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效率运动

2024-10-07

行政效率运动(精选7篇)

行政效率运动 篇1

“行政效率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为改变国家机器运转缓慢、办事效率低下而发起的一场运动。其主要内容和突破口是文书档案改革。尽管行政效率运动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家机器良好运转,但客观上却对中国近代的档案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当时中国的档案宣传工作做了重要的贡献。

1.“行政效率运动”引起了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关注,提高了人们对档案的实践认知。文书档案改革是从对中央各部门的调查开始的。先是为获取多种改革方案,在外交部、海军部、财政部、实业部、铁道部等典型单位进行了调研。然后在已取得的一批影响较大的成果(如《内务部档案管理调查报告》、《南京市财政局档案管理调查不报告》等)中,选取一批可行方案,在其他机关进行试验。

值得指出的是1934年9月,主持“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甘乃光针对当时文书档案工作脱节和档案保管分散、混乱的情况,提出了一个文书档案合一管理的办法———文书档案连锁法,作为改革运动的试行方案,在内政部试行。

文书档案连锁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把文书收发和档案管理在某些做法上统一起来,以使机关的总收发室和总档案室发生密切的连锁,改变文书运转迟缓和档案管理分散、垄断的状况。其核心是在一个机关范围内,以集中统一的原则组织文书档案工作。概括地说,就是由机关总收发室按既定的分类方案,将本机关全部收发文分类编号,采用三联单进行一次登记,然后把文件送至主办单位,经办完毕的公文,随即由机关档案室进行立卷归档。具体来说,就是三个“统一”,即:统一分类、统一编号和统一登记。

这一方法的推行,在纠正上述积弊方面产生了相当的效果。于是,一些热衷于行政改革的人和档案工作者们就大肆宣扬,称这一方法是具有“革命性之科学方法”,“堪为各机关改革文书档案指南针”。还说:采用此法后,“一时行政界为之震惊”等等。其后教育部、武昌行营第五处以及江西、广西、湖北、四川等地方机构相继推行文书档案连锁法。

文书档案连锁法一方面简化了文书收发、编号、登记等手续,加速了文件的运转;另一方面在档案管理上打击了卷阀的操作,提供了机关文书档案管理的统一办法。这些都无疑对当时的档案工作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使更多的人去关注档案,关注档案管理的方法,关注档案工作。

2.“行政效率运动”扩大了档案和档案工

作的宣传范围,带动了档案学论著的发表和出版,推动了档案学科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对档案的理论认知。为了推行“文书档案连锁法”,“行政效率研究会”首先利用内政部为试点,并将试点的经验整理成文章,发于《行政效率》杂志上,还派人到内政部“练习”,广西省也派人到内政部“调查”,作为国民政府首府南京城内的机关也纷纷对“文书档案连锁法”进行研究。

1935年春,作为“文书、档案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文书档案连锁法”的主要推广者的甘乃光,利用调任武昌行营第五处处长之机,又将“文书档案连锁法”在该处试验;当即取得一定经验之后,便把“文书档案连锁法”推广于武昌县等地。随后,甘乃光还利用到四川等省考察之便,对“文书、档案工作改革”及“文书档案连锁法”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讲演,进而使“文书、档案工作改革”的基本思想“由省而县”,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传播。

应当特别提及的是,甘乃光在广泛研究和推广“文书、档案工作改革”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邀请了周连宽和孔充两位先生,根据“文书、档案工作改革”的经验和结果,编写出《县政府文书处理法》和《县政府档案处理法》两部书,并用武昌行营第五处的名义出版和分送各机关。其直接结果表现在,当时的许多机关尤其是县政府机关采用了上述两部书中介绍的“文书、档案工作改革”的经验和办法,使“文书、档案工作改革运动”得以从中央到地方、从实验到推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客观的使人们加深了对档案工作的了解,无形中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更为重要的是,上述两部图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档案学早期著作的产生,这无疑是档案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同时,文书档案改革措施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连锁法自身的优点所形成的影响以及试验宣传的缘故,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广泛关注。一些报刊,特别是《行政效率》杂志发表了不少调查报告,刊载了许多有关文书档案工作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一方面介绍了美、英、法等国家近代档案管理的方法,如《英国档案整理简史》、《法国国立档案学沿革》等文,在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在大开眼界的同时对国外的档案知识、档案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讨论总结国内各级机关档案管理的经验教训及有关业务问题,如《内政部档案整理调查报告》、《现行档案制度与其改善方案等》。使人们在不同程度上了解了国内机关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国外档案管理的方法。

我国政府行政效率问题浅析 篇2

关键词:行政效率,制度约束,观念转变,办公现代化

行政效率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1]。所谓行政效率就是指行政主体其中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取得的行政效果与所耗费的人、财、物力及时间的比率关系。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同志就揭示了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事实, 虽然经过30多年的行政改革, 我国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但是政府管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严重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我国行政效率仍然低下。

一、现阶段我国公共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

现阶段, 行政效率低下在我国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职能部门都有所存在, 其表现归纳起来主要包括: (1) 政府机关庞大, 职能交叉, 机构重叠; (2) 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少、质量低、服务差、周转慢; (3) 办事程序过于繁琐, 手续过于复杂; (4) 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工作相互扯皮; (5) 时间耗费多、公共资源浪费量大; (6) 投入多、产出少、管理成本高; (7) 腐败现象经常发生, 公众满意度不高。以上种种事实的存在使得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成本相当高昂, 有数据显示:2007年, 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9.03%, 行政管理成本在财政支出的比重是美国 (9%) 的2倍, 是法国 (6.5%) 的3倍, 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25%, 成为世界上行政管理成本较高的国家[2]。

二、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

透过现象可以进一步看到本质, 隐藏在行政效率低下问题背后的是深层次的原因, 包括制度性约束、传统观念为变、办公模式陈旧等等方面。

1、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性原因是制度的约束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缺少完备的制度与法治, 这是导致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性原因。

首先, 我国政府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我国政府人事管理中存在着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等问题, 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此外, 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备;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奖惩制度不完善, 部门内没有合理地设置岗位、划分职责、选配人员, 没有有效的考核、监督、激励机制等问题, 对广大行政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重大挑战。政府管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严重;精简机构、安置和减少冗员的工作困难重重, 至今仍难有大的突破, 这种状况使得行政效率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组织机构不合理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难题。

再次, 我国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 我国政府行政监督的法律保障有明显的欠缺, 使得行政监督成为一句空话。尤其是在公民监督这一块儿, 就是因为法律保障不够有力, 才使得很多机关对民众所提出的批评、建议以及申诉置之不理, 甚至故意封堵信息传播渠道, 这样就不能及时地制止政府职员的不合理行为与违法行径, 造成公共利益的损害, 因此, 导致行政效率迟迟看不到起色。

2、我国政府管理的传统观念还未完全转变

随着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提出, 我国政府的职能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转变, 不断地去为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服务, 但是到目前为止, 我国政府这一观念仍然没有转变过来, 政府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越位”与“缺位”的现象。以前政府职能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专业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过多的承担此类职能, 既扼制了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 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形成, 又做不到宏观调控者所应尽到的责任。

3、政府办公模式陈旧是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技术性因素[3]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 信息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 甚至可以说, 信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可我国政府却仍然停留在陈旧的包公模式中, 办公现代化的程度还相当不高, 原因是有好多政府工作人员年龄较大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较陌生, 这样行政效率就无法提高。

三、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共行政效率的途径

1、优化组成人员, 发挥群体结构的协调效应。

行政机构的配置要从整体出发, 讲求科学性。从整体上来说, 要精简专业管理部门, 加强决策咨询和调节、监督、审计、法制、信息等部门或机构, 使其与管理幅度相适应。从某一部门或机构来说, 在严把进人关, 使进入的行政人员在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能力、身体素质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并要求每个成员逐步在业务上达到一专多能的基础上, 既要对人员科学组合, 又要创造协调条件, 保证协调效应的发挥。

2、保证机构改革的长久性、持续性。

长远而持续的改革计划及其执行, 是政府低成本、高效率的重要原因。政府机构作为行使公共权力以服务于社会和公民的执行机关, 由于其服务的对象是在不断改变过程中的——社会与公民都在不断地发展——因此他们对政府行政的需求也必然是常变常新的, 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 社会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我们应该把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当作日常行政工作的一部分, 不断推动改革, 使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处于灵活有效状态, 从而保证机关行政效率。

3、构建行政监督的法律保障体系。

为了及时地遏制政府的不合理行为与违法行为, 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 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提高监督主体的法律地位, 赋予其足够的权威, 形成监督的合力。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促进政府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适应信息时代的号召, 我国政府在管理技术手段上也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建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政府网络工程, 从而为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奠定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夏书章:《行政学新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6年。

[2]谢晓娟:《财政与税收》,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年。

行政效率运动 篇3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高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和过去相比现在的高校迫切需要一只高效的行政管理团队, 但是大多数高校对行政队伍建设相对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比较滞后。因此我们要重视起行政队伍的建设, 发现问题, 找到方向, 加强建设一支对高效的行政队伍, 更好的为不断发展的高校教育事业服务。

一、加强高校行政队伍建设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的阶段。但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 对高等教育内部管理尤其是行政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改革, 管理效能的提高, 已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 我国高校正在经历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 低效的行政管理队伍将会是高校改革前进过程中阻碍。因此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效能, 转变管理的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 成为高校改革的迫切任务之一。

二、高校行政队伍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观念具有“官本位”倾向

目前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仍然存在“官本位”观念, 缺乏服务意识。行政管理人员追求权力至上。不谋求工作中的创新与改进, 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这些官本位的观念阻碍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高。所以观念问题是第一大问题。这种“官本位”思想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

2、行政管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科学

我国多数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因为专业背景的不同、学历资历不同, 导致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专业水平较低。当前, 一些高校领导认识到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效能关键在于人的问题, 于是纷纷引进管理人才。然而高校在引进人才时, 却普遍缺乏全面的科学的引进观。

3、高校内部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动力性较低

这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考核目标单一而模糊;考核标准过低;考核弹性较大;考核较片面;效能考核不明确。

4、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中沟通的畅通性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沟通和协调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意识较差体现在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 也存在于同一个部门的上下级之间。第二是沟通与协调的随意性较强。由于行政管理部门每天为师生群体、教学科研一线服务, 工作量较大, 内容复杂, 在各部门或上下级及乃至于外部的信息沟通中, 容易出现沟通信息的不确定性, 不能抓住和处理好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三、如何加强高校行政队伍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1、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观正经历着由工具价值观向主体价值观的更新和变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 以促进人自身完善与发展为根本目的, 强调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辨证统一原则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和本质是高度重视人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2、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1) 拓宽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择面

高校应该拓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择面, 我们应该把选拔行政管理人员的目光放到社会, 到社会上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把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引进到高校管理队伍中来。通过面向社会竞争竞聘招募上来的人员, 可以改变行政管理人员的近亲繁殖, 人才引进停滞不前的现象。

(2) 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

各级高校主管机关在切实关心行政管理人员的生活和利益, 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结构, 提高懂经济、懂法、懂管理人员的比重。同时, 改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更为重要的是, 高校中还应当结合自身优势,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高度出发, 组织和落实行政人员的在职培训。

(3) 积极推行管理人员的流动制

高校应该大力推行行政管理人员轮岗制度, 这不仅能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有利于开拓新的工作方法, 避免了工作中的墨守陈规。更为重要的是, 实行管理人员的轮岗制度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长期把守职权而滋生的行政腐败。

(4) 通过绩效考核, 提高服务效能

由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沟通服务意识较差, 官本位意识较强, 激励措施不力等, 都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能的提高, 所以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的分析, 需明确岗位职责, 制定严格公平的考核机制, 杜绝形式主义、平均主义, 利用反馈机制进一步激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 危机意识。绩效考核为服务意识的强化, 为行政管理的效能的提高, 提供积极保障。

3、应用科学管理, 提高服务效率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 信息化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广泛的影响力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 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校的各项管理也进入了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使管理活动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的快捷流通和有效服务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整合,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进而提高了组织运行的绩效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燕文权、李继红:《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改革思路初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4. (9) 382。

[2]王丽华:《团队学习行为的理论分析》, 《经济论坛》, 2006. (19) 。

[3]霍克特、马丁、陈帆译:《团队引导技巧-团队建设学习方案》,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4]李雪丽:《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探讨》, 《知识经济》, 2007 (10) 。

浅议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 篇4

关键词:行政效率,问题,对策

摘要: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政府全部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行政效率有质和量的规定性, 是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中国政府经过一系列的改革, 取得了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下权力集中管理体制的现行管理体制。但是, 已有的改革留下了不少缺陷, 现行体制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中国政府管理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此, 还必须要在组织机构、权力分配、人员素质、领导作风、管理技术、依法执法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和改革。根据国务院的具体文件要求, 在相应的方面制定出具体的可行性措施, 并且要完善其法律规范, 坚决加以实施, 要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 以期达到提高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效率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行政效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2010) 12-060-02

行政效率是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 是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和空间内开展行政活动, 获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效果。简而言之, 行政效率是效果与消耗之比。效果是指有形的社会效果和无形的社会效果;消耗是指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综合消耗。

行政效率有量的规定性, 就是力求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 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也有质的规定性, 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全部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提高行政效率, 对生产力不发达、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 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的中国政府展现的且必定是强政府的形象。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在, 中国政府还要继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比如:转化职能, 实现自身的改革;深化企业制度改革, 造就微观经济主体;依靠宏观调控手段, 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 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等等。尤其是还要继续培育完善各类市场, 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中国政府已经是完全不同于以前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控制几乎全部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角色, 也已经不是刚改革开放时所能望其项背的权力载体。无可非议, 这不得不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出的远见卓识的革新举措:1982年,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重点在行政机构的撤并、人员的裁减, 解决干部副职过多和干部老化;1988年机构改革以转换政府职能为关键, 以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主要是中央向地方放权, 政府向企业放权;1993年,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界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政府政企不分、关系不顺、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有碍经济体制和深化改革;1998年, 对经济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执法监督部门给与了一次大的手术。政府职能逐步转向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管理社会经济事务;1999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重减少行征审批事项, 转变政府职能;2003年, 机构的进一步精简。但是, 我国政府改革存在重大的缺陷: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型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政府改革时间褊狭;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政府改革孤立与政治和社会系统;效率主义改革的典范。

当前中国政府现状是历史沿革所致, 也是重大客观因素 (比如: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市场还不完善、经济实力还不足、法制建设不配套和有缺陷等) 影响下的结果。是否现存政府已经是在不可抗拒力的条件下达到机制的完善程度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 政府的完善已经达到怎样的程度到呢?答案也是不容乐观。所以,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还须继续进一步的推进和深化, 进一步先解决和根除现存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问题

1. 行政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政府内部横向结构还过宽, 外部纵向结构还较长。政府内部横向结构宽是指在同一权力事务下存在着事实上过多的管理机构和部门。显而易见, 这不仅增加了部门的数量, 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 而且增加了相应的人员编制。导致过多的财政支出和浪费, 大大浪费了纳税人的金钱。横向结构本身就存在事权分散、互相推诿和扯皮的缺点, 这使其更进一步。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 明哲保身。甚至, 部门多、人员多、事少, 养成政府人员无所事事、无心奉公、一意追求安逸, 一出事就躲的坏习惯。

政府外部纵向结构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层级。我国地方行政组织层次化分有三种:两级制 (如:直辖市——区) ;三级制 (如:省、自治区——县、县级市——乡镇) ;四级制 (如:省、自治区——地级市——县——乡镇) 。一般的, 从中央到地方, 存在着五个半的政府机构设置:国务院——直辖市、副省级市或省——市——县——乡镇。层级过多, 信息传递不够迅速, 不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

2. 行政人员相当程度上素质不高, 现有公务员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部门行政人员素质不高:由于过去早进入的人员在文化水平上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就是一个后续培训和进修的问题;一部分原因却与公务员制度的不完善密切相关。在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上, 还存在着大量的任人唯亲的现象。这把相当大一部分不合格的人员并入到公务员的行列。

3. 权力集中。

尤其是在行政的财务问题上, 中央和地方之间、地方政府和与其相应的检察监督机关之间在其运作经费上应该有适当的分流。由于传统观念和原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 当前政府权力还过于集中。地方和基层的自主权过小, 需要层层请示、层层汇报, 这是产生官僚主义、行政效率不高的重要根源。重新划分财权, 是分权的基础。

在财政管理体制方面, 中央预算不仅集中了大部分的财政资金, 而且控制着地方预算的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虽然从1994年开始, 中央政府实行了新的财税体制——分税制, 一些原属于中央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 但是地方政府还没有税法的制定权, 拥有的税种也很少。这就妨碍了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情况发挥因地制宜能力的积极性。

而在地方政府和其检察监督机关之间也应该有两个财政预算的设置。如果检察监督机关的经费完全从地方财政预算里面划拨, 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其的检察监督职能的实现。

4. 行政法规不健全和有法不依。

有些行政机关不是依法行政, 而是凭长官意志办事, 乱设机构, 任意增加编制。造成后果也无人追究, 对行政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不能得到严肃的法律追究。对某些专业人员的职权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 有些人甚至由于坚持制度行使职权而遭到打击报复。这是造成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甚至出现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党政不正之风尚待根本扭转, 部分行政人员道德不正、作风不纯。

目前, 国家机关存在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 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效能和行政效率。特别是有些人员把权力当作是谋取私权的途径和手段。如果党风、政风不正, 官僚主义、以权谋私、徇情枉法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就会严重影响广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影响国家机关内部组织的健康, 不仅行政效率无法提高, 还会危及到整个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6. 政府效率意识不强, 尤其在某些预算上存在很大的浪费。

在西方的政府理论当中, 大多借鉴经济学的发展成果来改革和完善政府的管理。比如一些经济学上的概念:“经济人”、“精英集团”、“廉价政府”等在政府理论和实践之中的运用, 大大节省了成本开支, 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而在中国的政府理论当中, 也有一些类似的概念, 但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在实践当中。

二、对策建议

基于当前政府管理现状和工作情况, 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以最优的成本预算达到预期的最大效果。其改善措施如下:

1. 树立效率观念, 明确目标和任务。

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由于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体制, 行政管理过程运转节奏较慢, 加上责任不明, 从行政领导到普通职工都在不同程度上养成了不珍惜时间、不重视效率的习惯,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于企业而言,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 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首先必须打破旧习惯。

2. 推进机构改革, 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在某些部门之间, 由于权责不明确, 又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 工作上不是相互支持, 而是互相掣肘, 在部门之间利益有差别, 甚至会互相顶牛、僵持, 造成工作推诿扯皮、拖拉延误。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 工作质量从一个方面说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因此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 严格控制机构膨胀, 坚决裁减冗员, 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

(1) 提高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任何单位, 如没有高素质的领导者, 就没有高质量的行政决策和高效能的行政组织, 也不可能有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活动。提高领导者素质首先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根据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情况, 量才任职, 把干部放到最适合于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对素质差、不称职的干部, 要从领导岗位上及时撤换, 改变过去实际存在的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其次, 担任领导工作的人, 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政治觉悟和领导艺术。

(2) 在正确决策上下功夫。正确的决策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命运和前途, 只有使企业职工认识到企业面临的困难、发展的前景, 才能齐心协力, 努力工作。决策的过程就是领导拿主意、想办法、定措施的过程。

(3) 提高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一般行政工作人员是大量行政业务工作的完成者, 其思想政治、工作态度、效率观念、业务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素质, 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首先, 要加强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其次, 要建立激励、约束用人机制, 能者上、庸者下, 合理使用人才, 把具有不同能力结构的人放在与之适应的岗位上, 扬其长避其短, 发挥最佳效能。

4. 加强行政管理民主化建设, 调动各方面人员积极性。

活力、效率、积极性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调动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 这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极为重要的问题。我们要从职工群众意愿出发搞好服务, 就必须认真地了解群众意愿, 这就要求我们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和在行政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健全民主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通过职代会、座谈会、谈心会等形式, 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 大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共同为实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而努力。

5. 大力反对官僚主义, 转变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除了制度上、人员素质上的因素外, 还有一个改进工作作风的问题。其中机关工作作风的好坏, 对行政效率直接影响。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根本的一条是要反对官僚主义。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 是我们克服官僚主义的有力保障。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就必须按照《意见》要求, 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带头转变作风, 带头精简会议和文件, 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 真正从源头上解决文山会海的问题, 使每一个行政人员都能真正成为公仆。

6. 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管理技术和工具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物质技术保证。在现代社会,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运转过程的快节奏、信息量激增, 行政管理单靠经验和传统的文书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无疑是提高合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合理的规范化要求工作职责要明确, 工作环节的衔接要明确, 工作的程序要明确, 这样无论是谁在岗位上都会得心应手, 而不至于因人员的更换而造成损失。只有做到管理到位不越位, 各司其职, 才能使管理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进行有序、高效的运转。

总之, 加强和改进行政管理, 提高行政效率, 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需要各级在各个环节上实事求是、共同努力、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2].朱光磊主编.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 篇5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问题研究,方法探讨

1 前言

高效率的高校行政管理能够提高相关办事机构的决策能力, 能够更好的帮助领导进行决策和管理, 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服务水平。行政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能够有效的提高一个组织或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效率, 促进该组织或者社会团体的正常发展。所谓的行政管理就是指相关的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进行的事物管理以及社会活动的执行力度。而高校行政管理它是对高校在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的展现, 它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它的水平和效率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对外形象和教学质量。所以高校在发展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行政管理质量以及行政管理效率。但是我国高校当前的行政管理效率比较低下, 该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解决将会严重制约高校的发展。所以提高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它能够更好的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质量。

2 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2.1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高校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越来越不符合我国高校发展的需要。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 其主要表现在一些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他对应的职务不相符, 这样就会影响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对我国高校这样的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 它与国家行政单位管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这就导致一些人员在工作时责任意识不强, 工作敷衍了事, 最终使得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2.2 高校行政管理方法不科学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方法不科学其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部门的用人机制不健全, 使得人员招聘的环境比较复杂, 最后影响了高校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除此之外高校的管理方法落后也是影响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其主要表现为管理技术落后。一些成立时间比较早的高校, 他们的一些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比较老旧, 这就给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老旧的设备无法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相互适应, 最后影响了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3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差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管理知识比较落后, 接受的专业培训比较少, 最后导致管理方法不能够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结构比较复杂, 这也会给学校的行政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 最后影响了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除此之外, 在我国高校的管理中一般领导人员比较重视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成果, 而对于学校的行政管理状况则不能够重视, 最终导致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 责任意识单薄, 从而影响了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 最终会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3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方法

3.1 健全高校行政管理制度

在进行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尽量简化不必要的行政程序,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管理, 而减少管理程序, 同样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在管理的过程还应该做好相应的公示工作, 让广大师生了解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 建立与学校其他机构的沟通机制, 最终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促进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还应该建立民主的行政管理体制, 让更多的人员能够参与到学校的行政管理中去, 从而为行政管理积极出谋划策, 提高学校的行政管理效率。在进行相应的管理时还应该坚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依法进行高校行政管理, 所以健全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首先就要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 不断改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完善工资绩效考核制度, 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 树立为学校各个环节服务的意识。

3.2 提高行政管理的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的行政管理技术水平也应该不断进行提高, 从而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校园网络的建设, 建立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能够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最大化的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分析, 保证高效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在这样的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中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降低高校行政管理的成本费用, 实现管理的高效化。除此之外, 在这样的信息管理模式下还可以及时了解人员的信息变化, 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最终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作用和目的。其次高校管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管理的科学性, 从而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能够借助计算机设备满足远程办公的需要, 加快对管理信息的处理速度, 从而实现管理的快速化与便捷化, 实现高效管理的又快又好发展。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高校要想实现行政管理水平的高效率, 除了引进先进的技术还需要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首先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增加他们的专业管理知识, 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同时还应该提高他们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 从而能够适应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每一个管理者应该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保证管理结构的合理性, 提高行政管理机构的协调性和合作性, 最终实现高校管理的信息化。其次管理人员还应该树立积极的服务意识, 提高为学校服务的能力, 保障学校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 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人员还应该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 积极工作, 保证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 有效实现高校的行政管理。

4 结束语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同时还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学校要积极改善自身管理制度, 积极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高校的行政管理。监督管理人员在管理中, 以身作则加强监督, 减少不良管理行为的发生, 从而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孟旭彤.浅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J].金山, 2012, 4 (8) :6-7.

[2]吴熊伟, 方婷.浅谈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J].投资与合作, 2012, 4 (5) :29-30.

论企业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篇6

1 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为了促进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以长远的眼光来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整个企业中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并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在促进高效运行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在此基础上,行政管理还是一种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监督和引导企业员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企业发展之中,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是能不断的规范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在企业的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主要作用是传达,从而确保企业的各种管理决策指令及时的传达给执行层,并对执行层的情况实施监管,从而确保企业的各种决策得到及时的实施,最大化地促进企业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能促进企业的管理不断规范,促进企业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1]

2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就目前的企业行政管理现状而言,很多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导致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设置行政部门时的合理性较差。由于行政部门的设置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效率,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就当前企业的行政部门设置来看,缺乏行政管理专业人员,这不仅会导致行政管理难度加大,而且上级下达的决策指令需多番周折才能传达和执行,影响行政管理水平。

二是前瞻性较为缺乏。我国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是前瞻性还是全面性均较为欠缺。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成熟度较差。企业不知道员工的想法,员工的想法无法向企业表达,所以决策和执行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而前瞻性是以长远角度来看待问题,主要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所以前瞻性的缺乏势必会对其行政管理效率带来影响。

三是在行政规章制度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其又是确保行政管理有效运行的根本前提,能确保执行层的分工明确,也能保证执行时的人力和物理资源不被浪费。而就当前很多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来看,在规章制度方面还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所以经常会管理混乱,导致决策难以得到高效执行,影响行政管理效率。[2]

3 促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的几点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为了确保行政管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必须结合其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首先必须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完善。这就需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针对性的对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但是在完善过程中应始终将实用性和科学性作为根本原则,不能盲目的借用和生搬硬套,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将行政和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

二是对现有的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在现代企业中,行政管理制度主要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所以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在日常形成管理中致力于制度的完善,通过完善制度不断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是建立健全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奖惩机制。为了实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最优化,在行政管理中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奖罚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因此必须建立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奖惩体系。首先奖惩体系应在经济方面为着力点,结合员工绩效对其给予相应的报酬,而员工在工作中犯错则进行一定处罚,员工的自身利益与自身能力息息相关,这样既能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感受到自身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以更多的精力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之中。在经济层面的基础上,还应在精神层面予以努力,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强化对其的精神激励,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尽可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将自身的价值彰显出来,从而更好地在企业行政管理中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是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企业的管理。为了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带来的束缚,在整个行政管理中,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绩效考核目标等方式强化企业行政管理。这就需要设置绩效考核平台,并把绩效考核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促进企业行政管理成效的提升。而在此基础上,就应采取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方式,强化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应采取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辅助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利用行政管理系统,确保企业的决策得到及时的执行,并对执行的效果进行监督,同时强化对其的指导,以行政的手段促进管理决策得以顺利的实施,但是在行政干预过程中应合理的控制干预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五是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作为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为了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我们还应加强有关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实力,尤其是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切实强化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对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采取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其综合性的评价,促进企业行政管理目标顺利的实现。

六是在整个行政管理中应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现代企业要着力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艺术性。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 “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模式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中要充分重视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发挥好企业中主体———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每一个个性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才会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企业发展的协同效应。[3]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其管理效率的提升,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认真分析和总结导致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强化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应在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上做到人性化,并在奖惩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的支持下,促进整个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在促进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不仅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还能促进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因而在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中,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着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文章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就如何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提出了几点浅见,旨在与同行强化业务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效率,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国斌.论对现代企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4):134.

[2]崔君毅.浅析现代企业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J].现代商业,2012(8):131-132.

谈论如何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 篇7

一、现有的管理弊病

要摸索出最佳的路径, 首先要明晰现有的管理弊病。师范学院涵盖着的管理组织, 被划归成金字塔这样的管理架构。这种惯用的行政架构, 存留着如下的弊病:

(一) 不断延展管理范畴

行政管理现有的组织, 都有着延展的总倾向。管理必备的那些组织, 要拓展既有的工作架构, 就要接纳新设定出来的职务, 供应可用的新岗位。只有这样, 才能与延展以后的管控范畴相契合。然而, 在偏多的情形下, 行政管理的特有组织, 存留着职务饱和这样的弊病;现有的职务, 也凸显了不对称的总态势。工作成效被限缩, 要维持住既有的工作实效, 就要接着去添加人员。因此, 院校现有的管理机构, 就带有自发膨胀这样的趋向。

(二) 没能调动热情

金字塔这样的组织架构以下, 上层涵盖着偏少的职务。然而, 组织惯用的激励路径, 还是促动员工去晋升;实现这一路径的可用办法, 就是接纳带有层级性的报酬。在如上的分配路径下, 组织成员单纯去注重现有的职务升高。高层级内的职务, 已经带有饱和的态势;下面层级内的职员, 就缺失了原有的努力目的, 没能调动起潜藏的热情。带有饱和态势的职务架构下, 也有偏多的职员, 没能适应特有的岗位需求。这样一来, 组织架构下的管理效率, 就会被限缩。

(三) 流动性没能凸显

师范院校现有的行政组织, 缺失了应有的流动特性。这种惯用的人事机制, 让院校架构内的组织, 更容易去吸纳带有关联的职员, 排斥掉那些不带有这种关联的人员。这样一来, 就压抑了偏多的人才, 让组织架构以外的那些人才, 很难进到既有的架构之中。行政管理现有的组织成员, 普遍存留着懒散的弊病。他们单纯去注重现有的待遇升高, 少数的这种主体, 甚至用特有的权能, 去谋求潜在的私人利益。

二、提升成效的路径

(一) 改造惯用的机制

师范学院现有的管理机制, 存留着偏多的漏洞。更替惯用的机制, 可以促动管控成效的提升。从现状看, 院校惯用的组织机制, 存留着僵化的总态势, 管理路径带有陈旧的弊病。为此, 师范学院要更替惯用的人事制度, 接纳聘任架构下的新机制。依循现有的管理状态, 要更替陈旧的机制, 就应抛弃惯常的终身制, 接纳岗位管理这一路径, 建构起竞争架构下的人事制度。依循合约管理这样的总规则, 公开去接纳人才, 凸显岗位聘用这一机制核心。

(二) 提升管理素养

师范学院搭配着的行政管理, 要接纳“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行政管理现有的水准, 密切衔接着主体的素养。为此, 院校要着力去提升现有的主体素养, 调动起管理人员应有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 才能搭建起带有实效的新框架。院校要设定出可用的培训制度, 让管理人员接纳平日内的这种培训。在培训时, 要明晰现有的管理流程, 增添职员应有的责任感。与此同时, 管理人员应明晰现有的素养不足, 不断去吸纳专业知识, 依循管理层级的特性, 去接纳专业架构下的多样知识, 提升现有的办事成效。

(三) 接纳信息技术

师范学院惯用的行政管理, 没能接纳信息技术, 也没能利用好这一技术特有的便利性。实际上, 管理路径的科技化, 可以促动实效的升高, 为院校限缩管理成本。行政管理特有的现代化, 是在惯常的工作以内, 建构起全方位态势下的信息体系。要安设电脑、特有的多媒体、带有摄像特性的设备, 从而简化惯用的管理流程, 提升规制成效。可以利用现有的院校网络, 助推行政管理这样的进程, 延展信息的渠道, 促动获取成效的升高。

可以接纳微机网络架构下的行政管理, 在最短的时段内, 寻找到带有精准特性的管理信息, 塑造自动路径下的行政办公。可以创设院校内的新颖网站, 便利平日内的宣传, 延展院校现有的知名度。网络架构下的政务公开, 可以增添原有的透明度。接纳虚拟的网络, 以便化解管理路径内的多样疑难。要为同学供应可用的学习时机, 让同学能接纳网络, 去拓展原有的知识面。

(四) 增添灵活性

惯用的教育管理, 接纳了标准化这样的总框架, 依循僵化的机制, 去规制平日内的院校工作。要更替这样的陈旧路径, 接纳带有灵活特性的新颖思路。惯用的管理架构下, 只要依循设定好的机制, 就能获取到期待中的管理成效。然而, 现有的教育环境, 正在不断更替;带有复杂特性的多样因素, 都会添加到既有的管理以内, 这就增添了原有的复杂程度。更替着的因素, 会破坏掉既有的秩序, 带来失衡这样的总状态。为此, 管理者要明晰环境的更替, 能辨识现有的多样要素。在这样的根基上, 接纳灵活的管控办法, 随时去调整现有的机制。

例如:要接纳管理架构下的多样艺术, 对不同对象, 选取出不同的办法, 以便提升原有的管理成效。要细心辨识对象的特征, 在坚持应有的刚性时, 接纳情感感染这样的新方法, 获取到最佳的那种实效。

结束语

现代管理接纳了效率这一中心, 带有“以人为本”这样的总理念。比对其他架构下的行政管理, 教育管理带有独特的属性。从现状看, 师范院校现有的教育管理, 还存留着一些弊病。要明晰现存的漏洞, 注重管控的细节, 不断去促动现有的效率提升。

摘要:行政管理, 是运用特有的管理权, 有序管控行政事务。教育架构下的行政管理, 是在完成惯常的教学后, 设定出来的行政管理, 面对特有的院校。师范学院现有的行政管理, 被划归成内部管控的重要成分。因此, 有必要明晰行政管理现有的目标, 提升职员现有的思政素养, 搭建出科学架构下的管理体系, 促动管理成效的升高。

关键词:教育行政管理,效率,提高途径

参考文献

[1]董建英.试论教育行政管理效率提高的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12) .

[2]张端.谈如何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9) .

上一篇:语文教育务本求实论下一篇:趣味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