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教学实践研究(精选12篇)
高中散文教学实践研究 篇1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审美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人类教育中最微妙的工具——语言去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教师“入境动情”的开讲能迅速吸引学生,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秋天, 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 从古至今, 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 名篇佳句举不胜举。这些诗句有的描写了秋天的肃杀凄凉, 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情;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姿, 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那么, 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独领20世纪30年代咏秋散文风骚的精品《故都的秋》。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 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 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 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 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 从而深入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 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二捕捉情感, 感悟文本的情感美
美感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每一篇文章中的景、物与事, 从而捕捉到作者内心涌动的情感。如在学习刘鸿伏的《父亲》时, 我就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对父子分别时的一幕场景的描写:父亲把“我”送到学校, 安置好, 该回去了。离别, 是最能流露感情的时刻, 这篇作品正是对此作了细致入微的描摹, 从而使作品产生了某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这幕场景, 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分镜头。每个镜头都凝聚了沉甸甸的几乎使人难以承受的父爱。“临上公共汽车的时候, 父亲忽然站住, 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纽扣, 从贴肉的衬衣里撕开密密缝住的小口袋, 那里藏着五十元钱, 父亲抽出三十元, 说:‘崽, 家里穷, 这点钱你拿着, 莫饿坏了肚子。’我的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 父爱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炽烈、沉重, 在最后的时刻, 达到了情感抒发的高潮。“父亲登上了公共汽车, 只把那背影留给我。就在车子启动的那一刹那, 父亲猛地转过身来, 深深地看了我一眼。啊, 父亲, 他在流泪!我分明看见两道晶亮的泪泉从父亲古铜色的脸上流过!”这个最后的镜头, 语言不多, 只寥寥数十字, 但每个形象、每个动作却像镌刻一般鲜明突出, 强烈地冲击着人的视觉, 并进而撞击着人的心灵。父亲的背影, 父亲猛地转过身来深深地看了“我”一眼, 父亲在流泪……如果说, 在此以前的种种描写仿佛琴声的高低抑扬变化不绝的话, 这里便是弹断琴弦的戛然一声!父爱深深, 经由作者委婉深情的款款道来, 弹落读者几分感动的热泪。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每一处细节, 感受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意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疼惜, 体会文本所表现的情感美。
三进入意境, 感悟文本的意境美
“意”, 情思也;“境”, 形象也。生动传神、浓郁深邃的意境往往构成一篇好的散文作品的生命。在一个诗情画意的散文意境中, “意”与“境”是高度统一的, 意与境的有机结合, 其实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 就是“物我合一”。《荷塘月色》中作者情感的主要特点是“淡淡的”, 所以, 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主要特点也是淡淡的:首先是色彩上, 花是“白”的, 雾是“青”的, 云是“淡”的, 月影是“黑”的, 树色是“阴阴”的, 色彩以冷色调为主, 而且是淡色;其次是声音上, 歌声是“渺茫”的, 流水是“脉脉”的, 月光是“静静”的;再次是情态上, 白花是羞涩的, 满月似乎在小睡, 远山只有些大意, 路灯光也是没精打采的。这样的景象不浓不淡, 不明不暗,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营造出一种勾人心魄的意境。在散文教学中, 教师如同导游, 带领着学生一同畅游。师生共入意境, 在赏析中感受、思索, 作品感染了学生, 学生领悟了作品, 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 散文教学就是再现散文以情感人的真面目。从这一意义上讲, 散文教学的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四品析语言, 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散文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 在散文教学时, 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美、意境美, 还要让学生感悟文本的语言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再三品嚼, 此文的语言实在很美。首先是叠词美, 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静静地、薄薄的”等等。这些叠词不仅写景状物绘声绘色, 而且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其次是动词美, 《荷塘月色》中动词的锤炼可谓出神入化,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点活了月光, 又营造了一个在月光照耀下的水汽朦胧的境界。再次是修辞美, 全文的比喻很多, 且各有鲜明的个性。如, 喻荷花如“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 既写出了荷花的银白和光滑耀眼, 又写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丽高雅之美。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 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深刻体会作品的内蕴美, 通过对美的形象的感受,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去领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 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总之, 散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散文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 拨动学生美的心弦, 使他们感受到美就在平凡中, 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使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责任编辑:王以富]
摘要: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 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本文将从设情境、悟情感、入意境、品语言四个角度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讨论如何进行高中散文教学的审美研究。
关键词:情境,情感,意境,语言
高中散文教学实践研究 篇2
摘要:
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因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还是呈现出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单一化状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采用批注式阅读教学,它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然而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讲轻读,学生常常漫然而读,缺少思考,收效甚微。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要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进行标注、书写,从而更好地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批注式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批注的方式对文本展开阅读,从而达成预期阅读目标的教学方法。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意义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符号和文字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并通过批注增强与文本的对话。这种教学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不仅要读,还要根据目标要求做好批注,进行思考,自主阅读效果会更好。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批注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实现教师和文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最后,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要珍视学生的体验,批注式阅读可以让学生和文本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实践
所谓批注,即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所进行的批评或注解,批注是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极为重要的形式,也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少批注,泛泛而读,效果不会很好。运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法,要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做好相应的批注,同时,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批注展开交流并给予相应的点拨,再结合所读文本进行总结归纳,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一)自读自悟,做好批注
该环节是让学生直面文本,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实践中,首先要明确读书的任务,利用批注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结合段落和层次进行阅读。在该环节,要求不宜过高,批注可针对词语、句子、段落、标点、课文题目、课文的结构、表达顺序、情感等进行。如《我与地坛》的阅读中,针对题目,就可做“人物”“地点”的批注,即“我”是主人公,“地坛”是地点,围绕人物和地点展开对课文的阅读。自读自悟环节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在该环节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师的要求和任务阅读课文并做好批注。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批注。如《一个人的遭遇》的阅读中,有的学生就对“一个人”提出了质疑,思考“为什么是一个人的遭遇,文章所指向的是不是‘一个人’?”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多读,在弄清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段落层次做好相应的批注,这样才能为相互交流奠定基础。
(二)交流批注,点拔深化
经过阅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接下来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该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好小组的作用,一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阅读活动,做好批注。如《祝福》中对祥林嫂形象的理解,在读中要引导学生对其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做好相应的批注。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批注进行交流。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学生在阅读环节就针对“不同”做了“不同之处在哪里”的批注,那么,过渡到讨论环节,就应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展开交流。教师在交流中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批注及讨论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避免学生盲目地讨论。如对《边城》中“祖孙情”的交流,教师要结合翠翠和爷爷在一起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如“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中,“即刻”可见爷爷的敏捷,连声呼喊则可见其焦急,“哑”则可见爷爷的苍老及急促,在引导学生对上述字词批注交流的基础上,要归纳出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
(三)再次批注,积累运用
再次批注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结合交流情况,完善第一次的批注;二是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如在《荷塘夜色》的阅读中,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深入的感悟后,要梳理脉络并结合情感进行批注。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实施中应关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批注式阅读,这无论是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还是对课文的理解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也要注意,在实践中一些学生不知道在何时、何处批注,批注方法的应用也不一定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相应的指导。
(一)何处、何时批注
对于何处批注,大多学生是把批注重点放在词语和句子上,其实,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中心句等都可批注,应该说,凡是学生觉得可批注的地方都可做好相应的批注。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颇不宁静”就可批注为“文眼”,再结合讨论情况对“文眼”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批注要关注两个点,一是学生的阅读收获,二是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在批注时间上,一是要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批注,二是要结合课堂中的讨论进行批注,甚至是当自己有感悟时,随时批注。
(二)何种形式批注
批注以符号和文字为主,批注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方式方法批注,即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起到了什么作用,可做好相应的批注;如归纳式批注,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对伽西莫多形象的归纳,就可采用该种批注方式。此外如感受式批注、赏析式批注等,在阅读中要根据相应文章和学生的阅读情况引导学生批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探究活动,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批注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在应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过程中,因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等多种因素,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依然不可或缺,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阅读和批注情况进行指导及点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从而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海.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S1).
[2]张剑红.批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07).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有效性;新课程理念
数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教学理念高效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二、教学方式高效
(1)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2)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3)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4)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与保持有意义学习的第一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三、教学过程高效
1.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课改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合情合理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从“疑”到“动”,激发学习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更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有活动的动力,创造的激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以“动”促“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一节好课就是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顺利地直观地完成预设目标。
2.关爱学生,重视情感,提高学习效率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让学生从数学教学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在民主的氛围中,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提高。
(2)精心设计练习,调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有效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四、教学辅导高效
(1)“点”的辅导──个别辅导.不仅在课堂上,课后也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辅导训练。所以选题是关键,搜集和编制了双基训练题,中等解答题,适当布置一些附加题(变式题、加深题)。针对班级情况确定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课堂的关注,练习的面批、订正等。当然这些人员、人数、时间可以根据掌握情况而适当调整、变化。
(2)“线”的辅导──小组辅导。主要是中等生。按照他们自的特点进行分组,例如女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识别有障碍,男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散漫、怕烦不愿意计算、不肯主动做练习。分组后来个组与组的比赛,以此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
(3)“面”的辅导──班级整体辅导。采用先练后批再评讲的方法,教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针对题型进行发散,举一反三解题,通性通法,各类题型的多种解法,重点讲解学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
(4)“体”的辅导──年级交流辅导。在年级内部进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辅导,使得每个教师都能清楚的了解并掌握,哪个知识点的是学生普遍的问题等等。这样,不仅能让每个教师能做到掌握每个细节内容,同时也能针对整个年级做到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教学和选题。这样可以在“点、线、面”辅导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把握辅导的有效性。
五、教学评价高效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践与研究 篇4
一、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单元的认识
1.必修二反映了先秦到南北朝时期
在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这个关键时期, 诞生了以诗歌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最早的《诗经》, 到屈原惊世骇俗的《离骚》, 都证明了战国人民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又陆续诞生了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以及以《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对这些诗歌进行讲解, 重点要表明诗歌在我国的文化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对诗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也能更加投入。
2.必修三讲述了唐代诗
来自唐代的诗歌, 也是大部分人比较熟悉的部分。学生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也有一定的了解, 对这些诗人的生平事迹十分明白。其实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之外, 唐代诗坛也涌现出了其他非常优秀的诗人, 诗歌艺术在唐代被推向了巅峰。在必修三的诗歌教学中, 收入了李商隐的《锦瑟》、李白的《蜀道难》以及白居易的《琵琶行》。
3.必修四描述宋词
词发展到宋代, 进入了黄金的发展时期, 在高中语文第四册当中, 将宋词分成了豪放派与婉约派进行单独的分析。在婉约派中, 有李清照的《醉花阴》, 有柳永的《望海潮》;而在豪放派之中有辛弃疾的《水龙吟》、苏轼的《念奴娇》等词赋,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也展现了宋词极高的艺术造诣水平。
二、诗歌单元的教学实践
1.以补与增相结合的形式来整合课程资源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 应当充分肯定必修教材的核心作用, 在学生消化掉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适当增添课外读物以及辅助联系, 有效地将一个单元内的诗歌课文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诗歌整合到一块进行教学, 根据诗歌的表达思想、时代背景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教学, 达到连接整个单元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要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 根据其理解程度的高低灵活调整能够教学的进度。例如在进行《诗三首》的教学时, 由于这三首诗来自于不同的时间段, 例如较早的《涉江采芙蓉》, 三国时期的《短歌行》, 最后是晋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因此在导入这一课的时候, 用《西北有高楼》这一首诗, 让学生理解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风格, 只要这样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2.采用朗诵与背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地点, 课堂教学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教师要有计划的开展教学, 确保教学目标被学生所理解, 并且要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在一节课的四十分钟内,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 进而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方法被形象地称为“一二一”。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将课堂上的四十分钟细分成了几个小段, 在每个小段内达成小目标, 进而让学生分段习得课文知识,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 灵活选择朗诵或是背诵的学习方式来辅助教学。由于诗歌主要由言情的表达方式构成, 诗人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情感, 学生要善于在诗歌中寻找这些勇于表达情感的事物。其次要学会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 带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进行意境的再现。而诗人善于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在诗歌当中, 教师在课堂当中要学会挖掘这一部分情感。具体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 在不断地朗读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诗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的朗读应该定时为十分钟左右。而在课程的最后十分钟, 应当留给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在这段时间中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退居次席,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确保本节课的内容都灌输到了学生的记忆中。
三、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5
摘要: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应用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深化实验探究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向.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多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活动平台,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对于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同样有推动作用.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一般来说,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主动的参与而掌握并能够良好应用某些知识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相比,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跟好的理解高中化学中的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并能够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对于探究式的教学来说,其本质是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思维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扮演课堂中的科学家,继而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搜集并加工所需要的信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探究式教学是以问?}和任务作为出发点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与策略
(一)利用假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假说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假说是人们以已认知的知识和理论为依据,对未知的现象和事物做出的合理的、推断性的解释。假说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先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猜测,并让学生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因此,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学生在进行假设时出现错误,教师也不能够予以指出,而要在进行探究活动时,逐步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的错误,并掌握正确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元素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假说法,带领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推测,如,根据元素钠的性质来推算元素钾的性质,这是因为,钠和钾属于同一主族,因此其在性质上存在递变性和相似性。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其他的知识来推测元素的性质。而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严重假说的正确与否,继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可见,假说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通过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
除了利用假说来开展探究式教学之外,教师还能够通过创建和设立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高中化学知识。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并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为创设情境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找出矛盾,才能够有妙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而对于问题情境来说,要想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求让学生自己提出但是由于高中学业较重,时间较紧等原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则需要教师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建而在创建问题情景时,教师必须要以学生已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可以以日常生活等作为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具体的实践方法如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议性较大的问题作为切人点。在学习知识时,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因为认知思维出现冲突而产生争议,这是不可避免并可以作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力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有的学生会认为,乙烯遇澳水而澳水发生褪色现象是因为乙烯的作用,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在制取乙烯时会产生二氧化硫,而澳水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会让学生分成两部分,继而其会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误的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更替来创设问题的情景。对于高中的化学知识来将,其是按照一定逻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的知识时,可以先找到该章韦知识与已经所学过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后根据学生的已掌握的知识来设计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继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倡导绿色低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绿色化学实验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应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可通过导管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有些如氯化氢、氨气再经一倒挂漏斗导人相应的吸收液。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鉴别浓硝酸和稀硝酸时,铜片改用铜丝,实验完毕后,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进行氯离子检验,碘升华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可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而要想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实践内掌握实验的要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实验思维,而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则能达到这一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车延平.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方法的案例分析[J].现代阅读,2011(12))105
[2]丁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61~62
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篇6
一、高中政治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
新课改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为我们的政治教学开辟出了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道路。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究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活力,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高中教师探寻教学的意义,对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进,激活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高中政治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使他们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下,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发展。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就必须联系国际国内时政热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渲染课堂气氛,用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问题,使学生将政治课的学习变成一种乐趣。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将讲台由教师的舞台变成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新课改的目的。
当然,教学方式的转变,并不是否定讲授法教学,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新课改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开展探究、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学习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时,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用小品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把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再如,在学习“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成员各有分工。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既要运用书本知识,又要联系现实生活,这样就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认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关心学生的生活,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的结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了解每个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每个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激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散文教学实践研究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符合其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便包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然而怎样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实践的误区
随着高中课程的推移, 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日益增加, 难度越来越大, 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吃力, 有些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消磨殆尽, 甚至有些学生还产生对数学的厌烦情绪, 干脆有些学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放弃了数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然而往往因为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刻而步入误区。
1. 教师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方法的认知不够系统全面。 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空间, 通过一系列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等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 但往往学生很难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束缚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发展, 这正是由于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 导致教学模式进入了片面追求自主探究的误区。
2.教师太过于注重形式, 虽然说数学是门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 学习难度相对较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做出了很大努力,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也出现了问题。 例如在小组谈论问题过程中,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 可是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的时候往往只是优等生在发表, 其他成员并没有真正起到探讨的作用,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已, 导致教学实践出现形式上的偏差倾向。
3.师生、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 一般教师都会有厚此薄彼的态度, 把更多精力放在优等生身上, 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 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两极分化现象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更好, 差的学生越来越赶不上学习进程, 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隔阂, 基本是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做自己的事情。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课程理念倡导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要改变教学方式的“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模式, 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难点、重点和知识点, 根据分析结果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知识点之前,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问题:6个朋友相约去饭店吃饭, 由于座位有先后顺序, 因此6个朋友互相谦让, 谁也不好意识坐, 在陷入僵局的时候, 饭店老板提议:“你们6个人在我的饭店吃顿饭就换个座位, 如果等到你们6个人把所有的座位都坐过之后再来吃饭, 你们的吃饭费用我们饭店包了。 ”这时候学生肯定会感到好奇:“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 怎么可能? ”大家在交头接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各位同学可以运用乘法原理算算看等这6个人把全部的座位坐一边需要多久? 学生在这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计算结果一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 全部座位坐完约需80多年, 不得不佩服老板的精明。 如此一来, 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位置排列和数学之间的关系, 为这部分知识奠定了基础, 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对所提问题产生质疑, 鼓励学生讲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此外学生在讲解自己看法时教师可稍加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针对探究问题, 采取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 针对探究性问题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安排任务让学生自由谈论。 例如:通过自由讨论三角函数的概念、运用方式、解题技巧, 可以提高学生的解能力和理解题能力、学习效率。
学生个人解题力量有限, 通过提出数学探究问题,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观察彼此, 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他人的长处, 扬长避短, 还能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 另外, 还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愉快轻松, 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
3.引导学生反思, 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长久以来, 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教材内容的知识点、难点一板一眼地讲解给学生, 一般在讲解完知识点和例题后就草草结尾, 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熟练程度。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对难以解决的学习困境要与教师加强沟通, 反复做错的题目要认真钻研, 准备一本错题集经常拿出来练习, 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熟练掌握学习方式, 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效率。
结语
通过实践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有多么重要, 一味地使学生处于“被动式”学习模式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 提升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技能和综合素质, 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求职过程中无往不胜。
参考文献
[1]郭宗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12, 05:41-44.
高中音乐教学相长的实践研究 篇8
关键词:教学相长,目标导引,自主学习,横纵联系
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 他们音乐素养的获得渠道是全方位的。教材是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重要载体, 教学相长是教师的终极追求, 教师如何构建教学相长的课堂模式?
一、目标导引, 提前预知促发展
教学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参考, 也是方向性导引, 它能促使学生围绕目标实现而自主学习。教学目标提前让学生知道, 有助于学生在解读目标时知道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难点, 并为了理解教材而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高中音乐以鉴赏为主, 学生想全面感知抽象的音乐内容,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有局限的, 提前出示教学目标能让学生通过多元渠道去实现教学目标。如湘教版高中音乐教材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 它包含了两个主题:“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和“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主要让学生明确音乐的概念、基本要素, 怎样去体验音乐、分析音乐、感知音乐。如音乐的基本要素主要有节奏、旋律、和声、曲式。教学目标的提前呈现能让学生知道本主题的学习方向是什么, 在鉴赏本主题的教材时能理解音乐的特点, 以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抽象的艺术等去分析音乐, 最后形成“音乐是什么”的知识概念。而培养音乐的耳朵主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 根据已有的经验, 运用比较的观点, 探究音乐艺术的非具象和非语义性特征, 有效鉴赏音乐作品, 感受音乐带给身心的快乐。可以说, 让学生提前知道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时就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 而是师生共同音乐交流的“盛宴”, 教学相长就能实现。
二、学生为主, 自主学习获能力
在传统音乐课堂, 教师主要围绕音乐怎样教, 而很少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怎样学。其实, 学习音乐主要还是看学生个人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 如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 学生马上想到的是悲伤、不幸等情感。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是长期学习形成的, 而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课堂去渗透, 教师要突破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 让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通过把控课堂、调节教学思路, 使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感知音乐、表达音乐。如在学习湘教版第五单元“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时, 本主题不少内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 课堂教学时, 教师不宜过多地将自己的音乐理解传授给学生, 而是让学生先自行熟悉音乐、视唱音乐,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鉴赏, 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进行歌唱和鉴赏。在课堂上, 教师不围绕怎样教而展开, 而是将鉴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歌曲。不同学生由于音乐基础和生活体验的差异性, 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喜欢程度是不一样的, 学生动态的思想交流会让多元的音乐元素在课堂上呈现, 教师不太了解的音乐知识也会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挖掘而呈现。音乐交流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多元,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教师的预设, 这也是高中生具备一定音乐基础和鉴赏能力的体现。可以说, 以学为课堂主线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也能促进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横纵联系, 多元感知长见识
经典的音乐作品离不开时代发展的脉搏, 而音乐鉴赏并不能单一地局限于音乐两字, 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构建教学相长的课堂模式里, 教师要突破封闭与孤立的思维, 让音乐与生活相联系, 让课内与课外相联系, 以泛教材、泛学科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音乐, 并在多元的课堂模式中让音乐交流与表达更加频繁, 使学生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的思维更加灵活。音乐鉴赏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教师要构建多元的音乐教学模式, 引入音乐实践。如听、唱、奏、演等, 使音乐鉴赏课堂变成学生愉快的音乐表现舞台, 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感知方法, 实现课堂的灵性发展。如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优美与壮美”, 如何让学生体会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范畴的音乐作品呢?本单元以欣赏为主, 但在欣赏课堂里, 教师不要局限于单纯让学生听音乐和说曲风, 而是让学生将音乐表达的多种形式融入课堂, 使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如在欣赏《彩云追月》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听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 整体感知音乐。然后让学生从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等方面去欣赏音乐, 并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 学生会随着欣赏形式的变化而对乐曲曲风的理解加深。教师再进一步将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去感知, 还可以让学生用乐器尝试演奏。可以说, 灵性的课堂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 教师也会在教学中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音乐素养, 并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四、结束语
总之, 教学相长是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 也是高效课堂的体现, 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和鉴赏能力, 他们在参与音乐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理解能为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只有让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学习, 以学定教的课堂模式才能释放魅力,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会走向理性和深入, 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姜莉丽.青年声乐教师感悟教学相长[J].音乐大观, 2014 (02) .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篇9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延续, 也是学校教育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学生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后期, 身心发育逐渐成熟, 其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开始明显增强, 对体育的兴趣趋向于集中、稳定, 对体育教学内容、形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而选项教学, 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体特长、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 为终身体育锻炼与适应未来职业需要奠定了良好的身心基础。在此背景下, 为了摸索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方法, 本人与组内同仁, 自2010 ~2011学年开始, 对学生进行选项实验教学, 分别在高一、高二两年级进行试点。针对各个老师的专长开设了篮球、足球、体操、武术、健美操等课程, 在开学初期由学生选择其中二项, 教师适当调整, 然后, 根据多数学生选择的项目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在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后, 对两个实验班学生进行选项满意程度和学生对项目的设计以及选项后的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调查, 据此分析选项教学的长处和不足, 补充和完善教学形式, 从而使选项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高一 ( 5) 、 ( 6) 班和高二 ( 7) 、 ( 8) 班计160名学生。
2. 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共发问卷160份, 回收158份, 回收率98.8%, 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访谈法。在研究过程中, 我走访了盐城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室和盐城师范学院体育系有关体育教育专家。
此外, 研究过程中还用到数理统计、归纳分析等方法。
2. 3 选项教学法的界定
选项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依据运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有关原理, 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构建的,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活动基础、兴趣爱好, 在师资、场地、设备允许的情况下, 经教师指导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一种教学模式。
3 结果与分析
3. 1 选项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 就会积极参与, 全力投入, 以得到满足和体验。从对“选项教学能否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一问题的反馈情况看出, 只有18. 7% 的学生明确认为不能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选项教学是否能满足你对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的需要”这一问题的统计看出, 有65.3%的学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 选项教学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一点上, 是起肯定作用的。
3. 2 选项教学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需要
教师必须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 要了解他们爱好什么, 有什么困难和需要等。通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受教师、学校体育传统和个人体育专长与体育成绩的影响, 一部分学生开始了对体育的专一兴趣, 到了高中阶段, 学生的体育兴趣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 更加趋于稳定,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开设一些能增加学生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而选项教学恰好能满足这一需要。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有56.4% 的学生认为选项教学比初中的教学形式要好, 23. 5% 的学生认为, 各有所长, 有74.6%的学生在盼望着体育课能够快点到来, 有82.6%的学生更喜欢能满足兴趣的选项课。从以上几方面的统计结果分析看出, 选项教学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 这为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奠定了基础。
3. 3 选项教学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 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下, 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 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需要的教学形式, 更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从调查统计结果看出, 在选项教学过程中, 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在上课时能自己主动参与练习, 喜欢以自己练习为主, 体现出自觉积极性原则在选项教学中较好地得到贯彻。
身体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 这种需要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心理因素之一。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对运动需要的迫切程度, 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 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运动的兴趣, 保持其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从调查表的统计结果看出, 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在课外时间参加所选择项目的活动, 说明选项教学不但能满足学生在课内对体育运动的需要, 促使学生积极练习, 而且还使65.8%的学生在课外也自觉地参加体育运动。由此可见, 选项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内积极主动地练习, 而且能促使学生在课外也能自觉地参加练习。
3. 4 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选项教学在提高学生专项技术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自觉、积极锻炼的习惯。调查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能认识到身体素质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有一半的学生对选项教学后要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持肯定的态度, 这与学生对达标成绩的统计反馈是相符合的。在调查过程中, 虽然有35.7%的学生认为, 在选项教学后要求增加对基本技术的练习手段和方法的教学, 但是基本技术是要有身体素质作基础的, 实际上也是对身体素质在选项教学中的肯定, 对提高练习积极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选项教学在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和身体素质等方面, 是有较好的效果的。
4 结论与建议
4. 1 通过调查分析, 选项教学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 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练习, 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带动了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教学研究
地理是一门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地理环境、自然现象以及人文现象的学科。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们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并没有结合实际把书本上的理论变成真知。地理知识需要学生结合实践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只有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我们才能在这个地球上更好的生存。
1. 走出地理课堂局限,拓宽地理学习空间
我们过去的高中地理知识学习主要来源于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通过地图查看地形地貌、背诵地球运动、洋流流向、大气分层、山河湖泊的分布。虽然学生考试成绩分数挺高,说起来更是洋洋洒洒、头头是道,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纸上谈兵。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尚浅,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没有办法同实际情况相结合。虽然现代科技在不断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实际的地理地貌,但是由于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这些教学方法还是不能替代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需要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来弥补地理课堂的局限性,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课外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助、知识互补来完成教师指定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纬度测量的实验,实际了解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测能力,真正了解太阳正午高度与地方时差的含义,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品尝科学研究的成就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利用杆影法进行纬度测量。各个小组取一根长度为1米的标杆,找一块平整的地面,将标杆垂直树立,量出标杆长度L1。在早晨六点日出的时候确定杆影的方向坐标,通过手表校正或手机确定北京时间12点,按下秒表,然后在杆影和正北方向完全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下本地时间正午12点与北京时间12点的时差。然后再量出标杆影长L2,应用数学公式计算当地正午太阳的高度角H,再用公式求出所量地点的纬度。最后由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所测地点经度。然后教师把各组所测平均值与卫星所测当地经纬度进行比较,得出结果。虽然此次实践活动所测算的结果不一定精确,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把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乐趣,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结合家乡区域优势,展开地理教学活动
地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把学生较为熟悉的地理环境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中地理知识包含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教师可以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结合在一起讲,这样学生对自然地理知识更容易理解,其教学内容也会更加丰富生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分为环保类、地理观察类和典型事件类三种。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比如高一的地理实践可以结合教材中地质、土壤状况、地质结构、湿度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观察。学生在通过多次野外实际考察后,就会对当地的一些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地理环境等有所了解。在有了一定的地理实践基础以后,教师可以精选课题,组织学生对本地的河流、水源水质进行调查检测,还可以对本市的垃圾回收及工厂进行调查,分析工厂的排污情况及其对当地环境和地质、土壤的影响。
每一次实践活动,教师都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把本次活动课题、活动地点、时间安排、参加人数以及目标要求等进行详尽的安排。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沿途看到的自然现象、人文环境等变化随时做好记录。教师应该随时观察周围事物,发现有趣的地理现象或者问题时及时向学生进行讲解,并及时答复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疑问。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地理知识获得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再一次的汇总分析,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了课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每个小组应该先自行合作解决,教师尽量不要插手。在活动的最后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召开实践研讨会,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相互交流活动感悟和实践经验,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直观感性的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遵循实践活动原则,培养学生爱国爱家情怀
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应该遵循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增加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分组,小组合作一般是6人左右。小组组建时要尽量考虑组内每个人的特色,做到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保证在小组实践活动中有丰富的知识信息输出和输入,使小组对实践课题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每个小组要推选出一个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的组长。教师先对本次实践活动布置任务并提出完成目标,制定活动规则,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然后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负责监督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此外,在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注意观察、及时指导。教师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问题成为学生积极实践的动力,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优势,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思维方式,各自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和探究问题方面进行差异化教学,避免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自己的学习体验,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学生在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过程中,既锻炼了体能、增强了毅力,加深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感情,又了解了自己家乡的特有文化和人文历史,浏览了本地独有的山川地貌,对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物产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享受到了探求知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感悟到了生活的美好。既了解了中华大地珍贵的资源和丰富的物产,又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湖光山色的秀美和苍茫草原的广阔。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家乡、对祖国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参考文献
[1]周军,袁振国.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1日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一)主体分层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就应该对学生主体进行分层。我们都知道,一般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分层教学,其前提和基础必须是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分层。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该遵循几个分层教学的原则。首先,应该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如果学生在某一时期的学习情况发生了变化,老师应该对分层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个分层情况应该是变化的,而不是一层不变的。其次,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还应该遵循多样化的原则。也就是说,对学生主体进行分层,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而不是仅仅依靠成绩来对学生做出分层。应该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习态度,反应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样的分层效果,更加有利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此外,高中数学老师在对学生主体进行分层的时候,要避免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老师应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课堂的质量和效果。
(二)整体把握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还应该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是指对每一个分层的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无论是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应该进行全面而整体的把握。因为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实现高中数学所设定的数学目标。那么,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把握呢?这就需要高中老师在分好层之后,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或者是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和了解,例如,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理想或者是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的高低,从而有针对性的确定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方法。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整体把握之后,还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如果发现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就应该立即做出调整和改变,及时的引导学生,提高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效果。
(三)分层练习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还应该分层练习。所谓的分层练习,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这样才能够突显出分层教学的特点。我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我会把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单层,针对三个不同的单层进行不同的教学,并且不知不同的作业。第一类学生,成绩比较好,对于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的比较透彻,对于这类学生,我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发散性和创新性的一些题目。是对课本又延伸和拓展的一些作业。对于第二类学生,就是基础比较一般的学生,能力一般的学生,我布置的数学题一般是强化基础的,定期还会增加一点难度,来锻炼学生。对于第三类学生,就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布置得作业一般是比较基础类型的题目,我会要求这些学生对基础题进行反复的练习,对自己做错或者是不理解的题目,反复的做,来加强他们对基础的掌握。只有这样进行分层练习,我才会清楚地了解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分层评价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还应该分层评价。在高中分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不同,分层练习的内容不同,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侧重方面也应该不同。再加上,学生层次的不同,实施的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方法不同,其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其评价的侧重点和指标或者是其他方面,都应该区别对待,以此来显示分层教学的公平性。我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评价我评价的重的时候,我一般这么做:对于第一类学生,我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会侧重于他们的思维方面,以创新性作为评价的核心。对于第二类学生,我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侧重于他们对基础知识结构整体的把握,以及能否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还有就是能不能把整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成网分布。对于第三类学生,我在对他们进行评价的时候,侧重的是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如果对基础知识学习到位了或者是掌握了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将会给予肯定的评价。总之,在整个分层评价的过程中,我会以鼓励学生为主,不任意打击或者是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的实际就是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习习惯以及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做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文章从主体分层,整体把握,分层练习记忆分层评价四个方面对分层教学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对分层教学在以后课堂中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做出了重要的借鉴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淑湘;高中数学无不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18
[2]顾燕平;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科学大众,2011(05):31
[3]刘锡凤;浅談在数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207—208.
高中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的实践研究 篇12
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高中地理教学中, 较难理解的知识主要集中在“地球运动”和“等高线地形图”这两块, 为突破这两大难点, 我向着“将抽象变直观”的方向去努力, 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1. 用“几何证明法”突破地球运动的难点
“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是中学地理中最难的知识, 一直困扰着大多数的文科生, 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我常采用“几何证明法”去化解难点。
【例1】任何一条纬线上, 1°的弧长为111cosφ千米。如下证明 (L为任一纬线上1°的弧长, r为该纬线圈的半径, φ为该纬线所在的纬度, R为地球半径) :
又因为赤道上1°的弧长
这样, 将数学思维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 学生感觉很有收获, 学习兴趣也浓厚了。
2. 用“身体演示法”突破恒星日与恒星年
【例2】许多学生对恒星日与恒星年这两个地球运动周期的来历不理解, 我采用身体演示法, 让他们一看便知。
我这样给学生演示:教师面对学生而站, 选择正对自己的教室最后一个学生作为天空某一颗恒星, 此时, 开始计时, 教师站在原地, 逆时针转动身体360°, 再一次面对刚才选择的那个学生时, 所用的时间即1个恒星日。讲解恒星年时也用同样的方法。所不同的是, 教师要一边逆时针转动自己的身体演示自转, 一边将讲桌当做太阳, 绕着讲桌作逆时针公转。当身体绕讲桌一周, 再一次回到计时起点位置, 并正对所选“恒星”时, 所用的时间即1个恒星年。
同时及时说明, 所谓恒星日、恒星年只不过是选择天空某一颗恒星作为参照物, 来测量地球自转和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而已。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 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将这两个抽象的概念理解了。
3. 用“图图转换法”突破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难点
【例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坡度大小比较有规律:若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疏密也一致, 则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 比例尺相同, 则等高距越大, 坡度越大。
这一知识点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难点, 如果将等高线地形图转绘成地形剖面图则会迎刃而解, 如图2。若比例尺为1∶10000时沿AB剖面线作图如图3, 若比例尺为1∶20000时作图如图4, 从中很好地说明: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疏密一致时, 比例尺大的坡度大。
如图5, 图中等高线数值越往中心越大, 比例尺为1∶10000, 等高距分别为100米、50米时, 作出的地形剖面图, 分别如图6、图7。这很直观地说明:等高线疏密一致, 比例尺相同时, 等高距大的坡度大。
这样一作图, 坡度陡缓一目了然, 难点自然攻破。
二、将综合题答题思路模板化
高三学生觉得综合题较难, 不知从何下手去组织语言。教给学生答题模板, 化难为易, 这是所有高中地理教师的共识。在建立答题模板时, 我采用借鉴前人经验、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有所创新、自己寻找答题模板三种方式去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在高考综合题中, 特征类试题、区位分析类试题几乎是每年必考, 因此成为构建答题模板的重点。
1. 借鉴前人经验, 构建特征类试题答题模板
特征类试题包括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地表景观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工业生产特征、等值线特征等9个方面, 其答题模板前人已总结得很完善, 我采用“拿来主义”, 直接交给学生使用, 这里不再赘述。
2. 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区位分析类试题答题模板
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四大区位理论, 是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 由于它们在高考中处于重要地位,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在突破这一难点时, 我采用“三步走”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现以内河运输区位分析为例来说明。
第一步:提供模板。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 (水系特征中的流程, 水文特征中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有无结冰期、流速、含沙量) 和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交通需求量大小) 。
第二步:提供范例。莱茵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即区位优势分析) :流程长, 通航里程长;流经之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丰富且均匀, 河流水量丰富, 水位季节性变化小;流经平原地区, 水流平缓;最冷月均温大于0℃, 无结冰期, 通航时间长;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河流含沙量低, 河道不易淤积;所经之国经济发达, 人口稠密, 贸易量大, 运输需求量大。
第三步:精练试题, 灵活套用。
通过以上三步, 使学生建立起答题模板, 形成固定答题思路。当学生遇到同类试题时, 借用范例灵活套用即可。
3. 善于研究高考题答案, 自己总结归纳答题模板
【高中散文教学实践研究】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11-07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08-15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08-18
味道经典高中散文06-04
三哥经典高中散文07-10
高中读散文有感07-27
高中散文阅读讲义08-13
高中人物散文范文09-14
匆匆那年优秀高中散文05-11
酷夏喜欢雨高中散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