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行为

2024-08-28

结合行为(共10篇)

结合行为 篇1

在城市和乡村人口混杂的城乡过渡地带的城乡结合部, 复杂的学生来源和特殊的地域环境等多方原因使城乡结合学校的学生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想走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困境, 急需有效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的特点

城乡结合部临近市区, 不少本地村民用耕地建房出租, 以明显低于市区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这造成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复杂, 有个体工商户、基层服务人员、靠自建房出租为生的本地村民、单位居民的子女等。

二、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部分学生在家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在校顶撞甚至辱骂教师;部分学生喜欢与社会青年来往, 时有恐吓、抢劫等犯罪行为;班集体出游时在车上抢位置, 常在教室的课桌凳椅上涂鸦。种种现象表明, 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不高。

2.不良的学习习惯

城乡结合部区域教学条件相对薄弱, 这里的学生学习能力总体水平较低。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系统的学习计划, 自主学习能力弱, 过多依赖教师的督促;易开小差, 许多不愿意回答问题, 不愿做练习, 也很少对一些问题提出质疑, 发表自己看法;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 更没有阅读有益课外书籍的习惯。

3.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

部分学生经常迟到;初一的学生还不会扫地, 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等健康的兴趣爱好, 有的染上了网瘾。

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断奶期”, 个体思想不成熟, 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 但又想自我独立, 容易发生心理冲突, 也容易受到暗示。

2.学校教育的误区

城乡结合部学校向来重智育, 轻德育, 再加上投入少, 发展滞后, 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不重视, 或没有系统有效的行为养成教育, 见一桩抓一桩, 治标不治本, 无法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根本上得到矫正。

3.家庭教育的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后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巨大的影响。学生的家长很多是当地的村民, 或者外来务工等基层工作者, 自身文化程度不高, 精力有限;部分家长生活起居不规律, 或倒班, 或起早贪黑, 子女在中午和下午放学的空当去了哪里, 与什么人来往, 做了什么根本无从了解。孩子放学便“放羊”, 家庭缺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周边生活环境的消极影响

城乡结合部违法犯罪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粗口不断, 随地吐痰, 有攻击或破坏性行为, 甚至辱骂教师。这些陋习无不跟学生日常所听所看所接触的人有关。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差, 公共场合少, 黑网吧众多, 染上网瘾的学生比比皆是。

四、城乡结合部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

1.学校教育的矫正策略

首先, 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 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这里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组织系列主题班会或者专项的心理辅导课。其次, 开发有关习惯教育的校本课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作为习惯的内容范本, 但它们的内容比较模糊笼统。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此外, 还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爱来学校, 远离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注意营造气氛, 在校园里张贴警句、标语等。

2.联合家长和社区的力量, 加强校外管理

提高家长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 可以向大学等地方招募志愿者集中社区管理, 让志愿者给学生辅导功课, 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兴趣爱好, 让他们在放学后有地方可去, 而不是在放学路上或其他地方闲逛。

3.加强与政府等职能部门的合作, 治理城乡结合部的治安

发挥政府等职能部门的力量, 专项整治城乡结合部的治安。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 提高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意识, 抵制违法犯罪现象, 改善城乡结合部的治安环境。组织居民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娱乐活动, 消除居民聚众赌博的现象, 为城乡结合部学生的习惯培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 只有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 才能从根本上矫正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结合行为 篇2

通常部门经理最常见的一句话是“你谈谈你自己吧”。我们很多面试指南中说经理最常问的是101个问题,最最常见的就是“你谈谈你自己吧”。而实际上,最不能问的就是“你谈谈你自己吧”。因为一个特别善谈的人,他很可能在谈了半小时后才讲到小学毕业那一段,是不是?

面试时,我们一定要把主动权抓到自己手里,要变成我问他什么,他说什么,而且我问的只是过去的事情,不要让他开始就谈自己。

这种只专注于过去的事情,有很多好处,因为我们只选和他工作有关的那些经历,这样能较容易地做出雇佣决定。如果这个人30多岁了,他那些三好生奖励,那些学生会工作,其实跟他应聘的工作就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1)只选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评估所有与工作有关并需具备的技能,就能容易做出雇佣决定。

(2)候选人之间信息一致,平等。同职位的候选人被问相同、类似的问题以避免“闲聊”,更易于确定谁最适合此工作。

(3)高信度,高效度。保证信息准确,容易做出有效的雇佣决定。

(4)更好的归类存档。准确的笔记有助于在候选人之间进行比较。

为了避免问“真空”里的问题,我们强烈建议你使用STAR方法。

STAR是每个词的大写字母代表的一个英文单词,组成了四个角:

S是Situation,就是情景。

T是Target,目标,你要干什么,当时你为了干什么。

A是Action,行动,你为了干什么,采取了哪些行动。

R是Result,就是结果,你干了这个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也就是说,你自己出一道题,如果对方能答出这四个角来,你的问题就是一个好问题。所以“你谈谈你自己”就不是一个好问题。再如,“你是一个好的领导吗?”“你能承受压力吗?”“你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何?”这些问题能引出这四个角吗?不能。我们把它叫Close Question,就是关门的问题。如果人们只能用yes or no来回答,这都不是一个好问题。你能够诱使这些候选人答出这个STAR,就是一个好问题。

换成这样的例子:“请你给我举一个过去跟客户打交道最困难的例子,好吗?”候选人听到这个问题,肯定会说:“让我想想啊,在我上一家公司有一个客户,当时客户是什么情况,我为了赢得这个客户,我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最后是我赢了这一笔大单子。”四个角齐了,这时他给我的答案我就相信了,因为是他过去曾做过的事情,情景、时间、地点、人物、中心思想全都齐了,就值得信任了。其实我想问的问题的中心思想是想知道他跟人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怎么样,但是我问他跟客户打交道的例子,这就是STAR,你所提的每一个问题要考考自己,对方如果能回答出STAR,这就是一个好问题。

面试观察技巧

非言语信息

典型含义

目光接触

友好、真诚、自信、果断

不做目光接触 冷淡、紧张、害怕、说谎、缺乏安全感

摇头

不赞同、不相信、震惊

打哈欠

厌倦

搔头

迷惑不解、不相信

微笑

满意、理解、鼓励

咬嘴唇

紧张、害怕、焦虑

踮脚

紧张、不耐烦、自负

双臂交叉在胸前

生气、不同意、防卫、进攻

抬一下眉毛

怀疑、吃惊

眯眼睛

不同意、反感、生气

鼻孔张大

生气、受挫

手抖

紧张、焦虑、恐惧

身体前倾

感兴趣、注意

懒散地坐在椅子上

厌倦、放松

坐在椅子边缘上

焦虑、紧张、有理解力的摇椅子

厌倦、自以为是、紧张

驼背坐着

缺乏安全感、消极

坐的笔直

自信、果断

面试问题的纠正

错误的问法 正确的问法

(1)你是怎样分派任务的?是分派给已经表现出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呢?还是分派给有兴趣完成该任务的人?或者是随机分配?

(1)请描述一下你是怎样分派任务的,并举例说明。

(2)你觉得人生中最大的激励是从金钱还是从工作中获得的?(2)你认为什么是生活中最大的激励?为什么这样说?

(3)你的前任主管是一个严厉的人还是一个随和的人?

(3)你如何评价你的前一任主管?请你举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4)你的团队沟通能力好不好?

(4)你以前是怎样和你的团队进行沟通的?请举例说明。

(5)在你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会继续在这个领域工作还是会做一些别的事情?

(5)你的中长期职业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面试中的“损招”

成功点:你是有“心”吗?

某合资企业想招聘一名办公室人员,负责安排企业的对外联络业务,工作比较繁重,对学历要求可以不高,但人一定要心细,换话说,要有“心”。公司人力资源部想出了这样的一个“损招”。

招聘办公室人员的“损招”

在一间非常宽大的办公室内,桌后坐着几位进行面试的考官,在考官面前约5米远处放了一把椅子,供面试人员面试时坐,一张纸“掉”在面试房间门口的旁边。应聘者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衣着讲究,头脑灵活,他们面对考官的问题侃侃而谈,显示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但他们对那张纸都熟视无睹,有的甚至还一脚踏上去。

最后进来一位衣着不如前面任何一位体面的普通高校学生。当他进门时,发现地上有张纸,连忙把它捡起来,看了看,发现是张空白纸,被踩脏了,就把它放在纸篓里。当看见椅子离考官比较远时,往前挪了挪。面对考官的问题,他的回答虽然不尽人意,但却显得从容不迫。

然而,就是这位被众人讥笑为“乡巴佬”的人被考官们采用了。

西南航空公司的面试

在早些年航空业正飞速上升、蓬勃发展的时候,西南航空公司给全世界创造了数百个职位,大概有几十种类型,包括飞行员、飞机维修师、研发人员、空中小姐、空中少爷以及地勤人员(即在各酒店、饭店里卖票的地勤或服务人员)。这么多种职位产生出来,西南航空公司又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司,结果世界各地的应聘信就像纸片似的飞了过来,那么西南航空公司怎么处理这些应聘信呢 ? 他们首先筛掉基本技能不符合要求的候选人;其余但凡跟这个职位有点相关的人,都要进行初次面试。面试方式:把参加面试的应聘者每 20 人分为一组,坐在会议室里面,主考官会跟大家说: “ 大家好,今天大家来初次面试,你们当中有申请各种职位的,请每人演讲 3 分钟,内容包括:你叫什么名字 ? 应聘什么职位 ? 为什么应聘这个职位 ? 只讲 3 分钟,时间一到就换人。” 这样一来,20 个人的面试只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

【案例分析】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无一例外地认为是在看演讲者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仪表仪态方面的基本表现,同时通过他的演讲可以观察出这个人对自己是否有一个期望,如果有,也就更能和公司达成一致的前进目标。

这些考虑都很有道理。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无拘无束地站在台上,面对底下几十人而滔滔不绝 ? 拿飞机维修师来说,作为一个修飞机的人,以后的工作中是否有机会遇到面对这么多人讲话的场景?基本没有可能,因为他只修飞机而已,但是,却要在面试时考察他在众人面前的条理性和表达能力,这好像不大公平,因为他的工作用不着这个,他可能一看见人多就吓得发抖,浑身冒汗,但他却不一定不能修飞机。所以考核的不是这个。

其实在面试时,主考官有时也有很“黑”的地方,因为他隐藏了很多东西,候选人不知道。面试中很有名的一种做法叫声东击西法,即给应聘者表面印象好像看的是他这方面,但实际上看的却是另外一方面,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声东击西。候选人在这儿讲 3 分钟,跟主考官一点关系都没有,主考官根本不看演讲者,他看的是底下坐着的那 19 个人,看他们在干什么。大家想一想,西南航空是飞航线的,所有的人都要有一种态度,就是尊重别人 , 也就是我们现在非常强调的客户服务意识。所以这时主考官就会看,别人在上面讲的时候,其余的应聘者在干什么。会不会有的人因为演讲者表现不佳而幸灾乐祸,轻蔑之色溢于言表,或者跟别人交头接耳,这样的人就被PASS掉了,是不是?也有的人,还没轮到他呢,那就写点东西吧,或看报纸、接电话,甚至来回溜达,这样的人又被 PASS 掉了。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功地进入第二轮面试呢?是那些没轮到他,但是很认真地倾听人家讲话,不交头接耳,对这个讲话者有起码尊重的人。

有客户服务的意识,首先就得尊重别人,这就是声东击西法,其实候选人没有想到,你修飞机的技术、演讲技巧、或者仪表等几方面都怎么样,那是主考官在第二轮面试时要看的东西。而第一轮的面试我们叫门槛,换句话说,你必须设一道所有职位(从前台到总经理)都应该跨过的门槛,这样的人才能进来,进行你的专业面试。如果你能根据公司的通性、共性设置合适的门槛,那你的门槛就设对了。在西南航空公司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我们的费用可以被超过,我们的飞机和航线也可以被模仿,但是我们为我们的客户服务感到骄傲,这是没有人能够模仿得出来的。通过有效的雇佣,我们为公司节省了费用,并且达到生产率和顾客服务的更高水平。

西南航空公司还列举了一系列的统计数字,大意是在一段时间市场特别低迷的情况下,它的运营成本是每英里 7 美分,是全行业里最低的,而且在 1994年,它获得了美国运输部颁发的奖章,来表彰它的准时、行李处理的及时和最少的客户投诉。它取得的这个业绩是怎么来的?是招对了人!是招聘时把门槛设对了。

回过头来再看一看,通常公司的招聘,门槛往往设的是: MBA 优先,男性,35 岁以下等等。把这些硬件设成门槛了,这些人符合条件,跨过了这个门槛,然后才能从这里再筛,谁有服务意识,谁没有服务意识。这就比较难了,因为那个硬件的门槛,你已经扼杀了很大一批人。所以我们一再强调,门槛真的是很重要。比如说我原先的那个公司,作为跨国性公司,它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职位能单独完成一项工作,全都是团队。所以我们设的门槛就是:

① TeamWork,团队工作;

②压力、承受力。

两个门槛设在这儿,意思是不管你是来应聘总经理还是应聘前台,我必须看出你有团队工作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你才能进来,进行专业的面试,这就叫软性的门槛,而这个门槛是每个公司必须设的,这样,才能保证你招对人。

面试案例

某公司生产经理部王经理对是否雇佣新的下属管理人员有最终决定权。人力资源部经理对所有的人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将最有可能入选的人交由王经理面试。

某一天,王经理接到人力资源部经理张某的电话:“王经理,我刚与一位年轻人谈过话,他可能正是你要找的终端生产线监工的合适人选。他曾经有过不错的工作经历,头脑也似乎很有条理。现在他就在我这儿,随时准备去见你。”王经理在回答前犹豫了一下,“嗯,张经理。”他说,“我今天特别忙,不过我挤点时间出来见他吧。你让他过来吧。”

一会儿,那位新来的求职者小赵到了王经理的办公室并做了自我介绍。王经理说,“我打完几个电话再和你谈。” 15 分钟后王经理打完了电话,开始与应聘者谈话。王经理对他印象不错。几分钟后,王经理办公室门打开了,一位管理人员喊道,“生产线除了点问题,需要你帮忙。”王经理站起身来说:“对不起,小赵,我要出去一会儿。” 10 分钟以后,王经理回来了,谈话又继续了 10 分多钟,这时电铃响了,他们的谈话再次被打断。

在接下来的 1 个小时内,谈话同样被多次打断。最后,小赵看了看表说:“对不起,王经理,我得去接我妻子了。”“好吧,小赵。”王经理说:“今天晚些时候给我打电话。”这时,电话又响了。

人力资源部和其它部门经理的职责

人力资源部在选才过程中的职责

(1)设计申请表格。

(2)组织面试。

(3)实施心理测验。

(4)取证。到他原来所在的公司去取证,这只有某些关键职位才需要。

(5)参与雇佣决定。注意人力资源部绝对没有资格说我决定聘用谁,而是说我建议聘用谁,是参与雇佣决定。

(6)给经理适当的培训和咨询。如果你能自己讲有关面试技巧,可自己去讲,如果不能的话,可请外面的老师来讲,并提出讲课内容:如招聘容易出哪些错,真空里的答案,反应性方法,选才容易出哪些错,怎么面试、提问题、设门槛等等,这些都需要人力资源部来教给部门经理如何去做。

部门经理在选才过程中的职责

(1)确定这个职位所需的能力是什么。也就是说,所有的职位,都有个大门槛。比方说客户服务的意识、团队和压力、承受能力,但是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职位,职位之间也有差别,因此还要有小门槛。这个职位到底要看什么呢?这就是你的小门槛儿,招聘职位所需要的能力,谁提出来的这些能力呢?部门经理,因为他最了解这个职位,而不是人力资源部的人,当然可以配合他们,配合部门经理写出所需的能力,但决策是在一线的经理那边。

(2)要评估候选人。面试完了,评估这个人怎么样,好还是不好。

结合行为 篇3

关键词:行为习惯;分析;对策

在小教这方热土辛勤耕耘了十一年的我,如今转岗至幼教这片天地。在什邡四幼中班历时四个多月的教学摸索中,让我对幼教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对于“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这个论题,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有很多扎根在幼教界的同仁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详细阅读之后,受益匪浅。结合工作实际,我就谈谈城乡结合部我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及对策。

我园地处什邡市元石卫生院斜对门。该园的生源情况比较复杂,家庭成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无形的给我们的家园配合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们精心设计的家教园地,就只有几个关心孩子成长的,识字的家长认真阅读过,我们在黑板上贴的通知也总会有不识字的爷爷奶奶,不关心孩子的爸爸妈妈,不予理睬。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三位老师仍然尽心尽力,通力配合,克服重重困难,使我班幼儿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采取的方法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我刚进幼儿园时,我以为,只要在上课时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其他时候就比较随意。如,在中午就餐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和其他两位老师聊天,结果,我们一说,幼儿也就跟着说,而且比老师还说得大声,有时甚至快要把教室抬起来了。后来,我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带着幼儿专心吃饭,有哪个小朋友说话,马上提醒,结果,教室里静悄悄的。午休时,几位老师有时不经意间说几句话,他们也就在床上不安分了,有的和小朋友说话,有的在床上动来动去,有的搞棉絮、衣服等,总之就是不想睡觉了。但是,只要老师不说话,马上督促幼儿快速入睡,他们就会马上乖乖地闭上眼睛。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幼儿,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好的习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反之,则会给幼儿带来坏的影响。

2.严格要求,常抓不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阶段,任何地方都应该有一定的规则,对于幼儿也是如此。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没有不听话的幼儿,只有不会提要求的老师。不能因为小而纵容之,相反,正是因为年龄小,可塑性强,我们要每天绷紧幼儿养成教育的弦,时时抓,处处抓。我们一旦松懈,幼儿的行为也会出现反复,再来约束,甚至会比第一次更难。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会变得聪明起来,老师管严点,自己就乖点,老师放松点,自己就放纵点。这样一来,幼儿根本就不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相反却学会了察言观色,趋炎附势。

3.科学设计环境,引导幼儿行为

首先,在活动室的设计上,我重视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例如:我最棒苹果树的设置,如果今天某某小朋友做好事了,在她的照片上奖一朵小红花;某某小朋友今天哪方面有进步了,在她的照片上贴一颗小红点……让孩子明白,只要行为是符合社会规则的,就能够得到肯定。我最棒苹果树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个孩子得到小红花、小红点的数量是多是少,哪个孩子表现更优秀。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能自然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以物化方式呈现集体规则。例如,我将各区角内允许几个小朋友进去,用贴脚印的方式呈现。区角前有几双脚印就允许几个小朋友进去玩。各区角的规则用有趣的图加文的温馨提示告知幼儿,幼儿会愉快地接受这些规则,并逐渐养成习惯。

二、矫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

1.转化个别,表扬优秀,带动全体

著名心理学家凯琳说过:假如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玻璃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破窗理论。因此要及时批评表现不好的,防止幼儿学坏样。俗话说,一颗螺丝打坏一锅汤。一个幼儿下位,老师不及时批评,下一个就马上跟着学。一个幼儿敲杯子,如果不及时制止,都会跟着学。因此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带动全体幼儿向好发展。

2.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现在家庭教育已被人们所关注,家长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位老师,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在与孩子的相互生活中,家长的各种行为都会无形中影响到幼儿的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家长认为:我没有教他呀,他怎么就会了呢?这其实是家长的各种言行举动,已被幼儿模仿和学习。作为现代社会的家长,许多的教育观念都要有所改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老师要负责孩子吃饱穿暖,怎么教育是老师的事;或者是,孩子上幼儿园,生活方面不重要,只要孩子多认些字,多写几个字就行。而有的家长这样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不要求孩子多学习什么,只要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好好相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足够了。于是,就出现了家长的顾虑:幼儿园教育行不行,教师素质能否过关。去年我们四幼每一个班都精心设计的家教园地,让家长更加快捷地了解了幼儿园,以及娃娃的变化。

3.物化方式呈现集体规则应该更多一些,可以渗透到方方面面

如:幼儿上厕所时,可以画一条线,提示幼儿从哪边进,哪边出。

4.正面赏识,强化好的行为

多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幼儿总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如:王艺霖小朋友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女儿,她每天来幼儿园都要伤心地哭着说:“妈妈第一名来接我。”妈妈就会说:“好。”到了幼儿园,不把书包放下,也从来不和小朋友说话,不到户外做操。后来我发现她上课特别认真,画画很仔细,我就一次次地表扬她好,上课认真,画画画得漂亮、认真,她在我的表扬下变得越来越能干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上幼儿园不哭了,会把书包放下,也要去户外做操了。

以上便是我对我校中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分析以及矫正方法,只要我们老师充满爱心、耐心和恒心,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合行为 篇4

一、南昌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现状分析

1. 调查概况

(1) 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状况

桃花镇位于南昌市西湖区, 全镇占地24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3万5千人, 辖12个行政村, 4社区。全镇GDP达到12亿元, 实现财政总收入11662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47元, 综合实力在江西省乡镇中排名第四。京东镇位于南昌青山湖区, 镇域面积7.9平方公里, 总人口4.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5万人) , 下辖10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居委会, 2009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164万元。这两个镇都属于南昌经济强镇, 居民收入大多依靠出租房屋或者经营实体, 年收入高, 除部分公职人员外大多数都能自由分配时间。

(2) 旅游休闲发展状况

截止2009年, 两镇周边共有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4个;艺术馆及文

化馆2个;专业艺术剧团3个。伴随着南昌全面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阶段, 两镇将增加全民健身工程28个, 将改扩建社区活动中心8个, 将建设晨晚练辅导站11个, 将建设高标准电影放映场所1个。

2. 居民休闲的基本情况

(1) 休闲动机

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 有227位居民选择以观光游览、疏缓压力、陪伴家人及追求精神享受为主要休闲动机, 占总量的78.5%。同时又由于调查地处于赣江岸边, 离梅岭风景区又只有二十分钟的车程, 有78位居民单单选择享受大自然, 欣赏美丽的风景为主要动机, 占总量的27%。

(2) 闲暇时间分配情况

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 有182位居民选择能够自由的分配自己的休闲时间, 占总量的63%, 他们一天的休闲时间占全天时间的1/4;另外有87位居民选择自己的休闲时间不受自己控制, 休闲时间较少, 占总量的30%。造成地区居民休闲时间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桃花镇和京东镇是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建制镇, 镇区的居民以个体经商者居多, 大多数居民并不在意周末和节假日的区别, 一般都是自主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 但由于所住居民主要分为两类, 即房东和租房者, 房东由于不要从事任何工作, 故闲暇时间较多, 而租房者由于经济压力较大, 闲暇时间几乎没有。

(3) 主要的休闲方式

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 在工作日, 有237位居民选择室内休闲方式主要是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打牌、搓麻将、看书看报、睡觉为主, 占总量的82%, 而有178位居民选择的户外休闲方式主要是以购物、散步和走亲访友为主, 占总量的62%。在休息日, 虽然看电视上网、打牌搓麻等室内活动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 但相比工作日来说, 更多的人走向了户外, 有246位居民选择如逛街购物、走亲访友、唱卡拉OK、跳舞、做美容美发等户外活动, 占总量的85%。

(4) 主要的休闲空间选择

调查发现, 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 两地居民的休闲区域都高度集中在本镇范围内。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 在工作日, 有219位居民首选的休闲场所就是家里, 占总量的76%, 而需要承担家务的女性和退休后的老人则会选择逛街道、超市、去公园和广场。在休息日, 人们更愿意走出家门, 到户外参与一些休闲活动。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 有31位居民仍然选择在家里度过假日时光, 占11%;有97位居民前往商业街旅游购物, 占34%;有29位居民选择去公园和广场, 占10%;有33位居民选择去风景名胜区, 占11%;而去卡拉OK厅、舞厅、网吧、社区活动中心、电影院、美容美发店的人有99位, 占34%。

(5) 休闲满意度

由于休闲生活质量涉及到很多方面, 故这里所说的满意度是对总体休闲生活的满意度。有151位居民选择休闲生活质量一般, 占52%;有77位居民选择比较满意, 占27%;有21位居民选择非常满意, 占7%。所以从从总体上看, 两地居民休闲生活满意度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二、影响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的因子分析

1. 地域文化

城乡结合地区原属于农村, 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被划入到了城市, 故其文化带有浓重的农村地域文化。调查显示, 地域文化只对居民休闲方式和空间的选择产生影响。如桃花镇由于经济水平发展较高, 故大部分居民在选择休闲动机时, 以调节身心和缓解压力为主;而京东镇的居民则以感受自然和联系感情为主。

2. 性格

“性格”在居民休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查显示, 热情率直的人偏好与家人结伴而行, 喜欢广场和各种社交场合, 同时这种人在休闲中的花费也比较高;安静的人偏好与家人同事结伴而行, 喜欢山水和田园环境;抑郁的人偏好与贴心的朋友结伴而行, 喜欢独处。

3. 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喜爱的休闲空间及资源均不同, 因而产生了不同的休闲行为。调查显示, 年龄主要对居民每月休闲花费、居民休闲时间选择、居民休闲同伴选择、休闲空间和类型选择等四方面产生影响。如:36至45岁的居民工作收入稳定, 事业较成功, 其他压力 (如住房、汽车等) 都已解决, 因而大多数都选择春季和秋季携家人一同出行, 在休闲空间的选择上则以各种山水风光、文物古迹为主, 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比较注重享受, 在休闲上花费较高。

4. 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对居民每月休闲花费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 收入越高, 花费就越大。调查显示, 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居民一般选择一礼拜一次逛各种广场和社区活动中心, 花费大概在100元以下;收入在1000—2000元的居民一般选择一个月一次参观近郊的景区, 花费大概200元左右;收入3000—5000元的居民一般选择携带家人参加各种观光、钓鱼、野炊活动, 花费大概500元左右;收入5000元以上的居民一般会选择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类聚会和观赏电影, 一旦有长假, 还会安排长途旅行, 花费一般占到收入的五分之一。

5. 性别

男性比较偏好的旅游资源有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及乡野田园风光, 而女性除了以上之外, 还比较偏好旅游购物;男性在人际交往上比女性频率高, 休闲兴趣比女性大, 因而男性比女性休闲花费多;男性选择去游乐场所的比重较大, 而女性则比较偏好步行街休闲场所。

三、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

城乡结合地区居民的休闲行为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 有其独特的一面, 但是比较发现, 其与农村居民的更为相似, 却又逐步向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靠拢, 所以总体来说其特征具备过渡的性质。

1. 突出交往性

城乡结合地区居民多来自农村, 相互之间沾亲带故, 这与大城市的社区居民不同。大城市居民之间的的距离感和隐私性都很强, 相互之间都在隐藏自己, 是属于行政性的社区, 而城乡结合地区的社区属于带有情感色彩的传统社区, 相互之间以休闲为纽带的行为四处可见。因此, 在休闲伙伴的选择上, 城乡结合地区的居民都会选择自己认识的人来参与。

2. 休闲方式的选择单一且极易跟风

虽然城乡结合地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但是由于规划的滞后, 导致地区内部休闲产品种类单调, 使得人们拥有过剩的休闲时间却只能以简单的方式打发。同时, 由于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之间的休闲交往是随意而自然的, 可以随意地到邻居家串门聊天, 也可以很自然地加入一个牌局或棋局, 使得各种不健康的休闲方式极易在居民中传播开来, 而需要花费精力的学习提高型和自我发展型休闲活动则易受到冷落。

3. 休闲消费低却存在潜力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其实城乡结合地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并不低, 但是就其消费和休闲消费进行比较后发现, 绝大多数居民在工作日的实际休闲消费额不超过200元, 即使是在休息日, 其消费也只有300元左右, 这说明该地区居民在休闲支出上保守而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愿意在休闲方面消费, 调查发现, 人们的理想休闲消费远高于实际休闲消费, 这说明在消费意愿上, 他们已经跟城市居民相差无几, 其消费能力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

四、促进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市场发展的建议

1. 将休闲纳入公共政策的范畴

目前, 城乡结合地区休闲时代已经提前来临, 休闲活动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 当地政府应考虑将休闲纳入公共政策的视野中。通过完善社会福利等各种制度和规范商业休闲市场, 以提高民众的休闲满意度及休闲生活质量。

2. 社区加强对居民休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社区基础组织首先应增强休闲在居民生活中重要性的认识, 多组织本地社区居民能够参与的休闲活动;其次应加强对本社区休闲服务场所员工的培训力度, 保证社区休闲软服务及时跟上;再次应完善休闲设施指示系统并及时修补和更新残缺的休闲设备, 消除安全隐患。

3. 政府应加大对休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目前, 南昌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旧城改造建设, 桃花镇和京东镇要成为改造成果的展示区, 就应该根据原有规划, 遵守有关规定, 确保对休闲设施的投资力度, 确保在新建造的社区、办公区、步行街、广场中设置足够多的休闲设施。同时, 也要注意对原有公共休闲设施的改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补齐老建筑群缺乏的休闲设施、健身器材、景观小品等。

4. 重视文化休闲, 倡导文明休闲方式

目前, 两镇部分居民对物质的追求超过对精神追求, 甚至对文化休闲缺乏兴趣, 致使许多健康的休闲方式在居民中难以普及, 这样不利于文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而, 政府和休闲企业应在公共休闲空间的设置中增加文化氛围, 如扩大对文明、高雅的休闲方式的宣传, 对部分文化体育等休闲场所实行免票方式等。同时, 还应增大图书馆的数量, 尽量做到每一个社区都有一个社区图书馆, 并建立好属于社区居民的休闲档案, 实现休闲供求的完全平衡。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城市周围产生了一批是农民却没有土地, 是城市居民却没有固定工作的人群, 他们处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靠出租房屋或者经营实体为生, 收入高, 闲暇时间多, 价值观取向单一。这部分人口的休闲行为逐渐成为城市休闲市场研究的关注点。本文以南昌市两个城乡结合乡镇为个案, 通过问卷调查, 分析该地区居民休闲的现实状况、影响因素及行为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城乡结合地区休闲市场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行为

参考文献

[1]金倩:成都、武汉市居民休闲活动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金倩楼嘉军:武汉市居民休闲方式选择倾向及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 2006

[3]张玉华谢庆芝罗明凤:江西省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 2007

[4]唐雪琼:县级城镇居民休闲行为研究一以云南蒙自县为例[J].人文地理, 2004

[5]杨国良: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一以成都市为例[J].旅游学刊, 2002

结合行为 篇5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情绪化;科学认识;综合矫正

一、正确认识攻击性行为

所谓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或不舒服的行为,包括殴打、侮辱、抢夺和损坏他人财物等霸道行为。攻击性行为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某些不良行为,此时他们的人际关系还没有形成,也没有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因此在面对自认为有违于自我意识的情况下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我国自古以来便有“性善论”这一主张,最为著名的言论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孟子就是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有主张“性善”自然有主张“性恶”的,例如,荀子认为好味、好利、好声、好色是人天生而然;而有人则认为,人本无所谓善与恶,就像流水,导之东则东,导之西则西。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人认为“善”与“恶”都存于人的本性中,而后天环境的变迁使得“善”或者“恶”得以表现出来甚至膨胀。西南师范大学李长岷教授研究表示幼儿身上表现的亲善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是遵循各自的发展途径而进行的。儿童在三岁之前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在家庭生活中,其他家庭成员都会以孩子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这就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而进入幼儿园后,环境的改变使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受到冲击,导致原本处于隐藏状态的攻击性因受到刺激而显现出来。此时教师不要对孩子差别对待而应及时地发现孩子的异常,增加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同时家长也需要多与孩子聊天、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心理。一些家长对待幼儿之间冲突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攻击性行为的结果可以使幼儿在某方面获得满足感,如若家长在面对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处于劣势时给予的并不是安慰和开导而是责骂,一旦孩子处于优势时便沾沾自喜,会间接加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中,孩子接触教师的机会相对较多,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教师的一些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教师的一句无心之言可能会对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陰影,另外,社区也需要在培训、监督教师教学方面引起重视,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师殴打、辱骂、欺负孩子的现象发生。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在遇到无法理解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时会诱发异常的情绪行为出现,幼儿出现情绪失控的行为多数是在认知因素为主、外界环境刺激为辅、生理因素为催化剂这三者共同作用下发生的。除此之外,幼儿在发觉自己与他人相处有压力时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因此,家长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果孩子因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了改变而感到不适应和缺乏安全感而产生一定的情绪行为问题,以此来表示个人对周围环境变更的不悦时,家长就要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建立更顽强、坚固的心墙。情绪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对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的幼儿情绪上的问题会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对某些事情的不满意。

幼儿情绪失控的情况多数为四种,即对外界环境或刺激表现出不适的时候会采取大喊大叫、坐在地上打滚等极端性方式,幼儿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经常会表现出破坏行为并试图以此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掩饰自己因失利而感到的无能;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却无处发泄的时候会对父母亲人做出攻击、谩骂等行为;如果生活中常规的事件发生了改变会使幼儿缺失安全感,此时幼儿会不适应更甚者会产生紧张、恐惧等一系列焦躁的情绪。对此,家长在家中可以与孩子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游戏或者观看录像引导幼儿为他人着想,同时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导幼儿分辨善意的玩笑和恶意的攻击。当然,并不是幼儿的所有行为都需要引起家长的过度重视,个别情绪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消失,所以家长不需要草木皆兵。在幼儿园中,教师发现幼儿情绪失控时不应该一味地制止,而应该耐心地询问幼儿是否遇到了困难,对幼儿焦躁的情绪进行疏导。

三、家园协作,改正幼儿不良行为

对幼儿而言,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就是家庭与幼儿园,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皆是重中之重。孩子的个性会受到亲子关系、教养关系、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良的亲子关系不仅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也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处于不良亲子关系中的幼儿常常会情绪不佳、易怒,会频繁地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不良的亲子关系也会妨碍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加速消耗家长的耐心,导致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这在无形中为孩子做了坏的示范。因此,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则需要运用方式方法来教导幼儿、引导幼儿,通过教学模式来改变幼儿的认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和交往技巧,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与此同时,教师在面对幼儿行为问题时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家长认识到幼儿的问题并施以积极的影响。社区也应该成为幼儿教育坚实的后盾,走在前线,扫除障碍,对幼儿园起到帮助、监督的作用,促进家庭、幼儿园、社区形成的良好关系,为教育幼儿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燕芳,徐良苑,吕莹,等.母子关系、师幼关系与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6).

结合行为 篇6

一、单独使用惩罚法的不足

惩罚法是指学生在出现某一不良行为后,立即给予某种惩罚物(又称厌恶刺激),或使之失去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也就是将其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使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以上课玩东西为例,当儿童上课出现玩东西行为时,教师没收其所玩的东西也即实施惩罚,使其产生不愉快的体验,从而降低其上课玩东西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但这种单一一采用惩罚的方法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惩罚法的使用以穷尽其他方法为前提,不能轻易使用。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大多数学者和专家都认为惩罚法是比较严厉的,强烈的惩罚会引起儿童不良的情绪反应,或导致儿童模仿成人的惩罚行为来对付别的儿童;使用不当易对儿童造成一定伤害或不良影响。另外,它只告诉被惩罚者不应该做什么,并不指导人应该去做什么。惩罚法只能部分地抑制不良行为,而不易使不良行为完全消除,也不能建立新的良好行为。因此,只有在正强化法、消退法等方法无效的前提下,不得已时才采用。而且,使用惩罚法时需要其他行为矫正方法的辅助和有关教育的配合,才能全面彻底地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其次,单独使用惩罚法容易产生一些伦理道德问题。还以上课玩东西为例,教师将学生所玩东西没收以后,如果没有相应的处理结果,尤其是学生所玩的物品是一些贵重的文具等,一直没有返还学生的物品(惩罚一直持续),那么,就会让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对教师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对教师的人品和人格提出质疑,影响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关系。

其次,使用惩罚法容易让人上瘾,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研究表明,经常使用惩罚法会让施罚者获得一些快感,从而造成惩罚法的滥用,使儿童产生较强的恐惧心理,从而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二、负强化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负强化法是与正强化法相对而言的。按照强化理论,强化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因此,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我们仍以上课玩东西这种行为为例,当儿童上课玩东西时,教师没收其所玩的东西(实施惩罚),这时儿童处于被惩罚状态。当他改正了自己的行为,专心听讲时,教师可以对他进行表扬(正强化);也可以将没收的东西还给他(结束惩罚状态),这就是负强化。因此,负强化的基本原理是:“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行为者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样情景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这个“厌恶刺激”叫做负强化物。

从负强化法的原理不难看出,当有好行为出现时,就撤去负强化物。在本质上,负强化原理和正强化原理是相同的。撤去厌恶刺激,就等于获得了奖励。其特点主要有几下几点:

首先,负强化法必须与惩罚法配合起来使用。没有相应的简单明确的惩罚措施,孩子逃避惩罚的行为就不会出现,也就不可能形成负强化。

其次,负强化法必须应用于良好行为的建立。很显然,负强化比惩罚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不仅可以使个体表现良好行为,以避免厌恶的刺激;同时还使犯错者改过自新,表现出良好行为。因此,负强化主要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的出现或维持。

再其次,负强化如果想收到预期效果,必须建立在客观、一致的情况下。就是无论任何时候,教师的惩罚都是一致的,而且对待任何同学都是一样的,对待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出现的行为都是一样的。

另外,由于负强化与惩罚的内在联系,与惩罚法一样,要求具有及时性。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必须及时执行既订惩罚,以帮助儿童建立起“不良行为”与“惩罚”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在儿童的观念中建立起逃避惩罚的反应意识。

三、惩罚法与负强化法结合的积极意义

从单一使用惩罚法的不足和负强化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可以看出,只有把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矫正儿童的不专心听讲行为,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说,在矫正儿童不良听课行为过程中,把二者结合起来有以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方面,避免了单一使用惩罚法的缺点。由于惩罚法是一种严厉的处罚手段,惩罚方式也多种多样,惩罚的效果也因人而异,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之又慎,必须以不伤害儿童身心健康为原则。但是,单一使用惩罚法则很难避免上述之缺点。如果使用惩罚法时与负强化法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儿童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鼓励,增强建立良好行为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惩罚法与负强化法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负强化法的特点与优势,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道德伦理纠纷,使教育更具有艺术性。我们还以学生上课玩东西为例,通过惩罚,没收学生所玩物品,让他认识到自己上课玩东西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建立起逃避惩罚的反应;当他改正错误,专心听讲,返还其被没有的物品,进行负强化,对其改正不良听课行为的努力进行肯定,鼓励其建立良好的听课行为。这样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体现教育的艺术,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加完美。

结合行为 篇7

在教学中, 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呢?下面谈一谈笔者在职高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一、科学的理论对学生的行为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一)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 他们的思想健康成长需要接受正确理论的浇灌。在调查问卷中, 学生回答:

1. 对“每个公民都应对社会尽责”这句话说说你的看法:

A.我要做到 (39.3%)

B.这是对国家干部说的 (9.6%)

C.如果社会对我负责, 我也对社会负责, 并且还需根据个人自愿 (51.1%)

2. 你认为在当今世界形势下, 社会主义制度是否还有其优越性?

A.有 (48.9%) B.无 (13.1%) C.不清楚 (38%)

通过以上问卷, 我们能看出此时的职高生一方面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求知欲旺盛, 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但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 又缺乏必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所以他们往往对各种错误的东西缺乏分辨能力, 因此, 对他们进行理论常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 不仅应该使学生“懂”, 而且还应该使他们会“用”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说明实际的问题, 调节自己的行为, 开展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 共同探索新时代职高生的人生道路……这些都要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二) 从人的认识运动规律来看, 自觉的行为需要科学理论的武装。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 同时又能促进人类继续认识新事物。就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构成来看, “知、情、意、行”四要素中, “知”是第一要素, 只有通过教学渠道, 把科学的社会意识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意识, 才有可能使学生把个人意识提高到社会所要求的高度上来, 形成学生本人的正确道德观念和崇高的信念, 并能自觉地付之于行为实践中。

因此, 为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信仰, 就要加强说理教育, 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真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信念。

二、将知识转化为行为是理论转化为信念的前提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 虽然职高学生往往是“知之而后行”, 好像知是行的起点。但是, 从整个人类认识的过程来说, “实践—认识—实践”, 无论是什么人, “行”都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知而不行, 只讲而不做的现象是常有的, 这就是言与行的脱节。如果我们只抓说理教育而不抓行为训练, 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相反还可能导致学生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恶习。

只有“行”才是检验知与不知的客观标准。孔子说, 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只有在学生的行为实践中才能看出他是真知还是假知, 只有行才能衡量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的真正高低, 也只有行才是一个人将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并逐步形成为巩固的思想信仰的根本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道德准则, 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 只有当他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总之, 在教育学生形成信仰的过程中, 在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 抓好行为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习“人的价值在于贡献”一课之前, 笔者进行了调查问卷。

1.你认为目前社会上还有没有“雷锋”式的人物?

A.有 (52.4%)

B.没有 (5.7%)

C.很少, 几乎没有 (41.9%)

2.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却有难事, 你是否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A.愿意 (42.45%) B.不愿意 (5.24%) C.看心情 (32.31%)

结合行为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的选取是于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的康复中心进行康复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70例。男77例, 女93例。血管性痴呆的的诊断符合国际NINDS-AIREN诊断标准[2]。其中1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85例, 男36例, 女49例) 和对照组 (85例, 男41例, 女44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治疗依据为入院后对患者做的评估结果, 以及根据每个患者自身的情况制定的正对性治疗方案。对照组作舒心运动疗法;实验组则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和舒心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方法, 两组均加针灸、推拿、神经电刺激等康复治疗。

注:经过统计学的处理发现,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不明显, P>0.05

1.2.1 认知行为干预:

(1) 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师和患者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医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情, 如微笑, 温和的语言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此基础上要让家属尽可能多的陪伴患者, 亲人的陪伴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 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和家庭活动, 不排斥患者, 尊重患者, 真诚对待, 增强其信心, 消除顾虑, 培养积极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认知能力干预:a.加强记忆训练:要注意引导患者对以往记忆的回忆, 从而锻炼患者的记忆, 刺激其记忆恢复, 引导和鼓励患者进入社交活动, 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认识与其相关的人和事物, 从多方面刺激患者, 如语言、声音、动作等加深患者印象, 从而锻炼患者的记忆力。b.对患者进行定向力的训练:定向力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地点和人物。医师要遭日常护理中不断对患者进行现实环境的认识;帮助协同患者从认识生活中的人、事入手, 如病区医师、护士、病友等, 帮助患者建立时间、空间、人物三者的联系。c.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的训炼:在认知训练过程中, 医师要利用那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所提的问题也要与患者的生活关系密切, 提问和沟通的语言尽量简短, 同时辅助视觉信号, 在此训练中不断引导、刺激患者开口表达, 同时达到刺激大脑兴奋地目的。 (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此训练中, 训练内容要和患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并且是患者所熟悉的。如穿衣、吃饭、洗漱、排便等。在训练的时候, 医师要先向患者叙述这些日常活动入伙进行, 然后再让患者进行模拟训练。日常能力训练包括:a.基本的生活活动的训练, 即吃饭、穿衣、洗澡、排便等;b.移动活动的训练, 如行走, 轮椅的操作使用, 在床上的移动, 上下床, 上下楼等;c.与生活相关联的活动训练;如购物、做饭、清洁卫生等。在训练过程中, 要注意对每个训练进行难易度的划分, 分级要适量, 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进行。训练中及时对患者的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 并不断进行指导, 让患者在模仿的基础上熟练, 从而慢慢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动作, 训练时间每次约30 min。

1.2.2 舒心运动疗法:

(1) 温热疗法:由治疗师用远红外电热板把麦饭石垫子加热到规定的温度, 因为麦饭石具有吸热快但热慢的特性, 并且富含矿物质,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温度会保持时间较长, 并且矿物质通过患者的皮肤作用于患者的血液循环。在治疗中, 医师将加热后的麦饭石放置于患者的手、肘、肩、背、脚、膝关节等处, 医师对麦饭石进行节奏性敲打, 每个部位进行1~2 min的按摩, 敲打和按摩要交叉进行, 总体治疗时间为30 min。在治疗中, 要使患者的每个关节都血液循环加快, 关节韧带纤维放松。护士在进行治疗的同时, 给患者唱儿歌, 对话, 放松患者的心情, 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亲近信任感。 (2) 动力性集体行为性治疗:治疗师从对患者的关节采取由远端至近端的节奏性挤压、敲打、牵拉治疗, 对于表面皮肤也要由远至近进行擦、刷治疗, 同样每个部位治疗1~2 min, 整个治疗约30 min。在治疗中, 患者集体在护士的引导下边做边唱, 在身体的律动中产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1.2.3 实施治疗方案及评测指标:

治疗疗程为3个月, 每周5 d, 每天治疗2 h。每个月都要进行疗效评估, 医师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测量量表为综合功能评定量表, 测量内容有认知、语音、运动、自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各项更能测量, 共50项, 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量表, 共20项, 并对测量评分进行记录。评估分成两次, 一次为入选治疗前24 h内的首次评估, 一次为治疗结束后的评估, 两次评估应由同一医师进行。评估医师不参加患者的康复治疗。

2 结果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痴呆患者治疗前后量表对比见表2, 从表2中可以分析得出, 治疗前两组痴呆患者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定量表评分很相近, 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治疗3个月之后, 在两组患者中的评分都有提高, 对比分析, 实验组中痴呆患者的评分提高的更多, 经过t检验, 这两组的差异有着明显的区别 (P<0.01) 。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运动障碍常并发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紊乱等问题。通过对临床痴呆患者的分析可以知道, 大部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心理、精神、言语和运动功能方面都有一定的损伤, 因此, 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就不高, 这也直接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所以, 对痴呆患者的治疗不仅要从医学范畴进行治疗, 还要从整体训练上入手[3]。针对这种情况, 我院开展的以认知行为干预与舒心运动相结合的康复治疗模式是结合我国老年血管性痴呆心理学、医学、运动学、社会学及康复治疗技巧等相关知识而创立的。通过调整和改变患者的不合理认知, 矫正不良姿势, 使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 树立正性情绪, 正确面对现实, 积极配合医师的整体训练方案, 使心理当与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从而配合治疗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之中[4]。

该治疗模式, 在心理状态调节的同时, 使患者从粗大运动到精细动作, 按着正常运动发育规律进行再学习, 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正常的运动姿势, 不断改变非正常运动姿势;在患者主动参与下, 人体小脑就会产生主动训练调整的意愿, 不断自发和原来意愿的比较, 从而积极促进整体训练[5], 借助于神经反馈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康复。进一步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使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提高, 树立患者对疾病征服的信心, 达到使生活能够自理走进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盛树力.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850.

[3]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975.

[4]Tang TZ, Derubeis RJ, Hollon SD, et al.Sudden gains icognitive therapy of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relapse/recurrence[J].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07, 75:404-408.

结合行为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4年4月~2015年4月于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3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90例患者均来本院泌尿外科门诊,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45例, 其中试验组失访3例, 对照组失访7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1~48岁, 平均年龄 (21.0±6.8) 岁, 病程6~18个月, 平均病程 (11.1±4.2) 个月;对照组年龄20~43岁, 平均年龄 (28.0±5.4) 岁;病程5~24个月, 平均病程 (12.0±6.0) 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 (1) 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 持续时间>3个月; (2) 反复尿频、尿急、尿不尽等排尿不适症状, 持续时间>3个月; (3) 前列腺触诊:表面不平整或不对称, 可触及不规则痛性结节; (4) 前列腺液镜检 (EPS) :卵磷脂小体显著减少或消失。高倍镜下白细胞可为阳性或阴性; (5) 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其中 (4) (5) 项为必备依据, (1) 或 (2) 至少具备1项, (3) 项中前列腺触诊正常并不能排除上述诊断。符合上述条件者, 即可诊断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盐酸坦洛新片 (昆明积大制药股分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461) 0.2 mg口服, 视尿频轻重, 可加至0.4 mg, q.d., 每晚睡前30 min口服1次。口服宁泌泰胶囊 (贵阳新天药业股分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25442) 1.52 g, t.i.d., 血栓通软胶囊 (昆明制药集团股分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40016) 100 mg, t.i.d.。30 d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合理情绪疗法 (RET) 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 1次/周, 20~40 min/次, 30 d为1个疗程。具体做法如下: (1) 依照病情自制合理情绪疗法, 同患者交谈并记录导致其症状加重的主要因素, 根据记录的基本资料和患者谈话内容, 运用常用的认知矫正技术, 有针对的进行分析, 引出自动想法并予以合理的纠正。 (2) 教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疗法。采用心灵放松、肌肉放松等方式让患者感受紧张与放松的区别, 消除过重的心理负担。 (3) 每次认知干预后布置适量任务, 分析其前后发生的事情, 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如久坐、性生活不规律、饮酒、过食辛辣食物等。

1.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者慢性前列腺炎自觉症状消失且在3个月内未见反复。显效:自觉症状消失, 但3个月内轻度反复。有效:患者慢性前列腺炎自觉症状改善, 3个月内反复。无效:自觉症状未改善或轻度改善。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SDS、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SDS、S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42例患者中, 治愈4例 (10%) , 显效21例 (50%) , 有效12例 (29%) , 无效5例 (12%) , 总有效率88%。对照组38例患者中, 治愈3例 (8%) , 显效8例 (21%) , 有效15例 (39%) , 无效12例 (32%) , 总有效率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和泌尿科的主要疾病之一, 以20~50岁男性高发, 34岁前后是该疾病的高发年龄段, 这主要与青壮年性生活频繁、工作强度高、生活压力大等有关[3]。认知行为治疗是近年提出的治疗心身疾病的有效方法, 主要是利用人的情绪、行为及其认知的改变, 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改善情绪及行为障碍, 从而达到治疗心身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中, 试验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李英兰[4]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与药物结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行之有效, 不仅能缓解患者的靶症状, 全面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能够消除患者以往的错误认知, 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观念, 树立科学的认知观, 理性面对疾病和生活中困难, 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对于预后和回归社会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春贵.自拟活血利湿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1) :52.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试行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7 (11) :1052-1056.

[3]兰金耀, 斯亚婷.中西医治疗结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志, 2009, 44 (5) :351-352.

结合行为 篇10

养成方式一:注重对兴趣培育的主体方式。

在小学生对《弟子规》的践行中, 兴趣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师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教学过程中, 要将《弟子规》中的内容转化成可以实现的兴趣教学方式, 正如在《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记载一样, 在不同个性的影响下, 让学生对弟子规的养成呈现出不同的阶段表现,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做到“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形成健康的人格, 构建良好的校风。在这样的基础上,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活, 在学生扎实学习的前提下, 形成善于理解、宽厚待人的性格, 教师对于《弟子规》的一些语句, 开设朗诵比赛, 并在朗读中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其中的味道, 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语句的含义, 做到学习层次的不断深入。

养成方式二:注重行为的引导方式。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是不固定的, 会受到周边环境的种种影响, 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小学生, 在自我管理能力、明辨是非能力等多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困扰, 因此, 教师要在《弟子规》的践行中, 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综合教学, 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小学生在《弟子规》的学习中了解到不同的行为习惯, 讲究礼貌用语, 学会礼貌待人。在践行的过程中, 让学生树立一种反思的意识, 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 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笃行之”, 既要有所学, 也要有所行动, 将《弟子规》作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一种活力源泉, 尊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表现。

养成方式三:注重对小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在小学生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 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学生个性相对鲜明, 往往会表现出相应的学习态度、行为态度、语言态度, 因此, 教师要注重将《弟子规》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教科书, 在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对《弟子规》学习榜样的典型作用, 让学生发挥出钉子精神, 真正地体现出学生对《弟子规》践行的知行合一。同时, 教师要着重培养自己在各方面的意识, 形成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强化学习的上进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讲究团队的合作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 尊重小学生的想法, 从多方面维护小学生的尊严, 让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小学生感受到《弟子规》带来的整体力量。

养成方式四:注重课外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学做人。

有实效的《弟子规》教学应该在尽可能完善教学设计的同时, 努力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搞开放性的大教育, 让学生回归到生动丰富的现实道德生活中, 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并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地发展道德品质。例如, 让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道德难题罗列出来, 由他们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尝试解决;让学生到图书馆去寻找相关道德教育内容的资料, 并且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和汇报;让学生以假日社区活动的方式参加一些公益劳动, 使学生真实地体验生活。

养成方式五:注重深入学习, 完善整个学习模式。

礼仪是人生最好的交际, 如果学生有叛逆、好动、沉溺网络, 不愿与人交往的表现, 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从学习《弟子规》的礼仪开始。学习《弟子规》可以从改变学生的不良风气, 从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系统教起, 从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友爱他人做起。让学生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礼仪的好处, 即利人利己。《弟子规》是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事求学时, 应有的礼仪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是教育子弟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的好读物, 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还能让从小学生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等好处。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小学生在践行《弟子规》可以促进小学生整体行为习惯的改变, 并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也能为创设教育模式提供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全速发展的状态, 也正是接受知识, 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践行《弟子规》, 养成小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上, 教师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学生的个性, 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 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并促进他们自我素质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陆金娥.从《弟子规》纵观古代蒙学伦理教材的演变[J].华章.2012年07

[2]梅艳杰.诵读体验加表演, 语言表达有提升[J].新课程学习 (下) .2013年02

上一篇:预收管理下一篇:旅游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