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体验设计

2024-10-17

空间体验设计(通用12篇)

空间体验设计 篇1

“当我萑着这个世界时:我足恋观主义者;当我审视这世界的人们时, 我足乐观主义者英国人本主义心砰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曾这样说, ,

在“建筑”这个容部中:上演着各式各样的不同人生, 同样也让我们深刻审视着不同的人生阶段„

长久以朵, 荠老建筑设计的研究仍停闬在“满足老年人w住功能”及“无晬碍设施K W”W面, 而H他方面都遵®“诵用设计”, 这时, 一种齡闻足老年人“空间知觉体验”的研究被学者们逐渐車视k来, ,

“籼期、认知扣记忆’’足建筑空间知觉体验过打的3个阶段, , 老年人对于建筑空间的体验, 足讲过在H运动过打中对所经历的一系列空间细合的整体性成受朵实现的, , 可见, 这种“知觉体验”过打, 既足生砰的, 又是心1中的„

因此, 舣多建筑师利用空间W次扣尺度的划分来影响老年人的心W, 并运用色彩、光影、材料等©素为老人们创诂一种“时间体验”, 让老人们可以誃思、回忆……

— (立建筑师曾说, 当我们进行荞老建筑设计的时候, _K实也茌为我们自己做设计, 因为, 我们终将老去……

空间体验设计 篇2

实验中学

***

假期时间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对教育、教师的理解和从前有些不同,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当今的社会而言,我觉得师者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卢梭在书中说:“师者,教者,导也。”导的意思自然是引导,启发,并且是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按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儿童的本能、需要、潜力、爱好为基础,帮助儿童发展其本能和各种器官,透过他自己的活动,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灵能够按照自己的自然成长过程而得到发展和完善,在体验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在体验中发现自我。

我思考当下很多的父母甚至是老师,他们包办的太多,用自己的经验代替了孩子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他们的确是很尽心尽力,用心的让人感动,生怕学生不懂,教师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地把知识点教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反复的背诵来强化记忆,生怕他们出错,学生一出错就如临大敌,批评学生定是没有认真听讲。也常听家长抱怨:“我为了孩子做了很多,放弃工作一心一意陪他学习,检查他的作业,帮助他背单词、课文,教给他做数学题,为什么孩子的成绩就是不见起色,孩子也不领情。”

其实,这些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学生是游离在学习之外的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和主动发现者。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孩子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个性不够鲜明,独立性差,更缺乏创造性,久而久之更会让孩子错过很多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当你再让他去做一些需要他创作、想象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有的孩子会选择沉默、甚至放弃因为他可能都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一味地接受。

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我们都耳熟能详,小马最后进行了理性的尝试才知道水究竟有多深,当小马向妈妈求助时,妈妈也并没有直接告诉小马水到底是多深而是让他自己去探索,而这探索的过程也必然让小马心生欢喜,许许多多认识世界的第一次都会让孩子印象深刻。当孩子想要获取一件东西或者学习新知识时,与其直接拿给他,不如诱导他自己去发现,留点悬念,我个人就特别喜欢那种神秘感,但是教育者本人往往扛着很多的枷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因此剥夺了孩子的许多体验,让他们变得依赖、懒惰、痛苦,卢梭在书中也说一些孩子会用哭声来逃避现实或者胁迫大人。

反观国外的一些课堂,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很大,也很少被要求去背诵什么东西。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围绕学生而设计,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习由外向内打破。在体验中感知和学习,更要允许他们犯错,试错,甚至是失败,这些都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人生体验,从而形成生活和知识的有效衔接,打通中间的命脉,引导学生自我发现,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体验”之壳:空间设计的奥秘 篇3

一、盈利性体验空间

所谓盈利性体验空间,包括了传统消费模式之外的所有业态并以商业策划、规划和预招商情况为依据,是打造商圈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力量。以熟知的万达为例,其体验式消费面积已经超过50%;伦敦BLUEWATER购物中心的商业、餐饮、娱乐复合业态功能组合比例为4:3:3,各种特色创意美食餐厅、影院及娱乐设施成为良好的聚客磁场。为延长消费者在商场的停留时间,BlueWater专门配置了三个休息区及饮食区,包括了餐厅、咖啡厅、健身房、园艺店等,并提供全英国最大面积的商场内餐饮服务,与购物中心形成良性互补。

国外一些主题创意概念空间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体验空间。如伦敦牛津街迪斯尼多媒体概念店,以动漫卡通为主题,销售与之相关的玩具、服装、饰品等。整个空间打造再现了各种卡通故事情景,不同区域有不同卡通主题并与商品展示相结合,同时增加了玩具试玩等活动区域。整个概念店虽然不大,但是氛围十足,顿时将人带入了童话世界,不仅是儿童,更多的成年人也为之吸引,因为这里能够唤起每个人的童年回忆或是满足自己的动漫情结。在这里,精神需求成为了消费主导。这便是体验式消费的最大魅力。当然这种体验空间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诸如苹果体验店这样的品牌店,相对占据的是较好的位置资源,能否以体验方式驱动商业价值,还要靠商家正确的策划、规划和实施,才能最终形成核心商业竞争力。

二、非盈利性体验空间

关于非盈利性体验空间的打造,现阶段可能还未引起国内商家的足够重视,但这恰恰是提升商业品质的一个重点。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高面积利用率”、“高出租率”≠“高回报”。体验空间——尤其是非盈利式的体验空间将是考量开发商的远见、胆识和设计水平的关键点所在。比如,大型商业室内的中庭空间本质就是一个“橱窗”,这里应当是商家着重打造的重点。好的中庭空间,定会成为人的视觉中心、心理中心、交通中心。例如设置人性化的休息、休闲空间,引入好的室内景观,打造商业室内小节点,再结合中庭的采光处理与顶棚艺术设计,巧妙运用人在中庭的感受,充分发挥其向心性、提高顾客的参与度、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英国Westfield购物中心的中庭设计通过空间的变化、交叉,将商业购物、餐饮、休息等功能巧妙的与人的行为融为一体。通过动态的开放式空间,人的心态是放松的,没有了“被消费”的感觉,使人体验到更加舒适、愉快、别致的感受,当然,商业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我们要说的是好的中庭设计不一定是一通到底的大空间,这也是相比之下国外商业空间设计优于当前国内的地方。国内某商业中庭的该设计就显得生硬、冷漠,虽然在材质装修上面采用了费用较高的大理石等材料,但是忽略了人的行为和心理感受,没有与人产生互动的空间是没有生命的。这样的空间存在适得其反,使商业氛围荡然无存。可见,好的设计能够做到既节约造价又营造氛围,通过这种体验空间的打造,创造一种休闲、轻松的购物环境,达到吸引人、留住人的目的。加之非盈利体验空间具备很大灵活性,我们可以引入花车消费模式,结合商业淡旺季,充分利用预留空间。当然,这里边一定是包括建筑、景观、色彩、艺术、标识在内的各大专业设计的同步协调进行。虽然前期有所投入,但最终商业价值会大大提高。

三、室内外空间的互动性、连续性

在商业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外部空间的设计以及室内外空间的互动与交流,包括灰空间的利用,其核心是创造出舒适、有趣而且充满活力的开放性空间。我们现有许多商业室外空间预留不足或者处理方式简单、生硬,没能与商业形成良好的沟通,这些都为后期商业运营埋下隐患。日本福冈博多运河城是将室内外空间交流互动做到极致的实例之一。最抢眼的是层层红色弧形退台形成内卵形空间,其下中心处有一条运河通过,运河前圆形演绎广场已然成为商业界面的一部分。广场上的音乐喷水秀无形中成为商业展示的一项内容。商业外部空间被充分利用,成为打造商业氛围的有利因素。

事实上好的商业设计不仅做“点”,而且要做“面”,要充分利用商业外部空间,将其与商业本身统一设计,同时结合景观、标识、色彩、形象艺术等专业一体化设计,让商业感染力不断扩大延伸,甚至影响周围的城市环境。如此,商业对人的吸引力才会更强。英国Westfield购物中心利用台阶平台、室外广场等交通组织直接引导人流到商业的二、三层,在首层商业价值存在的基础上,使上部商业价值大幅提升。当人们分不清商业范围的界线,完全融入商业气氛中,心态是比较放松的,即使没有明确的消费目标,但是消费活动已经进行。我认为这是商业设计的最高境界。

论餐饮空间体验设计 篇4

“体验”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目前对“体验设计”的一般定义为:基于一个主题的设计, 在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和所构思的同一种思想观念的状态下, 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为起点, 重复出现该主题或在该主题上构建各种变化, 使之成为一种特有的风格, 然后根据消费者的知识、兴趣、嗜好、情绪、态度和教育, 通过市场运作方式, 把产品作为“道具”、把服务作为“舞台”、把环境作为“布景”, 使用户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 甚至当体验过程结束后, 美好体验记忆仍长期保留在大脑中。

二、体验型餐饮空间设计的意义

当今社会物质产品的丰富, 生活节奏的加快, 高科技带来的冷漠与孤独感, 让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之后, 开始变得更加关心情感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慰藉。对于餐厅, 顾客的消费需求已转向精神功能, 空间的个性化、人性化成为顾客消费的价值取向之一。消费者追求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已成为消费潮流和趋势, 这为体验型餐饮空间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机遇, 也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无限的商机。餐饮空间设计已不仅仅是单纯地注重功能和布局, 而是追求个性化和文化特征, 关注人类的情感需求。

体验型餐饮空间设计可以让消费者的就餐过程更有乐趣, 让生活更充实;可以增加餐厅的附加价值, 提高餐饮行业的竞争力;还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体验要求, 强化其对餐饮空间价值的认同, 激发和促进顾客消费;也能够使餐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 提高自身竞争力, 容易被消费者选择。总之, 餐饮空间的体验设计可以使消费者更愉快地享受用餐过程, 更好地享受生活。

三、餐饮空间体验设计的特征

(一) 情感化特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体验设计将传统设计对人的生理和安全等低级层次需求的关注扩大到对消费者的自尊及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因此在物质功能以外, 餐厅更应该是消费者与设计者及其与周围环境和社会情感交流的信息载体。餐饮空间体验设计把对消费者的情感关注加入到设计要素中来, 设计中考虑空间对顾客心理情感的影响, 考虑顾客在这一物理空间中的心理感受, 使设计能够向消费者传达某种能够激发其情感的信息, 并且使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难忘的体验。

(二) 人性化特征

体验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人性化。餐饮空间体验设计注重改善空间与人之间冷冰冰的关系, 试图将人与物的关系转化为类似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可以相互交流的一种关系。体验设计注重餐饮空间与消费者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 从而激发消费者愉悦、美好、轻松的情感。体验型餐饮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态度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空间具有人情味儿, 使消费者得到生理上、情感上真正的满足。

(三) 高科技特征

当今社会, 人类的科学技术文明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大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些以往约定俗成的生活、学习、工作、休闲方式也在产生巨大的变化。餐饮空间体验设计中, 高科技被有效地利用, 例如交互式体验设计的应用。交互式体验设计的重点是创造出现实生活中难以真实体验到的经历, 并在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享受的同时创造资本和商业价值。再例如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能创造出逼真的多种媒体与多种感知混合交融的信息传达效果, 为消费者营造出精神享受的空间环境。

(四) 互动性特征

互动是体验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互动性是指整个餐饮空间, 包括细节处与客人的互动。互动促使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兴趣, 使之能主动地完全融入到整个空间中。消费者作为主体, 可以把整个餐饮空间当作一个舞台, 从就餐过程中获得一种美好的体验。现在的顾客到餐厅吃饭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吃饱, 他们不仅重视结果, 也关注过程。互动性的体验设计就是要促进整个餐饮空间与顾客交流, 使顾客融入设定的情景中, 通过互动来激发顾客的反应。

四、餐饮空间体验设计的原则

满足人的需求、掌握正确的设计原则是餐饮空间设计的先导。以体验设计为出发点的餐饮空间设计应当恪守以下几项原则。

(一)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餐饮空间体验设计的一条重要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即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它是面向人的设计思想, 为人的需要而服务。以人为本的设计致力于对人本身的关爱与呵护, 设计的对象是人, 而不是物。在体验设计中, 消费者是餐厅的最终服务对象, 是设计目的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性的需求为衡量一切外部事物的基本标准, 就是注重人性、人格和能力的完善而全面的发展。

餐饮空间体验设计不是传统餐饮空间设计中设计元素的堆砌、艺术形式的叠加。传统的餐厅设计多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较为注重外在的装饰效果, 这种拘于形式上的餐厅设计往往经不起时间的推敲, 也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顾客们并不能从昂贵的装修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经营者很有可能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体验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则是要求设计师从人的角度出发,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们带着不同的心情走进餐饮空间, 他们的心理活动千差万别, 难以把握, 消费者在就餐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设计师与经营者在设计时应当细心揣摩, 设计中应当体现对消费者足够的尊重。人文主义主张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对人的尊严的尊重是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因此, 设计时应当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舒适性需求, 包括视觉的舒适性、听觉的舒适性、触感的舒适性、行为的舒适性、环境质量的舒适性等等。在设计中还应该充分体现对消费者的心灵关怀, 从人的心理上来研究人和物的关系。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节奏紧张的生活所累的今天, 消费者迫切需要富于精神与心理关怀的设计。餐饮空间体验设计应当时刻恪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二) 个性化原则

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寻找到合理化的审美空间, 设计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新的设计需求, 这种需求在要求符合大众情感心理的同时, 又需要具有创新的个性因素, 设计的共性与个性成了设计的时代需求。在追求设计的共性时不能完全将个性因素抛弃。在空间设计中, 首先需要满足人们基础的、普遍的心理需求, 从根本上能够被大众所接受, 同时在此基础上必须强调个性因素。缺少了个性即意味着缺少创新、没有新意, 就会使设计显得苍白无力。

餐饮空间中的个性化设计原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 同时也希望消费者参与到设计中去, 通过不同消费者多样的思想创造出真正个性化的空间。设计师在设计中可以把使用者所要表现的个性化设计空间体现出来, 或者在设计方案中为使用者留出再设计的空间余地, 从而真正做到餐饮空间与消费者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在这里, 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不再是整个餐厅空间设计的终结, 而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再设计的平台, 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不断地进行再设计, 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个性, 表达自己的情绪, 使得空间随着不同的消费者而发生改变, 每一个空间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如此设计、再设计, 餐厅就会变成一个动态的空间, 而非静态的、永恒不变的空间, 它要表达使用者的独特情感的最终目的也会一步步实现。个性化的设计将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心理需求, 并使得其个性得以展示, 整个餐饮空间也避免了因为长期一成不变而失去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的尴尬。

(三) 可持续性原则

20世纪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资源的过度消耗, 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良性生态循环, 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无疑为因人口密集度迅速提高且资源、能源短缺的地球带来了希望。

体验型餐饮空间设计需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要确立科学、实用、节约的设计观念。首先, 要对餐厅进行合理的布局, 杜绝豪华、气派观念下的“奢侈”空间, 通过设计达到空间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其次, 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 尽量减少空间界面装饰无用的堆砌并采用环保型材料, 在降低装修成本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消耗。三是对室内光照、通风等处的设计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方式, 这样会更有效地节约能源, 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为自然舒适的空间环境。

餐厅设计中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餐饮空间体验设计可持续性原则的重要环节。餐厅设计应试图从生态学角度创造出一种具有自然生态效果的环境, 以此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共栖关系。生态性设计概括地说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以人、住宅、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 寻求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餐厅环境。生态设计观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 首先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 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同时创造出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这就要求设计师从有效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而不仅仅是从外在形式美观出发。

五、结语

空间体验设计 篇5

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构建——以平湖“多彩生活体验”空间构建为例

体验旅游时代,游客的体验感是景区、目的地要传达给受众的核心内容,美好的多彩体验(情感、生活方式)才能唤起消费者构成旅游向往;“多彩”是一种感官感受,也是一种心理诉求;“体验”是一种度假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在“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时期政策导向下,全域旅游理当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

本文以浙江平湖旅游为例,阐述了如何构建“多彩生活体验”全域旅游空间格局,给都市游客带来多种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旅游空间全域化的时代背景

我国旅游业已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关联,体现在资源利用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以封闭式管理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作为主要项目形态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国民旅游休闲时代的实际需求。传统项目形态的主要问题包括不利于协调资源保护,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容易造成同质竞争,游客体验碎片化,不便于开展目的地管理与营销等。

因此,新格局下全域旅游应从“资源独大导向的理想空间格局”向“多维共同作用导向的开发运营格局”转变,才能适应旅游业实现变革发展的新阶段,而传统的以资源独大视角导向所划分出的理想状态空间开发格局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比如高速铁路的逐步网络化将让旅游格局划分产生重要变化。

旅游资源导向的一支独大划定的理想空间格局:传统的区域旅游规划开发格局是以资源为导 向进行划定的,尽管在划分时也考虑到交通、市场等因素,但是由于这些因素还处在传统的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守正出奇,为传奇而创造!

美好生活缔造者

发展阶段对空间划分没有产生革命式影响,导致当前很多规划在空间格局上呈现理想的聚合发展,划分出来的多是资源带,并没有考虑客群进入、市场开发进入、周边联动关系等。

多维角度共同作用导向确定的开发运营空间格局:在盘点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把握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旅游开发环境的重大变化,比如市场需求变化、区域内部竞合的变化、高速铁路带来的交通革命,互联网信息时代对社会的革命,建立多维度的旅游空间格局划分视角,对全域旅游开发格局进行划分。

规划中要科学预见并把握当下以及未来社会环境变革的多种要素,建立多维角度的全域旅游空间开发格局划分思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旅游格局基础上,综合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以平湖为例,在“互联网+”带动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的新兴时代下,运用创新资源观,与时俱进,平湖应建立多彩“资源+”的模式,多维角度创新资源组合,打造新、奇、特的多彩旅游产品及全域空间格局。全域旅游空间的构建策略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曾发表文章称:“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逐渐成为继服务经济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旅游产品的本质是向旅游者提供一种或者多种体验或经历,因此,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预示着旅游业更快的发展以及旅游产品更丰富的创新。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乏味感,并非来自资源本身,而是来自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因此,这就要求旅游规划中要以全域化的思维模式,运用科学的空间策略,将“多彩生活体验”在旅游目的地中演绎得引入入胜。2.1循序化推动

“循序化推动、统一化管理与差异化对待”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划分理念要逐步彰显。守正出奇,为传奇而创造!

美好生活缔造者

区域差异化特点明显,无论是在自然条件还是在人文环境上,既要在空间格局上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又要在具体的发展上实现差异化对待,而不是简单的划定一条带后一视同仁的发展。

如平湖就是以“引擎驱动、重点发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来规划全域旅游空间格局。重点打造“两城、一计划、三综合体”。2.2立体化利用

全域化空间格局不仅体现在平面上,更需要“水陆空”立体化发展,通过立体化利用山水田林等旅游资源打造“水陆空”多元立体化旅游产品,通过公共服务及综合交通搭建立体化游览框架,实现全域立体化空间旅游格局。

如平湖就是通过打造海湖水上旅游项目、古镇乡村陆地旅游产品及低空飞行等空中旅游产品,实现多彩全域旅游空间格局。2.3线性化示范

“自驾车时代+风景绿道慢行时代”的旅游发展格局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全域旅游格局的划分上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两大线性化示范的带动作用,注重相关线路、配套设施的完善。新全域化旅游+泛旅游产业理念导向的区域空间开发格局

旅游产业无边界,全面覆盖。全域旅游在产业方面需要全面的融合,发挥“旅游+”的效应,促进产业联动,强调综合性和覆盖性。新全域化旅游+泛旅游产业理念导向的区域空间开发格局的理念要进一步推行。

平湖市依托旅游资源及农业等产业发展基础,深化发展旅游六要素产业,增强要素产业的旅游吸引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拓展旅游相关产业的消费领域和服务水准。通过旅游要素产业纵深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横向拓展,实现旅游产业在平湖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全域化。

未来区域竞争力,不仅仅是体现在制造业,更体现在现代服务业。服务竞争,多彩全域守正出奇,为传奇而创造!

美好生活缔造者

旅游空间布局书写平湖经济竞争新格局,缔造平湖旅游新时代!正如我们不断强调和追求的那样,将游客的参与和体验融入到规划和设计中去,把服务做舞台、产品做道具、环境做背景,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多重美好的生活体验!

守正出奇,为传奇而创造!

博物馆设计中的空间体验营造 篇6

关键词:空间体验;展示设计;开放化设计;人文精神

一、博物馆的体验空间

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实践之后,当代建筑思想开始转向多元化,人们不再纯粹地将建筑空间看做功能和理性的演绎,而是寻求以“建筑使用者”为观感的主观感受。空间体验,源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展,现代制作业的发展使物质产品需求能力得到满足,而科学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则使精英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之间的隔阂不像以前那样明显和突兀了。之前处于权威知识传授者地位的文博机构也必然走向转型,取而代之的是体验经济的盛行,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增加体验,空间设计和博物馆设计同样需求体验。

正如现代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所说:“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体验建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人通过五官收集对空间的抽象感受,最终汇集到大脑,在经过自我对话,升华成具体结论,完成空间体验,实现了人与环境的联结。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空间体验是令人愉悦的,同时产生一种艺术感染力。

当代博物馆建筑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长篇累牍的文字描述、多媒体展示手段运用、阵列图形和展品都使我们的博物馆变得越来越单一化,也越来越枯燥化。这与博物馆的对象策略不无相关——从早期的展品中心策略,到后来的信息中心策略,乃至发展到了现今的观众体验中心策略,博物馆的价值取向也从以博物馆为本位转换到了以参观者为本位。根据这一转变,对于博物馆设计来说,如何将以静止不变的展品为设计中心,转换到以不断变化运动的观众为中心,从注重展品和信息传达,转换到增强观众空间体验过程中的愉悦度,都成了提升博物馆设计新方向的重要参考。

吉贝尔豪森认为:“建筑即博物馆,是建筑构造赋予了博物馆意义。建筑从观念和物质上决定了参观的条件。它不仅构造了展览的框架,而且塑造了参观者的经历。”传统的展示空间中,由于功能的高定位,所以多采用集中展示展品和信息的模式,以至于削弱展馆形式,最终造成“千馆一面”的恶性循环——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脑海里会产生博物馆都应该是同一种形式的想法,即展柜、展板與展品三者结合的固定空间组合样式,这种单一化的展示形式无疑会逐渐丧失空间感染力;再次,观众面对大量信息只能选择被动接受,久而久之,使人产生疲劳感,打消观众的参观积极性。

二、经典案例

注重博物馆自身的功能属性,还是注重空间体验多元性——这并不是此消彼长的问题,大量的设计实践印证了空间功能和空间体验可以和谐共存。例如著名建筑师李伯斯金的犹太人博物馆——这座无声的巨大博物馆,向每一个参观者叙述了其背后蕴含的悲怆历史,上世纪80年代,当柏林政府决定扩建犹太部门并最终采用了李伯斯金的方案后,一座成熟完整的体验式博物馆建成。

李伯斯金在这座博物馆的表达中,运用了大量非语言表达形式,借助这一手法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空间体验。例如在讲述犹太人的流亡主线过程中,在室外设计了一座小型花园——霍夫曼花园,这座“花园”由49根水泥柱构成主体,每根水泥柱的顶端种满植被,对观众而言,顶端的植物可望而不可及,并永远不能扎根地面,由此揭示犹太这一身受苦难的民族,几千年来流离失所的悲伤记忆。等到水泥柱顶端的植物长大,以致盘根错节,这又象征了散布全世界的犹太人经历种种磨难后又团结成长。李伯斯金还将花园地面和49根水泥柱都设计为倾斜的,参观者漫游其中,很容易产生迷失方向、天旋地转的错觉。这一手法是希望让参观者切身体会到犹太人流离失所的迷茫,以及流落到一个陌生国度的感受。

另一个凸显空间体验的例子,李伯斯金在向观众传达大屠杀的震撼时,并没有采用传统博物馆中的一贯手法——即使用大量恐怖的文字图片记录或是影像记录,通过这种方式“恐吓”参观者,强行让他们感受大屠杀曾经的恐怖和血腥。而李伯斯金仅仅用了一座内部空空如也的高塔,就实现了展示功能和场所精神的传递——进入高塔的入口是一扇厚重的黑色铁门,在观众走进高塔后,伴随着沉闷的撞击声铁门随之关闭,观众像极了当年被关进集中营的遇难者,后退的道路被封闭,眼前只有无尽的黑暗,塔下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日月星辰,唯一的光亮来自于塔顶折射下来的光,沿着墙壁一点点下沉,当参观者走向顶端翘首以望,以期看到更多光芒,却发现在这座三角形的塔里,两边的墙壁愈加逼近和压迫,直至死角,此刻参观者感受到的只有无助和绝望。借此震撼无言的叙述方式,李伯斯金向参观者准确传达了欧洲集体意识中最痛苦回忆的恐怖体验——种族灭绝大屠杀,那一刻,所有的参观者被抽象还原的恐惧所支配,留下难以磨灭的体验。

从犹太博物馆中,参观者可以通过整个建筑体验到博物馆要传达的精神内核,那种亲身体验过的感受深深刻入人心。比起平铺直叙的传统展示方式,这种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三、实践策略

当下的博物馆建筑中,空间体验的参与,更多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展示设计中观众长期缺位的状态,甚至是突出参观者的主体作用,通过不同主客体实现交流,才能体现出文化建筑的人文内涵。而对于博物馆空间的体验营造,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主题开放化

传统博物馆设计中,主题往往十分明确,但也有过于单一的缺陷,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根据展览主题,将大量信息铺陈开来,一定程度上强迫参观者接受既定主题,使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辨别能力减弱,参观结束往往一头雾水,不知展览所云为何。

而在以参观者为本位的体验式展示空间中,设计者应该尽可能地把主题引申,使其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这样处理展示主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参观者的参与热情,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观众自身知识构成不同、年龄不同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对展示主题理解产生差异,只要给予恰当引导,在传达主题的同时使参观者获得自身感悟,最终各自领悟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仍然殊途同归。

(二)展示信息序列多元化

传统展示设计过程中,往往将展示功能放在首位,展品和展板在展示空间中均匀铺开,连续不间断。这种设计手法虽然实现了基本的展示功能,但参观者面对此类展览时往往毫无参观兴趣,即使耐心观看其中一段,也很难坚持看完全部的展示内容——一成不变的展示节奏和视觉因素,极大地削弱了空间体验的活力和感染力。

所以,为了更好地增强展示空间活力和感染力,将展示信息按照一定疏密顺序展开,例如在紧凑的信息传达中夹杂一些大幅面的图片或是体积庞大的展品,这样就可以在庞杂的展示信息中穿插一些过渡空间,控制展示节奏——主要内容前后稀疏排布以烘托主题展品的重要性,相对次要而相似类型的展品和文字,则采用密集阵列,参观者来到面前可以集中观看研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参观者的视觉疲劳。

(三)参观路线曲折化

在影视剧中,被公认为俗套剧情的往往归咎于情节的平铺直叙。展示空间设计中,传统以功能和展品为视角的设计方法,惯于采用毫无波折的参观路线,使展览体验大打折扣,了无生气。而将参观者视角引入展示空间中,可以有计划地在参观路线中适当加入些许“转折”,这样一方面可以延长参观线路,有利于参观节奏的疏密控制,这种方式对于面积小的展示空间极为有利;同时由于路线延长,内容有所增加,观众的参观时间得以延长,避免出现参观结束仍意犹未尽的情况。

(四)空间物理形态多样化

与曲折的参观线路相结合的,是空间物理形态的变化。前文提及不同的参观线路会产生不同的展示参观体验,那么不同的空间形态也会使参观者产生类似的感受。早在中国古代,空间位面变化产生的不同空间体验就已深入人心——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结合不同形态的空间变化,可以使展示空间体验得到进一步丰富,而不同体积形态的展品,配合不同空间物理形态也会给参观者不同的展示体验。

四、结语

当今博物馆的设计方向,从功能转向体验,本质来源于社会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一味凸显功能至上、展品本位已经不能满足21世纪的社会需求。将空间体验引入到博物馆设计中,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客观空间、展品媒介以及观众这一主观因素的和谐统一,更加注重博物馆的参与感和体验性,增强展示空间自身的感染力,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文要求。

参考文献:

[1]段少策.博览建筑“服务空间”的开放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47-51.

[2]袁仁佶,王冬.從“功能空间”到“体验空间”——当代博物馆空间衍变的解析及思考[J].华中建筑,2016,(04):15-19.

[3]李茗茜.丹尼尔·里伯斯金的建筑创作理念与操作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1-88.

[4]李晶晶,周波.谈李布斯金与柏林犹太人纪念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04):291-293.

作者单位:

地域性主题酒店的空间体验设计 篇7

关键词:地域性,主题酒店,空间体验设计

0 引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 其地域特点比较显著。地域性主题酒店正是以文化为主题, 以酒店为载体, 以顾客体验为本质的一种酒店经营模式。这是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对酒店行业的召唤, 也是酒店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的产物。在当今国际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全球化导致文化趋同现象, 这给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是随着人们对本土文化、地方特色的思考,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为倡导设计的地域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 为了满足人们的个性心理需求, 中国酒店在经历了星级酒店、经济酒店等等形式之后, 在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主题酒店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地域性主题酒店在提供基本物质功能的同时, 也给顾客带来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地域性

地域的范围和类别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其地域的特点和属性就是地域性。地域性既包括不同地区、民族或者国家的特征, 又包括同一地区、民族或者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关于设计的地域性, 则指的是在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特征和本区域内历史所留下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痕迹, 具有较强的可辨识性。

1.2 主题酒店

主题酒店指的是以某一素材或现象 (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地理环境、民族特色、自然风光等) 为主题, 从酒店硬件 (外部建筑、内部空间、视觉装饰等有形方面) 到酒店软件 (氛围的营造、服务等无形方面) 都围绕主题展开, 从而给顾客带来有价值和独特难忘的情感体验的酒店。主题酒店创造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极具个性化的服务, 使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的文化感受和印象深刻的快乐体验, 获得知识。成功的主题酒店, 主题立意新颖、文化品味浓厚、表现方式鲜明独特、符合经济发展特定形态、有效吸引特定的客源群体。

1.3 体验设计和空间体验设计

体验是个人内在的一种感受, 这种感受因个人的人生阅历、民族情感、文化背景等的差异而截然不同。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体验设计, 在《体验设计》中谢佐夫将其定义为:它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 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 产品作为“道具”, 环境作为“布景”, 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

空间只有通过直接的体验才能被领会和感受。空间体验作为一种体验, 是在外部空间环境刺激下的一种主体内部心理活动反应。空间是人们生活展示的舞台, 所以空间体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空间本身, 更重要的是空间所承载的生活。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空间体验中建立人与环境以及它们所承载的生活情节的关联, 激发灵感, 使人们产生相关联想和回忆。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巧妙的运用空间的形态、尺度、色彩、材质等去营造空间关系和氛围。

2 主题选择中所需考虑的要素

地域性主题酒店的主题选择非常重要。一个成功的主题对酒店自身而言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对顾客而言具有消费的吸引力。一个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主题酒店, 务必要使主题切合实际, 能体现地域性和文化性。所需考虑的要素总结有以下两点。

2.1 主题定位准确, 强调差异性

主题酒店通过个性文化主题的引入, 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不仅满足了顾客的特殊喜好, 而且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所以确定主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 一个主题一经确定, 就必须保证在以后的经营中不会轻易地变动。所以主题要定位准确, 强调差异性, 这样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如香箱乡祈福村主题酒店, 是中国第一个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香主题精品酒店, 位于长治县天下都城隍旅游区西南角。“香箱乡”这个主题定位准确, 具有独特创新性。

1) 香:香代表了酒店的主题形象和特色服务。

2) 箱:箱指的是集装箱, 酒店的整个建筑和空间都由集装箱改造, 使用环保的水性漆喷涂箱体, 不仅体现了酒店的建筑理念“与自然融合, 不强加给自然太多负担”, 也为顾客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空间情感体验和视觉盛宴。

3) 乡:乡指的是乡村, 在整个酒店的规划上采用和继承了山西传统民居中的合院式布局。

2.2 注重地域性, 挖掘民族文化

主题酒店要以文化为亮点, 把握地域性, 从而来增加酒店的附加值。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地域特点显著, 民族文化多样, 具有丰富的素材资源。在风格多样的主题酒店行业竞争中, 浓郁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将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如成都的鹤翔山庄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和道教圣地的都江堰市青城山山麓, 是一家以道家养生为主题的酒店。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压力也越来越大, 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 鹤翔山庄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结合当地道教文化背景打造了这样一个以道家养生的酒店。这个主题很好地体现了当地文化特色, 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引领了文明健康休闲养生的潮流。

3 地域性主题酒店的空间体验途径分析

地域性主题酒店定位之后, 就必须考虑如何让顾客体会到酒店的独特主题魅力, 这就要求酒店进行自我展示。在这里, 须强调的是空间体验设计, 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去诠释主题文化。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对象对于我的意义, 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体验着, 故存在着, 在体验中感受自我的存在, 体验自己的价值, 感受世界的意义。所以在地域性主题酒店中讨论空间体验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地域性主题酒店空间体验设计时, 应充分挖掘主题文化, 努力营造室内空间环境的氛围。从多种设计手法出发, 结合主题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为顾客带来一种独特的空间情感体验。

3.1 空间整体形式的把握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每个地域也有不同的空间特征。比如南方大多为幽闭、静谧精致的空间, 北方人则是宽敞、热烈粗犷的空间。当然每个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的人, 对于空间的理解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不同地域的主题酒店就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因素和人们对空间尺度、氛围的理解, 在空间整体形式把握上不能出现太大的偏差。同时酒店室内空间环境在安排组织空间时必须协调不同功能的区域布置与空间形态的组合, 考虑空间层次的实与虚、松与紧等等。强调人在空间中的体验与感受, 采用多种空间的组合方式, 利用空间镜像、遮挡、引景入室等, 激发人们对空间的想象, 同时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从而在整体氛围的营造上加强顾客的主观体验。香箱乡祈福村主题酒店安排组织了“寻香径”“品香堂”等一系列香事活动的空间 (如图1所示) , 不仅担负了相当于传统村落中祠堂、戏台等等精神文化中心的功能, 同时也丰富了空间形态的变化, 增强了顾客对主题的理解。

3.2 视觉符号的表达

强调地域性符号的隐喻, 展现文化内涵的可视化。在地域性主题酒店设计中常运用隐喻性的视觉符号, 追求神似而不是复古, 倡导新旧融合, 兼容并蓄的折中主义观念。强调视觉符号的地域性、历史性、寓意性和文化性, 从而更好地诠释酒店主题。如位于西城区松树街的北京什刹海皮影文化主题酒店, 它的设计理念是提取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完美融合。一个大型灯箱设置在酒店外 (见图2) , 夜晚灯光亮起, 成为松树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极具代表性。在灯箱上雕刻了松树与皮影人物, 不仅很好地呼应了皮影主题酒店以光所形成影的艺术风格, 同时也呼应了这条胡同名松树街。酒店一进门最引人注目的是前台的铜雕吧台 (见图3) , 名为如影随行, 正好和酒店的设计理念“依皮成影, 借光树影”相互呼应。吧台上的图案将皮影元素进行巧妙地转化, 很好地完成了视觉符号的隐喻性表达, 它使原来的传统语言环境和时间重现, 使新的空间与老的空间有一种视觉和情感上的关联性, 让人领会到历史文明的传承性, 唤起个人独特的美好回忆与生活体验, 从而提高室内设计的审美价值。

3.3 听、触、嗅等多种途径感受

除了视觉方面给予刺激外, 来自外界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空间的整体体验感受, 比如听觉、嗅觉、触觉等。主题酒店可以在庭院中引入自然的声音, 如风雨声、流水声、鸟鸣等, 也要注重和建筑空间内的声响效果, 从而来彰显主题酒店的地域性, 还可以通过触觉和嗅觉的设计来满足顾客对主题的完美体验。如香箱乡祈福村主题酒店为顾客提供了个性化的“品香”服务, 客房内部根据顾客喜好不同准备了各种的天然熏香, 也可以在床前悬挂香囊, 很好地传达了主题理念, 给顾客一种独特的嗅觉体验。

4 结语

中国地域性主题酒店设计在国际化背景下面临着很多挑战, 如何平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接纳与延续的关系, 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在地域性主题酒店设计中, 必须从空间体验设计的角度进行充分挖掘和创新, 满足现代人们情感的需求, 增强人们对酒店的地域性和主题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谢佐夫.体验设计[M].纽约:新读者出版社, 2001.

[2]杨茂川.空间设计[M].南昌:江西出版社, 2006.

[3]刘中艳.体验设计在我国主题饭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生态经济, 2009 (11) :130-131.

[4]窦光妍, 杨茂川.新技术背景下地域性在主题酒店客房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探索, 2010 (6) :20-22.

[5]刘佳.地域性室内设计的意境表达[J].山西建筑, 2008, 34 (8) :39-40.

空间体验设计 篇8

1 数字技术下的体验设计

数字技术带来了信息展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信息的广泛展示与传播, 并且避免了因地理位置和交通所带来的阻碍和限制——人们可以不必出门, 甚至只需要一个网络终端便可感受互联上的信息展示, 例如通过数字化展示平台, 人们可以在移动设备终端上实现线上虚拟浏览参观博物馆。

数字技术具体运用于展示空间中的声光电技术、3D立体投影、全息影像、虚实结合空间、互动操作等领域。如今的博物馆展示中, 数字影像技术的使用比例越来越高, 例如将影像与实物结合的场景模拟、弧形投影屏等为观众创造真实体验的展示空间。数字技术运用于信息传播, 使得信息交流更加自由。在展示空间设计中, 以主题理念为核心, 以数字化技术为呈现手段, 以艺术设计为语言形式的综合展示设计系统为当今的展示设计提供了更为直观、适宜的方式。同时, 数字化带来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声光电设计, 展示空间呈现出比过去更具有审美性的体验。例如法国里昂的灯光节 (如图1所示) , 组织方一直采用节能照明技术, 与传统的照明手段相比, 可以将能耗降低10倍、12倍, 甚至15倍。那么就灯光节而言, 4 d的活动时间, 八十多处灯光布景的能耗不过3 500欧元。

2 科技带来的交互体验

布兰达·瑞尔说:“交互媒体并不是关于信息, 而是关于体验。”展览作为一种活动, 己经是当代展示设计的一个主要特征。然而, 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重视人的多感官感知。“我们的感觉世界是以永远变化着的一系列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为其特征的。”以往最常见、最核心的设计元素是视觉设计, 展示设计固然追求视觉上的愉悦或冲击力, 但如果展示设计一味地停留在对视觉的追求上, 那么很容易忽略人们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的感知, 例如听觉体验恰恰是利用联觉心理将展示内容立体化的一重要元素。在2009年Chanel时装发布会上, 设计师在空间设计中运用矿石等元素配合时装主题, 在秀场音乐中加入了敲击乐元素, 使人联想到矿石、金属、造物等场景, 这种感知体验创造了观者信息感知的螺旋上升。这便是通过辅助音乐的加入将生活中积累的意识碎片拾起, 以更为立体的方式搭建信息的桥梁。科技为观者创造了浸入式体验空间, 例如《沙丘》作为一种能够对人类行为作出反应的交互式展示装置, 它由大量的光纤组成, 与经过它周围的人翩翩起舞, 当感受到不同强度的灯光和声音时, 随之相应变得温柔、活跃或狂躁来迎合变幻出不同的情绪空间。

日本建筑师hideminishida和teppeikosekie合作设计的fragile occupancy展示空间以大型透明泡泡为载体,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展现出不同的展示主体和场摄, 当观众进入这个展示空间时, 能够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听觉的刺激和触觉, 整个参观过程充满好奇、探险的感觉。人们行走于这些互动的“科技产品”, 这种体验设计能够使人产生愉悦感, 促使人们主动探索、获取信息, 由深刻的体验或触动来达到更高层次的信息传播。

当然, 如今已必不可少的界面交互便是最直接的体验设计, 例如在触摸、敲打、行为、语音等一系列人机互动的操作中去传播与接收信息。

3 科技带来的空间体验

空间体验不仅仅体现在展示空间的功能划分、流线设计上, 在科技引导下的空间体验其实也是归于合理的的设计带来的间接空间感受, 例如上海世博会的日本馆设计力图展示空间, 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均衡, 内部采用环境控制技术, 使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外部由铺设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膜结构包裹创建出“会呼吸的展馆”。

4 结束语

设计与技术的结合是现代设计一直围绕的课题, 人置身于自然与人文社会之中, 体验便是最直接、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 打破专业领域的限制, 人文、艺术、设计、科学的结合毫无疑问会为展示空间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梅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2]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空间体验设计 篇9

体验式购物中心在应对电商对实体商业的冲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在对北京城区的四个在消费者心目中口碑良好的体验式购物中心的实地调研中发现:高品质的家庭体验为购物中心带来了旺盛的商业活力, 上述四个购物中心在针对儿童和18 ~ 35 岁的消费者而开发的体验业态方面比较成熟, 但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体验式购物空间却难觅踪影。以家庭为单位逛购物中心, 目的和乐趣不仅仅局限于购物, 更多的是家人陪伴所带来的温馨。既然是全家出行, 当然要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所收获。老年人在购物中心的体验不能仅仅局限于家庭聚餐, 陪伴儿女购物, 陪伴孙子女、外孙子女学习或娱乐。

诚然, 目前关于养老社区的开发异常火爆。但是, 本文所针对的是面向所有人群的购物中心, 而不是仅仅针对老年人开发的产品;另外, 本文针对的是行动自如的老年人。本文的研究旨在让行动自如的老年人同年轻人和儿童一样, 可以在非养老型建筑产品中享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体验感。

通过对北京的蓝色港湾、颐堤港、侨福芳草地和朝阳大悦城四个体验性购物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笔者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 对部分店家的销售人员进行了访谈。进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 对上述四个体验式购物中心里与老年人体验有关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体验业态与功能布局; (2) 周边资源与交通流线; (3) 建筑形象与空间氛围。

2. 体验业态与功能布局

在赢商网上, 一篇名为《“主题式体验”正席卷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十六种主题典型案例分析》的文章梳理出了十六种典型的体验主题[2], 其中有专门针对儿童、青年、女性、家庭的, 却唯独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赢商网另一篇名为《“体验式”购物中心模式解析及发展探讨》的文章将体验业态归纳为三类:“一是以儿童为核心的家庭类体验;二是以运动娱乐为主的年轻消费体验;三是以餐饮、咖啡为主的商务消费体验。”[3]笔者在调研时观察到, 老年人在以上三类体验业态中或多或少都有所参与, 但购物中心普遍缺乏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发的专业化、个性化的业态。本文在这一小节中将以老年人的参与程度为出发点, 对调研中发现的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

2.1 老年人作为体验主体参与

老年人作为体验主体参与的主要有厨艺、餐饮、咖啡、电影、文化艺术展览和阅读活动。在颐堤港和朝阳大悦城都有厨艺体验店 (如图1, 图2) , 老年人的参与度都很高。所不同的是通过厨艺体验带动厨具、餐具的销售是颐堤港厨艺体验店的一项主要盈利来源;而朝阳大悦城的厨艺体验店主要是以销售体验课程盈利, 以销售餐具、厨具为辅, 授课内容也以老百姓日常普遍接受的菜肴为主。相比之下, 朝阳大悦城的厨艺体验店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更好。

文化、艺术、餐饮、咖啡和电影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群体所接纳, 在体验式购物中心中备受欢迎。在朝阳大悦城的体验式书店, 舒适的桌椅和优雅的室内景观等体验元素让阅读成为具有小资情调的享受 (如图3) 。朝阳大悦城的百货店里既有亲子娱乐的场地, 又有阅读的桌椅。侨福芳草地的中庭里集中展示了一批高水平的艺术作品, 其他楼层不仅随处可见雕塑, 还设有画廊, 就连垃圾箱和观光梯的外立面设计也很有审美价值。除此之外, 侨福芳草地还会定期举办展览、展演等文化艺术活动, 如2015 年北京国际艺术周。这些文艺活动有品位、有内涵、亲和力强、并且有很多静态展示的内容, 适合老年人参与。

2.2 老年人陪同其他家庭成员参与体验

由于儿童和18 ~ 35 岁的消费者被经营者认为是拉动消费的主力人群, 所以老年人陪同其他家庭成员参与的体验种类较多, 其中最典型的是儿童业态和衣服、鞋帽等零售业态。儿童业态很成熟, 产业链完整, 知名品牌多, 在上述四个购物中心中都集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营业面积。老年人在陪伴孩子进行娱乐体验或购物时, 尽享天伦之乐。在衣服、鞋帽等零售业态中, 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品牌少之又少, 老年人无论从商品的审美、舒适度, 还是价位的选择上, 都与年轻人差异很大。由于难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商品, 老年人更多的是陪伴子女选购商品。

2.3 呼唤针对老年人量身定做的体验主题和业态

首先, 要着力打造专业化、系统化的老年人体验业态。对老年人体验业态的打造, 要像儿童体验业态的打造一样, 将儿童娱乐活动、衣物、玩具、教育课程等集中布置, 形成产业链, 通过免费或收费较低的互动活动吸引人流, 进而带动购物和其他消费行为的发生。

其次, 加强品牌意识。要像为有经济实力的白领引进奢侈品和知名的时尚品牌一样, 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适合老年人的品牌, 同时加强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老年人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高品质、值得信赖的商品。

另外, 在功能布局方面, 建议跟其他业态搭配组合, 以便互相带动。比如, 将老年人业态跟儿童业态相邻布置, 一方面在商业活力方面可以互相带动, 另一方面可以共享无障碍交通设施, 再有就是老年人动作缓慢, 挑选商品的时间普遍偏长, 其他家庭成员可以酌情参与别的体验或购物活动, 避免枯燥等待的时间过长。

还有, 要加强个性化服务。以服装店为例, 虽然很多店家的导购都能够对消费者提供穿衣搭配建议, 但是导购年龄以年轻人为主, 他们对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了解得不够深入, 难以对老年人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因此, 对导购进行相关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3. 周边资源与交通流线

在交通流线方面, 上述四个购物中心的设计都非常成熟。一方面, 它们非常注重对城市街区的开放性、对地铁等交通资源的利用。比如蓝色港湾的景观内街与城市街道有良好的衔接, 而颐堤港和朝阳大悦城都跟地铁一体化设计, 不仅有效地吸引了人流, 也方便老年人到达。另一方面, 购物中心都以“内街+ 中庭”的方式组织空间。中庭空间的垂直交通十分便捷, 观光梯、飞天梯和扶梯为顾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老年人可以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方式;并且, 交通空间除了交通功能之外, 还有游览观光的功能, 比如, 侨福芳草地的人行天桥是人们俯瞰中庭景观的奇妙场所。

4. 建筑形象与空间氛围

上述四个购物中心的建筑形象或为欧陆风情, 或为现代风格, 唯独缺乏对老北京文化和传统建筑风貌的传承。而生长于北京的老年人对老北京的记忆和感情是相当深厚的。能够传承、发展老北京文化和传统建筑风貌的购物中心形象, 可以吸引很多老年人前往。

同样, 在空间氛围上, 上述四个购物中心都以高端、时尚为特色, 即使在以文化艺术体验见长的场所, 也都缺乏以传统文化和时代记忆为主题的氛围。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对时代记忆的热情通常高于时尚和前卫艺术。比如老字号和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餐厅都能很好地引起老年人的共鸣。

在景观设计方面, 购物中心的设计都非常优雅、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蓝色港湾以室外景观街作为骨架, 为周围店铺提供了活力十足的公共参与空间。在与二层儿童早教店的服务员沟通时得知:虽然二层的店铺不能跟一层的店铺一起承租, 但是二层商铺的商业活力仍然非常好, 因为从二层商店外面的平台上可以拍摄到室外喷泉景观的全景。除此之外, 餐饮店巧借朝阳公园之景, 在暖和的天气, 室外的就餐环境优雅怡人。在颐堤港, 室外亲子滑雪场、儿童游乐场吸引了很多家庭参与。另外, 开敞的大草坪还是家长陪孩子踢球的健身娱乐场地。在朝阳大悦城, 水景和丰富的室内植物景观为就餐者、书店提供了心旷神怡的休闲环境。

5. 结论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上讲, 不仅要针对老年人设计专门的养老住宅、医疗或老年人用品商店等产品, 还要为行动自如的老年人在非养老产品中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体验活动和购物选择。体验式商业需要加强对老年人体验业态的开发, 用心研究功能布局, 建筑形象和空间氛围的设计要注重地域性, 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时代记忆的传承。

摘要:体验式购物中心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并在应对电商对实体商业的冲击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笔者在对北京的四个体验式购物中心实地调研时发现, 虽然高品质的家庭体验在带动商业活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它们都以针对儿童和1835岁的消费者为主, 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体验式购物空间却难觅踪影。本文以观察记录和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 主要针对行动自如的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研究, 从体验业态与功能布局、周边资源与交通流线、建筑形象与空间氛围三个方面对所调研的四个体验式购物中心进行比较分析, 尝试归纳总结出购物中心老年人体验式购物空间设计的成功经验与现存问题, 并提出改进建议, 力求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与启发。

关键词:购物中心,老年人体验,体验式购物空间

参考文献

[1].极致体验:北京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的商业经营逻辑.搜铺资讯, 2015, 03, 24, http://www.soupu.com/news/622079#top Div

[2].“主题式体验”正席卷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十六种主题典型案例分析, 赢商网, http://cq.winshang.com/zt/16zhuti/

空间体验设计 篇10

人们对生态自然有着强烈追求, 而建筑空间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出现室内空间形态。如敞廊、内天井、露台、中庭、屋顶花园等, 将空间的室内和室外融合在一起, 实现两种环境在景观元素方面的延伸, 这样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在室内也有贴近生态环境、拥抱自然的体验。

当前我国有很多将室内室外景观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工程实例, 将室内外景观元素融合其本质是将自然文化、民族文化渗透入建筑设计之中, 并将设计方法根植于民族文化体系中, 挖掘更深层次的地域自然环境、习俗及生活方式等文化结构的影响。从而打造更符合人们生活习惯, 又突出自然环境融合的建筑设计。还要以自身文化主体为基础, 再结合室内外环境景观元素融合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自身技能, 当实际操作与经验真正上升到理论阶段时, 这就形成了更为正确和科学的理论指导, 而设计水平也会自然而然有较大程度上的提升。本文主要是以室内外景观元素融合在仰山禅茶体验区设计中的应用为例, 来探究如何对室内外景观元素进行引入和渗透。

将室内外景观元素融合应用于仰山禅茶体验区无疑是建筑设计中最好的选择。仰山禅茶体验区是处于江西省宜春市洪江乡的明月山中, 作为仰山国际温泉禅修中心禅修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地面积830㎡, 并有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区域,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主要是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合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要的植被类型, 这也构成室内外景观融合重要的元素。这里还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洪江乡作为中国南禅五宗之首沩仰宗的发源地。仰山龙王香火地是宜春闻名遐迩的地点, 周围府县龙王福萨也出自这里, 我们发现, 这里的禅宗对茶道有着重要作用。在建筑设计方面, 其要融合生态设计元素, 并利用新型的装饰材料来使空间更具层次性, 通过灵活分割, 来凸显出多变类型, 将庭院里的景观与室内进行元素的延伸, 更会产生内外合一的自然场景, 而禅宗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茶饮在空间中的设计。

1室内外景观元素在空间分割方面的表现

由于烹茶饮茶是一种生活艺术, 品茶更需要静心、静神, 从而驱除杂念, 陶冶情操。为此, 就平面而言, 要在原有的室内空间中进行新的设计, 为了连接院子, 可以多开一个门, 而在室外设置茶座, 靠近水而营造出一种心旷神怡的气氛。在设计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室内外融合, 可以将景观节点进行划分, 不断优化禅茶体验区的平面布局。

2种植植物的合理划分和配置

由于植物有着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是大自然孕育而成, 其形态各异, 这也成为现今室内装饰材料的重要选择。其较强的观赏性, 在室外景观元素中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将其引入室内环境设计之中, 更是体现出元素的融合。

在茶室中自然少不了植物的摆放和装饰。科学的植物摆放不仅可以给品茶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更能够增添一份雅致。为此, 要将阔叶林种植在茶室主入口的两边草地里, 伴有卵石边, 再加以石灯和木井的衬托, 由于入口处连接着室内和室外, 而对非盆栽植物及草地的种植, 更是一种室外景观的延伸, 从而将室内外景观元素融合在一起。在建筑中要多使用通透性极强的木制窗格, 这可以呈现出更为清晰地景观层次感, 并内外呼应。在入口处借鉴日本枯山水的手法, 进行一个景观节点在中心区域的设立, 并四周摆放一些不规则的碎石和自然石, 可以构造成一个视觉中心, 对于仰山禅茶体验区的茶室主入口形成烘托效果。

3将自然石服务台与竹子散座进行隔断

在中国园艺中, 堆山叠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茶饮空间中, 山石成为营造禅意茶饮主题、创造意境的重要物质。利用几块较大自然石进行拼接, 形成一个服务台案, 可以更真切的打造出一种天然的感觉。将室外景观元素融入到室内之中。而对于卵石收边的地上, 还可以种植一些小草压在上面, 将自然与人工进行巧妙的融合, 这样可以给人以粗犷张扬但又不失细腻温柔的感觉。

由于江西宜春所具有的独特的气候特征, 使其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作为这种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 可以充分的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隔断效果, 可以采用直径为7-8cm笔直的竹子, 将它们整齐地排列起来, 并将一块1600×2000cm的木制浮雕版放置在中间, 这样可以出现节奏上的变化。而材质的对比, 更凸显出自然、和谐格调。

4将水景引入到表演台和包间区

仰山禅茶体验区主要是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表演台为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展现茶道之美, 并伴有古筝弹奏。室内外景观元素的融合在这一领域也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于当地居民主要是呈现原生态的散居模式, 所以建筑多以干打垒结构为主, 具有徽派建筑风格, 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这可以运用于表演台与包间区门之间的建筑设计之中。将微缩景观应用于景包间区门的构筑之中, 并微缩马头墙, 从而使身处室内却能表现出室外的风景效果。通过爬山虎等植物的装饰, 更是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并且还能够湿润空气, 改善气候, 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 自然也少不了水的融入, 与表演台相连的地方, 可以设计成一个露天庭院, 让客人在品茶中能够享受到自然的趣味, 而通过水的环绕, 伴有荷花荷叶的衬托装饰, 从而打造出室内池塘, 营造出一种自然形成的水景。

此外为了注重人的参与性, 水还可以在生态功能和视觉欣赏之外, 设置亲水系统。在仰山禅茶体验区装置一些喷泉和人工瀑布, 利用动水与室内池塘的静水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从而构成景观节点。室内外水的交互更能够使得空间融为一体。

5独立庭院与包间设计

包间区门的设计也要做到生态自然。而为了摆脱功能单一、封闭且冷漠毫无生机的室内空间, 可以将墙体打通, 并继续用竹子来设计装饰, 把竹子做半隔断, 并交叉放置, 在庭院与室外的小道上用木栈道来进行设计, 其能够呈现出和地板相近的效果, 又能感受到室内对室外的延伸。这样室内不仅可以感受到生态之美, 大自然的魅力, 与庭院的围合, 包间的相连, 更形成了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6茶位设计融入室内景观元素

为了使室内外景观元素实现自然、恰当, 可以在庭院中摆放一些茶位, 庭院整体是用绿植物半围合起来, 并辅助以木栈道, 这样室内在空间上更贴合室外的景观设计;对室内的家具和摆设也有很大的讲究, 室内陈设的装饰品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元素的连续性, 可以将灯具装饰为室内同样的款式, 再根据实际需要, 有针对性地调整一些材质, 而麦穗、树枝、树桩、陶器及竹子等一些类型的材质, 更能够表现出自然材料的质感美, 并且也适宜当前室内装饰的生态文化需要, 还大大提高了室内的文化品位。若人置身其中, 便会有亲近自然的体验, 更能够抛去浮躁的杂念, 真正的感受内心的那份安定。

7结束语

室内外景观元素在仰山禅茶体验区设计中的应用, 体现了当前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室内景观室外化更成为一种追求的时尚理念, 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环境中的绿色覆盖率, 还使人们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将休闲和娱乐融为一体的茶饮空间, 更是随处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魅力, 使空间充满生机。而对室内外景观元素的融合的研究, 是极为必要的, 此外, 还要注重处理好空间限定性的关系, 从而构造出更具实用性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韦娉婷;李东徽.乡土景观元素在乡村公园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 (22) :204-205

[2]李欣.乡土景观元素在地域文化景观塑造中的应用——以黄埔古村建设工程为例[J].广东园林.2011 (06) :23-27

用空间体验数学 篇11

该馆由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设计,根据飞机飞行时产生的空气湍流,哈迪德模拟出了展厅的大致结构和参观流线。展厅里充满了她标志性的曲线,而这些曲线本身就像数学一样迷人而神秘。

展馆共展出了全球上百件重量级的科学、技术及工程相关的文物。展馆正中央的天花板上,展示的是1929年为参加安全飞机设计大赛制造的“古格努克”飞机。当时空气动力学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架实验飞机据此设计了机翼,保证了未来航空工业的发展。它正是阐明数学如何帮助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典型。

Exhibitions at a Glance

神美·米开朗基罗大展/12月1日—2017年3月20日/上海艺仓美术馆/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这是国内首次完整介绍他的展览,展品涵盖了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建筑、雕塑及文学成就,同时包含了文艺复兴时代遗存的有关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

“对话”俄罗斯艺术大师油画展/10月28日—2017年1月23日/成都大悦城写字楼/俄罗斯油画朴实、厚重、富于精神内涵和寓意,不仅具有极强的写实主义色彩,还十分注重画面的整体表达和色彩运用,在油画收藏界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藏品,兼具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空间体验设计 篇12

关键词:体验式茶馆,设计,传统元素

结合当下, 在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下, 舒缓和闲适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于是各类体验式茶馆便应时而生。都市生活本就充满繁杂和喧闹, 人心就越是渴求静谧和悠远, 越是浮躁吵杂, 高雅和文艺就成为一种心理趋势。纵观当今的中国茶文化已经与格调高雅融为一体。中国茶馆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体验式茶馆中的中国元素的引用, 也成为一种常态, 那么下文将细致的从各个层面分析和探讨传统元素怎么和体验式茶馆空间设计的有机结合。

1 中国典型建筑元素在体验式茶馆中的应用

中国的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沿袭下来最具价值的文化瑰宝之一。美学家和建筑家们, 常常由衷的称道“建筑是凝固的艺术”。那么中国的传统建筑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体验集中的外部表现。在体验式茶馆的设计上融入中国的传统建筑元素无疑是最完美的搭配和审美体验。那么究竟在体验式茶馆中都融入了怎样的建筑元素呢?

首先, 一栋建筑物的结构从上到下, 基本是屋顶, 脊柱, 墙体, 门窗。还有一些传统建筑的结构, 比如斗拱, 吻兽, 飞檐等等。那么在茶馆的设计中这些建筑元素的加入也能够让茶馆更具观赏性, 符合体验式的主题。茶馆中的屋顶设计, 许多的茶馆为了彰显其文化气息和深厚底蕴在屋顶的设计上都沿用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比如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屋顶, 有硬山, 悬山, 攒尖等等, 其形状大多边角向上翘起, 有一个弧度的美感蕴于其中。体验式茶馆为了满足消费群体的视觉需要往往也就利用这中屋顶来为其增添美感和意蕴。既然是古典建筑的屋顶那么为了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又一典型结构斗拱也常常被运用于其中。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元素, 就是门窗这一部分。中国传统的门窗一般是木质材料, 利用的工艺有雕花和凿花。如门窗上雕刻一些花鸟和一些古老的图腾作为装饰, 这一类型的雕刻比较常见, 也比较常规, 适合体验式茶馆的审美和文化体验。茶馆中圆柱较为常见沿袭传统圆柱的特性, 观赏起来大方得体展现其大气怡然。为什么茶馆中会引入如此多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元素?这就要回归到茶或者是茶馆本身。众所周知, 在中国, 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有文化意蕴, 有文化传承。所以茶馆, 更何况是一个体验式的茶馆, 它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有文化意蕴涵盖或者是说有文化意境的一个场所, 所以作为其设计结构, 融入中式建筑元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2 竹, 兰等传统植物意象在茶馆中的应用

竹, 兰, 梅等植物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象征意义。所以在体验式茶馆植入兰, 竹等植物, 盆栽也是十分雅致的选择。竹意寓人有气节和操守。兰象征高洁的品质和清幽的气质, 在中国许多的文人雅客都喜欢将竹和兰纳入自己的作品中从而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气质和不凡的情思。如, 一曲《离骚》, 流芳百世的屈原就十分喜欢兰这一意象。在他的作品中香草尤其以兰草居多。在体验式茶馆中, 兰, 竹等植物映入人眼帘时, 就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和来自意象之内的文化感受。使人联想到竹兰的清雅和高洁, 从而契合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满足他们的文化自信心理。在体验式茶馆中, 竹和兰的摆放也会遵守一些传统的说法。试想一下, 在一个古意盎然的中式茶馆, 慢慢的品啜香醇的好茶, 在感受茗香的同时, 也可以嗅闻竹兰的馨香, 这种心理体验式十分惬意和怡然。在满足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够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值。就此, 竹、兰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植物, 也被广泛的应用于茶馆之中。

3 传统色彩在体验式茶馆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的体验式茶馆, 其用色大多以原木色或者是刷漆的红色为主。这也是中国传统的用色特征。原木色, 这种颜色低调、不浮夸, 与茶馆的环境十分符合。在体验式茶馆中, 因为其大多内部建筑和内部空间设计都是以木质为主。比如说典型的屋顶的颜色, 圆柱的颜色, 桌子, 窗棂, 椅子都是以木色和刷漆的朱红色为主, 因为这样的颜色, 所呈现出来的氛围是古朴, 沉静的。体验式的茶馆。最主要重在感觉, 让进入茶馆体验的人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厚重感和悠远感。进入一个木色的建筑环境之中, 就仿佛置身于悠远的古代, 一边读着唐诗宋词, 一边细数着才子佳人的青梅旧事。美得迷离又深刻。低调的木黄色如同宣纸一般, 等着有心人去用墨染。木黄色室内的用色与烹煮出来的茶水颜色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在体验式茶馆之中其内部空间的用色, 也是中国传统的原木色和朱红色, 传统元素散落得淋漓尽致。

4 书画, 器皿, 古琴等传统元素在体验式茶馆中的陈设

书画对于茶馆是不可或缺的陈设, 是一种最能引起文化感知和文化共鸣的物品。书画不单单只是一种摆设, 它有自己的灵魂和内涵。一帧字, 一幅画都有属于自身的气息和沉淀。大多数去茶馆中体验茶文化或者是感受文化氛围的人, 都是对于生活品质有追求, 对于文化有期待的一类人。那么无疑在当书画, 这类极具文化感染力的物品可以供他们欣赏的时候, 消费者的内心都会受到极大的震撼。书画作品或疏狂洋洒, 或沉静内敛。当这些书画悬于墙壁的时候给整个空间就造就了一种空灵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书画与茶文化相辅相成共同为体验式茶馆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除了书画之外, 器皿的陈设, 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器皿, 最主要的应该是瓷器的摆放。俗话说, 瓷器无价。的确中国的瓷器是最具中国风的物件之一。不然为什么连中国的英文翻译都是瓷器。这些瓷器都精美绝伦, 精致的图案, 绝妙的工艺, 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审美的交织。其实在茶馆中许许多多的茶具也是用的瓷器, 所以在茶馆中, 瓷器不仅是可以用来观赏, 满足视觉上或者是心理上的审美期盼, 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器具, 在烹煮茶的时候更是可以物尽其用。除此之外, 古琴的摆放, 有的茶馆会把一把古琴置于茶馆中, 请人在馆中弹奏古琴, 在悠扬婉转的琴韵中细细的品尝茗香。就算高山流水, 伯牙子期已经绝唱,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去感受, 去畅想, 尽情的在琴声古韵中抒怀叙幽情。唇齿留香, 散去喧嚣浮世里的嘈杂和苦闷。

5 禅文化在体验式茶馆中的渗透

禅与茶一直以来就是被放在一起来论说的。“禅茶一味”, 清幽的环境, 一壶茶, 一串佛珠, 一声禅诵, 此中的真意, 需要的慢慢体味和细细的去寻觅。所以在中国的许多茶馆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禅文化对茶馆的浸透。比如说, 我们在茶馆喝茶的时候, 经常可以看见一杯茶的旁边会有一串佛珠, 或者是几颗菩提,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要凸显出禅茶的文化关联。既然能坐下来, 能在一个有诸多传统文化特征且十分考究的茶馆去静坐品茶。那么这个人的内心也就是非常的沉寂和娴静, 所以对于禅文化也应该是十分了然和崇尚的。在茶馆注入禅文化是十分明智的作法, 同时这也证明茶馆的经营者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除了佛珠, 菩提子在茶馆中的摆放。还经常在茶馆中看见贴着非常大且醒目的“禅”字的书法作品, 茶馆这么做的用意十分的明显, 就是想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禅意。还有一些书画作品是抄写的一些佛家典藏, 一些佛家经典的论著或者是一些十分有禅意的诗句和文章。茶就是在寺院的中的一些僧侣饮用, 所以就有茶, 僧饮的说法。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茶和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在现在体验式茶馆中许多禅文化的渗入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推广禅茶文化的方式。这样就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为什么禅和茶会轮为一体, 为什么在说到茶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讨论到禅意这一话题。所以茶馆中的禅文化也是非常值得大众关注的一个问题,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出现和发展必然有它的缘由和源头。追根溯源, 茶和禅都是“正清和雅”的最好体现。

6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如今的体验式茶馆之中, 注重受众的文化接受心理, 旨在让顾客对于茶馆文化, 更甚对于传统文化, 有一个最直观, 最放松的体验。上文中的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比如, 屋顶墙体圆柱在茶馆中应用。更加细致一点的比如, 门窗上的木雕, 外观上的石雕, 一些兽物的应用等等。再者就是, 竹, 兰, 梅, 等植物, 如同这些极具中国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的植物在茶馆中的应用。一些传统的原木色, 朱红色的装点。屋内的陈设, 器皿, 古琴, 书画, 让整个茶馆瞬间文化, 内涵, 高品质高格调的环境氛围都拥有。无论是中国的典型建筑, 还是竹兰等植物的摆放, 书画, 色彩, 瓷器的摆放和实用, 以及禅文化都是极具传统的元素, 这些元素所表达出来的不外乎就是一种文化氛围和一种内在的文化意蕴。体验式茶馆, 所注重的其实就是一种内涵文化上的心理体验和环境熏陶。为的就是安放喧嚣繁杂的环境下一颗布满尘埃的心, 所以在以上的研究中也充分的证明了, 传统的文化元素在茶馆中的应用是极度契合和完美的, 传统元素让茶馆更具文化魅力, 茶馆的应用让传统元素更加深厚悠久。

参考文献

[1]徐小村.中国茶文化[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6.

[2]陆宇澄.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J].民营科技, 2011 (6) :93-93.

[3]吴恺, 叶青.浅析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的体现[J].科技资讯, 2008 (14) :52+54.

[4]万祥虎.解读茶文化在茶馆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 (17) :113-114, .

上一篇:陶瓷首饰制作下一篇:非牛顿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