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

2024-09-17

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精选12篇)

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 篇1

近年来,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与世界在经济贸易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贸易发展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但是, 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实力等方面的差距, 导致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1 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法是指老师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确定一个或多个讨论主题, 然后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者以个人为单位来就某一国际贸易方面的问题进行课堂互动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 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老师在旁聆听, 适当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提点, 不要让讨论偏离主题, 最后老师要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 补充学生观点的不足之处, 带领同学们一起找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多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内容较为琐碎、分散, 单凭老师自己讲授, 有时会让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 如果将知识点转化成讨论主题, 让同学们自主讨论, 会有效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但是, 老师在选取讨论主题时, 要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钻研, 然后再选取那些难易度适中且带有争议性的主体, 激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的兴趣。

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老师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 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 让学生们从实际案例的运用中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而案例的选取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最好选取近年来发生的案例, 背景相同的情况下, 方便学生了解现代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讲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方面的内容时, 就可选取几家有代表性的跨国公司, 对其特点、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可选取如三星电子、麦当劳、家乐福等跨国公司的实例研究来进行讲解, 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案例分析法除了要讲解案例外, 还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融合, 这就要考验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迁移能力。此外, 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有意引导学生去思考, 增强学生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3 任务式教学法

任务式教学法是指在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将需要学习的内容确定成一个或多个任务, 然后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 带着任务进行自助式学习, 探究任务中的问题, 寻找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

教师在确定任务之前, 要先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然后按照课程的设计思路和实际业务的划分来确定教学任务。将教学任务项目化。例如在分析国际贸易磋商方面的内容时, 可以设置实际的国际贸易磋商案例, 由学生来实际模拟贸易磋商的项目过程。这样, 既能让学生通过做实际项目的方式来提升其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 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提升其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专业技能。

4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就是将国际贸易的实际案例搬进课堂, 设置国际贸易课堂情景, 让学生亲自扮演情景中的各种角色。在情景模拟中, 学生要按照国际贸易的实际业务流程来进行实际情况模拟, 在情景模拟过程中, 各个角色都会面临各自的问题, 学生要与外商洽谈、要进行贸易磋商和实际谈判的过程演练等。凡是国际贸易业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学生们都可用来进行模拟, 以提升自己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 学生使主角, 老师在一旁观看、指导, 帮助学生正确地完成课堂情景模拟演练。最后, 教师还要对情景模拟进行总结, 指出实际模拟中学生的优缺点。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完全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 它改变了过去教学课堂单向化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将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的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应该打破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式授课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它的实践意义非常大。学生如果只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 而忽视实际的业务技能学习。这样的学生在以后是很难成为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的。学生之友多实践, 且多进行深入的业务实践, 积累更多的对外贸易实践知识, 才能为以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国际贸易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要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其教学目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极佳专业素养的现代化国际贸易人才。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课程是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基础教育。立足国际贸易教学的实践情况, 对国际贸易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情景模拟

参考文献

[1]焦聪.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0, (04) .

[2]林冰, 赵秀英, 张雪鹏.“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整合及教学方法探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9, (02) .

[3]刘丽霞.《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1) .

[4]魏松峰.关于独立学院《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3) .

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 篇2

谢 莹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高技能应用型的固敞贸易人才已成为各用人单位的首选,而辟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明显较弱。本文就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一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对策。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是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熟悉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惯例,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必须突出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有些高职院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较多的设置了一些理论性课程,如国际贸易学、西方经济学、世界贸易地理等,而像国际贸易单证制作、报关实务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二)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很多院校还是比较注重考核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往往忽视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这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缺乏专业的实训设施设备

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一些院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特别是一些理工类的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建设配套的实训设施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

(四)学生缺乏实习实训的机会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不多,特别是真正进入外贸公司企业实习的机会更是缺乏。很多院校的实习还是停留在模拟实习上,学生缺乏真实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致使很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很难较好地及时适应。

二、加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计划

一些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忽视校外实习、实训,不仅实践教学的课时少,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同时也应该注意设置一些资格证书考试的课程,如报关员、单证员等资格证书考试。

(二)加强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同时还

应注意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要多给他们一些外出培训和实践的机会,通过进修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注意加大校内实训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建立起具有完善设施设备的校内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及时动手操作。同时还应该注意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便于学生有机会能到真正的岗位上实训,获得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四)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主要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完成,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和技巧,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能亲身去体验社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国际贸易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要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就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性

(一)专业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该门课程的专业性。一方面,课程讲授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外贸单据,并非一般的经济常识,与理论类课程有很大的差异,非专业人士很难看懂;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必须与国际市场同步更新。比如,课程中讲解所引用的国际惯例与公约、行业规则等,基本上与国际上新规则的出台同步更新。

(二)实用性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以就业为主,而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进入外贸公司是其主要的就业去向,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作为学生的就业保障,不管是学生求职面试,还是真正走上工作岗位,都是非常实用的一门课程。

(三)基础性

基础性是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来说的。根据一般院校的安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般会安排两类课程,一类是理论类基础课程,如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财政学等,一类是实务类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国际结算》、《货运代理》、《报关报检》、《单证实务》、《进出口操作模拟》、《商务谈判》、《商务礼仪》、《中外文化》等,而《国际贸易实务》是实务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也就是说,只有完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其他实务类课程才能得以开展。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

(一)对现行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从内容结构来看,现行教材的特点是基本内容一致,结构略有不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合同”为主线,围绕这一中心,我们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分为三大块:合同条款、合同磋商与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现行的实务教材在内容以及结构的安排上也会略有不同:

1.从内容来看,一些教材别出心裁,会安排一些“特色内容”,如有的教材会安排一些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世界贸易组织(WTO)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说,这些内容作为实务课程的有益补充也是可以的,但囿于实务课本身课时有限,通常的情况是这些内容基本上是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堂上并不作为讲授内容。

2.从结构来看,现行教材的结构安排基本上按照合同条款、合同磋商与签订、合同履行的顺序展开内容,但也有教材作了另外的安排,情况主要有这样两种:第一,有教材将合同磋商与签订、合同的履行安排在合同条款前面,如易露霞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合同磋商与签订、合同的履行这部分内容根本无法开展,因为学生没有前期必备的合同条款知识,所以根本无法理解合同履行的内容。课程内容结构顺序失当,将会使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时的困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在合同条款的结构安排上,现行的教材在价格条款上也有两种结构安排方式:一是首先安排商品条款,接下来再安排价格条款;二是首先安排价格条款,再安排商品条款。前者以吴百福教授主编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为代表,后者以黎孝先教授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这两种安排各有用意,也各有优点:前者的用意在于遵循合同本身的条款顺序,在讲授时也可循序渐进,因为商品条款的内容较为接近日常生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从商品条款过度到价格条款也比较合乎逻辑;而后者的用意则在于将实务课程最为重要的部分——贸易术语放在最前面讲授,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1.涉及面广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既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的基础课,同时也是理论类课程的延伸与拓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管理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社会文化等课程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在课程内容讲授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关系:

(1)注意与其它实务类课程的关系。前面我们讲到,其它实务类课程主要分为三类:环节精讲型课程、能力加强型课程、拓展补充型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仅应该为这些课程做好充分的前期知识准备工作,而且应该在该课程讲授中建立起学生对整个实务类课程体系的认识。因此,在讲授中应做到详略得当,把握尺度。

(2)注意与其它理论及相关学科课程的关系。学生囿于本身的知识素养与社会经验,对理论类课程的评价往往是大而空,对实务类课程的评价是庞而杂。因此,我们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可以根据内容引入相关的理论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内容多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从开设至今,从内容上已经几经拓展。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导向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几乎完全以讲授企业如何做“出口”为主。进入21世纪,国家外贸战略有所调整,不再抑制进口,国内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旺盛,很多外贸企业开始大量从事进口业务,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也从单纯讲授“出口”,到“进口”、“出口”业务内容并重。同时,我们的外贸企业也在不断地借鉴国外的业务经验与方法,贸易形式开始多样化,外贸公司的业务不再仅仅局限于“出口”和“进口”,经销、代理、招投标、融资租赁、甚至拍卖、期货等贸易方式也成为一些贸易公司的日常业务,因此,《国际贸易實务》课程的内容也随之拓展,从单纯地讲授“进出口”业务,拓展到需要讲授各种贸易方式的形式、方法、特点与利弊。

3.内容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强调实务操作原则的同时,也非常强调各环节操作中的细节因素。参加了工作的学生经常会说,课堂上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不一样,甚至也有这样的说法,课堂上学的实际工作中都用不到。产生这种说法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外贸工作分工很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只参于了其中的一个环节,甚至是一个环节中的一部分,因此就会有课堂上学的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说法;二是外贸业务操作时更注重从业者的细节处理。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我们往往都会安排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处理的内容,有时是以案例的形式,有时是以启发式提问的形式,供学生讨论并参考。

三、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与评析

(一)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课程讲授、作业布置、考试出题及回答中使用一定比例的英语。英语在该课程中的使用,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的中英文的表达,对学生提高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目前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教学目的及内容的误解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专业课,不论是用什么语言授课,其教学目标都不应该是语言,而是专业知识与技能,即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及解决外贸业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语言仅仅是作为学习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不可本末倒置,更不可只强调教师的英语能力,而忽视教师的专业素质。

2.双语课程教材的选择

(1)关于双语教材的问题,有学者专门进行过总结,如基本内容选择不当、内容存在错误、术语翻译不规范等。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自身的英语表达,还要注意教材中的不当之处,及时更正,以免学生“照单全收”。

(2)根据教材所采用语言的差异,现行双语教材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纯英文教材,二是英汉对照教材。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笔者比较推荐英汉对照教材,原因如下:

其一,可读性强,适用面广。英译对照教材适合英语程度不同的学生,英语较好的学生可直接阅读英文部分,而英语较弱的学生可上下文对照起来看,非常方便。其二,有利于专业术语的学习。英译对照教材中,不仅有专业术语的翻译,在英文部分还有该术语在合同条款及商务磋商时的运用,加强了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应用能力。

3.有关英语的使用

(1)对于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笔者并不赞成纯英文形式的授课,理由有三:

第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专业术语的中文表达与英文表达在实践中其实是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与外商的沟通中,可以使用英文,而在与货代、保险公司、海关、银行,特别是与工厂的沟通中,必然使用中文,因此,作为学生来说,必须熟练地掌握专业术语规范、地道的中英文表达才能很好地胜任外贸工作。

第二,中英文同时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在实务课程中,对于贸易术语、单据、合同条款的解释来自于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这类文件往往用词考究、行文晦涩,英语程度一般的学生难以理解,设想如果这些学生因为英文的原因而放弃一门非常关键的专业课是非常可惜的。因此,建议在讲授时中英文结合,统筹兼顾。

第三,由于教师、学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局限,可能影响课程的进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课堂互动。虽然双语教师的英文程度一般很好,但毕竟不可能像母语表达那么随心所欲,很难随时根据课堂情况调节课堂气氛。

(2)英文的使用程度应循序渐进,因内容而异。根据教学计划,《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往往是学生学习实务类专业课程中的第一门,没有前期的预备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循序渐进地使用英语,即开始时少量地使用英语,让学生记忆必须的专业术语的中英文表达,为之后大量使用英语授课做准备,之后再增加英语的使用量,包括课程讲解以及案例等。英语的使用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不必讲究课课均衡、章章均衡。

(二)案例教学

根据案例所涵盖的知识面,可以简单地把案例分为两种:

一种是知识点案例,即一个案例只讲解一个知识点,这种案例往往比较小,可能只有三五句话。但这种案例在实务课程中的比重非常大,其特点为:(1)这类案例一般短小精悍,可以根据内容需要灵活使用,在讲解知识点时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2)这类案例往往实践性比较强,非常贴近实际情况,可信度高,学生也容易理解;(3)这类案例能够在短时间内调节课堂气氛,如果教师对课程内容熟练的话,这类案例将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收放自如”。

另一种是综合性案例,这类案例往往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类案例往往比较复杂,使用起来也遇到一些问题:(1)教师往往掌控能力不够。综合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综合案例教学的经验及技能,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能够精心组织与引导。(2)案例质量不高。经典案例少、案例内容老、案例更新慢、综合案例小是目前的现状,也是问题所在。(3)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并不高。在教师进行综合案例教学时,最失败的就是教学案例并没有吸引学生足够的兴趣,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讨论时出现冷场,最后以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收场,案例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以上案例教学的问题,教师应切实重视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准备上下功夫,增强自身课堂调动与掌控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入案例分析比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情境教学

我们在进行情境教学尝试时发现,在不同的情境下,团队合作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异,现举例来说明:

1.初级团队合作

为使学生熟悉、掌握商品条款,并主动了解一个行业,熟悉该行业的专业英语,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生选定一种产品,用英文做产品展示。总体效果還是比较好的,但也有明显的问题存在,比如混在小组里“搭便车”的学生占到一定比例,而且由于课时的限制,也无法全面了解整个团队的合作情况。因此,可以说,这项情境教学所带来的只是初等绩效的团队合作。

2.中级团队合作

在运输、保险、信用证环节的讲授中,由于涉及到了多方当事人,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各方当事人的责任与义务,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生做情境演示,每一小组选定一个合适的案例,小组每一名成员必须充当一名当事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每一小组在进行展示时,其他小组可与之进行互动。此项活动的安排,每小组成员基本上不再有“搭便车”的,同学之间的合作增加,但合作程度仍然不高,我们定义为中等绩效的团队合作。

3.高级团队合作

在商务谈判讲解完毕后,笔者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两两小组进行商务谈判的模拟,要求是:一是谈判中需符合商务礼仪的要求,二是谈判中的公司、产品、每人的职位分工必须明确,三是谈判的内容以商务合同的条款为主,四是体现商务谈判的原则,五是体现谈判中双方交锋的过程。在此项任务中,每个团队的学生都分配了虚拟公司的职位,如总经理、产品经理、财务经理、市场经理、技术总监、秘书等,安排了各人员在商务谈判中的具体工作,两小组之间也经常开会,商讨模拟谈判时的情境设置与谈判内容,等等。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增强了英文谈判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与力量。对于此次活动,我们定义为高级绩效的团队合作。

可见,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专业知识,鼓励团队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而缺点则在于,无法完全避免“搭便车”的学生,非常消耗课时,实际效果与预期往往有差距。

四、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建议

1.明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实务类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合理安排其他相关课程。特别是对于精讲型实务类课程,可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重点安排。注意不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有过多重复,否则一方面是对教学资料的极大浪费,一方面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2.合理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体系与内容,专注于“实务”课程内容本身的教授,并注意建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认识。

3.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注意一不可少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往往得通过一些案例情境展开,如果缺少这些载体,课程内容将无法展开,且会非常枯燥;二不可滥用,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必在一个知识点上过多停留,过多停留一则浪费课时,二则教学效果欠佳。

4.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师生协作才是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黎孝先,王健.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出版社,2011.

[2] 吴百福,徐小微.进出口贸易實务教程[M].上海:格致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 易露霞,方玲玲,陈原.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帅建林.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出版社,2007.

[5] 薛宁地.现行英语版《国际贸易实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1,(3):66-68.

Teaching and Think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HAO Jie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is the primary course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for its profession,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and fundamentality. And, the content is hard, to some extent, for students to master for its wide coverage and details. So,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teach through different methods. Then, three main teaching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 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国贸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与学科发展息息相关。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和市场对外贸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的变化,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要适应新的形势, 就必须在充分把握该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外贸专业人才。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课程既涉及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又涉及到许多具体的进出口业务, 如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函电等, 是一门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学科。

国际贸易活动具有跨国界、跨文化、环节多、难度大、变化频繁的特点。因此, 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要培养较强的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要求老师既重视基础理论及知识的教学, 也要更强调实际业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一) 大力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许多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的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外, 同时开设其相关的专业课程。但是,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内容存在部分重叠, 因此, 在教学中对有重叠内容或要求的课程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必要的整合。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体系一直是以实际操作中的业务流程为序进行讲解的, 一般的教学都是以中文的理论及单证为主进行的,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 强调英文函电的使用及英文单证的制作。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把业务流程的讲解与外贸函电的应用结合在一起, 每一个环节中英文相对应, 每一个步骤力争和实践环节相符合;同时, 对于单据部分, 在本课程中强调对单据的识别能力, 至于单据的缮制留给了《单证实务》课程, 这样就可避免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 也前后照应, 更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利用的更加充分。

(二)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并适应地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

1.理论知识“必要、够用”。

在理论教学中,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生水平、培养方向及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满足基本需要, 在此基础上设法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从知识的广度上满足社会的要求。

2.实践内容“专业、适用”。

实践教学内容以外贸业务人员实际岗位要求为指导, 进行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模拟和实际训练, 使学生熟练使用国际贸易模拟软件, 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基本流程,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 教学方法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 为更好地贯彻课程设置的原则, 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案例分析,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实际的贸易纠纷案例及业务操作方法, 通过案例了解业务的真实流程和全貌, 然后再将各个知识点运用到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去。这样, 既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又能规范自己的业务操作, 避免风险的发生;既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 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2.互动教学法。

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在讲授一个知识点以前, 由老师先提出问题, 并向学生指示思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阅读参考书籍,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讨论, 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一些前后课程内容有联系的章节, 例如进出口合同的履行这一章节内容, 甚至可以由学生利用PPT演示讲解, 并由其他同学予以有针对性地评论, 这样既强化了课堂学习效果, 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

3.情景模拟教学法。

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 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 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扮演出口商、货运公司、海关等各种不同的角色。此外, 可利用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及开展模拟业务流程训练, 分配学生各自承担磋商、签订合同、开立信用证、审证等环节相应角色, 并由模拟软件操作相应的合同及单证, 最后进行分组演示, 让学生未走出校园就提前进入岗位工作的角色中。在缩短了书本与现实距离的基础上, 提高了学生动口、动手能力。

4.双语教学法。

从事国际贸易工作, 不仅需要掌握进出口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 熟悉相关的业务操作程序, 还必须学会与外商进行跨文化的沟通, 进行业务谈判等, 特别是国际贸易实务中大量的术语、条款和惯例等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因此,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学习的关系, 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应用范围, 加强英文授课力度, 同时要根据具体内容, 把握好英语的难度及讲解的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选用一定要简洁、易懂, 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要使其能感兴趣, 能听懂、理解与掌握。

(二)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运用投影仪、计算机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改善实际教学效果。要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和媒体课件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 实现网上授课、答疑、指导、批改作业等, 努力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实现教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2.收集信息资料, 整改教学内容。

要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收集我国及其他国家经济与外贸方面的最新信息, 在课堂上, 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收集实际业务中的合同、单据等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演示介绍, 使学生熟悉实际业务资料和环境,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3.“走出去”——参加学术、行业相关会议。

了解外贸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景, 将实际业务操作模式引入课堂, 一方面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更新;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贸易问题的能力。同时, 对于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业务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请进来”——行业专家传输一线最新知识。

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与外贸易有关的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与讲座, 不断传输给学生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介绍国际贸易实务各环节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与探讨的热情。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重要作用, 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目标。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适应新的变化, 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改革, 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志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6)

[2]张华, 张素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6 (9)

国际贸易实务思考题 篇5

第一章 国际贸易买卖合同

1、何谓国际贸易买卖合同? 它具有什么特点? 它可以有哪些具体形式?(P299)答: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又称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是指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买卖的契约。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特点:1.国际性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是进出口货物。

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性质是买卖,合同的内容具有涉外因素。

4.合同的法律适用可能涉及到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条约或一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或法规。

形式: 书面形式, 口头形式, 以行为表示

2、签订书面合同的意义何在?(P.299)

3、请阐述书面合同的基本内容。(P.300)

第二章 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

1、商品的名称与品牌(商标)有何联系?举例说明。(课件)

答:商品的名称具有广泛性,而商品的品牌具有专用性。例如:自行车是商品的名称,而凤凰牌自行车,凤凰牌则是品牌。

2、规定商品品质的方法有哪些?(P65)具体做法如何?(P65-69)

3、商品的品名和品质的含义是什么?(P60-61)

答:品名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商品的名称,品质是指商品内在素质和外观形态的综合表现。

4、某公司出口一批蔬菜、冻鱼到日本东京,在与进口方订立合同时,品质条款的订立应注意哪些问题?(P71-P72)

答:由于是蔬菜和冻鱼,应该注意时鲜问题。并且要合理选定影响品质的质量指标,注意进口国即日本的有关法律规定。

5、我公司出口一批商品100公吨,合同规定有5﹪的机动幅度。试问:这是一个什么条款?交货时我方最多或最少各能装多少?(P.77或课件)

答:溢短装条款,交货时我放最多能装105公吨,最少能装95公吨。

6、商品的包装有哪几种?(P.80-81或课件)有哪些作用?

答:

1、按是否需要包装来分,可以分为:散装、裸装、包装。

限内,将货物运到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口,并交到自己安排的船只的船上,或者以取得货物已装船证明的方式完成其交货义务。

6、如我方按CIF术语对外出口,载货船舶在航行途中触礁沉没,货物全部丢失,买方闻讯提出拒付货款。试问:我方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1)如果我方按时向买方提交了全套合格的单据,我方应向买方索取货款。因为: CIF条件属于象征性交货,属装运合同术语,买方凭单付款。

2)如果我方所交单据不符或不按时交单,那么,对于买方的拒付,我方只能接受。7、11种贸易术语中,哪些属装运合同术语?哪些属到货合同术语?(分别列出中、英文名称)哪些术语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

答:属于装运合同术语的有:EXW(Ex Works,工厂交货)、FAS(Free Alongside Ship,船边交货)、FCA(Free Carrier,货交承运人)、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货)、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PT(Carriage Paid To,运费付至)、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运费和保险费付至)。

属于到货合同术语的有:DAP(Delivered At Place,目的地交货)、DAT(Delivered At Terminal,运输终端交货)、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税后交货)。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有:FAS、FOB、CFR、CIF。

8、解释:计价货币(P173)

支付货币(P173)

佣金(P175)折扣(P176)

9、合同中的价格条款包括哪几项内容?试举一例。(P177)

答:价格条款包括计量单位,单位价格金额,计价货币名称和贸易术语四项内容。如:每公吨100美元FOB上海(USD100 per metric ton FOB Shanghai),每件200英镑CIF伦敦(£200 per piece CIF London)。

10、下面是我方出口单价的写法,是否正确?如有错漏,请更正或补充。

(1)每件3.50港元CIFC香港。(2)每千克500美元CIF净价。

(3)每箱100英镑FOB伦敦。

(4)每只100港元FOB上海净价减1﹪折扣。

(5)2000法郎CFRC5﹪广州。

(6)FOB Baotou USD120.00 Per case。答:(1)每件3.5港元CIFC3香港(缺少佣金率)

(2)每千克500美元CIF伦敦净价(目的港应为国外任一港口)

(3)每箱100英镑FOB青岛(装运港应为国内任一港口)

(4)每只100港元FOB上海(净价不包含佣金或折扣)

(5)每件2000法郎CFRC5%马赛(缺少计量单位,目的港应为国外任一港口)

(6)FOB Qingdao USD120.00 Per Case(包头是内陆城市)

11、案例分析:

CIF or not?

In 2002,a Chinese exporter exported 500M/T walnut to a Canadian importer on the Basis of US$4800 per M/T CIF Quebec.As it was a seasonal commodity,the importer required and both parties agreed to stipulate the following in the contract.答:主要有:水上运输(包括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沿海、近海、远洋))、陆上运输(包括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邮政运输。

其中海洋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按照经营方式的不同,海洋运输可分为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

4、海运提单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P115)

5、某公司出口10000公吨大米,合同中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但该公司在我国连云港和青岛于同一艘船、同一条航线各装5000公吨大米,驶向同一目的港,进口商认为提单显示与合同规定不符而拒绝接受货物。你认为进口商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进口商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同一船只,同一航次中多次装运货物,即使提单表示不同装船日期及(或)不同装货港口,也不作分批装运论处。因为该公司并没有违反合同规定,进口商不得拒绝接受货物,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收货并且支付价款。

第五章 国际贸易货运保险

1、简述风险的种类和内容。(P130)

2、什么是共同海损?在什么情况下才构成共同海损?(P132-133)

3、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基本险别有哪三种?(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它们各自的责任范围有何区别?(P134-136)

4、什么是仓至仓条款?(P136)

5、某商品CFR价为1200美元,保险费率为0.63﹪,客户要求加一成投保,求CIF价格、保险金额和保险费。(请保留整数)答:(1)CIF价=CFR价+保险费

(2)保险费=投保金额*保险费率=1200 * 0.63%≈8(美元)

代入(1)得CIF价为:1200+8= 1208(美元)

此时的保险费为:1208 *(0.63%+0.1%)≈9(美元)

保险金额是1208美元。

6、附加险有哪些险别?(P137)投保了一切险是否包括上述附加险?

答:包括一般附加险,特殊附加险和其他附加险。投保一切险只包括一般附加险。

7、我公司从马来西亚进口一批空调机,以CIF zhanjiang成交,货运船只在途中遭海盗洗劫,货物尽失,而该货物只投保了一切险。问:这种损失的责任方是卖方还是买方?抑或是保险公司?为什么?

答:应该由买方向保险公司索求赔偿。一切险是水渍险加一般附加险的总和,除包括平安险、水渍险的责任范围外,还包括被保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一般外来原因,如货物被盗窃、钩损等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在CIF条件下,卖方在船上交货或以取得已经这样交付的货物方式交货,无义务保证货物到达或何时到达。货物灭失或损失的风险在货物交到船上时转移给买方。

法较常采用?(P242第三点)

3、简述不可抗力的含义及其构成的条件。(P261第三节)不可抗力事故引起的法律后果如何?(P262)

4、仲裁的特点是什么?(P263第四节,P26

4(三))仲裁协议有哪些形式?(P265)

5、我国从国外进口一批家用电器,经检验,发现其品质有严重缺陷。因买卖合同没有订立索赔条款,所以有人认为无法向外商提出索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合同没有订立索赔条款并不意味着当一方违约时,受损方就没有索赔的权利。

因为买卖合同是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当一方违反合同,致使对方蒙受 损失,受损方就可根据法律主张权利,要求违约方赔偿其经济损失。

第八章 国际贸易的一般流程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签订有哪些程序?哪些是关键的环节?(P289概述)

2、什么是发盘?构成一项法律上有效的发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290)

3、发盘发出后,如发生意外情况或发现内容有误,发盘人能否撤销或撤回发盘?

(撤回在P293,撤销在P294,以公约规定为准)

(1)撤回的条件:发盘人的撤回通知要在发盘送达受盘

人之前或同时送达受盘人。(2)撤销的条件:撤销的通知要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

之前送达受盘人。

4、什么是接受?(P295)接受通知到达发盘人后,可否撤销?为什么?接受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撤回?(P297

(五))

5、在一般情况下,一笔进出口业务有哪些单证?(P326第四节)

6、试述出口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的内容。(P303第一节)

7、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与外商签订了合同,后来外商开来信用证,请指出证同不符的地方。

COMMERCIAL BANK OF VANCOUVER

DATE: Oct.5, 2009

TO: China National Cereals ,Oils &Foodstuffs Corporation Beijing ,China

Advised Through Bank of China , Beijing

No.BOC 09/10/05

DOCUMENTARY LETTER OF CREDIT IRREVOCABLE

Dear sirs : We open this by order of Hong Kong Food Company ,Vancouver for a sum not exceeding CAN $120 000(SAY CANADIAN DOLLAR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THOUSAND ONLY)available by drafts drawn on us at sight accompanied by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 篇6

一实践教学里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教师团队的知识结构不是很合理

当今主讲世界贸易运输和保险课程的老师很多都不是专业的老师,复合类型的人才比较缺乏。运输和保险课程可以分成运输和保险两篇,许多教师对这些知识不是很专业,并且大部分老师没有具备实践经验,几乎没有老师真正地进行过相应的海运事务,抑或是实施海运保险的具体实务,很显然这对于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学生的实习机会比较少

为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大部分大专院校增加了世界贸易专业的招生规模,但由于国际运输和保险公司规模与数量比较有限,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公司出于经营的竞争性以及盈利性的考虑,为学生的实习造成一大难题,假如学生不能够在有关的单位进行实习实践,就难以深刻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无法衡量教学的成果,为了增加实践教学,有一部分学校逐渐建造仿真实验室,其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具有特别大的帮助,让学生对世界物流的大概流程具备一定的了解,然而公司依然没有对应的实习职位供学生实践实习。因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仍然滞后在识记上,例如缮制单证,他们不能很顺利地从信用证当中提取信息。

(三)内容滞后,教材类型较少

世界贸易运输和保险作为国贸专业的关键课程,然而其现在大量高校里面还没有开设,可用的教材十分少,最近几年中国影响力比较大的教材是对外经贸大学编的《世界贸易运输和保险》,但它的内容比较局部、有一些内容早都过时,比如提单、集装箱等章节,内容比较陈旧,符合不了目前教学的要求。最近几年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等一些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有关的教材,然而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世界货运代理等各个方面,属于面向自考或者高职高专的教材。至今还没有存在适合于独立学院或者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有关教材,并且连双语教材基本上也没有:本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外贸工作当中可以灵活地使用运输和保险知识跟外商进行顺利的商业合作,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在专业层面的英语水准采取双语教学是非常关键的方法。然而因为课程里面许多内容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因而很难从外国寻找到适合中国的双语教材。纵观西方国家相应的教学教材,在海上货物的运输教学当中经济发达的国家具体包括了下面内容:“危险品的安全运输、各种船舶的安全运输、货物的积载和装卸、船舶的安全知识、货物知识、与积载对应的船舶知识以及船舶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等”。而中国世界贸易专业的相关教材内容十分少,并且国内还没出版有关的教材。因而肯定适应不了世界贸易持续发展的要求,更不可以适应现代社会海上货物的运输要求,最终不能够达到设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实践教学的措施与建议

(一)建造校外训练基地,提供岗位实习机会

如果要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校外训练基地的实践必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而本专业能够跟物流专业以及用人单位一起合作,物流专业的老师讲授物流有关的知识,世界贸易专业的老师讲解国贸以及运输管理的内容,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到公司进行实践学习。学生亲自体验世界货代从业人员的工作,在实践当中强化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进而使自身的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毕业以后可以有很多类型的工作以供选择,他们可以从事海上运输的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

(二)改革考核形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大致以考核知识结构为主,忽视了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考核。所以新的考核形式应当围绕考试的职业技能进行,缩减识记部分的考题,增加技能的考核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围绕岗位要求以及能力标准的焦点开展。学生的最终成绩根据三部分构成:课程仿真训练占三分之一,闭卷考试占到一半,剩下的是校外实践报告。

(三)训练学生的团队作业

该门课程具有很多的实践性内容,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假如具有团队作业,效果会更好。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某些课内外作业让学生团队实现,比如以小组作为单位填写各类运输单据,同学在以小组作为单位填写单据的过程当中可经过相互讨论、相互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自己主动进行纠正,这类形式尤其适用于人数比较多的班级。又比如运输流程及其业务等内容,教材上讲解的比较少,可以布置有关的作业,使学生通过小组来完成,接着每组派一位代表讲述小组的结果,这样的话学生可以全面施展学习的主动性,翻看各种资料,最终总结成小组意见。该种教学效果十分明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四)教学内容应当讲究实效,增强应用性

对于独立院校,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时不需要具备完整性与系统性,但是航海专业的那些学生要区别对待,他们不但要掌握航海技术,同时要把握船舶结构的特征以及自身的积载规定。然而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其要求也不一样,其不仅要对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之外,还要在重视基础知识具体操作的时候,更加突出岗位职业的具体需要。因而教学内容绝对不可以贪大求全,务必增加适用性以及应用性。比如了解运输流程及其相应的法规与公约,掌握所运载货物的特征,使学生了解具体的内容、应用范围及其使用方式等。通过将一部分相关网站不断地对于某部分重要数据以及教材里面的陈旧内容持续的进行更新,除此之外就备课过程里面出现的一部分问题经过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翻阅最新的专业书籍理清头绪。endprint

(五)时常更新教材内容同时和企业维持联系

该门课程实践性是特别强的,致使纯粹的书本教学很容易和实践发生脱节。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的信息,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相当重要。现在有一些教材偏离重心,不能够适应目前海上货物的运输需要,集装箱运输从陆运发展到海运,并且通过集装箱运输代替了大部分杂货船的运输。近几年以来海运里面主要以三大类的船型运输作为主体,即固体散货船、散装液体船以及集装箱船。在中国全球贸易专业相关的海上货物的运输和保险教学里面,依然把杂货船运输视作授课的重点,大致占到该门课程总课时一半以上,很明显不能够与现代化海上货物的运输要求以及现代船舶发展的规定相适应。再又比如,教材中对于班轮运输的有关计算占的篇幅比重比较大,而对于计算集装箱的运输只占了很小一节,严重和现实脱节。在具体贸易里面大部分使用的是集装箱进行运输,笔者觉得应当相应地增加它的篇幅,以便和现实吻合。所以,教学当中,在联系教材理论知识内容的前提下,除了从书籍资料、网络资源上给予补充之外,还应当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把最新的公司货运单据比如设备交接单、货物托运书、海运单等更新资料按时交给学生以作参考。把不同公司的提单交给学生填写,使他们明白提单哪部分内容最关键的,哪部分表格内容能够灵活地处理。

(六)全面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应当适当减少讲解时间,并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间以及时间,使得学生参加到操作与讨论里面去,经过一系列情景的涉及,使学生们在演讲、辩论以及表演、辩论当中展开学习,进一步提升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及掌握,除此之外也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高度。在进行课程的讲述过程当中,提供学生思考及提问的机会,以便培养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思考及其选择的余地;另外经过对同学们所提一系列问题的解答,授课老师可以了解同学们对于所讲解内容的把握程度,另外也为将来的教学累积了经验。而且要持续不断地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思维及其创造能力,针对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其不仅仅是老师向同学们传授所学知识的一个过程,也是老师向同学们传授学习办法与学习能力的经过,教会同学们自主地探索社会,形成正确合理的生活态度以及科学精神。

总之,该门课程的教学,应当重视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现代国际贸易运输和保险课是国贸专业里一门理论及实践都很强的课程。然而实践教学当中存在着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不是很合理、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内容落后以及教材类型较少等问题,因而应当采取建立校外培训基地、变革考核形式、锻炼学生队伍作业、和企业时常保持联系以及按时更新教材内容等举措。另外注重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汪益兵,陈亚飞,王捷.“海上货物运输”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08(1).

[2]朱瑾,徐金莉.“外贸运输与保险”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8).

对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的思考 篇7

1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的意义

1.1 符合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 课程实践性强, 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教学内容涉及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条件、国际贸易程序、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等多种对象, 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操作难度大、连续性差等特点。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金融、保险、运输、海关、法律、外语等各方面的知识, 并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市场调研、业务联系和谈判、外贸函电的写作、单据的制作和审核等多种业务。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将知识点有效融合, 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系统认知, 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1.2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填鸭式”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教师照本宣科, 教学过程只是单向灌输, 师生之间没有双向互动, 学生缺乏自主性, 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消极为积极。学生需要自己分析讨论问题, 使学生由讲授法中的“要我学”抽象的理论变成“我要学”抽象的理论以分析具体的案例[2]。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教学互动的局面也得以形成。

1.3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的课堂讲授过程及考核形式, 注重的都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强调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 轻视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忽略了学生“会用多少”。通过案例教学, 学生可以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案例分析讨论中, 学生积极发言,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不同意见同学间的交流, 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2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的运用

2.1 精选案例

案例选择要围绕教学目标。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信息量大, 涉及部门和知识较多, 因此在案例的准备过程中, 教师应同时做好教学计划, 明确本次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预期的教学效果, 并根据案例的内容事先设计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引导学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讨论。

案例的篇幅要适中。受授课时数和课堂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环节过多、信息超量的案例。每一章节内容学习完毕, 安排与所学章节相关的案例, 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几个章节理论知识学习结束, 应设计综合性案例,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 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案例的时效性。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国际经贸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单据方面, 电子单据在很多领域替代了纸质单据。惯例和规则方面, UCP600取代了UCP500。运输方面, 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的发展, 使传统运输单据的使用发生改变。因此, 在选取国际贸易案例时, 要与时俱进, 反映行业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

案例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大多来自于国际经贸实践, 比较形象直观, 但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的选取应尽可能联系现实情境, 增强趣味性, 比如在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的案例中, 可以穿插索马里海盗、日本地震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分析讨论案例, 这样兴趣更浓, 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2.2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案例课中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每次案例课之前, 教师要认真备课, 对准备的案例做到心中有数, 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案例, 提示学生做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准备, 避免因课堂时间不足, 使案例课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案例课上, 教师需要向学生交待清楚本次案例分析的意图, 使学生明确应掌握的理论知识。

案例讨论方式上, 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要求学生提前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成员6人左右, 各组成员应实力相当, 每组由组长负责, 组长轮流担任。在课堂讨论过程中, 各组先分组讨论, 教师在全班巡视, 观察各组讨论进展, 适时参与, 可进行提示, 可故设疑团,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勇于发言。第二阶段, 各组协调意见,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表达本组观点, 其他同学可作补充发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最后, 由教师总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与参与者的角色。

学生发言阶段, 教师的引导作用更显重要。鼓励学生发言,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 使学生意识到案例解决的方法不止一种, 要勇于探究, 不墨守成规。在讨论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冷场、偏激、跑题等情况, 教师要进行疏导, 避免纠缠。教师引导的关键, 是将讨论引向重点问题, 使案例分析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3 评价的导向性

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教学更加重视, 仅靠教师的鼓励或引导是不够的, 要注意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避免学生不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可将每个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讨论时的表现与课程考核成绩挂钩, 根据参与讨论发言的积极性, 发言准备是否充分, 发言水准如何来给予成绩。对于要求学生完成的案例书面分析, 教师可严格计分, 给出优、良、中、差成绩。

在学期末成绩考核时, 将案例分析的成绩记入总评成绩。一方面, 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部分按比例计算, 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平时作业、案例讨论组成, 每部分各占10%的比例。另一方面, 在试卷试题量上, 减少理论性试题的比重, 加大案例分析试题比重, 以此激励学生加强案例分析讨论。

2.4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有条件的院校, 在案例教学中,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由教师将精心挑选的案例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 师生在网络平台讨论相关案例, 学生完成作业提交。这种形式比较受学生欢迎, 而且可以展示给学生更多案例, 解决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 考核每个学生的工作量。

3 结束语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 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教学始终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基础打得牢, 在分析案例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替代论教学, 两者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切忌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割裂开来[3]。

虽然案例教学法有很多优点, 但在实际教学中, 也不可以一概全, 一味强调使用案例教学法, 而忽视其他教学方法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 要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结构、课程内容, 综合使用情景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导入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 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 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案例教学法非常切合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教师精心准备案例, 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及时督促, 认真评价, 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与提炼。案例教学应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学坤.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案例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8 (19) :53.

[2]肖武岭.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84.

[3]刘兵权.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81.

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思考 篇8

国际贸易学专业课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 经济类基础课程;第二, 专业主干课程;第三,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各个不同的专业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区别于其他专业的, 代表自己专业特有研究方向的专业课, 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词汇量多, 专业性强, 转义词汇量大, 长句较多, 实际应用中缩写词汇量大, 各个具体研究方向专业词汇差别较大。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 应努力做到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词汇量掌握不低于百分之九十, 专业主干课程词汇量掌握不低于百分之八十, 专业核心课程词汇量掌握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原则。另外, 要着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 也就是在双语授课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简单传授词汇含义、句子段落的汉语释义等知识, 而应当通过对词汇和典型句型及段落的分析, 让学生逐步掌握独立分析长句难句、逻辑推断能力, 使学生具备独立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其自学能力。

二、因材施教, 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特点, 制定双语授课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尤其是和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的听说读写, 其中对“读”的能力要求更高。当今的经济学原著及前沿问题大多以英文撰写, 因此必须具备基本的“读”的能力。所谓双语教学并不是指一句汉语一句英语地讲课, “双语”不仅仅指用双语讲课, 还包括了教材选取、课堂准备、课堂组织、授课过程、完成作业、考核等环节的双语实施, 因此这是一个双语教学体系, 而不是简单的双语“讲课”。在教学实践中, 如果为了提高学生英语能力, 教师一味地加大基础英语课程学时, 教学效果并不会十分理想。原因有二:一方面高等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及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同, 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低些, 仅仅加大英语课课时, 学生上课感到疲倦, 觉得像英语课, 接收效果也不理想;另一方面基础英语侧重日常生活英语应用能力学习, 而专业英语以专业词汇以及各种缩写符号还有表述为主, 句型也以长句为主, 与日常生活中的英语应用大相径庭, 对提高学生读写专业英语能力并无显著帮助。教师应当将专业英语的学习融入专业课的学习当中,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英语。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具体情况, 倘若一味追求纯英语授课的形式, 而忽略了学生接收的效果, 必定事倍功半, 那么所谓双语授课就只有形式而无实际意义。因此, 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教学资料选取、课堂准备、课堂组织、授课方式等进行合理规划, 动态调整, 循序渐进, 让学生逐渐适应, 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英语知识。

三、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

首先是教材的选择, 应以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并用。原因有二:一是若仅用英文原版教材, 学生在心理上具有排斥和恐惧感, 很难花时间细细研读。加之英语基础薄弱, 无论是预习还是学习过程中, 仅仅使用原版教材难度都相对较大, 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 必须和中文教材一起使用, 对于难点重点, 学生可以随时查阅中英资料, 帮助理解;二是原版教材内容和侧重点的选取可能与我们的授课安排有一定出入, 且原版教材中并非所有知识都需要掌握,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不足之处应以其他资料进行补充;同时, 教师应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作为学习的首要目标, 在此基础上,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这并非不重视专业英语, 相反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合理过程。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对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化巩固, 二者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另外, 教师的授课资料应当面向学生公开化,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 巩固学习知识。

其次是双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大案例教学力度, 在资源素材的选择中加大国际性案例的引入。一是向学生介绍案例教学的基本知识 (包括案例分析的角度、过程、方法和技巧等方面) ;二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课程, 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实践学习能力;三是根据所讲授的课程章节, 选择相应的案例,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 分析案例中的实践状况, 组织学生小组及班级讨论, 从而找出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互斥的可行性方案, 让学生在英文案例的学习中锻炼其应用能力。

四、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准备、课堂组织

教师在授课中, 应以学生为本, 摒弃形式主义, 以中英文结合方式授课, 英文讲授比例不固定, 应当根据授课内容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接受情况动态调整。教师应坚持双语备课, 备课把握两个重点: (1) 用尽量多的英文和尽量少的中文让学生学懂专业课知识; (2) 要让学生把握应该掌握的专业英语的重点。板书及PPT演示以英文为主, 重点难点以及对专业知识理解起关键作用的内容应以中文进行适当标注。盲目追求英文授课比例, 而忽视学生接受能力, 即便是做到全英文授课, 也毫无意义。

对学生的要求方面, 教师应当鼓励他们“说”出来。在英语课堂上, 鉴于很多学生羞于开口讲英语或者觉得自己无法组织出一个完整且语法正确的句子就不敢开口的情况, 在学生进行口头交流或者课后答题的时候, 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文, 无法全用英文的也要鼓励学生使用中英文相结合的形式, 无法用英语的地方可暂用汉语代替, 给学生一个真正把英语用起来的较低的心理起点, 让他们可以循序渐进, 逐步适应。

五、做好课堂总结及预习提示, 丰富考核评价方法

在对我校2007级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课前面对双语教学较为迷茫, 课后不善于把握复习重点, 对于较大篇幅的英文课文也感觉无从下手。因此,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对于授课质量和学生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接收效果, 教师在每次课程结束的时候, 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课堂总结和预习提示: (1) 本次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 若当天授课效果不佳, 最好以中文强化讲解; (2) 本次课程涉及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词汇、词汇缩写、常用表达方式及句式等; (3) 做好下次授课内容的预习提示。这里的预习提示工作主要是提示学生下次课的主要授课内容, 涉及的主要专业英语词汇等, 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 在接收英文授课时才更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 不会出现因为部分听不懂就索性放弃的情况。因此, 教师的课后总结和预习提示对授课质量和学习效果都有积极作用。

双语教学中, 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来考核学生学习效果, 考评方式应多样化。具体应结合实践, 注重课堂表现, 结合小组讨论、课后作业、Presentation等环节, 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 将考核分散在学期各阶段进行,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每次考核的比重, 汇总后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六、结语

作为双语教师, 应该认清英语仅仅是一个载体, 我们要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获取知识和走向世界的能力。在今后的联合办学以及双语教学的探索过程中, 教师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坚持以学生为本, 运用动态原理的教学理念, 以知识为主, 能力为准,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世奎.构建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3.

[2]张红霞, 李平.论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7.

[3]何志勇, 陈伟, 张秀华.渐进式双语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 2007.7.

[4]李灿.对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几个相关问题探索——以会计学学科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 2007.1.

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 篇9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的背景下,在以培养从事外贸业务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国际贸易教育中进行双语教学十分必要。

1. 双语教学满足了时代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中国加入WTO后,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与融合,国家对企业的进出口限制进一步放松,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熟知WTO规则、国际贸易业务,又有较强英语写作、翻译及口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满足时代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双语教学促进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和规范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就是一个涉外型专业,在该专业中会很广泛地应用相关英文专业术语、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UCP500以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都是英文形式。双语教学可以使该专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规范化,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按照国际统一的规则进行,提高专业素质和形象。

3. 双语教学符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特点的需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它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与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合同(Contract)条款的磋商与订立、信用证(Letter—of—Credit)的审核、提单(Bill—of—lading)、汇票(Bill—of—exchange)、商业发票(Commercial—Invoice)、装箱单(Packing—list)等出口单据的制作等必须直接用英文来表达。单一的汉语教学虽然能使学生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程序,但学生很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与操作,在进出口模拟操作实习中,很难自如地用英文草拟建交函电、发盘与还盘信函,不能用英文制作正确、规范的出口单据,尤其看不懂用英文开立的信用证(L/C)基本条款,不熟悉信用证(L/C)的基本表示方法,更谈不上按照信用证(L/C)的审核原则对照有关合同进行审证、改证。因此,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英语知识,是学生以后顺利进行外贸业务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准备,也正是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的初衷。

4. 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研究与创新能力的需要。

对外文专业资料的查阅是开拓专业知识面的有效途径,也是从事专业研究与创新的必备条件。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检索外文专业文献的能力很弱,其中一个主要方面的原因在于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相对较低。而外文检索是进行论文写作和专业研究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实施双语教学,才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动态,才能形成较好的研究成果。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

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持续工作,必须有全面长期的规划。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适应WTO要求,加快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人才;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要采用同国际贸易相关专业接轨的教学计划;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也要增加适应于全球化的课程内容,明确选择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原版教材,使用双语教学。

1.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顺利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

首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水平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充分理解和运用原版教材。一般专业教师,英语具有一定水平,但深受传统教育培养影响,英语表述能力不足;有些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中国加入WTO后,对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并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从而产生责任感和危机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在专业教师中,应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人员进行更高水平的英语培训。如在假期以脱产学习的方式进行集中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学校应积极创造机会,使更多的教师到国外进修,参加国际交流和交往,了解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现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为双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 学生的英语水平是顺利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一般使用的是原版教材,其直接考验就是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当高,不是适合所有学生,因为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很大,不能因为英语水平而限制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对学生更是一个挑战,它必须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在双语教学的实行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要在大学低年级加强公共英语教学,为双语教学提供良好基础。一方面,学校应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外语提供较好的条件,如我校为方便学生听英语,开设了两个调频波段;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层次不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时宜采取分班教学,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要提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比例,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要减少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比例。

3. 合适的教学材料是顺利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有力保障。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一本合适的原版教材,对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原版教材的选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首先,国内引进的教材有限,而且价格偏高;其次,原版教材的思维模式、理论体系与现行的中文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鉴于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使用外文教材,或用外文版教材,或用外语授课,或用辅助教材指导阅读,有条件的专业还可向学生推荐2~3门课程的外语教材配合教学,辅导学生阅读等。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文教学材料不充分,很难保证英文原味。

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原版教材难度太大,又缺少现成的双语教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只能收集整理一些比较符合学生实际的英文材料,或者把现有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翻译成英文来使用。限于水平和文化差异,难免有不符合英文原味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高等院校要尽早编写《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材,以利于双语教学改革,满足双语教学人员的迫切需要。

2. 专业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还要能够把传授专业知识的技巧与经验有机地与英语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师一方面应该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外语及专业水平,尤其是专业外语水平,多借鉴他人经验,听课取经,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安排讨论和讲座,让教师亲身观摩双语教学课,观看双语课录像等。

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缺乏双语教学环境。

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现阶段要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堂教学中把英语作为教学媒介,难度很大。英语用多了,学生根本不理解,无法进行正常的专业知识传授与学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学生不能处在像母语一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习得英语,而只局限于英语课及双语课等有限的时空,这就大大减弱了他们理解和应用英语的能力。

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建议

1. 聘请外籍教师以解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师资短缺问题。

解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师资短缺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具体办法:(1)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组织教师听课观摩,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和授课技巧;另一方面,学校要创造更多的机会,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2)定期开办“双语教学”培训班。可开设如下课程:双语教学法、科技文献导读、高级英语听说、英汉互译与实践、英语写作、专业外语等。(3)鼓励“校际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注重青年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

2. 鼓励《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一线教师参与编写英文教材。

有效实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离不开原版英文教材的支持。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的优点:一是英文规范;二是内容新颖,能反映本学科新的进展;三是与国际接轨,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参加国外有关考试。但也存在如下不足:(1)现在大多数的原版教材是以美国的经济、文化为背景,对中国的实际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需对美国经济、文化有所了解才能很好地了解案例分析,否则,原版教材的引进不仅带来了学科目标与学生实际语言能力之间的矛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2)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不同,反映在英文的表达方式上也有别于中文。有时显得过于琐碎,中文一句话能表达的含义,英文可能使用了整整一页的篇幅;有时又显得过于精简,只给出一个结论,没有中文教材所强调的推导、论证过程等。这无疑会使长期习惯于中文教材的学生感到极不适应。(3)英文原版教材里含有很多较难的专业词汇,特别是一些俚语和地方语言,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有“茫然”的感觉,这会大大挫伤学生接受外语教材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鼓励《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一线教师参与编写英文教材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

3. 科学选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初始时间。

我们建议,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因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基础比较低,英语应用能力相对较弱,不大适合双语教学;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不仅适应了大学生活,而且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并且已经学习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此时采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能够减少学习上的困难,同时有比较多的业余时间进行外语的强化训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如果在这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大三、大四就会很好地适应了。

4. 准确选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初始层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准确选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初始层次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双语教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简单渗透”层次,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重要定理和关键词等;第二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思考解答问题。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前,综合考虑课程特点、自身教学经验及大多数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英语应用水平。具体做法有,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学生中通过英语四级的比例,以及对双语教学持肯定及否定态度的比例;通过闭卷测验,了解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情况。这样以来,就能够尽可能地回避讲授初始阶段“教学层次低,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教学层次高,学生听不懂,丧失信心”的现象。

总之,在高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开展和推广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有师资、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尽管目前在此项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只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高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一定能够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谢光华.国际贸易类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2]任宇石,李向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改革刍议[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6).

[3]唐光辉.论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4]王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贸,2005,(5).

[5]黄传荣.刍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J].科技教育创新,2006,(17).

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 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改革,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职业能力, 这样就可以更全面的提高人的工作兴趣和生活质量, 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使得教育和社会的融合。人们从事职业教育的同时, 人力优势无形间形成了职业智力优势。它以社会需求为动力, 把学校纳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因此,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协调, 学生具备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1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强化英语教学

英语是从事国际贸易人员必须掌握一项基本语言, 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英语底子较差, 特别是在听说能力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语言听说等课程, 学生不仅在这些课程中学到英语技能的同时, 还可以学到外贸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积累个人社会经验, 同时学习到基本的商务交际理论。另外, 在课后还需要同学加大口语的练习力度, 如多举办些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 教材相对滞后, 大多数教材中的国家贸易理论部分还是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的, 相比, 现在我们进入21世纪, 国家贸易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在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规范、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多、杂、深的特点, 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现下, 我们将这些变化趋势引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如何让去做?是国际贸易教学必须突破的问题。有优势的高职院校最好能用自编教材, 现在的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得教学内容远离国际贸易的现实。前面提过, 因为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哪怕是最新的教材都会有些滞后。鼓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自编教材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2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 开展“模拟国际贸易”的实践教学

在课堂上, 让学生模拟国际贸易流程中的不同角色, 加强流程认识, 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对社会更进一步的接触, 熟悉并更快的掌握国际贸易的业务技能, 这样对自己从事国贸工作有初步了解, 同时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学软件模拟。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国际贸易教学软件, 软件中包括业务操作、单证练习、在线考试、知识网站及在线帮助等几个方面组成。在进出口业务操作中, 我们将不同的同学分为不同的角色, 如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的相互配合, 这样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的积极性, 让学生知道每个外贸环节的具体步骤。

2.2 将案例教学融入到课堂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case-based teaching) ,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 没有形象的告知学生如何去做, 而且书本上的内容与现实工作有一定的差距, 而且学生会产生乏味心里以至不感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并影响学习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拿到案例后, 先要进行消化, 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 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 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 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 如果仅靠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老师讲、学员听, 听没听、听懂多少, 这样的授课方式, 那么最后只能在测试时才知道, 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所以我们要把案例教学法多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如信用证、贸易术语等章节。

2.3 师资力量的培养问题

从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教学的任课教师大多数是刚毕业的, 他们存在理论知识非常的丰富, 但是实践操作技能却显不足, 甚至有很多上了多年国际贸易课的教师都没有企业培训的经历和实际外贸的操作经验, 这样的授课水平和能力很难为社会培养出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 我们要尽量把教师送出去, (下转第137页) (上接第107页) 请进来, 鼓励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2.4 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 以赛促学

通过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后, 学生有多种职业资格考试可供选择, 如全国单证员考试、全国报关员考试、全国外销员考试等, 通过这些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操作,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 总结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实体, 而且每年的进出口总额还在不断上升, 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还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人才, 我们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 提高我们自身的实力, 掌握经贸业务的职业技能, 具备经贸业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实践能力, 我们才能受到企业的青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要在今后不断的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这样高职的国际贸易教育才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S

参考文献

[1]王素英.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性研究[J].山西科技, 2006.

[2]刘丽霞.《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赵立华, 陈海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煤炭高等教育, 2008 (3) .

关于国际班高中数学教学点滴思考 篇11

笔者通过近两年跟进国际班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并与普高班的数学教学比对,有些感悟和思考.

1首届国际班学生的基本信息

我市首届国际班学生,是根据2012年中考成绩,再结合面试,共招生22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7人,均在1997、1998年出生.他们入学成绩(总分795分)最高分是617分,最低分352分;600分以上2人,500分到600分之间8人,400分到500分之间7人,400分以下5人;平均分458分;数学(满分150)最高分98分;最低分45分,平均分68分.

他们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其中11位家长是私有企业老板;还有父母在大型企业、政府机关、医院等单位任职,有两位家长做点小生意.他们的初中毕业学校全部来自我市三所重点初中.国际班教室单独安排在学校的艺术馆三楼,不仅和普高班教室不在一起,而且内部的设施带有西式化.

2如何上好国际班高一第一学期的数学课

新学期之前,笔者就与任课教师反复学习对比国内外高中数学标准,合理处理必修一教材,考虑中西数学的理念差异,更考虑到与普高班的基础相比弱一些,故国际班教学节奏较缓、推进的速度慢.在开始阶段上集合内容,处理还算较为顺利,当上到第二章函数内容时,遇到问题较多,特别是遇到“求函数定义域”问题时学生较难理解,具体就是解不等式求交集问题.追根求源是他们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都容易出错,更不要说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了.当时出现了学生上课没有反应,课后作业也出现大量的问题,以及学生家长不断反映孩子听不懂、课后习题做不好.学生们已经出现了明显害怕上数学课的情况,笔者决定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必须进行大胆的调整:自编《初高中衔接教材》让老师补充使用.从“因式分解”开始讲起,还调整了必修课程内容,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提前拿来讲解.上课采用讲课20分钟,剩下时间学生练习15分钟,接着讲解习题.一个星期后,继续必修一内容.这种方式缓解学生压力,上课乐于接受,效果较好.

3国际班数学课教学要体现一定英语味道

通过跟进笔者发现,国际班数学老师一定要高素质,如果说用双语教学要求过高,但数学老师至少能进行最基本的口语交流,要掌握常用的数学专业名词(实际上,人教A版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都给出了英文翻译).其次,数学老师必须至少要带过一轮高中数学课程;且有一定科研能力;要有较强的亲和力与课堂驾驭能力,并不是什么老师都能带国际班.发挥国际班学生英语水平较高的优势,便于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平时教学中,要求老师在授课中要适当点缀英语色彩,如简单的提问、尤其是讲到一些关键词;对于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表扬性的语言尽量用英语.既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同时也促进了英语教学.应该说美国的数学更注重应用,所以在学习之余尝试撰写与数学有关的英文论文,不论篇幅,如“高中数学与生活”、“我理想的数学学习”等.

4国际班数学课教学要体现出一定美式风情

从国际班学生中考数学成绩来看,他们的数学基础很弱.他们对数学课堂往往感觉较为吃力,更乏味.所以,数学课堂的生命力就是体现在“上得灵活、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如上到“对数”概念时,笔者找到《中学数学史》相关内容——一个美妙的起源,再找到英语原版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编写成一个小话剧交给任课教师.让他挑选两名英语口语好、又喜爱表演的男同学分别扮演数学家纳皮尔和布里克斯,让他们将400年前两位数学家第一次相见的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课堂气氛得以空前高涨.学生既能在数学课堂找到了乐趣,同时也加深对“对数”深层次的了解和理解,对后续“对数运算和性质”的学习,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只要教材上涉及到国外数学家的故事,笔者都建议老师找来英文原稿,打在PPT上让学生欣赏.比如“集合”中提到的康德、“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中提到的费马、歌德巴赫、伯努利等,以及相关的故事.

有一次我还抽出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和他们一起看专门以数学家为原型的一部美国大片《美丽人生》英文原版电影.剧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纳什的故事深深打动同学们,他们都觉得数学真是太神奇了,一定要学好.

22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如JERRY、JOHN、DANNY、STANLEY、TINA、ALICE等.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要求老师喊他们的英文名字,学生们既自豪又倍感亲切,不再感觉数学课堂是很沉闷和死板的.

5关于国际班学生的作业布置和平时检测

国际班学生是不参加国内的高考的,他们的目标就是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国际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英语课又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数学上时间很有限,通过水平考试(至少是C等级)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对于他们的要求是:作业布置以教材中A组为主,B组题目以讲解为主.建议引导学生看年级自编学案的“课前预习导引”,至于“课堂合作探究”部分只选做很基础的题型.进入高二阶段,笔者建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课堂上作必要的补充,并帮助老师独立编写一些资料给学生复习.笔者就曾命制过合理的“周练”,选择填空题10道,计算或证明题2道,主要是课本上习题改编或是课堂上讲过的习题改编,甚至就是讲过的原题.至于国际班的教学检测必须以基础题型为主,占到整张试卷约7成.总体命题指导思想是难度稍微高于“学业水平考试”试题难度.对于检测试卷评讲更要落到实处.

6如何克服国际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不自信、缺乏主动性

国际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大多是被动的,“变被动为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举措.高一国庆之前老师告诉同学们,国庆之后邀请校长们和数学组老师来听课观摩.学生们国庆假期在家纷纷做了一定准备,公开课上穿着统一班服,把座位调整为美式课堂围坐在一起,个个精神饱满,加之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课堂气氛很好,孩子们感觉数学学习其实很有趣味.随着而来的是该校校传统一年两次的公开教学日,学生也积极主动要求展示自己的课堂,彰显他们的双语学习能力.

7国际班教学上的困惑

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以国际贸易具体工作流程为主线, 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 对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循序渐进开展面向外贸工作岗位的双语教学, 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外贸实用型人才满足市场的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但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我们发现在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材料和资源不够充足

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 必须做好双语教学的载体—双语教材的建设。为了充分发挥双语教学作用, 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都很慎重。全英文原版《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具有明显的优点, 一方面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 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 但对于刚刚接触外贸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高职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翻译教材是指把母语教材原原本本翻译成外语的教材, 或把外语教材翻译成母语的教材。这类教材能够满足一定教学的要求, 但翻译的质量是关键, 而且这种做法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 至多只能是缺乏双语教材的权宜之计。

教学材料和资源不够充足会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为了顺利进行双语教学工作, 引进国外同等层次的双语教材加以改造是编写适合高职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一个捷径, 我们应当在充分理解内容和把握其宗旨的基础上,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高职学生的状况以及我国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要, 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材,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 同时又能加强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

二、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难以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 对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现实的情况来看, 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是很高, 由于地区的差异以及自身情况的各不相同, 他们之间的外语语言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 此外中国与他国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差异, 学生在理解双语教学教材的内容和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开展双语教学时, 学生应当先充实自身的英语水平, 同时, 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特点设定阶段性教学目标, 循序渐进。第一阶段进行简单的渗透, 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重要原理等用英文讲述, 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 其余绝大部分用中文讲述;第二阶段交替整合, 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 较浅显的内容, 用英文讲述, 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 用中文解释;第三阶段实现双语思维, 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语言由汉语为主转变为以英语为主。第一阶段对很多学校来说并不是问题, 但是要达到第二、第三个阶段则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地努力。要引导学生不要将注意力过度的集中在语言表述上, 而忽略了对课程本身的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 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仅有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或仅有流利的英语都不足以担当双语教学的任务。只有任课教师既具备标准、流利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 又拥有厚实的专业背景才能有效地组织双语教学。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 许多专业教师, 虽然英语基本功较为扎实, 教学经验也较为丰富, 但是口语能力较为欠缺, 难以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 从长远着眼, 必须尽早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

在培训形式方面, 采取国内培训与国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教师首先在国内接受一定课时的强化培训, 达到一定标准后, 再利用假期到国外进行几个月的外语实践, 以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仅靠高校自身培养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双语教学人才的需求矛盾, 要想使双语教学制度化, 还需从国外大量引进合适的双语教学人才, 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

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 双语教学所注重的决不仅是外语, 实际上是将语言的学习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实践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应该采取一刀切急于求成的办法, 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提高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的应用能力, 完成高职院校培养外贸实用型的人才目标, 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原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4, (6) .

[2]杜小平.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教育与职业, 2010, (8) .

[3]宋瑞苓, 佘健华.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

上一篇:路网平台下一篇:制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