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景教学

2024-11-01

数学情景教学(精选12篇)

数学情景教学 篇1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教学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体验情境带来的感受, 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 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 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以生活化问题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模式的创设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环境熟悉, 所以对事物的学习能力引入更多的个性化思维, 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情景的创设要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情景教学的开展要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渲染一种情景氛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知识中,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学会观察、发现并总结。例如, 在进行“截一个几何体”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 我用萝卜做成正方体、长方体, 再用刀具进行切割演示, 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不同截面的形状, 并分析利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 会出现多少种不同的截面形状?所得到的截面最多是几边形?与正方体的面数有什么关系?通过情景创设与实践演示, 能够将学生逐步引入教学情景中, 从中发挥想象力与观察力, 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提高创造能力。

在学习平行线内容时, “平行线”这一概念的引入, 教师根据书本内容讲解, 学生了解的是数学概念, 对其属性和基本的应用了解不到, 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运用相关的情境引入, 学生对平行线有立体的认识渠道就会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发展。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际, 比如说教室门窗的边框, 以及墙的边角线。再通过启发学生, 让学生自己想象如果把这些直线延伸, 能否相交?它们都应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学生有着初步的立体化思维。教师可以将平行线与每天都能见到的公路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们发挥想象,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平行的。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中游泳、百米竞赛等比赛的精彩片段, 让学生们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同时, 对奥运赛事感兴趣的学生, 会喊出运动员的名字, 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降低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与心理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二、以数学典故创设情境

数学教师应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 为学生讲述数学知识的典故, 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勾股定理”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这一典故:勾股定理成书于西汉 (约公元前一世纪) 的《周髀算经》中记载商高与周公的问答, 曾提及“句广三, 股修四, 径隅五”, 因而在中国这个定理又被称为商高定理。而在西方, 它被称作毕达哥拉斯定理, 普罗克勒斯、普鲁塔克与西塞罗等人均将这个定理的发现归功于毕达哥拉斯, 但据推算, 我国的发明时间要比其他国家早的多。通过数学典故与中外对比, 能够让学生提升民族自信心, 并且感受到先人的探索精神, 从而有助于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探究意识。

三、从课堂导入入手创设情景

俗语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亦是如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导入过程, 结合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丰富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情景, 激发大家对整堂课的求知欲望, 点燃课堂气氛。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学生喜欢的活动为载体, 结合数学教学内容, 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等能力, 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例如, 在学习有理数乘方时, 课前, 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 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首先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 一个大臣发明了象棋, 将这种游戏献给国王, 国王非常喜爱下棋, 为了奖励他, 国王决定答应完成大臣的一个心愿。但大臣却说, 您在棋盘中放一些米, 第一格放一粒, 第二格放两粒, 第三格放四粒, 以此类推, 将棋盘中的六十四格全部放满。国王听后, 哈哈大笑, 说道:“你的愿望过于简单, 我可以赏赐给你十车米。”而大臣却说:“您可以摆摆看看, 我怕您的国库中没有这么多的米。”同学们帮忙替国王分析一下, 是不是真的如大臣所言, 国王的国库中没有那么多的米。同学们纷纷讨论分析, 有的说有, 有的说没有, 在大家没有得出统一答案时, 我趁机导入新课“有理数乘方”, 先让同学们了解乘方的概念和意义, 并引导学生查出第1、2、3、4、5格的米粒, 并列出算式:

第1格:1

第2格:2

第3 格:4=2×2=22

第4 格:8=2×2×2=23

第5 格:16=2×2×2×2=24

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归纳分析出第64格的米粒数的计算方式是264-1。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 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 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

四、问题情境的创设

活跃的思维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 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明确自己是课堂中的主角。通过设置问题悬念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奥秘, 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 老师可以根据商场的情况创设情景, 为了迎接国庆长假, 本市百货大楼与百盛商场进行全场促销活动, 其中百货大楼全场购物五折优惠, 百盛商场实行满三百减一百的促销活动。请问在购买金额相同的情况下, 你认为到哪家商场购物更加划算呢?通过这一情景的设计, 同学们积极地思考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知识点时, 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小问题:古希腊的一名哲学家在埃及游历时发现当地没有人知道金字塔的高度, 通过这名哲学家的计算确定了金字塔的高度, 谁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呢?通过这一问题, 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大脑都在快速运转。随即, 我引导学生们运用今天所要学习的三角形影长知识, 大家提高了学习兴趣, 并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五、运用情景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充分结合, 通过自己的理解将知识进行补充和改造, 培养思考和总结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 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望而生畏,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与自己联系密切的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教师必须注意情境创设要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 提高与教学实际的契合, 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辅助手段,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现代教学技术和信息的发展, 为情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如多媒体、图片、实物展示、游戏、问答等, 因此, 创设教学情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学习动机、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 采用不同的方式。此外, 应考虑条件的许可性, 尽可能创设真实情景, 以引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并最快捷地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鼓励的语言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积极引导学生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 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另外, 在单元教学结束后, 应采取相应的教学评价, 巩固教学成果。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同时也是巩固情景教学成果的重要步骤。

教学教育要注重学生品质的思维能力的锻炼, 对多项思维的变化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一道题往往有着不同的解答方法, 可以多角度地渗透教学, 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多项思维能力提升和发展,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 有利于学生数学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得到拓展, 有效地加大学生整体思维体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屈淑莲.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 (20) :11-12

[2]王晓俊.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10 (12)

[3]江峰.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0 (12)

数学情景教学 篇2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贴近于他们真实生活的生活情景,从而让他们打开数学学习的思路。这是因为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脱离我们现实的生活,过于抽象化。因而,我们说,我们可以为他们创设合适的生活模拟情景,让他们在一种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增强他们对于数学的思考能力,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创设实物教学情景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某些实物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这些实物可以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比如说,当今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白板黑字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即多媒体工具,让它为学生们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数学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数学学习,把抽象化的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通过这些多媒体工具形象地展示出来,让数学课程教学变得简单易懂,内容更为具体化、生动化及形象化,它也让繁琐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富创新性,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新鲜感。

创设竞赛教学情景

高中数学情景教学初探 篇3

一、情境创设应当贴近生活

能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是情境教学法中最常用的途径。首先,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能够让课堂氛围更活跃,能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及专注程度。其次,通过创设和生活贴近的情境能够很大程度的简化知识,让教学要点更为直观,这能够很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教学要点的理解和认识,在这样的前提下将会很大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是非常典型的几种立体几何图形,这些图形中各自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然而,这些特征学生在掌握上往往有一定障碍。为了让学生们对于这些图形有更好的理解,在讲解这几个图形时我带来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这几种立体图形的模型,通过这几样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图形的特征的认识。课堂上让学生们对于这些物体认真观察,之后,我会将事先做好的这几个物体的侧面分别展开,这就让这几个图形各自的特征非常直观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半圆形,而圆台展开后是扇形,球的侧面无法展开,但从任何一个平面剖开后看到的侧面都会是圆形。通过把这几个物体的侧面展开后学生对于这些图形的特征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这些看似有很强的相似形的图形其实各自差异是很大的,尤其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就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学生和这几个形状间的距离,比起常用的模型而言将生活物品带到课堂往往会更有成效。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情境教学中非常值得采纳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所引发的问题不仅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这还能够很大程度引发他们的思考,尤其是当他们亲眼看到真实的情境后隐藏的某些待发掘的问题及规律时,这往往能够极大的勾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探究精神随之萌发。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有意识的针对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意思的小实验,在学习“抛物线”时,展开教学前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实验创设。我随手拿起一个粉笔头然后将它轻轻向上抛起,不一会儿粉笔落到地上,我让学生留心观察粉笔的运动情况,并且把这个运动重复了几次。随后我对学生提问:在刚才粉笔运动的过程中粉笔所走的曲线是有一定特征的,数学上我们称其为抛物线。假如从粉笔所到达的最高点向下垂直作一条直线,你能够发现在不计空气阻力的前提下直线两侧粉笔运动的轨迹有何特征吗?学生们都异常认真的听着我的介绍,对于我所提出的问题都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对于抛物线的这种特征也很感兴趣。在这个问题情境的铺垫下我展开了后续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专注,课堂效率也很高。

三、情境创设应当有针对性

如果能够创设出有针对性的情境这无疑能够让情境教学更高效。高中数学教学素材中,很多教学要点是有很鲜明的特色的,有些概念或者定理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并不太容易理解与接受,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够对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景创设,这往往能够很大程度化解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理解上更为畅通。在创设有针对性的情境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能够简单直观,不能够让已经就比较抽象或者复杂的事物通过一个更为复杂的情境来借以表达,这不仅丝毫起不到正面作用,还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更混乱,这会让他们在相应知识点的理解上产生更大的障碍。

在《集合》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清晰的理解“子集”、“全集”、“补集”等几个概念的含义,这些概念学生很容易弄混淆,然而概念和概念间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针对这几个概念创设了一个情境小实例:我将全班所有学生设为一个全集S,那么班上所有男生则为子集A,所有女生则为子集B,A+B=S,即男生和女生共同构成这个全集。我接着向学生解释:在这个全集中,所有属于S但不属于A的可以称作为子集A在S中的补集,同理,所有属于S但不属于B的可以称为子集B在S中的补集。通过这个十分富有针对性的情境的创设,学生们马上对于这几个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本质上对于这几个抽象的概念有了感知。有针对性的情境的创设对于解释抽象的不容易明白的概念或定理是非常有效用的,它能够很好的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即刻就能对于相应的知识点有感悟,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结语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探究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对策

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们必须革新教学方式, 改变教学思想, 其中, 实现小学数学课的情景教学就是题中之义。我们知道, 情景教学就是为了实现教材的优化使用, 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 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 以实现知识的生活化,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 使学习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 让学生观察思考, 引起学生的学习体验, 激活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多媒体技术——最形象最直观的情景创设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使得目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手段, 并丰富了其课堂内容。我们知道, 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集生动性、形象性、深刻性和直观性, 集声象字画为一体, 并通过独特的方式来呈现复杂的数学知识, 实现课程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统一, 这是依赖黑板、粉笔和老师讲解的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传统数学课堂, 纯粹地依靠老师的枯燥的讲授, 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有用性, 几乎没有涉及到情景教学的任何因素, 因此, 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激发, 在这种环境下, 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容乐观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 针对学生的特点, 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巧妙的利用多媒体,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这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就会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生活实例——最有情感体验的情景创设手段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实现人本化的教学, 采取有效措施, 实现体验式教学, 实现常态化的生活化教育,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强调学生运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尝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并且有运用同化理论和知识的迁移功能把复杂繁琐的数学疑难问题转变成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问题来解决, 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进而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其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较低, 所以他们不可能处理很复杂的数学问题, 对于直观的知识他们则更容易掌握和接受,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情, 创设情境,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在低年级的数学口算教学中, 如教学建立9+3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苹果的篮子, 另外再准备3个苹果的篮子,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放就能一眼看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很快就有学生说:“我从另外一个篮子的3个苹果中拿1个苹果放进9个苹果的篮子里, 篮子里就有10个苹果了, 篮子里还剩下1个, 所以总共11个。在表扬这名学生的同时, 我又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从而建立了表象, 还为学生的口算打下了基础。当然, 创设情境, 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 建立表象也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 作为教师要始终坚持, 创设情境知识一种辅助教学发方法, 而非目的, 其只要是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因此, 教师不能过多的拘泥于过多的情境创设, 只注重表象的提供而忽视数学教学。

三、提出问题——最实际有效的情景创设手段

在数学知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 用所学知识解决同学们能感受得到、亲身经历的问题, 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 增加学习情趣,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小学数学课每一课都可以设置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独立自主地思考。

例如, 我们班级要组织全班同学一块去郊区春游, 去领略田园风光, 经报名最后统计得出40名同学参加, 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那就是我们都要坐汽车去, 每人需要车费9元钱, 我们有预计车费380元钱, 够吗?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是一条小河对面的山上, 到了河边, 我们发现, 每条船上最多乘坐7个人, 请问我们学生需要租用几条船才能过去?你打算怎么安排?学生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因为这些都有是他们生活中的, 是他们所关注的, 是他们身边的事情, 因此, 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大大增加, 投入的努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通过解决这些问题, 还能帮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做到学有所思, 学以致用的目的, 产生对学习的亲近感, 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游戏教学——最乐于接受的情景教学方法

以往,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大多流于形式, 没有形成真正的教育教学模式, 收效甚微。一般来说, 传统的数学课堂, 大多是老师讲解内容, 然后同学格式化的学习这些内容, 呈现很大的应试性和填鸭性, 这样的数学教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教学作用, 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逐步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现在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小学生天性好玩, 在数学课中很难实现注意力的集中。鉴于此, 数学游戏环节的设置, 大大改善了小学数学的教学, 它切合小学生的特征和小学教学的需要, 实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 要结合学习内容设置有效的数学游戏,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 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享受到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并获得一定的知识, 实现自身的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中可以实施报数来练习, 掌握数字。在讲到3的倍数时, 可以交给学生玩3的倍数的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洋.浅谈小学数学的情景教学[J].中华少年, 2012, (11) .

[2]陆谦.浅议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2) .

小学数学教学情景设置 篇5

【摘要】情境设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艺术手段,通过真实的生活环境、现实的社会环境、经验性想象环境、抽象的数学环境等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情景设臵 数学 生活 兴趣 思维 新课程倡导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臵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即《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要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课题的引入需要设臵情境,解题教学需要设臵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设臵情境,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境,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情境设置的理论依据

杜威的教学理论,加涅的认知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都认为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的设臵,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数学这门学科本

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给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能设臵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得到养成和发展,真正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又回到生活中去进行实践。

二、情境设置的含义

情境的设臵就是指在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生成知识与能力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情境的设臵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艺术手段,它能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现实的社会环境、经验性想象环境、抽象的数学环境等。

数学课堂中的情境设臵具体的说包含以下两个含义:

一是情境”,就是一种“氛围”,“情景设臵”就是联系教学内容设立一个与之相关的动态或静态的形象画面,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设臵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臵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 2

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爱因斯坦说:我们所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情感”。每个学生都非常想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臵情境,使学生形成主动求知的积极心态,处于好奇、好胜、好思的踊跃参与状态。

二是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应把概念放在最前面,而是在呈现概念之前,要把背景放在前面,呈现与之有关的足够材料,使数学概念从中自然而然地产生。

三、情境设置的功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臵问题,就是指作为学科的数学要关注数学起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而不是一张纸一枝笔的纯粹的数学演绎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臵,要从承载某一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把握其教学要求,来构建实现的情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一个过程来呈现情景,情景设臵要有利于突出数学课教学内容的特色。

成功的情景设臵,要具有吸引和鼓励这两个基本功能。这里情景设臵的吸引功能,是指由于情景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适合于当时学生的探究起点,能启发、激励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具有促进当时的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由于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这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而这一过程也 3

正是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巩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心得和应用的过程。

情景设臵的鼓励功能,是指情景呈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积极展开的数学思维的肯定和引导,情景呈现过程中的师生对话,从思维活动的状态看,呈现出一个主次交替,进退相间、互动互补的过程。情景的作用有虚有实,没有“实”,学生的思维就激发不起来,没有必要的指向;没有“虚”,学生的思维没有主动性,缺乏数学思维的特色,只是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就会学得疲倦乏味。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臵,应该是主动、直观的,又不能仅仅是生动直观的——应该导向数学的抽向概括,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充分感知,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上——应导向两性的数学思维。

四、情景设置的原则

情境设臵要做到科学、适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境、问题、反思、应用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而情境是四个环节中的基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教育功能的情境。

(一)针对性:数学情境设臵应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探索需要,要杜绝重形式不求实质的数学情境设臵。数学情境设臵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所以情境设臵应该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意在引发学生思考,而不能设臵脱离学生实际或脱离数学本质的情境。

(二)启发性:数学情境设臵应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 4

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性教学,才能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

(三)趣味性:数学情境设臵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就会推动学生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将来一生的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新颖性:数学情境设臵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时也须具有新颖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五)互动性:数学情境设臵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因为太注重情境而脱离学生。否则,学生将无法建构新知识。

(六)简洁性:要简洁明确,有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五、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景设置

(一)灵活运用教材,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限 5 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学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无穷为生动,更有利于学好数学。如三年级“搭配”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借与学生一一握手引入,既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又为了要达到“与每一个学生都握一次手”的目的,不遗漏也不重复就必须要有序地进行,很自然地过渡到突出“搭配”这课的教学思想方法。这样的情景安排就比较贴切,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能很快地借此情景一步一步的学会如何搭配。

(二)通过生活事例,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加工编制,设臵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在一年级的 “分类” 这一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臵超市中物品的分类摆放,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分类是指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很快就能知道菜场、文具店、家中的衣柜、鞋柜、碗柜等都是分类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操作,整理自己的文具盒和书包并进行分类就比较熟练,而且能很快地找到不同的分类标准。真正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三)开发教学资源,设置贴近生活情境。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单纯、相对固定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下,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 6

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学“数数”时,我让学生数一数自己周围物体的数量,身体上某些部位的数量,几只眼睛,几个手指头等,全班有几个同学,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有几本书,几支笔,几块橡皮,教室里有几盏日光灯,几块黑板,几张课桌,回家也可以数数自己家里的具体事物。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与生活联系起来了。教学“万以内数读法”时,在上课之前布臵学生搜集校内外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万以内的数。学生积极地搜集了许多万以内的数,如本校学生总人数2098名,新购的电视机5999元,父母的年收入等。在课堂上,利用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学习中,再相应地让学生读一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蓝鲸的重量、运动场的占地面积。将教材中的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万以内数读法”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可见,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应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模拟现实情境,设置贴近生活情境。

模拟现实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现实的距离。如教学“行程问题”时,组织学生模拟 7

实情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两边,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个学生喊口令。一声 “出发”,两个学生难免撞在一起,这时我在黑板画出两人行走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什么叫相遇?然后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站好,随着口令走向相反的方向,直至面壁才停止。学生很快知道什么叫相背而行,以及终点的含义。这类模拟表演生动真实,学生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行程问题中的概念,也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很好的课堂环境。

六、数学情景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数学教学的情景设置中,首先要对数学内容作深入的分析,认清其数学本质,同时又要切实把握教学要求,即教师对“数学概念与数学本质”的把握,关系到一堂课的整体。对数学而言“感觉精通了的东西不一定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如“平移”和“旋转”这两个数学概念,学生能感觉到它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但当它抽象地表现在方格中,常常平移出现错误,旋转找不到方向。只有设计情景,让学生不断地实践操作,学生才能化感性的操作为理性的认识,才能准确地区分旋转和平移的现象。

(二)在数学教学中,“真实感”比真实重要,“自然”的感觉(顺水推舟的抽象过程)比真实重要。如:分数教学中通常讲的吃了的西瓜占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里的整个西瓜很自然地成为抽 8

象的东西,在数学上用单位“1”来表示,在不断的情景设臵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进而也就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含义,也就能很好运用分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三)“心理距离”比情景本身更重要,看到的不一定就懂,懂得的不一定要看。学生对自己学习经历中的一些切身体验,如:自己某一学科的分数比最高分的分数低,比最低分的分数高,可能正巧是某一个或某一次的分数,也可能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这个分数,对这类情况的感悟,十分有利于学习习近平均数。当教学到平均数这一内容时,学生有了切身体验作为理解的基础,能很快就知道平均数它只是一个虚拟值,并不是一个实际数值,轻易就能解决“小河平均水深1.2米,小华身高1.4米,游过去会被水淹吗?”这一问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运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通过生活事例、开发教学资源、模拟现实情境等方式,使情境设臵贴近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感性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并能学以致用,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才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完成数学教学的本质。

参考书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陈清容 吕世虎主编 2004.5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杨庆余

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附:

姓名:韩志美 性别:女 族别:汉 出生年月:1979年10月 籍贯:云南石林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学历:本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石林县民族小学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浅谈 篇6

关键词:情景教学;学习兴趣;应用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有必要调整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甚至是改变教学思想。在教材中实施情景教学恰是体现了这一思想,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步知识,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总是能吸引着学生,在教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进而置身于数学情景中。在使学生产生兴趣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学生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习的知识,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二、创设生活情境,化抽象知识为具体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数学打着交道。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借用生活中的数学属性,将其他用途的各种生活材料或物品人为地赋予新的用途,置于数学教学环境之中,使其呈现数学现象,进而探索数学规律,其重要教学价值就在于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

例如,学习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像学过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这种新奇现象,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

三、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素材,同时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为巩固、深化和运用数学知识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对生活所起的作用。

例如:学习了圆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尺测量车轮的半径,然后计算车轮的周长。学习完利润以后,可以去附近的商店计算一下商店每天的盈利情况等等,用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总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内在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尝试 篇7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数学教学情景时, 首先要考虑到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实际操作的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让他们从实际操作中直观的学习数学知识, 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比如说, 在学习《圆的周长》时,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用软铁丝做成的圆, 学生们想要测量圆的周长就需要把铁丝剪开, 然后拉直就可以测出圆的周长是多少了。然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提前做好的圆硬纸片, 要求学生自己想出办法测出圆的周长, 学生们经过讨论会发现可以用透明胶带沿着圆硬纸一圈, 然后测出胶带的长度就可以了, 最终学生们对圆的周长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于如何在生活中或是教学中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可以用细线拴好一个小球, 从不同的位置作圆周运动, 这时, 学生会很容易的发现原来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是有关系的,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想要了解圆的欲望, 达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通常对于学习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 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题在学习数学分数应用题时, “一本书, 第一天我看了六分之一, 第二天我看了全书的五分之一”, 然后, 就可以让小学生们自己设计补充好条件和问题后作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还拓宽了学生思考数学题时的思路,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

二、创造数学情景,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知识大部分内容也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而得来的, 数学的运用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 教师在指导教学时不要过于注重理论式的教学,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 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这一点, 使得数学教学脱离了实际生活, 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难如登天, 很多小学生开始厌恶学习数学, 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 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数学中的应用能力而不能脱离了生活实际, 恰当的将生活中的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两者相结合。当然, 学生中也存在着差异, 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进行分层次教学, 同时也要结合其他学科进行数学教学, 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进行交叉学习, 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进步。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后要进行课后检测, 在学习后面的新知识时也要对前面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以肯定, 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三、体验合作与成功的乐趣

合作学习能够更为容易的使学生发散思维, 使教学能够开展的更为顺利,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竞争, 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从而形成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比如, 在学习教学《三角形面积》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让学生通过拼接把三角形拼成学到过的任意图形, 这样学生通过合作便能很快拼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学生们在合作中发现里另一种学习的方式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对学习数学也会更加的积极。

四、小学数学教学环境的创设

教师在创设教学环境时, 要从小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出发, 让小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内学习数学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游戏具有益智性、趣味性和思维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很大的作用, 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态度。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这样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 情景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中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且常用的手段之一, 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数学。将情景教学法恰当的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会使数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能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到解放, 缓解在学习中的压力, 所以, 对于打造高效课堂, 情景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肖柏荣.数学教学设计的艺术[J].数学通报, 2014, (10) .

浅谈初中数学的情景教学 篇8

数学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并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 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成功的教学情景, 能把学生引入到所提的问题当中去, 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活动, 从而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社会的不断进步给学生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由于学得早, 看得多等各种原因变得越来越“活”了, 他们已经不能象我们小时侯那样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 他们对新生事物有自己的主见, 以往死板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他们, 他们所向往的学习方式是能够象平时的生活一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所以在教学中, 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 又到生活中去, 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离不开数学。

一、创设活动情景时, 要尽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案例4:在进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这一节的教学时, 我设计了如下情景:工厂要做一些纸制正方体的包装盒, 工人师傅却不知道如何裁剪, 你能帮帮忙吗?如果你裁剪出来了, 请你到讲台上示范把正方体的盒子展开的过程, 并且把你展开后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看谁想的方法多。学生们的兴致很高, 纷纷拿出剪刀、纸片动手操作。很多学生把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所有的情况都裁剪出来了, 而且争着上讲台给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般来说, 设计一些课堂活动, 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在创设教学情景时, 可讲一讲数学故事、数学典故等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5、在讲授《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 我设计了如下的数学情景:首先在屏幕上展示“赵爽弦图”, 接着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图吗?然后介绍, 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 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个图就是本届大会的会徽。此图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 所以被称为“赵爽弦图”。勾股定理在我国叫做勾股定理, 在西方却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2500年前,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也证明了它。传说为了庆祝这一喜事, 毕达哥拉斯杀百牛宴宾客, 所以“勾股定理”又叫“百牛定理”。它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由于这个问题学生还未进行深入探究, 在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时, 课堂上就有学生发出了惊叹声:“啊, 真漂亮!”、“哎呀, 这么多的名字。”这也激起了学生对“勾股定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三、情景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根据多年的教学法情况看, 使用情景教学法至少有如下好处:

1、数学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

对全堂课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这就形成了在迫切要求学习的情景, 为后面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了问题情景。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 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 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

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3、从实施过程来看, 全体学生真

正做到了动手、动脑、动口, 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发挥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中使以学生为主体, 教

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 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 其结果使教学系统中的教与

学控制在最佳状态——差生在练习中及时得到帮助, 中等以上的学生也有进一步发挥的机会, 从而教师更能从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及时调节教学环节。

5、数学情景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

思维训练, 能让学生越学越聪明。情景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 常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 就是连差生也容易想进去, 学进去, 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逐步爱上数学, 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 把魅力还给数学。

6、数学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

非智力因素, 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 而情景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当学生解决了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时, 经教师的表扬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 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这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是有积极意义的。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模式初探 篇9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 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 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 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根据课标要求, 教师要转变角色, 善于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激发诱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 让学生发现问题, 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培养学习进取精神,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快乐游戏引入教学, 体验学习乐趣

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观点。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就是学生通过动手做游戏的活动课教学。这种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根据儿童爱玩、爱动, 注意力集中不持久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把游戏引入课堂, 寓教学于游戏中,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 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 如丢手巾、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抛沙包、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活动面广, 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 信息反馈及时, 学生兴趣盎然, 其乐融融。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 我设计了一个凑21点的游戏活动, 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 (不进位) 的加法。将游戏规则交给学生并让其熟悉, 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个小组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按照牌上的实物点, 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 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大部分学生, 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 “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 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 再继续多要一张牌, 又要一张牌, 只见他们已咧开嘴, 边笑边做出小超人胜利的动作, 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这样自主、自由、有乐趣的数学课堂, 难怪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课后, 我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合作以纸牌为学具, 在小方格本上进行口算练习, 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这种变化, 我只是把以前重复的、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作业设计成游戏活动, 学生不仅学得主动, 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样的教学是我们多少老师梦寐以求的啊!

三、增强成就感, 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与成人劳动一样, 都有成就感。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和进步, 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扬, 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感到自己有进步, 有能力, 能胜任, 有独创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当堂练习课, 教师把全班学生喊到操场上排成两行整齐的队伍, 从中选出13名学生来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个男生扮演老鹰, 11名小一点的学生扮演小鸡, 一个大点的女学生扮演母鸡在前面挡住老鹰。游戏开始了, 只见扮演老鹰的那个学生左跳右跳, 想找机会抓住小鸡。小鸡在母鸡的掩护下左躲右闪, 由于他们求答案心切很快就被抓住了一只站到一边。教师要大家数一下还剩几只鸡, 学生们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只剩11只鸡了。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就领悟出原来大家都没有把老鹰除开, 其实原来一共有12只鸡。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出来了13-1-1=11 (只) 通过这次简单的数学游戏教学, 同学们领悟了一些题目不单单只看几个数字的意思, 还含有另外一层意思的道理,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充分奖赏评价, 增强学生自尊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篇10

一、对情景教学的理解

数学的情景教学可以这样来理解:在教学环境的制约下, 以模仿数学家思维活动过程, 挖掘数学认识动机、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情节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构造思维活动的情节时, 以探索启发为主不一定是遵守形式逻辑规则的严格思维, 而是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拟真推理进行教学;第二, 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必须联系学生的情感、意志、水平, 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经历潜伏——存疑——豁然开朗的过程, 也就是提出问题——试一试——不断尝试中增强信心——下决心证明——得到正确结果的过程;第三, 构成活动情节的类型有: (1) 概念的形成过程; (2) 方法的思考过程; (3) 结果的探究过程.教学上应按这样的过程去设计教案, 才能达到数学情景教学的目的.

二、实施情景教学的具体做法

1.创设问题情景.是指提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自己能够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其中包括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趣味问题或已学过的旧知识等.这符合“学习始于问题”这一正确的看法.如在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 我在黑板上写下:1+2+3+…+100=?并向学生讲述这是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解决的问题, 将此故事简单地叙述一遍, 然后请同学们也来试一试,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 很快进入角色并把结果5050计算出来.

2.尝试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尝试, 探究问题的解决.尝试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若 (An) 为等差数列, 求A1+A2+A3+…+An=?你们会做吗?学生齐答:“不会.”教师指出:这个回答不全面 (此时学生很惊讶, 半信半疑, 处于求知状态) , 并反问学生:1+2+3+…+100=?你们不是会做吗?学生恍然大悟, 并开始积极思考这个问题.

3.铺垫探究.是指学生处于尝试学习的时候, 可能会遇到一些疑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教师给出的一些铺垫, 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结构之间搭桥铺路、扫出障碍、弥补缺漏,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学习新知识的情景之中.在学生思考Sn的求法时教师演示幻灯:

(1) 你们是如何求1+2+3+…+100=?的?

(2) 等差数列有何特征?

这样Sn就呼之欲出, 很快就自己得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进一步铺垫, 可使教学活动情节表现得更加生动有效.继续提问:你们还能得出Sn的其他公式吗?这时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调动起来, 头脑处于兴奋状态, 进入解决问题的高潮.

4.解决问题.这是情景教学的最后阶段, 是整节课的高峰期.处于兴奋状态的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 因而思维特别活跃, 对问题急于弄个水落石出.因而教师此时应用鼓励的目光和语言去帮助学生, 使他们顺利解决问题.在等差数列的求和教学中除了发现学生推出了课本上已有的公式undefined以外, 还发现部分学生推出了课本上没有的公式undefined

三、情景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根据多年的教学法情况, 使用情景教学法至少有如下好处:

1.数学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对全堂课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这就形成了迫切要求学习的情景, 为后面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了问题情景, 促使思维活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 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 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3.从实施过程来看, 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了动手、动脑、动口, 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发挥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中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 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 其结果使教学系统中的教与学控制在最佳状态——差生在练习中及时得到帮助, 中等以上的学生也有进一步发挥的机会, 从而教师更能从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及时调节教学环节.

5.数学情景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 能让学生越学越聪明.情景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 常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 就是连差生也容易想进去, 学进去, 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 逐步爱上数学.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 把魅力还给数学.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情景 篇11

一、创设故事情景

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故事情景,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活动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技能的形成,及方法思路的明晰,都离不开学生“做数学”。也就是说,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在教一年级的“位置与顺序”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从各自的座位开始,把每一列学生看成是一个小组,从左到右,按几排几列来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然后老师出示一张设计好的教室座位图,挂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的位置并贴上自己的姓名,贴对了奖励一张红苹果画片。最后设计的是让小朋友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教师设计的有座号的电影票,让学生自己去跟事先设计好的座位对号,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讲了《元、角、分》就让学生模拟去商店买东西。学了《统计》就让学生,统计一些身边的事。学习“图形的拼组”就在教学中设计了“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这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三、创设游戏式情景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经常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而不疲。人教版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教材的知识体系跨度大、板块式。尤其是10以内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更明显。因为课本淡化了“数的分与合”这部分知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学起来还可以。但对于基础稍差的中下等学生来说,难度就有点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时,速度很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习、练习变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计算速度。

四、创设生活式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 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情景中学习数学,只有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学生才能通过亲身体验去感悟、体验知识的由来、本质及应用前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是这样处理的:课始,我创设了让学生猜谜语的情景。小孩子都喜欢猜谜语,一听说猜谜语,立刻调动起了全部的注意力来参与。谜语是这样的:“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嘀嗒嘀嗒的声音,提醒人们争朝夕。”孩子们踊跃举手,情绪非常高涨。终于有人猜出了谜底:钟表。我借此引出了课题:学看钟表。孩子们带着高涨的情绪,进人了对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但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本节课,我没有利用课本上的情景教学新课,而是利用直观的教具和精美的课件,把新课学完。在综合练习环节,我把教科书上的情景搬到了课堂上。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浅议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 篇12

一、创设故事情境

教学中, 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的教学中, 在头天晚上备课时, 我正愁眉不展地思考如何上明天的新课, 忽然我想起了“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 到一间小屋后, 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 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 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 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 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出示给同学们时, 众说不一, 却很少有同学能在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便自然地引入要讲的新课.这节课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 特别入神, 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 就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 使学生兴趣陡增, 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 新教材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强化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优化解题策略.

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时, 可设计以下生活实例.

某农场要建长方形的养鸡场, 为了节约材料, 鸡场的一边靠着原有的一条墙, 墙长为18米, 另三边用篱笆围成, 如果篱笆的长为35米.

(1) 鸡场的面积能达到150平方米吗?

(2) 鸡场的面积能达到180平方米吗?

如果能, 请你给出设计方案;如果不能, 请说明理由.

分析:设与墙垂直的一边长为x米, 则与墙平行的一边长为35—2x米, 用y表示该长方形的面积, 则有y=x (35—2x) , 即 y= —2 (x—8.75) 2+153.125 .当y=150时, 2 (x—8.75) 2=3.125 , 解得x=7.5或10, 当x=7.5时, 35—2x =20>18, (应舍去) ∴x=10米.当y=180 时, 2 (x—8.75) 2= —26.875 , 方程无解, ∴面积不能达到180平方米.

看到以上问题, 学生会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个个跃跃欲试, 一下子注意力就集中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了.

三、创设实践情境

创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相似形知识时, 艳阳高照, 我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到学校操场上去上, 同学们带上你们认为有用的测量工具, 去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到操场以后, 同学们都三五成群地测量起来, 由于事前我没有给任何提示, 全班五十多位同学, 除有四位同学不知所措外, 其他同学都找了不同的“参照物”——有以自己身高为标准量影子;有以米刻度尺为标准量影长;有以小树为标准量影长.我在一旁观察他们, 指导他们.协助他们通过这次测量活动, 使好几个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补上了这一课, 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有些数学问题, 学生不亲自做一做, 是不会清楚、明白的.只有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 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去有目地设置的.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 从而积极地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 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 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 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 更能引发探究.

上一篇:幸福摩托的幸福生活下一篇:鼻内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