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过程

2024-06-09

计数过程(共7篇)

计数过程 篇1

摘要:课程始终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在分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内涵的基础上, 以“血细胞计数”为例, 阐述此教学情境的设计思路与具体实施。

关键词:中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情境设计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职业迁移能力, 能够可持续发展。而课程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占核心地位, 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 我校组织教师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理念, 重构课程内容, 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 对“血细胞计数”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和探索。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内涵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 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 这个工作过程, 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它是一个综合的, 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 强调的是过程的回归, 它的设计与实施, 既满足在社会或职业的需求基础上对教育或个性的需求, 也进一步推进实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思路

(一) 教学内容的选择

临床检验是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主要学习血液、尿液、粪便等标本检测, 其中血液常规检测尤为重要。血液常规检测又可分为血细胞数量和血细胞形态检测两个方面, 在传统以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下,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不同细胞计数分散在不同章节,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迁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 可将血细胞计数设置为一个教学情境, 根据不同类型细胞将其划分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全血细胞计数四个子情境。四个子情境, 虽内容上有所不同, 但是细胞计数流程一致, 即准备—采血—稀释—充液—计数—计算—报告, 四个子情境顺序在设置上应满足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训练到综合训练, 故安排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全血细胞计数。

(二) 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

1. 综合性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 可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三种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专业能力包括: (1) 熟练使用牛鲍计数板; (2) 会吸量管的选择与操作; (3) 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 (4) 辨识不同类型血液细胞; (5) 准确计数细胞; (6) 正确计算结果; (7) 结合临床分析检测意义; (8) 掌握细胞操作流程。

方法能力: (1) 通过案例分析, 掌握提取信息能力; (2) 查阅资料, 掌握搜集整理资料能力; (3) 发现不同细胞计数异同, 掌握归纳总结能力。

社会能力: (1) 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2. 稳定性

客观分析检验工作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 选择3个以上同一范畴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实现教学情境的同一性, 即内容虽有所不同, 但相同的是步骤。教学中强调工作过程中的六个基本步骤, 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三、教学情境具体设计与实施

(一) 资讯

根据案例引出问题:如何计数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分小组讨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或由学生自主提问。学生将问题记录在问题任务单上, 通过查阅资料, 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因中职学生查阅资料能力欠佳, 教师可提供相关参考书籍。

(二) 决策

小组分享查阅结果, 教师总结, 教师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知识构建做到:以“新知识、难点知识, 实用知识”为原则, 用红字突出重点知识。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配同步练习, 巩固新知。知识要点逐步减少, 而技能在一次次训练中巩固提升。最后通过列表, 总结不同细胞计数异同。

(三) 计划

根据查阅资料及教师提供信息, 制定细胞计数流程, 其中包括实验准备、步骤、计算及临床意义。

(四) 实施

学时安排由多到少, 白细胞计数4学时, 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全血细胞计数各2学时。教师在实施中做到“现场示教、巡回指导、纠正问题、检查结果”, 学生在实施中做到“规范操作、熟悉流程、报告结果、理解原理”, 最后完成结果报告单。

(五) 检查

标本计数结果与教师数据进行比较, 完成分析讨论单, 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 评价

评价可分为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自我总结。小组评价主要由组长评价和成员互评, 查找彼此的不足之处, 共同提高。教师评价, 包括随堂考核和操作考核, 通过考核帮助学生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 了解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此评价办法, 可实现学生、小组、教师的三方评价, 由随堂考核到最终考核的动态评价以及不同项目、不同评价标准的梯度评价。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

计数过程 篇2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定义

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

粒度分布:用一定方法反映出一系列不同粒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

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粒度中径(D50):指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它是反映粉体粒度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2、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1)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给出某些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的表示方法。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2)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3)函数法:用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常见有R-R分布,正态分布等。

3、几种常用的粒度分布测试方法: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库尔特法、激光法、电镜法、超声波法、透气法等

各种常用粒度测试方法比较见表1。

静电成像用墨粉的按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分为:溶剂法(湿法)、熔融粉碎法(干法)、聚合法、复合法等。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熔融法,是当前已经产业化的传统方法,是我国工业化生产墨粉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的工艺成熟,操作参数相对稳定,即将已合成好的树脂与颜料及电荷调节剂等添加剂混合均匀后高温混融,然后挤出、冷却、破碎、超细粉碎、分级,最后再加入一些能改变其流动性的外部添加剂研磨而得到制成品。该制备方法所得产品的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较宽、粒子的形状极不规则、各组分的分布不均匀等,这些都将影响墨粉的打印效果。只有通过粒度分布测试才能得到的粉碎后墨粉颗粒大小及分布情况。粒径太小的色调剂带电量高,吸附在载体上的力偏大,基本不参与显影,而粒径偏大的色调剂又会产生图像缺陷,如全黑图像中出现较明显的白点。只有将偏大、偏小的粒子都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才能得到理想的图像效果。

二、国内、外关于粒径测试的相关标准

1、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S TM)核准的采用库尔特原理的测试方法

⑴测试方法F751-83(1997);测量具有宽广粒度范围干燥调色剂(色粉、墨粉)的标准方法Test Method F751-83(1997)

⑵测试方法F577-83(1997);干燥调色剂(色粉、墨粉)粒度测量的标准方法Test Method F577-83(1997)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article Size Measurement of Dry TonersStandard Test Me thod for Measuring Particle Size of Wide-Size Range Dry Toners

⑶测试方法C690-86(1997):应用电感应区技术对氧化铝或石英的粒度分布测定的标准方法Test Method C690-86(1997)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Alumina or Quartz by Electric Sensing Zone Technique

⑷测试方法E1772-95;应用电感应区技术对层析介质的粒度分布测定的标准方法Test Method E1772-9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hromatography Media by Electric Sensing Zone Technique

⑸测试方法D4438-85(1997):应用电感应计数法对催化媒的粒度分布测定的标准方法Test Method D4438-85(1997)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by Electronic Counting

⑹D3451-92:测量多聚化粉末与粉末状涂料的粒度分布的标准方法Practice D3451-92 Standard Practices for Testing Polymeric Powders and Powder Coatings

⑺测试方法F660-83(1993):对比可选择的两类别粒度计数器优劣的标准方法Practice F660-83(1993)Standard Practice for Comparing Particle Size in the Use of Alternative Types of Particle Counters

⑻测试方法F662-86(1992)e1:应用电阻法颗粒计数器对过滤器滤过后样品的计数与粒径测量的标准方法Test Method F662-86(1992)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Particle Count and Size Distribution in Batch Samples for Filter Evaluation Using an Electrical Resistance Particle Counter

⑼测试规范C757-90(1996):核原料级烧结氧化钚粉末测定的标准规范Specification C757-90(1996)StandardSpecification for Nuclear-Grade Plutonium Dioxide Powder,Sinterable

(10)JB/T 8262.4-1999静电复印干式色调剂粒度分布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electrostatic drytoner

其中:F751-83(1997);测量具有宽广粒度范围干燥调色剂(色粉、墨粉)的标准方法和577-83(1997);干燥调色剂(色粉、墨粉)粒度测量的标准方法依以及JB/T 8262.4-1999静电复印干式色调剂粒度分布试验方法明确规定静电显影墨粉粒度分布测试的方法采用库尔特电阻法对墨粉进行分析测量,在这里主要是从中径、粒度体积分布和个数分布进行分析。

其原理是将试样均匀分散在电导液中,借助真空作用,使其通过微孔管管壁上特有的一个微孔。在微孔管内外的电导液中浸放一对电极,接通电路,使微孔周围形成一个电感应区域。当每个粒子通过微孔时,电路便产生与之相应的电脉冲信号。该信号的大小取决于通过粒子体积的大小,而与其它因素无关。将不规则形状的试样粒子理想化为相同体积的球状粒子,由此近似地计算出试样粒子的粒径。对通过微孔的试样粒子逐个计数,同时根据体积信号的大小,区分出试样粒子在各级中的分布,显示和计算出试样的个数、个数粒度分布、体积粒度分布及其他参数。

Multisizer 3库尔特计数仪是检测悬液中颗粒的数量及大小的有效工具,测量范围大、分辨率和准确率高,软件功能强大,已在化工、冶金、环保、医药卫生等行业的微细颗粒检测以及血细胞分析计数、注射液等药品的质量检验等方面得到应用。

三、重复性测试

鉴于墨粉的粒度分布对以静电方式成像的复印机、打印机的图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以库尔特原理测试粒度分布的Multisizer 3在墨粉检测中的重复性测试做一介绍:

1、样品分散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利用Multisizer 3库尔特计数仪进行粒度测试的过程中,重要一环是如何防止有机颗粒因为表面能而产生的团聚。对于墨粉颗粒来讲,除此之外还有磁性而引起的团聚。样品分散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由于样品的种类、粒度以及其它特性的差异,不同种类、不同粒度颗粒的表面能、静电、粘结等特性都不同,所以要使样品得到充分分散,不同种类的样品以及同一种类不同粒度的样品,超声波分散时间也往往不同。在测试过程中,为了减少这类团聚,在这里我们需要添加分散剂(六偏磷酸钠)滴入墨粉悬浊液中,再经超声波分散器分散,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

(1)样品每经过30s分散后测试其D50、体积分布和个数分布,测试结果见表2。

(2)样品直接分散180s后测试其D50、体积分布和个数分布,测试结果见表3。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按照Multisizer 3配备的(六偏磷酸钠)分散剂可以将静电显影墨粉充分分散,测量结果重复性较好,能够满足检验标准的要求,通常我们将样品的分散时间选择为60s。

2、样品重复性测试

重复性是指同一个样品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偏差。重复性指标是衡量一个粒度测试仪器和方法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影响粒度测试重复性有仪器和方法本身的因素;样品制备方面的因素;环境与操作方面的因素等。粒度测试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是对仪器和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我们将分散后的样品重复多次测量,观察其测试结果的变化情况(见表4),发现在分析的1000ml溶液中,随着测量重复次数的增加,分析粒子总数减少,浓度降低外,D50、粒度体积分布和个数分布都没有变化,这样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Multisizer 3测量的准确性。

重复测量后的平均值与我国行业标准指标值及测量误差对比结果见表5。

四、结束语

重复性指标是衡量一个粒度测试仪器和方法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影响粒度测试重复性有仪器和方法本身的因素,样品制备方面的因素,环境与操作方面的因素等。

粒度测试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是对仪器和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的六偏磷酸钠分散剂能够将静电显影墨粉充分分散;

计数过程 篇3

1血小板假性增高

1.1标本中存在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细胞碎片,冷凝集素引起细胞凝集等,小细胞是引起血小板计数结果产生误差的常见原因,微尘的出现,仪器也将其归入血小板。

1.2仪器在安装时出现的如接头松动,地线安装不好,对血小板产生干扰,特别是地线连接出了问题,血小板基数可达120×109/L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马上查清原因或手工复查后才发报道。

1.3试剂不合格,不配套试剂都可引起错误结果,如沉淀的出现也导致血小板本底有时达260×109/L,必须更换合格的试剂,使血小板的试剂本底为0。

2血小扳假性降低

2.1采血后不能及时测定是血小板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标本久置,血小板离体时间太长发生变形、自溶、体积变小,致使计数减少,因此采集的标本应及时检测。

2.2标本的采集必须顺利,且与抗凝剂迅速摇匀,否则血小板离开血管后易黏附于血管破损处,也有时会黏附于玻璃管某部位,使血小板计数减少,所以在顺利采集标本摇匀后计数。

2.3血小板冷凝集的出现,由于室温较低,血小板出现冷凝集或破坏不完全导致计数降低。

2.4抗凝剂引起血小板非特异性凝集,使血小板计数减少。

3红细胞计数假性增高

人体大量脱水、血液浓缩或标本久置后未充分混匀,底部吸样可导致红细胞计数假性增高。

4红细胞假性降低

人体在大量输液、血液稀释或红细胞凝集可致其计数假性降低。

5血红蛋白假性增高

标本不澄清、乳糜及白细胞数过高标本引起溶液浑浊,吸光度增加,造成血红蛋白假性增高[1]。

6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

6.1由于标本采集不顺利,取血部位不当如局部发炎或抗凝剂不足,可导致白细胞假性增高。

6.2标本红细胞溶解不彻底,如肝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高脂血症红细胞膜变化而无法完全溶血,可使淋巴峰抬高而导致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

6.3出现大型血小板,如脾亢、血小板减少症等这些患者的老中青血小板同时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可致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

7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

7.1寒冷性白细胞凝集,室温较低,白细胞凝集,致使计数结果偏低[2]。

7.2混合悬液时产生大量气泡,致使细胞在溶液中分布不均或吸样不准可导致其计数结果假性降低。

总之,引起血细胞计数仪计数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我们应该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操作规程,随时监测仪器的工作状态,及时清洗,定期保养,校正,做好质控工作,碰到可疑结果,应手工复查分析原因,采取正确的手段排除错误,确认无误后才发出报道[3],另外建立与临床医师交流平台,参与临床查房,加强与医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检验质量,为准确提供准确的检验报道。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误差,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董喜环.白细胞计数增高引起血红蛋白测定值假性增高[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1):60.

[2]雷广明.冷凝引起血细胞计数仪错误结果的分析及处理[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7,12(4):230.

计数过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2 年10 月-2015 年4 月在大庆油田南区医院妇产科就诊或检查的妇女。纳入标准:①年龄<40 岁;②月经周期规律(21~35 d),经量正常;③双侧卵巢完好;④月经周期第3~5 天,2 IU/L<FSH<10 IU/L;⑤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①有卵巢手术史者;②有内分泌病史者;③卵泡直径>20 mm者。根据上述纳入及筛选标准,共有76 例女性符合要求。年龄23~38 岁,平均(26.6±5.8)岁。

1.2 检测方法

所有对象在检查前排空膀胱,取截石体位。采用Acuson Sequoia 512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三维容积探头(L) 频率7.5 MHz,采样容积1mm×1 mm×1 mm,所有受试者都取相同的预设值。

每次检查均由两名具有3 年以上生殖医学检验经验的工作人员(甲、乙)独立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①甲先以探头扫描出子宫长轴,将其作为计时起点。②二维超声AFC:观察者从卵巢长轴一端开始,缓慢移动探头,将直径在2~10 mm的卵泡纳入计数;检测时间为计时点开始到完成双侧卵巢计数所需时间。③三维AFC:完成二维计数后,将诊断仪调至三维慢速扫描模式,所有受试者的取样框、扫描速度均保持一致。对扫描到的多平面图像进行检查,确保每个卵巢的三维信息被完整保存;记录从计时点到获取三维图像的时间。④乙观测者以相同方式对受试者进行独立观察,记录时间。⑤为避免计数结果受回忆效应的影响,在获取三维图像2 周后,两名观察者分别对自己所存贮的三维图像进行计数,对每个卵巢均通过3 个正交平面进行观察(见附图),分别纳入各个平面上直径在2~10 mm的卵泡数,某卵巢的计数取3 个平面的平均值。双侧卵巢平均值之和即为最终计数结果。⑥计算三维超声AFC的总时间:三维信息获取时间与三维超声计数时间之和。

1.3 诊断标准及评价方法

为评价二维与三维超声的准确度,对比两种方法对卵巢低反应性诊断的特异性。卵巢反应性的划分依据国际最新标准[9,10]:获卵≥4 个或取卵所得卵子>20 个认为是卵巢反应正常,获卵<4 个为卵巢低反应。

A:纵视图;B:横视图;C:冠状位图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两比较行配对t检验,均以P <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名观察者AFC计数结果的相关系数及一致性限度通过两因素固定模式进行计算。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获取两种方法在诊断卵巢低反应性方面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ROC-AUC)。

2 结果

2.1 窦卵泡计数与计数时间

对比两种方法对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的AFC结果,可见:甲乙两名观察者对各年龄段患者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观测者以不同方法计数出的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窦卵泡数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结果见表1。

不同观察者以同样的方法行AFC所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同一观察者以不同方法进行计数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二维计数时平均仅需115 s左右,三维计时则需215s左右,具体结果见表2。

2.2 计数可靠度与一致性

二维计数时,甲、乙两名观察者计数差值范围在-7~10 之间,均值为-0.377,两名观测者的一致性限度(95%的可信区间)为-5.82~6.57,相关系数为0.932。进行三维计数时,差值范围明显缩小(-5~3),均值明显降低(-0.063),一致性限度的范围也更小(-3.22,2.46),相关性系数更高(0.981)。说明不同观测者通过三维超声进行AFC的一致性优于二维超声,具体见表3。

2.3 诊断卵巢低反应性的特异性与敏感度

在诊断卵巢低反应性方面,三维超声的曲线下面积更大(0.894),即诊断的准确度更高,且其敏感度也更高(见表4)。

(±s)

(s)

3 讨论

卵巢储备功能与女性生育能力直接相关,卵巢的真实储备是双侧指卵巢内原始卵泡的数量,唯有通过组织学切片才可获得。而目前临床用于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有很多种,比如内分泌指标诸如基础卵泡刺激素(FSH)、FSH/LH(黄体生成素)比例等,超声检测指标诸如基础卵泡体积及窦卵泡计数(AFC)等。近年来的许多研究都表明,AFC与卵巢储备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从而认可AFC为预测卵巢反应性的首选指标[11,12]。

AFC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经阴道超声的方式,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无创、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一致性好。超声方式主要有二维和三维两种,二维超声是一种实时计数方式,而三维超声则是先将患者卵巢信息储存起来,再以虚拟的实时方式进行AFC计数[13]。目前,国内对两种方式的可靠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比了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在AFC中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哪一年龄段的患者,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所获得平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名观察者的计数结果也无明显不同(P >0.05),初步提示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两名观察者对同一受试者以同一方法进行计数的差值可见,二维超声的差值范围在-7~10,均值为-0.377,而三维超声的差值范围更窄(-5~3),均值明显降低(-0.063),说明三维超声AFC在不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更优。这可以从三维超声AFC的组内相关系数(0.981)高于二维超声(0.932)得到证实,说明三维超声的可靠性优于二维超声。对比两种方式在诊断卵巢低反应时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可见三维超声的ROC-AUC(0.894)更高,敏感度更优,说明三维超声在诊断卵巢低反应性的准确度更高。三维超声的可靠度、准确度优于二维超声的原因可能在于,两种方式都是采取的人工计数,本身就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当卵巢内窦卵泡数量较多时,相互之间紧密排列,二维方式进行计数较为困难,可能会错误估计窦卵泡的直径,从而错误的计数了应该纳入AFC的窦卵泡数目。而三维超声是基于3 个正交平面对窦卵泡进行计数,而且是一种后期的虚拟的实时模式,观察者的工作环境更为宽松,视野更全面、清晰,其可靠性、准确度当然能获得提高[14,15]。但是,正是因为观察方式的不同,三维超声AFC的计数时间(215 s左右)大大高于二维超声(115s左右),这也是三维超声未得到普及的原因之一。然而,从患者角度而言,三维超声AFC是实时储存卵巢信息,待其离开后方进行计数;与实时暴露进行计数的二维模式比较,三维超声可明显缩小患者的暴露时间,予以患者更多的方便。

计数过程 篇5

1 白细胞假性增高

1.1 血液采集

血液采集过程中采血处发生炎症、采血管中抗凝剂的剂量不足、血液和抗凝剂的混合不够均匀, 导致了标本中血小板的凝聚。对应措施:采血者采血时速度要快, 位置要准, 避免采血部位的炎性反应;在采血管中加足量的抗凝剂, 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合后重新检测[1]。

1.2 天气缘故

由于天气气温较低, 血液中的蛋白质发生沉淀出现沉淀小团块,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直方图显示血小板右边曲线无下滑趋势。对应措施:将标本置于37°C环境加温后以12000prn/min的转速离心5min后, 等量生理盐水兑换血浆, 两者充分混匀后将标本重新检测。

1.3 标本中的红细胞没有彻底的溶解

在高脂血症、肝脏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症等疾病中血红细胞无法正常溶解,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直方图显示左侧淋巴峰升高[2]。对应措施:将标本稀释至原来的两倍体积, 以12000prn/min的转速离心5min后, 等量生理盐水兑换血浆, 两者充分混匀后将标本重新检测, 结果以稀释倍数计算。

1.4 幼红细胞的出现

如果血液是来自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患者,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直方图显示淋巴峰双峰。对应措施:一旦遇到上述情况, 采用手工计数测量。

1.5 大型血小板的出现

如果血液来自急性失血、脾切除手术后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患者, 老中青血小板同时释放参与了机体的血液循环, 导致了大型血小板比率增高。对应措施:一旦遇到上述情况, 采用手工计数测量。

2 白细胞假性降低

2.1 寒冷性白细胞凝集

由于气候寒冷导致白细胞聚集。对应措施:将血液标本充分混匀后重新检测。

2.2 非寒冷性白细胞凝集

白细胞出现聚集, 但是与气候原因无关,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直方图右侧显示一波峰, 标本涂片同时出现凝集。对应措施:将标本置于37°C环境加温后以12000prn/min的转速离心5min后, 等量生理盐水兑换血浆, 两者充分混匀后将标本重新检测。

3 红细胞假性增高

红细胞假性增高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人为造成的, 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后发生分层未能充分混合, 底部吸样。对应措施:检测之前将标本充分混匀。红细胞假性增高还存在一种原因即患者出现大量脱水时, 血液浓缩, 红细胞数目增多,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待患者纠正脱水后再进行检测。

4 红细胞假性减少

红细胞发生凝集时平均红细胞体积值增大, 镜下可见凝集小块。对应措施:将标本置于37°C水浴环境加温5min后, 轻轻混匀然后在进行检测。

5 血红蛋白假性增高

5.1 乳糜标本

乳糜标本中由于液体浑浊不清, 检测时标本吸光度 (OD值) 升高, 导致了血红蛋白数值假性增高。对应措施:将等量生理盐水兑换血浆, 两者充分混匀后将标本重新检测。

5.2 白细胞异常升高

由于白细胞数目异常增高, 检测时标本吸光度 (OD值) 升高, 导致了血红蛋白数值假性增高。对应措施: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 比色前要先以12000prn/min转速离心取上清液比色。

6 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

血液标本中存在血小板、红细胞、细胞碎片、以及由于冷凝集素导致的细胞凝集等, 上述小细胞导致了血小板计数的不准确。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可通过自动设置浮标界限方法进行确保准确度。对于由于冷凝集素导致的细胞凝集造成的误差, 可通过37°C环境水浴加温后再进行检测。

7 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血液采集后放置时间过久, 这是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最常见的原因, 由于标本放置时间过久, 血小板离开人体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变形、自溶等一些列反应, 仪器漏查导致误差的发生。对应措施:采集标本后及时送检。

采集到血液标本后要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避免血小板由于体积较小, 容易粘附于血管破损处及组织, 同时发生聚集, 导致了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对应措施:采集标本后及时送检。定期、及时清理、保养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积极进行指控工作是减少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计数误差的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计数产生误差的各种原因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本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1万张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的化验单的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细胞检测产生误差的原因不同, 要针对不同误差进行不同处理。结论 定期、及时清理、保养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积极进行指控工作是减少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计数误差的基础。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误差,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苏莉斯, 郑小玲, 冯桂玲, 等.Sysmex XE-2100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复检率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14) :1147.

计数过程 篇6

法, 用于临床移植的造血干细胞 (HSC) 来源有外周血、骨髓和脐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具有供者不麻醉, 患者易接受;可获得较多造血干细胞数, 造血以及免疫重建快, 因此发生感染、出血的机会减低, 同时, 需要输血减少也会减少GVHD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主要取决于输入HSC的数量和质量[1], 输入的移植物中必须含有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才能保证移植受者获得快速持久的造血重建。因此, 临床上快速而准确地检测移植物中造血干细胞水平, 能够确保移植成功,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4月-2012年8月, 32例患者 (男18例, 女14例, 中位年龄32岁) 在我院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5例自体、7例异基因 (5名父系供者, 2名同胞供者, 男5例, 女2例, 中位年龄28岁) 接受rh G-CSF 5μg.kg-1, 皮下注射, 第5天上午给予rh G-CSF 2小时后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以MNC程序进行PBSC采集。32例患者均进行MNC计数、CD34+细胞计数。最低限MNC>4×108/Kg, CD34+细胞细胞数>4×106/Kg, 比较两种计数指标对造血重建的影响。

1.2 MNC检测

将EDTA抗凝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物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LH-755) 进行干细胞计数 (WBC×109/L) , 同时做移植物涂片两张, 用贝索公司生产的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 在显微镜下分类计数MNC, HSC直径8um, 胞体圆形, 胞浆量极少。两次计数200个有核细胞, 取均值。计算公式:MNC计数 (108/kg) =WBC×MNC%×移植物容积/受者体重。

1.3 CD34+细胞检测

采用BD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 (美国BD公司) 检测, PE一抗CD34+细胞单抗为法国Immunotech公司产品, 按常规测定计算CD34+细胞计数 (106/kg) 。

2 结果

2.1 输入MNC和CD34+细胞数

(1) 32例受者输入MNC的中位数为6.75 (2.92-18.76) ×108/Kg, 输入CD34+细胞的中位数5.03 (2.35-15.14) ×106/Kg; (2) 32例受者造血重建均达到了100%。

2.2 MNC组和CD34+细胞组造血重建时间 (见附表)

附表MNC组和CD34+细胞组造血重建时间的比较

项目MNC组CD34+细胞组ANC>0.5×109/L时间+9d (+9-+14) +9d (+9-+21) PLT>20×109/L时间+11 d (+9-+42) +11 d (+9-+38) 植活率100%100%

*中位数 (范围, d) *ANC=中性粒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ANC>0.5×109/L和PLT>20×109/L为造血功能重建的标准。

3 结论

CD34+表面抗原是造血干细胞重要标记之一, 检测方法是流式细胞术 (FCM) [2]。但部分单位不具备购买流式细胞仪的条件, 不能检测, 另外, FCM检测CD34+细胞的方法缺乏统一标准, 在不同实验室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 动员后供者外周血MNC与CD34+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 MNC与CD34+细胞同步增加, MNC可用来估计外周血CD34+细胞的水平[3]。MNC计数不用流式细胞仪, 仅用显微镜及全自动细胞分析仪两种仪器即可, 具有设备要求低、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省时等优点[4]。本组一例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 检测CD34+细胞数未达到快速造血重建的数量, 而MNC计数已达到造血重建的数量, 根据经验我们未增加采集次数, 该受者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顺利。该现象提示, 单独应用MNC计数能可靠预示造血重建。因此, 用MNC计数取代CD34+细胞计数来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含量的指标是完全可行的。

摘要: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单个核细胞 (MNC) 计数与CD34+细胞细胞计数之间的比较。方法 2006年4月-2012年8月, 32例患者 (男18例, 女14例, 中位年龄32岁) 在我院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5例自体、7例异基因 (5名父系供者, 2名同胞供者, 男5例, 女2例, 中位年龄28岁) 接受统一的动员方案, 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以MNC程序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 采集。32例患者均进行MNC计数及CD34+细胞计数, 进行相关分析, 比较两种计数指标对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 ①32例受者输入MNC的中位数为6.75 (2.92-18.76) ×108/Kg, 输入CD34+细胞的中位数5.03 (2.35-15.14) ×106/Kg;②32例受者造血重建均达到了100%。。结论 MNC作为造血干细胞含量的计数依据, 其植活率和植活速度与CD34+细胞作为依据的病例相似, 结果表明:MNC计数完全可代替CD34+细胞计数, 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含量的指标。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

参考文献

[1]Bensinger WI, Longin K, Appelbaum FR, et al.Peripheral bloodstem cells (PBSCs) collected after recombination human 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CSF) :an analysis of factorscorrelating with the tempo of engraftment after transplantation.Br JHematol, 1994, 87:825-831.

[2]张之难, 杨天楹, 郝玉书.血液病学 (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011-2059.

[3]温丙昭, 李玲, 丁凌录, 等.供者单采外周血中幼稚粒细胞检测的研究[J].白血病, 2000, 9 (3) :136-138.

医学细胞检测与计数 篇7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细胞识别的快速和准确度有个新的、更高的要求。红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我们人类抵御外界病原入侵人体的重要防线, 也是病人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红细胞的检测是医院诊断疾病的必要数据, 是所有医院一项重要的血常规检测手段, 对有效的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系统总体框图

该系统的总体框图如下所示:

1.Sobel边缘检测算子

图像边缘是一张图片最基本的特征。Sobel算子是一个离散的分化算子, 计算一个图像灰度函数梯度的近似值, 它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 特别是边缘检测算法。在图像上的每一个点, Sobel算子的结果既是与梯度向量相应, 也与矢量基准一致。在计算3x3的邻里中心x, y方向, Sobel算子是f (x, y) 的偏导数。为了抑制噪声, 有一定的重量相对地增加了中心点, 数字梯度近似方程描述如下:

它的卷积模板算子如下:

我们可以使用水平模板Tx和垂直模板Ty来盘旋图像, 在没有考虑边界条件下, 可得到两个同样的尺寸的梯度矩阵M1和M2作为原始图像。然后, 总梯度值G可通过增加两个倾斜矩阵得到。最后, 我们可以通过阈值方法得到边缘。

2.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就是把图像分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的目标的过程。我们采用了基于像素的直方图阈值双峰法分割技术, 该阈值化方法的依据是图像的直方图, 通过对直方图进行各种分析来实现对图像的分割。图像的直方图可以看作是像素灰度值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一个近似, 设一幅图像仅包含目标和背景, 那么它的直方图所代表的像素灰度值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实际上就是对应目标和背景的两个单峰分布密度函数的和。图像二值化过程就是在直方图上寻找两个峰、一个谷来对一个图像进行分割, 也可以通过用两级函数来近似直方图。若灰度图像的直方图, 其灰度级范围为i=0, 1, ..., L-1, 当灰度级为k时的像素数为nk, 则一幅图像的总像素数N为:

灰度级i出现的概率为:

3.孔洞填充

细胞图像在经过平滑处理之后, 有的细胞图像内部有微小的孔洞, 在图像二值化后, 孔洞就特别明显, 孔洞的出现会影响对细胞图像的后续处理, 因此要消除孔洞效应。我们考虑到细胞相互粘连会造成的虚假“孔洞”, 因此, 我们要尽量避免对虚假孔洞的填充, 我们通过对大量血细胞染色分析发现, 虚假“孔洞”的大小一般比较大, 在30个像素以上, 而真实的孔洞却比较小, 因此, 我们在孔洞填充的时候只填充30个像素点一下的孔洞即可。

我们在这里用的是闭运算:即先膨胀后腐蚀。

膨胀和腐蚀效果图:

4.细胞统计分析

利用Sobel算子边缘检测之后, 我们要查找记录中心点来统计细胞的个数。边缘检测的基本步骤如下:首先、生成边界。如果一个被标记的点周围没有任何点被标记, 那么这个点就是边界点, 在算法程序中, 我们用八向邻接法进行判定, 即对一个被标记的点, 我们从邻接的八个方向进行判断, 测试周围点是否被标记。其次、如果被标记点的连通区域内有非边界点, 则去掉边界, 若无, 就将所有边界点标记为临时中心点。依次重复以上两个步骤直至所有点都被判断为止。得到所有临时中心点后取图像坐标平均值作为最终的中心点。找到中心点后进而统计出细胞的个数。

结果验证

经过多次在显微镜下人工进行统计, 并与软件结果比对, 细胞个数识别结果准确率在90%以上, 并且细胞半径的获取在经典细胞半径的范围之内, 可见实验结果有很高的准确性。

结语

上一篇:“导生制”教学模式下一篇:水利施工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