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信息服务(精选12篇)
乡镇信息服务 篇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努力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氛围, 而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是重要环节, 其涉及到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建设, 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无一不与信息环境建设相关;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任务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抓好村镇文化室、运动场等建设, 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部门更应首当其冲。
1 乡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之一
1.1 研究农民信息需求一般有两种观点:
一是从发展眼光看需求的。这种观点不看实际, 而是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农民的要求来确定文献信息的收藏和传播。实际上农民由于文化水平和习俗所限, 这些脱离实际的文献信息便成了摆设。这种文献信息的收藏与传必然导致失败;二是从实际出发。一要看当前的需求, 二要看他们接受和利用的能力。
1.2 那么当前农村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我们以为, 一是农民的文化水平还不理想, 特别是科学文化知识还不那么普及, 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移风移俗与小康以及和谐社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这说明乡镇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藏与传播要注意这个实际情况;二是农村的文化设施还十分地落后, 应该说绝大多数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因此, 农民很难受到先进科学文化的熏染。作为乡镇图书馆在农村图书馆没有普及的前提下, 又主要是为农村服务的, 一定要考虑这个现实。
1.3 我们以为原则应是:
“立足当前, 兼顾长远”。重点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教育, 在这个基础上传播生产生活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技术。当然, 传播各种致富及生产营销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2 乡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之二
2.1 首先是搜集文献信息资源的形态问题。
就目前看, 乡镇图书馆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纸质形的文献, 包括书籍、报纸、杂志。这应该是主要的收藏对象;二是数字文献。这类文献不易过多, 原因是因阅读设备的限制不易被更多的人利用, 更何况需要较多的资金;重点放在有针对性的农民科技致富资料上;三是声像资料包括磁带、光碟等;四是网络文献。特别是建立网络文献信息集成库。这是个文献收藏的方向, 虽然也需大量的阅读设备, 但收藏就目前看来, 还牵涉不到版权等问题。这一切不需大量的资金。在一般的情况下, 乡镇图书馆都是办得到的。
2.2 乡镇图书馆的定位仍是科教、信息文化部门。
因此它的宗旨也仍是普及与提高科学文化知识。那么它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也必须有绝大部份属这方面的资源。这其中文化消遣要占绝对优势, 例如文学类、科普类还有一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这类文献要占总藏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是个原则也是客观实际。农民更是如此, 他们在逐渐富裕的条件下, 文化消遣是生活中占重大比例的事情。因此, 图书馆作为文化部门, 在这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3 适宜农村应用的生产生活科技文献信息要多多益善。
特别注意那些深入浅出的科技资料, 一经发现决不放过。
2.4 就是把握全国乃至全世界各方面的信息。
除了在报刊搜集外, 重点放在网上搜求。当然, 这种搜求也一定是有针对性的。一定要及时的、准确的、当地能用得上的。这些信息也要存储起来, 但要设两个数据库, 一是永久性的, 一是临时性的。对于临时性的信息资料库要设删节的功能。
以上应算作乡镇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指南, 要强调两点:其一文献信息收集要精要多要快。就目前包括相当长的未来, 乡镇馆藏书是少的不能再少了。所以所说的零增长, 稳定增长在这里免谈!而且还要注意下一步普及村屯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藏工作;其二是文献信息收集的资金问题。我们以为就当前中央政策看, 有利于这方面工作。我们多做工作争取领导支持就是了。其次是发动社会的力量, 群众合力办图书馆。
3 文献信息的传播与服务工作
3.1 培养农村乡镇潜在读者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
方法可以丰富多彩, 比如办学习班、报告讲座、开会宣传等等。培训的内容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 要他们知道文献信息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让他们有文献信息的需求之举;之后, 便是培训他们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利用网上知识信息的能力。比如了解文献信息的产生和流通情况、获取的方式方法, 如何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呀等等。这就是说要有点利用微机和网上检索的能力。
3.2 宣传吸引潜在读者用户利用馆藏、利用网络文献信息资源。
宣传的内容主要有这样几点:其一是宣传馆藏、网络集成库的储存、网络文献索引等等。其目的要民众了解这个乡镇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储存, 以便民众更便捷地利用。其二宣传民众利用图书馆的效果。民众看到利用的效果是吸引民众利用图书馆最好的办法。其三通过调研指出农村乡镇有哪些生产生活的问题可以在图书馆得以解决, 这种方法应该说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用户的最好办法, 当然也是工作量较大, 要求业务高水平的工作。其四开展一些活动, 例如知识竟赛等方法以吸引民众利用图书馆。
3.3 开展读者活动, 建立读者协会。
迄今为止, 读者活动大致有这样三项内容:其一是宣传图书馆, 前面已经说过;其二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 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其三是以知识为单元直接为读者服务。而读者协会正是承这三项任务而存在的。它组织广大读者读书、研究读书效益, 又协助图书馆进行导读, 发展读者主持和开展一系列的读者活动。
3.4 说到底还是要看乡镇图书馆的利用率, 通
过以上的各项活动, 流通率能达百分之二百或者更多。我们这个乡镇馆就算成功。否则, 一切都无从谈起。
4 加强规划, 重在落实。
我们论题的关键不在有多深的道理或如何好的方案, 而在如何将其落于实处。本文研究的是已有的乡镇馆, 如何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以及传播和服务工作。所以普及农村图书馆不是本文的课题。而就乡镇图书馆而言, 能够将上述内容落于实处也并非易事。因此, 有必要再深入提示以下三个问题。
4.1 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其他工作一样, 也要事先有规划有论证。
所以, 要有一完整的规划, 经论证、并得到上级批准后附诸实施。
4.2 明确与加强政府的领导责任。
乡镇图书馆是政府职能部门文化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这是责任。而且牵涉事业经费、人员开支和文化设施等一系列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 在政府部门要把责任落实到人, 并设有一系列考评制度。只有这样, 这项工作方能落于实处, 否则, 很容易被其他工作挤掉。
4.3 县图书馆馆长在这项工作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要从两个方面论及:其一是业务指导。协助乡镇馆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并培训专兼职的工作人员, 督促协助搞好基础业务建设和服务工作;其二是经常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并争取领导将乡镇馆建设方案落于实处。对于这项工作, 县馆要纳入议事日程, 并明确责任, 也要纳入年终的业绩考评。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乡镇馆是农村的文献信息中心, 抓好乡镇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传播与服务工作也就抓住了大纲, “纲举目张”, 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也就有了保障。
关键词:工作研究,信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乡镇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冯仿娅.农村信息环境研究刍议[J].图书馆论坛, 2007, 6:151.[1]冯仿娅.农村信息环境研究刍议[J].图书馆论坛, 2007, 6:151.
[2]孙美玉等.信息条件下建设西部地区乡镇图书馆的新思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3:125.[2]孙美玉等.信息条件下建设西部地区乡镇图书馆的新思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3:125.
[3]袁洪杰.从两县图书馆事业史看乡镇馆发展全国乡镇馆专题研讨会, 2005.[3]袁洪杰.从两县图书馆事业史看乡镇馆发展全国乡镇馆专题研讨会, 2005.
乡镇信息服务 篇2
杨庄街道办事处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气象局的关于建设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的相关要求,于2010年9月1日在全市率先建成具备”五个一”标准(一名信息员、一间办公室、一条专线、一台计算机、一部乡村气象预警广播系统)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的顺利建成,标志着我区农村服务信息化的大幕正式开启。承担着及时、准确地传递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任务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为我区农民致富、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组织有力、管理有序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自杨庄街道办事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此项工作得到市、区气象和组织部门及办事处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严格选拔、认真组织信息员参加省气象局信息员培训,精心指导、全力协助我办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立。同时,划拨专项资金,为服务站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配备精良的仪器设备,为服务站工作的扎实、有效地开展创造了极佳的硬件条件。
(二)建立健全制度,实行严格、规范管理
自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成伊始,我办领导就组织研究制定了《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服务站的工作目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工作纪律。通过相对健全的制度规定,有效地避免了工作的无序性和无效性。杨庄街道办事处在领导班子中推举分管领导一名,同时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内部公开选聘信息员,通过考核选拔出专职信息员和兼职信息员各一名,计算机技术支持一名,共同组成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日常管理机构。为信息服务站的工作稳定、持续、长期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创新工作、规范服务
(一)坚持信息员ab岗制度
由于基层工作存在任务重、工作量大而人手又相对短缺的矛盾,我办在坚持实行信息员专人专机的制度下,为了高质高效地完成信息服务站的工作,特实行信息员ab岗制度。即在经过认真筛选、考核后,遴选出兼职信息员一名,在专职信息员因培训、学习外出情况下,顶替专职信息员,维护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从而确保了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正常、持续运转。
(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农民生产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我办在确保每日及时维护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同时,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采用咨询、问卷调查等各种形式和方法,了解、征集农民朋友的需求信息。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从“安徽农网”、“安徽星火网”、“安徽先锋网”等服务网站采撷有关现代种养技术、生产经营、文化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需求,有效地帮助了农民朋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以规范的服务提高工作实效
作为一项长效机制,信息服务站的日常工作严格按照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在我办宣传栏内,张贴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项目制度、信息员工作职责、服务电话并设置专门的服务接待记录本,对上门咨询、电话咨询或反馈意见予以认真详实记录,并在规定期限内给予答复,保障了服务渠道的畅通。通过举行不定期的座谈,由杨庄街道办事处组织部牵头,约谈部分农民朋友,请他们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服务站的服务水平更上新台阶出谋划策。
三、影响深远、成效显著
浅析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构建 篇3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境
首先,运行困难是乡镇政府面临的第一重困境。自本世纪初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在解决乡村治理中部分难题的同时,也使乡镇政府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第一,财政状况恶化,不少乡镇负债累累。农村税费改革表面上看是政府与农民关系的调整,实际上是各级政府关系的调整,在税费改革过程中,“农村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村三级政府和组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其中尤以乡镇政府为甚”。第二,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薄弱,公共事业发展缓慢。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和出发点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然而改革的结果却导致多数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薄弱。在生产服务方面表现为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匮乏,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停滞,金融服务不足,市场监管不到位;在生活服务方面,公共医疗欠缺、文化娱乐设施稀缺,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投资极少;在社会管理方面表现为投入严重不足,部分地区社会秩序混乱,治安状况堪忧。第三,机构改革困难重重,机构臃肿和人员分流困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乡镇机构改革仍未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仍然普遍存在着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的现象;在乡镇事业单位中,也存在机构门类繁多,人员数量庞大,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
其次,除上述运行困境之外,乡镇政府还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社会认同危机。这主要表现为学术界关于乡镇政府改革取向的探讨。目前学界关于乡镇政府改革的方案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方案主张强化乡镇政府建设,完善乡镇政府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变成更加完备的农村基层政府组织。第二种方案以徐勇为代表,提出改乡镇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主张“除少数中心镇设立镇并设立镇政府外,其余乡镇改为乡,设乡公所,作为县在乡镇一级的派出机构,主要履行县级政府委托必不可少的法定任务”。第三种方案以吴理财等为代表,提出“乡政自治”模式,即把乡镇政府改造成“官民合作”的组织。第四种方案以温铁军、于建嵘等为代表,提出乡镇自治的改革模式,即县以下不再设一级政府,取消乡镇政府,实行乡村自治。由此可见学界普遍对乡镇政府产生了认同危机,变革乡镇政府已成为学界共识,所不同的只是“变”的程度,即改造与撤销的差别。
乡镇政府的唯一出路: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
首先,不应该按照与上级政府一一对口的形式加强乡镇政府的建设,这只会使其回到全能政府的老路,最终会导致农村综合改革走向失败。其次,将乡镇政府改为县级政府派出机构无法根本解决乡镇现存的难题。这种做法实际是把目前存在于县、乡两级的难题集中于县一级,既没有解决不同层级政府间的结构性问题,也没有解决基层政府的功能性问题,只会加剧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难度。再次,目前尚不具备“乡政自治”的条件。虽然从长远来看乡村自治是大势所趋,但它需要以农民具有相当的自治素质和经验作为先决条件,而目前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最后,撤销乡镇建制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行的。目前任何组织都无法取代乡镇政府履行在广大农村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党的基层组织,维护农村稳定的职能,撤销乡镇建制势必对党的领导和农村稳定造成冲击。
尽管农民已不再需要一个管制型的乡镇政府,但却迫切需要一个服务型的乡镇政府。要破解当前乡镇政府面临的双重难题,唯一的出路是继续加大农村综合改革的力度,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即建立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三农”为核心职能,以执行性和直接服务为主要履行职能方式,管理与服务相协调的乡镇政府模式。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可以加快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步伐。转变职能是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乡镇政府的运行困境虽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实现“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通过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切实把乡镇的职能转变到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来,把乡镇政府从招商引资等微观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这既有助于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薄弱的问题,也有助于乡镇政府走出财政困境。
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可以明确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解决乡镇政府到底往哪里去的问题。这既是农村综合改革难以深入的原因,也是学界对乡镇产生认同危机的根源。确立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目标,是明确方向和统一思想,把农村综合改革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此外,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还是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走出乡镇机构改革怪圈的突破口。按照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目标,合并、撤销背离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管制机构和微观经济管理机构,把其中人员培训后安置到新设的服务型机构,或分流到服务型政府建设急需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中,既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也可以有效解决人员分流和安置难题。
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构建路径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乡镇行政文化
乡镇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首创精神,保障农民各项权益。落实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摒除政府本位,坚持以农村社会为本,树立服务于农村科学发展的意识。科学发展是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式发展模式的超越和扬弃。这要求乡镇工作人员必须摒弃以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做法,不仅要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要为农村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服务,统筹兼顾农村科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摒除以管理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
科学定位乡镇政府角色,重新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服务型乡镇的主要职责应该被界定为:其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落实和管理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的公共服务项目,如公共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保证这些项目优质高效完成,确保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其二,提供与其财权和事权相应,主要面向本辖区公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主要包括治安、排污、垃圾处理、农技、农业信息、市场监管等。其三,组织和协调公民和社会组织进行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组织和监督村民根据一事一议的原则,发展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事业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分配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减轻乡镇财政负担,增强乡镇公共服务财政能力。财力与责任相一致是划分服务职责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原则。要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必须重新划分各级政府间的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减轻乡镇财政支出的责任。中央政府应继续扩大在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尤其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向农村、落后地区和弱势人群倾斜的力度,尽快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本目标。省级政府应加大对辖区县、乡公共产品投入,解决辖区内城乡间公共产品不均等问题。乡级政府不再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负主要支出责任,而是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其应负责的方面。与此同时,还必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使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能真正解决乡村公共产品不足的难题。
转变乡镇机构改革思路,构建以服务型机构为主体的乡镇机构。要彻底转换现有机构。一方面把大量管制型机构、事务机构转换为服务型机构,大量压缩决策机构及其服务机构,达到为乡镇机构“瘦身”的目的;另一方面将富余人员进行深度技能培训,同时与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培育全额财政供养型、政府资助型和政府与民间合作型等各类服务型乡镇政府急需的服务机构,以实现迅速提升乡镇服务能力的目的。
以服务“三农”为核心,打造协调高效的乡镇运行机制
必须建立以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中介组织协调合作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过程应该是一个政府与社会双向互动的过程,即一方面政府主动作为,政府应切实提高认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管理能力,转变工作导向;另一方面,社会自身而不是政府,是乡村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乡镇政府主要以重要的参与者、议程设定者和促成公共问题解决方案的中间人的身份发挥作用。建立以民众为考核主体,以公共服务质量为考核内容的乡镇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服务型乡镇政府是为民众服务,对民众负责的政府,在其考核上也应该建立以民众为主要考核主体,以公共服务质量为考核内容的考核机制:一方面,继续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的能力和热情,同时,改革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建立乡镇干部直选制度,使农民成为乡镇干部真正的选举、监督和考核主体;另一方面,创新乡镇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以公共服务质量为核心,涵盖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各种要素的新指标体系,彻底把乡镇干部从追求高经济增长的高压下解放出来,使其有精力和动力投入到公共服务创新中去。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乡镇信息服务 篇4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内容也更为丰富。信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它能够提高经济主体的效用和利润,有助于农业生产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对于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对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及现状做的研究较多,对农户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状况的学者较多。其中,齐力认为农户需要农业信息服务,但诸多问题制约着农业信息农户增收,如信息服务主体和农户的自身因素等[1];于雅雯等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及供给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供需结构性失衡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2];刘丽根据对安徽毫州Y村进行的实地调研,对农户信息获取的种类、渠道、差异性进行了分析[3];农业信息服务也存在相应问题,如信息服务者素质较低、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等[1,2,3]。从研究方法看,专家多使用Probit模型、Logistic模型及钻石模型等。王芹运用Probit模型研究了河北省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得出农户是否租用土地,是否经营养殖业会影响农户的满意度[4];李霞等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新疆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得出农户对不同信息内容需求强度不同、各个特征变量对不同信息内容需求的影响显著性也存在差异[5];陈诚等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信息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价[6];赵意焕则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7]。
本研究以新疆区为例,探讨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状况,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新疆农户满意度的因素。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统计性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干旱区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模式研究》课题小组的实地调研。课题组于2012年6月至7月对新疆的10个县市28个乡镇83个村的农户展开调研,收回问卷842份,有效问卷784份,有效回收率93.11%。另外,本次调查样本涉及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地区,总体上可以代表新疆的情况。
(二)样本统计性描述
根据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本文选取20项可能对农业信息服务满意度有影响的二分变量,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整理数据可知,农户对信息服务满意的占76.1%,不满意的占23.9%,总体上看农户对信息服务较为满意。从农户的个人基本特征看,本次调研的男性居多,占89.3%,女性相对较少,仅占10.7%;同时包含72.8%少数民族;年龄段在26~40岁的农户较多,占34.1%,说明被调查的农户大部分处于青壮年阶段;文化水平以初中为主,占43.6%,说明农户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000元以上的农户占比43.1%,说明当地农户的年人均收入处于一般水平。从农户的家庭特征看,农户中无电视、网络的居多,其中无电视、无网络的农户分别占80.1%和96.6%,仅18.2%的农户用电视能收到农业类节目,说明农户相对缺乏获取信息的工具。
从农户参与的经济活动看,没有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居多,占69.9%;未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占53.3%,可能是因为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较低,因而参加人数相对较少;而农户向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较多,65.2%的农户均向银行、信用社等机构借款,同时80.4%的农户愿意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希望收获的农产品能及时出售,由此可知农户能够积极主动获取农产品信息;被调查者中60.8%的农户所在村庄没有农业信息服务协会,说明农业信息服务协会在农村中并未普及;95.7%的农户需要农业信息服务,说明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有较大需求。
三、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构建
为进一步验证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确定其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与显著性,需建立相关影响因素模型[8]。本文将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故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令“y=0”表示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态度为不满意,包括问卷选项中的“不太满意、不满意”,“y=1表示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态度为满意,包括问卷选项中的“很满意,满意”。设P为模型的响应概率,x为自变量,则新疆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为:
式(1)中,xi表示新疆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第i个影响因素,i=1、2、…、n,P表示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满意(即y=1)的概率。由式(1)逆推可得:
本研究将影响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分为4类,分别包括农户的个人基本特征、信息接收条件、农户经济活动特征及农户对信息服务的期望。具体各自变量的说明如表2所示。
(二)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使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具体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Nagelkerke R Square的值为0.199,模型的总体拟合度一般,可用该模型来分析农户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经过Hosme and Lemeshow Test检验可得,P=0.283>0.05,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数据。
1. 个人基本特征对农业信息满意度的影响。
农户的民族、年龄、人均年人均收入对其对农业信息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农户的民族与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有负向影响,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是可能是因为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偏低。调研数据显示,91%的汉族农户对农产品价格信息的需求较强,维吾尔族农户略低,总体来说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较大;其他民族中58.3%的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满意,41.7%的汉族农户对其满意。
农户的年龄与其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预期作用方向一致。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段在26~40岁的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占45.5%,这可能是因为该阶段的农户处于青壮年时期,接受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强。
农户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其对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有正向影响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家庭年人均收入较高的家庭其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较高。调研数据显示,拥有较高收入的家庭对信息服务的关注度及需求均较大,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为2001~4000元的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满意度占比为82.8%,说明该阶段的农户对信息服务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
2. 信息接收条件对农业信息满意度的影响。
从农户对农业信息的接收条件看,是否有农业协会和农业信息服务是否免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户对农业信息的满意度,均与农户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正相关。其中,39%的农户所在地区有农业信息服务协会,43.8%的农户对其比较满意,说明农业信息服务协会的推广对农户的影响较大。农业信息服务是否免费会影响农户的信息接收状况,农业信息服务免费的地区其满意度是不免费地区的2.99倍。调查数据显示,在有农业信息服务协会的地区,96.4%的农户能够获得免费的农业信息服务且98.5%的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是满意的,这可能是因为有免费农业信息服务提供的地区农户可获得较多的农业信息利于农业生产,因而其满意度有所提高。
3. 农户的经济活动特征对农业信息满意度的影响。
在农户的经济活动中,是否参加农业保险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影响显著,说明随着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人数增加,其满意度会相应提升。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农户中有46.2%参加了农业保险,其中40.3%的农户对其满意,参加农业保险的人数并未过半且农户满意度也并不高。
4. 农户的农业信息服务期望对农业信息满意度的影响。
在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期望中,农户最希望获得的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和农业信息服务渠道分别对农户的满意度呈现负相关和正相关。通过调查数据可知,35.7%的农户最希望获得的信息服务主体是基层信息服务站,其中78.6%的农户对其满意,农户的满意度较高,而基层信息服务站仍需不断发展与改进,为农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49.4%的农户希望从电视中获取农业信息,但实际有电视的农户并不多,因而为促使农户获得更多的农业信息,需要农户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注:*、**和***分别表示通过了10%,5%和1%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研究可知,新疆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相对较高,民族、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有信息协会、农业信息服务是否免费、是否参加农业保险、期望获得信息服务主体、期望获得信息服务的渠道是影响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而农户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有贷、是否需要信息服务、风险偏好等因素对农户的满意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此,为提高当地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农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信息的获取情况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而农村地区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服务,减少了农产品滞销事件的发生。当前农户从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而合作社、农业信息服务协会的缺乏也使农户获得的大部分农业信息来源于村干部的讲解等。因此,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农户获得农业信息的有效途径。
2.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生活科技化。
为了让更多农户及时了解农业信息,需大力推进农村地区农户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使农业逐步向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注重生活的科技化,改变传统的接收信息模式,建立“网上供销社”“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等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企业”模式,探索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农业信息获取途径,让农户从电视、手机、电脑等多种途径了解获取农业政策、农业信息,真正将“互联网+农业”的理念落实到农业生产、生活中,实现农产品的网络、微商营销,实现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营销农产品,降低农产品销售风险。政府鼓励农户生产并将具体实际行动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及时获取农业信息和及时发布更新农产品信息,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农户生活水平提高,农户增收。
3.增强农户的信息获取意识。
乡镇社区为民服务 篇5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力争达到
6.5亿元,比20xx年增长20%。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450元以上,比20xx年增长21%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发展工业经济。立足我镇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畜牧强镇的特点,力争20xx年引进1-2个大项目。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新突破,推行现代物流业。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0万元。
2、努力打造科技产业园。以畜牧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支撑,打造优势产业和企业聚集区,依托我镇得天独厚的畜牧资源,引进更多的养殖大户入园,依托周边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引进更多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入园。
3、做强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实施“11110”工程(即万亩蔬菜基地、万亩杂果基地、万头牛基地、十万生猪基地),突出畜牧产业、杂果蔬菜,实施整村、整片板块推进,落实扶持鼓励政策,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新增规模养殖小区8-10个,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以早中熟桃、李、杏为重点,加快优良种苗引进和绿色标准化生态技术推广,年内新增杂果面积1200亩。实施山药品牌营销战略,引导洋芋、大葱、萝卜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农民在农产品加工、营销、储运等环节的增值增收,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繁荣。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方式,发展集约经济。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今年完成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引洛引渭入田,改善土壤结构,积蓄地下水源;加大电网改造力度,保障农业用电;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多种资金,完成街道巷道硬化建设任务。做好投资500万元的韦林街道改造工程。全力争取项目,力争迪村路、西沙路改造工程全面实施。
5、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广泛开展各种实用技能技术培训,促进劳务输出由体能型、数量型、分散型向技术型、质量型、集中型转变,年内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0人次以上,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0xx年重点实施的工程项目有:⑴完成韦林街道改造、绿化和亮化工程;⑵完成万亩优质农田建设项目;⑶完成 个村人畜饮水工程;(4)努力争取项目或资金,力争完成迪村路、西沙路改造工程;(5)完成 米的巷道硬化工程;(6)配合搞好渭河综合治理韦林段工程;(7)力争机关宿办楼建设早日动工。
二、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1、继续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政策,落实好移民后扶、低保、大病救助、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新农村保险等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扶贫开发进程,鼓励农民致富创业奔小康。
2、狠抓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农村清洁工作宣传力度,建立农村清洁工作长效机制,年内新建垃圾池50个,增聘卫生保洁员 人,开展卫生集中整治4次以上,同时完善卫生经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创建文明卫生新农村提供必要的保障。抓好新合疗、新农保工作,确保参合、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就医难、养老难的问题。
3、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广泛宣传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违法生育的处理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抓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完成全年人口计划任务。
4、切实抓好植树造林工作。今年完成整片造林200亩,多方协调苗木,完成四旁植树 棵,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成一棵。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动员群众发展杂果业,努力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
5、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把宅基地、建设用地审批关,严格落实预留土地管理办法,严肃查处违法转包、长期发包等行为,确保预留土地管理规范化。
6、抓好防汛备汛工作。完善渡汛预案,充实防汛物资,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意识,加强防汛值班,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全力抓好安全稳定
落实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扎实搞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整治工作重点放在三轮车非法载人、企业安全生产、报废车辆的管理等方面,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继续落实维稳责任,建立领导干部大接访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三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实行每两周包村干部排查一次,每月召开一次调解员例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矛盾消灭在萌芽。健全信访信息网络,做好涉军(核)人员、民办教师、土地发包、村级财务等热点问题和重点人群的矛盾化解工作,有效预防集体越级访的发生。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韦林”创建活动,加强警民协作,群防群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全镇安全稳定。
四、深化创先争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团结,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一是继续抓好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中心组每周至少一次集中学习,定期举行座谈交流;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班子成员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相互批评中搞好团结,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和提高,进一步提高班子的号召力和战斗力;三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韦林镇的20xx党建工作年度计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总揽全镇工作大局,在工作中,党委始终坚持把握大方向,对具体工作做到总揽而不包揽,放开而不放手,使政府能够全力创新方法,狠抓落实。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提升“转变作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效果,扎实开展“两带两服务”主题党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升级晋档,全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带头队伍建设,完成两委换届扫尾工作,做好换届后村“两委”负责人培训工作,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关心基层干部工作生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全镇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中开展廉洁自律承诺,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完善农村重大事件实行“4+2”工作法的规范体系,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和信访首问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评选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使村容村貌、先锋民俗、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与全镇的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宣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网络。加强宣传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展示韦林良好形象。
乡镇信息服务 篇6
关键词:乡镇领导班子;乡镇领导;能力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5-1
1 适应形势,不断提高乡镇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
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和变化,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逐步展开,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基层民主政治进程明显加快,一些上级部门加强了对乡镇站所的垂直管理,乡镇党委的职能、职权、职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班子服务群众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应当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这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举措,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必须围绕为民、便民、富民、安民、利民的要求,从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局出发、促使农民脱贫致富、通过提高乡镇领导的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去提高领导干部的服务水平,转变乡镇干部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而为构建和谐乡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2 解放思想,不断建立乡镇领导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乡镇领导班子要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首先,转变视角,寻求新的生财之道。当前,财政困难是乡镇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对此,要强化破解财政困难的问题。一是要学会招财;二是要运用凹面镜,研究比较优势——生财;三是要运用三棱镜,调整经济结构——谋财;四是要运用显微镜,堵漏节支——聚财。有了钱就能不断扩大再生产,使农民增收致富。其次,大胆创新,在大力使用本地人才的问题上寻求新突破。目前,乡镇的问题很多,但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困惑:一是乡镇干部如何发挥最大的作用?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的问题。乡镇干部如果不能有效地服务好基层群众的基本要求,不能更好地带领基层群众致富;农村富余劳动力如果不能更好有序地转移,这样的话不但农民增收困难,而且还可能干扰社会的正常经济发展秩序,而且影响到乡镇的工作,因此乡镇领导班子在这方面要多引导、多支持、多鼓励。第三,注重实效,在干好具体工作的问题上寻求新的方式方法。第四,创新机制。在“队伍怎么带”的问题上寻求新突破。乡镇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依靠力量,必须创新機制,加强建设。
3 提高素质,不断在“静、净、竞、敬”上下工夫
乡镇成教服务新农村经济研究 篇7
虽然乡镇的经济不断发展, 但是成人教育事业还是相对滞后, 其成人教育无法跟上现在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研究本来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乡镇成教服务新农村经济的研究, 进一步分析出乡镇成人教育的现状, 并且根据成人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从而得到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关键条件, 这样对于促进乡镇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研究本文不仅对于促进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 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乡镇成教服务新农村经济发展。
二、关于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 成人教育相对落后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 国家逐渐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之后, 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领导人的关注, 然而, 就是因为乡镇教育事业起步较晚, 与城市地区相比还相对落后, 这也是乡镇成人教育的现状。很多乡镇都忽视了成人教育对于成人发展的重要性, 所以没有在这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乡镇成人教育制度不健全, 这就让成人无法接受良好的成人教育, 这样一来, 由于成人教育素养较低, 就影响了乡镇成教服务新农村经济的战略发展。
(二) 成人教育观念不足
成人教育观念不足也是乡镇成人教育存在的现状之一。成人对于成人教育的观念严重影响了乡镇成人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成人的成人教育观念不足, 所以很多成人认为成人教育并不重要, 进一步忽视对成人的成人教育。一旦教育观念不足, 那么就会在实际行动上落后, 这样就会使乡镇成人教育无法得到重视, 从而进一步阻碍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这样就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 缺乏成人教育资源
缺乏成人教育资源是乡镇比较难以解决的现状。因为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 经济较为落后, 教育资源也比较落后, 这就使偏远地区的成人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再加上偏远地区的人们忙于自己的工作, 并没有闲置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来进行成人教育, 这样就无法为成人提供良好的成人教育。所以, 乡镇的成人教育相对来说没有做到公平公正,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促进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 建立质量核查制度
在成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还需要建立质量考察制度, 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条件。正确把握发展的要求, 并且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质量考核和专题分析制度。良好的质量考核可以及时了解成人教育的发展情况, 并且根据成人教育发展的重点以及核心内容进一步调整成人教育制度。当然, 教育督办部门还要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地给相关部门领导提供一些意见, 以此来作为领导制定质量考核制度的参考条件, 所以, 良好的质量考核制度可以更好地提高成人教育的水平。
(二)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成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责任追究, 这也是保障成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如果在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责任追究制度, 那么就会使教育的发展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而一落千丈, 同时也无法更好地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所以, 可以对数据填报、核查分析、预警提醒、领导审核、反馈整改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并且追究责任, 可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一些出现责任状况的工作人员进行黄色预警, 对一些出现原则性错误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 这样可以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的重视。
(三) 形成发展机制
推进成人教育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而且成人教育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 这就需要成人教育发展策略能够形成发展机制, 以此保障国家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战略性选择能够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的坚持, 也就是需要长效机制,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成人教育中的不足。成人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从而增强国民自身的文化实力, 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机制, 这样也可以保障乡镇成人教育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并且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四、总结
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构想是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而且乡镇成人教育可以让成人获得教育机会。成人教育可以让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地区带成人获得学习的机会, 这体现了乡镇教育的公平性。但是, 乡镇成人教育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育部门能够合理地处理, 为成人提供良好的教育。
摘要:由于乡镇的教育事业还不够完善, 就会使成人教育受到影响。当然, 乡镇的社会地位也会影响到成人教育发展情况。然而, 乡镇成人教育关系着新农村经济发展。所以, 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乡镇更加重视成人教育, 而且乡镇的成人教育无法达到快速发展, 因为教育的不公平是现在存在的很大问题, 也是阻碍乡镇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完善成人教育的发展, 从而更好地促进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 以此来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镇,成教,新农村,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渝江.农村成人教育的影响因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0) :118-121.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 篇8
1 农业服务中心主要职能
从目前情况分析, 乡镇经济发展相较于以往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 这与政府的扶持与推动有着密切的关联, 很多乡镇都具有自己的农业服务中心, 而开设的目的则非常简单, 就是为了向农民推广新的农业技术, 传播先进的农业种植理念, 继而带动农业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从本质上分析, 农业服务中心的职责主要如下:基层技术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督等[1]。
农业服务中心关系到乡镇经济的发展, 因而必须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这一层面, 不能鼠目寸光, 为了业绩而忽视长久的发展规划, 要考虑到长远利益。特别是针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因为上任期限有明确规定, 为了达到增加业绩的目的, 在对农民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并没有循规蹈矩, 而是急功近利, 这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 农业服务中心的功能还体现在遵循当地资源发展规律方面, 从实际情况着手展开农业技术推广, 筛选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农业项目, 真正使当地民众脱贫。很多乡镇群众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而且思想保守落后, 对于新技术的推广未能及时接收, 这时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积极转变服务方式, 如在技术推广过程中选用方言, 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从而保障乡镇农业服务效果。从整体角度分析, 只有明确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才能推进其真正发挥职能作用, 造福于群众。
2 创新农业服务功能的具体策略
2.1 合理规范, 融合农副业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是推进其取得良好推广效果的直接因素, 所以, 必须从此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农业服务中心功能方面需要完善的内容, 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针对乡镇经济发展来说, 传统方式基本上是比较落后的形式, 而且种植方式也比较落后, 对于土地规划也不甚合理, 这与农民的文化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联。针对上述情况, 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应做好自身的职能作用, 构建专家小组, 对当地土地实施规划, 给予科学的评价, 筛选最适合种植的作物, 然后结合当前经济需求, 确定种植植物的种类, 并进行有效的指导, 从根本上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从而促使农民生活水平得以改善[2]。可以说正是农业服务中心的设立, 才使得乡镇农业发展呈现出极好的趋势, 因而必须重视其功能建设, 并给予其合理的定位。
2.2 开发地区特色
每个地区的乡镇都具有自身的特色, 农业服务中心应以此作为服务的切入点, 树立品牌导向消费, 在进行合理规划之后, 发挥地域特色, 打造乡镇农业发展特色, 从而促使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他产业的发展必然能够改变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 为其发展拓宽渠道, 实现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所以,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分析,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功能定位还需要与当地特色相结合, 带动该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来说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得以最大限度改善。
3 结语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不可小觑, 尤其是其在带动经济发展层面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 因而对于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必须给予重视, 借助当地资源发展优势, 提高农业生产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创新发展方式, 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进一步推进我国乡镇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邓国平.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思考[J].农技服务, 2016 (3) :31-32.
关于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思考 篇9
关键词: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
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为广大人民提供公共服务, 在农村地区, 建设乡镇型服务政府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待。乡镇政府掌握着绝大多数的农村资源, 其开展公共服务具有较强的优势, 同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乡镇政府的职能履行及完善已经不再仅局限于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 而更多的具体化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 要求政府的每一步工作切实为人们谋福利、切实为广大人民的权益提供保证。因此,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乡镇政府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将政府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发挥政府的服务型功能, 做广大人民的服务者、建设者, 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保证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和谐共进。
一、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存在的问题
1.职能弱化。我国乡镇政府工作不仅面临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缓慢的压力, 也面临着上级领导的压力和要求, 乡镇政府的工作面临着压力型的绩效考核机制。因此, 各级乡镇政府为了达到绩效考核的标准, 满足上级领导要求, 出现了人浮于事的状况, 具体表现在乡镇政府职能弱化。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经济建设职能、政治建设职能、文化建设职能、社会保障职能、 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而在实际的政府工作中, 各项职能的落实并不到位, 例如, 在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时, 政府的义务是要带领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进行经济建设, 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 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收入, 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 乡镇政府有关领导人员一味追求各项经济指标的达标, 出现了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情况, 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政府职能弱化的具体表现。
2.财政薄弱。乡镇政府职能的切实履行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强大的财政力量作为支持, 而在实际的政府工作中则出现了由于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造成政府工作停滞的现象。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上级领导层所提供的财政支持不够, 另一方面, 则是由于政府各项支出的浪费和错位导致的。其中, 后者是主要原因。在乡镇政府工作中, 事关基层百姓利益的建设工作往往落实不到位, 财政的薄弱使得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 政府所承担的各项公共服务职能也无法有效落实。同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工作支出的增加, 在上级财政拨款无法有效满足政府工作需要时, 政府便会向人民征收各项现款,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不利于农民利益的切实有效保证, 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此外, 乡镇政府财政的薄弱使得各项经济建设工程无法顺利进行, 阻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不利于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服务意识较弱。我国农村地区乡镇政府的领导干部大多行政观念十分陈旧, 且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十分薄弱, 权利意识十分浓厚, 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清晰。乡镇政府理应作人民的服务者、建设者, 而一些领导干部却将自身的权利夸大, 没有切实履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乡镇政府仍旧固守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 对权利的推崇十分强烈, 将农村地区人民视为服务的提供者, 而不是接受者;其次, 乡镇政府对政府改革的推行并不是十分积极, 出现了无心改革的状况, 认为改革效果不大; 同时, 乡镇政府领导对市场经济的把握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态势缺少科学准确把握, 因而无法为政府工作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缺少前瞻性的预测;最后, 乡镇政府管理手段简单粗暴, 缺少科学依据, 对农民的权益并不重视, 服务意识十分薄弱, 没有将农民的实际权益切实落实到政府工作中去。此外, 乡镇政府工作效率低下, 缺少时效性和科学性, 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措施
1.变革时针理念, 提升公务员素质。公务员作为乡镇政府工作的主力军, 承担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和责任。目前, 乡镇政府工作中存在着公务员时针理念落后、公务员素质不达标的现状, 阻碍了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履行, 是目前政府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 乡镇政府要变革时针理念, 提升公务员素质, 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 要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意识,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切实履行政府的服务职能。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以人为本, 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坚持经济的科学发展, 为此, 公务员要摒弃经济增长模式的固定化与陈旧化理念, 树立科学发展经济、循环发展经济的意识和理念。同时, 政府政策的制定不应该一味关注上层政府的指导, 而应该从实际出发, 以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为基本前提。其次, 公务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用科学的文化知识武装自身, 统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最后,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是政府工作的主体, 因此, 乡镇政府理应把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划分职责权限, 权利与义务对等。划分职责权限, 权利与义务对等是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职责的履行关乎农民权益的保证和实现, 政府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 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人民群众的理论判断是乡镇政府权责划分的定位标准。乡镇政府的权利和义务与农村的发展紧密相关, 与人民群众的思维习惯、知识领域、认识角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政府职责履行要想在农村获得较好的发展, 必须将本土化、大众化、 具体化、变通性作为其发展的定位标准, 如“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 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等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就生动体现了政府政策扎根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特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经验及智慧是政府各项工作的催化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凝聚着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生活的需要, 能否为人民群众生活实践服务, 是检验政府职责效果的重要标准。
3.严格制度运作, 提升服务水平。乡镇政府制度的运行主要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运行来考虑, 而乡镇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则以公共服务的效果来体现,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乡镇政府要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 即树立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理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实践活动理应是独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各项决策的制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农村发展实际, 人民群众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 理应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应是各项政策实施的现实目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否有效而科学的展开有赖于乡镇政府各项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适应性、可行性。其次, 乡镇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要进行科技创新, 广泛进行社会调查, 了解农村人民的想法。大多数科技创新的想法来源于生产实践, 同时, 科技创新成果最终也要运用于生产实践。因此, 在农村科技创新过程中, 要大胆运用社会调查方法, 既包括国内生产经验, 也包括国外先进技术;既包括历史调查, 也包括现实调查。只有拓宽社会调查方法的广度与深度, 才能产生变革性的实际效果, 同时, 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决定了政府服务方式的变通性, 因此, 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要以生产要素的变化为依据, 服务于农村科技创新, 推进新农村建设。
4.改革机构职能, 明确服务范围。乡镇政府机构是政府工作的主体, 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力军, 因此, 要改革机构职能, 明确服务范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迅速发展, 政治稳定, 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种种成就都生动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则归功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改革。而政府的改革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对政府机构的改革要从明确政府服务范围出发, 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经济建设职能、政治建设职能、文化建设职能、社会保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而在实际的政府工作中, 各项职能的落实并不到位。因此, 要明确政府所要履行的各项职能, 切实开展政府机构改革, 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加强政府工作的落实度。政府工作人员承担了机构改革的重任, 利用政府机构改革变革中国社会农村地区各个阶层的社会关系, 刺激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这无疑是对中国农村地区政府工作过程中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一次重组, 其变革与创新精神为中国目前农村地区改革发展也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
三、结语
我国农村地区乡镇政府的建设目前存在职能弱化、财政薄弱、 服务意识较差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也损害了政府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不利于人民利益的保证和实现。同时, 在我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 我国乡镇政府要从变革时针理念, 提升公务员素质、划分职责权限, 权利与义务对等、严格制度运作, 提升服务水平、改革机构职能, 明确服务范围等方面进行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建设, 切实维护广大农村的权益, 为广大农民服务, 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媛媛.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4.
[2]李珊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服务型乡镇政府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刘礼泽.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 2011.
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构建 篇10
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涵义
1. 公共服务能力是一项整合公共服务意识、公共服务态度、公共服务技能、公共方式的系统能力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指乡镇政府满足民众的社会公共需求, 实现社会良好的治理目的, 利用现有的各种公共资源, 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农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本领和力量。乡镇政府既管理农村社会, 又是服务农村社会的行政部门。为农民群众服务是乡镇政府行政的本质。政府的作用能否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能力, 在众多政府职能中, 公共服务能力因为其可见性以及直接性, 影响着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好坏的评估。
二、乡镇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
1. 乡镇公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长期受到封建社会官本思想的影响, 有些官员主观的错误的认为权利是来自上级, 只对上级负责而对下级采取冷漠的态度。再加上天高皇帝远, 权利的使用完全取决于乡镇政府的自我安排。这些传统守旧的行政意识使得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越发的淡薄。另外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服务意识由于某些不正之风的兴起而变得越发缺乏, 某些乡镇政府行政工作人员为了一己之利, 不惜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2. 乡镇政府财政危机, 缺乏发展公共服务事业的可行性资金
发展乡镇公共事业, 满足农村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可行性的资金作为保障。但近些年来, 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 导致乡镇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锐减。再加上乡镇机构人员臃肿, 人员膨胀, 乡镇财政管理混乱缺乏预算意识, 升级达标等造成行政开支巨大。而且, 患上了“贫血症”的乡镇政府虽然有国家财政对其财政进行转移支付, 但在实际运行中, 乡镇财政的支出远远大于以农业税为主的财政收入, 而这个差额部分, 中央转移支付是不能涵盖到的。因而, 自然资源缺乏, 地理条件占劣势地区的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严重受阻。再加上城乡二元体制下, 农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原本就低, 农民不但需要缴纳一部分体制内的税收而且将承担自己享有的公共品的成本费。如果乡镇政府不加以发展公共服务能力, 城乡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
3.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明晰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逐渐退出的主体地位, 成为了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监督者和仲裁者, 但是经济建设的成就又成为了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为了完成上级目标, 完成绩效考核的指标, 达到保有职位和升迁的目的, 必须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指标以显政绩, 因此有了所谓的“面子形象工程”。再加上, 乡镇地区地理位置闭塞、经济基础原本就薄弱, 乡镇政府没有扮演应有的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监督仲裁者的角色。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事业显然滞后于所谓的政绩工程。为农村社会提供服务的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淡化。
4. 农民缺乏参与公共事业建设的积极性
在乡村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关注的首要问题是“温饱”问题, 再加上农村精英人士的外流, 生活在农村社会的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和老人等, 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 所以他们自身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积极性不是很高。而长期以来, 自上而下的政治决策形式在农民脑中早已形成思维定式, 这样给了有些乡镇政府代替农民思考和决策的机会, 造成了违背乡镇群众的意愿的后果。这种方式的循环会更加挫伤民众参与公共服务事业的积极性。
三、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建构
1. 重塑乡镇公务员的公共服务意识, 明确政府的工作职能
传统的行政主体心理由于历史的沉淀已经逐渐形成了守旧的行政惰性意识, 因此必须增强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实现从传统的“治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首先, 明确农民服务主体地位。以实现农村社会群众的最大利益为目的, 民本思想是乡镇公共服务意识的关键。其次, 创新服务理念, 寻求合法性基础。要满足乡村社会中的不同结构人群的需求, 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发扬创新性, 提供新型公共服务, 从而赢得更多合法性群众基础。对于政府的职能而言, 首先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职能, 然后是有效地执行。在围绕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为重心, 依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完善以及明确政府职能, 优化机构设置, 成为一个真正能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 优化乡镇的财政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必须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首先, 适度的调整上一级对下级的财政分配关系, 特别是县市对乡镇的财政转移。其中的财政转移透明度, 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是最不容忽视的。其次调整财政收支的结构, 扩大乡镇公共服务的范围, 更多的财政资金真正的做到便民便利。再次, 建立合理的乡镇财政支出预算机制, 让有限的财政经费能够得以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这样也让有些居心叵测之人少了可乘之机。
3. 健全政府服务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政府要依据农村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服务绩效考核体系。依据乡镇政府对农村社会的服务效率、能力、质量和社会对其满意度制定一套服务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减少负面影响。那么首先明确服务的绩效目标任务和标准。其次, 使用有效的权责分配和资源使用制度。最后, 由第三方来对其进行评价。
4. 疏通农民服务需求的诉求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镇政府人员应尊重农民, 因为他们是农村建设的真正的主人。在尊重大多数农民的意愿的基础上, 通过政策的宣传、技能培训、法律的普及等, 乡镇政府应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事业上来, 使得公共服务更具有群众性。与此同时, 政府在接受农民的诉求之后, 应按照法律及相关的政策, 及时公正的解决农民的问题。减少沟通中的不畅, 真正树立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的形象。
5. 扩宽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渠道
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的目标, 首先必须着手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的问题。乡镇政府可根据公共产品的性质, 尝试改革公共产品供给的生产方式, 引进竞争机制, 扩大公共产品的生产途径, 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以达到农民的需求。政府还可以接纳社会其他个人以及群体单位的帮助等各种渠道来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渠道。
摘要:乡政府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它是国家权力在农村的基础和末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乡镇政府肩负着农村和谐、有序、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任。而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同时也影响着党和国家在农村问题上的决策。因此, 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构建
参考文献
[1]彭向刚, 张世杰.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能力建设[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5) .
[2]吕稚知.关于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相关概念与理论探析[J].学理论, 2009 (12) .
乡镇信息服务 篇11
如何发挥检察职能做好涉农检察工作,是基层检察院面临的重要任务。唐河县人民检察院把派驻乡镇检察联络站作为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切入点、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和创新检察工作的亮点,探索出一条检察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路径。主要做法:(1)正确定位,加强组织领导。该院把乡镇检察室总体定位在检力下沉、执法为民、服务基层、服务办案上,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其他5名副检察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2)划分区域,明确工作职责。经县委同意,按照合理布局规范设置的原则,该院在桐寨铺镇、湖阳镇等4个乡镇和产业集聚区设立了5个检察联络站,辐射联系周边3至4个乡镇,由5名副检察长分别任检察联络站主任,每个检察联络站配备2至3名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工作的检察干警。明确了受理举报控告申诉、社区矫正监督、预防职务犯罪法制宣传、发现和收集职务犯罪线索等8项职责。(3)完善机制,注重工作规范。为规范检察室工作,该院统一设置检察联络站标牌,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规范有力推进检察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如出台了《派驻基层检察室规范化建设制度》《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规则》等20余项规章制度,详细规定了检察室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纪律、事务管理等内容,统一制度上墙,规范联络站日常工作,推进了检察室规范化建设,提升检察室的职能的发挥。(4)强化考核,提高工作效率。政治处对乡镇检察室实行季度考核制度,每季度根据检察联络站工作日志簿、来信来访登记表、职务犯罪线索登记表等基础台账进行对照核查,并将核查情况上报检察长。同时出台《业务部门与检察联络站工作衔接暂行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唐河县人民检察院派驻乡镇检察联络站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1)积极服务办案,提高了法律监督效能。检察联络站利用贴近农民、贴近基层的优势,围绕征地补偿、惠农资金发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进行线索摸排,并将相关信息及时输入本院侦查信息数据库。同时,侦监、公诉、民行检察等业务部门对涉及检察室辖区内的案件,实行带案下乡,深入检察室办理。对刑事和解、民事调解、社区矫正对象约谈等事项,委托检察室工作人员完成,既有利于业务科室、派驻检察室互通信息、配合协作,又达到了减轻群众诉累、就近化解矛盾的效果。(2)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提升了社区矫正效果。检察室与本院监所检察部门对接,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建立监督档案,配合本院监所检察部门开展社区矫正大检查活动,进行帮教谈话走访核查。检察联络站对纳入社区矫正的缓刑犯、假释犯、暂予监外执行犯实行定期走访制度,监督社区矫正执行情况。(3)积极服务民生,化解矛盾促进了和谐。为强化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法律监督,检察室形成对辖区“七站八所”行政执法部门日常“工作数据”报送情况的常态化监督。检察室通过对报送数据的分析,结合走访核实的情况,形成了对涉农资金的全程监督,保证惠农资金的落实。(4)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净化了基层政务环境。唐河县人民检察院5个派驻检察联络站成立以来,在桐寨铺检察联络站建成了120平方米的警示教育基地,注重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针对乡镇部门、单位以及农村“两委”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平均每年开展预防警示教育30余次,开展巡回检察210次,发放检察宣传册5000多册、检民联系卡2万多张,为乡镇基层干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讲座22次,受教育人数达到3500多人。警示教育有效地净化了本地域基层政务环境,增进了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度和认同感,为检察事业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
乡镇信息服务 篇12
积极探索乡镇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必须对当前我国乡镇水利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为此,现就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如下论述。
一、当前我国乡镇水利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水利设施陈旧、落后
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的水利设施基本上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现象严重,甚至一些地区出现扬水站、机井等水利设施荒废的情况。
然而,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这些陈旧、老化的水利设施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农业生产的需求。而且,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恶化,如不尽快解决则会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水利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管理服务水平低下。另外,由于基层水利管理工作待遇低,很多管理人员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兼顾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了其职责的履行。还有些基层水利站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臃肿,非技术性岗位较多,造成人浮于事的局面。对于紧缺的技术性人才引不进来,即便能够引进来也很难留得住,而无技术的管理人员又不愿意学,进而在一些地区出现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乡镇水利管理队伍建设的薄弱,严重的妨碍了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乡镇水利设施的管理服务工作大多由水利站承担,无论是在农田抗旱防涝水利设施建设还是水利工程的维护方面,水利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期我国的水利站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上述水利站的职能属公益性的,然而相关部门并未就其属性做出明确规定,使得其在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间飘忽不定,进而造成水利站职能混乱,管理机制不完善。尽管很多乡镇政府下设水利站,但对水利站人员的工资调级、档案管理以及职称评定等均有县水利局掌管,进而造成管理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的混乱情况。而在由乡镇政府牵头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大局势下,水利站不得不参与到地区建设当中,使水利站的管理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二、乡镇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的改进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乡镇水利设施
为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给乡镇水利设施提出的新需求,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乡镇水利基础设施。在重大水建设项目与基础水利设置的养护方面要做到资金投入的适度平衡,既要着眼于大处,也要顾及细节。设立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制度,防止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和养护资金被肆意挪用、占用。对现有的基层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检修,消除水利事故隐患。同时,大力引起农田灌溉和抗旱防涝水利设施,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升级现有的基础水利系统。在乡镇水利管理中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努力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
(二)加强乡镇水利管理队伍建设
一支素质过硬纪律严明的水利管理队伍,是乡镇水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的前提条件,为此应加强乡镇水利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对现有的水利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对现有管理人才的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水行执法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明确乡镇水利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解决其编制待遇问题,进而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薪资待遇等措施,积极引进年轻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加入到乡镇水利管理队伍当中,进一步优化乡镇水利管理人力资源,根据个人能力不同合理配置工作岗位,避免人浮于事,不思进取的情况出现。
(三)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管理机制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乡镇水利管理工作,坚决消除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创新管理机制,丰富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要明确管理职责,合理设置管理机构,避免机构重叠、人员涣散情况出现。相关部门要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相互间的领导职责,避免多头管理的局面。保障乡镇水利管理部门职责行使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杜绝任意调动水利管理工作人员从事其他非水利管理工作的情况出现。
三、结语
乡镇水利项目是事关百姓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大事情,为更好的完善乡镇水利管理,更好的服务于百姓生活,则需要不断完善乡镇水平管理水平。乡镇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于维护基层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转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乡镇水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考察,如乡镇水利设施陈旧、落后;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结合自身多年基层水利项目的管理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推动我国乡镇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力争通过乡镇水利项目的完善来更好的丰富和保障居民生产与生活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钟玉秀,刘宝勤,李伟.加快乡镇水利站改革与发展的思考水利发展研究[J].2010(06).
【乡镇信息服务】推荐阅读:
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网信息服务考核办法08-09
乡镇工作信息简报05-30
乡镇党委换届信息10-27
乡镇信息工作考核办法12-17
乡镇招商引资信息12-20
乡镇统战信息调研报告09-12
2019年乡镇信息公开自查报告08-10
关于做好乡镇信息工作的思考08-20
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10-08
开展信息化教学优化乡镇初中语文教育10-05