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

2024-06-30

儿童诗(精选11篇)

儿童诗 篇1

诗是语言的艺术, 儿童诗也不例外, 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 同时感受大千世界中生活的美, 把儿童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绪, 通过精炼的童化语言表达出来, 从而让儿童所独有的童思、童情、童心、童趣等焕发出儿童的生命光彩。儿童诗让儿童的生命充满自由、想象、童真、童趣。好的儿童诗让儿童打开生活大门, 埋下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种子。作为教师, 在教儿童诗时, 方法灵活多样, 但不管如何教, 都要让课堂充满趣味。在小学中低阶段, 有趣更为重要。下面, 我们以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 (我们常称之为谢尔大叔) 的《跳水板》为例, 谈谈儿童诗的教学。

跳水板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你一直站在跳水板上,

你确定了它又直又长。

你确定了它不是太滑。

你确定了它能够承受你的重量。

你确定了它的弹簧弹性很好。

你确定了你不会滑倒在那块布上。

你确定了它会弹得高高。

你确定了你的脚趾可以抓牢——

你从五点半起就站在上面,

做了每一件事情……

就是没有往下跳。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 描写了一个孩子想跳水却始终不敢跳水的某个瞬间。这个孩子想尝试, 但又害怕, 这多符合七八岁孩子的心理特征啊, 非常适合二三年级的孩子学习。

一、对话朗读, 激发兴趣

先看教学片断:

师: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看过跳水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看过!”中国跳水队太强大了嘛!) 有一个孩子想去跳水,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

你一直站在跳水板上,

你确定了它又直又长。

你确定了它不是太滑。

你确定了它能够承受你的重量。

你确定了它的弹簧弹性很好。

你确定了你不会滑倒在那块布上。

你确定了它会弹得高高。

你确定了你的脚趾可以抓牢——

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读了起来, 个别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再次出示, 按提示, 孩子们齐读。

师:你一直站在跳水板上?

生:我一直站在跳水板上。

师:你确定了它又直又长?

生:我确定了它又直又长。

师:你确定了它不是太滑?

生:我确定了它不是太滑。

师:你确定了它能够承受你的重量?

生:我确定了它能够承受你的重量。

师:你确定了它的弹簧弹性很好?

生:我确定了它的弹簧弹性很好。

师:你确定了你不会滑倒在那块布上?

生:我确定了我不会滑倒在那块布上。

师:你确定了它会弹得高高?

生:我确定了它会弹得高高。

师:你确定了你的脚趾可以抓牢?

生:我确定了我的脚趾可以抓牢。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 我们可以发现, 儿童诗教学的趣味性出来了:教师用疑问的语气问, 孩子用肯定的语气答。在一问一答式的朗读中, 孩子把自己当成诗歌中的孩子, 课堂上充满了欢乐, 几乎不需指导。这是一个角色自居的过程。同时, 教师的朗读给孩子起了一个模范作用。在孩子们兴奋的朗读中, 潜移默化地把问句和答句的作用教给孩子, 句型的练习不着痕迹。利用这种方法, 不仅教师和学生可以一问一答, 同桌之间也可以一问一答, 男女生一问一答, 孩子在这种朗读中, 无需指导, 整个课堂始终能看到一张张乐呵呵的脸。

二、请你猜猜, 激起想象

先看教学片断:

出示:

你从五点半起就站在上面,

做了每一件事情……

师:你做了什么事情啊?

一生:确定了跳水板又直又长,

确定了跳水板不是太滑,

师:确定好了吗?往下跳吧!

孩子们闭上眼睛, 似乎都准备往下跳。

出示:

就是没有往下跳!

孩子们睁眼一看, 哈哈大笑!

师:孩子们, 你们为什么笑啊?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胆小”、“白忙活了”等等理由。

这个教学片段, 始终充满欢笑, 孩子们没想到诗的结尾是“就是没有往下跳!”而这种胆怯、害怕的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 所以, 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结尾。

细读这首诗, 会发现这首诗最精彩的就是结尾, 出人意料。而这个教学片断就把结尾最后出现, 让孩子大吃一惊后哈哈大笑。通常的教学方法先出示全诗, 而教这首诗时, 一部分一部分出示, 起到很好的效果。我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截取法”。在儿童诗教学中, 这种方法运用很多, 因为诗歌是跳跃的舞蹈, 只需在关键点设个小小的障碍, 让孩子形成阅读期待, 孩子就会迷上儿童诗。

三、仿写

这也是儿童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模仿着新学的诗歌再写一首。仿写在于把诗歌与自己联系, 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诗中, 同时, 进行了语言练习。

四、配画

为诗歌配画也是常用的方法, 特别适合中低阶段。生命中有许多感觉无法述诸文字, 却可以通过画面来表现。儿童画与儿童诗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 丰盈着儿童的生命。

儿童诗是儿童的精神粮食, 教无定法, 重在趣味, 让儿童在儿童诗的学习中感到“好玩”, 保持了浓厚兴趣, 儿童诗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儿童诗 篇2

小猴想喝井水,

把头伸向井里,

它惊叫起来:

“哎呀!

有个小猴子,

落到井底。”

老猴子来看,

吓得直喘气:

“哎呀!

井底是个老猴子。”

小猴老猴都吓跑了,

井里面呢?

平平静静的,

像一面镜子……

《死水》

路边有一个小凼,

小凼里积水一汪,

无波无浪,

有些肮脏,

这是一团死水,

怪可怜的模样。

我体会得到它的心情,

我知道它的愿望。

扛来铁?,

给它帮忙,

开了一条小沟,

——死水活了,

笑着向小河流淌。

《落叶》

秋风阵阵,

黄叶飘满树林,

离开树妈妈,

难舍难分。

落叶,落叶,

你莫伤心!

春天你给我们绿色,

夏天你给我们浓荫,

今日你走完秋的路程,

又在大地上

儿童诗三首 篇3

秋天到了,芦苇叶儿黄了,

雪一般的童话呀正在酝酿,

马上就要满天飞扬了;

丹顶鹤高兴了,

头顶上的那轮不灭的太阳,

把秋天点染得那么火旺;

大肚子蝈蝈儿累了,

躺在一片枯草叶上,

我想它还在梦中,

继续歌唱。

飘落的叶儿并不感到伤心,

因为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它是秋的使者;

快到田间看看吧,

你会在秋的童话中,

收割快乐:

听听大豆摇铃的活泼,

看看玉米胡须上的喜悦,

再把向日葵的低头思索,

琢磨琢磨。

假如我有尾巴

赵天鸽(8岁)

假如我有尾巴,

一条猴子的尾巴,

又细又长:

有了它,

我就可以倒挂在树枝上荡秋千,

那该多美好啊!

假如我有尾巴,

一条松鼠的尾巴,

厚厚的、毛茸茸的;

在寒冷的冬天里,

我要把它当作被子盖在身上,

那有多暖和啊!

假如我有尾巴,

一条孔雀的尾巴,

又美又长:

在炎热的夏日里,

我要轻轻舒展我的羽毛,

为小朋友带去阵阵凉爽。

假如我有尾巴,

一条袋鼠的尾巴,

又粗又有力:

有了它,

我就可以跳得更远,

在运动会上为我们班争光。

味道

粉红粉蓝

有一座城堡名字叫做“味道”,

那儿整天飘着快乐的泡泡。

在那儿——

小老鼠和猫热情拥抱,

坏心肠的大灰狼,

一不小心就掉进了聪明的圈套。

兔子和乌龟又要比赛跑,

结果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狐狸吃不到乌鸦后代嘴里的肉,

脑子一转,又想到最棒的一招。

深山林里寂寞又善良的老妖,

在新年夜里,放出了最美的花炮。

就连胖乎乎的猪姥姥,

也穿上了漂亮的红鞋子,

一心想要把舞跳。

你说没有城堡叫做“味道”,

还怪我胡说一气,乱七八糟,

呵呵,要相信不要把头摇。

在那纯真的心灵深处,

请你一定得去瞧瞧。

它是一种奇怪的“味道”,

我不说,你绝对猜不到。

它的名字就叫童话!

儿童诗《摇篮》教学摭谈 篇4

一诗意导入、情感投入, 引发幼儿对“摇篮”感受的漫入

万事开头难, 课怎样导入更好, 让我颇费心思。左思右想、比较权衡后选中歌曲东北民歌《摇篮曲》。“月儿高、风儿明、树叶遮窗棂……妈妈的宝宝, 睡在梦中……”由它导入再合适不过, 然而我并没有用录音磁带, 而是自己先深情诵读前边的歌词, 再清唱此曲会更有感染力、穿透力, 更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融合我们之间的情感。果然, 歌曲不知不觉地把孩子们引领到一种特定的宁静、柔和、温馨的氛围中。我用心入情地演唱, 孩子们安静痴痴地倾听, 当时的情境特别美妙, 令我不禁陶醉, 几乎失控。唱罢, 我又柔柔地把其中的唱词“月儿那个明, 风儿那个静, 摇篮轻摆动啊, 娘的宝宝睡在梦中, 微微的露了笑容。嗯……嗯……娘的宝宝……”强化到孩子们的心中。然后我说:“接下来请宝宝们欣赏一首关于摇篮的诗歌, 你们愿意听吗?”孩子们很期待地说:“愿意!”于是, 我让孩子们带着最基本的问题去倾听诗歌、感受诗歌: (1) 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摇篮》) (2) 你从这首诗歌中听到了什么?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教室里非常安静, 孩子们屏声静气地认真听我用声音演绎《摇篮》、用情感诠释声音。标准的范读、优美的配乐, 孩子们好像融入了童话王国, 畅游在童话世界中, 完全沉浸在老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 浓浓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柔曼的教学氛围被营造。我所期望的上课起始阶段, 我所努力设置的“规定情境”让我心中充满感动。

二形象的教具介入, 得当的体态语的加入, 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深入

为了更直观地把幼儿带入这种纯净的意境中, 课前我在两张大卡纸上分别画出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的背景图, 又精心制作了星宝宝、鱼宝宝、小宝宝、太阳宝宝、蜜蜂宝宝等漂亮、形象、逼真的小图片。这些大、小图片的使用, 引发了孩子们的热情,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展示教具总会给人以意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收获。

当再听诗歌诵读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时, 我把盖在大挂图上的蒙布揭去, 此时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一幅鲜活、直观、形象的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的大连环画。伴随着录音磁带的诵读, 教师手指着大挂图, 读到摇着哪个宝宝时, 就要手轻轻晃动那个宝宝, 这样细微的动作自然会增强孩子们理解力、感受力, 并以此加深孩子们的记忆力。画面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由此很有效地降低了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难度。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 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视觉、听觉等感官, 比起只用语言启发效果更好。幼儿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 于是, 他们在一种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倾听诗歌、感受诗歌, 为理解诗歌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依次提问, 孩子们踊跃发言, 在回答时, 教师不时地用肢体语言、体态表情动作来提示和引导, 孩子们积极动脑、大胆举手, 表述时口齿清晰, 情绪高涨。不论是齐读、分组读, 还是个别读, 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此情此景, 告诉我们, 幼儿所热衷的事应该是学会朗读、背诵摇篮并练习仿编和创编诗歌, 如此才是幼儿素质的提升、能力的培养。而仿编和创编诗歌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提升, 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恰当的语言点拨、童话氛围的营造, 让幼儿口语插上想象的翅膀

1. 仿编活动

老师:“你们知道吗?在蓝天、大海、花园这些大摇篮里, 除了摇着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还摇着其他的宝宝呢?这些宝宝很淘气, 偷偷地跑出来玩, 竟然找不到自己的摇篮。哎呀, 他们的摇篮呀, 就在你们桌上的塑料筐里, 请把他们送到属于他们的摇篮里吧。他们的摇篮在这儿。” (出示另一幅有蓝天、大海、花园的背景图幼儿每人拿一个图片宝宝。)

老师:“你拿的是什么宝宝, 她的摇篮是什么?你能仿照诗歌中的语言说一说吗?”

请拿不同图片的幼儿都仿照诗歌中的例句说一说。孩子们很投入, 看着自己手中的图片都煞有介事地仿编诗歌, 分组送宝宝回家, 边送边说:“乌龟宝宝, 大海是你的摇篮;蜜蜂宝宝, 花园是你的摇篮;月亮宝宝, 蓝天是你的摇篮……”

我们清楚地知道:口语练习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孩子们能和谐、文明地交流, 还体现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娃娃抓起。而抓口语, 必须为孩子营造说话的氛围, 制造说话的环境, 让孩子有话说、会说话、说好话。而此处的仿编诗歌无疑是在良好语言环境中语言素养的有效提升。

2. 创编活动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 除了会欣赏诗歌, 还会仿编诗歌呢!想一想, 除了广阔的蓝天、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可以当摇篮, 还有哪些也可以当摇篮呢?小鸟住在什么地方?小花在哪里含苞待放?小虫在哪里快乐?怎样把他们编进诗歌呢?”

幼儿自由练习说话, 也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商量着说说看。幼儿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孩子们超乎想象的表现不同寻常地精彩, 使我认识到老师、孩子和谐的课堂也是一种美丽。这也让我强烈地感到幼儿的能力绝不可低估, 其实, 孩子的素养本就不寻常。这堂课, 主角显然是学生, 是孩子们在童话氛围里自由发展。这可能也得益于老师的放手。作为教师, 有时真的要舍弃专制权威、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 转而依靠和相信孩子, 透过他们顽皮的表象, 充分激发他们内心的动力和热情。

摘要:笔者对儿童诗《摇篮》教学后有些感悟, 着重从诗意导入、情感投入, 引发幼儿对“摇篮”感受的漫入;形象的教具介入、得当的体态语加入, 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深入;恰当的语言点拨、童话氛围的营造, 让幼儿口语插上想象的翅膀三个方面谈自己的体会。

走进美丽的儿童诗 篇5

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中,教师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小学生识字较少,对诗歌的字面理解尚且含糊不清,就更不用说诗歌的内层意义了。因此,语言和识字的提高是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教学首要克服的内容。

1.把握阅读的顺序

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阅读顺序来进行儿童诗阅读的教育。首先,教师在开启一篇新的儿童诗课文的时候,应该在学生面前朗读一遍诗文,给学生建立一个课文的初步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读一遍文章。这是学生真正接触诗歌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脑海里形成该首儿童诗的文字、框架、内容的关键一步。再次,让同学们自由朗读。小学生和高中生一样,都需要自己对知识进行消化的时间。而且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教师最好不要长时间传授其知识,要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时间。

2.识字技巧

儿童诗中含有比较多的生字,这也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学习生字的教学方式。通过儿童诗的学习能够学到学生不懂的生字,通过生字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整首儿童诗。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通常小学教师会用偏旁部首对比识字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形象地记住很多生字,也会用拆字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如《大海睡了》里的“鼾声”的“鼾”字,就可以通过“鼻”加“干”的拆字方法来识字,既能达到快速识字的效果,又能够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诗歌理解。

3.运用各种感官

无论是识生字还是语言的把握,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针对小学生爱新奇、爱玩的特点,在儿童诗的前期教学中会引入一些器材和道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通过课文幻灯片的展示,刺激学生对生字和诗歌语言的视觉感官;通过诗歌磁带的播放,能够刺激学生的对诗歌言语的听觉感官。运用各种感官教学,能够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儿童诗歌的最佳状态。

二、加强诵读,激发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诵读和朗读是两码事。朗读是读通诗歌,而诵读是在领会意象的基础上有感情色彩的朗读。

1.诵读之前一定要熟读诗歌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语中的的表明了熟读对诵读的重要性。无论是多么难以理解的文章,在熟读百遍后,自然就能够理解它的含义。儿童诗的诵读对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小学生接受事物的潜能是巨大的,能够在无意中从熟读阶段自然升华到诵读的阶段。

2.引导学生意象诵读

不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方法都会是最有效果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很多的联想,但对于课文的文字则很少通过意象联想的方法来加深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诗歌意象诱导。如《早操》一诗歌中,教师可以将诗歌中对早操的描绘与小学生做早操的情况进行对比,然后用丰富的语言表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学生脑海中的意象联想,提高学生主动诵读的学习兴趣。

3.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语气、语调的正确把握是诵读诗歌的前提条件,只有用抑扬顿挫,切合诗歌意境的语气、语调进行诵读,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意境;而深入理解儿童诗的意象后,才能够更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两者相互依托,相互帮助。如诵读《大海睡了》的时候,语气要尽量轻柔,语调要尽量平缓,让人仿佛置身于非常安静的环境中,眼前浮现一片平静壮阔的大海,海面上没有一丝涟漪的景象。这样,让学生的思想在诗歌的意象中遨游,诵读起来自然是感情深厚,语气、语调也把握得恰到好处!

三、领会意境,感受情怀

所谓意境,就是读者把具体的景象和抽象的思维融合到一起,把主观和客观相互结合,在心中描绘出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片,以加深对诗歌深层情感的了解,再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而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的一种思想境界。小学生的想象力和领悟力都是无限的,但是要开发潜力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儿童诗是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创作的诗歌,诗中的星星会眨眼睛,月亮会害羞,小鸟会唱歌,蝴蝶会跳舞……教师正确、及时地引导小学生在儿童诗的海洋中畅游,不仅能够使小学生正确理解儿童诗的内涵,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文学界中,诗歌永远都是“最重情”的文学作品表现方法。诗歌力图通过事物和景观的描绘,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怀。读者通过领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的体会,每个人都不一样,更何况是小学生,他们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思想总是难以捉摸和把握。这时候,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发理解情感的大脑。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出疑问的方式,来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感情;通过幻灯片图片、相关视频和录音等各种感官刺激的配合,激发学生理解诗歌深层感情的了解需求和感受能力。

布罗茨基曾说过:“诗歌是对人类记忆的表达。”诗歌是各种文学体裁之母,是人们咏古叹今、借物抒怀、净化心灵的媒介。学习诗歌应该从娃娃抓起,儿童诗正是建立在孩子们无限童真和丰富想象力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学习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发扬诗歌精神。

(责编 张亚莎)

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一、诵诗,情留读中

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体裁,诵读是学习儿童诗的重要方式。诵读不仅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在读中体会其中的韵味。

儿童诗学习是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真正意义的解读和内化必须依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著名语文教学专家朱作仁教授曾经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那么,如何在儿童诗教学中,促使小学生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建构呢?我认为,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诗歌的语言凝炼,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惟有反复诵读,才能充分感受其韵律之魅力,增强语感。其次,诗无达诂,有很多诗是没有确切的解释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说出来就索然无味了。儿童诗教学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教学技巧如何高超,而是要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领学生反复吟咏,只要学生能读得琅琅上口,有滋有味,朗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品诗,意在言外

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往往是点到为止,即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还原诗歌的场景外,还必须适时地点拨和适度地拓展,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将诗歌形象读“丰满”,体会诗歌的内蕴,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韵味。

儿童诗的内容一般比较简短,语言凝练,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的描绘,只是选取现实中最有特征性的片断,将作者的情感与表达融为一体,勾勒出诗歌的意象。小学生在学习儿童诗的时候,往往面对诗歌中离散的内容而困惑,他们难以把握诗歌词语的含义,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因此,在诵读的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漫步诗境当中,领略诗歌的意境,把诗歌变成故事,把诗歌变成美丽的画面,以弥补行与行的空白。

三、作诗,趣存文里

儿童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分行的语言,重复的句式,相似的段落,都是学生模仿创作极佳的学习范本。我们在注重引领学生感悟诗歌精神内涵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在儿童诗《信》的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想象:“你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呢?仿照诗歌的二、三、四或第五小节进行仿写。”学生或大胆想象,或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了一节节小诗,妙语连珠,异彩纷呈:

替红色给黄色、蓝色写,我们合作吧,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

替自己给爸爸妈妈写,别再吵架了,我要一个平静的家!

替星星给星星写,大家一起闪烁,让夜空更璀璨。

替战士给祖国写,我们会刻苦训练,让祖国更加强大。

……

课堂上短短的十几分钟,许多学生说出对事物、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充分显现了学生的个性与童真。

儿童诗赏析教学三部曲 篇7

一、得“意”———感悟儿童诗的美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 领悟内容。“爱”永远是儿童诗的主旋律, 人、动物、植物、大自然里的一切, 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所以,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感悟儿童诗里的美好情感。

谢武章的《梳子》中这样描述: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我请学生边读边想象妈妈和孩子之间相依相偎进行梳头的情景, 感受浓浓的母女亲情。同样, 谢武章的一首《朋友》让我们感受到了朋友就像磁铁和小别针一样亲密地生活在一起, 不吵架、不分开。我请学生联系自己和好朋友的生活情景, 产生共鸣, 体会朋友间甜蜜的友情。在诗人高洪波的眼里, 所有的动物都那么可爱:《袋鼠》里那育儿袋多温暖, 多令人羡慕;《大灰狼, 别怕》里大灰狼其实没那么坏, 它也会害怕;《我喜欢你, 狐狸》里的狐狸是多么的聪明有心计……在诗人王宜振的眼里, 春风一吹, 一切欣欣然醒来了, 一首《小花朵的梦》道出了春的生机。调皮的小风/把小花朵的梦/吹开一条缝/它想瞧一瞧/小花朵的梦里/有没有会唱歌的星星/它想数一数/小花朵的梦里/由几种漂亮的颜色组成/谁知从那条缝里/滴出几滴/弯弯曲曲的鸟声。我们读着这首小诗, 眼前出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就是春天。我请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用画记录下来, 一幅幅作品诞生了, 画中的春天天气暖和, 花儿开放, 色彩绚丽。这种感受是那么的真实, 那么的自然, 那么的质朴。

二、得“言”———品读儿童诗的语言文字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的语言形象、生动、具有表现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品读儿童诗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

殷常青的《初春》是这样的:一枚嫩芽/在泥土中快活地叫着/脱去冬天的衣衫/一枚嫩芽/带动成群的嫩芽/快活地摇晃着脑袋/风, 在一片摇晃中/在一片叫喊声中/把春天扶出了地面。这首诗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动词的使用了。教学时, 我这样要求学生:请你画出诗中的动词, 挑一个你最喜欢的, 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叫、脱、摇晃、扶”这些动词, 鲜活地展现出春天那蓬勃的生命力, 特别是那一个“扶”字, 令人拍案叫绝。

儿童诗的语言除了用词准确恰当外, 节奏更是具有音乐性。荆其柱的一首《打水漂》是这样的:谁打得远?谁打得巧?/噗噗噗———/水面上飞起一串音符;/刷刷刷———/水面上飞起一群小鸟。拟声词的使用, 不但准确描写瓦片掠过水面的声音, 而且加强了诗句的节奏, 形象地写出了打水漂时儿童欢快雀跃的心情。

三、得“法”———关注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在儿童诗的创作过程中是讲究技巧的, 在诗人高恩道的眼里数字是有性格的, 在诗人谢尔的眼里梦是会冻结的……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多用比拟、假设、夸张等手法, 编织出一首首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诗。所以教师必须提醒孩子关注儿童诗中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在香港诗人韦娅的《门前的小溪》中用上了比拟的手法:跑远的小溪, 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会用树叶遮住眼。诗人金波用上了假设的手法, 说:假如我是一片雪花, 我愿飘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游戏。虽然创作手法不同, 但是这些诗歌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金波说过:“好诗, 最着力在结尾处, 虽然往往是最先想到的。”童诗往往因为有了一个“画龙点睛”的句子或词语, 才使得诗歌变得精彩生动, 情感深邃, 这个句子或词语就是“诗眼”。

林武宪的《阳光》只有短短的四行:“阳光在窗上爬着/阳光在花上笑着/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在教学时, 我逐行出示, 在出示三行以后, 我问学生:阳光在爬着、笑着、流着, 它就像是什么?他们都想到了顽皮的孩子。接着猜猜看, 诗人的下一句是什么?学生说法各异:阳光在池塘里睡着, 阳光在大树下躺着, 阳光在田野里唱着……最后, 我再出示诗人这句:“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学生感到出乎预料, 我就追问:这句诗写得妙吗?为什么?学生豁然明白: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 从自然之景写到人间之情, 在孩子眼里, 妈妈的眼睛就是明亮的阳光, 充满爱意, 让孩子温暖而快乐。最后, 我再次强调:抓诗眼也是创作儿童诗的一种方法。

农村小学儿童诗创作指导浅谈 篇8

一、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写诗兴趣

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童言童语俯拾之间便是一首美妙的诗歌。但是如何指引孩子们将这些童言童语有意识的转化成诗的语言,激发他们写诗的兴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学生诗的意识,养成一颗诗心。在笔者班中,笔者将《繁星春水》中精彩的诗句念给学生听,然后又将诗集的序读出来,学生一听原来写诗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把自己平时偶尔冒出的有趣的语言记录下来,稍作整理便是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将自己童年时候无师自通,自创诗歌的趣事分享给学生,学生听后个个跃跃欲试。对于儿童而言,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以名人为榜样,以老师为榜样,讲好一个关于写诗的故事,对于培养学生的写诗兴趣,写诗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观察、挖掘,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世界给了我一双美丽的眼睛,我用它发现世界的美好。”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在写诗的初步阶段,学生最为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他们往往模仿课文中的诗歌,写的基本都是关于春夏秋冬、父母的爱这一些内容,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发现。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充满童趣的眼光去理解周围的世界。例如近期天气不稳定,经常下暴雨。于是我对学生说,看看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了?学生说:“下雨了!”“你想冲出去吗?”“想”学生跃跃欲试,“你想到外面去做什么?”“喝雨”“跑步”“打水仗”,“那操场岂不成了……”我还没说完,一个学生抢着说“浴池”,哈哈哈哈,学生笑了起来。“不对不对,变成了池塘,我们可以去摸鱼……”“不对不对,变成了海洋,你看老师们的车都成了冲锋舟了,嘻嘻嘻……”学生越说越欢,沉浸在无边的想象中。于是,我当场让学生写一首小诗。有的写“雨,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操场变成了海洋,老师们的车子变成了冲锋舟……”;有的写“我们是一群渴望下雨的旱鸭子,只有下雨了,我们才能享受玩水的快乐”;有的写“在雨里奔跑,我摔了一跤,尝到了春天的味道”。对于学生而言,也许他们不缺乏想象,但是他们缺乏某一个激发他们想象的点,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和学生去挖掘这些点,才能慢慢地培养出学生的敏感,充实学生写诗的素材库。

三、配乐朗诵,丰盈学生诗的画面感

音乐可以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配乐朗诵作品不仅在文字上给予学生美的享受,更是给学生的听觉带来冲击,充实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为学生选取一些音乐与诗歌相契合的诗歌朗诵,不仅能加深学生读诗歌的感受,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诗的画面感。如《云上的日子》这首诗,朗诵者选用了日本音乐人安田芙充央的作品《天空の彼方》,在轻柔飘渺的音乐中学生沉浸在云的飘忽无定中,也许他们暂时体会不到“云”意境背后的烦忧,然而音乐中的“云”与诗中的“云”合二为一,学生自然能受到诗的感染,形成对诗的语言独特的理解及感悟。再如儿童诗《春的消息》,朗读作品中轻轻跃动的配乐,时时传出的鸟鸣虫叫,还有潺潺的水声,欢快的鸭子戏水声,使诗的画面跃然学生的脑海中,对诗的感受也立体、生动起来,学生的诗感也在音乐的伴奏中逐渐形成。

四、借鉴欣赏,增强对诗歌形式的认识

儿童诗就是儿童化的语言,写好儿童诗首先就要通过学生在不断的朗诵、欣赏中感受诗歌的韵律、意境及语言的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诗的语感。课本中的儿童诗选材的范围比较窄,数量不多。作为诗化教育的有效补充,笔者从课外的报刊读物、网络平台中为学生撷取了涉及各个领域更为丰富的诗歌材料,在课前与学生一起鉴赏。比如本学期,笔者从《飞鸟集》《繁星春水》《世界金典儿童诗集》中选取一些精妙的诗句让学生在课前诵读,这些来自国内外风格迥异、内容有趣形式多样的诗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明白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写成一首有趣的诗。而《好看好玩的儿童诗》则更加深受学生喜欢,他们发现诗歌不仅可以是一行一行的写,还可以写成一条毛毛虫的样子如《一条瞌睡虫》,可以是有趣的数字符号叠加,可以是把字叠成一把伞的样子……儿童诗的形式可以如此多样,这无疑给学生在写诗上有更多的表现空间。

五、平台展示,激发写诗新动力

每一个人都是渴望被关注的个体。通过在家长、学校、学生中多方位的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不仅使学生收获创作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写诗的热情,并为此产生新的动力。

笔者所在的班级每周都会固定布置一两次写诗的作业,其他时间则由学生自己把握。有的学生忽然灵感来了,多写几篇也不奇怪。笔者对这些作品进行简单的批改之后,会选取一些精彩的句子或者构思精妙的诗进行修改。课堂上,我们坚持每日一诗,或是读读几个学生写的精彩诗句,或是读一个同学的一首小诗。读完之后,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点评。这种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形式,使学生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节奏、韵律有了更多的直接的认识。

同时,利用家长微信群。笔者经常将学生的作品直接拍相片上传到群上。家长们反映很热烈,有的家长还进行点评,有的学生也通过家长的微信对同学作品点赞。凡是作品得到上传的同学,第二天回到学校都特别的兴奋,因为他们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还得到家长和同学的认可。这些正能量不断激发着他们超越自我,写出更多的诗歌。

最后,老师坚持出版“月月诗集”,由学生推荐或者自荐自己的觉得写得好的诗歌作品,收录进诗集中,每首诗下面都有一位同学或者家长、老师的评语或者鼓励。这些评语未必是很贴切的,但确是对小诗人的一种肯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对于部分自己觉得确实写不出好诗的学生,“月月诗集”开辟了我最喜欢的诗歌园地,只要他能够写上自己推荐的理由,并且仿写一两句,就可以让自己的名字也出现在诗集中。这些平台点燃了学生的写诗激情,激发了学生多写诗,写好诗的内动力。

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杨克说“学校不是要培养诗人,而是要培养诗心。”儿童诗的创作,不应该拘于一招一式。它应该是学生童真的语言表现,应该显示出蓬勃的儿童语言生命力。儿童诗创作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个人体验,培养诗心,蕴育诗情,给孩子自由表达的空间。

《学写儿童诗》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9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微作文课, 微作文就是文字较少, 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以前我们读了很多儿童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做一回小诗人, 来学着写一写儿童诗。儿童诗究竟该怎么写呢?咱们先来看一首诗。

二、赏诗引路, 捕捉诗意

(一) 赏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师:小朋友,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全班同学自读) 。

师: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师: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作者由爸爸的鼾声想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问题开始提问, 渐渐引出关于想象的话题, 促进学生对诗中内容展开想象)

师:作者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在儿童诗的世界里, 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 写儿童诗, 想象很重要, 带着自己的体会, 有感情地再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引出关于想象的话题之后,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再次读一遍诗文, 让学生展开更多的联想)

板书:丰富的想象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

(二) 赏读儿童诗《萝卜》

师:听, 什么声音?哪来的笑声?原来是森林里的兔宝宝和大萝卜在玩捉迷藏呢!兔宝宝们一下子就找到一个大萝卜, 可把她们乐坏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师:读了这首诗, 你知道兔宝宝是怎样找到大萝卜的? (把萝卜叶子比作了头发, 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 (小结) :你们看, 作者把萝卜拟人化, 让我们觉得特别的亲切。同时, 把萝卜叶子比作头发, 语言生动活泼。 (相机板书:生动的语言)

师:其实, 给小兔的话加上题目, 就是一首小诗。

有感情地再读一读吧!

师:儿童诗简直太有趣了!平时只要你注意观察、大胆想象, 再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 就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

三、激发想象, 诗意再现

师:准备写诗啦!心情怎样? (紧张、兴奋、激动)

大家此刻的心情真复杂。先让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吧!放松一下心情。

[热身运动一]

师:咦?这是什么呀?看看小蚂蚁的动作、神态。 (蚂蚁手上拿着片树叶在认真地看呢)

课件出示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 并范读:

小虫写信给蚂蚁,

他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 () () 。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 () () 。

师: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也不知道小虫的意思!哎!怎么办呢?不会写字可真麻烦, 它们可能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猜一猜:小虫和小蚂蚁分别说了哪三个字? (填好, 连起来读一读, 读出你的感情)

生1:小虫说“你好啊”, 蚂蚁说“我很好”。

生2:小虫说“我想你”, 蚂蚁说“我想你”。

生3:小虫说“来我家”, 蚂蚁说“去看你”。

生4:小虫说“嫁给我”, 蚂蚁答“我愿意”。 (大笑)

师: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小虫太想念小蚂蚁了, 都想成为一家人了。

[热身运动二]

出示课件:雪地风光

师:你看到了什么? (白茫茫的雪地)

咦, 这是什么? (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路……)

同时出示文字: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动态演示:一匹小马沿着路跑过去。 (出示文字:小马跑过去)

师:画面上会有什么变化? (出示一串串脚印)

师:留下了…… (一串脚印)

是啊!小马留下了一串脚印, 继续跑, 小马又……

小马留下了一串又一串脚印。 (出示文字:脚印一串又一串)

出示文字:沿着这条路, 小马奔向______。

师:能把刚才我们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多美的画面啊!这不就是一首小诗吗?我们也能写诗啦!

四、尝试创作, 步入诗意

师:热身运动到此结束!大家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下面, 我们自己动笔写一首儿童诗, 当一回真正的小诗人, 好不好?

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

师:这是哪? (大海)

师:我们学过关于大海的课文:《赶海》《海底世界》。大海多美啊?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课文, 让学生结合以前的知识来写诗, 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大海里有什么?大海真是个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世界。现在我们来写一首关于大海的诗。 (设计意图:先与学生聊一聊大海, 引导学生对大海展开想象, 有助于学生进入情境)

出示格式填空:

大海是摇篮

摇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睡着了

师:大海是摇篮, 这首诗虽然还不完整, 但已经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宁静的、温馨的)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来写这几行诗。同桌讨论一下。

师:小朋友们, 再打开思路想想, 大海里还有什么?大胆地想象, 用生动的语言来进行创作吧!

(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 学生自由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想给这首诗加个题目, 叫什么呢? (大海)

师 (小结) :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 从你们笔端流出的, 就是一首首动人的诗句。课后我们把同学们的作品装订起来, 不就是一本以大海为题的诗集吗?我们都可以出诗集啦!

五、教学反思

单调的习作课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一些以小兔子、小蚂蚁等为主角的童话般的故事情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及思考兴趣,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事实证明, 从刚进入课堂到后面的学生习作, 孩子们的兴致都很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 领悟诗文大意, 所以我又将“想象教学法”贯穿于教学始末。从想象“爸爸的鼾声像什么”到想象“大海的风景是怎么样的”, 都利用了音乐这一工具, 为学生的想象增添了不少助力。另外, 本堂课中还适当地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虽然时间不长, 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并且通过交流, 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拓展。

儿童诗教学探趣 篇10

一、 品读音韵之趣。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具有音乐性、有美感效应。如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大海睡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笔者在教学时,就曾带领学生接连三遍诵读这首诗,让学生感受“不闹了”“不笑了”“睡覺了”所形成的全诗回环,韵脚整齐的美感,又通过引导学生重读“闹”“笑”“睡觉”“抱着”“背着”“鼾声”,问学生:你觉得风儿、浪儿、大海在诗人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这样的一首诗,让你想到了你家中什么样的画面呢?正是靠一步一步的品读,让学生透过文字读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静谧安详的优美神态。品读这首诗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和情趣。

二、 感悟意境之趣。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注重创造的,而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出来的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5》诵读与欣赏沙白的《秋》:“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笔者在引导学生感悟这首诗时,与学生讨论:① “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作者把它具体化为哪些代表秋天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② 通过默读这首诗,你认为“秋天”坐在什么上面?这里把“秋天”比作什么?把“红叶”比作什么?③ “秋天”坐在诗人依据“红叶”想象而成的“一叶扁舟”上,他“坐着”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④ 读完这首诗,在心中想象这样流动的风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诗中的“秋天”(驾舟人)“红叶”“扁舟”等可以触摸的具体形象,就使抽象之物具体化了,吸引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不知不觉就把学生引入了恬静而又灵动的意境中,秋天风雨兼程,是乘着树叶小船来的。除了沉静的秋天,谁能这样悠然自得,乘风破浪,波澜不惊?这就是这首诗童话蕴含的境界和盎然的童趣。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解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秋天会驾舟……因此,儿童诗正是符合儿童心理的,抒发儿童童真童趣的,让儿童在教师的引领下漫步诗境中,借助具体意象去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

三、 抒写情感之趣。

儿童文学作家、著名诗人樊发稼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诗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充实,让我们的情感生活丰富,让我们的想象天地广阔。诗歌也是体现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能够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观察和体验时,他的语言是极具个性的、是浑然天成的。他们诗中的句子都是学生们自己的语言,浅白且富有童趣,生动却不失哲理,这种语言是极具生长力量的,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正如著名儿童诗人金波先生所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

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们领悟到自己对教师深深的爱戴之情后,让学生们模仿课文从生活出发写上几句。有的写了《一盆米兰》,有的写了《一朵康乃馨》,还有的写了《一只百灵鸟》,在学生们的笔下出现了这样一些诗句:“你听,你听,鸟儿在喳喳地叫,那是我们的笑声,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劳。”“你听你听,春雨滴哩滴哩地下,那是我们的话语,老师老师,你快休息吧。”“你看你看,枫叶红了,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教了我们知识。”……学生们在诗句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彰显了自己的诗性,闪动着一颗颗诗心。学生写的这些诗句,虽然还显稚嫩,但也显示了教师平时引导学生读诗,积累语言的功底,他们不仅积累了语言,也抒发了美好的情感,享受了成功的趣味。

总之,抓实儿童诗歌的教学,儿童的发音会更加准确,语汇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敏捷,情感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学习更有趣味性。

如何开展低年级儿童诗教学 篇11

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诵读的作用,让儿童在诵读中去感悟。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儿童诗更是如此。反复诵读能让儿童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并能在诵读中收到情感的体验。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一、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不仅生动、凝练,而且具有极强的张力。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166~167页中的《四季的脚步》,这是一首歌颂四季的儿童诗, 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极适合儿童诵读的诗作。诗分四节,分别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来临时的变化,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四季气候的特征,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中“叮咚、 知了、唰唰、呼呼”等几个拟声词的运用,叠词“悄悄”的反复使用, 以及每节末尾的押韵,使整首诗处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之中, 诗的语言也具有了音乐美。一般而言,儿童诗比较符合古诗押韵的要求,用韵也比较严格,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中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把握对象、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孩子们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46 ~ 47页中的《听听,秋的声音》为例, 对儿童而言,“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体化为“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代表秋天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就使抽象之物具体化了,从而吸引儿童往下读。当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时,儿童诗歌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读者。在这首诗中, 诗人用“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几个具体而生动的意象, 描绘了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流露出孩子们对秋的季节的独特感触。诗中通过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意象,化无形为有形,通过浅白的文字,像图书一样描绘出来,使本来抽象的“意”变成了具体的“象”。由此可见,一首好的儿童诗,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意象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使儿童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换言之,意象是儿童诗歌不可或缺的成分。

三、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

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融主客观于浑然一体,创造一种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把读者引进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符合儿童心理,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教师的引领下漫步诗境中,借助具体意象去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9 ~ 140页中的《山城的雾》,这是一首意境优美奇幻的儿童诗,借助于多个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美丽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对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学习这首诗,关键是要体会它的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大自然的奇幻美。抓住了意境,就抓住了诗作的灵魂,儿童阅读这样的儿童诗,不仅能够获得一种知识,而且能透过这种知识性的描述,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并能感悟到另外一种深意。

四、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观,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23 ~ 25页中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孩子们对雷锋叔叔的深切热爱。在孩子眼里, 雷锋叔叔是爱心的源泉,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不禁为诗中流露出的朴素而亲切的情感所打动,爱心就像泉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惬意,愉悦,幸福……儿童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爱的情感氛围之中。儿童诗因为有了情感,自然也就有了生命。由此可见,“情”是诗的根本,儿童诗必须缘情而发。

总而言之,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为初入学堂的儿童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例,它承载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 通过儿童诗歌的教学,儿童的发音会更加准确,词汇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在儿童诗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撞击出学生的睿智火花。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上一篇:韩国语教育方法下一篇:合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