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技术

2024-12-05

释放技术(精选12篇)

释放技术 篇1

变压器本身是非电量保护装置体系实际运行过程中, 所涉及到的重要装置之一, 而压力释放阀运行期间呈现出的可靠性, 则直接影响到了变压器的运行安全。部分省市经常出现由于压力释放阀的运行问题, 而导致误动出现, 引发变压器运行中断现象, 甚至于还有部分变压器的油箱都已经完全开裂, 但其压力释放阀却没有任何反应的问题。所以, 为了能够保证变压器压力释放阀的效验工作全面、完善性, 本篇文章着重针对其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 变压器压力释放阀的检验方法

1.1 检验依据

以 (JB/T 7065———2004变压器用压力释放阀》及 (JB/T 7069———2004变压器用压力释放阀试验导则》的产品检测规定为依据, 设计了变压器压力释放阀检测装置。该装置得到压力释放阀厂商的认可。

1.2 检验项目

1.2.1 例行试验。

外观上的质量完整检查、设备压力运行试验、压力关闭试验、电子信号开关绝缘性能试验、时效开启下的性能试验。

1.2.2 型式试验。

当开启相应的性能试验工作之后, 其变压器内部上层位置表现出的油温, 极有可能达到很高的温度值 (500——1000℃) , 在这一状况下, 压力释放阀将会面临最为严苛的考验, 同时也是压力释放阀出现误动现象的主要环节。所以, 可以直接把高温开启性能试验工作, 作为型式试验工作中的试验项目来执行。该项目本身在运行的过程中, 仅仅只是对于全新的压力释放阀以及运行中变压器压力释放阀进行检验处理。

1.3 试验方法

1.3.1 开启压力试验

常温下, 向试验罐内充压缩空气, 进气压力增量控制在25~40 k Pa/s。当压力增量达动作值时, 压力释放阀应连续间歇跳动, 周期为l~4 s。每次跳动, 信号开关的机械信号和二次信号应可靠动作。压力释放阀连续动作10次无异常为合格。

1.3.2 关闭压力试验

压力释放阀动作后, 应立即关闭进气阀。由于罐内压力仍大于压力释放阀的关闭压力, 压力释放阀将缓慢关闭。当压力表指针完全停止时, 说明已经完全关闭, 此时指针读数即为压力释放阀的关闭压力值。关闭压力应符合有关规定, 试验次数不少于3次, 取其最低值作为关闭压力值。

1.3.3 时效开启性能试验

常温下, 合格的压力释放阀至少应静放24 h以上, 试验测得的第一次动作压力应符合规定, 试验方法同开启压力试验。

1.3.4 信号开关绝缘性能试验

信号开关接点试验信号开关接点处于断开位置, 将其中一个接点端子接地, 在接点间施加短时工频电压2 000 V, 1 min应不出现闪络、击穿现象。

1.3.5 高温开启性能试验

将装有压力释放阀的试罐置于恒温箱内, 加热到100℃, 保持30min后, 取出试验罐进行高温开启性能试验, 试验方法和判断标准同开启压力试验。全部试验时间不应超过2 min。

2 检验结果分析

2.1 统计数据

某省全年展开的压力释放阀检验工作共计1787台次, 在这其中, 总共发现301台次的设备检验工作不合格, 不合格率达到了17%。由此可以看出, 压力释放阀执行相应的检验工作, 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2 新旧压力释放阀检验结果的比较

在所有送检的压力释放阀中, 运行过的压力释放阀 (变压器大修时拆下送检) 有168台次, 不合格56台, 不合格率33.3%, 而尚未投入运行的新产品不合格率15.1%。分析原因主要有: (1) 旧产品质量较差, 压力释放阀供应商不重视产品的质量控制; (2) 早期未开展压力释放阀的检测工作, 使用单位和变压器厂商一般不注重压力释放阀品牌的选择,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能用就行。

2.3 不同品牌及不同时期产品合格率比较

数据显示不同厂家产品合格率相差较大。2012至2013年, 案例省市开展压力释放阀的检测, 共检测278台, 不合格97台, 不合格率高达34%;而截止目前, 所有送检产品不合格率仅为17%。可见, 产品质量逐年提高。

3 对变压器压力释放阀检验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压力释放阀入网检验工作

自从案例省市展开了相应的变压器压力释放阀检测工作之后, 相关的检测合格率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是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在检测的初期阶段, 便从66%的合格率迅速上升到了83%左右。由此可以看出, 利用检测工作来促进压力释放阀合格率, 有着极为明显的效果, 并且这也开始引起了相关压力释放阀生产厂商的重视, 使其开始对于压力释放阀的品牌塑造和质量控制加以强化。因此, 对于压力释放阀的入网检验工作进行强化, 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3.2 加强对运行中压力释放阀的检验

我国早期阶段进行压力释放阀投入使用之前, 都没有经过任何的检验工作, 这直接使得一些产品质量根本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被挂到电网上进行使用。同时, 这部分不合格的压力释放阀在历经了多年的运行之后, 特别是部分运行环境极为恶劣情况下, 压力释放阀自身的密封圈、绝缘性能都会大幅度的下降, 从相关的检验结果来看, 出现质量下降的压力释放阀主要呈现出了开启压力不合格、漏气、绝缘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说依然使用这类产品运行, 那么不仅会出现拒动、误报警、渗漏现象出现, 还极有可能导致一些非计划性的故障出现, 不仅导致供电受到影响, 还会给电力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而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就应当要与变压器的大修工作相结合, 通过更加完善的压力释放阀检测工作确保其运行安全。

3.3 注意对压力释放阀供应商的选择

电力企业在进行压力释放阀采购的过程中, 务必要进行货品质量对比, 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压力释放阀, 实际上在产品质量上有着极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签订相应的技术协议阶段, 务必要完全确认压力释放阀品牌、价格、质量等几个基本的要素完全符合电网需求。

3.4 准备足够的备品

由于变压器压力释放阀本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表现出的送检合格率以及满意程度并不高, 那么就需要针对其压力释放阀进行备用品准备, 防止由于压力释放阀的效验工作不合格, 而引发工程运行故障, 或者是频繁的大修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变压器压力释放阀作为维持变压器正常运行的关键装置, 如果说发生了拒动、误动现象, 那么都可能会导致变压器运行稳定、安全性受到直接影响。此外, 在相关的压力释放阀检验工作执行期间, 能够明显发现一些早期阶段生产的产品质量和现代电力设备质量标准不符。那么在这一背景之下, 就必须需要加大变压器压力释放阀的管理监督力度, 特别是要避免低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被使用到变压器上, 严格把好质量关口。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变压器运行过程中, 其压力释放阀涉及到的效验措施以及装置的实际运行原理进行了全面阐述, 进而结合检验手段, 提出了相应的检验工作完善建议。

关键词:压力释放阀,例行试验,型式试验

参考文献

[1]刘连睿, 马继先, 刘少宇, 王恒.变压器压力释放阀数字式测试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 2007 (8)

[2]安鹏慧.浅谈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耐压试验测试方法[J].电气防爆, 2010 (2) .

[3]安鹏慧.Ⅱ类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强度的要求和测试方法[J].电工文摘, 2010 (4) .

释放技术 篇2

2、给亲朋好友写信,将您的压力、烦恼一吐为快。

3、睡眠时间要充分,要补足。

4、有时候要自我吹嘘,自我赞美一番,保持自我良好感觉。

5、不要将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要设法学会同他人合作,同他人分担责任。

6、及早预防,早期解消产生压力的原因。

7、勇于决断。错误的决断比不决断、犹豫不决要好。决断错误,可以修正。不决断,迟迟犹豫不决,导致压力增大,有损身体健康。

8、不要过分拘泥于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意义、有经验的失败要比简单的成功获益更大。

9、全局着眼,不拘泥于细部琐碎的小事。每一件小事、细节之处过分担心,长此以往,将被压力压垮。

10、运用幽默、微笑、催眠法和呼吸放松疗法保护大脑神经健康。

1.关于职场的日记:工作压力

2.如何应对职场的压力管理

3.如何化解职场压力

4.职场压力之心理自救

5.职场压力随时减方法

6.职场如何减轻压力

7.关于在职场上应对压力的正确方式

8.职场有压力如何缓解

9.压力过大造就“职场双面人”

《完美释放》并非完美释放 篇3

因广渠门遇难车主遗孀邱艳的参与,湖南卫视定义为“全民减压励志节目”的《完美释放》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尽管,邱艳解释此举只为向公众澄清一些事实,但该节目的实际“减压”效果恐怕并不如其自我定义的那么“完美”。

综艺节目入场需谨慎

《完美释放》的模式是邀请在生活中承受巨大压力的释放者来到现场倾诉,由社会各界的“减压帮客”来点评,如果认可帮客和现场观众的指引,释放者可当场体验个性减压方式。

广渠门遇难车主丁志健的遭遇一度让公众唏嘘不已,然而也有网络传言,说他傻,身体不好所以无法自救,这让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邱艳难以承受。于是,她想通过《完美释放》节目澄清流言。

但此消息一出,立刻遭到网友质疑。最终,邱艳录制的部分并没有出现在7月30日的那期节目中。截至记者发稿,《完美释放》官方微博的澄清视频,以及节目录制时流出的视频已经被删除。

北京博爱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刘铁刚认为,只要是当事人的选择,公开释放情绪、澄清流言,这无可厚非。“事实上,丈夫去世4天,她就选择自我表达,恰恰说明,她并不是深思熟虑后,为了达到某种企图而采取的这种做法,她的行为并没有伤害到别人。”

不过,正如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尹文刚所言,选择向公众公开自己的私人情绪,而且是在一档综艺节目,一定不是最合适的选择。“在一个本质上追求刺激的、戏剧性的、冲突性的综艺节目中,探讨严肃的、情感的、心理的问题时,当事人是需要谨慎的。”

压力测试仪对如何减压意义不大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节目真实,《完美释放》引进了一台“压力测试仪器”,只有压力指数超过35的释放者才有机会进入现场。

长期从事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沈政告诉记者,“压力测试仪器”主要是根据心率变异性原理设计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科学家发现心率变化的大小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有关。人在兴奋的时候,交感神经占主导,安静的时候则是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当心率变化小于0.25赫兹(频率单位)时,交感神经占优势,如果测试者当时的身体体位是坐着不动的,那么证明其大脑活动异常兴奋,心理不平静,就存在压力。

沈政说,国内最早使用这种仪器是在2007年左右,国家队比如射击队,为了掌握、稳定运动员比赛心理而引进。目前,心理学临床应用的并不多。

刘铁刚表示,仪器测心理压力只是测量的一种方法,压力测试包括自评和他评。“仪器相对于其他的测评方法更加直观、可视,但是它给出的数值只能提醒当事人压力的存在,没有更多对实际症状的分析,对于普通人减压的意义其实并不大。”

综艺场合与心理疏导并不匹配

就如同此前各个电视台推出的情感访谈类节目,《完美释放》邀请的点评嘉宾中也包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其他几位则是一些社会人士,有行业精英,甚至还有演艺圈的名人。对于这样的组合,刘铁刚坦言并不看好。

真正的心理分析,心理专家首先需要详细了解当事人的资料,有了彼此的了解、信任,然后才能作出分析,当事人才能获得领悟,这岂是节目中短短十几分钟可以完成的?

在一期节目中,有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孩“控诉”母亲,学习负担太重了,而且经常被拿来与别的孩子对比。

此时,嘉宾直言这是“虐待”、“变态”,而其母亲一上台,更是指责心理专家,“你没有孩子,那么你没有资格说话”,呛得专家甚为尴尬。

对此,他坦言,心理学不同于一般知识性的分析,它必须兼顾当事人的情绪和心境。不少嘉宾只是就事论事,按照社会上普世的伦理和判断来分析问题,却不懂得照顾当事人的情绪、心境,又怎么可能获得当事人的信任呢?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安静、善于思考、和领悟的场合,当事人面对嘉宾的心理往往带有自我保护的味道,想要证明、澄清什么。而事实上,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嘉宾,内心都处在很强势的状态,各自都想要展示自己有理的一面,似乎言辞越犀利越好,从而赢得一个场面上的胜利或者是某种效应、效果。“这与真正有效的心理疏导是背道而驰的。”

不过,当前的电视节目似乎正是以此为目的。

实际减压效果不明显

节目的最后,栏目组还会根据当事人的压力来源不同提供不同的减压方式,比如,释放负面情绪,寻求心理安抚或者自我挑战等等。

四川“高考帝”45岁的梁实,连续16年参加高考,只为圆四川大学数学系的梦,可成绩却一次不如一次。最终,心理咨询师让其站在一面镜子前称赞自己,建议在自我称赞中找到坚持自我方式的理由。

刘铁刚说,这种减压形式没有错。“电视节目往往选择类似行为学的方法,让观众可以直观地、快速地感受到当事人的变化,事实上,这种照镜子的方法确实能立竿见影地起到一定的心理暗示的作用,不过这种作用很难持久。如果没能给予后续的支持,一旦他回到现实中,很可能依然是老样子。因此,栏目本身对当事人的支持和治疗效果甚微。”

“显然,类似这样的节目多少有些急功近利。”他认为,一档真正有水准的心理疏导类的栏目,需要既要兼顾到当事人的情绪、懂得如何安慰,又解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留给电视观众深深的思考。其中,心理咨询师也需要精准地把握当事人的意图,了解并且引导大众思考的方向。

释放技术 篇4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控制释放技术

1 控制释放技术及其特点

控制释放技术, 就是将活性物质与基础材料 (一般为高分子物质) 通过人为控制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控制活性物质在预定时间内的释放速度, 使活性物质的有效浓度在某一特定体系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并使活性物质在特定时间内以理想的释放速率向周围环境中扩散, 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控制释放缓释剂型较之常规型缓释剂型所存在的优点是不容置疑的, 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活性物质的浓度被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有效浓度区间内, 活性物质的作用时间被有效延长, 作用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活性物质的降解、挥发等损失得到有效控制, 农药使用量减少, 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毒害和污染;活性物质物化稳定性显著提高, 方便贮藏和储运。

2 控制释放技术的分类及其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根据活性物质和基础材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与否, 可将农药的控制释放技术划分为物理性控制释放系统和化学性控制释放系统, 与之相对应的农药控释剂型分别是物理性控释剂与化学性控释剂, 其中以物理性控释剂的发展更为迅速, 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以下将做重点介绍。

2.1 物理性控制释放系统

物理性控释剂主要有微胶囊制剂、分子胶囊制剂、吸附体制剂和均一体制剂4种。

微胶囊制剂是指把高分子物质做成囊壁或者囊膜, 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或者物理化学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将活性物质打散成几百微米至几微米的微小颗粒, 再将其包裹于高分子物质中, 形成具有特定外包强度的胶囊。研究发现, 影响微胶囊制剂中活性物质的释放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微胶囊的大小, 而纳米胶囊因其所特有的小尺寸规模效应与表界面效应, 较之一般的微胶囊而言具有突出优势。微胶囊制剂虽然是新型农药制剂中出现最早、研究成果最为成熟的,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比如技术复杂、成本高、加工条件要求严格, 有些高分子聚合材料不易降解, 可能导致新的环境污染等。

分子胶囊, 是将农药中的原药分子以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自由电子结合等作用跟其它化合物生成新的化合物, 新生成的化合物与农药中的原药在空间结构和物理特性上都有很大不同, 农药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而毒性和挥发性均被有效降低, 进而延长了农药的有效期。

吸附性制剂是利用活性物质的吸附性, 使其吸附于无机、有机或高分子媒介中所形成的储存体。膨润土、氧化铝、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硅藻土等是较为常见的吸附载体。为进一步调控农药的释放过程, 扩大农药应用载体, 已经开发出将高分子与改性后的吸附材料复合的技术, 其制备的控制释放载体, 因在交联作用下水溶性高分子的网络结构得到改善, 提高了农药分子的吸附空间范围, 所以有效载药量增加。此外, 吸附性制剂还有着工序简单、周期短和成本低的优点, 但其吸附平衡性容易被雨水等因素打破, 可考虑用外包膜来改善。

均一体制剂是把农药原药在适当的温度下通过溶解等方法均匀地分布于高分子物质中, 形成凝胶体、分散体或者固溶体, 或者, 将原药和高分子物质混合, 根据使用需要, 加工成粒、条、块等各种形状的控释剂。此种控释剂, 具有原料易得、工序简单、药效持久、一剂多用、使用方便等特点, 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2.2 化学性控制释放系统

化学性控制释放系统, 是指活性物质与基础材料通过化学键的作用而形成控制释放的体系, 这要求活性物质和基础材料都要有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化学性控释剂一般包括4种类型:原药成分自身聚合反应生成的控释剂、原药跟高分子化合物直接结合所形成的控释剂、原药跟高分子化合物借由交联剂结合而形成的控释剂、原药与无机物或者有机物反应生成的络合物或者分子化合物。

但真正适宜被用作化学性控释剂的母体原药有限, 加之化学性控释剂在时间、技术、能耗方面的投入成本较高,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化学性控释剂的发展和应用。

3 小结

虽然各种类型的控释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缺点, 但控制释放技术在防治植物病虫害, 特别是在新型农药开发中的应用前景还是很广阔的。笔者认为, 今后控释剂的研究发展应该着重于有广泛的材料来源、低成本、低价格、低风险而且要更加环保, 控制释放技术的长足发展, 将为植物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维护和修复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仁忠.控制释放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 2014 (5) :112.

释放 篇5

回忆被风干,结果遭羁绊,就算这般茫然,生活可曾完?目的地在转换,看着弓弩尽断,马亡人乱,倒在马下的曾经是好汉,死后空留一份遗憾。

红日的白斑,还是双眼错乱,问君何时归还?找不到你因为人海漫漫,人生的彼岸,是否有黑暗,是否雾气弥漫,人生的路是否很宽?感觉自己一阵不安。

西湖畔,人往返,不见无奈在作乱。雷峰看,烟缭乱,前方孤独变一团。柳叶换,北风乱,伊人不再小孤单。生死线,摆眼前,痛苦黑白在相间。命运链,风雨变,结果孤独可变迁?

消逝痛苦片面,人生来回苦断,朝朝暮暮迷乱,阴晴圆缺变换,伊人可曾流连?

释放创造力 篇6

来自南太平洋大学的研究者罗伯特 · 爱泼斯坦(Robert Epstein)及其合作者在最近的文章中研究了这一点。他们从19个国家挑选了1337个管理人员组成的多样化团队,在提供了他们的个人信息、经历和管理训练的记录之后,进入了一个事先设计好的网上测试系统去测量他们激发创新的能力。成功的管理者拥有以下八项能力。

1. 分配给下属有难度的任务,让他们达成宏大的目标,并提供管理压力所需的支持。

2. 鼓励拓宽,意味着为员工提供他们舒适区之外的主题培训。

3. 鼓励捕捉创意,激励员工把他们的突破性的思想记录下来,并为他们提供类似计算机程序或者口袋书之类的工具。

4. 适当地管理团队,用头脑风暴法和其他方法最大化多样化团队的创造性结果。

5. 通过实际行动,来建立创造性表达的核心能力模型。前惠普CEO马克·赫德(Mark Hurd)的助理会跟随他参加每个会议,并记录新的科技创意。

6. 提供足够的合适的资源实现创新职能。

7. 提供多样化的物质环境和社交环境使员工时刻处在创新状态。

8. 为提供重要思想的员工提供积极反馈和认可。

管理者们认为,提供正确资源的能力是帮助创造性工作的核心。例如,有充足的资源可以使得工作环境多样化,正确的设备有助于人们确立创意,接近不同领域的专家级天才同事会导致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软件能够帮助员工拓展他们的能力。正如乔布斯所说“创造力只是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资源看起来只是把员工创造力集中起来的纽带。

不幸的是,如果管理者想激发工作人员的想象力,他们有许多工作要做。测试表明,样本管理者们在8个技能中的6个得分都特别低。被测试者说,排在分数最高的两个能力——反馈和鼓励扩散的能力几乎没有价值。而两个分数特别低的——提供资源和确保多样性且持续改变的工作环境的管理能力看起来有特别高的价值。作者写到,理想的应该刚好相反。管理应该在最有价值的应用方面做到最好。

令人惊讶的是,女性管理者在8个能力方面的分数都比男性高。这应该归因于文化和性别因素,这些因素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获得支持。这也意味着他们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这意味着创造性的结果要靠组织各个层次的战略和设计。 (编译:李秀菊;来源:http://www.strategy-business.com/)

释放技术 篇7

斯堪尼亚发动机排气制动。斯堪尼亚的牵引车也是将排气制动作为标配, 斯堪尼亚排气制动的控制可以通过左侧踏板位置的按钮或者方向盘右侧的操纵杆进行控制。当然, 在定速巡航和下坡时实现自动控制也不是什么难题。对于装有Opticruise AMT变速器的车型, 缓速器未运作时, 可自动降挡, 实现获得最优的发动机制动和废气制动效果。

奔驰Actros标配皆可博产品。国内奔驰主力商用车车型Actros搭载的OM501 发动机, 配有发动机制动和排气制动。奔驰卡车产品从Actros系列开始就将皆可博发动机制动系统作为标配。而在戴姆勒DD (底特律柴油) 全球发动机平台上将皆可博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作为标配。配有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以及液力缓速器, 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 分为5 个不同的挡位, 同时, 辅助制动功能也与车辆的其它功能进行了融合, 比如限速、定速巡航等。

曼 (MAN) EVB排气门制动。曼的EVB技术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国内的潍柴和重汽正是采用的这种技术, EVB为Exhaust Valve Brake的简写, 意为排气门制动器。这种技术属于被动泄气式制动器, 需要排气蝶阀共同作用, 通过打开排气阀提高发动机制动功率。对于D28 发动机, 已开发了带压力调节的EVBec, 可在低转速时提供更大的制动力矩。在普通EVB工作的基础上, 通过排气蝶阀来调整排气背压, 排气蝶阀逐级关闭废气管, 从而在气缸内产生所需要的背压, 车辆控制电脑根据传感器检测排气背压, 并借助一个比例阀来控制调节缸内的压力。这种逐级调节可以使发动机制动的过程更加平稳柔和。当车辆换挡时, 曼Brakematic智能制动系统会通过行车制动自动控制车速, 换完挡后, 自动切换到EVBec。

在国产卡车上, 应用发动机制动功能的发动机和车型:

CA6DM系列、CA6DN系列发动机。一汽锡柴CA6DM发动机是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发动机, 通过不同的调教, 功率覆盖350~420ps。 CA6DN系列发动机是在CA6DM系列的基础上开发的, 最大的不同是排量为13L, 其余技术指标和CA6DM类似。目前这两款发动机主要在解放自己的体系内使用, 主要供给解放J6 系列车型使用。解放J6同时也匹配其它的发动机, 比如大柴的道依茨发动机。一汽锡柴有3 个系列的发动机装有发动机制动系统:CA6DN系列发动机排量为12.5L, 标配皆可博的压缩释放式辅助制动产品。另外, 根据车辆制动力的需要, CA6DN发动机制动时分为2 挡, 分别为排气制动和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CA6DM系列发动机同样配置有压缩释放式辅助制动产品, 不过其是由解放自主研发的, 其核心的电磁阀是由皆可博提供;CA6DL系列则是泄气式制动器, 工作时需要排气蝶阀一起工作, 发动机制动气门控制由电磁阀控制, 属于主动式, 制动效率比压缩释放式要差一些, 现在锡柴服务站已经可以加装6DL发动机制动器。

潍柴则是将WEVB作为发动机的标配。该项技术是潍柴引进的曼EVB技术, 前面的“W”代表潍柴的拼音 “Weichai”。 WEVB在发动机2000r/min的时候制动功率为218ps, 2500r/min时制动功率达到313ps。虽然和6DL同样属于泄气式制动, 但WEVB采用被动的方式, 需要关闭蝶阀, 靠排气背压顶开排气门, 通过增加一套控制排气门行程的执行机构, 实现排气门在发动机制动过程中保持打开一个间隙来提高发动机的制动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蝶阀损坏, 发动机制动将无法正常工作, 这就要求蝶阀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潍柴发动机的应用分布非常广, 除了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商用等有自己发动机的厂家, 其它厂家的重卡产品都能看到潍柴的身影。

玉柴6K12 系列发动机。该系列发动机运用了可靠性增长技术、精确燃烧、电子控制、缸内直喷、发动机逆向横流冷却技术等新技术, 具有欧洲同步的量产发动机水平, 其功率覆盖400~500ps。目前6K12 系列发动机主要装配联合卡车高端车型。

玉柴除了广西总部原有的发动机产品, 在安徽芜湖的联合动力也是玉柴发动机的一个分支, 不过这两个基地采用的是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是联合动力携手皆可博。在芜湖的联合动力主要生产6K10/12 系列发动机, 6K系列发动机是以DD13/15 为基础开发, 发动机制动产品在开发时就和皆可博一起合作开发。6K12 系列发动机采用压缩释放式制动, 也是目前皆可博发动机制动中升功率最高的。不过该机型的装机量并不高。6K10 系列发动机则是现在联合卡车的主力发动机, 它采用的则是泄气式制动, 制动效率略小;二是广西本部的产品和重庆良马合作。采用重庆良马的VVEB (可变气门排气制动器) 技术的发动机相对排量偏小, 目前已量产安装制动器的机型为6A/6J/6L/6M四个系列机型。据重庆良马的官方资料显示, 通过可变气门升程来提高低速制动力, 比欧美同类产品低速制动力高10%。6M系列发动机最大在2100r/min时制动功率为232ps, 6L系列发动机最大在2200r/min时制动功率为203ps, 6M最大在2300r/min时制动功率为170ps。目前装机的包括柳汽、解放青岛、北汽福田等。在玉柴国四产品介绍的资料中, 已经看到将VVEB作为玉柴6M系列发动机的标配。

上菲红的科索9 系列发动机引进的是依维柯发动机技术, 发动机制动也是作为标配引入。发动机采用顶置凸轮轴, 通过一组偏心轴套制动器的控制, 在压缩行程产生制动效果, 制动效率能够达到80%。科索9 发动机装配在杰狮车型上, 但很少看到这方面的介绍, 9L的排量对制动力也有限制, 不过量产的13L发动机则值得期待, 大排量发动机相应的发动机制动功率也要更大。

广汽日野车型只有进口13L发动机装配有辅助制动。广汽日野车型匹配由上海日野生产的P11C系列发动机以及进口的E13C发动机两种配置。大马力的E13C为进口发动机, 配有与皆可博合作生产开发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 11L的上海日野P11C装机量更大, 不过并没有采用这种高效率的压缩释放制动, 而是最普通的排气蝶阀制动。

东风d Ci11 系列发动机。d Ci11系列发动机是东风在消化吸收雷诺技术的基础上, 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一款大功率节能型发动机, 功率覆盖340~420ps之间。目前东风d Ci11 发动机只供东风天龙和东风大力神使用。东风天龙d Ci系列发动机制动产品来自皆可博, 目前市场上拥有不错的装机量, 用户认可度也很高。东风康明斯ISZ发动机标配, ISL发动机可选装。由于康明斯和皆可博特殊的渊源,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自然少不了发动机制动器的身影。13L的ISZ系列发动机将皆可博压缩释放式发动机制动作为标配, 这款发动机装备在天龙大马力牵引车、霸龙M7 等车型上。

重汽EVB采用曼技术。中国重汽的发动机配备的EVB和潍柴一样, 都是采用德国曼的技术。WD615国三机型以及D10/D12 系列发动机均已实现标配, D12 机型可以提供约240ps的制动功率。现在中国重汽和曼的合作后引入了曼的D20 系列发动机, 原机型或许能够更充分的发挥该技术的优势。

西安康明斯ISM发动机。西安康明斯是康明斯在国内的另一家卡车发动机合资企业, 主要生产ISM系列11L发动机, 同样配有皆可博压缩释放式发动机制动。此款发动机以康明斯ISM系列11L电控柴油发动机为基础开发而成, 其功率覆盖335~440ps。西康ISM11 发动机高度集成康明斯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燃油喷射、进气、电控、燃烧优化、滤清和后处理等五大关键系统, 使这款发动机在系统兼容和性能方面优于同类产品。其配装的压缩释放式发动机制动装置, 将发动机变成了一个吸收功率的空压机, 其最高制动功率可以达到326 ps。西康的ISM发动机装配车型有欧曼和陕汽德龙系列, 不过这两个品牌的车辆也会装其它种类的发动机, 选购时应该加以区别。装载ISM发动机的欧曼CTX已经将皆可博制动器作为标配, 陕汽德龙F3000 用户可以进行选配。

六、结束语

释放技术 篇8

一、交通事故频发,提升卡车的制动技术迫在眉捷

随着卡车装载量、行驶速度的提高和近年来销量的快速增长,与卡车相关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卡车质量大,其事故的人员伤亡率较高,尤其重型卡车,其行车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公安部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62387人死亡、23.7万人受伤;2012年中国双节长假期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68422起,794人遇难。据业界数字统计,近年来卡车正在成为国内交通事故致死人数增幅最高和经济损失最大的车种。

卡车制动技术滞后,在中国相对不完善的公路系统中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目前国内4级及4级以下等级公路里程仍有120多万km,在183万km总通车里程中约占70%。此外,由于地形条件多样,中国道路情况也比较复杂。西部、西南部等地区山多、山势险峻,这些地区的公路往往是盘山而建,急弯、陡坡、连续下坡与长距离下坡的情况很常见,这些路段也往往是事故多发地段。重型卡车运输经常伴随着超载情况的出现,这也为制动失灵事故埋下了隐患。卡车事故中,很多都是因为车辆制动系统的问题造成的。现在的卡车制动方式主要还是采用鼓式制动器,依靠摩擦制动,在长时间的下坡制动过程中,会导致制动器温度上升,制动摩擦片过热会出现制动失效,甚至引起燃烧。即使像国内很多用户一样安装淋水器,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想有效降低卡车的交通事故,需要国家尽快规范卡车制动系统的技术要求。卡车事故发生的关键是制动失灵问题。据有关部门分析,有相当一部分重大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卡车在长距离下坡过程中车辆没有采用先进的制动系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制动过久容易使制动过热而失灵,导致发生连环追尾、翻车等事故。从制动的原理来说,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是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一般来说,制动器有3个主要的性能指标:一是制动效能,也就是短距离内制动的能力;二是制动的稳定性,也就是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控制能力。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会不会侧滑或者跑偏就取决于制动的稳定性;三是热衰退性,也称制动效能的恒定性。长距离坡路中出现的制动失灵,主要原因就是制动器的热衰退性不能满足要求。对于重载车辆,由于动能很大,在长距离下坡路段行驶时制动器的温度也比较高,通常会达到500~600℃,甚至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制动器的摩擦系数就相对降低,有时驾驶员为了多拉货而超载,这便加大了车辆出现制动失灵情况的几率。由此可见,先进可靠的制动系统是卡车远离“安全门”的关键环节和有力保障。国内卡车急需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制动技术。

应用发动机制动的好处包括减少轮胎、制动器的磨损,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运营效率等,用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制动器产品,并采用正确的驾驶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随着这方面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会有更多的重卡驾驶员能够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提高卡车安全性刻不容缓,在欧美发达国家,卡车的事故率要远低于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安装了车辆辅助制动装置,比如发动机制动、液力缓速器等,很多车辆通过安装多个辅助装置相互配合,使车辆的安全制动性能达到最大化。

在这些装置中,发动机制动器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大功率柴油机商用车上得到了较好推广,目前北美市场已有大量重卡装有该装置,本文就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发动机制动器。

二、发动机辅助制动装置的类型

对于发动机辅助制动系统,简单的理解就是在车辆上存在一道动力链,在上坡时,由发动机产生动力,经传动系统带动车辆行驶,同样,下坡时,可以通过发动机产生阻力,形成一个制动力。发动机辅助制动装置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大致可分为3大类:排气蝶阀制动器;泄气式制动器;压缩释放式制动器。

一是排气蝶阀制动(如图1所示),国内应用的辅助制动装置中,最常见的就是蝶阀制动,在国内绝大部分卡车的排气管上都能看到蝶阀。蝶阀制动的原理和结构也相对要简单,驾驶员使用蝶阀制动时,蝶阀转动,将排气管堵死,在发动机气缸内形成可控的背压,以增加发动机排气行程的功率消耗,迫使发动机降低转速,从而达到在短时间内降低车速的目的。排气蝶阀结构相对简单,性价比较高,但制动效果一般。

二是泄气式制动。市场上也有不少采用泄气式发动机制动的产品,泄气制动工作时,将排气门打开一个小空隙,使发动机的压缩冲程通过泄气释放压缩能量,这样在做功冲程几乎没有能量返回活塞。而在排气冲程,依靠排气蝶阀或VGT涡轮增压器产生的背压来增加进排气功耗。泄气式制动按照实现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2种。被动泄气式制动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潍柴WEVB发动机和重汽的EVB发动机就属于这种类型,它需要排气蝶阀进行辅助。当排气蝶阀关闭后,柴油机压缩行程使得排气通道中的废气压力急剧上升,相邻处于吸气冲程下止点附近气缸的排气门会被压力顶开一个小空隙,再通过增加一套控制排气门行程的执行机构,实现排气门在发动机制动过程中保持微启。WEVB发动机在EVB发动机的基础上,利用反向压力波打开排气门的机会,把排气门锁住,实现气缸漏气,从而在随后的压缩和膨胀冲程消耗能量,达到制动的作用。这种发动机制动的效果约为发动机功率的40%~50%。主动泄气式制动器则是通过电磁阀控制,用液压装置保持排气门微启,不需要依赖排气蝶阀,如锡柴6DL2发动机装备的就是这样的产品。

三是压缩释放式制动。压缩释放式制动就是改变发动机排气门的配气相位,在压缩冲程即将结束时,开启排气门,这样发动机在压缩缸内空气时所做的功,便被释放到排气系统。这种形式的制动器功率最大,结构最复杂,当然成本也是最高的。

这3种发动机辅助制动机构里,只有第3种是在发动机内部实现的,所以称之为“原生”发动机制动。这3类产品在制动效果上也有不小的差别。制动效率最高的是压缩释放式制动器。皆可博(Jake Brake)发动机制动产品是比较典型的,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国内也已与多家企业配套。以皆可博发动机制动产品为例,目前国内装配这种形式的发动机有西安康明斯ISM11系列、东风d Ci 11L系列、玉柴YC6K12、解放锡柴CA6DMN系列等。 人们较熟悉的CA6DM系列也是这样的结构,不过是解放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的电磁阀由皆可博提供。

三、发动机辅助制动技术首推压缩释放式制动系统

整车的制动系统中,大体上分3类: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发动机制动。其中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都是直接参与整车的制动系统的,是必不可少的;发动机制动作为减速工具,在原车制动器基础上,间接地为整车的整体安全提供又一个可靠保障。压缩释放式制动系统是利用发动机压缩制动器,将产生动能的柴油发动机转变成为吸收动能的空气压缩机,从而实现了辅助制动功能。驾驶员释放油门踏板时,卡车的前进动能继续驱动系统和发动机。活塞也继续上下运动,进气在气缸内压缩膨胀。一旦启动发动机制动,发动机制动器将打开靠近压缩冲程末端的排气门,通过排气系统排出压缩后的空气。返回活塞的能量极少,如此循环重复时,卡车的前进动能被部分抵消,实现卡车降速。目前,美国康明斯发动机的制动系统完全采用此技术,并在卡车行车制动领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康明斯发动机制动系统是全球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发动机制动系统,是70%知名重卡品牌的首选发动机制动技术。它就是采用压缩释放式制动系统,利用一个压缩释能装置将输出动力的发动机转换成一个吸收动力的空气压缩机,可提供优于同类产品数倍的制动性能。此制动器可免维护,仅使发动机高度增加66mm,安装灵活;驾驶员仅通过驾驶室内的两个开关进行操作,非常方便; 制动功率最高可达326PS,大幅缩短车辆制动距离,制动效率高,确保安全;启动时发动机停止供油,节油环保;有效降低轮胎和制动片的磨损,节省维护成本;大幅提高对车辆下坡速度的控制,提高运输效率。

常行驶在矿山或山区公路上,经常要下坡的卡车,为不使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断加速到危险程度,应当对汽车进行持续制动,从而使汽车速度稳定在某个安全值。此外,经常在行车密度高、交通情况复杂的城市街道上行驶的汽车(如市内公共汽车),为避免交通事故,需要进行频繁的不同强度的制动。在这些情况下,单靠行车制动器是难以完成这样的制动任务的。因此在这种条件下运行的汽车,往往有必要增设辅助制动装置。辅助制动装置的作用是在不使用或少使用行车制动器的条件下,使车辆速度降低或保持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这种作用称为缓速作用。辅助制动装置中用以产生制动力矩对车辆起缓速作用的部件称为缓速器。传统的缓速器主要包括发动机排气缓速器、液力缓速器和电涡流缓速器,前者成本低,目前在国内柴油机客货车上普遍使用,但其辅助制动性能相对较差。后两者辅助制动性能好,但成本较高,目前主要装备在国产大中型高档客车及高端重型载重车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皆可博柴油发动机缓速器公司生产的皆可博发动机排气缓速式辅助制动装置,是一种技术上先进和性能上可靠的发动机排气制动器。

释放技术 篇9

关键词:斜发沸石,氨氮,吸附,解吸,生物膜

湖泊、水库沉积物中赋存着大量氮、磷等营养盐, 是上覆水二次污染的潜在源泉。一旦条件适宜, 便会释放大量NH4+、PO-4等, 加速水体富营养化, 促使藻类异常性增殖, 致使透明度下降, 水环境恶化。在降低景观效果的同时, 严重影响城市供水系统安全运行, 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水处理领域去除NH4+-N的方法层出不穷, 如硝化、蒸馏、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吹脱、填料吸附、化学沉淀、催化裂解及电化学处理等[1—3]。天然沸石由于兼具硅氧 (Si O4) 四面体和铝氧 (Al O4) 四面体骨架结构并呈空间网架状, 其构架中存在较大空腔和孔道;因此决定了其可以吸附并贮存大量分子。当前, 我国沸石储存量大、价格低廉、工艺简单、失效后可以再生重复使用、处理成本低、NH4+-N去除率高, 已被成功运用于生产废水及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当中[4—6]。然而, 目前针对沸石去除水体污染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天然沸石特性及其物化改良 (如高温焙烧、酸盐碱处理、稀土改性、调整硅铝比等) 方面[7—13], 针对“沸石-微生物”原位联合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本研究以天然斜发沸石为填料, 就其对NH4+-N的吸附动力特征、不同溶剂条件下的解吸性能进行了实验探究;重点将目标底泥中驯化分离到的硝化、反硝化细菌固定于斜发沸石之上, 对比了有无生物膜覆盖对抑制沉积物NH4+-N释放及原位脱氮修复效果的差异情况, 为沸石材料在污染底泥的原位生物强化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沸石:本实验选用河南省巩义市夹津口海宇填料厂生产的天然斜发沸石滤料, 其主要化学成分及理化指标如表1、表2所示。

泥样:实验所用泥样取自扬州运河, 其主要指标如表3所示。上覆水:取自西安大唐芙蓉园中景观水 (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与扬州运河类似) , 其主要化学成分如表4所示。

1.2 实验方法

1.2.1 斜发沸石吸附特性试验

(1) 斜发沸石吸附动力学实验。称取3 g斜发沸石于100 m L的离心管中, 再加入60 m L浓度为50 mg/L的NH4+-N (NH4Cl) 溶液, 将其放入温度为25℃的摇床中振荡, 取样时间设定为5 min、10 min、30 min、1 h、2 h、6 h、12 h、24 h、36 h、72 h, …, 直到沸石吸附NH4+-N到达平衡, 振荡平衡后取出上清液立即用0.45μm滤纸过滤, 测定溶液中残留的NH4+-N含量。每个取样点设置三个平行样。

(2) 斜发沸石等温吸附实验。称取3 g斜发沸石于100 m L的离心管中, 分别准确加入NH4+-N浓度为10、25、50、80、100、200、250、300 mg/L的NH4+-N (NH4Cl) 溶液60 m L。放入25℃的摇床中, 进行恒温振荡, 振荡72 h (根据上述实验的吸附平衡时间确定时间) 后取样, 立即用0.45μm的滤纸过滤, 并对过滤液进行分析。每个浓度设置三个平行试验。

(3) 温度对斜发沸石吸附NH4+-N的影响。取3 g斜发沸石于100 m L的离心管中, 加入50 mg/L的NH4+-N (NH4Cl) 溶液溶液, 分别改变溶液的反应温度 (10℃、15℃、25℃) , 振荡72 h后, 取出上清液立即用0.45μm的滤纸过滤, 测定溶液中残留的NH4+-N含量。每个温度设置三个平行样。

1.2.2 斜发沸石解吸试验

将经过等温吸附试验后的填料 (沸石) 取出, 用30 m L无水乙醇悬浮洗涤2次, 放于100 m L的离心管中。然后在同一浓度下的三个平行样中分别加入0.02 mol/L的Ca Cl2、0.04 mol/L的Na Cl、0.04mol/L的KCl溶液60 m L, 在25℃下振荡72 h后, 取出上清液立即用0.45μm的滤纸过滤, 测定溶液中残留的NH4+-N含量即为解吸量。

1.2.3 斜发沸石挂膜实验

实验所用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均从扬州某景观水的底泥中驯化富集、分离提纯所得, 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作用, 其72 h的NH4+-N、NO3--N去除率分别可达75.55%和79.83%, 编号分别为9~3、1~4。

挂膜方法:将菌株9~3按2%的接种量接入250 m L硝化菌体扩大培养基中在30℃的摇床上扩大培养;同时将菌株1~4按2%的接种量接入250m L反硝化菌体扩大培养基中在30℃的摇床上扩大培养, 直到效果液浑浊, 即在波长600 nm下吸光度值达到最大 (约为0.1) 。取1个1 L的烧杯, 放入事先称好的沸石5 g, 先后加入100 m L的9~3菌液和100 m L的1~4菌液, 再以微量的气流进行曝气, 曝气三天后, 用镊子取出沸石, 并用清水冲洗一次, 保存备用。

1.2.4 原位生物修复实验

沸石挂膜前后去除氨氮效果对照实验:取2个250 m L的三角瓶, 准确移入50 mg/L的氨氮 (氯化铵) 溶液100 m L, 分别加入准确称取的5 g沸石和有生物膜的沸石。将这2个三角瓶放入摇床上恒温 (25℃) 振荡,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上浮液, 立即用0.45μm的滤纸过滤, 并测其氨氮的值, 以倒入三角瓶之前的氨氮溶液中的氨氮含量为初始值。

原位生物修复对照实验:在3个1.5 L的广口瓶底部装入实验底泥 (5 cm) , 分别编号为1#、2#、3#, 在2#底泥上覆盖60 g的沸石, 3#底泥上覆盖60 g有生物膜的沸石, 以虹吸方式分别注入1 L上覆水, 以1#为空白试验, 保持温度为25℃。每隔一天取上覆水测NH4+-N和NO3--N浓度。

1.2.5 分析方法

NH4+-N浓度采用钠氏试剂光度法测定, NO3--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斜发沸石吸附特性试验

2.1.1 沸石吸附动力学试验

由图1可知, 该种沸石在初始阶段对NH4+-N的吸附量迅速增加, 当吸附3 000 min后, 随着时间的延长, 吸附量缓慢增加, 此后趋于平缓, 此时去除率可达90%以上。

2.1.2 沸石等温吸附实验

分别采用Freundlich及Langmuir公式[6]处理等温吸附实验数据, 结果如图2、图3所示。从图可知, 实验数据更符合朗Langmuir公式, 故实验沸石在本研究实验条件下对NH4+-N的等温吸附公式应为:q=Ce/ (4.449 2+0.21Ce) , 其中:q为沸石吸附量 (mg/g) , Ce为液相平衡浓度;该种沸石对NH4+-N吸附极限值为4.761 905 mg/g。

2.1.3 温度影响

由表5可知, 在10℃到25℃的变化范围内,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沸石的吸附量也在升高。在10~15℃的变化范围内, 该种沸石对NH4+-N的去除率缓慢升高, 但是当温度升高到25℃时, 去除率迅速升高, 高达92.1%。可见在三个试验温度中, 25℃有利于该种沸石对NH4+-N的去除。

2.2 斜发沸石的解吸试验

在25℃下, 分别用三种不同的物质解吸, 0.02mol/L的Ca Cl2、0.04 mol/L的Na Cl、0.04 mol/L的KCl, 其结果见图4。沸石对NH4+-N的吸附包括离子交换作用和物理吸附作用。物理吸附主要由填料表面的静电力和毛细力等产生, 离子交换是沸石晶体内部阳离子与NH4+交换的化学过程[7—13]。

从图4可知, KCl溶液对沸石的解吸效果较好, 在不同的NH4+-N浓度下其解吸量均高于Na Cl溶液和Ca Cl2溶液, 其原因是K+要比Ca2+和Na+更容易取代NH4+的缘故;Na Cl溶液和Ca Cl2溶液对沸石的解吸效果基本相同;而在三种不同的解吸溶液中均呈现出沸石解吸率随着沸石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但不管是K+还是Ca2+、Na+, 它们所解吸下来的NH4+还不到沸石的吸附容量的一半, 从中得出沸石是以离子交换为主来去除水中的NH4+-N。

2.3 斜发沸石挂膜实验

将挂膜前与挂膜后沸石表面进行扫描电镜, 结果见图5。从图中清晰可见沸石挂膜前后的对比, 挂膜后的沸石表层上明显附着了很多细菌。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到沸石的构架中存在较大的空腔和孔道, 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 因此决定了其可以吸附并贮存大量分子。

2.4 原位生物修复实验

2.4.1 沸石挂膜前后氨氮去除效果对比

由图6可知, 无论是有无生物膜的斜发沸石, 对NH4+-N去除率都能在实验开始后0~3 d内大幅度增加, 直至吸附平衡。但是, 该阶段含生物膜沸石的NH4+-N去除率要低于无生物膜沸石, 这是因为生物膜的存在阻碍了沸石与外界进行离子交换。但随着时间的增加, NH4+-N去除率均开始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脱附速度大于吸附, 沸石表层NH4+-N开始进入溶液中。在8 d左右时, 有生物膜沸石的NH4+-N去除率开始攀升, 12 d时达94.64%。这是由于沸石微生物降解了一部分NH4+-N。由此可知, 沸石结合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可以实现沸石的原位清洁再生, 并有利于增加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

2.4.2 原位生物修复对照试验

由图7可知, 2#、3#内的NH4+-N明显低于1#的, 这是由于沸石吸附的作用。由于底泥不断释放, 在初始阶段2#与3#的NH4+-N浓度有所增加。第4天后, 2#开始降低, 3#仍呈增加趋势, 推测认为:由于生物膜的存在堵塞了部分孔道, 抑制了沸石的吸附及离子交换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 NH4+-N浓度开始降低;而第14天左右3#的NH4+-N开始缓慢增加然后再降低, 沸石吸附及离子交换作用达到饱和, 释放的NH4+-N出现短时间累积, 随后微生物将NH4+-N转化为NO3--N, 使得沸石原位清洁再生, 继续吸附及离子交换放出的NH4+-N。之后2#与3#的NH4+-N趋于平稳, 与1#浓度呈相同变化趋势, 但浓度低于1#的。可见沸石对于抑制NH4+-N释放具有明显作用, 而挂膜微生物作用需结合NO3--N浓度变化进一步体现。

(a:挂膜前;b:挂膜后)

结合图8可知, 在初始阶段, 2#、3#内的NO3--N浓度都较低, 这是因为初始阶段体系DO浓度较高, 释放出的氮主要以NH4+-N形式存在;从第8天开始, 随着体系DO浓度降低, 释放出的NH4+-N不断转化为NO3--N, NO3--N的浓度开始缓慢增加直到平稳。而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 2#内的NO3--N基本与1#内的浓度相同。这是由于沸石在初始阶段可以吸附一定量的NO3--N, 而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 吸附达到饱和状态, 底泥中又有不断释放的NH4+-N转化为NO3--N, 直到完全释放, 所以趋于平衡, 达到1#瓶内的NO3--N浓度。但是3#的NO3--N始终低于2# (平均低48%) , 这是因为3#内沸石表面覆盖的高效反硝化功能微生物膜可将NO3--N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2逸散出体系, 从而降低体系内污染沉积物的氮负荷。

综上所述, 无论是具有生物膜的沸石还是不具生物膜的沸石对于抑制底泥NH4+-N释放都具较好的效果。但是, 覆盖有生物膜的沸石可以将吸附及离子交换在沸石上的NH4+-N转化为NO3--N, 实现沸石的原位清洁再生, 同时将转化而来的NO3--N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2逸散出实验体系, 降低污染底泥的氮负荷, 形成并保持良性循环, 这是单纯采用沸石吸附不可比拟的优点。

3 结论

(1) 室温下 (25℃) , 天然斜发沸石对NH4+-N去除率可达90%以上;其吸附过程符合朗缪尔 (Langmuir) 模型:q=Ce/ (4.449 2+0.21Ce) , 吸附极限值为4.761 905 mg/g。

(2) 在10~25℃的变化范围内,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斜发沸石对NH4+-N的吸附量同步提高。

(3) 斜发沸石去除NH4+-N是以离子交换为主, 吸附为辅;在10~300 mg/L的不同的NH4+-N浓度序列下, KCl溶液对斜发沸石的解吸量均高于Na Cl溶液和Ca Cl2溶液。

(4) 时间足长条件下 (>8 d) , 挂膜沸石NH4+-N去除率高于无生物膜沸石, 其去除率可达94.64%以上。

释放技术 篇10

1.1 墙体自身变形开裂

墙体由各种材质的砖、砌块或条板组砌 (拼装) 而成。而每种砖、砌块或条板都有各自不尽相同的变形量;连结块材的砂浆 (或嵌填材料) 又是另一种变形量。所以, 砖 (板) 块与嵌缝材料两者的变形量必然存在差异 (即不协调-不同步) 而产生裂缝———这仅仅是墙体自身两种不同材料 (块材与嵌缝材) 变形差引起的裂缝。至于裂缝会出现在块材还是嵌缝材之上, 主要看哪种材料的抗拉、抗剪强度低、整体性差, 就会出现在哪种材料之上。一般块材的抗拉、抗剪强度和整体性会比嵌缝材 (指一般砂浆) 优, 所以裂缝多出现在灰缝上, 且更容易出现在块材与嵌缝材的界面处 (该处为变形应力集中处) 。如图l所示, 若墙体块材出现收缩, 则竖向灰缝最易产生裂缝。

当然, 如果嵌缝材选用了强度高 (指抗拉、抗剪及粘结能力都高于块材) 的刚性材料, 则裂缝就不会出现在灰缝之上, 而只能出现在块材之上。假如嵌缝材能选用高粘结力, 高弹性材料 (能满足块材变形需要———例如块材缩短ΔL, 而嵌缝材能响应伸长ΔL进行自动补偿) , 这样的墙体自身是很难出现裂缝的。

1.2 墙体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之间因温、湿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开裂

墙体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的变形差异更是明显不过的。这类裂缝通常会出现在墙体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界线附近 (主要是分离裂缝) 。这类裂缝的产生不仅由于墙体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温、湿度变化引起的变形量不同, 而且还必然存在完成的时间差所引起的变形量差。一般框架结构 (包括框剪、框筒结构) 都是先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 然后再施工墙体, 这就出现两种结构完成的时间差。此类变形差引起的裂缝, 是较难克服的, 除非能在两种结构的分界线处采用弹性连接, 如图2所示。

1.3 支撑墙体的梁板下挠变形引起墙体开裂

承重结构负荷变形引起墙体的开裂也是很普遍的。在楼层上的墙体一般都支撑于梁板上, 作为支撑构件的梁或板, 当它完成后从拆除支模之日起, 在自重作用下就会产生一定的下挠变形, 随后又在其上增加一幅墙体, 使墙体下方的梁或板增加了荷载, 因而该梁或板的变形继续明显增加;即使该层墙体完成后, 荷载不再增加, 由于徐变变形仍会继续增大变形 (下挠变形) 不少于两倍。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下挠变形是一条弹性曲线, 一幅已完成的墙, 支承在弹性曲线上, 作为刚性而脆弱的墙体是不可能像钢筋混凝土结构那样跟随下方支承构件协调一致地变形的, 所以, 假如墙体由强度高、细小块体砌成 (例如烧结砖, 蒸压灰砂砖等) , 就会产生锯齿形45°斜裂 (斜向下挠变形较大处) ;假如墙体由强度低、大块体砌成 (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 , 就会产生中部十字裂, 门窗洞角水平裂等。如果楼层结构布局复杂 (例如:跨度大、主次梁支承混乱, 使下挠变形过大) , 则墙体开裂会更严重。要尽量减少此类开裂, 应多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腰带, 在门窗洞周边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过梁, 务求将墙体分割成小块, 用含钢筋的竖直和水平构件, 紧密围箍住, 并与四周的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尽量紧密联结起来, 不但加强了墙体的整体性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同时提高了支承墙体的梁板构件整体刚度, 大大减小其下挠变形量, 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墙体开裂。

1.4 饰面层与基层之间变形量差与粘接性能、互相适应能力和协调不同变形量的能力

由于饰面层本身已不是单一层次, 存在不同材料、不同施工时间, 因而各饰面层次与基层自然出现不同的变形量及互相粘接问题。通常各层次之间的接合基本属刚性连接, 各层的材质大多数亦为刚 (脆) 性材料, 既存在各自不同的线胀系数以及不同时间施工的变形量差, 因而难免产生各层次之间的约束, 从而引起内应力, 当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时, 便会产生层间分离 (空鼓) 和开裂。而墙体及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接合处的最薄弱环节是受拉和受剪, 当变形约束引起的拉、剪应力超过灰缝或砖、砌块、条板以及层间接合面的抗拉, 抗剪强度时, 就会产生开裂、分离 (空鼓一层间分离) ;假如饰面层采用具有足够粘结能力而又能够适应各自不同变形量并且能满足防水、防酸、防碱等性能要求的材料, 则空鼓、开裂、漏水等质量通病也不会出现。退一步说, 即使饰面各层 (包括基层) 都是刚 (脆) 性材料, 但如能在各层之间加上具有较高粘结力和弹性的合成高分子界面剂, 亦能起协调各层不同变形量和防水等综合作用而不产生以上质量通病。当然, 各刚性层应适当设置伸缩缝。

2 新型墙体砌筑与饰面工程

2.1 砌体选材

在选择砌体材料时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干缩率低、强度高、块体细, 砌筑砂浆的干缩率、强度尽量与墙材相近。

2.2 砌筑施工

在砌筑墙体时, 应保证灰缝饱满密实, 必须随砌随用原砌筑砂浆技 (勾) 缝.控制日砌高度。

2.3 重视构造措施的设置

合理设置构造柱、钢筋腰带、拉结钢筋、骑缝网、变形缝, 对跨度较大的梁板上墙体, 应重视其不协调变形 (钢筋混凝土梁板支承墙体后会产生一定弯曲变形, 跨度越大, 变形越大。这种正常变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是能够承受而不致产生明显开裂的。但梁板上的大幅墙体却无法适应其下方酌梁板所产生酌下挠变形, 而引起墙体出现各种裂缝) 将引发墙开裂 (有“八”字裂, 水平裂甚至“十”字裂) , 需要用构造柱和腰带, 将大幅墙体分割为小块,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围箍起来, 把不适应变形, 抗拉、抗剪、抗弯能力差的墙体, 提高整体性和刚度, 大大改善其适应变形能力, 此外还应尽可能设置变形缝, 不应令墙体太大面积。

2.4 饰面

⑴涂层饰面:在找平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界面处理层 (即粘结层;也是防水层之一) , 找平层采用混合砂浆 (掺聚丙烯纤维提高韧性和抗裂能力有明显效果) , 分层抹压, 每层厚度8~10mm, 必须设置足够的横竖分格缝 (找平层的变形缝) , 缝深为找平层的厚度。找平层表面抹弹性腻子, 饰面涂料应选用耐候性高的弹性外墙涂料 (耐洗刷1000次以上) 。分格缝须嵌填高耐候性弹性填缝膏, 也可以在缝内涂≥2mm厚的水固化聚氨酯涂料。

⑵粘贴块料饰面:涂界面处理层, 抹水泥砂浆找平层 (掺入聚丙烯纤维不少于0.9kg/m3) , 同样是分层抹压, 设足够的变形缝, 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粘贴块料及勾缝, 粘贴层及块料饰面层均需设置横竖分格缝, 且底、面缝上下对齐, 缝的总深度为粘贴层加饰面块料的厚度, 嵌填处理与前述相同。

2.5 墙材湿润要求

砌筑墙体时, 要求墙材的含水率以5%~8%为宜。正常情况下, 墙材的平衡含水率约2%~3%, 淋水3分钟后含水率约为8%, 24h后减至为7%, 48h后约为6.5%。所以一般气候可提前两天淋水, 炎热干燥时提前一天淋水 (应设专门人员负责) 。

3 克服饰面层空鼓、开裂施工工法简介

3.1 工法特点

⑴在新墙材基层和饰面层之间增设粘结力强、延伸性和耐候性好、耐老化的材料作界面处理层。

⑵在找平层的砂浆中掺入石灰精, 取代石灰膏和减少水泥用量, 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收缩率。

⑶饰面层尽量选用专用内外墙体涂料;若外墙饰面层采用饰面砖, 则在找平层表面涂刷聚合物水泥砂浆结合层, 同时在饰面砖粘贴时设置水平向和竖直向伸缩缝, 并用柔性防水材料嵌缝。

3.2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砌块类和砖类的新型墙体材料的饰面层的开裂和空鼓的预防, 以及加强新墙体基层、找平层和饰面层之间的粘结力和适应各自变形的能力。

3.3 工艺原理

本工法主要通过增强新墙材基层、找平层和饰面层之间的粘结力, 同时尽量减少三者之间变形量的差异, 从而减少三者不同步变形引起的空鼓和开裂, 其施工工艺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⑴在新墙体基层面涂刷聚合物水泥砂浆或专用界面处理剂。

⑵在找平层的砂浆中掺入石灰精取代石灰膏。

⑶在找平层的水泥砂浆中掺入聚丙烯纤维。

⑷饰面层尽量选用具有高粘结力、高弹性的防水、防霉、防酸碱、耐洗刷的内外墙涂料。

3.4 操作要点

3.4.1 墙体砌筑

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技术规程有关砌体的操作规定, 做好新墙材的选材、运输、堆放、检查、砌筑和验收, 减少和分散基体变形。

3.4.2 抹界面层

抹界面层之前, 应将墙面用清水湿润。

界面层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时, 聚合物胶浆与水的配合比为l:2~3 (胶水比) , 把胶水拌水泥并适当掺入一些过筛细砂, 然后均匀地涂抹在墙体基层表面。

界面层采用专用界面处理剂时, 一般按水泥:细砂:界面剂=1:1:l的.比例混合均匀, 涂刷于墙体基层表面, 以覆盖基层为准。

3.4.3 抹找平层

找平层必须在界面剂未干时施工。用1:4~6水泥砂浆掺入石灰精和聚丙烯纤维分层抹找平层, 每层厚度不应大于7mm, 且应在前层终凝后再抹后一层。找平层的表面刮平搓毛, 并在终凝后浇水养护。

3.4.5 饰面层施工

饰面层尽量采用高粘结力、高弹性的防水、防霉、耐酸碱、耐洗刷的内外墙涂料, 用涂刷或喷涂法施工。

当外墙采用饰面砖时, 找平层表面抹聚合物水泥砂浆 (参照聚合物水泥砂浆界面层的做法) , 作为铺贴面砖的粘贴层。

粘贴层和饰面砖应设置伸缩缝, 竖直向伸缩缝可设在窗洞口两侧或与横墙、柱对应的部位, 水平向伸缩缝可设在窗洞口上、下或与楼层对应处。伸缩缝的宽度宜为15~20mm, 用柔性防水材料嵌缝。

4 新型墙材的干燥收缩和使用建议

⑴为避免墙体出现干缩裂缝, 可采取如下措施:

(1) 选用干缩值小的墙体材料。

(2) 控制砌墙时的含水量, 让墙体材料足够干, 先干缩后砌墙。

(3) 采用低强度砂浆和长度小的块体, 避免砖块的断裂, 使细小的裂缝均匀分散至各个垂直灰缝中, 避免变形, 应力集中, 累加出现垂直裂缝。

(4) 设置伸缩缝。

⑵“ds/dm”值表示材料干缩对含水率的敏感程度, 若此值为2, 则表示当材料的含水率有1%的变化时, 会引起2/10000 (0.02%) 的干缩变化。红砖的ds/dm值最小, 为0~0.4;空心砌块类为中等, 约为0.31~1.0;泡沫混凝土和轻板最大, 为1.0~3.5;加气混凝土介乎低与中之间, 低者接近红砖, 高者与空心砌块相近。

⑶改进工艺, 合理选用墙材。

(1) 灰砂砖干缩值低、敏感性中等, 安全含水率以下, 干缩开裂应可避免。只要在厂内不太长的时间, 便可干至安全含水率以下, 干缩开裂应可避免。

(2) 增加材料容重, 既可减少干缩, 又能提高强度。空心砌块用过份轻的骨料 (如珍珠岩) 似不适当, 轻板可用加大空心率达到, 而提高强度和降低干缩则由加大材料容重来解决。

(3) 灰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干缩值中等, 而敏感性低, 稍经室内干燥便可达到安全含水率, 且容重强度可调节, 是较好的新型材料。

(4) 泡沫混凝土砌块干缩大、敏感性也高, 只适宜作保温隔热。

(5) 各种轻板干缩大、敏感性高, 难免干裂, 最好采用蒸压养护或发展加筋加气混凝土轻板。

5 新型墙材应用技术研究报告

1999年市建委下达课题, 在市墙革办支持下召开课题启动工作会议, 开展项目研究。

研究目标:应用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研究内容:

⑴主要品种砌块墙体开裂问题的研究 (含材料、设计与施工三部分) ;

⑵主要品种轻质墙板应用技术研究;

⑶新型墙材墙体埋设管线技术研究;

⑷新墙体隔声问题研究;

⑸防裂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⑹蒸压灰砂砖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成果:

⑴蒸压加气砼砌块应用技术研究;

⑵混凝土轻质条板应用技术研究;

⑶砼小型空心砌块应用技术研究;

⑷蒸压灰砂砖应用技术研究;

⑸新型墙材墙体暗管线埋设技术研究:

⑹防裂材料研究。

以上内容写出研究报告、论文、施工细则等25篇, 简介如下:

⑴蒸压加气砼砌块应用技术研究[东荣虎门摩天建材实业公司 (主) 、广大材研所 (参) ]。

施工要点: (1) 砌块不可雨淋或人为浇水; (2) 砌筑用2.5~5Mpa混合砂浆、灰缝15~20mm; (3) 砌墙后应原浆内外勾缝; (4) 墙砌至梁底处, 应在一周后再塞梁底缝; (5) 墙砌至门窗过梁处, 应停一周后再砌以上部分 (防八字缝) ; (6) 抹灰前, 墙面应干燥, 采用掺建筑胶的水泥素浆涂刷一遍, 然后进行打底, 厚度8~12mm。外墙为燃井100防水砂浆 (卫生间同) ;如不刷素浆则适当润湿 (吸水深度≤8mm) 。厂家供至工地的砌块含水率一般为25%~30%, 抗压强度3.5~5Mpa, 抗拉只有0.3~0.5MPa。墙体@2.5~3mm设构造柱, 转折处也设构造柱;在1.4m高处设砼腰带。墙长≥5m, 则要加50~150宽构造柱;墙高≥3m, 则需设砼隔腰带, 厚30~100。

⑵混凝土轻质条板应用技术研究 (东莞维德建材有跟公司) 。

防治收缩和裂缝的四结论: (1) 切勿过于轻质, 宜≥1500kg/m3) , 面密度≥80kg/m2 (骨料为珍珠岩, 蛭石、锯末等不宜使用) 。 (2) 以材料、配比设计抗裂:以工艺防裂:以修饰接缝遮盖裂缝;以协调装饰材料抗裂。 (3) 首先要高强抗裂, 以空心薄壁达到轻质。 (4) 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防治目标。“GRC条板墙体施工细则”、“复合实心轻质条板墙体P-UAC安装施工细则”。

⑶砼小型空心砌块应用技术研究[广大为主, 市墙革办、穗华房产, 市城建开发设计院、天力房地产等参加]。

(1) 设计 (构造) 防裂:墙底与楼地面满浆成整体;墙侧与柱面满浆;墙顶与梁板底顶紧满浆;砌体灰缝匀满;选用与墙材相适应的砌筑抹灰砂浆;拉结筋 (越长越好) ;过高墙加圈梁或加筋砂浆带;过长墙加构造柱;转折处加拉结筋 (@三皮, 1200长) ;门窗洞周边加强;控制好主体结构变形 (承墙的梁板, 屋面隔热) ;挂网。

(2) 选材防裂:控制砌块干缩值 (4~12/10000, 即0.04%~0.12%) ;控制含水率;选用性能稳定合格的块材;同一楼层不应采用不同墙材混砌;选用相适应砂浆。

注:粘土砖与砂浆的粘接强度是灰砂砖的1.95~2.65倍。

(3) 施工防裂:正确的操作———铺灰、抹灰、摆放砌块, 压移挤浆, 勾缝;控制墙与梁板柱接合处的密实性, 拉结筋、骑缝网的正确、可靠, 不同墙材接合处、埋设暗管相处的防裂:施工技术控制———日砌高度、填塞墙顶部、灰缝厚度、二次勾缝、砌墙后≥一周材抹灰。

(4) 抹灰层防裂:控制总厚度 (内18~25、外20~25) 分层厚度;防裂层的选择、布置 (纤维、聚合物胶浆、挂网) ;控制砂浆配比;操作控制一均匀、赶平、压实、分层厚度、分层间隔时间、界面处理 (基层) 。选用优质墙材, 合理设计, 精心施工。“防治砼砌块外墙开裂、渗漏的设计, 施工处理措施研究” (市质监站、市建工院) 、“顶层砌块墙体开裂问题的探讨” (广大) 、“非承重砼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工程施工细则”[广大、市四建 (主) 、市二建、天力房产 (参) ]。

⑷蒸压灰砂砖应用技术研究 (广大、城建开发设计院、市二建、广州灰砂砖厂) 。

因砖面光滑、吸水慢, 使砌筑抹灰砂浆与砖粘结强度低而易空鼓开裂[砂浆与粘土砖的粘接强度为0.11~0.0534Mpa (1.95~2.65) , 与灰砂砖的粘接强度0.056~0.0225Mpa]。砼线胀系数1/10万, 粘土砖0.5~0.8/10万, 灰砂砖1.5/10万, 水泥石灰砂浆1.7/10万, 灰砂砖上墙及墙面批荡时的含水率5~8%。采用水泥:灰膏:砂:水 (1:0.5:7.34:1.5) 掺0.9kg/m3砂浆聚炳稀纤维。面层用纸筋灰2厚。“蒸压灰砂砖砌体工程施工细则”[广大 (主) 、市二建、市一建、协安 (参) ]。

⑸防裂材料研究:

(1) 玻纤网格布应用技术研究-因水泥、灰膏、饱和溶液属强碱 (PH值12.3) , 建筑用耐碱涂覆 (用耐碱性优良的胶料-改性丙烯酸等对玻纤网格布进行表面浸渍的涂覆处理) 网格布技术要求:长50m、100m, 宽900mm、1000mm、1l OOmm、1200mm、1750mm, 网眼2.8、4、5、6、8、10 (用于砂浆层的网眼≥5mm) , 含胶量有12%、18%、25%、35%、50%。从化耀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一在5%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8d后, 网格布断裂强度保留率满足表2要求:

注:2~8元/m2网格布

(2) 有机纤维砂浆应用技术研究 (用于内墙抹灰、保温层) -底、面层抹灰配。

底层抹灰:

普通砼砌块墙体1:1:6=水泥:灰膏:中砂 (1:3=水泥:中砂) , 90~100mm稠度;

加气硅砌块墙体1:1:6=水泥:灰膏:中砂, 100~120mm稠度;

灰砂砖墙体1:0.5:7或1:1:6=水泥:灰膏:中砂, 90~l OOmm稠度面层抹灰1:1:3=水泥:灰膏:细砂, l:3=灰膏:细沙。

(3) 墙面钢码防裂、防空鼓剥落技术 (略) 。

(4) 墙面抹灰打底用建筑胶料的研究-108胶、EC1、YJ 302, 丙烯酸酯乳液等均可作界面剂胶料应用。

⑹综合研究: (1) 轻质墙体的隔声; (2) 墙面抹灰开裂、防裂机理的探讨; (3) 新型墙材墙体的经济分析比较; (4) 框架结构轻质墙板裂缝的探讨; (5) 广州地区新墙材墙体防裂漏技术要求; (6) 新型墙材在工程应用中的质量问题调查实例 (略) 。

6 典型案例分析

6.1 黄阁镇安置区工程外墙质量问题分析和处理

6.1.1 概况

该安置区为一个较完善的居住小区, 可供千产以上农民安居乐业, 但小区已建成后, 因各栋建筑物的外墙陆续出现裂纹, 且越来越多, 虽经多次修补仍未根治, 令需迁移的农民绝大多数不愿入住———认为新建楼房开裂严重, 无法医治, 影响居住安全。据说仅有二十多户愿意收楼。为弄清原因, 有效解决问题, 于2006年4月28日下午在小区现场召开专家会议, 经现场查看 (包括实物、图纸) 和知情者介绍, 各栋外墙均为抹灰加涂料饰面, 专家们很快得出一致意见和建议。

6.1.2 外墙质量问题

各栋楼房外墙面均满布裂纹, (仅有一栋例外) 绝大部分裂纹并无规律性 (俗称“龟裂”) , 每条裂纹的长度和宽度都不大, 仅少量裂纹属有规律, 长度和宽度都明显大———框架结构的边梁底与边角柱旁边 (即钢筋砼梁、柱与围蔽墙体的相接处) 这类裂纹属分离性 (两种不同线胀系数的材料在温、湿度变化影响下产生不同步的变形) 裂纹。虽然外墙表面布满裂纹, 但经敲检, 极少有空鼓现象, 再回到室内查看各栋楼房外墙的内侧基本上都完好无裂缝, 仅少量有规律裂纹会贯穿到内侧。

6.1.3 原因分析

从个栋楼房外墙面满布的无规律微细裂纹表明绝大多数均属浅表性收缩裂纹, 并未影响基层, 仅为抹灰层以内, 与结构无关, 更谈不上影响结构安全, 只是外观受影响,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也会引起外墙渗水, 导致内侧发霉、变色, 有损正常使用和观感。至于产生如此多无规律裂纹的根本原因, 可从抹灰层的用料和构造上找到。抹灰层分两层, 第一层为1:3水泥砂浆找乎层, 第二层为1:2.5水泥砂浆面层, 表面为普通乳胶涂料饰面。外墙采用纯水泥砂浆作为暴露性抹面是不科学的, 是不可能不开裂的 (纯水泥干缩率为12/10000左右) , 长期暴露在室外, 经受温、湿度变化的直接影响, 不断产生膨胀与收缩变形, 其变形量与基层 (钢筋砼结构框架与砌体围蔽墙) 相差甚远。

即使抹灰层自身厚度内也存在浅表与不同温、湿度变化和变形量也存在差异, 而普通纯水泥砂浆抹灰层属刚性、脆性材料, 其适应变形的能力极差, 所以极易产生裂纹, 有经验的现场人员都知道, 只要在干燥的普通水泥砂浆抹灰层 (压光者会显得更清楚) 上浇上冷水, 就会立刻看到抹灰层表面充满微细裂纹 (也是“龟裂”) , 这是突然温、湿度变化引起脆性变形不同步的结果。以上分析表明外暴露性抹灰层采用普通纯水泥砂浆是不科学的, 必然会产生大量不规则裂纹 (如改用混合砂浆, 因干缩及线胀系数都与基层差异较少, 适应变形能力较水泥砂浆稍强, 或改用“韧性”水泥砂浆更科学) 。

此外, 还有构造上的因素影响, 既然仅属抹灰层在温、湿度变化的直接影响下产生胀、缩变形不同步所致, 如能将抹灰层的面积缩小, 合理地多设分格缝, 缝深最好为抹灰层的厚度, 令每一格抹灰层的四周都能较自由地变形, 即多设纵横伸缩缝, 在缝内嵌填密封膏, 既能伸缩、又可防水, 使抹灰层 (每格计) 面积尽量缩小, 则变形量相对也减少了, 再加上每格的周边都能较自由地伸长、缩短, 相应会大大减少变形所受到的约束而引起的内应力, 这是有效减少变形裂缝的构造措施, 只可惜该小区的所有楼房外墙面并没有设置真正可以让抹灰层能较自由地伸缩的纵横分格缝。当然, 假如抹灰层外表采用具有较高弹性 (较高适应变性能力) 的涂层, 也能将抹灰层之微细裂纹掩盖掉, 其代价也当然会高些。

其中仅有一栋楼房采用了较高级的喷涂饰面, 便显示了明星的不同效果———基本上看不到无规律的“龟裂”, 同时还可以从外墙内侧看不到裂纹这个现象作反证法, 去证明以上分析是科学的———因为外墙内侧抹灰层是采用水泥石灰 (混合) 砂浆找平, 1:3石灰砂浆抹面 (用料不同外侧) ;由于内侧抹灰连续面积远比外侧细小 (因内侧间隔多) , 不但变形量少, 且有利于释放变形应力, 减少开裂机会;更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室内温、湿度变化远比室9H、而慢 (这表明不但构造上不同, 而且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不同) , 所以外墙内侧抹灰层基本看不到裂纹。

6.1.4 结论

综合以上“正”、“反”两方面的分析, 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普通纯水泥砂浆由于干缩值大, 属刚性、脆性材料, 抗拉强度低, 适应变形能力低, 不适合用作暴露性的抹灰层, 更不应让其直接暴露在露天的墙柱面、地面和屋面, 否则难免产生“空鼓”、“开裂”的质量通病, 欲克服此质量通病, 应走科学之道, 有条件时应尽量避免采用纯水泥砂浆作找平层和抹灰层, 例如作混凝土面, 就没有设置普通纯水泥砂浆作找平层、抹面层, 而是在浇筑混凝土经振实、拍平后, 在初凝后至终凝前增加了一个“原浆机械磨平”工序, 使混凝土表面不但平整、密实, 并且将表面平整而均匀地露出粗、细骨料和水泥石, 这样的混凝土路面既平整又强度高, 且不会起砂、尘, 又不会空鼓、开裂, 这是走科学之道去克服质量通病的典型例证。这不是很值得从事工民建设计和施工、质监和监理、建设和主管部门有关人员认真理解和借鉴的例证吗!

笔者就在若干个工程项目中应用过, 均取得令人满意得效果,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一期) 的大面积现浇楼面, 仅在混凝土露面上增加了一道“机械原浆磨平”工序取代了习惯上应用的普通纯水泥浆找平层, 其观感更令人满意, 同时不会有质量通病;琶洲中洲中心大型综合楼的地下室底板负一层楼板面均采用“机械原浆磨平”工序取代找平层, 同样获得平整而无质量通病良好效果;杨箕村的五羊华轩综合楼地下室板面也采用“机械原浆磨平”工序, 不但没有再做找平层, 也没有做附加防水层, 至今已建成超过五年, 不但没有质量通病, 连渗漏都没有, 当然, 不可能处处都应用此工序, 但起码不应再应用普通纯水泥砂浆作找平层和抹面层 (更不应再用普通水泥膏作抹光层、粘贴层、填缝料, 因其干缩值更高, 达20~30/10000) , 必须“改性”处理 (增加弹性或韧性, 大大提高其适应变形缝能力, 例如掺入聚合物、合成高分子胶浆、耐碱聚丙烯纤维等) 之后才能应用。否则, 光喊“克服质量通病”是没有效果的。

同时, 从事工程建设的有关各方都应充分理解应用在工程上的各种材料都有各自的干缩值和线胀系数在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形量, 如果出现明显不同步变形 (即变形量差过大) , 就会促使若干种不同材料联接在一起的部位产生空鼓、开裂等质量通病, 欲减少或避免此类质量通病, 除采用具有较高粘结力富有弹性或韧性的材料作粘结层, 以便协调两者可能产生的不同步变形 (改变用料) 而不出现“空鼓”、“开裂”的常见质量通病之外, 还应充分考虑到形成构件的长度、宽度、面积大小, 数值越大, 变形量也越大;与外界接触越直接, 变形量也越大;变形量越大, 约束越多, 空鼓、开裂就越严重。应多设变形缝, 一方面是以变形缝将大尺寸之建筑构件分割成小尺寸, 让变形量缩小, 另一方面让小尺寸的构件变形减少约束, 那么空鼓、开裂的根本原因就会少得多了 (构造措施) 。

因为升温膨胀时, 如果尺寸、面积越大, 伸长量就越大, 约束越多, 抹灰层向外鼓起 (与基层分离, 即空鼓) 就越严重, 估计最严重处的外表面随之开裂:降温收缩时, 尺寸、面积越大, 收缩量也越大, 约束越强, 抹灰层因不能自由收缩而产生强大的拉应力, 很容易超过抹灰层的抗拉强度而出现越来越多的温度裂纹。所以, 该小区绝大多数外墙面产生大量无规律裂纹的根本原因是抹灰层用料不当;构造不合理, 未设可供抹灰层伸缩变形的分格缝, 也未能选用富有弹性和足够遮盖能力的饰面所致。

6.1.5 处理建议

用料不当这一根本原因 (也属病根之一) 如果完全消除就要将原有抹灰层铲除重抹, 实在动作太大, 代价过高, 也没此必要。可用简单的敲击去检查抹灰层是否已出现较大范围的鼓, 如有, 则仅对严重空鼓部位铲除重抹便可:根据立面门窗分布, 由原设计单位定出横竖两向分格缝的位置 (每层的边梁底应设横缝) , 两向缝距越小越好, 但不宜超过3m, 每条缝的深度应为抹灰层的全厚, 缝宽15~20mm, 缝底填背衬条, 缝面 (约l Omm深) 嵌填硅酮胶或聚硫密封膏;对宽度稍大 (0.3mm及以上) 的裂缝, 需将缝口适当扩宽后用弹性腻子 (白水泥、石粉、丙烯酸酯乳液调成) 填平, 至于其余较大量的微细裂纹, 只需用弹性腻子执补扇平 (弹性腻子应调成与面涂颜色尽量相近) , 最后宜全面涂一层面涂, 即可获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6.2 广州某库房外墙开裂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6.2.1 裂缝概况

广州某维修工程库房长400m, 宽152m (见图3) , 外墙首层采用多孔烧结砖砌筑, 二层以上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外墙涂料采用多乐士弹性涂料。在该工程竣工验收后发现其外墙加气混凝土砌块部位产生大量各种形式的裂缝, 其中绝大部分为无规则裂缝, 少数为穿透性裂缝, 局部出现龟裂等现象, 南、西面裂缝较多, 尤其是西面梯间墙外。

6.2.2 裂缝分析

⑴由于外墙 (更主要是指外墙面的抹灰面层) 不间断 (未设置可供伸缩变形的缝) 面积过大, 尤其是连续长度达97m才设一道变形缝, 无法适应各种变形的需要;

⑵外墙的结构构造令墙体及其抹灰面层产生较复杂的变形;

⑶抹灰层采用纯水泥砂浆, 不但强度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差大, 无法适应本地区温湿度的巨大变化 (尤其是日温差大) , 一酷热的夏天, 日照下升温至60℃以上, 常有骤雨冲刷墙面, 骤然降温至20℃左右, 造成大面积脆性的水泥砂浆抹灰层难免开裂;

⑷不能排除施工管理与操作上也存在一些缺陷, 令裂缝的产生量值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抹灰层的厚薄不均匀, 尤其是超厚, 也是增加开裂的一种因素;

⑸框架边梁及其托墙挑板承受荷载与变形累积效应一水平构件承受竖向荷载后, 跨中必然下挠 (托墙挑板外端也必然下挠) 变形令受拉区伸长 (产生拉应力) , 受压区缩短 (产生压应力) , 才能使构件中的钢筋发挥抗拉、混凝土发挥抗压作用。但施工规范规定填充墙顶部必须顶紧上方的梁 (板) 底, 令各层梁 (板) 无法各自独立变形, 也无法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在计算上是分层独立, 在实质上却是最下一层负荷最大 (只是本例未看见而已) , 只是到了首层梁 (板) 产生下挠变形, 发挥承载能力……依向次类推可知负载变形最大当然是自下而上, 但每层墙顶部向下、向外变形和位却减少。

图4分析了西侧外墙裂缝产生的原因, 说明如下:

⑴为西侧梯间外墙边梁、跨中剖面图。跨中部位产生三种变形, 一是弯曲下挠变形, 二是扭转变形 (边梁内侧无楼板相连, 未能平衡外侧扭转) , 三是挑板外端向下弯曲变形, 由于变形多而复杂, 高度相对较大, 所以裂缝特别多。

⑵为西侧梯间外墙边梁支座处剖面图。支座部位仅产生一种变形, 那就是挑板外墙向下弯曲变形, 所以该部位变形相对较少, 开裂也会较少。

⑶为西侧外墙边梁跨中处剖面图。跨中有两种变形, 一是弯曲下挠变形, 二是挑板外端向下弯曲变形, 但由于负载较少, 承受能力较大, 所以较a) 变形少些, 但因窗洞下方的墙幅连续长度过大, 长达97m, 所以竖直裂缝较多。

⑷为西侧外墙边梁支座剖面图。支座处向下变形最少, 所以开裂也最少。

6.2.3 处理原则

鉴于外墙开裂 (主要抹灰层外表面) 基本属于变形变化所致, 非结构负荷能力不足所致, 所以, 应以释放变形应力结合封闭办法处理, 以解决裂缝的继续扩展和外墙防水与感观问题。

6.2.4 处理办法

⑴抹灰层尽可能多增设变形缝, 应在每层墙顶部、窗洞处设水平缝, 在窗洞边、构造柱边设竖直缝 (间距不应大于8m) , 变形缝构造如图5所示。

⑵对于显眼的裂缝, 采用先将缝宽适当扩大, 刷干净后再填耐候密封胶处理:

⑶对于不显眼的裂缝 (0.1mm以下) , 采用弹性腻子抹灰方式处理;

⑷经修补处理的墙面作重涂耐候弹性外墙涂料翻新。

6.2.5 工程效果

释放木杆的力量 篇11

怎样打好1号木杆

1号木被称为发球杆(Driver),是能够将球打得最远的杆, 一般发球时使用。 在发球区上的第一杆打得越远,球就距离球洞越近,第二杆或第三杆就有可能使用较短的球杆,相对将球打得靠近球洞的概率增高。因此1号木杆是对提高成绩有重要作用的球杆,而且也是最有魅力的球杆。

因为1号木杆强调的主要是距离,一般人在发球区发球时总有一种“这一洞要打出好成绩”、“和对手比比看谁打得远”的欲望,因此使用1号木杆时试图猛力击球的现象很多,常常因此而破坏了挥杆节奏。实际上,球的飞行距离并不绝对与挥杆所用力量的大小成正比,而是取决于击球瞬间球杆杆头对球的冲击速度。冲击球时杆头的运动速度越快,对球的冲量越大,则球飞得越远。要增强杆头冲击球的速度,大而圆的挥杆轨迹和流畅协调的挥杆节奏是关键所在。

1号木杆在所有球杆中是最长的,挥杆幅度也最大,使用时的站姿宽于使用其它球杆时的站姿,即稍宽于肩。由于挥杆的幅度很大,必须充分转动身体,在挥杆最高点时左肩必须转到下颏下方,而且保持上挥杆时右膝的稳定。在后摆杆时,要保持两臂和肩构成的三角形,并保持左臂和球杆的一体化,在两手位置到达腰部之前,不要使用手腕。在两手到达腰部高度继续上挥时左腕才开始向拇指方向屈曲,随着摆臂、转肩、转体,将球杆挥至顶点。

把握球道木杆节奏

球落在球道时,要用球道木杆,即2号、3号、4号和5号木杆。球道木杆要求既要有距离、又要有准确性。在长草区或球道沙坑中,球位置状态较好时也可以使用球道木杆。

在发球台上无论是使用木杆或铁杆发球时,都可以用球座把球架起来,而球道木杆则一般是用来击打地面或沙上的球。由于球的位置状态的限制,打球的难度可以说较1号木杆困难,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球。因为球杆长度和杆面倾角的关系,往往产生打不起球来的感觉。一般人总是带着使球上升的意识击球,因此出现身体向左上方耸的动作,反而使杆头击打在球的上方,导致地滚球。球的飞行高度是由球杆杆面的倾角决定的,只要在击球过程中以身体纵轴为中心,正确地转动身体,没有多余的上下起伏或耸肩动作,打出球的弹道自然也能高于1号木杆打出的球。

如果球的落点很好,击球时球位应该放在距离左脚1/3右脚2/3的位置上。 引杆时要十分注意节奏,引杆顶点时球杆的位置与1号木杆略有不同。使用1号木杆时挥杆顶点的球杆基本与地面平行,可以认为杆头是指向钟表3点的位置。而使用球道木杆时,球杆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基本上是指向2点的位置。

在下挥杆时更要注意保持流畅的节奏,不要用球杆头从上往下地砸球,而是以扫击球的感觉使杆头从球的位置快速扫过,使杆头的底面几乎贴着地面向球的飞行方向低而长地滑行,才能打出理想的好球来。

TIPS:

找到最好的杆身

球杆的优良材质有助于每次稳定的挥杆,在球技和杆头速度还不能协调一致时,不如遵循木杆的选择法则:

半英寸法:

在尚未把握好杆身长度时,建议使用未截短的杆身,然后每次击球时减去半英寸。这样就可以不知不觉地得出理想的长度。

重量意识:

杆身的重量会影响到整个球杆的感觉。如果杆身太轻,即便是有经验的球手也会找不到感觉。

扭矩:

如果挥杆速度为95英里/小时或更高,那所选用杆身的扭矩一定要小于4度,否则将会失去控制。

杆面倾角:

球杆的杆面倾角越大,也就意味着侧旋更少、方向更直。

释放技术 篇12

吡柔比星(THP)是一种蒽环类抗生素,广泛用于乳腺癌、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卵巢癌、胃癌等肿瘤的治疗。传统的THP给药方式导致血药浓度大,使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明显,且其半衰期短,在体内药物利用率低[1],因此近年来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THP新剂型研究备受关注[2,3,4]。聚合物载药微球以生物相容性材料包裹或吸附药物形成球形微粒,可以对药物进行长效贮存以及达到控制释放的目的,因此作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成为研究热点[5]。聚乳酸(PLA)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成为制备载药微球的理想材料[6,7,8]。但是目前常用的制备PLA微球的方法如喷雾干燥法、乳化-溶剂蒸发法、相分离法等制备的微球粒径不均一,药物包封率低,不利于药物的控制释放[9]。

微流控液滴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单分散微球的新方法[9]。在微流控芯片上通过调节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流速可制备大小均一的液滴和微球。较之常规的制备方法,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的载药微球粒径均一、大小可控,呈单分散性,用于药物载体可以较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对控制体内血药浓度的稳定,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利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备受关注[10,11,12,13]。本课题组已经有微流控液滴操控技术的文献调研及具体实验,并利用该技术制备了单分散聚乳酸微球[14,15]。本研究中首先制作了T型通道微流控芯片,然后采用聚乙烯醇(PVA)溶液对通道表面进行亲水性修饰,利用此芯片产生单分散性的吡柔比星聚乳酸液滴并固化为微球,考察了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速对液滴尺寸的影响。通过调节两相流速制备两种粒径的THP-PLA微球并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比研究了两种微球包裹的吡柔比星的体外释放行为。

1 实验

1.1 试剂和仪器

聚乳酸(PLA,平均分子量10000,美国Sigma公司),吡柔比星(纯度大于等于99.5%,深圳奥星药业有限公司),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美国道康宁公司),聚乙烯醇(PVA 1750±50,纯度大于等于99.0%,国药集团),二氯甲烷(分析纯,北京化工),三氯甲烷(分析纯,北京化工),磷酸盐缓冲液(PBS,0.1mol/L,pH=7.4),乙腈(色谱纯,美国J.T.Ba-ker),超纯水,其余均为分析纯试剂。

Harrick PDC-32G等离子清洗机;奥林巴斯Ⅸ71型倒置光学显微镜(Olympus);岛津LC-20AT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Syringe注射泵TS-1B;HZQ-F全温振荡培养箱(哈尔滨);Labwayscience超速离心机(德国);Organomation 氮气吹干仪(美国);OCA20光学接触角测定仪(Dataphysics, 德国);色谱柱:KR100-10C18(250mm×4.6mm,5μm,瑞典)。

1.2 芯片的制作与通道表面修饰

采用软光刻技术制作含T型垂直微通道的SU-8模板,随后利用PDMS复制通道图案,并与空白PDMS模板在等离子清洗机中清洗90s,取出迅速键合即制作成T型通道微流控芯片[16]。通道高度为100μm,进口1、2的宽度均由入口的200μm逐渐过渡到两相交界处的100μm(图1)。芯片通道的表面修饰方法是在林炳承课题组方法[17]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改进,即向等离子体处理并键合的芯片中立即通入2% PVA溶液并维持20min,置于65℃恒温烘箱过夜即可。制备液滴前先由进口1、2通入2% PVA溶液以浸润通道。修饰后PDMS接触角的测定过程为:将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DMS平板浸入2%PVA中2h,然后在65℃的烘箱中干燥2h后自然冷却,用于接触角的测定,以替代通道内亲水性修饰的表征。每个数据点测定2次。

1.3 液滴和微球的制备

芯片的进口插上聚四氟乙烯管用以连接1mL注射器,进口1通入含2% PVA的水溶液作为连续相,进口2通入含25mg/mL PLA、1mg/mL THP的二氯甲烷溶液作为分散相,出口3收集液滴。当分散相流经两相交界处时便被连续相剪切成连续均一的液滴。调节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速以制备不同直径的THP-PLA液滴。在出口处用聚四氟乙烯管将产生的液滴引入一盛有5mL 2% PVA溶液的小烧杯,常温下静置固化3h,用滤纸过滤收集产生的微球,于37℃恒温干燥12h得干燥的THP-PLA微球。

1.4 微球载药量与包封率

精确称取两种粒径的微球各1mg(m),溶于2mL 二氯甲烷,超声处理10min,使微球完全破碎,氮吹挥干溶剂,再加入2mL无水乙醇,涡旋至无物质继续溶解,离心取上清液,HPLC检测。色谱条件为:KR100-10C18柱;V(0.04%乙酸铵)∶V(乙腈)=65∶35;柱温40℃;流速1.0mL/min;进样20μL;检测波长254nm。得到微球中所含吡柔比星的质量m1,计算载药量(dL)。

精确称取两种粒径的微球各1mg,用2mL超纯水涡旋洗涤1min,离心弃去水洗液,37℃恒温烘干微球。再按上述考察微球载药量实验同样的方法处理微球并检测,得到微球中包封吡柔比星的质量m2,计算包封率(EE)。

dL=m1/m×100%

EE=m2/m1×100%

1.5 吡柔比星的体外释放研究

精确称取两种粒径的微球各1mg,加入2mL新配的PBS,置于37℃HZQ-F全温振荡培养箱振荡,速度为100r/min,于0.5h、1h、2h、6h、12h、1d、2d、3d、5d、7d、11d、15d时取出1mL溶液留待萃取,再加入1mL新配的PBS继续置于培养箱中振荡。萃取过程为:向取出的1mL PBS溶液中加入1mL三氯甲烷涡旋2min,弃去水相,氮吹挥干溶剂,加入100μL乙醇复溶萃取物,用HPLC检测吡柔比星的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芯片通道的表面修饰对液滴生成的影响

图2为PDMS、等离子体处理后24h的PDMS以及经2%PVA修饰的PDMS平板的水接触角照片。从图2(a)可以看出原始PDMS的接触角为(117.1±0)°,表现为明显的疏水性。而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DMS接触角降低为(86.05±0.15)°,已经表现为一定的亲水性,如图2(b)所示。在图2(c)中,等离子体处理并经PVA修饰的PDMS的接触角急剧下降为(48.4±3.1)°,表现为明显的亲水性,可见PVA修饰使PDMS表面亲水性明显增加。图3为未修饰和PVA修饰的T型通道生成液滴对比图。由图3(a)和(b)可看出,未修饰的通道表面表现为疏水性,非极性的分散相在未经修饰的通道发生粘滞现象,产生的液滴尺寸不均一、不连续、不稳定,易碰撞融合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小液滴。这是由于疏水性的通道与连续相不亲和,而与分散相亲和,使得分散相不能在两相交界处被连续相顺利地剪切为液滴,而与连续相分层流过通道并不产生液滴或粘滞在通道表面形成不稳定的液滴。PVA修饰后的通道呈现亲水性,如图3(c)和(d)所示,分散相可在两相交界处被连续相剪切成连续稳定的单分散液滴。这是因为浸泡过程中PVA吸附在PDMS表面,与PDMS表面的羟基等官能团发生反应,经加热固化形成PVA吸附层,从而使通道表面呈亲水性。修饰后的T型通道在3个月后依然呈较好的亲水性,说明PVA吸附层的稳定性较好。

2.2 连续相与分散相流速与液滴尺寸的关系

图4为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速与生成液滴尺寸的关系。从图4中可看出,连续相流速一定时,液滴的直径随分散相流速的加快而增大;分散相流速一定时,液滴的直径随连续相流速的加快而减小。因此制备直径更大的液滴,只需保持分散相流速不变而减慢连续相流速,或保持连续相流速不变而加快分散相流速。本研究中考察连续相流速为0.15~0.75mL/h,分散相流速为0.05~0.40mL/h,生成液滴尺寸为90~165μm。如图5所示,连续相流速为0.40mL/h、分散相流速为0.10mL/h时液滴直径为115μm(见图5(a));连续相流速为0.25mL/h、分散相流速为0.20mL/h时液滴直径为165μm(见图5(b)),可以看出生成的液滴呈良好的单分散性,矩阵排列,不融合。

2.3 吡柔比星聚乳酸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微球的粒径是影响药物释放行为的重要因素。单分散性的载药微球可以较为精确地考察药物的释放动力学,因此制备单分散性载药微球是非常重要的。图6为本研究中制备的两种不同粒径的微球。图6(a)为连续相流速为0.40mL/h、分散相流速为0.10mL/h时产生的微球,直径为(35.17±0.71) μm(S1),变异系数CV为2.02%;图6(b)为连续相流速为0.25mL/h、分散相流速为0.20mL/h时产生的微球,直径为(41.47±0.58)μm(S2),变异系数CV为1.40%。由图6可看出,两种粒径的微球形状规则,呈球形,大小均一,微球的粒径变异系数显示其分散性良好。

2.4 微球对吡柔比星的载药量与包封率

PLA微球对THP的理论载药量为3.85%,经计算S1、S2微球的实际载药量分别为2.78%、2.90%,包封率分别为87.07%、89.34%。这是由于S2微球的粒径较大,可包埋较多药物。可见,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的单分散性微球可实现较高的载药量及包埋较大比例的药物。

2.5 吡柔比星的体外释放

图7为两种粒径微球包裹的THP在各时间点的累计释放比。由图7可见,S1、S2微球在15d内的THP累计释放比例分别为7.85%、6.23%。S1微球在整个释放过程中均呈缓慢释放,且无明显的突释现象。S2微球在0.5h时内释放比例为1.46%,与S1相比表现出一定的突释现象,而后期同样表现为缓慢释放。这是由于S2微球的比表面积较大,在药物释放初期因为表面吸附的THP较多而表现为较快的释放。而S1微球粒径小,药物的释放途径短,因而整个释放过程虽然呈现较为均匀的缓慢释放但总体释放速率较之S2微球更高。

3 结论

上一篇: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JavaWeb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