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问题

2024-05-19

依法治校问题(共12篇)

依法治校问题 篇1

摘要:为了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和教育, 研究农村学校校长依法治校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者对农村学校校长依法治校现状、原因和有效对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长,依法治校问题,有效策略

当前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 社会的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渐增多。他们的见识日益丰富、视野逐步开阔, 他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对教育的优质资源更加渴望, 致使农村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因此, 作为教育一线的校长和教师, 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农村学校是农村教育的重要载体, 农村教育的校长是农村教育的领路人, 作为农村学校负责人的校长是农村教育的重要标志。农村校长是否依法治校是农村规范办学的重要前提。校长作为农村办学行为的主体和领头人, 一定要正视学校当前的难题和压力, 校长们要以此为契机, 变难题为学校发展的问题、变压力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农村学校的依法办学行为是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 农村学校校长依法治校问题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一、农村学校校长依法治校的现状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1]79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2]129校长和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办学主体, 有人说,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可见, 在办学行为主体中, 校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校长依法治校对当前学校做到依法办学、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和教育至关重要。那么,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农村学校校长治校的现状。

1. 经验治校。

当前农村的学校的办学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但是有些学校的校长还是没有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仍然采取一些过时的办学经验来治校。笔者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治校例子。有一所学校的年轻校长采用了“末位淘汰制的办法”来聘用本校的教职工, 最后这位校长以失败而告终。后来, 听说这位校长是用老校长的办法来治校的, 结果对这位校长的做法进一步打听得知:这位年轻校长的此次聘用方法是自己认为运用老校长的所谓成功经验来管理学校。当时的老校长使用的此种方法是人性化的方法, 老校长把当时落选的教师请到自己所带的班级给学生上课, 老校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以此为契机来培训、指导、关心、帮带年轻教师, 进而促进他们在教学生涯中健康成长, 后来这几位年轻教师都成了当地的骨干教师。而这位年轻校长的做法与老校长的做法表面上一样, 但是目的截然相反。这位年轻的校长此次的聘用目的是想甩掉一些自己认为所谓的“包袱式”的年轻老师。这位年轻校长的经验治校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2. 家长式治校。

农村的学校校长在治校上仍然有些一言堂、家长式的做法。下面一起来看一个农村校长的治校例子。有一次, 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在开校领导班子会议时, 其中的一位校领导班子成员表述了关于会议主题的个人看法, 而他的看法恰好与校长的意见不太一致。从此以后, 这位校长就再也不给他发言的机会, 久而久之, 这个学校的班子成员再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 只要开会就附和校长的主张和看法。最后, 过了不到三年时间, 由于学校的一些开支和账目问题, 这位校长被县纪委带去谈话并就此免职。

二、农村学校校长依法治校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农村学校的校长在依法治校上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只会给农村教育带来灾难, 农村教育要想办好、优先发展, 必须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而这些问题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从农村校长的身上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1. 教育理念滞后。

从上面第一个例子不难看出, 农村学校的校长治校上缺乏最新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管理上、改革上要有最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而那位年轻校长对教师聘用制只是机械地套用, 脑中根本就没用现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理念的支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一定的成长阶段, 也就是说需要一段时间来让学校的年轻教师成长。而学校的校长应该是教师的教师, 校长的职责也起码包括如何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成长、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经验方法。不是把需要成长的教师拒之门外, 进行末位淘汰。

2. 法律知识缺乏。

上述校长聘用制的改革没有成功, 不仅说明他的教育理念滞后, 他的法律知识也严重缺乏。年轻校长对教育的改革必须在不违背教师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 客观、公平、公正地进行。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 体罚学生, 经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 侮辱学生, 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 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104这说明教师法并没有严格规定校长具有法定权利淘汰暂时的“所谓末位教师”。所以, 校长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权利, 但不能践踏一部分的教师的合法权利。老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就做得比较公平公正, 而年轻校长恰恰相反。被县纪委带走的校长是由于缺乏民主和法律知识而造成了尴尬的局面。

3. 政策水平不高。

上面两位农村校长的政策水平偏低, 现代学校的治理, 校长不能只凭借传统的经验方法去管理学校, 这样的管理策略只能使农村的办学水平每况愈下。尤其, 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出台, 校长的办学行为都可以参照纲要的指导思想来治校, 校长的教育知识日益陈旧, 教育政策的有关知识更是严重滞后。例如, 有一次, 一位学生家长为孩子的学籍办理登记时, 没有办成, 该校的校长就此事向家长解释说明, 孩子只有满足六周岁才能入学, 而家长不理解, 于是该学生家长就和该校校长吵了起来。其实, 这种情况很好处理, 把上级的文件精神和学生家长说清, 并把入不上电子学籍的利弊详细地向家长说清楚即可, 也就是我们贫困县的学生有国家对学生的政策照顾, 如果学生达不到六周岁, 电子学籍系统入不了, 学生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就没了。这样家长明白以后, 自然就不会吵了。

4. 办学行为被动。

农村学校的校长有的整天忙于事务, 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教育政策也严重滞后, 只是根据上级会议的精神来管理学校。校长对教育理念和政策知识的缺乏, 加之对教育政策和教育主管部门下的一些文件理解有些偏差, 一些教育政策也执行不到位, 各个校长办学的水平参差不齐, 由此, 造成农村校长办学行为较为被动。

三、农村学校校长依法治校的有效策略

针对农村校长治校的一些现状和原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为了有利于农村校长更有效地依法治理学校, 笔者提出以下有效的策略。

1. 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4]35农村教育是教育“三个面向”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教育能否实现教育“三个面向”关键在于农村校长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农村校长只有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进而确保农村学校校长的依法治校, 才会有农村教育的希望、才会有农村教育的“三个面向”、才会有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2.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 提升法律素养。

面对日益复杂的农村教育环境, 为了更好地处理农村学校的复杂事务, 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保障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切实实现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农村校长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升法律素养, 刻不容缓。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农村校长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要依法处理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5]219。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素养的提升既可以改善农村校长的依法治学的方法, 又可以规范农村校长的依法治学的行为。

3. 关注教育政策, 提升教育政策水平。

教育政策是校长办学的重要指针和方向。校长没有教育政策知识的引导, 只会迷失办学的正确方向。校长要落实好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 才不会迷失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这无疑要靠校长加强了解、学习、关注教育政策, 认真领会教育政策的精神, 正确把握教育政策的方向。新时期, 新挑战;新时期, 新变革;新时期, 新调整。这些挑战、变革、调整, 都要求农村校长要及时关注教育政策的动向, 努力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

4. 变被动消极性办学为主动创造性的办学。

农村校长必须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 为了真正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 为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了农村学校的依法治校, 农村校长不仅要充分适应党和国家的对教育的新要求来办学, 而且要在适应新形势下的党和国家的对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变被动消极性办学行为为主动创造性的办学行为, 以实现农村学校校长依法治校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2] (教育规划纲要) 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79, 129.

[3]杨颖秀.教育政策法规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教育出版社, 1993:35.

[5]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219.

依法治校问题 篇2

案例回放:某学校正在上下午第二节课,任课教师李某因故未到教室上课,也未向学校领导请示派人代课,而是自己安排本班班长王某坐在讲台上,看管学生自习,并示意说:“哪个学生捣乱,用棍子敲!”上课没十分钟,该班学生范某斜坐在座位上削铅笔,王某以为他在吃东西,遂从讲台上将教师常用的教棍扔下打范某。范某出于本能,用手一挡,棍头正好刺往后排坐着的女同学陈某的左眼。造成左眼失明。经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其左眼珠已萎缩,需摘除并安装义眼,属于重伤乙级,父母带着陈某四处求医,累计花费数万元。

读了案例,令人失色,悲惨一幕,既是偶然,亦是必然。当务之急,解决问题,追究责任。我不是律师,仅从自己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经验出发,结合教育教学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谈谈对此事件的看法。

首要责任是学校。从案例看出,该校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平时管理不严,管理不善,对教师到岗情况监督不到位,造成教师李某自由散漫,擅自旷课,这是事故发生的根源。

当然教师李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不该未经请示领导,私自缺课;

2、不该示意班长王某哪个捣乱,用棍子敲,显然这是体罚学生的做法,这种处理违反纪律学生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可以看出李某平时很大可能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违背了教师法,有悖师德。

此起案例,再次警示学校领导,警示全体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学校领导要“依法治校”,应当积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履行保护学生安全的职责,保护学生安全,积极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制度和良好的法制环境,明确学校的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教师要“依法执教”,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做到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必须是做人的典范。我认为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要求,首先是要做一个依法执教的教师,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一个普通教师至少要做到这一点,方不枉为人师。自觉增强法律意识。现在,有少数学校的个别教师法律意识不强,法纪观念淡薄。因此,广大教师应当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的问题自觉地提高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高度来认识。除了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和作为教育基本法的《教育法》之外,与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密切相关的还有《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认真学习、掌握和贯彻《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自己依法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自觉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应当增强法律义务意识,懂得不履行或违背法律规定教师应该担负什么责任。这样,才能促使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更自觉地端正行为方向。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当然值得称道,但如果连做一个依法执教的教师都不能的话,那就不配“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了。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依法治教首先要加强学习,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履行《教师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为此,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平日的教学管理中充分贯彻“依法执教”的精神,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充分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实施教学。

依法治校问题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依法冶校;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D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21-2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实行依法治校,把教学管理纳入法治轨道,是对教育的深化改革,也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基地,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还对我国的法制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建设法制国家这也是一个必然要求。

1 依法治校的目标和要求

依法治校的含义在于运用法律手段,依照法律治理学校。目的在于树立起一种理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更合法,更完善的章程制度,能保证办学宗旨、教学活动也能符合基本的法制要求;最终形成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都能依法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一个良好的局面。对学校依法治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做到四点:①提高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②规范管理权力;③推动基层民主建设;④健全权力保障和救济机制。

另外,落实师生主体地位,提高服务和自律意识,而且要落实和保障师生的参与权、知情和表达权、监督权,对积极建设民主权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有积极作用。

加强制度建设,教育教学的完善和学籍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人性化、严格化、公开化,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合乎法律的学校校规;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校规;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校务、规章制度提取合理意见并实时监督,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各项利益。这也是依法治校的几点特征。

2 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

2.1 依照法律治理学校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各级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出现的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关系的理顺都要依靠教育规章制度和法律,行为方面才能规范,管理方面才能加强。可以说,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章程治理学校,是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2.2 依照法律治理学校能促进我给教育事业的发展

怎样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充分的发挥,是在我们的国家社会发展走向新的一个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依照法律治理学校的实施也会对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3 依照法律治理学校能从根本上促进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世界各个国家的学校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的质量又直接受学校管理的法制化与科学化进程的影响,国民整体的素质和一个国家综合的国力也会受到影响。战争过后的日本,大力发展教育,教育投入增加的同时,也制定出完整的“学校教育法”,通过依法治理对学校管理进行规范、学校教育大力发展,通过学校教这个主渠道使国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得以提高,从而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日本的综合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大作用,充分地说明依照法律治理学校的重要性。

3 高职院校实施依法治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普遍在高职院校开设,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但调查研究实际情况后,得知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3.1 教育培养法律素质不太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对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很少,并且一并教授思政和法律课程,每周的课时加起来也少之又少。于是课时少,教师教课赶,学生学不到精髓,提不起兴趣学习,考试应付。教师好好教,学生好好学的这个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事倍功半,事得其所。

3.2 学生法律意识不强

因为没有好好学习基础课程,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基本的法律法规、法律条文,更不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在思想上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就更别说依法去维护了。依照法律行为看,目前为止高职院校的学生违法犯罪事件逐年上升,常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还有不断增加的高职院的学生被侵权的案件,而且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现象还有上升的趋势。

3.3 高职院校现在实行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育部门的一些规定中提出,普高和高职院校的课程不能完全相同。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首要做到的,毕业之后能否适应企业岗位,快速找到工作,是重中之重。普通高校注重的是理论,以学科式教学为主。这是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一些教学方面的区别,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授课的教师在教学时,基本是按照课本,没有结合实际来教授,对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应用能力,法律法规实际运用的能力,没有帮助和提高。

4 学校实施依法治校的工作要点与措施

4.1 加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法规学习

几年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加快,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如《职业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并予以实践,对法律法规的认真学习,并且充分认识到法律的三个特征:强制性、社会性和权威性。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一定要依据法律、法规的指导运行,正确行使和履行权利与义务,学校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要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学校管理活动也一并纳入法制轨道之中。

4.2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创建工作目标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从学校教育实际出发,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教育法制化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程,为全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积极开展依照法律治理学校的活动,使学校的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的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提高学校依照法律治理学校的水平,提高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水平,将教育管理一并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提高学校依法治教的水平。为此,学校应创建切实有效的工作目标:①健全管理制度。依照法律法规制定学校章程,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定并且依照章程实行办学活动。依照法律法规制定学校的各项的管理制度,内容公平公开,合法合理,并严格执行。②健全管理机制。依照法律法规建立一个教职员工工会和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并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推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的完备。建立学校与企业、社区、家长三方的联系制度,定期听取企业、社区、家长三方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5 结语

依照法律法规治理学校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办学效益的需要。依法治校是高职院校发展,社会进步,整体素质提高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刘小华,莫志斌.新中国建立初期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以除“四害”为中心的考察(1950-1960)[J].求索,2013(08).

[2] 王华,周殿利.我国社会流动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12(05).

[3] 程新友.中国正在进入“向下流动”社会[J].领导文萃,2012(14).

[4] 刘献君.论大学办学特色的创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2(01).

[5] 王文君.以湖湘文化为依托的湖南高校音乐文化建设研究[J].音乐创作,2012(01).

[6] 刘小华.尊重式管理:大学教育意蕴的管理理念[J].大学教育科学,2011(05).

[7] 华茹茹.中国高校扩招的影响[J].群文天地,2011(16).

[8] 崔玉平.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区域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1(03).

[9] 李坚.西部欠发达地区综合性高校科研发展策略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7).

依法治校问题 篇4

一依法治校的内涵解析

依法治校, 从学校管理学的角度来讲, 是指在民主的基础上, 学校管理者依照宪法、基本法和教育法律法规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依法治校的主体是指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等以各种方式参与学校法律关系, 并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依法治校的客体是指依法治校活动的对象, 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的内容是指通过法律来规定的、以法律条文形式加以保障的各依法治校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包括学校管理的一切范畴, 如学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等[1]。

在此, 地方院校依法治校[2], 是指地方院校的校长等管理者依照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规定, 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管理学校科研、教学和服务等各项事务, 使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

二地方院校依法治校面临的问题剖析

2000年以来, 全国经升格或重组成为地方院校的学校已有近200所。新建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 在实施依法治校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 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学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地方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本科教育经验不足、管理规章制度尚未健全等因素, 使得学校在运行中很难做到规范化、法制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其一,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从数量上看已初具规模, 但一些在教育实践中急需的重要教育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教育规章制度建设较为滞后。其二,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学校的一套完整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 大多都是原则性的抽象规定, 具体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 尤其是地方院校缺乏相应的法制建设, 《章程》作为地方院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法制基础尚处在探索中[3]。因此地方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等, 依法建设学校内部规章制度。

2学校管理队伍的法律素质有待提高。长期以来, 地方院校管理队伍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或“以罚治校”的问题较为严重。虽然这类学校升格后可以举办本科层次的教育, 但管理队伍的思想观念和法律素质还有待提高。有些管理干部除了机械地按照政府的行政指令来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外, 还常把自己视为学生的管教者, 把主要工作放在处罚、管教学生或维护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上。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纯粹是一种规范与被规范、管理与被管理的纵向隶属关系, 忽视了对学生正当权益的维护。学校管理者的决策权、行政权以及学术权如果得不到一定的约束、监督和制约, 依法治校就无从谈起。

3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施行程序不够严谨。当前, 一些地方院校在制订规章制度时, 缺乏学理上的法律依据, 不适当地夸大了自己的权力, 限制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正当权益, 乃至经不起宪法、基本法和一般法律法规的检测, 因而也就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原因在于, 这些校纪校规在出台时, 既没有尊重学生的需要, 又人为地将权利和义务分开或使之处于非均衡状态, 因而缺少现实可行性。与此同时, 一些学校规章制度制订的形式和程序不够严谨。文件和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 师生民主参与的情况很少见, 只是片面强调学校的权力。此外, 我国法律规定, 受处分人有权对行政机关的处分提请行政复议。但学生对于学校做出的处分决定却没有明确的复议或申诉程序, 学校在做出处分或处罚决定前, 极少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或举行“听证会”。这在近年出现的多起大学生与学校间的纠纷案件中可见一斑。

4普法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屡次将青少年学生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 加强学生的普法教育, 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尤为重要。回顾我国普法教育走过的近25个年头, 仍应清醒地认识到, 在地方院校, 普法教育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自觉守法和护法的校园风气远未形成, 师生的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违法违纪的现象仍很严重。原因在于这些学校在思想上对普法教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特别是一些学校领导干部对普法教育工作不重视, 没有自觉地把普法教育当作重要工作来抓。许多地方院校 (政法专业院校除外) 片面地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 忽视了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普法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疲于应付, 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 地方院校的普法教育任重道远。

三依法治校在地方院校的实现途径探析

地方院校开展依法治校, 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关键是要不断规范、监控法律规章制度的制订程序和实施过程, 保障师生享有正当的权益;重点在于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

1进一步完善学校规章制度。高校规章制度是在法律和教育行政部门授权下的一种准抽象行政行为, 属于“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范畴[4]。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学校依照章程自主管理”和“依法自主办学”。因此, 地方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层次、办学类型与特点, 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章程》来进行自主管理。对那些在学校升格前制订的、过于陈旧的, 且与现行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订。要形成既与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改革相衔接, 又与高校内部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为依法治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依法治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切实提高管理干部的法律素质。干部在管理中能否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办事, 关系到依法治校的实施效果。因此, 管理队伍的法律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为依法治校的根本。提高地方院校管理干部的法律素质,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促进队伍的法治观念的转变。提高管理者的法制意识, 转变高校管理理念, 是实现依法治校的基础。一个干部能够自觉地按照法律和制度来管理学校事务, 必须确立较强的法治观念, 如法律至上观念、民权观念和平等观念, 同时必须摒弃人治观念、官本位思想和“以罚治校”的观念。其次, 加强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 提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一个干部依照法律和制度办事, 前提是要熟悉所处理事务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应当看到, 升格后的地方院校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为繁杂的事务, 这对管理干部的专业素质和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通过举行干部培训班, 加强对管理干部知法、守法、用法的培训, 使其学会运用法律和制度来处理管理中的具体事务。最后, 不断完善干部的选拔考核机制, 将法律素质作为干部选拔和考核的重要条件, 也是提高管理队伍整体法律素质的重要手段。

3不断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程序和完善申诉渠道。首先, 在起草和制定规章制度时对涉及的主要问题应展开深入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师生和有关单位的意见, 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 不能与之相抵触。其次, 在制定的程序上也必须正当合法, 形式规范科学。大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只体现学校单方面的意愿, 缺少学生一方当事人的参与, 这就使得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显示公平的“格式条款”或“霸王条款”[5]。随着我国市场化、法治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的不断推进, 师生的权利意识、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地方院校管理者应在新的形势下, 充分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既能体现师生的意志, 又能满足现实的可行性。再次, 学校规章制度除了要明文公布, 还要建立畅通的申诉渠道。在对违纪违规者做出处罚或者不利决定时, 应事先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进行听证, 然后再做出处罚或者处分决定;要规范校内各种申诉渠道, 建立面向校内外的各种举报制度, 通过建立学校的法制工作机构及时处理学生的申诉, 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侵犯学生权益、违反依法治校要求的教育管理行为, 避免“暗箱操作”, 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学生的正当权益, 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4积极创新普法教育形式, 努力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实行依法治校, 重点在于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6]。而法律意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制教育。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使学校管理队伍、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于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活动。新时期地方院校应当以“五五”普法验收为契机, 探索普法教育新路子, 注意以下几个转变:教育目标从对师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转向提高师生法律素质;教育理念从单纯被动接受教育转向既接受教育又主动参与教育;教育方式从灌输式转向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式;传播载体从传统的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转向传统媒体与现代网络媒体、现代通讯工具相结合[7]。通过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让学生参与不同角色的扮演, 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法律诉讼程序;通过开展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促进同学们学习法律的热情。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法庭审理, 既能开拓法律视野, 又能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终上所述, 地方院校开展依法治校, 离不开学校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 需要规范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施行程序, 通过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形式,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法制环境, 唯此, 才有可能创设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治学的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 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促进学校的健康、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绡红, 王琦.依法治校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2]陆瑞峰, 卜军, 冯伟国.谈地方本科院校规范化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关系[J].北方经贸, 2008 (7) .

[3]黄爱成, 谭杰.论大学章程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 2008 (3) .

[4]马志忠.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的合法性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 2007:8.

[5]张秉福.大学校规与依法治校[J].教育现代化, 2006 (1) .

[6]李军.关于依法治校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9) .

依法治校问题 篇5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自查报告1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部分,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全面实施法制化管理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不仅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把依法治校工作落到实处,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有效途径。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实施学校的法制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依法治校工作,不断加强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进程,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法制副校长参加地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专人负责。同时,吸收相关人员成立了防火、安全保卫、普法等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依法治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依法治校工作。做到职责明确,责人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务求实效。

二、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根本,不断推进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首先,我们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中学各种职责》,对学校组织机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校园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各种配套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注重将制度建设与学校常规管理、民主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将法制教育与师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从根本上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提供必要的前提保障。

其次,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健全校内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指挥系统。按照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和实质分解和细化各项工作。并形成制度,保证行政机构科学有序,管理顺畅,工作效率高。二是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党的组织系统,设立工会等健全的组织机构。三是制定校务委员会议、党支部会议、教师代表会议制度,对学校重大问题或事务实行校务会提议、党支部讨论、教师表决通过的办法。积极落实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效率。

第三,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我校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同时,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根据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结合我校办学章程及时完善了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过去没有的,健全过去不够的,修定已经过时的,使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以制为准,以章为规,保证学校各项管理依法进行,按规运作。

第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切实将依法治校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依据学校管理的配套制度与岗位职责,制定并完善了《教师工作考核》、《师德考核》、等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人员的考核办法,实行月跟踪考评、学期汇总、学年总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检查,强化监督,切实发挥考评的激励促进作用,不断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奖勤罚惰,树立正气,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以大力推行校务公开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从1999年起,按照上级要求,我校便开始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学校成立了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校务公开实施方案,规定有关学校改革与发展德重大举措公开,学校涉及教师与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公开,对学校管理中收费、财务收支、人事任免、大型基建等事项全程进行公开。把校务公开制度同学校长期实施民主管理过程有效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这不但保护了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权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热情,校务公开被广大教职工称赞为"阳光工程",是我们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以加强普法宣传为纽带,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首先,我们强化了校内广大教师学法、懂法、守法的教育力度。我们按照上级的普法要求,根据我校实际,先后研究制定了《中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和《中学普法工作五年规划》。结合方案和规划的具体要求,又分别制定相应的计划,把规划目标层层分解,年年加以落实。通过举办讲座、报告、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涉教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活动。使广大教师充分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断丰富广大教师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其次,加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强化规范约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组织法制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能力。一是根据教育局的部署和要求,我校在二年级开设法制教育课,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做到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并认真做好课程教学管理,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备课、上课,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二是利用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法制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市法制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法"的重要性,自觉的投入到学法、守法的行列中。

再次,认真做好教育法律、法规的校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依法治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依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依法保教"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我们针对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着对涉教法律、法规知法程度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积极开展普及性的宣传与学习活动,我们利用我校每年"三月份"和"九月份"普法宣传月的有利契机,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做法制讲座,观看法制教育片,通过开展办板报、贴标语、法律咨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逐渐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是通过对《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使广大家长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由单纯的.个人意愿向履行法律"义务"的认识转变。这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控流"工作,巩固"两基"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收费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规范收费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教师形象,同样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我校在收费问题上是严肃的、认真的,凡涉及到向学生、家长收取费用,都严格按照财政、物价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执行,没有任何乱收费现象,一直以来,我校从未发生过因收费问题的申诉。

实践证明,加强校内法律法规学习,强化校外法律法规宣传,不仅使广大教职工弄清了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使每一位公民都认识到自身的法律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营造了全社会各方面共同负责,齐抓共管的依法治校新局面。

总之,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学校的依法治校进程,必须以普法宣传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校务公开为突破口。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依法治校方略。

2021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自查报告2

学校要发展、要改革、要创新,只有走“抓学习、促管理、出成效”的道路,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与“教书育人、文明育人、法律育人”的有机统一,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查报告。我校以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创建为突破口,以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及增强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以争取一流教学质量,育有用人才为目标;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法制学习,完善依法治校网络

我们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全校师生对照规定从严自律,注重实践,评估、反馈、奖优惩劣,使我校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序列化的道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领导对依法治教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学校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纳入了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从组织、制度、评估、激励四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构建了学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机构,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形成了校内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

二、建立职能机构,明确依法治校职责

为提高学校依法治校决策,民主管理水平和高效监督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建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负责法制教育工作、师生校内申诉、学生伤害事故调解等。

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党政协同,会同学校工会共同讨论通过,并报市教育局审定批准后执行。学校《章程》合法、公正、公开;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全面负责学校依法治校实施工作;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宣传、落实、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教师权益保障即保证提供教育教学必要条件;保障教学、科研、进修的权利;工资足额及时,参与民主管理,保证校内申诉的权利;具有监督权、重大政策决策权;及时了解学校财务收支情况,整改报告《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查报告》。学生权益的尊重和保障:受教育权、人生权、财产保护权;收费项目、标准公开,无乱收费。

法制教育工作小组的职责是:结合教育系统“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做到“四落实”:计划、教材、师资和课时落实;负责社区、家庭协调、联系,定期听取意见,保证法制教育的普及;学法、用法工作的交流与总结。

师生校内申诉小组的职责是:宣传、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受理并处理师生校内申诉;以书面形式宣布处理意见。

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小组的职责是:制定《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警钟常鸣,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等制度,努力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做好应急处理,负责向上报告。

三、重视过程管理,规范依法治校工作

(一)规范办学行为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教育专门法律以及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规定性文件。这些法律、规定、文件的颁布实施,为我们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课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以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上具体做到了三点:

一是明确了学习内容,根据教育部、司法部门关于《加强中学法制教育意见》和《中学生法制教育基本要求》的精神,重点进行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常识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对学生进行形象的法制教育。

二是采取了法制教育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分散在各科教学之中,学校以政治课、社会课、语文课等教学为主要阵地、主渠道,保证这些课法制教育的落实。

三是校内外、班内外延伸。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一些适合儿童的活动。

(二)落实保障机制

强化监督,发挥职能作用。学校实行党支部作保证,校长行政负责,为第一责任人。工会民主监督,实行教代会制度,一方面传达学校旨意,让教师的思想与学校保持一致,增加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重大决策经教代会通过,实行校务、政务、财务三公开,促进了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进程。

(三)严格收费标准

教育收费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规范收费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教师形象,同样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我校在收费问题上是严肃的、认真的,凡涉及到向学生、家长收取费用,都严格按照财政、物价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执行,没有任何乱收费现象,一直以来,我校从未发生过因收费问题的申诉。

2021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自查报告3

xxx中学在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认真做好依法治校工作,努力创设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各方面工作呈现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健全:

1、学校高度重视教职工、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今年根据人事变动的实际,及时调整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刘焕东校长任组长,黄银新副校长、黄俊基副校长、钟志文所长任副组长,成员有学校中层干部和政治教师。分管领导亲自抓法制教育。

2、学校制定了法制教育宣传与依法治校工作规划,做到年年有计划、有总结、检查落实到位。

3、机构完善,有明确的议事,办事制度。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师生法制素质。

1、按照“依法治校”的规划要求,学校每两周利用周前会进行法制教育,重点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计生管理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教师利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学校还配给每个教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律法规文件选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的方法,实行师德与考核,评优评先及职称评聘挂钩。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自由散漫的没有了,积极向上的多了。

2、利用升旗、晨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先后做了题为“打架违法又违纪”、“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法在我心中”等多种主题的法制教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逐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班会、校会、“校园之声”广播进行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聘请岐岭镇派出所所长钟志文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经常利用法制讲座,校会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活生生的少年犯罪案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各种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师生的法制观念,为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了保障,学校校风好、学风好,无重大事故及违法犯罪现象。

3、积极参加行政执法机关组织的法律知识学习和教育培训、普法考试、考试成绩填入个人普法合格证书中,教职工实考率达100%。

4、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教活动,在深入学习的前提下,学校党支部开展了党性分析,民主评议落实整改等一系列活动,大家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写了总结反思材料,使全体党员真正受到了一次触动灵魂的教育。

三、坚持“依法治校”,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学校始终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法制”,结合各业务部门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行政管理及其它岗位制度,坚持按照法律法规,按各项制度办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1、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学校党支部大会定期召开,支委会每月召开一次、每年召开不少于两次民主生活会、充分听取党员干部们的建议。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突出内部管理、逐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2、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重大决策的制定,如干部任用、资金使用等都经学校行政集体研究决定,并得到教师的认同。

3、依法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层层签定包括日常管理,师德目标管理,规范收费在内的各项责任书,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成就人。

4、依法管理教师。在保证教师合法权益的同时,我们重点教育、督促教师履行义务。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讽刺、挖苦学生,坚持做到发生一起、处理一起。

5、依法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我校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上足课。校长和各行政人员随机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认真落实教师岗位目标,制定“教师常规要求”,从各个环节对教师工作职责做了明确规定,让教师有章可循。

6、依法执行财务制度。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财务、物价部门规定范围、项目、标准收费,并张榜公布,填发收费单据,接受上级部门监督,无乱收费现象。对有限的学校资金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收支,并向教师公布,增加透明度。没有私设“小金库”现象,做到了民主理财,自清自洁。

7、加强治安防范,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学初,学校就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和安全责任。突出安全教育和防范这一重点。首先要求各班利用晨会、班会向学生传授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环境安全、自救自护等常识。其次,在学校门卫管理、值日管理、禁止学生骑摩托车上学,严禁携带刀器,上下楼梯的注意事项等细节方面作了相关规定和落实。第三,经常检修学生桌椅、学校电器设备、体育器材,以消除、不安全因素。第四,与食堂、小卖部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责令其与供菜商农签订责任书,保证学生用餐安全,保证菜源的质量和安全。

四、推进校务公布,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监督与保证作用,使广大教职工有效参与学校管理。一是坚持每学年一次教代会制度,我校的重大决策,改革方案,学校财务等都在教代会上公开、讨论。二是校务公开规范化,经常化,扩大化。利用周前会,公示栏对学校近期工作安排,教职工关心的热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重大决策的落实及结果,进行公开或说明。本学期还尝试在学校主页进行网络公示,确保教师迅速全面了解情况。三是做到管理民主化,如教师的考核,都经过个人申报,公开述职,民主测评,考核小组测评而产生。另外,学校基建项目,校园美化等都是在全体教师的主动参与下进行。四是多方收集教职工意见和建议,激发大家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学校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中走向持续发展道路的。

依法治校 人文管理 篇6

一、依法治校和人文管理的必要性

一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根据需要修订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制定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家庭教育等法规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的逐步落实,为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依法治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有关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的要求,更是为我们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坚持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讲究以人为本,使人成其为人。人文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挖掘人的潜能,在培养人的个性,养成健全人格的同时,有效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伴随着教师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作为学校个体人存在的师生员工,对精神生活和谐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人文管理正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

二、有章有法,依法治校

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为有效规范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就要确定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理念,强化制度管理的意识。学校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来规范师生的言行,让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只有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才能井然有序。

一是着力提高学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规范学校领导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是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的前提。

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法律法规宣传讲座、普法知识推介竞赛等途径,有针对性地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教学政策法规,以树立他们正确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学生观。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坚持做到“三个一”,即学校每期举办一场法制教育专题讲座,教职工每期上交一篇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每年组织一次教育法律法规交流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特别是进行《刑法》《民法》等法律制度的常识教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坚持做到“三结合”:在方式上做到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在时间上做到课堂教育与课后教育相结合,在范围上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规范教师依法执教,做合格教师,督促学生遵纪守法,做美德少年。

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保证。

学校可以通过领导班子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修订《教职工岗位竞聘方案》《任课教师工作条例》《教职工奖惩规定》《名师、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和《教师职称评审方案》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学校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工作责任心和教育使命感,从而形成人人有职责、层层抓管理的紧张有序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三、树立服务意识,落实人文管理

人文即人本。学校人文管理,则是指按照学校师生不同方面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层次并视具体情况有所侧重的管理,从而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意识,有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人文管理离不开职责明确、健全高效的领导机构。

学校领导班子要自觉树立“一基”与“三发”的人本教育思想。“一基”,即强调以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位师生,尊重每位教职员工的人格,作为实现学校人文管理的前提基础;“三发”,即及时发现人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潜能,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特长。

此外,学校领导还要时刻注意在工作中以“四项克服、四项树立”作为班子成员行动的准则。即努力克服一个“满”字,自觉树立奋发向上、争优争先的进取意识;努力克服一个“拖”字,自觉树立积极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爱业的责任感;努力克服一个“懒”字,自觉树立言必信行必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克服一个“散”字,自觉树立同心协力、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领导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工作思路清晰、决策果断、作风民主、敢于负责,才能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将人文管理的理念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

学校人文管理的实现离不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理解和运用需求理论,从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出发,重视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和精神激励机制的合理构建,并在管理过程中适当配以经济手段的调节,从多方面切实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潜能。

针对青年教师业务提升的需求,学习可以通过激励措施给他们定目标、压担子,多为他们提供发展表现的机会。如通过组织新教师岗前培训,安排“拜师结对”等活动,对年轻教师加强业务指导,培养他们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针对中年教师工作业绩的需要,学校要通过奖励机制的创建,多为他们搭建展示观摩的平台,引导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挑大梁、出成绩。如宣传肯定、表彰晋升等,对中年教师进行工作规划职业引领,促进他们扩大影响潜心教育。

对老教师,学校要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鼓励他们传经验,树榜样,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多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多为他们创设思考总结的空间。如通过慰问照顾和关心尊重,对老年教师进行事业教育,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坚守岗位。

学校只有在全体教职员工中间大力倡导民主参与,才能逐渐打造一支团结友爱、不断创新,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归属感,有着强烈的仁爱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优秀教师团队。也只有这样,学校教职员工才能真正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优良传统,才能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发挥自己最人的能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依法治校问题 篇7

关键词:依法治校,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和策略

引言

2012年12月4日, 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会, 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习近平强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都必须予以追究。这表明, 依法治国这一理念将长期作为我国社会的建设目标。因此, 在依法治国形势下, 探讨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高校管理中出现的学校扣押毕业证、因为没有通过四级而不能取得学历证书等问题引发的法律诉讼, 如何贯彻落实依法治校这一理念还具有紧迫性。

一、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高效管理中缺少学生自治

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缺乏学生自治的问题, 这和现代大学管理的目标相违背。因为学生在高校不单单是被管理者, 更应当参与到学校事务的管理过程中。而且通过高校管理的规范化, 进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依法治校的要求相适应。为此, 必须维护学生在依法治校中的权利主体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大多数高校中, 学生依旧处于弱势地位, 缺少自治的意识和有利条件。

2. 校规和法规之间存在冲突

当前, 高等学校往往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处于针对性地管理校园的需要, 高校管理者都会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 作为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 因为教育法律关系存在复杂化的趋势, 并且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强, 这也引发了不少学生和高校之间的管理纠纷。比如有些学生在毕业前没有还清助学贷款, 根据校规应当扣发毕业证, 但是根据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高校扣发毕业证的行为是违法的。所以, 校规和法规之间的冲突也是依法治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法治和德治混为一体的问题

根据报道, 河南某高校在学生管理规定中做出要求学生告知结婚的义务, 如果没有旅行告知义务, 校方可以给出留校察看等严厉处分, 包括对非法同居的大学生。而且, 不止该所高校, 很多高校也做了类似的规定, 只是惩罚制度具有一定轻重区别。在依法治校中, 学生的权利只能由法律来强制约束, 而道德因为不具有强制性, 并且更多是充当法律调整的辅助手段。二者不能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混为一谈, 尤其是在学生权利上, 其正当权益应当服从于法律规定, 而不是道德倾向。

二、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应对策略

1. 强化高校管理程序的正当化

在依法高校的构建中, 不仅要注重法律的实质正义, 也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相符合, 更要保重法律的程序正义。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管理法规还没有健全的背景下, 只有保障程序正当才不至于陷于法治和德治混为一体的问题中。因此, 高校在对待学生权利时要保持程序正当的原则, 尤其是有关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申诉权以及重大事项的听证权等权利, 学校不仅要在校规校纪予以明确规定, 更要保证这些权利履行程序的正当化。比如在学生的知情权上, 学校不仅要在校园网上予以公布, 对于利害当事人一定要保证书面通知或者口头通知, 避免程序瑕疵带来的管理纠纷。高校在进行重大决策之前, 一定要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为学生表达意见和看法创造途径。

2. 在校规的制定和落实中, 合理适用法律优先原则或法律保留原则

在高校校规的制定和落实中, 法律优先原则有助于防止行政权对法律的过度干涉, 也就是说, 高校的行政权力应当受到法律的约束, 因此校规不能和法律相冲突, 如果发生法规和校规相冲突的情况, 一般适用法律优先的原则。比如在学生管理中, 高校管理人员违规扣发学生的毕业证, 不给予学生应当获得的学历证明等问题, 以上行政行为因为和法律相抵触, 所以是可以撤销和更正的。在高校学生管理中, 特别是校规制定上, 绝对不能出现校规校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情况。同时, 法律保留原则对于高校来说, 其校规不仅不能和学生合法权益相冲突, 还必须获得法律的授权的前提下, 再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细化。

3. 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在完善的法治国家中, 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正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存在对立而又统一的密切关系。法治的效果依赖于国家机器的强制性, 而德治更多于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内心信仰, 所以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但是殊途同归, 德治和法治都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起到维护社会和谐的效果。因此,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 不能简单的将二者混为一谈, 而是努力实现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为此, 学校要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对于惩罚措施的依据只能选择为法规和校规, 绝不能以道德评价标准作为处分等惩罚措施的依据。但是在一些非强制性的学生管理内容上, 比如学生的结婚问题, 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 学生是可以自由结婚。不过高校是可以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等德治手段来扭转学生的婚姻观, 促使学生从内心认同学业为重的观念, 进而实现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华云.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9 (10) .

依法治校问题 篇8

一、转变思想袁强化学习袁增强法治观念

长期以来, 依法治校只是部分学校人的一种理想化的思想。在实际的工作中, 人们还是习惯于用常规的想当然的侥幸的思想来管理学校。一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得到法律的援助时, 才知道法律知识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参加本次培训后, 经过专家们的点拨, 我更感受到, 作为学校管理人首先要横下心来转变自己的思想, 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或自觉静下心来学习各种有关于学校方面的法律, 与此同时, 大力举办校本法律知识培训, 以增强学校人的法律意识, 便于服务于开展卓有成效的治校工作。

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袁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 我的经验是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主要中心工作, 着手制定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完善的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管理方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管理制度、校务公开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岗位责任制度等。比如说, 2014年度, 我们组织召开了两次教代会, 并在教代会上讨论通过了《西华中心学校章程》、“西华中心学校校徽”、《西华中心学校关于教职工月考勤考绩及学期考勤考绩奖发放的有关计分细则规定》、《西华中心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聘用计分方法》、《西华中心学校学生“校规”》、《儋州市西华中心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和《西华中心学校“优秀学生”评选规定》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落实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彰显的是依法治校的法治观念, 加强的是教学管理, 改进的是课堂教学, 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走向正常化和规范化, 教学弱化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学校呈现一片生机, 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学校信誉持续升高。

三、从严落实规章制度袁强化评价力度袁择时完善规章袁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有序发展

学校如何进行依法治校 篇9

一、学校进行依法治校的目标、要求及其基础

1.依法治校的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法治意识增强, 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 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 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实现教育的公平, 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 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作为基层学校, 则必须达到:

(1) 实现学校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 强化普法教育, 促进全体师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2) 坚持依法治校,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 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法制理念, 提高依法自主办学水平;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学生的水平。

(3) 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方式, 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工作, 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4) 建立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 让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法制建设, 促进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 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有效保障。

(5) 通过法制课和普法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参加学法用法实践活动, 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拓宽法制教育途径, 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做合格的学生。

2.依法治校的要求

(1)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学校章程, 教育教学、学籍管理等各项制度;校规必须透明、公开;校规内容要合法, 应适时修改、废止、清理。 (2) 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及其他各项权利。 (3)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校务公开, 推进教师代表大会, 家长委员会对校务的民主参与。 (4) 严格教师管理, 维护教师权益。

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是依据合法标准治理学校或依据合法标准治理或处理学校事务。为此, 有必要将所谓的合法标准予以准确的界定。合法标准的要素有两项:一是制定的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二是制定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3.依法治校的基础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全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这些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部教育法律和十多部教育行政法规, 为我国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了法律依据。自各级人大和政协的教育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开始执行以来, 各级督导机构已经基本健全, 我国的教育已逐步进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阶段。政府和学校形成思想共识、目标一致、步调统一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开展了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的活动, 并有了一定的经验可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少学校建立了完备的学校规章制度, 广大学校管理者进一步树立明确的法制观念, 认清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都是进行依法治校的基础。

二、依法治校的重要性

1.依法治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依法治校是维护广大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增强学校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提高学校依法决策, 民主管理和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

2.依法治校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必然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式特点, 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发展建设上, 要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 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从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上讲, 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 强调领导者的作用, 就更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各级教育的发展与办学自主权的扩大, 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 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都要依靠法律、依靠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 规范行为, 加强管理。所以, 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治校, 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依法治校是保障师生民主权利的必然要求

为了保障师生的民主权利, 学校必须制定章程, 建立各项管理制度, 构建校内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 明晰和理顺校内各种关系, 确立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 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 发挥其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 实行校务公开, 建立校内监督约束机制。我国《宪法》将受教育权利规定为公民的宪法权利, 这是国家对受教育者的郑重承诺, 意味着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以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为前提。所有这一切, 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有的本身就是具体落实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4.依法治校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必备条件

校园的安全稳定是一个学校贯彻教育方针, 实施各种教育活动的基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才能为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就要通过依法治校, 运用法律、制度、校规的力量来预防纠纷和事故, 不断化解矛盾与冲突, 弥合裂痕, 整合校园资源, 维护校园秩序, 就能以文明、理性、平和的方式消除校园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形成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三、依法治校的实施步骤

1.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教育法规, 增强执法、守法的自觉性, 提高依法办学的自觉性

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据。认真学习这些法律知识, 做到知法懂法, 不仅是实施依法治校的需要, 也是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 我校一直把教师学法、用法作为学校师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我们编撰了《乐安中学教师法律学习读本》, 作为师德培训的校本教材;我们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师论坛”, 每个月有一次教师法律法规学习或讲座, 通过观看录像、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经验等方式, 促进教师知法懂法的自觉性;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法律法规测试, 测试成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2.依法制定和完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

我们首先依法制定一个全面规范学校工作的基本制度, 我校于2006年制定了《乐安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2007年春, 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制定了《乐安中学章程》, 它是对学校工作的原则性规定, 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 是依法治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 根据学校的工作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单项条例, 如《乐安中学常规教学管理条例》《关于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乐安中学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乐安中学绩效奖励条例》等一系列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各职能部门也根据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各项管理条例, 如《食堂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等, 从而确保全校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章可行。

3.抓好学校管理制度的实施, 依法管理学校

在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制定完成的基础上, 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层级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从小处着眼、大处整治, 先后教育处理违反上述管理制度的人员3名, 从而捍卫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基本形成学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管理格局。

在管理实践中, 我们还坚持在动态中完善、强化管理制度。因为学校工作不是固定不变的, 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是永恒的, 应该是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不断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 否则规章制度就要滞后于学校的发展, 就是不能与时俱进了。2008年底, 我校修订了已实施两年的《乐安中学学生管理制度》, 针对学生新出现的滥用手机现象, 规定了我校学生手机定时、定位使用的制度, 同时结合我校业已开展的网络德育活动, 将学生网络文明行为纳入学校管理范畴, 保证了规章制度的与时俱进, 切合实际。

4.拓宽民主渠道, 引导广泛的民主参与, 规范学校各项工作

我校坚持把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校内考核“三项工作”, 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和形式, 引导教职工的思考与学校的发展共融共鸣, 把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参与渠道, 作为引领教职工广泛关注学校发展, 参与学校人、财、物、事的管理, 激发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最有效途径。

我校每学年召开两次教职工代表大会, 通报学校上学年各方面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教职工关心的问题;每学期开展“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活动, 广泛征询教职工意见和建议, 集中群众的智慧, 与教代会提案结合, 积极推进学校工作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实行校务公开和公示制度。实施重大物资采购、基建等投标制, 做到一切公开透明;学校重大决策实行多渠道全方位公开, 让教职工知实情, 向教职工亮家底。

学校还根据代表提议, 不断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现在教师的绩效考核成绩越来越重要, 每个教师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绩效考核成绩。为此, 我们将原有的教师考核量化办法以及学校管理的10个规章制度, 反反复复讨论修改了6次, 全体教师无异议后, 才通过教代会表决通过实施。

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是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把所有评聘材料向全体教师公开, 并设立教师监督员, 参与整个方案制定和评分的全过程, 既起到了监督作用, 又让每个当事人进一步明确了标准, 消除了许多不必要的担心和怀疑, 保证了实施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激发了全体教师“为荣誉而战, 为尊严而战”“永不服输, 永不言败”的精神, 建立了“乐中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的团队意识,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校在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经费支出及重要项目招标等问题中, 都要通过工会组织、教代会等群众组织的民主参与, 从而不断强化依法办学观念, 发挥法律法规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5.依法管理, 构筑校园师生生命安全的绿色屏障

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 我们深刻认识到, 学校要长治久安, 必须要保障校园周边具有良好的治安秩序, 方能让师生安心、家长放心, 于是,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 我们建立了如下安全管理机制:由辖区派出所指派专门人员, 在师生上下学期间在校园周边进行巡查导护, 导护人员主要针对治安秩序较复杂的孙厝村道、集美消防中队路口进行监控导护, 同时配合学校保卫人员对学生上下学期间的各种不规范行为进行督导。近年来, 通过导护, 成功制止了20余起针对学生的侵害行为, 处理外来侵害师生行为人31人;2007年底, 学校德育处主动与派出所配合, 成功地打掉了一个以抢夺中小学生自行车为目标的团伙, 成功抓获以戴大风为首的不法外来少年7人, 为乐安中学学生寻回被抢夺自行车21辆, 有力地维护了校园秩序, 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感。

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 构筑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平台。我校于2003年起建立了以派出所、消防武警、交警人员、学校教师、社区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及部分家长代表为主体的学校安全管理网络;每年召开两次安全管理联席会议, 根据阶段性情况不定期开展地域性的安全管理活动;同时, 根据不同村居学生情况, 由安全管理网络成员组成行为偏差生帮教小组, 家、校、社会三方共同致力于转化工作, 近三年来, 一共进行了21场下村居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帮教转化行为偏差生19人, 为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三员”为主体, 构筑法制安全预防教育防线:根据我校的地缘关系, 学校先后与辖区派出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建立了共建关系, 并聘任其警员分别担任法制辅导员、交通安全辅导员、消防监督员, 使学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得以壮大。2006年起, 为贯彻“公安八条”的精神, 我们建立了法制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即每学期开学第一周进行一次综合性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由“三员”进行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三员”均须进行一场以上的专题报告会、举行一次图片展或进行一次大型征文活动,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近三年来, 共进行专题讲座19次、主题活动8次、收集学生法制安全专题征文10541篇、安全专题漫画1000余幅, 获得省市区级比赛奖励达100多人次。

创办《乐中法苑》, 每月出版一期, 内容涵盖师生安全的方方面面;同时, 我们根据各阶段出现的不同情况, 及时发放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材料;重大节假日则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2008年底, 学校开通了“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分校平台, 并利用平台, 经常给学生家长发送安全信息短信, 时时提醒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通以来, 学校已累计发送安全短信41000多条, 人均23条。

加强互联网贴吧管理。有一段时间, 学生在百度网站上设立的贴吧, 对与自己交恶的人进行人身攻击、谩骂师长与同学、故意制造各种不良言论、冒名顶替, 甚至以黄色下流的语言进行发泄, 成为各种矛盾滋生的土壤。贴吧的负面作用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 开展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就是引导学生文明使用贴吧。2007年11月起, 学校德育处主持开展的贴吧管理实验启动, 运用贴吧的使用规则, 仅用一个月时间便成功控制了“乐安中学吧”,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 我们先后控制了35个本市中小学贴吧, 并着手对这些贴吧进行专题化建设, 目前这些贴吧已逐步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场所。而通过贴吧的控制与管理, 我们于2008年9月成功地查获本市中学生组织的“九龙会”暴吧组织, 组织头目黄某已被成功转化为贴吧管理人员;11月, 我们又查获了总部位于广东惠州的“盗墓者军团”暴吧组织, 其在厦门的成员“盗墓者军团54”又被我们收入“囊”中……通过努力, 我们一方面净化了我们身边的网络环境, 同时又使广大学生在网德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 而网络道德建设的初见成效, 使原本充斥校园的因“网络暴力”而引发的各种矛盾趋于平和, 从而为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奠定了新的基础。目前, 乐安中学已成为中学能够控制管理贴吧的第一人, 并推动我区建立了集美区中小学贴吧管理联盟。

校长该如何依法治校 篇10

一、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思想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21世纪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无论在学校的内部管理,还是在学校的外部保障中,法治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主体担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学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略。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包含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校要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管理和监督;二是学校应当依据法规、法律、规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学校依法维护学校、老师、学生的权利。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坚持依法治校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不言而喻:一是坚持依法治校将会使学校管理方式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二是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三是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对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也有积极作用;四是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中小学学生在校保护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张雪梅通过《未成年学生权益保护》的讲座明确告诉我们,依法治校必须加强中小学学生在校保护。学校首先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学生在校享有的主要权利。其次,加强对学生人身权的保护。要想学生人身权在学校得到很好的保护,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指导和培训,预防教师暴力行为的发生;加强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监督,建立教师暴力案件发现的信息渠道,确立强制报告制度;强化教师暴力案件中涉事教师和学校的法律责任;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识和责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预防和制止学生暴力。再次,重点加强防止校园性侵害的预防和特别保护。学校要明确界定校园性侵害行为,了解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性侵害,这样有利于在实践中准确认定校园性侵害行为,加大对校园性侵害的预防和打击力度;学校要强化性侵害案件校方责任,加强学校在性侵害案件中的法律责任,学校没有尽到保护职责,推卸责任、私下调解的,教师知情不报的将被追究法律责任。最后,学校应当建立由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学生利益反应机制、安全保护机制和校园纠纷调解处理机制。

三、加强预防校园涉法案件

近年来,校园涉法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也遇到了大量的涉及到学校的相关案件,那么什么类型案件才属于校园涉法案件,校园涉法案件如何定义呢?北京市法院的曲鹏在《校园涉法案例分析》的讲座中,通过其多年的总结审判经验,认为校园涉法案件是指涉及到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相关案件,主要包括:1.学校作为主体的案件(例如学生或家长只起诉学校的案件);2.学校师生(包括学校工作人员)作为主体的案件(例如学生之间发生肢体冲突,受伤学生将打人的学生和学校作为共同被告一起起诉的案件);3.校外人员作为主体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案件(例如校外人员抢劫或殴打学生的案件)。

学校如何预防校园涉法案件的发生呢?北京市法院的曲鹏在《校园涉法案例分析》的讲座中以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学校预防校园涉法案件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家长水平各异是客观现实,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担子很重,除了教育学生外,将教育延伸到家长,双方形成合力,易取得更好效果。办家长学校,给家长推荐教育类书籍、讲座等,帮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教授应对办法。父母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子女的积极情感和良好性格,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进家庭管教方式,积极疏导并循循善诱,说理与示范相结合。正视子女在学习、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疏解心理压力,避免其遭受心理挫折,从而自我否定和行为偏激。2.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的保护作用,重视对学生不良行为、团体行为、欺凌行为的研究和预防。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学生守法意识的培育。完善与落实校园安保制度。3.净化社会环境。公安、社区联合学校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在学生集中活动的时间,公安加强巡逻维护学校周围的公共治安。严格查处违令让未成年人进入的歌舞厅、游戏厅等营业场所,严格查处并取缔向未成年人出售有害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刊及音像制品、仿真枪支等商品的不法行为。

四、努力防范校园伤害事故

刘立杰在《校园安全与青少年犯罪预防》的讲座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告诉我们校园伤害事故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让我们懂得如何做好校园伤害事故的防范:1.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四抓两防:抓好关键时间、关键地点、关键人群、关键岗位,做好人防和技防);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注重借助“外脑”:如主题班会、法官课堂、模拟法庭、庭审旁听等);3.建立应急预案,坚持两个“第一”(第一时间送医就诊、第一时间通知家长);4.妥善运用保险和慈善捐款救助;5.实事求是,理性沟通,留存证据,依法处理。

五、妥善处理学校安全伤害事故

张文《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的讲座让我们明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基于教育法律形成教育、管理与保护关系。学校与未成年学生的关系,不同于学生与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基于血缘或者法律规定而形成的监护关系。监护权的转移或者委托需要有法定条件、法定形式。学校保护的范畴应当从时间和空间界定,时间上是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空间上是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同时明确告诉我们如何妥善处理学校安全伤害事故?1.合法:按照法定的程序与规定处理,知晓善用法律的规定;2.及时:在事故的第一时间进行救助、告知,搜集和固定证据,尽快完成责任认定,形成处理意见,达成处理结果,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干扰;3.公正:要善于借助外力,形成公正的处理机制,如教育部门、专业组织的居中调解,校园责任保险的保险方或者中介等,形成当事人认为公平的对话和协商机制;4.有理有节:讲求法、理、情相结合,以法律原则为基础,以人情事理说服、感动,即要有适当的妥协,又要坚持原则。而且要做好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工作(经常介绍学校安全工作,宣传正确教育观);态度诚恳、积极,换位思考,不回避、不推脱责任;事故已被公开,应实事求是面对媒体和社会,提出准备充分的处理方案;讲清财务管理制度,请家长提供凭证、单据把校方经济赔偿与道义帮助讲明白、分清楚;请学校家长委员会参与伤害事故的处理;对严重影响学校秩序、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破坏公共财物的应向公安部门报告;依法妥善处理事故;完善学校安全工作,预防、避免事故再次发生,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

依法治校,创和谐校园 篇11

一、建章立制,维护教育秩序、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

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确立依法办学的依据。以学校章程为纲,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这既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学校先后制定、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职工管理评价制度、学生管理评价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70多个管理规程,并把这些制度汇编成册,每位教职工人手一册,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置于统一规范和要求之下。

以章程为纲,构建依法治校管理网络。确立规范、高效的“三位一体”学校管理体制。我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确立了“校长负责制,党委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校长会、行政会、教代会“三位一体”进行决策和执行的机制,校长、党委、工会、行政处室、年级组、学科组等组织机构健全,职责分工合理,工作要求明确。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学校管理组织健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

构建逐级负责、权责统一的“扁平管理”运行机制。2003年9月,海珠区全面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在此次调整中,原沙园中学撤并到我校,市四十一中学成为一所由两所不同管理模式的学校合并而成、拥有两个校区的“新校”。在管理难度增大的情况下,学校领导班子始终贯彻依法治校的理念,以提高两个校区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作为突破口,强化学校管理。实行逐级负责、归口领导、集中指挥的“扁平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保证管理的执行力,增强学校办学的活力,强化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其中增设初中部、高中部主任,下放权力,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各司其职,良性竞争。

二、全面推进校务公开,激活学校民主管理

校务公开是在学校工作中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深化教育改革,确保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学校重大问题及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从一开始就最大程度地让教师介入决策程序,这样就可大大增加决策的接受度,从而实现民主管理、科学决策。

1.“四及时”和“五透明”,保障师生的知情权

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基建项目、物资采购、教师职务评定与聘任、教师工资、教师福利待遇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各种事项,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标准和办法等事项均通过校务公开栏、书面通知、校园网、学校网站等途径及时向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接受监督。我校校务公开做到“四及时”“五透明”:及时公开有关政策,及时公开决策和工作过程,及时收集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意见;政策的透明、标准的透明、决策的透明、难点的透明、整改过程的透明。

2. 强化教代会职能,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

教代会是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我校每学期召开1—2次教代会,审议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总结、财务预决算、招生收费、基建维修、设备购置、福利奖金分配等事项,并开展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活动,以增强学校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校长依照教代会章程委托学校工会制定学校的福利费、工会经费的收支预算计划,经工会多方征求意见制定的福利费使用方案在教代会上顺利表决通过,同时,校长在每学期的教代会上详细向代表汇报学校的财政收支情况,并把学校的财会年终报表在校务公开栏公布,这种让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办法,提高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在制定人事改革的学校内部二次分配方案时,学校做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两上两下,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方案,并在教代会上从“如何提升教师的生活幸福指数”的精神层面上和“学校提供教师培训就是最大福利”的实际得益上对教师代表们晓之以理,从而使方案顺利通过。在新的激励机制下,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 通过“三评价”和“三渠道”,保障师生、家长、社会的监督权

“每一位师生的自主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我们树立“服务对象来评价服务者”的新的“自下而上”的管理评价思想。建立了“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干部、职工,教职工评价学校领导”的三级评价机制。使领导为学校发展,行政、职工为教师发展,教师为学生发展成为工作的宗旨和自觉的行为,从而构建了“师生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

通过“三大渠道”,就群众反映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支持与监督,形成校内外管理的合力,构建“教育责任共同体”。

(1)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代表座谈会,向他们征询意见和建议,进行评教评学,并把收集的意见反馈给教师和各职能部门,让老师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改进自己的工作。

(2)健全定期向统战对象、离退休干部、教职工通报校情的制度。重点汇报群众反映和关心的重大问题:基建工程、采购、招标问题;财务收支问题;平时代收代支收费问题;教育教学发展状况。

(3)利用学校网站的交流信箱功能建立了学校和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的沟通渠道。

三、切实维护师生权益,营造和谐校园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建构优秀教师群体。努力创设一个机会均等的环境,让全体教师都处于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教师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凭努力去获取成功。学校向教师们尽量提供实践机会、展示平台、物质条件,让各层面的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性格、价值取向,选择自我发展的方向。

培训是教师最好的福利,促进教师自我升值。充分利用和盘活本校的优质教师资源,不失时机去捕捉教师的职业智慧和闪光点。通过心理健康培训、专业培训、教育教学工作反思习惯与能力训练等,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学校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螺旋上升式的“发展链”。

提供平台,展示才华,保障教师的发展权。学校依法建立校内中层、科组长竞岗制度、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为这些“想干事”的人提供舞台。将单纯的“伯乐相马”创新为“赛马”,形成了全校上下目标明确,千方百计促学校发展的氛围。

建立校内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并试行月度骨干教师补贴措施,为他们日后成为省、市、区名教师进行铺垫,逐步打造学校名师队伍。

学校利用校园网设立一个“教学风采展示区”,把本校一些教师的优秀课例录像提供给教师们分享;把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研究成果编印成系列丛书《优质教育之路》,鼓励和帮助教师多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论文和成果,让更多教师评上更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逐步建立起一支法制观念强、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营造和谐校园,促进自主发展。为了使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我们长期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贯穿到学校一切工作之中,全面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人格,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学校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平等、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到:当学生需要安慰时,老师要及时送上问候,而不是批评;当学生需要鼓励时,老师要及时送上欣赏,而不是挖苦;当学生自责时,老师要及时送上体贴,而不是胡乱的表扬;当学生苦闷压抑时,老师要及时疏导,驱散他们的心灵迷雾;当学生得意忘形时,老师要及时提醒,促使他们尽快警醒。

我校把保护学生受教育权的重点放在关注贫困学生身上,决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校每年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定经费给生活困难的学生作助学金和减免学杂费、校服费、春秋游活动费、补习费等。

为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提供优质服务。在教学楼的每层楼均提供直饮水,干净卫生快捷,深受学生欢迎。初三、高二、高三课室均安装了空调,从来没有收取一分钱的空调费。

中学依法治校的实施路径 篇12

一、依法治校的含义

我国的教育法学,大致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纵观这一段发展历史,很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都对依法治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发表了诸多相关的论述,出版了相当数量的书籍和论文。那么,究竟何为“依法治校”呢?

1. 依照宪法和法律

新华网在2014年4月6日发表的文章《十八大报告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高度》中提出:“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从法源角度上分析,“依法治校”中的所依的“法”,首先必须与“依法治国”所依之法一样,必须是合宪之法,合法之法。

2. 依照政策和规章制度

宪法和法律具有稳定的特点,而现实社会的情况却是瞬息万变的,因此,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用于指导中学的办学,而依据宪法、法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策也是依法治校所要遵守的。同时,学校在宪法、法律的基础上,会根据本校的现实情况以及发展需要,制定一些属于本校的规章制度,而这些自治性的规范也是“依法治校”所要遵循的。

综上所述,依法治校就是学校的教职工在学校党政部门的领导下,依据宪法、法律、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学校各类事务,对内确保各项办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对外维护全体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学校的发展能够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二、中学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

依法治校是对封闭式的集权管理方式的变革,它改变了中学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的状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部分学校的依法治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 法律法规系统不够健全,校内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截至目前,我国制定的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在内的法律法规总共不到20部,而与中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更少了。其次,虽然所有中学都已经制定了关于本校的一些自治性规范章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仍然不够完善,甚至有些规定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缺乏法律依据。例如,近年来,因教师严重不负责而导致的中学生受侵害的案例日渐增多,但是学校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因此,学校在这一类事件的处理上随意性较大;甚至有一些学校将学生的一些失当行为与开除相挂钩,学校凭借着本校的一纸规定就直接废除了宪法赋予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中学在依法治校的实践上仍存在较多细节上的漏洞。

2. 中学管理人治痕迹较重,权力和权利冲突失衡

现实中,一些学校对依法治校、依法管校相关理论的研究不够重视,致使学校的治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随意,内部管理上人治倾向严重,师生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尤其是学生,他们作为学校管理中的弱势群体,其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由于中学生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致使部分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中学生在受到侵犯的时候“有冤无处寻”,而出现一些过激行为。而权力和权利的冲突则表现在,如一些中学从自身的管理需要出发,会定期进入学生的寝室检查违禁品,有些学生就会认为这一行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如一些中学在制定本校的一些自治性的规章制度时,会根据学生的某一些失当行为制定相应的罚款规定,有些学生则认为这一类规定侵犯了他们的财产权等,由此可见,真正落实依法治校,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教师法律素养较为薄弱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是有些学校过于重视对教师这些的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的“师德”建设,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法律知识,部分中学教师受“唯领导是从”的观念影响,忽视了自己的法律权力和权利。而部分教师对法律法规的忽视也是导致中学生权益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中学依法治校的实施路径

中学管理要在新常态下把握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就要加快中学管理的法治化进程,使依法治校成为中学的常态化管理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有法可依,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

宪法、法律以及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上的学校规章制度是中学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中学要实行依法治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使中学在日常管理活动中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中学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宪法法律的规定,以及政府出台的各类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定本校的一系列自治性规章制度体系,进而有效地解决学校的制度与法律相冲突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中学管理人员依据自身经验、权力治校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才能推动中学依法治校的可持续发展。

2. 有法必依,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就中学内部而言,国家的宪法、法律、政府出台的政策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都是“依法治校”的“法”,都是中学管理人员在中学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有法必依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关键环节,中学要扩大民主监督的范围,发挥纪检部门在依法治校进程中的监督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地调动全体师生在依法治校过程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民主监督机制中,学校要改变以往凭经验、凭权力的管理模式,在行使管理权力、做出管理决策时都要以法律法规、政策及规章制度为首要准绳,依法管理,依法公开,主动接受师生的监督,才能真正实现中学依法治校的管理目标。

3. 德法结合,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

上一篇:描述性评价下一篇:高清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