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我想教学反思(共12篇)
儿童诗我想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依照课文前三小节编写一段。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主题是“幻想和想像”,《我想》是一首富有儿童情境的诗歌,以儿童的口吻,充分发挥幻想和想像,写出了“我”的小小的心愿,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教材中的小诗是一首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诵这首诗,能够展开自己的想像,能够续编这首小诗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互动
画图——几个泡泡,看到画你想到什么?
大家想法既合理又不同,这就是幻想、是想象。想想越丰富、越奇特越好,与众不同最好。
二、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欣赏,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充分说,教师语言渲染)
三、细读诗歌,体味情感。
(一). 品读第一节
1. a. 自读第一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 指名读——校正字音(2人)
c. 齐读,想:你认为我哪个地方想象最神奇?为什么?我想干什么?
2. 想象:桃树枝上有什么?
动作演示理解:悠荡 (师领读第2句,学生动作表演)
3. 出示句子比较:
悠啊,悠——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悠啊,悠,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a. 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
b. 怎样才能读出桃树枝在风中轻盈、柔软、飘逸的感觉? ( “悠”字拉长音)
4. 播放视频(布谷鸟的声音),想象:布谷鸟的歌唱仿佛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读第三句——师渲染气氛——齐声美读
5. 齐读本小节。
过渡,引出课题:春天是美好的,我的心情是愉悦的,作者的想象真是神奇,我的愿望是美妙的,谁能帮我为这节小诗起个题目——我想。(板书课题)
我的想法不仅这一种,我还有其他想法——
(二)品读第二节
1. 出示第一句——我想把脚丫连在柳树上。
谁来读这句,说说我第二个想法? 我的脚丫已经变成什么?
2. 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我想干什么?
生发挥想象说说,相机出示第二句——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
理解:湿软 汲取 甜美
3. 结果怎样?出示第三句——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4. 想象:绿色的篷帐是什么样的?在篷帐下你们会做什么?
模仿第一节美美的读一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我又有了想法,看我第三个想法——
(三)品读第三节
1. 出示第一句——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指名读。
2. 长了眼睛的风筝看什么?引导用句式:看( )多( ) (口头仿说诗歌)
引说:望呀,望—— ( 展开想象想一想,说一说)
3.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齐读第三小节。
4. 诗中你能看到哪些表示看这个意思的词语?望,瞧
(四)仿写课文
1. 春天是那么美好的,我们的愿望是那么美妙,请拿出笔来,像我这样写下来。
2. 交流评议。
(五)品读第四节
1. 我还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我要把它们一吐为快与你们共同分享,自读第五节
2. 指名读,说说:我想飞到遥远的地方,那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六)品读第五节
美好的愿望终有一天会实现,梦想与现实之间,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 我又写到——齐读第五节。
四、情感升华
1. 总结:作者通过奇异的构思,神奇的想象, 凝练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诗歌这种文体,借助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赞美美。
2. 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我想
手儿 桃树枝
脚丫 柳树根
眼睛 风筝
自己 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儿童诗我想教学反思 篇2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微作文课, 微作文就是文字较少, 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以前我们读了很多儿童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做一回小诗人, 来学着写一写儿童诗。儿童诗究竟该怎么写呢?咱们先来看一首诗。
二、赏诗引路, 捕捉诗意
(一) 赏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师:小朋友,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全班同学自读) 。
师: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师: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作者由爸爸的鼾声想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问题开始提问, 渐渐引出关于想象的话题, 促进学生对诗中内容展开想象)
师:作者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在儿童诗的世界里, 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 写儿童诗, 想象很重要, 带着自己的体会, 有感情地再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引出关于想象的话题之后,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再次读一遍诗文, 让学生展开更多的联想)
板书:丰富的想象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
(二) 赏读儿童诗《萝卜》
师:听, 什么声音?哪来的笑声?原来是森林里的兔宝宝和大萝卜在玩捉迷藏呢!兔宝宝们一下子就找到一个大萝卜, 可把她们乐坏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师:读了这首诗, 你知道兔宝宝是怎样找到大萝卜的? (把萝卜叶子比作了头发, 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 (小结) :你们看, 作者把萝卜拟人化, 让我们觉得特别的亲切。同时, 把萝卜叶子比作头发, 语言生动活泼。 (相机板书:生动的语言)
师:其实, 给小兔的话加上题目, 就是一首小诗。
有感情地再读一读吧!
师:儿童诗简直太有趣了!平时只要你注意观察、大胆想象, 再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 就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
三、激发想象, 诗意再现
师:准备写诗啦!心情怎样? (紧张、兴奋、激动)
大家此刻的心情真复杂。先让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吧!放松一下心情。
[热身运动一]
师:咦?这是什么呀?看看小蚂蚁的动作、神态。 (蚂蚁手上拿着片树叶在认真地看呢)
课件出示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 并范读:
小虫写信给蚂蚁,
他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 () () 。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 () () 。
师: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也不知道小虫的意思!哎!怎么办呢?不会写字可真麻烦, 它们可能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猜一猜:小虫和小蚂蚁分别说了哪三个字? (填好, 连起来读一读, 读出你的感情)
生1:小虫说“你好啊”, 蚂蚁说“我很好”。
生2:小虫说“我想你”, 蚂蚁说“我想你”。
生3:小虫说“来我家”, 蚂蚁说“去看你”。
生4:小虫说“嫁给我”, 蚂蚁答“我愿意”。 (大笑)
师: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小虫太想念小蚂蚁了, 都想成为一家人了。
[热身运动二]
出示课件:雪地风光
师:你看到了什么? (白茫茫的雪地)
咦, 这是什么? (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路……)
同时出示文字: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动态演示:一匹小马沿着路跑过去。 (出示文字:小马跑过去)
师:画面上会有什么变化? (出示一串串脚印)
师:留下了…… (一串脚印)
是啊!小马留下了一串脚印, 继续跑, 小马又……
小马留下了一串又一串脚印。 (出示文字:脚印一串又一串)
出示文字:沿着这条路, 小马奔向______。
师:能把刚才我们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多美的画面啊!这不就是一首小诗吗?我们也能写诗啦!
四、尝试创作, 步入诗意
师:热身运动到此结束!大家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下面, 我们自己动笔写一首儿童诗, 当一回真正的小诗人, 好不好?
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
师:这是哪? (大海)
师:我们学过关于大海的课文:《赶海》《海底世界》。大海多美啊?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课文, 让学生结合以前的知识来写诗, 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大海里有什么?大海真是个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世界。现在我们来写一首关于大海的诗。 (设计意图:先与学生聊一聊大海, 引导学生对大海展开想象, 有助于学生进入情境)
出示格式填空:
大海是摇篮
摇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睡着了
师:大海是摇篮, 这首诗虽然还不完整, 但已经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宁静的、温馨的)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来写这几行诗。同桌讨论一下。
师:小朋友们, 再打开思路想想, 大海里还有什么?大胆地想象, 用生动的语言来进行创作吧!
(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 学生自由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想给这首诗加个题目, 叫什么呢? (大海)
师 (小结) :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 从你们笔端流出的, 就是一首首动人的诗句。课后我们把同学们的作品装订起来, 不就是一本以大海为题的诗集吗?我们都可以出诗集啦!
五、教学反思
单调的习作课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一些以小兔子、小蚂蚁等为主角的童话般的故事情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及思考兴趣,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事实证明, 从刚进入课堂到后面的学生习作, 孩子们的兴致都很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 领悟诗文大意, 所以我又将“想象教学法”贯穿于教学始末。从想象“爸爸的鼾声像什么”到想象“大海的风景是怎么样的”, 都利用了音乐这一工具, 为学生的想象增添了不少助力。另外, 本堂课中还适当地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虽然时间不长, 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并且通过交流, 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拓展。
我想(教学反思) 篇3
《我想》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
在第一课时,我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自己的感受充分的表达出来。我在备课时想了很多,但感觉总是不满意。这是,我想起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我想“简单”就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之教学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学这节课我也是本着这样的原则整堂课我“简单教”甚至“不教”,只一个字,就是“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解词,在读中品意,在读中悟情,一切的教学任务均在读中完成。课堂上我运用多种读书方式,或范读,或指名读,或齐读,或男女生赛读。每一次读书前都有明确的目的,读书后都有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既读懂了课文,更培养了读书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选择,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表现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使课堂成为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另一方面各种不同方式在课堂上出现,也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聆听优美的歌曲、品味饱含激情地朗读„„在这种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被激活了。
四年级《我想》教学反思 篇4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做得比较好。
一是诵读。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通过这种读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一点是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我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学生们写道;
我想把身子,
种在森林里。
看小松鼠蹦蹦跳跳,
瞧小鸟自由飞翔。
看啊,看DDD
森林是我的家。
我想把身子,
种在秋天里。
看金灿灿的麦田正在享受营养,
看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
看啊,看DDD
秋天成了我们的营养老师。
我想把眼睛,
装在公园里。
看花儿五颜六色,
瞧小草青葱翠绿。
看啊,看DDD
公园就是我美丽的家。
我想把眼睛,
装在太阳上上。
看每一个小行星碰撞,
看地球所发生的事。
看啊,看DDD
三年级《我想》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三年级《我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我想》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幻想和想象”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接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作者携着一颗童心,在春天的阳光里尽情幻想、想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这首诗共有五个小节,前四个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最后一小节虽然只有两行,却是诗歌的精妙之处,写如果飞到遥远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一片童趣跃然纸上。诗中采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凝练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教学理念: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自信的大门,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字5个,写字9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汲取”、“游荡”、“湿软”“生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结合诗的写作特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学生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节。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好,课堂上思维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老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感悟小诗的美,并试着续编小诗。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字5个,写字8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理解重点词语“汲取”、“游荡”、“湿软”“生辉”等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歌、唱歌吧?今天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师: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你们能说说歌曲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愿望吗?(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有效组织教学的首要条件,用动听的音乐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个想象的殿堂。】
师:“种太阳”是一个多少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的童心中,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出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及其他重点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哪些字容易读错,师重点指导读准“营、软、堂、英、商”。练习组词,选择词语说句子。
4、文中有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白?集体交流,相机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换词、联系上下文„„
【设计意图:教师用汇报检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字词的已知情况和未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教给了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思考从诗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
四、学写生字,习得方法。
1、出示要求写的字“随、谷、柳、湿、软、瞧、堂、英”,同桌交流识记字形。
2、全班交流:哪些字容易写错,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他们。师重点指导书写“随、柳、瞧”,师范写。
3、学生描一描,写一写,师巡视辅导。
4、作业展示、互评。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写字,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五、全班齐读诗歌。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部分生字新词。
2、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练习书写“商”。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我想》,谁来说说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课文中的“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小作者的这些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呢?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说说作者的这些愿望喜欢哪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快乐品读,理解诗境。
(一)、出示自学提示:
1、从第1~4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默读,边读边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要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
(过渡)孩子们,你们读得真投入,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份情感上的快乐与大家共享,谁最先来汇报。
预设:
1、第一小节
生1:我喜欢第一小节,我仿佛看到作者的小手变成了桃树枝,带着一串花苞,在春风的吹拂下悠荡„„
师:想象一下,桃树枝在春风中怎么悠呀悠的?(学生表演动作“悠”)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师:你们感受到桃树枝的自由和喜悦了吗?一起来,小桃树们,悠荡起你们美丽的小手,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读引趣:桃树枝悠得好轻,悠得好美,多么随意,多么自由自在啊!)齐读
生2:我听到了布谷鸟的歌唱,还听到了„„
师: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热闹,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喜欢吗?能用你的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
(过渡)一双普通的小手在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后,竟然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这就是想象赋予大自然的活力,那就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追寻美好的梦想吧!谁接着来回报。
2、第二小节
(1)、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第二节的理由。相机理解“汲取”。“绿色的蓬帐”指什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2)、(出示课件)孩子们,你们看:当一场场春雨过后,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在不知不觉中,柳树一点点地长大了,那么多绿色的蓬帐,多么生机勃勃。请你边读边想象,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练习朗读)
(过渡)春天来了,桃红了,柳绿了,我们的梦想在春风中也更加美妙了,谁还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第三小节
(1)、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第三节。
(2)、想象:如果我们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我们还会看到什么?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刚才两个小节,诗人分别“悠哇,悠”、“长啊,长”,在这节诗歌中,用的是什么词?为什么用“望啊,望”?(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
(4)、孩子们,当我们面对着这春天的美景,一饱眼福时,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兴奋、有一份冲动,那就让我们用朗读把心中最真切的想法表达出来吧!
(过渡)蓝蓝的天空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明净,柔软的白云让我们的遐想更加美好。明亮的太阳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我们是一群浑身散发着太阳气息的孩子,就让我们的心,我们的理想继续飞翔。谁来接着汇报。
4、第四小节
(1)、生1汇报读后感受。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生辉”,出示小草图片感受“绿得生辉”。
(2)、练习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读出变小花、小草的快乐)
(3)、生2汇报读后感受。(课件出示柳絮和蒲公英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4)、师:是啊,我们的梦想飞啊飞,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为什么要飞到遥远的地方?
(5)、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年纪小,但梦想却如此远大,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读好“飞呀,飞——”,读得悠长,读出随风飘逸的感觉。)
(四)、学习第五小节
(1)、齐读第五小节。
(2)、出示词语“商量商量”,说说ABAB式词语。
(3)、出示“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4)、师:刚才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怎么记住“商”,所以“商”字里面有“八张嘴”。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商”,学生描一描,在田格本上写两个。
(5)、大家一起商量,终于把“商”这个字写对了。小朋友带着梦想飞向远方时,为什么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呢?我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
(6)、从“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小结
除了爱父母外,你从诗歌中感觉到小作者还爱什么?
(相机板书: 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只是给予引导、点拨,更大程度上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散思维,把朗读诗句、体会诗意、展开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三、配乐背诵,体味情感。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看着板书,听着音乐,加上你喜欢的动作,咱们一起尝试着背诵这首小诗吧!
(配乐引诵)师:在那桃花盛开,鸟语花香的日子里,“我想„„”(背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背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想„„”(背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想„„”(背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背第五节)。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整体,通过音乐与语言渲染尝试背诵,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
四、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1、师:读了这首有趣的儿童诗后,同学们的思想大概已经像小鸟一样,飞呀飞,飞到那奇异的想象世界,在那里自由地飞翔了。你的愿望是什么?让我们也来模仿课文一、二、三节的写法,也试着编一编,把我们的奇思妙想用诗歌记录下来吧。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第1~3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春天还有哪些可以进行想象?夏天、秋天、冬天呢?
3、(课件出示图片)师: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
4、“下水文”指导: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
5、学生放飞想象,自由仿说。
6、同桌交流,互评互改。
7、全班交流,评出“小诗人”。
8、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前三小节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仿写一段,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注重了不同兴趣的培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五、课堂总结
孩子们,你们的心是火红的,更是奔放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是我们的梦想,飞上月球,遨游太空更是我们美好的幻想。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我们的刻苦和勤奋去努力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吧!
六、作业设计
1、继续练习背诵诗歌。
2、把自己写的小诗读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手儿—接—桃树枝
我想 脚丫—连—柳树根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眼睛—装—风筝上
自己—种—土地上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朗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其次,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像、评读、赛读、对读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并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深入进去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我们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我与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自己的情感进一步被激活、被净化、被升华。
最后,我便趁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小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目的。
儿童诗我想教学反思 篇6
一、考量:基于“儿童文化”视角
当我们以“儿童文化”视角考量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时,就会发现,语文教学中的儿童立场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误区:一是“浅表化学习”导致的伪儿童立场;二是“过度化引导”导致的虚儿童立场。如此,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的疑问:语文教学究竟离儿童、儿童文化还有多远的距离?
1.浅学习:教师的伪“儿童立场”。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必须基于儿童立场,必须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却时常曲解儿童立场,认为教师可以当“甩手掌柜”,放手让儿童自由解读文本,对儿童缺乏必要的价值引领,其结果是儿童语文学习浅表化。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 , 对孩子稚 嫩的错误 认识———“白骨精机智、聪明”,竟然认为是儿童具有文学思维创新、观点创新。对儿童的个性化解读,不论其观点对与错,都用“有创见”“有见解”“棒极了”来进行大一统的评价,如此,就会使语文教学迷失了价值、意义与方向。这种对儿童立场的误解,会导致语文教学呈现出“价值空场”的状态。这种浅表性的文本阅读,究其本质而言是教师价值引导的缺位,这样的教学并不是真正的基于儿童立场。
2.强学习:教师的虚“儿童立场”。
而在另外的一些语文课堂上,我们时常会看到教师精细的“艺术化教学”:教学流程设计得环环相扣,教师倾力煽情。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往往看重的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板书、普通话、对教学时间的调控等)是否扎实、课堂教学流程是否顺畅。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关心的是教学预案能否顺利实施。尽管教师有时也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但多半只是一种点缀;尽管教师给儿童提供了展示平台,但儿童的展示大多是为了迎合教师,儿童依然是配角。因此,围绕教材文本进行的师生、生生对话,往往是教师预设下的亦步亦趋,文本解读的流程和范式也是遵循教师的预设,儿童对文本的解读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开发:以“儿童文化”浸润
儿童立场、儿童视角、儿童文化与儿童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与血脉。基于儿童文化、儿童情怀的语文教学是智慧的,是灵动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用儿童的耳朵听、用儿童的思维想。
1.儿童眼光:对儿童“问题意识”的呵护。
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语文教学要真正基于儿童文化,就必须呵护和诱发儿童的问题意识,倾听儿童的真性表达。对儿童问题意识的尊重,就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谨防自己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文本的先入为主的见解影响儿童的解读,要让儿童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课,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笔者并没有提问,没有用教师的预设束缚儿童,而是让儿童自己质疑。
生:天游峰是那样地美,可是作者为什么放着好山好水不去写,而非得去写不怎么起眼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呢?
生:为什么一杯茶就把老人和作者的心灵沟通了?
生:为什么天游峰的游人感到非常累,而老人却一点儿也不累?
生:老人岁数那么大了,可是为什么他的眼睛总是那样地炯炯有神?
生:为什么老人70多岁了却还是不愿意退休呢?
生:天游峰的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作者为什么要说30年后再去看望老人?
生:为什么作者要写一对宿鸟呢?
生:为什么说“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
接着,笔者让孩子们围绕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深入阅读文本。这样的阅读不再受教师的牵引,而是儿童为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而进行的自主阅读。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交流,在阅读中揣摩、对话,课堂教学由此彰显出儿童的生命活力。
2.儿童姿态:对儿童“文学灵性”的尊崇。
儿童的天真烂漫是儿童求真、向善、尚美的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的姿态介入教学,放飞儿童的想象,开阔儿童的视野,让语文教学贴近儿童,从而成就语文教学的精彩。例如,教学《拉萨的天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课,针对课文的“文眼”———“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笔者让儿童充分发挥想象:你的视线要到哪儿去?你还有什么也要去拉萨?
生:我要到拉萨的田野去。
生:我要到拉萨的天空去。
生:我想让我的手、脚都变得长起来,我要去踩踩拉萨的原野,摸摸拉萨的天空。
生:我要让我自己的眼睛挣脱眼眶,直奔拉萨。
生:我要有孙悟空的本领,让自己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飞向拉萨的天空,让自己的灵魂也跟着去。
……
如此,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心灵被放飞了,仿佛自己已经到达了拉萨,飞向了拉萨的天空。
3.儿童精神:对“儿童生命”的滋润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儿童中来,经由儿童,再到儿童中去。为此,教师要把儿童的时间、空间、自由都还给儿童。要让儿童细细品读文本,让儿童的真情实感得以流露。在语文课堂上,要充溢着儿童的乐趣、情趣、兴趣、志趣,让儿童精神得到彰显。例如,教学《九色鹿》(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课,笔者让孩子们品读文本,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文本的感受。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全班展示阶段,孩子们的发言精彩纷呈:
生:我认为九色鹿非常勇敢,非常善良,非常机智,而国王很英明。
生:从这篇课文中,我看出调达是“见利忘义”。
生:我要补充一点,那就是从课文中不难看出乌鸦很仗义。
生: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我认为王妃很任性。
生:我认为,人要讲信用,要知恩图报。
生:我认为,作为一国之主的国王不能帮小人,而要帮好人。
生:从文章中,我知道了“做人要善良、讲信义”;做国王不仅要善于处理事情,更要公正、公平。
生:我认为九色鹿和调达表现了人性的两面,九色鹿表现了人作为天使的一面,而调达表现了人作为魔鬼的一面。
生:因此,在生活中,我觉得我们要赞扬好的一面并要做得更好,要抵制并纠正坏的一面。
……
儿童诗我想教学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人是慢慢长大的,不能着急。
2.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萌发自信心。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收集幼儿不同时期的照片。
2.故事PPT
3.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与小朋友相互熟悉,拉近距离。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在教室里已经互相认识过了,现在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我了。我们互相问声好吧!小朋友们好!
老师很开心,因为你们都记住了。
二、引出:出示小动物图片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师:“今天我来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学本领的,不过我不是一个人来的,我带了三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好,我们赶紧把他们请出来吧!”
1.出示挂图第一张师:“小朋友看看,三个好朋友是谁呀?”(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师:“小眼睛可真亮呀!我的三个朋友心里都在想着同样一件事情,盼望着。。
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这三个小家伙啊是天天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连接下一环节)
三、重点:听故事,懂道理。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看挂图讲故事)--师:”这三个小家伙啊是天天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它们想:“要是能长得像大象、河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气,该有多好啊!于是,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啊呜啊啊呜,可是还比不上大象的脚趾头,小猴子穿…….可是,还够不到大河马的膝盖呀!”
2.猜测小青蛙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师:“咦,小青蛙会想出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呢?”
3.继续讲故事直至故事结束,验证猜测的结果师:“小青蛙每天都练跳高,跳得头也晕了,可和大犀牛一比,还没它的眼珠子大呢!…….他们还是那么小,不过,他们还是天天盼着快点长大。”
4.教师提问,帮助理解师:“看看(指着图),小老鼠是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马上长大的?(拼命地吃东西)小猴子、小青蛙呢?(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戴妈妈的眼镜,小青蛙每天练习跳高)
师:”它们真的一下子就长大了吗?“(没有,他们还是那么小)(衔接下一环节:”宝宝们是一下子就长那么大的吗?“)
四、经验迁移”宝宝们,那你们是从妈妈肚子里一出生就是这么大的吗?""教师展示小朋友们小时候不同时期的照片,通过比较知道自己是慢慢长大,并同时能感受到长大的变化。
现在的你们长大了吗?想长得更大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长大呢?
长大了你想干点什么?
五、活动结束:
开着小火车一起去看看大班哥哥姐姐小时候的照片展!
附:
小老鼠,小猴子还有小青蛙天天盼着自己长大。
哎!要是能长得像大象,河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气,该有多好啊!于是,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
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啊呜啊呜,每天把自己的肚子撑得饱饱的。他走到大象跟前一比,还比不上大象的脚趾头呢!
小猴子穿上爸爸的衣服,带上妈妈的眼镜,嘿嘿,长大了!他去和大 河马比,可是还够不到大河马的膝盖呢!
小青蛙每天练跳高,蹦呀蹦,跳呀跳,蹦得头都晕了。耶,这下长大了吧!可是和大犀牛比了比,还没有大犀牛的眼珠子大呢!
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谁也没有找到一下子长大的办法,他们还是那么小。不过,他们还是盼着快快长大。
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发现、尝试、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活动进行起来师生都感到轻松、愉悦,幼儿接受得快、掌握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其实不是需要一个教师而是需要一个合作伙伴。
儿童诗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并尝试课下自己写一首小诗。结合课前导读及《同步训练》,可以说比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导读还是做的不好,学生读的时候没有激情,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放给同学们的时间太少。再就是在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这个需要在习题讲解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下。
儿童诗我想教学反思 篇9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 人类的一切奋斗都指向最终的幸福。人类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 是同人生内在的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与人类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都是幸福。因此, 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 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儿童的幸福是与其精神世界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一切有利于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 一切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有可能给儿童带来幸福。一切违抗儿童成长内在力量的、外在强加的活动对儿童来说均无幸福可言, 甚至是不幸的。必须指出的是, 幸福是一种真正的愉快, 它可能外露, 也可能内藏。所谓真正的愉快是指这种感受是发自儿童内心的, 是与其成长的方向一致的。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 不当的物欲、无理的要求等均与幸福无关。
二、现实生活是否让儿童感受到了幸福
这个问题涉及到影响儿童生活的所有方面, 下面就只从幸福为何远离儿童, 至少是部分儿童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讨论。首先, 要认定的一点是, 许多儿童感受到了幸福, 他们生活在幸福中, 并为了幸福而生活着。同时, 还有许多儿童并没有真正地体验到幸福, 或者没有充分地体验到幸福。儿童有没有体验到幸福, 不是凭成人去问儿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断定的。这需要了解儿童的现实生活, 了解儿童的真实感受, 要从儿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长的历程中辨析儿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为什么会在我们的儿童教育领域中出现“愉快教育”的术语?这是因为,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甚至某些教育理论中, 儿童没有主体性体现, 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确认, 儿童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真正的愉快。进而可以推断, 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与儿童本身发展的生命力取得一致。所以, 不是所有的儿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家长及教师应该为儿童真正的幸福而思考, 这也是一切真正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1.幸福观的偏差
教师尤其是家长, 经常把幸福等同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裕, 等同于成人为儿童创设的各种成人认为十分优越的条件。
不可否认, 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确是影响人生幸福的一个方面, 但这仅是外在的方面, 物质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在儿童的生活中物质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条件越丰富, 就越幸福。对有些儿童来说, 多读书会使其内心愉快, 使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些儿童在众多的图书面前无所适从, 茫然失措, 图书并没有给他带来积极的感受。同样, 有些儿童在钢琴面前积极而兴奋, 乐此不疲;但也有些儿童见了钢琴就烦躁不安。成人经常为儿童在不断丰富了的生活中没有出现成人期待的结果而苦恼, 这是一种偏差了的幸福观导致的苦恼。这种苦恼的背后, 是儿童由于被迫顺从而带来的痛苦。因此, 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个体所从事的活动、获得的体验与其生命成长, 尤其是内在精神成长取得一致, 内在的生命潜能得以不断激发时, 个体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所以, 对于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成人来说, 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了解儿童精神世界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就是“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经常能听到家长们廉价的许诺;经常能看到教师以本应属于儿童自身权利之一的游戏作为儿童学习的奖赏, 也经常听到教师在要求儿童“高兴”地说和“高兴”地唱。其实, 在儿童脸上挤出来的“笑容”是转眼即逝的。那并不代表着发自内心或是真正的高兴和愉快, 并不是建立在儿童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 儿童的内在需要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2.个体需要在认识上有所偏差
个体能否真正感受到幸福, 关键在于当前的活动是否与个体的需要或兴趣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 成人经常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强加给儿童。有些成人以为, 自己需要的, 儿童也一定需要。其实, 儿童与成人处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 他们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卢梭在其经典名著《爱弥儿》中有一段十分明了的表述:一个成年人确实必须知道许多对儿童似乎无用的东西。但是, 成人所必须知道的一切, 儿童就应该都去学吗?儿童不是成人, 他们的生活应该不同于成人的生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要解放儿童。要知道, 儿童自有其特殊需要, 无视这些需要, 就是无视儿童的幸福。
3.对儿童学习认识的偏差
儿童是怎么学习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儿童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儿童的学习是同儿童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儿童学习的内容, 也是儿童学习的过程。因此, 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 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 如饮食、劳动、游戏、卫生等都是儿童的学习活动, 也都是儿童的学习内容。儿童学习这些内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静听, 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果缺少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 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而现实是, 儿童经常地被安置在一个需要端正静坐的环境里。对儿童而言, 动作就是思维, 儿童在动作中学习。但儿童动作被控制了, 难道不影响儿童动脑吗?儿童需要活动。如果我们给他活动场地, 我们将会看到, 这些从来不能满足的使人苦恼的小孩现在转变成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坏者变成他周围器物的最热心的保护者。一个行动和活动杂乱无章的吵闹喧嚷的孩子, 转变成为一个精神宁静、非常有秩序的人了。不难看出, 活动对于儿童是多么的重要。是儿童的生命潜能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时长及活动的性质和质量, 并使儿童在重复有变化的活动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三、幸福是儿童教育的应有之意
儿童的幸福与成人的作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成人的干预使儿童没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时, 我们也可以认定, 成人的努力朝着儿童生命潜能成长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儿童更好地拥有幸福。我认为, 幸福是科学的儿童教育的应有之意。因为一方面,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文明事业, 是人类幸福的有机构成部分, 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 教育是人类包括儿童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类幸福的光辉映照下的伟大工程, 而儿童教育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 儿童正是由于接受了教育, 才促进了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使他能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另一方面, 教育应包容幸福, 是确实有助于儿童生命潜能发展的教育, 即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儿童教育, 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的幸福;科学的儿童教育, 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儿童的幸福感受, 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兴奋。
摘要:儿童教育应该教授儿童知识, 应该发展儿童的能力, 应该激发儿童积极的情感, 还应让儿童感受到幸福。儿童有没有获得幸福, 是衡量儿童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之一。
儿童诗我想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预设的情境,让幼儿自主、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通过讲述和操作、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交通图片、幼儿作业纸、交通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展示多媒体课件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一段录象。你们来看看,是什么地方?
(幼儿讲述。要求幼儿说话完整)
师:马路上有什么?
2.出示小朋友踢球的图象。“这是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展示汽车。师边演示边说:突然开来了一辆汽车。很快的开过来。你们说,会发生什么事情?
(让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讨论。学习
1.你们说得很对。会发生这么多危险的事。那么这个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汽车司机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3.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对。我们不能在马路上玩耍。这样会发生想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危险的事。那么汽车司机呢,要在经过斑马线时,开慢车。所以小朋友和司机叔叔做得都不对。
三.巩固
1.我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也是关于交通的。你们也来看看,给对的打上.c错的上。当老师敲小铃时。“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请你们把铅笔放在桌子上,拿着你的练习纸轻轻的坐在老师这里来。
2.提供给幼儿练习纸。让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当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完成时,就让幼儿回到座位。
3.请你们来说说。你认为谁做得不对,你想对他说什么?
幼儿讲述。
四.迁移
1.你们的爸爸妈妈会开车吗?(会)
2.爸爸妈妈在开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会对爸爸妈妈怎么说呢?
辅助提问:1。开车能打电话吗?
2.开车可以穿高跟鞋吗?
3.喝了酒后可以开车吗?
3.小结。小朋友说得很对,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时。我们都要提醒他们。不然的话就会发生危险的事情。
4.那么我们在马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泛讲)
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这里就有好多交通的图片。你们来看看。你看到哪些人做的不对,你想对他说什么?(让幼儿看课件去判断)
5.说得真好,他们听了你们的话之后。一定回注意的。
四.巩固
小结。你们说得真棒。都知道了在马路上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本交通安全书,让你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和其他的小朋友们。
教学反思:
组织这次活动比较接近日常生活,所以孩子们都很认真听并积极参与,学习兴趣很高,接受能力也快,能掌握一些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手势,懂得了一些交通标志,教学效果不错。在教学中设计的活动目的是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趣中练。
儿童诗我想教学反思 篇11
活动目标:
1、完整感受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感受故事中“爱”的情感。
2、在操作图片的过程中,逐步理清故事中动物出场的顺序。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愿意随教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大声地讲述故事。
活动难点:
学会说各种小动物的相同话语:“你妈妈想你啦,快回家去吧。”
活动准备:
草地底图17张;图片:小老鼠、小兔、大狮子、牛、小狗、17张,布娃娃、小姑娘各1张;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了解故事中动物出场的顺序。
1、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师:“今天天气真好!有许多小动物到草地上来玩了,到底来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朋友用小耳朵仔细地听老师讲的故事就知道了。”
师:“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妈妈想你啦)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2、个别幼儿尝试根据小动物的出场顺序摆出相应的动物
师:(第一次提问)“谁第一个在草地上玩?阿嚏!打了个大喷嚏,谁走过来说”妈妈想你了,快点回家吧“
(第二次提问)”小兔在草地上玩,也怎么样了?(打了个大喷嚏)谁走过来了?说了
什么?(教师逐一提问)
二、幼儿尝试摆放操作材料,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后面桌上也有许多小动物,每个小朋友可以去拿个筐,小朋友可以按小动物的出场顺序也来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边说边摆小动物)
师:“先讲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后面的老师听。”
过渡:“把你的动物宝宝放回箩筐里吧!
三、幼儿根据图片建构故事结尾
提问:
(1)出示小娃娃图。小朋友快看谁也到草地上玩,结果打了个大喷嚏,谁看见了?出示小姑娘图。小姑娘看见它说什么?
(2)布娃娃没有妈妈,它伤心地哭了起来,小朋友你们知道她为什么哭呀?布娃娃这么伤心,我们可以怎么安慰她对她说什么话?(我当你的妈妈,我来抱抱你好吗……)
小结:小朋友真会关心布娃娃,布娃娃听了真高兴!
四、随老师或小朋友一起完整地讲故事。
师:”我们再来给布娃娃讲小动物的故事吧!讲的时候小朋友也可以学学小动物的样子。
附内容:
童话:妈妈想你啦
小老鼠在草地上玩,“阿嚏--”打了个喷嚏。小兔子跑过来说:“你妈妈想你啦,快回家去吧。”
小兔子在草地上玩,“阿嚏--”打了个大喷嚏。小狮子跑过来说:“你妈妈想你啦,快回家去吧。”
小狮子在草地上玩,“阿嚏--”打了个大喷嚏。小猪跑过来说:“你妈妈想你啦,快回家去吧。”
小猪在草地上玩,“阿嚏--”打了个大喷嚏。小河马跑过来说:“你妈妈想你啦,快回家去吧。”
小河马在草地上玩,“阿嚏--”打了个大喷嚏。小狗跑过来说:“你妈妈想你啦,快回家去吧。”
小狗在草地上玩,“阿嚏--”打了个大喷嚏。布娃娃跑过来说:“你妈妈想你啦,快回家去吧。”
布娃娃在草地上玩,“阿嚏--”打了个大喷嚏。小女孩跑过来说:“你妈妈想你啦,快回家去吧。”
布娃娃哭起来:“我没有妈妈……”小女孩说:“让我来做你的妈妈吧,我们一起回家去!”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学前儿童洋书籍流行现状与反思 篇12
一.学前儿童洋书籍国内流行状况调查
在我国, 孩子普遍在六岁左右入学, 因此, 学前儿童指六岁前儿童。而三岁前儿童思维发展处于最低阶段, 一般接触到的书籍都是挂图式的认知图片。因此,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三岁到六岁间的儿童, 即学前儿童。随着脑科学及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 家长们对于儿童学前教育的投资意识被激发了, 人们早已达成依托形式各异的儿童读物对学前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共识。而在所有的儿童读物中, 图画书是运用图画与文字两种媒介同时讲述一个故事的艺术作品[1], 它的图文合奏的特质使它成为最适合亲子阅读的学前儿童读物之一。图画书阅读日益普及, 少儿出版社空前繁荣, 学前儿童图画书种类异常繁多。笔者曾做过一个关于学前儿童家长购书方式和地点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城市家长80%以上从网络上给孩子购买图画书, 当当网是网络书供应商中的首选。打开当当网, 各种各样的儿童图画书铺天盖地。笔者详细对比了一下, 发现:名目繁多的图画书可以按照其来源国分为两类:第一, 中国作者出品的图画书。近几年, 国产图画书经历了时间和读者的考验, 再加上“国学热”推波助澜的作用, 它的出版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二, 翻译引进的外国作者出品的图画书, 即笔者所称的洋书籍。在这种书籍上, 洋为中用是大多数少儿出版社的思路和做法, 他们从国外引进, 并进行中文翻译, 内容没有多大的改变。学前儿童家长们因崇拜国外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转而崇拜来自国外的洋书籍, 因此, 洋书籍的出版更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但是, 在两种书籍大繁荣的背后, 笔者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状:从外国翻译引进的洋书籍更受家长群体的青睐。笔者做了以下统计:
1.从当当网上源于千万顾客的真心评价来看, 三至六岁学前儿童图画书五星图书榜上累计榜的前十名都是来自外国的洋书籍。
数据一: (本数据来源于2013年8月13日早上10:58分的当当网) [2]
第一:法国, 《不一样的卡梅拉》 (全6册) , 五星评分次数 (以下简称次数) :73160;第二:日本, 《窗边的小豆豆》, 次数:30794;第三:美国, 《神奇校车图画书版》, 次数:26618;第四:法国, 《不一样的卡梅拉》第二辑, 次数:26091;第五:日本, 《小熊宝宝绘本》, 次数:22665;第六:美国, 《斯凯瑞金色童书.第一辑》, 次数:22339;第七:美国, 《学会爱自己》, 次数:21687;第八:法国, 《小兔汤姆系列.第一辑》, 次数:19216;第九:法国, 《不一样的卡梅拉第十一册》, 次数:17166;第十:法国, 《不一样的卡梅拉第十册》, 次数:16267。
数据显示:家长群体甄选的洋书籍中, 法国作品最受家长群体喜爱, 五星图书榜单中前十名法国占五席, 美国占三席, 日本占两席。笔者再仔细查看了前二十名的书籍, 无一例外是来自外国的洋书籍。除了表格上标出的前十位原创国外, 后面十位包含了荷兰, 韩国, 英国, 爱尔兰等。中国却没有任何一本或一套书能占据当当网的五星图书榜前二十名中的一个席位。
2.笔者继而查看了当当网上列举出来的近五年孩子最喜欢的书单, 并对其中的平装图画书TOP10进行其原创国统计, 得出以下数据:
数据二: (本数据来源于2013年8月13日早上11:30分的当当网) [3]
2008年, 平装图画书TOP10全部图书都是洋书籍;2009年, TOP10中有一本或一套书是中国图书, 其它皆是洋书籍;2010年, 全部洋书籍;2011年, 全部洋书籍;2012年, 全部洋书籍。
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里, 少儿读物原创于中国的图画书只在2009年荣幸的进入了学前儿童最喜欢的平装图画书TOP10行列, 而且只有一本或一套图画书能获此殊荣。其它的皆原创于外国。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在学前儿童的图画书市场, 原创于外国的洋书籍占据了大半壁甚至于可以说是全部江山。
二.学前儿童洋书籍盛行中国的积极因素
学前儿童期是儿童期的早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 除了幼儿园里接触到的系统课程教学外, 在家庭中主要通过父母的带养来进行的家庭教育是微观教育系统中对儿童发展影响权重最大的环节, 图画书是家庭教育的载体, 亲子阅读中学前儿童接触到的种种图画书的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发展。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一个人最终成长为怎样的人, 具有何种心智、习惯、性格, 以及养成怎样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其实在六七岁以前就已经初具模型了。今后, 在长长的岁月中, 这些精神内核便会一直影响着他的行为和成长, 任何高等教育也无法抹去这一时期所形成的一些东西[4]。因此, 作为学前家庭教育领路人的家长们, 在甄选图画书时应该把握哪些原则、提供怎样的营养呢?当当网上受到家长群体如此热捧的洋书籍, 只是经过翻译程序就被引进, 是否能成为真正促进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营养动力呢?为此, 笔者阅读了数据中列出的书籍, 并与中国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洋书籍在中国的盛行有非常积极的因素。
1.洋书籍关注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发
自我是人生的主体, 在人生开端期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去了解一切有关“我”的知识, 认识“我”应该成为学前儿童阅读书籍的核心内容。从外国翻译过来的洋书籍由于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普遍关注自我教育、个体教育, 重视自我教育。美国的《学会爱自己》系列、日本的《小酷和小玛的认知绘本》系列, 这些丛书通过简单有趣的语言、生动传神的绘画帮助学前儿童有效的认识自我和保护刚刚萌发的自我意识。
2.洋书籍扎根生活, 能很好的指导学前儿童的生活, 并致力于培养儿童完整的人格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洋书籍普遍关注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日常小事, 选题极度贴近生活, 并通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他们中形成强大的示范、引导作用, 达到规范儿童日常行为,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促进心智健康成长, 从而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 同时也为家长育儿提供途径。法国的《小兔汤姆系列》、日本的《小熊宝宝绘本》、《窗边的小豆豆》, 美国的《学会爱自己》、《贝贝熊系列丛书》等等书籍都属于这一主题。
3.洋书籍擅长以简单浅显, 喜闻乐见的方式播种百科知识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我们必须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当具备的全部知识的种子播种到六岁以前的儿童身上[5]。传播百科知识类的图画书通常被称为知识类图书, 知识类图画书在儿童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为儿童提供了关于世界的知识和理解书中内容的关键性背景知识[6,7], 让儿童有机会接触到专业词汇[8], 能够为儿童提供讨论学习内容所需的语言。此外, 这类图画书还可以为儿童未来学习各个知识领域的图画书打下基础。来自外国的科普类图书颠覆中国科普类图书说教的传统, 通过极具创意的内容, 色彩斑斓的想象, 生动有趣的绘画, 精美绝伦的插图, 惹人喜爱的形象, 教会学前儿童认知世界, 同时又能培养学前儿童的科技观念, 从而成为儿童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伴侣”。如美国的《神奇校车图画书版》、《斯凯瑞金色童书.第一辑》, 韩国的《法布尔昆虫记》等。
4.洋书籍擅长激发学前儿童创造力, 通过各种历险故事激发他们敢于幻想, 敢于尝试的无限潜力
保护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是教育的立本之基。学前儿童教育作为儿童的开端教育, 更应该激发孩子们创造的活力。洋书籍擅长塑造鲜明人物形象, 带领学前儿童去体会惊险刺激的历险故事, 它们的情节扣人心弦, 语言幽默诙谐, 结局却总是那么得出人意料。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就是通过卡梅拉跌宕起伏的历险故事赢得了学前儿童的喜爱。
三.学前儿童洋书籍盛行中国的消极因素
综上所述, 洋书籍在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正面的作用, 但是, 我们不得不看到:文化在具有世界性的同时也具有民族性。这些来自外国的“美味佳肴”大举入侵我们的学前教育领域, 如果原封不动地仅仅是把他们翻译过来, 内容上不加修缮, 在亲子阅读时不加引导,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是否会面临挑战?我们的文明根基是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呢?为此, 笔者翻阅了当当网上大部分的畅销学前儿童洋书籍, 并与部分家长进行访谈, 经过思考整理, 笔者认为, 洋书籍在以下方面存在消极因素, 值得我们去反思。
1.对内容的反思
文化是民族与国家的魂, 而教育则是文化得以顺利传承的根。学前教育阶段就应该进行启蒙传承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 价值观念, 中华历史久远的传统文化。当然, 在学前儿童教育期间, 适当向学前儿童介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对学前儿童日后成长有积极正面的帮助。但是, 很多图画书系列的内容不符合在中国这个大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学前儿童的一般认知特点, 不一定能为中国学前儿童所理解和接受。对于这部分内容, 笔者认为应该进行筛选和删减。美国的《贝贝熊系列丛书》中就有很多关于美国学前儿童生活化的内容, 比如:《不给糖果就捣蛋》、《意外的情人节》、《遇见圣诞熊》、《万圣节幽灵》等等。这些图画书中提到的主题都是与美国儿童生活息息相关, 而与我们中国的生活却大相径庭。这些远离中国学前儿童本土生活文化环境以及已有生活经验的内容, 都是我们学前儿童所不熟悉, 有些甚至对于我们的家长来说都是很陌生, 作为家长一定要谨慎对待。还有一些内容完全违反中国国情, 譬如同一系列中的《家庭新成员》, 讲述了贝贝熊一家开心迎接熊妹妹出生的故事, 这个内容势必引起孩子的兴趣, 而且会继续追问什么时候我们家也可以迎接新成员的。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去进一步阐释故事的内容。
2.对亲子阅读方法的反思
家长采用什么方式与学前儿童进行亲子阅读, 对洋书籍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待一些文化共通的图画书时, 家长普遍采用指读的方式与学前儿童进行阅读交流。但是, 家长们对待与本国文化有异的图画书的方法就各有不同了。在访谈中, 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糊里糊涂、照念文字就完事了; (2) 有西方文化基础的一些家长只要孩子不问, 也懒得去清清楚楚地告诉孩子; (3) 一些对文化比较敏感的家长会有意识的辅导孩子相关的知识, 并告知文化差异, 并尽量去寻找中国文化的对等物来进行对照讲述; (4) 一些文化意识观念和文化保护观念比较强的家长会彻底摒弃掉那些内容。笔者认为第三类家长比较明智, 对于这些异域的文化, 要讲就要挑明了讲, 否则就不讲, 留待以后合适的机会再讲。否则容易混淆学前儿童的知识, 影响学前儿童继续阅读的兴趣, 更有可能导致学前儿童形成错误的概念。
3.对出版社出版行为的反思
近年来少儿读物的出版形势非常喜人, “洋为中用”是大部分出版社的一个显性原则, 直接结果就是洋书籍数量异常繁多, 中国作者出品的作品相对贫乏。鉴于洋书籍给中国学前儿童教育所能带来的巨大作用, 出版社不能仅仅只是翻译后就引进出版发行, 在审核其内容时应该严格把关, 对一些与中国文化大相径庭的内容要么有所摒弃, 要么给出专家阅读指导意见, 这样才能保证学前儿童阅读的洋书籍的质量并使其作用最大化。
四.结语
因此, 对于从国外翻译引进的学前儿童洋书籍在中国流行至极的现象, 家长们不能一味跟风, 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对于出版社们大张旗鼓出版的洋书籍, 家长们不能采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之。它们对学前儿童的身心、智力发展所起的积极推进作用使他们理所当然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但是, 其同时存在的消极因素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只有灵活的“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我们才能真正的“洋为中用”。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8:6.
[2].http://bang.dangdang.com/book/5stars/index.phtype=all&catath=01.41.00.00.00.00
[3].http://baby.dangdang.com/20130509
[4][5]转引自陈立兴, 杨畅, 王晓燕.教育富国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135, 132.
[6]Fielding, L.G., &Pearson, P.D.Readi ngcomprehension:What works[J].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4, 51 (5) :62-68.
[7]Hirsch, E.D., Jr.Reading comprehension requires knowledge of words and the world:Scientific insights into the fourth-grade slump and stagnant reading comprehension[J].American Educator, 2003, 27 (1) :10, 12-13.
【儿童诗我想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儿童诗我想朗诵08-13
儿童乐园课后反思07-22
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及反思10-07
儿童诗教学课实录08-20
儿童诗的课堂教学08-25
儿童诗风筝教学设计06-14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感悟08-10
仿写儿童诗教学设计08-11
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