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学期实践

2024-11-05

短学期实践(共8篇)

短学期实践 篇1

环境工程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兴学科, 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环境工程高等教育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 高等学校对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要掌握环境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因此, 在培养方法上不仅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让学生亲自投入实践去验证并深刻理解书本知识。由此可见, 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活动, 改善教学方法,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

(一) 基于轻工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特色

作为一所以发酵、食品、设计以及纺织等轻工类学科著称的综合性院校, 江南大学一直秉承“彰显轻工特色, 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 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宗旨。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起源于1983年建立的无锡轻工业学院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室, 1995年获得环境工程硕士授予权, 并于2000年秋招收了第一届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2003年7月获环境工程博士授予权, 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指导下, 2007年12月, 江南大学以无锡太湖水污染事件为契机, 通过整合学校资源, 由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土木工程系合并组建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从而为环境工程学科和土木工程的发展营造极大空间。2008年, 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此外, 与无锡市政府共建有“无锡太湖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中心”、“无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两个常设研究机构。

(二) 江南大学短学期学制的由来

环境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 先后承担40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其它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 获国家发明专利28项,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40多篇;同时, 环境工程专业还完成了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中粮长城葡萄酒 (烟台) 有限公司、河南仰韶就业有限公司等轻工企业的废水治理工程项目近40项, 为淮河、太湖和长江流域的污染物限期达标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 在江苏省以及无锡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联合无锡南洋农畜业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建成年处理3万吨蓝藻的沼电联产示范工程, 从而为减轻太湖污染及解决打捞后蓝藻的资源化处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江南大学于2007年制定了《江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其中将“适当压缩课堂学习时数, 精练教学内容, 加强课外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 强化实践教学”作为主要指导思想, 并从2007年开始将“短学期”学制列入教学计划。短学期安排在每学年的第二个学期结束后, 一般为4周。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根据学校安排, 对环境工程专业三个年级学生的短学期课程设置做了相应安排, 如表1。

由表1可知,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不同年级特点, 分别在短学期安排中分设由认知实习-科研培训-生产实习三阶段递进的设置方案, 并辅以相应学习阶段的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 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着手,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 环境工程专业大一学生短学期认知实践环境创新与探索

2008年暑期为江南大学短学期学制实施后的第一个学期。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头一年课程安排较紧, 而且多为基础通识课程, 几乎没有专业课程安排, 很多学生在入学一年后对本专业到底能到学到什么还不清楚等特点, 在短学期认知实践环节中设置了教授讲座以及现场考察两个单元, 如表2。

由表2可知, 在教授报告单元中, 通过安排本专业教授讲座, 使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相关领域及其应用前景有初步认识;在认知实习环节中, 通过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周边相关环保企业及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研究机构, 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本专业的认知度和归属感。最后,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针对废水处理技术、蓝藻资源化、生态旅游等主题查阅资料, 准备幻灯片, 并进行了演讲比赛。根据学生在认识实践环节中的配合程度和演讲比赛的表现, 大多数同学表示本次认识实践环节不仅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热情、增强了对院系的归属感, 还有助于同学们未来的职业规划。2008年11月, 根据上述内容在广西桂林举办的《第三届大学环境类报告论坛》上做了分组报告, 整个认识实践环节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日趋严峻,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环境保护高级专门人才, 是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证明, 通过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且密切联系实际的短学期课程安排, 不仅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增进专业学习兴趣, 并且对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环境保护人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

短学期实践 篇2

利用短学期的时间,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讲座,在我看来,旨在丰富短学期的生活,积累专业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这些讲座与我们的专业知识息息相关,但是却不专一,涉及不同可以观摩聆听的名师讲座,名师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心得,对于学院给我们安排的讲座,我在其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面对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和知识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学院给我安排的第一场讲座时非常有分量的一场,蔡大生以及浙江年轻一代非常有名的大师们携手的一场声乐音乐会,我先来简单的了解他的一些光荣事迹,蔡大生,祖籍湖北黄陂,1958年出生于杭州,著名华人歌唱家,瑞典大剧院、挪威国家歌剧院、哥德堡歌剧院终身演员。198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1988年赴瑞典参加国际歌剧歌唱家大师班角逐,荣获瑞典最高艺术基金奖并留学该国。至今已在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等二十多个国家演出近四十部歌剧、音乐剧等,是华人艺术家在世界舞台上登台最多的歌唱家之一。2006年受聘为浙江传媒学院实验歌舞剧院院长、音乐舞蹈系名誉主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杭州站火炬手。蔡大生198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是挪威国家歌剧院终身演员。现被聘请为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文化顾问,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蔡大生从北京申奥开始就开始邀请世界著名音乐家为北京喝彩!曾参加央视的申奥晚会,2001年7月参加助威团前往莫斯科为北京呐喊!参加浙江火炬手选拔宣传活动,带领浙江音乐界的音乐家们创作和演唱了奥运火炬的主题歌。

短学期实践 篇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着学期制改革,在传统的春季和秋季两个长学期的基础上,引入夏季和冬季两个短学期[1]。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学生可以在短学期这个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社会实践、工程实践和专业实践等。它与春秋长学期的理论教学互为补充,可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他们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事实上,短学期是一个舶来品,是我国高校在借鉴国外三学期、四学期及学季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旨在优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流程,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任务,湖北工业大学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起设立冬季、夏季短学期,全面推行短学期实践活动[3]。

为了解决短学期实践活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湖北工业大学于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末的冬季短学期中,创新性地使用校友邦事业网[4]这个网络平台,使学生对互联网时代的短学期实践活动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大大方便了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

二、短学期实践活动的特点

与长学期相比,短学期有着以下三个显著特点:(1)时间较短。传统的春季学期一般从3月初开始,6月底结束,秋季学期一般从9月初开始,次年1月初结束,每个长学期大约跨越四个月的时间,时间较长。由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再加上中国春节的影响,短学期占用时间一般不长。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夏季短学期一般占用4个星期,冬季学期占用2个星期[5]。(2)形式多样。传统的长学期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少量的上机实验环节和课程设计环节,形式单一,而学生在短学期中可以参与的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学生可以进行社会实践,走进社会,体验生活,服务社会;可以自主学习,利用短学期相对集中的时间自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自习室或图书馆自学,还能选择在网上跟随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如慕课;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实际的科研、工程项目;可以进行学科竞赛培训;可以到企业中实习,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等。(3)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长学期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和内容由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短学期中,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实践活动的形式、地点、内容和过程安排,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

三、短学期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考核和管理是短学期实践活动存在的两大难题:(1)考核的困难。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特性,导致短学期实践活动在考核上有很大的困难。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使得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不能像长学期那样,通过统一命题、统一批改的期末考试来考核学生。通常情况下,大多数高校采取的考核方法是让学生在短学期结束时提交一个书面总结报告,如此一来,很难让学生对短学期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甚至会浑水摸鱼,随便弄个报告糊弄了事。(2)管理的困难。学生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地点分散,对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学校在前期需要收集和统计学生的实践活动去向和内容,也需要根据统计情况分配和安排学校的各种资源。例如,教师指导工作安排、实验室安排、机房安排等,后期实践结束后,还需要收集学生的总结报告和反馈意见等,为下一次的短学期实践提供参考。这些都会对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工作量。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和教师根本无法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在长学期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签到和提问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理,通过课下作业了解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在短学期中,学生是否真的参与了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过程是怎样的,产生的效果如何,教师一无所知,只能在学生最终的总结报告中窥测一二。

四、校友邦事业网平台

为了解决上文所述的学校和教师在短学期实践活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湖北工业大学在2016年年初的寒假实践活动中创新地启动了校友邦事业网这个网络平台,迎合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体验习惯,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控制,减轻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量,提高短学期实践活动的开展效率。

校友邦事业网平台是运行于互联网的一个服务于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实习实践平台,能让学校和教师实时地监管学生实践活动过程,让学生寻找丰富的企业实习岗位,让企业能快速地招揽到实习生,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五、短学期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

本文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将短学期实践活动按阶段进行划分,介绍如何利用校友邦事业网平台进行短学期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短学期实践活动是何种形式,平台统一使用“实习”这个词语来指代短学期实践活动。(1)实习岗位申请和审核。学生在短学期开始之前,需要在平台中提交自己的实习岗位申请,包括实习单位、岗位类型、实习时间、企业导师信息、实习地址等信息。学校和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学生的实习去向,便于统计实习去向信息,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这种使用网络平台收集学生实习去向的方法,与传统的纸质信息收集相比,使短学期的管理效率有了显著提高。首先,学生在教师审核之前,可以在平台中多次更改去向。而在传统的纸质信息收集中,频繁的信息更改很容易造成信息错误和不一致。其次,学校可以很容易地从平台中导出实习去向的统计数据,便于分析、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趋势,为下次短学期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例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知大一学生更倾向于参与社会实践,大四学生更倾向于到企业中实习。根据这个统计信息,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对大一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对大四学生推荐合适的实习企业。(2)日志和周志的提交和审核。无法进行过程管理是传统短学期实践活动的一个普遍难题。学生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地点分散,给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学生是否参加了实践,实践效果如何,学校和教师也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而利用平台,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提交日志和周志来实时汇报他们的实习状况,提交给教师审核,便于教师实时掌握他们每天每周的实习进展。这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短学期管理的一个重要改革和进步。(3)实习结束申请和审核。实习结束后,学生在平台上提交实习结束申请,告知教师已经到达一个新的时间节点。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才可以提交实习报告。(4)实习报告提交。与传统纸质的实习总结报告不同,平台上的日志、周志和实习报告都支持上传图片,让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记录和总结。(5)实习成绩评定。对学生短学期实践活动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一直是高校无法避免的难题。传统的只通过纸质总结报告来评定学生成绩的做法,很难让学生引起重视,报告弄虚作假时常发生。由于平台保存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交的日志、周志,他们在整个短学期中所做的具体工作都得以清晰展现,为实习成绩的评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湖北工业大学,短学期结束之后会有一个短学期实践活动的答辩活动,让学生交流和汇报自己的短学期工作。因此,实习成绩由四部分组成:日志、周志、实习报告和答辩。教师综合四个部分的工作给出一个最终实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可实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

六、结语

我们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融入社会并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给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短学期作为长学期的一个重要补充,能让学生在较集中的时间段内,理论结合实践,强化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视野,迎接挑战。利用互联网实习实践平台,我们可以解决传统短学期实践考核和管理中的困难,提高管理效率,为更好地培养新世纪人才提供思路和方法。

摘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学期制改革,使短学期成为长学期的一个重要补充。然而,考核和管理是短学期实践活动不可避免的两大难题。2016年年初,湖北工业大学利用网络实习实践平台开展进行的冬季短学期实践活动,使这两大难题迎刃而解。

关键词:短学期,实践活动,校友邦,考核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永金.短学期制下新教师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以上海大学通信学院本科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37-39.

[2]朱露露,蒋明宏.我国高校短学期制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32-35.

[3]翟良芳.高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短学期实践特点探究[J].才智,2015,(32):53.

[4]http://www.xybsyw.com/.

短学期小结 篇4

我们在上周进行了为期一个礼拜的短学期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听了教授学者的报告,也去实地参观了2个成功的大型企业,我觉得自己收获颇多,感受良多,对自己自身的定位、对未来的展望有了新的认识。在7月4号9点,我们听了由郑锦荣教授演讲的关于物流管理发展趋势的报告,首先老师给我们复习了一些物流中基本概念,我发现自己其实虽然上过专业课也考试过,可是很多概念还是混淆不清,比如物流与流通的关系,关于“物流”,应首先从“流通”谈起,而流通又离不开经济活动。所谓经济活动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总的体系,基本上由生产和消费两种功能构成。而将其制造产品、创造价值的生产和使用产品的消费连接起来的即是“流通”。

亦即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

a)社会间隔(生产的人和消费的人不同)。

b)场所间隔(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不同)。

c)时间间隔(生产时期和消费时期不同)。

正是流通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些社会的、场所的和时间的间隔联系起来。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社会间隔的是商业或贸易的流通(亦称商流)。这种沟通,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为所有权的转让架设桥梁,产生所有权的功效,例如买卖活动。此外,联结场所、时间间隔的则是物流(物的流通),是物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创造场所性价值和时间性价值。如运输和保管。

物流与商流之间的关系,(一)商流在前,物流在后;物流是在商流之后完成的。商品的预购就是如此,实行商品预购,首先是买卖双方的一系列交易活动,如商务谈判、签订合同,交付订金或预付货款等。这时商品可能还没有生产出来,当然也不会有物流,经过一定的时间,等商品生产出来以后,才从产地运送到销地的购买者手里,从而这时也有商品的包装、装卸、运输、保管等物流活动。

(二)物流在前,商流在后。商品的赊销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商品赊销的条件下,买者不是先付贷款,而是先取得商品。商品实体首先发生包装、装卸、运输、储运等物流活动。过一个时期,才实行付款和结算,商流是在物流之后完成的。

(三)商流迂回,物流直达。例如在商流中,产品的所有权多次易手,但产品实体可能从最初的售卖者直接送达最终的购买者。在这种场合,商流是曲线迂回地进行,但物流则不需要迂回进行,而是直达供货。

(四)只有商流,没有物流。只有商流没有物流。至少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建筑物、房产的买卖。一所大楼,可以经过许多卖主与买主的交易,反复地发生由商品变为货币和由货币变为商品的价值形态的变化,所在权出现多次的转移,但这所大楼依旧巍然不动,根本没有物的流通。第二种情况是商品的投机活动。在投机活动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由货币变为商品可以进行过多次,由一个投机者手里转移到另一个投机者手里,商流不断地进行,但商品却可以沉睡在仓库里。这就是只有商流而没有物流。除此以外,也还有只有物流而没有商流的现象。

我的感想:经过对于许多物流概念复习,再加上老师的课外拓展,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不能考完试就忘记了,还是要自己反复的去看去复习,才能在以后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当中。此外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近几年来物流专业的就业情况,应该算是比较乐观的,所以作为一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保持自己信心,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相信自己会有个好的未来!老师也为我们介绍了几个有名的物流企业,比如Ups、fedex、dhl、等,还说了我们学的理论知识,物流其实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你会发现现实实践中会很多和理论知识不一样的地方。

在7月4日的下午1点半,张三敏教授又为我们讲解了一下上海市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通过一些数据的比较,让我们了解了科技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流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在上海以及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让我们微观的再次了解了我们所将要学的专业。“物流业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之一”,上海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啊,而我们的物流也是这根大动脉的要塞啊!她的发展前景是可想而知的啊!在上海将建成4大物流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洋山保税物流园区;西北物流园区。而我们上海海洋大学就地处洋山保税物流园区之边,外高桥和浦东又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的近,我们海洋大学在物流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是对我们是莫大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我的感想:物流这个行业肯定是有很大发展前途。但不要认为学了物流管理之类的专业就有了发展前途。因为专业只是理论知识,重心还应该放在实战中。首先如果想做物流的话一定要进大公司,因为小的物流公司薪金真的很少。因为大鱼小鱼都是一样吃。而且大鱼的要求也不是那么苛刻。比如说马士基每年的校园招聘就不是非常苛刻,所以大家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虽然物流项目发展被提上“十一五”,说明现在物流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不能被社会和媒体炸昏了头。个人必须要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和职业兴趣来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当然如果对物流这个行业比较感兴趣的人也可以介入。

在7月5日下午一点半,我们又参加了张悦来教授的华联食品配送体系报告,老师比之前几位教授的授课方式有些不同,我发现他讲的内容都是非常实际,讲述了在很早以前生产力科技都不发达的时候,配送体系的发展,经过这十几年的努力,华联的配送体系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这都得益于管理者对于时机的把握,未来的预测能力,以及开发市场的魄力,现在的配送体系与电子商务的联系越来越大,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对于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的感想:做生意真的需要魄力,老师所提到的那些老板说做就做不拖泥带水,购置新的车辆发展配送,毫无疑问是成功之举,现在电子商务发展很快速,对于配送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我们大学生,这无疑是求职机会,我们应该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果想把物流管理这个专业学好,不仅要啃书本,还要实时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物流业是个新兴的行业,绝对属于第三产业,它的兴衰起落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真的想成为一名物流方面的人才,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还要实时关心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的充实完善自我的业务能力。

7月8日我们实地参观了养乐多和大众的生产基地,先说养乐多,先给我们看一则短片,让我们了解养乐多的发展历史,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开发,到今天的成功。养乐多是一种风靡全球的、每瓶至少含有100亿特殊活性乳酸菌的乳饮品。养乐多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乳酸菌发酵制品生产企业,“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是最早在1930年,日本医学博士代田稔发现获得的一种活性乳酸杆菌,他在研究有益消化的乳酸菌时,成功地分离、强化培养出乳酸杆菌。并将其命名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其特点是:经过强化培养的“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具有能够抵抗胃液、胆汁等强力杀菌作用的消化液作用,并以活性状态到达人体的肠道内。其作用在于:活着到达小肠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减少肠内有害物质,防止肠内腐败;预防食物中毒菌的感染;提高肠道活性,调节肠内生态平衡;改善便秘和腹泻症状;促进新陈代谢,增进身体健康。“家庭配送”的销售模式始于1963年的日本,当时养乐多公司出于普及全新的预防医学理念,使消费者坚持每天饮用养乐多产品以维持肠的生态平衡而采取的手手相传的方式,只要一个电话,身穿养乐多统一制服的和蔼可亲的养乐多健康妈妈就会以最快的速度亲手将新鲜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说明产品的科学性,介绍肠道保健及益生菌健康方面的知识,协助做好产品的储存,选择最佳饮用日期等,使消费者手中的每一支养乐多新鲜可口,让消费者轻松构筑健康体魄;养乐多公司用养乐多妈妈温馨的问候和真诚的笑容向

每位消费者传递着一种关心,一种希望人人健康的美好愿望。

在日本有养乐多妈妈六万余名,以“家庭配送”为龙头,配合商场,超市的门店销售,养乐多产品在日本日销售量达1000万瓶/日,全球日销售量达2500万瓶/日;位居全球活性乳酸菌乳饮品销售榜首。养乐多公司进入中国是2002年,在广州建立了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广东省内销售的产品称为“益力多”),引进日本养乐多的销售模式,拥有益力多小姐(养乐多妈妈)500多人,销量由最初的5万瓶/日,发展到现在的50万瓶/日,2005年起,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也开始家庭配送销售模式,眼下销售量达到15万瓶/日;除已成立的北京,天津,苏州销售公司外,今后在沿海地区,东北三省等地区的主要城市也将设立销售网络,养乐多小姐的身影将遍布全国,养乐多家庭配送模式不仅宣传了理念,销售了产品,传递了爱心,还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

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要经历从做产品到做品牌的战略转变,养乐多公司目前做的“家庭配送”就是品牌营销。21世纪是品牌经营的时代,谁能从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将赢得市场,强大的品牌竞争力正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虽然现在养乐多推行的“家庭配送”运营成本高,效果不如立竿见影的广告来的快,但是当有一天消费者获取的关于乳酸菌的知识都是关于养乐多公司,对其竞争对手来讲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这就是品牌营销中的无形资产发挥了作用。养乐多营销的核心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宣传着重于活性乳酸菌对人体的益处,在销售时不以推销产品为主,而是通过养乐多小姐每天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介绍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强身健体的作用,通过亲手传递,把健康带给每个人,这恰恰是养乐多公司创始人代田博士的思想,体现了“不断探索生命科学,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美好生活做贡献”的公司理念。我们又参观养乐多的制作车间,非常的干净整洁,而且流水线非常的有效率,从日本带回来的机器人将养乐多堆垛好运出。

我的感想:现代生活越来越发达,但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得得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很多如癌症之类的不治之症越来越多见,这些都是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以给人们带来健康长寿为其营销观念的养乐多无疑是会受到大众欢迎的,一个人说实在的没有什么比身体健康更重要的了。另外,我认为养乐多企业文化也很好,工作人员在我们车子走的时候挥手再见,这给我们一种很受重视的感觉,想必是这样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有这样待人真诚的员工。

我们的第二站是大众汽车的生产基地,刚一下车,整齐的厂房和漂亮的绿化便是三厂给我的第一印象。接着我们坐上了参观用的电瓶车,开始参观车间。伴随解说小姐的介绍,我们先看到的是全自动化的冲压生产线。大量的焊接机器人,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提升了工作的精密程度。接着我们来到激光焊接处,上海大众独有的先进激光焊接技术,使不同钢板之间的结合达到分子基层面焊接后,不同的钢板紧密如一整块钢板,几乎天衣无缝,大幅度提升了车辆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减少车身在运动状态中的噪音及变形。难怪刚才在介绍中看到,即使是压在大卡车下,车身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车内司机依旧安然无恙。看来先进的技术的确是车辆安全性的可靠保证。

诺大的车间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杂而不乱,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标牌上的德语似乎正告诉我,严谨细致的管理,精益求精的追求,是造就上海大众今天出色成就的基本原因。

随后我们参观了PASSAT领驭的制造车间。虽然对汽车的零部件一窍不通,但第一次看到各个部件从原始制作到组装完成,最后变成一辆平时看到的汽车的过程,不免觉得有些新鲜。据介绍,上海大众采用的是模块化生产方式的总装线,先进的激光在线检测设备,从而保证了轿车制造质量稳定可靠。

回到展厅,大家纷纷拍照留念,并对展出的一辆半解剖的PASSAT领驭十分感兴趣,剥去部分外壳,呈现出精密的结构,更让人觉得这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工艺品。一旁的顾小姐告诉我们,领驭采用的防腐工艺是著名的空腔防拉工艺,有上海大众售价引进,配合双面镀锌钢板技术,保证了领驭的多年抗御时间,历久弥新。此外,即使是在POLO,GOL,TUORAN等系列早已上市的情况下,上海大众也依然不停的对

SANTANA做着不同的测试,为的是保证生产出的轿车永远安全可靠,如此执着追求品质保证,不禁让人心生敬意。

跟随公关接待人员,我们来到会客室,观看上海大众的历史介绍短片。通过短片,我们了解到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至今已走过了21个年头。在质量管理上,秉承德国大众“像制工艺品那样精工细致制造汽车”的精神,精益求精,保持对完美品质的不懈追求(这一点,在我们后来的参观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此外,上海大众还始终坚持“质量是上海大众的生命”的方针,形成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

上海大众至今推出了SANTANA,POLO,GOL,PASSAT,TOURAN六个系列,这六个车型均比国家法规规定的时间至少提前了2年达到排放法规要求,其中TUORAN,PASSAT,POLO的排放达到欧4标准。而我们所参观的三厂正是以制造TUORAN和PASSAT为主的。

上海大众汽车厂的发展也是上海2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希望上海大众在以后能保持卓越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短学期实践 篇5

关键词:多元化,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社会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加突出了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突出了因材施教、多样性与个性发展。改革传统的以教材、教室、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 探索构建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 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教学体系改革涉及诸多领域, 本文重点探讨了基于短学期的多元化、开放型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一、构建基于短学期的多元化、开放型教学体系的思考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内部普遍实行两学期制, 其特点是学期周期长, 为一些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具有教学安排设计和相应制度比较成熟, 教学管理机制比较顺畅等优点。但是, 这种传统的两学期制由于教学时间跨度长, 教学安排比较刚性, 所开设课程一般贯穿整个学期甚至一学年, 课程设置不灵活, 因而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较小, 学习节奏较慢, 不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同时存在教学与科研矛盾比较突出等问题。相对于传统的长学期, 短学期教学安排具有灵活、多元、开放的特点, 有利于构建国内外专家讲座、师生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创新性实践活动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因此, 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开展学期制度改革实践, 将长学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短学期的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 在人才培养中建立一个独立运行的短学期, 构建多元化、开放型教学体系, 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首先, 有利于促进从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向“学生为中心”学习的转变。通过短学期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开设各类前沿课程、研究型课程、专题报告, 组织开展实习实训、参观考察、专题交流讨论、专业学习指导、创新活动、职业规划等多种形式和类型的教学活动, 扩大了学生学习活动和选课的范围,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其次, 有利于促进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最近多年来, 许多高校通过修订培养计划, 突出了课程内容的凝练、精选和课程体系的整合, 教学计划中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有了较大转变,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了较大增加。但是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空间,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学科前沿、开展科研实践的机会, 如何有效加强研究型教学、自主型学习和实践性教学及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 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探索,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有效地改革、调整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传统的长学期制中可以并需要开展这些教学改革试点。但是, 在长学期由于教学安排较满, 刚性较强, 加上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后班级人数普遍增加等, 影响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比较多。通过实施短学期, 可以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小班教学、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等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试点, 为探索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潜力发挥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积累经验。再次, 有利于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是提高高校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然而, 由于一些知名教授担负大量的科研任务及其他社会工作, 有时在一个长学期的时间跨度上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实行短学期后, 学校在教学课程安排上更加灵活, 使得科研任务较重的教授可以调整年度工作安排, 集中较短的时间在短学期为本科生上课或者开设讲座。此外, 短学期一般安排在夏季学期, 在时间上刚好与国外大学的暑假衔接, 便于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进行交流、开设讲座, 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二、实施短学期教学改革的实践

为了推进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 2006年上海海洋大学提出以改革传统两学期制为突破口, 通过设置“短学期”, 促进课程结构体系优化, 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探索建立理论授课与专题小组讨论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校与产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推进从相对封闭、静态和单一的教学体系向开放、动态、多元的教学体系转变。从传统的两学期制过渡到“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 理论教学每学分由18学时改为16学时,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四年的课程分布设计三个短学期。短一学期:突出基本素质教育, 以扩大基础知识面为重点, 提高基本素质;短二学期:突出专业技能培训, 以实习实验实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为重点, 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 提高专业素质;短三学期:突出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 以毕业实习和专业调查为主要方式, 并提供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报告写作训练指导,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其中短一全部集中在大一学期末的2~4周, 短二、短三结合专业实践需要与春季学期打通统筹安排。科学系统地设计短学期的课程体系, 促进短学期教学改革实践。根据短学期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功能, 设置安排实践类、实习类、调查类、师生讨论与互动课、学生需求较大的短学时课程等教学形式, 采取预设可选性系列讲座和课程供学生选择, 并与常规学期培养计划课程安排相对应 (衔接) , 划分基本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等递进性教学阶段, 增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基于短学期的新型教学体系的探索, 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效。第一, 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通过优化课程设置, 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讲授”与“专题讨论”、“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三个结合, 构建了国内外专家讲座、师生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新型教学平台。第二, 促进了学生知识、经验与能力结构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官、产、学、研”联动发展, 开设“名师导航”、“企业讲堂”等新型课程, 让学生领略大师风采, 感受学科前沿, 直接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 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 从理性返回到感性, 拓展了学生知识面,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三, 促进了从“教师为中心”教学向“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转变, 从“学校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向由用人单位参与的培养模式的转变, 从偏重传授知识向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教学全过程的转变。

当前推行学期制度改革已成为部分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是学期制度的改革实践是涉及教育教学理念、培养体制模式改革等深层次问题的一项系统工程。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和学制惯性, 一些师生对于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尚未认同, 使得短学期在原有的制度框架内进行改革较为困难。同时由于短学期教学改革实践还比较短, 其教学安排设计和相应制度还不够成熟, 不健全, 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不够顺畅。此外, 短学期一般安排于7~8月, 正值炎炎夏日, 温度过高影响学习心情, 容易引发中暑和火灾等安全隐患, 也使得学校管理者心有余悸。因此, 短学期教学改革还需要研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 相关方面可以组织跨校联合专题研究, 推进这些改革探索不断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燕赵一草.关注三学期制[EB/OL] (.2004-09-14) .http://yi-cao.126blog.com/.

[2]周伟, 唐安国.短学期制课程设置的利弊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8, (6) :10-11.

[3]教学整改快讯.国内外学期制运行状况调研分析[EB/OL]. (2010-06-30) http://www.jingpinke.com/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

[4]百度百科.三学期制[EB/OL]. (2011-01-15) http://baike.baidu.com/view/.

短学期实践 篇6

1 短学期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短学期课程设置首先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强调从高师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 优化课程结构, 整合各类课程资源, 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具体言之, (1) 它要求短学期课程设计者从剖析高师物理学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人手, 真正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 正确处理长学期和短学期课程的关系, 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短学期课程本身也要有整体性, 要形成课程体系。

其次, 短学期课程设置应遵循有效性原则。短学期设置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课程设置一定要讲求实效。高师物理学专业求发展、谋出路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要区分不同学生的职业取向, 要追踪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 设置的课程要学以致用, 切忌脱离实际。

2 短学期的教学应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

高师物理学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 我们的毕业生大部分今后将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中学生源的萎缩, 中学对物理教师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今后不会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实际情况是, 近几年来我们的一部分毕业生 (约占15%) 毕业后考取研究生, 继续深造;一部分毕业生 (约占10%) 进入公司和生产企业, 而且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如果对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在短学期实施一刀切的师范技能培训是不符合实效性原则的, 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和进入生产企业的学生在短学期花费精力学习到的师范技能, 对他们来说毫无使用价值。我建议, 应该针对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 在短学期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 供学生选择, 实施个性化的技能和能力培养。

对立志成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学生, 设置中学物理师范技能训练课程模块;对以后职业取向是进公司或企业的学生设置物理应用技术课程模块;对立志考研的学生, 在短学期应设置物理学前沿课程模块, 拓展学生的物理学视野, 为他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该课程模块应借鉴西华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1], 应包括《物理学史》、《相对论》、《科技英语》、《现代物理专题》等课程。

3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设置师范技能培训课程体系

短学期物理师范技能培训, 到底该设置哪些课程?这取决于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师范技能, 每种技能培养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设置课程体系的目标和依据。这个目标和依据的确定, 课程设置者不能闭门造车, 应该紧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 密切关注中学物理新课改的最新动向。

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提出:物理课程应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有三个方面的能力: (1) 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对物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的了解。 (2) 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 (3) 良好的实验设计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中学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革。针对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和新科改的最新形势, 我们的中学物理师范技能培训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三字一话”、“课件制作”等师范技术性课程水平上, 而应该更深入一步, 设置适应当今中学教学实际, 对学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以及对教师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课程。我们应当借鉴西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师范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2], 在短学期设置三类师范技能培训课程。

第一类是师范技术性课程, 即《普通话训练》、《三笔字》、《简笔画训练》、《教学多媒体技术》, 这类课程应在第一个短学期开设。这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有利于尽早树立学生的师范意识;二是普通话、三笔字和简笔画这三种技能不是通过短学期的短期教学就能达到相当的水平的, 早开设, 有利于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自觉练习, 提高水平。

第二类是中学物理教学专业性课程, 如《中学物理疑难问题解析》、《中学物理解题研究》、《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等, 这类课程的开设,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学物理教学能力, 学生只有把握了课程标准, 熟悉了中学物理教材, 掌握了中学物理的各种解题方法, 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这类课程宜于在第二短学期开设, 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在这个时候已经经过了两年的专业学习, 已经学完了大学普通物理的全部课程, 回过头来解决中学问题, 站的角度更高, 对中学物理问题的理解更深。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大三长学期的试讲工作, 减少学生在试讲中的科学性错误。

第三类课程是提高学生师范物理素养、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课程。如《趣味物理》、《物理学史》、《物理教育测评》、《物理与生活》、《现代物理选讲》等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能为学生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 避免物理教学照本宣科, 同时能为学生的教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持。这类课程宜在第三小学期开设, 为学生第七学期的教学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学生在实习单位有良好的表现, 这会为他们的入职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平川, 王志红.基于“模块化”选修方案的高师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J].高教论坛, 2010, 12 (12) .

短学期实践 篇7

但因不是专业课, 一般高校文检课开设学时都不多, 而且近年都有大幅缩减的趋势。以我院为例, 文检课的开设现状是:“全院限选、工科为主、文管兼备、合班授课、专业混合、年级相拼、课时紧凑”, 2008、2009、2010级学生是20学时的课, 2011级起本科生是12学时的课;2种教学计划相差了8个学时, 而且每位任课教师都同时承担不同学时的课程。虽然学时整体缩减40%, 可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并未改变, 老师该讲的理论知识不能不讲, 学生该会的检索技能不能不会, 这样, 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 因承载的教学任务较重而压力陡增。因此,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这种文检课学时日渐缩短的现状, 很有必要加强文献检索课实践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 借以缓解文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 努力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素养, 并以此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效果。

一、文献检索课实践教学指导方针的改革[2]143

制订短课时文检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方针:即:“理论实践不分离、理论实践有顺序、重在实践、重在技能、互动乐学”。践行措施是:在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做到“理论在先, 实践在后;理论深入, 实践浅出;理论打底, 实践巩固”, 便于学生好快易懂地掌握文检课的基本知识点, 重在培养学生的检索技能。

二、文献检索课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1. 科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

以12学时的文检课为例, 应教会学生的实践技能包括:利用本校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自助实地查找书刊资料;特种文献 (至少四种) 的检索;至少会使用一种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一种数字图书馆检索论文资料, 能下载原文全文并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原文进行Word文档编辑;能够利用不同数字资源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和科研创新课题。安排学时的基本原则是:课堂知识当堂消化, 不占学生课后思考时间, 必要时留实习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时间再紧也要尽量让学生当堂消化, 然后通过给学生留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吸收巩固课上的知识, 像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的使用、图书馆自助服务的过程这种必知必会的技能, 教师一定要做到“课前提醒学生预实习、课中教会学生技能、课后认真批阅实习作业、课上进行实践点评”。有个经验与大家共享:以“图书馆实地查找书刊”的作业为例, 可以留个之前优秀的学生作业做范本, 事先在课堂上PPT或视频演示一下, 特别容易出纰漏的地方用醒目的标记提示学生, 这样, 学生印象深刻, 在实地检索时不易漏项、不易出错, 也就不易返工。教师备课越周全, 考虑越细致, 实践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学生的实践实习成果就越显著, 成就感也就越强, 对文检课也就越有学习热情。

2. 课时短, 就要舍弃一些陈旧、费时的实践教学内容, 如卡片式图书目录的手工检索, 纸载体报刊、目录、索引的手工检索等。

应知应会的、必要的手工检索如工具书检索可在课堂上简单提一下, 演示一下检索案例即可。可以拍摄工具书视频, 演示工具书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检索方法的使用。这样直观、形象、易懂省时, 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

3. 与时俱进, 增加学生需要的网络资源导航教学内容, 增加与

学生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科研创新题目挂钩的数字资源检索利用教学内容。网络环境下, 学生都会使用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最基本的检索方法, 但缺乏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的经验和技巧, 而这恰恰又是影响学生们多快好省进行检索的主要原因。任课教师很有必要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检索经验对学生进行网络学术资源推介和实践指导。此外, 课堂实践教学一定要捆绑学生所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以及科研创新课题[3]109, 实例分析检索词的提炼、检索策略的制订和检索结果的评价, 重在体现文献检索课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学生能够利用文检课学到的检索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才会切身体验到文检课对其专业知识学习的促进和帮助, 文献检索课的学习效果得以更好地凸显。

4. 建立文检课实践教学资源库。

因一般高校的文检课教学任务都由图书馆承担, 所以完全可以在学校图书馆主页上设文检课专栏, 下设文检课实践教学资源库, 内容可以包括文检课实践实习参考课件 (PPT) 、文检课趣味实践视频、文检课实习题、文检课各章节学习成果测试题、优秀学生作业范例等, 方便学生学习利用的同时, 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倡导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氛围。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原则:理论知识最大程度实践化, 保证在有限的学时内扩大课程的有效信息量, 学完应学的全部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1) 简化理论知识:以直观的实践过程一步步演示深奥抽象的原理、名词概念及检索步骤, 一些相对复杂、易错的知识与技能可以略过。比如数据库检索的三个层次中, 学生掌握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即可, 专业检索内容做淡化处理, 不予提及。 (2) 浅化理论知识。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PPT或场景编辑将复杂难记的专业知识浅化、趣味化。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互动促学作用, 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

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1) 在PPT课件基础上, 课堂教学可以嵌入实践教学场景编辑, 使生僻拗口的概念更易于理解。如文献等级、检索策略等概念。 (2) 根据授课内容和授课要求自助拍摄文检课视频, 如借还书等利用图书馆视频、数据库检索视频等, 教师、学生作为演示者出现在视频小片中, 镜头在一些相关环节定格, 嵌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这样, 授课内容省时、易记, 学生耳目一新, 接受知识快。 (3) 制作课件游戏, 加入课堂趣味互动环节。如实践教学“关键词提炼”, 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创新题目为例, 做砸金蛋游戏, 提炼对一个关键词, 就有一个金蛋开花。学生参与这样的学习活动比较踊跃,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四、实践教学成绩测评改革

文检课课程成绩的评定以实践教学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 学生实践学习的成绩由历次随堂测试、检索实习作业、上机实习报告等实践学习成果组成, 这些都是课程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其中上机实习报告占成绩比重最大。

本文阐述的文献检索课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应用是基于不超过20学时这样一种短课时文检课现状而定, 有针对性地应用和设想了一些省时易懂、重在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方法, 当然, 在施行过程中, 还要结合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基础、学习热情而“因材施教”, 目的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检索技能, 并具备最基本的科研意识, 以达成文献检索课的开课目的和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小凤.文献检索课实践教学的变化与发展[J].图书馆界, 2011 (6) .

[2]胡自玲.文献检索课实践教学刍议[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

短学期实践 篇8

建筑力学是为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内容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可以掌握静力学分析的基础知识, 杆件计算的相关知识以及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方法。该课程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建筑力学教学面临的困难

2.1 讲授内容多, 课程学时少

建筑力学包含了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分析部分, 材料力学中的杆件内力计算和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部分, 结构力学中的力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求解超静定结构部分。目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相关专业建筑力学只有60课时左右, 要想在这么短的学时内, 仅凭学生以前的物理和力学基础跨越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内容具有一定难度。

2.2 学生基础差、学习难度大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相关专业学生来源包括对口单招、单独招生和普通招生, 学生之间差距较大, 有的学生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几乎为零, 加之建筑力学本身的难度, 所以对此类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更大。另外高等数学也是学好建筑力学的重要基础, 而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高等数学也是其薄弱环节, 增加了学习建筑力学的难度。

2.3 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学习兴趣

建筑力学一般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 无法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上课过程中昏昏欲睡,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得不到好的反馈, 讲授课堂内容时缺乏动力, 形成了恶性循环, 导致教学效果无法保障。

2.4 理论推导多, 工程应用少

建筑力学中含有大量的计算公式, 且每个公式均具有严密的推导过程, 牵扯到复杂的理论知识。加之目前建筑力学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少实际工程经验, 不能很好的把工程实际中运用到的力学知识贯穿于授课过程之中, 使得教学效果较差。

3 建筑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传统建筑力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要想让学生达到课程的学习要求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 为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 需进行教学改革。下面结合本校建筑力学教学实际情况, 对短学时背景下建筑力学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3.1 多定性分析, 少定量计算

目前,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实用性人才, 对建筑力学来说,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能对以后遇到的力学问题进行分析, 因此在短学时背景下讲授建筑力学, 重点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多进行问题的定性分析, 弱化定量计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分析具体问题时, 要多从定性角度分析, 避免很多学生进入学习误区, 认为只有把问题的答案求解完全正确才算正确了。这样就会形成本末倒置, 使得学生一味地追求一个具体的数字, 而忽略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3.2 案例教学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单纯的讲授理论知识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 若结合工程实际问题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拉应力验算时, 可以以工地上常见的吊车起吊重物为例, 吊车能起吊的最大重量就需要通过拉应力来进行计算, 如果起吊重量超过了最大重量, 钢丝绳就有可能发生断裂, 此处如果引入吊车的实例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教学效果。

3.3 坚持够用、适用的原则, 删除难度大的内容

目前, 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未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大部分专业采用的教材基本相同, 所采用的建筑力学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简单删减, 从而使得教材不适宜高职学生的学习。高职的建筑力学授课内容不能只是本科教学内容的删减版, 要紧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 对难度大、实用性少的内容要尽量少讲、不讲。例如对超静定结构的求解问题, 由于其牵扯到的内容较多, 对此部分内容如果花费较多的时间讲解, 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 因此在授课前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精选讲授内容。

3.4 改变传统考核模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是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加权平均求得, 并且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较大, 这种方式容易忽略学生中间的学习过程, 导致学生只注重最后的考试, 达不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要改变这种考核方式。如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出工程中常见的力学问题,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师根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考核,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制作模型, 通过模型的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重视平时的学习而不是仅仅把精力放在最后的考试上, 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

3.5 基于学生基础, 进行分类教学

根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相关专业学生的来源进行分班, 如普招学生可以放在一起, 对口单招学生放在一起, 单独招生学生放在一起, 对于普通招生学生, 由于其数学、物理知识相对较好, 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点, 对于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的学生, 可以根据其特点补充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上, 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有的放矢, 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6 改变授课方式, 积极开发学生思维

以前授课方式大多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按照章节顺序逐个知识点讲解, 这种方式对于短学时的建筑力学显然不能适应, 一方面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授课的话不能把所有知识点讲完, 另外一方面采用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授课, 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 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工程中的遇到各种力学问题, 引入相应的力学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 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 如网络、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等, 利用课下时间巩固所学知识点,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分享学习心得。

4 结语

建筑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建筑相关专业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左右, 在短学时背景下, 只有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才能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 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常丽.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 2014 (2) :25-29.

[2]陈春梅, 黄皓.实践教学在高职建筑力学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 2014 (7) :149-150.

上一篇:披露研究下一篇:宽带压控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