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贸易伙伴

2024-08-25

主要贸易伙伴(精选7篇)

主要贸易伙伴 篇1

1 引言

自20世纪以来,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贸易成本的降低。现代交通具有运量大、远距离和低成本的优点,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降低了各国贸易的运费和时间成本;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在全球的飞速传播,降低了国际贸易中的信息成本;WTO等一系列经济组织和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与发展,大范围的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减少了政策性壁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市场的开放度更高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促进了国际贸易成本的降低。

2 文献综述

目前,虽然国际贸易成本有所下降,但是它也是阻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贸易成本的重要性使得对其的研究具有必然性。David(2008)论述了世界贸易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贸易成本的降低,并且分析了其贸易成本在不同阶段的贡献率。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在假设双边贸易对称的条件下,提出了测度贸易成本的模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模型中的假设与现实不符。本文运用的Novy(2008)估计模型是在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是目前较好的估计模型。运用Novy(2008)的难处在于国内贸易的数据不能直接获得,本文借鉴Wei(1996)的方法确定国内贸易,Wei(1996)认为,在市场出清的条件下,一国的国内贸易是总收入与总出口的差额。

截至目前,国内关于贸易成本的研究较少。蒋含明(2012)运用Novy(2008)估计模型,基于行业面板数据,测度了1998~2011年间大陆与台湾地区各行业的贸易成本,并采用GMM估计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丁媛媛和彭星(2012)采用Novy(2008)估计模型测度了中国和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进行分解,并且从距离、语言、人均GDP差额和汇率波动等方面对影响双边贸易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距离和人均GDP对贸易成本有着较为显著地正向影响,共同语言和加入WTO均有利于贸易成本的下降,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对贸易成本的影响最大,有着十分显著的消极影响。

3 Novy(2008)估计模型及数据来源

贸易成本的测度有直接测度法和间接测度法两种。直接测度法主要是测度关税、配额和交通运输等政策壁垒和自然因素引起的贸易成本。直接测度法较直观,但是存在很多局限性。首先,政策性壁垒较难量化。特别是目前名义关税大幅下降,非关税壁垒大行其道,技术性壁垒和绿色壁垒更是难以量化。其次,这种方法主要局限与可见成本,如运输成本和关税壁垒,不能从整体上测度贸易成本。第三,直接测度法中没有包含国内贸易成本。因此,测度贸易成本最好是运用间接测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考察贸易成本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从而间接地测度贸易成本,也是国内外学者普遍采取地方法。本文运用的Novy(2008)就是一种间接测度贸易成本的模型。

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在传统引力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具有多边阻力的引力模型,其基本形式如下:

在此框架下,Novy推导出具有多边阻力的方程:

其中,tij表示i国与j国的贸易成本;yi和yj表示i国和j国的名义收入即GDP;yw=∑Yj表示世界总收入;xij表示i国向j国的出口;σ是商品的替代弹性,且σ>1。Πi和Pj是表示i国和j国的价格指数,反映了多边阻力;Xii表示i国的国内贸易。

根据(1)式推出j国向i国出口的引力方程,乘上i国向j国出口的引力方程,即获得双向的引力模型,得到以下等式:

将(2)代入(3),整理以后推到出以下等式:

由(5)式可知,当双边贸易流量xijxji相对于xiixjj增加了,那么双边贸易成本会变小,有利于两个的经济往来,反之亦然。

本文将采用式(5)来测度2000~2014年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成本。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是指2014年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即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巴西和欧罗斯。其中,由于中国台湾的数据较难获得,故将其剔除。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为转口港,拥有大量的转口贸易,境内贸易为负,不适用于本文所阐述的贸易成本构成,故将这两地剔除。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7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研究过程中首先要对变量取值。其中,按照Wei的方法确定国内贸易xii,即在市场出清的条件下,国内贸易是总收入与总出口的差额(xii=yi-xi).但是由于总收入中包含了不可贸易品,故需引入si,表示i国全部产出中可贸易品的份额,xii=si*(yi-xi)。同理可得,xjj=sj*(yj-xj)。为方便贸易成本的计算,假设双边可贸易品的份额是对称的,即si=sj=s,从等式中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s与贸易成本是正相关。那么最后(5)式可以变形为:

本文采用的数据为2000~2014年的年度数据。中国与各国的总出口和相互出口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数据库,各国GDP数据来源于UNCTAD statistics。从(6)式中可以看出,我们首先要确定s和σ的值。因为两个参数的值很难直接估计,所以我们参考已有的研究确定这两个参数值。Eventtand和Keller(2002)通过研究认为,可贸易品占总产出的30%-80%。可贸易品的份额也受各国发展水平的影响,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其可贸易品份额也较低。Novy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可贸易品份额为0.8,本文研究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将s设定为0.8.对于商品的替代弹性σ是一个很难确定的值。一般而言,较低的替代弹性意味着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倾向减少贸易,意味着较高的贸易成本。根据Anderson和Van Vincoop(2004)认为替代弹性一般介于5~10之间,这是他们总结现有各种文献的估计得出的结果。本文参照已有研究的做法,将替代弹性设定为8。为了全面的考察替代弹性对贸易成本的影响,本文还测度了σ=5和σ=10时的贸易成本。

4 测度结果与分析

我们遵循Novy(2008)的研究思路,利用2000~2014年的数据测度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2014年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成本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当s=0.8,σ=8时,美国从2000年的87.89%降到2013年的68.78%,日本从72.28%下降到2013年的63.65%,韩国从64.32%下降到2013年的47.3%,德国从93.22%下降到69.71%,澳大利亚从100.98%下降到70.46%,巴西从144.19%下降到85.07%,俄罗斯从90.11%下降到2013年的81.39%。其中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经济增长放缓,世界贸易低速增长,2014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成本略有上升。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Novy(2008)模型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关税当量的贸易成本,结果表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成本都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效率提高;关税改革的推进和自由贸易区战略都使中国的贸易成本不断下降,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5 对策建议

根据测度结果显示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成本在不断下降。但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贸易成本仍然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从降低贸易成本的角度,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5.1 加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

中国要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际大通道,推进中国与东盟海陆空互联互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对接,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推进,进一步提高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发展。签订双边贸易协定,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自由化,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通;加快国际经济走廊的建设。

5.2 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

随着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降低,贸易便利化是继贸易自由化以后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了降低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应该推进贸易便利化,简化和协调国际贸易制度和手续。中国海关要加强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完善跨进电子商务通关业务流程,推进口岸各部门信息交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高通关效率、服务进出口企业,提高贸易效率。

5.3 提高产品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为了实现中国“贸易强国”的目标,中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和吸收国外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形成二次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打造属于自己国际品牌,实现国际贸易品牌化;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抓住产业发展机会,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倡导绿色包装等。

摘要:运用Novy(2008)估计模型测度2000~2014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并从降低贸易成本的角度,有效地提出了加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测度,贸易成本,主要贸易伙伴,中国

参考文献

[1]Andersen,J.E,van Wincoop,E,Gravity with Gravitas: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170-192.

[2]Andersen,J.E,van Wincoop,E,Trade cost[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3):691-751.

[3]钱学锋,梁琦.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一个改进引力模型方法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53-62.

[4]方虹,彭博,冯哲等.国际贸易中双边贸易成本的测度研究——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J].财贸经济,2010,(5):71-76.

[5]蒋含明.海峡两岸贸易成本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2,(6):81-87.

[6]杨青龙.贸易成本测度的改进模型及应用——以中日贸易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3):107-112.

[7]施炳展.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测定——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24-30.

[8]许德友,梁琦,张文武.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与决定因素——一个基于面板数据的衡量[J].世界经济文汇,2010,(6):1-13.

[9]许德友,梁琦.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分析:1981~2010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119-139.

[10]丁媛媛,彭星.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成本测度、贸易增长分解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5):179-184.

主要贸易伙伴 篇2

征集合作伙伴的公告

举办时间:2012年9月6日至9月9日 举办地点:临沂商城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贸促会、临沂市人民政府 展务执行单位:齐鲁晚报天一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一、临博会合作伙伴内容

1、征集临博会主赞助商、冠名商、协办单位;

2、征集临博会指定服务合作伙伴;

3、征集临博会指定用品赞助商;

4、征集临博会指定工程搭建商;

5、征集临博会倒计时牌广告位赞助商;

6、临博会宣传海报、门票、招商函及会刊页面等印刷品广告位赞助商;

7、征集临博会系列论坛活动冠名商;

8、征集临博会系列论坛活动赞助商;

9、临博会项目签约仪式赞助商;

10、临博会展馆现场各广告位赞助商。

二、临博会合作对象及资质要求

本届临博会合作对象为国内外知名公司、企业、机构等。合作对象的资质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守法经营,诚信度高。

三、临博会为各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

本届临博会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展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知名度的平台,为各知名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共赢创造良好的宣传平台。临博会将为各赞助企业提供宣传回报,提升赞助企业的品牌美誉度;

(一)赞助商获得相应活动的冠名权;

(二)赞助商可在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宴会等场合标示并展示企业LOGO;

(三)在重大活动中均明确以上赞助商(含官方网站和大会指定媒体宣传);重要宣传资料、宣传广告(平面、电视、高炮广告)中,均出现赞助商;

(四)赞助商将受邀参加第三届临博会合作单位签约仪式和优秀合作单位评选颁奖活动;

(五)在会刊中赠送赞助商产品广告,并在宣传册内登载企业简介及信息;

(六)设立奖项,奖励为本届临博会做出贡献的各主要赞助商、合作伙伴。

四、征集程序

各合作伙伴自公告之日起至4月30日前向大会组委会招商招 展办公室提交意向合作文件,在收到意向文件后将对应征单位进行资格评审,并最终确定各项合作内容。具体意向合作材料致电组委会招商招展办公室索取。

五、联系方式

第三届中国(临沂)市场贸易博览会组委会招商招展办公室 招商电话:0539-8962989 联系人:王经理

主要贸易伙伴 篇3

关键词:TPP 引力模型 对外贸易

一、前言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下文简称TPP),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其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综合性高、标准全覆盖的自由贸易协定。2016年2月,美国、日本等10国正式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然而中国并未加入其中。TPP被视为亚太地区新型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其12个成员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0%,中国前10大贸易国中有6个为TPP成员国,显然,中国的缺席极有可能削弱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而且这种影响不容小觑。

本文旨在基于引力模型,针对2000—2014年中国与其前20大贸易国间的贸易流量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TPP对中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TPP可谓是近年来经贸邻域的一大热点,也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Brock R.Williams(2013)以加入TPP对美国经济影响为研究方向,对TPP国家经济及其与美国经济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指出TPP谈判国在人口、经济发展、贸易和投资模式等方面具有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和对新兴市场的包容性将为美国带来机遇和挑战,并对TPP有助于美国经济和商业扩张的影响表示看好。

沈铭辉(2012)认为,对于中国而言,中期内面临TPP引起的贸易转移等负面效应可能不可避免,这主要源于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自身对国际贸易,特别是对出口贸易的过度依赖,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吴涧生、曲凤杰(2014)表示,从中长期看,TPP的持续推进可能会改变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甚至会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不利于中国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本文主要基于引力模型进行研究。在国际贸易领域,引力模型是研究国际贸易流量的重要工具,它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经贸方面的拓展。引力模型是指两个国家间贸易流量与其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其简单形式为:Tij=kYiYj/Dij,其中,k为常数,i和j分别代表i国和j国,Tij为两国间双边贸易额,Yi和Yj分别为各国经济规模,Dij为两国间距离。在后来的研究中,模型被引入了人口、文化、贸易政策等变量,被不断拓展。

Tinbergen(1962)最先将引力模型运用于国际贸易流量的分析,并提出其基本形式。Anderson(1979)采用支出系统法对引力模型进行推导,并和Wincoop(2003)指出两国间贸易存在着“多边阻力”,而其影响的边境系数并没有McCallum(1995)所提出22倍的“边境效应”那么大;Bergstrand(1985,1989)从局部均衡、垄断竞争和资源禀赋的角度推导引力模型,并将其与价格、人均收入和贸易理论相联系,奠定了引力模型的经济基础;Isidro soloaga与L·Alan Winters(2001)基于引力模型分析了优惠贸易安排在贸易上的影响;Jacques J·Polak(2001)运用引力模型对APEC的贸易流量进行分析。

国内也有不少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如姜书竹等(2002)对东盟贸易效应和中国双边贸易安排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林玲和王炎(2004)指出GDP、空间距离、国土面积和APEC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

三、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文献回顾,设置以下模型:

LnTij=β0+β1Ln(Gi·Gj)+ β2LnDij+μ (1)

式中Tij表示i与j之间贸易量,Gi和Gj表示i和j的GDP,Dij表示两国距离,β0为常数项,μ为随机误差项。本文将在过去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近年来双边贸易情况,结合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特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贸易引力模型。

(一)建立中国双边贸易引力模型

原始的贸易引力模型只引入两国国民生产总值和两国距离两个内生变量,随后Lnnemann引入“人口因素”和“优惠贸易协定”两个变量,本文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均GDP”内生变量反映两国之间人口因素差异,因为人均GDP不仅表示人口规模差异,还反映经济发展程度。此外,引入APECj、FTAj 和TPPj三个虚拟变量反映贸易政策的影响,这三个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对比不同贸易政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估计TPP对中国贸易的相对作用大小。

通过上述拓展,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建立了如下新模型:

LnTij=β0+β1Ln(Gi·Gj)+ β2LnDij+β3 Ln(PGi·PGj)+ β4APECj+β5FTAj+β6TPPj+μ (2)

式中PGi和PGj分别为两国人均GDP;APECj表示j国是否加入APEC,加入赋值1,否则为0;FTAj表示j国是否与中国签订FTA,签了赋值1,否则为0;TPPj指j国是否加入TPP,由于中国未加入TPP,加入赋值0,否则为1。

(二)数据选取及回归结果

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国前20大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数据。中国对外贸易额和GDP从国家统计局获得;人均GDP的数据来源于UNData,两国首都间的距离采用Google Earth软件计算。用Stata软件依次进行混合OLS回归、固定效应检验、随机效应检验和豪斯曼检验,由Hausman检验结果得知应采用随机效应估计,首次回归结果如表1:

从检验结果来看,GDP、PG、FTAj对中国双边贸易量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Dij、TPPj对中国双边贸易流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APECj不能通过z检验,对中国双边贸易流量影响不显著,应予以剔除。 根据上述分析,在模型(2)的基础上剔除APECj变量,得到以下新模型:

LnTij=β0+β1Ln(Gi·Gj)+ β2LnDij+β3 Ln(PGi·PGj)+β5FTAj+β6TPPj+μ (3)

从表2回归结果来看,剔除APECj后,各参数估计值都显著不为0,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因此本文选用模型(3)进行影响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中国和主要贸易国之间的贸易流量主要由其经济总量和两国距离决定。反映贸易政策的虚拟变量——贸易伙伴国是否加入APEC,在检验中未表现显著性差异,因此在修正模型时予以剔除。内生变量人均GDP、虚拟变量中国与贸易国签订FTA和中国贸易伙伴国是否加入TPP均对中国双边贸易产生显著性影响。

模型显示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的越南、美国等加入TPP后对中国外贸总额具有不利影响,影响系数为-0.3。其经济学含义是:随着TPP的生效,中国与各TPP成员国间贸易额将减少e0.3倍。该系数对应的z统计量为-3.27,置信度超过99%,说明TPP对中国外贸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签订双边FTA对中国双边贸易流量有较高正向推动作用,也就是说,中国发展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可抵消部分TPP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TPP将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带来较大冲击。它削弱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使得原有贸易活动部分流失,造成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下降。对此我国应化压力为动力,用开放倒逼改革,大力发展国内经济,扩大内需,以改变长期依赖国外市场来发展经济的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开放市场,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扩大和深化亚太经济合作,并加紧推进同亚太经贸伙伴的双边FTA建设,以此来消除部分贸易转移效应,起到部分缓冲作用。

参考文献:

[1]Williams B 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Countries:Comparative Trade and Economic Analysis[J].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s,2012.

[2]Josheski D,Fotov R. Gravity modelin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2013,2(5):073—080.

[3]史朝兴,顾海英,秦向东.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J]. 南开经济研究,2005(2):39—44

[4]林玲,王炎.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04(7):54—58

[5]王铠磊.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和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7(12):20—23

[6]姜书竹,张旭昆.东盟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10):53—57

[7]沈铭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J].当代亚太,2012(1):5—34

主要贸易伙伴 篇4

一、近年来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双边贸易情况

1.近年来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的双边贸易总体情况。近年来, 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持续快速增长。尽管在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回落, 但三大贸易伙伴所占我国商品进出口总值的份额却基本稳定, 浮动幅度保持在1%以内, 合计占比超过40%。由此可见, 三大贸易伙伴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举足轻重。

2.近年来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的双边贸易平衡状况比较。与贸易总额的变化趋势相仿, 我国贸易顺差在2006-2008年稳步提升, 2009年遭到重挫。与贸易总额相比, 贸易顺差受金融危机影响更为明显。2009年, 我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降至2007年水平, 而贸易顺差却降至2006年水平。这主要是由于进口额的下降幅度远远小于出口额的降幅。2009年我国商品出口额较2008年大幅缩减了近2269亿美元, 而进口额仅仅减少了1275亿美元。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相对其他国家较为稳定, 内需缩减较少;另一方面各贸易伙伴国此起彼伏的贸易救济措施使我国的出口形势雪上加霜。

从三大贸易伙伴顺差占比情况来看, 近年来美国和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对美贸易顺差占我国贸易顺差总额的比例在60%-80%间浮动, 对欧盟贸易顺差占比基本保持在50%~55%。过于依赖欧美市场导致欧美经济状况及贸易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出口影响很大。由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高, 出口方面的风险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因此, 密切关注欧美经济状况以及其贸易的政策变化对稳定我国国民经济至关重要。

二、欧盟、美国、日本对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情况分析

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 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用以维护公平贸易的手段。然而,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本身的瑕疵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贸易救济措施现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有力武器, 用以保护本国产业, 阻碍自由贸易的发展。本文致力于研究欧盟、美国和日本对我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情况。由于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的启动门槛较反倾销、反补贴更低, 带有极为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若实施则严重损害大国形象, 因而相对反倾销和反补贴较少使用, 未来也不大可能为大国所广泛使用。因此, 本文对这两种贸易救济措施暂不详述, 将主要分析欧盟、美国和日本对华在反倾销和反补贴两方面的应用。

(一) 日本

1.日本对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特点。在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中, 日本在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方面是很特殊的一个国家。一方面, 它是许多国家贸易救济措施的对象国;另一方面, 它却很少对其他国家发起贸易救济措施。世界银行相关统计显示, 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 日本仅发起过1次反补贴调查, 10次反倾销调查 (仅针对4种商品) , 其中有两起与中国有关, 迄今为止没有针对中国单独立案的情况出现。

2.日本实行较为消极的贸易救济制度的主要原因。日本之所以实行较为消极的贸易救济制度, 主要原因在于多年以来, 它都是一个贸易顺差国。作为出口大国, 实行贸易救济措施若遭到贸易报复将得不偿失。因此, 中国的对日贸易迄今为止受到日本贸易救济制度影响较小。有学者认为, 日本近年来开始出现向积极的贸易救济制度转变的动向 (何力, 2008) , 本文对这一转变对中国的对日贸易产生的影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日本近年来对华保持大量贸易顺差, 且中日韩三国建立自贸区的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因此, 于情于理, 日本近期对华发起大规模贸易救济措施的可能性都不会很大。

(二) 美国

1.美国对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特点。

(1) 案件数量、占比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尽管受全球经济周期和美国国内选举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在不同年度有所波动, 但总体来看上升趋势明显。更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 美国对华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占美国发起的全部案件的比例显著提高。根据世界银行相关统计, 1980-2010年第二季度, 美国共对华发起了157起反倾销调查, 28起反补贴调查, 占美国发起的全部反倾销案件的13%, 反补贴案件的5%。其中, 2007-2009年对华发起反倾销案件35起, 占美国同期发起全部案件的53%;反补贴案件22起, 占比69%。而2010年1-6月, 美国对外发起的3起反倾销和2起反补贴案件全部针对中国。

(2) 相关立法贸易保护倾向明显。与发展中国家相比, 发达国家的法律相对完善, 处理问题一般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 这样的做法是较为受欢迎而应该被推崇的。然而, “依法”的优越性的体现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前提, 那就是法律本身的合理性。

近年来, 美国对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的修改大有助长贸易保护主义, 甚至针对中国的倾向。其中, 具有标志意义的是2005年《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的出台。这一法案是反补贴法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授权性法律。这一法案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来说可谓“一箭双雕”。在该法案颁布前, 由于美国始终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在反倾销调查确定公平价格时可以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替代国”。但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扩大, 仅仅依靠反倾销已经不能满足美国贸易保护者的胃口, 法案就此应运而生。自该法律颁布之后, 美国所发起的绝大多数反补贴案件都是针对我国产品。

2.美国频繁针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原因。

(1) 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尽管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会导致本国福利的净损失, 但站在美国相关决策者的立场上, 从国内国际双层博弈的角度来看, 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从美国国内各利益集团角度分析, 只要贸易救济措施的国内受益者 (生产者) 较为集中而国内受损者 (消费者) 较为分散, 那么受益集团将有极大的动力游说政府, 而受损者由于反抗的成本比损失的更高将不会选择反抗。美国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的相关商品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因此这些措施的实施在美国国内推动力很强且基本不存在实质上的阻力。从国际博弈上来看, 一方面, 我国对于美国市场较为依赖, 反制措施有限, 在中美贸易博弈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 由于美国的贸易救济措施对我国的针对性强, 我国很难与世界其他国家结成利益同盟共同抵制美国。因此, 在国际博弈中, 对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同样是美方的优势策略。

(2) 情感宿求的外在表现。从心理层面来讲, 美国频繁指责中国商品通过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的手段进入美国市场的行为反映了其“衰落的大国”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典型表现是不愿承认他国在某些方面超越自己是基于实力, 而更愿意理解为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上世纪70至80年代, 美国舆论对当时的日本也持有类似的态度, 指责日本通过运用大量的贸易保护手段以保持对美巨额顺差。事实上, 正如前文所介绍的, 日本在贸易保护方面一贯较为消极。

(三) 欧盟

1.欧盟对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特点。

(1) 反倾销案件数量、占比成上升趋势。近年来, 欧盟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成波动上升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相关统计, 1980-2010年第二季度, 欧盟共对华发起133件反倾销调查, 占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19%, 其中, 2007-2009年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18起, 占欧盟同期发起案件总数的44%。而2010年1-6月, 欧盟对外发起的8起反倾销调查有5起针对中国。另根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统计, 截至2010年3月31日, 欧盟对华已裁决正在执行的反倾销产品多达56种。

(2) 反补贴调查首开纪录。2010年4月17日, 一贯不主张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发动反补贴调查的欧盟对华发起了第一起反补贴案件。据商务部网站透露, 此次欧盟对我国铜版纸发起的反补贴调查, 涉案金额高达1.5亿美元。

2.欧盟对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前景展望。受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的影响, 未来欧盟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对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从形式上来说, 一方面, 欧盟至今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反倾销措施由于操作简便仍会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 前不久, 欧盟在反补贴方面对我国也开了先河。通过前文的数据可以发现, 自2006年对华发起入世后第一起反补贴措施之后, 美国对华发起的反补贴案件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根据前车之鉴, 我们有理由推断反补贴措施在未来也将成为欧盟对华的主要贸易救济手段。

三、应对措施

(一) 国家层面

1.深化改革, 加强外交努力, 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一方面, 我国必须正视自己与市场经济地位的差距, 深化改革, 建立起真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 我国还应大力开展相关领域的外交活动, 争取美国等国家早日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为企业创造公平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和环境。

2.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相关协议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利益。在美国和欧盟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中, 有许多违背世贸组织相关协议规则的地方。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 可依照有关规定将争端提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予以解决。同时, 在新一轮的贸易谈判中, 我国应加强对世贸组织反倾销反补贴相关规则的研究, 并充分利用参与国际反倾销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的机遇, 联合其他受害国, 力争改进世贸组织有关规则, 消除其中不公平和不明晰的条款, 减少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不合理现象。

3.针对各国国情, 运用联系战略, 减少贸易摩擦。由于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严重依赖欧美市场且短期内这一形势难以扭转, 因此, 基于贸易本身的反制措施十分有限。尽管如此, 鉴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我国可以使用联系战略缓解国际贸易方面的压力。对于欧盟, 我国可以在其主权债务危机的应对上伸出援手, 同时推进高新技术和武器进口方面的谈判。这样既有利于我国技术的发展, 又能缓解对方的燃眉之急, 可谓双赢之选。若能借此机会促成长期合作, 对促进中欧贸易的平衡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美国, 我国可以与其国内相关利益集团建立友好的关系, 以促成有利于我国的游说力量。

(二) 行业组织层面

1.建立综合性贸易救济预警系统。一方面, 对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趋势和出口增长前景进行系统、连续性的研究, 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 要研究把握相关进口国国内产业发展动态、利益集团的组织结构与作用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机制。

2.为企业提供维权平台, 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一方面, 贸易摩擦高发行业的行业协会应打造专用通道, 聘请当地专业律师, 为企业提供贸易救济措施的应诉指导, 提高企业应诉效率, 最大限度避免我国出口企业遭受不白之冤;另一方面, 各行业协会应组织专人研究相关案例, 总结经验教训, 使政府今后在对企业提供帮助时尽量避免与对方法律正面冲突。

(三) 企业层面

1.加强自身建设。企业应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占领国际市场;开辟新市场, 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 以减少对欧美市场的非对称性依赖;积极探索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 在更大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符合规则的财务会计制度, 形成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

2.积极应诉。目前, 尽管有些企业已经积极应诉, 但从整体上看, 很多涉案企业仍对遭受调查消极观望, 总是抱有坐享其成的想法, 以致应对国外调查整体效果不好。因此, 面对国外救济措施, 企业应积极参加商业协会组织的应诉协调会, 向中外律师咨询, 向行业协会、政府有关机构进行咨询, 掌握对方国家的情况, 做好充分准备, 勇于应诉, 遏止外国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急剧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蔡春林.规则的背后:美国对华实施首次反补贴调查剖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6)

[2].高维新.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经济影响及对策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 2010 (5)

[3].何力.日本的贸易救济制度与中国的对外贸易[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4].贾格迪什.巴格沃蒂.贸易保护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主要贸易伙伴 篇5

单是今年秋季系列展览共计吸引超过7,400个展位,与去年相比增加7%,并吸引逾62,000名来自158个国家及地区的买家到场参观,上升3%。众多与会买家包括大型知名品牌的进口商如:Benetton、Boots、Bosch、Hallmark Cards、JVC、Lacoste、Lenovo、Levi’s、LG Electronics、Marks&Spencer、Mitsubishi、Office Depot、Philips、Procter&Gamble、Samsung、Schneider、Toys“R”Us及Zara等。主办单位环球资源展览部总裁黄谭伟表示:“我们的展会素来以展示众多大中华区制造商及供应商的独特产品而着称,这一点可以从与会买家的素质及数量上清楚反映出来。”

在众多展览主题中,“环球资源电子产品及零件采购交易会”为亚洲拥有最多中国参展商之最大电子展,增长迅速惊人。今年秋季电子展便吸引超过3,900个展位,比去年同期增加19%,当中近8成参展商来自中国国内,规模为历届最大。除此之外,香港本地中小企业亦得香港出口商会(HKEA)的协助,积极借助“环球资源中国采购交易会”展示各种创新设计的产品,扩大营商网络及争取商机,通往世界市场。

黄谭伟指出:“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的迅速增长也促使参与展会的买家及供应商数量不断增加。根据美国消费电子产品协会预测,2011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零售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据中国海关统计数字显示,在2011年的前八个月,中国大陆手机及配件产品行业的出口总额达到530亿美元,同比增长38%。”一系列的“环球资源中国采购交易会”展示了中国潜力市场和产品增值升级所带来的巨大机会。

作为亚洲拥有最多中国参展商之最大电子展,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独特地理位置、配置灵活性及高服务水平正好为这系列高度专业化的“环球资源中国采购交易会”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展贸平台。展望将来,乘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宜,及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基建项目之便,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至覆盖逾1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尽享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势头。

主要贸易伙伴 篇6

正如Hecksher and Ohlin预测, 贸易合作伙伴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同, 包括工资。

在Hecksher-Ohlin模型里, 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同 (O'Rourke&Williamson, 1994, pp.892-916) 。

在以下图2里, 由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出版的2号工作文件 (Sutcliffe, 2005) , 三种不同的国家间基尼系数的估计表明,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参与全球贸易从而贸易额开始显着增加, 基尼系数都有所下降, 虽然程度是不同的。这意味着, 从那时以后收入不平等已经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尽管有很多重要因素驱动这一进程, 国际贸易一定是最明显的因素。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与先进的国家进行贸易。其中最引人注意之一的是中国, 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仅次于美国。

在以下图3中, 基尼系数的估计不包括另一大经济体中国。从1980年以来, 两条曲线呈相反方向走向, 并在1991年穿越对方。这个图形表明, 在1991年之前, 中国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各地的收入水平。但在1980年以后这一差距开始缩小。而1991年以来中国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各地的平均值。1978年中国采用开放政策后, 测量出中国的收入水平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不平等, 这两条曲线的差异在那时大约0.035。在2000年, 差异是-0.031。这个数字说明自从中国加入国际贸易后, 工资水平已经迅速赶上来。

除了基尼系数外, 还有其他有用的方法来衡量工资水平的波动。其中之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这种方法最明显的优点是, 它是用当地货币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消除了汇率的影响。此外, 测量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国家的收入不考虑行业的差异。因此, 适合使用此方法来找出在双边贸易中工资水平的变化趋势。

本文分析的第一对贸易伙伴是中国和美国。从中美商务委员会的统计 (美-中国商务理事会) 2009年,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贸易量达到298.3亿美元, 是2000年以来的三倍。

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显示。近20年,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18%, 而美国只有1.40%。20年期间, 中国每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美国高得多。尽管两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力是流动的, 但因为地理、语言和文化障碍, 影响不明显。因此, 工资趋同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国际贸易, 可以很好地解释Hecksher-Ohlin模型。

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日本。也使用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分析这两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0年来,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高达9.18%, 日本增长率只有0.92%。1991年以后, 日本的增长率是非常低的, 出现几年负的。这表明, 开始与日本的贸易后中国的工资水平很快就赶上来。

然而,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不过30年时间。发生在中国的工资趋同模式可能无普遍性。来源于一对建立了更长时间双边合作伙伴关系的数据更能说明情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日以纺织品开始贸易, 美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近20年来见证了这一双边贸易的成熟。在20世纪60年代, 日本的收入水平迅速上升。此外, 在早期阶段, 日本的平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美国。然而, 在贸易的成熟阶段, 收敛速度已经不明显了。近10年来, 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美国。它也是在一个融合过程中停滞或最终工资趋同的例子。

美国的另一个长期贸易伙伴是英国。近10年来, 是其贸易的成熟阶段 (见下表) 。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这两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都是低的, 但在英国略高。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2000美元恒定汇率计算都接近10, 000。

结合美国和日本、美国和英国的贸易证据可以得出结论, 从长远来看, 收敛速度减慢和工资差距仍然存在。然而, Hecksher-Ohlin模型无法解释这种差距, 寻找引起差距的原因和为什么不同的贸易伙伴之间的差距不同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小结

中国-美国和中国-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较, 显示了快速的工资趋同更明显。另外一方面, 作为长期贸易伙伴的美国和英国之间的趋同率不明显。美日比较, 揭示了过渡期情况。此外, 甚至在一个较长的时期, 工资可能不能完全趋同。

基于本文的研究, 国际贸易对贸易伙伴之间工资的影响可以归纳如下:1.在早期阶段, 两个国际贸易伙伴之间的工资明显趋同。

2.双边贸易成熟阶段融合的过程减慢, 而且它可能无法完全融合。

参考文献

[1]J.Melitz, M. (2003, Novemember)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Econometrica, pp.1695-1725.

[2]Krugman, &Obstfeld. (2009)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

[3]Learning to like inflation. (2011, Feb17) .The Economist.

[4]O’Rourke, K., &Williamson, J.G. (1994, Dec) .Late Nineteenth-Century Anglo-American Factor-Price Convergence:Were Heckscher and Ohlin Right?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pp.892-916.

[5]Pavcnik, N. (2002) .Trade Liberalization, Exit, and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Evidence from Chilean Plants.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45-276.

[6]Russell, M., Takac, P., &Usher, L. (2004, November) .Industry productivity trends under the 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Monthly Labor Review, pp.31-42.

[7]Sutcliffe, B. (2005) .DESA Working Paper No.2.New York, N.Y.:United Nations.

[8]Traca, D.A. (2005, May) .Trade Exposure, Export Intensity, and Wage Volatility:Theory and Evidence.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pp.336-347.

主要贸易伙伴 篇7

关键词:优惠贸易协定,引力模型,贸易创造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PTA的数量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迅速增长。但是, 各地区的分布是极度不均匀的。即使世界基于收入水平被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PTA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总而言之, 在经济规模 (GDP) , 收入 (人均GDP) 和地理位置不相似的国家间, 优惠贸易协定的数量会明显变少。

事实上, 关于PTA的一般贸易效应研究已经有很多, 但是很少有研究证实是否PTA的贸易创造效应依赖于伙伴国家的差异性, 如果是这样, 是如何依赖的?本文将介绍两个实证方法来回答所研究的问题。我们首先使用分层法来检验预期伙伴国之间经济规模, 收入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性是否会影响形成PTA之后所获得的收益, 如果影响, 是如何影响的?但是, 这三种指标之间可能是相关的。考虑到这种相关性, 我们的第二种方法是在PTA测度和各种差异性测度之间添加多个交互项来研究伙伴国相似性对PTA效应的影响。

二、模型框架

测+1量) =PTA+效应最+常用+的+实证+框+架是引力方程如下:

其中Tijt是i国家向j国家在时间t时的进口量;PTAijt是一个虚拟变量, 在t时间上, 如果i和j在至少一个PTA中属于共同的成员国时, PTAijt=1, 否则PTAijt=0;X是其他决定因素的一个矢量, 如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距离, 共同语言, 共同殖民历史, 共同边界等。μt代表每年内在贸易和总震荡上任何未被注意到的全球趋势, wij是伙伴国间的固定效应, 其可以捕获到固定时间上伙伴国的异质性, 例如文化, 历史或政治联系等可能影响PTA的各种可能性;uit和vjt分别代表各个时间点上进口国-出口国固定效应 (或个体时间固定效应) , 它捕获任何时间点上不同国家对的异质性, 如多边阻力, 商业周期, 或政策变化。用ln (Tijt+1) 代替ln (Tijt) 被用于调节零观测值。β表示区域内贸易的变化是正的, 在区域内这种正优惠贸易协定的效应在理论文献中通常被认为是贸易创造 (TC) 效应的经验等价物。

同时我们定义, 经济规模差异性测量公式如下:SDijt= (Yit-Yjt) / (Yit+Yjt) , 其中Y是实际GDP。测量值介于-1到+1之间, 且当值为0时表示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经济规模。收入差异性测量方法如下:IDijt≡ (yit-yjt) / (yit+yjt) , 其中y是人均实际GDP。IDijt也介于-1到+1之间。地理距离差异性计算方法如下:LDij≡dij/dmax, 其中dij是人口最密集的i城市和j城市以千米为单位的地理距离, dmax等于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LDij介于0和1之间。LDij的最小距离表明两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 这意味着这两个国家不仅运输成本低, 而且有可能具有更紧密的文化联系和更加相似的气候自然禀赋。

三、分层法

分层法可避免TC效果和伙伴国相异性之间所假设的任何特殊形式的关系。根据这种方法, 我们采用一种特定的相异性度量将 (1) 中的PTAijt分为10个PTApijt (p=1, 2, 3..., 9, 10) 变量, 因此每个PTApijt可以有不同的系数。所得引力方程为:

在这里PTApijt=PTAijt∙Dpijt, 其中Dpijt是一个虚拟变量, 如果观察值属于第p个百分位, 则Dpijt的值为1, 否则为0。

这种分层方法的一个优点是, 它允许因变量和分层独立变量之间可以有任何形式的关系, 在这个例子中10个层次都是如此。例如, 如果ln (Tijt+1) 与PTAijt之间是线性, 那么所有的βp (p=1, 2, 3..., 9, 10) 应具有相同的值;如果它们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那么βp的值随着p值得改变而改变。

除了基于相异性的特定测度对PTAijt进行百分位数分层, 我们也考虑到根据实际值的测度将PTAijt分为几区间。二者主要区别在于, 方法一中, 每个百分位数具有相同数目的观测值, 但是从一个区间到另一个区间相异性程度的变化可能不是恒定的;而方法二中, 每区间可以具有不同数量的观测值, 但是从一个区间到另一个区间相异性程度的变化是保持不变的。我们称前者为“百分位分层”, 后者为“数值分层”。我们主要用五种分层指标:SDijt, IDijt, LDij, ASDijt和AIDijt。

基于分层法我们会得到这样的结论, 经济规模或收入相似性较大的国家, 在双边贸易流量的增长上比相似性小的国家要大, 不管是比例方面还是水平方面都是如此。尽管如此, 即使是最不相似的国家对, TC效应仍然明显大于零。PTA的TC效应会随着伙伴国地理位置的变远而单调递减。当距离足够大时, TC效应就变得难以识别。超出该点, TC效应可能就会保持为零, 但是估计变得不精确所以很难去推断。

四、交互项方法

分层法的缺点是, 如果几个相异性维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而PTA仅按一个因素进行逐次分层时, 它可能会导致有偏估计。所以我们用交互项方法添加交互项, 将对数线性模型扩展为广义的并且包含“自我选择”问题的对数线性模型。

相异性的绝对测度模型为:

其中, 贸易的“自我选择”所引起的偏差被控制为IMRijt, 影响PTA效应和公司异质性因素所引起的偏差被控制为ϕ-1 (PRijt) 。回归包括PTAijt和带有平方项的LDij之间的相互项, 因为分层结果表明, PTA的TC效应可能是位置相异的非线性函数。 (3) 中包含ASDijt和AIDijt这两个单独的回归变量, 可避免它们之间的交互项增大他们的效应。

交互项法的结果表明, 伙伴国家相似性越大, 它们的双边贸易流就越大, 即使没有优惠贸易协定也遵循这样的规律, 但是在优惠贸易协定下它们的贸易收益会更大。

五、结论

上一篇:中小学生下一篇:智能化双电源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