群内部得到充分流通与交换;集群内企业数量多, 市场规模大, 购买集中性强, 因而市场机遇多, 企业发展机会较好, 所以中小企业迁移的机会成本会很高。而且地理的根植性使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意愿多次重复, 企业一般不会为了一次的违约从而失掉与银行的后续合作机会。因此, 为了稳定良好的发展, 群内企业会尽量维持自己的信誉, 会提升集群的整体信用环境。

(二) 集群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实行信用担保互助创造了组织条件

目前我国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水平较高, 担保额度大, 但数量有限, 不能覆盖整个中小企业融资, 商业性担保机构实力较弱, 银行的认可度不够, 其本身的财务状况的不健康与盈利模式的不健全也会制约其有效开展担保业务, 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支持。但是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 中小企业在群内其他企业信用担保、抵押担保等方面获得更多机会, 原因在于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各个企业彼此了解, 相互熟悉, 容易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因此, 这个互识社会容易产生扎根本土的信誉生成机制, 这为建立企业之间的信用担保创造了良好的地理与环境条件。

(三) 产业集群缓解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矛盾

1. 在一个产业集群内, 由于各个企业生产相似或相关产品, 彼此处于同一产业或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集合, 总的来说是围绕某一个产品系列展开生产。在市场上, 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而言, 其发展前景以及产业风险会比单个企业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因此, 银行对于贷款的风险状况也相应有更多的可预测性。

2. 集群内大量企业、金融机构、教育科研院所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又有行业协会, 信息咨询中心等掌握全面信息的机构, 因而银行可以多种渠道获得企业准确的信息,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可以根据综合得到的相关信息, 对贷款申请作出决策。

四、提升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优势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加大对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中小银行由于在大型企业信贷业务中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缺少竞争优势, 会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方面更有动力。政府可以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出台更多优惠措施, 鼓励中小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如可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产业基金援助方面出台扶持政策, 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建立信息咨询、风险控制中介、产业研究所等机构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 建立健全集群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以及缓解银行信贷风险, 增加银行的信息对称性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现今大量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与经营困境, 一方面, 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担保机构的补偿金, 使其专心从事担保业务不至于偏离主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以企业和地方行业协会出资, 主要为集群内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机构;政府可以积极引导, 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健全再担保机构建设, 完善担保体系, 争取为中小企融资提供切实可行的担保服务。

(三) 加强集群内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产业集群要想获得长足发展, 获得集群整体竞争优势与地位, 有赖于群内各企业加强自己的内功修炼, 提升企业各方面的实力, 只有将企业的经营水平提升上去, 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融资能力, 提高银行放款意愿, 缓解自己的被动态势, 改善融资难的现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要不断增强信用观念, 使银行与担保机构形成足够的信心, 同时企业实力的提升与信用状况的改善也为企业进行私募、债券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唐晶, 王娜.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3) .

上一篇:无线测试仪器下一篇:情感特征词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