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措施

2025-01-17

养殖措施(共12篇)

养殖措施 篇1

入秋季, 螃蟹经过半年多的饲养, 规格已经长大, 对水体空间、饲料须求都在增长, 必须提高水位、加大投喂量。随着投饵量加大, 池水变肥在所难免, 一旦遇上天气突变 (气压低、闷热天、雷雨天) , 水质极度恶化, 极易发生毁灭性损失。因此, 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保证后期生长所需。

1、调控水质

要经常冲水, 每星期冲新水1次, 每次都冲3~5cm深, 高温天气, 水质较浓时, 还要适当换水, 每次换10cm左右, 既可以改善水质, 增加溶氧及微量元素, 又防止环境变化太大, 蟹类产生应激反应。必要时, 还可投施两次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类, 改善水中微生物种群, 有利蟹类生长。

2、保护水草

加深加肥的水体对池中水草十分不利, 很容易造成水草腐烂, 更加大池水肥度。因此, 池水要逐步提高, 并通过适当换水和使用护草活水素等护草调水剂保护水草。

3、投足饵料

前期以颗粒料为主, 辅以麦类、玉米及新鲜水草, 其中精料投喂量占蟹类3%~5%, 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28%~30%, 中秋以后主投颗粒料, 蛋白质含量30%以上, 投喂量逐步减少到蟹量的1%左右。

4、补放螺蛳

每亩 (1亩=1/15ha) 放活螺蛳500kg左右, 以保证螃蟹后期有充足的活饵。

5、巧施化肥

选择连续多天晴天, 适当追施钙等复合肥2~3次。既补充河蟹微量素, 又促进池中水草的生长。

6、注意防逃

俗话说“秋风响, 蟹脚痒。”秋风季节以后, 蟹类大量上岸, 要认真做好防逃工作。待稻田养殖蟹类上市高峰过去的年底或下一年的年初, 再根据市场行情, 逐步起捕上市。

养殖措施 篇2

冬春季节由于受到北方强降温天气影响,对御寒能力差的鱼类的生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引起冻伤甚至死亡。传统养殖品种必须采取防寒措施,才能安全越过低温阴雨期,有些鱼类虽然不是马上死亡,但因冻伤后感染水霉病后,不及时用药,即使是天气回暖后也照样死亡。因此,广大养鱼户,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必须认真做好防寒工作,确保御寒能力较差的鱼类能安全越冬。

一、越冬方式

1、尼龙薄膜覆盖保温:这种方式适合于罗非鱼、淡水白鲳等亲本和鱼种的越冬保种。方法是:在亲鱼、鱼种过冬的鱼塘中用竹木或角铁搭起棚架,池顶架设“人”字形棚架。棚顶距地面1~1.5米,上面覆盖两层尼龙薄膜,水温一般可保持在16℃以上,天气回暖时,将鱼池两端薄膜各掀起2~3米,以流通空气,日落前仍将薄膜盖严;遇阴雨严寒天气,水温降至17摄氏度以下时,用红外线灯泡、电热棒加热或抽入地下水,提高水温至17~20摄氏度,同时备配增氧设备。这样鱼类可安全越冬。

2、搭防寒棚保温:该方法是山区传统的常用的防寒方法之一。常在御寒能力较差的鱼类越冬时采用。方法是:在鱼塘的北面、东北面、西北面或背风向阳的塘角边上占鱼塘总面积的1/4或1/3,用竹木搭起离水面0.3-0.5米的防寒棚,用稻草、尼龙薄膜覆盖,阻挡从北面、东北面、西北面方向吹来的寒风、阻隔冷雨直接入塘。

3、抽取地下水保温:遇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有条件的可抽取地下水进行保温,地下水一般恒定在25℃左右,可有效提高鱼塘水温,确保御寒能力较差的鱼类安全越冬,即使是自己采取尼龙薄膜覆盖或已搭防寒棚的鱼塘,有条件的也不妨再抽取地下水进行保温,以确保万无一失。

4、网箱下沉保温:网箱养殖区在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情况下,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米以上水深,基本上可以安全越冬。

5、增加鱼塘水深保温:该措施是防止寒潮袭击,保持鱼类安全越冬的最好方法。据笔这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观察,当鱼塘表层水温降到5-7℃时,水深2米以上的鱼塘,低层水温相对保持在15-17℃以上,这样可使几种御寒能力较差的鱼类安全过冬。

二、防寒防病的管理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每天早、中、晚巡塘,监测水温、水质,防止缺氧。

2、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会引诱鱼虾到池塘表层低温区而冻伤、冻死。

3、尽量不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塘水上下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

4、已出现冻伤或死鱼的鱼塘,应立即将死鱼捞走,以免死鱼腐烂污染水体,但不应立即对鱼塘施放消毒药,以防鱼虾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

5、水温回升期,不可急于投喂饲料,避免塘底鱼群因上浮摄食导致冻伤患病。待水温回升稳定后,适当换水,并做好水体消毒与水质调控。水体消毒最好选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剂;并视水质情况可适当使用底质改良剂。同时投喂添加维生素C和鱼油的人工配合饲料。

三、流行性暴发病的防治方法

在低温阴雨季节,特别是在气温逐渐回升期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的高发期,这两种病害对淡水鱼类成鱼和鱼苗都危害严重,要注意做好预防。预防措施主要是:①加强生产管理,强化苗种、成鱼培育,科学投喂,提高鱼体抗病力。②保持水质清新。③避免鱼体受伤。

(一)水霉病的防治

病因:鱼体受伤并感染真菌引起,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菌。

症状:感染水霉的鱼卵表面附着一层白色絮状物,在水上看上去象一个个小棉球,如不及时处理,胚胎将死亡。鱼种或成鱼体表好似长了白毛,严重的行动缓慢,消瘦,不摄食,直至死亡。

流行及危害:水霉在淡水水域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不同种类略有不同,有的种类甚至在水温30℃时还可生长繁殖。水霉、绵霉属的繁殖适宜温度是13-18℃。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鱼体受伤后极易被感染,且在尸体上水霉繁殖得特别快。

预防与治疗措施:①苗种、成鱼可用2%-3%的食盐水浸泡;②起捕、运输和过塘时,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受伤;③用五倍子末全池泼洒,用药浓度为2-4ppm。④用五倍子末拌饵投喂。每公斤鱼用0.1克,每天3次,连用7天。⑤用硫醚沙星全塘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全塘泼洒连用3天。⑥用治霉灵或水霉净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效果很好。

(二)小瓜虫病的防治

病原:又称白点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消瘦发黑,严重感染时,肉眼可见病鱼头部、身上、鱼鳍等处有许多小白点状的孢囊,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游动异常,将鱼体与固体物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流行及危害:淡水鱼类都可感染小爪虫。对幼鱼危害尤重。水温为15-25℃时流行,会出现鱼种暴亡现象。

预防与治疗措施:①预防:把水温调控到20℃以上;②治疗:用青蒿末拌饵投喂。每公斤鱼用0.3-0.4克,连用5-7天。

江华县畜牧水产局水产站

桑蚕养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篇3

关键词 桑蚕养殖;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88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桑蚕养殖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很多桑蚕养殖基地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蚕成活率低下,制约了桑蚕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对桑蚕养殖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今后的科学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1]。

1 桑蚕养殖的特点

1.1 生长期

蚕是一种通过卵进行繁殖的昆虫。刚诞生的蚕,形状像芝麻,颜色在前4 d会发生变化,由刚开始的黄色变化为赤豆色,最后固定为灰绿色或者紫色。孵化中的蚕,形状像蚂蚁,颜色是褐色,它的长为2 mm,宽为0.5 mm。一般而言,当蚕出卵壳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吃桑叶。幼蚕长得很快,颜色开始逐渐变淡,由刚开始的桑食量很大到后期慢慢减少以至于绝食。幼蚕可以吐出少量的丝,在这些丝的作用下,蚕处于一种“眠”的状态。虽然表面看起来蚕一丝不动,实际上它在进行脱皮准备。一般从蚁蚕到蚕吐丝结茧一共要进行4次脱皮。幼蚕到了2龄末期开始出现老熟的特征。在蚕上蔟后12~15 d,蛹的颜色开始变成褐色,蛹也开始变成蛾子。在雌雄蛾交配两三个小时后,雌蛾产下受精卵。此后不久,蚕蛾就会死亡。

1.2 繁殖期

雄蚕在最初就有1对睾丸,约从5龄开始就会有几百万条精子。但是,后期所形成的无核精子不能使蚕卵受精。雌蚕在孵化之初就有1对卵巢。在蚕成为蛾之前,卵细胞会进行第一次分裂,在蚕产卵后1 h,卵细胞会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在产卵2 h之后,会形成卵裂,15 h之后,会产生胚胎。滞育卵最佳温度是5 ℃。在我国桑蚕养殖中,一般从滞育解除到孵化要分为15个阶段。其中,生产是关键时期,也是耗时最长的时期。其中反转期是幼虫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环境也相对较为敏感,卵发育成蚁蚕后,在05:00-09:00时开始孵化。

2 桑蚕养殖的问题

2.1 桑树管理不到位,影响桑叶质量

一方面,在初栽桑树时,蚕农往往会比较重视在土壤中施肥来增加土壤中的营养素促进桑树的健康成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蚕农会忽视肥料的作用任其生长,导致桑树营养不良而桑叶质量下降。另外,蚕农在管理桑园时,随意添加杀虫剂,最终导致蚕中毒。

2.2 催青收蚁时忽视补湿

在春蚕引入蚕室时,很多蚕农知道加温的重要性,对温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补湿措施,导致春蚕的孵化率比较低、死卵严重等问题[3]。

2.3 蚕病预防存在误区,易造成蚕体病菌感染

一方面,在蚕病的预防中,消毒是必不可少的。正确的消毒方法是消-洗-消-熏,然而,很多蚕农并未重视以上流程,甚至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只要做好第一步消毒就可以蚕业生产了。另一方面,很多蚕农由于不重视消毒,所以,在养蚕时,要么不进行消毒,要么没有配备应有的消毒设备,要么混乱药剂的配比,这些都不利于蚕业的正常生产,容易对蚕体造成感染。

2.4 上蔟及蔟中存在误区,严重影响养蚕效益

上蔟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了蚕农的最终收益,它是蚕桑养殖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很多蚕农在上蔟前,既没有准备相应的工具,如塑料袋、方格蔟等;也没有严格区分蔟的类型,最终导致畸形蚕的数量增多,严重影响了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2.5 正常的价格波动对蚕农养殖的影响

桑蚕养殖业会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所以,一些蚕农常常在桑树价格高的年头加大对桑园的管理,桑树价值低的年头放弃对桑园的管理转入其他行业。这种高价栽桑低价弃桑的做法,不仅导致蚕农精力的浪费,而且还加大了经营的风险。

3 桑蚕养殖的应对措施

3.1 科学管理桑树

一方面,加强对桑树的管理,定期施肥,做到早施、巧施和重施;另一方面,在对桑树进行施药时,要了解药性,并配备相应的喷雾器。在使用施撒过农药的桑叶时,要先对部分蚕进行试喂,观察一段时间,当确定安全时,再对桑叶进行大范围的使用。

3.2 注重加温保湿

蚕农在注重加温的同时,也要关注相应的保温措施在蚕室悬挂湿布或者在地上喷洒热水都是补湿的有效方法[4]。

3.3 注重蚕病预防

蚕农应注重消毒流程,做好消-洗-消-熏各个环节。在回山消毒时,应该按照扫-洗-晒-熏-消的流程逐步进行;同时,定期更换消毒药品,对蚕座进行消毒。

3.4 大力推广方格蔟上蔟

在我国,蚕农使用最多的是蜈蚣蔟上蔟,由于蔟中的环境不好,采茧不便,所以严重影响了蚕茧的质量。而使用方格蔟上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可以促进环境的改善,而且可以方便采茧,减轻劳动的强度,不断提高蚕茧的质量。

3.5 基层政府或者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桑植业的扶植力度。一方面,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大投资力度。这不仅可以提高桑蚕养殖的技术水平,还可以通过资金的增加,完善桑蚕养殖的基础设备,不断提高养蚕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农民种植桑树,并给予相关的政策优惠[5]。

4 结语

桑蚕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桑蚕养殖的特点,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积极破除桑植养蚕中的误区,凭借对桑植养蚕的科学认识,运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加大政府部门的投资力度,完善养蚕业的基础设施,促进桑蚕养殖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轨道[6]。

参考文献

[1]吴德余.桑蚕的生物学特性与饲养误区及其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0(4):5-6.

[2]胡利刚.特殊气象条件对中秋蚕养殖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4(16):150.

[3]李吉勇.科学养殖桑蚕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79.

[4]陆兴达.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35(8):179-180.

[5]马晓斌,邹晶明,孙洪亮.黑龙江省发展桑蚕生产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285.

[6]王崇华,严维辉,彭刚,等.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及解决方法[J].水产养殖,2010(6):21-22.

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措施 篇4

一、架子牛选择

1. 选育优良品种

目前,由于饲养粗放,一些牛种出现退化,如长得慢、体形小、产肉性能低等,这使饲养者经济收入减少,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优良的肉牛品种主要是我国几个地方良种黄牛品种及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与我国本地黄牛杂交培育出的杂交改良牛。如采用夏落来等肉牛品种冻精,杂交改良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牛具备了吃料少、长得快、出肉多的特点,能充分发挥牛的杂交优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8个月龄杂交肉牛体重可达到300公斤,比同龄本地黄牛提高50%以上。优良品种肉牛通过科学饲养,在后期集中3~5个月催肥,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27月龄时体重可达450公斤,生产高档牛肉的优质肉牛体重达到500~600公斤。

2. 选购好架子牛

架子牛的品质是影响商品肉牛肥育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好架子牛,到集市买肉牛时,首先应选购嘴大、鼻孔大、眼睛有神、体型较长、腿粗、尾巴有力的牛,这样的牛食欲强,吃得好,健康无病。其次,要观察毛皮和臀部,好架子牛要求皮肤轻、有弹性,臀部的毛多而柔软,这样的牛长肉多、育肥快、经济效益高。

二、搞好科学饲养

要缩小料肉比例,提高肉牛育肥效果,就要根据影响肉牛增重因素,利用科学的方法对肉牛进行饲养管理。

1. 坚持自繁自养

俗语“母牛见母牛,三年五个头”,是说母牛繁殖快,牛的头数增加得多,这是发展养牛业的物质基础。自家繁育比从市场上买牛育肥成本低,效益好。母牛产母牛,增加繁殖母牛数量,使繁殖母牛比例提高;母牛产下公犊,1.5~2岁即可育成,增加肉牛出栏率,能显著提高养牛经济效益。这样既扩大了养牛生产规模,又可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入。

2. 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法

实施“三定三看”饲养法, 一定专人饲养,以便掌握牛吃料情况,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发生,有利于及早采取措施;二定饲喂时间,一般是早上5时、上午10时、下午5时,分3次上槽,夜间最好能补喂1次,每次上槽前先喂少量干草,然后再拌料,2小时后再饮水,夏季可稍加些盐,以防脱水;三定喂料数量,不能忽多忽少。一看吃食状况;二看粪便情况,掌握消化是否良好;三看反刍情况。

3. 抓好三项管理

一是夏季喂完牛后,要把牛拴在通风的树阴下或凉棚下,以防中暑;冬季要拴在背风向阳处,牛舍要采取保暖措施。二是要经常刷拭牛体,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牛多增膘。三是拴牛的绳要短,以减少运动量,最好一牛拴一桩,以利于增重育肥。

4. 充分合理利用当地饲草资源

牛是草食动物,消化利用粗纤维能力比其它畜禽都高,能充分利用农副产品秸秆饲料和糟渣类。但秸秆饲料不应直接用于饲喂,秸秆饲料质地粗硬,质量太差,尤其是冬春季节长期饲喂,容易发生消化障碍疾病,是一种粗放传统的落后喂法。用秸秆粗饲料时,应该经过青贮、氨化或微贮后喂牛。国内外研究证明,喂牛5公斤青贮玉米秸或4公斤氨化麦秸,可顶1公斤精料。既利用了秸秆,又增加了营养,两全齐美,效果甚好。

5. 喂配合饲料

肉鸽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篇5

1、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引种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肉鸽养殖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2、对鸽舍消毒。用消毒药物彻底杀死病菌与病毒,使肉鸽生活在一个洁净的环境中。具体方法如下:

⑴清扫:先用消毒液喷洒全舍,再清除舍内的禽粪、垫草、顶棚上的蜘蛛网和尘土。对于平养地面沾附的禽粪,可预先洒水软化,然后再铲除。为方便次日冲洗,可先对禽舍内部喷雾,润湿舍内四壁、顶棚及各种设备的外表。

⑵冲洗:冲洗的目的是将清扫后舍内剩下的有机物去除,以提高消毒效果。对肉鸽笼底的粪迹与蛋槽上的污物一定要用板刷刷干净,不留残存物。

⑶干燥:冲洗后地面仍会残存不少细菌,而干燥后细菌数就会显著减少。喷洒消毒药一定要在冲洗并充分干燥后再进行,因为在湿润状态下使用消毒药会使其浓度降低,有碍药物的渗透、灭菌效果差。

⑷药物薰蒸消毒:将舍内所有的孔、缝、洞用纸糊严,使整个禽舍不透气。每立方米空间用40%甲醛溶液18毫升、高锰酸钾9克,密闭24小时后开窗通风。(这种方法只实用鸽舍清空的情况,如果鸽舍内有鸽子,最好不要用药物薰蒸消毒,掌握不好程度极易引起肉鸽鸽群的呼吸道疾病等,后果会非常严重)。

浅谈奶牛养殖的措施 篇6

【摘 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肉、蛋、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餐饮中的必备品,奶制品以其在食物中营养丰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深受人们的欢迎,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奶牛养殖;技术要点;奶牛疾病

0.引言

奶牛的养殖不是一夕一朝的事情,想要利用奶牛迅速提高经济效益,在对奶牛进行精心照料的同时,还应该对奶牛养殖的相关技术有所了解,利用科学的养殖技术进行育种、饲养、疾病预防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对奶牛进行护理。本文将通过对奶牛品种、奶牛的养殖技术要领、奶牛高产技术的要领、奶牛的相关疾病预防和控制四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讨论。

1.奶牛品种

奶牛的品种非常多,如荷兰牛、娟姗牛、瑞士褐牛、短角牛、西门塔尔牛等,每个品种的奶牛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养殖户要根据养殖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在我国,养殖户选择的比较多的是中国荷斯坦牛,这种牛就是我们常见的黑白花牛。这种牛原产于荷兰,属于和中国黄牛的一个杂交品种,经过这些年的培育,这种牛现在体格高大,结构匀称,皮薄骨细,皮下脂肪少,被毛较短,乳房特别发达。母牛体高能够达到135厘米,体长170厘米,体重能达到650-750公斤,这种黑白花牛产出的牛奶可谓是乳中圣品,同时它还产奶率高,一头成年母牛的年平均产奶率可以达到6500-7500公斤,另外牛奶中所含的乳脂率也比较适宜,能够达到3.6%-3.7%。但是这种品种的奶牛耐热性比较差,会更适合在我国北方饲养。奶牛的选择切不可急功近利,应该对于品种的要求特别严格,只有选择良好的品种,才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奶牛的单价比较高,为了防止养殖户由于专业知识较少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尽量邀请专家对奶牛品种进行挑选,从而确保购买到适合自己养殖的优良品种。

2.奶牛养殖技术要领

2.1合理搭配日粮

日粮是奶牛营养来源的主要关键点,一定要做好营养搭配工作。饲料并不是越精越好,这样反而会使有的奶牛产生新陈代谢方面的问题。

奶牛的日粮主要是由青贮玉米、青草、干草、作物秸秆等粗粮加上玉米、大麦、高粱、麦麸、各种油饼等的精粮组成的。在日常饲养中,这些日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特别注意精粗饲料的比例,一般精粗比为30~45:55~70。对于产奶高峰期的奶牛,可以加大精饲料的亮,但也不应该超过55%,同时应注意为奶牛确保粗纤维、钙、磷的供给量,保证日粮配比科学合理。同时应注意组成日粮的饲料要尽可能多样化,并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和饲料的质量,不喂腐败、发霉、变质的饲料。在保证了日粮质量的情况下,为保证经济效益,应挑选价格比较便宜的饲料。

2.2合理的安排挤奶时间

首先应注意,奶牛的产奶量首先取决于品种,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奶牛产奶量往往有很大差别,因为每头奶牛的父母系不一样,其产奶量遗传性能不一样。同时,在奶牛泌乳期时应特别注意挤奶时间,奶牛的泌乳期共10个月,很多养殖户不懂,以为泌乳期时可以一直挤奶的,实则不然。挤奶的时间应按照奶牛的具体生理特点而定。在奶牛生产后的3天里,由于奶牛身体比较虚弱,不应该将牛奶全部挤掉。另外还要注意,前3天的奶是不能够使用的,应将其抛弃,一直到第四天就可以正常挤奶了。挤奶要在泌乳期内干乳期前进行,让奶牛有充足的时间补充营养与恢复体力。

2.3干乳期要喂足饲料

奶牛经过泌乳期之后正式进入到干乳期,这一时间段中,一定要注意保障饲料的营养供给。由于前期的长期挤奶,奶牛体内很多营养元素流失比较大,同时由于奶牛的怀孕,对营养的需要可能会更对。这时养殖者应该针对奶牛该时期所需的营养元素以及体重变化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喂食。一般的标准是日采食量应达到奶牛体重的2.0%~2.5%,粗精饲料的比例应为3∶1比较适合。

2.4奶牛应有足够的活动场所

在对奶牛的养殖地进行选择时,应选择场地通风良好,地方足够奶牛活动的圈舍。奶牛养殖过程中,切不可以实行栓养,导致奶牛因缺乏运动而体质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应为奶牛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能够进行适当的自由活动。

3.奶牛高产技术的要领

3.1奶牛乳房的按摩技巧

很多奶牛在产后都会产生乳房水肿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时,应该利用热毛巾对奶牛的乳房进行热敷,同时辅之以相应的按摩,并且每次要按摩和热敷各5~10min,这样能有效地缓解奶牛乳房肿胀情况。另外,在平时挤奶时,也可以对奶牛的乳房进行相应的按摩,促进乳腺分泌乳汁。其主要的按摩方式是:挤奶之前对奶牛的乳房表面进行按摩并轻按乳房的各部,让乳房膨胀,呈淡红色,当皮肤的温度升高、碰触感觉较硬时应立即挤奶,一般按摩时间为2分钟左右。

3.2奶牛分娩后的保健养护

由于奶牛在分娩后,身体有大量的盐分流失,非常虚弱,因此,要对其进行特殊护理。一般在其分娩后,应该给奶牛喂30~40℃的盐水麸皮汤(50kg水加食盐50g,麸皮1.0~1.5kg),并且在日食上应该根据奶牛的身体特质进行适当调整,以便利与奶牛的身体恢复。

3.3饮水的技巧

在牛奶中,除了有钙、磷、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有水组成的。因此,对奶牛保证充足的饮水也是增加奶牛奶量高产的一个重要点,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为其设立自动饮水环境,也有实验表明,在设置自动饮水的的条件下,奶牛的出奶率比一般的环境下的出奶率要高出20%。并且在令其饮水时,还应该注意外界温度的变化,若外界温度比较低的话,应该对水的温度进行调整,防止由于水温过凉导致的肠胃疾病。

4.奶牛的相关疾病预防和控制

对于奶牛的一些流行病,在养殖过程中要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要经常奶牛进行药物预防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对于圈舍、用具、草料、饮水、空气和奶牛本身都必须做到经常消毒。可以对牛舍经常进行打扫,喷雾消毒,对于用具可以将其放在阳关下暴晒,对工作服、医疗器具勤煮沸消毒。对奶牛在配食前,一定要对奶牛的饲料进行细致检查,防止其出现霉变,同时应去除饲草中的杂物。还应该注意到奶牛本省的干净卫生,防止有寄生虫传染疾病,应对奶牛经常用水刷拭身体,这样既能够去污又能够保持奶牛本身的身体清洁,还能够促进奶牛身体的血液循环,也不易造成奶源的污染。除此之外,可以再奶牛休息静卧的地方,铺设干草,使奶牛夜晚睡得更舒服。如果奶牛是长期拴养的话,应该经常带奶牛到牛舍外进行运动,晒太阳。坚持必要的运动,可以加强奶牛的新陈代谢,可以预防奶牛相关的肠胃疾病。运动应每天两次,每次二十分钟。在奶牛运动的地方,要把保持地方平整,防止牛蹄受伤。对于奶牛的喂食应适量不能每次喂得太多,这样的话容易造成奶牛瘤胃积食,会引起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触诊瘤胃呈面团样或稍有硬突感,瘤胃蠕动音减弱以至消失。给奶牛的正常出奶和成长带来一定的弊端,因袭,一定要加强管理,定时定量饲喂,少给勤添草料,秸秆类必须铡短,软化后再喂,不要突然改变饲料。

5.结语

发展乳牛业,一定要注意科学的选育和饲养,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牛群的质量。奶牛是草食家畜,在其食材原料上,价格比较低廉,获得的回报却是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很广阔的牛奶,所以对农民朋友来说,养奶牛的收益较大,是一条很好地致富之道。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奶牛品种、奶牛的养殖技术要领、奶牛高产技术的要领、奶牛的相关疾病预防和控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养殖户提供了一点关于奶牛养殖的意见,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科]

【参考文献】

[1]刘成果主编.中国奶业年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王加启主编.现代奶业养殖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措施 篇7

1 选好品种, 提高产肉率

良种肉牛生长发育快, 饲料报酬高, 而且肉质好。目前国内首选的肉牛品种以德国的夏洛来、意大利的皮埃蒙特、日本的和牛及我国黄牛改良后的杂交牛为主, 其共同特点是体型大、耐粗饲, 增重快、产肉率高。

2 开辟饲料来源, 降低饲养成本

养牛成本中饲料费约占70%左右, 因此应充分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蔬菜、农副产品下脚料等。就地取材, 并进行科学的加工和调制以提高其适口性和消化率, 广种优质牧草并搞好秸秆的青、黄贮, 合理搭配精粗饲料, 从而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3 坚持自繁自养, 减少购牛费用

目前, 1头6月龄的肉用犊牛价格达2 800~3 000元, 而自繁1头6月龄的肉用犊牛只需800~1 000元, 既节约了费用, 同时也防止了疫病的传入和蔓延, 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大大提高了肉牛养殖利润空间。

4 掌握市场信息, 拓宽销售渠道

饲养前要搞好市场调查, 预测行情, 掌握主动权, 出栏尽量避开每年的7—8月份。有条件的饲养户可以自己屠宰销售, 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 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要发挥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产销一体化等方面的优势。如果分散饲养, 牛的饲养量少, 吸引不了外地购牛户, 牛容易滞销, 价格上不去。

6 精心管理, 科学饲养, 提高出栏率

肉牛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1℃, 催肥期要尽量在架子牛阶段, 创造冬暖夏凉、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固定牛只使用短绳, 以减少运动量。降低能量消耗, 每天上、下午定时刷拭牛体2次, 促进肌体血液循环, 增强食欲。

花鳗鲡养殖主要技术措施 篇8

1 前期准备

1.1 养殖池塘

为全县常见的养鳗标准水泥池, 单池225m2, 池深1.0~1.2m, 水深0.8~1.0m。池边设有饲料台, 池中央设排污口, 每口池子放1.5k W叶轮式增氧机2台。用黑塑薄膜做好保温棚。

1.2 养殖用水

用水库水或者地下水。多静置于蓄水池, 可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消毒后使用。

1.3 清池

放苗前, 可釆用曝晒清池, 也可用生石灰、高钾、漂白粉、敌百虫等清池。老旧池塘可以先用生石灰全池带水浸泡15天, 投苗前2天再用5g/m3高锰酸钾浸泡24小时, 以彻底杀灭病虫害, 消毒后清洗药物残留。

2 苗种放养

2.1 放养时间

花鳗鲡放养时间多为每年3~6月份, 最好选择晴天上午进行, 可以提高成活率。花鳗鲡全年都有苗种, 但春节投苗, 可以大大减少加温的燃料费用, 减少成本。

2.2 放养规格和密度

花鳗鲡苗以体质健壮、无外伤、体色鲜艳、游动活泼、大小均匀为佳, 规格一般在6 000~6 500尾/kg, 放养密度为500~1 000尾/m2。

2.3 淡化

淡化的最初盐度为7‰, 投苗36小时后开始逐步退盐, 大致按每12小时降1‰的速度, 用3~5天时间逐步过渡至淡水。

2.4 驯化

淡化后, 投饲方式采用逐步驯化方式:先用白炽灯诱引及用水蚯蚓每晚四次喂食, 间隔为四小时。用10天左右时间把喂食时间从晚上过渡到白天, 再用20多天时间, 采用在水蚯蚓里逐步增加配合饲料, 逐步过渡到全部喂养配合饲料。

2.5 保持水温

在苗期, 水温一般要保持在27~29℃, 可采用锅炉加温。

3 投饲和日常管理

3.1 投饲

投喂饲料, 必须做到定时、定位、定量, 花鳗鲡的消化能力较日本鳗鲡、欧洲鳗鲡弱一些。花鳗鲡的饲料为粉状人工配合鳗鲡饲料, 分白仔 (特制黑仔粉) 、幼鳗、成鳗饲料。日投饲量为体重的0.8%~1.5%。具体投饲量如下表:

注:P为鳗鲡养殖鳗鲡大小规格常用单位, 意为尾/kg。

饲料搅拌时, 要根据投喂饲料的多少, 按一定比例加水, 一般加水量为饲料干重的110%~130%。同时, 要随着水温的高低适当添加少量鱼油。饲料投喂一天两次, 分别在上、下午各一次, 投喂时间随着季节和水温的高低而提前或推后。一般上午为5点半到8点之间, 下午为4点半到6点之间, 投饵量以花鳗鲡10~20分钟内能吃完为原则。上午喂日投饵量的65%~70%, 下午35%~30%。

3.2 日常管理

3.2.1 水质管理

每天投喂饲料后1.5~2小时进行排污, 排出池水总量的1/3后, 注入新鲜水至原来水位。盛夏高温期, 浮游生物繁殖快, 消耗水中氧气, 故应在傍晚增加一次排污。当水中的p H值偏低或氨氮升高, 要用生石灰加水调匀播洒全池, 要开2台以上1.5k W的增氧机。

3.2.2 选别

花鳗鲡养殖, 因花鳗鲡生产不断分化, 体重悬殊大, 故应及时筛选分养 (俗称“选别”) 第一次选别一般在投苗后2个月左右, 之后一般3个月左右一次。及时选别可以有效避免大鳗残食小鳗。

3.2.3 巡塘

应坚持每天巡池4次以上, 如发现异常情况, 迅速处理。

3.3 水温控制

全县养殖的花鳗鲡品种来自东南亚热带地区, 怕冷怕热, 对水温的要求较高。苗种期, 要求水温稳定在27~29℃。一般养殖到50P/kg之后水温可控制在23~28℃。成鳗在水温高于28℃时, 少摄食或是停止摄食。全县的花鳗鲡养殖, 除高温期 (5~9月) 外, 均需加温, 水温保持在25℃上下。同时, 夏季高温期, 需采取勤换水、加盖黑色遮阳膜等方式降温。

4 病害防治

花鳗鲡的寄生虫较日本鳗鲡、欧洲鳗鲡会少些, 但细菌性疾病相对多些。

4.1 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寄生虫病在不同水源 (水库水、地表水、地下水) 发生情况差别很大。花鳗鲡和其它鳗鲡品种相比较, 拟指环虫病发生较少。寄生虫病治疗原则是杀虫后及时消毒, 防止继发性的细菌性感染。

1) 小瓜虫病:多发于使用水库水的鳗池以及黑仔、幼鳗阶段, 水温在25℃以上较少发生。发病季节4~6月份。预防方法:一般采用高锰酸钾3g/m3消毒。治疗方法可用0.5%的晶体敌百虫按0.5g/m3全池泼洒治疗。

2) 车轮虫病:多发于水质过肥的鳗池, 车轮虫寄生在鳗鱼鳃和体表, 鳗苗到成鳗都会发生。

防治方法:可用0.5%硫酸铜和0.2%的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杀灭, 或在分养时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分钟。

4.2 细菌引起的鱼病

水质清澈透明鳗池易发生, 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较少发生。

1) 细菌性烂鳃病:50~100g鳗鱼易发此病, 预防方法是二氧化氯和溴氯海因交替消毒。治疗通常采用病毒净1.4g/m3全池泼洒。

2) 烂肠烂鳃并发症:治疗易反弹, 过程反复, 为全县花鳗鲡养殖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只能以预防为主, 治疗效果不明显。治疗通常采用内服恩诺沙星按1g/kg饲料拌饵加外用2g/m3或4g/m3聚维酮碘全池泼洒。

3) 烂尾病:多发于20g以下苗种阶段, 通常采用汕头产的鳗康素2~3g/m3连续消毒2次, 效果较好。

4.3 霉菌寄生引起的疾病

水霉病:由水霉菌寄生引起, 水温15~20℃时发病率高, 防治方法是对病鳗苗用0.7%食盐水消毒, 发病后及时用蓝天使全池泼洒有效。

4.4 病毒性疾病

家兔冬季养殖应采取的措施 篇9

1 检修笼舍, 防寒保暖

家兔生活、养殖的适宜温度为10~25℃, 当温度低于5℃时, 仔兔就容易被冻死。因而, 冬季兔舍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 且要保持舍内温度相对稳定, 切忌忽冷忽热, 以免引起家兔感冒。入冬要对养兔舍选行一次普遍检查, 窗装玻璃或钉薄膜, 门挂草 (棉) 帘, 发现破绽, 及时补修, 防止冷风侵袭兔体。在室内笼养的兔, 可采用火炉、火道等取暖设备来控制室温, 但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防止煤气中毒;也可选择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 挖一个地窖, 上面盖上塑料棚, 窖内安放活动兔笼, 窖内温度保持在10℃左右。

2 清理兔舍, 除湿去潮

家兔比较喜欢温和干燥的环境, 另外, 冬季兔舍潮湿不利于保暖, 且容易招致呼吸道疾病、皮肤病及其它一些疾病。首先将原来被兔粪尿污染的、较潮湿的垫草清理出舍, 若地面潮湿, 可撤些草木灰或生石灰, 即可除湿潮, 且有利于消毒与保暖, 同时, 放入柔软的新草, 增加垫草厚度, 提高兔舍温度, 并经常翻晒或更换, 以利防寒保暖, 保持干燥。

3 调整日粮, 备足草料

家兔喜食绿色多汁饲料, 冬季的青饲料较缺乏, 保证种兔每天能吃到青绿饲料, 每天除喂给青干草外, 还应补喂一部分白菜、萝卜和胡萝卜等多汁饲料, 青饲料应不低于30%。另外, 在精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添加剂, 以防维生素缺乏, 影响养殖。冬季气温低, 低温加大了兔体对热量的消耗, 家兔消耗的热量多, 故冬季兔的日粮供给一般应增加20%~30%, 尤其要增加一些高能饲料如玉米糁、麦麸、甘菜或马铃薯等, 每天早晚各加喂一次精料, 日粮应相对稳定, 切忌突变。冬季气候较干燥, 日粮中又多为青干草, 此时应保证饮水。

4 搞好冬繁, 提高受孕

严寒使母兔的活动明显减少, 发情配种易被忽视, 为做好冬繁, 种兔舍温宜设法保持在10℃以上, 其饲料应同麸皮, 米糠、豆饼、鱼粉和骨粉等多样配合, 力避饲料单一, 并适量加喂发芽饲料和维生素C, 促进母兔正常发情。家兔的发情周期为7~17d, 发情持续期为1~3d, 要把握其规律适时配种, 最好在晴朗无风的中午或早、晚进行。为使母兔多受胎, 多产仔, 可采取“双配”、“复配”等交配方法, 以便增加受胎的机会。

5 精心管理, 提高仔兔成活率

冬季为提高仔免的成活率, 可使用塑膜暖棚, 半地下兔舍或母仔兔分开管理等办法, 如将仔兔巢箱放置热炕头定时选行哺乳效果更好。仔兔出生4~6h内必须吃到初乳, 如遇个别母兔不哺乳时, 可利用人力将母兔保定, 然后将仔兔分别放于其乳头旁让它吃奶, 1~2d即可渐渐养成习惯而转入正常哺乳。对少数缺乳或母免死亡、仔兔体质衰弱的, 可哺喂牛、羊奶等。母产仔后20d其泌乳量已达到高峰, 而仔兔生长发育很快, 靠母乳远不能满足营养需要, 应于仔兔初生18d前后开始补料, 给些煮熟的黄豆、豆腐渣、嫩菜叶等, 宜少给多补, 每天补喂5~6次即可。

6 适当运动, 增加光照

冬季昼短夜长, 光照不足, 家兔普遍缺乏运动及光照, 为使其能适当运动及晒太阳, 可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 将兔放至避风向阳处自由活动1~2h, 同时打扫卫生更换垫草。

7 搞好卫生, 防治疫病

家禽养殖疾病的防治措施 篇10

1 鸡、 鸭瘟

从发病特点来看, 鸡、 鸭瘟均属于因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 其多发于春、 秋两季, 但其他两季亦有一定的发病率。 不论大小或品种, 均可感染该病。 病禽初发病时精神萎靡, 常有食欲下降或不食、 缩颈垂头、 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等症状, 部分病禽头颈伸直呈张口呼吸状, 并伴有类似于 “咚咚” 声的怪叫。 病情发展至一定阶段后, 病禽则可能出现伏地转圈、 动作失调等神经症状。

要防治鸡、 鸭瘟, 必须重视并加强防疫工作, 避免引进带毒和易染病的病禽, 病禽和死禽肉不得送往市场上销售。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保持鸡舍及养殖环境卫生, 定期进行严格消毒 (可选用漂白粉、 烧碱、 生石灰等消毒药) , 可使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消毒。 目前, 鸡、 鸭瘟在治疗方面尚缺乏特效药, 如发病通常需紧急接种瘟菌苗, 同时采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2 禽霍乱

禽霍乱又名禽出血性败血病,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该病由巴氏杆菌所引起, 可感染鸡、 鸭、 鹅等家禽, 且死亡率高, 死亡速度快, 发病通常无明显季节性, 四季皆可发生。 如为最急性型禽霍乱, 病禽可在毫无征兆下死亡, 死亡无任何症状。 对病禽剖检可见其肝脏上出现灰白坏死小点, 约针尖大小。

要防治禽霍乱, 首先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努力提高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水平, 制定并实施适用于养殖场的卫生制度, 定期进行严格消毒。 禽霍乱频发的地方硬化接种疫苗, 如不足3 个月每只肌注应低于2ml, 如为3 个月以上则可肌注2ml, 同时均给予土霉素、 链霉素或青霉素等预防性药物。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嘧啶 (0.5~1%) 或磺胺喹口恶啉 (0.19/5) , 连续饲喂3~5d,

3 白痢

白痢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 多见于幼禽, 病禽死亡率高。 该病亦可见于大禽, 但其感染后通常无明显症状, 而小禽感染后可出现干痢等突发症状, 排白色或灰白色呈黏性糊状的粪便, 肛周绒毛通常被粪便黏结成团, 导致病禽排便困难, 精神状态较差, 其中5~15 日龄小禽患病后死亡率最高。

要预防白痢, 可按比例将0.02%的痢特灵加入饲料中, 于雏禽出壳后第2d连喂一周 (或给予0.2~0.5%的磺胺类药物) 。 但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痢特灵的毒性较大, 使用时应注意其投放剂量及投喂时间, 以防中毒。 治疗本病时, 可使用氯霉素0.2~0.5%、 磺胺类0.5%或金霉素0.2%拌料, 均连续饲喂7d。

4 鸡痘

鸡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易流行于秋冬两季, 但四季皆可发生。 其中皮肤型鸡痘可在眼、 冠、 嘴、 肉垂等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痘疮, 进而造成病禽觅食困难或看不见, 最终导致其死亡。 白喉型鸡痘多见于口腔、 咽喉等部位, 该病同样可导致病禽觅食困难, 其嘴甚至无法张口呼吸或闭合困难, 死亡率因而居高不下。 而以上症型同时出现时病禽的病情最为严重, 死亡率非常高。

接种鸡痘防毒苗是预防本病的最佳方法, 同时还要做好鸡舍的卫生工作, 确保其干燥、 清洁且无蚊虫。 在治疗方面, 则应进行对症支持, 并严防并发症发生。 如病禽仅皮肤上出现痘痂, 则一般不做处理, 可使用清洁镊子将其剥离, 之后在伤口上涂碘酒。

5 曲霉菌病

降低蛋鸡养殖成本的技术措施 篇11

关键词:蛋鸡;成本;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78-02

2014年,由于受H7N9和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禽蛋价格连续数月在盈亏平衡点上下徘徊,盈利空间有限。因此,如何科学喂养,降本增效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降低蛋鸡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生产者参考。

1 科学调制日粮

1.1 采用优质饲料

饲料营养不全易造成极大的浪费。当鸡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时,料蛋比达2.3~2.4:1。利用预混料或浓缩料自配饲料既省运费,又可保证质量,减少中间环节。饲料要相对稳定,不可随意更换,如需更换应有一个不少于5 d的过渡期,使鸡能够逐渐适应。

1.2 调整饲料配方

根据鸡在不同生理时期,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适应鸡的需要。在实际生产中,坚持科学管理的情况下,高产鸡的产蛋高峰可持续5个月以上,高水平饲料营养应适当延长维持时间。此后,应根据产蛋率的情况控制蛋白质用量,避免营养浪费。鸡群在免疫接种、分群、转群、断喙时,饲料中的维生素含量和蛋白质水平可适当增加。

1.3 添加砂砾

砂砾虽不含营养物质,但是让鸡自由啄食一定量的砂砾,可促进消化,提高产蛋率。

2 科学管理

2.1 喂料少喂勤添

每次给料不超过饲槽的1/3,尽量让鸡把料槽内的饲料吃净后再加料,严防剩余饲料发霉变质。

2.2 适时正确断喙

断喙比不断喙的鸡节省饲料6%左右,一般在7~9日龄时断喙(断喙前后2~3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拌料浓度为2 mg/kg)

2.3 科学贮存饲料

将饲料置于阴凉、干燥通风、防雨防晒、防虫蛀的地方,不要长期贮存,夏季要防饲料霉变。

2.4 降低破蛋率

一般生产中破蛋率在2%~5%,除饲粮钙磷比例外,可增加捡蛋次数,以减少因相互碰撞和啄食(有啄蛋癖的鸡应放在上层笼内,若本身为低产鸡,则可提前淘汰)而造成的破损。

2.5 预防鼠害

一只老鼠一年可盗食饲料9 kg左右,而且会污染饲料、毁坏鸡舍的设备及用具、咬伤雏鸡及偷食鸡蛋等,给养鸡场(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消灭老鼠是节约饲料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

2.6 科学合理的用药

在消毒、防疫方面要科学。进鸡前坚持清扫、洗刷、药液浸泡及熏蒸消毒。进鸡后坚持带鸡消毒。防疫要有的放矢。用药前最好做药敏试验,以对症用药。用药时剂量要足,选择最佳给药途径,用足疗程。

2.7 节约水电费用

采用乳头饮水器比水槽饮水可节约用水80%~85%,又能保持鸡舍干燥和饮水清洁卫生,鸡群感染疾病的机会也少。从雏鸡开始就要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光照程序,1~3日龄每日光照22 h或全天光照,便于熟悉周围环境,以后每周降2 h,直到7周龄,每天光照时间9 h,16周龄后每天增加光照1 h,直到光照时间达16 h,以后保持不变。光照过强过长,不仅鸡群发生啄癖,又浪费电力。

2.8 加强产蛋高峰后的饲养管理

产蛋高峰期后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实行限制饲养,防止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确保中后期产蛋具有良好的持续性。具体方法是在产蛋高峰过后3~6 周、产蛋率下降4%~6%时进行限饲。限饲过程中结合产蛋曲线进行试探性减料,防止因减料造成产蛋下降过快。

2.9 巧用有色光,增加产蛋量

使用橙色光线有增加鸡蛋产量的作用,鸡舍用红色灯光照明,或将鸡舍门窗玻璃涂成红色,可以有效防止鸡啄癖,并提高产蛋率。

2.10 固定饲养管理程序,减少不良影响

饲养员常换服饰色彩,也会对鸡产生不利影响。鸡习惯了养鸡人员服饰的颜色后,会产生亲切感,饲养员一进鸡舍,即引起鸡精神振奋,食欲增强,采食增加。若饲养员突然更换服装颜色,鸡群会有惊恐表现,骚动不安,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和产蛋。因此,饲养员除了不穿光色禁忌的外衣,也不宜随意更换服装。

3 及时剔除病鸡、休产鸡和低产鸡

平时注意观察鸡群,发现病鸡、弱鸡、低产鸡及时淘汰。主要抓两个阶段:①开产后到产蛋上升到80%前为一个阶段,通过详细观察鸡精神状况、鸡冠颜色,触摸腹部和耻骨联合处蛋窝等方法挑出病鸡和假母鸡。②产蛋高峰期过后到产蛋率降为80%后,加强对休产鸡、低产鸡及病鸡的淘汰,提高饲料利用率。

(1)看外形。不产蛋母鸡性情较神经质,易惊吓,羽毛往往较整洁,但鸡冠萎缩苍白;而产蛋鸡则性情温顺,被毛不清洁,但鸡冠鲜红,神态活泼,眼睛明亮。

(2)看头脚。不产蛋母鸡的喙、眼圈及脚趾处皮肤较黄,而产蛋鸡则白。

(3)看腹部。不产蛋母鸡腹部收缩,羽毛粗糙,两耻骨间仅能容纳1~2指;而产蛋鸡则腹部饱满、柔软,耻骨间可容纳3指以上。

(4)看肛门。不产蛋鸡肛门干燥而皱缩,圆形,呈黄色;而产蛋鸡肛门呈白色,且湿润,较大呈椭圆形。母鸡开始产蛋后,这些色素因为逐渐转移到蛋黄里,而在母鸡肛门、喙、眼睑、耳叶、胫部、脚趾等的黄色素缺乏补充,逐渐变成褐色-淡黄色-白色。一般情况下,春天育雏的鸡到秋天,产蛋鸡的这些部位的表皮层黄色素已经褪完,而停产鸡的这些部位仍呈黄色。

(5)看粪便。不产蛋鸡粪干燥,多呈绿色;而产蛋鸡粪便饱满,湿润,表面被覆一层白色粘液(即尿酸盐)。

4 注重后备培育

4.1 首选节粮品种

据有关资料测算,鸡体重如果每增加0.5 kg,每年多消耗饲料3 kg;在相同的饲养面积内,饲养白壳蛋鸡数可比褐壳蛋鸡多25%,总体效益至少要提高25%。

4.2 提高后备鸡整齐度

培育后备鸡是否成功,其整齐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体形差异小,鸡群发育整齐,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将来开产时间才能一致,产蛋高峰也高。在管理中努力从雏鸡开始提高其整齐度,注意随时将强弱雏鸡分开饲养,对弱雏加强营养。饲养密度要适中,杜绝因饲养密度过大而造成环境条件恶劣,鸡只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影响育成鸡的整齐度;按体重适时进行分群,分为大中小三群,对超重的群体进行必要限饲,对体重小的群体进行合理补饲,以缩小全群体重差异,达到开产体重的整齐一致。

4.3 后备鸡体重达标

体重是衡量后备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骨骼的发育与将来母鸡的蛋重、蛋壳强度密切相关。在管理中使开产鸡的平均体重和骨骼发育都能同时达标是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不同鸡种都有其标准体重,体重过大过肥时性机能较差。骨髂的发育用胫长来表示。体重达标而胫长未达标,说明其体内脂肪过量,直接影响其产蛋量和蛋壳质量。在调整体重时应掌握的原则是:在蛋白质满足的基础上,调整能量,摄入能量高时,增重加快。因此在育成过程中,需不定时抽测体重和胫长,并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力求使其体重和胫长在开产时能同时达标。

4.4 合理的光照,控制好性成熟日龄

肉鸡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措施 篇12

(1)科学选址。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在新建肉鸡场或肉鸡小区选址时,争取良好的自然朝向和排污通风效果,同时要求与铁路、公路和居民区等公共场所的距离符合防疫要求,并且选择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病的地方。

(2)合理布局。肉鸡饲养场(区)按照《肉鸡养殖场(小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卫生管理技术规程》进行合理布局。养殖场划分为管理区、生产区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管理区处于上风向,并用道路、绿化带和门栏栅与生产区进行隔断。生产区处于管理区的下风向,在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沐浴消毒室,在禽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鸡舍布置争取最佳朝向和通风效果,鸡舍成行列式布置,间距为10~12m,满足生产、日照、通风、防护、交通和消防要求。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包括粪污处理、堆场和焚烧炉等污染性较大的设施,应该设在小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与主要生产设施保持一定距离,并建有绿化隔离带或隔离墙,实行相对封闭式管理。

2 确定科学的肉鸡生产模式

根据当地肉鸡生产发展实际情况,确定了适宜本地肉鸡健康稳定发展的肉鸡生产模式。即以阜新六和农牧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条龙”式生产模式,实现了公司加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肉鸡产业化之路。整个标准化生产系统,采取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供药、统一防疫、统一回收肉仔鸡的操作方式,简化了操作程序,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

3 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1)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全进全出饲养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便于管理、容易控制疫病。因整栋(或整场)禽舍都是相同日龄的肉鸡,温度控制、日粮更换和免疫接种等极为方便,出场以后便于彻底打扫、清洗和消毒,切断病源的循环感染,保证鸡群健康高产。

(2)采用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网上平养的优点一是减少了肉鸡和粪便接触的机会,减少了呼吸道病、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的发病率,明显地提高了养殖成功率。二是粪便能及时清走,舍内的氨气和尘埃量也较少,利于肉鸡的生长,也便于饲养管理。

(3)自由饮用清洁水。肉鸡的饮水方式采用普拉松饮水器自由饮水。养殖场水质要符合NY5027的要求,饮水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消毒剂选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漂白粉卤素类消毒剂。水中可以添加葡萄糖、电解质和多维类添加剂。

(4)科学选料和饲喂。在选择饲料时,建议使用无公害肉鸡标准饲料。对有些自身具备配制饲料能力、不愿意外购饲料的肉鸡饲养场,我们为其提供肉鸡营养标准及饲料配方供其参考。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生虫和有其他污染的饲料。饲料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和无污染源的地方,料桶每3天清洗消毒一次。出栏前7天饲喂不含任何药物及药物添加剂的饲料,严格执行停药期。肉鸡的饲喂方式可采用自由采食或定时饲喂的方法。

(5)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肉鸡创造良好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并设置合理的饲养密度,适时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为了确保鸡的采食量和降低鸡的热应激,调整了光照强度和饲喂时间,白天12点至下午3点温度高时降低光照强度,适当减少饲喂量,让鸡减少运动量,降低体能消耗,晚上4点至6点温度低时提高光照强度,适当增加饲喂量。冬季保持舍内环境温度和空气新鲜,关闭纵向通风口,采用活动天窗进行通风,根据外界气温的高低,适当调整活动天窗的大小,达到调整通风量的目的。

上一篇:运动性疲劳的评定下一篇:甲醇萃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