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路就在脚下(精选9篇)
创业之路就在脚下 篇1
创新, 是企业走向成功的永恒话题。不断创新, 是企业, 乃至每位员工, 取得新业绩的的不竭之源!
但是, 创新不是口号, 不能只有愿望, 重在行动。创新的的机会, 随时都有, 就在脚下, 就看你是否有心, 是否用心, 是否尽心。
有不少案例, 让人如梦初醒, 极为动心。
一个实例, 是作为销售人员的创新萌动、走向成功之路。最初, 他同一般营销人员一样, 从早晨起忙碌一天。喋喋不休地宣传自己的商品, 死缠烂打地盯着每个可能的客户, 结果却所成了了。他开始观察、思考别的人是怎么干的。不久, 发现有一人, 工作很从容、很自如, 而销售量都是一般销售员的五六倍。其原因在于该人注重了潜在客户的特点和真正的潜在需求。为此, 他用各种办法接触客户, 提出问题, 了解清楚想知道的情况, 而后, 让客户很自然、很清楚地知道你的产品特色及其受益。销售便顺畅成功了! (见美国作者博思·崔西:《销售中的心理学》)
道理似乎极其简单, 但要抓住要害, 创造差异, 走向成功, 却不容易。要真正下番苦功, 总结经验教训, 采取有效措施。这里最要害的是要有创新的萌动, 否则, 无从谈起。
这是个人从业的创新。那么,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呢?不会如此简单吧?!
另外一个实例, 恰好说明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同样简单而让人震撼:
一个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人士, 10年前, 为了科学地配置企业人、财、物等各种资源, 并节约成本, 增加效益, 曾运用“全成本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他对管理成效的关注, 他终于发现“成本”概念不完全准确且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还会局限于财会信息的框架。这实际涉及很多领域, 但是, 发现问题是关键的。经过艰苦细致地研究, 本着新时代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数字化等特点, 创新性的提出“价值量管理模式”。价值量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价值量量化模型基础上提出一个集量化指标体系、评价考核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约束调节机制和决策机制于一体、全新且完整的管理模式体系, 通过运用计算机系统, 它能以一定时间, 计量每个员工、每个部门、每个分支机构的投入产出、计量每一项业务或项目的投入产出, 而且所有数据在一定范围内都是公开透明的。这些投入产出及相关分析的完整数据为考证、分析、决策、调控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了最准确、最客观、最及时、最全面、最系统的数字依据。事实证明, 这一创新是十分现代、足够理性和必定有效的。 (见金维虹:《赢在价值量管理模式》) 。
这两个实例让人得到震撼性启示:
创新不是要“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而是要在实践中、缺憾中、日常工作中, 发现切入点。“外处留心皆学问”, 也就是及时发现创新机会、关结点。
创新不是口号、愿望, 而在于切实行动, 立即改换那种“听喝”、敷衍、被动、慵懒等习性, 并切实提升知识能力, 你所干的, 就是创新的起点!
创新, 必须有创新动力、创新思维、创新实效, 不是为创新而创新, 为做秀而创新。创新就是自己和事业的成功!就是真正的自我实现!
创新之路, 就在你的脚下!
创业之路就在脚下 篇2
放飞创业梦想,路就在脚下[图] 创业不能盲目,仅有热情是不够的,经验和阅历必不可少,一定要因地制宜,选择好项目。
受访嘉宾:
孙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市就业办主任
高淑丽: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孙智芹:威海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
刘尊鹏:金鹏海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弛:威海智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天狮博渔具有限公司董事
姜燕:威海乐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加强政策落实
完善创业服务 孙波
孙波: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创建过程本身就是对创业各项扶持政策的完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强化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氛围,实现市场环境优化,服务措施细化,从而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富民、以创业谋发展的创业型城市新格局。
从这个角度而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需要打造软、硬双重环境。
从硬环境来看,《威海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发改委、经贸委、财政、教育、人事、工商、人民银行、税务等19个部门的工作做了分工:教育部门主要做好大中专院校学生创业服务工作,人事部门主要做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创业服务工作,团市委主要做好青年创业服务工作,妇联主要做好妇女创业服务工作,劳动保障部门主要做好城乡失业者、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创业服务工作。
同时,我们还创新服务措施,联合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共同推出了小额担保贷款劳动、银行、担保公司联合办公的一站式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还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创业人员一次性创业补贴、经营场地租金补贴发放等一系列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一批缺少资金、缺少经验的创业者在我们的帮助下顺利起步。
在硬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威海的创业软环境也日臻完善。市民对创业者的包容度越来越高,参与创业的人群不再仅限于下岗失业者,越来越多的大中专毕业生、赋闲在家的女性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许多鲜活的元素。
但要真正实现创业城市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加强优惠政策落实,完善创业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让创业者享受到切实的优惠,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队伍,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就业,以创业谋发展。
因此,下步我们将加大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一方面,认真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做好各具体配套政策文件的出台和组织实施工作,加大创业的各项补贴落实力度,保证鼓励全民创业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强与银行、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力度,进一步探讨降低小额担保贷款担保门槛、推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贷款以及小额贷款一站式办公如何形成长效机制的问题;三是按照《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创建工作活动配当》及《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继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市区行活动,定期挖掘、展示各类创业典型,收集、推荐各类创业特色项目;充分发挥创业专家志愿团和专项创业指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 加盟项目 baidu.hao315.cn qyue
创业者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完善威海创业服务网站,定期刊登各类创业信息等。
积极引导扶持
带动妇女创业 高淑丽
高淑丽: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打造创业型城市,各相关部门都在进一步加大创业服务力度,培训提升全民创业能力。作为妇女工作的主要推动者,我市各级妇联组织也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发展需求,针对城镇和农村妇女实际,开展了系列活动,转变了妇女的就业观念,充分调动起妇女参与创业的积极性。
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可谓人人有责。俗语说女人能顶半边天,妇联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坚持把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关注民生、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以巾帼创业促发展工程为主线,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积极引导广大妇女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就业综合能力,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发展。
在农村,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开展凝心聚力,创业增收巾帼企业行等活动,推行农村妇女三创行动巾帼星火创业就业行动,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建基地培训引导、协调企业开办乡下车间等形式,推进普通妇女创家业、富余妇女劳力进企业、妇女能人办企业,使妇女由务农转向务工,实现了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妇联组织共向企业输送农村富余妇女劳力8000多名。
在城镇,通过开展春风送岗位创业事迹进校园、优秀创业女性评选表彰等活动,推行巾帼创业就业伙伴行动,从不同层面鼓励下岗失业妇女、女大学生上岗、就业,引导城镇女职工在岗位建功成才,推动女企业家大胆创业,做优做强。
为全面贯彻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动员大会精神,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出的全民创业号召,全面推进妇女创业就业,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做贡献,市妇联启动了巾帼创业就业伙伴行动。该活动旨在组织创业妇女与有创业愿望和帮扶需求的妇女拉手结伴,协作创业,带动就业,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做贡献。活动具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创业妇女与零创业妇女结伴,帮扶她们自主创业;二是创业妇女与零就业妇女结伴,帮扶她们就业创业;三是创业妇女与创业妇女结伴,协作做强,共同创业。
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作为创业型城市,我们需要建立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今后,我们将从观念引导、能力培训、政策扶持、主体培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推进妇女创业就业的工作力度,强化协调,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
调整培养方向
鼓励学子创业 孙智芹
孙智芹:在国外,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是衡量一个地方创业环境的重要指标。但据了解,目前,威海高校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较少。大学生创业时,缺乏启动资金是阻碍他们前进的绊脚石;其次,大学生创业比较盲目,甚至跟风;另外,大学生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经验丰富的其他创业者相比,在创业过程中处于劣势,举步维艰。
如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自主创业也是很多大学生努力的方向。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节点上的政策帮扶,更期待多方打造系统的支持平台。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在创业时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这需要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实行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手段,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发符合地区经济特点、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大学生尝试的项目,对有志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扶 加盟项目 baidu.hao315.cn qyue
持。目前,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
一项好的政策,必须进行及时而必要的宣传。我认为,目前,高校与市就业指导部门衔接得还不够密切,一些好的政策出台后,我们都是通过零散的活动获取的。如果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人了解创业优惠政策,相信选择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打造创业型城市,还应该对创业者加强创业培训。建立以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各类学校为依托的创业培训体系,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军队退役人员等各类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提高全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摇篮,学校对学生自主创业也应该担负起指导作用。高校应结合目前的就业形势,千方百计为在校大学生打造创业基础,提供创业培训,请专家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这对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一步,我们学校将加大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搞好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阐释政策,疏通渠道。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得到创业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毕业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认为首先应该务实,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另外,创新意识、营销技能、专业知识也不可或缺。年轻人创业时,可以先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型项目,先站稳脚跟,赚取第一桶金后再调整方向。
坚持内外兼修
提高创业成功率 刘尊鹏
创新之路就在脚下 篇3
但是,创新不是口号,不能只有愿望,重在行动。创新的的机会,随时都有,就在脚下,就看你是否有心,是否用心,是否尽心。
有不少案例,让人如梦初醒,极为动心。
一个实例,是作为销售人员的创新萌动、走向成功之路。最初,他同一般营销人员一样,从早晨起忙碌一天。喋喋不休地宣传自己的商品,死缠烂打地盯着每个可能的客户,结果却所成了了。他开始观察、思考别的人是怎么干的。不久,发现有一人,工作很从容、很自如,而销售量都是一般销售员的五六倍。其原因在于该人注重了潜在客户的特点和真正的潜在需求。为此,他用各种办法接触客户,提出问题,了解清楚想知道的情况,而后,让客户很自然、很清楚地知道你的产品特色及其受益。销售便顺畅成功了!(见美国作者博思·崔西:《销售中的心理学》)
道理似乎极其简单,但要抓住要害,创造差异,走向成功,却不容易。要真正下番苦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这里最要害的是要有创新的萌动,否则,无从谈起。
这是个人从业的创新。那么,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呢?不会如此简单吧?!
另外一个实例,恰好说明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同样简单而让人震撼:
一个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人士,10年前,为了科学地配置企业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并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曾运用“全成本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他对管理成效的关注,他终于发现“成本”概念不完全准确且满足不了实际需求,还会局限于财会信息的框架。这实际涉及很多领域,但是,发现问题是关键的。经过艰苦细致地研究,本着新时代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数字化等特点,创新性的提出“价值量管理模式”。价值量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价值量量化模型基础上提出一个集量化指标体系、评价考核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约束调节机制和决策机制于一体、全新且完整的管理模式体系,通过运用计算机系统,它能以一定时间,计量每个员工、每个部门、每个分支机构的投入产出、计量每一项业务或项目的投入产出,而且所有数据在一定范围内都是公开透明的。这些投入产出及相关分析的完整数据为考证、分析、决策、调控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了最准确、最客观、最及时、最全面、最系统的数字依据。事实证明,这一创新是十分现代、足够理性和必定有效的。(见金维虹:《赢在价值量管理模式》)。
这两个实例让人得到震撼性启示:
创新不是要“空前绝后”、“绝无仅有”,而是要在实践中、缺憾中、日常工作中,发现切入点。“外处留心皆学问”,也就是及时发现创新机会、关结点。
创新不是口号、愿望,而在于切实行动,立即改换那种“听喝”、敷衍、被动、慵懒等习性,并切实提升知识能力,你所干的,就是创新的起点!
创新,必须有创新动力、创新思维、创新实效,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为做秀而创新。创新就是自己和事业的成功!就是真正的自我实现!
创业之路就在脚下 篇4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在我们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其主动自觉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为重要。质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学生充分质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学生的思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案例描述
译林6B An interesting country ( story time )
Step 1 Warming up
1.Let’s enjoy some songs.What are these songs about?
2.Play a game:What country is it?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US.So the US is a new country to you.
3.If we’ll learn a new country,how will you do?(小组合作讨论)
4. If we’ll learn a new country,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S: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is country? ……
(设计意图:在课文新授之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了解一个国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发散学生的思维,是学生不仅仅局限与课本。)
Step 3 Consolidation
1.T:We know something about Australia.Before the lesson we asked some questions about it.Now let’s check.
2.Let’s make a poster about Australia.And then give a report.
For example:
Australia is an interesting country.You will find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in Australia.There are a lot of...They are…They can…You’ll love them.…
案例反思
一、读前预测,培养能力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有学也要有问。因为有了疑问,才会激活潜在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去寻求答案,才可能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广泛和深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头脑中常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案例中我们首先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教者在教学前的热身活动时先从歌曲开始,要求学生听歌寻找歌曲的有关内容,这样就容易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接着就通过讨论来引入主题,在主题呈现后并没有直接出示语篇,而是让学生给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紧接着出现语篇,学习课文。有了这一系列的活动后,这个语篇的教学就会简单容易的多。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学生在不由自主中就完成了学习,并且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为他们自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自问自解,提高能力
学生在阅读中从无疑到有疑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在质疑的基础上能通过努力进行自解达到无疑,这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在阅读中有了疑问之后,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达到自解。学生自问自解不能解决的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质疑求解,这样达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在课前学习中的质疑尤为重要。案例中,学生在事先的预习时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到了解一个国家需要了解哪些内容,阅读前的小组活动讨论进行热身,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随着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教者设计了回顾环节,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质疑解惑,体会到用英语做事情的成功感,这时候设计了活动:make a poster,就是从输入到输出,学生最终习得知识并且掌握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贯穿始终,形成能力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渗透于各个环节、有计划、有步骤的。经过慢慢积累、训练,学生就一定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说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阅读教学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贯穿整个教学之中”。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从新授到巩固,从课前到课中,从课内到课外,都应鼓励并重视学生质疑问难,而且做到时时如此。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形成了一定的质疑能力。
路就在脚下作文 篇5
——题记
对梦想之旅的笃信,对现实之路的执着,我校优秀毕业生孙宾从求学就业到立业创业就走过了一条坎坷艰辛的蜕变之路。他在平凡的人生路途上怀揣梦想,激扬青春,走出了人生完美的曲线。此时,一种真实而感人的信仰情结瞬间氤氲而来,我被行路者这种禅意般的虔诚裹挟着、震撼着……
求学之路——蓄势待发
孙宾是我校届机电专业毕业生。三年的中专生活中,孙宾同学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创业立业意识强、德技双馨的优秀中职生。在校期间,积极进取,学习勤奋、刻苦,各科成绩优异,在3年的学习生活中不但掌握了各门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根据本专业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担任学校团总支书记期间,他以广播室为钻研主阵地精益求精,潜心摸索电器设备组装调试及维修业务知识工作,并在刘宝泉老师的辅导下自己尝试设计组装放音机、扩音喇叭,后来被学校推荐到原肥城电视机厂顶岗实习锻炼半年,刚进入公司,他就被公司员工团结一致、努力创新、勇于奋斗的精神风貌所感染,于是就努力把自己从一个中职生转变成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工,摆正心态,学习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向老员工虚心请教工艺方面的问题,严格自律,在工作中做到“五勤”,即脑勤(勤思考)、口勤(勤问)、脚勤(勤走动)、眼勤(勤观察)、手勤(勤动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争取把专业学深入、学扎实,他学习钻研踏实、认真,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迅速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在此期间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明显锻炼。通过一点点积累工艺知识和经验,对车间工艺和元件性能有了熟练掌握,同时学习管理方面的经验,不断的丰富、充实自己,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前夕又拥有车工、钳工、电工等相关高级工等级证书;后来,又拿到了数控高级和技师证书。“十年磨一剑”,面临艰辛的就业创业道路,孙宾稳扎稳打迈出了人生稳健的第一步。
立业之路——崭露头角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毕业后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孙宾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面对九十年代小型家电在城镇的普及热潮,售后服务远远落后于销售,他果断的瞄准了这个市场,东拼西凑及全家之力开办了一个家电维修部,走街串巷,登门入户,用自己的专业维修知识解决了一个个家庭的燃眉之急,有时半夜里遇到技术难题,不知挑灯忙活到何时,脑袋转不动的时候还要驱车到学校里请教刘老师,这段时期虽然收入不多,但对锤炼自己的技术、磨砺创业心志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人们生活的殷实富足,家电销售大潮方兴未艾,20xx年他又发力出击,把自己毕业以来辛辛苦苦积攒起的几万元钱一次性倾囊支出办起了“齐发”家电销售部,当起了私营小老板,他广泛调研市场,南上北下,选择了几个财力雄厚、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家电厂家,渐渐地老百姓对他的产品认可了,更对他个人的服务品牌接受了。孙宾也成为小镇上家喻户晓的名字,一提家电,就是“齐发”。孙宾也收获了他激情创业的第一桶金。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大江南北的百花齐放,孙宾意识到自己扩大业务的时机已经到来,又恰逢母校建设多媒体中心,他又不惜自费去广州参加互联网技术培训,不到半年的时间,自己就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然于胸,不出一年,已成为网络开发调试及保养维护的行家里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他破釜沉舟的做出决断:既与母校签订网络教室装配协议,又破天荒的集结人力财力开办网吧。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两个决定激活了他敢为天下先的思路,打开了这个青年小伙子干事创业的新天地。但说他经营网吧,从手续审批、机器购买,再到安装调试、网络维护,一直到技术升级、人员组织,他都亲力亲为,细心筹划,为摸索市场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创业之路——柳暗花明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xx年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同时海尔在全国遴选地区级代理商,孙宾又搭上了个人创业跨越式发展的快车。他凭借年销售额突破100万的销售业绩一举中标,击败了肥城县域的其他竞争对手,轻而易举的获得了“海尔集团地区代理”的殊荣。而后他快马加鞭,一口气拿下了肥城三联、电信数码港的特约加盟商资格,在肥城这个小县城里演绎了海尔销售的完美传奇。同年海尔维修中心落户肥城,这一桂冠又被孙宾摘得。随着国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海尔集团提出了从制造企业向服务企业的产业模式转变,孙宾又敏锐的制定了“调研市场、面向客户、对接企业、订单服务”的销售方案,既贯彻了国家的经济转型政策,又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自己的企业也赚了个盆满钵满。20xx年由于连年高高在上的销售业绩孙宾领导的博越有限责任公司又被总部设在济南的宏基品牌指定为“金牌合作伙伴”。现如今孙宾和他领导的企业以年营业额300万元占据了肥城IT行业的半壁江山,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路就在脚下 篇6
经验之No.5:成绩重要,但非关键
1206不仅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的年份,也是乔治·W·布什的“高考(SAT)”成绩。这位第43任美国总统当年仅凭640分的数学成绩和566分的语文成绩(那时SAT考试只有Math和Verbal两门)便考入了著名的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作者注:这样的成绩拿到现在也没有太突出的竞争力,新东方的很多学生都可以考到2200以上的高分[总分2400])。本科期间,小布什的成绩非常稳定,大部分科目一直保持在70~80分,从来没有得过A。但本科毕业五年后,他竟拿着这样平庸的成绩被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录取。这段尴尬的美国往事至少说明顶级学校看中的绝不仅仅是分数。小布什的例子离我们有点远,现在说说我自己。我当年申请哈佛时的TOEFL分数也并非顶尖的成绩:PBT(纸版托福考试)633分,写作5分(此成绩大致相当于新托福iBT110分,写作25分)。这个成绩虽然不算很高,但也已经超过了当年被录取的国际学生的平均成绩630。由此可见,即使考试分数没有达到预期,你仍然有可能被顶级的学校录取。要记得:Lifeisfullofsurprises,becauseyouareworthit.
经验之No.4:举贤荐能,不劳大牛
亚洲的偶像在美国不见得尽人皆知,“篮球皇帝”的推荐信也不能保证你进入麻省理工大学(MIT)。所以,推荐信真的用不着挖空心思去请一位超牛的大人物来执笔。推荐信要体现的绝不是你父母的人脉关系有多好,真正有“背景”的申请者(如某国元首的女儿或外交部长的儿子)根本就不需要别人来推荐。推荐信中需要展示的是了解你的人眼中你的样子。我后来在哈佛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大家的共同点之一就是我们的推荐人几乎都是身边的普通人,很少有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我的三封推荐信分别来自学校的导师、实习单位的同事和上级。他们的推荐信没有华而不实的溢美之词,只是实实在在地记述了他们记忆中关于我的一件件小事,语言质朴平实。可见,普通人也可以写出漂亮的推荐信,也只有熟悉你的人写出的推荐信才能真正打动人。
经验之No.3:活动经历,量多质优
申请过程中,填课外活动(以及工作经历)时一定要注意兼顾数量和质量。活动的数量可以体现申请者兴趣爱好的广度,反映申请者是否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求知欲;而活动的质量则可以展现申请者投入热情的深度,反映申请者是否具有顽强的毅力和持续的创造力。对于数量,我的看法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我在哈佛大学网申过程中提及的兼职就有实习编辑(interneditor)、中文教师(Mandarininstructor)、助理教练(assistantcoach)、论坛秘书(forumsecretary)、宿舍监管(dormparent)、办公室助理(officeassistant)等六项;填入的课外活动包括外联事务(publicrelation)、晚会承办(organizinggalas)、创办刊物(initiatingapublication)、文化讲座(cultureintroduction)、赈灾义演(charityperformance)、收发函件(officeadministrativework)、电台录播(radiostation)、中文项目(Chineseprogram)、出版年鉴(editingyearbook)、爵士音乐会(jazzconcert)等十项。本着真实的原则,我们可以在数量上“知无不言”,但由于网申篇幅有限,我们很难做到对每一项活动都“言无不尽”。建议大家选取其中最突出、最独特、最精彩的活动展开叙述几句,描述一下你参与或组织该活动时所发挥的作用和体现的价值,这体现了申请者完成课外活动的质量。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则可以强调自己的创造力和领导力;如果你是活动的参与者,则可以重点体现自己的执行力和责任感。我当时着重介绍的是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城中学建立中文项目的经历。
经验之No.2:文书写作,稳中求胜
当你写完一篇极好的申请文书时,或许你能够体会到詹姆斯·卡梅隆拍完《阿凡达》最后一个镜头的感觉。如果你的作品能够像他的电影一样在内容上充实而合理,在形式上新颖而独特,那么你的文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申请文书不像纪实文学或网络日志,它首先是一个命题作文,我们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将学校提出的每个问题回答清楚。所以,在书写文书时,我们要把自己对每个问题具体而全面的思考都准确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做到有问必答。完成这个过程,我们才算及格。不过,我们如果就此止步,那么就会变成竞赛中只知道答必答题而不善于答抢答题的选手,最终只能充当优秀申请者的陪衬。在申请文书的“抢答题”上取得高分的关键在于文书能否在形式上做到别出心裁。我当时给自己的文书设计了数个版本,各版本选用不同的线索贯穿全文。经过反复比较,我的终稿选用了两条线索并行的形式:一条是明线,是我在回答招生官设置的文书问题(如WhyMajor[为什么选这个专业]&WhySchool[为什么选这所学校]);另一条是暗线,是孔子在回答我的问题(我读过《史记》,知道孔圣人好为人师)。在暗线部分,我设计了自己与孔子的问答,请孔圣人从两千年前“穿越”到现代来回答我的问题,并引用了他在两千年前说过的有史可查的原话。可以说,我的这个版本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终极目标:如果删去了我和孔子的问答,那么可能就成了意料之中的文章;如果改成芙蓉姐姐和凤姐的问答,就可能诞生一个情理之外的笑柄。在达到有问必答、保全稳妥的基本目标之外,我独特的行文形式为我的文书锦上添花,让我最终申请成功。
经验之No.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007年秋天,当我在从费城开往纽约的大巴上第一次遥望远方海面上自由女神像背影的瞬间,我并没有想到两年以后我会再次回到这片土地;2007年冬天,当我在拉斯维加斯波塞冬喷泉前抛出的那枚25美分硬币划过水面沉入池底的一刻,我也没有想到自己此时此刻许下的在美国继续深造的心愿会在两年后由梦想中的哈佛大学帮助我实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无法预知结果,能做的就是在努力的过程中争取机会和接受挑战。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你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并用毅力坚持把这段路走完,那么,当你回望前路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你已经完成了超乎想象的飞跃。不尝试,成功的几率永远为零;但只要去尝试,就至少可以用努力把空空如也的零变成寄托着希望的百分比!我申请的专业是哈佛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这个专业很少招收外国学生,但我想试试,于是我向哈佛大学提交了申请。这是我申请的唯一一所学校,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觉得我可以成功,但是我被录取了。时也?运也?命也?或许吧。我只知道,路是人走出来的。
俞敏洪老师曾说过:“把脚踩在地上,把目光放到未来,每天一小步,终到千里远。”希望大家都能够勇敢地迈出追逐梦想的脚步,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作者简介:
秦唯嘉,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美国本科部高级文书顾问,哈佛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专业硕士,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执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西城中学,并被这所顶级寄宿中学授予特殊贡献奖。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兼职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级研究学院所在的克朗凯特中心(CronkhiteCenter)。拥有对外汉语教师高级资格,兼修韩语和法语,多才多艺,文武双全,曾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和美国组织过多场慈善演出与体育比赛活动。
创业之路就在脚下 篇7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联社宣传工作的前提
吉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重视联社机构的改革和建设, 这是我们做好联社宣传工作的重要前提。2004年在省直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在改革中相继被撤销的情况下, 省联社机构不但没有被撤销, 而且得到了加强, 保留了正厅级的规格不变, 挂靠在省经委, 省经委主任兼任省联社主任, 并设一名副厅长级的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联社和城镇集体经济工作的重视和支持。2005年9月, 省联社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都有领导同志到会, 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同志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强调了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 指明了各级联社改革和建设的方向。此后, 林炎志副书记又亲自参加总社在北京举办的集体经济高层论坛, 带队去北京、上海考察, 发表理论文章探讨集体所有权在公司的实现, 为我们从事集体经济和联社工作的同志打了气、提了神。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全国总社名誉理事、省联社名誉主任高文同志几次亲自撰写文章, 呼吁“大家都来维护和恪守联社存在的法律依据;正确评价联社功不可没的历史;宣传联社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建议和文章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的重视。《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几次刊登他的文章和他写给省政府领导的信, 还转载了《巷报》对他进行专访的文章。省政府《参阅文件》全文刊发了高文同志的《发挥联社作用, 壮大集体经济》一文, 下发到县级政府, 产生了强烈反响。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及省内有关新闻媒体关注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及时报道了省领导会见到长春参加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的总社领导及省联社有关工作情况的消息。2005年9月9日, 《吉林日报》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题对省联社召开“七代会”的消息进行了报道。2006年1月6日, 《吉林日报》以《在另一条战线上》为题对全省联社系统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扩大了宣传效果。为加快全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步伐, 2006年7月, 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吉林省集体、合作经济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主任由省委副书记和副省长担任。省委、省政府要求委员会的工作要集统筹协调、政策推动、理论指导和舆论引导于一身, 为吉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省联社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单位, 这给我们做好联社宣传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在日常工作中, 省联社领导对信息交流和宣传工作认识高、路数清, 放在心上, 抓在手上, 力求实效;各市 (州) 、县 (市、区) 联社的领导为通讯员的工作提供条件, 创造方便, 大力支持, 从而保证通讯员工作顺畅, 胜任愉快。
二、发挥通讯员作用是做好联社宣传工作的关键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最主要的因素。工作是要靠人去干的。通讯员是通讯联络站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通讯员的作用发挥得如何, 对于做好全省联社宣传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几年来, 我们注意发挥通讯员的作用, 调动通讯员的积极性, 提高通讯员的认知度。比如:有时省联社下发重要文件、会议通知、调度情况都要找通讯员收发传递;省联社领导下基层调研, 每到一地都过问通讯员的工作、生活情况, 建议当地领导对通讯员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关照;一些重要文章交给通讯员去写, 然后省联社的同志再给把关、润色, 以通讯员的名义发表, 为通讯员成才、成名助跑、助力。截止2007年6月30日, 省联社通讯联络站共收到通讯员来稿135件, 被《联社工作动态》采用103件;通讯联络站为以总社“两刊一网”为主的各新闻媒体推荐文稿143篇, 刊发139篇。实践证明, 我们这支队伍是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过得硬的!几年来, 涌现出了一些好人好事。松原市联社通讯员张有贵同志对联络站交办的约稿工作非常用心, 曾多次利用周日休息时间深入企业采访, 每次都能及时完成组稿任务, 共有7篇文章在《中国集体经济》杂志上发表, 2篇稿件被《城镇合作经济信息》刊发, 17篇通讯稿被《联社工作动态》采用, 连续3次被省联社通讯联络站评为优秀通讯员;通化市联社通讯员王国祯同志工作严细认真, 一丝不苟, 辛勤耕耘在通讯员的岗位上, 共有6篇文章刊发在《中国集体经济》杂志上, 28篇稿件被《联社工作动态》采用, 连续3次被省联社通讯联络站评为优秀通讯员。此外, 他还经常将一些格言、警句书写在单位的墙板上, 对机关干部起到了很好的警策作用;抚松县联社监事会主任、通讯员有立范同志离岗二线前, 共有2篇文章刊发在《中国集体经济》杂志上, 3篇稿件被《联社工作动态》采用;白山市联社通讯员迟云江同志对联社工作上心, 对通讯宣传工作热心, 有3篇文章被《中国集体经济》杂志采用, 还在2007年被评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
三、调查研究是做好联社宣传工作的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省联社与基层联社沟通情况的重要途径, 也是省联社调整工作方针的主要依据。几年来, 省联社采取“抓市带县、分片集中、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办法, 分地区召开片会, 逐个市、县走访调查, 每年都行程上万里, 走遍了全省50多个市、县, 围绕加强联社建设、深化联社改革、抓紧法人登记、搞好资产运营、抢抓发展机遇、推进企业改革、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拓展联社成员单位等问题进行综合性调研, 提供咨询服务, 为推动全省联社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基础。共有30余篇调研材料在《中国集体经济》、《上海集体经济》、《工业合作通讯》、《城镇合作经济信息》、《合作经济调研》和《联社工作动态》上刊发。省联社还对每次的调研情况进行系统总结, 撰写了《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在前进中总结提高》、《关于全省联社企业深化改革建立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吉林省集体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初步调查》、《关于贯彻落实省联社“七代会”精神, 加快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并及时印发全省各级联社参阅。有时还将调研报告送给市、县政府, 求得地方政府对联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调查研究成果为通讯联络站提供了广泛翔实的信息资源, 为我们加强信息交流, 做好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联社宣传工作的保证
2001年以前, 省联社对上对下联系只靠几部电话和一部传真机, 编发《联社工作动态》时打字也是靠一部老式的打字机, 印刷、分拣、装订全靠手工操作, 效率低、质量差、浪费大, 印刷完成的文件既不美观, 又不规范, 影响省联社的对外形象。通讯联络站成立后, 工作量成倍增长, 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再用老办法干, 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购置新设备, 提高办公质量势在必行。几年来, 省联社经过积极努力, 为每位工作人员配备一台液晶电脑、一台打印机和一部笔记本电脑, 机关购置了印刷机、分拣机、装订机等设备。这些设备投入使用后, 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办公条件, 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原来邮寄1份材料到全国总社最快也得2至3天, 现在只要知道对方的网址, 几分钟即可发送给对方, 方便了我们的对外联络。原来出版一期《联社工作动态》得1至2天才能完成, 现在只需2个小时即可完成, 印刷质量和装订效果均堪称一流, 得到全国总社、省直有关单位的好评。目前, 全省大部分市 (州) 、县 (市、区) 联社也都配备了电脑等设施, 各地、各级联社间的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了。
创业之路就在脚下 篇8
王鼎钧, 山东兰陵人, 也就是《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之兰陵, 1925年生于耕读世家, 少年时参加抗日游击队, 后以流亡学生辗转于安徽、河南、陕西。 国共内战中当过国民党的宪兵与解放军的俘虏, 1949年流亡台湾, 先后供职军方 《扫荡报 》、“中国广播公司”等媒体, 晚年定居纽约。 在台湾新闻界与文化界, 王鼎钧以散文著称, 1992年至2009年, 他陆续撰写了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以一种细腻的回忆、敏锐的感受、 生动的书写, 展现了现代中国内忧外患的时代风云, 从抗战到内战, 从大陆到台湾, “融人生经历、审美观照与深刻哲思于一体, 显示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 生死流转”。 这部宛若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的私人历史, 大到风云变幻, 小到家长里短, 不管状人写物, 还是剖事析理, 无不娓娓道来, 文笔自然、清新、生动, 读来如饮醇醪, 陶然忘机。 如此新闻与文化的书写, 对普通读者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固然多有裨益, 而新闻记者更是值得一读。 因为, 既可从中体悟知人论世的功夫, 换一种“陌生化”视角理解身处的时代与社会, 从而更懂得 “现实中国从哪里来, 往哪里去”;又可学得或悟得“文章不著一字空”的门道, 避免党八股的陈词滥调、洋八股的莫名其妙。
四部曲分为两大板块, 前三部是在大陆的人生回顾, 第四部是在台湾的文学追忆, 而一脉相通的则是天长地久的故国情怀, 如同那位同样流寓海外经年的新闻人与文化人赵浩生所起回忆录的书名 《八十年来家国》。 若将四部曲比作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那么作为主体与精华的前三部又像奏鸣曲式的三部曲———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乡绅世家, 大户门楣, 作者显然属于中国革命触及的主要社会基础, 当年战火纷飞的年代, 确曾遭逢离乱, 家破人亡。 而基于阶级背景以及主动被动的选择, 自己又始终依附于“蒋家王朝”, 到台湾后还从事了多年反共的“文宣工作”。 于是, 虽然作者力求超越阶级与时代的局限, 站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审视一切, 并达到难能可贵的境界, 但八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的败亡心结, 毕竟还是挥之不去, 回忆录不妨说也在追寻历史深处的答案。 这一追寻, 便构成四部曲四个乐章的主题与乐思———共产党为什么胜而国民党为什么败。 而前三个乐章又在急管繁弦、步步推演中, 使这一主题与乐思不断深化, 日益丰满, 直至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高潮。 其中, 第一部《昨天的云》是呈示部, 娓娓谈及故土风物之际, 也将这一主题与乐思表露出来。 第二部《怒目少年》是展开部, 讲述流亡故事, 回顾抗战往事, 又对主题与乐思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第三部 《 关山夺路 》 是再现部, 通过国共内战, 反思江山易色, 更使这一主题与乐思鲜明昭彰。
呈示部———《昨天的云》。
在这部回忆录中, 王鼎钧除了絮絮讲述吾乡———临沂兰陵的风土人情, 吾家———王氏家族的各色人物, 寄寓了一腔对故乡、故人、故土的眷恋, 更着重写了少年读书与随父参加游击队的种种亲历亲闻, 正是在这两部分中, 集中呈现了兴亡主题———共产党何由兴, 国民党何由亡。 第四章“荆石老师千古”中, 王鼎钧浓墨重彩地写到一位家乡的 “意见领袖”———卓尔不凡的大老师王思璞 (荆石) , 从回忆录中描绘的言谈举止上, 读者似乎历历在目地看到一位革命者或先进知识分子的身影。 私立兰陵小学成立后, 这位大老师除了音乐, 什么都教———国文、历史、美术等。 通过教学, 他把许多新事物引进家乡, 如引进注音符号, 引进话剧, 引进木刻, 引进荷马、安徒生、希腊神话、《阿Q正传》。 最让作者印象深刻的是他专门记述的一笔:“我必须记下来, 他老人家引进了马克思……”在少年王鼎钧的听闻中, 大老师三读《资本论》, 赞成社会主义, 欢迎共产党。 虽然大老师没有对他亲口谈过这些话题, 但老师的一言一行却让他铭记终生, 难以忘怀:
我只知道大老师同情———甚至尊重———穷苦而又肯奋斗的人。
有一个人, 算来和大老师同辈, 半夜起来磨豆腐, 天明上街卖豆腐, 他儿子在小学读书, 成绩极优。 当他的太太沿街叫卖热豆腐的时候, 那些大户人家深以辱没王家姓氏为憾, 唯有大老师, 若在街头相遇, 必定上前喊一声三嫂子。 这一声三嫂子出自大老师之口, 给他们全家的安慰激励是无法形容的。
那时, 兰陵的清寒人家有些是敝族的佃户或佣工, 他们的孩子和“东家”的孩子一同读书, 那些少爷小姐把阶级观念带进了学校。 在那种环境里, 连某些老师也受到习染, 走在路上穷学生向他敬礼的时候, 他忘了还礼。 我们的大老师不是这个样子, 大老师的儿子侄女也不是这个样子。[1]
王鼎钧上小学的时候, 国共已经分裂, 江西开始 “剿共”, 大老师言谈绝不涉及国文之外。 但他猜测, 大老师的得意门生、入室弟子, 想来也许有些“异闻”吧:
一个不可抹杀的事实是, 七七事变发生, 兰陵人奋起抗战, 国共竞赛, 各显神通, 大老师最欣赏最器重最用心调教的学生全在红旗下排了队……这些人都做了建造“人民共和国”的良工巧匠……这, 恐怕不是偶然的吧![2]
王鼎钧的故乡在鲁南沂蒙, 这一带民国年间匪患猖獗, 轰动一时的临城劫车案就发生在这里。 军旅作家李存葆在散文名篇《沂蒙匪事》中记述了当年一系列令人发指的土匪暴行。 抗战爆发后, 土匪消失了, 因为有的投靠日寇, 为虎作伥, 有的变成游击队, 奋起反抗, 而游击队又分属国共两家。 王鼎钧父子参加的是兰陵王氏家族组织的一支游击队。 在这部分回忆中, 他记述了许多活灵活现的抗日故事。 如当地流传着三句话:日本鬼子抱窝, 国民党吃喝, 八路军唱歌。 下面一段细节, 相信读者更是过目难忘, 那时王鼎钧已是一名小游击队员:
在队上, 我的顶头上司是毓肇叔, 他说:“别的事不要你干, 你在村子里到处走走看看, 看到什么事情马上告诉我。 ”
村子里还能有什么事情? 这村庄已经是游击队的了, 老百姓不过是布景和附件。
还是看到一些事。 大早晨, 一个老太太, 左手拄着拐杖, 右手提着一罐清水, 瓦罐很小很小。 早晨是家家户户挑水的时候, 老太太没力气, 只能站在井口央求别人顺便替她提上小小一罐水来, 瓦罐太小, 看上去好像老太太在打油。
虽然瓦罐很小, 老太太的步履仍然有些艰难, 我就上前一步把水接过来替她提着。 她端详我, “以前没见过你, 你是八路军吧? ”
不知怎么, 我受到很大的刺激, 内心震动。 连这么一件小事也得八路军才做得出来, 十二支队还能混得下去吗?[3]
展开部———《怒目少年》。
王鼎钧的最高学历是初中, 回忆录第二部讲述了抗日烽火中这段流亡学生的经历, 类似经历在那代人身上很常见。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学教授李瞻, 比王鼎钧小一岁, 也是山东人, 抗战中就同属一所中学。 业师方汉奇先生与李瞻同庚, 原名方汉迁, 当年流落南方上小学时, 迁字被方言念成“jian”, 于是执意改名“汉奇”。 年逾九旬的暨南大学新闻学教授梁洪浩先生, 2015年农历新年时, 还在公子陪同下, 历时十几天, 重走当年流亡路, 想来也是对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一种纪念。 从这部《怒目少年》中, 既可体味歌曲《松花江上》那般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悲痛境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也能点点滴滴感悟未来中国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
据说有种“国粉”, 力挺国军, 贬抑共军, 国军威武雄壮, 共军游而不击 (这也是当年汉奸汪精卫的说辞) , 等等。 其实, 兄弟阋墙, 外御其侮, 面临日寇的凶暴入侵, 无论国军还是共军, 无不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 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无愧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如果非得“评功摆好”, 那么全面抗战爆发的初期, 国府国军自然位居首要, 因为是国家政权所在, 并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 国府投降就等于中国投降, 国军败亡无异于中国败亡。 而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越打越强的八路军、 新四军则日益显示中流砥柱的地位, 你打你的阵地线、我打我的游击战, 以及敌后广大的抗日根据地更是成为主战场, 抗击着60%的日军和95%的伪军。 一篇《中共缘何成为抗战中流砥柱》的文章就此对比道:第一, 共产党全心全意抗战, 而国民党三心二意抗战;第二, 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而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第三, 共产党灵活机动作战, 而国民党单纯防御作战;第四, 共产党坚信自己的力量, 而国民党寄希望于外部力量。[4]剑桥大学教授、《剑桥战争史》的主编方德万 (Hans van de Ven) , 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 也从军事上谈了类似看法:
南方周末:你觉得抗战中, 中国哪一仗打得比较漂亮?
方德万:每一仗都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死了太多人……一定要说有, 那应该是毛泽东。蒋介石和日本人都认为, 他们之间的战争应该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结果在中国战场上, 他们都失败了。 但毛泽东说, 中国不具备打现代战争的条件……要打就用我的办法打。
南方周末: 他的原话是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方德万:对。 所以后来亚洲、南美……很多独立运动领导人都看毛泽东的书。 他们认为他教会他们用前现代的办法跟现代化敌人打仗。 毛说, 我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跟你打, 我打的是“人民战争”。 毛还有一个好经验:要么不打, 打一定要打胜。 因为你越胜利老百姓越支持你。 你老打败仗, 哪怕这个败仗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老百姓也会越来越不相信你。[5]
在王鼎钧的笔下, 到了抗战后期, 国军日渐疲软, 军纪荡然, 而共军日益强大, 民心所向。 1944年, 苏联红军已经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彻底击溃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寇, 解放了克里米亚和罗马尼亚, 英美盟军也已在诺曼底登陆, 罗马、巴黎相继光复, 太平洋上, 美军以“跳岛战术”正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 而当年4月, 日本为打通大陆交通线, 困兽犹斗发起一号作战, 国军仅在河南一地就“三十七天内连失三十八城”, 蒋介石的“天子门生”汤恩伯指挥五个集团军, 一遇日寇, 溃不成军, 整个豫湘桂也是一溃千里, 丢盔卸甲。 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在《光明日报》撰文说, 1944年4月的豫湘桂大溃败, “是正面战场的最大败笔”“把中国军队多年来的奋斗、牺牲和国际声誉丢失众多, 并且对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造成不良影响”[6] (最突出的一例就是1943年的开罗会议邀请蒋介石, 而1945年决定战后国际秩序的雅尔塔会议只剩美苏英) 。 之所以如此, 除了军事方面的问题, 包括众所周知的国军派系林立、士气低落, 每战往往拥兵自保、作壁上观 (台儿庄激战中汤恩伯主力迟迟不肯回援, 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军长率部孤守危城47天等都是典型) , 更重要的还在于社会政治的衰败腐朽, 如新闻史上的著名报道所言“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 王鼎钧流亡途中, 经过河南的所见所闻, 也活灵活现地提供了这方面的真实图景。 如抗战后期, 河南有240多种摊派, 汤恩伯所部“纪律之坏, 比土匪有过之而无不及”, 民间甚至流传着“宁愿日军烧杀, 不愿汤军驻扎”。 他目睹的下面两例也足为旁证:
一中到了城固以后, 师生公演京戏筹措经费, 阻挡无票的军人入场, 有一个军官恼羞成怒, 开枪打死一个学生。 这一枪, 把唱“盗御马”的打成演“棠棣之花”的 (《棠棣之花》为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历史剧———引者注) , 把看“三国演义”的打成看“大众哲学”的 (《大众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代表作———引者注) , 把到西安兰州升学的打成到延安升学的。[7]
我在公路旁看团管区押送壮丁, 他们用绳子把壮丁一个一个捆起来, 连成一串, 路上同时大便, 同时小便, 当然也同时睡觉, 同时起床。 当然吃不饱, 所以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这么瘦, 当然不盥洗, 所以从来没见过有人这么脏。 谁生了病当然也没有医药, 一旦轻病拖成重病, 只有就地活埋。[8]
后面一例, 让人想到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的回忆录《西潮·新潮》, 里面也写到抗战期间他代表国府巡视, 途中看到大队壮丁被绳捆索绑的凄惨景象。 如此征召的士兵能有多大战斗力, 就也不难想象了。 诸如此类的所见所闻既触目惊心, 也使敏感细腻的少年王鼎钧陷入深思。 当他所在中学从皖北迁到关中时, 一位新来的主任在课上, 又让他歪打正着一窥共产主义的门径, 从而引起他更多“离经叛道” 的思考。 这位主任讲的内容多半是批评共产主义, 而恰恰是这种“共产主义批判”, 反而触发了许多学生的好奇心, 包括王鼎钧:
共产党处处讲“阶级”, 主任说中国没有阶级, 只有“阶层”。 这个说法吓人一跳, 阶级好比楼梯, 下面的一层还可以伸出头来透口气, 阶层简直是水成岩, 上面盖得严丝合缝, 不见天日, 想用阶层代替阶级, 弄巧成拙啊![9]
再现部———《关山夺路》。
解放战争是王鼎钧回忆录第三部的背景, 更是少不了痛定思痛的反省:好端端的江山怎么就丢了? 不起眼的共军怎么就赢了? 对此, 他写下一句颇为深刻的话:国民党走的是“领袖路线”, 共产党走的是 “群众路线”[10]。 换言之, 蒋介石奉行“精英路线”, 毛泽东奉行“群众路线”:“一位美国记者当年在采访过中国后说, 蒋介石统治集团的官员, 多是留学生、富贵人家的后人。 他们高高在上, 说外语, 敬耶稣, 缺少对中国国情的理解, 不了解基层人民的苦难。 他们的那些政策, 多是空洞的口号,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的治国理念来自西方, 与中国的国情格格不入。 ”[11]
抗战胜利后, 王鼎钧参加了国民党宪兵, 在宝鸡受训时看到班长每天动手动脚打新兵, 而且骂骂咧咧的:“打一下, 骂一声活老百姓, 打一下, 骂一声死老百姓, 好像和老百姓有深仇大恨。 ”[12]而今回想起来, 王鼎钧深有感触:
兵士来自民间, 带着民间的习性和身段, 也许和军事训练的目标相悖, 但是你不该因此侮辱老百姓, 不该借此丑化老百姓, 以致教育出几百万卑视百姓、 欺凌百姓的官兵来。
也就是这个时候吧, 八路军走出解放区, 蹲在收复区农家的灶门, 亲亲热热叫声老大娘老大爷:“八路军把鬼子打退了, 蒋介石要下山来摘桃子……”
以我亲身体会, 那时国军士兵所受的训练, 要把 “兵”从百姓中分化出来, 与百姓对立, 以百姓为耻。 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得到老百姓支持。 一九四九年, 那时国民政府已吞下一切苦果, 我到台湾卖文为生, 下笔东拉西扯, 不知轻重。 我给具有军方背景的《扫荡报》副刊写了一篇文章, 直陈军中不可把“老百姓”当作骂人的话使用。[13]
按说国民党军打骂百姓, 欺压民众, 不是什么新鲜事, 可是, 若非看到王鼎钧的记述, 怎么也想不到 “老百姓”居然成为国军骂人的话。 而一首解放初期创作并传唱至今的红歌, 一张口则唱道:“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14]
一般印象中, 国民党败在军事上, 蒋介石哪是毛泽东的对手, 而美国学者胡素珊 (Suzanne Pepper) 在权威的 《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一书中, 对国共双方的所作所为做了深入翔实的学术研究, 令人信服地揭示国共之争是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的全面较量, 国民党的失败也是政治、经济、 文化与军事的全面失败。 拿文化来说, 《回延安》一文提到的国民党宪兵学校校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就是典型。 前者的歌词体例, 仿照民国的国歌, 佶屈聱牙, 节奏呆板, 共同特点或缺点是:“你得读过许多文言文, 才看得懂, 即使读过许多文言文, 也听不懂。 ”[15]不信, 就闭上眼, 试一试:“咨尔多士, 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 主义是从;克励尔学, 务博尔知, 唯勤唯敏, 唯职之宜”———几人能够听得懂。 作为对比, 王鼎钧不由得慨叹道:“就在我们嗡嗡作声、不知所云的时候, 黄河北岸中共士兵朗朗上口的是:人民的军队爱人民! 一听就会, 触类旁通。 ”[16]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蒋介石总统府的青天白日旗黯然飘落, 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停播“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而播出大江歌罢掉头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一听之下, 高下立判: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着全国的解放!
人民的军队爱人民,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共军响遏行云的嘹亮歌声, 也将王鼎钧前三部回忆录的主题乐思推向了大江东去的高潮。 随后第四部 《文学江湖》, 就像尘埃落定的一声叹息, 一曲余音袅袅的尾声:
九十年代我在纽约, 一位观察家告诉我, 反共的人共有五类:有仇的, 有病的, 有理想的, 有野心的, 和莫名其妙的。 这是真知灼见。 我想反共是这五种人的组合互动, 可能一个有病的排斥一个有理想的, 可能一个有仇的指挥一个有病的, 也可能一个有野心的出卖一个莫名其妙的。 高踞他们之上, 有一位总指挥, 他可能有仇、有病、有理想, 也有野心……[17]
他还提到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座谈会, 更让今人感到拨云见日, 醍醐灌顶。 当时他问一位台湾教授, 怎样才能写好反共小说, 教授的回答令他始而大惑不解, 终至叹服先见之明:“现在”写反共小说写不好, “将来”由大陆作家来写, 才写得好。 当时谁能想到大陆作家写“反共”作品, 而且写得好。 当然, “反共”既有反对的反, 包括“吃共产党的饭, 砸共产党的锅”, 也有反思的反。而不管什么反, 怎么反, 如今看来, 反得最“好”即最具颠覆性毁灭性的, 无疑来自大陆而非台湾。
前些年, 厦门大学某位教授发表演讲, 声称解放战争中震惊全国的“沈崇事件”, 原是共产党导演的美人计, 美国大兵强奸的北大学生沈崇实为共产党 “特工”云云, 一时网上风传。 有人还将其编入所谓 “年度最佳演讲”, 在湖北一家出版社公开出版。 其实, 这套说辞恰恰是当年国民党特务为了掩盖真相、 转移视听炮制的谣言, 当即就被戳穿, 为天下笑, 而今“专家学者出版社”又当秘闻传播, 不也正好证明王鼎钧叹服的那位台湾教授确有“先见之明”1。
王鼎钧回忆录中除了鲜活生动、 比比皆是的历史细节, 难能可贵的还在于知人论世的情怀与境界。 虽然他的出身与一生, 使他难以摆脱“党国”的政治意识形态, 但在自身自家遭逢如许离乱辛酸的情况下, 还能超越或力求超越阶级与时代的藩篱,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诚可谓达人知命也。 他在《关山夺路》 的后记里动情地呼吁道:
五十年代台湾的反共文学, “文革”结束后大陆的伤痕文学, 都太执着个人的生活经验, 都不很精彩。 可敬可爱的同行们! 请听我一句话:读者不是我们诉苦伸冤的对象, 读者不能为了我们做七侠五义, 读者不是来替我们承受压力。 拿读者当垃圾桶的时代过去了, 拿读者当出气筒的时代过去了, 拿读者当啦啦队的时代过去了, 拿读者当弱势团体任意摆布的时代也过去了!读者不能只听见喊叫, 他要听见唱歌。读者不能只看见血泪, 他要看血泪化成的明珠……[18]
他的回忆录特别是前三部, 就是用心捧出的明珠,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给人启迪, 令人温暖, 读来就像文史大家朱东润先生那部暖人暖心的自传。
从王鼎钧的痛定思痛, 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张光直。 张光直 (1931—2001) , 祖籍台湾, 享有国际声望的考古学家, 曾任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系主任, 台湾“中研院”院士、副院长。 张光直早年为左翼青年, 深受参加革命的长兄张光正 (何标) 影响。 在《番薯人的故事:张光直早年生活自述》一书里, 他写了一些有似王鼎钧的故事, 如哥哥为什么参加革命:
在我上小学搬家到手帕胡同前后, 一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留学生搬到我们家里来住, 这人就是徐木生。 二十五六岁的年纪, 圆圆的脸, 一身笔挺的日本大学生黑制服。 徐木生说话声音很大, 充满自信, 见了我和哥哥便叫, 少爷! 少爷! 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无事的时候便向我和哥哥宣传马列主义。 我哥哥确由一个 “少年” 转变成为一个马列主义的革命者, 大致是受了徐木生的影响。 1945年, 哥哥出走, 进入河北平山晋察冀边区, 同时也走上了人生另一条大道。 在80年代, 我们重会以后, 有一次我问哥哥: (是) “什么让你下决心加入共产党的? ”他的回答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我加入共产党的第一个目的是, 好让徐木生不再叫我少爷!! ”[19]
1982年, 张光直创作了三篇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主人公都是“我”当年的青年导师, 也是新中国的功臣。 “我”本以为, 革命成功后, 他们会图画凌烟阁, 没想到后来下场却都很凄惨, 更没想到的是, 他们居然无怨无悔。 在《杨老师》一篇中, 杨老师的儿子对父辈的追求与坚守很不理解, 去信给“我”, 认为父亲执迷不悟, 一辈子白活了。 于是, “我”就写了如下的回信, 这封信的光明正大, 也使形形色色、明里暗里的 “反共”之士, 顿显格局褊狭、境界晦暗:
五千年来的中国, 不早不晚偏偏要在我们的年代自黑暗开始走向光明。 四十年代的一首歌唱得好:兄弟们, 向太阳! 向自由! 向着那光明的路! 你看:那黑暗快消灭, 万丈光芒在前头! 我们这几代的人是最幸运的了, 我们这几代的人也是最不幸的了。 我们的幸运是因为只有我们才有那走“向太阳、向自由、向着那光明的路”的千载一时的机会。 可是那五千年来的黑暗有强韧的生存力量, 不是一瞬间的光华便可以将它消灭的。 要走那万丈光芒的路是漫长的、崎岖的、 曲折的, 我们跌倒的机会也比别人都多。 这样说来, 你和你的父亲的命运, 和我的命运, 和我们下一代, 再下一代……不知下去多少代的儿女的命运, 都是息息相关的。 你的父亲战斗过了, 下面要看你的了。[20]
北京大学教授李零2012年在给北大中文系新生的演讲《历史就在你的脚下》中, 最后饱含深情地谈到张光直和他的小说《杨老师》:
张先生不是文学家, 但他的文学作品, 让我非常感动。 最近, 我又读了一遍, 不是当文学读, 而是当历史读。 它让我想起我的北京, 想起我执教28年的北京大学, 想起我生活其中的上一个世纪。
这100年只是刚刚翻过的一页, 宛如昨日。 它不仅对我们的父辈是轰轰烈烈, 对张先生是魂牵梦绕, 对我也是挥之不去。
记忆的碎片纷至沓来, 有如大树飘零。
敢问,路就在脚下 篇9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在我们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其主动自觉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为重要。质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学生充分质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学生的思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案例描述
译林6B An interesting country ( story time )
Step 1 Warming up
1. Lets enjoy some songs. What are these songs about?
2. Play a game: What country is it?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US. So the US is a new country to you.
3. If well learn a new country, how will you do?(小组合作 讨论)
4. If well learn a new country,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S: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is country? ……
(设计意图:在课文新授之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了解一个国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发散学生的思维,是学生不仅仅局限与课本。)
Step 3 Consolidation
1. T:We know something about Australia. Before the lesson we asked some questions about it. Now lets check.
2. Lets make a poster about Australia. And then give a report.
For example:
Australia is an interesting country. You will find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in Australia. There are a lot of ... They are…They can… Youll love them. …
案例反思
一、读前预测,培养能力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有学也要有问。因为有了疑问,才会激活潜在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去寻求答案,才可能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广泛和深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头脑中常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案例中我们首先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教者在教学前的热身活动时先从歌曲开始,要求学生听歌寻找歌曲的有关内容,这样就容易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接着就通过讨论来引入主题,在主题呈现后并没有直接出示语篇,而是让学生给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紧接着出现语篇,学习课文。有了这一系列的活动后,这个语篇的教学就会简单容易的多。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学生在不由自主中就完成了学习,并且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为他们自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自问自解,提高能力
学生在阅读中从无疑到有疑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在质疑的基础上能通过努力进行自解达到无疑,这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在阅读中有了疑问之后,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达到自解。学生自问自解不能解决的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质疑求解,这样达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在课前学习中的质疑尤为重要。案例中,学生在事先的预习时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到了解一个国家需要了解哪些内容,阅读前的小组活动讨论进行热身,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随着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教者设计了回顾环节,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质疑解惑,体会到用英语做事情的成功感,这时候设计了活动:make a poster,就是从输入到输出,学生最终习得知识并且掌握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贯穿始终,形成能力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渗透于各个环节、有计划、有步骤的。经过慢慢积累、训练,学生就一定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说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阅读教学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贯穿整个教学之中”。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从新授到巩固,从课前到课中,从课内到课外,都应鼓励并重视学生质疑问难,而且做到时时如此。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形成了一定的质疑能力。
【创业之路就在脚下】推荐阅读:
创业成功之路08-29
了解企业文化感受创业之路08-21
王永强的创业之路09-09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和创业之路09-20
测试你会如何面对创业之路09-21
关于青年就业创业之路的观察10-08
教改之路希望之路05-23
联合之路05-15
《生活之路》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