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

2024-06-21

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共12篇)

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 篇1

流行音乐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调剂品了, 同时它也是没有阶级性质的, 在它的面前人人平等。有了音乐, 透过演唱, 属于过去年代的记忆, 会一点点回来。对于早期的流行歌手在演唱时使用的话筒称为“动圈式话筒”, 它能够把靠近话筒的气流清晰地传递出来, 从而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效果。这种“气流效应”被很多的流行歌手作为演唱的特色加以利用, 就这样一种浅吟低唱般的歌唱形式成为了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 流行歌唱的标志性唱法终于得以确立。在大众的听觉上, 流行歌者与传统歌手的一个重要区别为“共振峰”, 如果歌手演唱声音的共振峰是在2400HZ—3400HZ范围内, 那么演唱声音就具有明显的穿透力和亮度。而在早期没有任何电子扩音设备, 古典声乐演唱者要让声音穿过乐队远距离地传送到最后一排听众的耳朵里, 那就是所谓的“美声唱法”。而流行歌曲演唱则充分利用了电子技术设备, 从而形成一种低吟式的歌唱方法, 没有共振峰或者共振峰值非常低, 忽略了声音的“明亮、共鸣”, 形成新音色的美学追求。

在漫长的流行音乐发展中, 最近几十年来电子技术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从而一种称为“电子音乐”的形式成了当代流行音乐的主流。“电子音乐 (electronic music) ”可以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制作而成的音乐与由共鸣体自然发音的音乐相区别。电子音乐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电子音乐的教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音乐也有人称之为噪音音乐。电子音乐的音响冲破了传统乐器的演奏及音响概念。严格地说, 电子音乐不是传统乐器演奏的, 也不是传统音高、旋律、调性、和声、节奏等技法的运用, 更不是当代电声乐器的概念, 而是在实验室里运用电子设备, 采样、录音、制作, 利用各种音响进行作曲。

在以往的流行音乐生活里, 世界各地虽然存在多种歌唱形式, 但能流传开来的很少, 歌唱的风格也显得单一。但是随着各种电子媒介的出现, 流行音乐出现许多新的歌唱风格, 它们之间相互交融, 从而衍生出新的演唱风格, 例如在爵士乐中加入印度音乐, 或者把说唱音乐与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相融合等.现在看来都已经不再稀奇。因为电子乐器的发展, 特别是出现了电子音乐合成器, 能够合成原本并不存在的音色和效果。它的最大的功能是对已有的音色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并合成出新的音色和音效, 例如模拟吉他揉弦、换位时的轻微噪音、颤音等, 就连回声也显得真实。电子音乐制作也大大简化, 往常一个作品需要几十人演奏, 现在只要一个人在电脑前就可以制作完毕。

继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另一种工具“调音台”在流行音乐的演唱中彰显了它的作用。对于一位熟练的音响师来说, 通过调音台把单薄的声音处理成富有共鸣的声音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 传统歌唱的声音已经形成了一种审美规范, 但是通过扩音器的作用会使音源的某些频率成分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了音色和音质。许多传统的音乐家演出时发现自己所唱的或演奏的声音有异于平日, 因而拒绝采用扩音系统, 这些都进一步加速了流行演唱与传统唱法的分化。电子技术使流行歌曲演唱形式的多元化, 既有文化上的原因———顺应了个体性格得到尊重的时代背景, 更有电子技术的功劳。

电子技术还影响到流行歌手演唱的音质、音色审美取向。例如白声、沙哑、嘶喊等有缺陷的歌唱经常在流行音乐中出现, 与传统声乐演唱的声音造型截然不同。也可以让“演而优则唱”的一些演员不用顾忌自己的嗓音是否适合唱歌, 而自信满满的站在舞台上。例如:歌手的声音具有先天缺陷可以通过话筒的前置功放加以改变, 使声音变得更加动感和清晰;通过压缩器的作用, 可以使普通人的嗓子达到专业训练后所具备的质感和力度;要使声音的频率变得更宽则可以通过声音激励器的作用, 使你的泛音更丰富, 声音充满“磁性”。通过分轨录音的方式, 把某位歌手的演唱, 筛选其中唱得最好的内容加以剪辑并合成。运用多轨录音, 使作品的每一个声部、每一种乐器都由制作人单独完成。你若想唱得比帕瓦罗蒂还高, 也就是手指点点鼠标的事情。

流行唱法显得异彩纷呈, 既有昙花一现的, 也有长盛不衰的。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歌唱类别, 像当今流行歌唱这样多姿多彩。以中国为例, 民谣、摇滚、爵士、朋克、说唱等等歌唱形式无不在中国一一上演。电子技术使流行歌唱的声音改头换面早期的音乐表现是以现场演唱的形式来展现, 随着录音技术的诞生, 歌者的声音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物品。录音技术的出现是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对人类音乐生活的影响是再伟大的音乐家也无法企及的。“当今最重要的乐器是录音棚”, 如今, “录音”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录声音”, 它可以是声音的“美容师”, 甚至直接就是声音的制造者。

如今, 电声技术正致力于提高歌唱的人性化, 把最具人性的歌声通过电声设备传播出来, 尽量避免电声设备对声音的影响, 追求一种震撼人心的歌唱效果, 哪怕横亘中间的各种电声设备束缚和包裹着歌手。但是, 人不能成为技术的人质。电子技术使流行音乐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如同星际空间探索改变了我们关于地球的概念一样!

摘要:电子技术对流行音乐的影响非常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确立了流行唱法, 其次促进了多种多样的流行唱腔, 最后改变了流行歌唱的声音。不过要警惕被电子技术统治流行音乐, 任何时候美妙的歌唱不应该成为科技的附属品, 人不能成为技术的人质。

关键词:电子技术,流行音乐,电子音乐,调音台

参考文献

[1]周俊.王川.电子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

[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年

[3]薛良.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

[4]孟宪福译《20世纪音乐概论》 (M) 汉森 (美) Hamsen, P.S.) 下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年

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 篇2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流转税的影响

1.电子商务的跨国性使互联网上国界概念日益模糊,从而导致一系列税收问题。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购买外国厂商的成品,例如网上软件,使正常渠道进出口货物和劳务数量受到了影响,造成各国关税、国内增值税的流失。

2.电子商务无纸化冲击着传统的以账册凭证为依据进行征纳税的方式。长期以来,各国税收征管都离不开对凭证、账册的审查,各国税法普遍规定,企业必须如实记账并保存账册凭证若干年。现在电子商务实行的是无纸化操作,因而现行增值税依据发票扣缴、营业税依率计征的方式就相对滞后了,“而且这种交易不仅无凭证,且一般都设有密码,造成了传统的税务审计对此无法可查。”

3.大量的网上广告间接地造成税款流失。网上广告与传统媒体上的广告形式的最大区别之一是费用低,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会把广告费投向网络,这将间接导致营业税收入的减少。

二、电子商务对所得税的影响

电子商务使传统的国际税收理论中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受到冲击,跨国所得避税会更加严重。

1.常设机构的概念和范围界定遇到了困难。OECD税收协定范本还规定:非居民在某国内设有代理人,而后者又有代表其从事经营活动的权利,则可以认定该非居民在某国设有常设机构。然而,许多客户通过互联网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外国销售商并没有在该国拥有固定的销售场所,其代理人也无法确定。这样,就不能依照传统的常设机构标准进行征税。

2.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在一国对非居民行使什么样的税收管辖权的问题上,目前国际上一般都坚持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优先的原则。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各国对所得来源地的判定发生了争议。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发源地,于11月发表了《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的税收政策》一文,声称要加强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这样,“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属地会强占其原属本国的税源,使发展中国家蒙受税收损失。”

3.国际投资所得避税问题将更加严重。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完善,导致网上国际投资业务的蓬勃发展,设在某些避税地的网上银行可以对客户提供完全的“税收保护”。假定某国际投资集团获得一笔来自全球的证券投资所得,为躲避所得税,就可以将其以电子货币的形式汇入此类银行。

三、针对电子商务的若干税收对策

1.从一般原则来说,电子商务作为代表未来新经济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发展的初期必须从政策上予以保护和支持。就世界范围来说,对电子商务征税采取中性原则已经成为共识,如1911月美国财政部发表《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的税收政策》报告认为税收中性指导电子商务征税的基本原则,不通过开设新的税种或附加来征税,而是通过修改现有税种,使它适用于电子商务,确保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会扭曲税收的公平。

2.从长期来看,电子商务必将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对其不维持至少与其他产业一样的税负水平,则会产生新的税负不平衡,会使政府的收入产生较大的缺口,从而不能满足正常公共支出的需要;从现在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此问题上可能存在不同看法。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相对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简单的中性原则,有可能会损害作为电子商务中净进口国的财政利益。因此,在此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对电子商务的税收管辖权。如对于在中国进行网上销售的外国公司,均要求其在中国进行注册,中国消费者购买其商品在汇款时应该汇到该公司在中国设立的专门账户上,以此为依据可征收增值税等税收;对直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软件、书籍等销售的,中国政府应该根据消费地原则征收增值税、关税等。具体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购买的情况通过强制地与税务系统和海关系统的链接,计算各种应正常缴纳的税收。

3.尽管电子商务对传统的常设机构概念有所冲击,但企业如果从事电子商务,一般都必须具备设立网站和服务器,如果其具有相对固定的网站和服务器,则基本可以认定该网站和服务器为常设机构。因为它已经具备了OECD协定范本中对“常设机构”的定义,即“

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 篇3

关键词:消费电子;电视环保;LED

中图分类号:G2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Consum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ect on the New Media of Radio&Television

Gan Meizhong

(Xiamen Overseas Chinese Electronic Co.,Ltd.,Xiamen361006,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terminal display technology,multimedia technology energy sav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and a mor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relevant radio and television consumer electronics,broadcasting and film concludes with a new media deal with the consumer electronics industry measures and proposals.

Keywords:Consumer electronic;Televis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D

广电新媒体产业化程度提高,也使产品与服务日益贴近消费者。因此,不仅消费电子行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广电新媒体借鉴;而且,消费电子行业最新产品与技术发展也对广电新媒体相关产业进展产生直接影响。

一、终端显示技术

GSA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5家设备供应商提供大约100款LTE终端设备,包括最近在CeBit展会与移动世界大会亮相的发布的产品。从目前来看,LTE生态系统正在快速完善,尤其在终端发展方面。今年2月,GSA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截至2011年2月,全球已有63款LTE可用终端设备。而最新数据表示,相比2月,现在LTE终端设备数量增长比达到55%。LTE生态系统是迄今为止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全球70个国家已有180家运营商确认投资LTE,52个国家的128家运营商致力于部署商用LTE系统,另外还有52张预商用及测试网在18个国家部署。目前已有17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商用LTE业务,分别位于奥地利、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香港、日本、挪威、波兰、瑞典、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

(一)LED技术

通过GPRS/EDGE/CDMA/3G无线网络,实现从信息编排、发送,中心服务软件自动生成信息播放列表,并通过数据中心下发到对应的分组终端设备,由下位机控制系统在有效时段内于LED显示屏按时滚动播出。系统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管理、节目管理、终端管理、统计查询等业务功能,具有组网规模大、不受距离限制、覆盖范围广、实时发布信息、同步效果佳、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车辆、气象、政府、商业、交通、餐饮、娱乐、地产、旅游、医药等各个行业的信息发布。不仅提升美化了城市形象,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也为城市架起了经济发展的信息桥梁,带给人们享受无线信息的乐趣。

(二)平板电脑

目前,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继PC、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大类IT终端产品,仅仅1年的时间,平板电脑就一跃成为去年整个IT界的最新宠,国内外各大权威机构均发布分析报告预测,平板电脑将在今年呈爆发式增长,且这一旺盛增长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15年。全球著名的德勤咨询公司甚至在其年度预计报告中指出,平板电脑将取代笔记本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今年企业用户将消化掉平板电脑出货量逾25%的市场份额,明年该数量还将继续上升至少25%。平板电脑此番大热的态势,必将影响PC产品的销量。尽管业内的意见普遍倾向于平板电脑不会取代PC和智能手机,但是平板电脑的份额还是继续上升。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去年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1700万台。

二、影像技术

(一)WebP影像技术

Google新WebP影像技術可让网页图档有效进行压缩,同时又不影响图片格式兼容与实际清晰度,进而让整体网页下载速度加快。Google在今年的Google I/O大会上除了提出Google TV概念外,在第一天也提出针对HTML5技术应用外,也提到WebM相关编码技术。除了希望能将影片内容赋予更有效率的编码即减少档案大小外,Google也希望能针对静态图文件作到“减肥”的目标,因而提出WebP的新影像技术。透过WebP编码技术,原本如JPEG格式的图档可有效减少40%的档案大小,而虽然图档经过压缩却不会严重影响内容呈现,甚至一般肉眼根本无法判别是否经过更改。而网页内容随着图档尺寸变小,提供下载的速度也能更快,同时也能减少频宽负荷(根据Google官方统计,约有65%的网络流量是在下载网页图档内容)。目前Google准备将WebP影像技术变成标准技术,不仅是一般网页可用,其它诸如数字相机、手机等装置均可使用。

(二)超高清液晶电视

NHK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数字视频系统研究样机,称作超高清视频系统Super Hi-Vision。NHK公司可以从摄像机或硬盘存储器读取视频流,并把它发送到显示屏。这一系统的摄像系统,由一个摄像头和一个连接16个光学高清晰度串行数字接13的控制单元构成。摄像头使用4个1.25英寸的有80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它们分别用来捕红光(1个)、蓝光(1个)和绿光(2个)。据NHK公司称对于视频摄像来说,这种新的图像捕捉系统能每秒6O帧的速度处理800万像素的图像。

三、广播影视新媒体应对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随着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三网融合”已经从构想走向了切实实施。各类数字电视终端层出不穷,家用电视仍然是普及面最广的消费电子产品,对广电而言,抓住家用电视终端,相当于占领了“三网融合”发展导向的先头阵地意义重大。随着环保意识增强,消费电子相关环保技术标准呼之欲出。当前,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标准,广电部门也应该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抓紧时间、组织力量尽快出台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春蕊.我国LED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M].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79-80

电脑技术的发展对电子海图的影响 篇4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被认为是继雷达/ARPA之后在船舶导航方面又一项伟大的技术革命。从最初纸海图的简单电子复制品到过渡性的电子海图系统(ENS),ECDIS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船舶导航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它不仅能连续给出船位,还能提供和综合与航海有关的各种信息,有效地防范各种险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安装各类电子海图的商船、渔船、客船、游船及军舰在二十万条以上。对于SOLAS船舶而言,随着各国官方电子航海图(ENC)逐步完备、标准ECDIS的出现以及IMO对ECDIS的认可,ECDIS势必取代沿用了几百年的传统纸海图。ECDIS系统如右图所示。主控制器部分即电脑微机。

2 目前电子海图物标的显示

目前所使用的电子海图,跨海大桥等物标通常由托普面或者线组成。根据制图资料,往往桥梁只有净空高度的属性,而对大桥通航孔没有特别描述,如果有描述也只有净空高度。这不能全面的反映通航情况,造成航行安全隐患。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桥梁等物标属性中,属性PICREP可以通过图形文件图示显示桥梁等物标。目前海图所使用的标准是S-57 3.1,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2000年制定的,由于当时电脑技术的限制,目前图形文件只能使用TIF格式。

3 目前电子海图图示显示的缺陷

我们知道IHO第57号特别出版物,简称S-57,即IHO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是目前各国海道部门之间用于交换海道测量数据及将这些数据传递给生产产家、航海者和其他数据用户的标准,也是目前海道测量部门广泛运用的国际海道测量数据空间标准。电子海图(ENC)是基于S-57的一种数字化海图产品。S-57自1992年4月被第十四届国际海道测量大会正式批准为IHO的标准以来,相继发布过S-57 3.0(1996年11月)、S-57 3.1(2000年11月)、S-57 3.1.1(2007年11月)三个版本。目前我们海图制作采用的是3.1版本。它所定义的图示显示文件只能是TIF文件格式。TIF(Tag Image File format)是Mac中广泛使用的图像格式,它由Aldus和微软联合开发,最初是出于跨平台存储扫描图像的需要而设计的。它的特点是图像格式复杂、存贮信息多。它的缺点就是文件容量较大。这是由于S-57 3.1版是2000年发布的,距今已有8年时间,当时的电脑技术已跟不上ECDIS发展的需要。

4 电脑技术飞速发展下电子海图物标图示显示的展望

由于S-57存在局限性以及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从用户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对海道测量数据又有了新的需求,因此IHO为了使海道测量地理信息技术能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且保持与全球地理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组织技术工作组对S-57标准进行改版,并命名新的标准为S-100。S-100融入了地理信息领域的最新技术,实现了海道测量数据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211)的接轨,并与ISO/TC211研发的ISO 19100地理信息系列标准兼容。目前S-100草案已经出台,正在征求各国海道测量组织的意见。

我个人认为物标图示显示是一种非常好的、多元化的、多维的、立体的电子海图表现形式,它比两维平面的纸质海图有着更多的描述海域实际海况的手段。S-57标准,由于当时电脑,航行设备等技术原因,图示文件只能是TIF格式,而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下,我们可以向IHO建议图示文件采用JPEG格式,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压缩技术十分先进,它用有损压缩方式去除冗余的图像和彩色数据,获取得极高的压缩率的同时能展现十分丰富生动的图像,换句话说,就是可以用最少的磁盘空间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

进一步建议IHO图示文件采用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格式。它的特点是图像文件短小,可以同时存储若干幅静止图象进而形成连续的2D动画。用动画片的形式描述航行规定,比静止的图示更加清晰明了。

进一步建议IHO在物标属性中增加音频文件属性。S-57标准规定物标有记录描述物标详细信息的外部文本文件属性。但目前满足不了现代航海对电子海图的需求。对物标增加了音频文件属性就相当于给每个物标加了语音提示功能。这对于船舶航行的意义非常的大。解放了航行员的一双眼睛,使他不用时时盯着电子海图屏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际海况的观察,减少航行碰撞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建议IHO图示文件采用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d)格式。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是将语音和影像同步组合在一起的文件格式。用图文并茂,语音解说的电子海图形式引导船舶通过跨海大桥,复杂水域。

在目前多核CPU,大内存,大容量硬盘电脑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图示、动画、语音、电影等形式描述难以用简单文字说清楚的电子海图,让电子海图不再是平面两维的简单电子图,而是有着坐标、图像、声音等多种元素的多维化电子图的实现成为一种可能。

在船舶航行保障系统方面,飞速发展的电脑技术可以实现智能航海系统。系统基本包含全球水文资料、航道资料、助航物、障碍物、港口设施、海岸线、规则分界线和必要的地貌特征等各层资料。航海者可以在电脑工作平台上编制航行计划、计划航迹和转向点。同时,智能系统可以随时接收周版航海通告、最新电子海图和海洋气象等信息,在较短时间内自动改正全部电子海图;智能系统可以显示船舶的位置和动态,包括船舶状态、货载情况、航线资料、船舶技术资料、航次资料。船舶利用GPS来精确定位,当出现了偏离或者走到危险区域,智能系统可以立即发警报提醒。

未来航海技术还将体现“数字海洋”的特点,“数字海洋”是对三维海洋的多分辨率数据表达,它以空间位置为主线,按照地理坐标整理并构造海洋的信息模型,建立“数字海洋”的空间数据基础框架和海洋的三维空间数据集,为今后海洋利用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应用平台,这对未来电子海图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利用“数字海洋”中的多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数字港口”。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将所获得各种有关港口信息无缝集成到“数字港口”的框架中,利用WebGIS将这些信息在Internet上进行发布,以实现三维海洋信息的全球共享。通过它,进出港口的船舶可以用可视化的方式浏览入港指南,为船舶进出港导航。对于海事部门,可以实时对港口交通进行监控,引导船舶采取合理的避让措施。

5 结束语

电子海图广泛用于船舶显示及信息系统及海事船舶航行管理系统。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以前由于计算机、网络等条件限制而不能实现的设想可以实现,多维化电子海图就是其中之一。电子海图及显示系统有着纸质海图不具备的强大功能。会动的、会说话的多维化的电子海图可以使船舶驾驶员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复杂航行区域情况,可以极大的减轻海事管理员工作强度,是今后我国实现“数字海洋”发展的方向。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船舶航行导航都由纸制海图人工导航向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发展。本文描述了电脑技术对电子海图发展的推进作用,并对今后电子海图发展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ECDIS,IHO,S-57标准,S-100标准

参考文献

[1]赵德鹏.IHO电子海图数据传输标准.电子海图及其应用系统国际标准和规范,1999.

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 篇5

【摘要】互联网应用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为这个时代打上深深的烙印,推动这个时代持续变革和创新。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完美地诠释了互联网力量,让“互联网+”成为时代的标志性符号。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传统企业毫不例外地受到冲击,如何应用电子商务,是摆在传统企业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运营;互联网思维

一、影响因素

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选择。现实中影响电子商务应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包含宏观政策、信息技术发展、行业标准、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市场信用体系、信息安全、电子支付等客观因素,也包含企业自身因素。为了聚焦主题,本文主要谈企业自身的几个因素。

(一)人才

人才是企业经营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电子商务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商务、甚至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这样的人才还必须在经营理念、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上,既要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也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既能着眼当前,实事求是,又能高瞻远瞩,做出长远规划和布局。

很多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团队都是非专业的草根团队,组建的运作团队达不到专业运作水准。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比较少,限制了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深度应用,传统企业应该加强引进人才或培养人才来克服这个短板。

(二)企业生产或服务方式

电子商务的本质依然是商务,产品或服务依然是市场竞争的核心。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或者提供什么服务、如何提供服务,是影响传统企业是否运用电子商务和选择什么电子商务运作方法的决定性因素。那些生产或服务需要加强与消费者沟通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会更加直接而强烈。电子商务本身就是对企业的生产方式或服务方式的改变,企业要不断地改进流程,发展柔性生产,特别是站在供应链的视角来调整,建立柔性供应链,满足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或服务,以适应电子商务的深度应用。基于柔性供应链的生产方式,可以做到先开展新款小批量下单试销,销售过程中发现爆款并快速翻单,且多次分批翻单。不过,这需要有精准化设计、精益化生产、弹性产能的预备、强有力的计划中心、可视化的生产线和单件流的生产车间。

(三)电子商务运营能力

电子商务运营能力是影响传统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路径选择的重要因素,可以划分为电子商务操作人员特别是核心负责人的运营能力和企业所构建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的能力。

电子商务核心负责人运营能力指电子商务核心负责人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达成企业电子商务目标的能力。电子商务核心负责人运营能力对于企业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能力至关重要,同一个企业的电子商务,由不同的人负责运营,其市场表现可能完全不一样。电子商务核心负责人运营能力可以分为规划能力、产品策划能力、成本意识和监控能力、市场推广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等。

企业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能力指企业围绕电子商务业务所采用的业务平台、组织结构,所遵循的经营理念、战略策略、业务模式、运作流程,所调动的运作资金、产品(服务)等要素,作为一个系统的运作体系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企业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能力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能力。

对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把握得越好,越有利于优化业务平台,改进业务流程,调整经营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不只是适应互联网本身,而是适应被互联网深刻影响的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针对电子商务业务,在把握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过程中,要刻意深刻理解粉丝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内涵。所谓粉丝,是一种超出经济利益诉求之上的精神诉求。从根本上讲,粉丝是一种精神诉求,而非物质利益需要,虽然利益不可避免地存在,因此在聚合粉丝时,一定要挖掘出精神诉求。所谓体验,在强调便利性、舒适感的同时,更是帮助用户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一种创造难忘感受的活动,这个感受给用户的记忆将长久存在。无论是从粉丝的角度,还是从体验的角度来把握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要积极地引导消费者参与,并做好吸引顾客参与的相关规划和管理。

2.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所列出的九大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可以成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不管是什么样的理念或企业文化,在不同的公司都会展现出不同的形式。小米手机董事长雷军总结了互联网思想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在雷军看来,专注就是你能不能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因为集中到一点,才有穿透力;极致就是你能不能把你的东西做到极致的程度,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如果你自己没逼疯的话,那可能没到极致;口碑就是超出预期的东西才是口碑,做得好,一定不会有口碑,要做得不是一般的好,才会有口碑,所以做得好的产品,是没有口碑的,要做得非常好的时候,才有口碑。快就是动作要快。

3.经营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营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涉及企业的业务平台、组织结构、运作流程、战略策略等,考验的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策略部署能力,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持续赢利能力。一个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直接决定着企业电子商务经营的方向及发展路径,经营模式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等各种因素,特别是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在互联网领域,一些成熟的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经营模式已被大家耳熟能详:免费提供搜索服务,向广告客户收钱;免费提供硬件,从软件服务收钱;免费提供开网店服务,从推广赚钱;免费提供安全服务,从贩卖流量赚钱;免费提供社交服务,从游戏收钱;免费提供线上服务,从线下收钱;免费提供wifi服务,从后续的服务收钱;免费提供社区服务,从交易赢利;免费提供交易服务,从金融服务收钱。所有这些网络企业的运营模式都可以给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带来启示和借鉴。

(四)大数据运用和分析能力

围绕公司经营所产生的或公司经营所需要的各类数据,对于企业经营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企业要制定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策略规划,明确如何利用大数据为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创造价值,定义“什么是有用的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看我们的业务”,在运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数据驱动企业决策。大数据运用和分析的核心在于人才,这个过程中需

要扎实的数学和技术功底,以及对业务的深刻认识。

(五)利益相关者结构和利益分配

利益相关者结构包括股东结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市场竞争者结构和消费者结构,利益分配则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于利益的划分认定和分配协调。利益相关者结构和利益分配体现了企业的市场定位、运行机制、利益结构和责权利分配,是影响企业电子商务运行的深层次决定性因素,既能产生重大推动力,也会产生重大阻力。

二、应对措施

传统企业在运用电子商务时要在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在经营理念方面,企业全员,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电子商务理念,主动引入互联网思维。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要进行重新审视。要理解电子商务时代企业运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玩法,及时确立新理念,敢于尝试新技术,积极采用新玩法,在经营理念和操作方法上做到与时俱进。

在人才方面,一方面,企业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以空降兵方式引入外部人才时,要注重人员磨合问题。由于思想观念和运作经验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原有人员和引进人员的意见分歧,导致沟通成本提高工和作效率下降。磨合的顺利与否,取决于电子商务正面影响、公司企业文化和规则制度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提升全员互联网意识。传统企业负责人本人要形成对电子商务和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正确认识,并带动全员培养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运营意识。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成效如何,不尽是电子商务相关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全员的事情,不仅要提高全员的电子商务意识,也要提高全员的技术操作和业务运作水平,确保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操作转到电子商务和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轨道上。

在运营机制方面,要创新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提高电子商务运营能力。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要有一套独立的运营机制,在采购、供货、营销组合等方面,电子商务有自己的独特的一套运营机制,才能更好的完成终端的销售。根据互联网快速、突出服务和相对透明的特点,电子商务部门能够很好的进行网络销售,而不需要受到传统商务的限制。如果不能成立独立运营机制,电子商务销售应该是最高优先级。如果所有部门都把电子商务看成同级别或者下一级别的部门,那么几乎电子商务部门很难快速的完成工作。如果电子商务部门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其他部门审批和协助,那么互联网快速和突出服务的特点几乎没有任何显现。

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 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 电子文件 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计算机网络已经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并已渗透到社會的各个角落,而其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就是电子文件,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给档案事业带来革命性变化。近一段时期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档案界对电子文件的研究方兴未艾,众多文献从理论和应用角度,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管理和安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成果,然而调查发现,真正应用到档案实际工作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1]。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电子文档对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上,存在分析不透、缺少应用创新观念等问题,从而导致应用路线不畅,影响了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早在2006年,文献[2]就指出,档案界存在弱化理论联系实践的倾向,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因此,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跳出传统的专业固定思维认知方式,认真分析电子文件对档案理论与应用的影响,已经成为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当务之急,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一、电子文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众所周知,电子文件严重依赖计算机设备,而这种依赖性,必然给档案管理者、存储方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3],下面从六个方面讨论这一问题。

1.对管理者的影响

电子文件的独特存储方式,要求管理者不仅熟练掌握电子文件的存储要求和使用技能,还要对载体的构成、存放环境和使用方式有清楚的了解,以实现电子文件安全使用和永久保存。可见,电子档案对档案管理者有双重要求:既要具有较强的档案专业知识,又要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通过计算机管理电子档案的能力。

2.对存储环境的影响

电子文件使用的特殊存储载体,使其不仅对温度、湿度和存放位置有特殊要求,而且在防静电、防磁干扰、防挤压碰撞等方面也有特殊要求。因此,在建立或保存电子档案的馆舍时,应提前考虑这些因素。

3.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电子文件管理主要通过电脑完成,其管理看似简单,然而,要实现对电子文件的有效管理,还必须根据电子文件的特殊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

首先,电子文件具有传输快、易复制、易受攻击等特点,使得保持其安全性、完整性和原始性比纸质文件更加困难,因此,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必须迎合这些改变。

其次,电子文件作为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并不意味着纸质档案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一些重要文件仍然需要保留纸质原件,因此,纸质档案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还将与电子档案长期共存,也就是说,现代档案管理方式,还必须面对两种档案共存的现状。

第三,传统档案管理通常采用现行与历史分散管理的模式,其中现行档案由机关办公室或部门管理,归档后的历史档案则移交到专门部门管理,即构成所谓的“部门档案室——单位综合档案馆”二元结构。而以网络技术为支持的电子文件管理,可较容易实现各部门档案资源的整合,从而克服档案信息共享差、查询难等各种弊端,因此电子文件迅速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角就不难理解了。

4.对服务方式的影响

建立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因此档案检索服务是档案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电子档案检索服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检索档案不必再到档案部门,通过网络即可获得所需档案资料。这种新型服务方式,使得档案管理部门在服务对象和服务管理上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5.对归档方式的影响

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文件独特的创建和使用环境,使其归档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电子文件的易修改性,使得电子文件在创建、编辑、审阅和责任人的认定上存在困难;另一方面,网络传输已经成为电子文件归档的主要方式,如何实现归档转接等工作也就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6.对安全性的影响

电子文件对档案安全性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1)电子文件存在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得如何保障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等问题更加突出。(2)电子文件使用的检索和网络传输系统容易遭到黑客攻击,如何保障系统不受攻击也是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3)电子文件使用的电子设备还可能存在电磁泄露等问题,如何确保电磁信息不泄露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可见,电子文件对档案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我国就开始较系统的档案学研究,60年代,以文献[4]为代表的档案理论研究著作问世,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5]。90年代初,档案学教育正式列入教育部招生目录,大大促进了档案学研究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电子文件为主体的档案管理时代迅速到来,它对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档案学研究领域和方法的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应用迅速普及,电子文件已经成为部门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早在1996年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与会学者就提出加强档案界与其他学科和领域合作的愿望与要求。1997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在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指南》时指出,档案馆或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联合一个或数个机构才能处理好电子文件。近年来,随着档案管理逐渐向以电子档案管理为主的阶段过渡,档案学研究,特别是高校,已经改变传统档案专业办学模式,逐渐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专业,这显然是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

2.对档案建设的影响

随着档案学研究向电子政务方向纵深发展,档案信息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电子档案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从而使电子政务彻底摆脱以应用为核心的唯技术观念,成为科学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

3.对档案学研究内容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档案学可划分为理论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两大类[6]。显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践和研究源泉。

借助网络技术,档案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得电子文件的作用日益显现,从而导致档案学研究内容发生重大变化。早在1996年文献[7]就指出,中国档案学研究已开始向注重应用的方向转移。进入21世纪,电子文件对档案学研究内容的影响日益加深,应用档案学研究已经逐步占据研究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载体研究

档案载体研究一直是档案研究的方向之一,电子文件出现后,使得电子档案载体研究逐渐成为档案载体研究的主要方向。

(2)档案现代化研究

档案现代化是档案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技术作支撑。电子文件的出现,在促进档案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扩展了档案研究的内容,除原先研究的内容外,还要加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特别是信息安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未来新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3)图书、档案和情报一体化研究

电子文件的产生,带来数据信息传播技术上的革命。档案、图书和情报等这些原来看似有较大差别的数据信息,从电子文件的角度看,它们没有本质区别,从而为三者一体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4)档案应用研究

建立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如何提高档案的利用效能是档案研究的永恒主题。电子文件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档案检索效率和精度,而且还可提供大量与检索内容相关的其他数据信息,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可见电子文件对档案应用研究的影响更加深刻,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决定了档案应用研究的方向。

(5)档案保护技术研究

保护和利用是档案工作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电子文件出现后,传统档案保护技术和理论已难以适应现代的需要,因此,除加强传统载体保护技术的研究外,更要加强对电子文件保护技术的深入研究,这不仅包括档案新型载体、温度和湿度条件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而且还包括如何保障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等方面的保护技术研究。可见,电子文件的出现,在扩展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内容的同时,更加提高了保护技术的研究难度。

总之,电子文件对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电子文件逐渐成为档案工作的主要对象,导致档案学理论研究对象自然发生改变,使得原有档案理论和模式需被重新审视,原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需要修改和补充,原有的档案学科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三、对策分析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开展基于电子文件的档案工作对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档案的管理工作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档案管理角度

1.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加快,迫切需要既具有较强档案业务能力,又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人员,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大力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参观考察和达标评估等多种方式,促进管理人员上水平、增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优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综合实力强,善管理、精技术、优服务和强创新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

2.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在管理上,要坚持便于利用原则和完整安全原则[8],结合传统档案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电子文件的建立、编辑、审阅、成文、归档和移交等多个环节,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严谨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工作人员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培训和培养,明确服务范围和工作职能,坚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通过制定一整套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措施和制度,促进档案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3.加强档案信息化应用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第一,充分了解档案管理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认真研究电子文件在软件中的前端控制、全程管理和集成管理[9]的基本内涵,在用户认证、电子签章和版式文件等多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在确保软件安全正常运行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单位特点的工作模式;第二,加强档案信息网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第三,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第四,依托科研机构,结合档案工作特点,研发档案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第五,根据单位情况,坚持高效和安全原则,研究本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积极探索电子档案和纸質档案共生共存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档案学理论研究角度

一是要拓展研究视野,走跨学科研究之路。从信息的本质属性看,档案中的电子文件与其他电子文件没有本质区别,因此它们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检索输出等方面有共同的技术和理论基础,因此,档案学理论研究只有与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开展合作,才能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研究成果,从而避免纸上谈兵和一厢情愿。

二是要加强“档案一体化管理”方面的研究,努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20世纪80年代中期,档案界就提出并积极探索“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进入21世纪,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进一步促进了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档案一体化管理”成为可能。然而,由档案研究者或工作者提倡的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0]。因此,认真分析当前档案管理的新形势,跳出档案学从后向前看的传统研究定势,与其他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相融合,结合目前最先进的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技术,将电子政务应用纳入档案管理研究的视野[11],打破传统“二元结构”档案管理的瓶颈,积极研究并解决电子文件在生成、传输、归档和安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现行档案与历史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努力营造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

注释:

[1]傅荣校, 韩云云, 陆加敏. 论档案学研究角度的转变[J]. 浙江档案,2008 (5):14-16.

[2]宗培岭. 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中几对关系的再认识[J]. 浙江档案,2006(3):16-18,27.

[3]张云超, 邢宝凤.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特点及其管理模式[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1):62-65.

[4]何嘉荪, 傅荣校.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M].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9.

[5]冯惠玲, 周毅, 黄霄羽. 档案学科“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展望[J]. 档案学通讯,2005,(4):4-9.

[6]刘智勇.21世纪档案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J]. 档案学研究, 2001(1):10-12.

[7]罗力. 近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特点析[J]. 档案管理, 1996(2): 23-26.

[8]数字化背景下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研究[D]. 辽宁大学2007届硕士毕业论文.

[9]金晶. 电子文件集成管理模式的探索[J]. 中国档案, 2006 (12):13-14.

[10]同[1].

[11]黄春, 高萍.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特点及管理模式[J]. 黑龙江档案, 2005 (3):38-39.

云技术对电子商务数据管理的影响 篇7

1 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使得电子商务在商务活动中逐渐崭露头角, 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商业活动与网络技术的联系。以电子方式进行商业活动, 是现代化商业运营中一种被人们广泛认可的先进手段。

诚然, 电子商务的出现, 为商务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它不仅有助于降低商务活动运营和生产的成本, 为商务交易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还强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进步。然而, 我国的电子商务管理工作还未曾成熟, 依旧存在很多因素在阻碍着电子商务运营的发展。

首先, 是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难以保障;作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作为主要原因, 安全隐患从未更除, 它长期困扰着电子商务交易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与网络相关的商业交易, 其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

其次是电子商务管理的规范性难于实施;由于网络实时监控, 是人为进行操作的, 总会出现种种疏忽和漏洞, 在电子商务管理平台中, 直接面对客户的前台网站, 与电子商务后台控制系统, 都是通过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分开操控的, 电子商务管理的规范性也难以正常实施。

最后, 是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的不确定性较大;在在电子商务管理过程中, 难以建立统一的, 标准的管理体系, 比如说一些中小企业, 由于其公司规模较小, 基本的商务设施比较落后, 资金和技术都跟不上, 无法满足对电子商务应用的标准化需求。

2“云计算”的基本特点

云计算可以提供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 它可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到一起, 不需要人为参与, 由软件实施管理, 为应用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还有效降低用户的投入成本。其主要特点表现如下:

2.1 云计算实现的本质是集合性的体现

并行计算, 分布式计算以及网络计算的优势, 具备三者拥有的最基本特征, 同时还能很好的兼容。

2.2 云计算操作表现是虚拟的

以互联网、数据、用户为中心云计算提供的数据处理技术, 为连入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用户提供有效地服务, 解决互联网中海量信息的检索、存储和管理等问题, 用户可以通过安全、便捷的方式询问, 并得到有效的信息服务, 从而使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更加智能化。

2.3 基本理念是为客户终端服务

电子商务用户, 凭借云计算所提供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 在互联网中进行商务活动, 因此, 客户所需要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 而是由互联网的数据中心进行保存;由于云计算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足够的储存空间, 这使得客户终端程序大大简化。

2.4 云计算的目的是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服务

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 以一种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 是云计算的最主要目的, 它实现了电子商务管理中管理的简化, 数据的兼容, 成本的降低。

3 云计算对电子商务数据管理的主要改善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 云计算已逐渐成为网络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它为电子商务数据管理里带来巨大的变化, 大大简化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系统的管理, 还成功的降低了企业对电子商务系统数据管理的投入。综合而言, 云计算对电子商务数据管理主要作用,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供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

由于网络上的病毒和黑客活动猖獗, 这使得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数据管理时, 需要进行大手笔的投入, 以获得安全的信息资源储存, 然而随着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的增多, 这种安全性投资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就越多。根据云计算的特点分析, 可以很清楚的知道, 云计算可以为企业电子商务数据管理提供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这种高效、专业的数据存储方式, 不仅解决了客户对于病毒以及黑客的担忧, 安全的保存了数据, 同时, 还有效地降低了商务活动和数据管理的成本。

3.2 提供灵活、专业、快捷的服务

由于云计算本身所具备的便捷、快速服务的特征, 因此, 在云计算系统中, 电子商务数据管理, 只需要凭借电子商务云上庞大的软件库, 这种软件库可以为客户提供海量的应用程序以及各类型的数据资料。这不仅有效的降低了电子商务数据管理中, 企业为维护和升级电子商务系统而投入的费用, 还使得操作更加的灵活和快捷, 有效的节约了基金投入, 提高了商务运作效率。

3.3 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与良好的经济效益

云计算可以为企业电子商务数据管理提供各种类型的业务需求, 通过对数以百万计的普通计算机的联合, 为用户提供超强的计算能力。这种服务方式, 使得电子商务管理效益得到质的飞跃;此外,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 云计算模式为企业电子商务数据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能够极大的降低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的成本。无论是从硬件、软件上, 都可以让企业电子商务数据管理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 作为一种新的业务形式, 云计算无可厚非成为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云计算具备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它不仅使电子商务数据管理过程更加的方便、快捷、简单, 同时还可以降低整个运作过程的运营成本。虽然云计算对于企业电子商务数据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将电子商务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 这种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扩充和实施操作, 如此一来, 才能更好, 更全面的服务我国电子商务数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宝文, 王天梅.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孙宝文, 王天梅.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张渝江, 岳伟.云计算叩开学校大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 12:93-94.[2]张渝江, 岳伟.云计算叩开学校大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 12:93-94.

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 篇8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但创新能力薄弱。原因很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发展及能力的培养。“以体现教学价值为目标,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提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研究问题的工作平台。”成为探讨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实践的自觉性;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情趣等。

《模拟电子技术》课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工程实践性很强,必须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既要重视基础理论,又要重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1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能够达到:(1)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2)正确使用模拟器件,分析和设计典型电路;(3)学会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逐步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常用开发工具。

2 课程内容系统分析

培养应用能力,掌握各种模拟器件的基本功能,独立分析实际应用电路。(1)理论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学中紧密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深度上把握“度”。(2)将计算机仿真技术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硬件实验的效率。(3)精选实验内容,增加了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并且加强了维修、组装、调试等训练。(4)课程的重点: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5)课程的难点:突出工程应用,涉及的新概念多,分析方法多。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教学过程的中心

3.1.1 为学生的理解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例如:以“半

导体的基础知识”为内容设计教学。利用多媒体电子课件演示,揭示半导体的原子结构,黑板板书强调知识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在采用EDA技术仿真时通过虚拟环境进行验证,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分析与应用。

3.1.2 为学生接受知识而设计讲授手段和方法

除却传统的黑板板书,利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辅助,采用案例法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学,结合章节总结、知识点口试,完善知识体系,在虚拟环境仿真、实验室动手操作,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教室、实验室配备的多功能投影仪、大背投,充分利用课件与仿真进行教学,将讲授示教、讨论、作业、实训、课程设计等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3.1.3 为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而设计练习

课堂上侧重点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根据内容当堂设计练习、专题分析,接下来在课后进行作业巩固、重点难点题型讨论。

3.1.4 为强化学生课程学习而提供辅助条件

学校校园内网的网上教学辅助系统上传、更新资料辅助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利用网上学习资源接触前沿技术、知识。

3.1.5 为活跃课堂气氛设计案例

半导体二极管的限幅应用,直观的体现上限幅、下限幅、双限幅波形,强化分析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与实际应用衔接,二极管的广泛应用:整流、显示、稳压等。

3.1.6 为扩展知识面而设计思考题

“什么是放大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实例有哪些?”,网上查询,写出总结提交。由此达到了启发兴趣的课前预习,同学们针对性地了解了下一堂课将要讲述的内容,扩展了知识面,学到了课本以外的内容,并能将所学理论内容与日常生活应用相结合。

3.2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实施安排,少不了教学方法的设计与使用,通常都是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

3.2.1 以问题为核心探讨教学,亦即课堂小组讨论法

如“放大电路的分析基础”的内容设计:课堂上利用日常常见扩音器、放大器等引出信号放大问题,以问题为基础,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的问题之中,学生以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发出疑问,课堂上就进行放大电路的概念提出,分析如何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达到三极管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3.2.2 师生互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达成默契从而促进教学。例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的内容设计:课堂上师生探讨“电路不稳定怎么办?”引入反馈,什么是反馈?反馈有什么作用?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入负反馈可以提高稳定性、扩宽通频带、削弱非线性失真等,分析四大负反馈电路,负反馈指标的估算,目标负反馈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3.2.3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理解,培养对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引导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着重阐明思路、原理与方法,对概念、要点反复强调,触类旁通,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训紧密联系。

3.2.4 任务驱动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教师给定的任务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找出其中已掌握的知识和未掌握的知识,并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例如:“波形发生电路”的内容设计:实验室常用仪器信号发生器是大家熟知的,结合产品,进行核心电路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成简单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实现正弦、方波、三角波的输出,课堂上完成不同波形的产生原理分析,结合所学形成多级电路,EDA虚拟实验室仿真效果图,目标学会设计与实现多波形产生电路。

3.2.5 将电子竞赛作品纳入教学内容

同学们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引发了学习兴趣。故而对基础扎实的同学可以组织其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高了动手能力。

3.3 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综合测评成绩体现学生对该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闭卷考试成绩为卷面成绩,百分制,将来占总评成绩的50%。由任课教师提供A、B两卷,将来考试部门随意抽取一卷作为最终考试试卷,并且统一组织考试,单人单桌,严把考风考纪。总成绩=平时成绩(考勤、作业、章节测试、口试)20%+操作实验30%+期末卷面50%。课前已将课程大纲及相关内容告知,后期课程实施严格执行。(1)考勤:每一堂课严格考勤,杜绝迟到、早退现象,缺课一次,扣一分;(2)作业:按时上交,及时批阅,准确修改进行更正,缺一次,扣一分;(3)章节测试:重点章节的知识系统分析应用,重点章节以三章为主,每章各2分;(4)知识点口试:可以当堂提问或随机提问,设计重点内容测试;(5)操作实验:重操作,准确搭接电路无误,实验报告内容完整,分析有见解,共10次,每次2分;(6)总结报告:书写体会报告或总结报告,能够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占10分。说明:如若某一项出现负分,最后总测评时从总成绩扣分。

4 教学效果体现

通过以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借助学校专家、教学督导的听课反映,实际结果较之以前的教学模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4.1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1)将知识体系分为三层:认

知、理解、应用,由简入难逐步深入;(2)将授课分为三模块: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模块化强化了知识体系;(3)通过专业研讨、专业教学培训、深入企业学习,培养优化了教师队伍;(4)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顶岗实习,激发了学习动力,提高了动手能力。授课知识层次化,内容模块化,专业培训系统化。讲授更简洁明了,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

4.2 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1)通过引导启发教学,引

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启示创新;(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演示,促进教与学的整体效果;(3)网上辅助教学上传资料跟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4)通过虚拟环境仿真构建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形象、直观,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强;(5)实训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好,及时沟通交流,问题基本上达到当堂解决,提高每堂课的信息利用率。

4.3 理论教学突出工程应用,使学生增强了职业技能,克服了理论学习的畏难情绪,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4.4 改革考试方法,不仅重视教的过程,更应重视“导”

的结果,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最终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果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5 采用小组课堂讨论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为主宰灌

输知识的局面,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问题的切磋伙伴,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6 突出课程的系统性,在课程设计中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入。

4.7 突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引入教学并渗透到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8 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素质。

5 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本课程是信息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抽象、枯燥;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多、分析方法多;需要先续课程的知识支撑,如物理学、高等数学、电路分析基础等课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提高教师的双师型能力,所以上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先续课程基础一定要打好,大一入学教育时,进行学业规划,加强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尤其是高等数学和英语。后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才能衔接上。(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3)利用上课资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工程应用。建议学生查阅电子制作、最新电子产品、日常生活电器的维修、最新芯片的应用等资料,结合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为奔赴高技术人才领域夯实基础。(4)利用有限的课堂学习,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借助网上可利用资源接触前沿知识、技术,为就业打下良好的铺垫。(5)深化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进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6)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年轻教师迫切需要充电。故而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面的扩展;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跟同学们一起到公司进行参观实习;外出进行专业研讨;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等。

参考文献

[1]王峻梅,部锋.对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0,(02).

[2]唐莹,周浩淼.“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进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2).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篇9

电子文件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等等。与纸质文件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电子文件它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 (2) 电子文件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和传递; (3) 电子文件的利用是可共享的, 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 (4) 电子文件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 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

2 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2.1 应用计算机后, 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

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 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 一经形成后, 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 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 已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是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 也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 文件形成后, 由文书部门收集立卷后, 交档案部门管理, 一般一年归档一次。而电子文件随时产生, 随时更改, 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 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

2.2 由于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档案实体分

类也可能将被概念分类整理所取代, 因为实体分类的结果只能体现一种属性联系, 这种单线排列的方式是手工操作管理档案的需要, 但在当今电子文件的环境中, 文件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均发生了变化, 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 不再需要对它进行象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

2.3 由于电子文件的保存价值同时取决于其自身价值和

可读性, 其鉴定的方法、内容、标准均将发生变化, 原有的档案价值理论分析范围也将扩大, 要分析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根据传统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 文件应根据其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确定保管期限, 而电子文件一方面由于制作方便, 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 另一方面由于用户的需要, 信息和数据不断地修改和补充, 因此很难划定固定的保管期限, 况且目前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尚无法律保证。因此, 其鉴定、管理方法亦无定论。此外, 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 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3 电子文件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3.1 对档案本质属性的影响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种原始记录性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内容上, 另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形式上, 如当事人的亲笔手稿、领导者的亲笔签署等, 都表现出真实的原始性。也正是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才使得档案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其它信息, 而具有法律凭证的作用。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 电子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 它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 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文本, 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 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 甚至文件与档案之间很难划定一条人为的界限。人们可以在机器上随时方便地复制电子文件, 这样文件是档案的前身, 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这一档案概念就变得难以理解。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电子文件能否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等, 便成为档案界的一系列新课题。这些课题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 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

3.2 对档案来源原则的影响

目前, 随着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 后者愈益受到普遍关注。传统的观点认为源于来源原则的档案检索系统必须一律建立在文件形成者或信息提供者的组织机构及其文件的基础上。只有根据其来源, 从形成者的法律责任和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问题, 才能正确整理和理解档案文件。而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 不再严格对应于现存的机关、组织、机构这一现象而产生,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对文件信息复制、修改和重新组合、打乱或破坏文件的本来顺序。因此, 要确定档案的来源, 不可仅局限于寻找一个恰切的定义, 或仅要求完整地保护全宗与文件系列, 按照原始顺序进行整理等, 而必须正确说明档案的原始联系, 了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文件组合的变化, 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 丰富和发展来源原则。

4 档案界所应采取的对策

4.1 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 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

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 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 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 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 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

4.2 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

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 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 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 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 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 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

4.3 使档案管理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以前的档案管理是呈直线状态的, 随着人们对利用服务工作的重视, 使利用工作和其它基础工作构成一个平面。这种平面结构只反映纸质档案的情况, 因此, 在原有平面结构基础上, 又增加了一项档案信息载体内容, 就构成三维空间, 形成了立体化的管理结构。

4.4 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迫在眉睫。

我国档案人员要适应信息技术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抓好知识更新, 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 使档案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 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作用关系。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篇10

关键词:电子文件,档案,影响

1 电子文件定义及其特点综述

与纸质文件比较, 电子文件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子文件不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 它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电子文件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和传递;电子文件的利用是可共享的, 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电子文件的保存条件和环境要求与纸质档案不同, 它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 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

2 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2.1 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

应用计算机后, 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 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 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 一经形成后, 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 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 已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 如文件的立卷归档制度。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是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 也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 文件形成后, 由文书部门收集立卷后, 交档案部门管理, 一般一年归档一次。而电子文件随时产生, 随时更改, 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 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 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 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 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 还应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

2.2 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可分离

档案实体分类也可能将被概念分类整理所取代, 因为实体分类的结果只能体现一种属性联系, 这种单线排列的方式是手工操作管理档案的需要, 但在当今电子文件的环境中, 文件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均发生了变化, 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 不再需要对它进行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 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组合分类。

2.3 电子文件的保存价值同时取决于其自身价值和可读性

其鉴定的方法、内容、标准均将发生变化, 原有的档案价值理论分析范围也将扩大, 要分析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根据传统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 文件应根据其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确定保管期限, 而电子文件一方面由于制作方便, 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 另一方面由于用户的需要, 信息和数据不断地修改和补充, 因此很难划定固定的保管期限, 况且目前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尚无法律保证。因此, 其鉴定、管理方法亦无定论。此外, 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 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3 电子文件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3.1 对档案本质属性的影响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种原始记录性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内容上, 另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形式上, 如当事人的亲笔手稿、领导者的亲笔签署等, 都表现出真实的原始性。也正是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才使得档案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其它信息, 而具有法律凭证的作用。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 电子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 它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 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文本, 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 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 甚至文件与档案之间很难划定一条人为的界限。人们可以在机器上随时方便地复制电子文件, 这样文件是档案的前身, 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这一档案概念就变得难以理解。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电子文件能否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等, 便成为档案界的一系列新课题。这些课题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 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

3.2 对档案来源原则的影响

来源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是尊重全宗, 从内部来看是尊重原始顺序。目前, 随着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 后者愈益受到普遍关注。传统的观点认为源于来源原则的档案检索系统必须一律建立在文件形成者或信息提供者的组织机构及其文件的基础上。只有根据其来源, 从形成者的法律责任和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问题, 才能正确整理和理解档案文件。而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 不再严格对应于现存的机关、组织、机构这一现象而产生,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对文件信息复制、修改和重新组合、打乱或破坏文件的本来顺序。因此, 要确定档案的来源, 不可仅局限于寻找一个恰切的定义, 或仅要求完整地保护全宗与文件系列, 按照原始顺序进行整理等, 而必须正确说明档案的原始联系, 了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文件组合的变化, 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 丰富和发展来源原则。

4 档案界所应采取的对策

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 篇11

关键词:电子白板技术 小学音乐 负面 束缚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133-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电子白板技术可以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调重点难点及减轻教师课堂授课负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使得电子白板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大肆盛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也呈现电子白板技术的身影。2001年6月国家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在实际的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过度使用电子白板技术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制约小学音乐教学的高效开展。

该文探讨的主体有别于同类文章,多集中于电子白板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电子白板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负面影响。

1 妨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忽视因材施教

在某些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在上课前就将自己提前制作的或者从网上下载的多媒体课件传输到多媒体设备上,开始上课就意味着开始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解的音乐知识很少,几乎是作为“课件播放者”的角色出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少,学生跟着课件上的指令重复聆听、歌唱等动作,这样的教学行为完全忽视了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虽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師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教师想给学生讲解某些知识时,只需要轻轻地点击鼠标即可完成。但是同时冰冷的机器也隔绝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不再关注学生在某些环节的动作,不再重视学生对该内容是否掌握,课堂上更多的注意力都投递给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因材施教更是无从谈起。课件都是提前制作好的,内容也是提前设计好的,教师在教学中仅是播放给学生,遇到突发状况时教学内容很难发生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无法根据小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无法开展因材施教。

2 束缚学生思维创造,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挥

小学生的想象力都是十分丰富的,他们这一年龄段正是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教师使用提前制作好的课件或者教材所带光盘进行授课,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会受到很大束缚。电子白板中的课件运用于教学中所含信息量是很大的,因此,在授课时呈现给小学生的内容多是走马观花,小学生的思维仍旧处在“休眠”期,音乐知识就已经播放完毕,束缚了小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使小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之中,教师讲解的知识是什么,小学生就记忆什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会大打折扣。虽然小学音乐课程并不是决定小学生是否能考上好初中,但是该课程却是全面提升小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小学生除了接受音乐的熏陶之外,还应当拓展自己的视野,放飞自己的思维,为自身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但是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则阻碍了小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学习其他文化科目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3 注重授课形式而忽视了授课内涵

在当前学校教学中,电子白板技术的使用十分普遍,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认为所谓的新课程改革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是对“新课程改革”的错误理解。为了追逐课改的大潮流,小学音乐课堂也存在大肆使用电子白板技术的现象。电子白板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音乐的课件上给学生配备一些图片、动画等元素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但这并不是意味着电子白板技术是万能的。在实际运用电子白板课件开展教学时很大一部分教师将教学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教学形式的关注上,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准备,尤其在一些公开课、赛课、观摩课上,教师对如何“玩转”电子白板技术所耗费的心血要远远多于对课件内容的关注,对电子白板技术的使用产生了崇拜化的倾向,将其奉上“神坛”,在授课的45 min里时时刻刻不离电子白板课件,根本无暇去分析学生在该节课要学会那些知识,最终影响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得不偿失。

4 弱化了师生在课堂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教师开展课堂授课的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随着电子白板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的使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从上课之处的大标题书写到下课时的再见都是由电子课件展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动作就是操作电子白板设备,通过播放有趣的图片、动画和动听的音乐,教师将小学音乐课堂变得热闹起来,但是在这个“热闹”的气氛中,教师完全置身事外,不写板书、不和学生互动,多媒体课件在其中做起了主角,操纵着课堂,教师则成为多媒体操纵下的“傀儡”,主导作用完全发挥不出来。虽然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将课堂变成了另外一种“灌输性”教学模式,教师将多媒体课件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5 课件信息量大,不利于学生吸收

相较于传统教学,电子白板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运用中呈现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特点,但是如果教师制作的课件信息量十分大的话,是极其不利于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吸收和消化的。对于刚刚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他们往往在课件上添加大量的知识,认为只有给学生将知识讲透彻,学生才能理解明白,不相信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将知识消化和吸收。涵盖庞大信息量的小学音乐课件在展示给学生时必然需要速度快,这样往往会让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到头晕眼花、目不暇接,长时间地听讲会让学生大脑觉得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最终影响小学生学习的高效。

6 课件制作不科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在上文已经提到了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出现盲目夸大多媒体课件作用的现象,在这种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无限夸大的理念中,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出现两大不科学之处,限制了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其一,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本身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多媒体课件上输入大量的音乐知识,导致多媒体课件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满堂灌”工具,不利于小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其二,小学音乐教师为了让多媒体课件“有趣”起来,在课件上增加一些不适当的图片、图标等,例如:在课件上使用一些动态图标:奔跑的小猫、旋转的小灯、开开合合的花朵等,学生在听课时注意力会不自觉的被动态图标所吸引,从而忽视了教师所讲解的音乐知识,造成音乐课堂教学的低效。

参考文献

[1]雷雨强.多媒体课件的副作用——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J].新西部,2010(9):201.

[2]张婉丽,张丽娟.网络技术对学生主体参与的负面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S1):129-130.

[3]范立南.高校多媒体教学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24):92-95.

[4]何军.多媒体课件教学对教师的负面影响[J].内江科技,2006(6):53.

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 篇12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白板, 在中小学课堂中悄然兴起, 受到了教育界教师、学者的关注, 它是一种新型的具备现代化特征的教学工具, 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 有效地整合了学习资源, 有利于调控教学过程, 进而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技术接受模型简介

技术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简称TAM) 是1989年戴维斯借助理性行为理论研究, 通过用户接受信息系统而提出的一个理论模型, 其最初的目的是解释说明电子白板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TAM模型如下图所示:

TAM理论认为:决定电子白板接受行为的两个主要信念是有用性知觉和易用性知觉。有用性知觉是指目标用户相信使用特定系统能够提高自己工作绩效的程度;易用性知觉指的是目标用户相信使用该系统并不费力的程度。技术接受模型认为系统的使用是由行为意向决定的, 而使用的意向是由想用的态度和感知有用性共同决定的;而想用的态度由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共同决定;感知的有用性由感知的易用性和外部变量共同决定, 感知的易用性由外部变量决定。

二、电子白板在中学的应用现状

笔者走访聊城市部分中小学校, 一半以上的学校已经配备电子白板, 在聊城市中小学针对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135份问卷, 回收110份有效问卷, 有效回收率是81.5%。调查显示32%的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功能和操作已经能够熟练掌握;48%的教师表示基本能掌握电子白板的部分功能和操作;18.2%的教师表示刚刚开始学, 还不熟练;2%的教师表示不会用。大部分教师只是将课件放在电子白板上讲课, 利用电子白板的进行互动教学甚少。通过调查应用电子白板教学后, 39.1%的教师认为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交互, 42.7%的教师认为基本实现新旧知识的交互, 12%的教师不确定, 6.2%的教师认为不能实现新旧知识的交互。调查表明在课堂中应用电子白板能有效实现新旧知识的交互。查显示11.8%的教师能够进行ppt课件与电子白板的整合, 44.5%的教师能够基本进行ppt课件与电子白板的整合, 44.7%的教师ppt课件与电子白板的整合程度不好。电子白板在中小学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三、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 电子白板的特征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 对教师使用电子白板的有效性和使用性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随后影响着他们对电子白板的选择。

1. 教师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

教师接受电子白板的易用性是指教师使用它某项电子白板技术的难易程度, 即教师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教学, 有助于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压力。例如说:容易学习操作电子白板、容易利用电子白板做想做的事情、与电子白板交互是清楚和可以理解的、与电子白板交互式是灵活的、容易熟练使用电子白板、发现电子白板容易使用、我与电子白板交互不需要大量的脑力、操作过程是否清晰易懂。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所消耗的附加工作量以及教学工作的难易程度, 这两项衡量电子白板易用型的主要标志。笔者认为, 将电子白板投入教学, 不仅能为教师提供所要求的功能, 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多的便利, 易学、易用、操作简单、界面有好生动。

2. 电子白板的功能、教学任务和任务技术适配

教师对每种特性的了解都会影响电子白板的使用效果, 教师应当熟练掌握电子白板的每种特性, 优势与劣势何在, 从而达到最理想的使用效果。我们认为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互动课堂的知识建构提供了知识社会化工具、外化工具、组合工具和内化工具, 提供了师生交互的平台, 还提供了师生交互的资源平台, 交互电子白板支持了整个互动课堂知识建构的过程, 有利于个体对知识意义建构。课堂中教师应关注教学任务需求, 将电子白板的功能特点有效的与教学任务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主要有领导及同事的支持、学校的政策制度和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总是乐于接受自己熟知的事物。每个学生所经历的背景不同, 他们所理解的技术形式或多或少有些不同, 故每个学生接受、理解的同一事物所传递的信息程度也不甚相同。那么学生是否适合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呢?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去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学习动机和已有的知识, 包括一般性的学习偏好和对学习内容以及传输系统的态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以及知识背景确定本节课是否适合使用电子白板。

4. 教师个人背景因素影响

教师个人背景因素的影响有时会直接影响到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在教师电子白板接受模型中, 性别、学科背景、学历、经验、年龄和文化背景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 男性教师对电子白板的感知有用性更加显著, 而女性教师对电子白板的易用性更加显著年轻的教师更加注重电子白板的感知有用性。

四、结语

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 分析了影响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因素, 以期待为教师在课堂中如何选择使用电子白板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者下一步将通过实证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各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 揭示各因素对教师选择使用电子白板的影响, 深入探索提高电子白板在课堂中利用效率的途径和措施, 为下一步的教师培训提供一些思路与帮助。

摘要:电子白板的应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得关键, 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 分析了目前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校的应用现状、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以及影响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因素。

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电子白板,教师

参考文献

[1]鲁耀斌、徐红梅, 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综述,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年6月

[2]鲁耀斌, 徐红梅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综述, 究与发展管理, 2006年6月

上一篇:机体改善效果下一篇:有机合成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